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科研课题管理范文

科研课题管理全文(5篇)

科研课题管理

第1篇:科研课题管理范文

关键词: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精细化;问题研究

目前国内大批科研机构除了部分私人企业绝大部分隶属于国企集团,科研单位大多需要承担大量的国家科研项目或本地的科研项目,既需要承担企业内部财务指标绩效考核,又需要根据相关部委所的有关于科研干了项目的相关规范施行财务管理,科研单位一般具有经费管理金额大、项目经费种类复杂等特点,这对于强化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的精细化研究提出了挑战。

一、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一)课题经费管理经验不足科研单位在课题经费预算方面一直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科研业务与科研所需设备购置的经费比例不协调,人员劳务费用过高,导致课题经费预算最终与财务决算报告脱节,并且科研单位内部一些人员对于课题经费预算,以及财务决算报告并不了解,编制的预算存在不严谨、不科学、成本过高等特点,在验收检查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其数据编制经费的决算报表很难符合实际需求或者超过成本预算过多等问题。此外,科研单位课题经费财务管理中还存在专项资金使用率不足,使用模式过于随机等问题,在得到支付系统专项经费时,其到账时间一般间隔半年或者一年,项目支出方面其预算无法被满足,等专项经费到款时又不能得以专项利用。

(二)资产管理认识不足科研单位在资料管理以及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一直处于经营短板,一些科研单位在采购材料时,并没有专门的采购人员为了节省企业经营成本只选择负责该项目的人员进行材料采购,对材料采购申请以及材料采购审批等环节并不熟悉,并且在材料采购入库验收以及出库领用等环节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的手续,容易存在弄虚作假,材料采购成本虚报等问题。关于固定资产管理环节,许多科研单位对固定资产并没有养成全面且定期的检查习惯,对于一些固定资产比重较大的研究机构,没有专门的针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部门,随意指派人员进行监管,针对一些已经批注处理的固定资产长期积压没有进行及时的处理,导致企业固定资产受到损失,并且针对现有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以及使用方式也缺少科学有效地认识。

(三)制度建设不健全关于科研单位的科研课题管理制度以及项目经费管理制度目前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一些项目的科研课题申报还存在着没有相关管理部门参与的问题,科技人员对于经费预算的编制不熟悉,而管理人员对于项目课题申请的执行力度不足,对课题结题结账以及相关的财务结余管理还存在操作性单一等问题。同时,一些科研单位还存在着对国家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政策法规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实际需要执行的与财务监管相脱节,另外一些课题管理费用的计提不合理也是问题所在,缺乏有效地法律法规的约束也是目前制度建设不健全的现状表现之一。(四)会计核算不系统会计核算不系统主要体现在临时工费用远高于实际所需费用,并且用于科研项目研究的费用较少,利用率不足,以及现金流支出较大,科研资金被套取等方面。此外在往来款方面,已经签订的科研项目合同的项目资金并不能及时导致,导致无法按照约定时间履行合同或者在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垫付资金履行合同,造成会计核算困难,同时,还有一些科研单位员工的借款余额长期在账面上并没有根据实际核销时间进行清理,造成科研单位呆账、坏账问题频发,导致整个会计核算系统工作无法顺利推行。

二、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管理意识不强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精细化管理方面存在管理意识不强,认识不到位等问题,对于如何把财务精细化管理与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相结合还存在误区,只考虑完成当时所布置的任务对科研单位未来长远的发展没有施行有效的规划,并且在课题任务出现交叉且各个岗位职责不明确以及岗位协作出现问题的时候,无法良好的应用财务精细化管理化解由于这些问题导致的财务损失,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过于粗放,对于市场信息分析的不到位,不够精准也是导致其工作效率降低,工作质量差的主要原因所在,如何提高整体科研单位工作人员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加强其管理意识的学习与培养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够科研单位的财务信息化建设方面一直受限于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不健全的影响,以至于无法全面的施行财务精细化管理,导致财务精细化管理浮于表面,在财务网络费用核算方面无法具体落实到项目细节,财务信息整合不完善,细节与分支问题频发,并且在费用分摊凭证方面也没有明确的指导标准以及参照依据,整体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协调性较差,财务网报系统中的审批与监管流程并不能得到有效地应有,财务信息管理系统长期不更新,缺乏技术人员对于该环节的完善。这些问题都将导致科研单位的财务精细化管理实施困难,因此,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十分重要。

(三)绩效考核与监管机制不完善整个科研单位在财务精细化管理方面还存在绩效考核不健全以及监管机制不完善问题,一些科研单位对于全面预算的领导作用认识不足,缺少长期的财务管理规划以及战略目标,并且科研单位由于科研项目众多,项目周期长短不一,负责人员组成结构不稳定等问题,导致业务活动与财务管理脱节,此外项目财务管理人员所采用的会计科目编报预算模式不能符合科研单位的实际需求,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问题一直未建立良好的体系。除此之外,在监管机制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科研项目的材料申请、项目审批、资金运用方面没有一个明确的监管机构负责,交由财务管理部门处理很容易抽身乏力。这也是导致科研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实施不畅的问题所在。

(四)财务管理部门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培训力度不足科研单位在施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势必需要财务管理部门的积极参与,这对于人员素质有着极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对财务精细化管理理论有着明确的认识与扎实的运用能力,另一方面要能够有灵活处理各项财务问题的应急能力,而目前科研单位过于重视科研研究,在财务人员管理与培训方面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体系,这对于整个科研单位的长远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三、提升科研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对策分析

(一)完善管理制度,转变财务管理整体观念精细化财务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制度要想在科研单位中得到有效地实施,一方面要考虑科研单位与其他事业单位的不同与特殊性,另一方面还需要转变原有的财务管理观念,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需要从财务管理的基础理论学习以及观念认识入手,将财务管理工作细分,各项工作做到专项专人负责,针对不同的财务管理问题在制度完善的保障下迅速解决。此外,精细化财务管理还需要财务管理人员积极转变原有的财务管理观念,这对于其自身工作素质的提升以及整个科研单位的长远发展与运营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构建科学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体制科研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研究初期势必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构建科学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体制,这对于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最优化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并且构建科学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体制可以让财务管理人员在项目预算以及成本核算方面有着一个明确的操作标准与认知,这对于整个项目的申请与资金到款时的合理规划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也可以减少由于信息化不健全所导致的申请与项目资金的利用不合理等问题,全面促进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朝着健康、科学、有效的方面发展进步。

(三)强化监管机制加强绩效考核财务精细化管理一方面作用于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环节,另一方面还作用于科研单位人员监管与绩效考核方面,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以及良好有效的监管体系可以在科研单位全面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方面提供助益,并且随着科研单位项目的增多,也需要加强对其项目的监管。

(四)加强员工培训,全面落实精细化管理标准作为科研单位中最为重要的环节,科研项目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以及业务能力将直接影响整个科研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施行与完善,因此,要定期举行针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活动,并针对培训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此外,还需要加强对于财务管理人员对于精细化理论学习的倡导力度,从科研单位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目前实际状况,使员工能够切实了解科研单位的经营现状以及发展需求,能够切身认识到作为科研单位项目中的一份子的作用,针对培训长久不合格的员工要进行惩罚制度,对于培训成绩优异的员工要建立完善的晋升制度,以此来实现激励员工的作用。

四、结语

目前,我国科研单位在财务精细化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新型财务管理模式更加利于科研单位的长远发展,虽然在目前的实施环节还存在许多问题,但是这些问题都逐渐被克服中,目前较为突出的问题还需要随着科研单位财务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去不断地解决与应对。同时,科研单位也要加强自身的管理,提高对于财务精细化管理研究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赵向龙.科研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探析[J].当代经济,2016(26):92-93.

[2]尹明.新形势下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思路及途径分析[J].财会学习,2019(17):52-53.

[3]赵守高.科研资金精细化管理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J].江苏科技信息,2014(22):98-100+102.

第2篇:科研课题管理范文

关键词:农业科研院所;科研档案管理;问题;措施

农业科研档案管理是现代科研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此项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农业科研院所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及科研事业的发展。农业科研档案是科研人员在开展科研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真实记录和历史凭证,是农业科研院所重要的科技信息资源,是开展相关科学研究的基础[1]。真实、准确、安全、齐全地保存好农业科研档案,有利于进一步对前期科研数据进行全面分析,明确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准确把握科研工作的方向与进展,从而促进农业科研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2]。

1工作内容及其重要性

科研档案主要包括课题(项目)的申请书、建议书、任务书、年度进展报告、经费预算评审、验收、鉴定、经费审计、报奖、原始实验记录等,这些是农业科研院所从事科学研究的真实历史记录,保存价值至关重要。科研档案是农业科研院所科研活动的真实反映,也是其科研水平的具体体现;是历史科学研究成果的文字载体,也是科学研究成果的存在形式。科学研究的深入与创新,离不开个人研究成果的日积月累,也离不开对他人研究成果及经验的借鉴,科研档案是科研人员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依据,是农业科研院所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做好农业科研院所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是科研档案工作的需要,而且是维护农业科研院所真实面貌的工作内容,对其持续、健康、稳步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利用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2突出问题

2.1农业科研档案归档不规范、不齐全

归档不规范、不齐全的问题广泛存在于农业科研院所科研档案管理中,而归档难且不完整更是尤为突出[3]。农业科研档案归档的内容主要包括科研课题(项目)的申请、立项执行、结题验收、成果报奖、成果推广及应用等各个阶段形成的文件材料。但是由于科研档案具有涉及范围广,专业性强的特点,加之农业科研课题(项目)执行期限一般1~3年,重点课题(项目)甚至达到4~5年,执行周期较长,形成的各阶段文件材料较多,因此收齐档案材料有一定的难度。其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科研课题(项目)的申请书、建议书、任务书、年度进展报告、经费预算评审、成果报奖等阶段档案材料的收集相对容易一些,归档材料也比较规范、齐全。相反,原始实验记录的归档相对较难,归档材料也不规范、不完整。虽然科研档案管理员多次强调,实验数据的记录要求用签字笔,但是使用圆珠笔记录的还大有人在;甚至相当一部分科研人员出于自己的利益,为了以后使用方便,独自保管、独自享用原始实验数据,不积极配合科研档案的归档工作,没有积极主动的归档意识,从而使科研档案归档材料出现缺失、不规范的现象。(2)从承担课题(项目)的方式来看,一般独立承担及作为协作单位承担的课题(项目)归档比较容易一些,合作课题(项目)则比较难。现在许多合作课题(项目)只有任务书没有申请书、建议书、协议书等,归档工作上并没有采取相应的合作态度,科研文件材料散失在各自手中,造成与本身承担任务有关的材料不能按要求归档,有的甚至处于放任自流状态[4]。

2.2科研文件材料相对分散,缺乏集中性

农业科研的过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课题(项目)立项到结题可能需要一年甚至是几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不同的文件材料,但是农业科研院所科研档案管理人员不能对这些材料进行有效的收集和整理,甚至有些课题(项目)验收完成确认单返回较晚而被遗忘未归档,导致农业科研文件材料分散不集中,出现严重流失的问题[5]。

2.3科研档案管理员多为兼职,岗位不稳定

农业科研院所的科研档案管理员绝大多数是兼职,其本人任务多而繁琐,而且主要致力于本科室的业务工作,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加之科研档案管理员岗位变动频繁,刚刚经过岗位培训对科研档案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就调换工作,导致科研档案未能按时有效进行收集与整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6]。2.4科研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农业科研院所从领导级到普通科研工作者普遍对科研档案管理不够重视,更没有正式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对其进行约束。即使有但也只是流于形式,没有相应的监督体系及约束机制,使科研档案未能按时收集而遗失损坏。甚至借阅科研档案没有登记手续,一些不太自觉的科研人员用完忘记归还,使得科研档案材料缺失,科研档案不完整,科研档案管理形同虚设[7]。

3主要措施

3.1转变思想认识,重视科研档案管理

科研人员要转变以往思想观念,真正从“根”上认识到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及关键性,纠正以往独自保管、独自享用的错误做法,真正懂得科研档案为单位所有,任何个人无权将其据为己有。按照科研档案管理部门的归档要求,及时、完整、准确地完成科研材料的归档工作。对于独立承担的课题(项目),要将全套文件归档;对于作为协作单位承担的课题(项目),只将与本单位承担任务相关的材料归档即可;对于科研材料归档难度系数大的合作课题(项目),课题(项目)主持人作为第一责任人负责本课题(项目)科研文件材料的建立、整合与归档工作,及时与合作单位沟通交流,采取相应的合作,将其各自手中的科研文件材料进行收集与整理,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的科研档案材料。

3.2重视科研文件归档,确保材料完好无损

将科研文件材料条理规范、完好无损的归档,是实现科研档案高效管理的根本。因此,科研项目材料的归档是科研档案管理员、课题(项目)负责人和相关科研人员的共同职责。各研究科室应指定专人负责各个科研课题(项目)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与归档工作,并明确其职责,确保研究科室所有科研文件材料归档齐全;各研究室的每个科研课题(项目)负责人要向课题(项目)组成员布置平时形成积累材料的任务,并指定专人负责本课题(项目)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归档负责人要随时关注各个课题(项目)的截止时间,科研文件材料一般在课题(项目)结束后的三个月内应完成归档,对于形成周期过长的课题(项目),可按来源、类别、年度进行归档,避免因课题(项目)验收完成确认单等验收材料返回较晚被遗忘而不归档,造成科研文件材料的丢失[8]。

3.3配备专职科研档案管理员,定期培训

科研档案管理由于其工作的特点,需要专业性非常强的人员才能更好地胜任。专职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专门从事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积累了较多经验,加之没有其他工作牵绊,所以他们会集中精力放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上,并且有足够的时间潜心于此项工作,对科研档案管理的各项业务方法和规章制度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对科研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等具体业务工作都能够独立、熟练地完成[9]。农业科研院所通过引进和培养专职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定期对其进行专业培训来增强其思想认识、职业道德、业务素质及工作能力,使其能够足以担任此项工作,从而保证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4健全科研档案管理制度

第3篇:科研课题管理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育科研;管理水平

中等职业教育是现代职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本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及技能型人才。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增大,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本地区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职学校教育科研水平的提升对促进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教学质量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部分中职学校教育科研管理现状进行研究,发现了中职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具有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提高中职学校教育科研管理水平做出几点思考。

1中职学校教育科研管理的问题

1.1教育科研思想观念方面

首先,中职学生大多成绩基础较差,综合素质不高,给学校管理方面加大了难度,教师教育的重心偏向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从而忽略了教育科研管理及教师科研素质的培养。其次,中职学校长期以来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目标,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上,忽略了教育科研,造成了“重管轻研”的状况。近些年,中等职业学校忙于硬件设施的建设及学校的升格申报而教师忙于新专业新课程的教学,科研工作的热情降低,造成了教师的教育观点和理论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科研意识淡薄的现象。

1.2教育科研管理机构方面

大多数中职学校并未设置专门的教育科研机构,相关工作往往由教务管理部门承担,有的中职学校虽然设置了相应机构,但职责不明确,且没有任何管理职能,部门中缺少专门从事教育科研管理的人员和经费,导致中职学校教师失去了很多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和活动的机会,不能学习先进的教育管理知识和经验做法,学校管理的思想和方法落后。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与管理,教育科研管理工作停滞不前,这严重影响了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长远发展。

1.3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方面

中职学校由于长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校对教育科研重视不够,教师对教育科研积极性不高,没有科学研究的意识,很少有人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研究,即使有自己对教育教学的思考,也是相当零散、无序的。大部分中职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制度还很不完善,领导体制、人事体制、支撑条件目前都没有完全理顺,没有中长期的教育科研管理规划,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1.4教育科研成果方面

长期以来,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主要来源,目前,中职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存在种种问题,不少课题只重视开始的申报与最终的结题,中间许多环节缺失,尤其是缺乏方案实施的过程,缺乏本土研究。大部分参与教育科研课题的教师只关注数量,不注重质量和教学成果的转化,科研成果的总结和推广不得力,使得高质量的教育科研项目很少,教育科研的含金量降低,影响了学校整体的教育科研水平。

2提高中职学校教育科研管理水平的对策

2.1转变观念,加强科研业务培训

开展教育科研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对教育科研的内涵、价值及意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中职学校要充分认识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努力转变领导和广大教师的观念。为教师提供参加业务培训和进修的机会,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同时,学校也可邀请一些专家,开展关于教育科研知识及如何进行课题申报等内容的学术讲座。还可根据教师需求举办培训,激活教师的主动参与意识,并及时消除畏难情绪,让培训成为教师自身发展的必然需求,让教师意识到只要善于发现问题,教育科研就在身边。

2.2健全学校教育科研管理机构

中职学校要设置专门的教育科研管理机构,并根据学校办学规模的大小确定科研管理人员的数量和职责范围,并选拔科研素养高的教师到科研机构工作,保证其与同等部门同样的待遇。同时,中职学校应为专门从事教育科研管理的人员提供参加业务培训和交流的机会,提升业务素质,为广大教师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创造条件。

2.3健全科研管理制度,全面提升管理实效

中职学校应结合本校教育科研实际,制定形成科学的、合理的教育科研运行机制,保证教育科研顺利实施。(1)科研工作常规管理。制定本学校的教育科研管理规范,以规范为依据,认真抓好各类课题的申报审批工作。及早传达各类课题主管单位的申报文件精神,让教师早动手早准备,精心组织,这样才有希望做出高水平的课题。在开题论证阶段,严格要求各课题组按照规范进行准备;在中期评估环节,通过经验介绍等途径,提高中期评估活动的质量和时效;在结题鉴定阶段,要严格把关,不达结题条件的不予上报。总之,在课题研究的各个阶段,都要做到统筹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做好阶段性总结与检查。为规范科研工作,还应建立科研资料档案,档案包括各类课题的申报评审书,立项通知书,开题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和证书等相关内容的复印件,以及各类教育科研课题的文件通知等。(2)科研工作考核机制。制定对科研团队和科研人员的考核办法,将各项成果评比量化,构建以分类考核为前提,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重业绩看进步的科学合理的发展性考核评价标准。考核结果要与科研经费的分配相结合,与评优评先相结合,切实做到科学考评,奖惩分明,激发广大教师的科研动力。(3)科研工作激励机制。中职学校应始终把广大教师放在教育科研的中心位置,充分了解教师的内心需要,找到其动力的根源,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来激发和调动教师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从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方面着手。物质激励即学校要设立科研专项经费,对立项的科研课题,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改变以往教师搞科研自掏腰包的状况。对获得省级、部级科研项目的,直接给予现金奖励。精神奖励即学校每年可以结合科研成果的完成情况设立“科研标兵”等荣誉称号,树立榜样,增强教育科研人员的自豪感。此外,在年度考核及职称评定时,可以给予一定的加分奖励。

2.4健全科研成果评价及推广制度,全力打造精品课题

教育科研的目的是推广应用,在应用中发现问题进行改进,这样的研究才有意义。在课题立项时,是否具有推广价值,是能否立项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在抓好各类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基础上,还应抓好对重点课题的跟踪指导,对有精品项目潜力的课题加强个别指导,以精品课题和重点课题带动全校科研水平的稳步提高。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应尽快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严格落实课题管理常规,力争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精品课题,做出一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科研评价的新趋势、新要求,合理分析科研成果在不同时期内的价值、转化前景等方面的因素,运用不同的方式和标准进行评价。好的科研成果必须推广,学校及课题组要采取多种形式向校内校外推广教科研典型经验和优秀成果,年度论文评比是推进课题成果总结提炼的重要手段。还可以深入企业、工厂实地推广,开展校企合作,教育科研直接为企业服务,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一举两得。也可以通过现代化媒介进行推广,扩大研究影响力,提高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3结束语

教育科研是教育的生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目前,中职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中职学校的长远发展,要提升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教育科研必须先行,管理必须到位,中职学校要不断探索适合本校教育科研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使教育科研真正服务于教学,达到促进教师快速成长和提升学校办学质量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力.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科研管理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3):14-15+22.

[2]史冰洁,马铁明,刘争清,等.提升高等院校教育科研管理水平的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16):40-42.

[3]吴伟昌,顾晓东.以机制创新提升区域教育科研管理水平[J].上海教育科研,2010(8):59-60.

第4篇:科研课题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

科研经费是指用于发展科学技术事业而发生的各种费用。高校的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多样,比较常见的有政府拨款、企业投资以及社会捐赠。由于科研经费的来源途径广泛,科研活动本身又具有创造性、多样性和复杂性,这就增加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难度。因此,有必要探究当今社会形势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大科研经费管理力度,保证科研经费最大限度地投入科学研究事业中。

一、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不足之处

(一)内部科研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当前,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大多数是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立项部门制定下发的经费管理办法而制定的,主要明确了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规定了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和标准,以及对经费实际使用情况的有效审查等。在调查中发现,许多高校的科研管理制度都存在以下问题:1.科研管理制度更新不及时。近年来,有关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办法的红头文件不断出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15)15号)、《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6)50号)等文件的下发,意在为高校科研人员明确经费的使用范围,简化经费使用手续,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然而有些高校并没有及时按照中央文件指导意见对早期制定的不符合改革发展要求的规章制度做出修订,或没有及时制定相关科研管理办法。制度更新的滞后性阻碍了科研经费的合理利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科研积极性。2.不同科研项目的管理制度没有差异对待科研项目的来源途径形式多样,而科研活动又是一项创新型活动,经费的使用在执行上具有相对的不确定。目前在经费管理实践中,很多高校的科研管理办法在制定时并没有考虑到这一因素,对不同来源的科研项目都以同一套经费管理办法对待。还有一些高校,把横向项目经费纳入严格的行政化管理模式,直接影响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限制了科研经费创新性活动的开展。

(二)科研项目经费支出不规范

科研管理经费的使用和支出范围应符合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项目负责人超范围列支科研经费、列支与项目不相干的个人费用以及使用虚假票据套取科研经费的现象时有发生,具体表现为:1.列支与科研课题不相符的其他费用。例如某高校某课题组的研究方向为面向大数据的复杂网络中信息挖掘研究,却在经费中列支了关于细胞脂代谢方面的版面费;某高校阿尔茨海默症临床诊断研究课题经费里列支了参加高分子材料论坛会议的差旅费用。2.列支与科研课题不相干的个人费用。由于目前大多数高校在科研项目的管理中,都实行课题组负责制,很多项目负责人都认为,项目经费就是自己的钱,经费都应该自己说了算,从而造成了很多不合理的使用情况,比如,用科研经费在超市购买纸巾、沐浴露等家庭用品,在书店购买儿童辅导书等个人书籍,在线上购买kindle、蓝牙耳机等私人物品。3.通过虚构经济业务套取科研经费。有些高校为了给科研人员创造轻松的科研环境,给了项目负责人很大的审批权限,这就给了一些廉洁意识不强的科研人员弄虚作假的机会。据审计调查报告披露,用假发票套取资金、假合同转移资金、虚构差旅业务骗取差旅费、虚构劳务人员名单赚取劳务费等现象时有发现。

(三)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控制环境薄弱

1.经费预算不科学项目组在项目申报时,需先编制项目经费预算。科研经费的预算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有很多科研人员虽然科研能力很强,但是财务意识比较淡薄,他们对经费管理办法并未深入了解,缺乏财务预算专业知识,在申报科研项目预算时没有进行详细合理的分析,认为经费预算只是走走形式,导致后期在科研经费的实际操作中经常出现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使用比例不合理、单项经费额度不足等问题,大大影响了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2.预算执行不严格某些高校的科研人员在科研经费的管理过程中,重立项、轻使用,没有严格按照预算来执行。比如,一些科研人员在预算中做的是测试费的预算,却在使用中用于购买鼠标、键盘等办公用品,还有些科研人员把回家的差旅费当作调研差旅费来报销,或者用设备费购买一些与科研不相干的设备据为己用,以上预算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大大增加了科研经费管理的风险。

(四)科研经费管理平台信息化程度低

目前,高校一般是通过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核算部门,分别对科研项目的立项和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管理的。科研管理部门只负责科研信息的管理工作,计财处只负责经费收支的核算,两部门各有一套独立的软件系统。由于两部门的管理权限划分过于分明,工作系统也互不相通,导致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人员的经费使用细节完全不知情,计财处也对科研项目的进程完全不了解。信息的不对称以及传递的不及时,给科研经费的管理增加了难度。

二、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优化对策

(一)完善科研内部管理制度

高校科研管理制度是指引科研管理、提升科研工作效率、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及提高科研水平的有力保证。因此,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对加强内部科研管理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应加强对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的创新。“创新”是科学研究工作有效开展的核心环节,为了让科研工作者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创作,高校的科研管理制度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各高校应根据国家出台的各项科研规章制度,及时废止、修订不合时宜的科研管理办法。积极向有优秀经验的兄弟院校及企事业科研机构学习,不断完善科研管理制度,为科研工作者的科研创新工作提供良好的奠基石。其次,要明确科研经费的属性,对不同来源的经费实行分类管理。高校可以在严格遵守国家各级各类科研管理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上,结合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的特点和管理要求,对其进行分类管理。对纵向科研项目按照国家项目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对横向科研项目则按照合同或协议执行,不能强行套用行政经费的管理办法。完善涉及学校科研活动全过程的经费管理制度,简化科研管理工作流程,形成既具束缚力、又灵活多变的覆盖纵向横向科研项目的分级分类管理制度体系,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二)规范科研项目资金支出

第一,制定和细化科研经费报销相关细则。高校管理部门应细化和明确各具体经费支出项目可以报销的内容和所需资料,财务人员在审核相关单据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项目资金的使用范围、标准进行单据审核。在报销过程中,要不定时对账务进行抽查分析,监控可能的不合规行为,及时进行预警,采取措施进行整顿。第二,建立对项目负责人的监管机制。项目负责人是项目资金使用的第一责任人,理应对经费使用的合规性负全责。项目负责人应该合理使用科研经费,针对一些高校项目负责人滥用经费以及套取科研经费的行为,上级主管部门要进行问责,并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另外,高校内部应组织审计专项小组,定期对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违规使用行为,要上报学校相关部门及领导,及时对项目负责人的错误行为进行纠正。第三,加大科研管理政策宣传力度。各高校可以通过党委办公室下发文件传阅、财务部门编写报销指南、开发微信公众号播放小视频宣传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相关科研管理政策的解读和宣传。各级单位还可以定期组织培训,加强科研人员自身廉洁作风的思想教育,做好正确的思想引导。

(三)健全科研管理经费预算管理体系

做好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工作,加强科研预算的科学性,严格按照预算把控经费开支,能有效防止科研经费的浪费,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科研人员应提高自身对预算管理的认识,重视预算的编制工作,通过提高自身财务水平,从而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在预算编制阶段,项目组负责人可以邀请财务人员参与指导,深入了解经费支出科目的内涵,明确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的使用范围,细化各项支出,合理分配支出比例,让经费的使用达到效益最大化。另外,项目负责人在进行科研活动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科研管理经费的预算,做好事前的规划,合理计划使用经费,避免在执行过程中多次调整预算指标,降低科研经费的管理质量。

(四)加强科研管理平台的信息化建设

高校应建设由科研主管部门、财务部门及审计部门相互配合的科研管理平台,构建信息化共享平台,开发专业系统,实现信息共享。这样不仅能促进管理部门、财审部门和项目组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合作,项目负责人还可以通过各类财务报表分析,精确掌握已使用的经费情况,从而更好地分配科研工作;管理部门也能随时了解项目的经费使用情况,化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实现全程监控;财务人员也能加强财务预算支出的控制,防止超预算、超范围的经费支出;审计部门还可以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构建一个科学的科研经费信息管理共享平台,有助于行政部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与监督,也有助于科研人员合理分配使用科研经费,顺利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三、结束语

第5篇:科研课题管理范文

一、高职院校加强科研管理工作的意义

(一)提升科研资源利用效率

科研是高智力活动,需要研究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否则难以突破,更难获得有意义的研究成果。高职院校的科研资源具有稀缺性,无论是在科研资金、科研设施还是上级项目申请上,都比较弱势。与本科院校、科研院所相比,缺乏竞争力。因此能够获得科研资助的机会相对不多。对有限的科研资源要加大管理力度,通过精细化和有效地激励,让有能力的人进行科研,高效地完成科研任务,从而实现科研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

(二)提高科研人员科研能力

高职院校教师整体的理论水平和科研基础比较弱,科研成绩不够突出,成果的竞争力不强。不少高职教师科研方法、科研范式不够规范,缺乏科研设备和资源,难以完成科研项目。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高职院校要加强科研管理,对科研人员进行培训,让科研人员学会申请科研课题,掌握科研方法,丰富科研理论,从而提升科研人员科研能力。高职院校要加强科研管理,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科研队伍,让原创研究和基础研究能力显著增强。

(三)通过大数据聚焦科研前沿

高职院校科研人员普遍存在不知道如何确定科研选题和研究方向,选择的科研方向往往是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体会,虽有独到性见解,但基础性、前瞻性不足,科研人员难以把握科研前沿和热点话题,已有研究的成果创新性不足,难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科技创新和社会变革大趋势。高职院校加强科研管理,可以建立科研大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科研需求,做出有针对性的部署和决策,从而聚焦科研前沿,促进高职院校的教学和科研。

(四)正确认识高职教育定位

高职教育承担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重任,职业性和学术性并存[5]。学术性不仅在于科技创新,更在于通过学术研究深化对高职教育认识,正确进行高职教育定位,确定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模式。教育和科研具有互动性,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如对“现代学徒制”“1+X证书制度”的提出和施行,都需要教师们加强学术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高职院校加强科研管理,要重点进行有关职业教育的研究,为优化高职教育提供重要帮助。

二、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纷纷加强科研管理,鼓励教师进行科研创新,主要形式包括申请科研项目、参加科研论坛、撰写研究报告、发表学术论文、申请专利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研创新。但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还存在认识不到位和管理不专业等问题,制约着科研水平的提升。

(一)科研管理不符合高职定位

当前不少高职院校加强了科研管理,鼓励科研创新,但诸多科研规定并不符合高职院校的实际。高职院校的主要特长是职业教育,具有职教和技术服务优势,但也有科研上的短板。科研人员能力不强,积极性不高,缺乏科学创新意识,无法与本科院校或者“双一流”高校比拼基础科学研究或高深理论研究[6]。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却让本校教师参与各项基础研究或理论研究课题申请,有些已经超出高职院校教师的实际科研能力,也缺乏相应的科研设施和器材,导致教师无法进行科研实验。在科研成果的表现上,有的要求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这往往存在较大难度,尤其是文科性课题,致使课题难以结题,制约着教师课题申请积极性。

(二)科研管理工作队伍能力有待提高

科研管理工作队伍的能力直接决定着科研管理水平的高低。部分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队伍能力不高,人财物要素管理与结构优化存在短板,对高职科研任务理解不透彻,不是制定不切实际的高标准要求,就是不加任何限制,致使科研低水平重复。如部分科研成果发表的期刊质量堪忧,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科研水准。此外,一些高职院校缺乏科研规划,提供的科研选题不符合《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精神,缺乏前瞻性和针对性,不能很好地引导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如1+X证书制度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新的改革点,但高职院校并没有加强该类科学研究。

(三)科研管理不够立体化

科研管理有自身规律,需要先打好科研基础,逐步发展,为此需要构建立体化的科研体系。纵向上,科学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科研成果上,而是要加强成果转化,增强科研成果的应用,发挥科研应有的价值。横向上,科研包括申请课题、撰写课题报告、发表学术论文、参加科研论坛、进行科研讲座、深化产学研一体化合作等,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将科研活动等同于课题和论文,唯课题、唯论文,而没有鼓励和引导教师参与各种科研学习交流活动,导致科研工作者难以获取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长期在低水平徘徊,不能进步,无法进行科研突破,也就很难实现科研创新。多数科研成果只停留在表面,成果转化和应用率较低,没有发挥出科研应有的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作用。

(四)科研管理与教学管理不够协调

科研和教学是相辅相成的。要通过教学发现科研方向和选题,充实科研内容。比如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研究离不开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1+X证书的科研离不开对“X”证书的开发和探索。只有聚焦教学实际,发现教学问题,科研成果才具有针对性、创新性和现实意义,才能更好地为教育工作者、企业和社会认可,更好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和技术服务优化。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和教学管理是分离的,教师长期存在教学和科研“两张皮”现象,不是“重科研、轻教学”,就是“重教学、轻科研”,导致科研成果并不是教学问题的真实总结,科研成果缺乏创新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优化对策

(一)形成高职教育为核心的科研管理定位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要做好相应定位,聚焦高职教育实际,符合本校科研力量实际。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技术技能型的职业化人才,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立德树人,那么聚焦高职教育的主要问题,如现代学徒制、1+X证书制度、课程思政、“双师型”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和诊断、实践教学等,就是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核心。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着力点在于应用性研究和技术服务[7],要大力推动技术应用服务型科研,抓住新科技革命发展的机遇,实现大数据、人工智能、云服务、云计算、自动化的互通互联。考虑到高职院校科研人员能力现状,建议采用分类管理的形式。高职院校科研力量强的学科,可以开展相应的高水平研究。如有些高职院校的财务专业办学历史悠久,科研成果积累颇丰,这些院校可以申请省部级或部级科研项目,举办科研论坛,这会进一步反哺教学,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对于那些缺乏实际科研设施和设备、不适合高职院校科研人员能力现状的科研项目,根据情况分别处理:不符合本校定位和发展的,减少科研投入;对于符合本校实际,具有重要科研价值和技术应用价值的提供资金帮助,开展科研培育,引进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建立科研实验场所,购买实验器材,聘请相关的科研指导专家,为科研提供必要帮助。

(二)提高科研管理工作队伍管理能力

高职院校应当建立高水平的科研管理工作队伍。一方面,要引进有经验的科研管理人才,研究《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要求,创新科研管理服务模式,制定科学的科研管理政策、科研制度和激励机制,健全科研设施,破除科研障碍,让科研更具有创新性,更好发挥智库作用[8]。加强人财物管理,优化科研结构,提升科研绩效。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科研管理工作队伍的教育培训,提高其科研管理水平和科研服务能力,提高其对科技政策和科研规律认知水平[9]。可以聘请相关专家到校进行科研管理讲座,传授科研管理经验;到兄弟院校进行科研管理考察,取经交流,丰富科研管理思想;引入先进的管理管理办法,建立精细化、信息化科研管理体系,提高科研管理质量,将有限的科研投入发挥最大的效率。

(三)建立立体化科研体系

科研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论文、项目,而是要建立立体化的科研体系。首先,从内容上来讲,要将专业研究和学科教学有机融合,既要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也要提升其教学能力。其次,从形式上来讲,要推行申报课题、、参与论坛、会议宣读、圆桌会议、交流考察等不同的科研实践,让教师扩大科研知识面,多渠道获取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提高科研质量。再次,要深化产学研创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高职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共享科研设施,交流研究框架、方法、范式,审视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不足,改进科研的不足,以获取有建设意义的研究成果。加强高职院校和企业对于优秀科研成果的孵化,促进成果转化和应用。

(四)科研管理与教学管理同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