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养殖技术培训范文

农村养殖技术培训精选(九篇)

农村养殖技术培训

第1篇:农村养殖技术培训范文

通过大力开展对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不断完善农业种养殖技术指导进村的工作机制,使我市的种养殖基地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推动我市现代农业建设。抓好农民培训、技术入户,发展以西芹、番茄、川芎、商品蔬菜、小家禽养殖、水稻制种等“一村一品”为主,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专业村。

二、工作计划

1、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业种植业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培训0.5万人次,5年共培训2.5万人次。

2、绿色证书培训。重点培训年龄在16至40岁之间的骨干农民,使他们成为该村“田秀才”、“土专家”和科技带头人以及充实到村级农技服务队。每年培训16人,5年共培训80人。

3、农业职业技能中。一是开展农业行业特有工程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二是结合省农劳办的“四川省劳务品牌培训”项目,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培训闭幕按市上安排落实。

(二)养殖业培训

1、五年计划进行农民养殖技术培训15场次,受训人数达0.5万人次。

2、大力推广“稻鸭共作”养殖实用技术,每年推广0.3万亩,五年计划累计推广1.5万亩。13.建立“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2个。

三、工作措施

(一)工作机构

成立以党委委员、副镇长简勇为组长,农业中心主任王家华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人员为成员的“技术指导”进村工作组,负责实施“技术指导”进村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日常工作。

(二)技术指导进村的方式

第2篇:农村养殖技术培训范文

关键词:农村;水产养殖;技术推广;问题及对策

对于农村水产养殖地来讲,大力推广先进养殖技术,不仅有助于水产养殖效率的提升,也能够发挥减少浪费、优化环境等积极作用。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水产养殖技术在实际推广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1农村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现状分析

首先,对于推广队伍来讲,其整体素质还有待提升。大部分地区的农村水产技术推广队伍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都存在层次不齐的现象,各项技术推广工作也未得到认真的落实。同时,开展的相关技术培训活动也比较简单,难以满足当前养殖新理念、新技术的推广需求,从而难以真正达到水产技术推广工作目标;其次,在推广方式上,在政府机构进一步改革背景下,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在筹集水产技术资金、销售推广水产品,以及市场预测分析方面的管理都存在诸多问题。推广体系的教育、科研和水产间的联系也不密切,不注重科技成果转化,也很少有渔民能够接受到高层次的教育和技术培训;再者,在推广资金方面。养殖技术的研发、推广往往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由于资金筹集渠道不完善,资金严重匮乏,同行由于无法给予推广工作人员相应的资金与奖励,从而难以调动其工作热情,也无法保障各项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1]。

2优化农村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策略

2.1注重推广人员培训

农村水产科技队伍力量较为薄弱,成员知识结构也有待优化,难以适应水产业的发展需求,所以,必须要重视起水产科技队伍建设,对科技队伍结构域培训机制进行不断优化。首先,对于在岗人员的培训,应侧重于专业知识结构的优化,引导其掌握更多的新技术,进而从整体上提高技术推广队伍的专业素养。其次,对于基层水产养殖养殖技术人员的严重匮乏,水产部门应定期安排技术专家到基层去开展专业知识、技术培训,并积极为农村养殖户示范新技术。此外,应积极鼓励技术推广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加强对新思想、新技术的掌握,全面激发人员的工作热情,进而确保各项推广工作、政策的高效落实[2]。

2.2建立完善的水产技术推广体系

在建立推广体系过程中,应不断扩展水产技术的推广范围,重视对市场的预测和分析、水产品的销售推广,大力开展水产技术资金的筹集与产品质量管理工作。同时还要弱化行政方面的干预力度,不断加强对推广机构的资金、政策支持,确保其技术推广部门能够充分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同时,各项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也要充分考虑到农村水产养殖业的具体发展情况,并使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工作真正做到与市场发展需求,以及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相适应。此外,还要不断探索科学、多样的技术推广手段,形成多样化的技术推广模式。加强水产技术科研、教育和推广的科学整合,对其运作方式做出进一步规范,推广物资、经费也要做到协调统一分配,加强水产科研、生产的有机整合,而相关教育机构也应准确把握人才、技术需求,从而真正实现教学与生产的有机结合[3]。

2.3加强技术推广资金投入

首先,面对基层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资金的匮乏情况,应适当加大推广资金的投入,国家也应该结合农村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需求,制定出相应的扶持政策,并针对当地水产业的具体情况,给予充足的资金投入,进而使农村技术推广部门开展的各项推广工作能够获得有力的资金支持,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起其他产业的发展。其次,乡镇等农村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在进行财政预算过程中,也要对相关技术推广资金的投入做出科学安排,并科学整合社会的闲散资金,在不断拓展资金筹集渠道的基础上,对其渠道进行灵活妥善的运用,进而获得足够的技术推广资金,为农村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2.4构建技术推广服务平台

首先,要想使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得到更好的推广发展,水产主管部门就应该积极领导农村水产推广机构,加大技术指导与培训,进而为农村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比如,大力引进新品种,加强集约化的发展,注重健康养殖,强化鱼病的科学防治等技术的科学示范与引进,从而进一步拓展良种的覆盖率,以及优秀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另外,还可以通过积极组织科技交流学习,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养殖技术相关的专题培训,在为水产养殖企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的同时,逐步提升农村养殖户的养殖技能。其次,水产技术推广机构还应不断丰富和完善信息服务手段,如,广播、电视,以及相关水产信息网站等,进而使广大农村养殖户能够通过多样化的信息渠道,获得苗种、病害防治等方面的信息,并获得更多新颖、先进的养殖理念与技术。

3结束语

水产养殖极易收到气候、水质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养殖技术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农村水产养殖业来讲,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村水产养殖的发展水平,确保养殖户的收益,应不断加大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积极建立养殖示范园与合作社,重视行政部门相关工作的开展,进而为农村水参养殖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凯.农村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的问题和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5(3):121-122.

[2]魏明伟,何军功,杨道松等.利用废弃坑塘开展水产健康高产养殖技术[J].河南水产,2011(1):16-17.

第3篇:农村养殖技术培训范文

这两期培训,市农干校结合我市蔬菜种植,水产养殖特点,注重讲求实用,实效,安排了丰富多样的培训内容.蔬菜种植省重点班主要课程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蔬菜育苗技术,无公害蔬菜标准化栽培技术,蔬菜新品种介绍及栽培管理技术,常见蔬菜病害防治技术,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产品信息网搜集和等,所有课程均由扬州大学园艺学院及扬州环境资源学院教授讲授.并组织学员参观考察了邗江区沙头镇设施蔬菜栽培基地.水产养殖班主要讲授了农民创业知识与技能,克氏原螯虾市场动态及稻虾连作技术,蟹虾混养技术,罗氏沼虾养殖技术,常规鱼类高产高效养殖技术,水生动物病害防治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产品网上销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

培训结束后,学员们普遍反映,培训的内容丰富,方式新颖.并一致表示今后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产中,进一步扩大种养殖规模,提高科学种养水平,增强致富能力,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开展农民创业培训提高农民创业技能

为贯彻落实省农民培训工程交流会议精神,我市重点围绕地方高效规模农业发展的需要,认真组织,精心安排,统筹兼顾,积极开展农民创业培训工作,近期分别于8月9-12日,8月14-17日,8月12-16日在丁伙镇,小纪镇,邵伯镇举办了花木营销,水产养殖,农民上网培训班,共培训135人.培训采取集中授课,生产实践,跟踪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开班前,举行了农民创业培训班开学典礼,市农民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林局副局长吴华明确了创业培训的意义,内容,要求,各相关镇分管镇长,对学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目标.

第4篇:农村养殖技术培训范文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认真落实能繁母猪等各项补贴政策,积极争取县委、政府加大对炉房畜牧业发展的政策、生猪贴息贷款扶持倾斜力度,大力发展以生猪养殖为龙头的畜牧业。乡涉农部门及村“两委”抢抓畜产品市场价格上涨、农民养畜积极性高涨的良好机遇,按照“稳定存栏,增加补栏,主攻出栏,提质增效”的发展思路,狠抓“种、料、管、防、训”综合配套实用技术推广,以养殖大户培育为重点,不断提高科学养畜水平,努力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每年初,乡党委、政府成立了畜牧业生产工作领导组及办公室,领导组下设了技术指导服务组,各村相应成立了养殖、销售等协会,加强对畜牧业生产的领导和技术服务。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制定下发生猪生产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加强监督管理,提高干部群众对做大做强畜牧业的认识,保证了畜牧业发展稳定、有序。

(二)强化技术推广,提高科技转化率。一是注重品种改良,转变养殖模式。按照新农村建设和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要求,把畜牧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点的主要经济发展项目,积极引进了优良种猪,给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通过种植绿肥、油菜等作为饲料原料,建青贮窖,传授青贮饲料生产技术,引导农户使用青贮饲料养畜,降低养殖成本,保护了生态环境。二是强化科技宣传,加大两防力度。坚持以能繁母猪、仔猪的经常性防疫和肥猪的市场检疫为主,拓展防疫面,杜绝疾病、传染病发生,为消费者提供了安全、放心的肉食产品。三是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以现代远程教育、农村党员活动室、化学校等为阵地,采取面对面讲授、实地学习考察等方式,加大对养殖户的培训教育力度,使参训人员都能掌握新的养殖技术和相关法律法规,逐步提高了农民的综合素质。

(三)资金投入力度加大。认真贯彻落实了能繁母猪补贴、生猪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积极争取上级的扶持资金,采取以扶持培育养殖大户为主,大面扶持为辅,力求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方式,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

(四)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一是加大公路网络改力度,对炉老、炉马和乡村公路进行了改建,极大缓解了交通瓶颈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有效解决了畜产品运输难的问题。二是水利化程度逐步提高,促进农畜业协调发展。三是扶贫项目和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改善了人畜居住环境,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20*年,共发放生猪贴息贷款50万元,培育了220户生猪养殖大户,储备100头后备母猪,完成了2个养殖场建设和一个养殖场的补栏工作,完成50户养殖示范小区一个,拥有畜厩165间,新建卫生厩25间468㎡,改厩81间1526㎡,新建卫生厩16间290㎡。结合整村推进项目实施,完成养殖示范户69户,新修卫生厩138间1380㎡,建青贮窖每户4个138立方米,购置种母猪35头,仔猪2*头,实现户均存栏生猪21头,出栏肥猪20头,出栏仔猪13头。实现存栏生猪13950头,大牲畜2930头,山绵羊2250只,家禽17900羽;出栏生猪15510头,大牲畜518头,山绵羊2250只,家禽17900羽,同比分别增长23.2%、28.3%、44.6%、47%;肉蛋总产量1480.24吨,产值为2136.1万元,同比增长80.2%;其中生猪生产发展迅速。共培训23期4815人次,其中党员干部及致富能手参与培训285人次。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6638.78万元,同比增加2605.9万元,增长64.6%,其中畜牧总产值为2136.1万元,同比增长80.2%。

二、存在的困难和发展优势

(一)科技转化率低,养殖规模小。一是专业技术人才紧缺,服务不到位。乡村市场不健全,部分技术人员缺乏市场意识,服务意识还未完全转变过来,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教育培训不够,农民应用新科技的能力不强。大部分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思想落后,传统生存观念较浓,科学发展意识淡薄,新技术看不懂、学不会,科技知识推广难,养殖成本高,周期长,增产不增收,利润率低;极少数农民在种植业上干的还是老一套,养殖业采用的还是传统养殖模式,缺乏对外面市场的了解,不敢大胆发展,仅仅局限于乡村市场,甚至还处于养猪为过年、种田为温饱的自给自足状态。三是各种协会形同虚设,未发挥实质性作用,这就难以形成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一体化发展模式,难以打破乡村市场发展的局势。

(二)投入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是扶持资金有限,农民信贷难。炉房是一个纯农业乡,乡级财力匮乏,争取上级扶持力度有限,扶持面小,比较零星,培养大户难,示范带动性不强;农民普遍穷,靠自身投入扩大再生产的能力有限;农村金融垄断,少部分人信用度低,存留呆帐多,信贷条件苛刻,农户贷款难、数额小、利率高,畜牧业发展难上规模、利润微薄。二是地处边远,自然资源匮乏。全乡有4个村的人口居住在高二半山区,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如交通相对闭塞,信息不畅,水利设施不健全、防汛抗旱能力弱等,出现公路沿线与离公路较远的畜产品存在较大的价格差,很多地方还处于靠天吃饭的现象。

虽然存在着以上困难,但也还存在着很多发展优势,在一定时期和范围看主要有:一是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现有人均耕地和闲置耕地变多,以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荒山、荒坡的所有权进一步明晰,畜牧业规模化发展条件具备;二是实现规模化养殖农户较少,多数农户缺乏发展意识,养殖随意性大、比较零星;三是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工薪阶层工资收入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对农副产品消费量有所增加;四是白鹤滩巨型电站即将建设,流动人口增多,市场发展潜力很大。

三、对策与建议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工资制度改革,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畜牧业发展影响较为明显。因此,我们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白鹤滩电站建设、各级扶持政策及各种农副产品价格上涨等机遇,乘势而上。以实施“两基”和各项教育活动为契机,加强农村教育,更新干群知识,提高技能,转变观念,采取科学、合理、合法、有效的方式方法,健全协会,抓好养殖基地建设,制定各种配套措施,认真抓好落实,把畜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转为竞争优势,力求使畜牧业即将发展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力增强、市场“饱和”的支柱产业。主要从以下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强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农民整体综合素质。强化教育培训,是提高干群综合素质,增强科技、市场意识,增强防病控病能力,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提高科技在养殖业中的转化效率的关键。要加大养殖大户的扶持和培育,为其他养殖户提供参观学习的实践阵地,发挥出阵地的示范带动作用;要借助实施“两基”和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之力,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和农民、预期人才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劳动者这一生产要素在生产力中的主导作用,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效率,增强本地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二)强化宣传,提高科技成果利用率。传统的养殖模式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满足不了消费者的要求,达不到农民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因此,要采取发放宣传单、广播、开展教育培训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让科技知识传到家家户户,使养殖技术人人能掌握;要加快建立仔猪扩繁基地建设,为全乡和邻近乡镇供应优良仔猪;要加快冻精改良站点建设,通过冻改技术提高仔畜质量和养殖效率;要加强青贮饲料的生产、加工技术宣传,大力发展种草养畜,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降低养殖成本,降低养殖成本,缩短养殖周期,提高畜产品科技含量。

(三)聚集各方资源,扩大资金投入。当前,要发展规模化的畜牧业,资金、技术、人才则是关键,许多农民都知道畜牧业是本地增收致富的优势产业,生产经营周期短、见效快、户户能养殖等特点。但是很多农民都缺乏资金、技术和抵抗风险的能力,没有能力而且不敢大胆发展。为解除农民群众的这些顾虑,各级各部门应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积极动员,鼓励农技干部、商人、外出务工人员、农村党员等以资金、技术入股的方式参与农民发展畜牧业,但在参与农民合作发展过程中,要以资金、技术为桥梁,以扩大再生产为准绳,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充分发挥“传、帮、带、牵”的重要作用,逐步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效益,增加畜牧业收入。

(四)健全生产经营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合作组织职能作用。通过鼓励社会人士以资金、技术入股的方式参与发展畜牧业,虽然大大降低农民养殖投入的直接风险和调动农民科学养殖的积极性,但这仅是把风险转嫁给参与投资的这部分人,销售渠道还是分散的,难以形成销售规模,仅在乡村市场上竞争,销量有限,销售成本高,价格低廉,农民增产不增收,参与投资者的股息、红利风险较大,税务征收困难。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乡、村两级应更新观念,理清思路,积极引导农民自由创建生产经营合作组织,在一定范围内将分散的养殖户通过自愿的方式组织成一个有规模、有制度、有资金、有技术、有劳力、有销售渠道的市场主体,发挥职能作用,突破仅满足乡村市场的局面,推动畜牧业步入稳定、持续的良性发展轨道。

(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便利。应积极争取上级大力支持,加大对交通道路改建力度,提高道路的安全系数,保证外商进得来出得去;要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促进养殖业与辅助产业协调发展,增强农牧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整村推进等工程项目,整合各方资源,加快厨、厕、厩

、沼气池一体化建设,做好资源再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平衡发展,改善人畜居住环境,增强人畜抗病能力;要加快畜产品深加工点建设,有利于增加畜产品储藏时间,便于运输,提高畜产品附加值,有利于扩大农村劳动力就地就业渠道,既便于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公益事业发展,又能创造务工收入;要加快网络信息建设,为农户和外商提供及时、准确的技术和市场信息,增强农户和外商驾驭市场的能力。

第5篇:农村养殖技术培训范文

一、农民培训的新模式

近5年的探索和实践表明,做好新时期的农民培训工作,必须根据当地当时农业产业特点、农村劳动力现状和农民现实需求等因素,由农民自主选择培训内容,创新和确定培训方式方法,以提高农民培训的实效。我县创新的农民培训模式分为四个重点环节:

1. 点菜式选培训内容

在每年培训开展前,县农业部门围绕“农民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根据培训村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开出培训菜单,注重帮助农民解决在农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并引导农民学习和接受新的农业科技知识。全县每年排出稻麦、蔬菜、畜牧、水产、蚕桑新品种、新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知识,农产品加工营销与贮运、动植物病虫害综防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新型农业机械使用、农村环境保护、生态农业等实用技术培训内容菜单50~60项,到各村(居委会)征求农民意见,让农民选择1~2个主导产业,确定适合自己“口味”的培训内容,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既促进了村级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又有效调动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2. 竞聘制组建讲师团

县农业主管部门明确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作为全县农民培训工作的实施主体。中心每年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聘任等选拔程序和制度,在县级农林牧渔技术推广和培训单位、镇级农技推广中心、县农技推广协会、县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及农村能人大户中选聘业务水平较高、热心农民培训的技术人员、专家、能人100 名,组成农民培训讲师团,具体承担全县农民培训任务,为做好农民培训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集中型培训村村到

开展进村集中培训,是搞好农民培训的关键所在。近阶段,农村劳动力年龄偏大、妇女偏多、文化水平相对偏低,把他们组织出村培训很不现实,而他们盼望的是就地、就近培训。同时农民培训工作面广、量大,因此推行进村集中培训,送教上门,送科技上门,也就成了最佳选择。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选派农民培训讲师团有关成员,按照农民预先选定的内容,进村开办技术讲座,每年在每村举办“三轮”培训,每次培训在2个小时以上,并实行培训村村到、行政村全覆盖,让农民在家门口都能接受及时有效的实用技术培训指导。第一轮培训一般在5月份以前,于春播、春繁、春放关键时期进行;第二轮培训在6~8月完成,结合夏收夏种过程中农民需求开展培训;第三轮培训则是结合秋播秋管在11月底之前结束。

4. 多样化结合促培训

在开展专题讲座的同时,我们还采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培训形式,突出多样性,增强吸引力。一是利用村村建立远程教育网络平台优势,组织实施“远教培训富民工程”,推进远程教育、科技培训和信息咨询一体化,降低农民科技培训成本。二是利用农民培训直通车,结合农事季节,开展科技赶集,并利用阴雨天、晚上农民休闲在家的时机等,开展进村入户培训,有针对性地答农所问、释疑解惑。三是利用全国农业科技示范场、部级水产良种场、县镇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基地等,组织骨干农民和养殖户开展稻麦种植、大棚蔬菜、蚕制种、水产养殖等现场观摩,由讲师团成员进行手把手、面对面讲解示范和实地培训指导,做到“说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学”。四是编印通俗易懂的技术明白纸和实用技术手册,让农民看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二、农民培训的重点内容

培训菜单内容的确定是我县农民培训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发展优质稻麦、特种水产、高效畜禽、特色蔬菜等产业,围绕建设“一村一品”,抓住农时关键环节,坚持针对性与实用性的原则,着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其内容重点为“四化”:

1. 粮食高产技术普及化

稻麦生产历来是我县的农业基础产业,也是我县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为此,各有关村十分注重稻麦实用技术培训,全县每年有85个左右的村,重点培训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机插水稻高产栽培、稻麦轻简栽培、测土配方施肥、主要病虫草害无害化精确控制等技术,提高了广大农民运用科技夺高产的能力。2009年,针对水稻条纹叶枯病传毒媒介灰飞虱发生量大、威胁严重的实际,及时组织讲师团成员举办以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为重点的水稻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培训166场,培训农民1.29万人。经过培训指导防治,当年全县灰飞虱虫量被控制在防治指标以下,水稻条纹叶枯病得到有效控制。

2. 现代高效农业规模化

加快推进现代高效农业规模化,是“十一五”期间我县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程。现代高效农业培训内容涵盖了我县水产、畜禽、蔬菜等主导产业,包括龙虾人工养殖、大蟹养殖、黄颡鱼养殖、洪泽湖鹅饲养、规模养鸡、生猪高效养殖、大棚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芡实及河藕高效栽培等多项新技术。通过培训,有力推进了全县现代高效农业规模化的发展。

3. 农产品质量安全化

为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巩固和扩大国家、省级农业标准化无公害稻米、河藕、养鹅示范区,以及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试点工作的成果,我县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知识、稻麦和蔬菜无公害生产、畜禽无公害养殖、生态养蟹、低碳农业、循环农业、秸秆综合利用、农村沼气建设等作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重要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 农业防灾减灾科学化

我县是暴雨、干旱、台风、低温、冰冻等多种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水稻、小麦、蔬菜、水产等经常遭受侵袭和危害。5年中,针对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重大灾害,组织讲师团成员积极开展宣传和培训,引导、动员农民执行和运用科学化、规范化的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和技术对策,将受灾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三、农民培训的突出效应

5年来,我县通过探索和创新农民培训模式,大力推进农民培训,主要呈现5个方面的效应:

1. 加快了农业实用技术推广

通过开展农民培训工作,打通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使农业实用技术落户农民,让受训农民每人掌握了1~2项农业实用技术,有效地促进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在水稻生产上,全县年均推广应用徐稻3号等新品种38.8万亩,推广率达91.8%;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技术的推广率都达80%以上。在小麦生产上,年均推广应用郑麦9023等小麦优质高产新品种34.2万亩,推广率达93.1%。在水产上,生态养蟹、健康养殖等主推技术推广率每年都在85%以上。在畜牧生产上,洪泽湖鹅高效养殖技术推广应用710万只,推广率达88%。在蔬菜生产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推广率年均达93%。

2. 促进了粮食增产增收

由于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与推广应用,推动了全县粮食持续七年增产。全县2010年粮食总产达41.09万吨,比2005年增长29.4%;小麦平均亩产2006年以来连创历史最高纪录,2010年达399公斤,比2005年增长15%,总产比2005年增长65.6%;水稻平均亩产2006年以来逐年增产,2010年达559公斤,比2005年增长7.7%,总产比2005年增长13.9%。2008年我县被农业部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3. 推动了现代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

加强高效农业技术培训,促进了现代高效农业规模化的发展。2010年全县高效种植业面积19万亩,占比由2005年的6.8%增加到39.6%,其中高效蔬菜种植面积10.01万亩;高效渔业面积8.6万亩,占比由2005年的5%增加到63.7%;高效畜牧业规模养殖比重占53%,比2005年上升35%。

4. 提高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按照技术培训到村、技术明白纸到户、技术要领到人的要求,集中向广大农民推介和传授种植、养殖业的新品种、新技术、新知识,广大农民应用农业实用技术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有效提高了劳动者的综合素质。

5. 带动了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与农业、林牧、水产、农机等部门的相关业务股站加强联合,形成技术培训的强大合力。同时,通过农民培训这一纽带,充分发挥镇级农技推广培训职能,为广大农技人员提供了一个展示推广能力的有效平台。

江苏省洪泽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 王砚超 陈 冬

第6篇:农村养殖技术培训范文

1.坚持服务“三农”,注重农村需求

农村成人教育要根据农村需求设置专业,以服务“三农”为本。海昌街道成校以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目标,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充分论证,农民需要什么,学校就培训什么,保证农村成人教育的专业设置与农村需求相匹配,切实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是根据当地现代农业和特色经济的发展需求,开设“优质葡萄栽培技术”“特种水产养殖”“水稻直播免耕技术”等实用技术:二是面对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开设“市场营销”“皮革服装加工工艺”“皮革制造工艺”“袜子加工技术”等劳动力转移专业;三是为建设新农村设,侧重“农村经营管理”“健康与文明”“法律与法规”等素质提升专业;四是为满足当地新兴产业和时展需要,面向农民开设“计算机操作技术”“家政服务”“手工纺织工艺制作”“物业管理”等职业技能专业。不同层次的培训专业设置,既满足农民素质提高的需要,又满足服务“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农民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了科学文化素质,有了一技之长,培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相应的体现。学校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办出了特色。

2.坚持实际、实用与实效,注重专家引领、典型示范

让老百姓眼见为实,学到致富的真经,这是为“三农”服务的具体体现。学校经过一番探索与思考,从一个“实”字入手,以成人学校为依托,以科技示范基地为载体,以效益为链条,构筑起实实在在的“三农”服务平台。农村成人教育要注重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出谋划策。坚持举办“农”字号专业,做到“选好一个项目,培养一批人才,致富一方农民。”例如:沼虾养殖成为当地农业经济的一大亮点。养殖面积1200余亩,规模养殖户127多户。2012年沼虾产值已达到1.8亿元,成为海宁市沼虾生产基地。但当地虾农最担心的是沼虾的疾病防治。成校想方设法借用科技力量,联系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聘请专家连续三年为100多名虾农作技术讲座,并且深入场地,针对病情进行面对面的技术辅导,解决了虾农们在养殖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当地农民深有感触,“虾农能致富,成校有培训,专家来指导”。通过特种养殖技术培训后,双喜村一杨姓农户承包水塘面积66亩,用学到的知识进行科学搭配鱼种,适度养殖甲鱼,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全年创收64.9万元,净收入29.5万元。成校以为服务“三农”为目标,积极开展蔬菜栽培、禽畜养殖、特种水产、水稻轻型栽培、化学治草知识等各类实用技术培训,扶持重点示范户。增加科技含量和幅射力度,减轻农户劳动强度,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如:光耀村开展葡萄种植业,从事种植的农民从2005年的10余户发展到2013年的200余户,种植面积从2005年的100余亩发展到2013年的1800余亩,每亩收入从5000~10000元提高到18000~22000元,为村民增加了收入。几年来,成校对“优质葡萄栽培技术”“果蔬栽培技术”“新农药、新化肥推广的使用”“湖羊的科学饲养”等方面都进行全程跟进培训服务。通过基地引进、示范户引路,专家全程定期指导,促进农民由“体力型”劳动者向“技术型”劳动者转变。在教学方法上,坚持实用有效、方便易用,直观易懂的原则,把知识讲授、现场观摩、亲身实践有机结合。“进门是课堂,出门是现场”是农村成人教育的最大特色。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大、感染力强,很受农民群众欢迎。对于农村成人教育来说,教育内容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农民群众学习积极性就高,从而提高了学校的办学质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实现了学校、基地、农户相结合,教学、示范与推广相结合,引进一批新品种、新技术,带动形成一批新产业,致富一方百姓。

3.坚持模式创新,注重资源整合拓展服务

农村成人教育为“三农”服务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空间。农村要实现小康的目标,对“三农”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农村新兴产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小城镇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等,需要一大批实用型人才,培养这样的人才,成校可以大有作为。成校与农业、企业、科技等部门相结合,发挥好成人教育作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通过资源整合,形成合力,开拓创新,寻求最佳的教学模式。

(1)学校与农技中心合作

开展农业推广教育采取教育、咨询、开发、服务等形式,采用示范、培训、技术指导等方法,将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知识普及到农村、农业、农民中去,从而促进农民致富、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

(2)学校与经济服务部门

合作开展创业培植教育主要通过政策引导,信息服务,资金扶持和技术支持等手段,实现对农民进行系统和专业的教育与后续服务,使受培训农民成为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经营的农业企业家。

(3)学校与劳动就业保障

部门合作,开展就业、创业带动教育把技能培训、职业考证、就业介绍、就业服务管理融合一体,学校教育与劳动市场和用工单位签订就业合同、开展教育定向培训等等,真正为农民就业、创业提供智力保障。

(4)注重实效,精心组织

第7篇:农村养殖技术培训范文

一、以人为本,突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

职中创办于年。当时,全县共有贫困人口12.7万,占当时全县人口的51.6%,是国家“八七”扶贫攻坚县和省的“七七”扶贫攻坚县。由于贫困面大,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经济落后,人才外流,科技人才十分缺乏,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村科技的进步。面对这样的县情,我们就如何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办好职业中学,培养科教兴农人才,发展地方经济,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1、立足县情,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要发展地方经济,就要培养大批的有一技之长的初中级实用技术人才,就要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迅速推广进的农业生产科学技术。为此,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什么是人才?我们认为,人才就是有一技之长,适应发展,服务社会的人。大学生是人才,中专生是人才,在外工作的是人才,回家建设家乡的也是人才,受过培训,掌握一技之长的农民也是人才。我国需要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更需要大量的中初级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我们要从贫困县、农业县的县情出发,为发展地方经济,为农民脱贫致富办学,培养政治思想合格,专业技术过硬,社会欢迎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有一技之长的新一代劳动者。

2、农科教结合联合办学,培养发展农村经济的实用人才。

我校和农业局、林业局、科学技术局等16家单位联合办学,形成了农科教结合联合办学的格局。农科教三家形成合力,培育和发展地方优势产业,为广大农户培训科学种植养殖技术,培养科技明白人和带头人,推广优良品种,为我县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了贡献。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农科教三结合工作座谈会上,职中农科教结合、联合办学的经验得到了交流和推广。

3、培训科技人才,引进科技项目,推广科技成果。

年代中期,我县大力发展烤烟生产,职中及时开办烟草栽培与烘烤专业,培育人才,培训烟农,促进了我县烤烟生产的发展。两烟“双控”后,职中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发展经济果木林,再造一个新”的目标,紧密结合山区综合开发的需要,实施人才工程,培养山区综合开发的带头人;引进科技项目,做试验,作示范,使学校科教兴农主动适应全县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发展地方经济服务。

在贫困山区、、、等乡镇创建了五个林果育苗基地,培育种苗、示范栽种、培训栽培技术人才;引进了省科委立项的“黄山羊引种,本地黑山羊改良”、“国家林业部‘九五’重点推广项目——核桃高效嫁接育苗示范”、“甜龙竹育苗科技示范”、“现代农业示范园”、“美国肉用鸽引种示范”、“野生臭菜、海菜人工栽培示范”等一批科技项目,进行试验示范、科技服务和现场培训指导173期共51789人次,为山区综合开发培训种植养殖的科技明白人1000多名;提供各类优良果苗、竹苗160多万株(丛),良种畜禽2万多头(只),促进了我县甜龙竹、水果、干果生产和畜禽养殖业的长足发展。依托县人民政府划拨的218亩湖水面,引种湖南湘莲,实施省科委立项的“湖湘莲引种试验示范”科技项目,现场培训湖边各族农户种植湘莲的技术,向沿湖辐射推广湘莲3000多亩,净化了湖水,美化了湖面,吸引了四方游客,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职中承担的四个省级科技项目,已通过了省科委专家组的评估验收,获得了“省科技成果奖”。

二、以专业带动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学校按需设置专业,把农、林、牧作为骨干专业、特色专业来办,实现“开办一个专业,带动一批产业,致富一方群众”的办学目标。

首先,结合全县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变化,按需设置农学专业。

先后开设了经济林果、农学、烟草栽培、庭院经济、畜牧兽医、养殖等农学类专业,并根据我县经济发展和各族农民增收的需要,先后举办了“果树栽培”、“湘莲栽培”、“烟草栽培”、“科技明白人”、“农村妇女双比双学”、“新法养殖畜禽”、“黄山羊的饲养与黑山羊的改良”、“竹笋高产栽培”、“核桃新法嫁接”等短训班。这些专业,结合农村实际,适应农户脱贫致富的需要,深受地方政府和农民的欢迎。长班毕业和短班结业的学员,回去后派上了大用场,成为带动各族农户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第二,充分发挥职教办学灵活性的特点,拓宽专业涵盖面,培养农业科技实用型人才。

开办农村经济管理专业,培养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立志发展家乡经济的带头人;开办乡镇企业管理和农村电算财会专业,培养农村现代管理人才;开办农用汽车维修与驾驶专业,为“三农”培养汽车维修与驾驶人才。

第三,抓好学农基地建设,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创办了校内外生产实习基地4个998亩。这些基地,有山地,有水面,有果园,有苗圃,有养殖场,还有实习餐厅。各专业的学生在实习基地学技术、学经营、学管理、学服务、学创业,强化专业技能的养成,有了一技之长,成了掌握先进农业技术的实用型人才。

第四,以市场为导向,当地资源为依托,开发一批短平快项目,引导农民增收致富。

第8篇:农村养殖技术培训范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中心,着力发展新经济,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积极创造新生活,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动力,加快建立新机制,以提高素质为根本,大力培育新农民,全面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步伐,努力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二、主要目标任务

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

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总产量200万吨;油料总产量30万吨;蔬菜总产量220万吨;肉类总产量27万吨;水产品产量11万吨。

三、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

**年农业农村工作围绕种植业提质增效,养殖业寻求突破,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劳务经济持续发展,着重抓好九个方面工作:

(一)积极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坚定不移地抓好全市种植业5个100万亩优势主导产业带建设,加快推进结构调整步伐。一是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抓好新增8万亩高效经济田和80万亩粳糯稻生产基地建设工作。抓好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和水稻产业提升行动。通过实施良种补贴和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推广,扩大优质粮种植面积,努力提高粮食单产,不断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二是进一步提高经济作物种植比重。依托现有农产品加工优势,建设玉米和高粱种植基地,着力发展花生、棉花等高产高效经济作物。三是进一步提高蔬菜产业发展水平。着重抓好精细蔬菜生产,不断扩大保护地栽培和设施栽培面积。加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积极推动蔬菜订单生产,全面增强营销、加工和储藏保鲜能力,争取扩大出口。

(二)着力提升养殖业发展水平。转变养殖观念,调整养殖模式,发展健康养殖,**年力争实现养殖业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比重达46%以上。一是加快养殖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养殖小区管理办法,通过政府扶持和引导,充分调动农户和养殖企业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的积极性,力争全年新增标准养殖小区20个。二是加快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强化各级防疫队伍建设,确保基层防疫人员到位、经费落实。研究制定和实施兽药和生物制品专营制度,进一步完善冷链体系建设。切实加强市场监管,全面落实防疫制度和各项工作措施。加强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疫病防治和监控,确保强制免疫率达100%。积极做好猪瘟等常规动物疫病防治,防止外来疫情侵入,保证全年无重大疫情发生。三是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加快培植名牌企业、名牌产品,优先发展优质三元杂交猪、优质山羊、本地土鸡、泥鳅、河蟹、小龙虾等市场前景好的名特产品。抓好小龙虾进稻田、螃蟹进湖泊、鮰鱼进水库“三进”工程。做大泥鳅出口基地,进一步提高出口创汇能力。做强沱湖螃蟹产业,力争**年实现出口突破。

(三)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大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新增市级龙头企业35-40家,力争引进千万元以上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1-2家,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2-3个,5亿元以上的3-5个,1亿元以上的10-12个,5000万元以上的25-30个。大力培植糯米、棉纺两大产业集群。二是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和引导农村大户、农村能人在优势主导产业生产集中地成立各类专业协会和运销组织,力争新增省级示范组织2-3家,市级示范组织30家。三是积极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实施“百村示范,千村带动”行动,培育50个特色产业示范村。加快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区域化步伐。四是积极推进农产品品牌创建活动。组织开展蚌埠市名优农产品评定活动,力争新增名牌农产品10个。组织企业和产品参加蚌埠市农产品迎春大联展、安徽(合肥)农业博览会、第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第八届安徽名优农产品、绿色食品(上海)交易会以及海峡两岸农业合作活动,加大宣传推介我市农产品力度。

(四)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突出抓好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素质,提升劳务经济发展水平。一是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年完成示范性1.1万人培训任务。二是加大农民培训教育力度。以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等项目为抓手,突出抓好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培训、农业技术人员再教育培训及面向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的农业经营主体法人培训。开展春秋季农村种养实用技术培训,培训农民30-35万人,农业技术人员再教育培训100人。三是切实推动“凤还巢”工程。千方百计为返乡创业者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搭建好创业平台,引导外出务工事业有成人员回乡创业,建立创业服务联动机制,做到手续从简、办事从快、服务从优。

(五)着力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一是加强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和新模式示范。种植业重点引进80个新品种试验,筛选5-6个有苗头的品种进行示范推广;畜牧业重点引进推广生猪、肉鸡、肉鸭、肉牛新品种;渔业重点引进示范推广宝石鲈、小龙虾、泥鳅、河蟹、甲鱼等名特优新品种。种植业重点推广水稻直播等10项新技术;养殖业重点推广人工胚胎移植、大棚养禽、大棚养猪及网箱养殖、河蟹甲鱼生态养殖5项新技术。种植业重点建立“麦套西瓜(冬瓜)”等新模式7项;养殖业重点建立稻田生态养殖模式。二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力争完成1万亩以上示范面积。实施好商品粮基地和标准粮田农机装备推进项目,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三是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强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积极推动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行政管理体制。积极开展“农民技术员职称评定”,提高农村实用人才能力。四是强化农业信息网络建设。重点抓好市级农业技术推广站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技110”服务水平,完成市一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信息上网工作。

(六)着力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一是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着重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推广实施体系、检验监测体系、质量评价体系、监督管理体系,着力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管理覆盖率达85%以上。二是加强农产品安全监管。严格农业投入品的市场准入管理,深入开展产地环境监测、农药及农药残留、兽药及畜禽产品违禁药物滥用、水产品药物残留等专项整治工作,从源头上消除农产品安全隐患。三是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积极实施农产品质量振兴工程,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特色农产品和出口农产品,**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10个。

(七)全面加强农业项目和招商引资工作。继续实施农业项目战略,以项目建设带动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是重点落实正在运作中的生猪批发交易市场和水禽深加工建设项目,力争**年开工建设;二是扩建怀远县泥鳅出口养殖基地和五河县河蟹产业化项目建设。发展稻田泥鳅生态养殖5000亩,池塘养殖1000亩,生产商品泥鳅3000吨;围绕“沱湖蟹”品牌建立仔幼蟹培育生产基地1000亩,年产优质幼蟹2000万只,发展河蟹生态养殖10万亩,实现年产大规格优质河蟹1000吨,实现产值1亿元,并力争实现自营出口。三是加强在建项目的管理。严格依照农业部和省农委颁布的各项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对在建项目进行监管,确保项目建设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及早发挥效益。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继续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吸引更多的农产品加工、畜禽养殖等企业到我市发展。办好农产品展示展销会,积极宣传和推介我市特色产业和名牌农产品,提高其知名度,吸引外商前来投资办厂。

第9篇:农村养殖技术培训范文

关键词:农户需求;绩效分析;农民培训;农广校

此次农民需求与培训服务供给状况调查问卷200份,通过邳州市农广校组织实施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和农民创业培训班进行问卷调查,回收171份有效问卷,涉及江苏省邳州市16个乡镇和2个办事处,参加调查农户171人。农民培训实施单位调查共涉及16个乡镇和2个办事处,200户农民。其中邳州北部8个镇,南部8个镇。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和专家座谈相结合。

在调查对象的选择上,根据邳州市的地理位置和人口分布进行区域划分,结合人口素质、劳动力流动状况、农技推广组织、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状况、农业产业分布等特点,从26个镇、办事处选择16个镇和2个办事处进行调查。

一、农民接受可供技术培训服务与需求统计

(一)参加调查农户基本状况

在被调查对象中,男性占90.58%,女性占9.42%,平均年龄40岁,家庭成员平均4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67.37%,高中文化程度32.63%,专科及本科以上0%;从事完全务农27.3%,完全非务农24.6%,兼业49.1%。

(二)农户参加农民培训总体状况调查

在被调查对象中,参加2006年后农民培训的农户占94.7%,未参加的占5.3%。

参加农民培训的农户中88.3%是由乡村安排,11.7%是农户自愿报名参加。培训性质主要是实用技术培训和创业培训,各占70%和30% ,所有费用均由政府承担。66.08%的农户参加了1次培训,其余农户参加2~3次培训。

农户对培训的时间普遍认为3~5天正合适。对内容的适应性感到比较满意的占82.46%,感觉很实用的占36.26%,比较实用的占43.27%,一般的占12.87%。

调查结果表明,农户对授课老师构成情况及对其满意度比较高,包括对本培训单位的业务人员、单位领导、上级部门业务人员及领导、高等院校专家学者授课的内容都给与认可。80%的农户认为,培训单位提供的硬件条件很好,提供的服务比较满意。农户对培训的总体评价,68%的农户对农业生产和非农业生产都有所帮助。经过培训能够熟练掌握种养技术,能够对经营能力有提升的占86%。收入水平普遍认为有所提高,培训后农户对新品种和新生产经营技术的采纳大大提高,75%的农户都采纳,培训后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在调查中,农户普遍认为政府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龙头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其提供了培训及技术服务,农业新品种知识介绍、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市场营销技术、农产品安全质量技术以及农民创业知识及技能尤为受到农户青睐,另外,劳动力转移培训、新农村建设知识培训和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培训也受欢迎。

农户比较期望加强种植业养殖业方面的培训,包括粮食、蔬菜、猪羊鸡及水产养殖等,同时部分农户也希望得到农产品加工、储藏和流通方面的培训,对非农技术培训比较冷淡,但对营销、财会、家电、机械也有少量需求。

(三)对未参加培训农户的调查

调查中,有5.3%的农户未参加任何培训,44.4%的农户认为政府没有提供培训机会,44.4%的农户认为有机会,但没有参加。参加培训的意愿比较强,对农业新品种、农业新技术、农村创业知识以及农产品市场营销知识渴望的程度较高,并对现场指导较为期待。通过调查,影响农户未参加培训的因素很多,主要集中在认为自身经营规模有限,暂不需要培训。

二、农户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提供的服务调查

在调查对象中,接受过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提供的服务的有64.32%,接受的服务中技术推广及培训占52.63%,提供品种及农药、化肥服务占32.75%。

农技推广组织提供的服务中,农户对完全无偿服务的满意度较高,达到70.76%,具体服务主要以技术推广、技术培训为主;对既有有偿又有无偿服务的满意度一般,主要涉及品种推广服务;而对完全有偿的服务,农户调查缺少评价。农户比较喜欢完全无偿服务的技术推广和技术培训,对部分无偿服务的品种推广则比较满意。农技推广人员的服务态度越好质量越高,农户的满意度越高。选择推广人员服务质量高、态度好的农户中,很满意和较满意的比例约占86.55%,虽然农户选择态度一般和服务质量不好的比重不大或没有明确表示,但农户对态度不好、服务质量不高的满意度明显低于态度好、质量高的满意度。

农技人员对农户的技术指导主要包括田间指导、广播集中指导和专家集中授课的方式, 这次调点是对农技人员到田间指导的方式进行调查。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农技人员采用田间指导方式,农民对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较高,占60%, 很难掌握的比例不足10%。而通过广播统一指导和集中专家授课的指导方式,农民对技术掌握熟练程度较高的比例仅占30%。因此, 农技人员的指导方式是否得当也是影响农户对技术掌握熟练程度的重要因素。

三、农户参加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调查

在调查对象中,40.94%的农户参加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组织成员平均在200人左右,注册资金约为200万~300万元,45.71%的农户以现金入股,45.71%的农户以土地入股,8.58%的农户以劳动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户提供的服务主要是提供生产资料、培训和技术服务、销售服务和运输服务,提供加工储存保鲜等服务、资金服务和保险服务相对较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还通过组织成员之间交流技术信息、外聘专家授课、大户示范和派遣学员出去学习回来传授等途径服务组织成员。成员从组织中取得的收益以在交易中买卖收益为主,约50%,股金分配和劳动分配收益较少。农户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生产经营决策参与一般,而从组织中得到生产资料和技术培训服务很多。在调查者中,有59.06%的农户未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其中30%的农户认为缺少资金入股、34%的农户认为本地缺少这样的组织; 但当问及是否愿意参加时,84%的农户选择愿意,6%的农户认为被大户垄断,加入后不合算,并表示不愿参加。

四、数据分析与结果

(一)农民参加培训情况分析

1. 农民参与培训率高,培训完全免费。调查结果显示,约有94%的农民在2006年后参加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其中每年参加培训的农户占全市农户的5.2%,农民为培训支付的费用几乎为0,培训为免费培训。

2.政府组织是农户参加培训的主要组织形式。据调查,有88.3%的人认为参加培训的原因是乡村安排,而个人自愿报名的比例较小。可见,农民培训工程仍然是以政府主导为主,在以后的培训中应逐步过渡到农民个人自愿参加为主。

3.农民接受培训内容以传统农业技术为主,培训需求呈现多样化。种植业和养殖业在调查中占培训需求的80%以上。在培训的农业技术中,粮食种植仍然是种植业的主体,蔬菜、温室大棚、苗木花卉等技术的需求也比较高,粮食生产达到43.27%,其次为蔬菜和温室大棚生产技术40.5%。养殖技术中传统畜禽养殖如猪羊鸡的需求量大约占58.48%,水产养殖22.7%,特种养殖也有所需求。在农产品加工和非农技能培训方面,培训内容需求表现得不太突出,对农产品加工储藏、通信、机械、财会、营销、建筑和餐饮都有需求,呈现多样化,其中农产品加工和机械占到40%。同时培训需求还涉及到运输、服装、家电、美容、旅游、文秘等技能,可见,农民对创业技能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

4.传统的培训方式是当前培训的主流。在培训方式中,参加培训班进行技术培训为主要形式,占85%,其中田间指导和广播集中指导占65%。由于受到经费和其他原因影响,专家集中授课仅占35%。根据前面调查数据,农户对培训班和田间指导的满意度很高。农户采用的农业技术来源主要来自农业部门,约占78.82%,来自电视和报纸、杂志的占5%,邻居朋友和企业的约占15.38%,通过网络和其他途径获得的技术相对较少。由此可见,传统的培训方式和传统媒介推广是主要的培训形式,现代信息化传媒较少。

(二)农民技术、技能掌握情况分析

1.掌握种养实用技术是农民技术培训的主要内容。在掌握农业技术中,粮食种植最高,为80%,其次蔬菜和大棚种植技术,为43.27%,养殖技术中传统畜禽养殖(猪、羊、鸡)比重较大,在掌握其他农业生产技术中有农产品加工、储存与流通等技术。

2.掌握实用化的创业技能也是农民培训的主要内容。在非农技能培训中,农业机械、农产品营销等技能是农民创业的重点培训内容,从农民掌握的劳动技能来看,符合农民本身素质和实际需求的技能较多,劳动技能的掌握趋向实用化。

(三)农民对技术的需求与培训服务供给的均衡性分析

在对农民需求的调查中发现,农民的需求以传统农业生产技术为主,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和养殖业,特别是粮食种植和猪羊鸡的养殖。农民对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也有相当的需求,如蔬菜、温室大棚、特种养殖种植,在农产品加工和非农技能培训中内容需求不太突出,对农产品加工储藏、通信、机械、财会、营销、建筑和餐饮都有需求,农民对技能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其中农产品加工和机械占到13%,需求同时还涉及到运输、服装、家电、美容、旅游、文秘等技能。

通过邳州市农民培训供给菜单发现,培训主要以农业实用技术和农民创业培训为主,也包括各个产业特色和发展前景、农民创业理念的改变、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新农村建设、“三农”政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知识等。

对比农民需求和培训供给不难发现,二者能够基本达到平衡,农户对培训的满意度也较高,但是,培训没有充分满足农民对劳动技能的需求。

五、邳州市农民培训的绩效评价分析

(一)农民培训对农户采用新技术能力的影响较强

农民培训的直接目的就是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村人力资本,传播新技术、推广新品种,使农民能够接受它、应用它。调查表明,参加过农民培训的农户在近3年内累计采用1~2项新技术、新品种的占75.44%,没有采用过新技术、新品种的占24.56%,总体上说,有75.44%的农户经培训后采纳了新品种和新技术。

(二)农民培训对农作物产量增加影响显著

调查表明, 80.12%的农民在参加农民培训后,家庭粮食和其他作物产量有所增加。这表明农民培训能有效增加农户的粮食及其他作物产量。

(三)农民培训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较大

参加培训后,有87.98%的农民认为家庭收入比以前增加了。基本没有变化的占12.02%。调查表明,农民认为培训后采用新技术、新养殖品种是家庭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

(四)农民培训对生态效益的影响较弱

通过培训不仅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还应该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调查表明,农民在参加培训后单位耕地面积上农药、化肥和灌溉水的使用量比培训前减少的农户仅占25.1% ,比以前增加和没有变化的分别占51.2%和23.4%。这表明,目前的培训对生态效益的影响较小。

(五)培训对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影响不大

调查显示,在参加培训后只有40.94%的农户主动参加了各种专业协会;59.06%的农户未加入协会,其中6%的农户不想参加协会。这表明,农民自我参与意识、集体意识和抗风险意识仍很低,各种协会在农村所发挥的作用不大,农村的专业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还有待提高。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统计资料收集、专家咨询和个别访谈等方法,根据调研所得数据资料,完成了邳州市农民培训现状与绩效实证研究。通过对邳州市农民培训情况的调查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 目前农民培训参与率高,接受培训的时间适宜,参加培训的渠道和培训形式比较集中。

2. 农民参加培训的愿望强烈,最希望参加生产技术培训。而在生产技术培训中,最需要的培训是粮食、蔬菜种植和养殖技术培训。但农民不愿意为学习和培训支付太多费用,农民对培训的需求主要受生产规模、自身文化素质和经济条件的影响。

(下转10页)

(上接8页)

3. 农民培训提高了农户对新技术、新品种的采用率,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养殖产出率,增加了农户家庭收入。但目前农民培训对社会效益和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影响还较弱。

(二)政策建议

1.加大对农民培训的投入力度,不断扩大培训规模及资金支持,满足农民对培训的需求。

2. 提高农民参与程度。基层农广校要建立农民培训需求动态管理模式,有针对性地为农民提供培训。在培训项目的规划、实施、监测和评估的各个阶段保证农民的参与。在培训前,根据农民的需求设计符合实际需要的培训内容,包括农业实用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等。培训内容要围绕当地农业结构调整、“一村一品”发展、生产关键环节和技术等开展培训,提供适合农民需要的实用技术教材。培训时间要符合当地农民的生产需要。

3. 培训项目的设计、实施要根据产业的不同体现出特色。如培训资金重点向现代农业倾斜,提高培训的补助标准;制定完善配套的扶持政策,如信贷、补贴、优先承包、尤其创业基金支持等惠民政策。

4. 建立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农广校应针对培训的各个环节建立起一整套标准化的农村农民培训监测和评估指标,把监测和评估的结果作为重要的反馈信息用以调整以后培训的计划,增强培训效果。

5.充分发挥调研作用,定期将农民需求与政府技术供给结合起来,改变政府的单一政策行为,建立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农民培训新模式。

参考文献:

[1]陈华宁.我国农民培训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07(1).

[2]张红宇.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J] .学习论坛,2006(4).

[3]周逸先,崔玉平.农村劳动力受教育与就业家庭收入的相关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1(4).

[4]钟甫宁.农民问题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J] .农业经济导刊,2004(2).

[5]徐辉,李录堂等.湖北农村人力资本投入调查与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