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游戏中的数学范文

游戏中的数学精选(九篇)

游戏中的数学

第1篇:游戏中的数学范文

【关键词】数学游戏 课堂教学 游戏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游戏无疑是儿童最喜欢、最愿意参与的一种活动。正如布鲁纳所说:“游戏活动是生命的自由表现,它是生活乐趣。”数学游戏以其有趣的形式“娱人”,以其丰富的内容“引人”,以其无穷的奥秘“迷人”,以其潜在的功能“育人”。古往今来.数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都已证明游戏对于数学学习有极大的价值。我国著名数学大师陈省身教授在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提出了“数学好玩”的理念,给人以很大的启迪。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把数学游戏运用到数学课堂,使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达到“数学好玩”的境界,进而使学生主动地学数学。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中发展“数、量、形”等概念,培养数学的思维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可以说,把趣味性的游戏活动运用于中学数学课堂是优化数学教学和推进课程改革的好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什么是数学游戏

数学游戏,它寓数学问题于游戏之中,让人们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到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西奥妮・帕帕斯(Throne・Pappas)说“数学三剑客为――逻辑、娱乐和游戏。”可见数学游戏在数学领域所占据的重要地位。那么,什么是数学游戏?“数学游戏是一种运用数学知识的大众化的智力娱乐游戏活动。”这一界定,明确了数学游戏必须既是数学问题又是游戏,同时具备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

二、数学游戏对课堂教学的作用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巳成为了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因此数学的学习方式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数学游戏对于改善我们的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数学态度。由于数学游戏具有趣味性强、令人兴奋和具有挑战性等特点。因此通过数学游戏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未知问题的强烈好奇心,而兴趣和好奇心为学生学习数学和探索数学现象的奥秘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这就让数学学习成为一种高级的心理追求和精神享受,充满了乐趣。许多数学家开始对某一问题作研究时,总是带着和小孩子玩新玩具一样的兴致,先是带有好奇的惊讶,在神秘被揭开后又有发现的喜悦。在数学游戏的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地碰到一些困难,遇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况,但是这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勇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培养他们正确的数学态度,使之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有助于激发主动性和创造性。数学游戏有助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环境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数学游戏所涉及的内容往往有趣、吸引人、浅显易懂,不需要过多的预备知识,只要掌握一般的基本知识,初学者即可登堂入室。例如用形状相同或不同的正多边形组合起来镶嵌一个平面的游戏.只要把两个正三角形或正方形整齐排列在一起就能镶嵌成一个平面,非常简单,十分容易上手。但还可以是多个正多边形、多种正多边形的组合。可以千变万化,能创造出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图案,乐趣无穷。在拼凑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自己的设想进行判断,需要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不同,产生的结果将会是多种多样的。在游戏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锻炼和培养,且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得到培养和提高。

3.有助于渗透数学思想。游戏与数学的相似保证了数学游戏有利于数学思想的培养,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的精神。还有,数学游戏还具有将抽象的知识通俗化的作用。比如,在研究“视图”时,可引入游戏,先在桌上放一个茶壶,各小组四位同学从各自的方向进行观察,并让学生把观察的结果画下来进行比较,发现了什么,试着去解释。通过观察比较、小组讨论、集体评价和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通俗化。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观察、鉴别、分析能力,根据直觉用笔酝出自己的感觉,用自己的方式来研究世界、用自己的手操作、用自己的嘴表达、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第2篇:游戏中的数学范文

摘要: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在小学课堂引进教育游戏,对于天性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有趣的游戏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往往会很认真的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就此方面入手,吸引学生注意力以达到课程教学的目的,提升学习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数学游戏;小学数学;

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这就造成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等问题,引入游戏化教学,令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趣味游戏的一部分,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魅力,提高学生数学课堂学习效率,让数学课堂学习变得更具活力。

一、小学数学与数学游戏之间的关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更应强调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游戏化教学主要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游戏化的教学方法进行开展的教学活动,这是为课堂教学所服务的。通过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让传统的素质教育观念转变为快乐学习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和教师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进行学与教。数学游戏还具备一般游戏的趣味性,可以让整个课堂教学更加轻松高效,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够增强学生自我创新的能力。所以数学游戏与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是相辅相成、不断促进的关系。

二、数学游戏对数学教学的作用

首先,现代社会小学生从小就接触电子游戏,所以对小学生来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较为枯燥,也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入游戏环节,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能拉近数学学习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助于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难情绪。通过游戏化教学就能在轻松的氛围中让学生在玩乐的同时学习所需要的知识,在游戏活动中,学生的表现非常积极,从而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课堂中,小学生放下了学习的负担和压力,通过游戏活动自觉地进入到了对未知知识的探索中。其次数学游戏还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能够将游戏更好地服务于数学教学,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提高数学对学生的吸引力。游戏教学则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小学的学习阶段正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加以培养的黄金时段,所以将游戏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就有着其必要性。

三、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

首先,教师要开展数学游戏,必须要做好准备。教师在对游戏的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一个原则,就是说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保证游戏的趣味性和合理性。只有对学生特点和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保证数学游戏充分地融入课程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工具。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教学“认识货币”这一节知识时,老师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各个面值的货币,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而是设计出一个游戏活动,让学生们在做游戏中了解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以及上下两级面值的十进制关系。游戏设计内容可以是这样的:教师准备一些经常用的学习用品以及日用品,请学生来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让扮演顾客的学生拿10元钱购买价钱不同和数量不同的学习用品以及日用品,之后让买卖双方进行角色互换。通过这个游戏活动,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不仅对各个面值的货币有了认识,对不同面值的货币换算有了初步认识,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这种贴近生活的游戏活动,学生更容易接受,学得轻松又愉快,而且他们也懂得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对数学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在游戏的设计过程中,教师也要有针对性的对教学目的进行强化,让学生了解到,我们虽然是在进行游戏,但是最终目的也是学习,因此要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锻炼和学习。既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又能够转变陈旧单一的教学模式,还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第3篇:游戏中的数学范文

有关梵天塔游戏有一个传说,说的是在古印度有一座大寺庙,有一方形底座,上面立着三根钻石做的圆柱,在其中一根上穿了64个大小不同的金环,依照下面大上面小的顺序排列着。上帝命令僧侣要将64个金环移到另一根圆柱上,移动规则是每一次只能移动一个金环,而且大的金环不能放在小的金环上。如果这些工作完成,就是世界消失的日子。

从这个传说自然会产生这样的问题:要移动多少次?需要多长时间?

从传说的故事开始激发学生研究数学问题的兴趣,于是又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为了解决上面的问题,先从圆环数目少的情况研究开始。可以发现,一个圆环,移动1次即可;两个圆环,需要移动3次;三个圆环,需要移动7次;四个圆环,需要移动15次;五个圆环,需要移动31次……

猜想:n个圆环,需要移动多少次?

若把每种情况的移动次数依次记下来,就形成了一个数列1,3,7,15,31,……于是上面的问题就转化为一个数学问题:数列的第n项是多少?也就是说数列通项公式是什么?项数表示圆环个数,数列的项表示按要求移动圆环到目标柱上所用的步骤数。

在移动过程中能够发现这样的规律:n个圆环最初按下面大上面小的顺序穿在第一根柱子上,要移动最下面最大的第n个圆环,首先必须把它上面的其他n-1个圆环移到另一根柱子上,再把第n个圆环移到第三根目标柱上,最后再把其他n-1个圆环移到第n个圆环的上面即可完成所有的任务。

若按要求移动n个圆环到目标柱上所用的步骤数记为an,按要求移动n-1个圆环到目标柱上所用的步骤数记为an-1,则由上面的分析知道:an=2an-1+1

从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出发有三种方法得到数列的通项公式。

②式两边同乘2,③式两边同乘22,④式两边同乘23……,最后一个式子式两边同乘2n-2,然后把①式和这些得到的式子相加得:

an=1+2+22+23+24+……+2n-1

即得:an=2n-1

总之,在知道数列的递推公式的情况下,与方法一一样使用叠加法来推导数列的通项公式。

方法三:

从a1=1=2-1,a2=3=22-1,a3=7=23-1,a4=15=24-1,a5=31=25-1……

可以归纳出结论:an=2n-1

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到的结论需要证明,我们可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证明如下:

(1)当n=1时,也就是只有一个圆环时,显然移动1次即可,a1=2-1=1,说明式子当n=1时成立。

(2)假设当n=k时式子成立,即ak=2k-1,也就是按规则移动k个圆环到指定柱子时,显然移动2k-1次。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要移动最大的第n个圆环,首先必须把它上面的其他n-1个圆环移到另一根柱子上,再把第n个圆环移到第三根柱子上,最后再把其他n-1个圆环移到第n个圆环的上面即可完成任务。也就是an=2an-1+1,类似容易知道ak+1=2ak+1,于是ak+1=2(2k-1)+1=2k+1-1,也就证明了当n=k+1时式子an=2n-1成立。

利用数学归纳法,由上面两点证明了移动n个圆环到目标柱上所用的步骤数为:an=2n-1

再回到最初的故事,要移动64个金环,就是当n=64时,移动次数为:

a64=264-1=18,446,744,073,709,551,615次

若每移动一次用一秒,一小时3600秒,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一共大约需5840亿年,才能移完。学生从来不会想到264竟然是那么大的数字,有了这次经历,他们对数的认识又加深了。

第4篇:游戏中的数学范文

关键词:数学游戏;教学有效性;跟踪观察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3-0042-02

一、基于教学有效性的自我观察背景

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指教师通过课堂单位时间的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增加或技能的提高。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者教学过程是否认真,主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想学却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学再辛苦也是属于无效教学。反之,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提升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都可以说是有效教学。《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我就“游戏”教学的有效预设与生成作了自我跟踪观察。

二、第一次执教的现象、分析和对策

(1)教学片段描述。因为在课的最后有一个数字游戏,需要用到一些数,为了体现这些数的随意性,而不是特定的,就把平时分的组号和座号凑成了数。如1~5,就成了15,2~4就成了24……由此一下子就获得了43个数,并用这些数完成游戏。师:小朋友,接下来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中需要一些数,我们先一起找一找。知道你的组号座号是多少?生:5组3号。师:那我们就组成53这个数。其他同学也能把自己的组号座号组成数吗?跟同学说说你组成的数。师:你组成了哪个数?生:23。生:72。生:48。……师:那好,请记住你的数,我们游戏开始了。8的因数在哪里?为什么没有同学站起来?8没有因数吗?生:不是,我们组成的数中没有8的因数。师:8的因数是谁?生:1、2、4、8。师:你怎么知道的?生:我是通过除法知道的。8÷1=8,8÷2=4。师:4的倍数在哪里?师:站起来的同学,说说你是哪个数?生:24。师:你是怎么确定的?生:用除法,24除以4等于6。生2:我是用乘法知道的,4×6=24。……

(2)教学片断分析。上面这个环节原本是想通过游戏轻松课堂气氛,并巩固新知。但是由于设计时没有考虑随意数的完整性,所举出来的数,在针对知识的巩固上不够全面,以至于后面游戏所需要的数出现了空档。纵观整个游戏,一是时间的把握不够到位,以至于后面的游戏严重缩水。二是“8”的因数的缺席。虽然学生都能理解,但遗憾的是没有人入局,游戏的趣味性明显减少了。三是游戏的深度不够,因为像“1”等数的缺席,游戏的目的只是完成了课堂知识的浅层巩固,对于注意点――“1”是所有数的因数,所有数是“1”的倍数等,没有起到强化巩固的作用。

(3)关于跟进的措施。回顾反思第一次课堂中的数学游戏的时效性,决定在下一次的游戏中进行改进。一要跟进的是关于游戏中所需要数的生成,我决定开门见山来确定数的生成。课的开始以轻松的数数拉开,因为提前在同学的课桌上标有1~43个数,只是要求学生照着数数,这样对于学生而言轻松简单,毫无压力,同时又告知这些数会在过会儿的课堂中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快速获得游戏所需要的数,又以悬念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二要跟进的是针对游戏中所需要亮相的数的“完整性”,尽量让所需用的数字罗列全。所以预设对出题的数不能随意,要根据所需而来,让答案力所能及地在43以内,尽量做到完整。如:8的因数在哪里?(1、2、4、8)。35的因数在哪里?(1、5、7、35)。1的倍数在哪里?(所有的班级中出现的数)三要跟进的是题的出现要有层次性。让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由浅入深。

三、第二次执教的现象、赏析

(1)教学片断赏析。关于游戏的过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课开始的数数,另一部分是游戏过程。一是数数部分。师:你会读你桌子上标的那个数吗?生:会(齐)。师:那我们开火车来读一读?生:1。生:2。生:3。……生:42。生:43。师:读得真好。二是游戏部分。师:知道你课桌上的那个数吗?生:知道。师:请记住,你现在就是那个数了。符合的过会儿请站起来。8的因数在哪里?生1、2、4、8站起来。师:请说说你是几?生:我是1。生:我是2。生:我是4。生:我是8。师:对了,齐了吗?生:是。师:35的因数在哪里?是的同学站起来介绍一下。生1、5、7、35站起来。生:我是1。生:我是5。生:我是7。生:我是35。师:对了,齐了吗?生:齐了。师:谁轮到了一次?请举手。谁轮到了两次?请站起来。师:为什么“1”会轮到两次?生:1是8的因数,也是35的因数。所以轮到两次。师:如果我还要找其他数的因数,1也是吗?生:是的。师:为什么?生:因为1是所有数的因数。师:非常好。1是所有数的因数。2的倍数在哪里?生:在这里,我是2。生:在这里,我是4。(生依次找到:6、8、12、14、16、18、20、22、24、26、28、30、32、34、36、38、40)生:在这里,我是42。师:说齐了吗?生:没有。师:为什么?生:2的倍数有无数个。师:1的倍数在哪里?生:(全体站起来了。)师:你们都是?生:是。师:1有那么多倍数?生:是。师:那它的倍数该说齐了吧?生:没有。师:那还有谁?谁来把它说齐了?生:1的倍数还有44、45、46、47、48……说不完。有无数个。

(2)达成的原因分析。这一次的游戏过程相对于第一次而言更加的成熟,考虑的范围也更加广泛。首先,本着简洁明了的方针,直接在学生课桌角上附上数字,先入为主地让学生感受到数字,开门见山地出示数字,既没有浪费时间,还目标明确,体现数学课堂的简洁性。其次,游戏过程的完整性,帮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知识。在因数方面,先是通过提问8的因数在哪里和35的因数在哪里,巩固找因数的方法。在倍数方面,通过提问2的倍数在哪里和1的倍数在哪里,巩固找倍数的方法。另外,还通过游戏的实施,完成了概念的提升。结合因数找寻,不但是巩固找寻因数的方法,更是进一步提升因数的特点:一个数的因数是可以找全的,而且1是所有数的最小因数。同样的结合倍数的找寻,更进一步明确一个数的倍数是找不完的。

四、基于教学有效性的跟踪观察启示

通过课堂的自我观察,在纵向上对比了同一内容的学习过程,不管是方法过程还是结论形成都能有非常鲜明的体验。对于数学游戏在课堂上的运用,我有了新的想法。

首先,数学游戏要激起学习的期待,有广度。学生训练和教师引导密不可分。虽然可以说,很多时候学生没有老师引导照样可以进行训练,甚至也能比较好地完成训练要求。但是学生如果光靠自己难免会在训练过程中磕磕碰碰,走不少弯路。当然教师的引导并不是告诉孩子是多少,结果是什么。教师的引导首当其冲地是要确定目标。从教育心理学看,儿童有关注的方向,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学生知道了目标,才能更好地参与学习。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犹如有了学习上的指路明灯。例如,在课堂中设计的游戏所需要的数,不是如第一次课中用组座号组合获得,而是第二次课中直接在课桌角标数获得,并告知它是游戏中的主角,引发孩子的兴趣和关注,让孩子更有探索的欲望。

其次,数学游戏要巩固知识能力的内化,有深度。知识理解和拓展思维密不可分。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老师在课堂上除了传授课本上的知识以外,还应该把与此有关的知识加以深化,这样才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课堂中游戏的创设,目的之一是调解课堂气氛,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为课堂的新知服务的。主要是学生对课堂所学的一种内化,从单纯的知识接受,到知识的吸收并升华。学生的知识丰富了,思维拓宽了,他们才不会感到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了。

第三,数学游戏要指向明确,有效度。教学目标和过程达成密不可分。教学目标是预先设定的,而教学过程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所以说,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学过程才有了动力。本次课堂中的游戏设立,是课堂知识的内化。第一次的课堂实施过程有点拖泥带水,数字的出现让孩子有点模糊,目标不明确。“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精准的教学预设,必须首先顶“表”,即为课堂有效教学导航。所以第二次实行的游戏,采用开门见山的形式:看到你桌子一角上的数字吗?今天我们要玩一个找数的游戏。如果你的数符合要求,请把自己找出来。找准次数最多的小朋友会有奖励哦!这样的开头预测时间上少,目标上明确,更有利于学生的操作。

参考文献:

第5篇:游戏中的数学范文

1 谈谈什么是数学游戏

数学游戏,它寓数学问题于游戏之中,让人们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到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西奥妮·帕帕斯(Tbrone·Pappas)说:“数学三剑客为——逻辑、娱乐和游戏。”可见数学游戏在数学领域所占据的重要地位。什么是数学游戏?“数学游戏是一种运用数学知识的大众化的智力娱乐游戏活动。”这一界定,明确了数学游戏必须既是数学问题又是游戏,同时具备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 2 重点分析数学游戏对课堂教学的作用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已成为了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因此数学的学习方式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数学游戏对于改善我们的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2.1 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数学态度。

由于数学游戏具有趣味性强、令人兴奋和具有挑战性等特点,因此通过数学游戏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未知问题的强烈好奇心,而兴趣和好奇心为学习数学和探索数学现象的奥秘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这就让数学学习成为了一种高级的心理追求和精神享受,充满了乐趣。 许多数学家开始对某一问题作研究时,总是带着和小孩子玩新玩具一样的兴致,先是带有好奇的惊讶,在神秘被揭开后又有发现的喜悦。在数学游戏的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地碰到一些困难,遇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况,但是这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勇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培养他们正确的数学态度,使之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2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数学游戏所涉及的内容往往有趣、吸引人、浅显易懂,不需要过多的预备知识,只要掌握一般的基本知识,初学者即可登堂入室。例如用形状相同或不同的正多边形组合起来镶嵌一个平面的游戏,只要把两个正三角形或正方形整齐排列在一起就能镶嵌成一个平面,非常简单,十分容易上手。但还可以是多个正多边形、多种正多边形的组合,可以千变万化,能创造出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图案,乐趣无穷。在拼凑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自己的设想进行判断,需要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不同,产生的结果将会是多种多样的。在游戏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锻炼和培养,且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2.3 有助于渗透数学思想。

游戏与数学的相似保证了数学游戏有利于数学思想的培养,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的精神。可利用游戏引导学生开展有趣的数学活动。还有,数学游戏还具有将抽象的知识通俗化的作用。比如,在研究“视图”时,可引入游戏。先在桌上放一个茶壶,各小组四位同学从各自的方向进行观察,并让学生把观察的结果画下来进行比较,发现了什么,试着去解释。通过观察比较、小组讨论、集体评价和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通俗化。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观察、鉴别、分析能力,根据直觉用笔画出自己的感觉,用自己的方式来研究世界、用自己的手操作、用自己的嘴表达、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2.4 有助于获得数学知识。

数学游戏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机会。例如折纸游戏。用一张正方形的纸片进行折叠,纸片上留下折痕会揭示大量的几何知识:全等、对称、四边形的性质、相似……如果纸片能够一直折下去,当对折30次后,它的高度比珠穆朗玛峰高度的10倍还多,通过计算,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不算不知道,数学真奇妙”,从而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折纸的过程也极具启发性:用一张正方形(二维物体)的纸张来折一个立体物体(三维物体)。如果学生折出了新的东西,那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这个立体物体摊开并仔细观察留在正方形纸张上的折痕。这个过程包含了维数的变动,一个二维物体变成三维物体,又回到二维。通过游戏获得知识,对数学教学也有一定启示:教学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5 有助于推动新课程的实施。

第6篇:游戏中的数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教学法;实际运用

在现代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的将游戏教学法引入到实际教学中去。通过利用游戏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同时利用游戏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一来,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必然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在建构游戏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简单地说,建构游戏就是指儿童利用各种建筑材料,如积木、积塑、沙土、金属部件等,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意愿进行建筑、构造的游戏。建构游戏的目的在于提高儿童的动手能力,并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并提高能力。

要在建构游戏中渗透数学教育,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学科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在建构游戏过程中进行深层次的感受和领悟。例如,在小学一年级一单元《数一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数数,掌握最基本的数字。此时,教师可以在建构游戏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具体地说,在建构游戏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积木建构心中美丽的图形,并尽可能多的使用积木,同时保证图形的完整性与美丽。在此过程中,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兴趣构建不同的图形。此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数一数每一种积木的数量,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游戏中学习数学。

二、做好学情分析,精心设计教学游戏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尚不完善,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尚未构建。在进行游戏教学活动以前,教师要对所任教班级的小学生做一个详细的数学学情分析,了解他们的数学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教师要想到设计的教学游戏能否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还要考虑游戏教学中所涉及的数学知识点是否符合学生现有的生活阅历和学习经验。此外,教师在实施游戏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还要对学生做一些必要的引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要根据学生的学情来设计游戏教学,而不是简简单单地运用游戏活动。

三、做好总结和反思

在游戏教学过程中,经常有学生对新知识有疑问,遇到这种情况,应该给学生时间进行讨论,然后老师进行总体性讲解。在游戏教学的最后,教师应该将所学知识进行串联和总结,并强调本节课的重点。课后应该给学生留家庭作业:向父母口头阐述游戏教学的内容,并在父母的帮助下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四、师生互动,全员参与

在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行数学游戏设计环节时可以开展“找朋友”的游戏,学生每4人一组用扑克牌计算,全员参与,形成较好的学习效果。其中事先按照班级的学生设置10以内的数字供每个学生佩戴。数字为0~10之间的任意数字,随机发放到学生的手中。随后让学生自由分组对面站成两排,结果为“10”的两名学生是好朋友。学生根据自己的计算选择任意一种计算方式,只要结果为“8”即可。依次类推。将“10”以内的四则运算法在游戏中让学生牢牢掌握,这是整个教学过程进入全员参与的过程,以此在游戏中找到乐趣,在学习中找到成就感,促进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进行。

五、拓展环节游戏化

所谓的拓展环节,就是将知识更好地消化的环节,就是要在拓展活动中使得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做到学而致用。在拓展环节,采用游戏化教学的方式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采用枯燥的口头叙述的方式来进行拓展环节的课程,那么很容易就会使得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这样一来不仅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反而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因此,促进拓展环节的游戏化就至关重要。

在现代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利用游戏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合理的运用游戏教学法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在使用游戏教学法的时候,教师要保证课堂教学纪律,避免课堂教学出现混乱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游戏教学法发挥好最大的价值,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灵活的运用游戏教学法。

参考文献:

第7篇:游戏中的数学范文

关键词:数学;游戏教学;意义

一、小学数学游戏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数学游戏指的是娱乐性、竞争性、趣味性很强的,且含有部分或者全部未知结果的,将教学知识、教学原理包含在游戏中的游戏类别。数学游戏将数学教学与生产生活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但从目前小学数学游戏教学来看,在大多数情况下,数学游戏仅作为调节数学课堂的工具,或者是配合某个知识点的训练,数学游戏仅起到辅助教学的功

能。如,在“摘苹果”游戏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摘苹果”这样一个情境,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也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从实质上来看,教师只不过是借助游戏来进行计算操作,并非游戏教学的本质。本文所探讨的游戏教学指的是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下,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主动发现并探索出其蕴含的数学原理和知识,进而感受到数学文化的一种活动。

从游戏教学角度来看,游戏本身就是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学活动的内容。在小学数学中,有《算24点》《有趣的七巧板》《摸牌和下棋》等游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游戏就更多了,如华容道、数独游戏、五子棋、魔方等等,但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并没有注意到游戏背后所隐藏的数学原理和数学知识,更不用说对数学文化的认识了。因此,数学游戏的价值还没有真正被人们发掘。基于此,有必要对游戏教学进行探讨。

二、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游戏的认识上,马丁・加德纳曾指出,唤醒学生最好的办法是为学生提供一些有吸引力的数学游戏、魔术、悖论、打油诗、笑话、智力题或者是某些呆板教师避开的认为是无意义的东西。马丁・加德纳对数学游戏的认识,对当前数学教学有重要的影响。在数学游戏中,能够让学生置身于生动有趣的具体情境中,不仅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也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枯燥与学生心理特点、年龄特点的矛盾。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说,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低,且表现欲、求知欲非常强。因此,在数学游戏中,能够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通过在游戏中取胜能够得到其他同学的钦佩、羡慕,学生的表现欲和成就感得到满足,因而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游戏中。

从数学游戏本身而言,在游戏教学中,将数学游戏的吸引力得以放大,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游戏中所隐藏的数学问题,揭示游戏中的数学原理和数学知识,让学生从表面的热闹中,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

在某小学数学教学中,开设了一门数学游戏课程,经过调查发现,有36%的学生从原来喜欢数学,现在更喜欢数学了;有60%的学生从原来不太喜欢数学,现在开始喜欢数学了;只有4%的学生,现在还不喜欢数学。有学生说:“游戏教学非常有用,从游戏教学中能够取得乐趣,还能够学习游戏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探究能力指的是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较强,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毫无疑问,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只能通过探究活动来实现。从游戏教学的本质来看,游戏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追寻游戏结果的过程,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对游戏规则进行反思,能够有效解决数学问题。约翰・杜威认为:在儿童学习的全过程中,都应该包括做的过程,因为只有“做”的过程才能让儿童学到真正的知识。游戏教学为学生创造了“做”的环境,在游戏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游戏结果来检验设想正确与否。因此,在游戏教学中,学生摆脱了作业和考试的负担,真正成为问题的创造者、发现者和探索者。同时,在游戏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3.体会游戏精神,领略数学文化

从数学游戏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来看,数学游戏与数学学科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数学学科包含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但是由于数学语言的抽象性,其表现形式比较深奥,因而需要数学游戏作为普及数学文化的载体。数学游戏渗透在数学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它能够将深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以趣味性、通俗性较强的形式展现出来。在游戏教学中,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数学文化,感受到数学的理性,还能通过游戏规则认识到竞争与合作、自由与规则的精神。

三、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1.游戏内容精而不杂

游戏内容非常丰富,如何选择好的游戏项目,如何通过游戏来有效组织课堂,是教师应重视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从课堂教学的需要出发,精选某些典型的游戏内容,可以对其进行适当改编,不仅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还应该有一定的挑战性。

2.创造良好的游戏氛围

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应参与到游戏中去,对学生的思想及活动进行有效引导,创造良好的游戏氛围,才能引发学生的深入

思考。

3.游戏时间应充足

好的游戏不应该过早揭示谜底,这样才能让学生有较高的兴趣。因此,游戏教学应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同,不应局限于一堂课中,准备充足的游戏时间,才能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4.游戏目标应力求理性

游戏教学最根本的目标不在于玩,而在于引导学生发现游戏中所隐藏的数学理论和数学知识。因此,在游戏教学中,应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就是所谓的数学化过程。通过游戏掌握数学理论和数学知识,通过游戏规则掌握数学规律,帮助学生学习数学学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实践表明,游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

神,还能体会游戏精神,领略数学文化,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有很大好处,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但也应该认识到,游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还存在很多问题,对游戏教学的认识也不够深入,

没能真正发挥游戏教学的作用。因此,游戏教学作用的发挥,需要全体小学数学教师的努力,才能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尤晓莺.浅谈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研版,2011(9):193-194.

[2]王旭萍.游戏进课堂教学添生机:小学数学扑克游戏进课堂的探索和实践[J].信息教研周刊,2011(1):71.

[3]汪源东.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2):14.

[4]次仁永宗.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剑南文学,2010(9):177.

[5]吕晴晴.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第8篇:游戏中的数学范文

摘要:教学课程标准中提到,要让学生体验到教学的乐趣,个人认为从学生体验的角度出发,在小学教学中引入游戏教学具有很大的意义。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发挥游戏的主导作用,把数学知识科学,合理的融入到游戏教育中,以这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启发他们的心智。从而达到他们喜爱数学,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数学;游戏启发兴趣

对于小学教育来说,游戏教育正是启发学生心智和兴趣,达到最好教育效果的最佳手段。为此,在对小学数学教育中要经常的组织活动,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思考,这样能够大大的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兴趣,同时也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游戏是人生中必不可或缺的活动,不论其年龄大小,人们总是喜爱游戏。” 陈鹤琴老先生曾指出,“如果我们把学习能够把学习的活动转化为游戏,那么读书就会变的更加有趣,更加快乐”。因此,在对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的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把数学知识融入其中,让小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必定会取的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设计的合理

老师在对教育游戏的选择和设计上应该切合小学儿童的特点,让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喜于参与。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应该积极的组织开展其喜欢的游戏活动,这样才能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比如,猜谜游戏是小朋友都比较喜欢的游戏,那么老师就可以在教学中设置一个猜谜语的环节,这会让学生们非常的感兴趣。具体猜谜语游戏老师可以这样安排:在正式教学课堂之前,老师可以用不同颜色的彩纸剪成不同的小动物,然后把其粘贴在黑板上,把每个小动物的材质上都写上一些数字谜语。当正常上课的时候,老师首要要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么?”,他们肯定会大声回答喜欢,这样就让他们一起观看黑板上粘贴的小动物,告诉他们这些小动物身上都有一个谜语,你们谁要是猜对的话这个漂亮的小动物就归谁所有了。小朋友们就会争先恐后的举手示意财迷,老师然后将小朋友们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猜测谜语,结果小朋友几乎都猜出了谜语所代表的数字,拿到了他们的奖励。他们兴高采烈地拿着漂亮的小动物互相炫耀的时候,也就是实践成功的时候。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牢牢地把握住了一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点,设计出了他们喜爱的猜谜语游戏,并且把他们刚学过的数字和谜语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既巩固了数字的特点,复习了相关的知识,达到了教学目的,又活跃了气氛,调动了小朋友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由这个教学实例可以看出,把小朋友喜爱的游戏活动运用到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参与的全员性

在数学教育中,要让每一个同学都积极的参加数学游戏的活动中,成为游戏中的一个角色。假如,在数学课堂上进行的游戏活动,只允许少数人参与,而剩余的同学的则只能充当观看游戏的观众,这样学生的参与面就有点狭窄,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符合,数学游戏教育模式也只能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好学生共同参与,共同提高的教学。为此,在对数学课程的小班教育中,老师应该把握好小班课程人数少的优势,尽量把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游戏教育中。在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时,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来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游戏之前,在每一位学生的胸前戴上一张数字卡片,每一张卡片写上0~10中的任意一个数。当“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来握握手,我们都是好朋友!”的歌声响起来的时候,教师就说:“卡片上的数合起来是10的就是好朋友。”小朋友就开始随着歌声,找自己的好朋友,当歌声停止的时候,胸前的数合起来是10的两个小朋友,手拉手站在一起,所有的小朋友都为自己能参加这样的游戏而感到高兴,也为自己能找到好朋友而感到骄傲,他们在游戏中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

三、集体的互动性

老师在进行游戏教学的过程中也要积极的参与游戏中,和学生一样,平等的成为游戏中的一个角色,不能做游戏的局外人和旁观者。《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小班课堂的游戏教学则要求老师的身份既是游戏的指导者也是游戏的参与者,应该在游戏中和学生一起游戏,唱歌,跳舞,融入学生中去。教师和学生一起参加游戏活动,在游戏中要不断的合理的引导,对启发学生,在游戏进行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小错误,教师不应马上打断,而应在游戏结束之后才予以指正。因为有教师的参与,所以孩子们显得特别兴奋,他们都想坐上笔者的车,都为能跟老师一起做游戏而感到自豪。

四、能动的迁移性

教师在数学游戏教育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护和合理应用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形成的学习的能量和兴趣,因势利导,及时迁移,形成学习效益。游戏结束之后,要让学生自我总结、体会、交流游戏所得,形成抽象认识,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愉悦性。因为,设计游戏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求得知识,如果忽略了这一目的,游戏也就变成了玩,变得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游戏的过程,在游戏的过程中,注意加以引导调控,使游戏真正地能刺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课堂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幼军. 数学中的游戏因素及其对于数学的影响[J]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2, (02)

[2]夏艳清,王青建. 试论数学游戏的功能[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1)

第9篇:游戏中的数学范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数学游戏 实施策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可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数学游戏不仅有趣,还承载着数学知识,因其具有趣味性,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一、数学游戏在初中教学中起到的作用及其意义

1.数学游戏能够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学生的思维很灵活。数学游戏能够吸引各个年龄段学生的兴趣,初中数学教学中,在讲到几何知识时,通过折纸游戏让学生了解各种图形的对称、全等性,比如一张纸一直不断对折到30次,其高度要比珠穆朗玛峰高出10倍多,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计算,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数学游戏的引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游戏所具有的参与性和趣味性能够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并且探究其中的奥秘,这会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性,并且在探求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理也在发生变化,从对问题的探究到问题的解决,学生的心理得到了满足,思维也得到了拓展,同时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快乐,长此以往,学生会对数学学习充满热情和兴趣。

2.数学游戏能够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有利于学生学到新知识。

游戏是培养好奇心的有效方法之一,这是由游戏的性质决定的――趣味性强、令人兴奋、具有挑战性等[1]。学生在不断对数学游戏进行探究和探讨时,会磨炼自己的意志和耐心,能够端正学习态度。初中生普遍比较浮躁,难以静下心认真思考一个问题,这是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普遍问题。数学游戏的引入,能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磨炼意志,让他们在学习上更沉稳、不浮躁。与此同时,在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的同时,他们也在不断学习新知识,数学游戏能够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参与进来。如前文提到的折纸游戏及三视图等数学游戏的引入,能够让学生对于几何知识有更立体的认识和理解。

3.数学游戏能够调节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游戏在课堂上展开,能够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在形成良好课堂氛围的同时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及时帮助学生纠正问题。在数学游戏中,教师能够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水平,并且及时调整教学方式,达到以人为本的教学目的。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能够拉近师生的距离,维持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敬意,愿意主动学习。

二、数学游戏在数学课堂上的实施策略

1.在课后习题中引入数学游戏。

教学完成后,对于教材后边的练习题,可以引入数学游戏加深学生的印象,不仅复习了当天的学习内容,并且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和理解,还能够巩固和加深理解。可以将教材后面的例题和习题设计到数学游戏中,通过游戏解决问题。例如:在证明题求解时,已知X,Y,Z都是正数,并且XX/Y。可以让每个学生都任意地写下一个真分数,然后分子分母同时加上一个正数,再比较新分数原来分数的大小,学生得出的结论是新分数大于原分数。因此,在例题教学中通过引入和设计出合理的数学游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获得学习方法,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2.在定理、公式中引入数学游戏。

初中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定理和公式需要熟练掌握,尤其在定理性质的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能够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如在教“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个定理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三角形,然后剪下其中两个角,再分别拼接到另一个角上,这回得到是一个平角,再联系平角的性质,就可以证明三角形内角的和是180度。再如可以让学生在玩猜数游戏中学习:学生在心里面想一个数,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计算:这个数加上5,所得的和再乘以2,再加上4,再除以2,最后再加上你心中所想的那个数,计算得出的结果是多少呢[2]?不管你想的数是几,我都知道你最后的结果是-3。这个问题所要涉及的是运算流程,如果所想的数是x,那么xx+5-2x-10-2x-6-x-3-3,这就是那个问题的运算流程。学生通过数学游戏很容易就能理解重要的性质、定理,同时游戏还能加深学生的印象[2],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3.在教学前言部分引入数学游戏。

数学教材在每一章内容开始前加入数学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并且帮助学生理解本章知识的重点内容。教师把要介绍的新知识通过游戏的形式放在引言、绪论的课堂教学中,以此介绍给学生,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而且激发起的兴趣能够持续到接下来的教学中。例如引入概率的知识时,可以设计一个有关概率的小游戏,很快地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概率,而且可以让学生很容易地对概率产生兴趣[3]。例如在讲图形面积计算方面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从家里带来小纸盒,然后沿着纸盒的棱依次剪开,然后将各个部分的面积逐一计算出来,最后将它们的结果相加,最终得到该图形的面积。此外,七巧板游戏也能够使用于此,不仅能够启发学生智慧,吸引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还能够让学生对于图形有更形象的认识。

结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数学游戏的引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公式及定理。数学游戏的引入其实是一种实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些数学学习中遇见的抽象内容,在数学游戏中,让学生能够有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对于问题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掌握好“有趣”与“适用”之间的度,通过适当的游戏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童鹏.数学游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实施策略[J].成功(教育版),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