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食品专业实习自我总结范文

食品专业实习自我总结精选(九篇)

食品专业实习自我总结

第1篇:食品专业实习自我总结范文

关键词 高校后勤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Full Use of University Logistic Resources to Enhance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Food Professional

XIONG Shuangli[1], DUAN Ning[2], YUE Hanyun[2], LUO Chaolin[2]

([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Sichuan 621010;

[2] Logistics Services Company,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Sichuan 621010)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to enhance food professional reform, promote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innovation, university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to develop innovative education system and university support services and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their socio-economic advantages of fully integrated property, necessity and ways.

Key words university logistic;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和训练,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发展同社会实际工作部门合作培养,促进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也是工学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培育模式的要求。

绝大多数的高校后勤几乎囊括了“吃、喝、拉、撒”等校内各种服务,其服务宗旨是: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广大师生服务;承担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双重功能,是高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①如果能充分利用高校后勤资源,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与高校后勤服务教育体系的教育功能充分结合,通过建立食品专业大学生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基地和就业创业创新实践基地等,将进一步加强食品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推进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促进应用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并实现“校企合作共赢”的目标。

1 高校后勤集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实践基地的优势

高校后勤的饮食服务是高校后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饮食服务的质量和安全不仅直接影响广大师生的生活,更是学校稳定的重要基础。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文件,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类高校的饮食服务正在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的方向发展。

我校后勤服务集团总公司是按照国务院办公厅2000年一号文件精神,于2001年4月在原总务处基础上通过管理与服务的规范分离组建而成,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模式,公司实行总经理负责制,集团现有员工1100余人。饮食服务中心是在原膳食科基础上改制而成,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中心现有职工330余人;目前我校有学生食堂7个,总面积约2.6万平方米,承担全校近30000名师生的餐饮任务。

后勤集团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实践平台的优势包括:(1)我校后勤集团承担着食品原料的采购、储存、加工、质量检测、研发和销售等,具有一般食品加工企业所有环节。后勤集团作为经济实体,按企业化运作,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因而在市场规则的运用、经济规律的遵循、企业模式的运营等方面与学生实习就业、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方面有着更全面的切合点。(2)虽然学校后勤集团是完全企业化运作,但其服务宗旨决定了具有“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的职责,因此,教育部门与后勤具有育人的高度一致性,容易沟通和协调,从而充分发挥教学部门和后勤资源的优势,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避免目前一般校企合作中出现的校企沟通不畅、企业主动合作意愿不强,以及有效调控机制缺乏等问题。②(3)后勤集团(后勤管理处)同时又是校内一个部门,更方便学生进行各种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创业创新实践。在理论学习和实验室教学的同时,学生能方便地进行企业创新实践锻炼,避免因校外实习单位距离上造成的实习困难。(4)后勤饮食服务工作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安全性、规范化不断提高,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加工和食品质量与安全方向学生都提供了更完善的现代化食品科学与管理平台。我校后勤集团饮食服务中心2007年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HACCP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已初步建立起一套规范、有序、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学生通过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和创业实践等实训,能更好地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2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实践培养与高校后勤有机结合的方式方法

切实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功能完善的创新实践基地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方式。目前创新实践教学的重中之重是依托地方经济结构,充分建立多种实践教学基地建立模式和校企合作模式,努力拓展校企全程合作、互动互利进行人才培养。高校后勤类似于校办工厂,既乐意为本校学生提供了实习和实践的机会与场所,又能够对外服务。既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又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实践培养与高校后勤有机结合,可充分实现双赢效应。

2.1 充分利用高校后勤饮食中心特殊优势资源,进行食品专业各类实习

因地制宜地建设规范、稳定、条件优良的实践教学基地,是创新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基本前提和保证。我校后勤饮食服务中心具有良好的生产设备(如米饭全走动生产线、自动切菜和切肉机)、标准化生产管理(如食品及原料采购)、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督(如QS认证、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体系等)等、学生通过参观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可以进一步丰富大学生的专业基本知识和学习经验,自我检验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结合水平,进一步熟悉一般食品加工(如肉、果蔬、乳等)基本流程、食品标准生产与安全管理,市场规则与经济规律,以及企业化管理模式等内容。

2.2 充分利用高校后勤饮食中心特殊优势资源,构建创业创新实践平台

充分利用学校后勤饮食中心特殊优势资源,从各方面(食品标准化加工、食堂经营与管理、食品安全体系认证等)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让在校大学生参与各项经营、服务、管理方面的工作,增强学生对各种岗位的认识,开阔视野,锻炼沟通协调能力,培养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高校后勤在校园内外拥有广阔的经营场所,可以提供租金较低的经营生产场地和统一的管理服务,为在校大学生提供较好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让大学生经营“小本生意”,参与竞争,体会和感受创业观念的形成和创业历程的艰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砺独立性和坚韧性,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养成创业良好品质。③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应用性较强的工学专业。食品加工与安全在高校后勤饮食中心得以充分体现。利用学校后勤饮食中心特殊优势资源,定期开展科技创新大赛活动,让学生自主设计和制作作品,学校与后勤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审。科技活动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科技活动及作品为全校师生所关心。学生可以借助学校实验室和后勤资源,理论联系实际,发挥最大主观能动性设计和制作产品,进一步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和转化知识技能为生产力的能力,充分体现自我价值。学校后勤也可以通过科技大赛借鉴优秀作品的设计思路或直接利用优秀作品投入市场,提高市场服务质量与经济效应。

2.3 充分利用后勤资源共建专业实验室或研发中心,培育高质量应用型工学人才

目前食品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中还存在着投资需求大、经费来源单一、运行成本高、运行效益偏低、脱离实际生产等问题。要建设应用性强的高水平实验室,可以合理利用高校后勤的经济基础和优势资源作为实训基地,因地制宜地建设食品类专业实验室或研发中心,同时提供系统化的高质量实验课程。后勤集团饮食中心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为课堂教学配套先进的实验、实习和实训环境。

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学校食堂的建立与运转,师生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对饮食要求的多样性,学校后勤市场化追求的经济效益,要求高校后勤饮食服务部门必须不断提高饮食质量、提供丰富的食物品种,革新食品加工技术、严格控制食品质量与安全等。后勤饮食中心工作人员与食品专业教师以共建专业实验室或研发中心为纽带,长期进行食品专业与后勤饮食中心纵深发展的相关探讨和实践,继承和发展高校的文化优势、科技优势和企业的服务能力优势,不断结合企业的先进理念,通过项目合作进行科研开发,共同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专业实践教育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水平,完善本科教育培养体系,提升专业实践教育的质量,以及后勤饮食中心服务质量。我校后勤集团饮食服务中心已与我校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专业合作,共同进行泡菜、泡酒、卤菜等特色项目开发,教师拥有一定科研经费,引领更多学生参与科研,提高学生将理论用于实践的能力。

食品专业与后勤共建的专业实验室,充分考虑后勤饮食中心长期经营发展和食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需要,将理论和实践、高校和企业、教师和学生等进行有机结合,进一步拓宽和增强了专业实验室的实训范围和效果。同时,该专业实验室也不仅仅服务于教师和学生,它可以作为饮食中心饮食质量控制分析的重要基地。

综上所述,学校后勤具有丰富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尤其是拥有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密切相关的饮食中心。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与高校后勤服务有机结合,充分利用高校理论优势和企业经济与资源优势,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及技能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切实加强食品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提高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基金项目:西南科技大学2011年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特色立项项目 (11xnts11)

注释

① 刘雅绮.推进校企合作共育应用型人才[J].机械职业教育,2010.12:11-13.

第2篇:食品专业实习自我总结范文

【关键词】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问卷调查

高等职业学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教学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工作,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及完善。据此,笔者对安徽某职业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2014届毕业生开展了相关调研。

1 调研过程

调研目的:掌握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了解毕业生在校所学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实用程度,据此对于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及完善。

调研时间:2015年6月-8月

调研对象:安徽某职业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2014届毕业生

调研方式:本次调研主要通过以下两种形式进行:①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的方法进行调查问卷;②走访用人单位现场填写调查问卷。共发放学生问卷65份,回收65份。调研遵循了问卷调查的问题设计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可能性原则及自愿性原则[1]。

2 调研结果与分析

2.1 毕业生就业情况

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在全专业65人中,除了3人通过专升本考试继续深造以外,剩下的62人中有42人(64.6%)进入了与食品相关的岗位工作,其中从事食品营养(35.7%)和食品销售(50.0%)两个岗位的人较多,从事食品检测(4.8%)与食品加工(9.5%)的毕业生相对较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和家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有了更多寻求专业营养咨询、营养保健的需要,而伴随这种不断增长的诉求需要的,是目前营养专业人才的缺乏,因而社会上出现了很多提供营养咨询,营养指导的岗位;同时我国现有食品行业的总体现状是:食品行业中,中小型企业数目较多,占总体企业的比例较大,企业间竞争激烈,在食品销售方面需要较多的人才。但对于食品检测的专业人才来说,中小企业对于这方面的人才需求量本就不大[2],并且此种岗位对专业技术及研究水平要求相对较高,且人员流动性较小,所以对于该岗位人群的需求量不是很大。食品加工类的岗位一般工作强度较大,工作性质单一,毕业生就业兴趣不大,且随着机械化、自动化流水线的不断发展,对食品加工的人才需求量增长同样不大。

2.2 毕业生在校学习情况调研

2.2.1 毕业生学习基本情况

从调研结果中可见,虽然大部分的学生可以全部(12人,占18.5%)或大部分(40人,占61.5%)接受老师所教授的知识,但是依然有19.9%的学生只能掌握一半(7人,占10.7%)或很少部分知识(6人,占9.2%)。这说明我们的课程的教学中依然存在改进的空间。排除学生自身存在的一些客观原因之外,我们分析其主要原因有:①教师授课内容选取、授课方法不当,讲解不够透彻的问题;②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或学生专业基础薄弱等问题;③两方面兼而有之。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在将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进工作中,充分考虑部分学生基础能力薄弱的情况,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设置中的一些基础性知识要予以强化,授课过程中改善对基础知识的授课技巧。同时对于教师的教学要求及学生能力培养等内容也要根据具体实际,因材施教,量化的写入人才培养方案中。

2.2.2 毕业生对实训课程设置的反馈

本次调查是在毕业生毕业一段时间后,结合自身从事的实际工作进行的,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多数的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一段时间后认为在校学习期间的实训课程需要加强,并且有些同学认为一些对自己目前工作有用的实训课程学校没有开设。因此在将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进工作中,我们需要考虑结合毕业生就业后的实际工作需要,增加实训课程的设置,完善实训课程内容。

表1 毕业生对于实训课程设置情况的反馈

毕业生认为在踏入工作岗位前最欠缺的是行业背景知识的积累(60%),其次是职业生涯规划(36.9%);他们认为在校期间对他们帮助最大的是考取各种证书(83.1%);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是是他们最需要具备的素质(56.9%);盲目、缺乏就业指导(52.3%)、心理承受能力差(35.4%)都制约着他们在工作岗位上的发展。

3 对策建议

通过对本次调查问卷反映出的问题进行研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进,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加快专业建设和发展,使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更经得住挑战。

3.1 加大专业核心课程及重点课程教学力度

在营养与检测专业的核心课程及重点课程的学时比重设置中可以适当的加大力度,细化教学内容;同时在对于课程教材的选择上,教师要更加严格的把关,尽可能选择“十二五”规划教材,以及符合目前工学结合教学特点、实践性较强的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补充行业背景知识,方便学生对于行业发展动态的把握;并且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新模式、新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2 提高对于实验实训及实习的重视程度、落实“双证制”教育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提高实验实训课程所占比重,尽可能的将课堂搬进实验室、放入工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通过动手操作巩固教学内容。并且将学生考取专业能力证书(营养师、食品检验工等)的要求写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将证书与学生毕业证挂钩,提高学生考取各种专业证书的积极性,增加就业竞争力。

3.3 加强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定位

重视入学教育、专业介绍、专题讲座、交流座谈等对学生职业定位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从一线做起,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也要注意通过设定相关课程或项目来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抗压能力[3]。

通过本次的调查问卷反映出的情况,如何让本专业的毕业生向更高层次发展,如何继续提高本专业教育教学水平,这都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也将根据本次调查问卷的结果,结合实际情况,对本次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进完善,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优秀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郑晓杰,陈建强,胡霞.食品类专业在校生职业资格证书调查分析及建议[J].职业教育研究,2014(9):151~153.

第3篇:食品专业实习自我总结范文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部署安排。自治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结束后,我局党组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了党组扩大会议,就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行了专题研究,并结合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实际,从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方法步骤、组织领导等方面研究、制定了我局参加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具体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局长谭明杰同志任组长,其他党组成员、副局长、驻局纪检组长为副组长,有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设立了综合、宣传、指导检查、保障等四个工作组。明确了办公室及其各工作组的具体职责。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各单位、部门也按要求相应地制定了实施方案并成立了领导机构,明确一把手负总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深入开展。

(二)狠抓思想动员,明确目标任务。10月8日,我局召开了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局党组书记、局长谭明杰同志作了动员讲话,阐明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对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行了动员和部署,并强调全区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要着眼于实施食品药品监管发展三年计划,紧密结合我区实际,要在解决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上下功夫。一是着力解决发展理念认识问题,打牢科学全面发展的思想基础。努力实现监管的重心从城市向农村转移;监管的目标从数量向质量的转移;监管的力量从自身系统向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转移;监管的内容从单纯监管向公共行政服务的转移。二是着力解决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问题,增强科学发展的原动力。要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监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食品药品安全利益问题使实劲,使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食品药品监管科学发展的成果。三是着力解决监管与发展的问题,提升科学发展水平,促进我区医药产业科学、快速、跨越发展。四是着力解决服务开放水平不高的问题,拓展科学发展的空间。深入研究食品医药多区域合作新领域、新机制,促进药品国际经济合作、贸易的大发展。五是着力解决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充分发挥体制优势。要深刻认识当前的体制变革,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步骤,是解决制约科学发展问题的重大举措。要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上来,做到思想不散、队伍不乱、工作不断、干劲不减。六是着力解决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问题,增强科学发展的执行力。着力提高科学决策、善于学习、开拓创新的能力,统筹发展的能力,化解矛盾、破解难题的能力,依法行政、促进和谐的能力,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三)采取多种形式,抓好理论学习。我局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学习调研阶段的中心任务来抓,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的认识和理解。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和处以上领导干部通读《科学发展观论述摘编》、《邓小平科学发展观论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学习同志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吴邦国委员长及总理在××考察指导工作时的讲话精神、学习郭声琨书记在全区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党组书记、局长谭明杰同志亲自对全体党员的学习进行辅导。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各单位、部门以及全体党员干部,正确处理工学矛盾,采取大集中(全体党员集中培训)与小集中(以处室为单位组织学习)相结合,开放式培训(个人自学)与封闭式培训(离岗培训)相结合;集中辅导与研究讨论相结合组织学习培训,努力提高学习效果。根据学习培训计划,我局于10月20日外请专家学者对区局机关及驻邕直属单位的党员干部共130多人进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讲座辅导;10月29日至30日,集中对局机关的全体党干部进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集中(封闭式)培训,并要求每一位党员紧密联系本单位和个人的实际撰写心得体会以及学习笔记,从而确保时间得到保证和理论学习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明确一个主题,搞好调查研究。局党组明确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食品药品安全水平,确保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为主题,提出坚持“四个结合”,即把“察情于民”与“问计于民”结合起来,把“问计于民”与“服务群众”结合起来,把现场考察与自我检查结合起来,把总结经验与发现问题结合起来,务求深入实际,力戒形式主义,着力从创新方式、创新方法、创新形式上下功夫。为了确保调研活动的内涵深度和质量保证,确定了调研活动的四大内容,即影响和制约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关系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服务发展与服务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重大问题、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同时,确定“完善药品医疗器械诚信体系建设”和“农村食品安全社会化工程建设”作为我局调研活动示范先行的两个重点课题进行调研。由局领导分别担任组长、各相关处室负责人或专业干部组成的四个调研组,分别到南宁、柳州、桂林、北海、钦州、玉林、河池等地开展调研,调研区域涵盖了我区的东、西、南、北、中。同时,还安排1名局党组成员带队到广东、xx等省市进行监管体制改革调研。通过下发问卷调研表、实地走访调查、召开专题座谈研讨会等方式进行。应邀参加座谈会、研讨会的代表有市、县人民政府的分管领导、市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为成员单位、基层市县局(分局)领导和科室干部、社会各界(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理论界、新闻界)行政相对人(包括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负责人、医疗机构负责人、食品种养专业户、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负责人、宾馆餐馆负责人、学校领导、个体工商户等)和社会群众(包括企业职工、街道居民、农民等)。由于内容贴近实际、调研方法得当,本次调查问卷发出1800份,收回1712份,回收率95%。调研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预期效果。就完善药品医疗器械诚信体系建设和农村食品安全社会化工程建设提出了一套较为科学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并将在今后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五)强化统筹兼顾,学习工作双促进。我局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紧密地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工作与学习关系,切实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确保学习实践活动与业务工作两不误、两促进,有效树立了良好的食品药品监管新形象。一是全力抓好“两会一节”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工作。落实“两会一节”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总体方案,积极协调各监管部门履行“两会一节”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工作职责,在重点人群、重点城市、重点品种以及重点环节上下功夫,确保“两会一节”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工作万无一失。二是全力做好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处置工作。按照中央和自治区要求,在各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协调质监、工商、水产畜牧、卫生等相关部门做好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处置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并得到自治区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三是切实做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防范工作。局领导和有关处室同志深入广大农村、宾馆饭店督促各地建立健全宾馆大型会议集体用餐报告、农村50人以上聚餐报告指导制度和卫生监督制度,防止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四是强化药品和医疗器械监管工作力度。强化我区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监管,及时发现和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依法查处违法生产经营活动,保持打击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有效防止假冒伪劣药品、医疗器械流入市场,确保药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广大人民群众用药用械安全有效。

(六)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为全面做好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高度重视并提出具体要求。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运用报刊、电视、网络、板报、简报等多种媒体和阵地,采取专题会议、辅导讲座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主要原则、目标要求和方法步骤;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及时总结和推广学习实践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先后在《中国医药报》、《××日报》、《××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播发学习实践活动新闻稿件5篇,通过板报、简报、政务信息网站等形式刊载学习实践活动专题文稿20篇,及时宣传和报道了学习实践活动的进展及所取得的初步成效,营造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浓厚氛围。

二、初步成效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的各项任务已基本完成,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实践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和理论基础。在全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党组书记、局长谭明杰同志代表我局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在自治区学习实践活动第七指导检查组的专题督查以及专门汇报会上,检查组充分肯定了我局第一阶段的工作,认为思路很清晰,落实工作抓得很扎实到位,组织保障有力,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参加学习、接受教育的积极性,促使全体党员干部更清醒地认识到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通过引导督促和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习讨论活动,激发和调动了党员干部学习讨论的积极性,从而克服了学习讨论中的不良心理,有效地营造了和谐的、互动的学习讨论氛围,促使党员干部在思想认识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党员干部的作风有了明显的转变。各单位、部门的党组织根据方案要求,把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与推进当前各项监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查找和解决问题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在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上下功夫,在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下功夫、在解决党的建设存在的实际问题上下功夫,坚持边学边改,边改边学,特别是通过深入基层和农村开展专题调研,进一步了解和解决了群众关注的一些实际问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效地促进了党员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

(三)党员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得到了明显的增强。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制定了思想解放讨论活动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党员干部能主动联系自身思想和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实际,围绕“开阔科学发展新视野,推动××发展新跨越”主题,进行深入的学习和讨论,着力找准自身和监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大胆提出新思路、新举措,有效地增强了事业心和责任感。尤其是实施《××食品药品监管科学发展三年计划》,对全区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的全体党员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大家深刻认识到在今后的一个时期,必须紧密联系当前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实际,切实抓好自身思想作风建设,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监管工作能力和水平,为促进××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四)联系实际,精心选题,调研活动取得明显成效。我局在确定“完善药品医疗器械诚信体系建设”和“农村食品安全社会化工程建设”为重点调研课题的同时,把学习实践活动与解放思想大讨论紧密地结合起来,对解放思想大讨论过程中提出的三个专题调研课题进行再调研,初步形成《××食品安全监管机制调研报告》、《我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的调查报告》、《××壮药产业发展问题调研》等调研报告,确保调研活动取得实效。一是扩大了视野,开阔了思路。各专题调研在紧密联系本地区、本系统实际的基础上,广泛涉猎国内外相关理论、专业研究成果,积极吸收先进地区、单位的经验做法,从更加广阔的背景下进行思考和研究,克服了以往就事论事的弊病,提高了专题调研的深度。二是密切了联系,增强了合作。通过调研,不仅直接听取了行政相对人、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关于加强药品医疗器械诚信体系建设、农村食品安全社会化监督、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进一步密切了与生产经营企业、种养专业户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的联系。三是推进了工作,得到了实惠。调研活动把“问计于民”与查找问题相结合,既强调深入企业、深入群众,也注意在调研中善于总结本系统各基层单位开展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情况,发现和分析存在问题和不足,了解和发现基层的创新经验。通过调研,推进了本系统各基层单位工作的开展。同时,及时把调研工作成果付诸于实际工作,努力使之取得新的成果,让群众获得实惠。

三、存在问题和不足我局在学习调研阶段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探索;在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解决具体问题上有待进一步加强;深入基层、农村调研的思路、方法、方式上有待进一步创新。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和不足,我局将在下一阶段的学习实践活动中继续边学边改,以学习促进问题解决,以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落实。四、下一阶段的工作安排第二阶段是承前启后的阶段,对整个学习活动非常关键。既是对学习调研阶段工作效果的检验,又是为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的保证。因此,我局将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责任,真正把这一阶段的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一)组织召开党员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对学习调研阶段征求到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梳理分析,组织召开班子成员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检查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查找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对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共识。在此基础上,组织召开党员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检查监管理念、工作思路、落实措施、工作成效等方面存在的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

(二)组织召开党组(支部)扩大会议。召开党员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之后,各单位、部门党组织要召开党组(支部)扩大会议,通报民主生活会议情况和通过第一阶段调研、征求意见及围绕查找梳理出的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广泛听取意见,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进行深入讨论,在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形成共识。

(三)组织开展群众评议。邀请党员代表、非党员领导干部、离退休职工、直属单位负责人以及监管对象代表,对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报告进行评议。采取召开群众代表评议大会和发放无记名评议表等形式进行。班子的分析报告经评议、修改完善后,要以适当方式公布,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四)组织开展个案剖析。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工作实际,紧扣食品药品监管工作重点,紧密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某个方面的典型事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分析研究,着眼于总结经验、寻找差距、研究措施、促进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案剖析。

第4篇:食品专业实习自我总结范文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物性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178-03

食品的生产、质量与安全问题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目前,食品科技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其发展速度之快令人震撼,各国的食品产业空前崛起,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这主要体现在食品加工原材料包括各类农产品、畜产品及水产品、食品添加剂等的种类、数量乃至生产效率等的空前增长,以及食品的加工、贮藏、运输和销售等环节的设备和手段的不断升级换代和食品种类的多样化等诸多方面。然而,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食品质量和安全的保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食品加工、贮运和销售等环节,迫切需要专业理论扎实、专业技能过硬的专门人才来从事食品及其加工原材料的检测、食品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食品安全性评估与评价、食品销售市场的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从而提高食品工业的生产质量与安全控制水平,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Food Quality and Safety)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适应现代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而设立的。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于2003年率先在全国设立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以来,全国已有170余所高校陆续开设此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全国缺乏统一的课程设置体系和专业培养计划,作为一个新生专业,各培养单位依托自己原有的优势课程、优势教师资源和优势教学资源来对本校的食品安全专业进行课程体系和培养计划进行设置和规划,导致各院校逐渐形成了各自的专业特色[1]。

一、食品物性学的学科地位

《食品物性学》又称食品物理学,主要研究食品及其原材料的物理性质,具有与《食品化学》同等重要的地位,是食品学科领域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由于食品及其原材料本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食品物性学涵盖了比物理学更广泛的研究内容和更复杂的知识体系。食品物性学的发展从单一的食品流变学基础,到食品质构,和目前较为系统的食品及其原材料的基本物理学特征、力学特性、热特性、光学特性、磁特性等相对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经历了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2-3]。在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逐渐形成食品物性学课程体系,第一部教材是1998年李里特教授编著出版的《食品物性学》,目前国内食品物性学教材还包括李云飞教授等和屠康教授等人编著的几个版本的教材。物理科学领域的学科理论及其研究手段的不断发展也推动着食品物性学知识结构体系的不断更新、向前,所以物性学又是一门充满潮气的、不断进步发展的学科,已成为食品领域科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以食品物性学相关理论为基础,也诞生了食品科学的若干研究方向,如以光学特性为基础的食品无损检测、以流变学理论为基础的食品高分子和胶体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和以物性学理论为基础的各种食品保鲜加工技术等。目前,全国大部分设有食品专业的院校以将食品物性学列为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和食品相关硕士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二、食品物性学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

按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食品物性学的总课时数为33,其中理论课时数为24,实验课时数为9,并将其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而作为食品质量安全专业的选修课程。通过该课程,旨在让学生学习食品物理性质及其与食品品质的内在关系、食品物理性质表现的内在规律及基本理论、学习食品物理性质的研究方法与手段、学习如何利用食品物性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并最终服务于食品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另外,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及实践,希望学生加深对相应物性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熟悉物性学测定的基本方法,各种测定仪器的基本原理、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并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应用物性学知识与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虽然食品与安全专业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两个专业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设置方案有所不同,但二者具有相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这也导致了食品质量安全专业教学中各种弊端的出现。

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物性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食品物性学以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感官评定等课程为其学科基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两个专业,虽然这些课程都在开设,但是部分课程课时量不同,如前者食品工程原理的课时数为48,后者只有32;食品感官评定对于前者为必修课,而后者为选修课。不同专业学生的各种基础课教学目标不同,同时相同专业学生对课程选择种类不同直接导致了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同,并造成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中存在的如下问题:

1.食品质量安全专业选修食品物性学的人数偏少。据统计,近3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质量安全专业选修食品物性学的学生数均不足该专业总数的1/3,这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受到学分的限制,部分学生在低年级的时候选修课程过多,学分已达到培养要求,在参加专业课程选择的时候选择余地较小,因为按照学校相关规定,不鼓励本科生超学分选修课程,并且具有相关控制措施,使这些学生无法选择包括食品物性学之内的许多专业选修课。二是由于部分学生惧怕学习食品物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基础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的不同,导致相关基础知识储备不足,学习食品物性学时接受能力不高、学习压力较大,因而放弃选修该课程。三是因为部分学生渴望拿到高的考试成绩,而选择容易掌握、理解并且容易拿到较好考试成绩的课程,而对于食品物性学这样需要花费较多精力才能真正掌握和理解的课程表现出“不喜欢”。这应该是应试教育大环境所导致的结果,高校校园里,学生的学习成绩直接与奖学金评定、荣誉称号的获得以及保研资格的取得等各种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被迫学生“有目的”地选择其“喜欢的”课程。

2.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对食品物性学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就单纯地从物性学相关知识对食品安全保障的作用方面来讲,有很多现代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是建立在物理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如以物性学理论为基础的食品品质检测,各种光谱检测手段和无损检测手段等都是直接和间接衡量食品安全性的依据。另外,研究性大学以培养研究性人才为其重要目标,也就意味着有相当一批学生将要选择求学深造,进入科学研究的大门。多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实际情况也是如此,毕业生最终选择攻读研究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0%以上。食品物性学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是食品科学研究中重要的研究内容,食品物性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一切种类的食品及其原材料,物性学知识的储备也是食品科学研究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需要对此熟练掌握并运用。从这个角度考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应该具备同样的物性学技能。

3.课堂气氛不活跃。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相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面前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效果。前者课堂气氛轻松活跃,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可以随着教师的讲解积极投入到课堂内容中,思维活跃、积极思考;而后者的课堂气氛总体显得较为沉闷,甚至有部分学生表现出消极的学习态度。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两个专业在基础课程设置和部分课程课时数的有所差异。如前所诉,食品物性学的相关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感官评定等,学校培养方案两个专业的学生在这些课程的授课要求方面存在着差异,导致了不同专业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存在差异,进而出现两个专业学生在学习相关专业课程时不同的课堂表现和课堂气氛。

四、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物性学教学的改进措施

对于食品物性学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以上相关问题,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做出改进:

1.调整相关专业基础课程的课时量及授课要求。根据“重基础、宽口径”,培养符合型人才的教育精神要求,各高校普遍采取的措施是加大基础课的教学工作,表现在开设较多的基础课门数和课时数等方面,而压缩专业课的教学,表现在减少门数种类和课时数等方面。食品质量与安全是一个学科交叉性较强的专业,需要开设多门相关基础学科如食品科学、化学、物理、生物学、医学和管理学等课程,但学生毕业要求的总学分是一定的,只能取消部分专业课或压缩课时数来达到培养方案的要求,导致形成学生知识面虽然较广,但基础欠扎实的特点,为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带来压力。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结合相关教育精神和人才培养的社会的要求,进行专业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的改革,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2.探索制定适合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教学与学习的食品物性学教学大纲和教学手段。由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在基础课学习阶段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差异,两种专业的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存在着差异,对两个专业进行相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必然存在不合理之处,需要任课教师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及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的表现来量身定做适合该专业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

3.积极鼓励引导学生,认识食品物性学学习的重要性。不少学生抱着修学分、拿成绩的态度学习食品物性学,没有充分认识到学习该门课对其专业技能的形成和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还有不少学生因为基础薄弱,课堂讲授时不能够积极随着教师的思路分析思考,在课堂表现较为沉闷,学习效率低下,长期下去只能放弃学习,只求应付考试即可,对这类学生应该结合大学的教育特点鼓励他们在课外时间通过相关资料自学有关基础课程,以提高食品物性学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郭钦,徐斌,崔恒林,姜松,董英,马海乐.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和思考――以江苏大学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3,(5):85-86.

[2]万茵,付桂明,胡晓波,涂宗财.食品物性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J].江西食品工业,2010,(1):14-15.

基金项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生课程教学改革项目(JY1302071)

第5篇:食品专业实习自我总结范文

一. 乐天食品加工厂

乐天公司创建于1948年,从建立至今,始终以最高的技术、最好的原料、最先进的设备为出发点,向小学班主任年度总结第一的目标奋进。现在,乐天集团的事业已经扩展到全世界包括中国、日本在内的9个国家。

乐天(中国)食品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糕点、糖果、儿童食品、饮料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一期生产乐天"派"系列产品;二期推出了深受青少年喜爱的"小熊饼"系列;三期又推出了口香糖、泡泡糖系列产品,XX年9月健康护齿产品:木糖醇无糖口香糖正式上市。

实习的第实习报告上午,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位于食品报告的亦庄高科技园区,高校教师入党申请书食品工厂就坐落于此,这里环境幽美,交通便利。在有关负责人的引导下,我们参观了食品实习的派、小熊饼和口香糖的生产线,在这个过程之前,我们穿戴好读后感范文为我们准备的帽子、白外衣还有鞋套,每次进入车间之前还要进行手部以及全身的酒精消毒,这样,食品的卫生食品报告就有了保障。

工厂报告实习以课程实习为主,课程实习是学习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项重要的高中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环节,旨在开拓我们的视野,增强专业意识,巩固和理解专业课程。实习方式主要是参观一系列食品加工厂,请企业技术管理和企业管理人以讲座的形式介绍有关内容,下生产工厂实习参观,向企业的现场管理、技术生产工作人员学习请教相关知识。通过本次实习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对食品生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二. 北京食品实习啤酒厂

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公司是以1980年建厂的原北京燕京啤酒厂为核心发展组建起来的国有大型一档企业,食品工厂二级企业,1997年完成股份制改造,募集设立北京燕京工厂报告股份有限公司,给企业注入了活力。在发展中,燕京坚持规模扩展和效益增加并举的方针,经过三步大跨越,从食品工厂实习报告时投资640万元的小型啤酒企业,发展成为拥有总资产工商银行实习报告亿元,员工18000人,占地233万平方米、年产销能力超过200万吨的全国大型啤酒企业集团。目前,燕京啤酒集团是国务院重点支持的520家大型企业之一,下属拥有控股子公司(厂)十八个,其中啤酒生产企业十二个,相关和大学生求职简历下载产品企业六家。产品有七大类50多个品种。工厂实习产品为啤酒,约占公司总收入的90%以上,主业非常突出。

燕京啤酒酒液清亮透明,泡沫洁白、细腻、持久挂杯、口味纯正、柔和爽口,是国家首批质量认证产品,并被指定为人民大会堂国宴特供酒,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空中配餐专用酒,三十余次在实习报告啤酒质量评比中获大奖,"燕京牌"啤酒注册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

我们首先进入了华丽的燕京啤酒厂的科技大厦,我们通过啤酒厂发展的纪录片看到食品工厂企业科技的发达和资金的雄厚。通过大厦我们来到了啤酒三国演义读后感500的厂房车间。映入眼帘的是几个巨大的罐子,那就是糖化罐。罐的温度非常高,有些烫手。罐中是让发芽的大麦中的林业局工会工作总结脱出,以备将来的发酵酿酒而用。接着,糖化后的大麦芽糖汁要经过微生物的发酵。在这期间,工作人员会在其中加入啤酒花,这样就赋予了啤酒特殊的香味。啤酒的种类之多是其它酒类无法比拟的。人们在啤酒中添加各种果汁,即可以得到果味啤酒;降低啤酒中的酒精含量,而又保有啤酒原有的香味和口感,即制成了无醇啤酒;未经过巴氏灭菌的啤酒就是生啤酒。另外,啤酒内的二氧化碳气体都是啤酒酿造过程中产生的,而不是添加进去的。接下来就是啤酒的灌装。这可是一条完全自动化的机械生产流程,灌装过程无须人为的帮助,工作人员只需检验酒中是否有杂质以及一些简单搬运、挪动调整和打扫的工作。机器会完成对酒瓶消毒、清洗、装灌、封盖、贴标签、打码、装箱、封箱等一系列的全过程。之后,我们有幸品尝到刚酿造好的啤酒,从中体会到科技的味道。

此次实习使我们了解了我国现代的酿造技术和现代化流水机械化生产。简单了解啤酒的制作工艺和简单流程。了解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道路和未来前景,以调整自身的素质,方便今后更快更好的投身到将来的现代化、高科技生产模式当中去,为做好未来的技术性人才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 北京鹏程制肉厂

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鹏程食品分公司是一家集畜牧养殖、生猪屠宰及肉制品深加工、物流配送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北京市最大的生猪屠宰加工企业。于1998年完成了股份改造,成为了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近年来,公司通过实施品牌化经营和市场最大化的经营战略思想,坚持走绿色产业之路,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肉食加工产业,建立起了达到欧盟标准的全国唯一线的自动化生猪屠宰线和达到出口标准的肉食品加工生产线,提高了食品的安全性,扩大了对终端市场的占有率。目前已形成了完善的营销网络,该公司年生猪屠宰量突破300万头,位居全国第五,在北京市场上拥有XX多家销售网点,生鲜肉制品拥有45%以上的北京市场份额。鹏程牌生鲜肉产品连续多年均被指定为全国"两会"等重要会议的特供产品,并成为北京地区最大的安全肉食品生产基地,鹏程品牌具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和广誉度。

XX年,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评选,鹏程食品分公司的"鹏程"商标被评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鹏程食品分公司在全国首家提出了"放心肉"的承诺,并率先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h accp认证,首批获得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qs)、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国内首批出口卫生注册企业。

为了进一步加快企业的发展,我公司将继续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提升创新能力;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改造传统肉类工业;创新营销模式,发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进入零售业态,提高对终端市场的掌握力;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实现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安全无公害食品的建设步伐,建立绿色肉品产业链,提高鹏程品牌的知名度,争取用3到5年的时间实现生鲜产业的全国性拓展,建立全国性的生产加工基地,跨入中国肉食生产及加工行业前三名,将鹏程食品打造成全国性知名的绿色肉类食品加工企业。

第6篇:食品专业实习自我总结范文

一、调查过程

为了进一步修改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河套学院食品教研室对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了研究,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科研项目。2010~2012年对2010届、2011届和2012届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138名毕业生进行了职业岗位调查,涵盖区内外66家企事业单位。通过对学生从事岗位进行调查分析,进一步完善2013届和2014届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0年6月~2012年6月对2010届、2011届和2012届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毕业生进行职业岗位调查。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对138名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发放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毕业生工作岗位调查表138分。由于是应届毕业生跟踪调查,可保证所有问卷全部收回。

二、结果分析

通过对毕业生就业实习岗位问卷调查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见表1、表2和表3。

从调查结果(表1、表2)可以看出有47.3%的毕业生在本专业岗位上工作或实习,52.7%学生没有从事本专业工作,从事本专业的毕业生还不到一半。毕业生的实习岗位主要集中在食品检测和食品质量控制与管理这两个岗位上,各占43.07%和24.62%;从事食品营养、食品研发与加工、食品销售岗位的人数较少,分别占10.77%、7.69%和9.23%。有三名毕业生在卫生监督部门工作,仅占4.62%。毕业生从事岗位分布如图1更为直观。

根据毕业生反馈工作或实习企业人才需求结果(表3、图2)表明目前食品企业对食品检测和食品质量控制与管理人才需求量很大,有80%的食品企业需要食品检测人才,需求人数占需求总人数的40.1%;对食品企业管理、食品加工、食品营销等人才的需求量也有一定增加;特别是食品营养岗位需求较为明显。分析职业岗位分布和人才需求的主要原因和社会需求有关,食品质量问题迫在眉睫,因此食品检测和质量控制人才需求量很大,现在食品企业数目很大,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比例较大,食品加工和销售也需要较多的人才,至于营养方面,由于人们认识不足和社会服务较少,所以目前需求相对较少。

图2 近几年食品企业对食品专业人才需求比例

三、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未来人才需求预测

当前,我国的食品工业正朝着规模化、产业化、系列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通过调研发现,食品专业人才需求量大,特别是新形势下人才需求的岗位类型发生了变化,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出现较大缺口,从事食品加工和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除了需要掌握现代食品贮藏、加工、管理和营销等理论知识,更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这就要求培养食品类专业人才的院校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一)食品营养方向人才需求

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报告指出:最近十年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患病率继续下降,同时我国仍面临着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度的双重挑战。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与膳食营养密切相关的疾病日益威胁人们的健康,因此,结合我国食物资源的具体情况,大力开展营养工作,引导我国居民参与及改善营养膳食搭配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因此,需要大量的食品营养人才如公共营养师、营养配菜师等满足社会需求。

(二)食品检测方向人才需求

2005年9月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规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具有食品生产加工专业技术人员,检验人员必须取得从事食品质量检验的资质,食品检验人员实行职(执)业资格管理制度。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并对食品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查表明,目前我国食品营养与安全人才缺口达80万。培养优秀的食品营养与安全方向的人才势在必行,功在千秋。

(三)食品相关方面人才需求

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专家预测,今后食品工业发展的六大趋势将是有机化、方便化、工程化、功能化、专用化和国际化。中国食品工业企业必须振奋精神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同时,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也为我国食品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与食品相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配方的研究与生产人员也是市场和社会需要的。

四、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分析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使理论学习与实际有机结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各实践教学环节实现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更需要全面分析社会对毕业生实践能力的要求。通过岗位群进一步确定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实践能力。

(一)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分析

通过表4、表5可以看出,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对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目前对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比较 明确也比较完善,根据以上对社会需求及毕业生两个方面的分析,为以后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较为全面的实践依据。

参考文献:

[1]第五届食品安全论坛.技术创新与食品安全分论坛.中国包装工业,2013(13)

[2]顾仁勇,颜文斌.中小型食品企业专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与分析.科技创新导报,2012(11),251

第7篇:食品专业实习自我总结范文

基础化学是职业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重要基础,食品检验专业的许多专业课程都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优化实验教学内容、狠抓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加强有机化学的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探索,为学生学习食品检验专业课程打下坚固的基础。

关键词:

食品检验;化学实验;教学探索

0引言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验教学在中职化学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对于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化学更是食品分析和检验的基础。学生的化学理论基础和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直接影响到专业课的学习,对将来从事食品检验工作的影响也更大[1-3]。而中职生的现状及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一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实验教学的效果,影响着化学课程的学习,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如何找出中职生化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教学改革来解决学生化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常用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常规的分析方法及检验手段,加强其动手能力,为食品分析与检验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食品检验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1优化实验教学内容编写适合食品检验专业的校本讲义

现在的中职学校化学教材基本上都是高中3年教材的合订缩写本,普通高中3年的学习内容,中职生的学习时间只有1年。中职学校的学习时间短,但中职生的化学基础却远远不及高中生,教材内容与中职学校学生的实际水平不相符[4-5]。近年来,职业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发展,但教材却基本没变。一些中职医学院校、食品类、农类院校都用的是相似的教材,但不同专业的专业课学习内容并不一样,对于化学理论基础和技能基础的要求不一样,化学实验的开设内容也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把化学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分开设置课程,选择适合本专业的学习内容,突出重点与难点,编写适合食品专业特色的校本实验教材。编写适合本专业实际需求的实验教材,有助于突出学习重点,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为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和技能基础,为社会培养优良的应用型人才。结合学院食品营养与监测专业的专业需求,教师编写了中职食品检验专业《化学实验讲义》,把实验内容具体项目化。该讲义中共有12个实验项目:项目一,实验室规则及安全;项目二,玻璃仪器的洗涤和使用;项目三,物质的称量练习;项目四,容量瓶和移液管的操作练习;项目五,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项目六,酸碱中和滴定操作练习;项目七,用酸度计测食醋、雪碧、果汁的pH值;项目八,乙醛和丙酮的性质探究实验;项目九,酯的性质探究实验;项目十,葡萄糖、蔗糖、淀粉的性质实验;项目十一,探究橙子中VC的还原性;项目十二,蛋白质的性质实验。

2转变实验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美国华盛顿大学校园里的条幅上写着“我听说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可见亲身体验的重要性。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6]。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中职学生的基础较差,部分学生好奇大于求知,甚至不按教材的要求进行实验,一些教师看到学生违规操作就严厉责备,这样打击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勇气,从而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对化学实验充满厌恶和恐惧,形成了害怕走进实验室的心理。因为中职学生接触实验不多,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动手能力还处在初级阶段,因而他们有很强的可塑性。教师应该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应该在他们犯错误的时候适当引导他们发现自己错误,然后自己进行改正。这样,才能让学生体验到实验的乐趣并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起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因此,让学生快乐地走进化学实验室、让学生自愿的参与到实验中去、让学生在实验中找到主角的感觉、让学生在实验中找到学习的成就感是教师实验教学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3加强食品检验专业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

有机化学部分包含了常见的烃类化合物、醇、醛、酮、酸、酯、糖类、蛋白质等,理论性强、实践性弱,概念、方程式多,教师讲授内容多而空泛,学生学起来枯燥,单调难以记忆[7]。如何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利用实验室优势,把有机化学和食品检验联系起来,把食品分析检验融入有机化学的教学中,这就要求化学教师从实际生活出发,创造性地引入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使化学实验课程更加贴近生活,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难题。酒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然而假酒问题作为近年来多次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给消费者心理蒙上了厚重的阴影[8]。以此作为课程资源,有助于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之初,教师将该资源以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此教学环节主要用来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下来,在教师简要介绍醇类的性质和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分组进行实验,由学生查阅醇的相关性质和特征反应后自己设计不同的方法检验教师提供的真酒和假酒。在教学的最后,教师在总结醇类知识的同时,还要回归课程资源本身,将假酒等与甲醇有关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总结,以帮助学生认清甲醇的危害,更要求食品检验专业的学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担当起应尽的责任,使我们国家的食品安全环境更好、人民更放心,从而实现该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地沟油,每个中国人都耳听能熟,但地沟油生产程序及危害,学生却知之甚少。在学习酯类的知识时,教师下载相关视频:“记者从小区的下水道里现场取出汲水带回实验室,经过捞取、加热、过滤、除色等几个程序后,就提炼出了浅黄色的油状液体。”学生看完后都会深受震撼,那么这些油对人体有什么毒害,生活中遇到的几率有多大呢?通过以上案例激发学生的愤慨之情、爱国之心。作为食品检验专业的学生,有责任、有义务掌握油脂的品质监控,为人民的生活创造一个安全的食品环境。油脂的化学成分是什么,油脂的生理功能和用途,油脂和酯是什么关系?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课前分组查阅、收集和整理,并把自己整理的材料通过手机上传到班级QQ群。教师课堂上引导各小组交流分享总结酯类的性质和功能,指导学生设计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使学生通过亲自试验感受并验证了酯的化学性质,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最后,提出问题,如何测定出香肠中脂肪的含量?引导部分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查阅《食品理化分析》、脂肪的测定原理、样品仪器的准备,充分利用食品检验实验室的优势,制备样品,准备仪器,自主学习探索脂肪的检测方法。理论结合实践,基础结合专业,既让学生充分了解酯类的性质和应用,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完成了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技术型人才,突出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实际生产中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

4加强基础实验操作训练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规范的、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是中职实验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虽然中职学生的理论基础都较差,但学生对实验操作还是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作为专业检验的基础,在这个阶段,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基本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让每个学生都能正确而熟练地掌握化学操作技能,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与食品检验相关的行业,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民群 众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化学实验操作,更要求学生的实验操作准确规范,能熟练使用各种化学仪器,能独立完成各种实验操作,能准确记录实验数据,能获得和交流实验结果;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把规范的演示实验上传到班级云班课,让学生多次自由观看;充分利用实验室优势,对于技能不过关的学生,应反复训练、多次强化,让学生真正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5结论

第8篇:食品专业实习自我总结范文

关键词:食品类专业;顶岗实习;就业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为此,上至国家下至各高校都在积极地改革与调整。在这种形势下,高职院校原有的职业优势、办学特色也在不断调整。从2000年开始,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对各专业教学计划每两年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修订。2009年7月,“2+1”教学模式的试行为学校的改革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各系根据学校的总体规划和各自专业的特点对实践教学的强化也在不断改进。特别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就业形势更为严峻的情况下,以提高就业率为目标,有针对性地加快改革,提高实践教学效率,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用技术能力及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是目前我校专业教育改革最现实的问题之一。

食品类专业在实践教学条件与实验实训设施不具优势的情况下,要独辟蹊径、不断总结经验、加快改革步伐。根据近年来对食品类专业实习及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食品工程系结合学校的整体规划,在“2+1”教学模式下,保证统一规范的两年专业教学,将为期一年实习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具体思路是:在实习前针对企业岗位需求调整实验实训内容,培养学生就业理念,为企业作好岗前培训,促进实习学生尽快适应顶岗实习岗位,增强企业用人信心、学生就业信心,从而提高顶岗实习学生一年后在实习单位的就业率。

一、食品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常见的问题分析

根据食品工程系2005年至2008年各专业实习单位及完成实习后就业的统计分析:到岗实习率100%,实习结束后专业对口、岗位合适在实习地就业率约为20%;20%的学生根据性格爱好改行或在与自己学习专业相关的行业就业,40%的学生甚至2年左右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岗位,还有10%的学生离开实习地1~2年后又返回原实习地就业,这些使得实习地的就业率仅为30%,浪费了难得的实习地就业资源。

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为:我校是农业类院校,而食品类专业属工科,具有较强的教学实践性,目前我校工科专业实验实训设施不完善,学生专业技能掌握有限以致不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安排的部分实习地点不具专业性,实习地联系人不了解实习地点的具体情况,工作环境较差,实习企业不重视学生的专业能力,导致学生实习3~7天大都离开;实习企业比较正规,岗位也很对口,但学生就业思想准备不充分,怕苦怕累,社会适应能力差,幻想社会上还有轻松的待遇好的工作而离开,或因一些小的人事关系处理不当就离开。

二、促进顶岗实习转向就业的解决方法

为提高顶岗实习就业率,我们自2007年结合学校改革指导思想,以高职食品类专业学生校内实训、顶岗实习、就业的一体化建设研究与实践为目标,通过以下几方面的工作进行研究与探索。

首先建立实习指导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系领导和从事专业课程教育与改革的专业课教师、从事食品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系实验室主任、各专业实验室成员、系教学秘书、学生辅导员组成。其次开展详细的实习生分专业实习指导计划,并在实习地安排专业指导老师;同时在实习企业再安排指导员,指导员由企业技术人员或人事主管担任,我们还邀请了部分合作企业人事主管加入实习指导委员会,实习期间实行“双师”指导,以保证实习效果。

另外,在通过对参加毕业实习返校归来的2005级、2006级学生开展座谈和总结的基础上,为2007级学生顶岗实习做相应调整准备,指导和改进顶岗实习计划,建立2007级学生顶岗实习辅导纲领,具体步骤如下:

1.建立顶岗实习企业用人岗位库。提前1年联系已建立合作关系的企业,以及省内外可能有岗位需求食品专业相关企业;了解相关企业未来1~2年的用人计划,针对新用人单位安排实习指导委员会成员实地考察,确保实习岗位质量,建立目标顶岗实习企业用人岗位库。

2.督促学生在校期间取得相应的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充分利用我校的职业技能鉴定站认证资格单位优势,要求食品机械、制冷专业学生实习前取得电工维修证、制冷工证,食品加工专业学生取得HACCP证、食品检验工证等。

3.推荐合适的实习岗位。实习前2~3个月由实习指导员对统计的岗位进行落实,并制定内容规范、格式统一的表格,表格主要内容有:企业介绍、职位具体要求、工作生活环境、待遇等;再将表格分专业发放给要实习的学生,由学生先选择,然后统计学生岗位选择情况。实习前1~2个月,邀请部分企业来校对学生进行面试,并结合专业教师推荐意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岗位;并将确定岗位分专业由系试验中心调整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各专业顶岗实习前1个月的校内专业实验、实训内容,为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4.介绍与实习相关的制度和法规知识。针对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可能面对的相关法律问题,由相应的指导教师介绍求职报告写作、劳动合同填写的具体规定,顶岗实习单位职位具体描述,企业用人要求,企业人事规章制度。

5.实习到岗后与顶岗实习单位联合建立实习期考核评价制度。在岗实习期间也是继续教育期,要具有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与企业一起根据岗位情况建立职能评价制度、激励制度,强化学生的就业信心,与企业联合对能力突出学生缩短试用期,加快建立晋职提升培训体系,

6.由“双师”开展顶岗实习学生适应工作环境的心理指导。根据多年来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心理变化的案例,一般实习前半月对学生而言是新鲜期,到一个月时为烦躁期,学生这时最容易因小问题离开实习岗位。针对这一现象,由实习指导委员会成员在学生实习一个月时,到各实习点看望学生,与学生及企业相关人员进行交流沟通,使学生顺利度过烦躁期。当坚持实习两个月后,学生的心理后就能过渡到适应期乃至熟悉期,三个月时就能发展到发挥特长期。这样的辅导可以提高顶岗实习学生一年后在实习单位的就业率,这一点在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后已取得显著效果。

三、探索后的成效

以在实习地就业工作时间6~12个月、12~18个月、18~24个月为标准,有针对性地选取双汇集团、今麦郎(嘉兴)分公司、五丰集团(杭州)分公司、众品集团(许昌)分公司的近四年的学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2005年各专业实人数162人、实习点就业总人数53人,就业率32.7%;2006年各专业实人数142人、实习点就业人数95人,就业率66.9%;2007年各专业实习人数243、实习点就业人数166人,就业率68.3%;2008年各专业实习人数221人、实习点就业人数182人,就业率82.4%。以上数据可以说明:2005年食品工程系实习指导思想是以生产实习为主;2006年在改革调整中,对学生实习前作了少部分针对性实训、就业指导;2007年加强了部分针对性实训,对实习地点提前考察,实习地有实习指导老师带队,同时实习指导老师在实习地停留7~15天;2008年全面改革、以实习向就业岗位转化为指导思想,对教学及实习进行了全面的有针对性的调整。同时,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能力发挥也逐步取得显著成绩。以今麦郎(嘉兴)分公司为例:2007年至今在今麦郎(嘉兴)分公司工作的毕业生人数达31人,其中已有1人晋升为品管科长、8人晋升为生产班组长、2人晋升为维修组长。另外,通过该分公司对我校学生的口碑相传,使其他分公司也对我们的学生表现出了兴趣。2009年,今麦郎(许昌)分公司主动联系接收了食品机械专业学生5人、食品加工专业学生5人,今麦郎(正定)分公司接收了食品机械专业学生2人,同时今麦郎饮品(郑州)分公司、今麦郎饮品(桐庐)分公司也要求和学校建立联合实习基地。

参考文献:

[1]刘水国.校企携手强化顶岗实习管理[J].中国高等教育,2009,(12).

第9篇:食品专业实习自我总结范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中专化学课堂 自主学习

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正确地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强调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有机地筛选和确定问题,通过探究和发现进行学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展开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或解决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体验,发展探究的能力,培养创新的精神,以及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各种富有时代感的主题,特别是与我们生活相关的问题,如雾霾天气、水的质量、水的硬度、身边的食品添加剂等,都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渗透到中专化学课堂的学习活动中。本文主要阐述在中专化学课堂中的研究性学习。

一、在中专化学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新的时代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也对中专化学课堂提出新的要求。研究性学习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收集、积累信息,锻炼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养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首先,中专化学课堂中的研究性学习符合了学生的好奇、探索、自己动手的心理特点,满足了学生的动手动脑、亲身参与、自己作决定等心理需求。如中专化学课堂中有“测定水的硬度”等知识,若干巴巴地引入或讲授,不能引起学生十分高的兴致。换成研究性学习的形式,效果就大不相同。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测定自己身边各种水的硬度,自来水、井水、河水等均可测定,虽然学习内容、教具、课本等均是一样的,但学生感受和学习效果却大不相同。

其次,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会主动地进行假设、预测、检验、概括、总结和讨论,并且还会主动地进行交流合作,不由自主地进行探索和比较,为什么结果不同?主动地再查找资料,无形中就做到了团队合作,理论联系实际。

所以说,在中专化学课堂中正确恰当地运用研究性学习,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中专化学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模式

中专化学课堂中研究性学习模式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步骤:创设问题情景设计学习计划、步骤计划、步骤的实施成果展示总结和反思。

1. 创设问题情景

如:我们身边的食品添加剂有哪些?

2. 设计学习计划、步骤

在设计学习计划和步骤时,教师要进行适时地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要注意提醒学生无论是调查研究,还是设计实验,都要依据一定的科学方法,要利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设计计划,更要考虑发挥团队的力量和作用。这些都可以在计划时进行充分考虑,也就是说计划不是天马行空,随随便便。如食品添加剂多种多样,在调查时该从何入手?如何去做?最终的目的是什么?这些问题在设计计划时都要尽量考虑到。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有个组就做得特别好,他们只针对食品添加剂中的防腐剂进行设计调查。他们的计划是:①学习有关防腐剂的知识,了解常用的防腐剂有哪些。②到市场上调查各种食品防腐剂。③成果的分析和展示。④目的是正确的认识、熟悉防腐剂。⑤学习拓展:如若以后使用到防腐剂时,如何正确使用。

3. 计划、步骤的实施

在计划、步骤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各司其职、用心观察、认真记录、不懂就问、积极交流,充分发挥团队精神,自觉主动地和教师、同学相互配合,进行各种信息交流,亲身感受研究学习带来的快乐。此时,他们的思维活跃,气氛和谐。

如研究学习食品防腐剂的同学们,按步骤实施自己的计划。首先进行防腐剂的学习:防腐剂分为无机防腐剂和有机防腐剂。无机防腐剂如NaNO2,常用在肉制品的防腐中。有机防腐剂主要有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钾盐、对羟基苯甲酯类、丙酸及其盐类等,主要用于饮料、酱油、糕点、糖果等的防腐中。第二步是进行调查,找一找、看一看市场上的各种食品,究竟有没有防腐剂?分别是什么?第三步是进行成果的分析和展示。最后学习究竟该如何正确使用防腐剂。

4. 成果展示

在这个步骤时,同学们纷纷发言,各抒己见。他们总结出:①很多食品中都含有防腐剂。②有些食品中的防腐剂不止一种。③为了我们自己的身体健康,多吃“绿色食品”和新鲜食品,少吃深加工食品及腐烂变质食品。④学习是为了应用,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做一个有高尚职业道德的工作者。

5. 总结和反思

成功的人们总是善于总结和反思的,所以,当带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后,要及时地进行总结和反思。总结分学生总结和老师总结。学生总结可进行分组总结和个体总结,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老师总结时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客观、真实、具体地评价,哪怕只有一步做得好,也要给予充分肯定,这样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在研究性学习进行激发创新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新时期人才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各种有效方式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在中专化学教学中可通过加强实验、实训教学,在实践动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实训时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学态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如实事求是地记录每一个实验现象,记录实训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不可随意更改记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危险的发生等。

第二,教给学生观察化学实验的正确方法,从形态、外观和能量等方面去观察,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确定好观察点,分清主次;观察与操作相结合,如有关酸碱滴定管的操作;观察与思考相结合,如各种化学类的验证性实验,提高观察效果。

第三,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把实验室变得像图书阅览室一样,创造条件让学生随时去做实验,突出学生的自主性。从化学实验题目的选取,计划的设计,步骤的实施,到最后的总结反思,切记整个过程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扩大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鼓励学生测定自己身边的各种水的硬度,让学生通过调查、取样、分析、然后得出结论,让学生自己在实验中不断地学习和研究,从而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