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研成果范文

科研成果精选(九篇)

科研成果

第1篇:科研成果范文

关键词:科研成果管理 管道科研项目 建议和对策

管道科研项目申报立项是科研前的准备工作,其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是否具有创新科研成果,是否符合社会需求,这些方面影响着项目申报成功的可能性。而科研成果管理是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发展和经济开发的重要方式,加强科研成果管理对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知识质量作为评价科研成果的重要技术指标,能从根本的科学层次上提高科研成果的管理,而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虽然我国科研工作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但当前对科研成果的管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定漏洞和缺陷,未能按照知识质量的概念对科研管理进行评价,并使其在诸多领域未能有效与实际生产相结合,造成科研成果的浪费。因此,实现科研成果的科学管理已显得迫在眉睫。

一、科研成果管理的评价指标和目的

1.科研成果的评价指标

科研成果管理对于管道科研项目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要促进管道科研项目的质量必须要提高承担单位的科研成果管理水平。对所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效果评价和水平分析,需要从知识质量方面着手,一个是科研成果对管道工程领域中,在同级别横向比较中所提供的知识增长(对概念理论的创新改进、证伪或总结完善),和纵向比较中的知识增长(对不同领域或在不同层次,综合运用相关学科或原理,提出理论创新或技术创新)这两种;一个是科研成果对社会发展和科学领域所作的贡献,例如拓宽科学领域的覆盖范围,影响科学领域的研究深度,提高经济领域的发展效益,以及转变意识形态的思想观念等;另一个是对科研成果的研究难度进行评价,判断研究者的付出程度,对科研水平进行解析,以此来肯定研究者的价值[1]。科研成果的知识质量评价从本质上来说,也就是创新程度、贡献程度和研究难度三方面综合评估。

2.科研成果管理目标

科研成果管理对管道科研项目起到导向作用,该工作主要任务就是通过行之有效的评估选择制度,依据市场需求变化,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准确把握科研成果的市场需求,推进科研人员对有实际价值的科研成果进行研制开发,减少缺乏实际意义而耗资过多的科研项目,保证科研成果与管道科研项目的有效结合,为项目各个环节的进行提供有力支持,从而更好的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帮助。科研成果管理也是提高效益的有力武器,通过收集整理科研成果相关论文的期刊收录数据和被转载引用的数量等相关信息,准确对科研成果的实际效益进行评价,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学术价值的客观指标和重要体现,从而有效加强科研成果与技术需求的结合,对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科研成果管理工作现状

1.科研管理流程

首先是进行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在立项时应注意避免出现重复立项研究,在合同立项后签订合同,项目的主要内容和人员一经确定后不能进行变更,若确需调整应提前递交申请,科研项目开始后应对项目执行情况向项目主管部门汇报,提交进展报告,在项目到期前一个月进行自验收,并准备好验收材料,对科研成果按照前面所述评价指标进行评估,确定其适用范围和实际价值,经科委会开会验收,在验收合格后及时对科研成果进行统计、存档工作,最后在网上做成果登记。通过规范控制好科研成果管理流程可有效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推广度,为科研经费的有效利用和宏观科技的正确决策提供服务。

2.科研成果管理工作的问题

2.1科研成果推广工作方向有偏差。管道科研成果推广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依照实用有效的原则,引导该科研项目的研究方向。但目前科研成果推广部门无法完全使其转化为实际生产效益,于是产生科研成果浪费现象。有关人员对科研成果只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是以实际效益和生产价值为导向,而是以职称评定为导向,导致科研人员以获得部级或省部级奖项为目标开展研究,偏重于理论性,忽略实践性[2]。除此之外,还缺少对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鼓励措施,无法将相关有价值成果运用到实际当中。

2.2科研成果奖励利益分配不均。当前有些科研成果进行报奖时,不同的获奖等级允许填报的人员数目不同,甚至仅限于项目负责人及前几位研发人员,而其他科研人员未能同享殊荣。尽管负责人在科研中所贡献的作用理应受到褒奖,但在科研过程中还有许多参与辅助工作的人员,他们同样对科研成果的取得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评审时却忽略他们的功劳,没有进行相应的奖励,影响他们的科研积极性。

3.提高科研成果管理质量的措施

3.1以市场导向为原则。针对当前科研成果管理存在的问题,首先应调整科研立项的目标导向,从没有实际价值的理论研究转变成以市场为导向,树立以市场机制相适应的理念,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实际效益为出发点,在立项前充分了解项目研发动态,准确评估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在掌握核心技术前提下,挖掘该领域的热点项目和空白部分,选择正确的研发方向,避免出现重复研发现象[3]。并且加强对科研成果的专利保护,强化科研成果的效益转化力度,建立与效益相关的科研成果评审制度,增强科研成果的实际价值。

3.2完善激励机制。根据目前存在的利益分配不均问题,科研成果管理部门首先应构建完善的激励制度,令科研人员的主动性更强,积极研发能够直接应用于实践生产的科研项目,并使得科研人员能挖掘自身潜能,不断研制出具有创新理念的科研成果,以将所投入的科研经费转化成推动社会进步的技术基础[4]。然后通过对科研成果的实践性加以评审鉴定,设置团队奖对全体研究人员进行奖励,不但对主要研究人员实行奖励,还要提高对相关辅助科研人员的奖励水平,激发科研人员的研究热情,提高科研成果管理水平。

4.提高科研成果管理水平的措施

建立科研成果效能管理制度,形成完善的管理环境,秉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从目标管理、时间管理和人本管理的角度入手,引入有效的物质、精神动力机制,在保障科研人员的基本社会生活前提下,运用科学可行的目标管理创造出良好的竞争机制,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并加强实践管理措施对落后人员实行压力淘汰制,保证科研人员的奋斗精神和科研水平的进步,以制度规范和人本关怀实现对科研人员的强制约束,并形成无形的自我约束。

5.结语

科研成果管理工作应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趋势,把握科研最新动态,针对当前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进行全方面改进,采用创新机制,以人为本,对所有科研人员一视同仁,建立起公平有效的激励制度和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发挥科研管理工作对科研项目的导向作用,研发出更具实用性和市场价值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1]王小龙.从国外典型实践看政府科研计划项目立项评估[J].中国科技论坛,2009(05):27-32.

[2]黄宝中,李莲靖,吴向东,等.发达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经验及其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10(08):136-139.

第2篇:科研成果范文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的统计显示,我国有320多万名研发人员,居世界首位,但科技创新能力仅排世界第19位;我国国际科学论文数量已居世界第二位,本国人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居世界首位和第二位,但能“赚钱”的却很少,科研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

面对这一问题,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夏幸福)于2015年1月5日与清华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XIN产业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双方发挥自身的优势,缩短校园与市场的距离,实现从科研成果到产能化的转化。华夏幸福董事长王文学表示,希望合作可以完成从科学研究、试验开发、市场应用的三级跳。

而这次合作的意义可能并不止于一校一企,如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所言,实现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有效转化,是切实推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带有“以色列基因”的XIN中心

校企合作中,清华的优势在于拥有科研实力,具体到此次与华夏幸福合作的平台――XIN中心,便更是如此。

XIN中心由清华大学与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在2014年5月20日联合成立,其目标在于利用两所高校的科研实力及双方在各自国家教育领域的领军地位,推动学术进步和跨学科科研创新,打造面向未来的全球科技与教育创新平台,促进国际教育和科研创新开展及原创性科研成果转化。

谈及为什么选择与以色列的大学合作,XIN中心主任郑泉水教授表示,过去十年,以色列已经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创新基地,有评价认为它是世界第二大创新大国,犹太人更是获得了超过20%的诺贝尔奖。他表示犹太人“敢做”的精神于创新来讲至关重要,他希望通过XIN中心可以将这种冒险精神引入到中国的文化中。

同时,本国人口只有800万的以色列面临着市场狭小的局限,郑泉水介绍,以色列也希望借助中国的市场与制造能力将自己的创新能力放大,因此双方各取所需,可谓一拍即合。

具体到XIN中心这一跨国创新科研平台在此次与华夏幸福的合作中扮演的角色,郑泉水解释说,在产学研结合的链条上,XIN中心不会做所有事情,而是要专注于自己的优势所在,也就是进行颠覆性、革命性技术的研发。

与优势相对应的便是短板,在以教授为核心的科研团队实现技术上的突破之后,却在尝试将其产业化的道路上走得很痛苦。郑泉水坦言,“实现从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并非教授的优势,而整个国家与企业界又在等待着原创技术,希望得到拿来就能够用的东西,在这之间就缺少了重要的一环。”

清华的短板恰恰是企业的优势所在,郑泉水表示,理想的状态是学界发挥自身优势,在科学技术源头上实现突破,然后通过与企业界建立密切联系,确定下一步突破的方向,进行资金的精准投入,而产能落地的工作则交由企业去做。而实现这一过程无疑需要企业的早期参与,这也正是华夏幸福在合作中所扮演的角色。

华夏幸福的全球孵化雄心

“我们特别希望找到一个管道,协助以教授、科研人员为核心的研发团队找到合作者,帮助优秀的技术走出校园”,华夏幸福副总裁轷震宇表示,帮助科研成果落地,为地方形成产能与收入,最终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这一通道的建设恰恰是华夏幸福的本行工作。

作为产业新城运营商,华夏幸福通过与企业与市场的接触,在落实产能的问题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目前华夏幸福在全国20多个区域有产业新城,并提出两年内在全国打造200个产业园。在华夏幸福不断推进的产业新城布局的过程中,轷震宇表示,由政府主导的传统的招商引资模式将会越来越吃力,产业新城的发展还是要靠“内生”的创新力。

在此背景下,华夏幸福在2014年成立了孵化器事业部,开始关注孵化创新领域。轷震宇介绍,孵化器事业部希望能够在两三年内在海外和国内布置一系列孵化器,作为集孵化器、加速器、技术发现窗口等功能的综合性载体。

2014年2月,华夏幸福在美国硅谷的孵化器正式开业,首批项目也已经入驻。轷震宇透露,在2015年,华夏幸福还希望在美国、以色列、德国等多个国家建立孵化器,同时国内的孵化器也已经开始布点,最终形成“全球孵化、华夏加速、中国创造”的模式。

其实华夏幸福与清华大学的合作在2014年就已经开始,当年5月,清华大学重大科技项目中试孵化基地落户河北固安。而具体到此次与清华XIN中心的合作,轷震宇表示,清华与华夏幸福在理念上高度一致,双方的合作协议很快就达成了。

对于XIN中心所带有的“以色列基因”,轷震宇认为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与以色列两国之间展开的技术合作与交流比较多,并希望与清华XIN中心的合作可以与2015年将在以色列建立的孵化器呼应起来。

第3篇:科研成果范文

【关键词】市场经济;科研成果;科学管理

市场经济中,创新性的科学管理的定义为,将从前没有发生过的关于生产的条件和要素进行有机的结合,并将他们运用到实际生产中的一套完整体系,从字面上理解创新就是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所以创新性的科学管理是一种系统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它是通过创新性的管理,重新组合系统和功能的过程,以达到创造企业经济效益新高度的一门管理科学。创新性的的科学管理应完全的符合市场的导向和需要,对企业的功能和资源进行有机的控制协调,用最小的消耗创造最大的利润,所谓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就是通过创新性的科学管理作为工具,对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的每个环节与要点进行管理,将各项指标如,经济效益,科研成果,与市场的需求紧密结合,从而提高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的效益,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造成了我国企业各行业间的激烈角逐,这种角逐,已不再仅限于传统产品上,而是逐渐的转移到了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上了,所以只有企业成功的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才会产生大的效益,但是,在我国大部分的企业进行科研成果转化时尚做不到有效转化,没有体现出来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的战略高度,所以必须引入创新性的科学管理来监督运行整个转化过程,对提高企业科研成果转化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 创新性的科学管理对企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的意义

1.1通过创新性的科学管理对企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过程,提升其市场价值

企业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的过程非常繁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第二条,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企业进行成果转化,合理地分配人力、财力、物力,提高现有资源使用效率,用有限的投入取得多而高效的产品,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利用创新性的科学管理理念监督运行企业科研成果转化的全过程,可以更为合理的利用资源配置,将转化为经济成果的市场效益最大化。

1.2创新性的科学管理将科研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布局

将经济成果转化为商品,并批量化生产是企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的必然过程,因为符合市场需求的商品,才能产生巨大的效益,科研成果的转化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科研成果转化中的各个环节,如科研成果转化的,对象,途径、方式方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环节决定了科研成果能否真正的转化为经济成果。因此,利用创新性的科学管理就能够有效的对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的的途径保驾护航,比如通过创新性的科学管理,可以将科研成果在市场有迫切需求时,应准确的把握时机,将科研成果变为商品,这就是创新性的科学管理对于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的有效指导作用与保障。

2 实施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运用创新性的科学管理的主要问题

2.1企业缺乏成果转化意识和创新性的科学管理观念

现阶段,企业经营者缺乏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成功过的意识表现为,首先,将经营生产当作企业的主要生产目标,而对于科研成果的转化多带来的效益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将两种企业生存发展的形式等同对待,其次只重视场产品的市场效益,而对科研成果没有足够的认识,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产品的价值是市场需求决定的,这个产品的研发成本是要从以后的产品投入市场后扣除才是盈利成本,所以企业追求高的盈利能力,必须降低研发成本,再次缺乏创新性的科学管理观念,当前,我国部分企业的科研部门,对于技术的热衷程度已经超越了此产品的性价比,使研发成本居高不下,导致市场的不认可,这就说明,如果不遵循市场,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不符合市场的产品研发,就会造成产品应用面窄,而得不到推广。

2.2企业科研成果转化的投入和产出难以系统计量

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的应用在企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过程中的作用是无可比拟的,衡量科研投入的指标应当分解为,科研人员的数量,专业化程度,科研经费,与引进的科研技术等,但是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种全面的指标来衡量,产品研发的投入和产出,因为只是在投入科研研发中可以反复使用,并没有产生损耗,所以讲知识进行商品化计量就会有困难,对其进行投入和产出就更不会有意义。

3 科研成果转化经济成果实施创新性的科学管理的对策

企业应该转变思想,积极树立创新性的科学管理制度用来保障企业实施科研成果转化成为经济成果,以促进企业的效益最大化和市场占有率,尽最大努力转化科研成果,实现其价值。

3.1通过创新性的科学管理制度树立企业主体意识、市场意识

企业在进行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而批量生产成为商品时,其就拥有商品的使用权和经营权,它就成为转化科研成果后的最大受益者,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不单是研发的活动,他的最终目的为创效益型的商业活动。为企业创造效益,是企业转化科研成果的最终目的,科研成果转化成功的主要依据为它的成功投入能够为企业带来多大的市场效益,为企业创造多大的利润,与此同时,企业承担了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的任务,但是企业也是最大的受益者,此外,利用创新性的科学管理制度树立市场意识,才能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由生产、管理,直至市场营销的都贯穿起来,这也是通过创新性的科学管理制度树立企业主体意识、并服务市场的精髓所在。

3.2通过创新性的科学管理将产学研有机结合,形成互助优势

影响企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的因素很多,如:科技体制、科技实力、科技投入及产品寿命周期、营销管理等因素。由于企业自身能力的限制,往往只注重诸多因素中的某一环节。因此,建立产学研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既可以降低企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的成本,并减少风险,实践证明,经过多年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的事例,通过创新性的科学管理有机的将产学研相结合是提升企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重要途径。

3.3建立企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利用创新性的科学管理的机制

企业要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时,除了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更重要的是企业内部应实施有效的创新性的科学管理机制,以机制来保证科研成果转化的效益。创新性的科学管理具有战略性、综合性、权变性和非程序性等特点,与传统技术管理相比,更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技术经济型的转变,从传统技术管理型向创新性的科学管理型转变,可有效消除技术与经济两分离的弊端。创新性的科学管理机制要作为企业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的核心内容之一,融入企业科研成果转化的组织管理机制和科学决策机制中,促进对科研成果转化的规范化管理,从而降低风险,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的价值。此外,还应建立相应的内部配套机制,作为创新性的科学管理机制的必要支撑,如激励机制、人才机制、约束机制、投资机制、竞争机制等。企业应按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要求,突破过去条块分割的局限,从深层次上系统地解决管理体制和成果转化机制的问题,力争建成一个实用、高效、系统的企业科研成果转化运行机制。

企业要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的价值,必须大力提高科研成果管理水平,运用创新性的科学管理方式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切实发展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的价值,确保企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的工作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谭浩邦,左小德.价值经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2]马骁.浅谈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运行机制[J].吉林农业,2015(04)

[3]柳卸林.企业技术创新管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

[4]牛斌,何真,白成云.[J].山西农业科学,2015(03)

[5]冀纯国,霍晓明.浅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0)

[6]张梅申,王慧军.科技成果转化的长效机制及实例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11(02)

[7]陈伟民,焦子隽,叶浩,汤红东,陈金凤.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J].贵州农业科学,206(01)

第4篇:科研成果范文

教学和科研是衡量一所学校,一个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体系。教学和科研可以相互促进,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科学研究为学生提供接触本专业最新专业知识理论和方法的机会,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有效推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为地方及区域经济的发展输送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结合专业建设的机遇,鼓励教师强化科学研究,努力提高科研水平,以科学研究成果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师科研成果促进本科教学工作在实践探索中取得了初步成效。笔者将以此为例,就这方面的工作进行一些探讨。

二、教师科研成果促进本科教学工作的思路与实践

(一)实施的背景

1.是当今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迅猛发展,材料、能源和信息已被公认为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将教师的研究成果融入本科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知识面,了解和掌握学科前沿的最新动态,是培养技术开发和应用的创新科技人才,为地方及区域经济的发展输送高质量的工程技术的重要举措。

2.是学校建设规划实施的需要。

武汉工程大学是一所化工特色鲜明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学校明确提出,要以素质教育、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为教学工作出发点,培养一批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学校关于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精神,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几年来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都是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和质量工程建设,培养符合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要求的创新型人才进行的。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是实施人才培养计划的有效途径之一。

3.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具备科研促进教学工作的优势。

(1)专业优势。该专业成立于1994年,是我校的优势特色专业,是学校博士点的两个一级学科之一。2007年获得“2007-2010中央地方省部共建材料科学与工程特色专业实验室”立项建设,“2007-2010中央地方省部共建高分子化学与高分子物理特色专业实验室”2008年获准通过。本专业的橡胶加工和塑料加工设备齐全、先进,专业实验教学条件领先,为本业专和相近专业提供起点高、装备齐全、适用性强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示范基地。

(2)专业师资优势。突出表现在:拥有楚天学者岗、教师的博士比例高、SCI和EI收录数量多。所属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设有硕士学位授予点(含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和材料化学与物理三个二级学科硕士点)。“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二级学科也是湖北省重点学科,设有硕士点,同时,“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已通过博士点立项建设验收,现有兼职博导3名。另外,所属专业主干课“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为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理论教学和科研条件。专业教师搞好教学的同时,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通过承担科研课题,撰写高水平论文,发明专利,举办、参加学术活动等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本学科教师的理论水平。

(二)科研促进教学工作的思路及措施

几年来,本专业教师在积极开展科研工作的同时,特别注重科研成果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努力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除了一般性的结合自身的科研经历于理论教学中外,许多老师将科研课题直接用于教学实践活动中,开设创新性实验项目,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1.科研成果促进教学的平台构建

本专业多年的办学经验显示,教学与科研训练是不可分离的,二者的有机结合为培养研究创新型人才,提高学生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研究、开发能力大有裨益。通过实践,我们总结了如下的科研促进教学体系:

2.科研成果促进教学的方式方法

科研成果促进教学的方式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内容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理论基础课,如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的专业主干课如聚合物加工原理,都是与实际紧密相连的课程。例如,高分子化学课程中讲授的许多原理都将直接运用于工业生产的控制中。因此,将科研成果融合在理论课的教学中,对学生加强理论的理解,提高学习理论课的兴趣,是十分有用的。比如老师在讲解《聚合物加工原理》课程时,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如聚丙烯的改性、加工融入讲课内容,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层次。

(2)作为实验教学的内容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师充分利用科研的优势,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验教学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课的基本实验项目中的科学研究实验如下表(部分):

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清单(部分)

(3)作为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

近年来,该专业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题目均出自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获得很好的效果,学生的本科毕业论文多人次获湖北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奖励。

(4)作为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内容

本专业的教师积极吸纳学生参与在研科研项目的研究,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今后的考研、读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比如学生在教师科研项目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子课题,并积极申报了“武汉工程大学校长基金”,使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连续成为获得资助项目最多的专业。在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中该专业学生也获得很好成绩。

(5)作为本院教授(博士)论坛的讲座内容

武汉工程大学的教授(博士)论坛是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创办并推广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教授(博士)将科研成果通过讲座的形式传授给低年级学生,拓宽了本专业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了解了本学科的前沿科学研究,促进了本专业学生参与科研的热情,成为科研成果促进教学的新方式。

三、 科研促进教学工作的实践意义

第5篇:科研成果范文

论文摘要: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出发点,系统研究了科研成果向教学内容的转化问题。从科研成果在促进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同步发展过程中所起的承上启下作用,分析了科研成果对于促进教学内容更新与升级的重要作用;针对科研成果直接用作教学内容时所出现的问题,研究了影响科研成果向教学内容直接转化的诸因素;研究了科研成果向教学内容转化的基本方法和主要途径,以及转化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科研成果对于促进教学内容更新与升级的重要作用

人才培养目标是通过课程教学内容体现出来的,是根据社会需求确定的。对应于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也必然处于不断的调整变化之中。这就要求课程教学内容必须面向社会需求,及时地实现更新与升级。而科研成果正处于教学内容向社会需求逐步靠拢过程中的中间状态,对于促进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的同步更新具有重要作用。

1.科研成果是体现社会需求的重要形式

社会需求可通过多种形式体现出来,而在高校内部,科研工作是体现社会需求的最直接形式,社会需求是引导科研工作方向的指挥棒。社会需求在科研成果中会通过多种方式体现出来。从满足社会需求的时效性来看,可将社会需求分为短期需求与长期需求。一般来说,横向课题、工程性课题是针对社会短期需求的,主要用于解决某一领域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而纵向课题、基础性课题是针对社会长期需求的,主要研究今后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理论、技术与方法。从满足社会需求的学科领域来看,可分为机械工程领域社会需求、管理工程领域社会需求、电子工程领域社会需求等,这些专业领域的科研成果分别满足相应领域的社会需求。从满足社会需求的地域范围来看,可分为部级社会需求、省级社会需求、市级社会需求等,相应的部级科研成果、省级科研成果、市级科研成果分别满足相应地域范围内的社会需求。

上述科研成果一般都有一定的课题背景,属于一种任务性的科研成果。此外,在学术领域还广泛存在着自主性研究,尽管通过该类研究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缺乏明确的课题背景,但其也是面向一定问题的,该问题的解决必然会促进相应领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满足社会发展的一些内在需求。

2.科研成果是教学内容向社会需求靠拢过程中的中间状态

教学内容应当及时反映社会需求的总体趋势,其应处于一种动态的调节过程之中,但这种调节并不是自发实现的,而是需要一定的动力机制推动这种调节功能的实现。科研成果就是推动课程教学内容发生调整的一种重要推动力,在这种推动力下,实现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的同步发展。

之所以认为科研成果是教学内容向社会需求靠拢过程中的中间状态,是因为教学内容难以实现一次性的向社会需求靠拢。教学内容主要取自于当前已取得的、较为成熟的知识成果。从这种角度来看,教学内容是直接面向某领域相关科研成果的,而其满足社会需求的功能则是通过该科研成果间接体现出来的。因此,教学内容向社会需求的靠拢具有传递性。首先教学内容应当向科研成果实现第一次直接的靠拢,然后科研成果再向社会需求实现第二次直接的靠拢,从而实现教学内容向社会需求的间接靠拢。而在这种传递性的靠拢过程中,科研成果起着承上启下的媒介作用(如图1所示)。

在图1所示的教学内容调节模式下,科研成果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如果缺乏相应的科研成果则教学内容无法实现与社会需求的同步发展,致使教学内容因循守旧。

从另一方面来看,科研成果的先进水平与成熟水平直接决定了课程教学内容的先进水平与成熟水平社会需求的满足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受到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并不是所有的社会需求都能得到满足,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相对于社会整体需求总会存在一定的缺口,因此相应的课程教学内容也难以完全满足社会需求,它只是反映了人们当前对某一领域的认识和理解水平。当然也有某些科研成果超越了当前的社会需求,如某些基础性研究课题据此转化而来的教学内容也会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则是深远的。

二、科研成果向教学内容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科研成果直接用作教学内容时存在的问题

科研成果是针对比较具体的问题的,主要体现为解决相应问题的技术路线,可通过规范、图纸、技术数据、技术手册、技术报告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这些科研成果的描述方式是以相关人员的实际需求为基础的,重点体现成果的创新性,以及成果的可操作性。而课程的教学内容是针对学生技能培养和素质提高的,主要体现为富有逻辑性的专业知识体系,通过循序渐进的知识章节,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知识表述形式,实现系统化人才培养目标的。

显然,将科研成果直接用作教学内容是不妥当的。该做法忽视了学生知识基础的薄弱性、教学内容的系统完整性和授课过程的逻辑连贯性。虽然科研成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但将科研成果直接用作教学内容,由于忽略了教学的内在规律,容易产生使学生想不明白、学不清楚、用不到位等问题。

2.影响科研成果向教学内容直接转化的因素

(1)学生的工作背景。科研成果往往立足于比较具体的实际问题,属于问题驱动型的知识产品。为了更好地理解科研成果的重要意义,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工作背景。而通常情况下,学生要么不具备工作背景,要么工作背景与科研成果不一致,难以在科研成果的重要性方面与科研人员形成同等高度的认识。这就影响了其对科研成果的学习主动性。

(2)学生的知识基础。科研成果通常是站在某一领域专家、学者或工程人员的角度来描述问题的,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知识基础才能理解科研成果的基本思路。而教学内容针对的是一般学生,相对于科研成果,这些学生的知识基础往往是薄弱的,这就影响了其对科研成果的深人理解。

(3)科研成果的表述方式。科研成果有比较规范的表述方式,如手册、图纸、报告等。相对而言,教学内容在表述方式方面则要灵活得多,可通过语言、文字、图形、声音、影像、试验等多种形式进行表达。科研成果相对单一的表述方式不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影响了其对科研成果的掌握程度。

(4)科研成果的体系结构。科研成果主要反映科研人员解决问题的技术路线,在体系结构上重点突出其攻克关键问题的详细方案。相对而言,教学内容的体系结构则要系统完整得多,它强调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体系结构要反映学生“从不懂到基本懂,到非常懂,进而到能灵活运用”这样的一种学习递进模式。科研成果相对单调的体系结构不符合教学工作中循序渐进的一般规律,影响了学生对科研成果的完整认识。

三、科研成果向教学内容转化的实施

1.科研成果向教学内容转化的主要途径

(1)以教学案例方式佐证学生所学知识的有效性。某些科研成果是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在具体领域的应用,它拓宽了该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场合与范围,因此从教学角度来看,这些科研成果进一步证实了相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性。这类科研成果适宜以案例的方式,充实到当前课程教学内容之中,作为对学生所学知识有效性的一种佐证。这种转化途径的主要特点,在于以学生当前所学知识为主体,以科研成果为支撑,通过科研成果转化而来的教学案例,进一步夯实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

(2)以理论引申方式扩展学生所学知识的深入性。某些科研成果是对当前理论和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它或者进一步深人挖掘了该理论和方法的深层次内涵。或者进一步改进了该理论和方法的不完善之处,或者进一步拓宽了该理论和方法的体系结构,所以从教学角度来看,这些科研成果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进一步延伸。这类科研成果适宜以理论引申的方式,充实到当前课程教学内容之中,作为对学生所学知识不完善性的一种弥补。这种转化途径的主要特点,在于以学生当前所学知识的不完善性为驱动,以科研成果为解决问题的契机,通过科研成果转化而来的理论引申,从正反两方面拓宽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全面理解。

(3)以教学试验方式提升学生所学知识的实践性。某些科研成果是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变相表现形式,或者说将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另外更直观的形式表现了出来,如基于一定的理论和方法,或者开发了相应的软件系统,或者制作了相应的试验仪器,或者生产了相应的实际产品。这些科研成果从多角度展示了教学内容的立体结构,从眼睛看、耳朵听、鼻子嗅、双手触等多种感官角度全方位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这类科研成果适宜以教学试验的方式充实到当前课程教学内容之中,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通常可将此类科研成果转化为三种不同类型的试验,一是分析型试验,主要针对理论性较强的定量知识模型,用于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实现活学活用的目的;二是操作型试验,主要针对流程性的定性知识模型,用于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系统认识,以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三是演示型试验,主要针对较为复杂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师演示的方式,增强学生对抽象知识的感性认识。这种转化途径的主要特点,在于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科研成果的可操作性为基础,通过科研成果转化而来的教学试验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4)以全新知识方式填补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空白。某些科研成果具有较高的理论创新性,它采用全新的方法系统,构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知识体系,填补了缺乏相应课程教学内容的空白,使原来难以解决的问题获得了崭新的解决思路。从教学角度来看,这些科研成果具有极高的教学价值,它不但可以进一步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而且有可能催生全新的社会行业,促进社会知识水平的整体提高。这种通过科研成果转化而来的全新知识,可以在教学内容中通过三种形式体现出来,一是以当前课程为基础,增加新的、自成体系的教学章节;二是创建新的教学课程,全面阐述解决某一问题的系统化理论;三是创建新的学科领域,增加学生培养方向的多样性。这种转化途径的主要特点,在于通过科研成果转化而来的教学内容具有较高的创新性与前沿性,它在更高层次上满足了社会的一种全新需求,这样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行业指导性与前瞻性,是满足社会需求的一种更高级形式。

2.科研成果向教学内容转化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科研成果向教学内容转化的具体过程中,应当遵循课程教学的基本规律,以适当的方式方法,将科研成果以一种更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特征的形式,转化为相应的教学内容。为实现该目的,在转化过程中应当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1)围绕科研成果适当扩展的原则。科研成果往往集中在解决问题的技术路线上,如果缺乏与其相关的专业知识背景,一般学生很难全面理解该成果的理论内涵。从教学角度出发,则需要围绕科研成果这一核心知识点,对其进行适当扩展,将科研成果系统升级为富有逻辑性的教学知识体系,便于科研成果的进一步传承。扩展可从如下方面进行:一是扩展与科研成果相关的基础理论。理解科研成果的理论内涵,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针对科研成果,在学生当前所学知识的基础之上,向学生讲述必要的与科研成果相关的基础理论;二是扩展与科研成果相关的应用领域。为使学生理解科研成果的重要性,针对各领域存在的共性问题,向学生讲述该成果在相关领域的应用情况或潜在的应用价值;三是扩展与科研成果相关的分支知识。科研成果所涉及到的理论与方法往往隶属于一个更大的专业知识体系,在讲述科研成果的核心理论基础上,适当扩展与科研成果相关的其他分支知识。

第6篇:科研成果范文

一、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及其形成的知识产权,.除涉及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以外,国家授予科研项目承担单位(以下简称项目承担单位)。项目承担单位可以依法自主决定实施、许可他人实施、转让、作价入股等,并取得相应的收益。同时,在特定情况下,国家根据需要保留无偿使用、开发、使之有效利用和获取收益的权利。

二、单位申请承担科研项目时,须提交该项目的知识产权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执行过程中,项目承担单位须根据相关领域知识产权的发展动态,及时调整研究策略和措施。

三、项目承担单位须建立规范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对项目执行过程中产生的研究成果及时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依法取得相关知识产权,并予以有效管理和充分使用。

四、科研计划归口管理部门要将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是否健全作为确定项目承担单位的重要条件。在科研项目合同中须明确约定项目承担单位管理、保护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的义务,并依据合同对履行义务情况组织检查和验收。对不履行义务或履行不当、造成重大损失的,依法追究项目单位和主要责任人的责任。

科研计划归口管理部门对涉及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科研项目,须在立项或验收时予以确认,明确项目成果知识产权管理方式,拟定成果转化和应用方案。

五、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取得相关知识产权的申请费用、维持费用等知识产权事务费用,一般由项目承担单位负担。经财政部门批准,在国家有关科研计划经费中可以开支知识产权事务费,用于补助负担上述费用确有困难的项目承担单位。

六、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国家需要,报请国务院批准,决定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在一定的范围内推广应用,允许指定的单位实施,并区别不同情况,决定实施单位或无偿使用,或由实施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项目承担单位支付知识产权使用费。

七、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促进科研项目研究成果的转化。项目承担单位转让科研项目研究成果知识产权时,成果完成人享有同等条件下优先受让的权利。

第7篇:科研成果范文

    关键词:体育;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转化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250-01

    一、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性

    科研成果是指在科学研究活动中取得的具有一定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的创造性的研究成果。从经济学、管理学的角度分析,在它的学术价值、实用价值发挥之前,它的研究价值可能仅占1%,甚至是0。因为我们知道科学研究它必须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研究价值体现在哪儿?从应用的角度看,体现在所研究的问题能对社会或实际工作产生重大的意义或作用;从理论角度看,研究问题的提出应当能促进科学的发展。可见,研究成果的转化是科学研究价值的有效平台、是检验科研价值最有效的途径。

    二、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转化的现状

    (一)成果转化周期长、转化率过低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如何转化,是长期以来困扰社会科学界的一个问题。社会科学是一种知识形态的潜在的生产力,能否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这在学术界是有争论的,特别是对基础理论研究是否能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不同的理解。我们认为,社会科学成果无论是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应用对策研究,都是能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只是转化的方式、途径与自然科学的成果有所不同。

    当前,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速度慢,转化率低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不仅降低了研究意义,而且为重复研究埋下了隐患。以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为例:1999年—2004年共立693项,截至2005年年底已结668项,结项率为96.39%。1999年—2005年共出版了9本体育软科学研究成果汇编,汇编内容为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项目中已经结项的,部分优秀研究成果的6000字左右的摘要,其中1999年—2000年收录了28篇、2001年收录了39篇、2002收录了43篇、2003年收录了45篇、2004年收录了43篇、2005年收录了50篇,另外,2002年—2003年资助出版了三本书,包括5项研究成果,华南师范大学《美国体育社会学》、上海大学体育学研究中心《日本体育产业研究》、首都体育学院《体育经营学》、体育信息科研所《体育赛事经营管理》、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管理学院《美国体育管理理论与实践》。9本汇编共包括251项研究成果,转化率为37.57%。当然,部分研究成果通过或政策应用等形式也进行了转化,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以研究成果摘要汇编的形式还是以论文或政策应用的形式进行转化的仅仅是研究成果的一部分。

    (二)成果转化途径单一、专业性不强

    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和推广的具体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1、以公开出版发行的方式面示学术界与社会。这是社会科学成果的转化和推广的最主要、最常见的形式;2、以内部报告的形式,为党和国家、政府部门、地方省市和企业的决策提供政策依据和正确的理论方法,服务于社会;3、以在学术研讨会议上发言或提交论文的方式,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4、以学术评价、评论的方式,向学术界和社会介绍和阐释社会科学成果的研究内容、研究状况、研究水平、学术成就以及研究的得失,推动学术交流与学术争鸣;5、以教学演讲、电视访谈、影视制作、网络文章等方式,进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大众传播媒体,多方面地发挥认识世界、传播科学知识、传承文明、教育青年与民众的功能,对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

    三、制约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的因素

    (一)学术环境影响

    就社会科学自身而言,一些研究人员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对国家和社会急需的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热情不高;有的学者有意无意地远离实际,认为只有搞纯学理研究才是有学术水平和学术品位,看不上做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和宣传的人;有的学者的应用研究急于求成,深入研究不够,研究质量不高。这些都造成了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的困难。科研成果推广应采用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战略。同时,现有的成果管理的评价机制,还没有将成果的转化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内容。以学术价值为评价重点的取向,有利于学者不断提高其学术水平与学术质量,但由于评价的结果大多用于评奖、专业考核和评职称等项工作,也加剧了一部分研究人员重成果写作不重成果应用、重学术界反响不重社会影响的倾向。

    (二)社会环境影响

    就其外部而言,完备的社会科学成果转化与应用的制度与机制还未形成;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的有效渠道和途径还需进一步拓展和规范化、制度化;对社会科学成果应用中的知识产权的保护有待改进;一些实际部门的同志对社会科学的学术贡献和实际作用仍缺乏深入的了解,重视不够。

    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政策支持

    制定政策,建立适宜科研成果转化的新体制;增加经费投入,设立成果转化基金;探讨建立科学、客观、可操作的科研成果转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强化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等。既要拓宽视角、转变观念,提高对成果转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也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国家和社会科学界在社会科学成果转化方面的制度和机制建设。

    (二)完善推广方式及途径

    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推广尤其自身独特方式与途径。按成果的性质及应用范围,其推广的方式与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1、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包括应用基础):通过公开,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会议报告,专题讲座和出版专着等方式,进行推广;2、实用性研究成果:通过咨询、报告、和提供有关部门进行试用等方式,进行推广;3、拓展互联网在科研成果转化中的应用

    扭转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的困境,要求既要大力宣传社会科学研究的成就与社会贡献,又要不断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为社会和大众提供高质量、多形式的优秀成果;逐步纠正当前学术界的不良风气,改变的被动因素,增强研究人员的主动研究意识;增强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的联合协作,以其不断改变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氛围,继而不断提高研究质量。

    参考文献:

    \[1\]田雨普.澳大利亚高等学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内部管理策略\[J\].现代大学教育,2009,(1):47.

第8篇:科研成果范文

XXX同志于2000 年8 月加入XXX公司(简称“XXX”),现任XXX副总经理,广州XXX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任职前期负责ATM 内部模块、ATM 整机、出钞机芯、识别机芯、循环机芯等产品的核心技术研发工作,带领团队积极打造轨道交通售检票设备核心技术。负责公司“互联网+”、多元支付、云平台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等创新类系统、整机及核心模块的业务拓展与研发管理工作,带领团队积极布局地铁、高铁以及泛交通类市场,持续完善市场的传统和创新业务的产品线,促进机芯及模块产品批量销售,为公司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有超过十年的轨道交通研发与业务管理经验,带领团队打造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产品中国品牌,攻关自动售检票系统关键设备、核心部件的多项核心技术,是国内唯一能自主设计、生产轨道交通AFC领域纸币接收模块、纸币找零模块和纸币循环模块的中国企业,打破国外垄断。主导提出的“生物识别+信用支付售检票系统解决方案”成功入选“2019年广东省大数据优秀案例”,人脸识别通过率达99.99%,准确度达世界领先水平。并先后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多项国家省市重大项目,科技成果取得授权专利5件,多次获得广州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广州市科学技术奖”,其中“钞票循环处理核心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获得“广州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有效解决了自助现金交易设备接收的纸币无法直接用于找零的“卡脖子”问题。参与制订3项轨道交通领域团体标准。研究成果获得“广东省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铜奖、“广东省省长杯工业设多年来,经过XXX同志及其带领团队的共同努力,XXX在研发和技术积累上不断突破,在生产轨道交通AFC领域纸币接收模块、纸币找零模块和纸币循环模块等领域形成了核心竞争力,达到国内行业领军水平。同时,XXX在经营业绩上也取得了大幅增长,并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了稳定、快速的规模扩张,在行业内的市场份额和企业知名度逐步提升。

从XXX成立以来的发展历史看,XXX同志对于XXX的长远持续发展承担重大的使命和责任,有必要通过持股的方式与XXX构建更深的命运共同体。

第9篇:科研成果范文

【关键词】高校 科技成果 转化 对策

当前,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在综合国力的评判中,科技成果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如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就显得十分迫切。

高校作为主要的科技成果来源地之一,其产学研现状直接关系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但是根据清华、复旦等20所高校联合完成的“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报告显示,我国高校每年取得6000-8000项科技成果,实现成果产业化的不到10%,现阶段我国的科技投入和科技资源均存在着巨大浪费。面对这一现状,本文以安徽大学为视角,分析其科研工作现状,并具体提出几点有关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

一、安徽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现状

根据合肥市科技局统计资料显示,2011年度全省共登记科技成果860项,但有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项目只有233项,净利润54.7亿元,科技成果转化率约为27%。而从安徽大学科技处于2011年6月14日所公布的统计数据了解到,安徽大学科研成果共有204项,其中化学化工类科研项目40项,生物、环境、食品、医药类科研项目28项,电子信息类科研项目59项,材料类科研项目17项,专利技术类60项。虽然高校科技成果较多,但是最后被用于实际生产并产生利润的优质项目较少。

二、高校内部政策环境分析

为了找寻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本文首先就安徽大学相关的政策大环境进行分析,试图找出问题所在。具体如下:

(一)对科研项目及科技成果完成人的奖励

对科技成果转化或咨询报告被政府部门、大型企业采用,产生重大经济、社会效益,并获地厅级政府部门或获得省级以上学会、行业协会等奖励的,安徽大学将给予0.3-5万元奖励。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5万元/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万元/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万元/项。

该政策一方面提高了研究人员从事科研事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是对科研成果的肯定。在学校进行科研工作的过程中,必要的奖励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对其进行鼓励和倡导,科研工作才能走得更远,进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建立校企信息对接机制

在浏览学校科技处网站时,我们可以找到各类企业的技术需求信息。通过这种信息对接方式,避免了研究工作的盲目性。此外,产学研对接会是校企信息交流的另一种实现形式,学校和企业借助面对面的交流,确定合作意向和方案,完成科研成果与企业对接。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角度来说,校企信息交流平台有利于改善科研与社会脱节的现象,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双方合作的过程中使学校真正发挥科研基地的作用。

(三)设立专项基金,为科技成果提供资金支持

设立“安徽大学青年科学研究基金”和“安徽大学重大科研项目与成果培育基金”,前者主要针对35岁以下的在职人员,基金资助项目的研究周期原则上不超过两年,视不同学科资助经费2-5万元;而后者支持实验和应用性项目每项不低于20万元,理论和人文社科性项目每项不低于10万元。通过在高校内部设立各项基金,支持科研工作,为继续深入研究提供空间,另一方面对以后可能的成果转化作了铺垫。

三、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安徽大学的政策概述,我们发现其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科研人员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科研人员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意识是制约成果转化率的关键。安徽大学现有政策中未能很好地体现鼓励高校教师从事科研成果推广、转让和产业化,对科研人员的奖励政策仅依据论文专著发表量以及取得的成果奖项,而忽略了成果应用转化数量及其产生的经济效益等指标。这意味着科研成果导向有偏,学校不仅是科研基地,更应是提供社会所需的科研成果供应地,因此倡导高校研究人员及科研成果走出去才是必然选择。

(二)科研经费投入不足

科研经费是关系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学校科研项目分为横向和纵向项目,对于与企业合作的纵向项目来说,往往由于研究时间的制约,当成果出炉后,企业已经不需要该项技术,或者在研究途中,需求方资金出现困难,无法继续和学校的合作,致使项目被搁置,这种情况在校园里屡见不鲜。因此,学校对科研项目的资金支持对于一项有前景的研究课题来说是必要的,通过了解合肥市其他高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我们发现合肥工业大学实施了科研项目垫资借款,针对经费不足的课题学校给予支持,这一点是值得借鉴的。

(三)缺乏相关技术成果转化中介机构,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专业服务

虽然在安大科技处网站上可以看到很多有技术需求信息,但是在学校内部未能真正形成一个专业的技术中介机构,学校的科研成果虽然数目多,但真正被运用的项目并不多。因此,构建由技术经纪人(熟知专业技术和科研流程,并精通经济管理知识等专业知识的人员)组成的中介机构是必要的,通过该机构对科研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利用其提供的相关市场信息,保证科研成果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四、科技成果转化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提出几点对策建议,具体而言,科技成果转化可以遵循一条有效模式,包括三个阶段,即:前期准备阶段、中期研究阶段以及后期推广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