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表演艺术基础知识范文

表演艺术基础知识精选(九篇)

表演艺术基础知识

第1篇:表演艺术基础知识范文

位于春城昆明的云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其前身是诞生于1938年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1946年,组成西南联大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复员北返,师范学院留昆独立设置,定名国立昆明师范学院,1950年改名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1999年与云南教育学院、云南体育进修学院合并重组云南师范大学。建校70余年来,学校恪守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校训,形成了“学高身正、明德睿智”的校风,已形成全日制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留学生教育的人才培养形式,构建了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教育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已为国家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20余万人,被誉为“红土高原上的教师摇篮”。

艺术学院

咨询电话:0871-65943427网址:ysxy.ynnu.edu.cn

艺术学院现有音乐学、音乐表演、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美术学、舞蹈学、舞蹈表演、艺术教育、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和服装与服饰设计11个本科专业,以及美术学(中国画与书法)、舞蹈表演(空乘与礼仪)2个专业方向。有四个一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即艺术理论、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艺术设计学。在校本科与硕士研究生2100余人。

艺术学院专任教师97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33人,外聘专家1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学历教师占总数45%,硕士生导师29人。“艺术教育”专业为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和云南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音乐学”专业为云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美术学”与“音乐学”为校级重点学科,是教育部组织实施的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试点单位。近年来,艺术学院教师在出版著作、作品,在编写教材、,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社科研究项目、教学建设项目等方面成果突出,大量成果获省级、以上奖项。在“全国美展”、“荷花杯”、“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艺术设计大赛”和“教学技能比赛”等活动中,艺术学院的师生都有不俗的表现。

艺术学院的办学理念是强调全面发展和一专多能,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实践观念和创业精神;在教学观念和课程设置上体现现代艺术教育思想,反映最新的艺术创作与艺术理论研究成果,注重学生美学修养、艺术理论和人文知识的学习与提高,以宽厚的文化知识为基础,以创新的实践能力为核心,以个性的全面发展为特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艺术人才。

音乐学专业(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本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从事学校音乐教育所必备的音乐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学校音乐课堂教学、指导课外艺术活动、参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音乐表演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表演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音乐表演技能,具有创新精神,能在专业文艺团体、文艺研究单位及社会文化管理部门从事音乐表演、音乐研究及演艺事业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本专业植根于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土壤,重视对云南民族民间音乐的研究与教学,注重培养从事云南民族民间声乐、器乐表演的专门人才。本专业依托云南师范大学丰富的教师教育资源,为学生选择教师职业提供条件,毕业生能够在专业艺术学校、培训机构等部门从事音乐表演教学工作。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较全面的音乐创作知识、能力和专业化水平,能在有关文艺单位、学校、科研机构以及出版、广播影视部门从事音乐创作、教学、研究、编辑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作曲技术与作曲技术理论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作曲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相应的基本能力,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根据侧重点不同,可分为作曲、作曲技术理论、视唱练耳、戏曲音乐作曲、电脑音乐制作等方向。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美术学专业(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学校美术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初步美术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美术教师和社会美术教育工作者。本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从事学校美术教育必备的美术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并把握学校美术课程的性质、价值和目标,能胜任学校美术教育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辅导,能参与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具有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开发、设计美术课程的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美术学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科学文化和艺术理论知识,具有绘画创作、教学的能力,能在专业艺术领域和各类学校从事绘画创作或教学、研究工作的应用人才。本专业学生根据所择定的油画、版画、壁画、水彩画等不同的专业方向,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和发展学生在绘画创作方面的潜力,使之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从事本专业创作、教学和研究工作的能力。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美术学专业(中国画与书法方向,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学校书法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初步书法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书法教师和社会书法教育工作者。本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书法艺术与书法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继承发扬书法传统及创新精神,具有艺术实践能力,具备书法创作、书法理论研究、书法教学等基本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艺术教育专业(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学校艺术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复合型艺术教育工作者。本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音乐、绘画、舞蹈等主要艺术门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学校艺术课堂教学、指导课外艺术活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设计学类(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设计学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合于创新时代需求,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大企业市场部门、中等院校、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设计学类为非师范类,该类学生一年级统一开设基础课,二年级分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和环境设计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合于创新时代需求,集传统平面(印刷)媒体和现代数字媒体,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大企业市场部门、中等院校、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环境设计专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相关学科领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并具有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能在艺术环境设计机构从事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城市环境景观与社区环境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并具备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能力的高素质环境艺术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舞蹈学专业(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舞蹈历史文化知识、舞蹈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有较强的审美感觉和创造性思维,具备主要舞蹈种类表演的基本技能,能在中小学、文化馆站、社会舞蹈团体等单位从事舞蹈教学、舞蹈理论研究、舞蹈表演及编导等工作的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舞蹈历史和理论的基本知识,接受一定舞蹈专业技能的基础训练,掌握舞蹈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能力,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舞蹈表演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舞蹈表演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专业文艺表演团体、文化馆站、中小学从事舞蹈表演和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本专业学生按芭蕾舞、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现代舞等不同专业方向,主要学习与规定专业方向舞蹈表演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舞蹈表演专业方向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其相应专业方向所规定的在舞蹈表演方面的基本能力。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舞蹈表演专业(空乘与礼仪方向,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该专业是我校与北京广慧金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校企合作方式举办的艺术类本科专业,是云南省高校中招收艺术类考生的空乘与礼仪类本科专业。本专业主要为民用航空事业及相关部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精通国内外航空服务业务,能够熟练掌握所学专业技能,具备较高外语水平、沟通协调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能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适合民用航空事业需求与发展的空中、机场、高端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以及能够适应民用航空运输服务教育与培训事业发展的教师及培训人才。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传媒学院

咨询电话:0871-65912967

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创建于2010年6月,是学校在“综合集成发展,内涵特色兴校”理念指导下新成立的一所特色鲜明的区域性教学研究型实体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创新型应用人才。学院设新闻传播学系、动画系、语言传播系、广播电视编导系和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研究中心、新媒体与文化创意研究中心及云南省舆情研究基地。现有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现未招生)、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广播电视编导五个本科专业;拥有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新闻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广播电视新闻学是云南省特色专业,《大众传播学》获省级精品课程,《现代汉语》为校级精品课程。

学院现有校级教学团队2个,校级教学名师1名。教师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主编教育部普通高校“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云南省“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云南省精品教材1部。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院省校合作项目3项,省人文社科基地1个,省部级科研项目13项,校级创新团队1个,校级攻关项目1项,多项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项。

学院拥有多功能演播厅(室)及影视技术、动漫制作、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线性/非线性编辑室等多个专业实验室,设备总值达600余万元。学院拥有一支实践经验丰富、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教授8人,副教授7人,讲师21人,助教10人,其士或在读博士16人,硕士以上学历专任教师占师资总数的87%,部分教师参与了国内热播电视剧和动画作品的制作。学院与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四川大学、台湾佛光大学、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等学校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和学术交流关系。

动画(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动画专业培养具有动画创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影视与动画制作团体、动画传播企事业单位从事动画策划、动画创作、动画推广、动画应用,以及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动画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画创作与传播的基本流程,掌握动画创作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了解动画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为更好地从事动画相关工作构建稳固的基础知识结构。

主干学科:电影学、美术学、动画、艺术理论、计算机应用软件。

主要专业课程:动画概论、动画造型设计、动画运动规律、数码摄影及后期、动画策划、动画剧作、计算机动画基础、视听语言、分镜头设计、动画后期合成、三维动画、二维动画、定格动画设计与制作、数字艺术设计、漫游动画等。

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招收艺术类考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播音与主持艺术(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专门培养具有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能在广播电视等传媒机构和其他相关单位从事播音主持及新闻传播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播音学,以及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普通话发音、播音发音、有声语言表达、广播电视节目和栏目播音主持创作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培养有声语言艺术创作和播音主持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

主要专业课程:播音主持艺术导论、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播音创作基础、广播节目播音主持、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语言学概论、新闻学、传播学概论。

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招收艺术类考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致力于培养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能够在广播电视新闻机构及其他传媒、企事业单位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编辑、制作、撰稿、音响设计等以及宣传、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需要了解新闻传播学、艺术学以及各艺术门类的发展史和艺术创作规律,掌握广播电视创作规律,了解广播电视制作技术,接受广播电视节目创作的创意、制作训练,培养具有独立创作能力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

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音乐与舞蹈学。

主要专业课程:广播电视传播概论、广播电视编导、影像语言、电视画面编辑、非线性编辑制作技术、广播电视采访、广播电视写作、现场报道、中外电视比较、纪录片创作、DV创作训练、文化传播、文艺理论、艺术学概论系列、电视节目导播、广播文艺节目编导、电视晚会编导。

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招收艺术类考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体育学院

咨询电话:0871-65943936网址:tyw.ynnu.edu.cn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是云南省办学历史最悠久的体育专业院系,距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其前身系建于1938年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体育部,部长为马约翰先生。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西南地区培养基础体育教师、高层次体育科研人才、运动训练人才、体育管理人才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重要基地。

学院现有职工99人,专任教师88人。其中,博士12人,硕士33人,教授14人,副教授36人,硕士生导师40余名。拥有二级教授3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队教练员3人,裁判员3人,各类裁判员20余人。

学院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还设有2个硕士学位授权方向。学院设有4个本科专业(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拥有1个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1门精品课程,1个教学团队,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个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近年来,完成各级各类科研基金课题10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科研获奖近100项。

运动竞赛方面,我校学子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创佳绩。其中游泳运动健儿王晓福、李鹏、王家超等同学在雅典、北京和伦敦奥运会、残奥会上获得多项冠军;我院张娴同学入选中国女排,多次参加国际大赛并屡获佳绩。

舞蹈表演(体育舞蹈方向,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事业第一线,具备体育舞蹈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影视传媒、普通高等学校、中小学、文化(艺术)馆、健身俱乐部、群众团体、厂矿企业等单位从事体育舞蹈表演、教学、训练、科学研究以及管理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学生主要学习体育舞蹈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体育舞蹈方面的专业技能训练,掌握体育舞蹈活动的组织管理、方案设计、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业务培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体育舞蹈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体育舞蹈方面的专业技能训练,掌握体育舞蹈活动的组织管理、方案设计、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艺术学、体育学。

主要课程:体育舞蹈理论与技能、艺术概论、文学修养、音乐基础理论、编导理论与实践、形体训练、芭蕾舞、流行舞蹈、时尚体育运动项目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军事训练、社会调查、专业公益劳动、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咨询电话:0871-65192084网址:zjpx.ynnu.edu.cn

云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是云南师范大学直属学院,也是云南省本科院校中最早建立的集管理、教学、科研为一体,以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的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目前是云南省高职本科试点院校和高职“专升本”基地。2013年,学院招收学前教育(艺术教育方向)、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文秘教育、应用化学(药学方向)、小学教育(数学、语文)共五个本科专业和学前教育、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两个“专升本”专业。学院以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职业技能鉴定及社会培训为一体,设有高等职教研究所,学院现有“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点和“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点,招收“职业技术教育学”、“应用化学”、“药物分析”、“有机化学”、“小学教育”的硕士研究生,同时还与中国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培养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现已招收六届学员共256人。学院下设“云南省第129职业技能鉴定所”、“云南师范大学职业培训中心(站)”,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工作;下设“云南师范大学培训学院”,代表云南师范大学开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及社会培训工作。

学院是云南省纪委、云南省监察厅的“云南省纪检监察干部院校培训基地”,是云南省总工会批准的我省首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并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先进单位。

目前,学院正加大教学改革、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围绕“特色与创新”开展职教本科的内涵性建设。现为“云南省高等学校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云南省高等学校公共关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学院拥有一支专兼职结合,具有较高教学水平,熟悉职业教育特点、“双师型”占一定比例的教师队伍。学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与多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了能充分满足教学需要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先后投入700多万元加强实验室建设,现有综合技能实践中心、艺术素质训练中心、计算机应用能力训练中心、制药技术应用中心、心理咨询师训练中心、学前教育实训中心、导游实训中心、语言能力训练中心等实验实训场所。

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全面推行“双证”制度。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在获得毕业证的同时,近80%的毕业生还取得了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学院致力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培养各类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的同时,大力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居学校前列。

学前教育专业(师范,艺术教育方向,招收艺术类考生)

第2篇:表演艺术基础知识范文

在声乐表演艺术领域中,任何声乐作品都必须通过二度创作来表现其审美价值。声乐演唱的二度创作就是对创作者一度创作成果的再创造,它赋予了音乐作品鲜活的生命力,充分体现出音乐作品丰富的内涵与意境。二度创作是决定演唱成败与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演唱声乐作品时,我们要充分了解二度创作的内涵,并认真投入地对作品进行艺术的二度创作,这样才能全面展现声乐艺术的独特魅力,塑造出生动完美的艺术形象,从而赋予音乐作品崭新的艺术生命,更好地来表现声乐艺术二度创作的审美价值。

一、二度创作的本质与特征

声乐演唱中二度创作的过程,实际上是把声乐作品的艺术创作从精神表现向物质表现进行转化的过程。声乐作品的一度创作仅仅是停留在歌谱上的精神表现,因此,只有经过演唱者的艺术实践创造才能使其转化为欣赏者的听觉可以感受到的物质表现。所以,在进行二度创作的过程中,其意义不仅在于对一度创作的准确的表达和再现,更是在一度创作的基础上,通过表演者对声乐作品的深刻理解和准确分析,将乐谱符号转化为听觉音响,运用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法创造性的诠释再现乐谱中生动的乐思,赋予音乐作品新的生命及崭新的艺术形象。完美的二度创作在再现原作的基础上,通过富于创造性的表演形式,可以探索音乐作品更深层次的内在含义和意境,对一度创作予以补充和丰富,使作品焕发出新的光彩和生命力。

从声乐演唱中二度创作的本质看,忠实地再现原作与表演者的再创造,始终是它的基本特征,词曲作者在声乐作品的创作中,虽然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和音乐的专业术语,将声乐作品需要表现的内容以音符的形式固定在乐谱上,但都不能完整详细地记录声乐表演中内在的细致变化,以及音响内在律动的声腔和情感表达的微妙变化,因此,仅仅是规范地再现原作是无法获得好的艺术效果的,而只有通过表演者的二度创作,在规范再现原作的基础上,对音乐作品给予新的解释和艺术处理,使原作的思想内涵和审美倾向以及情感表现体现得更加充分,使原作的精华和内在的生命力得到更加鲜明和全面的展示,才能使音乐作品焕发出新的光彩。

二、二度创作的前提与基础

在声乐演唱艺术中,演唱者作为二度创作的主体,要想完美地创造和表现音乐作品,就需要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与艺术修养,这是进行二度创作的基础。掌握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提高自身对音乐作品准确、深刻的感悟和理解,更好地领会词曲作者的创作意图、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此,演唱者要不断提高文化素质修养,充实和积累相关的文化知识,同时从相关姊妹艺术中汲取养分,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在艺术创作上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与个性。

声乐演唱是一项复杂的创造性活动,它要求歌唱者除了具备全面的文化修养,还要具备扎实的艺术修养,具有良好的音乐素质与音乐理论知识,就可以从理性的角度去把握声乐作品,从作品的结构入手深入研究其基本特征,对调式、旋律、节奏、节拍以及作品内部细微变化特点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准确地研究与分析。所以,演唱者具备全面的文化修养和良好的艺术综合素质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和诠释作品。

三、二度创作的原则与保证

声乐演唱中的二度创作,它的艺术创造内容与艺术表现以及创作形式与风格等,都有着自身的艺术特征与规律。声乐教育家石惟正在他的著作《声乐学基础》中曾讲:“二度创作不是任意、自由、无限制的,它有一个原则和范围。这个原则和范围也就是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之间维系一种辩证、统一关系的纽带。”因此,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二度创作的基本原则。

首先,要规范地按照音乐作品的基本内容与思想内涵进行二度创作,要全面了解乐谱中词曲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创作的时代背景,甚至是词曲作者创作时的意识和思想形态。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加强主题的艺术感染力,初步达到对音乐作品本身的真实再现,同时在再现原作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演唱者的创造性,使规范性与创造性实现结合与统一。这样二度创作才会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

其次,要尊重一度创作的时代背景和民族、历史风格等。所有艺术创作都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代,也必然会受到传统风格的限制及其背景的影响,音乐作品也会随着创作者的内心感受而表达时代的精神和思想,同时具有较强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因此,我们强调二度创作是表现时代精神和思想的艺术实践,它必须在尊重一度创作的前提下,从历史背景、时代风格等方面把握作品的特点。以当代人的审美意识,发现作品中新的元素,以新的时代风貌对音乐作品加以扩充与丰富,从而使得音乐作品具有崭新的活力和长久的艺术魅力。

再次,演唱的技术技巧是进行二度创作必不可少的原则和保证。演唱者在进行二度创作时,不管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多么深入,情感表达多么准确,如果没有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扎实的歌唱技术,都无法将声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内涵生动、完美地表现出来。钢琴大师霍夫曼曾说过:“艺术上的自由需要有充分地运用技巧的能力。”因此,只有把扎实的歌唱技术技巧融合到深刻的艺术表现中,在二度创作时才能更加自由,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展现动人心弦的精神内涵。所以,声乐演唱中掌握的歌唱的技术技巧和表达手法还要根据声乐作品所表现的内容、风格特点等方面的不同,以及声乐作品表现所需要的,给以恰当和准确的运用,更好地发挥歌唱的艺术表现力。这样,声乐演唱中的二度创作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才能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

综上所述,通过对声乐演唱中的二度创作内涵的探析,可以更加深刻、准确地表现声乐作品内在的艺术魅力,并且还能将声乐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得更加完美,使作品的艺术再创造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使歌唱者的个人表演风格体现得更鲜明。

参考文献:

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第一版).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霍夫曼.论钢琴演奏.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亨利·伍德,章彦. 亨利·伍德论指挥.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罗小平.音乐表演再创造的美学原 则.音乐研究,1986(2).

索菲娅·丽萨,于润洋.论音乐理解.音乐研究,1988(2)(3).

第3篇:表演艺术基础知识范文

一、艺术技巧的含义

概括来讲,艺术技巧是艺术家们表现主题的一种方法。其在音乐、绘画、雕塑、戏曲、舞蹈等各项艺术活动中都表现着独特的魅力。艺术技巧不等同于艺术技术,它比艺术技术范围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包含相关的技术、技能、技巧等多个方面,其最终的目标就是更好地展现艺术家的创作意图,让更多的受众能够感受到艺术家所展示的艺术。

二、戏曲表演涉及到的艺术技巧

在掌握了艺术技巧含义的基础上,如何将其切实应用到戏曲艺术表演中成为了工作人员和表演人员十分关心和重视的问题。切实掌握戏曲表演中的艺术技巧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基于此,笔者就戏曲表演中涉及到的艺术技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一)客观层面

从客观层面来看,戏曲表演中的艺术技巧主要表现在戏曲表演中涉及到的服装、道具、化妆、舞台设计、音乐等各个外在层面。也就是说,为了达到更好的表演效果,在表演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些外在条件来辅助戏曲表演。所以,在实际戏曲表演中要根据不同的曲目来搭建不同的舞台背景,搭配不同的妆容和不同的服饰,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更好地展现人物的性格,还能够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戏曲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二)主观层面

从主观层面来看,为了更好地展现戏曲表演的价值和魅力,需要表演人员在表演方式和方法等各个方面注重技巧的应用,而这些主观的表演技巧不仅涉及到一些基本功,如“四功、五法”,即唱、做、念、打(舞)和手、跟、身、发(髯)、步,具体又有台步、身段、毯子功、把子功、发声、行腔以及翎子、帽翅、水袖、吹火等特技功,更重要的是将这些基本功细致化和技巧化,以使得戏曲表演呈现出更加优良的效果。

戏曲表演中虚实表演的结合就是一项重要的表演技巧。例如在《秋江》中,扮演陈妙和老艄公的两个演员,在表演的时候,既能表现出秋江的风险,又可以表现出泛舟在江面上的风险,整个表演惟妙惟肖,把观众带入到了一个虚拟的环境中,让观众感觉就是在“游船”上。也就是说,在曲目的表演过程中,虽然没有一定的舞台背景作为铺垫,但是同样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需要主观技巧充分展现。

三、做好戏曲表演工作、充分展现戏曲表演价值的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知,戏曲表演中主客观艺术技巧的应用确实能够达到很好的表演效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观众的热情和积极性,而如何实现戏曲表演技巧的价值最大化就需要演员等工作人员一起努力,基于此,笔者就如何做好戏曲表演艺术技巧的应用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意见。

(一)演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所以,演员要想在戏曲表演过程中将虚实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实现其价值和效果最大化,最需要做的努力就是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增加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提升表演技能。这样不仅能够在实际表演中善于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而且能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利用闲余的时间反复品读戏本中各个人物的思想和性格,反复观看前辈的表演,总结经验,并能够结合自身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将所学习到的知识融会贯通,确保表演效果实现最优化。

(二)师傅要加大对演员的培养力度

为了确保戏曲表演价值实现最大化,师傅的力量也是不容忽视的,需要加强对演员的培养力度,以以人为本、因地制宜为原则,在实际培养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引导的工作,让更多的演员在明晰虚实表演手法魅力和价值的基础上提高对其的学习热情。另外,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完善制度规范和奖惩机制,激发演员的学习热情和表演热情。

(三)观众要善于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观众在观赏之余为演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也是确保戏曲表演价值实现价值最大化的重要方法之一。这就要求观众掌握一定的戏曲表演知识,而且能够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去观赏,也许观众的一个建议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结语

第4篇:表演艺术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时装表演;想象;情感

想象与情感都是人对外在客观事物的感受。想象是在对外界事物表象基础上,通过在某种触发机制下所产生的新形象,也就是说,想象是对记忆中的存储材料所进行的综合分析并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情感是外在客观事物在人心理上的感受。最恰当的时装表演莫过于模特挖掘自我想象与情感,达到肢体动作中饱含丰富情感,情感展现中观赏多样化的美感肢体动作。如此,既可以准确的表现出时装作品的思想内容,又能够将模特的想象与情感调动发挥实现与观众之间的心灵对话,通过丰富的想象与多样化的情感来唤起观众的心灵共鸣,让其对时装产生崇高的境界。

一,时装表演中的想象

想象离不开现实生活。在时装模特的不同表演中,她们都按照不同的时装人物形象并加入自己的想象因素来进行艺术创作,同时模特在特定场景中的动作设计等也需要想象来充实。这些想象的内容需要模特们不断地知识积累与生活经历。可以说,时装表演艺术的创作、表演、欣赏自始至终都充满了想象。想象力作为模特进行服装展示时艺术创造的重要凭借,按照服装所要表达的内容主题,创作出不同的表演方法。时装表演过程中模特所想象的内容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创造性内容。它往往由此事引起,唤起人们对原有记忆中彼事物的联想,然后飞跃为不同于此事物,也不同于彼事物的另外一个新的事物;时装表演通过漫无边际的想象把从生活中提取的抽象的概念、哲理与主题变为活生生的艺术形象。模特跟随着想象的思绪,把以前已有的记忆碎片从新拼合出想像中美丽的画面,由此产生一种气韵相连的美妙感觉,增强动作造型的艺术效果,模特的身体和神态的自然、随意就随之自然流露。

想象是主观想象的,是感官所不能触及到的,更不是肉眼能够发现的。想象力可以通过知识的学习与生活经验的累计实现的。这是由于想象需要在原有生活经历存在与脑中的记忆基础上创造实现的,也就是说想象是对脑中形象的主观改造。倘若一个人没有意境的知识与生活经历,是不可能想象的,这种没有任何印象的想象是无本之木。可见,时装模特的想象也需要从原有学习的知识与生活经验所形成的记忆库中提取材料才可以进行有效的想象。

由上可知,想象对于模特表演能力的提高非常有效。模特正是在原有生活经验与知识积累基础上,通过自我想象力来对时装表演与服装内涵做出合理构思。想象力可以说在时装表演中表现出特有的意境并展现出服装生命力。模特可以按照服装设计师作品的风格来构想服装所具有的神情动作、面部表情与内心状态。模特通过想象力对时装表演中应该具有的感受情绪与真实理解进行构思;模特还可以通过想象力对不存在的人物形象进行构思,如表演中拍摄广告时没有观众时所应该有的心理交流。通过这些可以发现,想象力能够将模特的表现力进行充分展现,将生动的艺术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时装表演模特有了想象力基础后,便可以通过各种肢体动作将不同类型的艺术形象进行展现,如此,模特就可以将情景表现、内情感受、动作表情等进行传达。这些能力训练能够提高模特的表现能力,想象力可以为模特的时装表演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

在本质上想象就是对各种事物的所具有的形象思维能力,它是创造力与思维的基础,模特同样也需要通过想象来思考将要发生的时装表演的某种情境。倘若手臂波浪般的摆动,通过想象演变成海鸥般的飞翔,在蔚蓝的天空中,阵阵清风从海面吹过,绵延不断的浪花积蓄力量般冲击着海岸,如同想象中的情感不断激发,充分展开对时装表演的想象,与此同时模特也要自然的表现面部表情与身体举动。如此,服装表演被演变成各种浪漫诗意一般的、奇异奢华似的等各种风格,这是所有表演者与观赏者们所向往看到的美好事物。想象就是模特思维与所要变现的服装作品之间的媒介,想象力越丰富,思维空间与广度便越大,模特对服装作品内涵的展现也更加丰富,也就是说,模特对时装表演与服装内涵有着比较深入的表现,这样,观众也可以从表演中清晰地感到模特的情感与表演意境。想象作为思维的生命

力,它能够扩展模特的情感体验与思维空间,让表演者的情感与精神得到升华与提升,满足模特对自我意识的遐想,将表现力与注意力尽量扩展到最广阔水平。有了想象所思考的多种丰富感受,便可以通过表演来形象视觉化,这样既可以让模特表演富有生命力与活力,又能够将服装内涵进行展现,尤其是在表演技巧训练时,通过必要的想象活动来创造的艺术形象是很有利于思维活动的开展的。

二,时装表演中的情感

1,情感体验有利于提高服装作品的情感内涵

有情感加入的时装表演可以算上是真正的表演艺术,只有这样完美外形的形式与真挚动人情感的内容相结合,才可以产生真切的美的时装艺术。在模特时装表演过程中与情感展现相结合是她们的第一要务,这样才可以表现服装设计师们的真挚创作内涵。在注重情感的同时,还有与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相结合,此种统一性才更有利于服装表现目的的实现。在表现激情洋溢的场景中,模特内心要激动奔放,增加自我的形体表现力,动作幅度的不断扩大,表情的丰富多样,可以展现作品时尚前卫;模特内心的漠然幽怨,动作的缓慢柔弱,表情呆滞、目光木然时,能够传达颓废的前卫派服装风格等,这些情感与形体的变化是随着音乐环境、时装化妆等表演因素而演变的,能够将模特的内心情感与时装的设计风格进行展现。可见,模特需要提高自我对服装作品的情感体验与领悟水平,通过表演技巧的提高来塑造生动形象的艺术模式,让服装表演更具有艺术魅力。

服装作品之所以能够通过充分、完整、生动的表演方式来展现服装所具有的情感与风格,正是由于模特在时装表演中能够通过细微的感情变化来展现作品所具有的内容;时装风格中渗透着情感基础与对生活价值、人生理念的感悟,它是情感动态的结合者,这就客观上要求时装模特在表演中展现服装所蕴含的审美情感。当模特对服装作品有着更多的注意力与情感投入,那么,模特所展现的艺术形象便更加生动且令人向往。同时,审美趣味浓厚的时装作品本身也可以出发模特内心的情感,让其得到激发,展现良好的精神状态。可见,在时装表演中需要投入更多的情感,唯有如此才能够生动传达作品的内涵,只有模特情感与时装风格、结构主题一致,模特才能做到将自我对作品的审美内涵加入其中,实现一种灌注情感的表演,做到形神兼备。

2,情感表达需要在设计师作品风格基础上来表现

模特需要对时装设计师的创作风格、结构主题与设计意图意图进行了解,这是更好体会时装情感内涵的重要基础。对于一系列作品内容思想的认识体会、感悟表演等都需要对服装作品进行分析理解、体验认知,并通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表演技巧与情感表现形式等来展现。对每一件时装作品的情感基调需要有着较为深入的认识,做到有的放矢,而不仅仅是知识面上的理解。在展示这样的时装作品时,时装模特需要对相关的绘画艺术、时代背景与艺术特点等进行掌握,在这些基础上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发掘作品深层次的内涵,以便为时装表演的完美展现提供积淀。师专表演作为传达设计师设计风格与创作意图的艺术活动,它是通过模特这个中介来展现各种主题思想情感的作品内容。因此,模特需要以自我真实情感来体验作品的主题思想,创造出符合作品精神内容的表演模式,并力求塑造出经典的艺术形象。在表演中如果不讲情感与设计风格相结合,即便是模特再怎么完美、表演技巧再怎么高超,也不可能真正打动观众,这种内有内心体验的时装表演是没有灵魂与思想的,在准确意义上更不是合格的时装表演。需要强调的是:模特的形体表演本质上是为了创造创造鲜明的时装作品,而此艺术创造活动需要对时装作品有着情感体验基础上才可以的,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形体“空间变化”与表演技巧展现。

3,时装表演中情感的调动激发与形体动作的配合

时装模特的情感与自我内心情感体验相关联,在时装表演时,模特要调动记忆库中的真实情感经验,有意识有目的的体验没有经历过或体验不够全面的情境,以此来挖掘时装表演所需要的艺术情感与生机活力。对于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人物心理,要从自我情感积累中寻找到相应的形态表现,理解作品情感,展现作品内容。时装模特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可以提高对于真切动情的表演服装作品内涵的理解。服装作品的内容、含义、情感需要模特有着独特的内心情感体验

这需要模特调动视听觉等感官将原有获得的印象进行再创作,将其转换为相关的知觉体验,并将这些体验心灵化,这是模特塑造各种艺术形象情感想象的基础。在具体的时装表演中,生动的情感展现都是随着生动的想象而产生的。一旦模特进行到满怀激情的情感状态,便会形成一个特有的想象世界。模特正是凭借着自我的生活经历与心灵体验,将丰富多样的情感感受与生动形象的表情体验进行储存,当这些记忆被调动激发后,动人形象的情绪状态便会通过想象与联想来产生创作灵感。

时装表演需要模特的肢体语言来配合情感动作与面部表情等,可以说五官四肢的形体动作是时装表演的重要工具与手段,是形成模特表演过程中精神的重要因素,这种精神情感与形体动作表现的结合是服装表演艺术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它们是一种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具体的服装表演中,模特通过采取是一种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关系。在服装表演中只有采取“显情成形”或“移情入景”的手法,将想象中的情感外化为可以感知到的形体动作,做到“以形写神”达到“神形兼备”的意境。有意境有情调的服装作品需要建立在准确的情感表达基础上,万不可顾此失彼,要并重而行。只要做到情感与形体动作的有效结合,便可以将时装表演艺术的生命活力进行充分展现,实现服装艺术作品的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参考文献:

[1]徐宏力,模特表演教程【m】, 中国纺织出版社, 1996,06.

第5篇:表演艺术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舞台灯光;灯光技术;知识结构;舞台管理

当今,舞台灯光总体发展迅速,从简单的舞台照明,演变到光成为一种叙事。灯光已经不只是一种照明媒介,而是以更多元、更深入的方式介入表演场域。灯光设计者在舞台艺术创作中的角色,也完成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创造的巨大变革。

1舞台灯光科技的发展是基础灯光在艺术创作中的第一要务,便是非常实际的照明功能

灯光设计者作为戏剧艺术、表演艺术的合作者、辅助者,介入了整体的艺术创作。而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其中照明科技的发展大大增加了灯光的应用范围。在笔者的理解里,光不是局部的,而是能够漫射到整个舞台空间当中的任何一个元素,有生命的流动在情绪、氛围和人物的内在心理之间,把控着视觉空间里的每一个分子。科技的发展为灯光带来了这种巨大的能量。可以把灯光技术看作是人的视觉器官的延伸。毋庸置疑,灯光技术的不断发展,让观众的体验得到了解放,观众可以看到更加接近真实的表演。但绝对的真实和美无法划上等号。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一书中写道,“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超乎利害关系而独立”。光的作用并不只是勾勒真实,而是通过灯光的布局、流动,把观众带入到剧目的意象世界当中去,在那里感受到美。科技的发展,硬件设施的进步,是灯光设计师自由创造意象世界的基础,对灯光艺术的进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现代科技越来越“智能化”,一些公司会把灯光设备技术编写到程序之中,让灯光的整体表达更加流畅,与舞台空间的结合也更加默契,这是科技发展带来的好处。虽然现在智能化技术还不够成熟,但未来灯光的动态表达一定会介入程序的概念,让灯光设计师免去繁琐的操作,腾出精力去进行意象的勾勒。最近热映的真人电影《攻壳机动队》便是根据日本科幻漫画改编的,它探讨了一个主题:当人类的科技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对人类思想的分离与对抗。笔者有一种猜想,当智能化发展到极致,设备自身的程序可能会和设计师的意见产生分歧,甚至开始对抗创作。换句话说,有一天设备自身的程序就足够进行意象的勾勒和营造,灯光从业者存在的必要性将会衰减到极致。笔者相信,如果艺术从业者迷失在了科技的热潮中,那这一天一定会到来。光是舞台的血液,人才是行业的血液,如果今后的从业者过分追求科技的便利而忽视自身的创造力,那就是本末倒置,那灯光艺术就被 抽干了血液。在科技的洪流下,有一点是从业者要铭记的,那就是“内容”。设计师是创造者,对内容的重视才是进步的根源。而如何深入了解内容的产出过程,就需要从业人员拥有足量的知识储备,这一点是目前灯光行业极为欠缺的部分。

2灯光作为一种叙事——从业者的知识结构需要大调整

如果知识结构的认知程度在灯光行业有一个大标准的话,那么,至少有百分之七十的从业者是不适应、不合格的,这是现在灯光行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一个剧团的灯光师,能够完整掌握设备器材的人屈指可数,大部分人对于知识结构的把控处于空白阶段。灯光的设计者不是在创作的后道进入,在拿到演出文本之后,制作人、导演会召开关于剧本讨论的会议。灯光设计者需要运用自己的眼界、学识以及对艺术的把握,把文本的表层内涵与深层叙事通过灯光的方式进行表达,勾勒出表演的背景。所谓表层内涵指的是,这是一个什么题材的戏剧文本?是戏曲、话剧还是歌剧?它们是一个现实题材还是魔幻题材,发生的场景需要怎样的光作为时间提示?如果与舞台美术设计人员一起构思空间方案?深层叙事则是与编剧、导演充分的解读文本之后,作出的判断,灯光作为一种富有能量的语汇,如何表达心理空间,如何做整体的视觉传达。艺术家前辈为当代设计师创造了一定的基础,赋予了我们工作上的经验知识,而新一代的灯光行业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与方式,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和完善,不能只满足于前辈的经验,还需要拥有艺术审美能力,掌握灯光设备的相关知识。艺术审美是需要基础的,绘画修养、细节设计能力、造型能力,都是艺术审美的必要前提,需要严谨的锻炼;学习灯光相关技能知识,从设计阶段的绘图工具,到实操阶段的控台、灯具等器材,施工过程的电力设备与内设线路等,需要从基础开始慢慢掌握。今后的舞台艺术必将逐渐摆脱时间的局限,新的从业者在操作和认知层面必须要有对虚拟概念的知识储备。从业者需要调整相关知识结构,这也是灯光艺术发展所必备的基础。

3目前的舞台管理仍旧处于刀耕火种的时期

第6篇:表演艺术基础知识范文

“T”型艺术人才的必要性

艺术教育与其他门类教育有着显著的区别,更加注重受众自身对艺术的感受,没有唯一确定的答案。学生在学习教师教授的内容的同时,也可以自己尝试探索新的艺术形式、表现方式,创造新的艺术成果。

创造新的艺术成果并非易事,不仅要考虑与艺术成果相关的专业内容、形式,还要考虑艺术成果的受众,即艺术成果面向的目标群体,甚至延伸至艺术成果的社会影响力等。要实现这些仅凭专业的艺术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专业知识、能力,也需要熟悉社会、经济、文化、管理、媒体等,这样才能将最初的构想转化为艺术成果。

以一场毕业晚会演出为例,学生需要具备舞蹈、音乐、表演等专业知识、技能,为观众呈现优美的表演内容,带来美的享受。同时,学生也需要掌握晚会策划、组织的相关知识,了解毕业晚会的组织流程,通过制订可行的演出计划、主题,组织节目内容、排练,获取外界赞助支持,联系媒体宣传等保障晚会的顺利筹备。在安排一场毕业晚会的人员组成时也需要有人员管理的知识,从主持人、演出人员到服务人员、礼仪人员等,都需要合理的安排和统筹,根据每位演出成员的素质特点安排合适的活动内容,调动晚会参与成员的积极性,让集体的力量得以最大化。

由此可见,“T”型知识对于接受艺术教育的学生有着非凡的意义,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艺术知识、拓展专业深度,更能提升学生从事艺术实践、创新的综合知识及能力,增强学生对未来所从事的艺术事业的适应性,创造出满足社会、大众不同需求的艺术成果。

“T”型艺术人才的知识构建

上文阐释了“T”型知识结构的内涵,以及“T”型艺术人才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培养“T”型艺术人才的途径关键在于艺术人才的知识构建,形成属于艺术人才的“T”型知识结构,其可分为以下两方面:

1.专业延伸

专业延伸要求艺术人才在学好自己本专业时先聚焦、后融合。聚焦,是指关注专业上的特定领域、方向,形成这一方面的专长。以书法学习为例,书法专业学生在较长一段时间的学习中坚持练习一种字体,例如楷体,这样能帮助专业学生深入掌握楷体这一书写方式的特点,形成深刻的认识。融合,指综合、借鉴,将其他艺术形式的内容、形式、方法等融合到自己学习的专业内容中,增加自己专业内容的深度。例如,在舞蹈表演的基础上将昆曲融合其中,形成“昆舞”这一舞蹈表演艺术形式。

2.综合拓展

专业延伸是增强专业学习深度,是艺术人才知识构建的坚实基础。综合拓展则是增加艺术人才对专业知识相关的知识学习,构建更加有利于专业知识发挥作用、保障艺术创新顺利进行的知识结构。

艺术政策,是指艺术活动开展所处的环境,主要包括政府制定的对艺术活动、经营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法规,如反不正当竞争法、税法、环境保护法以及外贸法规等,政治、法律环境实际上是和经济环境密不可分的一组因素。在从事艺术活动、经营前,要了解政府了哪些对艺术活动、经营等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法规。如,研究国家的税法、反垄断法以及取消某些管制的趋势,同时了解与企业相关的一些国际贸易规则、知识产权法规、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障等。这有利于艺术人才认清自己从事艺术活动所处的社会法制环境,遵守法律法规,明确自己从事艺术活动的责任与权益。

营商思维,是指艺术活动所处的经济环境,以及艺术活动可能产生更大价值的营商渠道。从事艺术活动,不仅需要考虑消费对象的基本状况,包括消费水平、目标群体数量等,还要考虑艺术活动的商业模式,从艺术活动的组织、宣传、开展到盈利可能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以演唱会为例,演唱会要考虑面向的群体,是青年人,还是老年人;所在的城市、地区,该地区的消费水平,演唱会门票的价格,宣传的途径;等等,这些都需要一定的商业知识来支撑,保证演唱会活动的顺利进行。

文化素养,是指基本了解社会成员的民族特征、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教育水平以及风俗习惯等因素,为艺术创新提供不竭的源泉。每一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它们常常具有高度的持续性,这些价值观和文化传统是历史的沉淀,通过家庭繁衍和社会教育而传播延续,因此具有相当的稳定性。艺术人才应关注某个国家的核心文化内容,了解其主流文化倾向,并以此为基础创作符合大众文化口味的艺术形式。以国粹“京剧”为例,很多中国人喜爱京剧,京剧从人物的装束、唱腔到表演,都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展现了大多数人的审美趣味。同时,每一种文化也有亚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们由有共同语言、共同价值观念体系及共同生活经验或生活环境的群体构成,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社会态度、爱好和行为,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市场需求和不同的消费行为。艺术人才了解亚文化,能够增加对文化差异性的理解,创造出独特风格的艺术成果。“草根”音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些歌手将亲身经历艺术化表现,自编、自演形成代表基层大众的艺术形式。

技术趋势,指那些引起革命性变化的发明,包括与艺术活动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和发展趋势以及应用前景。以日用照明产品设计为例,通过关注新的照明技术,如OLED技术,将OLED厚度小、抗震性好、耐低温等优点应用到灯具设计中,制作适合冷藏车、冷冻室等空间的照明设备。总之,艺术人才的“T”型知识建构,需要学生增强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通过聚焦、融合提升专业知识储备;同时,通过关注艺术政策、锻炼营商思维、培养文化素养、了解与艺术相关的技术趋势拓展知识的广度,成为兼具广度和深度的“T”型艺术人才。

第7篇:表演艺术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美学素养 钢琴表演 美学原则 美学本质

钢琴表演要准确地揭示作品的风格和内涵,塑造相对鲜明地音乐形象,必须要从音乐美学的视觉角度出发,通过演奏者对音乐作品的高度理解,进行一场创造性的演奏。

一、钢琴演奏的重要基础在于演奏者丰厚的美学素养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由四大基本要素组成:旋律、节奏、和声、音色,这些基本要素按照特定的审美标准形成有序的规则的音乐组织形式,例如不同的音高在连续的时间中就构成了美妙的旋律,声音在有序组织下就构成了固定的节奏,在同一个时间之中同时发出声音的音高就构成了相应的和声。如果把音乐的四个基本要素看成是音乐艺术形式的近景,那么这项音乐艺术形式的基本组织就是它的中景。然而音乐的本身就是具有审美特征的,当它们按照特定的法则有机结合就构成了整体音乐的全景,这便是音乐艺术形式的美学法则。这一法则和人的听觉以及心理是密切相关的,美感是人的感性需求,因为人的听觉和心理是相当复杂的,喜悦、犹豫、矛盾甚至憎恶都将会纳入在人的感性对象里面,所以相对的音乐艺术表演所表现出的追求也是相当复杂,钢琴弹奏者必须具有高度的美学素养,只有在深刻理解钢琴作品所蕴涵的美学基础上,才能够更好的来掌握作品的音乐情感形式,把握体验音乐内涵,音乐时代风格以及音乐流派特征,用心诠释音乐所带给我们的美学情感。

二、钢琴演奏的核心要领在于情感与技法的完美结合

在钢琴演奏乃至在所有的艺术表演过程中,作为一个优秀艺术家的主要特点就是:在音乐表演过程中应该把激情的创作和冷静的自我形态有机控制并结合起来。纵观国内外每一位伟大的钢琴家,都是遵循情感和理智相互统一的音乐艺术美学原则的。比如演奏家在弹奏巴赫的赋格时,如果过分使用对音乐的热情和精力,有可能会出现控制不准各声部之间的均衡情况,不能保持各个声部之间的音准旋律。所以说,如果要创造一项完美的音乐艺术,我们必须坚持遵循情感和与理智相互统一的音乐艺术美学原则。

三、提高自身的美学素养是提升钢琴演奏水平的重要途径

1、学习和积累音乐理论知识,提升对钢琴作品的深层认识

优秀的音乐演奏是建立在对音乐深层次的理解基础上的。因而,要想提升钢琴演奏的水平首先就要学习和积累更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深化对钢琴作品的理解和分析,加强对钢琴作品的理性认知。钢琴作品的欣赏与品读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钢琴作品的分析主要的着眼点在于钢琴乐曲中的节奏、节拍、和声、复调及织体等方面。在这些音乐要素中,支撑音乐作品的关键在于曲式结构。和曲式结构存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的和声功能以及调式分析在宏观分析中占有重要的作用。而音乐语言中其他的相关要素所进行的分析都属于微观分析的范围。加强音乐理论知识除了可以帮助钢琴演奏者更好的理解音乐作品,还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去记忆乐曲,提高自己学习新乐曲的进度。

2、积累钢琴作品的审美知识,提升对钢琴作品的感性认知

知识是获得钢琴作品理性认知的关键所在。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钢琴演奏者,就要注重音乐的感性样式的建立。一个钢琴演奏者的脑海中如果缺少鲜活的音乐样式,那他在演奏技术的调动方面就缺乏指向。一名钢琴演奏人员,其内心存有什么样的音乐样式,就能转化出什么样的感性样式。

除此之外,钢琴演奏者还应该不断地积累演奏技巧方面的知识。注重学习名家的演奏音像,揣摩不

同时期、不同作曲家、不同题材的音乐作品,提高自己对音乐的听觉能力,提高自己的音乐创作水平及艺术鉴赏能力。比如在演奏一首乐曲的时候,可以找到这首乐曲的各种演奏版本,通过认真分析和比较,得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钢琴表演和其他知识的学习一样,都需要深入的体验和认真的思考才能不断地进步。

3、加强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提升对钢琴作品的诠释能力

音乐是通过感性的形式来表达的,但是在这个表达过程中却蕴含着丰厚的文化、艺术内涵。钢琴于1709年由意大利人巴特罗梅欧・克里斯多佛利发明,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吸取了各个国家和民族的音乐特色,至此才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钢琴文化。因此,这也就要求我们钢琴演奏者需要具有良好的文化艺术修养,才能更为全面的去诠释作曲家创作作品的意图及蕴含在作品中的浓厚底蕴。可以这么说,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才能将各艺术之间的的文化现象和感受相融合,才能在演奏过程中将音乐的实质及灵魂展现出来。

结语

钢琴表演是内在与外在听觉完美结合的一项审美艺术活动。因此,作为一名钢琴演奏者,应该深谙音乐美学对于钢琴演奏的重要性,努力提升自身的音乐美学素养,从而更好地迈向音乐艺术的殿堂。

参考文献:

[1]田琦.小议情感与理智在钢琴演奏中的平衡[U].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5(1):67―69.

[2]张银生.钢琴演奏的音乐表现Ⅱ[M]时代文学,2008(12):128―129.

第8篇:表演艺术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声乐表演;艺术魅力;再创造

作品是声乐的根本,表演和歌声是表现,表演者将声音与表演相结合来向观众传递感情。歌唱者原封不动的还原作品属于“一次创作”,然而在原作品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思想和形式那就属于二次创作,也就是“再创作”。声乐表演的艺术再创造要求歌唱者在有基础的功底之外还要有较强的创新艺术。以下本文就声乐表演的艺术再创造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声乐表演艺术再创造的原则

实现声乐表演再创作需要以下原则:首先要将创造性与真实性相统一,这是基本原则和要求。二次创作最重要的是保持原作品的艺术精髓,表演者无论进行什么样的改变都应保持基本风格和基调。作品的艺术精髓是作品的艺术生命力,再创造者可以结合自己的想象力使作品内涵更加丰富,但一定要以原作品真实性为基础。这将成为作品改编是否成功的重要原因;其次,要坚持时代性和历史性的统一。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会有特定的生活环境,生活体验及精力,因此声乐表演的再创作就要站在时代的前沿;最后,要实现表现性和技巧性的和谐统一。技巧性与表现性大不相同,技巧性强调能力,而表现性则强调感情的投入。在我们熟知的综艺节目中,评委会点评歌者“很有技巧性,歌唱能力强”。而表现性则是除去歌声,歌者用他的神态眼神等感动观众,这样的歌者就具有极强的表现性。然而要成为一名成功的表演者就需要技巧性与表现性相结合。不仅有唱功还要有表现力,用两者去打动观众。

二、声乐表演的艺术再创造实践

(一)作品内涵的艺术表演把握

表演者只有将作品的内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了解才能把握作品的精髓,并且更加准确的对作品进行再创作,将自己的观点与作品的联系更加密切。因此,教师在教学方面,可以先培养学生对声乐表演内涵的把握,多听多看前人是如何表演的,在学生把握作品精神内涵的基础上再根据自身经历,对作品进行合理的改变,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其中,再现作品艺术魅力。

(二)创造艺术魅力的掌握

先前我国多以讲授式或模仿式这种形式单一的方法教学,效果并不太好,因为这种方式对侧重于模仿行,而感情表达就过于淡薄了,因此新时期的教学方式就更加注重学生对作品内涵的培养,教师多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作品进行再创作,赋予作品新的生命。教师还会给学生一些评价与建议,鼓励学生再创作。

(三)歌唱艺术表演的掌握

提高歌唱者的歌唱艺术表演力是实现声乐表演再创作的重要部分。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加强歌唱者的自身修养,艺术修养的提高不仅仅是学习艺术表演的相关知识,还应发现生活中的艺术,将艺术知识与生活相连接,从而改变和创造出全新的艺术表演。此外,艺术是相通的,在专注于自己的艺术类别的同时,还要深入生活,学习更多类别的艺术,如舞蹈、话剧、戏剧及国外艺术课程等;其次,增强自我歌唱表现力也是很重要的,在掌握基础技术技巧的基础上将歌者的感情进行传递和再现。歌唱者从学会“发声”,然后到“发出各种声音”最后学会“发出各种具有感情的声音”层层递进。歌者还要注意咬字和呼吸结合,通过声乐表演把简单的文字具象化,并且来诠释作品的内涵同时在情感表达上也要求歌者可以对作品进行深入的理解与分析。

三、Y语

综上所述,声乐表演的再创作就是在保持原作品风格和内涵的前提下,对其进行适当的创新。在此过程中歌者需要遵循创造性与真实性相结合,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表现性与技巧性和谐统一的原则。教师要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表现力,促进学生在创造力方面的发展,从而推动声乐表演再创造走向巅峰。

参考文献:

[1]宫妮.浅谈歌唱的舞台台风[J].音乐生活. 2008(03)

[2]张素枝.声乐表演的情感转化[J].艺术研究. 2008(01)

[3]宁珏婧,詹桥玲.中国现代民族声乐对戏曲的吸收和借鉴[J]. 四川戏剧. 2008(02)

[4]段海燕.论声乐表演艺术的特性及情感表现方式[J].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第9篇:表演艺术基础知识范文

在“老教材、新理念、重实践、求发展”的思想引领下,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综合艺术表演实践过程,经过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使综合艺术表演体现在音乐教学中,现将心得小结如下:

一、综合艺术表演体现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1.通过综合性艺术表演,发展学生个性。在音乐教学中,我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音乐表演的欲望,他们希望通表演来实现自我表现,引起大家的注意、赞扬和鼓励。但音乐课往往成为音乐表演能力强的同学的舞台,很少有能力一般或较弱学生的身影。而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灵活、多样,有集体舞、歌表演、律动、音乐游戏、运用小乐器等,这时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来学习音乐,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因材施教有机的结合。例如音乐表现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特长,在综合性表演中充分发挥;舞姿优美的同学可以在集体舞中表现;同时一些声音条件不太好或自信心不足的同学,在综合性艺术表演也可以通过律动、运用小乐器,参与音乐游戏等方式来参与表现,享受音乐的乐趣。

2.通过综合性艺术表演,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音乐是一门技巧性很强的学科,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但很多学生喜爱音乐,喜爱唱歌,却不喜爱上音乐课,原因就是对机械的技能训练和音乐知识单调的学习感到枯燥乏味。怎么让学生乐于接受这些知识呢?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活泼,溶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各种技能技巧,而不是通过机械训练的方法。例如:音乐游戏《拍电报》把节奏敲击用拍电报的形式传播,运用小乐器(打击乐)的演奏,引导学生进行了节奏训练;音乐游戏《比一比,谁的耳朵灵》通过一组听音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听辨能力。

3.通过综合性艺术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综合性艺术表演中不是个人的表演,而是以集体的方式进行,群体性的活动。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必须和他人一起进行表演。例如:集体舞要求统一整齐;音乐剧、音乐游戏、戏曲表演要相互配合等。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带给学生合作的乐趣,建立起一种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综合性艺术表演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表演参与”的全体性。表演学习是一种全员参与的学习,应突出表演参与的全员性。在学习表演阶段,每个学生学会表演,让每个学生都有当主演的机会。如,在音乐剧表演《龟兔赛跑》的表演中,教师要创设机会,让全班的同学都有学习表演经历。同时,在表演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参加集体活动的快乐、体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会恰当地表现自己,学会与人合作,逐渐形成合作意识。

2.注意“表演与演唱”的结合。音乐教学中的综合艺术表演基本上是在演唱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歌曲表现的进一步拓展。演唱是基础,在教学中注意表演与演唱的有机融合,不能将表演游离于演唱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