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科研生产管理范文

科研生产管理全文(5篇)

科研生产管理

第1篇:科研生产管理范文

1.1产品科研生产过程中的文件在制定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

某些企业在制定质量管理过程文件时,没有对企业生产实际进行详细了解,而是单方面的采取了引用和借鉴,导致了所编制的文件不能适用企业自身需求,出现编制的文件与企业实际两层皮的现象,不利于文件管理的推行。因此,这种情况下编制的质量管理文件不利于企业发展。从企业科研和生产实际过程来看,为了保证科研和生产能够有序进行,需要建立健全的文件管理系统,保证产品科研和生产过程中的文件能够得到有效管理。但是从目前文件管理系统的运行来看,文件制定缺乏可操作性,制约了产品科研生产质量管理的整体发展。

1.2企业的生产记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企业的产品具有一定的可追溯性,需要在产品生产中填写比较完善的生产记录,记录产品的各项性能参数和生产过程。但是从目前企业生产记录的建立和填写来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不但无法实现产品可追溯,还制约了产品生产。所以,出于提高产品生产过程完整性的目的,在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中需要建立完善的追溯机制,需要建立完整的生产批次记录制度,保证产品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取得积极效果。但是从目前产品生产过程来看,批生产记录不完整的问题比较突出,影响了产品生产质量管理的整体效果。

1.3产品生产工艺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对于产品生产而言,产品工艺是保证产品生产过程正常进行的重要手段,只有建立完整的产品工艺才能满足生产需要,进而达到提高产品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的目的。但是从目前产品生产工艺来看,一些企业对生产工艺不重视,无法制定准确的生产工艺,导致了生产工艺无法满足企业实际生产需要。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应重点完善产品生产工艺,将产品工艺作为提高产品生产质量的重要措施,采取积极措施,提高产品工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促进产品生产发展。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工艺是保证产品整体质量的重要措施。但是从目前产品生产过程来看,产品生产工艺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产品工艺不符合实际需要,工艺较滞后。另外产品工艺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制约了生产的正常进行。

1.4无法准确有效的分析生产过程中的偏差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受到设备原因和工人操作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产品生产出现一定的偏差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不对偏差进行控制,有效消除偏差,将会导致产品生产过程失控,进而影响到整个产品生产。从目前企业产品生产过程来看,对生产中出现的偏差没有合理的认识,没有认识到偏差的重要性,导致了产品生产过程混乱。由此可见,质量管理部门应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进行认真分析,并从质量管理的角度提出正确的解决措施,保证生产过程能够有序进行。但是从目前生产过程出现的偏差来看,质量管理部门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质量管理部门的职责没有得到明确。

二、提高产品科研生产质量管理效果的具体措施

从产品科研生产的实际过程来看,质量管理是提升产品科研和生产效果的重要手段,是保证产品科研和生产取得积极效果的关键因素。基于这一认识,在产品科研和生产过程中,我们必须认真分析质量管理特点,并结合产品科研和生产实际,从产品科研和生产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入手,制定具体的质量管理措施,满足产品科研生产需要,从根本上提供质量管理的整体效果。为此,我们应从产品科研生产质量管理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2.1制定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文件管理制度

在产品科研和生产过程中,文件管理制度是保证产品科研和生产取得积极效果的关键。从目前产品科研和生产过程的文件管理制度来看,文件管理制度操作性不强是突出问题。为此,我们应对产品科研生产过程的文件管理制度引起足够的重视,应从产品科研和生产实际过程出发,制定健全的文件管理制度,并保证文件管理制度的有效性,提高文件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从根本上满足产品科研和生产需要,保证产品科研和生产的质量管理取得积极效果,达到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的目的。

2.2建立完整的批次生产记录,满足产品可追溯性需要

目前产品科研和生产过程相对复杂,制约因素较多,要想保证产品科研和生产过程满足实际需要,保证质量管理取得积极效果,我们就要从批次生产记录入手,建立完整的批次生产记录,建立产品生产可追溯机制,实现对产品生产过程质量的有效控制。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在建立批次生产记录过程中,要融入质量管理理念,应重视批次生产记录的重要性,应保证批次生产记录能够符合产品生产需要。因此,我们应建立完整的批次生产记录,为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提供有力的支持。

2.3优化产品生产工艺,保证产品生产有序进行

考虑到生产工艺对产品制造的重要性,我们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应积极分析现有工艺存在的问题,应对生产工艺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应结合产品生产实际,对产品生产工艺进行积极优化,为产品生产提供有力的手段保证,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整体质量。从目前产品生产过程来看,生产工艺是决定产品整体质量的重要因素,工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保证产品生产有序进行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应立足产品生产实际,对现有生产工艺进行合理优化,保证产品生产工艺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2.4明确质量管理部门职责,对生产过程的偏差进行合理分析

在产品科研和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部门的职责是对产品科研和生产质量进行干预和控制,并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偏差问题进行合理分析。从目前产品生产过程出现的偏差来看,质量管理部门采取回避态度是不对的,不利于质量偏差问题的解决。从这一角度来看,在产品科研和生产过程中,我们必须明确质量管理部门的职责,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进行合理分析,保证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满足实际需要。

三、结语

第2篇:科研生产管理范文

关键词:纺织服装生产;可视化;智能管理;研究进展

在传统模式下,所进行的现场可视化管理基于认知心理学和图形设计学原理,并借助于报表进行呈现。在这一背景下,所衍生的现代可视化管理主要是以计算机视觉信号作为立足点,并借助于数据的分析,运用计算机交互来表达抽象的数据,并将其转化为图形或者图表,使生产人员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搜集到生产信息,为决策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达成生产信息透明化、生产数据可视化、生产决策智能化这一目标。从当前的情况进行分析,在开展纺织生产时,信息采集技术以及车间管理技术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部分企业已经实现了全程可视化这一目标,但是深入发掘的生产可视化智能管理研究较为稀缺。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合理研究。

1生产数据采集

可视化管理的特征较为明显,可视性、交互性、多维性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包含生产流程、层次和技术3个方面的内容以及流程维度可视化管理和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层次维度主要表现为对企业管理的不同层次进行划分,技术维度主要表现为可视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前文所提到的可视化管理在落实的过程中将生产数据搜集作为立足点,需要考虑设备的情况、生产的状态、人员以及物料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并借助于通信网络对数据进行传递。生产数据采集主要包含现场生产数据的搜集以及设备生产过程中形成数据的搜集[1]。(1)在现场搜集相关生产数据。在开展现场数据采集时,需要运用条码技术和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了解半成品和成品的数据信息。条码技术需要花费的成本较少,但是存储能力较为薄弱,不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穿透性比较强,并且能够自动进行识别,得到了较为普遍的使用。有关人员在工作时,会对信息进行搜集和实时跟进,并将数据及时上传到系统中,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助力[2]。(2)在对设备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数据进行采集时,一般会运用直接采集、工业网关采集以及远程采集3种方案。在纺织行业中,自动化设备对于PLC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能够了解设施设备的故障情况、质量、工艺、消耗的能量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对于一些不开放关口的设备数控系统数据进行搜集时,可以运用工业网关,连接控制器,实现生产管理、数据搜集处理等操作;对于无法运用上述方式进行采集的数据,可以借助远程采集这一手段,及时了解到设施设备的开关机、运行、警报以及暂停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但是,因为远程手段只能对数据进行传递,搜集到的信息并不完善,也不适用于程序较为烦琐且需要经过的纺织服装车间。

2纺织生产可视化管理特征

纺织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工序较为复杂,需要连续展开[3]。对纺织生产车间进行可视化管理,主要表现为对数据进行搜集以及可视化监控。运用数据感知技术,可以了解到车间的生产环境以及不同制造环节过程中出现的数据,比如品种、生产数量和质量等,并将这个过程中出现的数据上传到监控中心,运用图表进行展现。纺织生产可视化管理的特征主要表现为3点。(1)达成了软件系统集成化目标。借助于可视化监控系统和软件系统,可以运用计算机对织布车间内的所有纺织机器进行管理和控制,实现从设计方案到生产全程的监控与管理。(2)对于关键环节开展可视化监控,在进行纺织生产的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运用远程监控系统,可以及时了解生产情况,研发一个可以对生产信息进行监测和管理的远程监控系统,解决目前纺织车间生产信息并不统一的问题[4]。(3)提升车间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将空调系统运用到纺织生产车间中,可以及时了解温度和湿度情况,但是这一系统在应用过程中无法进行扩展,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有关人员运用物联网技术对其进行改进,研发出了车间环境智能监测系统,效果较好,不需要花费太长时间,资金投入较少,并且维护的难度较低,可以进行后续升级。

3服装生产可视化管理

服装生产是离散型的,生产过程较为复杂,管理层较为明确。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大部分工序都需要手工进行操作,对于网络设施设备的应用比较少,设备无法发挥最大化的作用。在对产品数据进行搜集时,需要人工进行记载或者是系统自动生成,众多的产品数据为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条件,工位看板系统、生产排程系统、体积生成执行系统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服装生产可视化管理具有以下特征。(1)工位端对工艺有着较高的要求,信息管理已经实现了可视化,在裁缝、质检、包装等环节都达成了可视化这一目标。有关人员可以借助于对源代码的修改,达成裁剪数据这一目标,提升可视化程度,并通过PAD看板,了解工艺视频、生产任务以及进度、品质等多方面的内容[5]。(2)及时了解车间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计划调度的矛盾。运用RFID技术,了解产品的规格、数量以及合格情况和生产监控等,并借助于仿真技术,有效解决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3)能够使企业的生产规划和生产决策更加合理。借助于提醒模块、排产标识模块以及微信平台等,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服装生产模式展开管理,并构建一个专业的数据库,统一进行生产,这能够提升企业生产决策的智能化水平,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支持。

4纺织服装生产可视化智能管理发展方向

纺织服装生产可视化管理的主要发展方向可以总结为以下内容。(1)从物联网技术的角度进行分析,纺织服装生产过程中的标识、生产过程中的监控、环境检测工作以及设施设备的远程使用、物流跟踪和产品的来源分析等都需要有物联网技术作为支持。物联网技术的运用能够达成数据搜集和处理这一目标,使设备和设备、产品和设备能够形成联通,满足人机协同这一动态需求,最终达成制造系统的感知、互联互通以及数据搜集等多方面的目标。(2)从大数据的角度进行分析,已经实现了大数据可视化目标。目前,纺织服装车间数据分析主要表现在及时对数据信息进行搜集、处理。智能车间数据逐渐向海量、多源、高维、多变等特征发展,对大量的工业信息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员工的技能和设备的运行维修情况等,并对图像数据以及视频等并不是结构性的数据进行钻研,达到纺织服装行业可视化交互管理的要求。(3)从车间监控的角度进行分析,在进行车间监控研究时,将生产线监控系统的研究开发以及技术创新作为主要任务,借助于可视化技术,能够对数据信息展开虚拟仿真,达成全部要素、全部过程、所有业务的整合。借助于可视化管理,运用VR、AR以及三维可视化等技术,能够对车间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分析,建设无人车间以及虚拟车间[6]。(4)从可视化以及集成系统的角度进行分析,虽然大规模以及中规模纺织服装的企业较为主动地引进了ERP、MES、PLM等技术,但是在进行现实应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信息孤岛。因此,相关人员应该做好工作,使其向横向集成、纵向集成以及端到端集成发展,将会成为纺织服装企业发展的关键。

5结语

可视化管理作为推动纺织服装企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车间建设的重要措施,研究意义非常突出。将可视化管理运用到生产车间流程制造之中不但可以及时地搜集和掌握生产信息,还能够使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更加精准,达成了精益生产这一管理要求。可视化管理需要有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作为支持,并合理推动服装车间管理系统与可视化系统的整合与运用,将企业生产需求作为要素进行研究,以适应现代化的生产环境和大方向。

[参考文献]

[1]王文彬,刘驰.服装行业数字化技术应用及发展研究[J].天津纺织科技,2019(6):17-20.

[2]缪顾贤,徐和平,冯定忠.数字经济驱动下长三角纺织服装产业数字化提升路径研究[J].染整技术,2020,42(3):18-23.

[3]李雪霞,张志斌,褚建立.基于智能化缝制单元的服装柔性生产线的构建[J].毛纺科技,2020,48(10):77-80.

[4]初雪梅.“新零售”让传统纺织服装产业焕发新生[J].纺织服装周刊,2019(27):38-39.

[5]谢军,叶俊文,万雨龙.数据可视化分析纺织服装出口欧盟召回信息[J].中国标准化,2017(17):107-113.

第3篇:科研生产管理范文

关键词:军工科研生产单位;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

物资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企业生产所需物资的申请、审批、采购、运输、储备、使用等行为进行科学合理的计划、阻止和控制的过程。对生产所需物资进行科学有效管理,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达到企业盈利,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军工科研生产单位的物资管理,包括物资计划管理、物资采购管理、物资仓储管理等几个重要管理部分。物资管理信息化是为了进一步理顺物资管理流程,提高军工科研生产单位的物资管理水平。

1加强军工科研生产单位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军工科研生产单位是中国国防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要建设一个强大的国防,实现军事装备现代化的总要求,必须发展先进的武器装备。所以,军队科研单位的发展是国家提高军事实力、保卫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军工科研生产单位的物资管理对于军工科研工作的正常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物资管理信息化已经成为当前各企业发展的必然途径。军工科研生产单位原有的物资管理方式已经很难适应当前信息化时代的要求,物资管理的信息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军工科研生产单位通过物资信息化管理,加强物资的计划、采购、仓储等各环节的动态管理,对各种科研生产信息进行详细的汇总与分析,可以及早地发现和改正军工科研生产物资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现军工科研生产物资信息化管理,对军工科研生产物资信息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和统计工作,实现军工物资信息资源的共享,让军工物资信息按照物资流程进行科学流动,这样不仅可以保障军工科研生产物资的采购过程的科学化、规范化,还可以实现军工科研生产物资的收发、验收、运输、仓储等过程的数据共享。军工物资通过计算机网络的实时动态共享,决策者了解线管部门的实际生产情况,可以帮助决策者对于军工科研生产工作的科学决策。传统物资管理方式的物资信息汇总过程,需要通过人们之间的相互传递来实现军工科研物资信息的流通。在此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大量的时间,而且对于信息的传递效果也不是很理想。但是,物资管理实现信息化,各种物资管理信息处理结果可以及时在计算机网络上显现出来,既节省人力又节省时间,还保障物资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2军工科研物资管理信息化的流程分析

军工科研生产单位物资管理根据精益管理的总体形势,结合军工科研生产单位日常工作实际,在军工科研生产物资领域导入“消除浪费、创造价值、持续改善、精益求精”的物资精益管理理念,深化军工物资精益化管理,规范军工物资管理流程,以落实责任为主,管理上到岗到位制,抓好军工物资全过程管控,极大地提升军工科研生产单位的工作效率。

2.1物资计划管理信息化

军工物资计划是按照军工科研生产单位的科研生产任务进行编制的。对于军工科研生产单位来讲主要是要确定军工科研生产项目,根据项目确定物资采购地点、物资采购数量、物资采购周期等情况,以此保障军工科研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物资管理人员根据科研生产项目的相关信息,利用计算机对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加工整理,按照要求将一种数据形式转换成另一种数据形式。这种信息处理方式快速准确,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为物资计划管理做出科学合理的依据。

2.2物资采购管理信息化

物资采购管理通常是指军工科研生产单位根据各部门科研生产项目的实际需求,进行物资采购的过程。对于科研生产物资的采购,要对各类物资进行综合分析与考量,特别是要健全军工物资的质量问题反馈机制,完善质量管理专项建设。加大对军工物资驻厂监造管控,落实重件物资集中驻厂监造工作,保障军工物资质量管理从源头入手。继续加强与质量检测部门工作联动机制,加大对重点军工物资品种抽查力度,对问题供应商及时处理,把好军工物资入库质量检验关。

2.3物资仓储管理信息化

军工科研生产单位要严对库房面积消减,对于军工物资做到帐、卡、物的一致性。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务实高效、分步实施”的科学原则,整合军工科研生产单位库存资源,按照6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要求进行合理布局,规范库容库貌及仓库存储区、功能区的分区定置化管理,提高军工物资收发存等业务的同步性和及时性,保证帐、卡、物一致性。规范物资的流程业务,实行专人专线专库管理。对军工物资的验收入库、在库存放、调拨、出库、退库、补仓、库存盘点、物资报废等业务环节要实时登记,实行仓储物资信息化的管理,进一步加强物资出入库管理,采用线上、线下的模式,通过在物资系统上完善流程,实时更新物资出入库情况,线下清点发放、回收、签字确认的方式。为确保物资仓储信息的准确性,需要军工科研生产单位明确责任分工,明确物资出入库制度流程,制定科学合理的物资储备定额标准,做到“先入库、后提报”,防止形成物资积压和应急物资储备不足的现象,同时也要完善废旧物资管理制度,按计划对废旧物资及时回收,设专人专库进行管理,并及时登记入账,杜绝发生未按流程私自处理的现象。

3结束语

军工科研生产单位以履行国防任务为使命,而物资管理是军工科研生产单位管理的重要一环,所以军工科研生产单位要推进物资信息化管理,规范有效管理物资链。在学习培训ERP系统、物资信息化系统应用的同时,充分利用技术手段提升物资供应链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不断提高数据挖掘能力及物资信息化管理、辅助决策水平,有力支撑精益管理要求。通过物资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断优化管理模式,改善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松.军工科研单位物资采购管理信息化思考与实践[D].西南交通大学,2012.

[2]马文生.军工企事业单位物资管理信息化研究与分析[J].才智,2014,(21):291-291,294.

第4篇:科研生产管理范文

关键词:营林生产管理工作;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营林生产管理工作是当下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然而现阶段我国营林生产管理工作在实际开展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如创新管理理念、调整林业生产结构,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完善生产管理制度及技术提升等。本次研究对营林生产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途径进行分析,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1林业可持续发展概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迅速发展,林业资源逐渐成为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不言而喻。及总书记讲话中都将“绿色发展”作为时代的主题,而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正是“绿色发展”的重要核心所在。通过对有关资料分析研究发现,目前,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含义具体如下。1)经济可持续发展。现阶段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建设大潮中,经济发展作为综合国力提升、百姓生活富裕的重要保障,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意义重大,主要以经济能力为核心,包括林业资源、投入资金、涉及能源与信息使用率、林业资源的经济效益及资本的可替代性、林业资源储量等[1]。2)生态可持续发展。总书记曾提出“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及优化至关重要。生态可持续发展中对林业资源的要求及影响较为关键,主要是由于我国林业资源有限,从宏观调控及发展角度来看,我国林业资源正处于严重消耗阶段,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及规模逐渐扩大,对大部分树林及资源造成严重影响,大大降低了林业资源的承载能力。3)社会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指人口数量、生活方式、文化理念、思想道德、人文精神、社会稳定等方面。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保障,缺乏社会可持续发展就无法对林业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因此,通过对营林生产管理工作进行分析研究,落实具体问题,以林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核心,加强多方协调与积极配合,为下一步工作开展奠定坚实基础[2]。

2现阶段我国营林生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生产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营林生产管理严重缺乏制度机制,主要是由于我国长期处在林业资源匮乏及滥采滥伐的状态,对我国现有林业资源造成较大消耗影响。通过笔者对部分营林机构分析研究发现,生产管理制度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责任明确及追查机制。在营林生产管理中没能对工作职责、义务等进行明确,造成部分生产管理工作出现严重形式化、过场化,一旦出现问题无法在第一时间进行问题倒查,影响了营林生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及效率提升。2)对树种类型缺乏有效控制。我国虽然地域辽阔,但在树种类型规划及设计方面却严重缺乏管控意识,造成同类树种种植出现严重挤压现象,可以林业可持续发展及社会经济建设发展形成阻碍[3]。

2.2生产管理理念有待创新

从长远战略发展角度而言,营林生产管理理念对营林生产管理工作质量、效率影响颇大。1)在营林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严重理念滞后,片面认为营林生产管理工作无非是造林、种植,实际工作中存在“无所谓、差不多”等消极思想观念。这些消极管理观念都对营林生产管理工作的创新突破造成影响,长期下去,会导致我国整体林业工作发展的局限性。2)对林业资源的可利用性缺乏主观认知,片面地认为林业资源不是经济资源及重要能源,对树木、森林价值认知严重不足,认为林木资源是无用资源,在实际生产管理中缺乏工作积极性,导致诸多工作开展中出现瓶颈,不利于整体工作质量及效率提升[4]。

3营林生产管理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途径

3.1创新管理理念

创新营林生产管理理念是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即理念途径。1)认清当下发展形势及林业资源的重要性。及总书记讲话中都将“绿色发展”作为时代主题,当下林业企业及机构应该转变思想理念,对营林管理理念进行创新突破,认真学习精神及“绿色发展”理念,以“造林植树、生态平衡”为工作前提,强化思想建设。2)树立林业资源的可利用观念。林业资源不是简单的造林植树,而是更为科学、合理的系统布局,从长远发展角度来讲,林业资源的利用性尤为重要,主要包括生态绿化、防砂防尘、天然氧吧等作用。3)树立经济意识。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树立经济意识,并作为营林生产管理的核心理念,在生产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生产质量,将经济效益与生产质量进行结合,对种植类型、设计等进行科学规划,不断完善生产流程及管理规程[5]。

3.2调整林业生产结构,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从林业可持续发展方向及需求而言,加强调整产业结构及促进相关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必须站在时展角度,将产业结构进行可持续性发展调整。1)对栽种树种进行优化,并结合地域情况及特点,根据气候因素等进行针对性种植。2)丰富树种的多样化,从树种类型、结构、品种等进行丰富。避免单一性种植及栽培。3)开展多树种造林,对现有生态环境进行改善。这也是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同时,还要促进相关产业发展。营林生产管理工作不是片面的单一流程,从林业资源的可利用方面考虑,应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对相关涉及产业进行发展调整。1)加强生产管理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实现农业生产的效率提升及产业转型。2)加强营林生产管理与旅游开发结合,通过造林植树与科学管控,可以为新景区及旅游资源建设奠定基础。大力发展地域旅游资源,实现“绿色风景旅游观光”。较为成功的案例有塞罕坝森林旅游区,通过大面积造林及植树绿化,实现了营林生产管理与旅游资源开发相融合[6]。

3.3完善生产管理制度及技术提升

应明确营林生产管理工作中的责任,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弊端可以有错必纠,明确具体工作及负责人,不能单一进行形式化工作开展,应该提升营林生产管理工作的时效性、规范性。同时,在实际营林生产管理中应注重技术提升,认真履行相关规章制度,将营林生产工作进行程度重视,促进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科学技术”作为重要核心保障,其作用不言而喻。因此,国家有关林业机构应该注重科技引导,结合实际情况,大力提升林业生产效率,具体如下。1)加强对科研人才的积极引用。要聘请资深林业专家做好实地营林造林指导工作,同时,积极引用国外先进高端林业生产模式。2)大力采购及选择科技设备。不断完善森林防火监控体系、巩固森林培育监控体系、提升森林生态建设监控体系等,根据是情况及发展需求对通林业系统整体进行实时监控,如发现在营林生产过程中存在问题弊端,开展积极应对措施,将具体工作落到实处,大力提升林木生产及管理水平,提升林木生产的经济效益[7]。

3.4加强学术交流及研讨

在营林生产管理中缺少相关有效的学术交流,在学术交流探讨中,针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生产管理者以及研究人员应进行科学研究探讨,针对当前面临难题管理问题进行沟通探讨。并且为当下、未来的对林业可持续发展进行科学论证,学术交流应该认真贯彻精神及总书记讲话,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顺利进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因此,在营林生产管理中加强与研究人员及相关学者学习、沟通,可以降低或避免林业可持续发展中造成的隐患及危机。并建立学术联盟,该联盟主要由林业科研部门、林业企业与林业高校构成,经过切合实际的深度合作,对林业可持续发展途径进行分析,并将研究探讨出的理论运用到营林生产管理实际中去,促进了营林生产管理的创新突破[8]。

4结语

通过对借助营林生产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以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途径进行分析探索,主要包括林业可持续发展概述、现阶段我国营林生产管理存在主要问题、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途径等,从多方面、多角度将营林生产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在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作用进行阐明,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打下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郭晓伟.现代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31):223.

[2]赵敏.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探讨[J].南方农业,2019,13(3):74,76.

[3]张春雨.现代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J].种子科技,2019,37(1):61,67.

[4]丁春晓.浅析现代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J].南方农业,2019,13(6):65,67.

[5]张徵.探究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措施[J].种子科技,2019,37(2):72.

[6]董运奇.对现代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的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9,39(10):56-57.

[7]张敏杰.现代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策略探究[J].种子科技,2019,37(5):118.

第5篇:科研生产管理范文

关键词:营林生产;和谐发展

现在,人们的自然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在林业改造和建设中,不仅要树立保护森林的意识,还要学会用科学的保护和修复方法,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林业保养,在林业发展中,要遵循林业的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使它满足人们的实际生活需求,保护生态的同时,落实植树造林政策,使林业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

1林业发展意义

我国虽然地域辽阔,但是森林所占面积比例较小,林地是目前社会发展的重要社会资源,是实现空气净化的有效途径,林业的稳定,关系到经济的大局发展,也关系到人民生命的健康,同时森林中具有珍贵的药材,可以满足人民的健康需求和科学家的科研需要,因此在林业发展过程中,要形成合理的管理措施,保证造林质量和意义[1]。本文从现有的造林方法出发,分析现在造林中的具体措施,最后提出了解决对策。

2现代造林方法浅析

2.1播种造林

在造林中,播种造林是较为简单的方法,实际中应用也较为较为普遍。比如造林单位根据需求进行播种树苗,在播种前,要对土壤进行的水分和养分测试,播种季节一般选在春季进行,在种子长成幼苗时要进行除草,在除草期间花费的成本较大,造林单位一般选择人工进行除草。播种造林方法操作简便,投入成本较低,在大面积种植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缺点是对土地要求较高,后期对管理也有一定的要求。

2.2分生造林

分生造林法是利用树的根或者枝干进行栽种,比如在进行白杨树的造林时,一般在春季把白杨树的枝干砍下来,在需要种植的地方挖坑进行种植即可存活。分生造林的成本比播种法还简单,因此广受大家欢迎[2]。不过这种方法在种植后期对土地营养要求较高,且有的树干不能进行分生栽种,无法保证成活率,所以,这种方法不适于大面积栽种。

2.3植苗造林

植苗造林是我国比较传统的造林方法,主要是指将完好的树苗移栽到其他地方,植苗造林稳定性强。比如林场利用专门的土地培育树苗,等到树苗长到差不多时移植到森林、沙漠等地方。在移植过程中要保证树苗的存货率,避免移植过程伤害树苗根部,在进行挖穴时深度也应适中。植苗造林对树苗的生长环境不是很高,但是成本大,对技术有一定的要求,在实际运用中,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当地的地质环境进行考察,选择合适的造林方法。

3营林管理对策之探究

林业属于自然环境中的一种,对林业的管理和经营要选择合适的方法,目前的林业管理中有很多问题,管理权责不明,在林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管理方式松散。我国地大物博,林业一般都在很远的地方,工作人员在管理中由于缺乏技术等因素,在管理中未能更好发挥管理作用。我国森林覆盖率本来就不高,若不进行合理的管理方式,则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3]。具体营林对策如下:

3.1合理建设苗木基地

苗木基地在造林方法上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工作人员在进行基地建设时,应从长远角度出发,在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进行科学化管理,比如在选择树苗基地时,要结合具体的场地、范围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合理规划,工作人员在进行造林时,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意识,树立提前防范的思维,降低造林成本,同时,要按照造林规定严格操作,服从监管,比如在树苗的幼苗时期,多对其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2保证营林质量

在营林经营管理过程中,加强造林管理,提高对营林的重视,重视基层管理,幼苗的培育在我国营林工作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育苗阶段,需要制定详细育苗计划,不同种类的树苗对土壤的营养需要个不同,在营林中,要环环相扣,尽量保障幼苗成活率,对幼苗培育要做好分析工作,用科学技术题高营林效益[4]。

3.3加大营林投入

在林业的经营中,要较大资金、人力投入,林业工作是一个经济效益见效非常慢的工作,在实际的经营中,缺乏有经验的专业人才,不利于营林效果的提升。在林业种植期间,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种植的投资,改善种植环境,同时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专业活动学习。现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在营林中要与时俱进,结合新的技术推动林业发展。

4结语

在现展新背景和需求下,林业造林是关系到国家生态建设的重要工程,若林业发展好,则对人民生活和国家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帮助。在林业实际经营过程中,不能流于形式,责任要落实清楚,科学选择造林方法,用科学的思维,关注效率,遵循林业自然发展规律,做好幼苗预防工作,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推动我国生态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飞.现代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问题探析[J].绿色科技,2016(9).

[2]何家良,陆化.现代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探讨[J].农技服务,2015,32(11):119-120.

[3]宋莹莹.现代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策略[J].现代园艺,2018,(12):229.

[4]刘福军,范文娟.现代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研究[J].山西农经,2017:81.

[5]张子龙.解读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的措施[J].农家参谋,2019(19):88.

[6]唐贵平.现代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探讨[J].农家参谋,2019(19):96.

[7]姚木宝.现代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措施分析[J].农家参谋,2019(19):102.

[8]任改珍.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措施[J].乡村科技,2019(26):80-82.

[9]徐卫红.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措施研究[J].山西农经,2019(15):89,91.

[10]李丽.现代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J].现代农业科技,2019(15):158.

[11]李光华.我国现代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探讨[J].种子科技,2019,37(09):95,97.

[12]张广波.现代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9(22):144.

[13]陆莉娜,闫成.林业造林方法与营林生产管理措施[J].河南农业,2019(20):36-37.

[14]唐小雪.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相关对策分析[J].农家参谋,2019(13):115.

[15]岳朝旭.现代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探析[J].种子科技,2019,37(10):77.

[16]肖东红.新时期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的措施[J].江西农业,2019(20):81-82.

[17]赵忠良.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工作管理探索分析[J].科技资讯,2019,17(29):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