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职业生涯规划教案范文

职业生涯规划教案精选(九篇)

职业生涯规划教案

第1篇:职业生涯规划教案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中等职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每一个中职生走出校门的第一件大事是解决职业问题,所以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相关知识的辅导是中等职业教育不可缺失的重要内容。如果中职生在校时未能对职业生涯进行充分的思考,就缺乏充分的准备,而缺乏充分准备的职业生涯,当然会遇到许多困难。从这个角度看,《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和每一个中职生的关系非常密切。但是,这门课程的许多内容与实际工作经历有关,如“如何培养自己的职业发展能力”、“开始有效的时间管理”、“如何对影响职业选择的各种因素进行选择”等,而学生生活环境的局限性、社会实践的缺乏性、职业认知的模糊性、生活感受的肤浅性,使得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比较困难,导致这门课的实际价值无法体现。因此,这门课说起来和学生的关系很近,但授课时和学生的关系又很远。怎样才能在绝大多数学生职业经验空白的情况下,让这门课为学生将来就业发挥最大的作用呢?

在授课过程中笔者发现,案例教学法是一个较行之有效的办法。案例教学法不同于常规的讲授式教学法,也有别于一般的讨论式教学法。通俗地讲,案例教学法是指学生围绕教师所提供的事例,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演习活动,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抽象的理论,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发展分析、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的态度。案例教学法的这些特点可以较好地解决目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运用教材案例,巧妙设计,让课程走进学生心中

《职业生涯规划》课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规划?什么是规划?这时候讲几大点规划的意义,比不上给出一个真实可信的案例。笔者就围绕教材提供的典型人物案例――比尔・拉福的职业生涯规划做文章,在对比尔・拉福做了简单的介绍之后,笔者就这个案例设计了阶梯式的问题,让学生真正读懂这个案例。比尔・拉福的理想是什么?什么时候有了这个理想?他在大学阶段学习什么?目的是什么?在研究生阶段学习什么?目的又是什么?为什么要到政府部门工作?到通用公司工作的任务是什么?引导学生把找出的答案串在一起,用表格的形式写在作业纸上,这时学生就会发现:从读大学一直到在通用公司上班,比尔・拉福的这一系列行为,都围绕“当一名成功的商人”这一职业理想。由于目标明确,并且坚持付出努力,比尔・拉福最终不仅成为成功的商人,而且创造了经济史上的传奇。当学生对比尔・拉福创造的商业传奇羡慕不已时,我们就要趁热打铁:你们想成功吗?你们想创造奇迹吗?那就和比尔・拉福一样,规划你们将来的职业生涯,并为之付出你们的汗水和智慧吧!接着,留给学生3~5分钟时间,让学生消化这个案例,讨论自己的职业理想,对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以及规划对未来人生的意义,在脑海里形成大致轮廓。

二、课内外案例相结合,轻松分享,让学生心有所悟

在讲到“兴趣与职业兴趣”这个课题时,笔者应用反观自己――对照案例――再反观自己――得出结论的案例教学法。所谓反观自己,即让学生充分发言,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兴趣,只要是他们爱做的事,想做的事,如睡觉、上网等都让他们说出来。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活跃课堂气氛;二是拓展学生思维;三是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想法。在学生尽情地展示出自己的兴趣之后,教师稍做总结,让学生感觉他们的兴趣都已经印在了老师的脑海中,获得一种成就感。在学生心情愉悦的情况下,分析课本给出的案例:“从舞蹈仙子到动漫画师”。由于其主人公也是中职生,而且是一名残疾的中职生,所以这个案例让学生在同情主人公的同时,有信心去培养对自己将来就业有益的兴趣,并使之成为职业兴趣。然后,引用自己查找的武汉街舞之王――喻斌的案例,这是一个图片加口述的案例,老师和学生一起轻松分享完这个案例之后,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当你的兴趣和所学专业不对口时,你首先要把该学的专业学好,同时合理安排你的业余时间,发展你的兴趣。只要有条件,有正确的价值评判标准,你一样可以在你感兴趣的领域创造一片成才的天地。

在师生对这两个例子共同分析和对主人公行为的充分理解之后,就应该让学生思考:我要培养什么样的职业兴趣?如何把目前的兴趣和将来的职业联系起来,未雨绸缪,为就业做好准备。

三、引用身边事例,可信度高,让学生找到自己的榜样

在讲到“职业理想”这个内容时,笔者感觉难度挺大的。因为当你和学生谈起要有理想、有坚定的信念时,学生会用惊讶的眼神看着你。“理念是多么空洞、多么遥远的事情啊!现在有饭吃、有衣穿、有小钱花,想那么多干吗呢?”所以,在讲到职业理想的作用时,笔者用不同的例子来证明理想对将来能否享受美好生活的重要作用。为了提高案例的可信度和感染力,引用了本校毕业生的事迹。

1、学历上的追求。我校工美专业94级一女生,在校时成绩一般,当时他们的老师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回来,就向他们介绍这所学校的情况,告诉学生:如果想继续深造,机会是有的。这个学生当时就心动了,并马上采取了行动:请假半年到工艺美术学院附近的培训班参加培训,回来后,复习文化课。当年参加高考,考取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本科专业。之后,就直接保送读研究生,目前正在读博士。正是学历上的不断追求,让这个学生一次又一次地超越自己,取得一个中职生在别人看来完全不可能得到的成绩。

2、事业上的追求。我校公共关系专业99级一名相貌极普通的女生,对待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目标明确:当一名采购员。在一个多月炎炎夏日之下的寻觅后,终于在一家中等规模的电子器械修配厂找到采购员的工作。从事一个与本专业完全不搭边的工作,对该生的毅力、再学习能力都是很大的考验。凭着坚定的信念和勤学好问,两个月后,她就能够完成几十万到几百万元不等的采购任务。月工资从2,000元涨到5,000元。1年后,月工资达到近万元,但她却出人意料地辞去这份工作,因为她要实现自己的第二个目标:当老板。她自信地告诉我:下一个目标是扩大经营规模,进而开自己的连锁店。

3、技能上的追求。我校05级烹饪专业一名男生,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当一名高级厨师。上专业课时勤学苦练,谦虚好问;业余时间,别的同学忙着交友、上网、逛街,而他给自己又找了一份帮厨的兼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参加全国中职生烹饪技能大赛中,获得了金奖,不仅给学校争得了荣誉,也为自己赢得了许多令人羡慕的就业机会。以上三个案例,由于人物、时间、内容明确详实,而且都是本校的毕业生,所以学生对这三个案例有了亲近感,对自己的理想在将来也能实现多了一份自信。接着,抓住学生爱追星的特点,在事先了解大部分学生喜欢“超级女生/男生”、“模仿秀”等娱乐节目之后,布置学生去查找这些少年明星的有关报道,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与同学们分享。从学生搜集的案例中,学生们会发现,明星们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与从小有个明确的理想是分不开的。至此,教师很容易引导学生得出我们需要的结论:只要你想在某一领域有所作为,就必须要有美好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明确的目标,付出努力,一定会有收获的一天。

四、实施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职业生涯规划》课实施案例教学法以来,学生的心态、行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或经典,口耳相传,激励几代人;或通俗,普通百姓,不普通的经历,感动周围的人;或真实,同为中职生的师哥师姐,取得比大学生更棒的成绩,鞭策学生“长江后浪推前浪”……许多学生变过去的自卑为自信,以取得成就的师哥师姐为榜样,认真学习专业课,合理安排时间,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目的;而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许多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及实践能力等都得以提高。所以,当本课程结束之后,有50%的学生能制定出切合自己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将来走什么路、怎么走好这条路在认识上更明确。另外,50%的学生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虽粗糙、模糊,却隐约可见这些学生也在思考自己的未来,自己人生的道路该怎样去走。

作为一种尝试,笔者在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也发现其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1、忽视理论学习。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对案例本身的印象很深刻,但忽视了从案例中提炼的理论。这就要求老师不仅在最后的总结环节上下功夫,还要注意在案例的选择、使用上要遵循这样一个原则:所选案例必须能够触动学生,让学生有所思、有所得,真正为我们的教学目的服务。而不单纯是为了取悦学生,为有趣而讲故事。

2、一些学生难以适应。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相当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且长期以来养成了依赖教师的习惯,死记硬背,照搬照抄。初期尝试中,发现学生难以适应要求勤于思维的案例教学方式,以致案例分析不能自己及时完成,讨论时出现“冷场”,或纳于言辞,不能较好地表达观点、听取他人意见等,削弱了案例教学的效果。

3、厌倦心理。实施案例教学的初期,由于案例教学本身独特的活动方式常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使之产生一种新颖感,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因而能获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但是,随着案例教学的持续进行,教师不断要求学生研读案例和教材,进行紧张的思维活动,参与集体的交流,所以对学生又会产生一种外在的压力,诱发部分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厌倦心理。

(作者单位:福建省侨兴轻工学校)

主要参考文献:

[1]蒋乃平.职业生涯规划[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8.

第2篇:职业生涯规划教案范文

一、高屋建瓴,熟悉教材

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该课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这就概括了这门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为了明确性质、完成任务,教师就应当结合现实把握教材。

1.科学发展观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灵魂

教材第三页就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灵魂。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融于家乡的发展、国家的发展之中,把个人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把个人的自信、自强、积极向上的精神与国家的繁荣富强联系起来;在确保方向性、科学性的基础上,通过满足“两种需要”,即经济发展需要和中职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提高德育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2.可持续发展贯穿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始终

教材指出,规划职业生涯的真谛就在于可持续发展。教材围绕“发展”二字,介绍了职业生涯与人生发展的关系。针对学生特点,引导学生从所学专业出发,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引导学生奋发向上,坚信自己能成才,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努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帮助学生明确首次就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懂得“先就业,再择业”对职业生涯发展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创业既是就业的一种形式,又是提高中职生就业质量的重要手段,更是职业生涯发展飞跃的体现。在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过程中,不但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从职业的角度了解自己、了解社会,而且要让学生通过对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需要、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的角度,明白只有珍惜学生时代,职业生涯才能有可持续发展的道理,努力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以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用好案例,改革教法

1.案例教学法

教学作为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基本方式,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组织性和较高的效率。要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高效率地获取高质量的知识和技能,关键在于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美国哈佛商学院使用并推广的案例教学法,以其独特的魅力风靡世界,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成功教育模式,适合中国教育改革的要求,应用于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是可行的。应用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案例教学法,指借用案例作为教材,结合教学主题,通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习者领会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培养学习者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优点在于,以学生为中心,提倡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与之对应的则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论。根据目前中职学生的新情况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有利于提高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有效性。教材的案例很多,书中有48个案例,其中课首案例14个,从“心海导航”起笔,以“人生启迪”收尾,文中案例34个。因此,应利用好这些案例,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思考和归纳,思考问题,不拘泥于对复杂的问题给出一个简单的答案,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目的是以案例带要点,引导学生探讨,教学中要用好这些案例。例如,第三单元第三课中,要把握机遇中的案例故事“水上种菜赚大钱”。笔者对于课首案例,要求学生带着心海导航中的两个问题去读案例。这两个问题是:第一,小陈为什么想当现代农民?他的成功与哪些机遇有关?第二,让他赚了大钱的水上种菜,与他的学生时代、职业经历有什么关系?学生读完,也就知道了答案。之后,教材又给出了人生启迪:“人的发展离不开自己的‘根’,与家乡的经济有密切关系”。因此,启发学生要善于在家乡和更大的范围里,捕捉、把握发展机遇,把自己事业的发展融于区域和行业发展之中,这是成功的“秘诀”。创业要有资金、经验的积累。同时,成功后也不能忘记乡里,要像书中案例提到的那样,回报家乡,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分析完这个案例,也就引出了课堂的学习内容,即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必须考虑外在条件。笔者对于课文中的案例是这样处理的,以第一单元第二课“职业理想的作用――中职毕业生当上了汽车总装车间主管”为例:根据教材中的“读读想想”,让学生想一想:“职业理想有哪些作用、你的理想是什么?”最后,教材温馨提示:“如果对于未来充满信心和憧憬,树立了实事求是、定位准确的职业理想,并为之付出相应努力,中职生在成才的过程中,就能落实对祖国深深的爱。这样提高了学生对职业理想的认识。

2.情境仿真法

情境仿真法要求教师围绕某一教学目标和内容,为学生创设直观、真实的教学环境和条件,模拟现场,通过实施周密的过程控制以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例如,第四单元第二课中的一个问题“掌握面试技巧”,有几种答案。为了增强学生的面试意识,笔者给学生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课后做模拟练习,即模拟面试情景进行表演,并且进行评比。

三、用好互动,训练能力

《职业生涯教学大纲》在教学总体目标中明确要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职业、专业,体会职业理想对人生的作用;在能力训练中,引导学生实践、体验、感悟,既可以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又可以大大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德育实效。要让学生知道,在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都需要规划自己,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提高自己的能力,这些能力会在职业生涯中终身受益。

四、正确引导,注重成功

在这门课的教学中,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学生观,让学生明白职业教育是“合格”教育。有些中职生对自己没有自信,因为他们在初中时就不是“好学生”,是经常挨批评的学生。这些学生进入中专学校,表现为厌学、捣乱、违反纪律等。对此,教师可以利用《职业生涯规划》课堂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即“人人有才,人无全才;只要努力,个个成才”。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发现和发掘学生的适合职业岗位需要的长处。发掘每个人的长处,让每个学生都成才,这就是成功的教育,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目的。

第3篇:职业生涯规划教案范文

【关键词】职校生 职业生涯规划 策略

一、职校生职业生涯规划对教师提出新要求

一是教师要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为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做好理论准备。

二是教师要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步骤。职业规划专家罗双平曾用一个公式总结职业生涯规划的三大要素:职业生涯规划=知己+知彼+抉择。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只有正确认识自我,充分了解自我,了解企业的职业环境以及企业对人才的岗位需求,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三是教师要重视职校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阶段性。教师既要让学生规划好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又要为其后期的职业生涯阶段做好规划和准备。同时,教师还要注重职校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职场人士职业生涯规划的区别和联系,做到有的放矢。

四是教师要了解与学生专业有关的行业职业的岗位需求及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师要针对不同专业的不同学生,认真研读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了解专业特点,了解专业所对应的岗位需求,这样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才能更加清晰,更有针对性。

二、职校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操作策略

(一)进行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要内容的入学教育

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在入学时摆脱基础教育的学习习惯、方法和模式,了解职业特点,明确专业方向,确定发展目标,使学生学有目标,学有方向,学有动力。入学教育时嵌入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能够使学生摆脱中学时代失败的沮丧和自卑,重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规划自己,重拾自信和勇气。

入学教育中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可以以讲座形式呈现,辅之以学生讨论。既可邀请业内专家来校开设讲座,也可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自行设计讲座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步骤和方法。学生以专业为基础,开展讨论,并初步拟定自己三年或五年在校期间的学生生涯规划,夯实专业基础,明确专业发展方向。

(二)开展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和黑板报评比活动

学校和班主任在制订全校学生管理工作计划和班级活动计划时,要进一步将职业生涯规划活动贯穿于教学活动始终,以主题班会和黑板报为载体开展活动,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一是开展全校性的主题班会评比活动。评比活动促使学生以专业为契机,围绕主题,寻找素材,搜集资料,展开讨论,加深印象。由于主题班会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喜闻乐见的形式,学生是主题班会的主角,班主任只要注意引导,明确任务,充分准备,一般来说都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二是开展全校性的主题黑板报比赛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主题黑板报比赛活动,进行职业规划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既可以锻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能增强班级集体的凝聚力,使学生能够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自己在入学教育时拟定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及时纠偏和调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组织“我的生涯我做主”演讲比赛活动

演讲比赛的形式应该是生动活泼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展示其富有个性的自我风采。这里的“生涯”,既可以是学生在校三年(三年制中专)或五年(五年制高职)的学业生涯,也可以是毕业后的职业生涯,教师可启发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认真准备,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规划和措施。

在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比赛时,教师的组织、引导和总结点评很重要。教师要备足功课,以赏识教育为主,鼓励和欣赏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根据学生演讲的具体内容,进一步帮助学生梳理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体系,以时间目标为中轴,将学生的近期目标、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贯穿起来,引导学生将三年或五年的学业生涯与十年或二十年的职业生涯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分析,让学生将长远目标与当下的行动紧密相连,学会克服困难,矫正思想和言行中的不恰当之处,自觉行动,扬长避短,立足现实,扎根专业,立志成人成才。

(四)将职业生涯规划融入课堂教学过程

职业生涯规划是职业学校德育必修课。在开展入学教育、主题班会、黑板报评比和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活动的同时,德育课教师要认真上好职业生涯规划课,系统地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规划步骤、时间安排、方案制订、方案调整等知识要点,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要求,指导学生立足专业实际,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新调整和完善。

教师在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活动时,要了解人才培养方案和社会岗位需求。针对不同的专业和不同的班级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如成立模拟公司,设计公司海报;书写自己的愿望,全班共绘愿望树;进行小组探究,讨论职业理想等。

同时,教师还要将职业生涯规划渗透到各专业课教学活动中。专业课教师可以通过大量鲜活新颖的职场案例,提升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树立学好专业的信心,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助手和导师。

(五)职业生涯规划与职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相结合

国家教育部自2002年开展的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内容之一就是“职业生涯设计”。学校应高度重视此项活动的开展,把此项活动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议程,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发挥德育功能,增强德育实效。及时对学生进行宣传和教育,调动学生参赛积极性,激发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可向学生展示历届竞赛活动的优秀获奖作品和成功经验,让学生有直观认识和感性体验,帮助学生梳理目标,进行理性思考和总结,使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性。

(六)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让学生树立信心,体会成功

第4篇:职业生涯规划教案范文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教育 引领作用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中职学生学业规划的引领作用

虽然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一直在持续进行,但仍困难重重。在现行教育模式下,就读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单一评价体系的淘汰者。很多中职学生缺乏激情,缺少自信,没有目标,没有朝气,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差。随着社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增加,在“技工荒”的大环境下,中职学生的就业率明显提高,但就业质量却不尽如人意。调研显示,中职生的就业稳定率、专业对口率偏低,职业发展前景不佳。

针对这种现状,学校尝试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引领,自2009年9月开始,选择商贸部九个班为试点班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进行课改模式试点探索,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职业生涯规划课课改计划及内容

1.九月:完成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步骤等基本知识的讲授,达到统一学生思想、重视本课程学习的目的,并根据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初步了解,完成职业生涯规划初稿。学生与教师交流,介绍初稿的完成情况及重点学生的规划内容,商定教师点评的内容。

2.十月:完成自我分析模块内容的教学,学生学会自我测评方法,至少进行五种以上方法测评,得出自我测评小结,修订职业生涯规划初稿,增加自我测评内容。教师介绍学生自我测评的完成情况及分析重点学生的测评小结。

3.十一月:完成环境分析模块内容的教学,结合专业部的专业介绍,邀请专家走进课堂与学生交流或开设讲座,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社会调查,分专业安排两周社会实践,使学生了解专业所需的知识、能力及就业的岗位、晋升的通道等。完成环境分析,修订目标。

4.十二月:完成目标规划模块内容的讲授,通过个案赏析,帮助学生树立合理的、个性的生涯规划目标,完成职业生涯规划蓝图。教师参与本班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展示活动。

5.次年一月:完成生涯规划方案实施模块内容的教学,学生学会根据目标制订具体行动方案,完成职业生涯规划总稿及学习方案,学会成长记录记载方法。

6.提交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总稿及学习方案,与班主任交流成长记录的督查方法,系部组织召开职业生涯规划成果演讲会。协助班主任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学业规划实施情况督查。

(二)实施效果

1.试点班级学生均完成职业生涯规划书制作,学生作品在江苏省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获得11个一等奖、多个二、三等奖。有十多位学生的作品被江苏省推荐参加全国比赛,获得5个一等奖、12个二等奖、18个三等奖。

2.学生明确了职业目标,并自行制定学业规划。

3.对班级管理产生积极影响,班主任普遍反映学生开始思考未来,变得好学懂事,班级管理工作更好开展了。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中职学生择业及发展的引领作用

职业生涯是指人一生中的职业历程,即一个人一生中职业、职位的变迁及工作、理想的实现过程。在人一生中,职业生涯占有30~5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职业生涯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历程,是追求自我、实现自我的重要人生阶段,对人生价值起着决定性作用。如何安排这几十年的职业生涯,如何让这几十年更加高效、更具价值,需要对所选择的工作(职业)和整个职业经历进行有系统的规划,即要做好职业规划。

中职生在职业选择时定位不清、目标不明,往往造成求职难,或是缺乏耐心,工作频繁变动。因为没有清晰的定位,很难有可持续的方向性的累积,缺乏核心能力,就业竞争力弱,很难跟得上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的要求,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能满足岗位需求,从而始终处于被就业市场淘汰的边缘。职业规划在中职生的求职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方面,具有至少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

(一)加快中职生的求职速度

企业希望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找到最合适的人选,当中职生有了明确的求职目标,并把最有利于工作的优势进行充分的准备和展示时,目标岗位的求职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学校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后学生初次就业质量、目标岗位应聘成功率均得到明显提高。

(二)增强工作的持久性,工作满意度更高

中职生快速、频繁离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工作本身的不认同,因为不认同,所以当工作环境稍微有些不理想时,如跟老板或是同事发生矛盾或经济收入不理想,就会很轻率地选择离职,寻求表面上看起来是更好的“发展”。而当学生有了明确的职业规划以及明确的职业目标后,职业的认同感更明确,就能理性地考虑从事某项工作的目的:是为了积累经验还是为了提升技能,是为了自身的历练还是为了应对挑战。对于工作的选择也会更加的慎重。同时,因为对所从事职业的认同会更加投入地工作,工作的主动性会大大增强,从而取得更好的工作满意度。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前,学校的毕业生在顶岗实习及就业选择时,从众、盲目等现象非常普遍,实习期非常不稳定,工作满意度低。个别学生甚至一年内跳槽十多次,严重影响其职业生涯的发展。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之后这种现象有明显好转。

(三)提升中职生职业竞争力,实现自主就业

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选择标准后,学生就能很自然地明确哪些是需要提升的,哪些是需要锻炼的,哪些是自己比较有竞争力的东西。这样,工作自然会取得更好的发展和更高的经济收入,当对工作更加投入的时候,中职生的职业竞争力自然就得到了提升,人生价值、社会价值就体现出来,能给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和更多的财富,而学生也能得到更多的回报,就业质量和生活质量都得到提高,形成求职和就业的良性循环。学校课改试点班级在2010年选择实习和就业岗位时,学生明显理性了很多。如眼视光与配镜专业的一名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升任为店长,职业生涯规划对她的择业及职业生涯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第5篇:职业生涯规划教案范文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教练技术;体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职业生涯规划课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大学生例行规划自己未来的道路,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教学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为主,以职业生涯的相关理论为主要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教学过程的直观性,实际上这种灌输教学削弱了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兴趣,学生容易感到厌倦。将教练技术运用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通过案例和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中,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获取知识,得到自我发展。

“教练”一次源于体育,是运动员获得胜利的重要支持者。现代教练技术最早起源于美国。1971 年,美国人提摸迪・高维(Timothy Gallay)在暑期开设了网球和滑雪训练课程时发现,如果让学员把注意的焦点集中在网球上,然后将话题围绕到如何打好网球这一个焦点上,在短时间内就能学员就能够高效地学会打网球。后来,这种方法走出体育界,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中,逐步发展成为一套科学的、成体系的方法论。

一、教练技术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应用价值分析

(一)教练技术满足学生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汲取职业信息,他们需要通过对自我的重新认知和对外部环境的感知,形成自己的生涯规划目标。而职业生涯规划的成功与否,与学生的兴趣、能力、价值观及性格密切相关。所以,每位大学生都面临设计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的任务。传统的灌输式教育针对的是全体学生,无法满足同学们个性化的规划需求。而教练技术强调的是“以人为本,排忧解难”,强调以单个学生为主体,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也是参与活动的主体,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工具,保证教学效果的深入和学生个人问题的解决。教练技术讲求柔性牵引,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尊重、互信和支持,教练型教师将学生放置在平等地位,通过预先准备的大量故事和有趣的活动触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团队体验能让内向或者缺乏主动性的同学参与到人与人的互动中,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教练技术符合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教学要求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综合课程,包含知识传授、观念转变、技能培训等多方面内容,通过课程教学,大学生应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上升到更高层次。职业生涯规划课的主要授课法有:精讲法,讲解课程理论和相关探索技术;案例引导法,用过大量真实的案例,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课堂活动法,运用体验式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理解讲授的内容。其中,体验学习是职业生涯规划课与其他课程最明显的不同。教练技术,教练技术就是体验式教学的具体实践。教练技术锻炼学生以目标位导向的思维方式,让学生达到自我启发、自我觉醒、自我成长,最后外显为行为的改变。另外,教练技术大量运用了案例和游戏,这一点与职业生涯规划的要求不谋而合。先驱者罗伯特说:教练活动是一个帮助被教练者不断建构自我的过程,是被教练者在与教练的互动过程中不断清晰自己、挖掘自己、发展自己,对自己行为负责。

二、教练技术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上的可行性分析

(一)教练技术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操作步骤

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要求,教练技术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可从三个步骤入手。

1.明确目标。职业生涯规划课是以目标驱动为主的。在具体上课前,教师可以用教练技术中的SMART工具来设立目标,即目标应该是具体的,可以衡量的,能够达到的,有相关性和有达到时限的。所以,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明确这堂课的目标是什么,学生现在迷茫的是什么,他们需要什么,我们用什么方式去帮助他。通过目标的确定,让学生将问题导向专项目标导向,多关注未来,能够正确认识目前个人发展中遇到的干扰和困惑。

2.实践体验。教练技术的核心就是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环节中,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去建构自己的生涯规划方案。教练型教师除了设置场景、实施策略外,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由学生来主宰。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团队配合等多方面的因素,探索未知领域,体现自身价值。教师需要对实践过程有控制和监控,对于学生不正确的观点,要敢于及时亮剑,指出错误。体验不只在课堂,教师可以随时鼓励学生在课堂下找到能为目标所用的各种资源,实验自己在课堂中说体验的内容,随时提出行动方案,老师给予指导。

3. 评价总结。教练型教师能否采用正确的策略,在合适的情境中结合具体项目内容进行课程,是评价职业生涯规划成功的一个标准。因为教练技术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所以更加开放,而互动是一个策略的过程,需要时间检验成果,所以要建立更加灵活的评价机制。教师可以将团队绩效考核,课堂参与度调查,职业生涯规划书、课堂外主动实践方案等纳入评价体系中。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结果,及时调整目标和课程进度,为今后的课程做好铺垫。

(二)教练技术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可用工具

教练技术中包含了多种方便使用的,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工具,这些实用技术都可以应用到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中。

1.成功五问。五问的内容是:你想要什么;你觉得怎样可以得到;你现在所做是否有利于你想要的;你愿意为之付出什么代价;你如何让自己持之以恒。通过五个问题,一步一步帮助学生在迷茫中找到目标,确立计划。

2.平衡轮。列出生活中个人认为非常重要的领域,并从中选择八个最重要的领域,创建个人平衡轮圈,接着给不同的领域打分,一分最差,十分最满意,接着做出行动计划,并且对计划作出承诺。平衡轮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学会用不同角度看事物,懂得如何将生活各个领域合理分配精力。同时,要将大目标细化,越细小的目标学生越容易完成。

3.换框技术。教师通过转换说法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心态的转变,从“问题框架”中带出来,进入“解决方案框架”,把“我不会……”变为“我做什么可以改变现状……”。换框改变的是说话方式,更改变的是人的心态,就是把学生某个阶段处于困境的心态,改为积极进取、更有清晰的行动目标和途径。

此外,教练技术还包括强有力发问、四象限、3F倾听、度量式对话等实用技术,他们都能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练技术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上的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练技术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的应用,要立足于大学生这个群体思维活跃,但又容易陷入迷茫的特点,而且要根据他们不同专业背景,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一)分专业开展咨询。针对专业的特点和专业的发展前景,为班级同学制定符合专业特性的发展方案,培养一批具有教练思维的学生,提升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在学生层面,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团队配合和角色互换等多方面的因素,依据专业培养方案,找到自身目标,实现自我价值。

(二)分个人开展咨询。不同个体有不同的问题,教师要注重讲授一定要点面结合。在照顾到全班的同时,针对有困惑,情况比较紧急的大学生,开展个案咨询活动,促进学生当下问题的解决。除开职业生涯规划课,还可以成立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室,为同学们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三)教练型教师要知识面广,掌握多种技术并且要懂得灵活运用,这种模式对教师本身也是一种挑战。在以后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广泛收集案例,多思考,多终结,多互动。

教练技术构建教师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创新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课堂设计,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并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动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开放性思维,鼓励学生规划未来、实现自我价值。由此可见,将教练技术融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中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朱红,闫广芬. 基于教练技术的大学生生涯辅导模式建构与应用[J].高校教育

管理,2012(2).

[2] 清华大学.第五届“职业生涯教练”计划启动[J].出国与就业,2010(4).

[3] 张琪,董银花,李诗朦.教练式教学在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中的应用[J].河北大学承认教育学院学报,2013(3).

第6篇:职业生涯规划教案范文

【论文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自我探索;职业决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职业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变化,追求“稳定”工作的传统思想变得越来越淡薄。人们期望找到自己喜欢且适合自己的工作,并且能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目前,“80后”、“90后”时代的青年进入就业时期。这一代青年人思维活跃,思想上追求独立,追求个性化,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他们更期望自己有成功的职业生涯。他们期望得到指导和帮助。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工作?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人们面临着各种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

1.中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

一般而论.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当前的制约因素为实现自己职业目标而确定的行动的方向、时间和方案;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引导学生在对其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和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有效规划的教育活动。

目前职业生涯辅导已成为西方国家重要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学说,在学校中有专业的生涯辅导团队,协助和促进学生就业和生涯发展方面发挥较大作用。我国生涯辅导起步较晚,只是近几年受到西方国家的影响才开始探索,无论是理念、理论、方法,还是人员层次结构都与西方国家相去甚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的滞后。

1.1理论建设滞后

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经过长期的发展,经历了从职业指导到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从侧重于人与职业匹配,逐步转向关注以人生命历程的事业生涯为核心的过程,形成了科学的咨询指导策略,开发了诸多评测工具。我国由于起步较晚,在生涯规划理论的研究相对比较落后。

1.2思想普及滞后

西方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强调了“生涯”的概念,强调对人生的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从幼儿园到大学.以及到社会的不同教育阶段。反观我国所谓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多的是针对大学生的择业指导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季节性特点,学生进入大学之前的学习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基本处于空白.学生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学生进入大学时的专业选择是盲目的,甚至很多大学毕业生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依然缺乏理性的规划。

1.3队伍建设滞后

西方的职业生涯规划队伍是职业化、专业化的,有完善的职业化标准和从业人员的选择培训制度等等。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队伍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部分从业人员往往因其所处的位置和角色,而将职业生涯规划变得功利化、职责化。

面对中国目前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本文期望通过对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理论与方法的介绍,帮助人们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建立相应的概念.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并能够开展一些初步的规划活动。

2.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理论

职业生涯辅导的前身为职业指导,起源于上世纪初的美国,是由帕森斯等人提出的。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先后产生多种理论,各种理论从不同角度解析了职业规划的体系,给出了职业规划的方法。

2.1霍兰德类型论

霍兰德提出了四个基本假设:大多数人可以归纳为六种人格类型,既实际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工作也可以划分为相应的六种基本类型.或者其中几种基本类型的组合;人们一般都倾向于与其个性类型相一致的职业类型.以求充分施展个人的技术与能力,体现个人价值;个人的行为由人格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决定。六边形的六个角分别代表霍兰德提出的六种类型。相邻的两个维度各种特征相近,相关程度高,距离越远两个维度之间的差异越大,相关程度越低。

2.2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

舒伯与1953年提出“生涯”的概念。他把生涯的发展看成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自我概念”是舒伯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所谓“自我概念”指个人对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及人格特征等方面的认识和主观评价。生涯发展即自我实现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成长阶段、探索阶段、确立阶段、维持阶段和下降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职责和角色,以及不同的发展任务。

2.3信息加工理论

20世纪90年代初期,彼得森和利尔敦提出了从信息加工取向看待生涯问题解决的认知信息加工理论。该理论认为生涯发展就是关于一个人是如何做出生涯决策以及在生涯问题解决和生涯问题决策过程中是如何使用信息的。该理论把生涯发展与规划的过程视为学习信息加工能力的过程。该理论按照信息加工的特性构成了一个信息加工金字塔。

位于塔底层的是知识领域,包括自我知识(对自己兴趣、技能、价值观等方面的了解)和职业知识。金字塔中间是决策技能领域,包括沟通、分析、综合、评估、执行五个阶段,构成决策循环;最上层是执行领域.即元认知。

除了以上三种理论之外,还有很多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各种理论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阐述.但其核心均围绕着对自我的认识、对职业的认识以及决策执行的方法。

3.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方法

当人们形成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之后,可以进行一些初步的规划活动。

3.1自我探索

自我探索的目的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因为合理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必须建立在充分且正确认知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对自我的探索包括对性格、兴趣、价值观、能力、学习风格等等。人们可以通过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等专业测量工具进行自我贪多,对自己建立一个科学的、清晰的认识。

3.2职业探索

职业探索的目的是充分的了解环境,分析职业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发展变化情况,把握环境因素的优势与限制,了解本专业、本行业的地位、形势以及发展趋势。人们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全面了解目标职业的技能要求、工作特点、薪酬待遇、发展空间等各方面的信息,然后可以进一步通过生涯访谈、生涯追随等方法更细致全面地了解职业信息。

3.3职业决策

第7篇:职业生涯规划教案范文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路人。通过对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教育、提高学生在职业规划中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家――生――校”之间的联系以及帮助学生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档案等都会对学生起着积极地指导作用,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水平,甚至影响到今后事业的发展。因此,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辅导员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引言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个体把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未来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社会因素进行分析,通过自身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等的测评,制定出有关对个人一生事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与计划安排。

在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家庭和学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就业工作者等)共同对其进行指导以致产生影响。在学校教育中,任课教师传授理论知识,让学生对职业规划有一个总体上的认识,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相关理论的结构体系,具有系统性、科学性的特点。就业工作者,是根据国家就业政策和就业保障体系,从宏观上采取措施和手段对学生的就业问题、形式、方向进行调控,总体上控制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然而辅导员是高校的“一线工作者”,是以学生个人的发展为目的的进行就业工作指导,是从微观的角度践行任课教师的理论知识,贯彻、执行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辅助就业工作者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因此,辅导员就成了高校学生工作的中坚力量,是学生职业成长中的一盏明灯。因此,笔者就从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的角度出发,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规划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教育

一切人和事都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事物的发展是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发展的。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而言,辅导员的教育与指导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从进校第一天直至毕业,职业规划在不同的阶段都具有不同的任务。但笔者认为尤其应该重视大一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经历了高考的洗礼来到大学校园,大一新生的思维是大学阶段中相对清晰活跃、没有太多的负担与杂念。辅导员应该抓住这一黄金时段,通过定期开展主题班会、小组讨论、就业指导专题课传递就业信息,成立就业信息收集小组、设置就业委员等丰富多彩的形势创建就业信息流通途径,帮助学生一起了解自己的身心状态,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体系,以后的就业方向等,让职业规划的意识植根于他们的头脑中,让学生真正明白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形成自觉的职业规划意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这些都可能导致职业生涯规划或多或少地发生改变,这时就需要辅导员及时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得规划朝着预定的方向前进。

二、加强“学校―学生一家长”的沟通

大学生的成长过程受家庭、社会、学校三者共同的制约和影响。所有的大学生都处于相同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社会背景下,不随我们个人意志的转移而发生变化。然而家庭作为学生的第一任教育者,其对学生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父母不仅给了学生生命,更是他们的启蒙老师。家庭成员的态度、观念、言行等对他们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甚至是终身的。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家庭因素的制约,这就间接地影响了学生对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思考。学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其目的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职业生涯指明了方向,是和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相一致的。

在众多制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中,家庭和学校是两条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的平行线,是至关重要、绝对不能忽视。然而家庭作为大学生的后盾力量,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辅导员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家庭背景、家长的期望,详细分析学生所接受的学校教育及学生自身具备的素质、学生目标的前提下,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加强“校-生-家”的沟通是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需环节,也是关键要素。

三、提高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主观能动性

在现代中国,传统的封闭的教育模式,仍旧是教学的主流模式。辅导员作为一名“没有站上讲台的教师”,充分具备了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条件。辅导员对学生的教育,没有固定的教材与范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做到“因材施教”。作为辅导员不是单一的帮助学生建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些上层建筑,更重要的是要交给学生主动获取精神食粮的基本方法,则能使其获益终生,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在学生规划职业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作为辅导员,帮助学生解决这些困难是义不容辞的,但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就业意识。只有当学生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他们才会积极地去思考与探索职业特征和自我特点,并采取有效的行动,在变化中求发展。只有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怎样根据环境、自身条件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规划,他们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在职业这条道上少走弯路,让学生赢在职业的起跑线上。

四、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档案

第8篇:职业生涯规划教案范文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体系

0引言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职业生涯规划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为中职生认识自我、确定职业目标、实现事业成功奠定了基础,而且使学与用紧密结合,避免了人才浪费和国家教育投资的浪费。但是,由于我国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这一新生事物还处于起步阶段,中职学校的教学体系还不适应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构建和实施的要求。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体系,为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提供保障。

1制定准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准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是制定个人职业计划的前提,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必需切实可行。

1.1树立正确的生涯发展信念

生涯发展的信念是事业成功的基本前提。没有发展向上的信念,事业的成功也就无从谈起,俗话说“志不定,天下无可成之事”。立志是人生的起跑点,反映着一个人的理想、胸怀、情趣和价值观,影响着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及成就的大小。所以,在制定生涯规划时,首先要确立人生志向,这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也是生涯规划最重要的内容。

1.2自我评估

自我评估的目的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因为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对自己的职业作出正确的选择。所以,自我评估是生涯规划的关键步骤之一。一般来说,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以及组织管理、协调、活动能力等。

1.3生涯机会的评估

生涯机会的评估主要是评估各种环境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每一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离开了这个环境,便无法生存与成长。所以,在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环境对自己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等等。只有对这些环境因素充分了解,才能做到在复杂的环境中避害趋利,使生涯规划具有实际意义。

1.4职业方向定位

通过对自我评估及生涯机会评估,结合生涯发展愿望,我们可初步确立个人的职业发展方向,如具体的行业(领域)、职业、职位,希望发展的高度等。

1.5设定发展目标

生涯目标的设定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正确适当的目标。只有设立了目标,才能明确奋斗的方向。目标的设定是在生涯路线选择后,对人生目标做出抉择。其抉择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通常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包括人生目标、长期目标、中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确定,它们分别与人生规划、长期规划、中期规划和短期规划相对应。

1.6制定行动方案与实施计划

在确定了生涯目标后,行动是关键的环节。没有行动,就不能达成目标,也就谈不上事业的成功。这里所指的行动是指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工作、训练、教育、轮岗等方面的措施。例如,为达成目标,你通过什么样的通道来实现?在工作方面,你计划采取什么措施提高你的工作效率?在业务素质方面,你计划如何提高你的业务能力?在潜能开发方面,采取什么措施开发你的潜能等等,都要有具体的计划与明确的措施,并且这些计划要特别具体,以便于定时检查。

1.7生涯评估与反馈

有的变化因素是可以预测的,而有的变化因素难以预测。在此状况下,要使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就须不断地对生涯规划进行评估与修订。其修订的内容包括:职业的重新选择、生涯路线的选择、人生目标的修正、实施措施与计划的变更等。

2重构课程体系和内容

首先,在课程体系中增加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向学生传授职业生涯发展规律、特点,职业生涯规划的原理、方法等理论知识。同时,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融入职业规划的内容,通过科学地设计实践教学的类型、内容,促进中职学生对自己的个性、兴趣、价值观、职业目标、职业能力的认识,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其次,扩大选修课的范围,开展个性化教育。学校要根据学生所确立的职业生涯目标,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选修第二专业,或跨专业选课,以培养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知识、能力、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此,中职学校要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教师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促使教师不断跟踪本学科、本专业的前沿,及时更新和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中职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参加学习和对外交流的机会,鼓励教师主动学习兄弟院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良好的教学作风;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参加学术会议;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以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感染和带动学生,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4优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建立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多层次、多方位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保证。首先,中职学校要确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主体,在现有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评价,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评价的基础上,引入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评价,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其次,要完善教学评价内容,对教学状态、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不仅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评价学生的学术能力、创新能力;在确定评价指标时,不仅要考虑就业率这一因素,还要考虑就业是否理想,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就业期望是否得到满足等因素。

5健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体系

首先,中职学校要开展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在学生入校后,要对其个性趋向、职业兴趣、职业倾向、职业目标、职业能力等进行测评和分析,掌握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心态,了解学生选择的职业类型,从而进一步确定人才培养的层次和类型。其次,中职学校要根据职业生涯规划,在二年级时允许学生在学科范围内调整自己的专业,并在每个专业设立研究型、创业型、技术操作型等专业模块供学生选择。同时,建立导师制度,由导师或导师小组负责某一层次或某一职业类型学生的职业指导、心理咨询和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职业目标。第三,中职学校要建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档案。学校要将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素质测评、职业训练情况、所掌握的职业技能以及职业规划专家给予的职业生涯建议、专业导师评语等资料分类归档,以便为用人单位更好地选择合适人才提供科学的依据。最后,中职学校要加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投资力度。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许多方面需要资金投入。“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起到了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自主意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发展的就业观,鼓励学生将学业、职业、事业结合起来,有计划、有步骤地规划自我的重要作用。在认知层面,课程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探索外部职业世界,确立更加理性的职业定位,提高了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以及综合素质提高的迫切性;在情感层面,通过课上课下的互动交流增强了学生职业规划和个人发展的自信心,并以师生团体的凝聚力使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道路上获得了志同道合的归属感;在行动方面,通过指导学生撰写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使学生明确了自我目标,制定出个人发展计划,并以理性和科学的态度制定了灵活的动态反馈调整方案。效果评估的结果表明,课程的实施达到了课程设置的预期目的,即树立自主意识、指导理性规划、提高综合素质。我们设计了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对三个职业院校的中高职学生进行了调查统考,其中课程需求分析的结果显示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表现出强烈的需求和极高的兴趣。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于课程内容有着不同的需求,低年级学生希望增加职业生涯规划案例的分析,而高年级学生希望多一些求职技巧和就业政策的介绍。在课程形式上,学生们普遍希望能够更多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学生们更加期待能够与教师在课堂讲授之外有更多的个体交流,获得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6结语

总之,“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技能的培养,还有态度、观念的传递。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这门课程是集理论性、实践性和体验性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基于这一属性,课程强调以学生为本,课程设计、内容选择、方法运用、师资配置等方面都要紧密围绕学生职业规划和未来人生发展的现实需要,切实体现出该课程的应用性和体验式的特点。

参考文献:

[1].课堂评价论[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杨晓春.中职学生职业化塑造探究[J].职业技术,2015,9.

第9篇:职业生涯规划教案范文

1农业高职院校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

农业高等职业教育通过教育和培养学生来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推广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学生只有就业才能实现上述目标,否则就是教育资源的浪费。农业高等职业院校应根据农业政策和发展趋势,结合专业特点、学生的个性榭正,规范合理地指导学生规划职业、促进学生就业,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黑龙江省政府提出“做大做强畜牧业”后,农业生产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农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供不应求,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相对较小。但是,毕业生拐寸人才市场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又茫然不知所措、无所适从。我们试图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农业政策,教师在设置课程上、专业授课过程中帮助学生确立职匕感望和职业目标,培养学生选择职业方向的能力,指导学生设计职业生涯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发现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指导中应用和推广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索适合农业高等职业院校的规范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工作。

2农业高职院校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过程

2.1采取专业方向分流的课程设置,适应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报考农业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都有明确学习目的、就业方向,但只能称之为职业愿望,不具备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性、科学险,需要指导其在专业方向分流的基础上确定职业方向,设定整体目标。高等学校的职业教育不可能完全达到个性化教育,但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适合个人需要和就业方向的课程条件。我们学院批准为独立设置的高等农业职业院校后,设置课程时打破学环斗界限、重组课程,采取宽厚的基础知识技能教学和专业方向分流教学,即学生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基本技能学习阶段淡化专业界限,在专业课学习阶段将一个专业分为儿个专业方向。这样,宽厚的基础知识技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打造了广阔的、扎实的基础平台,专业方向分流则是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的具体实施过程。毕业前一学期学生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明确就业方向、确立职业方向。适应个性化需要的、灵活的课程设置为高职大学生规划真正的、个性化的职业生涯创造了条件。

2.2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就业指导贯穿大学生活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学习公共基础课,就业指导部门对学彗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作用及目的教育;第二学期学习专业基础课、学且适应了大学生活,就业指导部门指导学生设计职业生沮靓划方案,并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近期目标;第三刹组开始接触一专业课的学习,又书隆会及本行业的现状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据此适当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第四学期学生面临毕业,其认知能力、综合素质能力趋干成熟,在检验职业生涯规划近期目标的实施结果一就业情况后,继续努力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远期目标。

2.3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

2.3.1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训使学生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作用及目的。采取讲座、发放学习资料、制作并播放多媒体课件等详细讲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介绍典型案例,激发学生的自我实现的欲望。

2.3.2指导和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对生涯机会的可行性分析时,充分考虑到内外齐种翔镜条件的变化,客观地分析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为此组织学生到图书馆和上网查阅资料、开讨论会、专业报告会等。自身条件分析是职业生涯的基础,客观、全面地分析自身的优缺点才能找准差距、制定实施方案;及时与角色沟通,分析其建议和评价;参照心理测评和职业倾向测试修正目标、调整方案。在目前社会的心理测评条件下,应以角色建议和自身条件分析为主,心理测评和职业倾向测试为辅,并将测试结果交由学生本人处理,以免学生形成心理压力。在职业生涯的可行性分析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对社会习境的认识偏差,需蛋结旨导教师及时地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制定目标的分解与组合时,扫意目标的量化标准和时间的限定性,减少目标模糊、不明确和实现目标时间拖延的机会。成功标准是阶段性的、分解的目标,成功则总结经验,没达到则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修订实施方案。对于缩小自身条件、环境条件与实现目标的差距,着重分析产生差距的本质原因,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素质而不是归咎于环境条件,或期望环境条件的改善,缩小差距的方法及其实施方案则要适应环境条件。

3职业生涯规划在农业高职大学生中应用的效果

3.1教师的评价参与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学生的专业思想稳定、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的主动性增强、气氛浓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关注本行业的生产现状和季服成果,学生针对与自己职业目标相关的课程能够广泛、深入地学习,寻找机会参加专业的培训班、短训班锻炼实践技能。在考核职业资格证书时,选择的工种不再庞杂而有针又引隆,但进一步要求专业课程设置的个性化以适应社会需要,也要求专业教师熟悉学生、了解学生的个性州正,对学生作出客观、全面的角色建议。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个性化就业管理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