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常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

常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精选(九篇)

常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第1篇:常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急诊科;急腹症;分诊

急腹症属于急诊科常见临床症状之一,其存在发病迅速和病情严重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如果救治不及时,将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新安全。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及时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对其病情进行判断,以便可以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分诊及护理[1]。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00例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54例,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为(42.2±1.6)岁。其中,急性胆囊炎患者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42例,急性胃炎患者38例,急性肠梗阻患者14例。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急腹症临床特征;②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患者不具有疾病史。将患者按照随机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护理方式 当护士接到对照组患者后,及时询问患者的各项资料,填写住院病历,同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如果患者存在大汗淋漓和面色苍白的现象,要及时进行处置。当询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如X线片和三大常规等。护士需要根据上述步骤来实现对患者的病情判断,继而将患者送到相应的诊室。

1.2.2研究组患者护理方式 在对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中,需要在对照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脉搏和血压等各项生理资料,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腹痛的程度和性质,并且做好相应的记录;护士应该对患者的呕吐物进行观察,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以便保持患者的血容量和电解质平衡;对于需要住院的患者,护士要将患者送到病房,并且详细的向患者解说病情的发展情况、注意措施已经用药事项,以便可以减少患者的紧张感;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如果患者存在意识,则会对自身的病情产生紧张、焦虑和恐惧的情绪,不利于患者的康复,针对这种现象,护士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并且在日常护理中要加强和患者的交流,以便可以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情绪,同时可以获得患者的信任,从而可以在缓解患者不良反应情绪的基础上,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1.3疗效判定 运用问卷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①满意:患者对分诊措施及护理措施感到满意;②较满意:患者对分诊及护理措施感到较为满意;③不满意:患者对分诊及护理措施感到不满意。总满意率=(①+②)/(①+②+③)×100%。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

2 结果

2.1分诊失误率比较 在本次研究中,对研究组患者的分诊失误率为2例,占据总比例4.00%,对照组分诊失误率为4例,其占据总比例的8.0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对分诊及护理措施的满意率为52.00%,较满意率为44.00%,不满意率为4.00%,总满意率为96.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腹症是急诊科室中常见的症状之一,会涉及到内科、外科和妇科等多个科室,同时急腹症具有发病迅速和迅猛的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如果护士缺乏分诊常识,将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护士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且对患者进行及时的分诊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接收患者的过程中,护士要简明的询问患者的基本状况,并且要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状况,以便可以及时的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诊,从而可以提升患者的分诊准确率[2-4]。

在对患者的分诊中,护士需要根据常识和经验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并且要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因此护士的专业素质显得至关重要。护士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的汲取经验,同时要通过学习来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以便在急腹症的分诊中,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分诊失误率[5]。

急腹症属于临床中常见的急症之一,其严重危及患者的身心健康,如果护士难以对患者进行精确及时的分诊,将会耽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同时如果护士对患者的分诊失误,将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由此可见,护士的分诊准确性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分诊失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急腹症会对患者的身心均造成影响,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在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士人员加强和患者的交流,并且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来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可以减少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绪,同时可以提升患者对护士的信任程度和满意度,进而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总之,在对急腹症患者的临床分诊和护理过程中,相比与常规的分诊方式,护士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状况,有利于提升分诊的准确率,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从而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因此,值得在急腹症患者的临床分诊中进行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杨艳莉.105例急腹症患者的分诊观察及护理干预措施探讨[J].河南医学研究,2015,01(06):159-160.

[2]梁秋.急腹症的预检分诊及护理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01(30):52-53.

[3]张惠.急腹症的准确性预检分诊技巧[J].内蒙古中医药,2014,02(28):113-114.

第2篇:常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急诊 护理纠纷 原因 应对措施

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自我保护及防范意识在逐渐提高,随着近些年医疗纠纷的不断增加,逐渐得到医护人员和人们的关注。急诊室是一个综合性科室,接待的患者病情较为复杂,发病情况不同,处理措施及治疗也各不相同,因此,较容易导致护理纠纷的产生。近些年我院制定并加强对护理纠纷的应对及处理措施,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在急诊科发生护理纠纷120例,其中由于医疗文献书写不规范引起护理纠纷30例(2500%),技术操作失误30例(2500%),因对护理人员态度不满导致护理纠纷45例(3750%),护理人员应变能力差导致护理纠纷15例(1250%),针对护理纠纷的原因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护理纠纷的原因:①医护人员技术失误:医护人员技术失误主要是由于护理人员对各项护理技术不熟练,导致错误执行医嘱或是错误进行操作流程,如只能肌注的药品进行静滴使用;应缓慢静滴的药物,没有进行药物滴注速度的控制;将胃管插入气管内;错误操作雾化吸入治疗等。因此产生的严重不良后果,给患者的精神及身体造成严重损伤。②医护人员态度问题:在进行急诊护理工作中,态度问题是最值得关注和重视的。因为在就诊于急诊科患者均为急性重症患者,常需要进行快速、及时的抢救,患者家属的心情比较迫切和急躁,在询问病情和就诊过程中难免会存在急躁或是提出不合理的要求,这样给急诊治疗和护理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如果没有良好的沟通和理解,难免会对护理工作产生挑剔的情绪,导致护理纠纷发生。③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由于急诊科就诊均为急症、重症患者,需要进行快速有效的抢救和治疗。在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操作时常需要执行医生的口头遗嘱,所以在急救措施完毕之后应及时的补充完整各种医疗文献,例如:医嘱、执行单、操作流程等,证明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及合理性。在护理工作中如没有早规定时间补充完整医疗文献,一旦发生意外情况患者家属则认为护理工作没有有效、尽责的执行抢救措施,导致护理纠纷的产生。④违反规章制度操作:护理人员没有按照已经完善的规章制度进行,有效、尽责的护理操作。因此导致发生意外情况,导致发生护理纠纷。⑤应变能力低:在护理工作中不能进行快速、有效的反应,对急诊室进行的急救措施实施和流程不能快速的反应,导致延误治疗时机,产生的护理纠纷。

应对措施:①定期开展业务知识培训班:为提高护理知识业务水平,我院定期针对急诊室护理人员开展护理急救培训班,提高急诊室护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及各项护理技术操作的水平,使其能够快速有效的实施各种急救护理技术操作。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并严格要求执行。②加强法律知识宣传和学习:定期开展医疗及护理相关的法律知识讲座,印制和派发法律知识的宣传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对医疗护理工作中的法律知识学习,预防和避免在工作中因法律知识薄弱导致护理纠纷的产生。③推行人文关怀护理措施:在医院和急诊室内推行人关怀护理措施,对急诊科就诊的患者均采用人文关怀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以患者及家属的情感为出发点,实施人性化护理,增加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干预及情感干预,增加相互间的交流、提高相互理解和信任度,从而避免和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

讨 论

综上所述,导致护理纠纷的因素较多,有效解决的方法就是针对于问题的本身采取相应的措施,针对纠纷发生的比例和原因制定有效合理的措施进行预防。本文通过对急诊科发生护理纠纷的原因进行统计和分析,同时采取了有效合理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均获得圆满解决。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减少护理纠纷,改善医护关系,使就诊治疗更加人性化。

参考文献

1 锵.护理社会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42-144.

第3篇:常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产科;院前急救;护理

“院前急救”专指从事急诊急救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为急、危、重患者提供的现场急救、分诊分流、转运和途中监护服务[1]。产科院前救护是一个特殊领域,产妇和新生儿的应急处理,关系到两个生命且要求颇高,往往是刻不容缓,在院外条件和时间都非常有限的条件下,就需要不但要充分熟练地掌握正确正规的急救方法,还要在实践中创新、丰富和完善急救技术。探讨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与护理,在保证孕产妇生命安全、降低母婴死亡率,减少产妇并发症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1临床资料

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接诊706例孕产妇,年龄19~41岁,平均26.8岁,其中25例救助到达前胎儿已娩出;29例分娩于救护车上;40例产妇到达医院时宫口开全。产妇产后会阴Ⅱ度裂伤35例;Ⅰ度裂伤80例;10例宫颈裂伤;6例发生产后出血;11例胎盘排出延迟;5例新生儿窒息。

2急救与护理体会

2.1急救电话接听规范笔者所在医院是县级孕产妇急救中心,自从2004年实行免费接诊孕产妇以来,接诊及咨询电话比较多,但是没有固定接听电话人员,工作人员往往在业务繁忙的情况下要接听急救电话,而接听电话的技巧和规范要求较高。因此,笔者所在医院制定接听电话规范。要求值班人员在接到呼救后,应耐心询问患者姓名、年龄、孕产次、目前产科情况(宫缩、胎心、宫口开大、有无出血及其他不适等)、住址或所处方位、接车人及地点、电话号码等,且要做好记录,并立即判断作出何种急救反应,根据情况指派人员及装备。

2.2一般护理措施

2.2.1抢救准备充分救护车上备有各种抢救器材及急救药品,如氧气、输液装置、吸引器、应急灯及急救药品等,接到急救电话后救护车必须在3 min内开出医院,迅速到达现场。要达到此要求,必须在车辆、人员及急救监护设备方面保持常备不懈,并定期演练。

2.2.2现场评估与急救确保及时、准确、有效。到达现场后,迅速为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和处理,内容包括测量生命体征、观察阴道出血、听诊胎心音、触诊宫缩并询问患者的自觉症状,如合并产前并发症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对症处理,如建立静脉通道、吸氧、清理呼吸道并实施监护等。

2.3特殊情况观察与护理

2.3.1新生儿处理胎儿在救护车上娩出后,迅速清理新生儿口鼻内分泌物,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处理脐带,擦干新生儿身体表面的羊水和血迹,立即保暖,窒息者应进行人工呼吸,必要时气管插管、吸氧,针对不同情况遵医嘱用药。对早于救护到达娩出的新生儿,除上述处理外,还需尽早肌注破伤风抗毒素及维生素K1。认真检查寻找有无产伤,防止漏诊,延误治疗。

2.3.2急救中接产护理由于分娩过急,接生时措手不及、消毒不严或污染等,易引起会阴撕裂、产后出血、产后感染、新生儿窒息或坠地外伤等,因此,应尽快作好接生准备,以保证母婴健康。对宫缩强烈、剧痛的产妇,除心理安慰外,还要严密观察其生命体征、宫缩强度、频率,监测胎心,了解宫口扩张程度速度及阴道出血量等,必要时应用宫缩抑制剂延缓产程;对胎膜早破者,嘱产妇取左侧卧位,抬高臀部,防止脐带脱出,严禁产妇活动;对脐带脱出者,立即还纳脐带;宫口开全者,做好接产准备,尽快结束分娩。

2.3.3产后护理措施胎儿娩出后用手按摩子宫,刺激子宫收缩,从而使子宫壁血窦闭合。当胎盘剥离后,轻轻牵拉脐带协助胎盘娩出。观察阴道出血情况,准确估计出血量,必要时遵医嘱应用宫缩剂。对产后阴道出血异常者,立刻查明原因,宫缩乏力者,按摩子宫,压迫止血或应用子宫收缩剂;若是胎盘残留引起可徒手取出或剥离;软组织裂伤者,可用消毒的纱布或会阴垫压迫止血,尽快到达医院缝合处理。如果发生了休克、DIC、子宫破裂等严重并发症,要积极抗休克、抗过敏及支持治疗,迅速赶回医院抢救。

2.3.4安全转运,做好急诊交接班经过现场急救后,在转运过程中要注意“监护和用药不间断,抢救措施不间断”,以最大限度将患者安全送达医院抢救室,并做好记录;产妇到达医院后,接诊者与产科的医护人员认真交接转运过程中产妇、新生儿的病情、途中变化、已采取的措施、用药抢救情况,包括药物名称、剂量、数量等情况。

3院前急救注意的几个问题

3.1心理护理孕产妇普遍有一种恐惧心理,担心胎儿和自身安危,护士要热情体贴,和蔼亲切,言语温柔,给予适度保证,以消除患者恐惧心理;教产妇运用放松技巧缓解疼痛与压力,鼓励产妇树立信心和勇气,随时询问孕产妇的感受和不适情况,要在每个环节通过关爱、倾听、体贴照顾体现人文护理理念。如对路途中晕车的孕产妇及家属给予照顾,对各种检查、操作要进行讲解,听胎心之前要讲解可以听到胎儿的心跳声从而评估瞬间胎心变化等。

3.2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有效规避护理风险,为患者提供快捷、方便、安全、优质的急救护理服务。

3.2.1制定制度、规范。如常见孕产妇急诊抢救预案,危重患者、一般患者、急诊患者、特殊急诊患者接诊处理程序等。

3.2.2培训提高护士防范风险意识和能力。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重点培训、考核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安全管理各种规定的掌握程度,不断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工作中学会运用法律条文保护患者和自我保护。

3.2.3加强急救药品、物品、设备管理,提高急救水平。指定专人管理,每班交接,固定位置,定期维修消毒,经常组织模拟演练配合等。

3.2.4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规范护理记录书写。急救现场及途中环境复杂,可能导致感染,故救治操作严格遵守规程及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抢救中所用药物及治疗均依据医生的口头医嘱,护士要“三清一复核”即:听清、问清、看清;与医生复核药物名称、剂量、浓度;保存用药后空瓶以备查询;规范有关护理记录,如急救电话接听记录、院前急救护理记录、接诊患者登记、危重转运交接登记等。

3.2.5加强与患者沟通,减少法律责任纠纷。改善服务态度和医疗作风,加强医德修养及沟通技巧,不说不留余地的话,适时表达对患者的同情心,尊重和考虑患者处境,用必要的沟通消除某些不切实际的期望和误会。

3.3要预防急产的发生。急产对产妇及胎儿、新生儿都有严重的影响,如产道裂伤、产后出血、产褥感染、胎儿宫内窘迫、死产、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甚至休克、DIC、死亡等,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打击,不适当的措施还可能会引起医疗纠纷。因此,要严肃认真地对待,一丝不苟地完成急救任务,通过积极有效的规范化救治与护理措施,保证患者生命安全、降低母婴死亡率,减少产妇并发症。

参考文献

第4篇:常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门诊急诊;管理;质量

作者单位:475000河南省开封市妇产医院

急诊是医院面向社会的一个窗口,急诊护理活动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协同“作战”的活动。急诊科医生和护士从事着高强度、高风险、高技术的工作。由于所抢救的都是病情危重、有生命危险的患者,所以护理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都会直接影响护理效果,甚至出现差错和纠纷,从而影响了急诊护理质量的提高[1]。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新要求,护理人员应该切实做到“以患者为中心”, 以服务质量为核心, 建立急诊护理标准化制度,把人性化服务有机地流入整体护理的全过程,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提高服务能力。本文通过对我院临床急诊护理实践,就如何提高门诊急诊护理质量提出一些建议。

1 更新观念提高服务意识

1.1 快速反应意识 这是急诊科的主要工作特点,没有快速反应,就不能适应急诊科的工作性质,不能适应急诊急救患者的需要。反应快、动作迅速、操作娴熟、配合密切,这是快速反应观念的四要素。

1.2 院前急救意识 院前急救观念指一有呼叫,即能迅速组织好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并采取一些必要措施,在现场有能力开展救治,具有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院前急救处置步骤是:心肺复苏、止血包扎、躯干及肢体固定,然后搬运至救护车上,途中的不间断救治。

1.3 现代监护意识 首先要具备现代监护设备;掌握各种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方法;准确的判断监护仪的各种数据;掌握各种管道的使用和观察技术。其次,病情观察,掌握患者生命体征的动态变化,提供最新临床资料,帮助医生确立或修改治疗方案。以上这些是急诊科护士应具备的最重要的技能。

2 规范服务流程,创新管理模式

2.1 建立“急诊绿色通道” 切实保证急、危、重患者的快速就诊[2]。为了提高急救效率, 确保危重伤患者转危为安, 应采取以下措施:①对急危重患者设立专门急诊印章。②强化急诊出诊环节的管理。③重视急诊科软、硬件建设,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如安装中央监护系统、除颤心电监护仪、亚低温治疗仪、氧动心脏按压器、呼吸机等。④针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加强护理人员急救业务培训, 提高专业急救技能。

2.2 制定并执行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 落实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落实急诊交接班制度、各工作单元工作制度、急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急诊会诊与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急诊医疗护理纠纷和投诉处理制度等,并有相应的实施记录。

2.3 制定紧急医疗护理救援预案 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制定大批伤员抢救预案,并将组成人员备案在册,定期演练。

2.4 提供各种便民措施 为无陪侍患者提供全程陪伴服务;为危重患者检查提供全程陪伴服务,严密观察病情,防止意外发生;提供开水、茶杯、轮椅、便器、拐杖等临时用品用具。

3 制定质量控制标准,严格质量管理

制定一个科学、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来衡量护理工作,是保证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3]。急诊科要以“零缺陷”为最终质量控制目标,并有相应的考核制度来进行管理。①定期对科内护士进行质量管理教育,随时进行护理质理抽查,建立检查登记和质量控制信息反馈制度。②制定质量控制目标: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80%;预检分诊正确率≥95%;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90%;急、危、重症抢救记录和监护记录合格率≥95%;抢救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 100%;急救物品完好率 100%;患者对护理工作、服务态度满意率≥95%。③建立急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按要求登记上报并及时处理。④制定常见急、危、重症抢救规范或程序。⑤制定并落实急诊患者告知制度,如:出、入院告知、特殊诊疗告知和有创操作知情同意书等。

4 加强业务培训和建立协调机制, 推动急救护理工作

4.1 联系工作实际, 加强业务学习 为增强各级护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法律意识和竞争意识, 我科将护理质量管理融入了日常护理工作中。①通过参观学习、举办培训班、学历教育等形式加强业务学习。②熟练掌握各种仪器操作技能及抢救技术,如心电监护、气管插管、洗胃机、人工呼吸机、吸痰器等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③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④强化上岗前培训等措施,推动护理工作更好地开展。

4.2 加强协调管理 加强与相关科室之间的交流、沟通,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理顺各方面关系, 提高了工作效率, 提高了群众满意度,有效防范医疗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隐患, 确保急诊护理质量。

提高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护理管理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与健康[4]。由于我科坚持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护理管理, 不断加强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急救技能不断提高,门诊急诊护理质量到持续改进, 保证了护理过程安全。

参 考 文 献

[1] 任真年.现代医院医疗质理管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324328.

[2] 胡俊萍.浅谈如何提高急诊护理质量.护理与临床,2009,11(4):9798.

第5篇:常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

规范书写护理记录,提高护理质量等措施。结论 针对急诊科发生护理纠纷的潜在因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 急诊科 护理纠纷 潜在因素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1-0111-02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逐步提高,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急诊科又因接治的患者为突发性的急、危、重症患者,成为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好发地。因此,在工作中如何做好防范,杜绝护理纠纷发生是当前急诊科护理工作需要探讨的问题之一。

1.护理纠纷发生的潜在因素

1.1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不强,缺乏责任心,违反护理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 护理人员缺乏法律知识,危机意识淡薄,个别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不严谨,缺乏慎独精神。工作中不能严格执行操作常规,甚至违反操作规程,不遵守制度、不履行职责、、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及不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擅自让家属做护理工作,造成渎职现象引发纠纷,成为患者投诉的理由。

1.2 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患者对就医环境、医疗技术水平、服务态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些护士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服务态度欠佳,这就难免陷入纠纷之中。患者和家属怀着焦急和期盼的心情来到医院,希望医护人员技术高超,尽快解除痛苦。但医学发展有局限性,医务人员水平也有差异性,医务人员对患者服务不够周到,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和困难不能热心、耐心进行解答和帮助,易造成患者及家属不理解,从而引发护理纠纷。

1.3 护理质量管理力度不够,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 急诊病人流量不稳定,随机性大,可控性小,在病人集中时很容易造成工作忙乱,质量管理常被繁忙的业务所取代,导致部分护理工作不到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不到位。有的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当工作繁忙,尤其是在抢救患者时,往往着重于积极采取抢救措施,而对护理记录的及时性、严肃性、全面性却不注意或不够重视,应付了事,涂改较多,甚至出现医嘱时间与护理执行时间存在差异等情况,患者及家属不满,甚至造成护理差错事故。

2.护理纠纷的防范措施

2.1 增强法律意识,加强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护士不但有高度的责任心,高水平的技术与高质量的护理,更应有法律方面的知识,以起到自我保护作用,以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言行,语言要慎重、冷静。按照急诊科护理特点细化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地搞好护理知识学习和护士操作技能培训,熟悉重点疾病抢救程序,掌握各种急救仪器的操作方法,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同时,利用护理会议交流工作经验和处理护患关系的技巧,使所有护士认清服务态度在急诊科工作中的重要性。工作中要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一旦发生工作失误,要懂得用法律手段,从容不迫、有理有节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把不良后果降低到最低限度[1]。

2.2 加强护患沟通,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在急诊接待中,热情接待病人,态度诚恳、语言文明。要求护士仪表端庄,使用礼貌用语,避免使用生、冷、硬的语言。每一位护士都应熟练掌握沟通技巧、语言艺术,用通俗、清晰、符合个性化的语言进行健康卫生宣教,认真倾听患者的意见,向患者解释一定要详细具体。因此,通过有效的沟通,给患者更多的关爱,取得患者的信任,了解其心理活动,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措施,使患者心情舒畅,配合治疗护理,早日康复。

2.3 加强护理管理,规范书写护理记录,提高护理质量 加强医护人员工作责任心的培养,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服务意识、自觉的慎独工作精神和技术操作能力,从而避免一些因责任心不强而造成的差错事故发生。护理记录是护士根据医嘱和病情对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有病情变化时要记录全面,保证护理记录内容真实、可靠;同时护理记录必须规范、清晰、详细;科室护士长必须做到每天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把护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有计划的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急救知识,经常组织急救技术培训,尤其是最常见的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电击除颤等,以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定期选派医护人员外出学习新的急救知识和技术,不断拓宽急救业务,提高急救护理水平。

第6篇:常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皮肤科门诊;人性化护理;应用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9.189

皮肤科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 由于发病部位易显露, 因此当出现水疱、红肿、溃烂等临床表现将严重影响美观及患者身心健康[1]。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88例皮肤科门诊患者给予临床研究,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皮肤科门诊中的应用效果, 为提高患者疗效及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1088例皮肤科门诊患者中男529例, 女559例, 年龄18~87岁, 平均年龄(45.61±5.78)岁, 病程1d~6年, 平均病程(8.94±2.13)个月。按照前来就诊时间将1088例皮肤科门诊患者分为2013组(517例)及2014组(571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研究方法 2013年本院对皮肤科门诊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配合, 内容包括病情观察与生命体征监测、用药指导、预防并发症等;2014年初, 本院皮肤科组织护理人员举办研讨会, 提出皮肤科门诊护理工作主要问题, 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以往经验制定符合本科室实际情况的解决对策, 为皮肤科门诊就诊患者提供常规护理配合基础上增加人性化护理措施。记录两组皮肤科门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于就诊结束后指导患者独立填写涉及护理措施、服务态度、护理效果等内容的皮肤科门诊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 目的在于掌握患者就诊过程中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并利于根据调查表中所反映的实际问题不断完善护理服务, 调查表满分100分, 分数与满意度呈正相关)、护患纠纷发生率, 将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获得结论。

1. 2. 2 人性化护理 ①改善就诊环境, 门诊就诊区域、候诊区域均以暖色调为主, 可适当布置绿色植物, 利于患者以轻松愉悦心情就诊;②保持各区域干净整洁, 指派专人及时清理废弃物, 定期对地面、物品等实施彻底消毒, 温度应控制在24~26℃范围内、湿度应控制在50%~60%范围内, 利于患者获得生理舒适感;③组建导医小组, 门诊就诊患者提供相应服务, 如指引路线、搀扶行走、提供温水等;④门诊就诊区域应提供明确的指示牌, 便于寻找就诊路线节省患者就诊时间, 若条件允许可于皮肤科门诊设立独立收费室、药房等设施;⑤尽量避免日光直射进入室内(增加深色窗帘), 以免部分患者疾病无法接受日光照射从而加重病情;⑥候诊区可提供音乐、书籍等物品分散患者注意力, 缓解其由于疾病所致生理及心理不适;⑦设立宣传区, 通过画报、展板、宣传册等物品使患者了解自身疾病发生原因、治疗方法等相关知识, 缓解因不了解病情或过度担心疗效所致负面情绪;⑧不定期调查皮肤科门诊前来就诊患者对本科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自拟满意度调查), 根据调查表中所反映的问题作出及时改正, 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⑨护理人员上岗前应接受必要培训, 使其掌握皮肤科门诊护理工作内容及了解本职工作重要性, 提高其工作责任感及积极性;⑩制定完善的皮肤科门诊护理工作规章制度, 指派专人监督护理人员工作内容, 及时纠正不良现象;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隐私的重视程度, 尽量避免护理过程中提及患者病情;若条件允许可根据护理人员分工情况提供不同颜色制服, 或佩戴醒目岗位标识利于患者及时寻求帮助[2]。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满意度比较 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提供皮肤科门诊护理后, 2014组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优于2013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提供皮肤科门诊护理后, 2014组护患纠纷发生率(0.35%)显著低于2013组(3.6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皮肤科门诊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

对比( x-±s, 分)

组别 例数 满意度

2013组 517 78.92±4.51

2014组 571 91.34±3.67a

注:与2013组对比, aP

表2 两组皮肤科门诊护患纠纷发生情况

对比(n, %)

组别 例数 护患纠纷发生例数 护患纠纷发生率

2013组 517 19 3.68

2014组 571 2 0.35a

注:与2013组对比, aP

3 讨论

皮肤科疾病大多将引起机体表面皮肤变化, 若未及时救治将产生感染、截肢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 提示尽早确诊并给予积极治疗是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关键因素。近年来, 由于多种因素(生活环境、饮食结构、工作压力等)不断变化, 皮肤科疾病发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 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3]。

研究表明, 皮肤科疾病属于机体严重应激反应, 患者由于不了解病情、过度担心疗效、疾病所致外观改变等因素易产生自卑、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将直接影响其治疗依从性及积极性, 部分患者甚至发生排斥治疗等严重后果[4]。提示护理人员在给予常规护理配合基础上应针对上述特点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从而显著提高皮肤科就诊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积极性。人性化护理是目前于临床推广使用的具有整体性、个性化、创造性的新型护理理念, 其核心在于尊重每位就诊患者的人格、隐私以及生命价值。研究表明, 人性化护理将以患者为中心, 在尽量缓解其因疾病所致生理不适的基础上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内容同时改善其心理不适, 使患者就诊时达到心理、生理共同愉悦的理想状态。本文研究可知, 2014年本院皮肤科门诊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人性化护理服务后, 该年度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优于2013年, 而护患纠纷发生率仅为0.35%, 护理效果较为理想, 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 对皮肤科门诊就诊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人性化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护理效果, 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值得今后推广。

参考文献

[1] 伍露娜, 邱梦桃, 余鹏.护患沟通的技巧在皮肤科护理中的应用.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0, 17(1):52-53.

[2] 尚艳华, 林丹琼.罗伊适应模式在皮肤科门诊中的应用.中国医药导刊, 2012(11):2008-2009.

[3] 刘松岚.皮肤科液氮冷冻治疗的护理体会.黑龙江医学, 2010, 34(4): 306.

第7篇:常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523-01

在大力发展基层医院建设中,放射科室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部门。但由于基层的放射科室建设,设备状况和人员的防护意识较弱,防护措施做不到位,对放射医护工作人员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本文就邢台县基层医院放射防护情况做出的调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加大监管力度的措施的意见。做好放射设备的标准建设维护,按要求进行操作检查,对保护从事放射工作的医护人员及受照射的公众,身体健康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1邢台县基层医院放射科现状及防护分析

邢台县地处河北省南部,山区,受地域环境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相对较为缓慢。全县共有四家县级医院,十五家乡镇医院,目前只有一部分设置了放射科室,配备了放射检查设备。但由于对于放射科室的作用认识不足,设备条件限制,以及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有限等等问题,在日常的检查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就调查的情况来看不容乐观。

1.1基础设施简陋,设备检查能力较弱。

在调查中发现,邢台县的四个县级医院的条件要比乡镇医院要好,配置CT三台、X光机四台。邢台县设有放射科室的乡镇基层医院十五家,共配置了十四台X 光机,且X光机分别是六十到八十年代配置放射设备。受环境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普遍基础设施简陋,没有专门的隔离操作室,对周围的辐射、医护人员和患者不能达到更好的防护。另外,由于设施的简陋使用面积不达标,基本建设都是检查、治疗等等集中到一起的,没有进行专门的分类和隔开,最常用的就是X拍片检查和普通照相,更深层的检查没有得到开展。

1.2思想观念落后,缺少专业的技术人员。

由于人们的对医学知识以及放射诊疗对病情检查和辅助诊断的不了解,以及思想观念上对放射性辐射和照射认识上误区,担心放射检查对身体带来的危险,从而产生不愿意进行放射检查,躲避放射检查。进而造成放射科室建设上的不重重视,都是对放射检查的认识不足所造成的。另外,县及乡镇基层医院,由于条件有限,无法利用高薪招聘的方法,或者以更有利的条件吸引更高层次的专业放射技术人员工作,致使放射科室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邢台县放射工作人员40名,其中影像专业毕业29名,11名其他科室的医护人员兼任,从事放射诊疗工作,其中三名无学历非专业的人员,初级培训为放射科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学校放射检查标准化培训,认为X线对医患等公众照射危害不大,操作流程和方法上达不到防护的要求标准,这是放射检查工作中必须要调整的内容。

1.3工作环境较差,防护措施不到位。

环境条件决定了基层医院的基础设施都十分的简陋,现有的基层医院的放射科室都没有按照防护标准的要求来建设放射科室,这给放射科室的工作人员带来一定的危险。在日常放射诊疗的工作中,无法按照规范的作业标准来工作,有的没有穿戴防辐射的铅衣、铅帽、铅眼镜、铅手套等,及其他应有的防护措施,这给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安全隐患。调查检查过程中发现患者及公众的陪护人员几乎疏于防护。更是触目惊心。今后工作中加大监督的力度,保障医患及公众辐射照射安全。

1.4管理不严格,制度不健全。

放射检查一般情况下,做好防护措施,正确得当,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危害,但违规操作,防护不严,就会造成一系列的人身伤害。由于对放射科室建设思想不充分,对放射检查诊断知识的认识不足,多家基层医院的放射科室在管理上存在着很多的漏洞,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医护人员和患者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危害。管理制度没有上墙标明,诊断管理分工不明确,违规操作,发现问题不及时上报,延误病情。另外,制度管理不严格,病人在检查室,机房门窗不严密,对周围的医护人员和病患造成辐射,以及有患者家属跟随者疏于防护,这都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2基层医院放射科室提升管理建设力度的措施

放射科室是医院临床检查中重要的科室,对于临床中多种病情的检查和辅助诊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尤其对于山区乡镇,距离城市大医院较远的基层医院,加强医院放射科室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加强放射科室的管理,增强医护人员的防护措施,是关系到医护人员和患者身体健康的切身利益,也是很在必要的。

2.1多措并举,建设高标准的放射科室。

近年来,在国家相关卫生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多方筹措下对基层的医疗条件进行了改善。但由于基层医疗环境条件较差,放射检查的水平不高,制约了基层医院的病情诊断水平。今后首先要从思想上提高对放射检查的正确认识,加大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知识培训,提高放射工作人员素质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多种方式宣传,使患者陪护人员及公众了解辐射照射的危害,加大放射诊疗工作的监督力度,多措并举,在基层医院建设高标准的放射科室,与其他科室分离,建设专业的机房,提升设备的质量和检查能力,将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2.2加强管理,提高专业人员技术水平。

要想真正的将放射科室建设起来,并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减少对医护工作人员的身体辐射伤害,首先要从管理上入手,操作规范,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等制度上墙。检查和诊断人员分开,各司其职,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加强对放射科室医护人员的防护培训,了解设备所产生的辐射对人体带来的危害,要求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来要求自己,提高放射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以减少操作不当对自己和患者带来的身体危害。

2.3严格制度,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

放射设备的日常维护,也是是放射科室的重要工作之一。专业放射科室工作人员,懂得设备的检查使用,但不一定就懂得设备日常维护和修理,一旦设备出现问题,没有及时得到修复,不但会耽误患者的检查治疗,还有可能增加周围的辐射,对医务人员和患者带来身体上的危害。因此,必须在内部培养或者外部招聘具有专业能力的工程师,专门负责维修和保护这些设备,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第8篇:常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个性化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6.078

Abstract The selected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The nursing effect and complica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After grouping nursing by individualized nursing mode for the hospital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before diagnosis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first-aid time. For patients to take emergency measures to strive for more tim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personalized nurs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emergency nursing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 yocardial infarction,AMI)在临床上的病死率很高,此病发病较急,必须采取院前急救措施来提升患者的生存可能性。AMI患者往往冠状动脉出现急性或者持续性缺氧、缺血,引起心肌坏死。AMI患者院前急救对于患者存活具有非常重要意义,采用个性化护理已经成为了对AMI患者院前病症改善有力支持。选取本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间收治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调查研究,为相关病例诊治提供指导,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对所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55例患者,男性28例,年龄在52~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1.2?.3)岁,女性27例,年龄在51~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1.3?.4)岁;对照组55例患者,男性29例,年龄在51~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1.5?.7)岁,女性26例,年龄在52~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3?.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具体细节:(1)出诊。接到120报警急救之后,护理人员第一时间赶到院前集结准备出诊;(2)现场急救。护理人员到达现场之后,对患者身体进行详细检查,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待专业医师评定病情之后采取急救措施,包括:现场建立静脉通道,吸氧、血液抗凝、血管扩张、镇痛等措施;(3)吸氧。吸氧浓度控制在38%~45%之间,吸氧的流量约为5L/min,确保患者身体氧份需求。早期开展吸氧治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呼吸困难和胸痛等症状,利于患者安静稳定。使用浅静脉留置针和三通管等药物建立静脉通路,缓解患者心肌缺氧缺血、梗死等症状。根据患者情况肌注哌替啶、吗啡等药物缓解患者梗死面积扩大、心肌缺血缺氧症状。采用硝酸甘油进行血管扩张,并用于减轻血管负荷,进而改变支循环;若医师确认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则立即采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进行控制。

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主要从及时出诊、急救护理、心理护理、转运护理等实施:

(1)及时出诊护理。及时出诊护理考验医护人员和急救室接待人员之间的配合,做到出诊急救护理主要应从加强医护人员和急救室接待人员之间的交流和规范出诊流程等措施。规范出诊流程要求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控制和培训,护理部门制定出考核机制,规范护理人员出诊流程。急救站接到就诊电话之后,及时通知护理人员做好准备,迅速派车接收患者。救护车出诊之后护理人员迅速联系家属询问情况,并指导家属做好救护车达到前急救,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2)急救护理。护理人员达到现场之后,迅速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保持急救现场安全,禁止患者移动。患者完成穿刺之后给予药物治疗,治疗过程中针对患者生命体征等进行观察,护理人员需做好应急处理准备。

(3)心理护理。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起病比较急,并且伴有较强烈的疼痛感,严重影响患者心理,极易出现消极情绪,可能引起患者病情加重,不利于医院开展急救。护理人员应积极加强心理护理,安抚患者,激励患者树立起治愈决心。医护人员在救治过程中应快速掌握患者心理状态,加强沟通增强患者的信任感,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

(4)转运护理。现场处理完毕之后,需转运患者,转运过程中给予患者转运护理,首先将患者固定在车上,防止因为车晃动出现患者移位,转运开始之后通知医院做好患者接收工作,转运过程中患者取仰卧位,做好静脉通路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处理好并发症,若患者清醒则告知患者保持良好心态,现在患者已经安全,等到达医院便可做进一步的治疗。转运途中护理人员尽量安抚好患者,让患者保持安静、情绪稳定。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主要针对护理人员出诊时间、患者入院时间以及急救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另外针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主要从急救诊断率、急救成功率和转运成功率等方面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北曜疾睿??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检验,以P

2 结果

2.1 出诊反应时间、入院时间以及急救时间比较

经本院分组护理,观察组患者的出诊反应时间、入院时间、急救时间等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2.2 急救诊断率、急救成功率以及转运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的急救诊断率、急救成功率以及转运成功率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2.3 并发症统计结果

并发症对比:观察组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一种非常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较急,病情严重者很可能出现死亡,因此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展开多种护理模式研究将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展开护理,必须尽量节约时间,并以此改善患者的预后,传统急诊救护护理比较注重护理效率,护理更加注重缩短护理时间,简化护理流程。传统护理模式虽然在医院急诊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仍然有改善的空间。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救护理,主要是寻找出水肿位置、心力衰竭、休克以及心律失常等早期症状变现,以此来降低并发症的发病风险和危害。

从本院的研究结果来看,察组患者的出诊反应时间、入院时间、急救时间等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急救诊断率、急救成功率以及转运成功率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对比:观察组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经过本院分组护理,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诊断可有效缩短急救时间,为患者采取急救措施争取更多时间;另外采用个性化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值得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第9篇:常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措施

1引言

护理工作的重点是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所在。在医院的急诊科,会有急诊病人随时就诊,而且多数的急诊病人病情比较危重,病情比较复杂。在专业的医师到达就诊之前,要求护士以最快的速度、简洁的方法和熟练的技术,做好抢救前以及抢救中的各项具体的护理工作,同时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医师。因此,加强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急诊科护理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医院的急诊科要根据科室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的护理指标,加强质量控制的管理。

2加强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急诊科是医院接收急诊患者抢救和诊治危重患者的场所,在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方。绝大部分的患者的病情具有突发性、危急性、复杂性,病人自身会有情绪急躁的特征,且病人的数量不也有不定性。这些特点要求医护人员的工作必须具有快节奏性、高技术含量性和有敏捷的思维。急诊科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因此,对加强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进行思考和探讨,对提高急诊科质量管理、提高急诊科病人的救治率和护理水平、降低急诊科护理风险、预防和减少护理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3加强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的措施

3.1实行全面质量管理(1)护士长作为急诊科护理的管理人员首先要有质量观念、质量意识,建立实施急诊护理的质量体系。急诊护士的行为是在大多数人病人失去部分知觉或无知觉的情况下进行的,质量控制小组的工作也是在无人监管、监督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医院的急诊科要建立和实施全面的护理质量控制体系,使护理服务的每个具体环节始终处于受监管状态,这会最大限度的促进医护人员提高急救护理水平,提高抢救病人的成功率。制定抢救质量管理标准和急救技术操作标准。(2)要经常进行质量检查。质量管理的必要手段科是质量控制小组随时和不间断的对各个具体重要环节进行质量控制,护士长要不定期地对质量控制小组、科室内的工作进行质量监管,使护理的质量随时处于受控状态,这就会使护士的松懈思想起到减少的作用,会有一种自我约束的作用[2]。

3.2加强急诊科的软件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急诊科护士要本着为急诊病人服务的原则,以患者为中心,规范服务流程,服务就是效益。急救护理工作是在短时间内决定病人生死存亡的主观能动性工作。如果没有整体的质量控制观念,没有全面的质量控制理念就不能对病人的病情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实施快速的积极处理。因此,制定各种护理质量标准,避免发生过的错误再次发生,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培养他们准确、独立完成各项护理工作的能力。

3.3制定急救护士工作质量标准。急诊科护士的业务技能要不断提高,能够熟练、准确并且迅速和有条不紊的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各种急诊病人实施抢救和护理,激发护士参与科室管理的主动性[3]。比如,病人呼吸收跳骤停的情况,可能立即迅速进行的心肺复苏术,或者进行人工呼吸,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术,严密观察病情,使用气管插管及呼吸机对病人进行救治等。

3.4加强硬件建设,保障急诊科医疗护理需要。急诊科的具体设置要满足基本要求,如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急诊科用房面积要达到800m2。设有诊断室、抢救室、治疗室、留观室、处置室、手术室及其他辅助配置。抢救床位4张,留观床位10张。急诊科的设备要齐全,像基本的仪器:监护器、呼吸机、输氧装置、洗胃机、吸痰器、心电图机、气管切开设备。抢救车上物品,如抢救药品等也要齐全、充足、完善。急救物品、设备要时刻处于备用状态,随时可用,切实保证所有急、危重病人的就诊治疗,同时要有严格的消毒隔离管理标准,对设备进行正确的使用与维护。

3.5制定急诊科常见风险防范预案急诊科比较常见的风险预防预案包括,抢救设备故障防范预案、护理投诉应对预案、护理登记缺陷防范预案、医护配合不协调防范预案等。制定比较常见的急、危重症病人抢救程序和规则。制定急诊患者告知制度,像入院须知、出院告知以及特殊诊疗征求意见和有关的操作知情同意书等,并严格落实。建立急诊用药的不良反应监测制,对部分药物的不良反应按相关的要求登记,并上报有关部门及时处理。特殊药品(如,毒、麻、限、剧)应有专人专柜进行管理,药品的品种、数量要正确,用药情况要进行登记,药品合格率必须要达到100%。急诊科的护理人员应保持24小时通讯通畅

总之,急诊科护理工作是抢救病人的重要基础,加强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急诊科护理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医院的急诊科要根据科室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的护理指标,不断修整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质量控制的管理,促进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任真年.现代医院医疗质理管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9).

[2]杨慧林. 加强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的探讨[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