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表演专业艺术培训范文

表演专业艺术培训精选(九篇)

表演专业艺术培训

第1篇:表演专业艺术培训范文

【关键词】高等院校;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人才培养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中明确指出,把人才的培养作为提高质量的首要工作,并提出了人才培养的三十条意见。可见,国家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高度重视,这也为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国高等院校戏剧影视表演专业承担着为艺术市场输送有竞争实力、有永久创造力、高素质的表演艺术人才的重要责任,其必须进一步创新人才培育路径,培养大众化的普及型艺术人才,以符合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笔者就高等院校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以下建议,以期能对高校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有所帮助。

一、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突出“能力本位”

目前在国内不少高校,戏剧影视表演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还不够丰富,教学方法也有待创新。比如,在我国高等院校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形体教学中,无论是从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借鉴别人的痕迹很重。因此为了创新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形体教学课程,不仅要丰富古今中外典型的舞蹈训练的内容,还要格外注重对其他艺术门类技巧的吸收(如体育、武术、杂技、戏曲等等)。目前,高校表演专业的形体教学正在慢慢形成“融合古典舞、现代舞、戏曲、瑜伽等古今中外多种艺术之训练精华的、多元的训练模式。” [1]笔者同时也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相关表演技能的培养,做到“能力本位”。学生只有具备了较高的相关表演技能才能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如我们还是以形体教学为例,在课堂上要加强学生表演技能的培养须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重视身体素质的训练,促使学生的身体向张弛自如、灵活健美的方面转变,进而提高学生的形体表现力。在这个基本功的教学中,要“考虑到训练价值和训练效果;要考虑到20岁左右的青年的生理特点;要考虑到训练时间的局限,即在短时间内使学生的形体素质得到大幅度提高;要考虑到为今后学习舞台技巧、戏曲片段、散打、中外民问舞蹈打好基础;还要为演员作长期打算,使之获得改变形体后的可塑能力。” [2]二是加强学生形体动作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我们应该通过音乐的节奏、呼吸的迟缓、情绪的变化来提升和促进学生创造力和表现力。

二、夯实文化底蕴,提升全面素质

众所周知,不少的演员或艺人“唱、念、做、打”都特别出色,但却成为不了艺术家,为何?艺术家往往具有极深的文化底蕴,言行举止间都无不投射出非凡的文化魅力。在这样一个一切都在迅速发展、变幻莫测的时代,娱乐形式层出不穷,只有文化功底深厚的演员才能真正读懂艺术,可是,有的演员因自身的“盆地意识”而忽略了艺术的文化性,只一味追求“艺术性、独创性、突破性……”,“文化沙漠”暴露出的素养贫弱已经直接制约艺术技能的发挥,影响舞台形象的刻画。[3]因此,高校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出来的人才要想以后能成为艺术家,应从两方面努力:一是高校必须重视加强学生的文化知识的学习、艺术职业道德的培养等等;二是学生自己也要利用课堂和业余的机会涉猎广泛的知识,“博采众长”,还要通过多种道德实践等活动提高自己的艺术职业道德修养,争取多方面素质都能均衡发展、和谐发展。

三、加强师资建设,促进戏剧影视表演教师的专业化

根据笔者的调查,目前戏剧影视表演教师存在专业发展意识较淡薄、专业特征认识较模糊、专业发展相关理论研究较滞后等问题,其严重制约了戏剧影视教育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师资建设,促进戏剧影视表演教师的专业化,可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应加强高校影视表演教师的师德建设。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作为一名合格的戏剧影视表演教师不仅需要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有崇高的思想、良好的品德、坚定的政治立场,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合格的称职的高校教师。其次,要为高校影视表演教师的继续教育开辟“绿色通道”。学校应制定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长远规划;进一步加大戏剧影视表演教育的投入;应通过寒暑假教师培训、教师比赛等多种形式来提高戏剧影视表演专业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四、深化校企合作,让学生进入市场表演的“一线”

校企合作越来越成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方向。校企合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由学校、企业、市场等因素组成的运行模式,它不仅让学生在话剧表演、影视表演、舞蹈表演的“一线”的得到了锻炼,而且也降低了企业的成本,使企业更直接有效地从毕业生中发掘人才。深化校企合作,有学者给我们提出了良好的建议:与文化艺术市场中引领高层艺术的文工团建立合作关系;与社会大众文化培训机构合作;与厂矿、农场企业政工部门建立临时演出、培训的长期合作关系;培育文化艺术市场,使校企合作在可持续发展中延伸。[4]笔者还认为,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须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还要善于以文化艺术市场对本专业的需求为导向来推进教学改革,使高校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人才培养这个系统工程的各要素都能良性互动、相互影响和促进,使高校能培养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砾玉.在借鉴中融合——影视戏剧表演专业形体教学之现状与展望[J].艺术教育,2013(01).

[2]王敏.影视表演专业的形体基本功训练[J].艺圃(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96(Z1).

第2篇:表演专业艺术培训范文

关键词:音乐表演;舞蹈;教学;艺术教育;课程设置;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09)07-0199-0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表演(歌舞方向)专业是一门集歌、舞、剧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歌、舞、表演能力的一专多能、多专多能的实践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艺术人才。其中,《舞蹈》作为该专业学生未来从事歌舞创作、专业表演、专业教学所不可或缺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无论是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和教材选用方面,都要求教师在传统舞蹈教学基础上寻求突破,努力探索走出一条符合歌舞表演人才培养目标的新道路。

一、明确专业定位,形成复合型人才培养导向

结合音乐表演(歌舞)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复合性和创新性特点,舞蹈课程教学以“加强基础训练、提高表演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强调综合能力”为指导思想,强调“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其在专业教育中的基础作用,着力训练学生的肢体协调性,使学生在具备舞蹈表演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高运用基本技能进行音乐剧人物形象塑造和表演的能力,尤其是音乐剧表演所需要的创造性意识和能力。课程建设在教学内容上紧跟时展,密切关注当前国内外音乐剧改革与发展的大趋势,根据21世纪社会对于艺术人才的需求,结合歌舞表演专门人才培养的总体需要和目标,适时调整和改革舞蹈教学的重心与内容。

二、立足培养目标,形成“八位一体”的舞蹈课程体系

音乐表演(歌舞)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歌、舞、表演能力的一专多能、多专多能的实践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艺术人才。但在教学实际当中,学生的舞蹈基础必然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因此教学规划必须联系实际制定。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并经过系统地研究,将舞蹈教学与音乐剧表演紧密结合,将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紧密挂钩,制定了“八位一体”(即集成整合芭蕾基训、现代舞、爵士舞、踢踏舞、性格舞、剧目排演、舞蹈编创、舞蹈史论等八个方面教学内容)的舞蹈教学计划,分别在不同阶段进行实施。

(1)芭蕾基本功训练。指古典芭蕾舞训练,目的在于运用这种国际公认的科学训练方法规范学生的身体形态,解决学生的肢体柔韧性和协调性问题,使他们对舞蹈训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掌握在舞蹈中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

(2)现代舞和爵士舞。在音乐剧中运用的较多,而且对于以前没有正规学习过舞蹈的学生来说,这两门课可以挖掘他们对舞蹈的兴趣,开发他们的舞蹈潜能,激发他们个人的舞蹈感觉和表现力,更加有助于我们个性化的表演人才培养。

(3)性格舞和踢踏舞。主要丰富学生的舞蹈知识储备,使他们了解和学习不同国家不同风土人情的舞蹈,为以后在音乐剧中的表演打下基础。

(4)中外舞蹈史。作为拓展课程,开设目的在于增加学生对于艺术发展史和艺术理论的知识积累,以理论学习指导实践。

(5)舞蹈编创。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舞蹈学习程度、兴趣和未来的个人发展进行选择学习。

(6)剧目排练。从第一年就逐渐进入学习范围,因为单纯的舞蹈技术课是较为枯燥的,剧目排练可以将课堂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为广泛参与校内外的各种演出和比赛作好准备。

在教材选用上以核心教材与自编教材结合为主,高度重视教学内容的更新,密切关注国际最新专业资讯;积极聘请国内外优秀专家指导学生排练音乐剧、开办大师班等,努力探索舞蹈教学的创新之路。

三、教学创作并进,形成素质优良、艺术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团队

成立舞蹈教学课程组,吸收多年从事舞蹈表演及教学的教师加入。保证课程组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在教学中逐渐形成特有的方法和理念。鼓励课程组成员加强教学研究,重视专业创作,在核心期刊和省级刊物上发表教学论文,结合学生特点和专业特色编排多个优秀剧目。聘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进行讲学,并与专业院校单位开展教学合作,开展教学实践交流,开阔师生眼界,了解最新动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形成创作型、研究型师资队伍。

四、结合专业实际,形成“四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音乐表演(歌舞)专业舞蹈课程教学可归纳为以下“四结合”的原则:

(1)技能训练与艺术表现结合。舞蹈技术的训练固然重要,但是最终呈现在舞台上的必须是有血有肉、生动鲜明的形象。歌舞专业的学生或许不能达到舞蹈专业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准,但是可以在艺术表现力上下功夫。在教学中,始终将技能训练与艺术表现相结合,联系戏剧表演课程学习内容,强调人物感、戏剧性,使学生在简单的动作练习中培养舞台感觉。

(2)音乐素养与舞蹈训练结合。该专业的学生大多有教好的声乐或钢琴基础,对音乐语言的敏感性大于肢体语言,因此在教学中,用不同风格的钢琴曲、爵士乐、民间音乐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要求学生配合音乐进行舞蹈,舞姿、动作、呼吸、感觉都要与音乐融为一体。

(3)集体授课与个性培养结合。学生个性不同,对于不同舞种学习和掌握的能力就不同。在集体授课的同时,挖掘学生个人的表现力和擅长的舞蹈,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个性,使他们了解了自己适合和擅长的舞蹈,在学习时就更有动力。同时绝不放弃以声乐为主考入的学生,努力挖掘他们的舞蹈潜力,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打造全面发展的歌舞表演人才。

(4)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结合。除课堂学习外,大力加强剧目排练,结合歌舞专业的特点,编排音乐剧舞蹈片断等,同时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校内外演出活动,通过艺术实践一方面检验教学成果,一方面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积极改革教学形式,以课堂集体教学、教师个别辅导、学生选修和学生自练为主要手段,针对基础不同、专长不同、性格不同的学生制定教学方向,培养多元化、高素质、有专长的歌舞表演人才。

五、强调舞台实践,形成“从教室到舞台”的实践型教学理念

强调舞蹈教学实践大学四年“不断线”,从一年级开始即强调舞台实践的重要性,在严抓基础教学的同时,编排各类舞蹈作品,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外的各项演出实践。在多家文艺单位建立教学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实践平台,使实践表演贯穿整个培养过程。“从教室到舞台”的艺术实践既辅助教学,也促进教学;既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同时也检验课堂学习成果,逐步了缩小课堂到舞台的距离。

第3篇:表演专业艺术培训范文

关键词:高职;舞蹈表演专业;四方联动;校团共建

校企合作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关注的焦点,尤其是随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的全面推进,更是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我国的高职舞蹈表演专业2000年开始起步,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打响了高职舞蹈表演专业起跑的第一声枪声,随后高职舞蹈教育在一种浮华时代下驶入了快车道,规模迅速扩大,急驰在21世纪崭新的跑道上。但由于高职高专舞蹈教育的发展时间较短,规模急剧扩大,专业建设还十分年轻,还不成熟,特别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面明显弱于其他专业。如何搭建适合舞蹈表演专业的校企合作宽广平台,通过校团共建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盛产”出真正优秀的舞台技能型表演人才,是高职舞蹈教育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存在的问题

人才是艺术教育的最终产品,高职舞蹈表演教育必须培养出合格、优秀的舞台表演人才,必须把具体的岗位目标和艺术市场纳入到我们的艺术教育中来。目前,大部分高职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注重技巧、技术的训练,或只是以经典艺术作品为范本,将舞蹈技能传授给学生,把很关键的艺术实践这个教学环节与课堂教学隔离开来。这样的结果,学生缺乏舞台实践经验,教师教学脱离实际,学生毕业后不能很快适应舞台表演工作,等到慢慢适应了舞台,年轻的舞台艺术生涯也即将结束。

(一)学生封闭在“象牙塔”。

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除了苦练基本功外,还需要与舞台有直接和充分良性的互动。

但目前来看,各高职院校的舞蹈表演教学过程相对封闭,舞蹈教育基本就局限在教室中的教与学。在教学活动安排方面,教师习惯于按照规定的大纲、教案进行动作讲解、示范,除此之外与学生无更多的互动。更严重的是,有些高职院校出于学生安全考虑,甚至采取“封闭式”、“军营式”管理模式,切断学生与外界演出的一切联系。长此以往,学生被限制在狭窄的教学空间中,流血、流汗地苦练基本功,但难以接触到现实中的舞台,形成了学科的自我封闭,学生知识面窄。缺乏真正舞台实践的磨练,学生一旦上了舞台极易出现心理紧张、手脚僵硬、表情麻木等“怯场”现象,制约了表演类学生的舞台职业发展。

(二)教师缺乏一线经验。

教师是强教之本,是决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必须在生产、服务、管理的第一线锻炼,从事实际工作,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丰富知识,才能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符合人才市场对高职学生的需求。

目前,绝大多数舞蹈教师都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等高等学府,从学院毕业后直接进学院就业,教学基本照搬自己在高校所学的内容,直接影响到高职高专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实现。高职舞蹈表演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极少,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忽视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习惯性地以教师为主,示范动作,然后一遍一遍地要求学生模仿――练习――再模仿――再练习,走入应试教育的误区。

(三)课程脱离市场需求。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规划高职课程,既由职业教育的目的决定,也是为了满足受教育者职业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的根本特征在于它的职业性,而职业性特征决定了它必须从职业的工作岗位实际需求出发设置课程、培养人才。

高职舞蹈表演专业必须同其他专业一样,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最好以当地文化艺术市场对本专业的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并在政府、行业和艺术团共同运作的社会大背景下,形成高职院校、政府、行业和艺术团四方联动的培养机制,真正让学生成为适合舞台发展的表演型舞蹈人才。

二、“四方联动、校团共建”的意义

(一)定义。

“四方联动、校团共建”是高职院校、政府、行业和艺术团四方共同努力下,学院与艺术团共同培养表演人才,使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生产、服务融为一体,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

政府:领导作用,牵头作用。制定有关制度,出台文件,牵头组建行业协会,为四方合作创造环境。

行业:引导艺术团走进学院,带领学院深入艺术团。起到桥梁作用、指导作用、协调作用,沟通学院与艺术团之间的联系,指导职业培训,组织实施职业资格认证等。

艺术团:提供人才需求规划,提供前沿技术、实训实习资源和兼职教师;参与学院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接受学生实习,安排学生就业,建立“双师”教师培训基地。

学院:利用行业的优势资源,使课堂贴近舞台,教学贴近市场,使专业教学、人才培养形成明显的优势。为艺术团演员开展培训,与艺术团合作创编作品等。

(二)益处。

1. 搭建师生艺术实践平台。

校团共建为教师的专业素养搭建平台,使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真正变成现实。通过校团共建,年轻教师参与一线舞台演出或参与艺术作品的创作,指导学生艺术实践,及时把握最新艺术发展动态,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专业素养。

校团共建为学生的艺术实践提供重要平台。学生通过演出的磨练不断成长,从课堂上单一技能、技巧的学习,到舞台上艺术表现和观众们的直接评价,学生在艺术实践中有了当演员的亲身感受和真实体验。这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又有利于发挥与校团联合的优势。校团通力合作,指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的技能、技巧和实际舞台表演相结合,建立和发展正确的自我评价,认识演员职业内涵,使培养大批合格的艺术人才成为一种可能。

2. 推动产学研一体化进程。

校团共建将成为艺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器,教师不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之中,而是走出课堂,走向实践。从而不断推出优秀作品,横向课题,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艺术人才。

3. 提高学院服务社会的水平

艺术团和学院可以共同创作并演出一批贴近人民生活实际、富有生命力的作品,将教学和实践、产品和市场、自身优势和外部资源整合起来,赢得观众的喜爱和市场的认可。这样为校团共同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思维向度,既活跃了当地文化,又提高了学院服务社会的水平。

三、“四方联动、校团共建”机制探索

“校团共建”不能随意、松散、零星,必须围绕市场发展需求,遵循技能型专门人才成长规律,以政府、高职院校、行业和艺术团四方组建的行业协会为载体,建立以“政府主导、行业指导、艺术团参与、院校主体”为特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模式。

如我院与长隆校企合作实践中通过“互动”、“双赢”、“激励”、“制约”、“保障”等有效机制,达到“政、行、团、院四方联动”共同办学、共同育人、共同发展格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率的目的,下面就以此为例谈谈“四方联动、校团共建”中的有效机制。

(一)建立人才培养校团“互动”机制。

四方组建的行业协会发挥指导作用,推动艺术团资源全程介入人才培养工作。实施学院和艺术团各类资源的全方位、全过程互动。学院参与政府和行业、艺术团产业发展规划讨论;行业、艺术团参与学院专业设置论证,共同制定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规划。逐步扩大与艺术团的合作,如“订单式”培养长隆艺术团巡游表演人才、“委培式”培养一定数量的在职演员等;融合表演市场的岗位要求,制定、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校团共同开发特色课程、共编专门教材、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立院校专任教师“双师”素质培训基地,艺术团兼职教师承担舞蹈实践类课程教学;艺术团积极提供顶岗实习资源和就业岗位等。

(二)驱动校团通力合作的“双赢”机制。

高职院校与艺术团都是利益主体。艺术团主要目标是盈利,有利于艺术团合法盈利的行为与合作都会受到艺术团的欢迎。高职院校应该基于这样的认识,以适应艺术团需求、争取给艺术团带来利益作为出发点与艺术团进行合作。

1. 根据艺术团用人需要适时调整教学计划。舞蹈表演专业根据行业的特点,分析行业的旺季与淡季,调整教学计划,以保证艺术团在演出旺季有学生去艺术团顶岗实习。如与我院合作的长隆艺术团一般是下半年的演出任务比较重,国庆节、七夕节、中秋节、万圣节、圣诞节、平安夜等节日都有加场表演,第二个学期派学生去实习,既解决了艺术团人力资源紧张的燃眉之急;又在繁忙的演出实践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2. 适应艺术团演出需要,加长顶岗实习的时间。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的实习时间为期3个月,学生实习3个月后必须回到学校参加大概7周左右的课堂教学,延长在艺术团实习的时间,既可以保证演出的顺利进行,又可以为艺术团节约人力成本(艺术团付给学生报酬远远低于演员报酬)。这样可以受到艺术团的欢迎和好评。我院学生到长隆艺术团顶岗实习的时间为期6个月,最为合适。

3. 在四方组建的行业协会指导和协调下,艺术团建立合作育人基地、师资培养基地、社会服务基地,与学院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建立网络直播课堂等。艺术团在校团共建中尝到了甜头,获得了利益,必然强化长期合作的动机与动力。而校团长期友好合作的最大受益者还是学院,因为它帮助学院履行了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职责。

(三)促进校团全面合作的“激励”机制。

建立激励机制的目的在于调动校团双方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校团共建的成果。

如我院与长隆艺术团合作中双方制定了教师奖励制度。一方面,聘请艺术团编导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演员为学院特聘专家或实习指导老师并发给相应的聘任证书,对于表现好的兼职教师还给予物质上的奖励。另一方面,学院派老师到长隆艺术团社会实践,根据其表现选拔优秀教师参与艺术团的排练、创编、演出等,并根据工作量和作品质量给予一定物质上的奖励等。

学院与长隆艺术团建立的这种激励机制,既调动了直接受益的艺术团演员与学院教师,也调动了领导的积极性。领导要定期对艺术团演员与学院教师的工作做出符合事实的评价,并根据评估、评价的结果对成绩显著的艺术团和有突出贡献的演员与教师进行奖励,在这样的评价和奖励过程中,及时把握教学质量的最前沿信息,有利于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

(四)规范校团健康合作的“约束”机制。

有激励就有约束,有约束才有规范,才有校团共建的健康发展。长期有效的校团共建是双方共同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为此,双方必须受到法律、制度和道德的约束。法律约束是通过双方签订具有法律规范的校团共建协议,在协议中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违约的责任。比如,协议中规定学生到长隆艺术团顶岗实习期间的人身安全、饮食保障等,一旦发生违约或安全事故,做到有据可查。在法律约束的框架下,艺术团与学院都要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强化制度约束的力度。不仅如此,还要强化道德约束。校团共建双方都要按照合作共赢原则加强道德教育,使得校团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符合双方的利益要求和道德要求。

(五)配套科学合理的“保障”机制。

无论学院或艺术团, 合作与共建仅凭热情或“约束”机制还不够,还需要政府和行业强有力的支持以及政、行、团、校四方科学合理的配套保障机制。

1. 首先政府要发挥领导作用,尽快建立权威、完整的校企合作准则和指导手册;要倡导校企合作发展职业教育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提升职校的社会地位;要为学校和企业合作排忧解难,搭建平台和桥梁,减轻职业教育寻求校企合作所承受的压力和企业介入职业教育的顾虑。

2. 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牵头,行业、艺术团、学院相关人员参加,成立行业协会,协调校团间关系,保障双方的利益。行业协会要引导艺术团和学院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动、交流与合作,如开发人才培养四方协作网站,通过政府、行业、艺术团、学院信息上网,实现资源和信息的高度共享等。行业协会是校企合作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管理机构,它发挥正常职能作用,校企合作才能在积极稳妥的状态下运行。

3. 四方共建质量工程,成立质量保障工作小组,在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组建和培训、教材开发、质量评估、课堂教学、实训、实习、就业等各种培养要素和各个培养环节中起到监督、指导作用。通过监督的独特作用,可以促进艺术团和学院更好合作,培养出适应市场和行业需求,贴近现实舞台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四、结语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波澜壮阔,在改革深入发展的同时,高职舞蹈表演专业必定受到挑战和冲击。如何在新形势下确立自己在竞争格局中的优势地位,是摆我们面前的一个时代性课题。在文化、教育体制转变的大背景下,高职舞蹈表演专业建设不能坐以待毙而必须主动出击,积极寻找政府、行业的支持,搭建校团共建的平台,通过与艺术团的强强联手,完成并实现“共建基地”、“共育人才”、“共打品牌”的目标。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2012年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学+练+演”工学结合的高职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20201046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倩芸.广东高职舞蹈表演艺术人才培养的实践探析――以能力为本位[J].南昌高专学报,2012,(2).

[2]柯国凤. 高职高专影视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建构――以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2+1”教学模式为例[J].文教资料,2009,(2).

[3]何晓春.高职“四方联动”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8,(3).

第4篇:表演专业艺术培训范文

关键词:舞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8-0261-02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决策,广东省第十一次代表代会上也提出了“建设幸福广东、创建文化强省”的战略。在文化建设大发展的背景下,全省文化事业、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对艺术人才的需求也越发突出。

在这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优势背景下,看到如此大好的市场发展趋势,广东省各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舞蹈表演专业。但由于办专业时间短、急,舞蹈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出现了定位不准确、缺乏自身特色等制约发展的问题。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界定不统一,特色不鲜明,理念欠先进,研究不系统。在中国期刊网上搜索结果显示,对高职类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寥寥无几,参考价值不高;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工学结合理念,与企业脱节,毕业生得不到企业的认可。

因此,高职教育提倡校企合作项目的开发、通过校企合作搭建校内校外实践平台。根据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舞蹈系的存在问题:目前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舞蹈表演专业校企合作仅限于最后一个学期的实习活动。因此提出的“学+练+演”工学结合的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即突出了表演专业学生的技能培养,又为高职表演类专业建设开辟新途径,对同类专业比如音乐表演、影视表演等专业具有重大的辐射作用,并带动不同层次相关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据调查,广东省以歌舞演出为主的艺术剧团有138个,民间剧团和大型娱乐场所不断增加,还有许多大型企业都有宣传企业形象的艺术团。与此同时,民间的舞蹈培训中心、演出公司等急需大量的青年演员,全省舞蹈艺术团体形成了政府办、企办和民办的良好格局。

为了更好地“学+练+演”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院团合一”的校企合作模式,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背景下,积极探索“院团合一”的校企合作模式,拟与省企业艺术团等合作培养学生,提前如下改革方法:

第一步引团入校:收集、整理和研究国内外有关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文献资料,特别关注教育领域实施的案例。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访问、访谈、问卷调查等了解目前企业对舞蹈表演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和技能要求;聘请企业专家指导及举行专家论证会等,分析培养高素质应用性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条件及职业岗位要求。初步了解表演艺术团体对舞蹈演员的要求,再引进相应的企业团体。

第二步与团共同开发课程:要不断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这样才能真正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的需求,及时与企业团体开发课程,及时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合理整合,主动根据用人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包括实施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方法等各方面的调整。

第三步聘请团的专家讲授课程:还可以在学生进入实习实训前一学期请企业的教师到学校担任排练课教师,尽量避免教学成果与企业所需的人才脱节,真正实现企业需要与舞蹈表演专业育人之间、学生能力与岗位要求之间、顶岗实习与对口就业之间的“无缝”对接。

第四步参与团的排练与演出:实训基地,特别是校外实训基地是高职生了解市场对人才规格要求的窗口,也是学生专业技能精进提高的实际大舞台。而实训项目是学生实践技能模块在艺术表演舞台上课程表现。因此舞蹈表演专业不但要在既有的实训基地数量上继续扩大,更同时注重实训基地所能开发的实训项目与学生专业技能的关联度和匹配性。这样就可以保证就整体资源来说,数量充足,可选择的余地大,实现因材施教的可操作性就更强。也就从根本上将学生的舞台表演技艺的培养和提高落到实处。

第五步送学生到团参加对外演出:引导建立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保证学生有充足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通过实习实训,使学生各方面素质能力得到加强。

并且我们所提出的“学+练+演”工学结合的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三个层面的意义。一是每门课程的教学方法上,突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形成了先和老师学,然后自己练习,最后扮演演员、导演、观众等角色模拟舞台表演的方法;二是各课程模块教学的组织和衔接中,形成了知识学习+特色方向训练+岗位实习的递进式课程体系模式;三是整个人才培养模式中突出“院团合一”的专业特色,通过校企有效对接,借助文艺团体的演出,把“学+练+演”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落到实处。通过新的“院团合一”校企合作建设机制,更好地实施“学+练+演”工学结合的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背景下如何实施“引团入校”。如:结合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舞蹈系表演专业的实际情况,把实习时间调改到第五个学期,并积极地与各相关企业团体联系,扩大舞蹈系实习实训基地。与此同时,与广州长隆集团、梅州市顺丰县青年歌舞团建立了实习与实习基地关系,因此2011届舞蹈表演专业学生分成两支队伍,一支走进广州长隆集团,一支走进梅州市顺丰县青年歌舞团。在进团前,广州长隆集团首先前来我系商讨关于实习的各种问题,观察舞蹈表演专业学生的上课情况,结合广州长隆集团舞蹈演员的要求,进行详尽的说明及介绍。在学生上学课余期间,长隆定期有老师过来进行实习期间在长隆表演的排练。我系已有学生在长隆实习,在她们回校之前做好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接,使院与企业之间保持密切合作关系。梅州市顺丰县青年歌舞团也前来到学院了解我系舞蹈表演专业学生情况,对学生尤为满意,亦建立了实习与实习基地关系。通过实习实训,使学生各方面素质能力得到加强。

舞蹈表演要坚持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专业办学方向,创建学校与企业相结合、教育规划与人才市场规律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校内实训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点构建:一是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促进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强化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是学生在仿真环境下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完成作品的制作,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素,解决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岗位需要的基本技能的培养;二是构建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使学生感受真实的生产氛围和企业文化,适应企业人事管理,并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强化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职业岗位的综合运用能力,是学生完成由学习者到职业人的转变;三是构建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人文素质。构建“院团合一”的校企合作模式,把企业引进学校,把学生送到企业艺术团培养,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

第5篇:表演专业艺术培训范文

关键词:高校音乐 专业培养 民族艺术人才

随着诸多的综合高等院校相继开办音乐专业,越来越多的院校有“音乐教育、音乐表演专业”,但是一些院校往往师资缺乏、教学设备缺乏,有些学校甚至先招学生再找老师,大量的外聘教师,没有系统的教学次序、统一的教学要求,更没有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导致专业课设置与实践脱节,缺乏规范的教学管理。各个专业老师的音乐技能课主观随意,性大,师资缺乏实践经验,教学活动多数围绕理论与书本,或者沿袭陈旧的教学方法,不注重教法更新,导致培养的毕业生毕业后眼高手低,很难适应当今社会对音乐艺术人才的需求。笔者长期在民族艺术院校从事专业教学工作,参与制定了《专业培养方案》,对于“培养人才”与“人才就业”的关系做出如下解析:

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是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方案。在民族高校里的综合艺术学院的《音乐专业培养方案》,则是培养民族艺术人才的重要实施指南。总体培养目标是“坚持为少数民族服务、为民族地区服务”的“二为”方针,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的音乐专业教师以及专业表演人才,本专业为祖国各地、尤其为西部民族地区培养和输送从事表演、教学及研究工作的专门人才。《方案》通过四个模块:“通识平台”、“文理平台”、“专业平台”、“实践平台”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方案》以贯彻“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为核心,充分体现“教书育人、育德育魂”的育人理念,依托民族院校深厚的人文底蕴,通过多学科的综合平台学习,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通识平台”的课程,培养民族高校学生的素质,其课程目标是使学生获得必要的价值判断能力以及综合探究能力,获得正确敏捷的思维方式、真诚的情感沟通能力、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文理平台”,培养民族高校学生全面宽泛的知识体系以及严格的学科基础知识。通过“实践平台”,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核心技能(包括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和管理时间能力),为将来立足社会、服务社会打好基础。本文就《方案》里的“专业平台”进行详细解读,对民族综合艺术学院的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课程计划进行详细分析,从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方案》里的“专业平台”分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根据教育部制定《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基本思路:“必修课程学科化、选修课程类型化、地方和学校课程特色化”。本平台的课程设计着力体现了“创新性”、“应用性”、“综合性”、“特色性”的音乐专业教育特色,不但要强化学生专业技能、技巧训练,而且要拓宽学生艺术综合能力,有以下特点:

1、创新性:科学合理使用“学分制”方案,明确的、直观的、预见性的课程体系,在知识与技能结构上必须符合人才市场的要求。

根据《方案》,要求学生从进校就开始设计出自己的“专业规划”,明确自己本科四年的修读目标与主攻方向,自己制定出明确的修读计划。针对音乐专业的特殊性,《方案》进行了有别于其他系科的“学分制”的制定、管理,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因材施教,促进学生音乐专业能力的个性发展。如:对于音乐专业主干学科:声乐、钢琴、器乐等学科都是技术类学科,这三科的学分比重较大,这些学科需要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则需要在老师的引领下,需要足够的时间才能够真正掌握声乐或器乐的技能技巧。对于含技术性的专业学科,《方案》采取的是“隐藏式学年制”,即所有的专业必修课都是按学期计划开设,学生是不能够跨年级修读的,这些学科都是每期必上的专业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为最大限度的夯实学生专业技巧能力。但在专业选修课里就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特色化的学分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规划”选择专业选修课,例如:手风琴专业的同学可以修《手风琴重奏与合奏》、民乐专业的同学可以修《民乐重奏与合奏》,音乐学专业在第四学期可以在三门主干技术学科(钢琴、声乐、器乐)里“三选二”,从而获取相应的学分,充分体现专业选修的灵活性、多样性、科学性。

2、应用性:注重“实效性”,加强了“可操作性、实践性”的课程设置,避免空洞的、抽象的理论课程。

《方案》设置一系列的加强学生专业合作能力的艺术实践专业选修课程:《声乐表演与重唱》、《民乐重奏与合奏》、《手风琴伴奏与重奏》,以上课程强调艺术专业能力的实践性、合作性、应用性,通过大量的艺术实践平台,给予音乐专业的同学更多的多声部重唱、重奏、合唱、合奏训练,通过这三门选修课程教学目的之一:让学生在日常教学中获取更多的声乐、器乐的表演能力,储备更多的合唱、合奏、重唱、重奏的作品,多数是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能够参加各级各类赛事,为各级各类演出服务,为社会服务;目的之二: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大学生队伍“创新人才培养”规范化、系统化,同时学生们可以积累更多的“创新实践项目”;教学目的之三:让学生们在各种赛事中、各种演出中获得艺术实践能力体验,不但学会表演作品,还会排练作品,把教室当舞台、把舞台当教室,给学生们这样的训练,从而获得真正的实践艺术能力。通过以上一些特色课程的开设,许多的民族艺术作品已在国际、国内比赛中喜获佳绩,增加了学生们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

3、综合性:细化“宽口径”,强调综合技术能力,从而获得宽泛的就业能力。

在2010年教育部即将在厦举行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本科专业学生基本功比赛活动》,其参赛项目为“综合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教育基础理论”与“音乐教育技能”,技能比赛就包括“钢琴演奏、歌唱与钢琴伴奏、自弹自唱、中外乐器演奏”,这一赛事项目出台,更加明确了音乐学专业的培养导向一“宽口径”,强化学生们综合的应用技术能力。民族艺术院校更应抓住这一重要纲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培养出适应市场需要的优秀的民族人才。如将《器乐辅修》则将民族乐器(胡琴、马头琴、琵琶、古筝、唢呐、民族打击乐器)等多种民族乐器作为专业辅修,即人人都可以选择一门除钢琴以外的民族乐器,通过对民族乐器的技法学习,其目的是对民族文化的了解与传承。

4、特色性:利用综合艺术院校的专业优势,合理设计两个专业的艺术技能、技巧课,培养出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与人才市场需求相统一的毕业生。

综合性艺术院校在音乐方向几乎都开设了两个分枝专业:“音乐学专业与音乐表演专业”,其共性:在民族高校里更需强调的是不管哪个方向的人才培养,都要保护民族音乐、弘扬民族艺术,多演绎、传唱民族乐曲,多创作民族作品,在这个基础上尊重、理解、学习世界的多元文化。所培养的学生必须有深厚全面的民族音乐文化素养,或精、或专、或全面多能,来适应当代飞速发展的社会。其特色性体展现在《方案》里,对于“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在专业技术层面上的训练是以专业音乐院校的培养目标为参照,给予严谨的、科学的专业技术训练,采取“一对一”专业小课,要求他们在音乐表演领域的技能、技巧运用娴熟,以“专业、精深”为目标,大力倡导多演绎民族民间音乐,成为“民族音乐演绎者”。对于“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则从“基础性、专业性、师范性”进行培养,此目标就是“培养音乐教育工作者”,多数专业课是“一对三”小组课,在课堂教学中同样多学习民族、民间音乐。这样的专业课最大的好处是:学生不但可以学习到本专业的“唱法、奏法”,而且还可以学到本专业相关的“教学法”,因为这样的“小组课”有利与学生相互观摩学习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学方法、课堂设计、作品选择等等,为将来更好地进行由“学生到老师”这一角色的转换。这两种专业是两种不同的行业,即有着不同的规格要求,又有相似的教学目标一“民族性、应用型、实战型”的人才。

二、《方案》充分了体现民族高校对艺术人才培养方法的特性,从以下几个层面解析:

1、“人才培养”的始终贯穿着民族音乐历史与文化。

综合民族艺术院校的音乐专业所培养的人才现肩负着对本民族或其他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在专业培养过程中,要保护他们天生的艺术资质,再给予合理的专业训练,通过专业技能学习,能够更好地从祖辈的口中传承音乐文化;通过专业学习,懂得走向“山间原野”收集整理原生态音乐,会用音乐技术的耳朵,在舞台上展现、传承原生态音乐;懂得舞台上的原生态艺术作品,除了遵循艺术作品的客观规律(规范的音色、音准、节奏以及自己民族的乐音体系),还需遵循作品必须源自生活,体现少数民族的生活情趣,具备鲜明的民族性,能够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性格特征以及历史文化内涵;在专业培训过程中,扩大对其他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了解与传承意识。对专业声乐作品、器乐作品的选择上也应体现56个民族的融和与包容。

2、多开设民族器乐课程,对民族乐器的学习目的是学习乐器的技巧以及学习与乐器相关的民族文化:

民族乐器在我国是最为普遍的乐器。通过高校民乐专业的学习,对民族传统文化、民族历史、民族风情会有进一步的学习。民族高校的毕业生具备民族乐器的技能才能更好服务于各级各类机构,尤其可以在西部民族地区从事表演、教学及研究工作。例如“二胡”作为专业辅修,通过这一号业的技能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胡琴”更宽泛的性能、演奏技艺和文化背景,了解到它们时常都担任各种民族器乐合奏以及伴随着戏曲、曲艺、歌舞、民歌等艺术形式。学习这类擦奏弦鸣乐器的演奏技巧,实则是对民族音乐文化艺术进行研究学习。

3、民间音乐采风、民族语言的音乐教育实践以及民族音乐教学研究:

第6篇:表演专业艺术培训范文

南京体育学院始建于一九五六年,地处十朝古都南京东郊风景区紫金山南麓,坐落于原远东地区的体育场——民国中央体育场旧址,占地六百余亩,与名胜中山陵、灵谷寺毗邻,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学院承继中国近代体育百年文脉,现为一所既为国家、社会培养各类体育专门人才和竞技体育精英选手,又跻身体育科技前沿阵地、具有较高办学水平的独具特色的省属高等体育学府。

学院坚持走“高校办运动队”之路。作为中国规模的竞技体育训练基地之一,南京体育学院运动队在国际、国内大赛中取得了一系列优异成绩。近60年来,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篮球、排球、足球、田径、举重、体操、艺术体操、蹦床、技巧、击剑、自行车、游泳、跳水、花样游泳等十多个项目的运动队为国家培养、输送了一大批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和体育管理人员,其中包括栾菊杰、林莉、葛菲、顾俊、黄旭、张军、李菊、阎森、陈玘、陈若琳、仲满、陆春龙、蔡赟、骆晓娟、许安琪等15位奥运冠军和94位世界冠军、世界纪录创造者,以及袁伟民、蔡振华等一批高层次体育管理人才和一百多位获得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教练员。

学院在办学中彰显“教体融合”特色理念,逐渐形成了“学训研相结合促进协调发展、育人才夺金牌彰显综合效益”的鲜明办学特色。现设有体育系、运动系、运动健康科学系、民族体育与表演系、休闲体育系、奥林匹克学院、中国网球学院、继续教育部、研究生部和附属学校共10个教学单位,高等教育共设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以及12个本科专业。学院大力推进学科专业建设,于2008年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并获优秀等级,体育学一级学科2011年、2013年分别被江苏省政府批准为江苏高校优势学科一期、二期项目立项学科,“运动与健康工程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获批第二批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点,现有特色专业3个,省级品牌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江苏省重点专业类1个、重点专业1个,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2个。学院在积极推进教学、训练、科研“三位一体”的过程中,认真履行了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四大职能。

学院先后与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德国、英国、新加坡和香港、台湾等十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大学和体育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协作关系,足迹遍及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当前,学院正不断提升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力争把学院早日建成集国内一流的竞技体育训练基地、高质量体育专门人才的培养中心、体育科研的创新阵地、体育文化历史的传承载体为一体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体育大学。

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我院面向全国招收艺术类表演(体育艺术表演)和舞蹈表演专业本科生。

二、专业介绍

(一)表演(体育艺术表演、武术表演) 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掌握体育艺术表演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巧,能从事学校、文艺团体、厂矿企业、培训机构、健身俱乐部等单位体育艺术活动的组织与表演、教学、训练,以及健身指导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体育艺术概论、运动解剖、运动生理、表演基础理论、表演基础技能、体育表演编导与实践、基础乐理知识、体育音乐选配与制作、芭蕾基础训练、健美操、体育舞蹈、啦啦操、武术套路表演等课程。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就业方向:各级各类学校、培训机构、基层文艺及表演性团体、厂矿企业、健身俱乐部等单位。

(二)舞蹈表演 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艺术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舞蹈表演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巧,具有一定文化艺术修养和较高的实践能力,能在各级各类专业艺术团体、表演性组织、学校、文化企事业单位、社会群众文化团体、健身俱乐部等单位,从事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舞蹈教学与训练、以及舞蹈艺术活动组织等工作的复合型艺术人才。

主要课程:舞蹈解剖学、舞蹈生理学、艺术概论、中外舞蹈史、基本乐理、音乐选配与制作、芭蕾基训、现代舞基训、舞蹈基本技巧、古典舞身韵、现代舞、民族民间舞、舞蹈编导、剧目表演、体育舞蹈等。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就业方向:各级各类学校、表演性团体、文化企事业单位、社会群众文化团体、培训机构、健身俱乐部等。

三、报考条件及要求

(一)报考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符合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名条件者;

3.身体健康,且年龄不超过22周岁。

(二)报考要求

1、具有健美操、啦啦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武术、舞龙舞狮、舞蹈等训练基础;

2、女生身高不低于1.60米、男生不低于1.70米;

3、报考我院艺术类专业的考生,须在户口所在地招生办公室办理艺术类高考报名。文化课考试在户口所在地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

4、报考我院艺术类专业的考生原则上必须参加我院组织的专业考试;

5、如考生所在省级招办组织艺术类相应专业考试,考生也必须参加且获得专业合格证书。

四、招生计划及招收项目

(一)招生计划(以各省市招生主管部门公布为准):面向全国拟招收120人,表演(体育艺术表演)拟招90人,舞蹈表演拟招30人。其中2个专业面向山东省拟招收25人。

(二)招考专业和项目:

1、表演(体育艺术表演)专业:体育舞蹈、健美操、啦啦操、艺术体操、武术、舞龙舞狮

2、舞蹈表演专业:舞蹈(民族舞、古典舞、现代舞)

五、考试时间地点

(一)南京体育学院考点(非山东籍考生)

1、报到时间:2016年1月28日8:30—16:30;

2、报到地点:南京体育学院灵谷寺校区图书馆大厅

3、考试时间:1月29日—30日考试(根据考生人数确定具体考试时间)

3、考试地点:南京体育学院灵谷寺校区综合训练馆、田径武术馆

(二)山东省淄博市考点(仅限山东籍考生)

考试时间和地点:详见山东省招生主管部门公告

(山东省招考院网址:wsbm.sdzk.gov.cn/art)

六:考试项目和考试科目

(具体评分标准详见南京体育学院招生信息网:zs.nipes.cn)

(一)表演专业

1、考试项目:体育舞蹈、健美操、啦啦操、艺术体操、武术、舞龙舞狮

2、考试科目:

(1)体育舞蹈考试科目:

基本形态:10分 指定舞种动作组合:50分 自选舞种动作组合:40分

(2)健美操、啦啦操、艺术体操考试科目:

基本形态:10分 难度动作:40分 成套动作组合:50分

(3)武术(舞龙舞狮)考试科目:

基本形态:10分 基本技术:30分 专项能力:40分 才艺展示:20分

(二)舞蹈表演专业

1、考试项目:民族舞、现代舞、古典舞等

2、考试科目:

基本形态:10分 基本功:20分 技巧组合:30分 舞蹈剧目:40分

注意事项:

1、考生必须穿正规的舞鞋和规范的服装;

2、体育舞蹈音乐由考评组提供,其他所用音乐由考生自备U盘,并且U盘上仅有本次考试所用音乐。考试中如发生所提供的音乐音质不清等问题,一律由考生本人负责;

3、每位考生只有一次考试机会,因自身原因中断或失误,不得重做;

4、各项目具体测试方法与评分标准以我院招生信息网公布为准。

七、报名办法

(一)网上报名

凡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请于2016年1月25日前,一律先通过登录我院招生信息网(报名网址:zs.nipes.cn),进入网上报名系统,认真按要求填写报名登记表。

山东籍考生在山东省招考院网站上进行网上报名,无须在南京体育学院招生信息网上报名。

(二)审核与确认

1、审核确认:在我院招生信息网上报名完成后,考生务于2016年1月25日前将下述规定材料用邮局EMS快件邮寄至我院招生办公室(我院只接受邮局EMS 快件,1月25日后我院将停止接收邮件)。经招生办公室审核同意后,该考生网上报名状态即改为“审核通过”。考生只有在报名状态为“审核通过”时,方能到我院报到并考试。

2、审核确认考生应交验的相关材料:

(1)南京体育学院艺术类专业报名登记表(1份):本表由考生登录我院招生信息网网上报名系统,按要求填写报名信息后产生(打印2份,寄1份,另1份报到时使用)。报名表最后一栏必须由考生所在学校或单位加盖公章。考生报名表所填写的内容由考生本人承担一切责任;

(2)当地艺术类高考报名信息确认表(复印件)和艺术类准考证(复印件);

(3)身份证复印件。

材料邮寄地址:南京市灵谷寺路8号 南京体育学院招生办公室收,

邮 政 编 码 :210014

八、录取原则

1、取得南京体育学院艺术类校考合格证。

2、文化成绩过所在省划定的艺术类最低控制线。

3、按专业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序录取。

九、相关规定

新生入学3个月内,进行体检和报考条件复查,如发现不合格或不符合招生条件和报考手续者,将按国家相关规定取消其入学资格,退回生源地或原单位。

学校全称:南京体育学院

学校地址:南京市灵谷寺路8号

邮政编码:210014

主管部门: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体育局

办学层次:本科

办学类型:普通高等学校(公办)

学习形式:全日制

学费标准:6800元/年

住宿标准:800--1200元/年

招办电话:025-84755150

第7篇:表演专业艺术培训范文

关键词:体育艺术表演;课程设置

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有运动训练、体育教育、表演(体育艺术表演)三大专业,其中,体育艺术表演专业于2009年申报成功,2010年9月第一批新生入校学习,直至2013年已有四届在读学生,2010级学生已完成8周的教育实习。整体来说,本校所开设的表演(体育艺术表演)专业处于起步阶段,该专业的独特性与培养模式设置的合理性等方面仍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中,在当今社会不同人才的需求趋势下,充分考虑地域特征、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客观因素,本文应用相关学科知识,从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课程设置现状出发,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进行研究,以期通过课程设置的实践改革与创新,不断优化和丰实以形成更为完善、合理的本专业课程设置结构,有利于该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一、研究方法

本文在大量查阅体育表演方向课程的相关资料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来提高分析的深度与广度,增加研究的科学性。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专业“基础”课程设置

现有八门专业基础课有六门为理论课,两门为实践课,专业基础课实践课较少,大部分学生希望增加实践课程种类;而在保持现有的实践课现状上,希望校方能够考虑增加这两门实践课程的课时数;或者以音乐学院《芭蕾基训》课程为模式,将《形体训练》和《芭蕾基础训练》课程的教学内容糅合。大多数学生认为在学习过芭蕾基训课程后能够提高自身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对帮助提高表演专业(体育表演方向)所开设的各门专业课程中的技术动作来说尤为重要,需要借鉴芭蕾基训课程中的练习来帮助提高本专业学生的技术动作;另外,芭蕾基训课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舞蹈能力和专业的素质要求,还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意识。

(二)专业“核心”课程设置

该专业核心课的课时数需增加,依次为:《专项理论与实践》、《艺术体操》、《基础乐理试唱练耳》、《体能类项目实践》、《文体表演创作与编排》,可见已经修学过专业核心课程的学生仍然不满足目前专业核心课程的课时数的安排。尤其在《专项理论与实践》学习中,普遍学生认为大学一年级应该根据个人再次选择来确定大学的专项方向开课;《艺术体操》仍需要继续开设,使之成为体育学院的特色课程;《健美操》单独作为一门课程来开设与《专项理论与实践》不冲突,可以体现体育学院课程特色。

(三)专业“选修”课程设置

该专业选修课程设置纵向维度倾斜于理论性,实践课程的可选范围较小,多数学生认可《民族舞蹈》作为二选一课程内容之一来设置,发现将新疆民族舞蹈融入到体育艺术表演课程当中,通过对新疆民族舞蹈的音乐选择、动作编排、道具使用、服饰应用来充分肯定新疆民族舞蹈价值,不仅能有效发挥高校传承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功能,使高校成为重要载体,有利于该专业课程体系的科学构建,增强专业办学特色;还有助于舞台创作与表演艺术实践,有效培养师生的创新能力和表演水平、掌握艺术表演的创作规律,丰富艺术素养、为该专业学生的创作与表演实践奠定基础。

(四)专业“综合实践”课程设置

大部分学生认为综合实践课的设置考虑增设《基本功考核》是非常有必要的;希望实习周期延长到16周;喜爱的实习地点多集中在文工团、群艺馆、俱乐部、私人表演团体,以及学校。学生都认可“体育表演作为研究方向”的教师的论文指导水平,指导教师应该由学院给出指导教师名单,学生自由选定,并可以调剂;有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实习汇报演出”应该属于专业实习内容之一。

三、结论与建议

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需要进行二次修订,尤其在课程设置需要进行大幅度地调整。本着科学化原则来调整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核心课、选修课和综合实践课四大结构,应当考虑在总课时数不变的基础上,调整横向与纵向维度结构,例如:专业基础课、核心课、选修课和综合实践课的课时数的重新分布,专业基础课中的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协调,基础课和;应该完善专业实习环节,与就业趋势接轨,通过2010级学生的实习汇报,及对实习点的调研,来研究出更加合理化的实习方案,有利于提高下一届该专业学生的实习效果,例如:学院可以把每届大四的专业学生推荐到地方、或是内地兄弟院校去进行教学实习,这是对自身在校期间学习的一个考核和检验,同时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进而也促进了双边学校的交流。

针对表演(体育艺术表演)专业的需求,应该建立专业的精品课程,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与辐射效应,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与发展,以精品课程建设来带动精品专业建设,从课程体系的整体角度出发,优化结构,精选内容,突出个性,注重实践,形成特色。(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第8篇:表演专业艺术培训范文

学校名称:天津艺术职业学院

学校代码:12882

办学类型:公办高等职业学院

学校历史:天津艺术职业学院成立于2002年,是由中国北方曲艺学校和天津市艺术学校共同组建而成的国办全日制综合性艺术类高职学院,隶属于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

办学条件:学院地理位置优越,地处天津文化副中心地带,毗邻地铁9号线的一号桥站,交通便捷。学院行业优势明显,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特色鲜明,办学成果显著,在全国享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

人才培养:学院以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民族文化和服务天津文化强市发展战略为宗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努力培养大批德才兼备、适应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就业形式:学院成立以来,为局所属的各级各类院团、展览馆、博物馆、天津大剧院、华夏未来等单位输送了大批专业对口的优秀毕业生,始终保持较高的就业率,现已成为与天津国际港口城市和北方经济中心地位相匹配的现代化艺术人才培养基地。

招生专业介绍:

曲艺表演 专业代码:650205 所属院系:曲艺系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相声、快板、评书、小品、魔术、鼓曲演唱、曲艺伴奏等多种曲艺表演艺术形式的基本理论和表演技能,能在各级各类艺术团体从事专业曲艺表演和承担群众文化艺术辅导教学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曲艺表演专业基础课、曲艺作品欣赏、中国曲艺史、曲艺概论、曲艺作品选讲、相声(鼓曲)写作、戏剧理论等。

表演艺术(幼儿艺术)  专业代码:650201 所属院系:学前艺术教育系

培养目标:依托我院艺术门类齐全的资源优势,为适应目前幼儿艺术教育岗位人才紧缺的市场需求,培养能够在各类幼儿园、艺术培训机构等相关行业,从事音乐、舞蹈、主持及中国传统艺术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幼儿艺术教育及培训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核心课程: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舞台音乐剧创编、幼儿钢琴辅导、幼儿舞蹈编导、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艺术概论、舞台化妆等。

音乐表演 专业代码:650219 所属院系:音乐系

专业方向:(1)声乐 包括美声、民族和通俗唱法。

(2)器乐 包括中国乐器、西洋管弦乐器、钢琴、电声乐器演奏。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音乐表演的专业知识和艺术素养,有较强的音乐演绎能力,能在各级各类艺术团体和学校从事音乐表演、教学及与音乐活动组织管理工作及丰富企业文化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演唱、演奏、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基础、民族民间音乐、曲式、指挥基础、合唱与合唱指挥、乐器合奏、形体、台词与表演等。

舞蹈表演 专业代码:650207 所属院系:舞蹈系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舞蹈表演的专业知识和舞蹈编导能力,掌握舞蹈表演专业技能,能在各级各类专业院团、群众艺术团体及演艺公司进行舞蹈表演、编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芭蕾舞基训、中国舞基训、中国民族民间舞、外国民间舞、身韵、剧目、舞蹈编导、舞蹈艺术概论、舞蹈鉴赏、乐理等。

人物形象设计 专业代码:650122 所属院系:文化管理系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高文化修养,能在广告文化传播公司、形象设计公司、艺术院团等相关单位从事美容护肤、发型设计、服饰搭配、化妆造型等人物形象设计工作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服装设计基础、化妆造型设计、艺术甲饰、发型设计与制作、美容技术、化妆品制造与应用、美容医学基础、人物形象设计实践等。

舞台艺术设计与制作(舞台技术) 专业代码:650218 所属院系:舞美文博系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舞台技术的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舞台艺术能力,能熟练使用各类舞台设备及舞台道具、能够在各演出团体的舞美中心、各类演出场馆和广告传媒公司从事舞台设计、管理、服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核心课程:舞台设计、舞台灯光基础、舞台音响基础、布景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绘画、汇景、摄影摄像基础、舞台与影视道具制作等。

8、播音与主持 专业代码:660202 所属院系:文化管理系

培养目标:培养熟悉礼仪庆典活动市场,具备良好的口才和一定的组织能力,能承担各种庆典活动的策划与主持工作,并在广播电视及其他新闻部门从事采访、编辑、节目策划主持、媒介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播音基础、庆典策划与主持、台词表演、语言训练、广播电视编导、电视专题制作、形体、配音艺术等。

12、摄影摄像技术 专业代码:660213 所属院系:文化管理系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较扎实的影视理论基础、较强的影视制作和市场营销策划能力,具备影视拍摄和后期制作技术能力,能在各类文化广播影视公司的宣传部门从事影视拍摄、影视广告制作、摄像、编导及后期制作等相关工作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核心课程:摄影构图、摄影曝光技术、相机实用技艺、摄影色彩构成、影视后期制作、影视美学、影视照明技术、数码相机使用实训、摄像技术、广告摄影摄像等。

所有报考我校艺术类专业的考生,均须参加考生所在省市组织的艺术类统(联)考测试。凡所在省市统(联)考测试未涉及到的专业,考生可参加我校自行组织的专业测试。同时我校也承认其他院校同类专业校考合格成绩。如遇不允许我校承认其他院校同类专业校考合格成绩的省市,考生必须参加我校自行组织的专业测试。

我校曲艺表演专业只承认我校自行组织的专业测试合格成绩。

校考专业测试:

考试地点:天津市河东区娄山道27号

考试时间:2015年3月19日(初试); 2015年3月20日(复试)

考试内容:

曲艺表演:语言能力测试、无实物命题表演、才艺展示(曲艺、魔术、模仿类优先)、曲艺常识问答。

表演艺术(幼儿艺术):专业主项测试(声乐、器乐、舞蹈任选其一);专业技能测试(儿歌弹唱、儿童舞蹈、儿歌表演唱任选其一,不与专业主项重复);命题儿童故事;主题简笔画;职业心理测评。

播音与主持:形象气质展示、语言能力测试(自选内容,体裁不限)、即兴语言组织表达、才艺展示。

音乐表演:专项测试(分声乐、器乐,考生根据自己专长任选一门作为专项参加测试)、乐理测试、音乐素质测试(听音、视唱)。

舞蹈表演:基础项目测试、动作模仿、即兴舞蹈、舞蹈剧目片段表演、节奏测试。

报名办法:

1、考生可于2016年1月16日起登录学院网站的招生就业专栏进行网上预报名。

2、完成网报的考生可于2016年2月22日起至考试前,到学院招生就业处现场办理确认手续,同时审验报考资格、缴纳报名考务费、发放专业考试准考证。

3、现场确认时,考生须携带相关材料。

①户口本(原件、首页及本人页的复印件);

②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③一寸蓝背景免冠照片四张(每张照片背面注上考生姓名);

④学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往届生提供);

⑤带有以“16”开头的14位考生号的各类准考证(复印件);

4、若考生进行了网上报名,但未在规定时间内现场确认的,视为无效。

5、如遇特殊问题的,及时将情况反馈至我处。

录取原则:

一、学院院校志愿录取以志愿优先为原则,即按考生填报的院校志愿顺序,从高分到低分录取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当各省、市公布的同批次最低控制线上第一志愿报考我院的人数少于招生计划时,再录取第二志愿报考我院的考生,依此类推。实行平行志愿省份,录取以所在地省级招生主管部门规定的录取规则为准。

二、学院专业志愿录取以分数优先为原则,依次按照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顺序录取。在考生所报专业志愿均未被录取情况下,对服从专业调剂者,可调到未录满专业;对不服从调剂者,作退档处理。专业志愿不设分数级差。无男女生比例。

三、艺术类专业录取时,对于组织艺术类统(联)考测试的专业,执行各省市划定的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录取控制分数线,将已投档的考生依照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按文化课与专业课成绩总和从高至低顺序录取;

对于院校自行组织专业测试的专业,在考生专业成绩合格的前提下,执行各省市划定的文化课录取控制分数线,将已投档的考生依照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按文化课成绩从高至低顺序录取。

若考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主管部门制定相关艺术类专业录取原则,以所在地省级招生主管部门规定的录取规则为准。

如有调整,以考生所在省、市招生委员会制定的艺术类专业录取原则为准。

四、符合有关加分政策的考生,按国家有关规定择优录取。

收费标准:

按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天津市物价局规定的标准收取,艺术类学生8000元/年,普通类学生5000元/年。

学院地址:天津市河东区娄山道27号

咨询电话:022-58911913、58911936

学院网址: arttj.cn

第9篇:表演专业艺术培训范文

摘 要 本文旨在探讨目前体育艺术表演专业(方向)教学资源现状及问题,分析可能对策。通过查阅文献、咨询专家,并请教相关教师,设计问卷,对全国设有体育艺术表演专业(方向)学校的师生进行调查,分析课程资源、师资、教学硬件设施、教学图书音响资料等方面。关键词 体育院校 艺术表演专业 教学资源 现状 对策

一、引言

体育艺术表演专业集体育运动与艺术表演于一体,具有运动竞赛、健身、娱乐等多项功能,是一门表演性、观赏性较强的新兴专业。研究体育艺术表演专业课程教学资源的现状,对突出体育艺术表演专业课程的社会发展的时代性、学科发展的学术性和办学特色的校本性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本文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CNKI)为工具阅读部分期刊并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全国设有体育艺术表演专业的四所院校的师生进行全面的统计分析,从中得出了数据与结论,旨在找出体育艺术表演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进一步提高各院校体育艺术表演专业的教学水平。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全国设有体育艺术表演专业(方向)的四所院校为研究对象:上海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沈阳体育学院、安庆师范学院。

(二)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咨询专家,并请教相关教师,设计问卷,对全国设有体育艺术表演专业(方向)学校的师生进行调查,分析课程资源、师资、教学硬件设施、教学图书音响资料等方面。

三、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艺术表演专业专项开设情况

目前全国有十所体育学院成立了艺术表演专业并且各自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专业特点的办学模式。专业建设从根本上反映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影响着学校的地位和核心竞争力,见表1。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四所院校开设的都是表演专业,但在专业的方向上却有着不同的侧重。各院校在考虑所开设的专项时,大多数是根据本院校相关专业多年的办学经验、培养模式及课程内容来决定的。

(二)体育艺术表演专业的师资情况

目前大多体育院校的表演专业是从健美操、体育舞蹈、艺术体操等项目上发展的,有一些院校也设立了舞蹈专业,无论从那方面发展,体育表演终将与艺术结合,这就要求教师还需在业务能力、知识结构、艺术修养等方面不断提高。因此,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十分迫切。四所高校体育艺术表演专业教师队伍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教师职称分布比较合理,有利于课程的建设与发展。于此同时,从问卷调查的数据反映显示,有76.67%的教师表示在参加工作后仍然接受过专业技术和专业理论的进修和培训,足以证明体育艺术表演专业知识的更新已得到各体育院校的重视。综上所述,体育艺术表演专业的师资队伍基本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但仍需加强体育艺术表演专业专项教师自身的专业建设。

(三)体育院校体育艺术表演专业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

开展体育艺术表演专业教学的设备必须有健美操训练房、舞蹈训练房、录音机、影碟机等。从回收问卷中可以看出,还是有少数体育院校的场地设施还是不够完善的。因此,今后高校应加大对体育舞蹈教学的投资,加强教学场地和仪器设备的建设。而软件设施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各体育院校表演专业的学生对该院系所订阅的体育艺术表演专业期刊、图书、本专业藏书及音像制品基本上是一无所知,从这些可以反映出,各体育院校影音资料的建设基本上是处于空白状态,这必然会影响到体育艺术表演专业的教学质量。各体育院校应与图书馆达成合作意向,充分发挥图书馆资源优势,共建体育艺术表演专业影音资料库。

(四)体育艺术表演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

课程设置是围绕一定培养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由学校这类教育机构进行的一种实践活动。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特征、技术特征、能力特征,从专业必修课课程设置中体现。调查显示,体育院校表演专业必修课学时为总学时的50%—55%为宜。我们可以看到四所体育院校表演专业的专业课学时安排还是比较合理的,据有效资料显示,有的体育院校甚至没有开设理论课,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体育艺术表演专业的教学质量。

四、结论

(一)体育艺术表演专业的师资队伍正在不断优化,但是原专业是体育艺术表演专业的专项教师仍处于欠缺状态,大多数都是后来转项从事体育艺术表演专业的教学工作。体育艺术表演专业的专项教师参加工作后再培训状况良好,但仍需加强力度及频度,让教师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到最新的教学信息和课程内容。

(二)各体育院校的硬件设施基本上能满足体育艺术表演专业教学的需要,但软件设施就相差甚远,基本上是处于空白状态,图书馆的资源优势没有合理利用,体育院校应加大对体育设施建设的投资。

(三)体育艺术表演专业的学时安排还算比较合理,课程的设置方面,有的体育院校任意选修课学时偏高;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存在问题,不能达到平衡状态,理论课的课时安排太少,甚至是没有,要优化课程设置,同时,应开设体育艺术表演专业的理论课教学,并分配好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