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锻炼的必要性范文

体育锻炼的必要性精选(九篇)

体育锻炼的必要性

第1篇:体育锻炼的必要性范文

一、温州地区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与原因

浙江省教育厅的“全省高校新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显示:2011—2014年温州市籍学生平均得分分别列全省的倒数第一、倒数第二。虽然倒数第一的学生样本是针对全体温州籍的高校新生,但对温州市鹿城区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情况同样起着警示作用,应该引起我区各界的高度关注。而根据温州市2013年教育局检测(初一新生)显示,温州市鹿城区参加检测的45所小学毕业生体质健康检测平均得分仅为71.96分。学生体质下降不但是“应试教育”的恶果,也是家庭体育锻炼缺失的结果。因此十分有必要针对小学学校体育行为与家庭体育锻炼进行联动研究,通过学校体育干预、影响和指导家庭体育锻炼,从而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并帮助他们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二、学校体育行为与家庭体育锻炼联动关系

对于小学生而言学校和家庭是两个赖以成长的主要环境。小学生自身体育运动知识相对匮乏、体育运动能力和锻炼持续性相对较弱等特性决定了小学生体育锻炼必须有学校引领和家长参与指导的因素。

1.小学学校体育行为指导家庭体育锻炼

家庭体育锻炼缺少小学体质健康锻炼项目的各类体育器材和设施,更缺少专业性的业务指导。这就是导致学生回家不能很好进行体质测试项目锻炼的主要原因。要改变现状,有效途径之一是发挥与体育老师的专业体育知识创设相对应的体育锻炼方法和自制体育锻炼器材以适应家庭体育锻炼场地和设备欠缺的困难。

2.小学学校体育向家庭体育延伸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生活不断充裕。体育锻炼进入家庭生活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极有社会意义的组成部分。

3.家庭体育可巩固和完善学校体育行为效果

学校体育行为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培养体育锻炼方法、技能和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而体育习惯、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没有必要的连续性和坚持,势必会造成前后脱节丧失锻炼效果的结局。家长参与小学生家庭体育锻炼的特殊性也就能起到督促、帮助、传递和感化的效果,同时也成为连接校园内外的桥梁。小学生会按体育老师要求进行体育锻炼,掌握运动技能,进行体育实践活动。学校体育行为中的许多学习目标可以在家庭体育锻炼中去实现。

三、小学学校体育行为与家庭体育锻炼联动的建议

1.改造“家校联系册”督导家庭体育锻炼

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家校联系册”仅仅停留于各个学科作业的布置和家长反馈以及班主任老师的检查记录,并没有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内容、标准以及体育家庭作业的项目。这就大大阻碍了小学生体育锻炼的进行。因此重新编撰以家庭体育锻炼为主要内容兼顾其他学科作业布置的新式“家校联系册”成为必要。这种“家校联系册”中前半部分应设置国家体质健康测试内容和标准以及分值比对,这样就将这些必备的体育知识通过“家校联系册”向家长普及。家长就可以对照分值评价孩子的体育运动水平,并可以反馈学生在家里的体育锻炼情况。

2.利用手机微信平台发送体育锻炼微视频

随着高科技的不断进入,手机已经成为超过电视、电脑交流时间最长的信息传播工具。人们越发依赖手机,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观看和使用手机。因此,家庭体育锻炼也可根据手机这种特性将体质健康测试项目的家庭体育锻炼方法和相关锻炼知识拍摄成手机微视频,通过手机微信平台发送给每一个家长。家长和学生可以一边观看手机微信视频,一边进行体育锻炼。这样就大大扩大了体育授课普及面并且提高了体育锻炼正确率。

3.设立学校体育周赛,评选“体育吉尼斯”提高家庭体育锻炼积极性

“体质健康提升从生理学角度而言就是要在被迫的情况下消耗人体原有的体能,然后进行恢复和提升。”这样势必出现体育锻炼存在一定的持续难度,如果没有更有效的激励机制学生很难在家庭这种监督能力相对较弱的环境下进行刻苦锻炼。因此学校体育行为中设立“周赛”和“月赛”促使家庭体育锻炼与其相适应。并推出以学生个人为对象的“体育达人”这类校园体育吉尼斯的评选促进学生家庭体育锻炼积极性。

4.学校体育比赛设立家庭体育锻炼运动项目

全国体质健康测试项目很多不适合家庭体育锻炼的场地要求,学校体育教师如何利用《训练学》和《生理学》知识创设各类家庭锻炼辅助练习的体质测试成为必然。比如长跑和肺活量的提升这类项目很难在家庭这样狭小的空间进行。此时体育老师可以布置跑楼梯的训练项目以提升学生耐力和肺活量。那么家庭体育锻炼这类练习方法的激励成为必要。学校体育比赛就可以设立一系列家庭体育锻炼方法的项目,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学生家庭体育锻炼的兴趣。

5.利用家长接送空隙穿插家长体育指导“微课”

第2篇:体育锻炼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生;体育锻炼

目前家长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新时期的素质教育教学知之甚少,根本无暇顾及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不少家长仍顾着送孩子上各类补习班怕输在起跑线上而忽视小学生的身体锻炼,学习成绩才是王道。更有甚者认为让孩子参加体育锻炼不如让孩子多做一道练习题。事实果真如此吗?有关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考试更容易得高分。下面笔者就学习和锻炼的问题从体育教学方面谈一下观点。供参考。

一、小学生体质现状及成因

据全国青少年体育健康调查调查显示,最近20余年我国青少年的体质持续下滑,小学阶段(7~12岁)少年儿童的体质令人担忧,集中表现为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超重及肥胖检出率逐年上升;“小胖墩”、“小眼镜”日渐成为常态,学生心肺功能的指标持续下降。这说明加强孩子们的体育锻炼不但有必要,而且势在必行。但是由于受受整个社会经济及教育形势的影响,家长更多的是给予孩子更多的物质上的要求,出于对孩子“爱”的角度,弱化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参与体育锻炼的能力,使孩子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肥胖、近视现象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成长。

二、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必要性

美国北得克萨斯大学运动心理学中心主管特伦特・皮特里和其他研究人员以得克萨斯州5所中学的1200多名学生为对象,探寻强健身体与考试高分之间的关联。结果发现:孩子身体越强健,考试分数越高。皮特里说,“我们虽然无法百分百确认强健体魄带来更好的学术表现,但我们能说的是,两者之间有着强烈、可预见性关联。”临床心理学家、美国纽约蒙蒂菲奥里儿童医院助理教授哈希姆也认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只会有益处,身体好的孩子更快乐、自尊心更强、人际关系更好,还有益于学生的认知力和学术表现。但在中国,随着近些年家长收入的增多和孩子数量减少的缘故,出现多位家长来资助呵护一个(二个)学生的现象,并且是倾全力来“打造”,部分家长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不但小学生要补习,甚至有孩子两岁就给报外语兴趣班的,有孩子4岁就给报钢琴班的,也有的家长一个暑期下来就给还是小学生的孩子报七个补习班的……凡此种种,孩子被逼得上了一个补习班,接着又跑向另一个补习班,如此来回奔波,疲惫不堪。补习班虽然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却也逼得孩子产生了反感情绪,甚至把孩子身体累垮了。试问,孩子身体垮了,又如何有精力来搞学习?所以小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才是保证学习的根本所在。总之,新时期素质教育教学不但要学生有一个好成绩,而且要求有一个好身体。

三、素质教育推动小学生的体育锻炼

就目前来说多数国家都把学生的体育锻炼拿上议事日程。像日本日本学校基本每天都有体育课,不管春夏秋冬,体育课一律要求穿短袖T恤和短裤。日本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普遍多于中国学生,日本每天锻炼2个小时以上的学生占学生总数四成多。美国也有80%以上青少年(10~17岁)每天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课或课外体育活动。美国家长把体育看成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此提出了素质教育推动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呼声”。

1、帮助小学生制订体育锻炼的计划。小学生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往往怕苦怕累,在体育锻炼上更容易缺乏自觉和毅力。如果教师和家长放松督促,就可能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这必然会妨碍体育锻炼的效果。因此,家长和老师要与孩子商定一个详细的锻炼计划,明确锻炼的目标和内容,规定每天锻炼的次数和具体时间,如每天早上6点起床跑步,每天下午放学后打乒乓球等。

2、培养孩子体育锻炼的兴趣。一是开展多种多样,丰富有趣,有益身心的校内性体育活动,如象征性的短跑,跳绳,踢毽子,拔河等。校外体育活动对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等有重要的意义。爬山、野营、郊游都是很好的选择。二是由于条件的改善,愈来愈多的孩子在两代人的庇护下娇生惯养,渐渐形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对于体育锻炼已经产生了抵触情绪。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习惯,首先必须消除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抵触情绪,而这种情绪的形成非“一日之寒”,因此家长的耐心必不可少。只要家长能够下上功夫,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就一定能够参加培养起终生体育习惯。

3、要创造条件以保障良好习惯的养成。一切习惯的形成都要有相应的条件为基础,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亦是如此。其一,社会、学校、家庭首先要在思想意识上支持小学生体育锻炼,尽量减少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其二,在场地器材的保障上要给予大力支持,只有硬件达到了一定水平,才有可能让小学生有场地可动、有器材可用。学校也要有计划、有安排地培训家长,以便在节假或平时由家长监督,帮助学生参加体育运动。

四、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生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

1、保持锻炼的连续性。只有经常坚持体育锻炼,保持适当的锻炼时间、次数、负荷的连续性,才能获得体育锻炼的良好作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仅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而且已经增强的体质也会下降。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也需要在不断坚持运动的过程中得到发挥和巩固。

第3篇:体育锻炼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早在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体育运动国际》中就明确指出:“体育是全面教育体制内一种必要的终身因素。”阐明了长期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一个基本的的理念就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从小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是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途径。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除了认识到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性外,还应努力帮助他们养成终身受用的锻炼习惯。

一、影响学生体育煅炼的原因分析

1、家长、学生对健康知识了解程度不够,缺乏对健康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认为无病就是健康,从而缺乏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意志品质相对薄弱,怕吃苦受累。这些学生辍止锻炼的原因,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思想上有惰性、意志品质相对薄弱,怕吃苦受累。

3、学校、社会体育煅炼设施相对缺乏,不能够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

二、如何培养学生体育煅炼的习惯

1.强化体育意识,养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为了让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了解,应针对他们的特点,增加体育理论课传授的内容,有必要让每一位学生懂得针对自己的身体情况、体质状况选择一、二种锻炼方法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树立体育新概念。从而增强体育知识,重视体育锻炼。通过体育教学、群体竞赛、集会、广播、墙报、有线电视、体育名言牌等各种途径,大力宣传学校体育,造就一种强烈的学校体育氛围,激发广大学生的锻炼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另外可以利用家长学校、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家长进行正面引导,利用早晨和傍晚在家的时间和有限的空间跑跑步、跳跳绳、打打球、跟着电视学学健美操……锻炼孩子的参与意识,营造一种家庭氛围,孩子们也可以利用节假日、礼拜天和爸爸妈妈作长途的踏青、爬山、郊游等,在与孩子们的交流中就走进了孩子的内心,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促进身心健康成长。从而激发他们锻炼的主动性,自觉进行体育锻炼,养成的锻炼的好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增强体育知识,重视对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指导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知识的传播者。体育知识的获得,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教师的传授和培养。为了让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了解,应针对他们的特点,增加体育理论课传授的内容,有必要让每一位学生懂得针对自己的身体情况、体质状况选择一、二种锻炼方法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树立体育新概念。另一方面,体育教师除了发挥体育课堂的科学指导作用外,还要加强课外体育锻炼的辅导,发挥课外锻炼的独特效果,充分发展生的个性。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几种生所喜爱项目兴趣小组,激发他们参加锻炼的兴趣,并加以有效的指导,使他们在提高体育素养的同时,掌握运动技能与锻炼方法,充分体验健身的乐趣,使之终身成为体育运动的实践者。

3.组织学生参加的各种体育竞赛,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为了丰富生的课余生活,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学校应引导生积极参加体育竞赛,增加适合生兴趣爱好的体育项目,让他们有更多的体育实践机会。开展以“育人”为宗旨,按照小型多样或单项的原则,推广大多数生都喜欢的乒乓球、拔河、羽毛球等运动,并在每一学期组织一、两次全校性的适合生的运动竞赛,如:篮球、跳绳校运会等。通过竞赛,提高他们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同时使他们在展现自我之中,增强体育锻炼的信心和恒心,从而达到终身锻炼的目的。

4.鼓励学生自愿组合煅炼,调动他们自我煅炼的积极性

大力支持兴趣爱好相同的生自愿组合,结伴进行锻炼,利用同学之间相互影响、相互监督的作用,充分调动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形成互相关心、互相鞭策、互相学习的氛围,使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中锻炼,达到增强体质,提高技能的目的。长此以往,就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

5.增加体育投资,尽量多给生提供体育锻炼的场地器材

在财力允许的范围内,学校首先要力争改变目前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短缺的局面,尽可能地增辟场地,添置体育器材,充分利用校内一些零散空地,建造一些小型的场地。如:小型羽毛球场、乒乓球桌等,完善学校体育设施与环境。社区也应建立全民健身区域。这样使生有更多的锻炼场所,以满足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需要,吸引他们自觉加入体育锻炼的行列。

6.家校配合,共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煅炼习惯

第4篇:体育锻炼的必要性范文

论文关键词:如何提高,早锻炼,身体健康

 

1. 早锻炼的重要性及意义

1.1 早锻炼健身功能:健康社会学当今研究报告表明,人的肌肉力量及肺活量到八九十岁仍是可以训练的,而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也可以通过良好的活动习惯保持相当长的时间。大量的健康社会学调查表明,接近三分之一的疾病都是可以通过身体锻炼来预防的。毫无疑问,早锻炼在很大程度上使成千上万的人,尤其是进入老年后的人的生活充满活力,成为减少全球医疗花费的行之有效的方式。可以相信,形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必将成为21世纪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1.2 早锻炼塑造美的生活:锻炼可以导致人的身体强壮、健美,使人从外在体形和内在生命素质上透射出对生活追求的勇气和智慧,同时锻炼为社会输送着活力,以其不可替代的方式引导人们塑造自身,实质上也就是塑造生活。

1.3 早锻炼塑造人的品质:持之以恒的早锻炼时对意志力和进取心的要求与考验,激励着人们通过各种方式与途径去锻炼,去战胜类似依赖、懒惰、胆怯、畏难恐惧、自卑等人性的弱点,使人们的个性品质得到磨砺。

1.4 早锻炼的娱乐功能:健康快乐的一生,除了健康的身体外体育论文,还需热心于身体娱乐的兴趣和情绪,如同人们需要水和食物一样,合理而科学的锻炼,是保障人体发挥极限效能的有效保证,从而获得愉快和成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动力。

1.5 早锻炼可以加强人际交往,发展适应能力:各种不同的专业人士,都为了同一个爱好和娱乐而从四面八方聚集到一起,互学共进、沟通情感、增进交流、共同提高,从而调动了锻炼的兴趣,提高锻炼实效,使人的身体、心理、适应能力、精神境界都得到了升华。

2. 提高早锻炼兴趣的途径和方法

2.1 学校要进一步贯彻并创新大学生“健康第一”的思想教育工作

高等院校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有知识有思想而没有健康体魄的大学生是不能适应当今社会需要的, 观念的改变才是改变一个人最根本的因素,所以首先就要让学生从观念上有所改变,引导大学生积极思考,要有强壮的身体就要积极锻炼,让他们树立一种体育锻炼是科学、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如何提高早锻炼积极性是新世纪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世界卫生组织界定的健康标准是:一是身体健康;二是心理健康;三是社会适应能力强。而长期以来形成的一整套高校体育早锻炼教育工作体系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高校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早锻炼教育要从思想上从深层次根本上认识,对青年学生忽视早锻炼的问题采取有力的约束机制,要求学校要为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服务,改变传统体育课程中身体素质达标和竞技技术评价,改变只为了体育考试成绩,常年教学只安排考试项目的教学训练,改变只重视专业教育而忽视早锻炼教育的不良倾向。

2.2 学校要从组织形式上彻底改革

长期以来,普通学校早锻炼的组织形式几乎都晨跑,多年来同做一套广播体操,摘要,自主选择,主动参与体育论文,从而达到身体锻炼的目的论文服务。

2.3 早锻炼的内容必须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

早锻炼的内容实质是收到增强学生的体质实效。学校应积极改革教学内容、方式和手段,提高学生积极参与锻炼的兴趣,多选用那些兼具民族性与世界性、健身性与娱乐性、科学性与可接受性的可塑性教学内容。对于那些无法贴近学生未来生活和职业,缺乏实用性与时代感的内容,以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因受竞技规则的限制被动掌握甚至不易掌握的内容,应予以删除,具体具备以下几点:(1)锻炼的内容必须具备足够的锻炼身体的价值,并尽可能具有一定的技战术性、集体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体育文化的需求和兴趣;(2)早锻炼的内容新颖,其难度不大,必须是绝大多数学生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都能掌握的,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3)学生所学的内容在受场地设备限制的条件下也能正常的开展,并达到健身的目的,从而塑造自己完美的人格。

2.4 创设和谐的学练环境与气氛

建立良好、融洽的学练环境和气氛有利于早锻炼兴趣的提高。体育教学不仅要加强学生对早锻炼的认识,还要从校园环境入手营造全校园早锻炼的氛围,全方位促进学生早锻炼思想认识能力。一所学校、一个班级或是一个小组,良好的学练风气会成为一股无形的力量,不断地吸引和推动学生们自觉进行学练,激发受学生的学习热情,无形中创设一种学练氛围,一个自由环境,使学生能够有活力、有定向、有秩序,有自信心进行自我锻炼,这样大学生在良好的学练环境中学到了运动技能,形成一定的价值体系、思维方式、群体心理及思想观念,也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情感发挥创造了平台,对其人格塑造或个性化过程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自然而然就提高了早锻炼的兴趣。

2.5 早锻炼中要重视“教师投入”与“学生投入”

无论现代教育怎样变革,现代教学手段多么先进,教师仍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思想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素质。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说过:一个大学,人才不是在课堂里教出来的,而是在大师所创造的氛围中熏陶出的。社会心理学家认为,教师以健康、融洽的情感投入到教学中,会使学生产生安全感、责任感,并使其产生积极向上的行为,教师应爱岗敬业、学识渊博,尊重学生的人格体育论文,热情、宽容、平等地与学生交往,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对学生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理,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各种信息,妥善灵活地处理偶发事件,渗透礼仪教育,净化学生心灵,让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在锻炼中尽情展现。学生要以强烈的好奇心、浓厚的学习兴趣、饱满的学习热情投入学习,让自己在早锻炼中尽情地品尝合作、竞争、挑战、创新等带来的乐趣,充分展示和培养自己的运动观察、模仿、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让自己不但能掌握知识技能、而且知道如何独立地区学习新的知识技能,使自己不仅体验到获得知识技能的乐趣,而且体验到掌握方法、发现知识、创新知识的乐趣。这样,从自身需要、兴趣爱好到持之以恒,养成习惯,从而形成了某种必不可少的需要,这种内在力量最终使自己获得终身体育。

参考文献

[1]郭聪聪高勇论高校早锻炼风气的养成[J].浙江体育科学,2004,03

[2]揣佳凡,刘洪新;高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社会化的积极作用[J].内江科技.2010,01

[3]高振发.李维.探索系部开展学生早锻炼活动的有效途径「J.体育师友 2008,02

[4]陈宏志.体育课怎样启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J].学周刊,2009,10

[5]姚德一.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因素探析[J].科技信息,2011,09

[6]生继开.如何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J].山东教育,2001,28

第5篇:体育锻炼的必要性范文

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重要阶段,体育锻炼对于身体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应该在思想教育方面进行宣扬,提升学生的锻炼身体的思想意识,进而增加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目前,很多学校没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课程,导致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下降。初中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学校的体育锻炼是必要的,所以学校要特别重视体育训练课程。

一、初中生体育教学现状

(一)体育教学课程被忽视

尽管体育教学课程在初中学校普遍开设了,但学校和教师、学生、家长往往重视于抓学习成绩,体育教学得不到重视,很多课程占用体育教学的时间,认为体育锻炼属于耽误学生学习时间,这造成学生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被打消,体育老师变得没有权利,疏于管理学生,初中生的身体发育受到严重影响。

(二)学生对目前体育教学方法不感兴趣

体育教学的方法还处于传统的一套教学方法,很难使学生感兴趣,老师对基础理论的讲解让学生很反感,缺乏具体的体育实践活动。长期的进行这种教学模式,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

(三)单一的训练模式使学生收获很少

学生在单一的训练模式中,体会不到快乐,只是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指标考试去锻炼。很多学生体育训练的兴趣和目标都是不同的,有的是为了减肥,有的是为了爱好,因此单一的体育教育势必不能达到学生的需求,这样导致在参加学校体育锻炼考核的时候,不用心的去应付,并没有学到实际的东西。

(四)老师安排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发生冲突

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吸引力比较小,学生的兴趣提不起来,有些跟学生的兴趣发生冲突,不能满足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需求,学生不想参加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请病假的现象时有发生,还有部分老师安排的内容难度比较大,学生无法完成,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改善初中体育教学现状的措施

对于现今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需要采取措施来提升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思想意识的教育

体育锻炼思想意识对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身体的健康的重要性,对学业的重要性,最重要的是要学生能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体会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好的体育锻炼能提升一个人的气质,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二)设置竞技类的体育活动

具有竞争性的体育活动,往往能给学生带来更大的情趣,能够让大家都融入到体育的氛围当中,带给学生运动的激情,参加竞赛的同学会更加具有成就感,所以学校应该多设置这样的竞技类体育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带给学生们新鲜感,还能让同学们在比赛中体会到运动的快乐,潜移默化的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发展,更能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三)体育教学课堂中要进行多样的训练模式

由于每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都是不同的,所以在进行体育课程设置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具体根据每名学生的运动能力的和爱好设置不同的教学课程,进行不同的体育锻炼,有些学生喜欢打篮球,有些学生喜欢踢足球,在体育锻炼课上应该设置不同的活动地点,满足学生对不同体育兴趣的需求,让学生亲身体会自己适合哪项活动。

(四)体育锻炼要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

第6篇:体育锻炼的必要性范文

一、晨间体育锻炼的现状

1.活动时间欠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家长的需求,很多幼儿园都增设了幼儿早餐。在幼儿作息时间表上,幼儿早餐时间大致为7:40~8:20,晨间体育锻炼时间大致为8:20~8:50。而在实际操作中,早餐时间往往会拖延至8:40,甚至更迟,占用了晨间体育锻炼的时间,而一部分先吃完早餐的幼儿则常常处于一种无序的混乱状态,致使晨间体育锻炼形同虚设,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

2.家长意识淡薄

幼儿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极大的。但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小,对孩子能不能按时到幼儿园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对孩子是否参加晨间体育锻炼更是无所谓,而教师也不强求幼儿一定要参加晨间体育活动。

3.教师行为混乱

(1)教师对晨间锻炼的热情不高。很多教师怕麻烦、怕辛苦,幼儿的体育锻炼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存在着走过场的现象。

(2)教师对基本技能的掌握不够。教师对基本的体育技能的掌握不够,包括队列、口令的动作要领;对基本动作的难易序列不清楚。

(3)教师对活动组织的能力不高。许多教师对体育活动行为的不规范,组织的随意性大,直接造成了幼儿晨间体育锻炼的不规范,对幼儿过于放任,活动随意性大。

上述种种原因致使很多幼儿失去了对晨间体育锻炼的兴趣,应有的肢体和技能锻炼得不到保障,并且养成了不爱运动的不良习惯。

二、晨间体育锻炼的形式

1.体育技能训练。练习走、跑、跳、攀爬等技能,是体育课所学内容的复习、巩固。

2.现代体育游戏。结合一项或几项技能进行的巩固运用性体育游戏。如老狼老狼几点钟是练习孩子四散跑的能力,小猴摘桃是练习向上跳的能力。

3.一物多玩。一物多玩是根据幼儿兴趣和需要自发地进行游戏活动的过程。幼儿在活动中一切都是自主、自由、自愿的,幼儿是活动的主人,教师只是幼儿活动的观察者、引导者和帮助者。幼儿们拿着活动材料,变着花样地玩着各种游戏。他们的想像力在游戏中得到自由地发挥,团结协作的能力得到最大地提高。

三、晨间体育锻炼的组织策略

虽然说幼儿晨间体育锻炼的自主性较强,但仍然需要有教师的预设与指导。教师带幼儿进行晨间体育锻炼,需注意以下几点:

1.活动前――做好师幼的准备工作

跟其他任何活动一样,在晨间体育锻炼前也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包括教师的准备、幼儿的准备和器械的准备。

(1)教师的准备:锻炼内容的选择、预设与指导。本学期,班级幼儿重点锻炼什么;本周,重点抓哪几个幼儿的锻炼,都是教师事先必须做的。一学期的安排都应体现着适宜性、层次性与个别对待的原则。

(2)幼儿的准备:幼儿的衣着必须便于活动,外套是否该脱去?鞋带是否已系好?冬天,吸汗毛巾塞好了吗?是否已经安排好不方便活动的孩子?

(3)器械的准备:包括锻炼器械和场地的准备,主要由教师负责。当天需要用到的活动器械,如皮球、钻圈等都需提前准备,还必须画好预设的场地。晴天,在哪里活动?雨天,又可以到哪里,可以换成什么活动?

2.活动中――加强活动的指导和引导

(1)注意幼儿的活动量。幼小的孩子在玩乐中往往不会意识到自己是否玩累了,因此,教师必须针对每个幼儿的个体需求来掌控他的活动量,使之既得到有效的体育锻炼,学会了一定的基本技能,又不致于玩累了生病。

(2)建立良好的晨间活动常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常规是游戏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也便于教师对幼儿的了解和对幼儿活动的观察,并且有助于幼儿活动质量的提高。由于晨间活动的场地在户外,幼儿活动空间范围大,给教师的指导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常规要求在活动中尤为重要。

(3)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积极创设条件,使晨间体育锻炼更具多样性和趣味性,激发幼儿参加晨间体育锻炼的兴趣。可以设体育活动区,以保证每个幼儿的体育活动时间,提高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

3.活动后――培养幼儿的整理习惯

第7篇:体育锻炼的必要性范文

一、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所谓的自我锻炼能力,就是指学生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单独进行练习与身体锻炼的能力,这是对学生锻炼的自觉性、锻炼目标程度、锻炼内容与方法以及在锻炼出独立处理能力的综合考虑。首先,自我锻炼能力是一种意识的表现,换言之就是指自我控制、自我评价以及自我激励。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意义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

第一,高中体育课程特定的影响。在高中阶段,相较于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不同还是非常明显的,二者之间的侧重点各有不同,而高中体育教学则是强调学生锻炼意识的而培养。在高中阶段,伴随着新课改的指导,体育课程得到了一定的调整,学生学习自主性得到了突出,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良好的习惯以及终身体育意识。而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之下,就决定了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高中生自身发展需求。根据高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可知,他们在各个方面逐渐成熟,学生逐渐开始走向独立,这一阶段对于高中生走向社会或者升学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体育教育,高中阶段的教学必须在方法上进行强化,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促使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自我学习与自我锻炼的重要性,并使自身基本的自我锻炼能力得以形成。然而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属于无意识的,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仍然没有形成。具体可以从学生课堂与课下的表现来得到反映,在课堂中,只要有教师的带动,学生就有极高的热情参与到体育活动中,然而一到课下,学生却对教师布置的锻炼任务置之不理。此外,由于高中生有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对体育锻炼的强化有人则是认为是耽误学习,浪费时间,再加上锻炼的结果并非立竿见性,这需要一个时间才能看到其带来的益处,这就导致学生缺乏锻炼积极性,对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缺乏的原因

目前,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表现为学生的重视程度不足,在体育学习中缺乏积极性;体育教学在内容与过程方面也有待完善,巨大的升学压力与繁重的学习任务使得很多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漠不关心;并且很多学校受到硬性条件的影响,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条件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关于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缺乏的原因,具体阐述如下:

首先,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并不高。目前,很多高中生并不重视体育,尽管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较高,然而一到课下,就完全不理会教师布置的任务。再加上繁重的学习任务,学生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其他科目的学习上,放弃了体育的学习与锻炼。并且他们也没有认识到体育学习与锻炼的重要性,没有在其中投入精力,自然就会造成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培养缺乏的问题。

其次,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存在不足。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师生之间展开互动,在不断交流与沟通中,才能够学习到体育知识与技能。然而实际上很多体育教学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并不理想。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方面也没有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其身心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此外,受限于经济条件或者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很多学校在体育设施建设方面并不到位,难以满足学生活动的需求,这就导致学生体育学习与锻炼不足。

三、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对策

1.强化运动素质教育

为了使学生的体育锻炼观念得到改变,使其认识水平得到提升,在教学中就必须充分结合实际情况,考虑学生特点,对高中体育的目标、任务以及内容予以明确。应讲明体育锻炼与实际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结合实际案例,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加以讲述,促使学生对体育锻炼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2.灵活安排教学内容

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中,教师在传授知识内容时要对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予以重视。教学中应将体育课改的思想充分融入,做到因材施教,加强教学的层次性,并做好后续的教学评价工作。在教学中,应灵活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对学生在教材学习方面进行合理安排,提高学习的针对性与目的性。

3.加强课后引导

课堂教学固然重要,课后的延伸联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课后引导,促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后的眼神练习中去,如此才能够使学生所学的体育知识得到巩固与强化,并且有利于其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第8篇:体育锻炼的必要性范文

建立安全立体管理模式

安全无小事,学校体育安全工作,需摆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学校建立安全立体管理模式,落实全员管理:①成立以学校负责人为领导的体育安全管理工作机构,具体负责指导学校体育安全工作的开展;②以每个年级组为一个单位,设立年级体育安全工作监督小组,参与监督、管理每个年级学生开展体育锻炼的情况并及时纠正不安全的行为;③每班选出两名安全小卫士,协助班主任开展安全锻炼的宣传和检查、评比等工作,并每周进行安全小结。

营造安全教育的氛围

不定期利用《国旗下讲话》、学校广播站、学校网站、宣传墙报、班(级)会等不同的途经对全校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他们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通过讲解具体案例,列举体育锻炼和体育竞技中不注意安全、没有安全意识而导致自己或他人出现安全事故的例子,明确在体育课堂上要有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及学会保护他人。

与少先队活动整合,设计并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安全教育活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安全意识。①开展《体育安全》小海报设比赛,学生在构思作品、创作作品、修改作品等一系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体育安全的教育;②利用家长、社区资源,邀请体育界的专家、学者甚至家长进入校园、进入课堂,对学生们进行体育安全意识培养的重要性教育;③开展“体育安全知识知多少”的知识问答比赛,经过班赛、级赛、校赛三个不同等级的比赛,让体育安全教育的广度覆盖到校园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学生。

普及运动中的安全防范知识

锻炼的目的是为了身体的健康,如果在运动中出现了伤害事故,就违背了锻炼的初衷。因此,教师必须做好保障学生运动锻炼的安全工作。

教师层面:①编写《运动安全防范知识》小册子,注意图文并茂、浅显易懂,适合学生阅读;②请体育专家对全体教师进行《运动安全防范》的专题讲座;③请校医对教师进行运动外伤简单处理的实操培训。

学生层面:①每月组织学生学习《运动安全防范知识》小册子;②期末举行“运动安全防范知识”考查;③利用专题讲座教会学生一旦发生运动伤害的处理方法与步骤。

保证体育锻炼的场地安全

按照国家体育安全标准设计,建设符合小学生安全锻炼的场地及添置体育活动设施。作为体育安全的直接责任人――体育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认真把关,监督学校有关体育场地设施的安全建设及质量。①教师在体育场地的设计开始就要介入建设全过程,参与监督,确保场地建成后符合安全要求;②定期做好体育场地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隐患、排除隐患;③体育活动设备(天梯、爬杆、单杠)的使用必须在设备旁有安全使用的文字说明。④及时更换不符合安全要求或老化的体育器械设备。

抓紧一切时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强化安全锻炼的意识:①在每次进行体育锻炼前清晰简洁地讲清楚安全纪律、要求;②在锻炼的过程中,随时发现有违安全锻炼的现象马上停止锻炼,进行教育讲解,纠正错误;③收集有关安全锻炼重要性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受到教育;④引导学生以二三人为一组,收集安全锻炼的资料做成手抄报,通过手抄报的校园分享活动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安全教育。

发挥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

教师在体育锻炼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安全意识,必须强调老师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教师的率先垂范、言行一致,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学生,用能让学生信服的行动去教育学生。

在每节体育课堂上教师注意做到以下四点:①在每节课上课前做好体育器械的安全检查、确保器械摆放安全;②在每节体育课开始新课教学前亲自带领学生认真做好每一节准备运动,达到热身的效果,同时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③新课讲解过程中要仔细讲清楚每个动作的要领和注意安全的细节,并正确示范;④学生模仿老师进行练习的时候,老师要做好保护;⑤新课结束后组织带领学生做好放松运动,减少肌肉疲劳或损伤并提醒学生擦汗、喝水。

学生也要注意规范自身的行为:①穿适合运动的服装参加体育锻炼或上体育课;②锻炼时身上不带锋利的物品:小刀、剪刀、金属链子等;③不留长指甲,以免锻炼中弄伤自己或别人;④锻炼或课中一切行动听指挥。

第9篇:体育锻炼的必要性范文

1.研究对象:吉安市青原区、吉安县、永新县、泰和县、井冈山市等5个县、市、区10所普通中学200名学生,其中男生108人,女生92人。

2. 研究方法:①问卷调查:有效答卷回收率95.5%;②访问面谈。对部分县、市、区的体育教师进行访谈。

3. 调查内容:根据《一二一启动工程》实施办法的要求和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调查问卷,其内容为:对《纲要》的了解情况 ,每天锻炼时间、锻炼目的、锻炼方法、影响锻炼的因素、喜欢的项目、体育消费和体育书刊拥有量、阅读量等8项。

二、结果与分析

1. 中学生体育意识、健身意识及体育能力现状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25.5%的中学生对《纲要》完全不了解,这说明全民健身计划在中学的宣传力度不够。84%的中学生对体育有较正确的认识,他们认为参加体育活动是为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这说明,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目的是明确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他们仅注重参加锻炼的直接动机――体育活动本身,而缺乏间接动机――体育活动的结果,而间接动机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大的积极性和持久性。如何引导学生的直接动机向间接动机升华,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中学体育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女生中有28.3%是为了保持体形苗条,说明女生更有追求美的心理倾向。调查中还发现,大部分学生仅掌握了1~2种锻炼方法,体育能力差,这与一贯以运动技术为重点的教学形成反差,同时说明,体育教育应该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体育教学需要不断改革和不断完善。

2. 阻碍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

阻碍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53.5%的学生认为锻炼条件差是影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场地器材的严重不足直接影响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需要。此外,因学习任务重而自动放弃体育锻炼的占22.5%,属于外界干扰慢慢地脱离锻炼的占17.5%,两项合计占调查总数的40%,这大都是初三、高三的学生,说明受“应试”影响还很严重。59.5%的中学生最喜欢球类运动,15%的喜欢武术,而对田径、器械体操等项目感兴趣、表示喜欢的人分别只占6%、10%。由于学生对某些项目的偏爱,加上锻炼时间又集中在课外活动,势必会对场地、器材的使用造成一定的压力。要缓解这一矛盾,必须对学生的体育兴趣进行疏导。

3.中学生体育投入少

中学生体育投入包括时间投入和物力投入两个方面。

(1)中学生体育投入时间少

据调查,200人平均每天锻炼时间为19分钟,而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下的有168人,占总数的84%;40分钟以上的只有32人,占16%。这根本达不到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每人每天必须有一小时锻炼时间的要求,且从初一到初三、从高一到高三的体育锻炼时间呈递减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学生主观上对健康标准的定位不准确,认为无病就是健康,从而缺乏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由于学校对体育工作重视不够,导致“两操两活动”没有正常开展或缺乏严格的组织与管理;三是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学习任务加重,使初三、高三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减少。

(2) 中学生体育消费低

调查表明中学生体育消费水平很低,年平均每人消费22.5元。86%的中学生年体育消费在30元以下,而这些消费主要用于购买运动鞋。14%的中学生年体育消费在40.8元左右,这与有关资料显示的我国年消费百元以上的占16.02%相比差距还很大。对体育知识也知之甚少,书报杂志平均拥有量为0.38%,有79.5%的学生根本没有体育书刊杂志,除了必备的教材外,较少问津其他的体育书刊。

三、发展对策

1.加大《纲要》的宣传力度

《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有74.5%的中学生不了解。因此,学校要进行宣传,体育教师应该利用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堂课和雨天教室室内课组织学生学习,并利用黑板报、宣传窗每月出一期《纲要》专刊,使《纲要》知识人人皆知。

2.重技能教学养成锻炼习惯

中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较强,但运动能力及参与意识较差。针对这一情况,要根据《纲要》的要求,在改善学生体育教学方面应注重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技能,使他们逐步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学生充分认识到无论为了获得健康体质还是为了获得健康心理,都要将体育锻炼作为“不是家人要我练,而是为了健康自觉练”的高度自觉行动,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把体育锻炼放在人生发展的重要位置上。

3.确保每天一小时锻炼不走样

学校体育工作要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并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并形成传统,组成多种体育兴趣小组,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带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鼓励学生增加体育投入。

4.全面大力推行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