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科研情况管理范文

科研情况管理全文(5篇)

科研情况管理

第1篇:科研情况管理范文

关键词: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项目经费管理;预算管理;绩效考核

1前言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十四五”规划的纲要中提到“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继续加大。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科研项目经费的支撑。农业科研具有公益属性,其研究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投入。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加强项目经费管理,对于发挥财政投入资金的效益、提升项目成果的整体水平、有效提高单位的管理水平及工作效率、更好地保证科研成果的有序转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2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项目经费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对农业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业科研经费的投入呈现显著增加的态势。同时,国家政策性文件的不断补充,使得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项目经费管理日益规范化。值得肯定的是,与以往相比,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项目经费管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不仅实现项目资金精准投入,同样也做到了最大化利用资金,助推了农业科研事业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项目经费的管理在预算编制、科研经费管理、部门之间沟通以及项目绩效考核等方面仍然存在些许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2.1项目预算编制不科学、不精确

对于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而言,预算编制是对农业科研经费进行合理规划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是确保农业科研资金能够准确投入到各环节的根本保障,因此重视农业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十分重要。当前,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项目经费管理更多地集中在项目资金具体分配的过程中,对于前期预算编制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且较少有农业科研事业单位专门针对预算编制这一环节设立具体的岗位,使得前期预算结果往往与后期项目资金分配存在偏差,不利于进一步促进项目经费管理的系统化[1]。此外,农业科研活动与其他类型活动存在明显差异,由于农业科研活动十分容易受到季节、环境、气候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农业科研单位大多根据上一年度的实际预算进行适当调整,缺乏更为科学的预算依据,从而使得预算无法满足当年度农业科研实际所需,为后续农业科研工作的开展带来阻碍。

2.2项目经费管理不规范且存在一定拨付延时

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是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项目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直接决定着项目管理的效果。目前,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两个方面问题。1)项目经费管理不规范。当前,虽然大多数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能够做到科研经费专款专用,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相当一部分科研人员同时承担了多个项目,在资金使用的过程中,由于科研人员对于项目经费相关财务知识理解不当而使资金分配不合理,有可能导致资金使用不规范情况的发生[2]。2)项目经费存在一定拨付延时。由于农业科研工作季节性较强,而财政部门拨款时间明显晚于项目开始时间,这就使得部分科研项目经费到位时间与项目开始执行的时间存在时间差,极大地影响了科研工作的开展。不仅如此,大多数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在对项目经费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往往选择由财务部门对项目内容进行实际监管,在验收的过程中,需要科研人员出具具体明细账[3]。在实际工作中,部分科研人员为了能够在项目执行期内将项目资金全部使用完毕,则有可能与其他课题联合采购项目所需相关材料,而在采购的过程中,资产管理部门由于缺乏对每个科研人员资金使用规范性的调研,进而导致重复采购情况的发生,十分不利于最大化利用科研资金。

2.3相关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

每一个项目的管理都离不开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的相互配合。二者虽然分工明确,但是由于职能不同,对于信息的反馈并不及时,也相对不完整。科研人员的工作重点在于如何申请立项、如何取得科研成果并实现更好地转化,而对于项目经费的相关管理制度并不十分熟悉,因此在项目经费的列支以及项目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的情况;财务人员虽然能够及时掌握财务管理的制度,具备财务核算的知识和财务分析判断的能力,但毕竟只是参与了“事后”管理,并没有参与项目的“事前”和“事中”管理,对科研人员所研究的内容了解甚少,导致不能更为合理和及时地管理和监督项目经费[4]。对于同一笔业务,由于二者的专业性不同,理解也不同。虽然现在部分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已经利用信息化的平台将两个部门联系起来,针对项目经费设立了指标功能,科研人员也可以利用软件平台进行项目实施进度的监控,但仍然存在项目经费列支渠道不准确的情况,在填报之前,并未与财务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导致支付进度减慢。

2.4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

科研项目经费的规范支出,除了与科研人员本身的职业素养有关之外,还和结项后的绩效考核机制有一定的关系。部分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对这种绩效考核机制并不重视,认为只要项目结项,整个过程就已经结束了,并未对项目进行后续的追踪。对于应用“基数法”进行项目预算编制的单位而言,绩效考核机制的不完善,容易导致项目预算编制人员对于项目的完成情况掌握不准确,也就无法为下一年项目预算的编制提供更为合理的依据[5]。与此同时,对于不能合理支出项目经费的项目负责人,并没有一个较为健全的惩罚机制,无法使其受到制约,项目负责人仍可以继续申报项目,这样就会大大减少项目经费的使用效益。

3加强农业科研单位项目经费管理的对策建议

3.1提高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意识及水平

预算管理作为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项目经费管理的“基础条件”,应予以重视,预算管理不应当以上一年度的项目经费为基准进行调整,而是应当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考虑到项目实际所需,切实全面地进行项目预算管理。1)建立科学预算管理机制。科学化的预算管理机制是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项目预算水平提高的前提。在科学预算管理机制下,预算管理需要以农业科研不同项目为依据,尽可能将资金进行合理规划与调整,以此保证各个项目在实际研究的过程中均能够获得充足的科研资金。为此,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可以有效组织内部财务部门、科研部门等多专业人才成立预算部门,并逐步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机制,从本质上提高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效果[6]。2)改善原有资金预算方法。目前,大部分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在进行项目预算的过程中往往选用“基数法”,“基数法”的使用能够借鉴以往年度项目实际情况进行预估,但存在的问题则在于难以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对科研项目未来的研究情况予以评估。为此,科研事业单位应该在原有“基数法”的基础之上,增加“零基预算方法”,让科研项目能够保证在更为科学合理的前提下进行精准预算,从而让预算的实际内容能够符合各类项目所需,能够将各种季节、气候等影响因素加以考量[7]。3)扩大预算管理的范围。参考目前大多数项目预算的整体内容不难发现,预算管理的范围仍然集中于项目本身,而项目之外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未纳入预算管理的范畴。为此,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的实际范畴应当予以扩大,需要对预算外的资金进行收缴,并将该部分资金独立于项目预算,以细化项目经费预算的具体流程,同样在收缴分离制度的影响下,还应考虑到项目本身的特殊性,为科研过程中应对各类突发情况留有充足资金,以支撑项目的正常运行[8]。

3.2增强项目经费使用管理的规范性

在充分提高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项目预算整体效果后,还需要对项目经费的使用规范性进行不断强化。项目资金的实际使用是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重要环节,要想进一步强化项目经费使用管理的规范性,还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完善。1)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全面开展经费审查。科研人员财务水平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要想迅速地杜绝农业科研事业单位中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不规范问题,还需要从制度入手对相关经费的使用流程予以规范。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领导要增强内控意识,让每个岗位的员工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明确自己的职责,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在这样一个环境下,科研活动才能够有效开展,也更能够减少科研“黑洞”。与此同时,科研人员项目资金的使用需要严格地以科研合同的实际内容为基准,明确规范资金的使用情况及具体金额,对于个别项目某个科目资金使用严重超出预算的情况,可在其调整预算且不超项目总预算额度的前提下,给予列支[9]。2)提高资金给付速度。由于农业科研项目的资金使用具有较高的时效性要求,为了确保农业科研项目可以顺利开展,就需要在资金拨付时保证其时效性。对此,单位可以将资金给付与项目进展相挂钩,为科研项目的有效运行奠定基础。与此同时,为了避免科研项目资金重复使用情况的发生,单位可以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在平台中可各科研项目的实验资源及相关资产信息,在保障项目间信息往来顺畅的基础上,促进信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由此,可以避免不同项目、相同资产的重复购置问题,也可让更多科研信息进行实时共享,有效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3.3建立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之间的沟通机制

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的良好沟通,是促进项目顺利进行的保证。因此,建立二者之间的沟通机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1)加强科研人员财务方面知识培训。目前,由于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存在一人多项目的情况,当科研人员对于项目经费相关财务知识理解不当时,则极有可能导致项目经费的不规范使用。为此,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还需要针对科研人员的实际项目情况,对承担多个项目的科研人员进行相关财务知识的培训,具体内容可以财务制度、财务管理等内容为核心[10],从根本上强化科研人员工作的规范性,从根源上杜绝由于科研人员财务处理不当而导致的经费管理不规范等情况的发生。与此同时,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还需要专门针对科研单位的中层管理人员,成立项目监管小组,以科研项目为核心,让项目管理人员与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及时进行对接,准确、快速、有效地完成项目经费的落实与使用,全面提高科研项目的使用管理效果,更好地配合财务人员做好项目经费管理的相关工作。2)加强财务人员对项目的深入了解。财务人员除了需要及时掌握最新的财务管理制度,还应该进一步了解所负责财务核算项目的研究内容,尽可能地全程参与对项目经费执行的监管,与此同时,仍然要保证对预算执行数据的准确汇总和分析,与科研人员及时沟通,使其可以掌握项目经费的财务支出情况。3)设立科研项目财务助理岗位。鉴于科研人员对于财务知识的掌握有一定的局限性,可在科研部门中聘任专业人员——财务助理,协助科研人员做好与财务相关的工作,包括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项目经费日常报销、项目财务验收以及定期对项目经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等[11]。这样一个“科研管家”,与单位财务人员相对接,再加上信息化手段的充分利用,专业性更强,使得沟通更方便,也大大减少了科研“黑洞”,更能够提高项目经费管理的合理性。

3.4完善项目绩效考核机制

第2篇:科研情况管理范文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科研项目;财务风险;费用控制

因为在科研项目建设中,需要投放大量资金,并且获得收益的周期长,一般情况下,科研项目需要在国家计划项目引导下,通过科研项目投入,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实现产业实体化,促进公益性单位的更好发展。科研事业单位在开发科研项目过程中,需要根据存在的财务风险问题,有针对性开展控制管理工作,对各项风险产生原因具体调查和分析,确定科研项目财务风险控制对策,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畴内,降低给科研项目带来的不良影响,实现科研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的更好发展。

1科研项目基本特点

现阶段,科研项目已经由国家财政补贴获利模式调整为多元化投资盈利模式,实现自身稳定发展,经费来源渠道更加广泛,业务种类不断增加,但是因为科研项目周期长,风险性高,技术要求严格,前期经费投入量大,因此在科研项目费用管理过程中,容易产生财务风险,使得科研项目无法顺利实现预期收益目标。因为财务风险广泛产生于经济活动中,所以科研项目也是如此。由于科研项目来源比较广泛,不仅包含在国家开发建设的纵向科研项目范畴中,也覆盖在科研事业单位的横向科研项目中,也涉及了学院自筹科研项目等。这三个层级的科研项目是我国科研项目的重要来源,更是科研经费的主要来源。一般来说,部级的科研项目在财务审计要求上更为严格,对经费控制比较严谨。但是这并不预示着各个科研项目的财务管理都比较严格,大部分科研项目都会伴随各种风险,风险产生原因在于预算不精准,或者项目调节不规范,使得部分项目在立项过程中缺少资金支持,可能会面临资金回收风险。因为科研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能在于提供技术服务,而当前我国技术服务转变成经济效益的能力比较薄弱,因此在项目前期规划中,容易产生资金投入风险。一些科研事业单位为了增加收益,对项目资金进行实体产业投资,容易让单位面临资产流失风险。

2导致科研事业单位科研项目财务风险出现的原因

2.1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意识不足

当前,部分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人员普遍存在一定思想意识,也就是认为科研项目经费为自己应得利益,经费项目使用应该由自己随意支配,项目资金申报以后,可以随意使用,这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思想是错误的,缺乏正确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意识。并且,在对科研经费管理中,通常会以获取科研项目资金为根本来申报科研项目,部分人员根据科研项目实际情况,按照特定标准来划分科研费用,主要是根据科研项目资金需求来划分,并没有分析项目使用的可行性和真实性。部分科研事业单位在科研经费申报过程中,理由不充分,经费预算不准确,对经费使用途径调查不深入,这是由于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人员思想意识错误导致,诸多费用支出申报和实际费用支出不相符,导致项目无法顺利实施,增加经费运行难度。

2.2缺少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因为一些科研事业单位科研项目较为枯燥,科研人员福利待遇不高,因此一些单位对科研经费管理不深入,容易产生费用核算和监管问题,甚至影响科研费用整体效益。由于科研经费管理不规范,可能会面临违规违法行为,再加上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成果评估时,缺少对科研费用使用情况的考核,容易导致科研人员随意使用科研经费。在内部控制中,财务管理部门缺少对科研项目具体情况的了解,科研经费监管不严,从而产生财务风险问题。

2.3内部审计监督不严

现阶段,科研事业单位在实施内部控制工作时,内部审计监管不严,使得单位审计工作停留表面,过于形式化,无法发挥监督效能。因为审计部门经费和其他部门经费有着利益关系,使得审计监督缺乏独立性,影响其监督职能的发挥。一些科研工作人员为了防止科研经费审查,通常会把科研经费和个别单位挂靠,把科研经费转移到私有账户中,这种状况不但损害科研事业单位利益,也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不利于科研事业单位的更好发展。因为项目人员随意把投资资料给其他部门使用,再加上单位内部审计监管不严,容易造成单位重要信息的泄露,严重阻碍事业单位科研发展。

3科研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的财务风险识别及费用控制措施

3.1加强财务风险识别和控制

通过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识别机制,能够及时找到科研项目中潜在财务风险问题,根据财务风险产生原因,确定财务风险影响度,制定详细的风险防控计划,优化风险管理对策,降低财务风险产生的不良影响,充分发挥科研项目实际价值。在实施财务风险识别过程中,需要确定财务风险识别重点。对于科研项目来说,风险识别作为一个系统性工作,要求风险识别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在科研项目存在风险隐患过程中,应加强对风险造成影响的分析,及时找到风险并科学控制,防止给科研事业单位带来不良影响,降低损失。在对风险识别过程中,应该了解不同类型财务风险和财务风险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采取不同风险识别对策,对财务风险全面调查。科研项目财务风险展现出了不确定性和时效性,科研项目不同,使得其风险内容也会存在差异,所以要求科研事业单位在风险识别过程中,应该结合项目具体情况,实事求是的识别财务风险内容,保证财务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在科研项目财务风险识别过程中,识别方式选择是非常必要的,当前科研项目财务风险识别方式种类繁多,可以通过现场观察、财务数据分析、历史经验分析等方式进行风险识别。对于现场观察识别方式,也就是把科研项目现场财务工作情况作为探究对象,对现场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具体调查和分析。财务数据分析则是根据财务工作中各种数据,如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精准计算单位变现能力和盈利能力,与科研项目财务指标比较分析,及时找到财务异常问题,实现财务风险的精准识别。如果采用的历史经验分析方式,需要对之前财务风险加以总结与分析,对其他科研项目财务风险产生原因汇总,总结经验,防止相同问题的再次出现。对于集合意见风险识别方式,也就是对财务风险处理意见进行整合,征求各个部门对财务风险识别的相关意见,对各项意见汇总处理,深入分析财务风险产生原因,强化各个部门对财务风险认识,采取相关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畴内,降低给科研事业单位带来的不良影响。

3.2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通过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对科研项目中各种财务数据进行统计调查,保证财务报表中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便于财务管理部门根据对应数据信息进行财务风险评估,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其中,在对科研项目年财务收支计算过程中,需要完成财务负债、财务收支和现金流量统计调查,对财务支出项目精准化管理。在科研项目日常管理过程中,对每笔财务支出科学规划,在经费总支出规划的同时,确定经费最大支出限额,在财务支出过程中如实记录,对各项经费支出及时登记。对于一些咨询和招待环节中的费用支出,科学预测和管控,制定详细的支出计划,预测年度成本开支,完善支出登记表,通过图表方式清楚地展现出每笔支出,以图表为依据进行日常经费收支管理,便于相关人员及时找到科研项目中的财务风险,提前制定防范对策,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

3.3调整科研项目财务管理资金结构

在实施科研项目财务管理过程中,需要从长远发展角度入手,根据科研项目财务管理要求及实际情况,对科研资金结果适当调整,让科研项目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和完善。在开展科研项目财务管理工作时,在资金管理方面,要想促进科研项目财务资金周转,可以通过股份合作机制,对科研项目中闲置资金进行租赁或者转让,将其转变成科研项目财务管理中的股份,偿还银行贷款,或者用于外部投资,这样可以有效提高科研项目中资金流动性,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通过调整科研项目中资金结构,能够保证科研项目财务内部控制工作顺利进行,在实施科研项目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时,科研管理部门需要结合实际重点,对资产结构适当调衡,从根源上防范财务风险。

3.4提高科研项目财务风险管理水平

一般情况下,科研项目财务风险管理水平越高,科研项目财务风险承受力度越大。在相同风险条件下,不同风险管理水平下的科研项目,在财务管理承受能力上各不相同。一方面,相同内部控制环境下,科研项目财务风险管理水平越高,可以更好地帮助科研项目人员进行财务风险预测,精准找到科研项目中潜在风险问题,提前制定风险防控措施,降低风险带来的影响。但是另一方面,在相同内部控制条件下,科研项目财务风险承受能力达到最大限度时,科研项目财务内部控制强度随之减小,同时也会伴随科研项目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提高,科研项目财务管理风险承受能力升高。在实际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需要强化各级人员风险管理意识,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在本质上的差异在于内部控制中涉及了风险管理内容,而财务管理则是通过各种财务信息来对单位经营情况调查与防控。要想减少财务风险问题的出现,要求单位管理者树立正确的风险防控意识,在单位内部成立专业的风险管理团队,根据单位经营发展状况,找到风险管理重点,科学控制,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率。并且,优化财务风险管理方式,调整内部控制管理体系,通过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提高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水平,优化财务管理流程,科学划分管理职责,要求每个人员都能根据财务管理要求开展工作,加强财务活动监督管理,对单位资金使用、申请、管理等过程进行追踪与监督,减少风险问题的发生。单位还要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引导各个部门根据制度要求落实财务工作,强化财务控制管理,在单位现有管理体系下,将财务风险管理内容融入其中,注重财务监督管理,对于一些没有严格按照要求操作的人员,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对于不满足要求的部门,集体通报,从根源上防止不必要风险问题的出现,提高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水平。

3.5加强对应收账款管理

从科研项目角度来说,其经济收入主要以提供技术服务、提供检测服务等为主,而部分科研项目经费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产生应收账款风险,给科研项目建设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所以,做好应收账款管理工作,是防范科研项目财务风险的有效方式。首先,加强对应收账款定性与定量分析,对欠款人、欠款金额、应收账款性质等进行调查,根据长期客户、新客户等信誉情况进行划分,对应收账款数额和期限进行统计调查,便于相关人员进行应收账款催收与管理。其次,在定量与定性分析的情况下,及时与客户信息交流,根据科研项目实施进度和需求,与客户说明实际情况,尽快将应收账款回收。再次,确定应收账款管理方式,制定详细的管理计划,根据客户款项支付情况,建立信誉管理体系,对信誉度高的客户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与客户营造良好的合作关系。最后,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对客户建档,分析客户与应收账款之间关系,定期要求客户核对账单,尽快将应收账款回收。

3.6强化科研经费审核监督

经费审核是保证科研经费科学应用的具体措施,更是科研项目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经费审核指的是对项目经费使用过程进行审核,是审核科研项目经费是否规范使用的有效手段。所以,相关管理人员应加强经费管理,从发票、人员调查、地点审核等多方面入手,对经费使用信息进行核查,当然,此项工作操作比较困难,但是可以根据大宗费用使用情况重点核查。在经费核查过程中,要求项目申报表中有明确的经费使用项目名称、经费使用时间、支付方式等,并且确定哪些费用支出设有上限,如差旅费、交通费等,这些费用需要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和科研项目等级确定上限标准。科研事业单位在实施科研项目财务管理时,需要安排专业人员负责,经费使用情况需要和科研项目实践活动充分结合,严格按照要求设定界限,秉持着合理可行的要求划拨经费,对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与管理,制定详细的监督计划,规范监督管理流程,保证将监督管理工作落实到位,从根源上减少科研经费使用问题。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人员应对科研项目进行全面调查,精准规划经费使用,按照为社会服务的原则,极大限度地使用科研经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赵冬琦.政府会计制度对科研事业单位项目经费核算的影响与建议———以K研究院为例[J].国际商务财会,2021,(18):59-62.

[2]罗琪,游双艳,王琳,等.农业科研单位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策略浅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07):81-82.

[3]姚欣.关于新会计制度下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研究[J].财经界,2021,(14):87-88.

[4]赵宝珺.财务风险及内部控制制度研究———以教育科研事业单位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20,(S1):36-39.

第3篇:科研情况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等院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政策分析

2016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聚焦高校、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关心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给科研人员“松绑+激励”的政策措施[1]。由于科研水平标志着高校综合实力的高低,对于高校科研经费,其来源主要渠道为国家与企业。如今,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经费数额呈现大好的局面,但在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上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根据高校科研资金管理的调查情况,对其呈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的对策,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给予一定帮助。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新政分析

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新政,主要依据《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其聚焦高校、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关心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松绑+激励”的政策措施,对于其实施,强调要遵循客观规律,要以“放、管、服”为主导,根据科学研究的客观情况,对科研经费进行分布,这不仅可以使高校经费得到合理的利用,还可以解决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其简化了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基于科研经费调配权酌情下,明确劳务费用范围的项目。根据我国高校经费管理的实际情况,提出配套性的“意见”举措,从而强化监督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使科研经费真正落实到实处。

二、现实中中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政策存在的问题

如今,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政策的改革,不仅可以使高校经费得到合理的利用,还可以解决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在未建立与国家政策相配套的相关制度、财务管理人员经费管理滞后、科研经费报销程序繁杂且效率不高及科研成果转化发展缓慢,以下呈现的是具体的内容:

(一)未建立与国家政策相配套的相关制度

在现实中,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完善,并且没有及时跟上时代的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导致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处于无章可依的状态。国家出台的政策虽好,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没有建立完善的预算执行、分析与考核制度;或者预算执行没有得到相应的约束。尤其是省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很多的配套制度还没建立[2]。比如,对预算进行调整,国家出台的相关管理办法有具体的说明,但在实际的项目管理实施过程中,为了一些因素或目的,省属高校大多不愿意向科研主管部门申请预算调整,这给科研经费管理带来了一定问题,并且导致科研经费使用的随意性增加。

(二)科研人员劳务报酬政策不合理

在高校经费管理过程中,高校财务人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高校科研人员主要三类,分别为无工资收入人员、有工资收入性人员及咨询专家。在科研经费具体的财务支出问题上,需要提高“人头费”加大绩效力度,国家给的大政策好,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显示,劳务费发放标准和绩效奖励在实际操作时畏首畏尾,不敢放手去做,怕出问题[3]。这影响了高校对教学的正常投入与教学质量保障。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科研人员及科研经费管理人员思想还不够解放,没有及时更新观念,宣传力度不够。此外,对经费的不合理利用,没有建立追责机制,这不仅加大了高校科研经费监管的难度,还弱化了其他追责问效机制的警示作用。

(三)科研经费报销程序繁杂且效率不高

随着我国科技创新的大力推进,高校科研经费得到大幅增长。在科研项目经费报销过程中,出现“结题不结账”的现象[4]。由于经费报销程序比较复杂,项目不按时结题,这将会影响课题撤销、经费冻结情况。另外,不同类型的科研项目,在各个方面管理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大多数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机制按照主管部门的一些条款进行,这造成不同学科、不同领域项目在经费报销过程中,困难重重。比如,功课科研项目,需要购买大量的实验材料、机械等,然后进行科研,这造成劳务费用的增多,在报销过程中需要进行证明,而科研人员时间有限,这导致科研项目不能顺利进行。

(四)科研成果转化发展缓慢

科研工作本身是一个漫长性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科研成果从研究到成果的转化,比较缓慢[5]。首先,受科研经费管理的制约,在研究过程中,需提交科研项目,待审批之后进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借款研究”的情况,这影响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其次,在科研过程中,需要对研究的项目进行不断的求证,需要请教相关专家,购买相关材料、仪器进行求证,所需要科研经费报销时间比较长。最后,待项目研究结束求证完成后,对科研成果进行总结,待相关工作结束后可提交结果。这不但是为了保证科研结果的科学性,还需要确保科研成果的可行性。

三、中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改革对策

根据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中政策实施所存在的问题,在发展的眼光上,提出了相关的改革对策,其表现在各高校要及时出台配套规定、加强政策宣传、做好科研经费管理的“放、管、服”及完善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股权奖励管理制度,这可以使高校经费得到合理的利用,还可以解决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以下呈现的是具体的内容:

(一)各高校要及时出台配套规定

各高校在经费管理过程中,可根据不同学科的要求,及时出台配套性管理规定,尤其是省属高校。在内容上,要对各类条目不同的科研经费的使用,需进行细化修订,保证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并且达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与社会经济的发展[6]。因此,科研经费相关配套规定的完善,需要符合实际的科研工作者的需要。另外,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国家科研经费管理的大前提下,对不同学科、领域及项目的管理,需明确各种经费开支范围与比例等,在执行的过程中,高校要根据是实际的情况,对各项规定的内容进行科学的修订与完善。

(二)加强政策宣传

对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其执行需依赖国家出台的科研经费管理相关政策,这需要加强其政策宣传。首先,科研人员要重视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并及时对其进行了解,为科研项目进行提供了基础。其次,科研人员要重视本校相关科研经费相关政策改革,比如,对经费预算的编制工作,需要根据项目研究的实际情况,对编制预算进行认知细致的预算,为科研经费更好的服务于研究[7]。最后,学校相关科研负责人要将相关政策,下发给各科研人员进行学习,保证科研经费的使用科学合理。这对高校科研人员而言,经费的使用可依据,并作为支撑,提高了经费的使用效益,保证了工作开展的顺利性。

(三)做好科研管理的“放、管、服”

科研项目的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且结果难以预料,因此需要保证客养财务政策的合理性与严肃性。国家相关部门可根据市场情况,对科研财务收支情况进行调整,保障科研顺利进行[8]。同时,可创新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做好科研管理的“放、管、服”,可下放科研经费管理权限,比如,可采用“先支付后还款”模式,放开科研人员资金束缚,让其有一定的权利。其次,加强服务意识,在日常工作中除采用科研管理、网上自助报账等信息化系统,还可开通财务微信企业号平台服务,提供法规查询,经费执行进度、执行情况查询及执行提醒等服务,让科研人员及时了解国家和学校财务规定,随时掌握项目动态,使科研经费的使用置于阳光之下,从而克服经费使用不透明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导致科研项目进行得到阻碍,这有利于提高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透明度与使用效益。

(四)完善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股权奖励管理制度

由于科研项目成果的转化过程长,并且科研成果是否能够进行转化,运用到经济发展上,其结果具有未知性。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改革,可完善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股权奖励管理制度[9]。首先,对科研经费启动资金经费相同,预留经费保证项目研究质量下,对优秀的科研成果追加经费。成果质量不佳的,扣减经费。其次,建立预算考评制度,对科研经费的预算及项目研究结果进行客观评价,并给与一定的奖惩。对不同类型的项目,应该制定不同的的绩效考核标准,形成一套全方位的评价体系。第三,对经费预算进行监管,建立奖惩激励机制,促进项目研究人努力按照预算完成科研任务。最后,对剩余的经费进行规范管理,明确余款的使用与归属,避免科研经费使用的随意性,有效发挥了预算的管理作用,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中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的政策分析,根据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实际情况,对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进行,其在实施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在发展的眼光下,提出了相关的改革对策,其表现在各高校要及时出台配套规定、加强政策宣传、做好科研经费管理的“放、管、服”及完善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股权奖励管理制度,这有利于高校科研经费的合理分配,对高校科研经费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盛玉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构建之法理学思考——以政策、法律、自治规章的关系为视角[J].南方论刊,2017(03):58-61.

[2]王杰敏.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3]叶青松,陈丰,王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制度改革现状及未来趋势——基于2006—2015年政策变化分析[J].经济师,2016(07):112-114+116.

[4]王碧云.大学科研创新力评价及中国提升策略研究[D].武汉大学,2016.

[5]龙琳.高校科研经费使用违法、违规问题揭示及审计研究[D].宁波大学,2015.

[6]杨雅斯.我国高校科研经费制度改革的研究[J].经济师,2015(05):216-217+220.

[7]黄永林,李茂峰.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与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建议[J].教育与经济,2013(03):3-8.

第4篇:科研情况管理范文

关键词:经费管理;科研项目管理;作用分析

当前,我国在科研方面的投入持续增长,资金投入逐年递增。科研经费主要由科研单位进行申请,之后立项。而新预算法实施之后,对于科研单位的项目资金管理以及使用等方面的要求更为严格。若是相关单位缺乏重视,仅仅流于形式,调整不够及时,则会导致项目经费预算、使用以及结算等环节存在较大问题,对项目管理以及科研项目顺利开展等产生一定影响[1]。

1科研项目管理中经费管理的作用

在实践过程中,经费管理属于科研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经费管理效果如何将会直接影响科研项目的进展。所以,应重视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工作的开展,加强相关方面的投入。经过总结,经费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作用有以下几点:①经费管理能够为科研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保障。科研项目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必须保障经费及时、足额拨付,减少经费供给问题发生率,促进项目优质高效运行。例如,及时进行经费需求分析、使用现状分析,及时进行经费调拨,降低经费不足的风险。②经费管理能够为科研项目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在新时期背景下,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工作开展,不仅反映整个项目的财务问题,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项目的业务开展问题,使相关管理人员及时进行策略调整和制定,促进科研项目优质高效运行。例如,根据经费使用计划进行分析,经费投入与产出之间关系不协调,应分析影响因素,查找科研工作当前面临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加快科研项目进程。③经费管理能够提升科研项目管理水平。在实践过程中,经费管理与科研项目其他管理工作之间具有协调性和统一性的特点,可以为其他工作开展提供量化的管理依据,从而增强管理的精准性。例如,科研项目某一方面、某一环节的经费存在不足问题,则可以在有关方面开展针对性的研究工作,做到精准施策。除此以外,基于新时期的经费管理理念展开分析,经费管理应具有风险意识和主动服务意识,及时根据经费使用情况和项目开展情况进行分析,适当调整经费预算和使用管理计划,尽量减少问题发生率,从而有效支持科研项目的开展。例如,加强对经费使用过程的监管,有效地提升经费使用效率,根据科研需求适当增加相关方面的经费投入等[2]。

2现阶段经费管理问题

2.1管理制度缺乏健全性

首先,部分科研单位并未构建健全的经费管理制度,科研单位项目经费拨发时间和科研项目实施时间存在差异,使得项目经费拨发时间并不能够充分满足科研项目实施要求,造成科研项目需要滞后几个月才能够完成,甚至时间会更长,与科研基本规律相悖。其次,部分科研单位并未科学建立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即便制定一些相关制度,也存在制定过于宽泛,没有详细说明类的实施细则,不能很好地运用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另外,部分科研单位构建健全管理制度,然而存在形式化问题,主要目的是在上级检查过程中能够具有良好表现,实际实施效果较差[3]。

2.2预算缺乏合理性

2.2.1预算编制工作缺乏合理性。在经费管理中,预算编制属于关键内容,对科研项目的实施效果、项目管理以及经费支出等方面均有着重要影响。若是经费预算的编制工作缺乏规范性,则实施项目时,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项目科研人员更加重视项目,而轻视预算工作,并不了解科研经费相关管理制度与要求,因此并不能有效保证科研项目的预算效率与质量。②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时,财务人员不够专业,进而造成科研经费管理和项目实际存在差异,进而无法保证预算编制工作规范性。2.2.2预算支出不符合实际情况。科研经费在项目申报环节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开展预算申报,然而科研项目实施时,存在一些不确定性,进而无法准确预估实际科研经费,造成经费实际支出和预算存在较大差异。另外,部分科研人员在经费预算经过主管单位审批之后,会忽视预算方案,无法保证项目经费和具体应用过程的一致性。并且,科研人员在执行项目活动时,由于自身财务知识不足,同时缺乏相关知识学习,因此对于经费使用并不会进行认真计算,最终在项目验收过程中,致使项目预算与资金之间出现较大偏差,对预算严肃性造成影响。

3强化经费管理的策略

3.1构建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3.1.1应该构建健全经费内控制度。当前,科研单位开展相关科研项目活动时,主要通过国家财政或是主管部门拨发资金。另外,还会借助市场委托手段,从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部门等获得相应非政府计划、依法纳税的项目经费。上述两种经费形式主要为纵向经费与横向经费。所以,相关单位应该根据科研经费实际性质科学构建健全的管理制度,进而才能够提高管理制度的合理性。3.1.2强化经费管理协调性。对于科研经费管理工作而言,涉及不同部门、多种学科,具有较高复杂性。要想保证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高效性,应该保证不同部门之间具有良好协调性,构建健全不同部门之间协同开展的科研经费管理体系,进而充分把控科研项目申报、落实、经费管理以及其他环节[4]。

3.2保证预算编制明确性,提高预算执行严肃性

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应该具有良好的明确性,同时展开严格审查,对预算编制工作能够促使科研经费投入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得到有效提高的作用进行明确。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时,应该全面考虑项目实施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对预算执行进行严肃管理,有效提高项目经费使用规范性、透明性,进而有效提高预算管理的精细化与科学性。正式启动项目前,即需要财务人员充分落实预算编制工作,以有效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3.2.1对预算编制进行明确。按照科研项目实际类型,对项目进行划分,并充分明确不同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工作具体环节。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时,不同部门之间应该积极展开合作,保证监督审计、科研人员以及财务人员等均能够有效参与到预算编制工作中。项目负责人应该按照项目具体实施要求,科学开展预算计划编制工作,而其他人员则需要积极展开合作,进而提供良好的保障,集思广益,促使经费预算得到充分优化。3.2.2保证预算执行的严肃性。①应该保证经费入账合理性,需要按照科研项目实际类型,积极遵循科研经费入账手续,需要管理部门进行审批并编号,同时获得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审核签字,财务部门充分根据科研项目合同规定,对各个环节手续进行充分审核之后才能够进行入账处理。完成入账工作后,应该设置独立课题,同时展开独立核算,以充分保证科研经费可以实现专款专用目标。②支付、使用科研项目经费时应该针对各个款项、单据等展开细致、认真核查,进而充分控制经费支出问题,并有效防控经费使用过程中的纰漏问题。3.2.3对科研经费支出进行严肃核销。使用、支付科研经费时,职能部门应该按照科研单位的科研经费内控办法,对经费使用权限、流程等进行严格控制,避免发生越权审批或是越级审批问题,特别在大额经费支付方面,应该认真审批,提高报销单据以及其他相关附件的有效性与真实性。科研经费支出需要符合相关法律要求,并精准、及时地进行财务核算。总之,科研单位应该定期开展科研经费使用情况评价工作,主要目的就是促使科研人员能够有效、及时、规范地对经费进行使用与归集,有效保证科研经费管理效果[5]。

3.3科研经费绩效控制

科研单位的项目财务部门和管理部门应该针对科研经费完成情况以及使用情况等定期开展评价,同时按照评价结果制定科学的奖惩措施。经费绩效考核工作应该对科研经费归集质量和数量等进行综合考虑。经费支出数量就是科研经费预算科目的实际归集金额,而归集金额超出或是符合预算要求,表明完成情况已经符合预期标准。然而,需要对科研项目具体进展情况进行充分考虑,若是经费归集超前进展情况或是归集速度较慢,则项目人员需要进行合理解释与说明,考评人员则需要展开综合评价与考虑。还需要综合各个方面评价经费支出情况。①经费支出和科研项目实施情况的匹配度,一些支出是否缺乏合理性等。②经费归集的完整性、真实性、及时性以及相关性等是否满足要求。③应该对项目部在经费归集方面的重视程度进行综合分析,有没有安排专门人员开展财务报销以及数据整理等工作[6]。

4结束语

第5篇:科研情况管理范文

引言

现阶段,我国有关单位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工作水平较低,资金利用情况并不理想,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目前,部分单位已经认识到了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进自身工作,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资金管理水平及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但是由于思想重视程度较低、人员能力较差以及规章制度不健全等方面的影响,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内部控制中还需进一步改进。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内部控制水平成为有关单位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一、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概念

科研项目资金是科技创新工作高效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在科技创新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其涉及多个环节的工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科研项目资金管理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进而影响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对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避免资金的浪费,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进而保证科技创新工作的有序开展,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

二、现阶段我国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

(一)资金管理内部控制意识较差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我国有关单位对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工作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并没有意识到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的作用及必要性,对科研资金管理的重视程度较低,这种情况下,科研资金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并不理想[2]。而且由于预算不合理等情况的影响,科研项目资金往往会面临着资金浪费或是资金短缺情况,这种情况对科研资金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也对科技创新工作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此外,由于有关单位的重视程度较低,在实际工作中对科研资金管理的宣传较少,科研人员对自身在科研资金管理中的角色定位不够明确,不能自觉规范自身的行为,科研资金管理开展情况并不理想[3]。

(二)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由于有关单位对科研项目资金内部控制工作的关注较少,导致现有规章制度不够健全,使得人员在科研资金管理工作中缺乏严格的监管,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科研资金管理工作开展的水平[4]。规章制度不完善导致科研资金管理人员中多是依靠自身经验开展工作,盲目性较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科研资金管理工作的质量。此外,规章制度有待健全使得人员在工作中不能自觉规范自身的行为,这种情况也会对工作开展进度及质量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5]。

(三)人员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升科研资金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工作开展情况。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我国部分科研资金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不能在既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自身工作,使得资金浪费严重[6]。部分人员的工作能力较差,在实际工作中多是沿用以往的工作模式,并符合现阶段科研资金管理工作的要求。还有部分人员并没有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敷衍了事的心理。这种情况下,科研资金管理工作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工作开展水平较低,进而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6]。

(四)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缺乏严格的监管现阶段,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工作缺乏严格的监管,导致人员在工作中较为随意,使得资金管理工作水平较低。由于监管工作开展水平较低,科研资金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可靠监督和管理,导致科研资金管理人员不能高质量完成自身工作,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工作质量较差,资金浪费情况较为突出[7]。

三、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内部控制措施

(一)提高对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视新形势下,有关单位应提高对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充分认识到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的意义及必要性,为人员开展科研资金管理工作提供便利,以此提高科研资金管理工作的水平。而且有关单位应向工作人员讲解科研资金管理工作的意义及必要性,帮助人员认识和了解科研资金管理工作,以此赢得人员的支持和配合,降低科研资金管理工作的难度,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在实际工作中,有关单位应加强对现有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相关规章制度的分析,健全规章制度,从制度层面规范资金管控工作,以此保证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规章制度的完善能够为科研资金管理人员开展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规范人员的行为,从制度层面对科研资金管理工作进行规范,以此保证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此外,有关单位注意评估人员在科研资金管控中的表现,对人员进行物质或是精神层面的奖惩,并促使人员加以改进,以此提高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工作的水平[8]。

(三)注意人员培训及管理科研资金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工作开展的进度及质量。因此,有关单位对高度重视现有人员管理工作的开展,要求人员积极学习先进工作模式,提高人员的工作能力,引导人员转变自身的工作理念,确保人员能够高质量完成科研资金管理工作。而且单位应定期对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人员责任意识,帮助人员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确保人员能够高质量完成自身工作任务,避免人为因素对科研资金管理工作造成的影响。此外,有关单位应注意聘用专业人才,提高人员聘用标准,对科研资金管理队伍结构进行优化,进而提高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内部控制水平。

(四)加强监管工作新形势下,有关单位应充分认识到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并为监管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降低监管工作的难度,发挥监管工作应有的作用,确保人员能够在既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资金管理工作。有关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监管工作,要求监管人员对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手段加以防范,以此保证科研资金管理人员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规范自身的行为,此外,监管部门及相关人员应树立较强的责任意识,高质量完成监管工作,杜绝以权谋私等情况的出现,确保监管工作能够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促进科研资金管理水平的提升[9]。

(五)加大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信息化时代下,我国各个行业均在积极尝试应用信息化技术,信息化技术在社会生产及民众生活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这种情况下,有关单位应在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工作中加大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以此减轻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开展的效率及质量。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避免人为因素对科研资金管理工作的影响,而且数据分析、信息传递速度明显加快,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科研资金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有关单位要想规范资金的使用,避免资金的浪费,就必须高度重视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进而为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但是现阶段我国部分单位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工作中仍旧存在着资金管理内部控制意识较差、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人员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升、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缺乏严格的监管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工作的开展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针对现阶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关单位应提高对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视,通过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人员培训及管理、加强监管工作、加大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等方式改进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工作,以此实现工作开展水平的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永梅.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制度问题及对策探讨[J].经营者,2020,34(15):121–122+178.

[2]原霞.浅谈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经贸,2018(11):114–116.

[3]刘薇,徐春英.科研资金管理新办法下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8(17):133–135.

[4]肖琦.科研院所项目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优化[J].财会学习,2017(20):238–239.

[5]吴文轩.高校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以咸阳师范学院为例[J].西部财会,2017(10):36–38.

[6]耿晓霞,王延太,李惠.新形势下高校科研资金开支管理研究——以S大学为例[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7(04):91–95.

[7]李玮娜.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8):124–125.

[8]王磊.农业科研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思考[J].新农业,2015(19):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