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健康数字教育范文

健康数字教育全文(5篇)

健康数字教育

第1篇:健康数字教育范文

关键词:以问题为基础的健康教育;艾滋病;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常规健康教育

艾滋病是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1]。该病具有传染性、慢性进展性等特点,发病以青壮年较多,80%患者发病年龄在18~45岁[2]。针对艾滋病患者,临床多采取抗病毒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临床研究表明,良好的健康教育措施,可提高患者对于艾滋病的认知水平,促进其配合临床治疗,改善生活质量[3]。以问题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是以问题为基础和直面问题为中心的一种健康教育模式,可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开展临床健康教育工作。本研究抽取我院艾滋病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常规健康教育和以问题为基础的健康教育两种健康教育模式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接收并诊治的艾滋病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参照组患者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27~64岁,平均年龄(40.24±10.35)岁;病程6~14年,平均病程(10.04±3.28)年。观察组患者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25~66岁,平均年龄(40.31±10.21)岁;病程5~16年,平均病程(10.11±3.17)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字确认。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制定了《艾滋病诊疗指南(2011版)》中关于艾滋病的临床诊断标准[4];②伴随持续发热、虚弱、盗汗,全身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和体征者;③经血常规检查、生化检查、病毒及特异性抗原和抗体检测、各种致病性感染的病原体检查、HIV抗体检测、耐药检测、X线检查等临床相关检查方法明确病情者;④HIV阳性;⑤择期进行外科手术治疗者。排除标准:①有精神类疾病患者;②认知功能障碍,配合度差者。

1.3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护理,具体如下。①成立以问题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小组。选拔拥有临床护理经验5年以上的优秀护理人员成立以问题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小组,连续调查、定期随访艾滋病患者,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一般资料,制定以问题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措施,并定期评价临床效果。②提出健康教育问题。小组成员向患者讲解以问题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对于病情控制的积极作用,取得患者的配合。通过向患者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患者对艾滋病存在的认知问题,重点统计患者的认知误区、盲区知识点,并且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和分类。③对健康教育内容进行确定。小组成员根据患者的问题,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建立以问题为基础的问题库,主要涉及艾滋病临床症状、发病机制、病因、检查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并发症、传播途径及自我护理措施等。将以问题为基础的问题库知识点打印出来,免费发放给患者。④设立以问题为基础的教育模式课堂。小组教学老师设立以问题为基础的教育模式课堂,组织患者集中开展关于艾滋病以问题为基础的问题库的健康教育讲解工作,并对艾滋病临床诊疗和护理常见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指导患者基本的护理技巧,促进患者掌握艾滋病相关的临床医学知识。⑤开展健康教育咨询工作、执行预防、关怀同步的防控措施。与本市三甲医院联合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咨询、问诊工作,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落实双向转诊工作,定期邀请知名专家免费为艾滋病患者进行诊疗,提供免费的咨询服务,宣传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对患者表示人性化的关心,不歧视患者,告知艾滋病患者平时如何疏导不良情绪,帮助其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指导艾滋病患者用药治疗方法,并强调按时按量服药对于病情控制的积极意义,提高患者对于自身身体健康的重视,提高配合治疗依从性。另外,给予患者生活方式、饮食选择、睡眠管理、有效运动等方面的建议和指导,给予行为干预,使艾滋病患者学会自身管理,全面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1.4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自我护理能力测量表(exerciseofself-carea-gency,ESCA)评分。ESCA量表包括自我概念(8个条目)、自护责任感(6个条目)、自我护理技能(12个条目)、健康知识水平(17个条目)共4个评价项目,43个条目,采用0~4分5级评分法进行评分,其中4分为非常像我;3分为有一些像我;2分为不确定;1分为有一些不像我;0分为非常不像我。总分172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越强。(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遵医Frankl依从量表评分。Frankl依从量表评分标准:1分表示拒绝、痛苦;2分表示不合作、不情愿;3分表示使用、冷淡;4分表示主动合作享受。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的依从性越好。(3)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的健康调查简表(theMOSitemshortfromhealthsurvey,SF-36)评分。SF-36量表由用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研制,共包括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8个项目,共36个问题,每个项目评分0~100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越好。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ESCA评分、Frankl依从量表评分、SF-36评分相关计量资料以x軃±s形式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st-test分析(t值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one-wayANOVAfollowedbyDunnett'stest)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ESCA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ES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ESCA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rankl依从量表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Frankl依从量表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Frankl依从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F-36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各项SF-36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近年来,艾滋病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引起临床重视。现代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艾滋病可通过性接触、血液及母婴等途径传播[5],发病机制与感染HIV密切相关[6]。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能够大量破坏CD4+T淋巴细胞,造成人体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增加感染各种疾病(如恶性肿瘤)的几率[7]。艾滋病患者多伴随持续发热、虚弱、盗汗,全身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和体征[8],若不及时治疗,随着病情的进展,将引发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皮肤和黏膜损害、肿瘤等并发症[9],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艾滋病患者在确诊为HIV阳性后,由于缺乏对艾滋病的正确认知,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较重,对待疾病呈现消极态度,生活质量严重下降,非常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常规的健康教育模式重视患者病情,患者接受度不高,健康教育效果不能令临床满意。近年来,随着健康教育护理理论模式研究的不断深入,以问题为基础的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临床上得到一定的应用,将问题式的健康教育方法应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可为健康教育护理工作提供指导[10],有助于患者知晓艾滋病相关的临床医学知识。本研究中,ESCA量表是评价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以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后的有效指标。Frankl依从量表是评价遵医依从性的有效指标。SF-36是评价患者健康状况的量表。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护理的患者,ESCA量表评分、Frankl依从量表评分及SF-36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健康教育护理(P<0.05),证明以问题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可以更为明显地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自我护理能力、遵医依从性、生活质量。这主要是因为:①以问题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护理以患者为中心,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让患者提出关于艾滋病的问题,重视患者的实际情况及个人接受能力,提高了患者的积极性;②通过建立以问题为基础的问题库,将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工作集中在患者的实际问题上,可充分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③通过设立以问题为基础的教育模式课堂,对问题进行集中讲解,提高了患者的学习效率,并耐心回答患者的提问,能促使患者积极学习疾病知识,提高患者疾病管理能力;④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咨询工作、执行预防、关怀同步的防控措施,给予患者人性化的关怀,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需求,可全面帮助患者改善负性情绪,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提升患者的安全感和配合度,改善生活质量。综上所述,给予艾滋病术后患者以问题为基础的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真华,周眉.艾滋病危害宣传的自省式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2016,22(33):194-195.

[2]覃长松.艾滋病危害宣传的自省式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预防控制中的效果评价[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92-93.

[3]李慧,谢艳红,陈卓英.健康教育对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6):150,152.

[4]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艾滋病诊疗指南(2011版)[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1,4(6):321-330.

[5]李润华,韩丽媛,潘晓红,等.我国部分地区MSM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5,21(9):773-776.

[6]周军,张红.健康教育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8,35(5):48-49.

[7]徐丽霞.PDCA循环模式的健康教育对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6):3041-3042.

[8]贾元和,苏丽娟.浅谈健康教育对艾滋病疾病防治知识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9):311-312.

[9]沈平,黄毅毅,蒋丽萍,等.钦州市钦南区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效果评价[J].中国热带医学,2015,15(12):1456-1459.

第2篇:健康数字教育范文

【关键词】心理咨询技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相应提升高等教育普及率,人才竞争日益激烈。针对大学生群体来说,学习与就业压力比较大,在学校需要面对学习与生活问题,在毕业后需要面对择业就业问题。随着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大学生人生观与价值变也相应改变,所以必须注重大学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此促进大学生群体成才成长,形成健全人格。按照大学生思政教育意见可知,通过开展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合理配置心理教育师,以此引导学生健康发展。随着意见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升,要求高校必须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然而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暴露出较多问题。从本质上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局限于理论知识讲解,还应当引导学生认识心理知识对自身发展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传授心理健康知识,课下联合心理咨询技术,确保学生可以正确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此外,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还体现在较强的心理素质,注重创新和改进当前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确保其能够具备健全的人格,有效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难题,全面加强大学生群体的社会适应能力。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从主观角度分析,大学属于教育体系的尾章,与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截然不同,大学生群体具备鲜明特征。首先表现在独立性,大学生群体脱离家庭进入到集体生活环境中,当独立个体进入集体生活时,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不适应问题,主要源于心理矛盾与生活习惯,从而导致大学生心理存在过渡性,由青春期过渡到成熟期。通过年龄结构可知,当代大学生多为“90后”、“00后”,该群体具备特殊社会属性,即“独生子女”。由于受到家庭环境影响,该类群体不仅具备个性、脆弱特点,也表现出消极、依赖、孤独和责任心不足等问题,该类问题会影响群体学习成绩和人际交往,还会对学生心理发育造成需要。高校中频繁发生的伤害事件、自残与自杀等严重危害生命的行为,多数由于学生的不健康心理所致,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客观角度看,高校不太注重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多数学校缺乏专业的心理教育教师,所以高校心理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非常大。由于受到管理因素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存在较多问题,需要得到教育界广泛关注。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认识不足

在我国高校教育体系中,不仅包含基础学科与专业课程学习,还包含大量思想政治教育。然而高校却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尽管在初高中阶段就开展心理教育课程,然而学校领导不注重心理教育的价值,从而导致教学形式与方法比较落后,未形成系统性教学理念,也无法满足心理健康教学的需求,不能解决学生所出现的心理问题。在现代教育体制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比较多,然而心理健康教育却不完善。通过具体调查可知,高校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比较单一,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点,从而无法通过心理教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在于降低学生不安全事件率,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然而当前对于大学生群体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过度关注思想教育和德育教育,不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在发生恶性事件之后才注重强调心理健康教育。正是由于存在此种问题,大学生也不太关注心理状态,极易导致心理压抑和扭曲,从而引发刑事案件。比如天津某大学生由于多门考试成绩不合格,残忍杀害亲生父亲和奶奶;西安某学生由于手机被老师没收,从而杀害老师。诸如此类的案件非常多,说明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中缺位。

2.心理教育范围狭窄,无法发挥教育价值

在大学教学阶段,多数高校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纳入到重点考核课程中,学生必须系统学习思想政治知识,并且通过考试方式考核知识情况。然而心理健康教育却存在“重障碍咨询、轻发展咨询”现象,大学生认为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多为存在人格失常、心理障碍的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范围与对象,对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作用影响非常大。因此高校必须按照实际教学情况,深入分析学生的心理需求,优化设计教学内容,以此加大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力度。通过改变教学内容与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积极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避免学生出现心理问题。

3.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单一

现阶段,多数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多依赖于传统课堂式教学方式,整个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不强,从而导致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兴趣度不足。此外,多数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所设定的教学内容和理论依据不足没直接照搬国外教学模式,从而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必须研究新型教学模式与方法,以此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建立师生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咨询模式。

4.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薄弱

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缺乏专业的教育团队,辅导员与思政教育人员的专业性不足,从而导致整个培训过程不正规,无法准确掌握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状态与发展规律,也没有正确分析学生的家庭背景与性格特点,缺乏针对性。正是由于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能力不足,从而导致心理教育严重倾向于德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然而通过分析教育内容可知,德育关注问题在于人生观,使学生能够受到高尚道德熏陶,养成良好的政治思想。心理健康教育所关注的问题主要是个体发展问题,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全面处理人们成长过程中的适应性问题,以此促进全面发展。

二、心理咨询技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心理咨询技术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交流沟通活动,同时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帮助与劝导服务,通过应用心理咨询技术,可以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及时弥补心理缺陷。心理咨询技术包括倾听、提问、表达、观察与共情等技术。在心理咨询期间,不同技术内容相互独立,可以按照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技术,以此确保学生可以敞开心扉,确保整个心理咨询工作的顺利开展。心理咨询技术要求交流双方处于平等地位,建立和谐的沟通关系,这样才可以确保心理咨询过程的顺利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通过心理咨询技术可以建立平等关系,传达全新的思维模式,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与情感动态。

1.以积极关注奠定教育前提

积极关注主要是有选择地关注大学生的闪光点,确保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积极因素,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积极关注包含尊重与真诚内容:第一,尊重。在积极关注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时,首先应当尊重学生的思想,使学生感到被尊重和被包容。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必须建立自由表达平台。比如在开展大学生恋爱关系教育时,可引导学生划分为若干组,通过心理剧形式列举常见的恋爱心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教学进程。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积极因素,并做好教育引导。学生可以通过心理剧表演方式进行讨论。通过此种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度,使其在教学活动中获得感悟,从而完善自身心态。第二,真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表达真实自我,这样才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充分表达出自身想法,并且由教师逐步引导学生认识自我。

2.以倾听与询问提升教学水平

第一,倾听。心理教育教师应当通过语言和行为方式传达信息,表示自己对学生的叙述感兴趣,表达出接纳和理解意思。教学过程的倾听多为提问方式,教师比较关注讲解,却没有意识到倾听的作用。心理教育中的倾听并非只是用耳朵听,更是要求教师用心倾听,确保教师可以理解学生观点,明确学生的心理诉求,以此制定有效的授课内容与方法,使学生可以充分信任教师,鼓励学生开放自我。第二,询问。在心理咨询中常常会出现询问方式,包括开放式与封闭式。通过封闭式询问,可以使教师确定陈述内容;开放式询问可以帮助教师了解详细情况。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询问方式了解学生思想,以此确保教育的针对性。多数教师多应用封闭式询问方式,需要学生直接回答问题。然而此种询问方式会降低课堂参与度,影响学生的主体角色,还会使教师无法深入了解学生的想法,从而不能做出详细的教育内容。所以教师应当按照具体问题采用适宜的询问方式,逐步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采用独特思维探索和归纳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全面提升实践应用能力。

3.以反应技术保障教学过程顺利第一,内容反应技术

内容反应是教师整理重点内容后,再反馈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问答方式,确保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我,评估和探索个人情况,深度掌握隐含情绪与信息。当学生出现思想混淆问题时,教师可以及时聚焦主体,帮助学生准确表达意见,整理疑问和困扰。在教学期间,教师整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后,基本可以做出反应。然而多数学生在解答学生问题后,习惯性地添加自己的观点,不注重价值中立。在教学中,教师在收到学生的疑问后,不能总想着回答问题,而是思考学生为何会提出该类问题,背后所隐藏的信息,这样才可以应用内容反应技术,掌握学生的思想。第二,情感反应技术。情感反应又被称为共情技术,教师必须充分理解和遵循学生,并且和学生建立尊重、平等、信任关系。将情感反应技术纳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转变学生的从属地位,深入感悟学生的心理与情绪,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为了达到共情效果,教师必须换位思考,从学生教学出发,体会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在教学期间发现逃课、睡觉和玩手机行为,教师不能一味地指责学生,而是需要善意提醒。教师能够充分理解学生的感受,通过多元化教学方法和技术,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度,改变自身教学模式。

4.以教师自我表露建立教育示范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不仅要传授心理健康知识,还应当具备开放认知态度,以真诚态度表达自身观点、思想情感与经验,并且与学生进行交流分享。例如在课堂上可以针对“大学生择业就业观”主题展开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阐述观点,围绕主题表达出自身意见,注重总结问题焦点,以此确保交流沟通的有效性。在教学期间,教师应当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转变学生的认知与态度,可以将自身掌握的心理知识应用到课堂中,使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5.以团体心理咨询营造教学氛围

团体咨询主要是在团体情境下开展,利用人际交往作用,确保个体可以正确认识自我、审视自我和接纳自我,调整人际关系,以新态度和新行为建立适应行为。在教学期间,必须通过团体活动营造教学氛围,以此提升学生的体验度,改变行为和态度。值得一提的是,在开展团体活动之前,必须按照学生心理与教育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话题。团体活动结束后,注重把控教学环节,注重团体活动内容和教学内容的衔接度,确保学生可以深入讨论心理问题,总结和补充讨论结果。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在团体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以此提升活动的可接受度。通过团体活动可以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满足各项需求。

6.以校园文化活动巩固教育效果

为了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效果,高校还应当定期开展文化活动。通过文化活动可以帮助教师逐步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以此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定期在校园内部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可以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力度,确保学生在文化活动中可以放松身心,实现身体和心理的同步发展。文化活动可以通过多样化方式开展,有助于建立积极和谐的校园环境,大学生长期处于积极环境下,可以不断改善心理缺陷,加强心理素质。同时,高校也可以鼓励学生组建心理社团,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辩论会、心理健康演讲会等,全面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在日常文化活动中,社团组织可以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手抄报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等方式,及时向其他学生分享心理学知识,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率。通过大量实践可以看出,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消除学生的不良心理情绪,更能够起到思想熏陶作用。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还可以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实际可以有效适应社会新事物,增长见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应用心理咨询技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践行教学模式,评估教育教学效果,包括观察和激励教学课堂、调查学生到课率等。通过教育教学结果可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确保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与生活难题,正确认识自我。通过长期摸索实践发现,将心理咨询技术应用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不仅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俞静.高职院校课程本位教学圈模式构建研究——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例[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1):51-54.

[2]徐菁,李晓路,苏清元,张哲豪.大学生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延安大学化工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23(16):88-90.

[3]周静怡.当代视觉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以南京师范大学为例[J].大众文艺,2020,15(08):216-217.

第3篇:健康数字教育范文

【关键词】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艾滋病;家属

艾滋病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尽管实施对孕产妇免费检测及采取母婴阻断服药,但近20年来全球艾滋病感染的儿童达150万[1]。艾滋病患儿因免疫功能受损,常常出现发热、腹泻、咳嗽等症状,造成机体对营养素摄入不足而发生营养不良。2013年4月~2014年12月,我们对30名艾滋病患儿家属实施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同期住院的艾滋病患儿30例,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HIV-1抗体阳性并通过实验室免疫印迹试验(WB)法确认,符合卫计委国家医药局颁布的《艾滋病诊疗指南》的诊断标准:住院1个月以上,能自主进食的患儿。男21例,女9例,年龄1~15(1.15±10.26)岁,确诊年限1~8(4.25±2.96)年,其中出现发热症状18例、腹泻12例、口腔溃疡9例、咳嗽15例。父亲陪伴10例、母亲陪伴16例、其他4例,有25例父母亲均为艾滋病感染者,5例患儿感染原因不明。

1.2方法

①科室成立由护士长、护理骨干及责任护士组成的健康教育小组,查找临床护理艾滋病患儿的有关文献资料、儿童饮食知识等,制定健康教育路径表。②在科内进行全员培训,培训后理论考核,使每位医务人员能熟练掌握健康教育路径内容并能按路径正确实施健康教育。③由责任护士按照预先制定的健康教育路径表一对一进行,将健康教育活动贯穿于治疗、护理及查房过程中。每周固定个周二、周四下午集中所有患儿家属观看幻灯片宣教,由高年资护士对家属的疑问进行解释,直到完全理解、掌握为止。责任护士结合患儿年龄、体重、病情程度给予个体化护理技术指导。

1.3健康教育路径

①入院健康教育。入院当天接待入院护士即为责任护士,口头与书面材料结合行入院宣教和评估,包括环境介绍和主管医生、护士介绍,通过为患儿测量生命体征、护理检查、与家属交谈,消除患儿及家属的紧张、恐惧和陌生感。②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根据家属的文化程度采用个性化方式进行健康宣教,告知患儿家属艾滋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并发症和护理措施、抗病毒治疗等,特别是患儿发热、腹泻、咳嗽、口腔溃疡的护理方法,明确坚持服药治疗与饮食改善营养状况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如果家属为艾滋病感染者,健康教育内容侧重患儿临床症状与饮食的护理,讲解饮食与营养的重要性,责任护士、营养师、家属一起根据患儿的病情与饮食习惯共同制定好食谱,责任护士每天依据患儿的病情,指导家属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或普食,做到每日早、中、晚三餐不重样,每餐之间根据病情选择适合的水果如苹果、香蕉、葡萄等。③出院健康教育。主要讲解坚持服抗病毒药的重要性,服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方法,定期复查的时间,如何预防机会性感染的护理措施等。

1.4评价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由责任护士在患儿入院第1天和出院前1d以问卷形式对家属分别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掌握、基本掌握、未掌握),调查表有20个项目,每个项目分0~5分,80分以上为掌握,60分以上为基本掌握,60分以下为未掌握。患儿营养状况由责任护士记录入院第1次抽血检查血红蛋白结果和出院前检查结果,两次结果进行对比。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随着现代临床护理学的发展,护士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从最初的简单医护知识阶段逐渐转化为集治疗、护理、预防、康复和促进健康为一体的多元化临床护理模式。临床路径是为某种疾病的一组患者制订的,临床治疗护理中以病人为中心,从入院到出院的一整套治疗护理整体工作方案,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上。健康教育临床路径是为了满足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依据标准健康教育计划为患者制订的健康教育。应用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责任护士知道何时为患者做什么、怎么做、讲什么内容;护士只需要按照路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根据患者的感受和需求,分期、分阶段施教,克服了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同时融洽护患沟通,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可增加患者满意度。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是每月出健康版报、向患者、家属发放健康教育处方、责任护士口头宣教,教育内容没有连续性、针对性。健康教育路径是借鉴临床路径的方法,按时间表和计划表,采取分期分段进行,循序渐进地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体现了护理工作的严谨性、科学性、规范性,保证了临床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有学者研究证明,患儿家属对儿童健康保健知识知晓率偏低,艾滋病患儿营养指标明显低于同龄健康儿童,是受疾病、家庭及社会因素影响[2-3]。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后家属知识掌握情况和患儿营养状况要高于入院时,说明开展临床路径健康教育指导,提高家属对艾滋病知识、儿童饮食知识知晓率,改善了患儿营养状况,满足患儿的健康需求,增进护患关系,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韦秀柏.儿童艾滋病病人42例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10):40-41.

[2]姜玉娥,杨丽,谢春华,等.0~6岁住院患儿家属儿童健康保健知识水平及需求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21):26-28.

第4篇:健康数字教育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媒介素养;提升对策

一、数字媒介素养基本内涵

结合数字媒介的特点,数字媒介素养的基本内涵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能力

知识掌握能力指大学生通过对数字媒介知识的学习,能认识数字媒介的属性、功能、特质,了解数字媒介信息的产生方式、传播方式,理解数字媒介信息背后所蕴含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从而理性面对数字媒介信息。

2.信息获取能力

信息获取能力是指大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借助数字媒介工具检索、搜集信息,并且能清晰有效地对信息进行分析、选择、储存、利用。通过对信息的有效获取时刻保持对信息资源的新鲜度。

3.内容创建能力

内容创建能力是指大学生对数字内容的创建不再局限于转发与分享,重要的是能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在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对信息进行整合、提炼、创新(或可借助新颖的呈现形式),实现对信息创造性的表达。

4.交流沟通能力

交流沟通能力是指大学生能秉承合作态度和责任意识,充分利用数字媒介工具与他人进行互动交流、资源共享,增进情感,且在此过程中能有效防范风险、保护自我身份与隐私。5.问题解决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是指大学生能有意识地利用数字媒介,选择合适的数字媒介工具在相应法律规范、道德伦理范围内解决自己在学习、生活领域遇到的问题,或有效参与社会,助力解决社会问题。

二、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数字媒介素养基本内涵的界定,本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了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五所学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共发放500份,有效问卷469份,有效率93.8%。其中男生249人,占53.1%,女生220人,占46.9%;大一学生176人,占37.5%,大二学生156人,占33.3%,大三学生137人,占29.2%。根据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存在以下问题:

1.知识掌握相对片面,学习意愿较为强烈

数字媒介知识是学生理性理解数字信息的基础。调查显示,对于办公软件的操作知识学生掌握情况较好,选择基本熟悉、非常熟悉的学生共占78.3%。但对各类数字媒介的发展变化、数字媒介信息的采编和推送方式,学生并不熟悉,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基本不熟悉和一般的选择项。对比发现,学生对日常用到的技术知识掌握良好,但对相关的理论知识掌握不足。对数字媒介的历史沿革知识知之甚少,影响学生对数字媒介发展的充分认识;对数字媒介信息采编和推送方式的不熟悉,不利于学生对数字信息真实意图的把握,影响学生对信息的理性辨识。虽然学生对数字媒介知识掌握不全面,但对继续学习数字媒介知识的想法比较强烈和非常强烈的学生共有86.9%,学习意愿比较强。

2.信息检索方式单一,易受其他信息干扰

学习生活中,学生利用数字媒介检索信息的意识比较强烈。但调查显示,获取信息的主要类别中,选择影音娱乐信息的学生占了91.3%,检索信息更多地出于娱乐目的。对学生信息检索方式的调查发现,有68.4%的学生依赖百度、搜狗等引擎,而在人民网、央视网等网站以及利用数据库资源进行信息检索的学生占了很少一部分。对于英文信息,有71.4%的学生表示因看不懂英文,不愿去点击阅读。信息检索方式暴露了学生信息来源较为单一、缺乏一定的权威。检索信息时,大部分学生表示会偏离检索主题,选择经常如此和总是如此的学生共占34.3%,这表明学生易被其他信息吸引,注意力易被分散。

3.内容创建形式简单,规范意识相对缺乏

内容创建是学生参与数字媒介生活的重要形式,尤其是微信、QQ社交平台上。调查显示,学生利用社交平台进行信息浏览的人数比例最多,达88.7%,而进行信息创作的比例仅有20.5%,在参与创造方面学生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文章信息引用时,是否会标明引用内容的出处,选择偶尔会、从不会的学生共计59.7%,而选择每次都会的学生只占了19.4%。虽然部分学生有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意识,但这一规范意识和行为有待进一步强化。

4.交流沟通频繁,安全意识较为薄弱

调查显示,对数字媒介的使用72.9%的学生表示只要一有时间就会使用,最主要的使用目的选择交流互动和娱乐消遣的学生占了最多比例。在QQ、微信等社交平台中,对于是否愿意与他人分享权威资讯,选择了愿意和非常愿意的学生共有71.6%,可见大部分学生愿意共享资讯,这也是学生加强互动沟通、建立良好人际互动关系的重要因素。有交流需要时,分别有47.1%、28.4%的学生表示有时会、经常会发起与陌生人的主动交流,可见在交流互动时学生有积极性、主动性。对于杀毒软件的功能,选择了解少数功能的人为47.1%,所占选项人数最多。当电脑中病毒时,分别有42.2%、11.7%的学生表示基本不能、完全不能自己找到问题发生的原因。

5.社会责任意识不够,问题解决能力有待加强

调查显示,当学习出现问题时,有82.5%的学生会借助网络资源进行解决,占了较大比例,可以看出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解决学习问题的意识较为强烈。但有75.7%的学生是直接利用百度、搜狗等引擎解决问题,对快餐答案依赖较重,而对数据库资源学生利用意识不强。在网络问政方面,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表示既没有参与过也没有关注过。面对缺乏真实性的信息或言论,54.8%的学生表示看过之后便会直接忽略,只有38%的学生表示会通过发表观点对信息进行辟谣。由此可见,学生在利用数字媒介进行社会参与方面缺乏主动性,社会责任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提升对策

目前,我国数字媒介素养教育正处于探索阶段,没有较为成熟的教育模式和经验可供借鉴。因此,文章结合杭州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出发,探讨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提升对策。

1.充分利用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数字媒介素养教育是新时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应将其纳入高校的教育体系中进行落实。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需要协调各方的力量,在人员组织、财物经费、制度政策上给予保障和支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凭借着专业知识背景,在把握学生心理特点、研判学生思想动态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在这种情况下,拥有一定教学平台、实践基地、师资力量、政策制度等优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成为合适的选择。为此,高职院校可以结合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政部的力量,统一领导开展教育工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两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高职学校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在这两门课中加入相关教育内容,如可以围绕“数字媒介法律规范”“数字媒介的利与弊分析”等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在逐步积累了相应经验之后,完成相关教学大纲的汇编。在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学校可与地方电台、新闻制作中心等建立合作联系,不定期带学生参观考察,让学生了解新闻信息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2.加快数字媒介素养教育队伍的建设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而教育力量的缺乏成为制约高校开展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因素。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综合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成为数字媒介素养教育主要师资力量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数字媒介素养教育涉及到的学科内容较多(如计算机、新闻学、传播学),所以教育任务的开展应形成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主体,以相关学科教育者为辅的模式。高校一方面应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业务培训。可以邀请传播学、新闻学等专家传授业务知识,如课堂数字教学技能、大众媒介的运营方式,帮助教师实现与数字媒介素养教育工作的贯穿和对接;或者选派教育骨干力量前往数字媒介教学或媒介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校进行学习或培训。另一方面,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定期举办座谈交流会,总结反馈学生数字媒介素养现状,交流教学指导经验,集思广益,不断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此外应邀请校外相关学科的教育专家或新闻媒体人士作为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

3.增强大学生的自我培育意识

数字媒介对大学生的影响已经渗入其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学生数字媒介素养水平的提高不仅靠教师教育,还需要学生的自我培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首先在知识信息获取层面。除课堂之外,数字媒介成为学生获取数字信息的主要渠道,然而数字信息的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使得学生接触到的信息难以成为他们有利的参考。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鼓励学生多使用校园数据库资源,多利用央视网、人民网等网站,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等微信公众号,时刻了解社会新闻,以便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其次在自我约束层面,在使用过程中,学生要重视行为与目标的贴合性,如在检索信息时,所浏览的信息是否为了完成检索目的,不要让自己陷入浏览无关信息的漩涡当中。同时,审视自己的使用行为,思考使用行为是为了何种目的,分析其中的利与弊,让学生养成健康使用数字媒介的习惯。

4.创设良好的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环境

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的提升不应仅局限于校园的教育环境,而应将其置于整个社会媒介环境中进行思考。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的提升应充分重视政府部门与大众传媒的作用,为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的提升搭建有利平台。首先,政府部门应充分重视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形成自上而下的观念认知与普及,推进社会不同层面开展形式多样的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教育工作。其次,加强技术监管,保障各媒介监管法规的执行。目前政府出台了各项具体的媒介使用规范,但在数字媒介平台上散播谣言、违法销售等行为仍屡见不鲜。因此,政府部门要加强技术监管力度,特别是对网络信息传播的监控,可通过委托技术机构对信息实时过滤、清除,对不良信息的者、不法行为的实施者依法予以处罚。再次,作为主要传播作用的大众传媒应立足责任本位,减少对社会阴暗面的过分渲染和对偏激行为的报道,用进步的思想和先进的文化引领学生、引领大众,努力营造文明、和谐的数字媒介环境。

参考文献:

[1]韦璐.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2]刘静,陈红艳.数字媒介传播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3]高萍.当代媒介素养十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4]李德刚.数字素养:新数字鸿沟背景下的媒介素养教育新走向[J].思想理论教育,2012(9).

第5篇:健康数字教育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培养策略

1数字媒介素养的内涵

数字媒介就是存储、传输、接收数字媒体内容的设备,数字媒介素养是指在各类数字媒介环境下,对数字媒介信息的认知能力、解读能力以及科学合理使用媒介的能力。2010年美国阿斯彭研究所联合奈特基金会共同《数字媒介素养行动计划》定义数字媒介素养为全面参与媒介发达、信息化社会必需的综合能力,包括应用、分析与评价、创造、反映、行动五个方面的能力。

2当代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现状与问题

2.1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现状调查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方式对湖南师范大学、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财政经济学院、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等六所高校学生的数字媒介素养现状展开调研。调研的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使用的数字媒介种类,接触数字媒介信息的方式与使用情况,使用数字媒介的目的、对数字媒介的依赖程度,对数字媒介知识的掌握程度等。

(1)使用种类

大学生使用的数字媒介有手机、电脑、电视、电子报刊、数字图书馆、广播等,其中手机使用率最高100%,其次是电脑使用率96.5%,然后是电视使用率34.1%

(2)接触方式

大学生接触数字媒介的主要方式有公众微信平台、微信、QQ、微视频、支付宝、淘宝、网络在线学习资源、微博、百度搜索引擎等,其中微信、QQ使用率最高,达100%,其次是淘宝、支付宝使用率达75.3%,百度搜索引擎使用率达89.3%,微博相对使用率较低3.1%。

(3)使用目的

大学生使用数字媒介的主要目的有娱乐、交友、购物、了解朋友动态、浏览网络资讯、学习、表达个的观点等,其中出于娱乐目的的学生最高达92.1%,网络购物的学生也达75.3%,交友、了解朋友动态的占84.5%,而基于学习需求使用数字媒介的学生只有30.2%,可见,绝大部分学生使用数字媒介的目的是休闲娱乐、丰富课余生活。

(4)依赖程度

非常严重,尤其是高职大学生,手机使用时长平均达14小时/天,走在校园随处可见“低头族”,也就是说除了睡觉,他们的手机基本不离手。

(5)数字媒介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

大学生对数字媒介素养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不理想,其中对数字媒介基础知识,如各类数字媒介的发展历程了解的只有4.3%、对数字信息的采编与方式了解的只有5.3%,常用工具软件(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情况相对较好50.2%,图片处理软件、网页编辑软件掌握情况不理想不到6%。

2.2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

(1)数字媒介知识有待加强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数字媒介知识整体有待加强。数字媒介知识是大学生正确运用数字媒介的基础,不熟悉数字信息的建构过程,影响学生对某些网络现象的理解和对数字信息内容的鉴别。调查发现,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的信息素养课程只有《计算机应用》,主要学习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而网页设计与制作、图像处理、视频编辑与处理、信息化办公软件、微信、QQ、专业检索工具等数字媒体的编辑与处理软件的使用情况很不理想,数字技术知识运用的熟练程度,影响学生对数字内容的传递、创建与运用效果。

(2)使用数字媒介的目的以休闲娱乐为主

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提升完善自我,成为社会正确舆论的倡导者、执行者和有用人才,因此运用数字媒介的主要目的应是获取知识、提升个人综合素养。调查发现大学生平均上网时间远超成年人,但他们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休闲娱乐,如网络游戏、网络视频、聊天、交友等,运用网络学习的时间不到其上网时间的十分之一,数字媒介不但没有帮助其学习,反而影响其学习,这是目前学生运用数字媒介素养最大的问题,因此需要加强监督与引导。

(3)信息检索与提炼能力有待提高

数字时代如何在海量的数字资源中利用恰当的方法,准确地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并将信息合理分类、管理并提炼出自己需要的资源,这是当代大学生必备技能之一。但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信息检索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高职大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亟须培养,普遍只会用百度、Google大众搜索引擎,基本不会用知网、万方学术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学院的电子图书基本不阅读,专业论坛以基本不上,不会通过专业检索工具和学术数据库查阅专业学习资源。另外,检索信息的关键词表达方式不专业、不精准,导致难以检索到自己想要的资源,更别说通过查阅到资源后精准的提炼出自己想要的资源,而且大学部学生在进行信息检索时常常会偏离初衷,迷失在浩瀚的信息海洋,最终上网的时间都花在休闲娱乐上,浪费了时间,荒废了学业,甚至误入歧途。

(4)数字媒介信息的鉴别能力有待提高

网络时代数字资源丰富了,但信息资源良莠不齐、真假难辨。而且在网络虚拟世界里大家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大学生由于社会阅历不丰富,知识储备以及生活经验不足导致对网络问题的认知不全,对问题的思考停留在表面,缺乏对信息真伪性的探究,缺少理性与批判性思维。大学生作为数字媒介的使用生力军,如果缺少对一些数字资源和网络舆论批判性的态度和思维,导致不能有效地解读数字信息,辨清其中所暗含的某些因素,容易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信息和舆论牵制。大学生良好的数字媒介道德意识是保证其健康成长的重要前提,也是营造健康数字媒介氛围的重要条件,所以应强化大学生的数字媒介道德观念的教育与引导,提升其数字媒介信息的鉴别能力。

3培养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的策略

发达国家已形成比较全面的数字媒介素养教育体系,例如美国2010年制定了《数字媒介素养行动计划》,推动数字媒介素养教育,该计划建议从学校教育、社区数字媒介素养培养建设、数字媒介培养的学习资源、家长和利益相关者组织参与数字媒介素养培养活动等四个方面建设全面覆盖的数字媒介素养培养体系。我国数字媒介素养教育正在兴起阶段,培养体系还待完善,笔者认为可以借鉴美国的数字媒介素养教育计划,从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及大学生个人三个方面入手开展数字媒介素养教育,营造良好的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环境,加强大学生数字媒介使用情况的监督与指导,使大学生在正确的道德观念指引下,做一个高素质的数字媒介资源的使用者、传播者和创造者。

(1)学校层面,加强教育,培养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

高校应将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建设好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教育平台,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展数字媒介素养教育。具体的实施方面:首先,搭建好数字媒介运用与传播的硬件平台,其次,建设MOOC、微课等数字媒介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培养大学生的数字媒介知识与技能,最后,要引导学生正确、合理使用数字媒介来学习、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各种社会现象要理性思考,不要盲目跟风。课程开设方面可以专门开设《数字媒介素养》公共课,也可以把数字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其他课程,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等公共必修课,就一些时事热点问题,开展媒体教学。比如,2018年的“长春疫苗事件”“空姐滴滴遇害案”“夏大女研究生亲日辱华事件”等网络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开展讨论,进行媒体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媒体的基本知识、产业属性,理解媒体的作用,培养数字媒介思维能力,避免被虚假的信息所误导,学会利用数字媒介工具获取所需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再创造、再传播。

(2)社会层面,多方联动,建设数字媒介素养培养的环境

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的提升不应仅局限于校园的教育环境,应发挥政府部门与社会的作用,为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的提升搭建有利平台。首先,政府部门应充分重视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形成自上而下的观念认知与普及,推进社会不同层面开展形式多样的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教育工作,例如,公益讲座、媒体知识竞赛,媒体制作技能竞赛等。其次,加强技术监管,保障各媒介监管法规的执行。控制数字媒介平台上散播谣言、违法销售等不良行为。再次,作为主要传播作用的公众传媒应立足责任本位,减少对社会阴暗面的过分渲染和对偏激行为的报道,用进步的思想和先进的文化引领学生、引领大众,努力营造文明、和谐的数字媒介环境。

(3)个人层面,自我教育,自主提升数字媒介素养

学生数字媒介素养的提升不能仅靠教师教育,更主要是学生要自主培养。第一在数字媒介素养知识与技能提升方面,充分利用网络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及学校学习资源,主动学习,提升数字信息的使用、创建与传播技能。第二在数字信息获取方面,首先要鉴别信息来源是否真实、合法,不要盲目跟从被人利用,其次在表达个人观点时要谨言慎行,理性表达个人观点,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第三在使用情况自我约束方面,在使用数字媒介获取资源过程中,要重视行为与目标的契合度,如在检索信息时,所浏览的信息是否为了完成检索目的,不要让自己陷入浏览无关信息的漩涡当中。同时,审视自己的使用行为,思考使用行为对自己有何帮助,分析其中的利与弊,养成健康使用数字媒介的习惯。

4总结

培养大学生的数字媒介素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要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优势,抓好数字媒介素养教育,同时政府、社会提供力量支持,为大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字媒介素养提升环境,大学生自身要自主有意识的提升个人数字媒介素养。通过多方的协同努力,让大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数字媒介理论和技术知识,能有效抵御不良数字媒介信息的影响,增强对数字媒介信息的批判和鉴别,同时能自觉遵守数字媒介相应道德伦理规范,学会利用数字媒介为个人和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8.

[2]岳宇君,张耀珍.微媒体时代青少年数字媒介素养建构研究[J].预防青少年犯罪,2017(10).

[3]李新房,陈烽等.数字媒介素养概念辨析及培养策略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