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健康管理案例范文

健康管理案例全文(5篇)

健康管理案例

第1篇:健康管理案例范文

1.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档案管理的特点。数据是当今信息社会的宝贵资源,对数据进行合理利用和挖掘是获得新知和创作价值的重要途径。预测为大数据的本质,档案管理活动的开展、大学生档案价值的提升和大学生事务的决策是以数据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这就要求大数据时代的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因势而动,积极运用大学生数据信息对其发展情况进行准确反映,进而促进大学生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不仅如此,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还需要依据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信息资源进行全面分析与整合,从而使其可为大学生、高校和社会更好而有效的服务。我们以大学生心理档案为例,利用大数据精准测量分析大学生的动态心理指标,将大学生心理变化的趋势准确反映出来,这不仅对防范大学生心理突发危机有利,而且也有利于科学预判和决策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这恰好为当前大学生档案管理的空白。这就需要大学生档案工作必须积极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更新传统档案管理的理念与模式,确立以数据为核心的信息服务意识。2.大数据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管理的要求。这主要体现在要求尽快构建起三大信息平台。具体为:一是信息整合平台。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来源广泛,且内容繁多,周期也长。借助于大数据技术,可以在搭建信息整合平台过程中,整合起不同学生的各类心理档案,从中深度挖掘数据源,可将各类不同档案资料之间的关联寻找出来,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逐渐将一个相互关联、互为支撑的数据网络形成,从而奠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有效开展的坚实基础。二是信息管理平台。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管好的目的就在于有效使用,面对大数据时代对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所提出的新要求,高校必须搭建起具有大数据要求特点的现代化信息管理平台。三是科研平台。这就是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进行深入研究和科学分析,努力归纳和寻找大学生心理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和总体规律,并提出针对性强的预控和处理策略。大数据时代可以将现代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充分利用,把大学生心理档案研究平台建立好,以数据化来处理分析各类学生的心理档案,将蕴含其中的规律挖掘出来,从而最大限度地服务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务工作。

二、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就我校具体情况来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缺乏心理档案的动态性。因为学校相关部门仅仅将新入学大学生的普查和建档作为工作重点,忽视了持续追踪和调查学生在读期间心理状态,也就无法将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全貌与变化过程呈现出来。二是心理档案管理缺乏系统性。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由学校学生工作部负责,而学生档案则归学院等部门管理,两者分属不同系统,若彼此割裂,相互之间就无法产生一个能互为支撑、彼此依托的数据系统。三是未健全心理档案管理制度。从我校实际来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管理仅仅有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可以参照执行,而且比较笼统和宏观,未涉及谁来管、怎么管、用什么管等一些具体内容,学校开展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缺乏专业性、规范性,这就导致档案的管理效率与其应用价值大打折扣。四是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利用效能比较低。学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管理依旧是因袭传统的档案保管与查询模式,对档案具体信息缺乏发掘,这肯定无法产生比较高的利用效能。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于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过程之中,而这些问题的成因主要集中在两点:其一是人手不够。例如,我校在校生达到两万多人的规模,但只有五名专职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此外就是有几个学生干部参与其中,兼职承担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并非这方面的专业人士。他们仅仅能做些新生的普查和建档工作,想追踪调查全部学生比较难,仅仅可以开展搜集整理局部信息方面,要系统去建设和管理就不可能了。二是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学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搜集标准,不同部门和环节都不统一,因没有过硬的数据处理技术所以无法进行整合,甚至仅仅处于纸质心理测评资料、简单的excel表格汇总等基础层面上,很难深度挖掘和分析数据,也无法有效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其档案的使用效果就打了折扣。

三、如何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管理利用效率

1.优化数据收集。出于分析、整理和挖掘大学生心理档案的需要,就自然应对数据收集提出新的高标准要求,而所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其基础数据采集的规范与标准。由于大学生这个群体的同质性比较强,也不乏在全国开展数据挖掘与分析所必需的条件,依据一样的标准与规范采集数据,就可最大限度地提升大学生心理档案建设与利用的效率。从一个方面来看,借助于对本校数据与全国范围内其他学校数据的比较过程,进行大学生心理状况规律特点的有效归纳,必须将那些取得比较好成效的高校经验与做法作为学习借鉴的重点,对本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进行有效指导;另一方面,在对全国范围内大学生心理档案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将本校还没发现的问题及时找出来,并有针对性采取措施,超前进行预防,从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不断提高。2.实施动态化、系统化管理。一是将档案信息进行准确齐全的搜集。主要从不同层面和领域对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反映大学生心理状况的相关信息资料及时进行搜集。二是做好信息数据的深入分析。必须站在心理学原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规律的高度,分析现有数据,并对不同数据之间的关系、主次轻重、相互影响等进行深入挖掘和总结,将一个大学生心理档案数据网络搭建起来,并以心理数据分析框架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全面反映。三是档案信息要及时更新。要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基础上,继续与学生年级、年龄、情感、生活等多方面变化有机结合起来,所涉及的与心理健康相关的信息必须及时更新,依据时间序列而形成大学生心理档案资料数据库,再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分析挖掘时间序列上的变化情况。3.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一方面,要对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的常规制度做好完善,采取建立大学生心理普查制度与跟踪调查制度等措施,对搜集的心理健康档案数据明确各种要求,将岗位工作制度完善好,并结合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实际做好分工、职责、流程的明确,从而构建起事有专管、人有专责、协调合作的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工作新体系;在优化数据管理手段和完善保密制度的基础上,做好管理人员的保密意识和保密技能的强化工作。通过档案反馈查阅制度的建立,使大学生本人的档案知情权有保证,并在确保隐私不泄露的基础上,以档案对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及危机干预工作进行研究和指导。另一方面,要将基于大数据的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相关规章制度不断完善。通过数据采集与处理的规范与标准、电子化数据保管、备份与安全制度、数据处理规范、数据共享制度等的制定,实现大学生心理档案开发利用的规范化。

四、未来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利用的趋向及设想、建议

实现有效利用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管理的目的。具体来说,未来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利用的趋向主要有:一是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育辅导。在学生心理档案中,我们可寻找出其不同于其他同学的个性化心理健康特点和人格特征,可以结合其存在的个性化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教育辅导策略。二是开展团体辅导教育。开展团体教育辅导的着眼点就应聚焦在学生心理档案中体现的共性问题上,采取学生小组的形式,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三是开展科学研究与预测。要以统一的标准化测评量表对学生心理测评信息进行归纳分析,科学预测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进行指导,并预防出现心理危机情况。在大数据时代,可以采取有效措施,为今后科学利用大学生心理档案提供必要条件。一方面,要学好用好数据处理技术,达到数据整理与分析的高水平,同时深入而充分地发掘出档案之中蕴含的内在关联和基本规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科学分析,为学生心理辅导提供指导。另一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数据深入研究分析。由此,可促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研水平不断提高,以更有效的研究成果和结论,对实际工作进行指导。总之,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必须针对大学生心理档案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不断提高其管理和利用水平,以便更好地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而培养高素质的高等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永生.大数据背景下的数字档案馆与档案数字化建设[J].广东档案,2013(4).

第2篇:健康管理案例范文

一、新形势下卫生健康行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新挑战

1.档案内容不断丰富。现阶段卫生行业从业人员一般为本科学历以上,临床医生的学历大部分为硕士研究生学历。卫生行业从业人员在从业过程中补充档案材料相对较多,例如每年年度考核材料、历年工资调整表、在职期间取得的成人教育学历或同等学力研究生学位、中初级职称考试合格人员登记表、高级职称评定表、党团材料、劳动合同书、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等。平均每卷人事档案约100页。伴随着人事人员个人成长、职业生涯不断发展及社会活动的不断增加,档案内容不断得到丰富,纸质档案业务量不断增加,与日俱增的档案管理工作量对于日常档案管理提出了严峻考验。

2.档案数量与日俱增。随着公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医疗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医院的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医学院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加补充,档案数量与日俱增,相继带来业务量的不断激增,档案数量的增长为档案库房管理、档案库容量和日常档案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3.档案载体愈加多样。随着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日趋科学化、现代化,逐步完善、规范数字化档案建设工作,大连市卫生健康行业人才中心开展档案规范化整理及电子化加工,根据《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等要求,规范档案目录、档案分类、档案材料排序、档案装订工作,根据《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要求,规范电子档案图像清晰度及数据挂接准确度工作。目前已累计制作完成电子档案9800卷。档案载体形式多样化,涉及保管条件和要求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提出新的难题。4.档案利用需求加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档案利用需求不断加剧,推进人事档案信息化,合理充分利用档案信息,使所保管档案满足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查询的需求,将数据运用到卫生指标计算、合理配置卫生人力资源等诸多方面。如何满足日益扩大的档案利用需求成为档案管理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理论分析

1.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对档案重要性宣传不够。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档案重要性的宣传不够,用人单位和存档人对档案重要性的认识不高。如果档案的收集和鉴定没有规范管理,档案的整理和保管就无法保证安全到位,档案信息管理环节的统计、检索、利用等管理工作缺乏最基本的实体依据。(2)档案管理人员配备不足。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长期性和连续性,每管理1千卷干部人事档案一般应当配备1名专职工作人员,目前档案管理人员明显配备不足。在日常的工作中,参加业务培训及与其他档案管理单位交流的机会也很少,工作中经常有探索,有创造,无交流,档案工作采用先前沿用下来的习惯进行管理,档案管理人员在自己的工作中摸石头过河,缺少与其他档案管理单位必要的沟通和交流。(3)档案信息资源服务力度不够。在实际工作中,档案管理“重保管,轻利用”,只注重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环节,忽视了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服务力度不够,档案信息资源提供服务不主动,没能为当地卫生行业人才发展战略规划提供数据参考。

2.理论的分析。(1)从档案学角度分析。档案的本质属性是原始记录性,这使档案具有重要的凭证作用和参考作用。档案资源的积累具有缓慢性。人事档案具有现实性、动态性、保密性和专指性的特点。档案价值的潜在性规律导致档案工作容易被忽视,档案工作的成效和价值不突出。(2)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公益性服务性工作,在经济社会中很难短时间内给组织带来丰厚的利润,档案作用的发挥没能引起重视。档案管理在经济社会中不受重视的现状得不到有效改善,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长效发展。

三、改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1.宣传普及档案政策、知识。通过多种渠道,组织形式多样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知识宣传,介绍档案材料内容、形成过程及主要功能,提高用人单位和存档人对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强化档案材料收集意识,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加强对重点群体的指导,做好面向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的政策解读,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做好档案转递工作。

2.强化服务理念。档案管理制度要不断完善,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完善现有工作制度,从制度入手实现管理的规范化,明确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规范档案管理工作流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坚守初心,始终践行为人员服务的宗旨,认真做好窗口服务工作,完善人事服务,坚持首问负责制,相关业务一次性办结,提升软环境建设,方便服务对象,创新服务理念,转变工作作风,全面提高工作效能和工作质量,使档案管理与窗口服务的每一项内容落到实处,保障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3.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现有电子档案系统不仅用于查看纸质档案材料,更要用于档案信息查询利用,不断拓展利用方式,探索新的档案信息平台,利用微信小程序实现个人权限的档案利用,及时了解个人档案材料更新状态等。在拓展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要保证档案信息安全。面对新形势下卫生健康行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新挑战,档案部门要不断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认真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落实解决问题的措施,持续推动大连市卫生健康行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升高质量发展能力,推进“健康大连”建设,充分发挥“技术支撑、服务保障、高端智库”作用。

参考文献

[1]肖秋慧,档案管理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2]冯惠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刘琴.人事档案管理研究述评及趋势展望[J].档案学研究,2011(5).

[4]郭芳芳,福州市流动人员档案管理信息化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4.

第3篇:健康管理案例范文

关键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安全生产

纵观当前的国内环境,职业安全工作总体上还处于初期阶段,各类伤亡事故屡见不鲜,这点在大型事故中体现地更为明显,除了给个人与企业造成危害外,还会直接上升到国家层面,引发大量经济损失,整个社会氛围受到影响。而在经济持续发展之下,人们的综合素质有所提升,也更加注重自我保护问题,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得到高度重视,创建一套可行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已成必然趋势,这是突破安全形势危急的重要途径。

一、当前职业安全健康状况

在国民经济持续提升过程中,暴露出更为明显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问题,一系列重大事故持续发生,带来的职业病人数呈增长的趋势。相关数据表明,在当前的厂矿事业中,存在职业危害的总量竟达到了50万个之多,日常工作中接触粉尘、毒物已经成为职工的常态现象,处于此工作环境的人数总量达到了250万人,在此影响下,每年患病人数达到70万。还需认识到,国外一些重污染企业相继在中国建厂,随之产生了一些极为罕见的职业病症。因工作而造成的职业中毒事件大量发生,时至今日因中毒而带来的死亡率已经达到惊人的20%。总体上,我国当前的职业安全卫生问题尤为严重,这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纵观各类国际劳工组织大会可以得知,时常会传出批评中国职业亚健康的声音。

二、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一)确立“全面消除职业健康安全。隐患”的基本理念立足于现状,企业管理层多注重对事发后职业健康安全隐患的处理,但在面对如何避免健康安全隐患时重视程度相对不足。若要从根本上杜绝健康安全隐患,必须遵循全面性原则,而处理健康安全隐患则是针对已经出现的各类安全事故做出全方位调查与总结,若从预防事故可靠性的角度来看,“有效避免健康安全隐患”则是更为可行的方式。全面避免健康安全隐患,不再局限于纠正现有健康安全隐患这一层面,而是立足于系统角度,做到全盘考虑,主要涉及到三方面:1.展开教育工作。针对员工与管理层实行针对性教育,以实际情况为准确定合适内容与开展时间,从根本上将健康安全教育工作落实到位,在此基础上,各层级群体的健康安全意识才会进一步提升,针对各类健康安全事故的预防效果才能得到保障。2.注重安全检查。具体检查效果除了与检查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关外,还与适配的各项安检设备有直接关联,因此设备运行性能如何也是影响检查结果的关键所在。3.注重资源保障。健康安全管理需落实到每一位员工身上,但面临“谁来做,怎么做”的问题。为将健康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就必须强化资源保障,将职责落实至个人,在资金等方面给予适度支持。但多数案例表明,我国企业在此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相对欠佳,是制约健康安全管理工作的一大难点。将上述三项工作联动起来具有高度现实意义,为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需创建专业考核小组,做好对员工的健康安全教育工作,针对事故进行剖析,全面督促不良行为等。应当明确这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抱有一蹴而就的心态。且三项工作相互依存,健康安全教育工作可增强人员健康安全意识,在日常工作中提升健康安全管理能力,推动安全检查工作的展开,合理把控范围与频次,经由健康安全检查发现相关问题后,又可成为企业安全教育的重心,面对此类问题做出针对性教育,同时健康安全检查与教育工作都要得到充足的资源支持,严格落实责任制度,可约束员工行为,提升整体健康安全管理水平。(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彰显出先进的管理理念。要给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高度重视,这是具有现代化特性的典型安全生产管理途径,对于企业而言,在日常发展中要创建可行管理模式,切实保障职工安全与健康,同时还要积极创设自我约束机制[1]。企业要正视这一工作,它是基于行为而提出的管理要求,并不意味着企业必须达到极高的安全健康水平,但有必要创建可靠机制,通过持续性管理向更高目标推进。它涵盖了诸多关键性安全管理思想,具体有:企业以主动化的方式寻找现存风险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将职业健康安全问题作为重点发展内容,积极引导员工参与进来;企业积极组织活动,创造充足空间,引入资源以便员工可以更好地投身于职业安全管理体系之中;改善用人单位要求,主要是增强适用性,将其覆盖到承包方、临时工作者等群体之中。上述行为都充分展现出“预防为主”的核心思想,是推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朝着成熟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安全生产监管的可靠途径。学习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精神,在后续发展阶段要注重政府职能的转变,从根本上摆脱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突破传统方式下政府职能束缚的问题,使其延展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等多个领域之中。注重对政府职能的细分工作,以免出现各主体职责推诿等问题。要深度落实依法治国方针,脚踏实地走从严治政之路。对现有的行政审批做出改革,提升各流程的规范化程度,并达到精简的效果。此项工作要持续展开,在经济体制发展的背景下,对安全生产监督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引导企业以自发性的方式参与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中,创设相对应的体系,推动企业形成自我约束机制,最大程度上精简政府行政审批事项,以保障政府公共职能,最终将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落实到位。总体来说,创建一套稳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势在必行,这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必由之路。(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推动了企业现代管理机制的发展。作为现代化企业,一方面要具备可观的发展效率,兼具经济与技术两方面,另一方面则要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日常工作中注重职工安全健康,同时还要在环境保护方面贡献自身力量,上述三个方面已经成为现代化企业的典型代表,这也是与传统企业区分的标志。当前,职业健康已经得到了高度重视,参考菲利浦斯公司,曾围绕员工的安全健康问题提出了明确观点:在公司中,职工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而职工健康则是创造公司价值的关键所在,这点对于长远发展均是极为有利的条件。因此,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不再局限于效益、技术等层面,而是上升到了“人”的高度,意味着职工是关键的要素。创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可全方位保障“人”的积极性,推动各项生产工作朝着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有助于增强企业制度的完善性,在激烈竞争中依然保有竞争力[2]。还需认识到的是,创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意义并非局限于此,它还可以给企业树立起优良的外部形象,更好地彰显出企业的社会价值。

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由之路企业需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大环境,成为有效竞争主体,老一套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已经不具适用性,无法与当前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相适应,因此形成一套全新的、高效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具有高度必要性。(二)促使企业职业安全工作科学化。基于系统安全理论,在此基础上创建职业安全管理标准,全方位考虑多个要素并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形成一个延展到各个细节的职业安全管理网络,利用安全管理模式推动企业发展,持续改善安全状况。职业安全管理体系不仅要传承历史阶段内保留的宝贵经验,而且要积极从国外学习管理方法,将经验与方法有效融合起来,将预防作为工作主基调,在后续发展阶段做出持续性改革,创建出科学管理体系。所有的工作都要严格遵循标准而展开,以便从根本上改变企业安全状况,推动企业安全工作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三)促使企业职业安全工作标准化。在各层次文件的推动下,可保障企业安全工作逐一落实到位,充分覆盖到组织、实施、改进等各环节内容,通过书面形式将目标、环境、流程完整呈现出来,对各员工的职责做出规定,即需要做什么,允许做什么等,形成上岗标准,保障职工各项操作都能遵循特定要求而展开,提升安全工作标准化程度。(四)促使企业职业安全工作法制化。在发展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时,要做出相关承诺,具体为:严格遵循与职业安全健康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以及各项承诺,换言之,遵章守法是尤为基础的要求,企业在推行体系时必须落实到位。不仅于此,体系文件还要从各项细节入手,明确规定职工的安全行为,为企业安全工作提供依据,推动其朝着法制管理的方向发展。(五)营造健康企业形象,增强竞争力。企业加大力度发展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充分彰显出企业对安全工作的认知与重视,向员工与外界展现出改善工作环境的正确态度,同时也是对员工的一种关怀形式;创建体系并认证,积极向公众展现企业所具备的安全能力,是给予客户信心的重要途径,帮助企业树立起优良的形象,在与同行竞争时具有更多优势。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发展形势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经途径,是现代安全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系统性的方式寻找并解决各类职业安全隐患,以高效力的方式缓解健康安全风险。总体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创建具有高度必要性,是增强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在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创造出更加良好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推动企业在市场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兴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应用和创新分析[J].化工管理,2018(32):53-54.

第4篇:健康管理案例范文

关键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工程项目;施工过程

1引言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应该树立正确的安全管理观念意识,遵循基本性的原则,充分发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施工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和优势,维护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有效预防出现施工安全风险隐患问题,为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高效化实施和开展提供帮助。

2工程项目施工中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分析

工程项目施工中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强调施工过程中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意识,将安全生产作为主要的目标,贯彻落实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的规定、制度和标准,确保在施工组织设计到施工管理阶段都能够融入安全生产的规定标准,保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标准充分贯彻到生产项目之内,维护职工的安全性与健康性。

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应用原则

为了能够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高效化应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应该遵循相关的工作原则和标准,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执行。具体的原则为以下几点。

3.1遵循预防性的原则

在应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应该遵循预防性的原则,尽可能预防出现安全事故问题与职业病的隐患,减少问题的发生率。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应该结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准确、合理识别危险源,开展针对性的风险评价工作,制定完善的风险控制方案和计划,有效识别和预防职业健康安全风险隐患,在合理预防的情况下,从源头入手解决问题,提升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安全性与健康性。

3.2遵循人本性的原则

工程项目的管理部门在应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期间,应该遵循人本性的原则,注重对人员安全和健康的保护,制定较为完善的管理工作制度,重点开展危险源的识别工作,在准确识别危险源之后对其严格控制,选择相应的施工管理措施、技术手段等预防为先问题,从根本上减少对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在维护工程项目施工安全性和健康性的同时,改善当前的发展现状[1]。

3.3遵循合法性的原则

为了能够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合理应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必须要遵循合法性的原则,积极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在施工安全健康管理期间严格落实各项法律条款,按照法律规定规范人员的行为,不断提升项目施工的安全水平,维护人员的健康性。

3.4遵循责任性的原则

为了可以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工程安全性和健康性,合理应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应该遵循责任性的原则,明确各个部门和人员的安全健康管理责任,定期开展检查工作,一旦发现责任区域范围之内存在安全健康的风险因素,就要惩罚管理的负责人,提升人员参与相关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改善目前的安全健康管理现状,营造较为安全的施工环境氛围,使得工程项目施工工作安全性、高效化完成。

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措施

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应该合理应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整体工程施工安全性和健康性。具体的应用措施为以下几点。

4.1构建专业化的管理机构

为了可以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合理应用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应该积极构建专业化的管理机构,确保管理机构的工作效果和水平。首先,应该设置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各个部门都要委派一名负责人参与到组织领导中,负责进行现场生产安全管理。其次,应该结合施工情况,在现场中统一设置相关的安全生产与健康生产的人员,要求人员针对工程项目的生产情况全面检查,明确是否存在安全隐患问题,采用针对性的措施增强整体施工安全管理的效果。最后,在具体的工作中应该要求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签订责任状,在负责人的支持下增强整体生产的安全性,保证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效果,有效预防出现安全隐患问题[2]。

4.2做好危险源与风险的管控工作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按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和标准,做好危险源和风险的管控工作,准确识别工程项目施工范围之内的危险源,确定危险源的特点,开展评价工作和跟踪调查工作,从根本上杜绝出现风险问题。具体工作中需要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全面分析和调查项目基础部分、结构部分的危险源,准确开展识别工作,在明确有危险源之后制定完善的风险防控计划方案,严格开展管理工作和控制工作。具体的危险因素识别工作中,应该全面识别是否存在电危害危险源、物体打击危险源、塌陷施工危险源、机械伤害危险源、火灾危险源、噪声危险源等,在综合开展识别分析和调查工作的情况下,一旦发现在日常工作中存在问题,就必须要采用相应的对策处理,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性,维护工程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4.3完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工程项目施工管理部门在应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应该制定较为完善的管理方案和计划,按照危险源的识别结果和风险因素的特点,编制相应的风险控制计划,有效开展现场危险源的管理工作。对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而言,主要涉及粉尘管理、噪声管理、塌陷事故预防管理、危险品管理、电气机械设备安全管理、防护基础设施安全管理、机械设备运行安全管理的方案,严格落实各个方案的同时维护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性。具体的方案中还应该强化开展绩效测量和监视的工作,明确具体的安全健康管理方针和主要目标,评价安全健康管理是否有效、合理,引导管理部门和人员树立正确的安全健康生产观念意识,评审安全生产管理方案内容的科学性,一旦发现有问题,就必须要严格整改,确保各方面安全健康管理工作的合理开展[3]。

4.4防控安全健康风险

为了可以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合理应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应该积极做好安全健康风险的纠正工作和预防管理工作,杜绝风险问题带来的影响。(1)在现场的管理工作中,为了能够准确识别危险源,对其严格管理控制,预防出现安全事故问题、健康风险事件问题,应该重点探测和分析安全健康风险管理中是否存在问题,有效进行纠正处理和预防管理,保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有效性。(2)可以按照已经出现的安全事故和事件情况,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明确是否有偏差问题,采用针对性的措施纠正处理,尽可能通过安全管理措施减少事故或是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响,形成系统化的安全管理模式。(3)应该筛选最佳的健康安全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开展针对性的风险评价工作,提升安全风险问题的纠正效果和预防效果,消除潜在的问题,满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应用的需求,维护工程项目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确保各项工作的高效化和稳定性发展[4]。

4.5采用创新性评价方式现场控制

工程项目施工期间使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应该使用创新性的评价方式实现现场控制的目的,安排专业化的小组在现场按照主要的状况使用综合性的评价方式,明确有无高空坠落风险、触电风险、机械伤害风险与坍塌风险,然后按照现场的情况作出一系列的评价,书写作业指导书,确保可以有效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的管理。

4.6培养人员的健康安全意识

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应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应该重点培养人员的健康安全观念意识,使得所有人员都能在施工期间严格控制健康性与安全性。一方面,应该定期开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训活动,使得每位人员都能掌握关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从根本上提升人员的安全管理效果,有效预防出现安全隐患问题和健康隐患问题。另一方面,定期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工作,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有效规避触电事故问题、机械伤害事故问题、电气事故问题等,积极引进先进的应急管理机械设备与措施,通过演练的形式引导部门和人员全面掌握施工安全、健康的维护技巧和专业知识,不断增强工程施工的安全水平,保证施工工作的健康性,满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所提出的要求[5]。

4.7创建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三维一体化管理模式

具体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中,应创建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三维一体化管理模式,首先,管理工作中应重点开展心理学、行为学的研究工作,利用培训的方式增强人员安全意识与行为,使得人员在工作中能够遵循安全性的原则。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应该培养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观念,使其在维护工程质量、营造良好环境的情况下,确保现场的职业健康安全性。其次,在具体的环境管理期间,应重点开展现场粉尘成分、废水成分、废气成分的控制,预防出现噪声危害现象、振动危害现象,在预防环境污染问题的同时,规避职业健康安全隐患问题。最后,应按照具体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要求和标准,创建三维一体化的管理机制和体系。

5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采用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应该遵循人本性原则、合理性原则,维护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健康性,有效预防出现施工安全隐患问题,满足当前的安全生产根本需求。这就需要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工作中,按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内容和标准,制定完善的安全健康管理计划,统一管理项目和内容,不断提升施工的安全水平,维护人员的健康性。

参考文献:

[1]王芳,尤国成,李荣.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应用[J].中国井矿盐,2017(6):42~44.

[2]胡敏涛,曹汉江,吕纪娜等.港珠澳大桥建设项目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持续改进体系[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20(1):78~87.

[3]游伊博,张腾飞.城市轨道交通EPC项目设计管理要点分析——以佛山地铁2号线EPC项目为例[J].建筑经济,2019(11):30~37.

[4]倪开锋.试论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理解要点[J].现代经济信息,2019(33):21~23.

第5篇:健康管理案例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硕士;教学模式

一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培养中案例教学模式的开展

心理健康专业硕士教育近几年发展较快,一些地方师范院校凭借师范教育的心理学类课程的班底,相继增设心理健康教育硕士专业并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但由此产生的人才培养质量问题也日渐突显。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教学上往往不能突破长期习惯的传统惯例,仍然延续局限于教室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学科中心教学模式。其实早在2009年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就曾经强调指出,教学内容上要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方法上要重视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1]。为此各校心理健康教育硕士的培养上都做出了一些改革与尝试,特别是积极实施案例教学改革。国外的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有利于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但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发展时间短,培养经验不足,以及案例教学缺乏明确的理论指导,加上不同的人对其理解上的差异、教学管理改革滞后等所带来的负面制约作用,这些改革与探索的效果多半不甚理想。

二案例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培养的适合性

案例教学是在模拟实践领域中实际问题情境,通过比较分析、讨论、交流互动和探索尝试等方法,学习者获得融合性知识,并提高实际职业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2]。最初并不是直接产生某一个学习理论,而是产生于教学实践。1880年,哈佛大学率先开发了案例分析法(CaseAnalysisMethod),后由哈弗商学院用于高级管理精英的培训。这是最早实际运用案例组织教学的例子。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才有人将其运用在教师培养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上。所谓“案例”,就是对实际情境的一个描述,它可以是一个问题,也可以是一个事件,包含内容、过程、性质还有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方面。作为教学的“案例”,不同于教师的举例,它一般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复杂性、整体性等特征。教学中,案例的作用是能够对知识进行重新组织。建构主义认为,认识隐含在情境中,人的理解是对情境自我建构的结果。传统教学中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是按照词语逻辑关系、理论意义、以一种良好的结构预先组织好的,这与真实的现实情境所隐含的知识完全不同。这也是为什么经常我们在学校中学会的知识却难以在现实中用来解决实际问题[3,4]。与其它教育硕士专业相比,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是最适合也最应该采用案例教学模式的,其培养目标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系统的专业知识没有绝对要求。而且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实际工作本就经常性面对一些特殊情境,其整个教学活动并不绝对依从于课程的内容体系,而是要根据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随时调整并做出决策。

三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实施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培养中开展案例教学改革,既有充分的理论依据,也有着实际的客观需要[5]。但是经过一段实行之后,往往感到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难以认定;似乎教学改革的效果也没有象预想的那么突出,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对案例教学的理解。在案例教学的实际运用中,存在着简单化庸俗化的理解,认为案例教学就是举例子,顶多就是多联系实际。其实案例体现的是实际职业情境,它是为整个人才培养服务的,而不是为个别教案服务的。案例教学要求,教学要从案例出多发,以情境问题为锚点来组织知识教学,打破原有以概念或理论意义来组织的知识体系,而不是简单按照传统教材内容的顺序。在理论与实践这一维度之间,案例教学可以有多种程度、性质和类型。第二,案例教学中案例来源。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依据,又是教学的有效组织者。有人认为,案例教学开始于案例形成之后。这种观念指导下,往往会把案例绝对化,要先把案例编写好,甚至购买现成的案例。这种案例教学属于简缩版的案例教学,将案例视为教学的唯一指针,隔离了与实践的关系,最终重蹈传统教学的覆辙。案例教学的全部过程必须包括案例形成,具体案例形成过程又包括案例的识别、体验、描述、概括等。案例与案例库要开放地、动态地始终保持与实际情境的联系[6]。第三,案例教学中教师教学理论素质与教学实践能力。实施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理论素养,和精湛的教学实践能力。案例教学远不是一个教学方法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理论上思想观念的问题。它要求教师对案例教学有深刻的理解,能够抓住案例教学的精髓,综合运用各种现代教学方法,比对比分析、讨论交流、团体合作和尝试探索等。不存在单纯的案例教学的方法,它更应该称作一种教学模式。第四,学校现行的教学管理制度。学校有关教学管理制度对案例教学的支持性,是否合理配套,也是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与案例教学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有很多,比如,已经形成的人才培养方案、教育硕士教育实习见习制度、课堂教学管理制度、教师业绩考核制度和学生课程考核的有关规定等。

四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案例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

根据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培养实施案例教学模式改革的实际经验和教训,我们认为,可持续的案例教学教学改革需要满足以下三方面。第一,从教育实际出发,努力构建教育专业硕士的实践型教学系统。案例教学本质上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通过积极有效的探索活动从而发展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模式,突出的实践性是案例教学的根本特征。紧紧抓住学生的实践活动的教学核心,构建教育专业硕士的实践型教学模式,避免形成“简缩版”的案例教学[7]。首先要求硕士生是在教育实际领域去体验案例,归纳总结案例,继而学习案例,最后是实践案例。在此,实践既是案例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最终归宿。第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鼓励教育专业硕士生参与案例教学全过程,包括案例的形成以及以案例为中心的教学活动。首先,教师指导学生深入教育实践领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调查、操作等活动,积累感性经验,收集整理教学案例;其次,教师与学生共同对初级案例进行分析、概括、分类、归纳,形成次级案例;最后,结合具体课程,围绕案例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互动、合作、讨论、探索等,开展多元混合式教学。第三,与服务对象合作,建立情境性的案例形成的途径,形成动态而具有建设性的案例库。案例教学之“案例”理应来自教育实践领域的实际情境,理应由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情境通过自我建构而产生[8]。教育实践领域的真实情境作为凝练教学案例的动态来源;将教学案例建立的过程视为教学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建立了案例再去教学;将建立案例的意识和能力本身就视为教育硕士专业发展的过程,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专业自主、实施经验式学习,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学敏,侯佛钢.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案例教学的桥梁作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08):43-47.

[2]余闻婧.案例教学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9(33):44-46.

[3]廖春苗.体验式教学法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6,3(12):109-110.

[4]王福臣,翟媛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案例选用的误区及对策[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29):26-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