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范文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精选(九篇)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第1篇: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范文

【关键词】 手术室; 布局; 消毒; 隔离

中图分类号 R18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4-0151-03

众所周知,手术室是各类综合性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治疗工作能够得以顺利进行的不可或缺的医疗设施。也是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风险非常高的场所,在繁重工作中有着各种各样潜在的风险。所以,利用现代科学手段,坚持科学的质量管理办法,使手术室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处于严格的质量监控,实现消毒隔离等质量控制的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方便、放心、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另一方面,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手术能够干预病种的增加、手术领域的扩大、高难度手术的开展,需要到手术室进行医学处理和治疗的患者流动量越来越大,病种也较复杂,由此带来的医院内感染的风险也是不可避免的[1]。这就对手术室的洁净条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2]。不断改善手术室的布局,提高手术室的硬件设施和管理措施。建立健全手术室的消毒隔离等各项制度,使医院交叉感染和内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和预防成为必须。因此,严格、认真、全面执行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制度,落实手术室的清洁防护措施是成功手术的基础。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近5年来的手术室消毒隔离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作归纳总结,得到了手术室消毒隔离工作的经验,现报道如下。

1 基础控制措施

1.1 手术室的位置

手术室应设在安静、清洁、便于和血库、病理科等相关科室联络的位置。并应远离锅炉房、修理室、污水污物处理站等,以避免污染,减少噪声,方便无菌管理。手术室应建立完善的通风过滤除菌装置,使气流从洁净度高的手术区域流向洁净度低的区域,并带走和排出气流中的尘埃颗粒(尘粒)和细菌,保证室内工作人员和患者所需的新风和室内合理气流的流向,以维持整个手术室内空气适宜的梯度压力分布及定向流动。窗户应为双层,以利于隔离。手术间应尽量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以朝北为易,也可采用有色玻璃遮挡,以利于人工照明。手术室的朝向应避开风口,以减少室内尘埃密度和空气污染。使其成为一个一个相对独立的医疗区,包括手术部分和供应部分。

1.2 手术室的布局

手术室必须严格设置隔离门以区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并在隔离门上作醒目标志[3]。最好将限制区与半限制区分设在不同楼层,以彻底进行卫生学隔离;若条件不允许,也可在同一楼层的不同区段设限制区和半限制区、非限制区。

1.2.1 室内房间的设置 限制区包括层流净化手术间、无菌手术间、普通手术间、感染手术间等。半限制区包括洗手间、急诊手术间或污染手术间、器械敷料准备室、麻醉准备室、贮药室、消毒室。非限制区设换鞋处、更衣室(更衣室应设二个出入口,一端通换鞋室,另一端通手术区域)、手术观察台、闭路电视示教室、石膏室、标本间、污物处理间、麻醉复苏室、患者接收间、护士办公室、医护人员休息室、餐厅、麻醉医师谈话室。值班室和护士办公室,应设在入口附近。

1.2.2 各类手术间的分配 层流净化手术间(百级),主要接受颅脑、眼内手术、心脏、关节置换等手术[4]。无菌手术间(千级),主要接受肝、胆、脾、胰、泌尿等切除手术、闭合性骨折切开复位术、甲状腺切除术等无菌手术。普通手术间,接受胃肠、阑尾、肺等部位的手术。感染手术间,主要接受阑尾穿孔腹膜炎手术、结核性脓肿、脓肿切开引流等手术。特殊感染手术间,主要接受绿脓杆菌、气性坏疽杆菌、破伤风杆菌等感染的手术。

1.2.3 手术室出入路线布局 出入路线的设置需符合隔离流程的要求,即设三条出入路线,一为工作人员专用;二为患者专用;三为器械敷料等循环供应专用,三条路线各自独立,互不相通,以实现相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1.2.4 门控制系统 手术室应建立两扇气密门,脚控自动感应门朝向洁净通道,供医务人员、洁净物品出入;手动气密门朝向污染通道,供手术患者、术后污染的物品出入。洗手和巡回护士在室内应尽量减少出入,并避免抖动敷料,这是切断污染的有效途径。为防止频繁进出,术前提前将手术中所需物品放置在室内无菌车上,以保持手术门密闭,维持室内正压。各专门手术间应设责任护士,监督和管理本室内的卫生消毒和设备清洗、上蜡、干燥、灭菌并放置在特定地方,并定期检查,不同类型的手术在固定的手术间进行,各个手术间的设备不得交叉使用,更不能混用。手术间的安排应循污染手术、沾染手术、一般清洁手术、关节手术和开颅、心脏手术等的顺序依次由外向里安排,力求避免交叉感染。

1.3 手术室内要求

应保持肃静,不可大声谈笑,严禁吸烟、乱扔垃圾。严格限制手术室的人员往来,除非手术室的在岗人员,参加手术的医师,必要的手术参观者等,其他人员不得进入手术室。获准进入手术室的各类人员必须更换手术室内的专用消毒衣裤、鞋帽、口罩,并将自己的衣裤、鞋袜等放入专属的衣柜内。参观手术的人员严禁随意窜视其他手术间。身体浅表部位感染、呼吸道感染者均不得进入手术室。除非必要,已进入手术室的各类人员不得随意离开手术室。手术室内的人员需要外出(到血液科拿血,到病理科送手术标本等)时,必须换穿外出专用衣裤,鞋帽,回来时要立即换掉。

1.4 手术室清洁

手术室应每日做两次湿式清洁,即每天早晨对室内物品,橱柜、设备、无影灯、手术床用0.5%的过氧乙酸擦拭两遍,滞留2 min后再用清水擦净;室内地面及无菌走廊擦拭两遍后用甲醛和高锰酸钾熏蒸24 h,按要求打开层流装置。手术结束后及时收拢医疗废品及垃圾并投放到规定的专用桶内。及时清理医用仪器,设备和地面的污物、血迹,并用0.5%的过氧乙酸擦洗地面,更换新的手术罩、单,清洁手术间所用的扫把、拖把、抹布等不得用于其他手术间的清洁工作,严格做到专物专用,手术必须的吸引器、污物桶、麻醉机、电刀车等亦应做到专室专用。并按规定及时清洁、消毒。电钻、电线、电刀头等不能高压消毒的物品则应熏蒸消毒。

1.5 手术室入口布局

手术室入口处放置消毒液浸湿的消毒垫,早晨、中午、晚上各更换一次。参观人员公用的拖鞋消毒液浸泡、流水冲洗干净后晾干,放在消毒专用筐备用,穿后的拖鞋放在专用的污染筐内。手术车上的巾、单须一用一消毒。门卫应严格监督执行一人、一带、一巾的消毒隔离原则。进入层流手术室的人员除做常规隔离外必须严格执行风淋制度(风淋能除去人体表面99.97%的灰尘)。衣裤、口罩、帽子最好为无纺布封闭式制成;严禁穿羊毛衫进入净化手术间。室内手术床与病人的手术部位尽量靠近进风口方向,人员及室内物品尽量位于回风口,以减少手术感染机会。

1.6 手术器械

由器械护士在手术结束后立即按清洗流程操作:酶洗,清洁,保养,打包,并及时送消毒器高压灭菌。消毒结束后的器械包放在专用的无菌柜内备用。内窥镜的清洁消毒按照卫生部核准的《内镜清洁消毒技术操作规范》[5]进行。

1.7 传染病患者

手术用品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术后做专门处理。必须用的非一次性手术器械严格按专科要求将受污染物品浸泡于消毒液内至规定的时间,再用高压灭菌或煮沸等消毒法处理。手术台、推车、地面等采用消毒液擦洗,并置于室内密闭消毒,室内空气采用层流净化处理[6]。严重感染或特殊感染手术用过的一切器材,均应作特殊消毒处理。

1.8 手术间消毒

对手术间要进行严格彻底的消毒[7]。手术间每日手术前后用石英紫外线灯管照射1 h,连台手术必须照射30 min后方可进行。手术间、无菌室、无菌走廊,每晚用臭氧消毒60 min密闭30 min。每台手术后应立即洗净地面上污液,清除地面上的线头,纸屑等杂物。污染手术后,室内物品及地面应彻底清洁与消毒。紫外线灯管的强度应定期测定,凡低于70 μW/cm2的灯管必须及时更换。每周彻底打扫一次,每月必须彻底作手术间空气重蒸消毒并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结果>200 cfu/m3(层流洁净手术室>10 cfu/m3),每月作室内空气细菌培养一次,并根据培养结果作必要的改进。以确保手术间的绝对合格。进入手术间的物品应擦拭干净,去除外包装,减少灰尘带入。物品摆放要避开回风口,以免影响空气回流。

1.9 消毒物品包管理

消毒物品包应贴标签后放置在专用无菌物品间,标签应注明名称、消毒日期、有效期、失效期和责任护士姓名。被拿出无菌物品间的物品不论用或没用都不得再次放回无菌物品间。其他物品应该按照隔离原则分门别类,放置在规定的房间,严禁混放或乱放。

2 强化宣教工作

安排手术室全科所有人员学习隔离消毒等知识,如空气净化知识,清洁消毒方式、使用及保养维护等。讲解培训各项规章制度及质量控制标准,督促医务人员认真落实,做到行动讲隔离,操作讲无菌。应该特别重视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参与手术的医师、护士刷手用水应用除菌后的洁净水,不得用普通自来水。要严格按照正确的步骤并保证必要的时间等。

加强对手术室内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尤其要重视手术室内清洁人员、护士的培训。因为他/她们的无菌观念和防护意识对控制院内感染,保证手术间的无菌与清洁至关重要。一定要耐心、细致、反复向清洁人员说明洗手、消毒、隔离、无菌、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的处理等基本概念及实际意义[8]。并设专人进行监督、抽查,确保落实。

手术结束后,手术污物由保洁员穿手术室内专用服从外走廊经污物电梯运出。保洁人员不得随意窜访各专门手术间。外运污物的保洁员和室内保洁员应严格区分,所用的工具亦应专人专用,以确保隔离。

手术室设立门禁。专职门卫24 h值班,按手术通知单发放手术衣、帽、钥匙、鞋,出手术室立即收回钥匙[9]。严格控制人员的进出次数和频率,控制人员流动是手术室空气洁净的关键;无关人员不得进出手术室(间)。手术室的大门和各个房间的门任何时候都应保持在关闭状态。手术间要保证每次手术后臭氧机消毒空气,0.5%过氧乙酸溶液擦拭地面及各个操作台[10]。

3 结果

通过强化本文所述的各项控制医院内感染和消毒、隔离的措施,手术室的无菌、防护和质量控制等明显提高,术后患者切口感染率明显降低,远低于卫生部规定的≤1.5%的标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讨论

根据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手术室内产生的污物和废弃物要进行严格的分类,分袋存放和处置。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一定要认真做到一般废弃物用黑塑料袋包装,感染性废弃物用黄色塑料袋,需终末处理的医用废弃物(包括一次性引流器、废弃的肢体组织等)用红色垃圾袋放置;刀片、缝针、空针等锋利的废弃物用硬塑料盆包装。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保证质量。工作中应有专人每天进行抽查与督察。出入手术室的人员要换穿不同的衣服、鞋帽。接送患者的推车区分手术室内外使用,不得混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在患者接送间要换穿手术室准备的衣帽,并戴口罩,躺在手术室内专用平板车进洁净通道进入手术间。手术室内的所有物品都应定期按时清洁并作消毒处理,尤其要注意空调系统的清洁消毒,送、回风系统每半年应请专业人员作专门的清理。手术设备在每次手术前后都要作清水、消毒液的双重擦拭[11-12]。手术后的物品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院消毒卫生标准》,进行无害化处理。手术后将废弃物品分门别类放置,按“消毒、毁型、废弃”的原则处理。每个手术间放置大小合适的垃圾桶,桶内放置不同颜色的塑料袋。每日下午由专管保洁人员统一收集,将塑料袋口扎紧并标有“手术室”字样后,送往医院感染中心进行相应处理。锐利废弃物如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针头、手术刀片、麻醉穿刺针、玻璃类应放置在本手术间内的硬塑制成并标有“针头”字样和“玻璃”字样的容器。每日手术结束后,由专管保洁人员逐个手术间进行收集,送医院处理站集中处理。总之,对手术室的各项管理要做到分工明确,目标清晰,权责分明,分类管理,照章执行,严控质量,确保安全。

参考文献

[1]郁庆福.医院获得性感染[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37.

[2]卜文萍.层流手术室的管理[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13,8(25):121.

[3]赵桂萍.手术室医院感染的管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3):103-104.

[4]匡玉华.浅谈手术室的日常管理[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9,6(29):68.

[5]张红琳.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与措施[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6):751-752.

[6]杨巧飞.手术室消毒隔离工作及其优化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70.

[7]杨柳,文明.护理人员的感染管理与自我防护[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7):737-738.

[8]刘灿兰,刘红.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与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8):847-849.

[9]沈晋明.德国的医院标准和手术室设计[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63.

[10]蔡奕娟.洁净手术部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预防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9):1045-1046.

[11]龚燕琼.供应室护理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探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4):103.

第2篇: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范文

【关键词】 手术室;消毒隔离;宫腔镜

手术室消毒隔离工作对患者的康复进程有直接影响,如影响患者手术后恢复,感染等。随着内镜在医学各个领域的广泛使用和逐渐普及门诊手术室增加宫腔镜,这些内镜价格比较昂贵,大都容易损坏,而且多不易清洗,若长期不能彻底清洗,内镜的表面就会形成一种生物膜,轻者影响消毒效果,严重者甚至手术无法进行[1]。常规的内镜清洗方法不可能将表明的生物膜彻底去除,从而造成消毒不严格,引起患者间的交叉感染,严重者引起爆发性医源性感染,后果不堪设想[2]。为了保证宫腔镜检查及手术的顺利开展,严格落实执行《内镜清洁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对门诊宫腔镜进行彻底清洗、严格消毒和精心保养,我院门诊手术室认真履行与全面落实好门诊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手术室清洁工作管理,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对优化手术室管理尤为重要[3,4]。为此,本文对我院过去2年的手术室管理资料及其现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探讨了手术室消毒隔离优化管理的经验,现报道如下。

1 实施方法

基础管理措施的基础上增加优化管理措施。具体增加如下:①加强相关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全体人员对医院感染及防护的意识。向清洁人员明确说明洗手、消毒、隔离、灭菌、生活垃圾处理及医疗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及实际意义[5],培训他们能熟练掌握常用消毒液的配制和使用方法,严格践行手术室的清洁区和污染区的拖把、抹布、刷子等洁具的使用规范,手术室消毒用品的使用和放置要求,提高他们防止医院感染的意识,使其熟练掌握控制医院感染的知识技能,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的各项规章制度。②保持手术室空气的净化效果和消毒质量,要分工合理,权责分明。进出手术室应及时关门。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每天监测消毒液浓度,每月进行物体表面及各室空气细菌培养1次并做好记录;地板用2%次氯酸钠消毒液湿式擦摘,严格区分清洁与感染手术。护士长随时检查工作情况,一定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③对手术室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实施专业的工作技能培训,对门诊宫腔镜严格落实执行《内镜清洁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对宫腔镜进行彻底清洗、严格消毒和精心保养,让他们充分了解工作范围及自我防护的具体方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尤其是对手卫生方法的宣教,使其明确预防交叉感染的重要性,同时对手术室锐器处理方法进行指导。

2 评价方法

对我院实施手术室消毒隔离优化管理后的2010,2011年的手术室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的微生物进行检测,检测方法按相关规程进行。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管理办法》的标准,评价管理后的效果,分为合格与不合格。我院定期(1次/月)对内镜器械的功能状态进行检查和细菌培养。

3 结果

2010年物体表面检测58份合格率为99%,医务人员手的微生物60份进行检测合格率为99%,宫腔镜检查及手术600例,宫腔镜检测均未发现内镜器械有污垢、陈旧性血迹,细菌培养阴性。2011年物体表面检测58份合格率为100%,医务人员手的微生物60份进行检测合格率为100%,宫腔镜检查及手术800例均未发现内镜器械有污垢、陈旧性血迹,细菌培养阴性。实施手术室消毒优化管理,我院的手术室消毒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病原菌检测合格率不断上升。

3 讨论

在具体的手术室消毒隔离工作中,对手术室的污物要进行严格的分装、及时的清除。同时要注意防止泄漏,进行定点存放,定期进行处理。手术室的平车内外分明,使用爱尔施消毒液擦拭,1次每周。保持手术间的物品清洁。在具体手术中,要根据手术的性质,对手术室的清洁卫生进行加强管理,对无影灯、麻醉机、器械台等手术器械要使用湿式打扫[6]。即便在净化空调系统运行的情况下,术前术后手术室的仪器设备在使用清水擦拭后,再使用爱尔施消毒液进行擦试[7]。对于宫腔镜,避免了医源性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任何残留在器械上的有机污物如血液、脓液等都会影响灭菌剂及灭菌气体与微生物的有效接触和作用,且会产生细菌保护膜,从而影响灭菌效果。医疗器械清洗和灭菌质量的优劣是减少医源性感染和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要提高器械清洗和灭菌的质量。器械的清洗者一关至关重要,专科护士必须掌握正确的卸装、清洗方法,是保证内镜能彻底灭菌成功的关键手术室各班工作职责合理分工,具体操作,手术完毕随时清理手术室垃圾。

参 考 文 献

[1] 朱桂舣.不同清洗方法对供应室器械的清洗效果观察.中国实用护理杂,2006,22(6):55-56.

[2] 黄慧敏,张皖瑜,尹湘毅,等.消化内镜清洗消毒T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讨.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0):4851-4852.

[3] 陈小娣,钱小毛.手术室环境消毒质量现状及其监管措施.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4): 532-533.

[4] 赵桂萍.手术室医院感染的管理.中国医学创新,2010,7(13):103-104.

[5] 刘灿兰,刘红.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与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 16(8):847-849.

第3篇: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范文

【关键词】消毒 隔离 控制措施 医院内感染 灭菌

医院内感染无论对社会及个人均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毋庸置疑,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内容。

1 加强医院消毒隔离基础设施

基本设施应设置专用消毒间、洗衣房等;而病区要设有更衣室、办公室、治疗室、库房、值班室等,每个区域间要有间距。患者的标本采集物应专门设有区域放置,送检时分类,用密封容器进行送检。

2 加强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2.1 贯彻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医务人员要树立无菌技术操作观念,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2.2 切断院内感染途径 医务人员需重视并了解空气、物体表面与工作人员手的含菌量与感染的关系。认真做好空气物体表面的消毒,使空气含菌量及工作人员手的含菌量达到要求。医护人员应介绍有关防止交叉感染的知识及防止措施,加强宣传工作。

3 加强消毒隔离效果监测

医院的感染管理科及科室主任、护士长、感染控制监督员成立感染领导小组层层管理,负责感染控制制度与知识考核落实情况,并监控每一项工作环节的工作质量,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使感染管理工作程序化、制度化、标准化,积极参加院内感控例会,全面进行消毒、灭菌、隔离,每周每月上报报表。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消毒隔离措施及管理制度并进行考试考核,从根本上认识到控制感染的重要性。每月对科室医护人员的手进行卫生学监测,定期进行紫外线、辐射强度的检测,及时更换紫外线灯管;每月对监护室、治疗室、换药室进行空气、物表细菌培养一次,必须天天对消毒液的浓度进行合理检测,定期核对隔离效果进行评价,及早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4 防止院内感染的主要措施

4.1 隔离预防是防止感染因子从病人或带菌者传播给其他人的一种措施。包括严格隔离、呼吸道隔离、肠道隔离等。

4.2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切断院内感染的传播途径,预防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与传播。

4.3 合理使用抗生素 遵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即病毒性感染者不用,发热原因不明者、若无明显感染的征象者不用,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生素,严格控制抗生素的预防使用。

4.4 中心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与院内感染有密切关系,完善医院消毒供应室的无菌物品质量管理制度,规范各项操作流程,提高无菌物品的质量,使质量管理形成制度化、程序化,确保医疗护理安全,维护病人的生命,降低医院感染。

4.5 紫外线灯管的管制 每天要进行换药室、治疗室的紫外线空气消毒两次并记录消毒时间,病房每周一次消毒,照射强度越高其灭菌效果越好,紫外线灯管要合理安装,合适的反光装置、消毒时间的长短,及时更换新的灯管并做好相关记录。

4.6 科室内的感染废弃物用含氯消毒剂消毒6小时后倒入黄色垃圾袋内或倒入下水道,按无害化处理原则处理;非一次性用品如吸痰器、手术单等用含氯消毒剂浸泡2-6小时清洁干燥备用,手术单、被褥、衣物等送洗衣房。

5 重视医疗废物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为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对全院职工进行医疗废物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全体工作人员对医疗废物危害的认识。生活垃圾要与医疗废物分开归类。医疗废物按感染性、损伤性、化学性、病理性和药物性五类分别进行处理,并放在指定污染区域内。损伤性废物应放在防刺破、防渗漏的黄色专用锐器盒内;感染性废物放在有医疗废物专用标识的黄色包装袋内,严密封口,注明科室、时间、废物种类等;化学性废物应交由专门的专业机构处理;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药品依照有关国家规定标准执行。医院医疗垃圾收集、焚化,医院污废水汇集处理应予以高度的重视。

6 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责任心

医务人员要具有高度的职业素质和责任心,应自觉的履行医疗原则和行为规范,严格遵守消毒灭菌隔离技术,加强消毒隔离的管理和预防措施,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杜绝医院内感染。加强对医务人员感染知识的培训,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得到提高。

7 及时治疗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由于院内感染多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因此除应针对病原选择杀菌作用强、疗效高的抗菌药物外,还应改善病人的体质,增强病人的免疫功能。对病人的原发病应积极治疗,也有助于院内感染的控制。

8 传染病疫情管理

为防止传染病的蔓延,医院要保证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和传染病的科学管理,避免传染病疫情造成院内播散,并做好突发传染病疫情防控措施。

9 结论

随着医学科学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院内感染在医院管理中占据了主导地位,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提高医疗质量、保障病人安全以及维护医务人员健康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控制感染,从我们做起。

参 考 文 献

第4篇: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范文

【关键词】消毒隔离;病区;护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29-01

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病区是护理人员对病人施行治疗、护理的场所,也是病原微生物集中的地方;护理人员与病员接触的机率最高,若护理人员没有较强的消毒隔离意识,使消毒隔离制度落不到实处,病区就会成为一个大的污染源,给病人造成伤害,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们通过从抓制度落实这一关键着手,把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持续质量改进的重点,使消毒隔离制度逐渐落到实处,具体做法如下:

1、病区护理工作中消毒隔离存在的薄弱环节

1.1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对院感控制工作不够重视,对护理活动中各项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比较消极、被动。

1.2有些护士消毒隔离知识欠缺,对消毒隔离措施不了解,未落实。

1.3个别护士认为医院感染管理增加了科室材料消耗,增加了护理成本,而且不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故配制输液用的注射器 ,就未能做到一人一针一管。

1.4有些护士因为工作忙碌,缺乏慎独精神,将消毒措施简化,省略等等。

2消毒隔离制度在病区护理管理中的运用

综上所述,我们针对病区护士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下述措施:(1)加强护理人员培训,使护士熟悉消毒隔离相关制度,并养成自觉执行的习惯。(2)组织护理人员参加护理部核心制度培训,使护士人人能够熟悉消毒隔离制度,重视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3)组织病区护士参加院感科举办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知识培训,培训后并组织考试,使病区护士掌握手卫生规范和自身防护知识,掌握病区及治疗室院感管理规范。(4)各病区组织科室内护士业务学习,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等等知识,培养重视消毒隔离工作的意识。

2.2成立护理质量检查组和病区护理质量自查小组(1)护理部成立护理质量检查组,护理部主任任组长,成员由内科、外科、肿瘤科护士长组成,每月检查一次病区消毒隔离质量,并将检查结果汇总,在护士长会议上进行检查结果通报,提出整改措施,以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的目的。(2)各病区成立护理质量自查小组,负责本病区消毒隔离检查工作,以病区护士长任组长,常白班护士及病区主管护师为成员,每周检查一次,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消毒隔离考核表中,在次日晨会上作不提名的点评,让病区护士逐渐提高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的意识。对在考核中多次出现相同错误的护士,由护士长找其谈话,了解其原因,并限期整改,必要时进行经济惩罚。

2.3制定考核办法和细则,组织护士学习,然后开始实施:我们从以下7个方面分18个考核点进行检查考核:(1)执行手卫生规范情况。(2)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情况。(3)无菌物品使用、保存和更换。(4)晨间护理方法及用品消毒。(5)治疗物品清洗消毒处置。(6)抢救器械清洁消毒。(7)病员安置、隔离标志。

3效果评价

第5篇: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范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203

手术室感染因素

空气污染:空气消毒不彻底,使空气中的飞沫、尘埃可能携带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可直接进入切口,或落到器械、敷料等而污染切口。

人员流动:大手术、危重病人手术急救需要较多人力、物力的多方面密切配合,人员流动性大,导致从外面带入的微生物增多,增加手术感染机会。

工作人员:①手术者的手是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来源之一;②术者和其他工作人员口罩和帽子戴不规范,头发皮肤暴露较多,有皮屑或毛发落入手术野或悬浮于空气中,也容易发生感染;③麻醉人员在气管插管、各项麻醉穿刺中操作不规范,均会导致感染的发生;④手术物品误用未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器械、敷料造成严重感染;⑤无菌溶液超期使用;⑥大手术或急诊手术需建立多条静脉通道用于加快补液和输血,输液、输血、麻醉静脉用药时未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均可导致感染。

手术室医院控制感染的对策及方法

建立健全管理组织:①建立院内感染管理小组;②建立科室的院内感染管理规章制度;③院内感染管理小组职责明确;④全员参加医院感染知识培训;⑤参加医院感染工作会议;⑥持续改进措施和记录。

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①实施标准预防及根据疾病传播途径采取接触、空气、隔离预防;②手术室内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无尘、无污染;③手术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血液、体液的污染扩散,一旦污染立即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和局部清理;④接送病人手术用车应用交换车,并保持清洁,平车上的铺单一人一换;⑤手术结束后,对手术间的地面和所有的台面进行彻底的湿式清洁;⑥麻醉导管及面罩等器具一人一用一灭菌,干燥封闭保存;⑦医疗废物分类放置,专人收集,规范处理。

加强手术室感染管理:手术室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原则;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划分明确,严格区分管理;手术间表面光滑、无裂隙、无暴露管道等;手术间的门,除物品收人员通过时均应关闭;所有手术人员均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进入手术室时,按要求更衣、帽子应将头发全部遮盖;当手术衣污染时,应及时更换;观摩手术人员应穿隔离的观摩服,禁止串手术间;手术人员指甲要短,不能戴手表和前臂的手饰,前臂和手不能有破损皮肤;外科刷手方法规范,使用消毒剂达标;根据物品和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对手术器械消毒或灭菌;无菌物品应分类放置于洁净区内,按顺序发放使用;专人负责定期检查无菌物品的灭菌标识、灭菌日期、有效期、包装的完好性及执行者的签名;清洁物品与污染物品流向应严格区分;手术中有血液、粪便、体液等污染时,立即用消毒剂消毒;清洁工具应有不同区域的标识,使用后洗净、消毒、晾干;针、刀片等利器使用后放入利器盒内;医疗垃圾分类放置,无害化处理;医务人员利器伤登记并报告。

消毒效果监测:①空气监测合格。②物体表面监测合格。③手监测合格。④紫外线监测合格并建立使用登记。⑤正确使用消毒剂,消毒浓度监测合格。

结 果

我院手术室长期以来,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对手术室医院感染进行严格控制,促进了手术室各项护理质控工作的落实,效果显著。

讨 论

抓好手术室医控的各个环节,内容落实到位。要求全体人员要认真执行各项规定,出现问题对当事人提出批评并在晨会提醒全体人员注意避免发生此类问题。加强了手术室感染质控管理,使手术室工作更加规范,全体护理人员在工作的各个方面,认真按照标准执行,体现出有序、严谨、安全的科学态度。

参考文献

1 消毒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

第6篇: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范文

[关键词] 新建眼科; 手术室; 感染控制; 管理

[中图分类号] R7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3-250-01

眼科手术室是眼科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为患者带来光明的场所,因此眼科手术室感染控制与管理是眼科手术成败的关键还节。通过对手术室感染的控制和监测,采取有效的控制感染措施,搞好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工作从而减少手术室感染与爆发。眼科患者都是以手术病例居多,占有很大的比例,而眼科手术都为精细手术,同时对手术全过程的灭菌技术要求更高,一旦感染,将会给患者带来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失明甚至摘除眼球,给病人带来具大的身心伤害,严重影响医院的声誉,所以眼科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极为重要环节。我科是今年新组建的科室,虽然新建、条件有限,但感染管理工作一点也没松懈,通过多种环节多重消毒的管理,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得到了可靠的保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健全组织,完善规章制度

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要做到有章可循,新组建眼科手术室根据感染管理有关规定制订了眼科手术室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器械清洗消毒制度,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制度等。科室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监控医生和监控护士组成,每月进行空气培养,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以及无菌物品监测,采用空气消毒机及紫外线双重消毒,并对紫外线强度进行监测,感染管理科每月对眼科手术室进行医院感染管理专项检查,内容涉及到消毒隔离,消毒锅生物监测、医务人员手卫生,医疗垃圾分类管理,器械清洗质量,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动态空气消毒机和紫外线灯管的清洁保养及消毒记录。对每次检查存在的问题及时书面反馈,督促整改,并不定期复查。

2 做好手术室环境因素的管理

要控制好眼科手术室感染管理首先要做好手术室环境因素管理,环境因素管理中:严格分离洁污流线,设立手术室工作人员通道、手术患者通道和污物通道,将医护人员、患者以及洁净物品作为洁净流线,手术后器械敷料污物等作为污物流线:严格区分,以保证手术室空气的洁净度及流程的需要,划分内眼、外眼和感染手术间,感染手术间在手术部的最外边,感染手术间靠近污物通道,以便于隔离和消毒,接台手术应先做无菌手术再做感染手术。特殊感染手术必须在感染手术间施行;控制手术间室温,适宜的温度不仅使患者舒适,更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如温度过高,工作人员体内代谢增快易出汗,影响操作并增加切口感染的机会;温度过低患者易发生低温功能障碍影响术后恢复,室内温度控制在22℃~25℃,湿度控制在50%~60%较为合适,不仅满足人体舒适度且又不利于室内微生物的生存。

3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科室建立业务学习本,每季度认真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简讯及院感染管理制度,并不断总结经验,若有问题,查找原因立即整改,全员参加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并进行考核,做到奖罚分明,要求每年有四次关于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内容,并且定期对科主任、护士长、监控医生和监控护士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并进行考核,不断强化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

4 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4.1手术室感染监控 眼科手术室空气消毒首次采用甲醛熏蒸两次,特请医院感染办、疾控中心的专家对手术室空气、台面等进行严格监控,鉴定合格发证后才进行使用。科室进行手术室感染监控由手术室院感专职护士负责,统一对手术室的空气、物体表面、显微镜、手术人员的手、无菌物品、使用中的消毒液等每月采样细菌培养。若菌落数大于正常范围,应查找原因,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整改。再次采样细菌培养合格后,才能使用。

4.2 确保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质量 手术器械清洗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在引起医院感染的诸多因素中,通过医疗器械作为传播媒介的报道屡见不鲜。眼科器械均为精细器械,尤其是轴节及复杂部位的冲洗,在清洗过程中应注意环节质量,保证器械清洗的效果,眼科手术室配置了快速压力灭菌器,在取用灭菌物品时应严格手消,对手术后的器械按要求进行水洗、酶洗、蒸馏水再次清洗、保养、消毒灭菌等规范处理,并且每周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

4.3 手术室人员的管理 手术室空气中的细菌可来自室内一切物体及各类人员体表,因此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按要求着装。手术患者的术前处理应在病房准备完毕,清洁消毒手术部位后,换上消毒的病员服、帽子、拖鞋。手术室内的人员数量应保持在最低限度,进出手术室的人越多,室内空气污染就越重,因此要严格控制手术室人员的进出,减少手术室开门次数与时间。根据手术室大小严格控制人数,参观者进入手术室后应限制在指定区域内,与手术野至少保持30cm的距离,不得任意穿行或互串手术间,自觉的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操作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加强手术室各级各类人员管理,接触病人前后均应严格手消,严禁穿着手术室衣服外出。

4.4 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 眼科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较多,特别是植入物的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前必须要查看外包装有无破损,有无生产厂家,注册证,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灭菌(生产)日期,有效期,灭菌方法等,对包装不合要求的不能使用,完全符合一次性医疗用品质量标准的方可使用。领起的一次性手术用品应专柜存放,离地面20cm,离墙5cm,离顶50cm,柜内清洁干燥,通风良好,温度与湿度要适中,定期进行空气消毒,专人管理并及时反馈一次性无菌物品的使用情况。

4.5 手术室医疗垃圾的管理 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对医疗垃圾的收集、存放、处理进行严格管理。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分开包装,医疗垃圾装入黄色垃圾袋,生活垃圾装入黑色垃圾袋,分别存放;手术中所用刀片、注射针头、缝合针等,必须装入专用的利器污物盒内,装至2/3满后封闭盒盖,再装入黄色垃圾袋,医疗废弃物等处理不当将引起二次感染和造成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产生极大威胁,因此必须有专人负责统一处理,并建立医疗垃圾处理登记本,认真交接登记。

4.6 手术室环境卫生清洁消毒管理 手术室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关系到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率的高低,空气中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同时空气又是良好的传播媒介,因此地面应予湿式清扫,物体表面、台面应在每天手术前用清水、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手术完毕常规用75%酒精抹布对手术间无影灯、显微镜、手术床、器械车、操作台面再次擦拭,并对显微镜等精密仪器用防尘罩盖好,用动态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根据需要每24小时循环四次每次消毒1h,设置时间以手术进行高峰为主。每周进行彻底清扫1次,使用的清洁工具不宜用掉纤维的织物材料制作。各种设备进入手术间前,应先安装完毕,擦拭干净。物品的外包装严禁带入手术室内,手术人员隔离鞋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清洗1次,洗手衣裤每次用前高压消毒灭菌1次,并进行洁污分开。保证了手术室的环境清洁和医疗安全。

4.7 手术中无菌技术管理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要求眼科手术室护士具有较强的眼科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基本功。严格监督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执行情况,严格的洗手刷手和手消毒是控制感染的关键,严格手术区皮肤消毒范围,注意保护切口,做到配合手术时得心应手,稳、准、轻、快,从而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感染机会。手术人员脐平面以下,肩部以上区域,无菌台包布下垂30cm以外等均视为有菌区,手术器械触碰到无菌区域以外,即视为污染,应立即更换。覆盖切口的敷料不可太厚密,以免影响汗液蒸发,给细菌的生长繁殖创造条件,避免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遭受污染,降低切口感染率。

我科组建八个月以来,完成内眼手术1206例,外眼手术521例,没有1例发生眼内炎,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对眼科手术室的每一个环节引起重视,制定有效的感染管理制度及措施就能有效地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加强手术室各个环节的科学化、合理化控制与管理,使手术感染率降低,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通过监控、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真正有效地减少间接感染途径,使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工作步入科学管理的轨道,为今后的眼科手术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丹,周力.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手术室护理学[M]. 第1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王方.现代化洁净手术部护理工作指南[M].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

第7篇: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范文

【关键词】 手术室管理 医院感染 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 R19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351-01

医院感染问题已经是目前医疗实践中的重要性问题之一,在健康及经济上对于患者与其家庭以及社会、国家都遭受了很大的影响和损失。而手术室则是医院感染根源的高危场所,手术治疗是作为外科诊断治疗的重要方式及技术手段,对于疾病的治愈及患者生命的挽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同时手术也是一个创伤性及侵入性的操作,是医源性感染的主要诱发因素,若手术室内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不合理,病原体微生物会利用多种渠道进入至手术处,并引发其感染,不仅仅会使患者的生命健康受到损害,并且也会加大医疗的支出费用,严重则会引发医疗纠纷现象。手术室管理的加强对于医院感染的控制及手术治疗成果的核心。

1 手术室内导致医院感染的不利因素

根据有关工作经验,现总结了手术室内医院感染的不利诱发因素主要为以下几点:1)不合理的手术室内布局。手术室内清洁与感染的路线并不分明,且出入口的安排也不恰当,与卫生学相关制度并不符;2)不完善的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的主因就是其松散的管理制度,医护工作人员对于医院感染的认知度不足,未掌握科学的预防医院感染相关知识,而医院感染的预防制度与措施也并未完善,也没办法依据可行;3)消毒隔离制度的忽视。一些医护工作人员并未有很强的责任心,而无菌的意识较淡,并未执行严格的消毒及传染病的管理法制度,且不正规的技术操作,也并未执行严格的无菌及消毒隔离措施;4)洗手消毒措施不规范。医院感染主要传播媒介就是手,而洗手消毒环节则成为有效预防院内感染的关键,不规范的洗手方法,微生物病菌并不能被有效的杀掉,而引发感染。5)一次性医疗物品的不规范性,也会引发院内感染。

2 加强手术室管理的相关措施

2.1 合理的手术室内布局

手术室内布局应该依据于无菌、院内感染预防及其流程功能,更加的合理及科学。可考虑外圆走廊设计,污染、清洁、无菌各区域严格区分开,使手术室的清洁度提升。并确保洁污分流,消毒、清洁及灭菌类设备相应改良,如真空高压式消毒锅的配置,高效空气净化设备配置,高效消毒剂的购置,而洗手池的数量应等同于手术台,并装配感应式水龙头,室内走廊应在10m2 内装配紫外线灯。

2.2 院内感染管理制度的完善

世界卫生部所倡导的医院感染有效得到控制的主要措施为:灭菌、消毒、隔离、无菌技术及监测手段。消毒隔离措施的严格执行和无菌技术的规范性以及手术感染种类的对应处理,并建立质量控制组织,严格考核监控指标,并定期反馈监测结果继而依据此制定相应的调整措施保证良性循环的效果评价结果。

2.3 加强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知度

医护相关人员应定期性参加灭菌消毒技术的培训,更好的掌握灭菌杀毒的相关知识,而消毒隔离的观念也应得到强化,严格的执行消毒隔离相关制度及无菌技术规范。而监控员工也应得到业务上的加强,规范化及正确的监控培训,有利于监督及指导他人工作;宣传院内感染观念,并定期的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知识;组织人员外出交流,而学得新技术及知识在全科室宣传,更好的完善控制院内感染的管理工作。

2.4 物面及空气的消毒措施

对于手术室,应该严格对其物面及空气采取消毒措施,我们的手术室是层流洁净手术室,手术室对空气的要求非常严格,要求高度洁净,因此我们必须对空气用高效过滤器净化,并用层流超净装置使气流流通的方向受到控制,让气流以恒定的速度单方向传送,从而排出并带走气流内的细菌和尘埃。手术前,应该有专门人员应用专门清洁工具对手术间进行打扫,并使电动门关闭,1小时层流后再使空调系统关闭。定期对手术室内净化机组、走廊、天花板、排风机等处的过滤器进行清洁、更换及维修,并定期更换初、中、高效过滤网,从而使手术室达到无菌的效果。

2.5 一次性医疗器具的科学管理措施

一次性医疗用具的管理工作应得到科学性强化,选购应符合卫生部门所许可的“三证”类产品,每批产品的质量验收工作都应该严格执行,并进行细菌监测抽样工作,确保其质量完全过关后才可以使用。不合格的产品应坚决抵制,确保医疗用品的安全性。而此类器具也应放置于特定的柜内,通风性要好,并保持干燥清洁,定期的进行消毒,并配以专人管理。而一次性的医疗用品在使用前应核实外包装的良好性、有效期及是否霉变,并按日期投入使用及时的反馈使用结果,并严格操守一人一物原则,而一次性的医疗用品在使用完后应置于消毒剂不低于30min如有效氯0.5g/L的选用,再进行高温的焚烧销毁。

2.6 强化微生物学的监测标准

随机的检测跟踪真空高压的灭菌功效,比如:锅内化学及工艺的检测,定期性选取芽孢指示菌片进行灭活测试;月均进行物表、空气、手及灭菌消毒夜的细菌学检测,一个季度进行紫外线灯管的强度检测;对于手术后的患者其切口也进行跟踪检测,统计手术部位的感染概率。而每月监测结果也应及时的分析汇总并反馈,对于达不到标准的项目,应进行相应合理科学的调整修改。

3 结语

总而言之,医院感染的有效控制是相关性较强的复杂性工作,而相关管理制度的健全及监测标准的有效监督,对于手术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及医院感染的有效控制意义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更藏卓玛.加强手术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中国医药科学,2011,10:128-129.

[2]蔡有香.加强手术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内蒙古中医药,2012,12:56-57.

[3]许巧玲,李少萍,周文贤.强化手术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中国实用医药,2012,19:265-266.

[4]刘永祥.加强手术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中国实用医药,2008,09:146-147.

第8篇: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范文

方法:通过加强医院内感染培训,提高全员医院内感染意识。

结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保证所供应物品的无菌、无毒、无热源。

结论:从源头上杜绝医疗器械及其它用具因消毒灭菌不当而引起的医院内感染。

关键词:医院内感染污染原因控制因素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344-02

供应室是集中供应临床科室所需医疗器械、敷料、一次性用品科室。其产品直接用于病人身体,这些物品或器具的无菌质量是预防热源反应与医院内感染的基本保障。因此供应室因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洗涤流程,保证有效的消毒灭菌质量,为临床科室提供合格的医疗用品,在降低医源性感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感染分类

1.1医院内感染。从广义上讲,在医院内获得的一切感染均称为医院内感染。根据感染的来源可分为外源性感染与内源性感染。

1.2外源性感染。也称交叉感染,通常指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如其他病人、病原体携带者、陪护、探视者、医务人员,污染的医疗器械及血液制品,病房设施等外环境。这类感染可通过严格的消毒灭菌,隔离和屏障保护等措施达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此类感染最典型的为供应室因消毒灭菌失误所造成的感染。

1.3内源性感染。也称自身感染,来源自身肠道、口腔、阴道等部位的正常菌群,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外科手术、抗菌药物的应用等手段使用,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正常菌群趁虚而入,造成宿主的感染。

2供应室对于控制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性

供应室通过供应合格的医疗用品来降低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既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又有利于医院诊疗水平的提高,其工作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2.1高水平的消毒灭菌质量,可降低甚至避免发生于医疗器械本身造成的医院内感染,能够避免发生医院大规模的医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

2.2通过对一次性器具的使用,消除了由使用不合格一次性医疗器械,消除了由使用不合格一次性医疗器具引起的医院内感染。

2.3通过严格执行洗涤流程及各种检测手段,避免了病人因器具不洁引起的输液反应及微粒因子的损害。

3供应室工作影响医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

3.1工作人员自身原因。主要是指工作人员没有牢固掌握消毒灭菌的方法,无菌观念和院内感染意识不强,而致使工作中疏忽大意,或者对自己要求不严,不能够严格执行4个洗涤流程及消毒隔离措施,导致生产出来的器械去热源不彻底,灭菌不合格而引起医源性感染。

3.2消毒隔离制度因素。如供应室分区制度,人、物分流制度,下收下送制度,无菌操作准则及细则等不健全或制定不合理,甚至约束力不强,使微生物随着人、物的流动而在供应室各区流动,工作时流程路线紊乱,工作不严谨,可造成清洁物品及无菌物品的再污染,从而无法保障无菌物品的安全使用。

3.3消毒隔离措施因素。供应室处理及供应的物品种类繁多,应根据物品的危险程度,器械种类是否进入血液循环等采用不同的洗涤流程及消毒灭菌方法,不能擅自简化流程。如果进入血液循环的器具未去热源或去热源不彻底会引起发热反应,或者采用的化学消毒液不合乎要求,甚至高压蒸汽灭菌时灭菌程序设置不当、为省时将灭菌敷料程序设置为锐器灭菌程序等。而不能达到相应的消毒灭菌目的。

3.4治疗监测及管理因素。供应室应有着一套比较完善且适应医院发展的质量监测方法及管理手段,并且对各环节质量要有检查标准与方法,甚至用数据化衡量。如果质量监测不到位、不及时则无法保证所供应物品的绝对安全可靠。

4避免医院内感染供应室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供应室应根据引起医源性感染的相关因素及供应室本身工作的特点,制定和执行切实有效的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措施。

4.1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不断加强对刚从事供应室工作的护士,工人等培训。如院内感染管理规范、消毒灭菌方法、操作技能、消毒灭菌包的大小要求、包装要求等方面的强化培训,以提高对供应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预防意识,使之在工作中能够自觉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及工作流程,杜绝因主观因素引起的产品不合格现象的发生,健全消毒隔离制度与工作程序。

4.2供应室布局合理。供应室布局应该合理,严格区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并且三区符合由污染到清洁,再到无菌的原则。三区人、物分流,在各区清洁用物及各种器具和人员相对固定,不能交叉使用,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各区的空气、地面物体进行清洁消毒。

4.3加强下收下送感染控制。下收下送车应严格区分污染车与无菌车,下送车只能装载无菌物品,下收车只能装载使用后的污染物品,两车不能混装。用后分别用75%的酒精擦拭车身,下收车放置于污染缓冲间,下送车放置于无菌缓冲间。下收下送人员应相对固定,穿戴要整齐,职责明确,下收人员不能接触无菌物品,回收后回到供应室也不能进入无菌区,下送人员不能接触污染物品。

4.4认真执行工作流程中的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1,2]。对于接触病人血液循环的物品一要严格执行去污、去热源、去洗涤剂、精洗四个洗涤流程。各个流程要使用合格有效的侵泡液体,采取正确的洗涤方法,同时灭菌后保持物品无菌、无热源,以避免发生热源反应,杜绝医源性感染。加强一次性医疗用物的管理。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过程包括进货、储存、发放、质量监测、使用追踪等各个环节的严格把关,坚决杜绝使用不合格的一次性医疗用品,以保障病人的医疗安全。

4.5健全相关制度。如更衣制度保证做到三区工作服及工作鞋严格分开。各区工作人员守则、清洁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工作流程、参观制度等。

5讨论

供应室是控制医院内感染的重点科室之一,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要想从根源上控制医院内感染就要加强全员医院内感染培训,提高全员医院内感染意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为避免医疗纠纷及医院感染发生,消毒灭菌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3]。为了保证消毒灭菌的质量控制,对消毒灭菌物品处理过程中的环境、灭菌设备、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等进行监测。从而从源头上杜绝医疗器械及其它用具因消毒灭菌不当而引起的医院内感染。

参考文献

[1]孙雪莹,王华生,宋婉丽,等.消毒供应室对医疗器械的全程质控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2):1398-1399

第9篇: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范文

近年来,由于医院感染引起的医疗官司娄见不鲜,如何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时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重点,也是护理质量的核心问题。现结合十几年来护理实践对医院感染原因进行分析,并对预防措施进行探讨。

一 造成基层医院感染的原因

1 医院管理不健全 。基层医院领导不够重视,管理制度不严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医院领导对医院感染的知识缺乏,对其严重性认识不足。以致对有关规定只是成在形式上制定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制度和措施,没有做到有效监控和督查。2 无菌操作不规范,消毒隔离意识淡漠。 平常各种注射、穿刺是基层医院日常诊疗护理工作的重点,由于相当部分医护人员无菌观念淡薄,消毒意识不强,不能自觉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以致于操作不正规,器材消毒不严,常可导致医院感染。3 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基层医院缺乏抗生素的应用知识,由于经济利益及其他原因造成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认为所应用的抗生素越高档疾病就会好得越快,造成药物的耐药性,促使耐药菌株生长,引起菌群失调。

4 医院的设备配置、布局不合理 。 目前许多基层医院重点科室和相关建筑不符卫生学要求,缺乏必要的水、污水及医疗废物的处理设备条件,医院不分污染和清洁通道。门诊、病房缺乏隔离区,不同病种同住一病区,传染病房无隔离条件和标志,造成病人到处乱串,造成疾病的交叉感染。医用污染垃圾和生活垃圾混合处理。夏天缺乏防蚊灭蝇措施。这些均可造成病菌的广泛传播而发生医院感染。

二 预防

1 完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领导加强责任心,完善管理体系,强化监控意识。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制定好全院感染控制规划和制度,制定全院护理的消毒隔离要求。

2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1)加强隔离防护措施 。隔离预防是防止感染因子从患者或带菌者传播给他人的一种十分有效措施:这包括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保护性隔离两个方面。患者隔离主要是对患者的衣食住行进行严格控制,减少病房探视时间和次数;医护人员的保护性隔离主要包括:必要时临床操作戴手套,使用隔离衣等;对所有侵袭性医疗器械的安全防护,对污物、毒物或感染过的单、巾的安全防护,工作后应加强对手的消毒。2)规范无菌技术操作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必须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避免被锐器刺伤或刺伤他人。无菌操作前严格洗手,戴口罩,必要时戴无菌手套,抗生素现配现用,避免在局部有炎症的部位穿刺。3)规范无菌消毒 。灭菌消毒是切断医院内感染的传播途径,要规范病房地面、空气及医疗用具的消毒方法、时间和次数。切实到一人一换一消毒,对患者分泌物及医疗废物处理应是用消毒液浸泡或高压灭菌,然后集中焚烧处理。

3 加强抗生素应用管理 。 严格控制抗生素。滥用是预防和治疗医院感染的当务之急,首先应注意选择药物的合理性;其次,严格掌握抗生素预防用药,局部用药和联合用药的指征;第三,加强药敏试验和血药浓度的监测,提高用药的合理性。

4 改善医院设备条件和布局 。医院应做到布局合理化,各医院除应有必要的消毒灭菌设备外,还须符合卫生学要求做好污水、废水的处理设施,同时做好一次性医疗用物的处理。重点科室和相关建筑符合卫生学要求,污染通道和清洁通道分开,同一病种住一病区,夏天做好防蚊灭蝇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