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健康管理智能化范文

健康管理智能化精选(九篇)

健康管理智能化

第1篇:健康管理智能化范文

作为健康管理期刊的办刊人,身处于智慧健康的大潮中,已感受到近一年多,健康管理受到了冷遇,至少在政府文件和健康宣传中提得少了。究其原因,绝不是健康管理的理念和方向出了问题。在2016年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其重要内容依然是推动 “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促进为中心”的转变,就是要改变目前以治病为主要目标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者相结合的健康管理模式。这是对健康管理最明确的肯定。但检讨前两年健康管理机构的工作,不得不承认,蓬勃发展的健康管理机构,多以雷同的营利性健康体检为主,在调动个体和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预防疾病、维护健康方面,服务价值难以体现,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健康管理;未形成健康管理的主流理论框架;未构建起具有我国特色的健康管理体系;技术水平、服务模式都相应落后;部分地区健康管理机构设置过多,水准参差不齐,已出现市场供应不足、信用度下降,面临重新洗牌。

健康管理遇到智慧健康,是被取而代之还是遇到了改革创新的良机,答案肯定是后者。观望,将于事无补,只有坚毅地改变才是良方。我们要有持守、有引领、有警醒、有担当。当今,健康管理在中国已根深叶茂,已形成一支庞大的几乎遍布全国的健康工作队伍。毫无疑问,取向和目标相同的健康管理机构,必然是智慧健康落地的最好载体。

首先,健康管理模式要根据智慧健康的发展做相应的改变,要建立起智能健康管理系统,智能化理健康信息的获取、传输、交互和集成;要能够通过区域智慧健康网络平台,及时对个人进行健康指导和健康管理服务,努力做到预识、预警、预防的科学防治;要重视技术革新的推动作用,支持并协肋人群使用可穿戴设备、远程医疗、网络问诊等手段进行健康监测,实现自我健康管理;要学会运用各类医疗大数据,提升预防和疾病管理的针对性、准确性和安全性。

在智慧健康中有个最新概念一一精准健康。精准健康已被预测为健康管理的方向和终极目标,国内巳有成立精准建康管理分会。精准健康是在紧密依靠大数据的支撑下表达的,一场研究应用大数据的浪潮正在兴起,2016年6月国务院就下发了《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智慧城市的医疗数据开始交互整合,健康机构也积极行动,智慧健康产业联盟在工信部指导下,已于2016年成立“亚健康大数据管理专业委员会”;今年四月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又成立了“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评估和保障专业委员会”;另一方面精准健康源于精准医学。精确医学有人说它是分子水平的个性化医疗,内容涵盖了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及康复;精准医学正在推动医疗行业从一体化模式向靶向治疗转变;随着巨量的基因数椐整合进临床工作,精准医学得以更深入地研究遗传性疾病和慢性疾病。

第2篇:健康管理智能化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 智能医疗 隐私保护

1 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健康,有些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希望能够随时地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医疗健康系统可以足不出户地随时监测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这得益于物联网的发展,使得很多信息科技公司进入智能健康领域,已经上市了一些智能设备如智能手环和智能血压计等,这些智能设备通过人体传感器采集健康信息,然后由医疗健康管理服务器进行分析和反馈。随后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提供健康管理服务,这种服务核心是人为的关怀,使用户能够放心,有利于身心放松和疾病的治疗。

在物联网医疗中,所有系统应用的出发点都是人,只有围绕着用户或病人才能让更多人体会到关怀,才会使用下去。围绕病人设置医生、护士,药品和医疗器械,这些都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管理制度进行有序的管理,这样系统在一定的控制下动作,才能保障医疗的质量。

2 系统特点

根据调查和分析,得出智能医疗健康管理系统要具有已下几个特点:

2.1 综合性

为健康的用户提供保健方案,进行疾病的预防;为身体不太好的用户提供身体状况监测,如若有突发意外进行及时的救治;又为生病的用户进行医院的预定,专家的排号等服务。

2.2 个性化

根据不同用户的特点,用户所在的地区,用户不同时间不同状况下的不同要求,提供有针对性的保健和治疗方案。

2.3 人性化

医疗设备的设计满足用户的生活习惯,方便用户的日常活动,并且不会造成影响,使用户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身体健康的检测与监控。

2.4 智能化

能够智能分析用户健康数据,提供相应的健康管理方案,当发现异常时自动提醒,如果情况严重能自动呼叫医疗服务,为医院提供智能辅助医生诊断,提高医生的处置效率和准确性,并进行费用自动结算。

3 系统的体系架构及原理

3.1 医疗健康管理系统体系架构

医疗健康管理系统体系包括三个方面:

(1)智能终端;

(2)健康数据管理服务器;

(3)医疗资源,它们协调形成了一个系统。

基于物联网的医疗体系架构的核心业务还是移动医疗领域。为了能够省时、方便、准确的进行医疗健康管理,经过分析提出了一种个人、家庭、社区-医院共四个模块的医疗健康管理系统,四个医疗健康管理模块各不相同。在个人模块中主要是利用传感器和一些信息采集设备来采集人体的生理数据,比如心路、脉搏、体温和血压等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将所采集到的数据发送到远程医疗服务器中;家庭模块中可进行较为深入的检测,比如心电和脑电检测,数据与远程医院医生实时共享;社区模块将整个社区的个人健康数据进行总结、分析,如果数据异常则进行反馈,可上门查看,或者联系本人或其家人了解情况;医院模块掌握当前所管地区的所有人的健康数据情况,接收医疗挂号预定,或者进行远程医疗,先指导病人进行简单有效的治疗。

3.2 个人健康模块

个人健康模块是与用户关系最紧密的医疗健康管理模块。用户或者病人是我们设计医疗物联网的核心,所以除了在用户或病人家中、社区医疗中心或者在医院中之外,在其它的区域也要进行医疗健康数据的采集,同时也要能够利用互联网将数据传输到医疗管理服务器,这就要用到个人移动便捷式设备,当前传感器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设备越来越小,功能也越来越强,完全能够满足我们的设计需求。

3.3 家庭健康模块

家庭健康模块主要是在家中设置一定的医疗或保健设备,以及一些起简单的药品。对于用户或者病人来讲,能够先进行必要的治疗或者减少去医院的次数,这样能大大减少医疗的成本,同时能够对突发性疾病进行妥当的处理。家中的医疗保健设备要求功能强大、操作简单、对错误的操作能够提醒和给出建议。还要使用寿命长,低能耗等特点,才能保障日常不时的使用需求。

3.4 社区健康服务模块

社区健康服务模块要处理大量的个人健康数据,这就要求信息共享的高度集成性,并且个人信息能够归类存储。此层服务平台主要是利用云计算技术来建立,利用区域网络将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在服务器中做成应用,在后台提供服务,将其提供给有不同需求的人。可将这些云存储的数据进行社区公有云和个人私有云,方便使用并提高个人信息的安全,对个人健康数据进行保护,避免个人隐私的泄露。

基于物联网的社区健康管理系统主要是将个人的健康数据整理成电子档案,并利用物联网的技术将个人用户、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和所在区域医院建立远程的联系,同时运用多种监控指标如生命体征、疾病状况、健康指数等对用户的健康档安进行归类管理,运用多种渠道如远程视频、远程操控等手段对用户进行指导。对有慢性疾病和有潜在发病风险的病人进行定期治疗,平时加强预防。动态检测、及时服务改善就医,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满足不同人的需求。达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和“小病进社区、大病上医院、康复回家庭”的目标,从而提高医疗水平,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4 结论

基于物联网的医疗健康管理系统,是具有数据采集、传输功能的传感器和体系管理服务器和终端组成的。本文提出了个人、家庭、社区、医院四级医疗健康管理模型,并对各个模型进行了详细介绍和功能描述,本设计有利于对病人的健康监控,有利于社区对住户的管理,有利于医生对患者的诊疗,是一个十分省时、方便、准确的医疗健康管理系统,能够降低个人的医疗健康费用,并提供更全方位的医疗服务,节约了医疗资源,有利于应对社会的老龄化。基于物联网的医疗健康随着物联网的发展也会更加保障人们的健康生活。

参考文献

[1]徐春华.物联网背景下医疗卫生信息化产业发展[J].中国信息界(e医疗),2010(03):33-34.

[2]郭宇.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无线医疗监控系统的设计[J].电视技术,2013,37(03):91-92.

[3]罗旋,卢锦.物联网在医疗领域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2,27(05):52-54.

第3篇:健康管理智能化范文

到医院看病,挂号难、排长队以及诊疗费过高等等,一直备受市民诟病。不仅患者很无奈,医院的诊疗压力也在持续上升。如何才能优化医院在诊疗环境、缓解诊疗压力呢?深圳市科创有限公司就结合物联网推出名为“海云工程”的项目,包括“健康云平台”及“海终端设备”两大块能有效解决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较长时间以来,我国卫生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且运行效率较低,患者看病难,医院诊疗压力大,一直是困扰医患以及医院之间的一大难题,这一难题有望在未来解决。在本次高交会中,低成本健康与医学工程就运用物联网技术,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据悉,本项目“健康云平台”目前已经在深圳的58家公立医院和638家社康中心上线,覆盖1400多万人的健康档案,诊疗数据超过10亿条,2010年全年门诊量达到了7900多万人次,有效缓解了医院的诊疗压力。

深圳中科科创医疗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于2011年加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新型现代化企业,是一家专业为智慧医院建设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与技术的规划大师,它主要产品有海云工程之医患通、会诊终端、家庭健康保等海终端。公司拥有自创的多项发明专利。

公司推出的医患通(远程医疗智能病房终端)是传统设备带与现代信息化智能产品的完美结合,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智能设备带,其具有医用气体功能、智能呼叫(视频对讲,实时监护)、智能床头灯(LED,亮度、方向可调)、高清摄像头、多功能接口(USB、音频接口、串口)、智能软件(能与HIS系统无缝连接、床头卡、入院需知、医院信息、满意度调查、费用清单、医院周边环境、餐饮服务、健康饮食、医后保健、游戏、视频、音乐、护理查房、远程会诊)、基于治疗功能的配色方案、扩展功能(移动医疗、健康卡、RFID)。

公司推出的病房智能信息化系统,是由护士站管理服务终端、医患通、走廊显示屏、网络。病房智能信息化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包括医院病房整体设计方案、功能选择及根据不同医院,不同科室的病房需要搭配。让医院病房建设有据可依,有例可寻,给医院多方案选择。病房智能信息化系统布线结构简单、网络结构稳定、产品功耗小、维护成本低、升级方便、扩展功能丰富、自由编码、信息智能集成化高、色彩丰富,可根据医院病房情况配色,给患者营造一个温馨养病的环境,让医生护士花最少的时间、走最少的路完成更多的任务,让其效率达到最高点。

公司的核心理念是“医疗信息化,服务人性化。”。质量是公司的第一大品牌,诚信服务是公司每个员工做事的宗旨,打造高科技人才是公司的策略,实现医疗智能信息化是公司的最终目标。

解释“智慧医疗”

在政府统一决策和规划下,深圳放权很多试点医院,真正从居民需求切入,以智慧技术改造传统医疗服务环节、创新商业服务模式,形成了“智慧医疗”的“模式”。

通过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实现对市民的智能化医疗服务和对物的智能化管理工作,实现医疗信息数字化、医疗过程数字化、医疗流程科学化、服务沟通人性化。通过发展“智慧医疗”,区域内医疗资源可全面共享,病人就诊便捷、诊治精准。

方便贴心不用再排队 服务送到家

推动电子处方应用,可以有效避免医疗事故并实现对用药成本的控制。医生用电脑或是数字手持设备,通过一个加密网络将处方直接传送至后台,通过在医院和卫生管理部门联网共享的数据平台上进行统一登记和共享查询。

告别孤岛政府引领信息创新举措

以电子病历和电子处方系统为基础,整合成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然后进行联网,再拓展到单个医院之外的社区、城市乃至更大范围内的医疗信息共享,将实现“区域医疗信息网络”和“医疗协作平台”。

记者了解到,深圳正在以电子病历和电子处方系统为基础,整合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然后进行联网,再拓展到单个医院之外的社区、城市乃至更大范围内的医疗信息共享,实现“区域医疗信息网络”和“医疗协作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角色不容忽视。

“政府在‘智慧医疗’中的决策和引领非常重要,‘智慧医疗’必须上升到政府层面,纳入到政府的决策和战略。”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认为。此前,医院自发的信息化建设更多是出于自身市场的考量,事实上,今天的“智慧医疗”已经不是某个医院孤军作战可以实现的。

在实践路径中,深圳“智慧医疗”突破信息化搜集、储存和简单应用的层面,从政府层面强力推进,打破此前各自为政的“信息孤岛”困境,围绕市民的就医满意度,以“智慧医疗”带动一系列创新举措,最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智慧医疗是深圳的亮点,在先行一步的基础上,将有更大的突破。特别是在信息资源共享方面能树起样板。

深圳模式创新服务实现便民利民

智慧医疗“深圳模式”的根本就是在政府引领下,依托本土新兴产业应用,以智慧技术改造传统医疗服务环节,创新商业服务模式,实现便民、利民。

在此基础上,深圳中科科创医疗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还将探索RFID在智慧医疗卫生中的应用,届时,病人体温单将自动生成、检验结果互认、药品智能管理,而医护人员将从传统的“三查七对”中解放出来,把更多时间用于精神护理和提升病人满意度。

基于世纪互联云计算建立的区域卫生平台,深圳“智慧医疗”要把“沉睡”的健康档案激活。对于医院来说,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不再是繁重任务。通过“健康卡”建立“电子健康日志”,居民的健康管理从被动变为主动。

深圳中科科创医疗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研发团队派驻在深圳的部分医院,结合医院的实际需求不断进行方案调整。团队专家介绍说:“基于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应用,无处不在的健康服务将逐步实现。这是我们的智能化系统能否在珠三角落地‘服水土’的重要试点。”

第4篇:健康管理智能化范文

业界声音

智慧养老会以“人”为中心

索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明飞――

“索酷智慧养老云服务平台”通过与社区、养老机构合作,让养老也玩起O2O,从而实现了科技养老的新模式。智慧养老会更多地去考虑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路,比如,老人防走失腕表、吃药提醒装置、健康预警设备等等。所以,总体来说智慧养老作为政府大力提倡的养老方式,更符合我国国情和传统,更容易为老年人所接受,也有助于应对银潮的冲击。

提倡“健养结合”养老新思路

德荣健康董事长贾宏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的身体也同样如此。身体不仅需要医护,更需及早养护,健养结合才能使身体保持最佳状态。健康养生、医养结合是现代人的健康新思路,借助“互联网+”的大背景,人们的健康养生也将迈上新台阶。“健养结合”养老新思路,以互联网为依托,将“健康管理”和“养老服务”相融合,构建“智慧健康养老信息化平台”,实现了以居家健康养老服务为基础、候鸟式健康快乐养老服务为追求的多层次服务,充分满足老龄化产业的各种需求。

中国推行智慧养老势在必行

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主席高思博――

在美国,健康管理发展日益迅速。有7700万的美国人在大约650个健康管理组织中享受医疗服务,每10个美国人就有7个享有健康管理服务。人们生病了,不会直接上大医院排队、挂号、看病,而是第一时间找“自家”的医生――家庭医生。在欧美发达国家,高端人士都会拥有自己的私人医生和健康顾问,帮助其建立起完善的医学档案。所以说,在中国推行智慧养老势在必行。

智慧养老是大势所趋

国人通信董事长高英杰――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如何做好养老服务,让各类养老资源突破时空局限,建立新型的养老模式,已经在全社会达成广泛共识。养老产业潜力巨大并亟待转型升级,发展智慧养老是大势所趋。比如通过信息化模式,可以逐步实现使老年人健康服务从“发病后管理”向“病前管理”的转变,从“单纯服务”向“全程健康干预”的转变,给老年人创造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

民众声音

智慧养老给我们带来幸福晚年生活

享受“智慧养老”福利的乌镇老人陆大爷――

以前啊,我们的日子挺无聊的,只能在家看看电视打发时间。现在有了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我们可以在这里参加社团活动,看书、打乒乓球、写字、画画,活动非常多,生活过得有意思多了。在乌镇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我们可以免费体验健康检查、生活指导、娱乐活动等养老服务。是智慧养老给了我们这样幸福的晚年生活,所以我们国家应该多加支持我们这样的养老中心。

智慧养老模式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压力

第5篇:健康管理智能化范文

60后的同方健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方健康”)总经理王并举正和一群“80后、90后”在做一件很酷的事情。

站在“MyBody”成分秤上,用户10秒后就可得知体重、脂肪、蛋白质、体质百分比等身体20多种数据。连接App,用户就可方便地在手机上直观看到相关数据及近期波动,根据采集的数据,App会第一时间给出运动与膳食指导计划。

另一款产品“MyStep”智能手环则自动接收到上述运动指导计划,并提醒使用者按计划参与运动,显示完成程度。App还可以根据手环反馈的运动数据自动调整运动方案,实现健身目标以及睡眠管理。

在智能与大数据时代,包括同方在内,互联网和科技大佬们纷纷将目光锁定在智能可穿戴领域。由于此前十余年在健康产业市场的积累,以及集团内部各产业间的互动,同方健康的智能健康产品优势逐渐显露。

积累

同方健康并非心血来潮推出这套“Bodivis”智能运动健康组合。事实上,拥有清华大学科研血统的同方在智能健康市场已积累10年之久,王并举也一直陪伴着同方健康业务的创立与成长。

“‘MyBody’成分秤的前身就是我们之前的产品――人体成分分析仪,不过由于成本等原因只在专业市场使用。10年前我就对自己说,一定要把这款产品推到千家万户,今天终于应验了。”王并举回忆。

同方健康是中国最早独立开发人体成分检测设备的企业,其背后有着清华大学生物力学、体育专家团队的技术支撑,堪称此领域的“国家队”,研发领军人物清华大学郑秀媛教授是著名生物力学专家、神舟载人飞船模拟假人设计者。

10年前,同方健康开始研发BCA人体成分分析仪,经过大量科学实验,于2006年研发成功。随后经过一年多在北医三院和协和医院做临床试验,同方健康人体成分分析仪终于在2007年底取得医疗产品注册证。

“MyBody”成分秤的想法就来源于BCA人体成分分析仪,研发投入高达千万元。它们的核心算法相同,积累了来自大江南北近10万人的采集数据,采用中国人体建模,更适合中国人使用,而市场上其他产品一般以欧美人体建模。

为了准确,“MyBody”使用了核磁共振、双X射线、双标水三重校核,具有接近于医用人体成分分析仪的准确度和精度,并且完全符合中国人的身体特点。

“在准确度的基础上,‘个人健康大数据’这一健康管理模式才有可能解决我国缺乏私人家庭医生的现实难题,也才能使大数据时代下的健康产业步入正轨,并将大数据应用到健康服务业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医疗服务领域,实现移动医疗、人工智能医疗的全程覆盖。”王并举表示。

布局

满足白领移动办公的智能背包、可监测脑电波助人放松的无线耳机、能获取健康数据的智能腰带、底部附有压力传感器的智能袜子......不久前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2015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可穿戴设备再次成为焦点。

Gartner预测,2015年基于物联网(IoT)设备和服务的消费将飞速膨胀,除了普通用户会用到智能家庭、穿戴产品外,更多的将用在智能城市、医疗等领域。随着物联网应用技术进一步发展,智能硬件的泛物联网应用将带来更多商机。

市场调研机构艾瑞咨询的数据也显示,2015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将达到4000万部,市场规模114.9亿元,而在2012年这个数字仅为6.1亿元。

而在体重秤市场,中国可以说仍是“世界工厂”,每年的体重秤产业规模大约是每年8000万台,其中国内需求大约2000万台,包括智能体重秤在内的智能硬件都在中国生产。

不过,8000万台的规模仅有约200万台实现了简单体成分测量功能。在这个智能化的时代,如果8000万台秤都走向智能化,那将又是一个亿级智能硬件市场。这也是同方健康等企业争相进入的最大动力。

同方健康认为,“Bodivis”智能运动健康组合主要以年轻人为主,因为上班族非常忙没有更多的时间锻炼,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他们每天动起来,关注身体检测,并以年轻人带动中老年人。

“年轻人现在的消费习惯都在网上进行了。”王并举介绍,“所以,‘Bodivis’将以线上为主、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销售。”

在互联网时代,社会化营销也非常重要。同方健康开了一个名“Bodivis健康加油站”的微博,在“Bodivis”智能运动健康组合正式前,已开展了几轮粉丝互动活动,邀请“粉丝”在玩的过程中体验产品。

而在线下,同方将展开一系列地面活动,如“‘Bodivis’校园健康行”、“优比达人竞赛PK”等。“我们还会拍摄微电影,在BBS上和博客组建健身小团队,围绕热点减肥的话题做一些活动。”谈到未来,王并举略显兴奋。

未来

在同方股份总裁范新眼里,有了出色的硬件以及市场推广措施仍然不够。

“同方推出智能健康管理系统可不仅仅是推个智能硬件这么简单,其背后 构建由移动互联、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的完整智慧产业链。”范新表示。

2013年2月,同方股份收购E人E本,推动其移动互联业务发展;2014年6月,同方股份集影视中心、娱乐中心、全能教育中心等7大功能于一身的国内首个一站式智能家庭中心“云罐”,贯通了同方股份从智慧城市到智能家庭再到智能个人消费领域、从芯片到软硬件产品再到应用端的完整智慧产业链;而此次“Dodivis”智能健康管理系统的推出更补充了同方产业链在个人健康大数据采集利用方面的短板。

“集团内部肯定会加强互动,比如同方健康正在与同方智能家庭事业部共同合作,连接成分秤、手环与‘云罐’。”王并举透露,“通过‘云罐’可以把人体成分和运动管理的数据投放到家里的电视上,在家享受远程的指导和互动。”

此外,同方健康还将与医疗机构、健身机构等合作运用大数据管理用户健康。同方健康已在搭建云平台,未来根据数据收集情况为特定人群做服务,针对性为这些人群提供服务,进而延展到更多大众。这就是云数据平台的意义。

目前,“Mybody”成分秤在京东上的好评率达到100%,在亚马逊上也颇受用户的肯定和好评。这应该是王并举和其团队最高兴看到的评价。一路走来,他们希望,依托“MyBody”、“MyStep”及App应用三款产品,让每个中国人都以最低的成本深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并提供专业的健康指导意见。

“和年轻人跑步或者掰手腕,我不一定会输给他们,与同龄人相比我应该算一个有活力的人,这都得益于我们自己的产品,得益于我们对健康的追求。”王并举笑道。

第6篇:健康管理智能化范文

智慧养老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养老领域的一场革命,也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用技术的方法替代人力,延伸和改变人的生活角度,成为我们在这个领域当中的一场革新。

养老产业是一个大市场

中国已经初步构建了以居家为基础、社会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宜养相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康复护理、医疗保健、文体休闲等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

民政部部长李立国提出,中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极具活力和前途,到2020年中国每千名老年人养老机构存位数将达到35至于40张,养老服务设施将覆盖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乡镇和60%以上农村社区。养老服务就业岗位将超过850万个,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生活照料和护理服务的潜在市场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养老服务业增加值在服务业中的比重将显著提升。

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政策和制度不完善,服务和产品水平不高,市场培育和规范缺少经验,科技创新和应用比较薄弱。养老服务增加值不高,迫切需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以改进和提高。

业内人士认为,养老服务业是增长潜力巨大的产业。他预测到2020年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大概是2.43亿,2025年会超过3亿。从家庭结构看主要是呈现倒三角形的模式,传统依靠儿女养老模式是支撑不起来的。这就意味着社会化服务需求会大量释放,养老服务产业未来增长可能是指数级增长。

在不久前召开的信息社会50人论坛年会上,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左美云给出了一个数据,目前,中国上网的老年人有1200万人。统计数据表明,上网人数的2%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就是说,老年人触网、上网已经成为重要现象,但从产业的角度观察,老年人适合的信息化产品、应用发展不足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左美云认为,智慧养老离不开信息化,离不开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来实现。通过技术能够实现养老服务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但信息产业应加大创新力度,以更丰富的产品和应用来为老年用户服务。

在现有的老年人信息技术与应用中,有很多网站重点提供老年人的生活信息,有的搭建了报警系统、信息化老年人公寓、信息化社区,还有不少社区在建设虚拟养老院,这些都是瞄准老年人生理需求提供信息服务。在安全需求方面,有不少机构也开始搭建老年人的健康追踪系统、开展远程医疗等等。在养老政策信息方面,也有很多相关的网站。但总体而言,企业关注得比较多的还是生理和安全需求。对老年人情感需求方面的信息服务相对较弱,比如亲友活动的信息、公益社交等等。最缺乏的是满足老年人自我尊重的需求。比如老年人的身体自我评价、精神自我评价,这方面还非常薄弱。老年痴呆症前期是有症状的,如果有提供评价的信息服务软件,子女就可以通过父辈的一些行为进行预判。

智慧养老的平台式创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指出,养老产业创新主要集中在商业模式创新。其创新集中于三个领域。第一,平台经济企业的重要性。平台经济有一个一揽子服务,下线的一些具体服务可能由各个企业来做,直接面向老年客户。这种服务平台可以通过各种信息化的手段建起来。第二,需考虑PPP模式的具体实现,即公私合营,国内叫政府和企业合作伙伴关系。养老产业和社区、基层政权能够合作建立起这种模式非常关键。第三,考虑个性化服务,特别是个性化医疗问题。另外信息技术应用在提升养老服务业效率方面很重要,使老年人获得服务的便利性大幅度提高。目前劳动力成本提高的压力较大,行业也面临着用工难,靠技术提升服务的品质、降低成本,就变得非常重要。

冯飞主张,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老年养老应作为其重要的环节,即智慧养老服务。智慧城市的七大构成中,其中有一个叫智慧生活,养老服务应该归入其中。

5月4日至6日,由中国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有媒体报道,在青岛百灵智慧养老平台展会的现场,只要发送了入住申请,老年人的所有信息就会发送到院长、医务室、护理员,然后多个部门在网上对老人进行入住评估,评估过后就可以发消息给护理人员接待,还包括以后的护理记录、探访记录康复训练、请假、用药等,都可在这个平台的指挥下完成。比如老人用的智能腕表还可以检测老人心跳,脉搏,体温,位置等信息;控制中心则实时显示老人状态,心跳、脉搏、血压、体温、位置信息;异常报警则对老人离床、心跳异常、血压异常、位置脱离管理区等进行报警。 老年人还可以在家利用便携的自助健康管理设备使老人足不出户完成血压、血糖、心电、血氧等健康指标的检测,对老人进行康复训练计划的监督和跟踪,为康复数据分析提供有效反馈。

子女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查看老人从入住评估,到老人离院的所有状态,甚至“衣、食、住、行、学”等所有在院信息。医护人员、后勤管理人员等配备移动终端,及时响应会员的服务请求和上级指派的任务。 服务终端可以接收所属服务范围内的服务请求,在服务完成后通过指纹仪对每一次服务提供有效记录。

“有了这个平台后,老人或者家属虽然不在养老院也进行登记注册,同样享受养老院的服务。”现场工作人员对媒体谈到,护理人员可以到家里进行护理,床位分散到每个家庭中,通过智能养老平台进行管理。

“其实这个养老平台就是解决的如何为老年人提供标准化的服务,把不同的资源进行整合。”目前,青岛百灵跟青岛福彩四方老年公寓已经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第一步,青岛百灵对养老院进行智能化的改造,比如:打造网络、信息化平台,提供医疗、监护、定位、点餐等服务,下一步将跟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家政公司、卫生机构进行整合,为老人居家养老提供服务。

物联网下的智慧养老构想

到明年6月,南京市物联网“智慧养老”项目将在鼓楼区覆盖5000户,让老人充分享受物联网带来的便捷和舒适。

据介绍,物联网“智慧养老”项目就是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各类传感器告知家人,使老人的日常生活处于远程监控状态。比如,老人在家中摔倒,地面的安全传感器就会立即通知此前协议约定的医护人员和老人亲属;如果正在煮的东西长时间无人问津,那么,装在厨房里的传感器会发出警报,提醒健忘的老人;如果万一老人已经外出,也没有关系,传感器发出警报一段时间还是无人响应的话,这时煤气便会自动关闭。

“智慧养老”不仅将时刻保护老人的安全,还能全方位监测老人的健康状况。比如,借助手腕式血压计、手表式GPS定位仪等,随时随地监测老人的身体状况。

目前,物联网“智慧养老”项目在南京鼓楼区还只是在社会福利院和两个试点小区推开,300位老人从中受益。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郑世宝撰文提出,智慧养老是基于远程老人健康监护服务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系统,它依托先进的物联网信息化技术和社会化的专业养老服务团队,以社区为单位,为居家老人提供像托老院式的全天候健康与生活的监护服务。

智慧养老,是将传统的机构养老搬在了网上,用上了物联网时代的特征,即将远程医疗、健康监护和生活监护资源从固定的时空范围内释放出来,让老人触手可及。智慧养老的核心是空中养老网和社区服务站。

他详细解释道,智慧养老的服务体系通过空中医院网、空中养老网将传统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养老机构的养老服务资源通过城市光网相连,实现医疗资源、养老服务资源的集中、整合及共享,提供远程的、虚拟的健康与养老服务。进一步,空中医院网、空中养老网基于三网融合网和泛在无线网连接到社区养老服务站或移动养老健康服务车等小型医疗健康、养老护理服务机构,将医疗资源转接分发到公众社区。通过社区的上门服务,打造30分钟车程应急服务和10分钟步行上门服务。最后以家庭为单位,通过数字家庭物联网,实现家庭健康监护(如家庭医疗床、便携式健康监护仪和可穿戴监护服)与社区养老服务站的对接,达到全天候实时健康管理和疾病诊疗的目的。

另外,社区养老服务站作为离老人最近的服务机构,可以在有需要的时候或是紧急情况下提供快速上门服务。这种实体服务作为健康物联网所提供的虚拟服务的补充,使得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备,形成一种"日常健康管理的虚拟服务"与"应急快速上门的实体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健康物联网可以将传统实体医疗资源从特定的时空内取出来,进行虚拟化处理,分享到公众的身边,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如影随形,无处不在。它将在突发疾病时的应急响应和日常生活中的慢病管理两方面起到关键作用,与传统的实体医院相辅相成,共同打造以个人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健康质量管理。

居家养老系统功能主要包括关爱老人电视电话系统、穿戴式健康监测服、睡眠健康保健床垫、家庭远程诊疗床、防摔倒报警器、防盗窃监控报警系统、煤气电气设备使用安全报警等等。这些系统都通过家庭物联网络和家庭网关与社会网络相连。

其中,根据老人生理特点设计的关爱电视电话系统,是一种老人智能电视系统,是居家老人的基本配置。该系统,以宽带网络电视为平台,配备无线耳麦、遥控鼠标、屏上摄像头和平板网络电视机,支持老人喜爱的电视节目、音乐节目推送、延时播放,支持老人友好操作界面(声控或盲摸)的电视电话和上网等功能。移动监护终端,作为老人随身穿戴的移动电话,采用耳麦接听,图像式拨号,还可具有无线定位、一键式报警等特殊监护服务功能。家庭远程医疗监护床是支持居家老人远程医疗和远程监护服务的最重要措施。

第7篇:健康管理智能化范文

家住无锡市新区新安镇的李先生有一个习惯,每天早晨7点起床后都要用社区免费提供的特制血压仪测血压。

李先生所使用的这种血压仪的特别之处在于拥有一个基于蓝牙传输的机顶盒,通过机顶盒可以把每天按时采集的血压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与被采集人的电子病历和电子健康档案关联起来。

数据中心还为每位慢性病用户开设了健康账户,像李先生这样有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患者用每天测量出的血压数据更新系统中的数据。系统针对每位用户的数据开设了一些提醒——当李先生的血压数据连续几天超过正常值的时候,系统会向社区医生发送提醒,而医生则会根据病人身体状况,及时提醒数据异常的病人注意饮食以及用药。

一直以来负责无锡市新安镇健康档案项目建设的无锡曼荼罗软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实芳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表示:“无锡正在计划配合江苏省建设整个长三角地区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的互联互通。未来推广成功后,将更便于病人在无锡的各大医院以及长三角地区的大型医院转诊。”

通过医院端、社区端和自助服务端口对接,实现在线健康咨询的自助服务,这就是目前无锡市以新安镇为试点、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医疗系统。

智慧医疗雏形

一个城市智慧医疗的前身大都是医疗卫生信息化。

无锡市最早推行医疗卫生信息化的时候与全国其他城市略有不同。当时全国只有两个地方成立了医院管理中心这种机构,一个是上海的申康医院管理中心,而另一个是无锡医院管理中心。医院管理中心与卫生局平级,主要承担着医院的运营管理责任。既然涉及运营管理,医院管理中心就需要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管理医院每天产生的大量病人信息?

要处理大量烦琐的信息,医疗信息化自然是最好的手段。通过统一的步伐,把信息规则标准化之后,医院管理中心对下属医院进行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就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处理医疗信息数据的依据和抓手。在此基础上,无锡市医院管理中心进行了电子病历和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整合。基于医院管理中心的管理端和各大医院的系统运作端,医疗质量的相关数据能够集中存放到医院管理中心,由此自然而然地能够通过电子病历进行多家医院的医疗信息共享。借助这种手段,无锡市八家主要医院实现了病历智控,建立了区域医疗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建立之后,无锡市开始思考一个新问题——如何把医疗数据中心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作为国家的一个物联网中心,无锡市开始在新区的新安镇社区进行智慧医疗建设的试点探索。通过物联网技术和医疗信息化技术相结合,在居民家中采集生理健康数据。然后通过物联网感知传输技术,将这些数据运用到居民健康的管理中,建设从医院到社区,再到家庭的一个互动式居民智慧医疗健康管理模式。

推广是难题

新事物的大范围推广必然面临民众接受度这样的潜在问题。毕竟到目前为止,这些监测设备都只是政府配发,未来如果让更多的慢性病人参与其中,需要让居民自己花钱去买,居民是愿意花钱买设备,还是无论大病小病都往医院跑,这是一个观念问题。

无锡市的整体医疗资源比较丰富,所以病人普遍喜欢去医院就医。智慧医疗建设的初衷是响应国家卫生部的号召: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但事实上,不论大病还是小病,居民都希望去大医院就诊,与医生面对面沟通。人们的普遍观念是,如果没有病痛症状,就不会特别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可一旦症状比较明显,那么还是希望面对医生而且是寻找最好的医生来看诊。正因为有这样一种观念,所以智慧医疗项目的推行所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让居民接受小病进社区这样一个理念。

病人去大医院看病是普遍观念,目前大多数城市的智慧医疗建设通过预约挂号平台和相关医疗资源信息公开,来为病人找到更合适的医生、提供更好的就诊条件,这些手段仅仅是为病人去医院就诊提供便利,而不是把病人引向社区智慧医疗。“发烧39度,应该让病人去大医院还是社区医院?这个指标如何确定?如何在病人可接受的范围内引导他们采用社区医疗手段,这些都是难题。”胡实芳说。

政府也在困扰,因为居民普遍缺乏对所患疾病以及病情发展的判断能力。特别是小孩子感冒,家长肯定会带孩子去大医院。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医疗还在探索阶段,理想状态中的通过视频与医生进行面对面的场景交流暂时还不具备普及条件。

胡实芳认为,健康管理公司的出现会是一个发展方向。“国外的一些地区比较成熟的智慧医疗模式是由政府部门进行行业监管,由信息公司提供数据采集和技术支持,由健康管理公司提供日常运营,三方协作。单方面靠政府或企业去推进智慧医疗,在现有观念的基础上是很难实现的。”

目前数据中心对人体健康数据的监测主要还是局限在血压和心电方面。而心电测量由于需要有导线连接,还需要有相对专业的人员进行连接操作才能采集数据。另外,病人总会或多或少地觉得在家里通过物联网健康监测技术来看病,不如与医生交流来得放心。

第8篇:健康管理智能化范文

北京,这个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聚集地,这次希望把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用于市民的健康管理当中。

7月23日,由北京市政府倡导、百度牵头,与智能设备厂商和服务商联手打造的大型高科技民生项目“北京健康云”正式。“北京健康云”作为北京“祥云工程”重点项目之一,旨在培养市民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管理方式,提高市民的健康水平和预期寿命,降低个人和国家的医疗支出。

健康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北京健康云”对普通民众的健康究竟有何积极作用?健康云提供的服务与人们在医院享受的医疗服务又有什么不同?

预防为先

事实上,与人们通常理解的医疗过程不同,健康管理具有更为广阔的内涵,对于人的健康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所谓健康管理,是以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与发展,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针对个体和群体进行健康教育,提高自我管理意识和水平,并对其与生活方式相关的健康危险因素,通过健康信息采集、健康检测、健康评估、个性化监看管理方案、健康干预等手段持续加以改善的过程和方法。

与很多国人有病才投医的习惯相比,在日常生活中就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更为重要。有医学专家指出,很多疾病如果能够在平时生活中注意预防、及时监测,发病率将明显降低。以心血管疾病为例,80%的心脏病病人是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救护而去世的,如果病人能够及早发现心脏不舒服,第一时间跟医生取得联系,就能够为后面的及时救治争取大量的时间。

显然,靠有限的医疗机构和医疗资源,为每个人提供及时的健康管理和服务并不现实。此外,由于可穿戴式设备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逐渐成熟,让家庭式的日常体征监测成为可能。“北京健康云”就是希望通过可穿戴式设备配合强大的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能力,在后端以高水平健康服务团队为支撑,帮助每个市民更便捷地进行健康管理,进而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实现大病化小、小病化了、无病预防的目标。

覆盖千万市民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姜贵平介绍,为了让健康云服务惠及更广泛的民众,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百度等相关参与企业制订了“一、十、百、千万”的战略目标――建设一个统一的健康云平台,在明年建成十个市民体验中心,接入百家智能设备厂商,并在三年内覆盖千万市民,帮助普通市民建立数字健康档案,持续跟踪和服务市民的健康情况。

据了解,北京市正在西城、东城、朝阳、海淀4个区陆续建设健康云体验中心,第一个体验中心预计在8月底建设落成。目前“北京健康云”已有智能手环、血压计、心电仪、体重秤、体脂仪等8款设备,今年内还会陆续增加温度计、血糖仪、皮肤测试仪、酒精测试仪等30多款智能健康设备。

姜贵平表示,利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是政府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政府的管理模式和思维方式也要与时俱进。健康云不但给市民提供了一个健康数据管理的平台,同时也给政府提供了大量第一手的数据,并且是实时的或者准实时的。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在未来就能很清楚地知道市民的健康水平,具体分布在哪些区域,哪些年龄段,哪些是高风险的领域等,从而能够更有针对性制定公共政策和各类措施,更好地为市民服务,用科学的方式不断提升政府的管理水平。”姜贵平说。

百度云首席架构师侯震宇则向记者介绍了“北京健康云”的三层架构:底层是感知设备层,中间是健康云平台层,上层是健康服务层。市民在使用了感知设备层的智能手环、体脂仪、血压计、心电仪、血氧仪等设备后,其相应的健康数据可以实时上传到云端,进行实时监测。当这些健康数据上传到云,健康云平台层负责对这些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计算。而健康服务层则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专业健康服务,例如减肥瘦身辅导、健康管理咨询、远程心电监测等。

“北京健康云”的三层架构形成了“监测―分析―建议” 的完整机制,根据市民不同的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以心血管疾病为例,如果一位用户发现自己身体不适,就可以立刻把智能心电仪贴在身上监测一下,他的心电数据就会实时上传到云端;而健康云后台有24小时医生监控,一旦发现这位用户的心电数据出现异常,就可以立刻打电话提醒他赶紧去医院。通过这种方式,心血管病人获得及时救治的概率将大大提升。

聚合上下游厂商

值得一提的是,百度在“北京健康云”的搭建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提供了健康云平台,即为健康云提供了数据海量存储、大数据分析和深度学习等能力,对低层的感知服务层可以让各种感知设备方便接入并统一用户的健康账户和健康数据格式;对上层的健康服务层可以为健康服务提供完善的技术和数据支撑。

侯震宇表示,百度拥有强大的大数据分析和云服务能力,百度的云生态平台聚集了几十万开发者,在生态建设上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以百度的技术优势和经验,再加上北京市政府的强有力推动,定能拉动整个产业和生态的发展,让每个普通公民享受到科技带来的福利,加速国内的公众健康管理水平与国际的接轨。

第9篇:健康管理智能化范文

健康管理是对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而运用信息和医疗技术在健康保健和医疗的基础上建立的一套完善、周密的服务程序,就形成了“互联网+健康管理”的模式。

鉴于健康管理在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各类健康管理APP纷纷诞生,国内从事健康管理APP开发的企业已达到500~600家。但是这类APP的生存却并不容易,真正成功的应用还需要在垂直领域深耕细作。只有让用户真正体验到个性化健康管理的价值,并且将线上线下健康管理相互融合,才能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帮助健康人群及亚健康人群建立有序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风险状态,远离疾病。

健康管理的巨大市场潜力

拥有健康的身体是一切生活质量提高的前提,幸福的首要前提就是身体健康。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健康管理的意识也在迅速提高,健康管理行业迅速获得了生存的土壤。就在这几年中,我们看到涵盖了常规体检、预约挂号、健康指导、心理咨询、建立健康档案等诸多领域的健康管理产业,成为当下国内医药健康领域的一个投资热点。

但健康管理绝对不是“体检+指导”这么简单,更多人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管理服务,也就是需要更高层次的个性化服务。特别是我国大量的亚健康人群。据介绍,亚健康状态是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是各种疾病的重要起源和基础。相关调查显示,我国人口中只有15%的人群属于健康,15%的人群属于疾病,70%的人群属于亚健康,目前亚健康人口已超过9亿。全国16个省、直辖市区内百万人口以上城市的调查发现,城市人口亚健康的平均发生率是64%,其中北京为75%左右,上海和广东为73%左右。亚健康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劳动生产力的下降、慢性病的增加和医疗费用的增长,这不仅是个人与社会经济和健康资源的损失,更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

如今,越来越多的亚健康人群在解决温饱之后,保健意识日益增加,对健康服务的需求也与日俱增,长期形成的“生病就医”的医疗模式逐渐被打破。该行业的市场规模甚至达到600亿-800亿元,关注健康、重视生活行为方式的保健和预防疾病的健康新思维正在逐步形成, 健康管理正面临适应健康新需求的多种挑战。

比如在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中产阶层”正在形成。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愿意每年交纳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来换得更高质量的健康服务,而国内众多公共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其中主要原因是健康管理师的缺乏。据悉,中国13亿人口中,目前只有不到1万名健康管理师。我国健康管理服务比率低至十五万分之一,也就是15万个国人才配有1个健康管理人员。但目前美国已有33万专业健康管理师,他们工作在不同机构,比如社区、养老院、康复中心、医院等。美国每10个人中,就有7个人享有健康管理服务,这也使得健康管理师在欧美发达国家早已家喻户晓。健康管理师可以提供专业的个性化服务,比如健康管理师与客户进行深入沟通后,根据既往史、家族史、生活习惯、饮食结构、运动规律、当前的身体特征等,为客户建立基础健康档案数据库,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合理膳食、营养素补充和医疗通道。

健康管理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健康管理工作处于探索阶段。由于我国对健康管理师的缺口很大,90%以上的人群根本无法享受到正规的健康管理服务,但是社会对健康管理的需求却在迅速增长,如何来满足市场巨大的需求?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将传统的健康管理模式延伸到线上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这也为百姓科学管理健康提供一种全新的具有。于是,“互联网+健康管理”就获得了肥沃的生存土壤。

移动APP助力行业发展

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不仅改变了了人们的通讯、购物和娱乐习惯,也使广大用户逐渐开始应用健康管理软件来培养成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识,由此也就促进了健康管理行业中众多的APP的诞生。当然,众多健康管理APP的产生也与我国的国情相关。比如前述的慢性病人群增长,以及中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目前我国医疗资源紧张,依靠现有的医疗条件无法对这些人群进行科学管理,所以健康管理的市场才会如此被关注。

根据笔者统计,目前市场上出现的移动端健康管理APP大多集中在慢性病管理监测、预约挂号、诊前导医诊后回访、咨询问诊等模块。主要的APP种类包括医生工具类、单科疾病领域、自诊问诊平台、患者平台和医生点评、医联平台、医药电商平台、健康数据记录(软硬件结合)、健康指导、健康传播类等等(表1)。

目前,移动医疗市场中的健康管理APP非常受中国用户欢迎。很多APP不仅实现了手机问医、手机挂号、手机病历、手机支付、健康测试等功能,更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多种健康管理服务。当然,很多医院也非常乐于将健康管理类APP与自身的服务联系起来,因为这些应用能够将更多的智能手机用户及中高端家庭用户与医院联系在一起,通过科室介绍、在线咨询、预约挂号、消息推送等功能为患者提供一对一的私人问诊服务,迅速提升医院的服务品质与品牌形象。

以“春雨掌上医生”为例,截止到2015年7月份,“春雨掌上医生”已拥有6500万用户、20万注册医生和7000万条健康数据,每天有11万个健康问题在春雨医生上得到解答,是世界上最大的移动医患交流平台。39健康网刚刚推出的“就医助手”也完成覆盖全国99%的三甲医院、内设3万家医院、汇聚近万名专家医生优质号源,具有随时随地提供咨询、帮助患者预约挂号等便利。

“春雨掌上医生”创始人张锐曾表示,移动互联网作为开放平台,优势在于为所有人创造了平等的机会。根据Cube Labs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世界上有62%的内科医生使用平板,50%的医生会将平板用于临床诊断,71%的护士在工作中使用智能手机,移动终端在医护人员中已达到一定的普及。而除了在医院里已经具有这种基础,中国拥有全球最大且发展最迅猛的手机用户人群,健康管理需求及习惯多种多样也为健康管理类APP的迅猛发展打下了基础。

据HealthItNow网站数据统计,最近3年,苹果商店里医疗类App销售量上升250%。面对于这庞大的市场人群,医疗App已经成为健康管理行业下一个争夺客源的“战场”。相关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在国内从事医疗APP开发的企业已达到500~600家。

不仅在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健康管理类也是所有移动应用的大头。其中在iOS和Android两大平台上,通过审核的健康管理类应用已达到100000种以上。据统计,在过去两年时间内,慢性病患者(31%)、关注健康、健身的人群(28%)和医生(14%)等成为这类APP应用的最大受益者,因为这类App不仅可以改善了患者预测疾病的可能病程和结局,还为患者提供了多种疾病预防的方法,并且控制了医疗费用,改善了医患互动和提高患者自主性等。

在垂直领域深耕细作才能成功

近些年来,移动端的健康管理APP数量呈现爆炸性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这类APP来管理“自身数据和状态”。比如很多人用APP监测自己每天走了多少步,每天消耗了多少卡路里,自己的心率和血氧水平是多少等等。但是很多人发现其用途并不大,真实的情况是,很多APP仅仅达到提醒的作用,但是数据或者过于简单,或者没有后续的跟踪服务,很多用户真的按照它们的提示去实施身体锻炼计划,所以每天也有很多APP“死亡”。

不过健康管理APP也有许多应用获得了成功,分析该领域中的成功者,就会看到,只有在垂直领域依靠深耕细作不断满足客户的深层需求,且获得了大量线上线下资源的企业,才是这个领域成功的秘籍。

比如作为国内最大的经期管理APP,“大姨妈”的交互界面让女性多种深层心理需求得到解决。“大姨妈”软件内可以记录经期、心情等信息,并通过用户的记录预测经期、排卵期。其中,粉色代表“月经期”,绿色代表“卵泡期”,紫色代表“排卵期”,黄色代表“黄体期”。如果不清楚这些阶段是什么意思,可以直接点击对应颜色的泡泡,会跳到详细的解释界面。“大姨妈”还具有月经病/经前综合征的自测与建议、美容塑身保健贴士推送、社区讨论等功能。最让人惊喜的是,“大姨妈”不仅有女生版,还有男生版,两个版本相互绑定后,就可以共享数据,起到了“爱情护卫者”的目的。

而国内血压管理巨头“木木健康”之所以成功,则是因为对接了智能硬件,让血压数据采集变得简单可行。其中木木血压计采用国外先进医用监护仪方案测量技术,全新示波测定法,智能自动加压,配合阶梯式放气法,测量精准、快速。另外,木木血压计的多种功能也为“木木健康”APP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比如木木血压计支持老版蓝牙 2.1 和新版低功耗蓝牙 4.0,方便各种机型的用户使用,同时还能覆盖Android 和 iOS 用户,电池容量 800 毫安,支持 60 次测量,木木健康获取的所有数据都可以在多设备和多平台上同步,支持一个账户下添加多名家庭成员,家庭内部可以方便的共享查看数据,还有智能提醒功能,子女可以更好的关心父母。

可以发现,“木木健康”的成功正是立足于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下的个人健康管理服务,通过软硬件相结合,通过健康数据指数的变化趋势来预警会出现的健康问题,为客户多种隐含的心里需求提供的精准的服务。最近,木木健康产品又在于百度云服务相互联合,打算通过软硬件的深度结合,对用户的血压数据进行云端的智能化存储、管理、分析与导出,从而为广大用户提供更为个性、智能、贴心健康的管理服务。

国内最大的在线预约挂号平台――“就医160”的巨大成功则在于整合了庞大的预约挂号资源,且挂号简单、经济、快捷。据统计,就医160在深圳地区已经占据绝对优势,目前已实现深圳地区全部公立医院的号源共享和门诊排班管理,并逐渐成为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网络挂号的第一平台。统计显示,“就医160”深圳地区注册用户已经超过900万,每天使用人数超过4万,挂号平台的用户数每天突破百万人次。北京挂号平台日挂号订单接近2万个,上海挂号平台日订单3万,广州挂号平台则接近1万。目前,就医160平台全国已接入5000多家大型医院,医生资源33万,实名注册用户超过3000万,累计服务人次1.5亿,平台日均服务人次100万以上,预约挂号移动终端用户占比达到70%以上。

而在电子健康档案管理领域,“康康在线”的崛起则源于其将体检报告的远程查询、解读和数据分析做好,将检后健康管理真正落地。目前,康康在线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平台。用户只需要免费安装康康在线APP,输入医院体检号,就可以直接查询在医院的体检报告。同时,不少智能穿戴设备厂商主动与康康在线达成合作,用户的健康数据可即时上传至APP,用户可通过APP智能管理健康档案,分析健康数据,得到个性化的运动、饮食等健康管理方案。

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健康管理类APP的发展又如洪水来袭。笔者曾经下载过近200款健康管理类APP,手机内存一度爆满。然后,最后近99%被清理出去。最简单的原因,注册时没有验证码的有之,频繁闪退者有之,界面粗糙者有之,长久没有更新运营者有之。可以说,大浪淘沙存留的少之又少。“大姨妈”、“木木健康”、“就医160”、“康康在线”等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将视野固定在垂直领域,且在垂直领域依靠深耕细作不断满足客户的深层需求,也就造就了一个个传奇。

企业应关注APP政策管理走向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重视,在医院之外的健康管理类的APP系统也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健康管理类App是移动医疗模式的重要载体和用户窗口,也受到了集体的重视。但是与此同时,针对健康管理类的APP的风险也正在不断累积。特别是健康管理APP引起的误诊、医患纠纷如何界定处理,是移动医疗企业面临的专业与法律风险。医疗行业是一个谨慎特殊的行业,专业性强,风险大,纠纷多。虽然移动医疗APP看似便利,很多都是让患者自己诊断疾病,属于是“隔空看病”的一种,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这种模式仍然对双方来说都有一定的隐患。

从法律层面,美国已正式确立了FDA对医疗类和健康管理App的监管。2011年7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颁布《移动设备医疗类APP管理草案》,并由总统奥巴马签署生效。特别是标签、宣称、广告等口头或文字描述中有疾病诊断、治疗、疾病预防等用途的App都被纳入管制范围。比如移动App开发者和运营商都严格遵守HIPAA法案以及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监管政策。目的是保护患者信息的隐私,维护员工、客户和利益相关方数据的完整性。如果开发者没有办法在技术上满足HIPAA法案的要求,可以通过运营商提供的数据接口,将信息存储在符合HIPAA法案要求的云端,这也极大地降低了开发和管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