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口腔医学基础知识范文

口腔医学基础知识精选(九篇)

口腔医学基础知识

第1篇:口腔医学基础知识范文

做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医学人文关怀与其它医学教育中人文关怀情况相似,一直重视医学技能培训而忽略了人文素质的培养,重在对口腔医学生医学基础、临床操作和实习操作能力的教育和学习,而忽略了口腔教学中对学生尊重患者心理及精神需求的培养,从而导致口腔医学教育中人文关怀教育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口腔医学教育课程中医学知识和人文关怀不联贯。在口腔医学课程设置中,有关医学人文关怀的课程,如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美学等大多设置在医学基础课期间并且大多作为选修课而非必修课,而这部分内容的讲授教师很多不参与临床工作,没有切身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经验。在后期专业课时,却没有相应医学人文关怀的课程设置,在口腔医学专业课中,教师主要讲授所涉及疾病的病因学、诊断标准、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和并发症等,在教学过程中对患者社会、心理方面的问题涉及相对较少。所以在口腔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将两者有效结合学习,从而导致人文关怀素质和医学专业知识培养的脱节。口腔医学教育者对人文素质的重视程度不足。在口腔医学教学实习过程中,教师多重视对口腔医学生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如何更好的理解患者、解决患者心理需求与人格尊重的培养。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医学教师,对医学人文关怀的理解不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认为人文关怀等素质的培养应由讲授医学基础课的教师完成。这就导致在教学或实习过程中,有些学生以患者的疾病为笑料,并以见过的各式患者的面部畸形为谈资的情况出现。

口腔医学生对人文关怀方面素质培养的理解不全面。现行的口腔医学教育模式,多以患者的病症的诊断和冶疗为教育目标,在专业课和实习课的考核中,以学生掌握多少疾病的表现及治疗方法为考核指标,而与患者的交流能力、人文关怀的能力、对待患者的态度、言语表达以及表情动作等多方面却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这些导致了口腔医学生认为只要能解决患者疾病就能达到治疗的目的,而患者心理诉求是患者自已的问题,这方面的问题不应做为医疗的目的。所以在实习过程中,不注重患者心理的保护,如在对面部畸形患儿解释病情时,直接说明患儿面部畸形的严重和复杂程度,而这样做可能导致患儿心理上的不适;如自悲、自闭,不愿意与家属或医生接触和交流,长期可能导致患儿心理发育上的人格障碍。

2口腔医学人文关怀教育的重要性

口腔医学专业课程中的口腔修复学、口腔内科学、口腔正畸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等教育都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口腔医学专业以治疗和预防口腔和颌面部生理疾病和提高人体自身完美为目的。口腔医学所涉及的部位多与人体面貌与美容有关,如口腔修复学所治疗的人体牙体缺失、牙列缺失等疾患是人每天与人语言交流的重要感观部位。口腔颌面外科与口腔正畸科所处理的一些患者是颌面部牙列或面部畸形,这与每个人的面容息息相关。随着社会与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人们追求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而对自我面貌形象的要求也在不断上升。所以在解决口腔疾病的同时,医师同时也需要实现患者对心理、生理和自我价值的需求。以培养合格的口腔从业医师为教学目标的医学院校,在口腔医学教育中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素质就显得十分重要。这将长期影响学生将来在从业中人文关怀的素养。这也突显出了口腔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人文关怀教育的重要性。

3加强口腔医学人文关怀教育的对策

口腔医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加入人文关怀相关学科的教育。在高校口腔医学教育课程设置中,为构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关基础文化课,如医学哲学、医学史、社会学、美容学、医学辩证法、医患沟通方法及技巧等课程。同时,构建多层次公共基础课课程、医学基础课课程、口腔医学专业课课程的立体课程体系,加入人文基础课程,并在口腔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授课过程中,将各门课程有机整合,不断向学生传授人文关怀理念,全面充实口腔医学生的人文关怀教育。口腔医学教师要加强自身人文关怀素质的培养。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实施和指导者,在某种程度上讲,教师的自身人文关怀素质直接影响学生对人文关怀的理解和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人文关怀理念会加深学生对人文关怀的认识。所以,口腔专业教师同样应加强人文关怀科学知识的训练,只有高素质的具有良好人文素质的口腔教师队伍才能将人文关怀的理念顺利地传授给学生。因此,对教师进行定期的人文素质的培训,不断增强师资队伍对人文关怀的理解也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教学方法中以身示教,潜移默化的熏陶学生人文关怀理念。在口腔医学的课堂与实习教学方法中,授课教师多有目的让学生参与患者的诊疗过程,并可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如医患交流、志愿者义诊活动、病例讨论、步骤设置等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受到教师人文关怀的影响。而这也需要教师在后期的专业课授课时,有意识的加入对患者年龄、职业、工作情况、经济情况、疾病情况、心理需求的综合考虑并以此制定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以身示教的方式让学生学会“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关怀理念,从而培养口腔医学生在将来的从业中形成良好的人文关怀素质。

第2篇:口腔医学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 口腔医学; 创新人才培养; 优秀教师

[中图分类号] R 78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7518/hxkq.2013.05.026

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曾说:“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的教师质量。”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也有名言:“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而是有大师之谓也。”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时代对创新人才的呼唤都对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口腔医学教师而言,不应只局限于教好口腔医学专业课。在一定程度上,优秀教师的数量、思维高度和宽度也决定了优秀学生的数量、思维高度和宽度。因此,如何根据口腔医学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发挥好教师的积极作用,是口腔医学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重要课题。

1 口腔医学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

1.1 学科起源及地位

中国现代口腔医学不同于欧美、日本等国家,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中国的口腔医学特色鲜明,实践性很强,是应用现代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工程学以及其他自然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和防治口腔及颌面部疾病的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口腔医学作为一级学科于1998年出现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的专业目录中,包含口腔基础医学与口腔临床医学两个二级学科。口腔医学具有很高的学科地位,很强的实践性,极广泛的学科交叉性和前沿性。因此,口腔医学人才应相应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强烈的创新意识、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敏锐的学科触觉。与此对应,未来的口腔医学专门人才应具备三维知识结构:第一维知识结构包括自然科学、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基础医学和口腔临床医学等,第二维知识结构包括人文科学、医学心理学、行为科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美学等,第三维知识结构包括卫生经济、卫生管理、卫生资源、公共关系、牙科管理学等。

1.2 学科内涵

美国的牙医学教育课程不包括临床医学的医学基础和临床课程,牙医学毕业生没有临床医学背景,不允许处理牙以外分属口腔器官的手术;而欧洲部分国家如德国、比利时等则将颌面外科学列于牙医学研究范畴。中国的口腔医学课程既加入了基础和临床医学,又包括颌面外科学,从而兼顾了口腔内部的系统性及口腔与身体间的整体性,促进了中国口腔医学的发展[1]。由此可见,中国口腔医学的特点决定了医学院培养的学生首先是医学生,然后才是口腔医学生。口腔医学生在接受系统的牙科教育的同时,也要接受全面的医学教育,口腔医学生的知识结构具有系统的医学知识背景。

2 优秀教师在口腔医学人才培养中的特殊作用

在新的历史时期,优秀教师应能充分认识中国口腔医学的起源、地位及学科内涵,熟知口腔医学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起到引领和示范的作用。

2.1 建立优秀的教学团队

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评选部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制度的根本目的除了树立教师典范,还在于让优秀教师带出优秀的教学团队,建立以名师为核心的教师群体;从教学理念到教学功能、从教学内容到教学艺术、从为人到为事再到为学问,使团队中的教师从各个方面理解教学名师的作用和内涵,成为具有潜质的优秀教师。

2.2 把握口腔医学人才知识和能力的结构

基于口腔医学的特点和口腔医学人才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结构,口腔医学教师应能深刻把握教育、学习、学习者、学科、思维方式、文化精神和社会心理的根本,洞悉问题的根源和科学研究的方向与要旨,并善于换位思考。中国口腔医学人才的培养虽然起步较晚,但起点很高。这与中国第一代口腔医学的教学名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牙医学博士林则基于对口腔内部的系统性及口腔与身体间的整体性的充分认识而设定的中国高等口腔医学教育的目标密不可分:“训练高度科学化之牙医,成就中国的口腔医学教育事业,重在质而不在量,培养的学生应该首先是医学生,然后才是专科医生,绝不是匠人。”

2.3 形成独特的话语体系

教师是否在掌握了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授课风格和特点,是否形成了自己的教育话语体系并形成独特的教学主张,这是衡量教师成熟、成功与否的核心因素,也是教师产生和保持影响力的重要原因[2]。“教育不只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一个人如果想获得知识,可以利用的空间和平台很多,随时都可以查阅、下载相关文献从而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要做的是通过教学主张去启迪、培养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能力,从而获得最适合自己的教育[3]。科学知识也许很快就会过时,但科学的思考、做学问的方法、研究的态度却能影响学子的一生[4]。

2.4 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完善

优秀教师应充分体现大学作为民族和社会良心堡垒的高地的作用,彰显出大德、大道、大爱、大精神[5]。当今的医学模式已从最早的生物医学模式经历了从生物—心理医学模式逐步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的转变,优秀教师必须能顺应这种模式的转变,站在高处引导口腔医学生,培育其人文素养,完善其职业道德。

2.5 指导和启发科学研究的方向

优秀教师学术造诣精深,在本专业里属于优秀学者,甚至是领军人物。科学研究是进行教学的前提,教师可以将自身掌握的科学前沿理论启发性地输送给学子,激发其学术意识和创新思想;教师也可以将自己多年形成的学术思维以案例的形式生动地传导给学子,增强其学术水平。

3 在人才培养实践中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作用

在充分了解口腔医学的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的基础上,在逐步认识优秀教师的内涵及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的基础上,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积极开展了相关探索。

3.1 重大教学问题由教授委员会讨论,教师充分行

使话语权

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是口腔医学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它决定了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知识结构和体系。要制定正确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必须对有限培养空间中应着重强化的学生能力和素质要有充分的把握。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在制定培养方案、修订教学计划等重大教学事务时,需经以优秀教师为主要成员的教授委员会讨论通过,这是保证教师发挥积极作用的有效途径,是确保通过前瞻性思考和规划口腔医学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结构,使人才培养不偏离轨道的重要举措。

3.2 建立覆盖口腔医学主要领域的优秀教学团队

目前,华西口腔医学院在口腔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各个领域都建立起以院级、校级、省级、部级教学名师为核心组成的教学团队,进而发展了包括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口腔基础医学等全部口腔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课程的部级精品课程群;在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和华西口腔医学院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支撑下,显示出了优秀教师一点带动一片、一片辐射全面的格局,为口腔医学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教学团队发挥作用的重要载体是课程。清华大学把推动名师授课当作遵循教育科学规律、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措施[6]。华西口腔医学院在上述部级精品课程群的基础上,又开设了一门被誉为“精品中的精品”的课程——口腔医学导论。从2008年起,华西口腔医学院将以前以不定期讲座方式讲授的口腔医学导论正式作为一门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将一学期的课程时间延伸至一学年,由口腔医学及其他相关领域深有造诣的名师登上讲台为学生授课,形成了32位教授共上一门课的美谈。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并非只是对口腔医学生将来所学课程的简述,而是将口腔医学从历史沿革到最新的研究热点,从口腔医学传统的基础与临床医学到口腔医学美学、法医牙科学、心理学逐渐延伸和渗透,让学生在入学第一年就对口腔医学的外延及内涵有了系统的了解,建立对口腔医学专业的感情,启发其创新思维,产生创新动力。

3.3 打造国际化的优秀教师团队

让优秀教师具有国际化的视野,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国际大师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华西口腔医学院采用培训院内优秀教师的“自我造血”和聘请国外优秀教授的“输血”途径,已经建立起一支国际化的优秀教师队伍。

3.4 优秀教师团队全程服务于创新人才培养

教师的道德影响、话语体系、科研思维仅仅靠讲授几节课是无法系统地传授给学生的,华西口腔医学院着力打造多种途径来达到这一目的。除安排学分制指导教师,还在每个年级建立导师组,由各级教学名师领衔并担任创新班班主任;还将医疗、教学、科研各方面有造诣的优秀教师列入导师名单,让学生能早见导师、常见导师。每年新生入校,除了开学典礼,使新生认识和了解导师外,还会庄重地举行创新人才培养启动仪式。仪式上优秀教师讲述自身的经历和体会,亲自为新生授发白大褂,宣读《医学生誓言》。为培养医学创新意识,华西口腔医学院专门为学生制定了《创新人才培养手册》,内容包括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办法、创新课程记录、科学研究记录等。导师通过查阅手册、定期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变被动的苦为主动的乐,从而使学生自主建立起未来承担重要责任的使命感。导师组还根据不同年级的教学任务与实际水平进行调控和引导,鼓励学生进课题组、进实验室、进科研团队,使学生尽早感受科研氛围,培养科学感悟、创新技法、创新能力。通过这些措施,真正建立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课程与课题相结合、研究团队和教学团队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4 优秀教师引领下的人才培养效果

华西口腔医学院充分重视和发挥优秀教师的积极作用,在口腔医学人才培养中凸显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4.1 专业建设取得新突破,教学成果不断涌现

2007年以来,新增部级教学团队1个,部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部级精品课程3门;获得部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获批建设首个口腔医学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启动了部级教学改革项目5项、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20项;2009年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华西口腔医学院的名师担任了4部“十二五”规划教材的主编;而华西口腔医学院作为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2011年主编并出版了《中国现代高等口腔医学教育发展史》。

4.2 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与发展

近5年来,获得部级各项竞赛类奖励的学生有183人次,获得省部级各项竞赛类奖励的学生有106人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学生共200余人次;硕、博士毕业生和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8%。仅2011年,本科生106篇,其中发表于核心期刊的有70篇;以第一作者发表CSSCI、SCI论文7篇,发表于EI、ISTP期刊的22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篇。

培养口腔医学人才是系统工程,仅依靠教师的力量是难以实现教育目标的,更需要在配套的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管理下建立相应的教师培养孵化机制,进一步发挥优秀教师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并对现有的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模式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实现由农业文明时代的“传承型”、工业文明时代的“标准件型”的教育观念向信息时代的“创新型”教育观念的转变,实现由“应试教育”价值观向“素质教育”价值观的转变,实现由偏重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向重视培养学生情感与理性协调发展的观念的转变,实现由重视培养学生竞争观念向重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观念的转变[7]。

[参考文献]

[1] 吴婷, 陈谦明, 李德勇. 中美高等口腔医学教育比较研究[J]. 复旦教育论坛, 2010, 8(6):93-96.

Wu Ting, Chen Qianming, Li Deyong. A comparative study on higher education of stomatology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J]. Fudan Education Forum, 2010, 8(6):93-96.

[2] 郑爽, 胡凤阳. “名师热”的冷思考[J]. 教育学术月刊, 2011, 28(3):53-55.

Zheng Shuang, Hu Fengyang. On the controversy of famous teacher[J]. Education Research Monthly, 2011, 28(3):53-55.

[3] 谢和平. 川大的教育——思考与实践[EB/OL]. (2012-10

-12) [2012-10-20]. http:///News.aspx?

ID=877&TypeId=7.

Xie Heping. Sichuan university education—thinking and practice[EB/OL]. (2012-10-12) [2012-10-20]. http:///News.aspx?ID=877&TypeId=7.

[4] 熊丙奇. 名师上讲台——一道世界性的难题[J]. 上海教育, 2002 (1):14-19.

Xiong Bingqi. Famous teacher on the platform——a world-wide problem[J]. Shanghai Education, 2002(1):14-19.

[5] 徐显明. 文化传承创新:大学第四大功能的确立[J]. 中国高等教育, 2011(10):10-11.

Xu Xianming. Cultural heritage and innov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fourth big functions of university[J]. China Higher Education, 2011(10):10-11.

[6] 汪劲松, 张文雪, 陈永灿. 名师上讲台制度化, 营造教书育人浓厚氛围[J]. 中国高等教育, 2005(1):11-13.

Wang Jinsong, Zhang Wenxue, Chen Yongcan. The plat-form system of famous teacher, creating teaching atmosphere

[J]. China Higher Education, 2005(1):11-13.

第3篇:口腔医学基础知识范文

与其他专业学生一样,口腔专业学生通过学习医学遗传学这门课程,以及进行一定的教学实践,可了解一些最基本的医学遗传学知识和常见的遗传性疾病知识,但学生只有在进入口腔专业课的学习之后,才开始接触口腔领域相关的遗传性疾病知识,而且这些知识大多出现于口腔生物学、儿童口腔医学、口腔组织病理学等相关教材中,内容分布较为散乱,不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与口腔有关的遗传性疾病知识。基于当今医学遗传学课程在口腔医学中的学科现象和研究现状,以及目前我国口腔医学界广泛需求口腔遗传性疾病知识这一事实,有必要编写一套适用于多数医学院校口腔医学专业的《口腔遗传学》教材,并且针对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开设一定学时的《口腔遗传学》课程,使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具有丰富的知识背景,便于开展与口腔相关的遗传性疾病的治疗和研究。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医学遗传学知识逻辑性强,难以记忆,涉及一些公式的推导和应用,相对枯燥抽象,很多学生感到理解困难,不易掌握,并且各个医学院校开设的医学遗传学总课时较少,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有限的学时中既要完成理论教学,又要完成一定的实验教学。基于这种现状,有必要探讨改革医学遗传学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单纯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而着重强调《医学遗传学》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综合能力为主。在《医学遗传学》教学过程中,如果能从常见的遗传病入手,用典型病例分析介绍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病的传递方式及诊断治疗等知识,应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作者在《医学遗传学》实验教学中充分采用了PBL教学法,例如,针对“遗传病的系谱分析和遗传咨询”这一实验内容,作者大胆地进行了改革和探索,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选题目,分角色表演,以小组为单位模拟遗传咨询的过程,寓教于乐,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加深了学生对系谱分析和遗传咨询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的生动性

围绕2种口腔最基本的遗传性疾病———牙本质形成缺陷和牙釉质形成缺陷,针对口腔专业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以病案讲解的方式介绍牙本质和牙釉质形成的细胞和分子机制,以图片和视频形式重点介绍与口腔相关的遗传性疾病的遗传和临床特征,让学生对这些疾病产生形象化的认识。为增加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适当向学生介绍一些近年来发表的前沿科学研究文章,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将基础知识和临床疾病的表现紧密结合,学生可以了解目前国内和国际口腔遗传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改进考核制度,促进学生全面掌握知识

考试作为一种最主要的判断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手段,犹如风向标,具有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作用。近年来,医学遗传学知识得到了迅速发展,教学过程中会不断增加各种新知识、新内容。衡量学生的综合能力已经不能够依靠单一的试卷考核方式,必须寻找其他有效的、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一直以来,医学遗传学考试大都采用传统的试卷形式的终考制度,本教研室尝试在口腔医学专业中实行多样化的考核方法,既采用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又增加口头表达知识能力考核、获取新的科研知识能力考核、实验动手操作能力考核等多层次、多方面的素质考核方式。即在最终的考核过程中,对课本知识仍然采取试卷考核方式,占一定的分数比例;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考核占一定的分数比例;课堂小组讲课考核占一定的分数比例;积极参与课堂模拟活动的考核占一定的分数比例等。另外,鼓励学生积极撰写科研论文并给予适当加分,最后得出一个合理的综合考试分数。这种考核方式改变了传统的考试制度,让分数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力地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加深了学生对医学遗传学知识的掌握,在实践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5结语

第4篇:口腔医学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口腔医学技术;课程结构优化;实践性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049-02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对该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及专业素质的要求较高[1,2]。成都大学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办学目标是立足成都,培养大批实践能力强、适应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要的合格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对该专业教学体系进行了初步的改革探索。

一、成都大学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现状分析

成都大学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为三年制专科专业,办学至今已有数十年,原有“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的传统教学模式已有所改变。但最近的调查发现,仍有大量教学相关问题存在。我校该专业教师认为主要教学问题在于:大学公共课程较多,与医学相关的基础课程较少;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无轻重之分;教学模式较单一。在已毕业及在校该专业学生中调查发现,多数学生认为主要教学问题在于:课程设置较多,课余自学时间较少;专业课程的实验重复性较高,无综合性创新性实验;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未结合目前新进展,实习期间遇到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二、其他院系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发展趋势调查

调研其他院系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教学发展趋势,相关文献资料显示: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在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程优化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他们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程优化,对一些指定选修课程进行改革,受到了学生的广泛肯定[3,4];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对该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安排进行改革,他们对该专业公共课程、基础医学课程、临床医学课程、口腔基础医学课程和口腔临床医学课程的配置门数,学时及教习比等进行了大幅调整,收效较明显[5]。

三、教学体系改革——课程体系

以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专业培养目标,兼顾操作能力培养和学科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优化原有课程体系:将部分公共课程、基础课程作为校级平台选修课程;缩减部分公共课程、基础课程学时;新增医学相关基础课程;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进行精简整合,减少专业必修课程,增加专业选修课程;增加医学基础课程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的实验实践时间。

四、教学体系改革——教学计划

根据新的课程体系和专业培养目标,编制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计划: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培养学生成为口腔医学工作的高层次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参与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基于此基础上,强调学生知识、能力及素质三者之间的综合训练,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大力推进口腔医疗单位或义齿加工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双方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力求专业与单位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单位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为联合培养单位。为使学生能够把书本上的知识应用于实习过程中,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在计划中增加实习前强化训练,并在实习前、中、后进行技能考核,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重新修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及实验实践指导(尤其在实验大纲中删减重复性实验内容,设置综合性创新性实验)。

五、教学体系改革——教学内容

根据新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在口腔基础专业课程中加强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例如石膏牙的雕刻训练能使学生逐步掌握牙齿的基本形态和相关的雕刻技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系列训练使学生在进入口腔临床专业课程学习前,就具备了一定的操作基础。压缩口腔专业主干课程的理论学时,精简课程内容,例如将《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工艺技术》、《固定义齿工艺技术》等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学时比变为1∶2。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进行专业技能强化训练,具体内容包括病史采集,基本检查操作,临床病例分析,仿真人头模操作训练等[6]。参加强化训练的学生都要进行技能考核,使其对口腔专业实践有一个感性认识,缩短实习的适应期。推行不同对象多层次的教学内容,例如将专业课程内容划分为基础部分(必须掌握内容)和提高部分(科研延伸内容)。

六、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方法

改变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传统教学方法:由传统的灌输式变为启发互动式、自主学习式,采用分组讨论、病例分析并课堂小讲座等方法,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多层次教学及分段教学。学习国外教学先进经验,开设小班教学(人数控制在10人以内),在课堂教学设计上重点关注“如何让学生陈述表达自己的理解”。在专业课程(例如《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工艺技术》、《固定义齿工艺技术》等)教学过程中,将操作分解步骤连贯起来,从准备实验开始至实验的每个环节都通过学生亲自反复练习,用实践来验证理论。利用网络平台来进行网络课堂讲解、网络答疑、网络作业等教学辅助手段,尤其是学生在学校教学网络平台上可以将临床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向专业教师进行咨询。

七、教学体系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体系[7],应将原有的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教学考核体系改变为以学生学习过程为考核重点的“过程性考核”教学评价体系。“过程性考核”教学评价体系可以更全面有效地评价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有利于控制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帮助教师调整教学情况和提高教学质量。基于此,我们应降低理论考试在整体评价体系的比例,由原来的70%降为30%;将实践操作考核增加比例为50%(考核时间以学期计);学生出勤及学习态度等素质考核的比例为20%。

总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预期效果需通过以上多环节的综合探索来实现,我们在今后的教学研究中,将继续深化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教学体系改革,建立适合成都大学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立足成都,培养大批实践能力强、适应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要的合格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宏晨,张颖丽,黄洋,等.多层面实践性教学模式在口腔医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口腔医学,2003,11(1):38-39.

[2]李武修,张玉根,杨佑成,等.新型口腔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3):68-69.

[3]曹霞,郭莲,徐袁瑾.《口腔医学导论》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10,9(7):892-894.

[4]李德懿.从课程整合谈《口腔生物学》教学改革[J].上海口腔医学,2010,19(4):436-438.

[5]张志兴,章少萍,程辉,等.口腔医学本科生临床技能与培训[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4):52-54.

[6]李俊,廖明华,姚金光,等.口腔仿真模拟训练系统在临床实习教学的应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31(1):119-120.

第5篇:口腔医学基础知识范文

1优化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设置课程模块

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过分强调学科自身的系统性,忽视了学科之间的联系,难以使学生对生命现象形成综合、整体的概念。课程门数繁多、课程内容交叉、重复、脱节,学生负担过重,知识陈旧。优化课程体系,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整个课程体系分为五大模块:公共基础、医学基础、专业基础、口腔临床专业、预防医学。其中公共基础模块又可细分为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窗口课程(英语、计算机)模块[2]。这种课程体系,充实了基础,强调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临床专业知识的三维知识结构的统一、协调,把预防医学教育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全过程,适应了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发展,符合现代医学的重点从个体疾病的治疗向群体疾病防治、健康促进转移的特点,体现了医学的服务性、社会性。同时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的加强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创新灵感的激发。对每一模块中的学科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删减重复,合理安排交叉内容,注意课程之间的衔接,及时补充学科发展中的最新动态,从而让学生能跟上医学发展的脚步。

2开设大量选修课

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大学,在整个课程设置中,选修课比重大都在80%以上。选修课作为课程设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给学生以自由成长的空间。结合口腔医学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需要设置三大类选修课:第一类是早期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类选修课,如文学艺术、心理学、摄影、法学类;第二类是科研类选修课,主要包括:临床科研设计、实验动物学、循证医学等;第三类是专业选修课,如牙合学、口腔生物学、美容与整形、组织工程学等。

3加强实验、实践环节的教学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服务性很强的学科,它对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在实验环节中开设一些具有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鼓励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增加见习时间。对实习的考核,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考核知识能力和伦理道德素质并重,强调与同事之间的团结协作、与病人的有效沟通,加强对医生责任感的感悟[3]。

4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对知识只是机械性记忆,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改革教学方法,首先应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启发式教学,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实现老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这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式教学法常见的有:PBL(以问题为中心)法、案例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标准病人教学法等。我院2009年起尝试在临床教学中鼓励老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些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了学科界限、基础和临床的界限,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形成科学概念,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符合口腔医学的整体性原则。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教师的引导,利用各种资源和途径,学会解决问题,完成一个创新的过程。

第6篇:口腔医学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口腔科学 本科生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287-02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various methods in the teaching of stomatologyfor non- stom atology major undergraduates. Method the author introduced the main refor measures of stomatology science for non- stomatology major undergraduates. Theremainly included implementing and improving PBL pedagogy, using CAI courseware trying to participating in teaching approach,teaching reasonably arranging clinical training in theory teaching, using various for s for assessment, reform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of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Result model inspired the students’interests It enhanced the students’thinking, summarizing, explaining capability. Conclusion Using various for assess men, reform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of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 Participating educational model is suitable for the need of modern society. However, using this method every class is not feasible now.

【key words】Stomatology science; Undergraduate; Teaching method

口腔科学是临床医学本科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一直是非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口腔疾病与全身健康状况关系密切,很多系统性疾病首先在口腔有表征,口腔颌面部的疾病也是全身疾病的直接病因。但是目前对非口腔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存在教学内容多,教学时数少,学生普遍认识不足,教学质量有待提高。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

1 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探索

1.1 对象 安徽医科大学非口腔专业本科生(包括临床医学、医学美容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护理学、药学、卫生管理学、公共卫生学的本科生)

1.2 方法

1.2.1 推行和完善PBL教学法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Problem-BasedLearning,PBL)。PBL最大的特点是: 以实际病例为基础,以学生分组讨论为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的参与意识[1]。

对于非口腔专业本科学生的教学,我们主要选择在临床上的口腔常见病、多发病,如龋病、牙髓病、牙周病等开展PBL教学,例如以某学生为病例,让学生分组对每个同学进行口腔检查, 并写出病历, 由教师从中选出各个病种中最有代表性的病历进行小组讨论, 由同学讲述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提出具体问题, 教师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和归纳总结。

1.2.2 参与式教学的应用

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协作式的教学法,它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从“ 带着知识走向学生 ”转变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它突出了学生在建构自己知识体系中的主体地位[2]。

选择与临床医学等关系密切的章节,如选择“全身系统性疾病在口腔的表现”这个章节作为参与式教学的内容,这一章的内容不仅与全身状况结合较紧密,而且与学生个体都是息息相关的,如 "贫血"、"糖尿病"等,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课前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预习,自己动手制作课件,课堂上由学生主动发言、授课等积极参与的方式,最后再由老师总结评价。

1.2.3 CAI 课件的应用

通过动画演示、文字旁述等方式, 制作CA I教学课件, 直观、清晰地展示教学内容, 变 抽象为形象、枯燥为直观,使过去难以示教的抽象内容进行生动的演示, 便于学生理解,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龋病牙髓炎根尖炎的发展过程用CAI课件演示更生动的展示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避免了学生的死记强记而是理解式的记忆过程。

1.2.4 在理论教学中合理穿插临床见习及社区卫生实践

口腔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应高度重视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老师可通过学科简介、临床示教、临床病例讨论等手段,在理论教学阶段穿插临床见习,使非口腔专业学生更直观地学习口腔医学知识, 掌握基本的口腔临床检查操作技能,从而进一步巩固理论知

识[3]。在见习时,对非口腔专业学生应重点突出一些与临床学科密切相关的疾病,口腔科的交叉学科知识等。例如在教学中利用每年的“九・二0爱牙日”、“六一儿童节”等活动积极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学校、敬老院进行口腔健康检查、预防保健知识宣传与咨询等社会实践活动。

1.2.5 采用多种考核形式相结合

应以考核办法的改革促使学员改变学习方法。在评价体系中,应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的考核。在学期结束进行理论考试一直是长期以来检测非口腔专业学生对口腔医学掌握程度的唯一评判标准[4]。但理论考试往往只能检测学生的理论知识的记忆情况, 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此, 将学生平时病例讨论的情况、见习期间的表现、出勤考核情况等与期末总分挂钩, 消除单一考试的偶然和片面性。

2 教学效果调查

采取评教评学双向测评模式,以提高教学双方整体水平。

2. 1学生对创新式教学方法认可程度的调查

对参与的学生发放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0 名学生中,有 170 名 (占 85. 0% ) 认为创新式教学方法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使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 ,提高独立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并且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增加了与教师的交流机会。并希望这种教学模式能继续开展 。有 25名学生对创新式教学方法的不足和改进之处提出建议 。只有5名学生 ( 2. 5% )表示不喜欢这种教学方法的改革。

2.2非口腔专业本科生对口腔科学教学质量的评估

在进行医学教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口腔科学教学的特点,将口腔医学教学评估体系分解为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实验教学质量评估、实习带教评估三部分。提升了课堂教学之外的实验及实习的重要性。设立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4个一级指标,在此基础上再设计13个二级指标,建立了教学质量评估的基础指标体系。

依据该评估体系,组织学生分别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测评,定量比较以往教学方法与创新式教学方法以及不同教师的教学水平之间的差异。

2.3 对非口腔医学本科生学习绩效的检测

以口腔常见疾病临床诊断准确率的统计为例:

口腔常见疾病临床诊断准确率:口腔常见疾病临床诊断准确数/口腔疾病临床诊断总例数100%。抽取200个学生作样本,分别对其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后的准确率和创新式教学方法教学后的准确率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准确率大幅提高,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类似测试显示学生的卷面成绩和病例分析能力都有明显提高。但教学方法的改革还处于起始和探索阶段,对于学生综合成绩的统计分析还在进行中。

3 讨论

3.1 PBL模式是个全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小组讨论课,加强理论知识与临床的联系,将口腔疾病与全身疾病相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打破传统教育模式下基础医学、口腔医学、临床医学三段式课程体系的弊病。在小组讨论研究过程中, 每个成员受相互取长补短,逐步建立协调、相互尊重而充满竞争气氛的关系。因此,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2参与式教学在强调师生相互作用的前提下 ,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 ,每个学生都有表现欲和自尊心 ,参与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 ,增强了自信心。参与式教学需要较多时间进行课前预习及准备 ,耗费时间太多 ,不可能推广到每一堂理论课,对那些内容较枯燥的章节适合采用。另外 ,对于性格较内向的同学 ,在小组讨论及自由发言等过程不能积极参与 ,表现出明显的排斥心理 ,教师要进行积极地引导 。

3.3CAI多媒体教学除了其独特的生动性外还具有可重复性的特征,不仅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的理解,同时可以在课堂下播放和温习,消化一些没有及时理解的问题。当然CAI并不能完全取代所有传统课堂教学,选取合适的内容制作CAI课件需要在教学中不断的思考改进。

3.4口腔医学教育的重心不断趋向社区化和综合化,随着医学服务模式和功能的拓展,要求医学教育必须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的要求和规格,培养集预防、治疗、保健、康复等知识和技能于一体,能够为病人提供系列综合服务的人才。

3.5对非口腔专业本科生的口腔科学成绩考核采用新的评价体系,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考核,其别强调对综合素质的考核评价,内容包括参加课外科研活动情况、社区医疗服务情况、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等。通过考核办法的改革,促使学员调整现有学习状态,从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协调发展。

4 小结:

近几年来,通过对口腔医学教育教学进行的深入探索,从理论上明确了“学教并举、重能强质、专基融合”的新型医学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口腔教学内容与前期基础课同类教学内容的整合,使口腔专业教学内容渗透到公共基础、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教学内容的各个方面; 通过早期开展口腔技能训练,形成了从基础到临床各个教学环节紧密结合,使非口腔专业本科生能真正掌握口腔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知识,对今后各自专业的临床问题的处理有所帮助。

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力求于方式灵活、多样、内容实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各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合理应用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需要进一步细化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扩大方案的实践范围;进一步完善方案的评价系统。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催化口腔医学教育教学进行更加深刻的变革。

参考文献

[1] 王学玲,宫琳,唐伟华.PBL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专业口腔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前沿,2008,3(4):61.

[2] 李萍,国春玲,胡祥文等. 参与式教学在口腔教学中的应用[J].口腔医学研究,2009,25(3):371.

第7篇:口腔医学基础知识范文

一、改革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

1.引入前沿知识,改革教学内容。任何学科的内容体系都不是封闭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开放的,需要与时代同步更新,不断充实和补充。学院要求授课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除了讲授大纲内的知识点外,对于教科书和大纲之外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等前沿知识也应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这样既可使学生了解科研前沿,同时开阔了眼界,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体系。人的创新能力来源于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是建立在合理的知识结构之上的。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改革课程体系,使大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学院在口腔专业课程开始之前结合学院教师相关教学经验采用自编教材开设了《口腔医学导论》课程。对于口腔临床医学实验教程,将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外科学、口腔修复学的基本临床技能操作相互交叉融合,编写了《仿真人头模实验教程》《口腔技能实验教程》《口腔综合实验教程》《口腔形态与机能实验教程》和配套的考核办法等,使学生在合理的知识结构之上,获得了较强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二、变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单向理论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不利于学生对口腔医学知识的掌握和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因而面临着巨大挑战。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进行教学方法的变革。

1.开展“问题为本”(problem-basedlearning,PBL)等以互动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随着医学教育事业发展,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教育教学方法已很难满足实际教学工作的需要。新的教学方法,如PBL互动式教学法、“团队为本”(team-basedlearning,TBL)教学法和“病例为本”(case-basedlearning,CBL)教学法已成为当下教学工作研究讨论的热点。PBL产生于1960年,由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学医学院提出。其基本理念是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学科的壁垒,可有效地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PBL理论传入国内已有十余年,少数口腔医学院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经验。TBL是2002年美国教育学家LarryMichaelsen在PBL基础上改革创新并逐渐兴起的一种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团队协作精神的新型教学模式,它结合了团队组建、课前准备、个人测试、小组测试、综合能力练习等有组织、有步骤的教学过程,使理论课的教学内容通过团队合作形式在更高层次上得到理解运用,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同时激发个人潜能。CBL教学核心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临床课程学习阶段对学生临床思维的锻炼、临床技能的培训和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有明显的优势。目前,学院在口腔医学多个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积极引入了PBL教学法、TBL教学法和支架教学法等,在教学活动中体现活动—合作—反思的教学理念,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其学习效率。

2.强调课外教学。学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包括课前的知识引导、课堂讲授、课后评估及反馈、学生学习进程跟踪等多个环节。欧美的教育强调课外教学。而目前国内高等口腔医学教育中教学重点大多只放在课内教学这一环节,对课外学习的引导和教学双方的评估反馈未予以足够重视。学院《预防口腔医学》课程等,在常规的课堂教学外,更加强调实验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重视课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而近五年学院本科学生先后参加了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重庆市社区口腔保健计划等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培养,极大地提升了学生自我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其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加强相关实验教学的学习,培养口腔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

1.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腔医学专业操作性强,创伤性操作多,学生需具备较高的临床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学院口腔医学实验教学中心面积1000m2,面向口腔医学专业,同时负责组织指导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中,突破传统模式,重组实验教学模块,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先基础后专业,通过基础训练、专业训练、综合训练各阶段的有机衔接,各有侧重,全程贯穿对学生专业技能、思维方法、创造性能力培养,促进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因为有着良好的实验基础,在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学院学子《新型有机高分子义齿代型底台的研发》作品荣获一等奖。

2.重视临床病例教学。临床实践是医学教育最重要、最突出的特点,是培养学生临床批判性思维最重要的阶段。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第一或第二学期就让学生进入临床实习。积极采用参与式临床实践法,以学生临床操作和分析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旨在改变学生被动学习,完成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变。在临床实习的改革上,规范教学查房和教学小讲座,组织学生定期分析病例,充分训练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四、革新考核体系,提升教学效果

采用何种考评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评价者是以行为目标还是以学习过程作为判断依据。传统的考评方式只重视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这样的评价导致学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对付如何过关。学院对于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改革,强调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从学生的实验操作、仪器使用、数据获取、科学规范表达实验结果、实验报告以及具有口腔医学实验教学特色的学生作品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考试模式重点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注重于考查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把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从而也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效果。

五、加强师资建设,构建创新团队

第8篇:口腔医学基础知识范文

1.1一般资料

2014-2015级遵义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在校大学生,共2319人,年龄20~24岁。

1.2方法

调查前对所有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经考试合格后再进行调查。数据录入采用双录入法,确保其一致性。调查内容按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1](第5版)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1)口腔健康行为。如每天刷牙次数,每次刷牙时间,采用的刷牙方法,口腔定期检查和洁牙、龋洞充填、阻生牙拔除等情况。(2)口腔健康意识。对牙龈出血、牙齿脱落、龋齿病因,以及对窝沟封闭和氟化物是否了解等。2014级和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口腔科学授课时间分别为2017年3月6日至5月5日和2018年3月5日至5月4日,均在开课前1d由班长发放问卷和收回,课程结束次日再由班长发放同一内容问卷和收回,共发放调查问卷4638份,收回有效问卷4520份,有效调查人数为2260人,有效率为97.5%。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被调查者口腔健康行为的变化

94.5%的学生口腔健康行为发生了变化,其中刷牙行为的变化最为明显,与口腔科学授课前相比,牙周龈上洁治的学生增加了41.3%,龋洞充填的学生增加了10.8%,拔除阻生牙的学生增加了9.4%,但仍有5.5%的学生在刷牙等口腔健康行为方面未发生变化。对未发生变化的学生进行调查后显示原因主要有2个:(1)听课时只关注考试重点,并没有把相关知识与日常口腔健康行为联系起来,占44.07%;(2)认为自身口腔健康行为良好,若患口腔疾病需要到专科医院就诊,故无须改变自身口腔健康行为,占57.63%。

2.2被调查者对口腔疾病认知的变化

教学后对牙龈出血、牙齿脱落和对龋病的认识正确率明显高于教学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被调查者对预防龋病方法了解程度的改变

教学后对预防口腔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明显好于教学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口腔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是一项十分庞大而复杂的工程,仅依靠医院口腔科医生对就诊患者和走进社区对社区居民进行口腔健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方式显然难以达到提高国民口腔健康水平要求。医学高校肩负培养为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的医学专业人才的责任,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一部分,因此临床医学生除了自身具有一定口腔健康基础知识以外,也应肩负起为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口腔健康指导的责任,所以在医学生中普及口腔健康知识十分重要。

3.1口腔科学教学在促进临床医学生口腔健康方面的作用

目前,高校大学生对于口腔保健知识和技能的了解主要是从网络、电视、广播等途径获得,然而这些信息大多比较浅显,缺乏一定的连贯性,而且有些广告会误导学生对口腔疾病的理解,故对于大学生口腔健康维护的实际指导意义不大。而本校开设的口腔科学课程,相对于上述片段化的宣传信息而言,对口腔健康及基础知识的普及呈系统化和专业化,有利于改善高校大学生的口腔健康意识和行为。大学生处于人生学习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的关键时期,应首先具有一定口腔健康知识,医学类高校学生更应该具备一定的口腔医学知识,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对其他人群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和扩大影响,使口腔健康根植于大众思想中,促进广大人民群众的口腔健康,为我国全民口腔健康教育的宣传与普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2]。研究表明,与学校融合的口腔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口腔保健知识认知水平[3],历时4年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从第二学年开始,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好于非口腔专业医学生,至第四学年时,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均好于非医学专业学生。该研究证实口腔医学专业教育能够改善大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和行为,说明专业的口腔健康教育可以提供系统性、实用性、综合性的指导,并可利用学生间的相互影响起到以点带面的积极效果,有利于良好的口腔保健行为的养成及发展,是值得推广的口腔科普教育模式[4-5]。高校大学生处于人生的过渡阶段,是健康观念与行为的重要形成期[6],同时也是口腔问题的高发期。目前有调查资料表明,龋病、牙周病等口腔疾病仍严重损害大学生的口腔健康[7-8],这与高校大学生自身的口腔健康意识比较淡薄和本身缺乏口腔基础知识有关。从本次调查也可以看出,超过一半的学生学习口腔科学前,在刷牙次数和刷牙持续时间方面都显不足,超过一半的学生未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口腔科学授课后学生在这些方面都有了较大改善。本调查显示,学生学习口腔科学以后了解到口腔疾病早发现、早治疗的重要性,积极进行了口腔检查和口腔常规治疗,牙周洁治的学生增加了约40%。除了在口腔健康行为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外,在口腔科学学习后,学生对口腔疾病常见现象,如牙龈出血等的认知有了根本性变化。在口腔科学学习前,约80%的学生认为牙龈出血是上火或正常现象,加之目前某些广告鼓吹牙膏具有止血功效,导致学生忽视牙龈出血状况,延误牙周疾病治疗,最终导致一部分学生的牙龈炎发展为牙周炎,缺失牙的概率增多。学习口腔科学后,80%学生了解到牙龈出血为炎症所致,不治疗会发展为较为严重的牙周炎,这会正面积极引导学生及时就医,治疗牙龈炎症,控制牙周病的发生。除此之外,学生对牙齿脱落现象和龋病也都有了正确认识。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口腔科学后,对口腔疾病现象的认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对大学生口腔健康行为的改变达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并且对口腔预防项目窝沟封闭和氟化物的应用均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对推动学生自身及其周围人群的口腔健康发挥积极作用。

第9篇:口腔医学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口腔医学;实用型人才;教学模式

【中国分类号】R78-4【文献表示吗】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016-01

专科层次口腔医学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主要是面向基层,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更明确地说就是为基层培养实用型人才。调查资料显示,农村口腔专业实用型人才紧缺,居民口腔疾病及卫生保健状况令人堪忧。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就必须把口腔医学教育与农村牙病防治结合起来,增强课程内容对岗位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力争走出一条学与用密切结合的一体化教改之路。

1 增强防病意识的教育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医疗方针。由于受市场经济影响,目前卫生行业普遍重治轻防,学生学习的热点也在治疗技术和手段[1]。为改变现状,我们让学生参与调查,让他们了解农村居民口腔疾病现状、卫生保健状况及人才紧缺情况,同时让他们明白预防口腔医学的重要性和急迫性,特别在我国人口众多,口腔专科医生又相对缺乏的情况下,实现“人人享有口腔保健”的目标,只通过单纯治疗根本无法解决人群中的口腔健康问题,只有建立科学普及的全民预防网络体系,人人重视预防保健,才有可能改善我国口腔常见病居高不下的现状。通过防病意识的教育,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鼓励他们毕业后投身预防口腔医学专业,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2 改革教学模式

在预防口腔医学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的创造热情,启发学生进入创造角色,在预防口腔医学领域中主动去发现新理念,树立预防为主新观念,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口腔预防医学的教学贯穿教学全过程。其时间安排和活动内容如下:第一学年是搞社会调查。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所学知识,调查当地口腔卫生资源及居民口腔卫生健康状况,使学生了解自然人群口腔疾病的消长情况及趋势,丰富感性认识。第二学年是结合学习口腔流行病学及有关专业课知识,安排学生到中小学、大中专院校等进行口腔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并开展口腔健康教育。第三学年是毕业实习,进行常见口腔疾病的防治工作。通过以上实践,强化了口腔医学专业学生预防保健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居民的口腔保健意识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3 强化实践教学改革

3.1 抓好口腔健康教育的训练。实验教学不能仅仅以验证教材的理论知识为最终目的,还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是了解疾病患病现状的基本方法,是口腔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预防口腔医学教学的重点之一[2]。我们注重理论知识和实际动手相结合,指导学生开展基本的口腔流行病学的调查和数据分析。教师首先参照全国口腔健康抽样调查的标准对学生进行专门培训。然后将学生分组,运用我国口腔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的表格设计和记录方法,让学生之间相互检查口腔健康状况,学会数据的整理、统计和分析。经过实践性学习,学生深入了解了口腔常见病的发病状况,加深了对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的认识,为他们今后的临床科研和流行病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3.2 撰写科普文章。口腔预防医学的教学多为一些较为抽象的理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感觉枯燥,同时,如果仅仅满足于理论的掌握而不对学生进行宣教能力的培养,学生就无法因地制宜地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宣教,在今后的工作中就不可能充分合理地利用所学的知识提高人们的口腔保健意识[3]。为此,我们采取了让学生撰写“科普文章”的教学方法。老师讲解科普文章的撰写方法,并针对不同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作提纲式的指导,学生自己选题、自己查阅资料、自己编写,高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使他们获得了更多口腔健康相关的知识,为今后宣教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3.3 走出教室,进入社区。在教室模拟训练的基础上,我们以每年全国“爱牙日”宣传活动为契机,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进入社区,与口腔专家一起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有效刷牙指导、宣传等)及义诊活动[1]。置身现场,活学活用,学生可以看到平时在医院里比较少见的疾病,通过专家的言传身教,帮助学生对学过的各专业知识进行一次知识大融合,能体会到许多书本上难以得到的启迪,锻炼了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增强了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直接了解社会,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

4 结语

总之,在预防口腔医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树立预防为主的新观念,创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使新一代口腔医生既掌握解决患者口腔疾患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要有较强的口腔疾病预防意识和医患沟通技巧,能对患者及人群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指导具体的干预措施[2],以期使农村牙病防治工作得到较好改善。

参考文献

[1]卢友光,苏建新,苏柏华.预防口腔医学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4):50-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