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研与课题的区别范文

科研与课题的区别精选(九篇)

科研与课题的区别

第1篇:科研与课题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技术立项课题;现状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7-0043-06

引言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不仅代表了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最高层次与水平,还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热点与趋势。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技术)作为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分支领域,自2001年开始,被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规划办”)列为单独的学科申报。因此,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技术类立项课题开展研究,不仅可以梳理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还能够管窥教育技术研究的取向与趋势。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2001—2012年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技术类立项课题量化分析与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和归纳了我国教育技术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思考并提出了针对性强的合理化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推动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的更好更快发展建言献策。

一 研究方法与工具

1 研究方法

为了更加准确地对2001-2012年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技术类立项课题,展开全面系统深入的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本文最终选择并确定运用内容分析法。所谓内容分析法,就是对明显的传播内容,做客观而又系统的量化并加以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以预先设计的类目表格为依据,以明显、系统、客观和量化的方式,对信息内容加以分类统计,并根据类别项目的统计数字,做出叙述性的说明。本文严格按照内容分析法的步骤与要求,将研究类目设计为立项课题数量、类别、分布和主持人四个维度共九个方面的内容。

2 内容抽样

研究样本来源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官方网站(http://)公布的历年立项数据资料,其中2002年没有申报和立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因此该年度没有课题立项数据。除教育信息技术学科外,在教育基本理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等学科领域,也有诸多教育技术类研究课题获准立项。因此,本文将与教育技术学科有联系的立项课题全部列为研究对象,并运用数据处理软件Excel 2010和SPSS V17.0,对研究样本进行统计与分析。统计结果显示,自2001年以来,获准立项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技术类课题共计395项,逐年分布情况详见表1。需要指出的是,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任友群教授联合申报的“信息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研究”课题,被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12年度国家重点课题,是研究样本中唯一的双主持人课题。对于该课题,本文在统计课题总量时按1项处理,其他维度则按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各0.5项处理。

二 研究结果与分析

1 立项课题数量与立项率

(1)立项课题数量

随着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普及和深入应用,我国教育技术研究正越来越受到社会认可和学界重视。2001年以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技术类立项课题数量的具体分布,如图1所示。不难看出,2001年的106项为历史最高值,而2004年的8项则是历史最低值。整体来看,立项课题数量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2001-2004年的下降阶段,立项课题数量呈直线下降趋势;2005-2007年的回暖阶段,立项课题数量较2004年有明显增加,但整体水平不高;2008-2012年的攀升阶段,立项课题数量较2007年进一步增加,一直维持在30项以上。笔者认为,立项课题数量的多少,不仅受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总量的影响,还与教育技术研究人员的课题申报数量密切相关。同时,从某种意义上讲,立项课题数量的多少,也代表着我国教育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多寡。

(2)课题立项率

立项率是指教育技术类立项课题数量占当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总数的比例。自2001年以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技术类课题的立项率一直处于起伏波动状态,但整体趋于平衡,如图2所示。数据显示,2004年5.3%的立项率为历史最低值,2006年9.6%的立项率为历史最高值,从2010年开始立项率基本稳定在8.0%左右。从课题总量来看,2001-2012年间教育技术类课题累计立项395项,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累计立项5384项,总立项率为7.3%。从学科分布来看,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资助14个学科,学科平均立项率为1/14,即7.1%。不难发现,在2003年、2004年和2005年之外的八年里,教育技术类课题的立项率普遍高于总立项率和学科平均立项率。由此表明,近年来我国教育技术研究得到了长足发展,学科地位也在不断提升,在教育学科群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2 立项课题类别与主题

(1)立项课题类别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一般分为国家重点、国家一般、国家青年、教育部重点、教育部青年和教育部规划六大类别。从2006年开始,规划办取消了教育部规划课题的评审与资助。表2数据显示,2001-2012年间教育技术类课题累计立项395项,其中国家重点课题8项,所占比例为2.0%;国家一般课题、青年课题分别为45项和28项,对应比例为11.4%和7.1%;教育部重点课题、青年课题和规划课题数量分别为181项、63项和70项,对应比例为45.8%、16.0%和17.7%。由此可见,教育部重点课题是规划办的首要资助目标和重点资助对象,其次是青年课题的资助。这表明国家不仅重视教育技术主体研究力量的巩固,还注重新生研究力量的培育。遗憾的是,教育技术类国家重点课题立项数量偏少,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是由教育技术的学科性质决定的。作为教育学科门类下的二级学科,在推动和促进我国教育变革和发展过程中,还无法产生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革命性影响。

(2)立项课题主题

通过对立项课题研究主题的统计与分析,不仅有助于了解和掌握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还有利于归纳和总结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明确今后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2001-2012年间获准立项的教育技术类课题,研究主题覆盖了教育技术领域的各个方面,从学科基础理论,到网络与远程教育,再到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法的教育教学应用,内容十分全面、丰富。表3数据显示,我国教育技术研究人员对网络与远程教育给予的关注最多,其次是教育技术的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关注相对较少的是教育信息化和新技术新产品的教育应用。究其原因,一是由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进入教育教学领域的时代背景决定的,21世纪以来,我国网络与远程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开展得如火如荼;二是由教育技术不断发展、完善和进步的内在需求决定的,不仅教育技术学科本体理论需要发展和完善,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也是迫在眉睫,加快教育信息化更是刻不容缓,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方法的教学应用也是时不我待。总之,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技术类立项课题突显时代特征,研究主题与党和国家的重大教育决策、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以及教育教学领域出现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法和新问题紧密相关。

3 立项课题分布

(1)区域分布

分析立项课题的区域分布,不仅能够揭示我国不同地理区划间教育技术研究水平的高低与差异,还有助于实现教育技术研究的统筹安排和协调发展。笔者按照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和西北七大地理区划,对教育技术类立项课题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华北和华东地区的教育技术类立项课题数量非常接近,两者合计247项,占全国立项课题总量的62.6%;其次是华南地区的50项,所占比例为12.7%,其中广东省立项41项,贡献最大;华中、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的立项课题数量非常接近,对应比例也相差无几。统计结果不仅准确客观地反映了近十年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现状,也揭示了我国教育技术研究实力和水平,东西部之间、不同地理区划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力量极度不平衡。

(2)省市分布

2001-2012年间获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技术类立项课题的省、市、自治区有30个,立项课题覆盖率为96.8%,是唯一没有获准立项课题的省区,统计结果详见表5。排名第一的北京市是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的核心省份,获准104.5项课题,占立项总课题的26.5%。处于第一集团的有广东、江苏、上海和浙江4个省市,对应比例均超过7%,上述地区也是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的重要区域,高校众多,整体科研实力雄厚、水平突出。处于第二集团的有吉林、湖南、湖北和天津等17个省区,立项数量为6~12项不等,所占比例均在2%左右。立项最少的则是安徽、福建和云南等八个省区,立项数量为2~4项不等,对应比例均不超过1%。笔者认为,教育技术立项课题的省市分布情况,与当地经济、社会和教育的发展,社会各领域对教育技术的认同程度,以及教育技术自身的发展三个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3)机构分布

获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技术类课题立项的机构分布情况,详见表6。统计结果表明,高等院校是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的中坚力量,2001-2012年间高等院校共获准立项课题280项,占立项课题总量的70.9%。紧随其后的是教科院、教科所、教研室等研究机构,获准44项课题,对应比例为11.1%。此外,广大中小学校、广播电视大学、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电化教育馆、继续教育中心和教育服务机构也是我国教育技术研究不可或缺的补充力量,为我国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上海市长征医院牛梁同志申报的“新型计算机医学考试题库系统的研制与应用”课题,获批2001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由此可见,参与我国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研究主体正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4 立项课题主持人

(1)隶属单位

分析课题主持人的隶属单位,可以从微观层面剖析我国教育技术研究力量的分布态势。2001-2012年间,获准4项以上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技术类立项课题的单位共有23个,数据详见表7。不难看出,教育技术类立项课题主要集中在16所高等师范院校,其中北京师范大学以29.5项课题独占鳌头,紧随其后的是华南师范大学(28项)、南京师范大学(17项)和华东师范大学(16.5项)。同时,立项课题还集中在教育部直属机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和中央电教馆等部门。当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等综合性高水平大学,在我国教育技术研究方面也表现出了强劲的实力和水平,发展潜力巨大。

(2)核心主持人

核心主持人是指承担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技术类课题数量较多,在教育技术领域影响较大的课题研究负责人。根据文献计量学的普赖斯公式,可以计算出教育技术类课题核心主持人的最低立项数。依据取整原则,本文将立项2次及以上的主持人确定为教育技术类课题核心主持人,共计31人。其中,南京师范大学李艺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顾小清教授先后主持过3项课题,其余29人主持过2项课题。分析发现,31位核心主持人均为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从事教育技术研究的领军人物,且大部分主持人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技术领域的知名专家,其研究成果在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这里必须强调的是,西北师范大学南国农先生、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先生和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先生等,由于年龄等因素影响,近年来较少主持课题,但他们的学术贡献是划时代的。

三 思考与讨论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深入推进和终身教育观念的不断普及,教育技术将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也必将迎来发展的春天。但是,教育教学环境的改变,学习观念和方式的转变,以及教育技术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都将给我国教育技术学科发展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加强对教育技术类立项课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结合21世纪以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技术类立项课题的特点,笔者认为,我国教育技术后续研究应该重点关注以下五个方面。

1 加强立项研究,提升教育技术学科地位

教育技术在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为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颁布与实施,给我国教育技术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同时也对教育技术课题研究提出了更高的目标与要求,这不仅增加了课题研究的难度,还给研究人员带来了严峻挑战。为了应对挑战,一方面,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技术类立项课题的研究,认识课题研究对教育技术学科发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带来的积极作用和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在行动上要积极主动地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技术类课题,不断增加立项课题的数量和比重,努力提升立项课题的级别。当然,教育技术的学科地位,不仅仅通过立项课题的数量和级别来体现,更主要的是通过课题研究的学术成就、贡献、影响和学界认同来体现。

2 注重机会公平,统筹教育技术学科发展

促进教育公平是《规划纲要》确立的基本国策,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而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教育技术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因素。同样,促进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也需要公平的课题研究机会,也需要公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有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点2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9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统计结果显示,2001-2012年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技术类立项课题,过度集中于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代表的数十所教育技术研究实力强的高校。虽然这与学校办学层次、学科发展水平和整体科研实力等客观因素有密切联系,但是已经在客观上造成了我国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不公平。只有更加注重机会公平,才能更好地统筹学科发展。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促进教育技术研究的机会公平,统筹教育技术学科发展。一是研究实力雄厚的科研机构通过学术“传、帮、带”方式,一对一地对口支援西部、边远和民族地区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通过课题合作方式,快速提升落后地区的科研水平;二是规划办要在保障促进教育技术均衡发展底线基础上,加强对研究基础薄弱但有发展潜力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课题立项机会和科研机会。

3 关注区域弱势,实现教育技术学科均衡

教育技术立项课题的广泛分布,有利于实现我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区域均衡发展。但统计数据表明,2001-2012年间教育技术类立项课题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和华南等经济发达地区。雄厚的财力支撑有利于促进课题研究,但忽视弱势地区的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立项,容易导致恶性循环,将进一步拉大区域间教育技术的发展差距。为了克服马太效应,逐步实现教育技术研究的区域平衡,在名额分配上应该向西部、边疆和民族地区的高等院校和教科研院所适度倾斜,同等条件下要对它们申报的课题优先立项资助。在优惠政策照顾的前提下,西部、边疆和民族地区的教育技术研究机构更要苦练内功,不断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和水平,保证立项课题的研究质量和水平。另外,在立项经费资助上可以尝试区别对待。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立项课题,应该给予更多的经费支持额度,以解决研究经费短缺的问题;而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可以适度降低经费支持额度。因为经济发达地区的研究单位是只缺项目不缺钱,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研究单位则是既缺项目更缺钱。

4 紧跟学科前沿,深化教育技术研究领域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教育技术学科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教育技术是涉及教育、心理、信息技术等学科的交叉学科,它的发展不仅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还需要以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理论为基础的学科本体理论的自我发展和完善。研究和实践主体的多元化是教育技术学科的显著特点。因此,面对日益网络化、智能化和虚拟化的教育教学环境、手段和方法,教育技术研究人员必须不断拓展新的研究主题和实践领域。在兼顾新兴研究领域和主题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巩固和深化现有研究领域与主题,如教育技术学科基础理论、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教学设计与评价、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教育等研究领域,需要更加系统、全面、深入、科学的实证研究。

第2篇:科研与课题的区别范文

(一)部级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

其管理机构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隶属于。内设规划处、基金处、成果处、调研处和综合处等5大部门。其学科设置目前有23个学科,几乎涉及到所有的哲学、社会学的学科。但其中教育学、艺术学和军事学是单独列项的,这三个学科的立项、经费资助都是国家社科基金单独列项管理的,它的规划、申报、评审、管理以及鉴定结题等,分别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全国艺术规划办公室和全军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组织受理。与我们最为相关的教育学类课题管理机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隶属于中央教科所。除教育学、艺术学、军事学三个学科之外,其他学科都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办公室统一组织申报。国家社科基金设立特别委托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每年评审一次。就申请资格来说,一般应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2.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是部级专题性的教育发展研究课题。该课题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研究方向,以理论研究为支撑、以应用研究为重点,着重“小、精、实”。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和课题指南每5年一次,通常在每个5年计划实施的第一年第一季度向全国公布;规划执行期间,每1-2年组织进行一次申报和评审,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申请公告。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不受理个人和除教育部司局、直属单位、直属高校外其他单位直接报送的申请书。就申请资格来说,一般应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是教育部面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设立的各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总称。主要包括:(1)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03年开始设立,是教育部深入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在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的重要内容。该项目采用招、投标的方式进行。攻关项目的运作实行的是首席专家制,鼓励跨学科、跨学校、跨地区的研究,特别鼓励项目研究工作中吸收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共同研究。攻关项目的评审立项工作是贯穿全年的,每年年初征集选题出项目指南,4-5月份公开招标,7-9月份评审。重大攻关项目评审分初审和答辩两个阶段,初审阶段一般采用通讯评审的方式,通过初审的投标项目才能获取答辩资格,答辩阶段则采用会议评审方式,通过答辩的即中标。(2)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1999年设立的,到目前大约有150余个,教育部每年对每个基地设2个重大项目。现行的评审方式分为一般模式和招标模式两种。一般模式,各基地在“十二五”规划中,根据基地自身发展目标提出需要研究的问题和任务,经过基地学术委员会讨论确定选项,和安排校内外专家按申报程序每年向教育部申请设立1-2个重大项目,由教育部组织专家评审,通过评审的批准立项。招标模式,个别基地用自行制定的、经过教育部批准的“十二五”重大项目改革试点方案进行。(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后期资助项目是从2004年启动的。设置这类项目是为鼓励高校教师坚持在某一领域、方向做系列化的潜心研究,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出精品力作。后期资助项目通常是研究者先选定一个题目自行研究,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础上,发现很有深入研究价值且需要资金支持,可以向课题管理部门申请后支持。后期资助项目的评审立项周期与重大攻关项目是同步的。(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的一般项目。这类研究项目应用最为广泛,它由规划基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自筹经费项目和专项任务项目组成,其中前三个项目归为一类,专项任务单列。规划基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和自筹经费项目的申报时间为每年的3-4月份,评审在5-6月份,申报、评审方式全部采用网络平台系统专项。任务项目,包涵了若干子项目,其申报、评审时间、方式、程序则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5)应急性质的项目。这是教育部为适应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切实发挥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界作为国家智库为有关部门提供建议而设置的项目。这类课题的特点是研究周期较短,成果针对性、实用性强。它的评审、立项也是根据现实社会的实际需要而随时进行的,具有不确定性。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的部分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部分项目是文、理交叉的,如管理学、信息科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员也是可以申报的。

(二)省(市)级

各省(市)都有省(市)一级的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都有各省(市)自己的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下面以北京市为例,简述省(市)级科研机构设置。

1.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由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组织规划。课题内容要研究解决与北京有关的问题。项目类型分为:一般规划项目、重点规划项目。类别有:规划项目、研究基地项目、特别委托项目、青年项目、自筹资金项目、后期资助项目等。一般来讲,课题申请人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是局级以上领导职务者,青年专项课题的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的年龄均不得超过40周岁。通常在每个5年计划实施的第一年通知和指南,年度申报受理工作一般为每年3-4月。规划项目通过公开招标,由课题负责人通过本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向市社科规划办申报。

2.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由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负责和管理课题。本项课题以北京市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研究方向,突出应用研究。设立重点课题、专项课题(包括校本研究专项课题、青年专项课题)、一般课题。(1)关于课题经费来源重大课题:一般重大课题题目固定,申报者不得随意变更,每项课题有资助经费。申报者可根据题目自行设计研究方案,填写《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申请书》。评审采取课题申报、资格审查、会议答辩、领导小组审批方式进行。重点课题和青年专项课题:均有经费资助。一般课题:全部为单位资助的规划课题,其研究经费由申请者单位负责,其申报选题与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资助课题的要求相同。(2)关于课题申请书填写课题申报者应根据各年度课题指南填写《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书》,也可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研究基础自行设计课题名称(重大课题除外)和研究内容选报课题。(3)关于课题研究周期立项课题要求在1-3年内完成,最迟在5年内完成。(4)关于课题申报注意事项课题负责人只能申报一个课题;正在承担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课题负责人不能申报课题;青年专项课题的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的年龄均不得超过40周岁;已获得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的课题负责人不得以同类课题申报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在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获得立项的课题,不得以同类课题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每年组织进行一次申报和评审。由本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审核后,直接报送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

3.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教科研处是社会科学基金的管理机构。该项目主要用于资助该市属(市管)普通高等学校中的单位或个人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分重点项目、一般项目两类。重点项目申请人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已获得博士学位,一般项目申请人须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市教委会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课题指南》,申报日期一般为每年5月。申请人根据项目指南和有关申报材料要求,按照规定格式填写申请书,由所在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盖章后统一报送市教委。

4.北京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北京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是北京市教委面向北京地区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高等职业学校、独立设置成人高等学校设立的项目。主要支持各类高等学校在教学管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等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和探索研究。市级教改项目分为经费资助项目和经费自筹项目。教改项目的申报时间为每年一次,具体时间以市教委的文件为准。项目申报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由学校统一组织。在上述学校从业的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均有申报资格。

5.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工作是市委、市政府支持优秀中青年人才的成长,推动各系统、地区人才工作,加强北京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资助对象为市属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区域内各类优秀人才。按照A、B、C、D、E、F、G7个类别进行资助。资助类别内容简介:A类:用于资助赴国外有关机构进行专业培训、研修或做高级访问学者,支持申请人学习先进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国际惯例、规则,锻炼提高外语应用和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B类:用于资助赴国内有关机构进行研修、开展合作研究,支持申请人系统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锻炼合作与交流能力,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C类:用于资助参加国内外重要专业会议或交流研讨活动。D类:用于资助具有较高素质的青年人才承担研究项目。E类:用于资助出版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较好社会效果的著作。G类:用于资助青年技能人才参加技能学习(培训、研修)或技能竞赛。F类:用于资助集体项目。其中,A、B、C、D、E、G类为个人培养项目的资助;F类资助集体项目。资助工作每年度进行一次,具体时间由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发文通知。申请个人资助的人员应是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的优秀中青年人才或专业骨干。采取个人申请、单位推荐的申报方式。

(三)区级

1.北京市西城区教育规划课题

由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和管理课题。(1)承载着西城区教委所属机关、学校等单位对国家、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的组织、审核、上报工作,受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委托,对本区域立项的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进行部分代管工作。(2)“十•五”“十一•五”时期,每5年向辖区教育机关、学校等单位一次本区的规划和课题指南,通常在每个5年计划实施的第一年第一季度公布,规划执行期间,每1-2年组织进行一次申报和评审。在校从业的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均有申报资格,项目申报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由学校统一组织。“十二•五”时期,每两年向辖区教育机关、学校等单位一次本区的规划和课题指南,每两年组织一次申报和评审。

2.西城区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

西城区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工作是区委、区政府为支持优秀中青年人才的成长,推动各系统、各部门人才工作,加强西城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按照A、B、C、D、E、F、G7个类别进行资助。资助对象为区属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区域内各类优秀人才。资助项目类别、内容、申报方式与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基本相似。

二、与继续教育相关的课题与管理机构

在了解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体系基础上,应着重关注与独立设置成人高校相关的课题与管理机构。往往各级各类的课题申报通知下发到上交评审书时间都比较紧张,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了解、把握各类课题的申报周期、申报资格、申报方式,在工作中做有心人,要培养自己的科研意识,善于发现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注意搜集文献材料。

第3篇:科研与课题的区别范文

第一部分关于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内容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管理是教育研究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管理内容,站在不同的位置,或考虑问题的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理解及不同的内容。

1.广义狭义的理解。

广义理解。按照“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内容应包含有8个方面:①组织;②课题类别和选题;③申报;④评审;⑤经费(管理);⑥课题管理;⑦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⑧成果的宣传、推广和评奖。

狭义理解。仅指“⑥课题管理”这一部分。

2.工作性质的理解。从课题管理的分工工作性质看,既包含有行政性的管理,又包含业务性的管理。

3.课题级别的理解。从立项课题的级别来看,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可以有5级。

部级——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组织审批的课题;

自治区级——广西教育科学规划办组织的,由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广西教育厅批准立项的课题;

地市级——由地市教科所教研室组织,地市教育科学规划办或教育局批准的课题;

县(市区)级——县教研室组织,县(市区)教育局批准的课题;

校级——学校自己组织并批准立项的课题。

4.管理层次的理解。

宏观管理——课题的规划管理属于宏观层次的管理,意在引导科研方向,形成研究重点,调动、组织和协调研究力量,有助于教育科研工作整体目标的明确与教育研究资源的合理组织。如区教科规划办对全广西、各地市教科所教研室对本地市、各县教研室对本县区范围内课题的规划管理。

宏观管理较偏重于行政性的管理。

微观管理——以课题的研究进程为管理对象,以研究方法与技术为主要领域,以课题个体的成果效益最优化为管理目的,是落实课题规划,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关键。指课题自身独立的管理。

微观管理偏重于业务性管理。

中观管理——介于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之间。

5.工作过程的理解。从研究工作发展过程看,可分为规划管理、过程管理与成果推广应用管理三大板块管理。

总之,课题管理内容是相对而言的,站的位置(上、中、下)、角度的不同,所指的管理工作内容和要求也有所不同。有的时候是既有分别,又有互相包含,不是截然分开。

本讲座所讲的管理内容和要求,主要是确定在两个方面:

一是针对广西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自治区一级课题的管理问题来讲。

二是针对与大家关系比较密切,目前大家比较关注和急需了解的关于“课题的管理”、“课题的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两大问题来讲。

第二部分关于广西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的管理

一、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实行分级管理。

广西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的管理,主要遵循“上管下”、“自管自”和“委托管理”的办法进行。

1.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负有管理职责,直接管理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并指导委托课题管理单位进行课题的日常管理工作。

2.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含a类、b类的c类)的日常管理,委托地市和高校教育科研机构进行,具体为:

①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是地、市、柳铁管辖的,委托地、市教科所(教研室)、柳铁教委普教科进行管理。

②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是高等学校的,委托该校分管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的部门(如:科研处、教务处、高教室、教科所等。)进行管理。

其余(指上述提到的“地市或高校所管辖”以外的其他单位,如区直单位、区直中专、区直幼儿园、教育学会),由区教科规划办直接管理。

我们把以上①②所提到的地市教科所、教研室和高校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部门称为:委托课题管理单位。

3.各立项课题负责人及其所在单位负责课题的自我管理、具体管理。

二、广西教育科学规划办对委托课题管理单位进行日常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1.地市教科所教研室及高校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部门,负责对课题的日常管理。协助广西教育科学规划办管理所属范围的重点(a类、b类)课题,代为管理所属范围的一般课题(c类),做好有关工作。

2.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了解、检查立项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督促课题组按计划开展研究;对研究工作尽可能提出改进意见,为课题组开展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指导、协调有关部门支持课题的研究,提供咨询服务,帮助解决具体问题。同时可通过召开研讨会、现场会、印发课题简报等各种形式,沟通信息。

3.对课题更改项目的请示及课题结题申请进行审核盖章。课题研究过程中,需要变更的7种情况(后面“二、2.”在对立项课题的规定和要求中将详细提到)的请示,进行审核和盖章。

第4篇:科研与课题的区别范文

[论文摘要] 本文对面向西部山区农村基础教育改革教师教育课程的意义、历史及现状、实践探索以及期望目标进行综合研究,提出构建高师院校教育课程理论教学与西部山区农村基础教育实际整合化的新型教学模式理念。

1 课题研究的意义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中国面向新世纪的重大战略。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是人才资源的开发和积聚。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和积聚的基础,基础教育是奠基工程,而其中西部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基础教育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范为本。建设高质量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是西部山区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保证。在新世纪初2001年5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完善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的教师教育体系,加强师范院校的学科建设,支持西部地区师范院校的建设。“制定适应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需要的师资培训规格与课程计划,探索新的培养模式,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增强师范毕业生的教育教学与终生发展能力。”我国西部的高师院校,这里主要是指西部12个省(市、区)的地方师范学院(包括师范类为主的学院)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分,2003年我国西部的地方高师院校有53所,占西部高师院校数的81.53%,全国高师院校数的27.46%;2003年广西的地方高师院校有8所,占广西高师院校数的80%①。列举这些数字,说明西部的地方高师教育的重要地位。但西部高师教育更重要地是体现在新世纪它对西部大开发的作用上,即主要为西部山区农村基础教育服务,以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为主要目标。教育学、心理学等主干教育课程是我国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直接影响着数十万师范生的职前培养和数十万中小学校长、教师的在职培训、提高”②,对实现高师教育的培养目标,提高教师教育的教学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课题立足于广西山区农村特别是河池贫困山区基础教育的实际,进行高师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期望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所突破和建树。

2 课题研究的历史及现状

从中国农村教育研究的历史看,20世纪20、30年代的“乡村教育运动”,提出过多种农村教育的理论和模式,如陶行知的“乡村教育”理论,晏阳初的“平民教育”理论,梁漱溟的“乡村建设”,雷沛鸿的“民众教育”理论等。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如在我国一些地区开始探索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新路子,现在已构建起农村“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的农村教育新模式。一些专家、学者在农村教育理论研究方面做了有益的探讨,如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教育系编的《农村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郭道明教授主编的《农村教育经济学讲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余永德主编的《农村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李少元研究员的《新世纪农村教育走向何处》(《人民教育》2002年第5期);谈松华研究员的《农村教育:现状、困难与对策》(《教育学》中国人大复刊2003年第5期)等。在国外,当代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重视农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如菲律宾、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积极开展农村社区教育研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并实施“亚太地区教育革新为农村服务计划”等。

然而,从总体上看,当前在我国对农村教育的研究,还未引起真正的重视。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深刻地指出:“要重视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我有一种感觉,今天谈教育改革,讲教育现代化,总是着眼于发达地区……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教育需要什么,如何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似乎还很少有人研究。中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现代化是不可想象的。农村地区、贫困地区的教育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③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地方高师的教育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着严重脱离农村基础教育实际的问题。例如,教材问题,20世纪90年代初教育学家睢文龙指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大头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我们师专培养的学生,今后主要去发展农村初中教育。可师专教育学教材对适应农村教育需要的问题,反映也很不够。”④这一突出的问题,至今在地方高师教育课程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如何面向西部山区农村基础教育实际,构建高师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改革教育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问题的研究与实践尤为匮乏。

3 课题研究的实践探索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们围绕师专的培养目标,注重联系山区农村基础教育实际讲授教育学科理论;探索教育课程实践性教学模式,在经常性教育见习和教师角色模拟教学的教学改革过程中,试图结合山区农村基础教育的实际进行,如组织师范生去乡村初中开展教育见习和教育调查活动,以培养学生热爱和献身山区教育事业的教师职业感情及品质。这方面在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中,我们做了相关的探讨,黄白等的“教育学科进行教师角色摸拟教学研究”⑤、“经常性教育见习研究”⑥,罗之勇的“少数民族地区师专教育改革研究”、“西部大开发与西部高师教育研究”⑦,唐毓首的“心理学教学改革研究”⑧,谢春艳的“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⑨等。在这些研究中,我们注重结合山区农村基础教育的实际,总结教育课程教学的改革经验。在教育学教材改革方面,黄白等主编的《新编教育学教程》(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在教材中增编了“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内容,反映了山区农村教育的实际。关注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如黄白的“农村中小学生辍学问题的教育社会学研究”⑩。

本课题在2002年立项之后,为了使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更具针对性,首先,我们对山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及教育课程教育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对象主要是河池地区各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及乡镇初中和小学校长、教师等。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山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二是当前山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存在的问题;三是应采取什么措施提高山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四是师范院校如何加强和改进教育课程教学,进行教师教育,培养适应山区农村基础教育需要的教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设计并实施了面向山区农村基础教育实际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改革方案。

其次,参编出版课题教学改革所需的教材:一是《现代教育学》(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该书由宋书文教授主编,本课题负责人黄白为副主编之一,课题组成员谢春艳参编。该书凸现了现代的“大教育”观,其内容从宏观教育到微观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环境教育、教育管理等),探索和构建面向21世纪教育学教材体系。它既体现了教育学的基本原理,阐明了教育的基本规律,又凝聚了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如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等,反映了教育改革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并突出教育实践训练的内容。二是《现代心理学》(专著性教材,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宋书文教授为主任委员,本课题负责人黄白为副主任委员之一,课题组成员谢春艳参著。该书在整体结构上打破了以往单纯以普通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为主线编写教材的惯例,整合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健康学等有关理论和内容,力求反映现代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部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彭聃龄为该书作了序言,他评价说:“本书是高等师范院校心理学教材建设的一项创新的研究成果。”这两部教材已在我校2001级师范生中使用,增强了教育课程教学面向西部山区农村基础教育实际,进行教师教育和培养师资的适应性。

4 课题研究的期望目标

本课题围绕新世纪地方高师院校的教师教育目标,面向西部山区农村基础教育实际,进行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提高教育学科的教学质量和师范生的教育素质。教学改革的目标是:(1)适应培养西部山区农村基础教育所需要的初中和小学教师,构建高师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体系;(2)根据西部山区农村基础教育实际,改革高师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3)探索面向西部山区农村基础教育实际的高师教育课程教学模式,使其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前瞻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对同类师范院校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借鉴作用和推广价值。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解决地方高师院校教育课程理论教学脱离西部山区农村基础教育实际的突出问题,打破封闭式的教育学科课堂教学,从而构建高师院校教育学科课堂理论教学与西部山区农村基础教育实际整合化的新型教学模式。本课题完成的关键是处理好教育课程教学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根据西部山区农村基础教育的实际,在师范生学好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教育课程教学,进行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师范生适应基础教育特别是山区农村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教师教育素质。加强常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优化教育课程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创新素质,适应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

注释:

①根据国家教育部公布的“2003年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普通高等学校名单”做的统计,《中国教育报》2003年5月8日.

②国家教委师范司教材处编:《教育学改革论文集》,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版,第2页.

③顾明远:《世纪的回顾与展望———中国教育的发展前景和任务》,《中国教育学刊》,2001年第1期,第2页.

④睢文龙:《师专教育学教材编写的反思》,《教育学改革论文集》(国家教委师范司教材处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版,第242页.

⑤黄白:《教育学科进行教师角色模拟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课程·教材·教法》(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1999年第9期,第55-57页;2001年11月在南京·国家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主办的“基础教育改革与教师教育国际研讨会”上作交流并在圆桌会议上作主题发言,收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小蔓教授等主编的《新世纪教师教育的专业化走向》一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54-258页.

⑥黄白等:《经常性教育见习的尝试》,《高等教育》(中国人大复刊),1987年第10期,第47-50页;《谈师专经常性教育见习》,《河池师专学报》,1990年第4期,第93-96页.

⑦罗之勇:《对少数民族地区师专教育改革的思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0年专辑,第128-129页;《西部大开发与高师教育》,《河池师专学报》,2001年第3期,第68-70页.

⑧唐毓首:《师专心理学教学改革探讨》,《河池师专学报》,2001年第4期,第57-59页.

第5篇:科研与课题的区别范文

根据会议议程,下面我就今年下半年全区学校教研工作作以简短发言,不到之处,请局有关领导和与会同志们加以修正。我发言的题目是: 开拓进取 , 进一步做好下半年我区学校教研工作

一、求真务实,简要总结2009年上半年教研工作。

自二月开始,到六月结束,通过全区上下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在学科兼职教研员的辛苦带领下,多数学科积极开展了教研工作,取得了一定实效,特别是我区的网上教研工作,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这在上半年网上教研会议上已经成为总结内容中的亮点, 简单概括上半年所作工作为:

一是作为开展教研工作的主要力量,兼职教研员发挥了带头和带动作用。各学科在兼职教研员的带领下,认真组织,积极开展了本学科的活动。

二是学校教师们对如何开展网上教研逐渐有了认识。参与者热情高涨,发展势头很好,大家都感觉到了网上教研给予教师的新的感受。通过网上教研,增进了教师之间的感情交流和教学交流。

三是教师们为教学和教研积极谏言献策。在网上教研活动中,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评价等各方面,教师们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了认真地研讨,分别从不同侧面提出了诸多好的做法和建议。

四是在开展网上交流的过程中,每个教师在研究探讨中研究能力得到锻炼,业务素质得到提高。

二、开拓进取,力争把下半年教研工作做得更加出色。

为了开好这次会议,特别是为了把下半年工作做得更加有实效,从8月下旬开始,教研室通过电话(有的多达4-5次)和网络通知,分别并多次征求各学科教研员的意见,就下半年工作的设想和工作思路进行沟通,于9月18日前进行了汇总,同时利用开学检查的机会,对各学校作出了与会议相关的要求,为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作了一些前期准备。本月15日下午,中学语文组组织召开了各校语文教研组长会,安排布置了本组下半年准备开展的工作,并把形成的语文组计划及时上传在网上,这种积极主动、不等不靠的工作态度和作风,是值得我们充分肯定和学习的。我们相信,其他各学科也不会甘于落后,定会按照全区的统一布署,认真而积极地开展工作。综合各学校汇报交流的本校准备开展的教研工作和各学科的教研计划,下面就全区下半年教研工作作以下安排和强调。有二个大的方面:

一是认真做好常规教研工作。主要是以教研室为主,主要内容有:

1、全区各学校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教研工作计划(9月上旬)

2、组织开展部分学校常规教学检查 (9月下旬开始)

3、组织落实2012年全区学校课(专)题研究工作。

按照教研室已经上网公布的全区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管理暂行办法,从本月起,各学校认真组织申报,每所中心学校开展2个以上课题的研究。

4、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的检查与指导工作

(2)检查各学校教研工作(教研活动、教研课、教研文章)的落实情况。

(3)参与神农架高中的新课程改革工作。 (从9月开始)

二是扎实开展网上教研活动。主要是以各学科和学校及教师为主,主要内容有:

根据各学科网上教研计划统计, 2009年下半年各学科研究主题分别是:

初中语文: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初中数学:以“同课研究”为主、其他内容相结合,促进教研与教学各方面的交流与互动。

初中英语:针对我区7---9年级英语教学现状,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从而实施教学目标落实贯彻新课改精神.

初中物理::探讨如何提高初学物理的好方法和技巧,进一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组织物理语言能力和运用物理规律解释解决有关物理问题的能力。

初化学:围绕《新课程标准下化学实验教学研究》开展专题研究。

初中政治:对初中政治教材及新课程标准深入进行解读,深入研究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深入研究新教材,准确理解教学内容,把握教学要求,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益。以高效、学活、牢记为宗旨,认真探讨乐学、高效、省时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全区加以推广。

初中地理:切实抓好新课程教材的使用和研究。

初中生物:学科育人观,教学合一观,学科教研观,学力培养观,科学评价观

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中的难点突破,提高阅读教学成效初探。

小学数学:通过学习新教材的特点研究讨论适合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实际的新教法。

小学英语: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总结课程实施过程中形成的经验,深入研究课堂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探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追求课堂实效。

小学思品:搞好《品德与社会》课程改革的理论学习和新课标的学习,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以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核心,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研讨活动。

小学科学: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1、充分利用网上教研平台,认真组织实施好各学科网上教研活动。(注:结合各学科内容进行强调,在网上教研的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认真落实下半年研究主题。9-2010.1月)

各学科在开展网上活动过程中严格按照《神农架林区学校网上教研活动方案》说明中的步骤要求,履行好学科、学校、教师等各自的职责(不清楚的,请到神农架教育信息网<教育教学>上查看),对待这项工作,要做到既有分工也有合作,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有计划性。(克服盲目性) 二是要有针对性。(克服随意性) 三是要有互动性。(克服单一性) 四是要有实效性。(克服任务性)

2、积极撰写教研文章进教师博客或博客圈,教研室为全区学校教师的交流搭建了平台,学校要对本校教师2009年在教师博客或博客圈中发表文章的篇数作以统计,对文章质量作以评价。

三、实事求是,做好2009年教研工作的总结工作。

1、各学科对本学科工作进行总结;(主要反映所作工作与实效)

2、兼职教研员个人工作总结;(主要反映所作工作与实效)

3、各学校进行年度教研工作总结。(主要反映所作工作与实效)

第6篇:科研与课题的区别范文

论文摘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对1997年一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研究项目资助立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体育学作为新兴的单列学科日益受到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青睐;国家社科基金对体育学资助项目数量与资助经费逐年递增;每年申报数量不断增加,申报内容遍及体育学科整个领域,申报单位遍布地域范围逐步扩大;每年立项课题研究内容紧扣时代主题,围绕体育发展的实际问题;体育学立项研究为加速我国体育学科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为北京奥运会的圆满胜利召开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有力保障。

一、关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我国最高级别的社科类研究项目,代表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方向和水平,对于推动地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能力层次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努力争取承担更多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力争多出一流成果和优秀人才,对于加强本地区、本单位的社科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更好地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19%年体育学被列为国家一级学科,科研成果日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1997年首次设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体育学科类,并资助了一批有关课题的研究项目,之后每年均有立项课题,这无疑对提高我国体育社会学科的研究水平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了全面分析历年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科立项的具体情况,发现社科基金体育学立项的一些规律以及存在的问题,作者对历年来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项目进行了深人统计分析与研究,以其为繁荣体育科学研究,促进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项目发展提供参考。

国家社科基金的设立,是为了鼓励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潜心研究,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国家社科基金工作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等具有十分独特的重要作用。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能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一些优秀的专家学者,正是通过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而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国家社科基金设立初期仅有一类项目,即年度项目(包括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和自筹项目),现在已扩大为五类项目,增设了重大招标项目、特别委托项目、西部项目和后期资助项目。其中重大招标项目主要资助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课题;特别委托项目主要以委托的方式资助党和政府决策部门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西部项目则是为了配合中央西部大开发的方针,繁荣发展西部哲学社会科学,稳定西部哲学社会科学的队伍,重点资助民族、宗教、区域经济发展、濒危文化抢救、边疆稳定、对外开放等方面的课题;后期资助项目是资助已完成了80%以上的优秀成果,资助其尚未完成部分的科研及出版。包含有马列社科、党史党建、哲学、经济学、统计学、政治学、法学、国际问题研究、社会学、人口学、民族问题研究、宗教学、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考古学、中国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新闻学、图书·情报与文献、体育学21个一级学科。其中经济学科由于范围太大,将其分割为经济理论和应用经济学两类独立的学科,另将教育学科、艺术学科和军事学科设为单列学科。

二、历年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体育学项目情况

(一)年度立项数量分析

1996年7月,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体育学被正式列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的一级学科。体育学作为26个学科之一,从当年起,开始纳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范畴。自1997年开始至2008年的12年间,体育学共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2500余万元,立项392项。作为最年轻的学科,短短的12年间立项发展速度之快,足见国家和社会对体育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从体育学被列入国家社科基金以来,体育学立项数量总体趋势呈现增长,由1997年的20项增加到2008年的65项;在所有立项中一般项目数量最大,12年间一共立项270项,占整个立项数目的68.9%,青年项目立项69项,重点项目17项,自筹项目2项。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党和国家政府日益重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体育学有4项作为国家重大社科基金招标项目。自从2004年设立西部项目以来,体育学已经获得30项资助,足见体育学研究在服务西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作为我国最高级别的社科研究项目,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反映了体育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依据图1可知,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立项课题在过去12年间共立项392项,平均每年立项32.7项。从变化曲线走势可以看出,十多年间立项数目呈总体上升趋势,但并不是呈现直线状态,表现出高低起伏的曲线形。观察该变化曲线规律得出,1997年一2008年的12年间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立项数目规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仔细观察发现这三个时期分别以4年为一个单位。第1个时期为起伏期,1997—2000年的4年间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立项数目63项,平均每年立项15.75项,低于整个年平均立项数,这4年里立项数出现直线下滑状态,由1997年的20项下滑到1999年的10项,幸好在2000年上升到19项,但仍然低于1997年的20项,说明在体育学刚被设立成国家社科基金的初期体育科学研究工作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与其他社会科学齐头并进的态势。第2个时期是平稳发展期,从2001年一2004年间,这期间立项数目处于平稳状态,由2001年的31项变为2004年的34项,这期间出现一次低谷,2003年立项数只有29项。第3个时期是直线上升期,由2005年的44项升到2008年65项,期间获得3项重大招标项目,27项西部项目的资助,可见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为体育事业的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北京奥运会的胜利召开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国家的宝贵遗产。

(二)立项课题研究内容分析

1992年,体育学被列为国家一级学科,成为58个一级学科之一。1997年,体育学科被单独列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范围,这一决定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体育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卢元镇先生主编的《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高级教程》一书,将体育人文社会学科分为体育人文学科和体育社会学科两大类,每一类又包括有几门具体的学科领域。根据每年立项项目的名称进行具体学科领域的分类,从题目的问题反映对所资助项目进行学科分类,这也是很多学科常用的一种划分方法。在进行分类统计时将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划归于体育人类学研究的范畴。依据表2可见,在1997—2008年之间,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体育学立项课题研究内容上主要集中在体育管理学与体育社会学两个学科,其中体育管理学共立项95项,位居首位,占整个立项数的24.2 %;体育社会学共立项92项,位列次席,占整个立项数的23.5 %。这充分说明这两个学科在体育发展过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我国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立项数位列三到五位的分别是体育经济学、体育哲学和学校体育学,这三门共立项110项,占整个立项数的28.1 %,说明体育的经济效益、体育哲学与体育教育问题受到高度重视,成为体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依据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划分,在整个立项课题中体育人文学科共立项103项,占整个立项数的26.3 % ;体育社会学科立项289项,占整个立项数的73.7 %,这充分说明国家社科基金更加青睐于体育社会学研究,表明我国体育发展的现实问题与社会发展环境侧重所在。随着科学研究的深人与扩大化,体育学研究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越来越多,如体育旅游、体育传播、体育新闻等等,交叉学科研究的逐步深人为体育学科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更加丰富了体育学研究的内容,提升了体育学科的社会影响与学科地位。

(三)项目所属单位与地区分布

1.项目地区分布

在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立项课题地区分布情况中(见表3),北京、广东、上海位列前三位,共获得立项课题141项,占整个立项数的36.0 %;其次是湖北、四川、辽宁和湖南。迄今为止海南还没有获得项目资助,西部地区获得资助得予以西部项目的设立促进了地区之间科学研究的平衡,更大地为西部地区建设服务。从整个获得资助的地区分布来看,每年获得资助的省份区域平衡,逐渐扩大,在项目立项的地区分布上更加区域均等化和平衡化,促进了体育科学研究的地区均等化发展。

2.项目所属单位分布

历年来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课题立项都是以体育院校、综合性院校、师范院校和体育机关为核心研究机构。从项目主持人所属单位系分布来看(见表4),体育院校位居首位,共获得立项课题163项,占整个立项数的41.6%,这与我国体育院校研究队伍的整体素质、研究资源及水平都占较大优势密切相关。综合性院校位居第2,立项数是104,占整个立项数的26.5 %;师范院校获得立项87项,体育机关获得立项32项。从总体发展趋势来看,体育机关的立项比例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而随着国家社科基金资助

力度的逐年增加,体育院校保持平稳发展,综合性院校和师范院校的立项比例在大幅度上升。

(四)结题成果形式分析

国家社科基金规划的研究成果形式有专著、译著、论文(集)、研究报告、工具书和电脑软件等。从1997—2008年的12年间,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立项课题的结题成果形式主要以研究报告、论文(集)和专著三种形式(见图2)。研究报告是结题采用率最高的形式,共有282项,占整个成果形式的47.6%采用论文(集)形式的有169项,占整个成果形式的28.5%采用专著形式的有141项。可见研究报告是体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广泛采用的结题成果形式,表明研究报告能够及时、快捷地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经济效益,能够直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论文(集)是科研工作过程中研究成果的阶段性成果形式汇集而成,这种成果形式形象而有逻辑层次,能够准确表达科研工作所取得的各个阶段成果,能够推进科研工作的进程,为圆满完成研究任务提供指引;而专著则在研究理论深度和研究全面性方面要求较高,一般适用于基础理论研究领域,这对研究者科研水平和理论积蓄以及研究的深人与全面性是一个科学有力的呈现。

(五)研究时间分析

课题研究时间的长短直接关系到课题成果转为社会生产力,为社会建设服务的时间。通过对12年间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时间的统计显示,96.5%的立项课题所计划完成时间确定在立项年之后的1—2年。仔细观察科研发现,研究时间的长短与研究内容、结题成果形式有直接关系,一般采用研究报告结题的课题研究时间为1年;采用研究报告和论文(集)相结合的形式研究时间为2年;以专著和研究报告结题的研究时间大于2年。然而,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不能按期完成的现象却十分严重,以2000年立项的19项课题为例,在对其立项3年(2003年10月)后的结项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至少有58%的课题没有按期完成,多数延长了1.5一2年。2005年10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公布了体育学最新结项的10项课题,统计分析可知,这10项课题平均拖期23.3个月,足以反映出课题结项拖期的严重程度

三、结语

第7篇:科研与课题的区别范文

以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 推动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阶段总结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在38个部级实验区启动一年之后,我们连山区被葫芦岛市确定为省级实验区,进行实验推广工作。在市教育局、区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我区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连山教育实际出发,调动各方力量,开展全面协作式课程实验,积极营造有利的课改氛围,整个实验区的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课程改革也促进了我区教育工作全面发展。短短几个月的实验与探索,我们饱尝了艰辛与甘甜。艰辛的是我们对课程改革曾经有那么多的茫然与困惑,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来探索课程改革之路的;甘甜的是我们看到了课程改革实验给我们的教育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感受到了教师与学生在课程改革中,共同提高、共同发展,教师教得自如,学生学得轻松,我们在探索中求取了课改的真谛。 回首几个月的历程,我们与时俱进,在学习中实施,在实施中探讨,在探讨中研究,在研究中迈向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一、基本情况 从今年新学期开始,我区中小学起始年级全部参加了新课程实验。其中,初中28所,173个班,9330名学生,540名实验教师;小学33所(含村小151所),204个班;6437名学生,421名实验教师。中小学合计:61所学校,377个班,961名实验教师,15760名学生。 二、成长的足迹,记录艰辛与发展 1. 领导重视,精心筹划。 我区这次实验推广工作,区政府、区教育局领导高度重视,亲自指挥。在连山区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推广培训会上,副区长刘德兴、市教育局副局长高文良分别到会,并做了重要讲话,对我区课改工作提出了要求和希望;区教育局陈局长做了动员讲话,白副局长主持大会。教育局工作可以说是千头万绪,而课改工作却被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 把握方向,精心策划。教育局白副局长参加市课改工作会议后,及时召开了教育局、进修学校有关领导会议,成立了连山区课改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强化了组织机构。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和培训计划。并以连山区政府文件的形式下发了《连山区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推广方案》,以区教育局文件的形式下发了《连山区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培训计划》。全区各中小学也加强了实验管理和研究的力度,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和以主管业务领导为主的课改指导小组,制定了科学的实施方案和培训计划,对本学校课程改革进行全面规划、组织、指导。保证了实验工作的实效性。 2. 在人力、财力上为全区课的改实施提供了保障。 在人力上:确定六中、世纪中学和实验小学为课改实验示范校。中小学各学科确定示范课教师18人。每个学校精选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做课改的实验教师。在财力上:区政府为课改实验专项拨款5万元,保证课改中学习、培训、宣传等必要的费用。各实验校也积极筹措资金,确保课改的顺利进行。世纪中学班班配置了电脑、实物投影、新教材课件、教具等;实验小学建立了校园网,除四个微机室外,班班有电视、微机,近日一座2000平方米的图书馆建成;六中用近2000元钱购买了新课程实验教师培训资料的全套光盘;渤海小学筹措资金建楼增设活动室。这些措施的实施为学生自主活动,扩展学习方式,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 师资培训工作全面铺开。 我们实验区的培训工作是双向的,首先是接受上级对区级管理者、培训者的培训。区教育局及进修学校领导接受省级管理者的培训(2人);进修学校中小学教研员及部分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省课程标准及新教材的培训(39人);区教育局有关领导、教师进修学校领导、中小学教研员及实验校的管理者参加市里的通识培训(150人)。其次是承担对实验学校管理者及全体实验教师的培训,在实验教师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全面开展培训工作。我们把培训工作概括为“课改培训四三工程”即:四轮培训,三轮验收。 一轮培训: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对基层学校领导及全体实验教师的通识性培训。七月二十四、二十五两天,参加培训人数达1300人, 培训采用收看大 屏幕投影的形式。收看的具体内容有:郭元祥博士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背景、观念与目标》;叶子博士的《新课程的特点与解析》;傅道春教授的《课程与教师的行为变化》。我们选的内容从宏观理论到具体的课标,再到教师行为是很有层次的,也是很有代表性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轮培训:学科培训即课程标准与新教材的培训。主要由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小学教研员承担,并邀请了部分市里教研员。采取了听讲座、看示范课、研讨互动的参与式培训模式。中学培训12个学科,累计20天,培训实验教师571人,小学培训5个学科,累计14天,培训实验教师480人。 三轮培训:平素经常性培训。进修学校`每月开办一期课改信息专刊。 并根据实验的进程下发有指导意义的专题材料。如:为了帮助实验教师有意识地总结实验过程中创造的鲜活经验和应汲取的教训,学会写案例,教师进修学校下发了,什么是案例,如何写案例的指导材料。 四轮培训:是指各校的校本培训,按学期在本校部进行,培训考核的成绩,并纳入了学员十五继续教育的学习内容,记录相应的学分。11 月15日,在六中召开了,连山区中学校本培训经验交流会。 三轮验收:一是通识培训的验收,通识培训后,对1300人进行了考试验收,在实验小学开设27个考场,为中小学校长专设考场,督促各校一把手重视和参与新课程实验。二是学科培训的验收,有的学科是答卷,有的学科是写体会文章。两次验收的试卷,我们均认真进行了批阅和成绩统计,为合格者颁发了岗前培训合格证。三是校本培训的验收,学期末进行验收。 通过多层次的培训,实验教师认清了课改的背景,明确了课改的意义和目标,使我区各校的领导和实验教师首先从理念上走进了新课程。 4. 以课题牵动实验的升成。 从实验伊始,各实验校全面启动了课题研究,即学校有大的课题组,每个大课题争取在理论上有验证,在实验上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争取出经验,出成果。课改教师针对自身优势和学科特点下设自己的子课题,每人都有实施方案,阶段性的论文总结,学校和个人均设有课题档案。我们教研员承包课题点校,抓典型,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现在我区各校承担和进行的各级课改方面的课题80余项,下设子课题180余个,基本达到了“实验学校,校校有课题,实验教师,人人有课题”的良好局面,研究中各校认真地制定实验方案和实施细则,组织实验会议和培训工作,各位教师以一种实验的眼光,在关注课改,投入课改。在工作中他们认真钻研,及时总结,研讨,撰写经验体会文章,许多学校为实验教师设立了“教师手记”或“实验笔记”,方便了实验及时总结工作心得,目前在全区中小学实验教师中已经形成了浓浓的课改研究氛围。 5. 建档积累,形成经验 我区做为省级新课程实验推广区,在实验中要进一步验证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所以我们非常重视建立档案,积累材料,为我区、我市更多的教师走进新课程树起坐标和书写启示录。从上至下课改实验的建档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课改档案的建设正在朝着科学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6. 加大宣传,营造课改氛围。 副区长刘德兴同志,为我区课改实验发表了专题电视讲话,宣传新课改,号召全区各界人士,学生家长,都来关心、支持、参与课改实验,营造了我区课改实验的良好氛围。教师节前夕连山电视台对我区课改实验进行了报道,区进修学校小教部戴主任又一次向社会宣传了课改的意义,同时还报道了三个实验校的课堂教学片段。曙光小学请小学研训部戴主任到家长学校去宣传课改。另外有的实验校分别召开家长、教师、学生座谈会,用问卷或座谈会的形式调查他们对课改的认可程度。通过宣传,社会、家长对课改有了一定的认识。从问卷调查结果看,96%以上的家长认为课改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表现出对课改工作的支持。实验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对课改都非常认可,有实施新教材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对于新教材,学校领导和教师在使用过程中普遍认为,新教材知识面宽、内容丰富,各科联系紧密,相互渗透,贴近学生生活,新技术含量较高,表述更加贴近学生生活,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7、加强改进教研,提高教研质效,把课程改革推向深入。 根据区教育局,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工作计划,为使新课程实验工作扎实稳妥地开展,连山区中小学各学科的新课改研讨会分别于九月下旬相继召开。中学共11个学科,参加研讨的领导教师560余人;小学5个学科,参加会议370余人。会议均采取了上研讨课、示范教师说课、集体评课、研讨座谈的形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研讨会不仅展现了示范学校和示范教师对课改的理解与认识,更为广大实验教师顺利地开展实验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借鉴。区教育局和进修学校的领导分别参加了每个学科的会议,参与了评课和研讨,并做了重要的讲话。 为了及时了解和指导新课改实施情况,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从期初开始就制定了周密的视导检查制度,以教育局和进修学校的相应股部作为课改实验的“总参谋部”,整合有关股部(室)的力量,按部门职能分解工作任务,共同管理,形成合力,将课改实验的“研、训、管、导、评”等工作一体化,使课改实验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从九月份开始就深入基层各校进行了全面的调研。调研采取听课、评课、检查材料、听汇报、开座谈会等形式,加强了对新课改实施的指导和调控,及时地解决了一线教师的困惑,发现了基层各校在课改工作中涌现出的经验作法。几个月来,调研活动共听评课1500余节,检查各项档案资料200余项,召开实验学校领导教师座谈会60余次,受到了基层学校的欢迎,收到良好的效果。 为解决新教材执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区推行了新的备课方案。教师们能够从繁琐的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有了更多的时间交流收获、解决困惑,对课改工作进行反思和完善。各乡镇的教研员及时掌握情况,发现共性问题,立即组织研讨解决。针对教师执教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取得的有益经验,及时组织教师进行专题研究讨论,通过这种协作交流,解决了某些困惑,推广了成功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全员参与新课程改革实验。我区在中小学起始年进行新课程实验的同时,对其它年级也明确要求运用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研究,形成了全员参与课改实验的整体态势。在上级组织的各种评课与调研活动中,我区课改教师的课堂教学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8、深化评价改革,促进全面发展,营造师生共同成长的宽松环境 针对以往评价中存在的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过于注重学习成绩,评价方法单一,评价制度不健全等种种弊端,我们着力探讨发展性评价的构建,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即评价要以人的发展为本,具有明确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强调促进发展而不仅仅为了检查,重视被评价者的起点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重手见个体差异与潜能发展的多样性;采用多种方法,实施多元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促进教与学的发展。 依照新课改理念,注重促进学校发展与教师提高,许多学校进行了评价方面的研究与改革,如:实验小学设立了学生成长记录袋;寺儿卜小学设立了学生成长记录卡;杨郊小学 设计了学生成长手册等,大部分学校也都把教师实施课改工作的情况纳入到了教师考核当中。区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也出台了课改评价方案和学生评价方案,并把课改实施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到基层各校教学评估的量化指标当中。 同时我区中小学加强了对考试内容、形式等方面的改革实验,一些学科进行了阶段性的测验,并已取得初步成效。 三、总结提高,更加明晰课改思路 1、课改工作深入人心。 随着课改工作的推进,在全区教育界引起格外的重视,成为了名符其实的“一把手”工程,会上讲课改,会下研讨课改。许多家长也对课改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一股良好的氛围在全区上下形成。 2.教学观念的更新 真正的革命是观念的革命。从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我区一直把观念更新放在突出地位抓得紧、抓得实, 我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观念也确实一直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但大家都深切地感受到,更新观念从来也没有像课改以来这样具有强大的冲击力,从《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课堂教学的实施---对教和学的评价,新观念离我们越来越近,新观念就在我们身边,新观念变得越来越具体、越来越实在、越来越触手可及。具体表现在教育教学的一系列活动当中,课堂教学、教研活动、教学评价的变化都是观念更新的表现。 3.教师水平的提高 在多次座谈中,经常听到老师们说:“现在我们越来越感到自己像学生,每周都往图书室跑,总感到自己学得内容不够、学得时间不够。” 有的老师说:“课改课的综合性太强了,对我们的要求太高了,如果我们不学习真的难以适应将来的教学,而如果我们能真正驾驭好这样的课堂教学,以后我们做教师的信心会更足的。”工作中我们发现,一大批高素质的教师正成长起来。 4、学生的素质在提高。 在新课改的课堂上, 我们发现实验班的孩子们更有热情,更有勇气,更有方法,一个个富有个性的观点,在学生们的中闪现。学生的综合能力明显的提高。有的老师说:“新课改让孩子更像了孩子,更加突出了孩子的天性,真正促进了孩子的发展。” 为了保证课改实验有序、高效的开展,我区全面分析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任务,将之归纳为十大方面:1、队伍培训;2、教学实施;3、评价改革;4、重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管理制度;5、开发利用课程资源;6、区域性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7、教育科研;8、对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验证检验;9、形成家长、社区支持系统;10、成果经验的总结、展现和推广。这十个方面的问题也正是我区对课改更加清晰的工作思路,区教体局也正在认真研究、分析,在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寻求课改新的发展点。 四、问题与反思 ,正视前进中的困难 几个月的课改工作,记录了我们的成长与发展,同时也记录着我们的问题与反思。 1.观念更新仍需持续努力,重点是加强校长培训解决部分领导教育观念根本转变的问题: 2.配套资料尚不完备,教育局和进修学校应合力解决与新教材配套的参考资料及教学用具问题。 3.教师的专业能力仍需不断提高,在加强校本培训的同时,进修学校应解决好如何根据课改进程解决后续的培训问题。 4.教育局与进修学校应合力解决处理继承与发展,知识与兴趣,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人文性与工具性,评价与考试等关系问题。 5.加强实验资料的档案建设,解决部分学校实验记录不够翔实的问题。 6.加强地方与学校课程的开发研制指导力度,解决各校所开设的课程地方性与学校性不明显的问题。 几个月的课改工作,我们先后迎接了省市及其他县区领导和教师的检查调研和参观学习,他们对我区的课改工作的许多方面都给予了充分肯定,这对我区的课改工作是一个很大的鼓舞。“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现在我区广大教育工作者正在满怀信心,齐心努力,克服困难,以开拓创新的精神,稳步推进课改工作向纵深发展。 (执笔:戴志强)

第8篇:科研与课题的区别范文

身为教师,毫无疑问,第一层次的研究是“教育教学”。一方面,研究如何把所任的学科教好,把所教的学生教育好,另方面那就是教学的成效学生的成绩。教育教学研究这一层面,说容易很容易,每一位教师都是年复一年,来回或巡环地教着一批又一批学生。但一经思考;“所任学科教好了吗?所教的学生教育好了吗?教学成效显著吗?”说难也确实难。什么是“教好”?每一节课要让学生喜欢,每当公开课要让听课教师有好的评价,每当优质课要有好的奖次。什么是“教育好”?班集体学习氛围浓厚,积极奋发向上,开拓进取,每位学生行为端庄举止文明,愿学、乐学、好学、创造性的学。什么是“教学成效显著”?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等一系列指标要超前,每学科比赛,获奖率、获奖等次要高。归结起来,那就是:教师的教学与管理要让每一位学生喜欢,要让每一位家长满意,要让学校领导放心。当然,这种境界是很高的,但每一位教师需要把这种境界作为教育教学研究的目标。

期刊投稿 在教育教学研究的基础上,进入到“教育教学与论文、课题、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第二层次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水平需要提高,首先要加强自身理论水平的研究。为提高教育教学的理论水平,就要把教育教学研究提高到论文研究、课题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的层面。

论文的范畴是广泛的,教学论文包括:专题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例反思、教学方法、教材钻研、教学评价、学法指导、研究报告等。教育论文包括:学生管理、班级管理、学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德育、德育案例、素质教育等。教育教学之余,教师要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多动脑勤动笔,多去研究以上范畴的论文。论文撰写后,就要考虑效应问题。检验论文效应的途径有三条:一是每逢论文评奖机会,根据论文内容要求,针对性的呈送参评;二是根据教育教学杂志的栏目要求,投稿发表;三是将教育教学实践中提炼升华的论文,去指导、应用、验证于教育教学实践,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课题是专项性的教育教学研究,针对教育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炼出专题。综合实践活动是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科学实践活动、数学实践活动、第二课堂等素质教育活动的总称。它涉及的学科有:科学、劳动技术、计算机、美术、物理、化学、数学等。根据研究需要,确立活动主题。无论是课题还是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论文的是,主题确立之后,一般要先向教研、科研部门申报立项。立项后的研究时间短则一年,长则几年,然后撰写出课题报告或课题论文,按结题时间将成果呈送立项单位评奖。并且评奖单位只能是立项单位,不可超越。而论文的随机性很大,可以根据评奖要求去撰写,也可先撰写好各种类别的论文,等待评奖机会。

在论文撰写,课题、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有一定基础的前提下,进到“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与科技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第三层次。科技实践活动与课题、综合实践活动有五大不同之处:

一是立项和评奖方式不同。科技实践活动往往不立项,直接将研究成果送交县(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参与每年一度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的成果由县(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逐级推荐,参与市、省、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评奖。

二是成果级别不同。科技实践活动成果的认定级别远高于课题。低级别的认定单位,课题成果往往是:县(区)、市教科所或教研室,而科技实践活动成果是:县(区)、市科协、教育局联合评奖。中级别的认定单位,课题成果往往是:省教育分会、教研室或教科院,而科技实践活动成果是:省科协、教育厅、科技厅、共青团、妇联、文明办多家单位联合评奖。高级别的认定单位,课题成果往往是:全国教育分会或中央教科所,而科技实践活动成果是: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体育运动总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省(区、市)人民政府联合评奖。

三是教师在成果中的地位不同。课题(包括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教师是“主持研究者与参与研究者”,而科技实践活动成果,教师是“指导师”。

四是成果属性不同。课题(包括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个人所有成果,而科技实践活动成果是学校的集体荣誉成果。中文核心期刊

五是研究内容范围和要求不同。课题(包括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内容范围很广泛,不受制约,而科技实践活动必须围绕“科技”,体现“科技”,尽可能增加科技含量。

总而言之,教师的发展性研究,也就是在教育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加强论文、课题(包括综合实践活动)和科技实践活动的研究。其中的研究内容要注意举足轻重:教师要在研究论文、课题(包括综合实践活动)的前提下,开展科技实践活动研究。切不可专注于科技实践活动研究,而勿略论文、课题(包括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

第9篇:科研与课题的区别范文

一、主要观点

对我来说,聆听胡教授的讲座,是学习,更是一种享受。其思想之前卫、观点之独到、言语之简洁、演讲之精妙,无不让听者入神。胡教授讲授的《课程改革创新与课堂教学》,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1、要树立五种新的人才培养观念。即树立全面发展观念,树立人人成才观念,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树立系统培养观念。

他认为:学生不只是需要知识,更需要引导。让学生成为会规划人生的人。在他的倡导下,北京二中等学校每年、每期都让学生做发展目标规划,在班级设立学期发展规划栏,指导和帮助学生做好不同时期的人生规划。

2、课程改革是一项综合改革。学习、实践新的学习科学理论,改变课堂教学;课改分执行、破冰、创新三个阶段;将课堂教学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重点;要调用多感官学习是最有效的;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目前世界更注重24小时后的知识保留度,他认为Learning pyramid-学习金字塔对改善教学方法有很好的启发作用,建议各校将其挂在教室里,供师生学习使用。截止目前,他已在多所学校看到师生自制的学习金字塔。如吉林省吉林市第58中学学生自制的学习金字塔,位于中缅边界云南省腾冲县固东镇的一农村学校班班有《学习金字塔》。

3、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整体生命的发展质量,不只是知识。学生是以整个生命进入课堂;国家处于转型期,社会浮躁,教育必须沉静。

二、工作方法

从胡教授的演讲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他特别注重运用两种工作方法,即带着问题下去调研,运用数据说明问题。

1、带着问题下去调研。无论是接受组织分配的工作任务,还是自己去学校,胡教授必然会召集师生座谈交流,而每有这样的机会,他都会事先精心设计调研问题与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做调研,以提高调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如在黑龙江伊春市一所小学调研,他向五年级学生做问卷调查,先让学生写下老师问的问题的答案,然后让孩子们交流。三个问题分别是:

(1)最喜欢的学科是什么?简述理由。

(2)最不喜欢的学科是什么?简述理由。

(3)学校哪些工作需要改进?请给学校工作打分。

在孩子们交流的基础上,召开学生座谈会,问四个问题,每问一个就讨论一下,再问下一个。四个问题分别如下:

(1)你最喜欢的学科是什么?

(2)你学习最困难的学科是什么?

(3)你有什么学习需求?

(4)谈谈你的生涯规划。

从以上问题设计与调研方法可以看出,胡教授注重从孩子的视角去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以人为本在他的工作方法中得到很好的体现。特别是交流讨论学习需求与生涯规划时,耐心地给孩子们讲其重要性,引导学生明白其含义的同时,逐步建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与思想准备,树立人生目标并努力为之而奋斗。

20xx年x月2日,他在一所农村小学召开教师座谈会,就问一个问题:您的学生是什么样子的?10名教师参会,他要求人人发言,且不重复别人的观点。结果有3名教师欣赏自己的学生,另外x名都是埋怨情绪,要么说家长不重视,要么说优秀的孩子都转走了,只剩下些没用的不上进的孩子等等。胡教授针对这种情况,要求全体教师从鼓励、欣赏和赞扬孩子的角度去找学生的优点,重新发言,结果会后老师们认识到,只要仔细观察与思考,其实自己的学生还是有很多优点的,而且部分孩子还有学钢琴、街舞的愿望与爱好,可老师们根本没重视和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没为他们创设必要的学习条件。由此看出,胡教授的调研过程,更是一个对基层教师指导培训的过程。

2、运用数据说明问题。胡教授善于运用各种数据分析和说明问题。他在学习党的十报告时,注意到报告全文有29000多字,其中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论述的有380字,他对这380字的内容进行反复的研读。他在每一次的调研中,都注意计算各种比例、统计相关数据,用数据分析问题,得出有数据支撑的结论。推介使用学习金字塔,就是运用数据说明问题的一个实例。在伊春调研后,将学生回答问题的各种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特别是针对学生最不喜欢的学科的理由做深入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再与学校校长交流,帮助学校分析优势与薄弱学科,指导校长增强课程领导力,强化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等。

三、个人反思

作为一名督学,聆听胡教授等专家学者的报告后,本人结合我区教育督导工作实际,做了一些思考。

1、督学必须加强业务学习。督学的督政督学与监测职责和岗位性质,决定了督学必须全面掌握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与法律法规,做到依法督导;必须熟悉学校各项常规管理业务和教育教学工作,做到对学校课程开设、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后勤管理、评价考核等全方位指导与督促;必须时刻把握教育改革与发展动向,与时俱进地做好教育督导工作。作为一名督学,一是需要加强政治业务学习,二是需要参与教育局各科室各职能部门的业务学习,三是需要走进校园参与师生学习。

2、督学队伍建设需要专业化。相对来说,我区目前的督导队伍不够专业。新聘任的12名专职督学中,有6名是教育局领导,督导办公室又是教育局行政审批科,工作职责均为兼职18名兼职督学更是各自以科室、部门或学校管理职责为主。在今后的督学队伍建设中,需要从年轻化专业化的角度考虑,调整现有的年龄与能力结构,改善目前以兼职为主的队伍现状,强化专业化队伍建设,特别是需要配置具有较高教育统计与评价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专职督学,更好地履行监测职能。

3、教育督导必须坚持两个并重督政与督学并重,监督与指导并重。《教育督导条例》第三条第四款明确规定:对政府履行教育工作相关职责的督导与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督导并重,监督与指导并重。在实际工作中,普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成果,主要是督政的结果,即对人民政府落实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督导监督与指导,则应以监督为重,即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工作的督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