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学家小故事范文

数学家小故事精选(九篇)

数学家小故事

第1篇:数学家小故事范文

关键词:数字故事 中小学德育教育 教学设计案例

随着“校校通”工程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逐步推广,网络和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数字故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通过将文字、图像、声音、音乐等多媒体素材的有机整合,讲述真实性、情感性、意外性的可视化故事,为学生提供一种高质量的学习体验。笔者认为,将数字故事与中小学德育教育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德育的教育质量和效益。

一、数字故事的简介

数字故事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达纳?温斯洛?阿奇利作为数字故事的首创者,用电脑把自己的老照片配合讲述制作成了一部自传体小电影,得到了好评[1]。后来,随着数字故事的成型和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到数字故事的学习和制作中,并将这种方法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

数字故事的制作流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

1.确定主题、编写故事

在制作数字故事的过程中,主题的选择非常重要。这个主题要源于生活,在真实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和升华,再配合具有意外性的欧亨利式结尾,带给观众心灵的震撼,引起观众的共鸣。

2.设计故事模板

故事模板能够形象直观地显示出作品完成后的可视化效果,就像是一个可视化“地图”,指引故事创作者去组织故事开头至结尾所能看到和听到的素材,为编辑数字故事起指导作用,方便作者直观性地思考和安排各种素材[2]。

根据故事的结构安排和内容要求,选择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图片、文字、视频、音频,并用powerpoint、绘声绘影、move maker等软件将各类多媒体素材加以整合,形成完整的数字化故事。

二、数字故事与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结合点

(一)中小学德育工作本身存在急需解决的问题

《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指出:“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因此,必须把德育工作放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然而,目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最为突出的是远离学生实际,针对性不强,“假、大、空、远”现象严重;德育途径单一,方法简单,存在“老办法不行,新办法不明、硬办法不行”的无奈[3]。如何拓宽学校德育途径,改进学校德育方法,成为目前中小学德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数字故事让学生成为德育学习的主人

中小学德育教育要求结合学生年龄小、思想单纯的特点,展开形式活泼、生动形象的德育活动,让学生理解深层次的思想教育内涵。此外,《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总论)》中指出:“青少年思想品德必须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这就要求德育教育必须集合学生生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内容的情境中。

数字故事的制作特点恰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对现实生活进行探究,并通过数字化故事叙述的方式来展现自己掌握的知识和自己对问题的看法[4]。数字故事通过确定主题、设计模板、搜集多媒体素材、制作作品等一系列的过程,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和高质量的学习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让学生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索心将内容抽象、理论深奥的知识点转化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可视化故事,培养学生创意、表达、艺术、逻辑等综合素养。

(三)数字故事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情感

数字故事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简洁的文字、契合主题的图片和声音,带给人们心灵的震撼和对生活的思考。如数字故事《逃生者》,讲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为了拯救自己的孩子,选择自杀性的跳楼方式;《我不愿当老师》告诉我们作为教师的辛酸以及他们甘愿为学生奉献的精神;《老师,我可以不爱吗?》带给我们一个孩子因为不想看到母亲在恶劣的天气下工作,向老师提出不爱秋天和冬天的故事。这些故事虽小,却具备极高的故事性、艺术性、技术性和创新性,深深感动着每一位观众。由此可见,制作符合德育教育主题的数字故事,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促进师生思想深度交流,将知识技能教育与情感态度教育相融合,使学生从数字故事的启迪中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三、教学设计案例

本文以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马路不是游戏——遵守交通法规靠自觉》为例进行教学设计,来探索数字故事在中小学德育教育中的运用模式。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环境:网络教室,要求每台计算机安装powerpoint等软件,并能链接互联网。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师:大家小时候一定都学过一句童谣:“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那大家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吗?

生:(自由回答)

师:大家回答的非常正确,这句童谣就是告诉我们要从小养成交通安全意识,遵守交通法规。

2.展示违反交通规则和交通事故的图片

师:交通猛于虎,之所以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是因为一旦出现交通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下面大家来看一组图片,并告诉老师你们有什么感想?

生:(观看图片并谈观后感)

3.播放数字故事案例

师: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此时此刻同学们又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生:(观看屏幕并交流感想)

4.小组合作,制作数字故事

师:大家都基本了解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和意义,现在老师要把同学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制作一个有关交通安全的数字故事。

生:各小组确定主题、编写故事、设计故事模板、分配任务、搜集资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技术指导,帮助学生高效率地完成多媒体素材的选择和编辑工作。

四、总结

数字故事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不仅是对学科课程的补充、延伸,更体现了它的“综合性、跨学科性”[5]。数字故事与学科教学相整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作一个好的数字故事,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功底和艺术审美能力,还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数字故事”教学软件制作能力和多媒体素材的编辑处理能力。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和信息素养,有意识地制作和推广数字故事,让数字故事真正成为中小学德育教育强有力的工具。

参考文献:

[1] 孙卫华、郑红艳:《数字故事在美国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年第2期。

[2] 李颂:《数字故事:一种新学习和表达方式——以“上海市女教师故事大赛”为例》,《上海教育科研》,2011年3月,第44-46页。

[3] 刘立华:《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问题和对策》,《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第22期,第163-165页。

第2篇:数学家小故事范文

关键词:数学小故事;实践活动;兴趣;有效性;策略

所谓“数学故事”就是以创造、改造和重组为理念,以数学知识为基础,以故事形式为载体,以启迪智慧的语言来拓宽思维,并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文章。笔者研究的“小故事”是指由学生收集来的,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生活故事。

一、学生编写数学故事的意义

1.体现新课程理念,改变教学方法

新课标注重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数学故事可以不拘泥于数学课本限制,也不受到教师的束缚,让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学生可以综合运用自己的基础知识,大胆进行阐述、探究与思考。

2.尊重学生认知,满足发展需求

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

编写数学小故事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使每位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与交流表达的欢乐、成功,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热情。让学生编写数学小故事,提高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认识,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

3.展现数学魅力,渗透学科整合

数学小故事,将语文、数学等学科知识巧妙进行结合。编写数学小故事可使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事物,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二、指导学生编写数学故事的策略

1.教会学生读懂数学故事,体会知识间的联系

数学故事以课本内容为依据,贯彻新课程的标准理念,从数字、运算、计量等方面渗透了教材中的知识点,在编写故事之前首先要读懂故事。

我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向低年段学生推荐《奇数和偶数》《自然数记趣》一些简单的数学小故事,向中年段学生推荐《狐狸的诡计》《七座桥的故事》等故事,引导学生利用不同途径收集老师推荐的故事,然后用早自习、午会、班会的时间分小组进行阅读,这样学生在读懂故事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无处

不在。

2.结合学生不同年龄特点,采用不同指导方法

(1)低年段的学生采取以说为主的训练方式

低年段的学生受年龄小的限制,识字量并不多,他们只能口头表达短小的数学故事,所以可以说一说怎样改编别人写好的故事。例如,在“勤劳的小白兔收了一些白菜和100个萝卜准备过年。狡猾的狐狸知道了,它趁小白兔不在家时,偷走了30棵白菜和60个萝卜。小白兔回来后,发现白菜和萝卜少了许多,它数了数,白菜和萝卜剩下了同样的数。小白兔顺着狐狸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找到了狐狸的家。狐狸却蛮不讲理地说:‘你能说出你收了多少棵白菜,我就把白菜和萝卜还给你。’小白兔当然知道,小朋友你知道吗?”这个故事里启发学生利用学习的“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知识点进行改编。为了鼓励学生提高自己的改编能力,采用“给改编好的数学故事进行评分,达到一定的分数便可得到相应的奖励,最后每月进行一次评选”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中年段的学生采取逐步从说过渡到写的训练方式

中年段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识字量也在不断的变大,所以可以逐步脱离说的模式,模仿老师推荐的故事自己写一写,每周进行一次最佳作品评选,并在班级里进行传阅。在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中,学生就能不断提高编写数学故事的能力。

3.以教材为依托,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独立创作故事

(1)在主题数学实践活动中写故事

苏教版新编的小学数学教材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每册均增设了主题数学实践活动内容,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课内容的开发,激

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促使他们在活动中生发灵感。

(2)在课堂学习中写故事

学生对周围的各种事物、新异性现象都有着很强的好奇心。

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稍纵即逝的这份好奇心,引

导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结合学习的教材内容编写小故事。

三、指导学生编写数学故事的建议

1.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

低年段的学生年龄小,受其识字量的限制,不能完整地表述出自己改编好的数学故事,我们可以发挥家长的助手作用,借助各种方法记录学生编好的数学故事,中年段的学生优势就在于识字量的大大增加,要让学生尽量独立地进行创作,家长可以参与编写的活动,充分发挥家长的能量。

2.以教材为基础,联系生活,提供故事创作素材

编写数学故事的过程,其实是对生活中的数学素材的一次开发和利用的过程。它结合本年段的教学内容,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作为拓展知识的一种途径,改变了数学学习中难懂、难学、难理解的现象,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3.对不同的学生个体提出不同的要求,体现目标的层次性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要关注差异,提出分层要求。所布置的数学故事的任务,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编故事,悟方法,用知识,长智慧”是故事的一大特点,它可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让我们把更多的想象空间留给学生,激发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参考文献:

[1]曹存元.故事在加减法中的运用[J].小学教学参考,2013(2).

第3篇:数学家小故事范文

【关键词】故事;小学数学;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对故事、童话和动物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故事教学作为真实性任务型教学的一种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也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好地运用故事教学呢?结合本人的实践,谈谈以下几点做法。

一、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动机在数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的学生数学学得很糟糕,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强烈的数学学习动机。因此,对教师来说,找出激励学生动机的办法是极其重要的。故事教学就是这样一种可以两全其美的好的教学方法。故事教学是有一种真实性的任务教学方式,它对于我们的数学课堂有着多种多样的作用。例如:在教学《探索规律》时,可以用《高斯的故事》导入,高斯是德国著名的大科学家,他最出名的故事就是在他10岁时,小学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难题:计算1+2+3+……+100=?这下可难倒了刚学数学的小朋友们,他们按照题目的要求,把数字一个一个地相加,可这时,却传来了高斯的声音:“老师,我已经算好了!”老师很吃惊,高斯解释道:因为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而像这样的等于101的组合一共有50组,所以答案很快就可以求出:101×50=5050。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只要动脑筋,我们就可以发现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有规律的。实践证明,在课堂上讲故事,学生的注意力自然集中了,要学的也就自然而然地听进去了。因此,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故事教学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积极方法。

二、巧设疑问,深入挖掘故事材料,创设故事情境

教师应具备深入挖掘故事材料的能力,深入挖掘故事材料还意味着教师能为学生设计与故事话题相匹配的、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具有一定趣味性的任务活动。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小故事,用小动物做主人公,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用“猴妈妈分饼”的故事教学:一天,猴妈妈把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她先把一块饼平均分成4份,给了大猴子1份。二猴子看见了,嚷着说:“1份太少了,我要2份。”于是,猴妈妈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8份,给了二猴子2份。三猴子一看,喊道说:“我最小,我要3份。”猴妈妈听了,便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12份,给了三猴子3份。……当学生们被有趣的故事深深吸引时,教师问:“小朋友,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多吗?猴妈妈这样分公平吗?聪明的猴妈妈是用什么办法来解决问题、满足猴子们的要求的?如果四猴子要4块,猴妈妈该怎样分呢?”由此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展开操作、观察、思考、交流、验证、探索和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在这样的故事情境中,学生精神愉悦,又较好地激发了认知冲突,为后续教学埋下了伏笔,一举多得。

三、利用故事,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化难为易

在二年级下册有这样一道题:

下面是林林家第二季度的水表:

四月 五月 六月

月末水表读数(吨) 242 249 261

林林家5月份用水多少吨?6月份呢?

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白水表上的数字并不是指当月所用的水,是一个月一个月累积而成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用了20 分钟讲解此题,可效果并不理想。该怎么办呢?后来教师尝试着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据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地方在某个时间里会下黄金雨。有个老汉听说后,急匆匆地跑去了,临行前只带了一个杯子。说来也巧,老汉到那的第一天就接了20毫升的黄金雨(教师边说边用杯子演示),第二天又接到了黄金雨(教师继续演示,水升到35 毫升处停),老汉得意地说:“今天我接到了35毫升黄金雨!”老汉说得对吗?为什么?

第4篇:数学家小故事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字故事;应用策略

一、数字故事的概况

通过调查和分析发现,数字故事在美国被定义为: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继承和诠释古代艺术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我国,数字故事被定义为通过添加图像、文本、音乐、声音等多媒体元素来创造一个视觉故事的过程。数字故事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并在本世纪初数字故事协会成立之初逐渐成熟。根据美国对数字故事及其发展的研究,我国直到2006年才有杂志提出数字故事的教学理念。2011年,数字故事这一独特教学方式才引起中国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广泛关注,被应用于小学数学、初中思想品德、中学生情感等各个领域的教育教学中[1]。

二、数学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应用的方法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在教学前引入数学问题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因为好的数学问题导入可以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学习印象,使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更感兴趣。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问题的背景,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数学问题的具体内容,以防止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或跳入情境。

1.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工具,也被广泛地应用于数字故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表现故事场景,更能表现故事情节,关注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学习“小学生混合计算”内容时,我们根据学生的兴趣设置课程,然后用多媒体技术在电子白板上加以显示。例如到西方旅游,黑猫警长等等,很多小学生都喜欢看卡通。然后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使用一些故事,特别是混合运算、加、减、乘和除法,就像孙悟空救师傅也需要克服困难一样。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不同的文字中设置不同的操作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更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2.讲故事导入法

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寻找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数字故事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法呈现出多种形式,其中故事介绍更为普遍。所谓讲故事教学法,就是在数字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故事元素,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简单计算”时,可以引用数学家高斯从小的故事。高斯10岁的时候,老师让同学们做一道算术题:1+2+3+……+100=?很多孩子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算出答案,但是高斯在很短时间内就算出这道题的答案。此时,许多学生在思考高斯是如何计算的,这无疑间接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这个问题的计算过程非常简单,也就是说,即因为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而像这样等于101的组合一共有50组,所以答案很快就可以求出:101×50=5050。实践也证明,小学生喜欢听故事,即使同一个故事讲出的方式不同,也不厌其烦。同样,在课堂上讲数字故事,不仅是新奇的,还能让学生注意力集中。由此可见,数字故事法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3.创设生活场景

数学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学科,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也需要关注自己的生活情境,即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境学习。例如在学习“圆周”一课时,我先播放课前准备好的“小明减肥”的数字故事视频。视频讲述了小明发现自己胖后减肥的决心,决定每天在操场上跑一圈。但是他的父亲发现小明是沿着核心圈跑的,所以他要求小明沿着外圈跑,但小明最终没有实现减肥。因为故事本身有一个转折点,所以很容易将学生介绍到教学情景中。在视频放完后,我向同学们讲解了周长的概念,使同学们在结合“小明减肥”数学故事的同时,学习了“圆周”的数学知识。

第5篇:数学家小故事范文

关键词:数学课堂 故事引入 情境创设 习惯培养

精彩的故事是儿童世界的一部分。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低年级学生最喜欢、最容易接受的就是故事。因此,在教学中,我巧妙地将数学故事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学习积极性,从而让数学课堂更为丰富多彩、别开生面。

一、故事导入,让学生心动起来

在执教《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时,我就利用了《曹冲称象》的故事来导入新课。

师(出示投影:曹冲称象):这个故事大家听过吗?(部分学生举手回答听过。)

师:这个故事也许许多同学都曾经听过,不过你是在语文课上或者是你的爸爸妈妈讲给你听的,对吗?今天老师在数学课上讲这个故事,看看大家在听的时候能不能听出什么数学问题来。

我结合幻灯给大家讲述曹冲称象的故事,然后出示几个问题:(1)曹冲将称“大象”转化成了称什么?(2)为什么转化成了石头?(3)为什么要在船舷上刻上那道线?

在组织学生对上述问题讨论后,小结,启示曹冲称象就是采用了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这种转化的策略对于我们的数学学习又有什么启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思考怎样用转化的策略解决数学问题。(板书:转化)

反思:我们今天学习的转化的策略,几百年前伟大的中国人就会用了,学生的自豪感与敬佩感油然而生。故事导入能在第一时间抓住全体学生的注意力,把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并将这种兴趣保持到新课的学习中来;同时,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故事贯穿,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

江苏省特级教师许卫兵在执教《认识分数》时,充分运用了有趣的童话故事。

首先编制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小猴过生日,猴妈妈带给他一只礼盒,小猴将盒中的2只桃子分给他和他的三个好朋友一起品尝,这个小猴该怎么分呢?在认识了几分之一的意义后,学生毕竟是第一次接触多个物体用分数表示,很多学生很容易把其中的分数和具体的个数混淆起来。接着,许校长又采用了“孙悟空七十二变”的故事来强化学生的认知:孙悟空会七十二变,他可以拔下一把毫毛大喊一声“变”,于是就会出现一大堆一模一样的孙悟空。现在请你们一起大喊“变!变!变”,看看屏幕上会出现什么。学生兴趣高涨,大声喊“变”,于是屏幕上出现了12个孙悟空,4个为一组,且其中一组用框框圈起来。问学生:你想到了什么分数?学生答:“三分之一。”接着再喊变,孙悟空分别变为24个、48个、96个甚至更多,学生一边大声喊着“变”,一边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只数份数而不理一共有多少个孙悟空,顺利地找出了相应的分数。在下面的巩固性练习中,许校长更是将孙悟空的“变”与分数紧密联系,将分数的意义表达得淋漓尽致,演绎得生动直观。

反思:许校长成功运用故事,成就了一节精彩的数学课,让学生享受了学习的乐趣。本节课,孩子们在许老故事的引领下,全身心投入,积极参加课堂的各项活动,当学生出现问题时还能及时将孩子引入合理的思维方式。这个教学片断中,孙悟空变猴子的故事生动形象、富有童趣,而且具有一定的互动性,学生自己也融入了这个故事,参与了这个游戏,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有利于新课内容的学习和消化,真正创造了适合儿童学习的生动课堂。

三、故事结尾,让学生回味无穷

如认识小数后,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数点与一场大悲剧”的故事。前苏联“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当返航回到大气层时,宇航员科马洛夫无论怎么操作也无法使降落伞打开以减慢飞船的速度。地面指挥中心采取了一切可能的措施帮助排除故障,但都无济于事。经请示中央,决定向全国人民公布。电视台的播音员以沉重的语调宣布:“联盟一号”飞船由于无法排除故障,不能减速,两小时后将在着陆基地附近坠毁。我们将目睹宇航英雄科马洛夫遇难。永别的时刻到了――飞船坠地,整个苏联一片肃静,人民纷纷走向街头,向飞船坠毁的地方默默地哀悼。

第6篇:数学家小故事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学故事兴趣应用题创新思维

下面就来谈谈故事在低段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神奇力量。

1激发学习兴趣。让课堂唤发出迷人的学习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里特征,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故事,不仅能活跃课堂,更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在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比一比》的复习课时,笔者的教学设计就是采用以故事贯穿全课:数学大王带同学们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你去了后看到什么?(课件展示:小天鹅和小青蛙)——你能用比多少的知识来说一说吗?(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表现积极,指名不同层次学生讲述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小天鹅看到青蛙的小伙伴那么多,也叫来几位好朋友,现在谁多谁少呢?(课件展示,学生踊跃发言,主动与老师交流,并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森林中有一个地方的小动物吵的可凶了,他们都是谁呀?(大象,犀牛,小兔)大家能不能告诉我他们在吵什么,为什么吵架呐?(指名说一说)?它们为了比高矮,小朋友大家看看到底是谁高谁矮,评判一下。——兔子很不服气地说:我虽然矮,但我最聪明。……直到下课,学生都能保持集中注意力,保持较高的数学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突破了学生上课只有20分钟注意力的片面说法,创造了学生40分钟的学习兴趣的新局面。

2化难为易,为学生的思维开创新的天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数学课堂作业本》P12上有这样一道题:

下图表示的是明明家一季度的电表。

明明家5月份用电多少千瓦时?6月份呢?

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白电表上的数字并不是指当月所用的电,是一个月一个月累积而成的。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用了20分钟讲完此题,可效果并不理想。该怎么办呢?后来笔者在另外一个班级,尝试着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据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地方在某个时间里会下黄金雨。有个老汉听说后,急匆匆的跑去了,临行前只带了一个杯子。说来也巧,老汉到那的第一天就接了20毫升的黄金雨(笔者边说边用杯子演示),第二天又接到了黄金雨(笔者继续演示,水升到35毫升处停)老汉很得意的说:“今天我接到35毫升的黄金雨了!”你们说老汉的话说得对吗?为什么?

学生的一下子明白35毫升的黄金雨是第一天和第二天合在一起的,求第二天应该用35-20=15毫升。然后再教学以上例题,告诉学生电表,水表的原理和老汉接黄金雨的一模一样的。学生很快就理解了8月底的60千瓦时是7月底和8月份和在一起的,求8月份就是用60时千瓦时减28千瓦时。轻而易举的突破了教学难点。

笔者觉得:教师的价值不在于他教了多少书,而在于他提炼了多少学生的思维。生动的故事让学生乐于听,乐于思考,并从中受到启发,启迪了思维,化简教学难点,提高了教学质量。

2提高解题能力。为创新思维插上腾飞的翅膀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利用假设法解答鸡兔同笼的应用题是比较难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学生所熟悉的一些情境,变抽象为形象。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此类应用题相关的课件,设计类似的情景,让多媒体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进入这个情境里面,开始思考并激发他们发挥想象,根据自己的理解重新编出很多故事情节。学生的思维是很活跃的,而他们有时候天马行空的思想被一些教师定位成胡思乱想,没有实际意义。这从某种意义上扼杀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他们的思维得不到真正的开放,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课堂,局限于课件,这是教育的悲哀。每当学生提出出乎意料的问题时,笔者总愿意听听他们的想法,到底他们是在开小差,想到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还是就这个问题有自己的理解,或者不理解,往往他们是根据这个问题衍生出新的问题,当我把这个问题给他们一一讲解清楚,他们所掌握的就比其他没有了解到没有考虑到的学生更充足。苏联伏尔科夫指出,以前,教育系统供应的是“执行者”,现在“要求教育系统供应创造者,……教育系统应当成为生产具有独特思想的聪明人的‘工场’。”

教师要尽量创造活跃思维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去思考。只有学生主动地去思考问题才能算是真正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可以更激发学生去积极思维,并发展他们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数学是一个抽象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应多加利用周边的事物,把学生引入实际的生活中,培养他们综合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让数学走进生活,登上自然的舞台。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只要教师在数学解题教学中,有意识通过训练学生创编故事情节,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既能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保持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和想象力。

3教育帮手。为思想、行为习惯教育提供宝贵的例子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独苗,娇生惯养,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缺少恒心与毅力。有些学生碰到稍难一点的题目,就不去思考,乱涂乱画。尽管平时一直强调要自己思考,但效果不佳。有一次,笔者给他们讲王羲之学书法的故事:王羲之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书法。因为年纪太小,握笔姿势不对,一直写不好。但他还是坚持不懈的努力,把家门口池塘里的水都写完了,终于成为着名的书法家。尽管故事说得有些牵强,但学生听完故事后,显得很激动,有位学生在日记中表示,要向王羲之学习,绝不轻易放弃,要刻苦钻研。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引入故事,让学生始终快乐着,始终兴奋着,始终活跃着,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平时多动脑,多积累,让故事走进数学课堂,让课堂散发出神气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严运华.”问题链”的设计与教学[J].广东教育,2006,12.

第7篇:数学家小故事范文

关键词:少数民放;小学语文;民间故事;浅谈

文化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根基,然而社会在发展,民族文化正在逐渐枯竭,许多少数民族年轻人自己本民族的民族文化了解甚少,致使民族精神及民族智慧难以延续下去。民间故事作为民族文学中代表性的体裁之一,深受少数民族儿童最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没有了民间故事、没有活跃的想象,孩子就无法生活,没有了民间故事,周围世界对于他就会变成虽说是美的但却是画在画布上的画了,民间故事却能富于这幅画生命”。民间故事和少数民族地区儿童的内心世界离得最近,“民间故事世界与儿童的精神世界是同构对应的,是非常契合的”。对于一线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利用民间故事作为开发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课程的资源,这样的小课题研究是值得的。不仅可以丰富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民族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还使学生传承和发扬民族精神。因此认为,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民间故事教学非常有意义。

一、民间故事在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儿童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在孩子的眼中,花鸟草虫、星光月夜、风霜雨雪都蕴藏着无数的秘密。民间故事用奇特的想象、生动的情节和形象、充满趣味的语言去为儿童创造一个神奇的世界,既丰富了儿童的想象力,同时又满足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可以说,民间故事是滋养儿童精神世界的独特方式,是儿童绚丽多彩的精神家园,幸福的童年离不开民间故事的滋养,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儿童。

民间故事是儿童心灵健康成长的重要养分,一个好的民间故事作品会让他们受益终生。优秀的民间故事用温暖的爱来感动人,给人的心灵播撒下真、善、美的种子让人终身受益。民间故事与少数民族地区儿童的精神成长有种天然的契合。周作人说过:“民间故事在儿童生活上之必要,因为这是他们精神上的最自然的食物,倘若不给予,缺损是永远无物能够弥补。可见,没有民间故事的童年,儿童将失去一个飘逸着芬芳的精神世界。因此认为,民间故事在少数民族地区儿童中心有重要的地位。

二、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民间故事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1)教师缺乏必要的民间故事理论素养。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民间故事这种独具魅力的文体知之甚少,缺乏必要的理论素养。具体表现在他们不了解民间故事的发展史,更谈不上阅读与民间故事有关的文学批评等。在调查中了解到,少数民族地区很多语文教师对民间故事这种文体的认识也是模糊不清的,对于什么是民间故事以及民间故事的特点都说不清楚,只是大概认为民间故事语言符合儿童心理,内容生动有趣,有教育意义。

(2)民间故事教学基本目标不明确。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依据。民间故事作品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调查中了解到,大部分教师备课时仅仅参考教参,对课程标准模棱两可,她们对于不同学段文学作品的要求没有整体思考,更多的时候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去教课,这种没有理论指导的教学只能停留在个体经验层面。可见,搞好少数民族地区民间故事教学,必须要明确民间故事教学的基本目标,有了目标,教学才有方向。

(3)无视民间故事文体特征,不把民间故事课文当“民间故事”来教。调查中发现,大部分老师无视民间故事文体特征,认为民间故事教学的思路与其他课文教学思路基本一致。在少数民族地区,民间故事作为一种儿童最喜欢的儿童文学体裁,有其独特的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民间故事的文体特点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让民间故事真正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

(4)民间故事课外阅读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调查表明,在少数民族地区,大部分的小学生喜欢民间故事,并且他们认为课外阅读民间故事对他们的课内学习有帮助,大受教育,他们还强烈要求教材中的民间故事再多一些。可见,要加强民间故事课外阅读。

三、改进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民间故事教学的几点思考

(1)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民间故事素养。教师民间故事素养的丰厚是民间故事教学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遗憾的是,笔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大多数教师民间故事理论明显欠缺,他们对民间故事这种文体的特点了解很少,在教学中不能根据民间故事的艺术特征灵活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对策,民间故事教学质量有待提高。教师自身的民间故事素养不足,严重制约了民间故事教学的教学效果。可见,提高教师自身的民间故事素养已经刻不容缓。

(2)优化小学语文民间故事教学的实施策略。语文课堂教学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民间故事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载体。因此,抓好课内民间故事教学是提高民间故事教学质量的必要保障。

(3)加大民间故事课外教学的力度。在民间故事教学中,往往偏重围绕民间故事课文的教学,但是课堂之外同样重要。寿永明提到,如果一个学生的兴趣世界仅仅局限于准备功课,如果一个学生除了必修课的知识之外别的什么东西都没有掌握,如果学生的智力活动只局限在学习教科书里的内容而缺乏创造性的劳动,那么,学校对学生来说就会变成毫无吸引力的、抑郁沉闷的地方,而学习也就会变成沉重的、枯燥的、单调乏味的苦差事。因此,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民间故事课外阅读教学不容忽视。

四、结束语

笔者深知,由于自身理论知识水平及实践操作能力有限,尚不能在比较丰富的第一手材料的分析基础之上给予更多的解决办法,只是针对问卷调查和访谈中的问题,提出了简单的意见和建议。笔者将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继续对这些问题做更深层次的研究。对于文中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第8篇:数学家小故事范文

按照一些学者的考证,从碎叶内迁的李白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也就失去了功名的机会。不死读书,却成就了艺术天才李白的数学范儿。在李白一生所写的1100首诗歌中,最让人难忘的是李白对于数词的使用:白发三千丈、千里江陵一日还、对影成三人、四万八千岁、飞流直下三千尺、落九天,这是中国其他诗人望尘莫及的。李白这种数词使用的灵感,来源于李白一生的万里行路。

目前收录在《唐诗三百首》中的20首李白诗歌中,有明确数词使用的就有18首,只有《静夜思》《越女词》没有数词使用。而像“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既有数词又体现速度,而“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是用比喻表现速度,虽无数词,但也是用数据说话。在数据理工男看来,李白诗歌有两个特点让他有别于一般的诗人,一是用数据说话,二是讲故事。

用数据讲故事,不仅要求你会讲故事,还要求你会使用数据。如果你是文青,你要有数学范儿;如果你是科学家,那么你要会讲故事。汉斯・罗斯林是瑞典卡罗琳学院的国际卫生学教授、医学统计学家。1996年他将人类几百年的GDP数据收集起来,用一种名为Trendalyzer的软件展示出来,并用动画技术让这些数据讲故事,颠覆了传统意义上人们认为的社会制度、治理水平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预示着全球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和共同规律以及发展阶段之间的内在关系。浙江大学医学院李兰娟院士承担国家重大公共卫生协同创新平台的项目,2015年项目验收时,邀请了美国著名的数据科学家张小彦博士对公共卫生决策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张小彦博士用了几个月时间,其重心就是让公共卫生决策专家系统,变成友好的会用数据讲故事的界面。在张博士看来,故事讲得好,就会变专家决策为用户决策,“SELF-SERVICE”是故事讲得好的最高标准,不是吗?李白的诗写得好的原因在于,巧妙地运用大量的数词,故事根本不用文学评论家辅导解读。

第9篇:数学家小故事范文

滨东小学四年四班郑惠真

人们都以为标点只不过就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标点,可如果在一个非常需要标点的地方失去了标点,那么就会酿成大错。

有一次,我们在学小数的时候数学老师给我们大家讲了一个失去小数点重要性的故事。这个故事是讲:在一个国家,已经做好了宇宙飞船,飞上了天,正因为有一位科学家在计算时少算了一个小数点,所以导致正要完成任务的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发生严重的坠毁事故,造成所有的飞行员无一生还。在这起重大的飞机坠毁事故中,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小数点的过失造成的,如此可见,小数点的重要性。

在生活中也是一样,有一次,我爸爸给我买了一片故事光盘让我看。我看过的其中一个故事让我记忆深刻。里面讲的是:在英国有一位夫人,家里十分有钱,自己的娘家也很有钱。她十分地铺张浪费,也十分地高傲。她每次买完东西都多付人家钱而且也不让别人找钱,那是因为她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别人看出她家多么多么地有钱,自己的衣服只要掉了一个扣子就叫仆人帮她扔掉。有一天,银行告诉她她的帐户将被冻结时,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再次去看自己帐户上的钱时,才发现是自己看错了一个小数点,而无节制的花钱,所以乱花钱,因为一时看错小数点的位置所因此她家破产了。

小朋友你们千万别学这样粗心大意的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