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健康管理师培训小结范文

健康管理师培训小结精选(九篇)

健康管理师培训小结

第1篇:健康管理师培训小结范文

一、领导重视,机构成立,相关文件出台

根据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我市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

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进一步推进并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日常化的开展,2002年10,市教育局成立了以教育局田中朝副局长为主任的“**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下达了

永教[2002]151号“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并颁发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及管理办法(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等级评估方案(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员任职资格及优秀心理辅导员评比办法(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室主任任职基本条件、职责》等具体操作规定和办法,确保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二、统一部署,明确要求,切实开展

为贯彻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认真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认真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有关指示,推动和落实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制定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指导原则,主要内容、主要途径,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发展,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无目标性和错误操作。

三、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三级工作网络,完善了管理办法

为使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到位,责任到人,我们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三级工作网络。一级工作机构,市教育局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实施、管理、指导、考核工作;二级工作机构,各学区辅导中心、市直属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学区、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管理、指导工作;三级工作机构,各中小学成立“心理辅导室”,具体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管理中,我们做了如下规定:(1)首长负责制原(!)则。各中小学校长、各学区辅导中心主任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2)日常化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渗透到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及管理工作中,使之成为学校日常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3)全员参与原则。学校的每一名教师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都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和发展负有责任。(4)督导原则。学校必须主动、积极地争取和接受上级指导中心及专家的督导,以克服自身工作中的盲目性或可能出现的偏差,提高学校领导、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科教师的心理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我们把学校领导、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学科教师均列为考核对象,心理健康教育将作为名校长、优秀班主任、先进教师的考核条件之一。

我们还规定了考核的内容、方式和评奖办法,使考核措施具体化。

四、加强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素质

为尽快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实施健康教育的能力,我们开展了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活动,争取到2005年,有10%的教师获得省教育厅认证的心理辅导员上岗资格证书,100%的教师接受过一轮培训。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确定**市教师进修学校为培训责任单位,负责教师的培训工作。

2.确定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的继续教育或技能培训相结合,

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确定了培训方式的多元化。外出进修学习、聘请专家学者来**讲学、校本培训和自学讨论已经成为了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实施教育能力的主要途径。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郑日昌教授以及浙江师范大学、浙江教育学院的专家相继应邀到**讲学。大批的教师到杭州、宁波、金华等地进修学习。

4.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师德教育、校长培训、教导主任培训、名师培训、新教师上岗培训、初级教师培训、教师资格培训、教育科研培训、新课程培训以及其他培训工作之中,成为培训的主要内容。

5.以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个案征集和评比为手段,内化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能力。中心成立后,我们已经搞了一次论文征集、一次个案征集活动,收到论文、个案近300篇,教师已经树立了心理健康观念并自觉运用于实践。

6.培训活动有声有色。第一期学校心理辅导员的培训受到了全市中小学的大力支持和教师们的热烈响应,有176名教师参加了培训。第二期学校心理辅导员的培训活动也即将展开。本学期我们将组成讲师团,开展巡回讲课活动,对全市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第2篇:健康管理师培训小结范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配置;专业化

中小學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的重要时期,随着身心的发育,特别是随着学业压力的加大,中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就显得十分必要。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源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但就目前来看,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资源力量比较薄弱,所以,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配置,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专业素质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特殊的教育活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他们既需要具备系统而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也需要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并拥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下面从一般教师的专业素养基本构成来具体分析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

从专业知识的角度来讲,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需要具备心理学、教育学、心理咨询与辅导、精神卫生学、社会学等广博且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从专业能力来讲,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既需要具备突出的观察思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变能力等一般能力,还需要具备教学能力、心理咨询和辅导能力、心理活动策划和组织能力等特殊能力。在专业性向方面,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应该是一个乐群、友善、幽默、心理健康的个体,用自己积极的性格和情绪感染学生,能够传递正能量。在专业情意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该对心理健康教育怀有较高的工作热情,应该关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配置中的问题

2.1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

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但实证调查发现,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配置存在“两少一多”,即专业人员少,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多数由教导处工作人员、班主任、政治课教师转岗过来,其中还有相当比例的教师是“身兼两职或多职”。不少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学习,至多是转岗过来之后参加了一些短期或专题的培训,但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训练做根基,仅靠一朝一夕的培训难以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精髓。在实践中,我们会发现,有的教师把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有的把心理活动课变成了纯粹的游戏课;有的教师则像其他学科教学一样,让学生去背诵各个心理名词和概念……心理健康教育质量被大打折扣。

2.2优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配置不均衡

2012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通知提出要“协调发展”,“按照‘城乡结合,以城带乡’的原则,加强城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和城乡均衡化发展。”从通知颁发至今,五年已经过去,师资分配方面依然存在明显的城乡差距和学校差距: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配备明显不足,弱于城市学校;一般学校弱于优质、重点的学校;私立学校弱于公办学校;小学和初中弱于高中。师资配备的不均衡直接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差异,也影响了教育公平的推进。

2.3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机制不健全

(1)教师队伍的管理不够规范。在编制、职称晋升、待遇等问题上没有建立顺畅的管理通道和有效的政策激励,没能解决教师们关心的基本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是触及学生“心灵深处”的一项工作,需要教师们格外付诸精力、热情和心血。如果在教师队伍的管理方面,缺少激励政策,就很可能导致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不稳定,甚至会造成极为难得的优质师资的流失。

(2)缺少资源共享机制。心理健康教育极具复杂性和专业性,需要教师们不断的探索、研究,共同切磋,互通有无。特别是很多一线教师的专业背景不足,就更需要彼此合作,组成“专业学习共同体”,建立共同的学习愿景,借助集体的智慧谋求共同提高。然而现实的情形是,很多几千人的学校往往只有一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单打独斗,孤军奋战”,不能像其他教研组、课程组那样,大家一起商量、共同研讨。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师发展的脚步。

(3)职后培训质量不高。一是大部分培训是专题式培训,比如“沙盘技术培训”或“情景剧在活动课中的应用”,而系统性的培训比较少。对于很多“非科班出身”的教师来讲,支离破碎的片段式培训,不能解决其专业功底差的问题,导致其只能掌握皮毛,无法掌握其精髓,所学的“技术”难以灵活运用。二是群体性培训多,针对性培训少。不能根据教师们的个性化需求“量身打造”。由于参加培训的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学科基础各有差异,这种忽视差异,一刀切的培训效果不佳。

3优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对策

3.1抓好职前培养工作

要想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专业化水平,就要从职前培养抓起。可以在应用心理学专业或心理咨询专业增设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方向,开设教育学、学校心理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教法等课程。另外,要强化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水平。

3.2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管理制度

教育管理部门要完善从业资格认证制度,在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增设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学科。同时,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评聘标准,吸纳有专业背景,接受过系统专业训练的师范毕业生进入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争取新入职人员均能持证上岗。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要想办法解决从业人员的编制、待遇等问题,并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的考核指标体系,健全评价制度,以此来规范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行为,提高工作质量。

3.3借助自我反思和“学习共同体”促进专业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三分工作、七分学习”。有两种主要的成长途径:一是自我反思。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进行专业性的审视和反思,通过教育案例、教育心得等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再认识、再思考,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我思故我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二种是建立“专业学习共同体”。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校内可以跟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班主任、其他学科教师组成学习共同体,在校外,则可以同其他学校的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组成学习共同体。共同体中“共同愿景、合作文化、共享机制”等思想精华,可以增进成员之间的协作及信息交流,在互动中分享甚至创生知识,实现思维碰撞,促进专业智慧的提升。同时,在分享和互动中,改变过去冷淡疏离的现状,变同事为伙伴,相互支持、相互鼓舞,满足教师的自尊感和归属感。

3.4改进职后培训的形式和内容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改进培训:第一,变“群体式”培训为“分层式”培训。培训之初,对参训教师的培训需求、专业水平进行科学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将参训教师进行分层:哪些教师需要进行系统专业理论的补习、哪些教师需要进行实践技能的提升,以提高培训目的性和针对性。第二,变“讲座式”培训为研讨式培训。讲座式培训缺少培训双方的互动和交流,受训教师参与积极性低。研讨式培训,改变了辅导教师和受训教师的角色关系,彼此可以在平等的地位上,提出困惑、分享经验,实现思想的交流和智慧的碰撞。第三,拓展培训的内容和操作方式。内容上由单一的心理学理论拓展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咨询室建设、团体心理活动的组织。操作方式上则可以根据培训内容灵活选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通过教学观摩、听课评课的方式,咨询室建设可以通过现场参观、经验介绍的方式等。

总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想取得成效,优化教师资源是重中之重。這其中需要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和教师群体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姜涛,安海燕.我国中小学心理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教育导刊,2011(11):57-59. 

[2]裴娜.浅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吉林省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32(08):52-55. 

[3]李涛,王萍萍,刘苏.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在职培训的几点思考——以长春地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例[J].继续教育,2015,29(12):28-29. 

第3篇:健康管理师培训小结范文

Problems in the Disposition of Teachers 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MA Xiao-hong WANG Xin QI Ruo-nan

(Xingtai University, Xingtai, Hebei 054001, China)

【Abstract】The quality of teacher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determines the quality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o a great ext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eache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such as the low degree of teacher specialization, the unbalanced allocation of high quality teachers and the imperfect promotion mechanism of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eachers’ management system, learn self-reflection and cooperation Post training quality and so start.

【Key words】Mental health education;Teacher configuration;Specialization

中小?W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的重要时期,随着身心的发育,特别是随着学业压力的加大,中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就显得十分必要。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源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但就目前来看,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资源力量比较薄弱,所以,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配置,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专业素质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特殊的教育活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他们既需要具备系统而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也需要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并拥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下面从一般教师的专业素养基本构成来具体分析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

从专业知识的角度来讲,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需要具备心理学、教育学、 心理咨询与辅导、精神卫生学、社会学等广博且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从专业能力来讲,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既需要具备突出的观察思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变能力等一般能力,还需要具备教学能力、心理咨询和辅导能力、心理活动策划和组织能力等特殊能力。在专业性向方面,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应该是一个乐群、友善、幽默、心理健康的个体,用自己积极的性格和情绪感染学生,能够传递正能量。在专业情意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该对心理健康教育怀有较高的工作热情,应该关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

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配置中的问题

2.1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

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但实证调查发现,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配置存在“两少一多”,即专业人员少,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多数由教导处工作人员、班主任、政治课教师转岗过来,其中还有相当比例的教师是“身兼两职或多职”。不少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学习,至多是转岗过来之后参加了一些短期或专题的培训,但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训练做根基,仅靠一朝一夕的培训难以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精髓。在实践中,我们会发现,有的教师把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有的把心理活动课变成了纯粹的游戏课;有的教师则像其他学科教学一样,让学生去背诵各个心理名词和概念……心理健康教育质量被大打折扣。

2.2 优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配置不均衡

2012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通知提出要“协调发展”, “按照‘城乡结合,以城带乡’的原则,加强城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和城乡均衡化发展。”从通知颁发至今,五年已经过去,师资分配方面依然存在明显的城乡差距和学校差距: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配备明显不足,弱于城市学校;一般学校弱于优质、重点的学校;私立学校弱于公办学校;小学和初中弱于高中。师资配备的不均衡直接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差异,也影响了教育公平的推进。

2.3 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机制不健全

(1)教师队伍的管理不够规范。在编制、职称晋升、待遇等问题上没有建立顺畅的管理通道和有效的政策激励,没能解决教师们关心的基本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是触及学生“心灵深处”的一项工作,需要教师们格外付诸精力、热情和心血。如果在教师队伍的管理方面,缺少激励政策,就很可能导致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不稳定,甚至会造成极为难得的优质师资的流失。

(2)缺少资源共享机制。心理健康教育极具复杂性和专业性,需要教师们不断的探索、研究,共同切磋,互通有无。特别是很多一线教师的专业背景不足,就更需要彼此合作,组成“专业学习共同体”,建立共同的学习愿景,借助集体的智慧谋求共同提高。然而现实的情形是,很多几千人的学校往往只有一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单打独斗,孤军奋战”,不能像其他教研组、课程组那样,大家一起商量、共同研讨。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师发展的脚步。

(3)职后培训质量不高。一是大部分培训是专题式培训,比如“沙盘技术培训”或“情景剧在活动课中的应用”,而系统性的培训比较少。对于很多“非科班出身”的教师来讲,支离破碎的片段式培训,不能解决其专业功底差的问题,导致其只能掌握皮毛,无法掌握其精髓,所学的“技术”难以灵活运用。二是群体性培训多,针对性培训少。不能根据教师们的个性化需求 “量身打造”。由于参加培训的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学科基础各有差异,这种忽视差异,一刀切的培训效果不佳。

3 优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对策

3.1 抓好职前培养工作

要想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专业化水平,就要从职前培养抓起。可以在应用心理学专业或心理咨询专业增设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方向,开设教育学、学校心理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教法等课程。另外,要强化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水平。

3.2 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管理制度

教育管理部门要完善从业资格认证制度,在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增设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学科。同时,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评聘标准,吸纳有专业背景,接受过系统专业训练的师范毕业生进入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争取新入职人员均能持证上岗。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要想办法解决从业人员的编制、待遇等问题,并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的考核指标体系,健全评价制度,以此来规范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行为,提高工作质量。

3.3 借助自我反思和“学习共同体”促进专业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三分工作、七分学习”。有两种主要的成长途径:一是自我反思。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进行专业性的审视和反思,通过教育案例、教育心得等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再认识、再思考,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我思故我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二种是建立“专业学习共同体”。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校内可以跟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班主任、其他学科教师组成学习共同体,在校外,则可以同其他学校的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组成学习共同体。共同体中“共同愿景、合作文化、共享机制”等思想精华,可以增进成员之间的协作及信息交流,在互动中分享甚至创生知识,实现思维碰撞,促进专业智慧的提升。同时,在分享和互动中,改变过去冷淡疏离的现状,变同事为伙伴,相互支持、相互鼓舞,满足教师的自尊感和归属感。

3.4 改进职后培训的形式和内容

第4篇:健康管理师培训小结范文

〔关键词〕混合式培训;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9-0012-03

随着网络学习、网络教学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实践应用,人们逐渐认识到网络学习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面授教学,良好学习效果的取得不但与受训者的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有关,同时也与教师的指导作用、人格魅力、思维方法以及问题解决方法等因素有关。

在这种情况下,混合式学习、混合式教学的理念开始受到关注。所谓混合式学习(或教学),简单地说,就是把传统课堂学习(教学)的优势和网络学习(教学)的优势相结合,以实现学习(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混合式培训是基于混合式学习(教学)的概念而提出的。笔者认为,所谓混合式培训是指在整合不同学习理论的指导思想下,通过培训课程的设计使传统面授培训与网络培训有机融合,从而使两者发挥各自的优势以获得最佳的培训效果。由于培训过程主要包含受训者的学习过程和培训者的教学过程,因此,本文中的“混合式培训”与“混合式学习”“混合式教学”有时将等同使用。

本文将首先分析混合式培训的实质和结构要素;然后,以“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培训项目”为例来具体阐述混合式培训的构建与实施,并对该项目运用混合式培训所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在此基础上,总结混合式培训的成功经验和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旨在为其他培训项目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混合式培训的实质与结构要素

从形式上看,混合式培训是面授培训与网络培训的混合,但从实质上分析,它是通过信息技术的恰当使用而更好地在培训课程中整合多种学习理论或教学理论,从而给受训者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给培训者提供多样化的指导环境和教学方式。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混合式培训为多种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综合运用以及学习文化、课程文化和课堂文化的重建提供了非常大的空间。

从课程设计及实施的角度来分析,在培训目标既定的情况下,混合式培训包含以下几方面的结构要素:课程内容的混合,既有网络学习内容,也有面授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活动的混合,既有网络教学、网络研讨与交流、网络辅导等,也有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学习环境的混合,既有课堂学习环境,也有网络学习环境;课程资源的混合,既有传统的学习资源,也有网络化的学习资源;学习评价方式的混合,既有传统的作业评估、考核等,也有在线测试、电子作业、论坛交流状态等。

基于对混合式培训结构要素的分析,下面结合一个案例项目来具体阐述混合式培训的构建与实施。

二、混合式培训的应用案例分析――“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培训”项目

(一)案例项目简介

“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培训” 项目的培训对象是北京市中小学目前从事或即将担任专职或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该项目于2006至2008年分三期进行,旨在为北京市每所中、小学校较为系统地培训一名能独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兼职教师。

由于培训任务较重、培训资源比较短缺,考虑到基础知识和理论比较适合网络培训、项目单位有较丰富的网络培训经验等原因,该项目采用了混合式培训方式。

(二)混合式培训的构建

1.混合式培训课程设计

主要包括四个课程模块:网络课程,学习专业理论知识;面授学习,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校本实习,形成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总结与反思,在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自我成长方面的全面提升。

2.支持混合式培训的网络平台建设

支持混合式培训的网络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功能系统:

(1)首页:主要包括学员登录入口、指导教师及培训管理者入口、主要功能系统入口等。

(2)学员登录系统。

(3)网络课程:包括学习导航和16个专题模块。

(4)学习论坛:辟有专题分论坛和班级分论坛等。

(5)学习资源:通过两种方式建设学习资源库,一种是由培训者提供相关资源,另一种是由受训者上传资源(须经过审核)。学习资源分为重要文献、心理健康活动课录像、心理咨询案例分析、心理健康活动课设计、心理健康工作计划、专家讲座演示文稿等类型。

(6)在线测试系统:网络课程学习评价的主要部分,每个专题设考核题库。

(7)电子档案袋系统: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学习评价系统,包含网络课程测试结果、网络学结、面授课程反思日志、校本实习反思日志、心理健康活动课设计、心理咨询个案报告、心理健康工作计划、自我成长报告、培训总结等。其中,培训者开发了若干作业模板,对受训者完成学习起到支架作用;受训者可以查看教师的作业指导,还可以进一步查阅同学的作业作为同伴交流。

(8)学习状态系统:受训者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学习状况,如网络课程状态、指导教师对作业的批复情况等。

(9)课程管理与作业指导系统:指导教师可以在线编辑班级信息、课程安排、查看学生学习状况和作业状况,并可以在线批阅学员作业。

(10)培训管理系统:项目管理者可以查看班级管理情况;进行分类统计管理,包括终结性管理(网络学习成绩、各项作业成绩等)和过程性管理(作业提交情况、作业回复情况、论坛交流情况);分层次统计管理,包括各培训点、各班情况统计;可以进行学习资源库管理。

(三)混合式培训的实施

1.混合式培训的实施过程

首先,以面授形式向受训者讲解整体培训方案,同时启动网络课程学习,分发“网络平台使用手册”,现场培训受训者如何使用网络平台进行网络课程学习和面授阶段的在线学习与研讨。还要对培训者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网络平台的各种功能从而能够顺利开展混合式培训工作。

网络课程主要以在线形式实施,同时以面授辅导作为补充。在此过程中,强调教师在线指导和面授辅导作用的发挥,要求各班指导教师每日在线论坛值班,及时回复学员的各种问题,动态管理班级分论坛,并根据学员的学习情况适时组织面授辅导和答疑。对网络课程的学习考核是:通过16个专题的在线测试,并在线提交网络课程学结(须经指导教师的审核通过)。

面授课程和校本实习两个模块以面对面的课堂讲授和校本实习研讨为主,同时要求指导教师组织在线专题研讨和交流来促进受训者的深度理解。对这两部分的学习考核是在线提交以下作业:每次培训的反思日志,心理健康活动课设计和课堂实录,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培训总结和反思主要以现场汇报和交流的形式进行,受训者需在线提交个人成长报告和培训总结并接受指导教师的在线指导,也可在论坛上进行互动和分享。

2.混合式培训的结构要素体现

案例项目在实际运作中,体现出以下几方面的混合:

第5篇:健康管理师培训小结范文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教师 心理 问题 原因

对于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城市教师群体,而忽视边远民族地区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本文主要探讨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一些策略,希望对教师心理健康研究有所帮助。

1.影响民族地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

第一,自然环境的影响。我国民族地区的地理位置一般比较偏僻,交通不便,生活空间比较封闭,并且生活方式非常单调,每天的生活就是备课、上课、种地、休息,与外界联系的方式较少,有些教师家中甚至连网络都没有,无法与外界沟通,这样他们学习的机会自然比较少。闭塞的环境使教师无法获得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出现心理问题时无法及时调节,因此民族地区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严重。这几年新课程改革呼声越来越强烈,可是民族地区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式单一、应试教育思想对学生影响重大,缺乏对素质教育的了解。民族地区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没有得到普及,教师心理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使学生产生负面情绪,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第二,管理中的问题。民族地区多将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学校只关注教师的授课水平和科研能力,忽视教师心理素质培养。教师的心理健康对教学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心理问题没有及时解决,很有可能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甚至影响学校统一管理。

第三,职业竞争压力大。优胜劣汰的教师选拔方式致使民族地区教师的危机感增强,教师心理承受巨大的职业竞争压力。管理者缺乏人文关怀,同时教师承受巨大压力,很有可能产生心理问题。

2.维护民族地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建议

第一,增强社会关注。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代社会亦是如此。国家应当弘扬这种美德,以政策的方式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如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一切从实际出发,加大民族地区教育资金的投入,以教育基金的方式,扶持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保障教师各方面权益,提高教师福利待遇;提倡素质教育,减轻教师的负担,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禁止做“揠苗助长”的事情,促进教师群体职业化进程,采用科学的方式筛选、培训教师。

政府要采取各种措施支援民族地区教育,鼓励我国东部地区将闲置的教学资源捐献给贫困地区,如仪器、设备、图书、桌椅、文具等,除了这些外,“软件”支援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城市教师支教,提高民族地区的教学水平;不但要重视学校条件性的问题,还要注意贫困地区教育工作者素质的问题,“远水解不了近渴”,城市教师支教对民族地区的帮助是有限的,只有提高民族地区教师的综合素质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性方法。故而加强对教师和校长的培训,如远程教育、引进名师等,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贫困地区的整体教育水平。

第二,推动学校及管理部门帮扶。社会支持系统是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个体在社会支持系统中进行信息交流,通过交流个体认为自己被人爱的,同时自己是有价值的。哲学角度上个体是社会网络的综合,社会支持系统对教师心理健康具有积极影响。民族地区环境闭塞,教学点分散,甚至有的学校只有一位教师,缺乏社会支持。调查研究表明,学习领导的帮助和支持对社会系统支持具有重要影响,管理者的人文关怀可以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甚至可以避免教师心理问题发生,因此民族地区学校的领导者要增加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使教师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支持。

第三,开展教师心理健康培养工作。事物都是不断发展的,教师的成长也是如此,职后教育是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手段。职后教育理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职后培训帮助民族地区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进而使其及时调整心理状态,保持健康心理。教师心理培训工作一般由教育培训机构完成,但是民族地区的心理培训工作需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培训。如集中培训、分散培训、培训机构教师巡回等。不论采取何种培训方式,我们都必须认识到实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培训内容应当根据受训者的实际水平确定。培训中培训教师要充分尊重受训者的主体地位,采用多样化方式进行培训,调动受训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培训使受训者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并且灵活运用,建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同时及时调整自身心理,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教师的心理健康会影响教学行为,甚至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至关重要。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民族地区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尤其需要我们注意,自然环境、管理方式及就业压力给教师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影响,社会各界尤其学校领导要注意关心教师,减轻教师的心理负担,并且组织相关培训活动,提高民族地区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袁书卷.教师职业压力研究发展简述[J].文教资料,2006(34).

[2]王晓宁.教师职业压力现状及成因初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04).

[3]冯锦英.新教师职业压力与应对策略[J].中国民族教育,2006(10).

[4]徐富明,申继亮,朱从书.教师职业压力与应对策略的研究[J].中小学管理,2002(10).

第6篇:健康管理师培训小结范文

一、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回顾

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相对来说起步较早,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这十多年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自发尝试阶段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浙江省杭州、宁波等市的一批中小学德育工作者和班主任就自觉地开展了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他们在工作中发现,对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收效甚微,有时甚至起反作用。而当教师应用心理学原理帮助学生时,不少心理问题便迎刃而解。这激发了部分教师学习心理学的积极性,他们通过自学,请专家做讲座和参加学术交流会的方式丰富心理学知识,结合实际工作摸索心理辅导的规律。该阶段的特点是没有上级领导部门的行政干预,教师凭热情学习和工作,缺乏系统的培训和指导,工作的科学性不强。

(二)经验累积阶段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浙江省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展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些市(县、区)的教育管理部门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例如:到20世纪90年代末,杭州市普及了中学心理辅导站,开通了“西泠青春热线”;宁波江东区普及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富阳市启动了“区域性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计划”。在十多年的实践中,浙江省初步形成了一支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从开始的由兼职教师负责转向由专家、专门工作者负责,现又形成了专家指导下的以校长、德育教师、班主任、心理教师为骨干的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参与的工作模式。与此同时,不少教师和单位积极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科研成果。

(三)全面推广阶段

1999年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后,浙江省开始全面推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管理部门和高等院校以及学术团体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工作。2000年8月,浙江省教科院组织本省专家编写出版了《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纲要(试用本)》,并举办了由200多名教师参加的首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培训班。

2001年2月7日,浙江省教育厅颁发了《关于认真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提出逐步建立和完善省、市、县、学校四级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网络,并于2001年8月底成立了以厅领导直接负责,各有关部门领导共同参加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各地、市、县也相应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由此,心理辅导中心建设便有步骤地从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和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开始向各级各类学校推广,计划在2005年底所有初级中学都建立“心理辅导室”,各市(县、区)建立区域性心理辅导中心,工作覆盖面达100%。2002年4月17日,浙江省教育厅又颁发了《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资格证书管理办法(试行)》和《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职责(试行)》,进一步推动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二、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方面的问题

1.理论研究比较薄弱。

首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哲学基础几乎没有研究。哲学是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缺少哲学指导的心理健康教育很难获得深层次的突破和发展。其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和范畴比较模糊,如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概念需要更确切的界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及其与五育(尤其与德育)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澄清。

2.应用研究存在不足。

从已发表的论文和学术会议交流文章看,应用研究中“方法中心”现象比较突出,即运用心理测量法的调查研究比较多。具体问题有:重复性 调查多,有新意的研究不多;对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和小学生)的干预研究多,对教师和家长的干预研究少;采用心理因素取向的研究比较多,采用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相结合的立体取向研究少;运用国外量表多,自编量表少;横向研究多,跟踪研究少;实证研究和人文研究相结合的少;取样范围小,跨地区协作研究缺乏;对弱势群体如民工子女、残障学生、贫困地区学生等的研究少;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研究很少。

(二)实践方面的问题

1.市(县、区)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不平衡。

杭州、富阳、舟山普陀区等地建立了各级心理健康教育组织,但有的市(县、区)进展缓缦,不少学校处于应付层面,一些学校尚未开展工作。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原有的工作基础、领导的重视程度、教师的工作兴趣和热情等。心理健康教育要想得到良好发展,必须要有领导的支持,要有满腔热情的教师。

2.心理健康教育大多是针对人格和生活心理问题展开的,相对忽视学习和生涯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目的包括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发挥学习潜能,培养学生选择未来发展方向的能力。所以,忽视学习和生活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片面的。

3.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不高。

虽然许多学校已采取了诸如上课、讲座、学科渗透、热线电话、咨询信箱、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等活动,但由于缺乏系统规划而使心理健康教育在不少地方游离于学校整体教育工作之外,表现为心理辅导教师“孤军奋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被其他教育活动随意取代,“心理辅导室”有牌无人等现象。有的活动过于形式化,如大面积建心理档案、搞心理测量;有的活动过于成人化、课程化、知识化,把心理健康教育变成了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此外,市场上各种教材和读物良莠不齐,有些是匆匆组织“”编写而成的。这些都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和学化和专业化水平提高。

4.对教师和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

调查表明,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检测率为10.60%,中学生父母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3.16%,小学生父母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97%。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父母的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相关。因此,开展教师和家长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目前,杭州市已开展这项工作,如开通教师心理热线等,但其他地方尚未启动。

5.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短缺,在职培训是目前提高心理教师素质的主要途径。有的地方(如杭州、富阳等)培训比较系统,教师的素质比较好。但大多数地方只进行讲座式或观摩式的培训,个别学校甚至把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编余”教师用来应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就影响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三)管理方面的问题

1.行政立法欠缺,管理体制尚不健全。

虽然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明确规定了各市(县、区)教育部门在教委的统一部署下于2001年8月前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系统,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以确保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组织、有领导地稳步发展。(注:方展画.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形势与任务[J].浙江教育科学,2001,(3).)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比较具体的行政立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没有从根本上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不少地方的组织管理工作或不到位,或处于虚设状态。

2.人事制度不到位,教师职称无法解决。

从2001年起,浙江省教育管理部门开始根据教育部的有关精神,着手解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称问题,但具体的人事制度还没有出台。目前中小学还没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这个编制,意味着这类教师还没有合法的地位。

3.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

中小学的其他教育活动都有比较完备的评估机制,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估机制还不成熟。因此,这项工作到底做得怎么样,目前还没有一个为大家认可的评估方法。这一问题不解决,即使人事制度到位,也无法对教师的工作进行科学的评价。

三、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战略目标

(一)总体目标

一是方向问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科学道路,以学校心理学为理论和方法的依据,从本省各级各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的客观情况出发,努力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避免德育化、学科化、医学化、形式化等不良倾向。

二是发展问题。尽管广大师生和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非常迫切,但作为一项科学工作,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在没有条件或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一哄而上,搞假大空。掌握好发展规模和速度是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稳健发展的必要措施。

三是行政立法问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成为学校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必须有相应的法规作保障。有了行政立法,就有了设岗、考核、奖惩的依据,工作就有了合法的地位,一切相应的措施就能名正言顺地得以落实。

四是机制问题。要建立培训和监督机制,使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分地区、分层次接受系统的培训,明确省市县区各级培训的任务,并通过监督、评估,引导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提高教育水平;引进竞争机制,对心理健康教育岗位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建设对科研与创新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学生的实际心理问题,在教育活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开展教育工作,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二)具体目标

根据存在的问题和总体目标,我们认为,到2010年为止,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努力实现以下八个具体目标。

1.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积极参与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体系。

基础理论问题包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哲学基础、科学基础、对象、任务、目的、方法、内容、原则、途径、师资培训、效果评价等等。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体系需要同行的协同努力,浙江省应积极参与,力争在该领域内发挥重要作用,在理论上有所建树。

2.加强应用研究,形成“问题为主,方法为辅”的研究风格。

由于大量的研究流于方法中心,为矫枉过正,必须强调“问题中心”,形成“问题为主,方法为辅”的研究风格,以解决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为核心,开展科研工作。至于应用研究中的一些具体问题,科研管理部门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引导,如对创新性研究、长时期的研究加大投资等。

3.发展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从心里健康教育的实践来看,学校—家庭—社会全员参与模式、家长—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合作模式、班级心育模式、学科渗透模式以及心理辅导活动课为载体的心育模式都有其行之有效的一面。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应该考虑学生的特征、教师的特征、教育内容、学校的环境条件等因素。如游戏模式适合小学生,但不一定适合高中生;活动课模式不一定适合每个教师(注:蒋建民,等.农村中小学心理辅导站工作现状 调查报告[J].浙江教育科学,2001,(5).);小组练习适合提高交往技巧,但班级讲座可能是性教育的最佳方式;有的乡镇妇联与村委会合作组织家长学校,与家长的一些经济利益挂钩,效果很好,但城市学校这样做比较困难。这些差异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走多元化道路。

4.建立“以班主任为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从某种意义上说,班主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天然”资源,建立以班主任为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是现实的,也是必要的。

5.培养一批“研究—实践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从浙江省近年的情况来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者主要是高校教师和科研机构人员,实践者主要是中小学教师,两者合作时,实践者对研究者的依赖性比较强,而研究者没有时间和精力做过多的指导,以致常常出现这样的局面:以编书或写调查论文的形式结题,课题结束了,研究工作甚至心理健康教育也就终止了。所以,发展一批“研究—实践型”教师对于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稳健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6.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可由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主持建设,各市(县、区)网站由相应的指导机构建设,学校根据自身的条件建立网站,各级网站相互联系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网站内容可以根据年级、性别、问题等分类,并使用个人密码,保证不同年龄的人进入合适的网站。

7.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管理制度。

浙江省已有专家在研究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和评价问题,(注:刘宣文.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与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2,(4).)心理健康教育的其他形式如个别和团体辅导的效果评价也需要研究。只有确立了有效的评价指标和方法,质量管理制度才能建立起来。

8.加强对弱势群体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弱势群体学生主要有三类:民工子女、贫困地区学生和残障学生,他们特殊的生活环境和自身条件必然会对其心理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浙江省有49个少数民族,他们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地位的特殊性会使学生心理发展有别于汉族学生。因此如何根据他们的特点建构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四、浙江省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对策

(一)行政立法,使心理健康教育有法可依

根据浙省的实际情况,制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行政法规,使心理健康教育合法化,同时解决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人事编制问题,消除教师的后顾之忧。

(二)整合各方面力量,系统培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在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领域起引导作用的力量有:高等院校、教育科研机构、教委教研室、学术团体。目前这些力量之间的合作不多,没有形成合力,广大中小学领导和教师感到“山头太多”,无所适从。对此,有关部门可组织分级培训,如省级培训(高级培训)、地区级培训(中级培训)和县(区)级培训(初级培训)。要确定培训教师的资格,制订培训大纲和考核方法。同时,结合培训工作可以组织科研活动,共同研究具有浙江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模式。

(三)加强宣传和普及活动,消除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种种误解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和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其次是帮助少数人治疗心理疾病。但有人以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是治疗心理疾病,结果使人敬而远之。此外,也有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一种特殊途径,其功能是“感化”或“教化”那些常规教育无能为力的“差生”。还有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老师给学生提供解决各种心理困惑的标准答案,这使学生对老师期望过高。要消除这些误解有赖于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

(四)以点带面,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繁荣

杭州、富阳、舟山普陀区等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可以推广应用于其他地区,尤其是富阳在农村开展的区域性推广经验值得广大农村地区中小学借鉴。落后地区要主动邀请发达地区的教师去传授知识经验,或到发达地区观摩学习;管理部门可以有组织地安排学习交流和观摩活动,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有系统有步骤地向落后地区推进。

(五)设置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和方向,培养专业人才

目前浙江省只有杭州师范学院、浙江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等有心理健康教育类专业或方向,浙江省自学考试办公室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专科和和本科专业,但培养的人远远满足不了中小学的需求。从长远看,高等院校设置这类专业或方向是心理健康教育向科学化和正规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如果各地区的师范院校能在今后3至5年内开始招收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或方向的学生,则到2010年就会有一批良好专业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

第7篇:健康管理师培训小结范文

一、培训目标

(一)近期目标:

1.认可幼儿园企业文化,学习幼儿园3—5发展规划;

2.使新教师把握现代幼儿教育教学基本理念,熟悉《规程》、《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内容;

3.初步掌握本班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

4.熟悉及流畅的按照班级一日流程作息时间操作幼儿在园一日流程;

5.知晓幼儿园早操音乐的选择、动作编排要领;各个领域集体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的设计及实施、反思;户外体育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区角游戏的相关知识等;

6.懂得处理一些简单的家长工作问题;

7.学会书写幼儿园各类计划,个案观察记录、家长约谈等;

8.参与并了解幼儿园幼儿期末成果汇报的模式;

9.熟知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

10.知晓幼儿园的园本课程,找准自己成为合格教师的发展方向。

(二)远期目标:

成为适应幼教改革和发展需要的合格的幼儿教师,青年骨干教师。实现“一年入门、两年站稳、三五年基本成才”的新教师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培训内容

0-1年新教师培训分三个层次:包括实习试用期培训、适应期培训、合格教师培训。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专业培训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着重从“师德修养、教育理论、专业知识、通用基本功、备课、上课、教学反思、家长工作”八个方面加强并考核新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1.幼儿园文化与规章制度

2.幼儿园教师快速成长之路;(如何做合格的员工;如何做有志向的的教师)

3.师徒结对;(如何做徒弟)

4.如何做配班和一日带班

5.如何快速提升感染力

6.如何备课

7.如何听课和评课

8.如何把话说对、说好

9.如何与家长沟通

10.指南与幼儿学期发展目标(做一个有目标意识的教师)

11.新教师如何参加教研活动

12.新教师常用心理学知识

13.如何训练幼儿常规

14.五大领域教学

15.常用游戏介绍

16.如何制作PPT

三、培训组织与管理

1、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新教师培训工作由幼儿园统一组织管理,园长负责,业务园长策划,业务园长具体实施,教研组长协助。由幼儿园园监和园长设置培训课程,业务园长和教研组长落实培训计划。挖掘利用优质资源,建立专家、名师组成的讲师队伍,统一组织新教师的集中培训。指定业务精湛、师德优秀的骨干教师为新教师结对帮扶,具体指导新教师在工作岗位上锻炼提高。

2、注重过程,增强实效

通过建立需求调研、过程跟踪、效果反馈等制度,注重新教师培训工作的过程管理,创新培训模式,增强培训实效。培训要以操作性、互动性培训为主,以训练幼儿教师“六认真”为核心内容。

《幼儿园新教师成长档案》和《幼儿园新教师培训考核表》作为新教师培训学分登记、试用期转正、续聘工作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其过程纪实的作用。使新教师逐步建立并明确个人发展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反思习惯,记录成长轨迹,激励成才信心。师父要根据《师徒结对协议》的要求进行指导和要求,把指导工作落在实处。每月由幼儿园组织一次以上新教师专题讲座或专项训练,由幼儿园管理人员或优秀教师主讲或者训练,所有新教师必须参加。每位新教师每学期制订《个人发展计划》,撰写《个人发展总结》。

3、多元评价,长效实施

坚持培训与活动评选相结合、过程与阶段诊断相结合的原则,采用“自我评价”、“师父考核”、“班级人员考核”、“教研组长考核”、“幼儿园考核”多元参与的评价方式,运用理论考试、面试和实践考核等方法,实现对新教师全面、公正、客观的指导、考核与激励。每学期,根据培训态度、作业完成、工作表现、活动展示等方面的综合成绩,评选“优秀新教师”。考核为不合格的新教师不得聘用,已经签订合同的,在学期结束时终止合同。

四、新教师培训的政策保障

幼儿园设立0-1年新教师培训专项经费。

幼儿园配备优秀教师进行带教,制定好专门的带教计划与自培计划。

举办幼儿园0-1年新教师评优活动,鼓励她们参加幼儿园、各项教育教学评优活动,创设机会与条件让她们展示。

幼儿园教师培训方案

为不断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特制定本计划。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自主、多元、实效”为主题,以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为根本,更新培训理念,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模式,丰富培训内容,使培训更具自主性、选择性和实效性,促进幼儿园师资队伍向“师德高尚,业务精谌,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方向发展。

二、培训任务

1.保证每位教师参加培训时间一般不低于48学时,最高不超过144学时。

2.为完成班主任周期内应参加不少于30学时的专题培训任务,积极开展班主任专题培训。

3.按要求组织园长周期内在职提高培训,完成相应时数。

三、培训内容

1.教育理论培训。

从教育基础理论入手,通过专家引领、教育理论自学等途径,主动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教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最新理论成果,对教师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以提高教育水平。

2.教育科研培训。

引导教师充分认识科研的先导地位,带领和指导广大教师开展行动研究,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帮助教师确立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科研课题,同时进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培训。

3.心理健康培训。

推进心理健康培训,培育德育工作特色。加快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做好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资格认定上报工作,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者的专业水平和自我调节保健能力,使广大教师能运用心理学原理改善教育教学方法,从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有所收获,取得成就,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培训层面

1.全员园级培训。

培训内容主要为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技能训练,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突出课程教材改革对教师知识能力的新要求、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班主任培训。

按照《中小学幼儿园班主任工作规定》有关要求,围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班级管理等方面内容,提高班主任工作艺术水平,营造和谐班级氛围,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3.青年教师培训。

继续大力实施“青蓝工程”,指导青年教师科学制订并认真执行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积极创设有利于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学术环境。

4.骨干教师培训。

继续探索实施“骨干教师工程”,既要着眼培育市级骨干教师、名师,又要探索校级骨干教师培育选拔。把握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原则,为富有潜力的教师掌握前沿教育理念、拓宽专业知识层面、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创造良好的条件。5.其他分组培训。要积极探索并充分发挥各小组的教育培训功能,促使教师在组内互帮互学、内化成长。

第8篇:健康管理师培训小结范文

【关键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误区、防范性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误区

        (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体体现滞后性

        在中小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标志是是否建有心理咨询室,似乎主体对象就是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工作流程就是发现一起,解决一起,工作面窄。相比学生整体人群的的心理健康来说,认识是相当片面的。然而事实上,学生一旦真的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及由此引起的负面现象时,学校心理咨询室由于在 "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等一些关于心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还了解甚少。针对性地辅导并不能起到很好效果。因而说,不重视心理预防的话,学校心理教育容易走入"马后炮""事后诸葛亮"的尴尬境地。

        (二)从业人员两极分化

        当前学校要么非常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学科,缺乏专业的人才,心理健康教师大多是由教辅人员或老师兼任,他们一是在本学科教学经验不丰富,二是没有新知识、新理念,不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不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对症下药,形成共识。要么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严格准入,精心打造心理咨询室,购买仪器,添置设施,靠一两个专业心理健康教师打天下,把班主任、任课教师干脆撇开,唯理论、唯技术,孰不知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的所作所为班主任是最有发言权的,把班主任、任课教师放在心理健康教育之外,是本末倒置的。

        (三)学校心理教育方法不当,造成学生新的心理障碍

据调查大部分学生流失,并非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是因为对学习不感兴趣,最终导致对家长产生不理解的情绪。厌学只是作为一种现象外在的表现出来。个别学生因压力过大,而走上了离家出走的道路。有的学生专门与老师作对,不服教导,这些表现都是心理出现种种问题。而教师对这些现象不了解,甚至轻率地给学生下评语、扣帽子、做结论,甚至认为学生品质有问题,心理上有疾病学生及家长对此事实上也缺乏清醒的认识,学生自暴自弃;家长们漠不关心,久而久之,便生成了品学不优的学生。因此,一定要呼吁心理健康教育的度与规范

        (四)心理健康教育资金投入不足

错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医、德育工作混在一起等现象中小学普遍存在,因此,在资金投入上没有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的资金不能满足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走入误区的原因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中小学的领导和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教育行政部门把升学率看成是衡量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因此,他们具有更加强烈的应试教育动机和思维倾向。在这种动机和思维倾向的支配,心理健康教育变成了一项尴尬的工作,他们经常把心理健康教育挂在嘴上、写在墙上,但就是不落实到行动上。另外,由于许多中小学的教师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观念陈旧,心理学知识储备太少,因此严重制约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普及,也严重影响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障碍

       三、如何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一)转变观念,正确看待心理健康教育

原教育部长陈至立指出:"更新教育观念是素质教育的先导。"这要求我们要树立全新的心理素质教育观念,以适应新世纪高素质人才发展的需要。多年的教育发展及教学实践证明:在学校若能树立起鲜明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是教育改革在更深层次上的突破与延伸,必须对现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反思和再认识,全体总动员,清理教育实践中的认识误区及行为偏差。教师也要充分认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标准之一,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形成健全的人格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加强对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培训

搞好教师培训,既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是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现阶段的中小学全部拥有专职心理健康辅导老师,是不太现实的。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这样,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日常的教学和管理过程。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培训工作:首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开展教师培训。派出老师到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较好的发达农村地区学习、考察、培训与研讨,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开阔教师的视野,丰富教师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和教育科研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其次,接受培训与自学相结合。把外出学习培训和自学紧密结合起来,购买一些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书籍,为老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再次,通过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开展教师培训。通过校本培训等形式定期安排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内容,使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更新,教研能力得到提升。

(三)全员参与、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要取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需要依靠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的密切配合。一方面要在学校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氛围,学校对每个教师都应提出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使教师树立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要利用现行课程,进行学科渗透,让每一位老师都参与心理健康教育,这不仅有利于在学校中营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而且有助于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活动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水平。另外,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在活泼上进的气氛中,学生能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乐与人相处,正确对待挫折,主动调适情绪。另一方面,也应当看到家庭、社会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因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观念、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同时,中小学生已经形成的良好心理品质也会受一些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倾斜,这样,学校教育的结果易被家庭、社会的负面作用抵消。因此,学校应针对家长们的心理特点成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向家长们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帮助他们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和正确的教养观。

第9篇:健康管理师培训小结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现状;调研

一、问题提出

为进一步做好克拉玛依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了解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为自治区统筹规划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而作本调研。克拉玛依市教育局于2016年10月16日至10月25日对全市47所中小学(中学18所,小学29所)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调研工作。

克拉玛依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已有近20年的时间。经过近20年的发展,目前已达到87%的中学配备了1-2名专职心理教师,100%的中小学配备了兼职心理教师。通过组织区内外的培训,目前获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的教师有203人。其中二级心理咨询师38人,三级心理咨询师165人。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多为校编,少数学校使用北师大及其它版本教材。课程开设情况中学开课情况好于小学,初中开课情况好于高中。2014年以后随克拉玛依新一中模式的推广,近一半转型学校(4-5所)改为选修课或讲座。

根据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指标要求,我市所有中小学均建有心理健康辅导室。中学使用情况良好,小学使用情况一般。克拉玛依市教育局领导高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12年市教育局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设一名心理健康专业高级教师职称人员专项负责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局领导市教育工会主席专项抓心理健康工作。这些举措使得克拉玛依市中小学在心理专兼职教师的业务培训,心理咨询师的培养,组织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目前基层教师、学生、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大幅度提高。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要求非常高的工作[1],市教育局工作要求是思政科,教师培训是市教育工会和继续教育中心、心理专项督导是督导室,日常具体工作是由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负责。多头管理,实际各部门都只负责这项工作的一个方面,且大家都各做各的,没有信息互通和联席制度,没有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联动机制。大大削弱了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导致基层心理健康工作如果出现问题,各部门可能就都没注意到因此没管或想管管不了。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自治区建设平安新疆,实现新疆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及克拉玛依打造平安、高品质城市和校园、克拉玛依能否再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能否提高广大师生及家长的幸福感,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调研内容

本次调研主要是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开展的。即我市各区、直属单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设置、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情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和教材编写使用情况、心理健康辅导室建设情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活动开展情况等。

(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设置

2013年市教育局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中小学心理健康部对全市47所中小学进行了实地调研走访,提出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建议。市教育局中小学心理健康部每学年、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2016年市教育局将心理健康教育专项工作纳入十三五教育规划。目前各中学基本成立以校长或书记为组长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或咨询中心。克拉玛依区各小学成立了以德育主任为组长,以心理教师、大队辅导员、班主任和部分科任教师为工作小组的机构设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设置,为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了保障,搭建了平台。

(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情况

2015年市教育局联合新疆教育学院、克拉玛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培训民汉心理咨询师共158名,获证书者124名。考试通过率达78.5%。目前各中小学参加区内外各项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总人数达到587人。

我市各中学大多数配备有1-2名专职心理教师,各小学配备1名兼职心理教师,学校还配备若干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具体情况如下图表:

从上图表中可以看出:我市心理咨师队伍近年来获得长足发展,培训总人数的绝对值创近年最高。获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者,中学优于小学,三级证书获得者优于二级证书获得者;小学心理辅导员比例高于中学,小学心理辅导员多取得资格证书,中学心理辅导员多无证书,只是口头称号而已;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人数及其匮乏,中学专职教师占总培训人数的2.21%,小学为0.85%,中学情况稍好于小学;小学兼职心理教师优于中学,但多数中小学兼职教师身负多职,实际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精力和时间屈指可数,工作一忙,事情一多,心理工作可能就不了了之了,导致工作效率大打折扣。从取证情况来看,我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已经具有较专业的资格。

(三)心理课程开设及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编写使用情况

我市中学共18所,其中完中9所,初中6所,高中2所,九年一贯制1所。有初中部的学校16所,开课学校有14所,未开课学校2所;有高中部的学校11所,开课学校4所,未开课学校7所。初中部学校开课情况好于高中部学校。8所学校使用校编教材,1所学校使用地区编教材,其余为北师大、华师大、人教版、乌鲁木齐地方课程各1所学校。开课年级1-3个年级不等。

我市小学共29所。开课学校有18所,未开课学校11所,白碱滩区4所均开课,准东中心2所小学利用每周班会、主题教育、报告、讲座等方式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情况比较好。13所学校有校编教材,2所学校使用北师大版、3所学校使用大百科全书版,1所学校使用开明出版社版本等。开课年级1-6个年级不等。

中学校编教材质量高于小学校编教材质量。

(四)心理健康辅导室建设情况

所有的学校都建立了心理健康辅导室,中学各功能室发展快,功能室种类较多,使用率高,但校间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有些中学只有一个简陋的咨询室。中小学各类功能室总计126个。具体情况如下表:

从下表中可以看出中学的功能室多于小学;中小学各功能室中接待室、个体心理辅导室、沙盘游戏室占比例较高;中学团体心理辅导室、心理测评室明显优于小学。

(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活动开展情况

1.管理工作实现三级网络制度

2012年以来,我市教育局创造性地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形成以市教育局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部为核心,各区教育局、直属单位为二级单位,各区中小学为三级单位的市、区(直属)、校三级网络管理体系。市教育局中小学心理健康部负责国家和自治区文件的上传下达,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工作的组织、管理与具体落实。

2.以培训为抓手,以教研为突破口

近三年,市教育局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对专兼职心理教师进行专业培训6次,对各学科教师进行心理咨询师取证培训4次,对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和广大教师开展EAP员工帮助计划培训12次。定期组织每月1-2次的中学专兼职心理教师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参加北师大心理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与素养,许多专业教师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进步很快。2013年举办了克拉玛依市“首届心理健康教坛新秀大赛”。1名教师获市级教坛新秀称号,1名教师获教学比赛一等奖。2016年又成功举办克拉玛依市“首届心理健康教学能手大赛”。1名教师获市级教学能手称号,1名教师获优质课一等奖荣誉。

3.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

市教育局组织沙盘游戏治疗师成长系列沙盘制作活动,面向广大中小学师生的“5.25硬笔书法比赛”及“5.25心理健康教育征文比赛”活动,中高考期间组织中小学专兼职心理教师开展中高考心理辅导巡讲活动,每学年开学初及结束期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集中宣讲活动,组织全市中小学心理教师、生物教师、校医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活动,举办每两年一届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术年会,目前已成功举办两届。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提升了广大中小学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极大提高了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4.重视校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横向服务

全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以服务学生为主体,兼顾教师心理健康。通过课堂教学服务于学生,通过学科渗透及讲座、活动体验服务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包括专兼职心理教师、取得资格证的心理咨询师、心理辅导员、参加资格证培训但尚未取证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等。我市南湖中学还成立了中学生健康人格讲师团,充分服务于校园师生。各学校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举办心理讲座、办心理小报和板报、心理健康班会、心理情境剧比赛、心理漫画赛、沙盘游戏、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等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师生的心理健康理念。

5.重视家校、社区合作,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市教育局还通过举办家长学校课堂,走进社区巡讲,与社会办学机构协作,与市文化馆、市卫计局、市妇联联合开展社区居民、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收到良好效果。

三、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我市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一些困难亟待解决。

(一)问题:没有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联动机制,心理健康工作指导与督导脱节。

1.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培训完成后,部分中小学校没有把培训教师的作用发挥出来。培训完了心理工作就完成了。学校整体心理健康教育的面貌与前相比,没有改观。

2.由于年度预算资金缺乏或不到位,且没有专项资金,多数中小学校配备的心理咨询室不达标。

3.由于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的岗位编制问题,各中小学校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没有享受与班主任同等待遇(班主任津贴),在时间上得不到保证、激励机制跟不上,导致专兼职心理教师没有积极性、工作效率低下。

4.多数中小学校缺乏校园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学校出现的严重心理问题以及问题导致的严重后果,没有引起学校领导层高度重视,一旦出现问题,草草了之。缺乏责任追查制度和意识。

5.学校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对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不清楚,对心理健康教育制度、规范、岗位职责不清晰,学校管理缺乏明确的要求和长远规划。

6.自治区德育达标校评比、自治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验收,督导与心理专业人员没有同时参与。

7.高水平的心理教育专业人才的匮乏是制约我市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瓶颈。学校心理咨询室等各功能室建成后,如何使用,使其发挥作用需要进一步的专业培训。个别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者人数偏少,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建议: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长效、联动机制。

1.政府支持建立地州、市、h级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组建市、区、校三级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专门负责本区域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

2.充分利用内地各省市援疆机遇,争取援疆省份对口支持各地州、市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心理健康专业角度加强工作指导与帮助。尽可能多的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培训、观摩和交流机会,加速新疆本土心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3.各地州、市县通过创建部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规范各地区、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专业、科学、精准、高效的方向发展。

4.随克拉玛依中小学教育转型后,全员心育的工作思路需要进一步强化与落实。

5.注重广大教师、家长心理知识的培训与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