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常规工作管理范文

常规工作管理全文(5篇)

常规工作管理

第1篇:常规工作管理范文

近年来,随着医疗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随着医院不断改进诊断技术和医疗设备,对医疗服务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泌尿外科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和复杂性,以及泌尿外科护理人员长时间处于相对疲惫的工作环境这一事实,导致泌尿外科护理人员的心理,行为,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护理倦怠往往会导致护理质量的影响,泌尿外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降低,这不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因此,如何更好地调动泌尿外科护理人员,提高泌尿外科护理人员在现有资源范围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1]。本研究选择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1月的20名泌尿外科护理人员,随机分组,绩效常规管理组给予泌尿外科护理人员绩效常规管理,优化绩效管理组进行了优化绩效管理方法。比较两组泌尿外科护理人员满意度;泌尿外科护理人员护理技能、紧急情况应对能力、护患沟通能力、护理责任心;医疗前后泌尿外科护理人员每天工作的小时数、焦虑情绪;护理倦怠发生率,分析了泌尿外科护理管理中绩效管理的应用与意义,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选择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1月的20名泌尿外科护理人员,随机分组,优化绩效管理组年龄21-49岁(37.21±2.45)岁。全部是女性,大专文化程度4名,本科毕业6名。绩效常规管理组年龄21-50岁(37.68±2.15)岁。全部是女性,大专文化程度3名,本科毕业7名。两组资料可比。1.2方法。绩效常规管理组给予泌尿外科护理人员绩效常规管理,优化绩效管理组进行了优化绩效管理方法。第一,行为举止评估:主要包括泌尿外科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文明语言,语言交际能力等,穿着,礼仪等。第二,理论技能评价管理:根据泌尿外科护理人员月度评价评估标准,由泌尿外科科室主任进行理论和技能评价。第三,基本素质:包括基础医疗,急救项目,消毒隔离,病房管理,药物管理,等,每月定量评估。第四,考勤管理:根据评价的出勤情况记录下班时间,休假等。第五,工作量管理:规定每位泌尿外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并评估工作量的完成情况。第六,满意度管理:基于泌尿外科护理人员在实施工作中的密切联系,从患者的角度进行民主评估。为了更好地了解泌尿外科护理人员的表现,可以医生满意度调查量表和患者满意度调查量表,以便从医生和患者那里获得更客观的泌尿外科护理人员评估。第八,质量抽查。建立质量评估小组,每周进行一次抽查,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第八,上述评价内容采用相关评分标准设计,总分为10分,泌尿外科护理人员在月末进行评估,总分超过8分合格,低于8分的评分不合格,制定相应的奖惩方法[2]。1.3观察的指标。比较两组泌尿外科护理人员满意度;泌尿外科护理人员护理技能、紧急情况应对能力、护患沟通能力、护理责任心(采取百分制的评估方式,以100分为最好);医疗前后泌尿外科护理人员每天工作的小时数、焦虑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价,分值越低越好,其中超过50分表示焦虑);护理倦怠发生率。1.4统计学处理。SPSS25.0软件处理,采取t、χ2检验;结果之间的比较以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泌尿外科护理人员满意度。优化绩效管理组对比绩效常规管理组泌尿外科护理人员满意度更高,P<0.05。2.2泌尿外科护理人员每天工作的小时数、焦虑情绪。医疗前两组泌尿外科护理人员每天工作的小时数、焦虑情绪接近,P>0.05;医疗后优化绩效管理组泌尿外科护理人员每天工作的小时数明显短于绩效常规管理组,焦虑情绪明显低于绩效常规管理组,P<0.05。2.3泌尿外科护理人员护理技能、紧急情况应对能力、护患沟通能力、护理责任心。优化绩效管理组泌尿外科护理人员护理技能、紧急情况应对能力、护患沟通能力、护理责任心更具优势,P<0.05。2.4护理倦怠发生率。优化绩效管理组护理倦怠发生率更少,P<0.05。

3讨论

为加强泌尿外科护理人员管理,提高泌尿外科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和部门护理质量,有必要对泌尿外科护理人员作进行新的绩效评价[3-5]。定量绩效评价是正确评估医疗成果的关键,使用特定标准和指标完成任务分配任务,提高医疗绩效评价的标准,促进护理质量和服务的改善,更好地激发泌尿外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调动泌尿外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目前,量化绩效评价在促进医疗服务和质量方面的逐步应用和发展,已成为客观,全面评估泌尿外科护理人员各方面综合能力和素质,可确保泌尿外科护理工作顺利发展,减少泌尿外科护理工作的有效工具。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过程,重视沟通反馈,听取不同层次,职称,岗位的泌尿外科护理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随着医疗发展和工作内容的发展,相应调整指标体系,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更加完整,更加人性化[6]。本研究中,绩效常规管理组给予泌尿外科护理人员绩效常规管理,优化绩效管理组进行了优化绩效管理方法[7]。数据显示,优化绩效管理组对比绩效常规管理组泌尿外科护理人员满意度更高,P<0.05。医疗前两组泌尿外科护理人员每天工作的小时数、焦虑情绪接近,P>0.05;医疗后优化绩效管理组泌尿外科护理人员每天工作的小时数明显短于绩效常规管理组,焦虑情绪明显低于绩效常规管理组,P<0.05。优化绩效管理组泌尿外科护理人员护理技能、紧急情况应对能力、护患沟通能力、护理责任心更具优势,P<0.05。优化绩效管理组护理倦怠发生率更少,P<0.05。综上所述,泌尿外科护理人员实施优化绩效管理方法可获得良好效果,可提高其服务质量和责任意识,减轻工作疲乏感,减少护理倦怠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耿桂芹.无缝隙护理管理对泌尿外科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06):49+51.

[2]郭维.双向绩效考核在泌尿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06):73-75.

第2篇:常规工作管理范文

关键词:程序化护理管理制度;风湿科;用药依从性;影响略

口服是临床当中用药的主要途径,因为具备方便、快捷、安全等优势,在临床中一般是作为常规用药途径而被应用[1]。正确的安全用药方式是保障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同时也是对医院实行评审的关键性项目[2]。风湿性疾病患者采用药物克制体内免疫损伤是最为常见的治疗方式,在一定时间之内,只有按照相应的标准用药,才可以确保用药的稳定性[3]。对此,为了更好地优化嘉兴市第二医院的整体医护水平,本文选取在我院风湿科接受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病例,探讨程序化护理管理制度在用药依从率方面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7月~2016年3月在风湿科接受治疗的风湿性疾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2月之前的患者分为常规组,其余患者分为观察组每组4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31例,女12例;常规组患者性25例,女1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在数据差异方面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比较研究价值。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应用同样的治疗方式,并给予常规用药护理措施,例如根据医嘱取药用药,医生开药之前给予相应的服药指导,护理人员在发药之后给予相应的服药指导等。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采取程序化护理管理制度。在患者入院之后接受程序化服药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构建程序化管理小组。由医师、护士、药师构成,该小组需要负责患者依从用药的指导,并按照风湿科患者的用药特征,制定临床用药规范措施。②团队化干预。由管理小组在医院进行专题讲座,对患者及家属讲解风湿性疾病用药的意义和价值,尤其是在擅自停止用药或更改药物时所可能导致的危害,从负面案例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由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用药习惯,促使患者主动意识到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③重点指导患者服用多种药物。因为在临床当中风湿性患者可能会使用多种药物,所以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帮助患者,指导患者如何正确用药。按照药物的性质及患者的医院给予适当提示,例如用法用量、副作用、注意事项、规范饮食等,对干预的对象实行用药指导,指导内容包含病房提示、微信提醒、短信提醒等。④多角度的心理干预。落实个体化的心理干预教育,针对患者的心理情绪给予相应的控制与干预,对于存在焦虑、紧张的患者需要疏导其障碍的心态,如果患者心理过激则应当及时舒缓其情绪,根据患者家属的描述给予相应的指导性方式,平常借助聊天、下棋、看电视等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最大程度缓解异常心态所导致的问题。

1.3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不同时期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及用药方面的依从性情况。应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问卷内容主要是围绕护理工作的质量评价开展,以评分值为主,分数超过80分为非常满意,超过60未达到80为满意,未达到60为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用药依从性以按时主动用药、合理用药为主,由护理人员及患者家属进行监督与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的一般资料、满意度、依从性均采取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并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

2.2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

3讨论

患者依从性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管理措施中主要强调对护士工作行为的控制,虽然也有健康宣教环节来帮助患者改善认知,对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有着间接的影响,但缺乏针对性,尤其风湿科患者情况特殊,用药也相对复杂,患者长期治疗过程中丧失信心,产生抗拒心理,甚至拒绝服药,这给患者的预后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如何从管理层面调整制度,改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是当前工作的重点问题。程序化护理管理是近些年护理医学中所提倡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关键理念在于护理流程的管理,同时需要一制定规范化的护理程序作为前提,在制定护理流程、护理目标、护理计划等基础上实行护理措施,同时提升对临床护理的重要性[3,4]。程序化护理的管理是帮助护士能够更加规范、有序地开展护理工作,同时提升工作落实的效果,保障护理服务的整体价值。在实行程序化护理管理之后,临床规范用药的控制效果会更加理想,患者可以根据护理管理的内容接受相应的指导,从而达到合理、高依从性用药的目的[5,6]。在本次研究中充分重视医生和护士之间的协调合作,在程序化管理中引入了医生和药师因素的影响,程序化管理小组能够从不同角度评价工作质量,从而为管理层提供更多的改进依据,确保了管理质量的持续提升。程序化管理小组能够从认知、心理等多个方面入手影响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且医生的介入提高了患者的信赖感,从而确保了制度的顺利推行。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不同的护理服务之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率显著高于常规组。这一结果充分证明通过行之有效的程序化护理管理制度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临床护理管理工作,患者可以更好地按照规定用药,同时患者对于临床医护工作的抵触情绪更低,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率,从而实现临床疗效的改善目的。综上所述,程序化护理管理制度在体检中心护理服务质量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显著提升风湿性疾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孙自杰,李健,王小渠,等.家庭程序化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华西医学,2015(6):1130-1132.

[2]宋莉荣.个性化护理对强直性脊柱炎生物制剂治疗患者功能改善和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31):5155-5156.

[3]王喆.人性化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5,21(18):158-161.

[4]张学慧,张宁.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病人用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15(36):4497-4500.

[5]黎琴,钟美容,邓秋兰,等.医院-社区联动护理干预对PCI术后病人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14(23):2879-2880.

第3篇:常规工作管理范文

【关键词】设计管理;管理提升

0前言

目前,设计管理相关职责有:(1)负责设计管理相关工作流程的建立与调整;(2)负责与设计院及各设计方的设计接口协调;(3)负责设计三级进度计划的跟踪监督;(4)负责组织对相关设计文件的审查;(5)负责设计变更归口管理;(6)负责设计技术服务相关的归口管理;(7)负责工程总包合同中设计相关条款的谈判;(8)负责直管项目的设计管理工作。管理提升,通过提升设计进度控制管理、设计审查、设计接口管理及工作流程等方式对设计管理工作进行改进。通过本管理提升,希望常规岛设计管理工作能够保证延续性并具有前瞻性,在特殊时期能够做好常规岛开工前后设计工作,能够在这段时间预想并解决开工后的可能产生的问题。如果能够在此段时间解决掉开工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就可以在开工后节省一定的施工时间或提高施工质量。减少施工时间或提高施工质量对项目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常规岛管理提升方法

1.1常规岛设计进度管理

由于常规岛设计管理需要对设计三级进度计划的执行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并监督设计院对设计三级进度计划执行与控制情况,因此需要根据进度计划对设计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将出图计划中各图册依照系统进行划分,同时我们对所有图册所属子项及层高进行标注,对图册分别以系统、子项、层高进行分类,方便了以层高或子项进行管理时使用。当对图纸进行整体考虑时,以层高进行管理就会更加方便且更加全面。由于目前很多项目处于一个特殊时期,FCD时间出现多次变化,导致出图计划也发生了很多变动,造成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问题容易被掩盖或者无法暴露出来。为此,需要根据已出计划及实际情况编制出一份以FCD为标准的出图计划,出图时间均以FCD+/-来进行表示,方便灵活的对图册计划进行管理、协调,必要时提出纠正措施。

1.2常规岛系统审查

为保证项目常规岛系统设计的质量,需对对常规岛已出的文件进行详细的审查。通过审查可以保证参考电站或其他电站已经发生且被解决的问题,在自己项目上不会重蹈覆辙。在经过这一系列的审查之后,也使相关系统负责人对各自负责的系统有了更深入、更详细的了解,增强了系统审查人的业务水平。通过一系列的常规岛系统审查,可以将已出的图纸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小化,避免后续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偏差,并使图纸更优化,对项目后续的顺利进行有很大的好处。

1.3常规岛设备提资梳理

通过梳理图纸及出图计划对具体需要提资的设备进行整理,将需要提资的设备全部整理出来,以便进行跟踪。相关负责人通过相应的方式了解图纸设计所需设备提资的具体内容、延期提资原因、现场施工开始时间、图纸要求FU时间、设备招标情况、设备目前状态等相关信息,并整理汇总成表格,方便进行管理。在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后,会得出了一些较重要的信息,有了这些内容,会使工作重心更加明确。应用上面的分析成果,对延迟提资的文件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将所需设备资料的作用、应用范围、是否必要等内容进行了解,并与设计院进行沟通,再次对所需资料进行细化,把一些并不影响图纸设计的资料进行筛除,使工作重心更加突出。对已经出现且目前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分解、整理,按照具体问题的轻重缓急进行分类,以便在具备解决问题的条件后,能够有计划、有效率、准确的解决问题。

2常规岛管理提升优点

通过本管理提升,保证施工顺利,尽早完成电站建设,对社会也可以增加社会增盈率、劳动就业率、总利税额、节能效益等内容。同时尽早完成电站建设,也会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3常规岛管理提升的挑战常规岛管理提升也存在一定问题,那就是只适用于部分特殊阶段,无法进行全阶段模式化推广,如果需要全阶段推广,要对部分内容进行一定的适应性修改,并且本管理提升要求人员对相关工作及系统的熟悉程度要求较高,对人员要求较高。因此本管理提升需要吸收更多先进的管理方式,以便更加系统的进行管理。

4总结

第4篇:常规工作管理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常规现状;思考

一、当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常规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高效课堂建设实践的不断推进,我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确实发生了深刻变化。“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和“少教多学”等新兴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绝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行为的指南;在备课环节上,导学案已经普遍替代教案,成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新型模式;在上课环节上,“注入式”和“满堂灌”式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已经逐步退出了课堂教学,代之以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和“成果展示”;在作业布置与批改环节上,大多数教师开始注重作业设计,不再照抄照搬课本习题,突出拓展性和延伸性作业的巩固提高功能。其中特别突出的问题主要有:

1.在课前教学设计环节上,高效课堂建设强调“以学定教”,要求教师从传统的写“教案”转向设计“导学案”;备课的重点从教师如何教转向指导学生如何学。但是我们调研发现,高效课堂建设在备课环节上改革的这些新任务和新要求,并没有体现在学校备课管理常规之中,以至于教师在备课环节上出现两种极端现象:一是部分教师,特别是中老年教师消极抵触改革,依然沿袭传统的备课方式,仅仅把自己多年沿用的教案,改头换面,美其名曰导学案;二是部分青年教师,虽然改革热情很高,但缺乏深入钻研精神,体现在备课上,许多教师不是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要点、学生实际,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2.在课堂教学环节上,高效课堂建设强调“多学少教”,要求教师从传统的“注入式”和“满堂灌”转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体验学习”;教师上课的重点从传统的“精讲多练”转向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点拨学生学会学习,着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我们调研发现,高效课堂建设在上课环节上改革的这些新任务和新要求,并没有体现在学校上课管理常规之中,以至于教师在上课环节上出现如下问题:一是传统的“以教师中心”做派阴魂不散。许多教师为了圆满完成自己预定的教学内容,把教学掌控在自己的预设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总是想方设法把学生引到自己设计好的套路中来,导致整个课堂教学就像一个设计好的话剧脚本,上课时只要教师把它演出来就行了;二是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试图体现“多学少教”的高效课堂理念,但在实际操作中又缺乏切实可行的有效策略,导致为课堂提问而提问,为课堂讨论而讨论,为学生探究而探究,只追求“表面热闹”,不注重课堂实效,进而使“多学少教”的理念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简单模仿。

3.在课后教学反思环节上,高效课堂建设特别强调“教学反思”,要求教师学会教学反思,形成良好的教学反思习惯,并将其视为快速有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但是我们调研发现,在高效课堂建设在课后反思环节上改革的这些新任务和新要求,并没有体现在学校教学管理常规之中,以至于教师课后反思意识不强,多数教师把课后反思看作是一项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

二、进一步加快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对策的思考

上述的种种问题表明,在高效课堂建设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如何全面系统地总结近年来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经验,将高效课堂建设业已成熟的成功经验上升为教学管理常规条例,为高效课堂建设可持续发展构建长效机制,成为目前刻不容缓的重大现实课题。

1.切实加强对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的领导。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学校领导班子要充分认识重建高效课堂教学常规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把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摆在学校高效课堂建设的突出位置,加强对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的顶层设计,从课前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课后教学反思、作业布置与批改以及学业成绩评价等各个教学环节切入,全面系统地设计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力求做到计划详实,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切实为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领导保障。

2.进一步强化高效课堂教学常规管理专题研究。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为此,学校应当组织骨干力量,以问题为导向,深入研究高效课堂建设背景下,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和考试评价等日常教学常规改革的有效策略,切实增强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的规范性、专业性和科学性。

第5篇:常规工作管理范文

[关键词]分级管理模式;基层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护理管理

护士分级管理实际上是依据科室各类医护人员自身专业能力、自身素养实施的不同层次及其不同级别的规范化管理[1-2]。该院文报道了分级管理模式与常规管理应用在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在该院院就职的60名护理人员中的临床管理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该院院就职的60名护理人员进行分组研究,分级组入组30人,女性与男性之比是29:1,最大年龄37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年龄(28.55±2.22)岁;常规组入组30名,女性与男性之比是28:2,最大年龄36岁,最小年21岁,平均年龄(27.55±2.01)岁。验证比对分级组与常规组护理人员涉及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取同期收治的60例患者,按照入院先后分组,其中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2.60±2.00)岁,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另外30例患者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43.00±2.20)岁,给予分级管理模式。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正常,且无急危重症情况,均为住院患者,知情配合该次研究,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常规组予以常规管理模式,依据医院科室工作量及其人力资源状态,依据岗位要求让所有护士都参与轮班,分为夜班、白班及其早晚班,同时依据医务人员岗位职责将自身护理工作顺利完成。分级组予以分级管理模式。设置管理的层级,对规章制度进行严格遵守,依据医务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学历水平、工作经验及其个人能力实施综合考核,结合考核结果进行分层级上岗,初级责任护理人员、高级责任护理人员、护理人组长及其护士长为基本管理模式,同时构建合理的层级护士工作程序、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及其流程。分级管理模式的具体层级分工:①初级责任护理人员承担护理患者自入院到出院期间的的工作,主要涵盖清洁患者病床、饮食护理、个人卫生干预及其体位护理干预。②高级责任护理人员因具备较好的专业技能,拥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及其较高资历,可以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同时了解科室整体管理情况。③护理组长一般选择为高级责任护士,主要承担监督护理人员的工作,并且制定持续改进服务质量的计划,建立科学的护理工作质量体系。④护士长属于团队核心,同时也属于科室正常进行运行的关键,护士长应该给出本月或者本星期科室整体目标,对各项资源进行整合,将各层级人员职能进行全面落实及其督促,展现良好的头作用,确保有效运行护理工作。排班模式。依据科室人员实际情况,医院通过弹性排班法进行处理,强化高峰时间、夜班阶段的护理力量,确保连续进行护理工作。

1.3观察指标

关注且计算常规组和分级组护理人员护理差错发生率、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护理安全、护理文书、患者对服务满意度。

1.4统计方法

数据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计算研究分级组与常规组护理人员护理差错发生率

分级组护理人员护理差错发生率6.67%对比常规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计算研究分级组与常规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

管理前分级组护理人员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护理安全、护理文书对比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分级组护理人员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护理安全、护理文书对比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分级组与常规组护理人员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护理安全、护理文书对比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计算研究分级组与常规组护理人员对应患者对服务满意度

分级组护理人员患者对服务满意度100.00%显著高于常规组数据(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以往传统护理管理方法不能依据科室人员情况、专业能力、资质进行严格分工处理[3-4],导致护理人员只是进行常规处理机器完成医嘱,只是简单且机械地完成日常任务,缺少护理的主观能动性,此外,各科室不能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机器目前不少医院采取中班与夜班的单班制度模式,促使护理人员具有较大工作压力,不能确保临床服务质量。现阶段,基层医院应该对护理人力资源情况进行高度重视,注重医务人员素质机器核心能力的发展,提升医务人员自身竞争力,全面实施分层次管理魔化生,合理调整护士职称结构,全面符合临床实际要求[5-6]。层级护理管理实际上是以人为本的一种先进管理方法,基于分层级护理管引导下根据医务人员岗位职责,对其进行明确分工,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展现各层次医务人员价值和优势。同时层级管理模式能够对岗位进行科学的设置,合理的日常工作分工,能够全面匹配岗位需求及其护理人员技能水平,促使护理人员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全面认可,让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自身价值,提升服务质量,提升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7-8]。该文数据结果计算显示,管理后分级组与常规组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护理安全、护理文书对比管理前有明显改善,分级组护理差错发生率、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护理安全、护理文书、患者对服务满意度与常规组比较改善更加明显(P<0.05)。刘德琴等[9]研究显示,对样本开展3层框架配置,即为护士、责任护士及其护士长,确保能够和医生对患者进行同步分管,相比较于护士分层分组管理前,实施护士分层分组管理模式后显著提升护理质量及其护理服务质量(P<0.05)。证实,护士分层分组管理模式应用之后可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显著减少发生护理纠纷及其护理缺陷的概率,提升护理质量。综上所述,将分级管理模式应用在基层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和常规管理模式对比的临床作用更具优势。

[参考文献]

[1]池金凤,文姝,阿依努尔,等.分级管理模式在基层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应用[J].武警医学,2019,30(3):218-220.

[2]温作珍,温佩弟,毛小燕,等.基于工作量化配置口腔颌面外科护理人力资源的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33):179-180.

[3]米巍,杨静.能级对应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下的绩效考核方案探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35):62-63.

[4]黄巧如.护士分层管理于产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16):126-128.

[5]颜晶晶,颜静静.分级分区合作管理模式对急诊群体患者急救成功率及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药实践,2018,27(5):384-386.

[6]卢洁霞.护士分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8(9):81-81.

[7]周艳,邱祥,汪玲玲.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在急诊输液安全护理中的实施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4):100-101.

[8]张华,张娜,蒙莉萍,等.改良护理应急管理系统及人力资源配置在灾害救援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8,35(10):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