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趣味教学的重要性及意义范文

趣味教学的重要性及意义精选(九篇)

趣味教学的重要性及意义

第1篇:趣味教学的重要性及意义范文

【关键词】 梁启超 “美术人”说 情感教育 趣味教育

梁启超在《美术与生活》(1922年8月13日梁氏在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演讲稿)一文中创造性的提出了“美术人”这一概念,他认为:“人类固然不能人人都做供给美术的‘美术家’,然而不可不个个都做享用美术的‘美术人’!”1 “美术”一词是由近代日本以汉字意译过来的,在当时“美术”这一概念是包含音乐和诗歌在内的所有艺术。

“美术人”这一g语是梁启超创造的,是对其前期“新民”的进一步发展,其创造这一概念是为了“专要和不懂美术的人讲美术”2,因为梁启超确信,“‘美’是人类生活一要素――或者还是各种要素中之最要者,倘若在生活全内容中把‘美’的成分抽出,恐怕便活得不自在甚至活不成!”3在这里梁启超尤为强调了“美”的重要性,他把“美”作为人类生活的必要条件和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这种“美”主要是一种精神与情韵,强调的是情感陶养、人格美化、趣味升华,通过生活实践塑造审美人格,提升生命境界,建构生命的内在精神。对于“美术人”的概念,金雅教授认为,“首先,‘美术人’是具有审美能力的人。其次,‘美术人’是能够创造领略生活之美及其趣味的人。第三,‘美术人’是人本来就该具有的面貌,是本真的人和理想的人的统一。‘美术人’以趣味为本。”4同时钱中文教授也谈到:“这‘美术人’明确是指懂得和享受美术的人,是懂得享受包括文学在内的各种艺术形式、具有审美能力的人,‘审美的人’。”5由此看来,“美术人”就是以趣味为核心,具备领略艺术之趣与生活之美的审美能力和趣味人格,并且能够将趣味置于生命本体的高度上去践履现实生存的审美的人。

梁启超的“美术人”说并不局限于表层含义,而是把艺术与审美进一步提到了人的生活与人生的层面,凸显了“美术人”所蕴含着的生命内在精神。如钱中文教授所说,“‘美术人’传承了中外人生论哲学思想,把人生内化为人的生存趣味,进而把生存趣味内化为人的审美趣味,一种与生命的内在精神和理想契合的人,一种生命的高级本然意义上的自由的新民。”6维新运动失败后,梁启超深感要想改造国民性,必先从国民的精神入手,但在当时,大多数中国人“总以为美术是一种奢侈品,从不肯和布帛菽粟一样看待,认为生活必需品之一”7,致使人的审美本能变得麻木,缺乏对于生活的热情与活力,所以梁启超认为“中国人生活之不能向上,大半由此。”8为此梁启超提出,“今日的中国,一方面要多出些供给美术的美术家,一方面要普及养成享用美术的美术人。”9

对于梁启超来说,美术教育的两个根本性的任务在于:一、培养能够进行艺术创作的“美术家”。二、培养具有审美能力及趣味的人生境界的“美术人”,在这里,美已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让“美术”以“平民化”的姿态走进了普通大众的现实生活。

在梁启超看来,“美术人”是一种生命本然意义上的理想中的人,诚如金雅教授所说:“‘美术人’是梁启超式的人生论美育理想在中国现代文化语境中的一种创构,也是梁氏‘生活的艺术化’理想在人身上的一种构型。”10所以要成为一个“美术人”,必须对国民进行“情感教育”和“趣味教育”,即通过情感陶养与趣味升华来完善现代人格的塑造,实现“美术人”的终极目标。情感教育是趣味教育的根基,也是实现趣味教育的前提条件。梁启超认为,情感教育和趣味教育既要通过对普通大众进行艺术教育来实现,也应落实到具体的生活实践中。情感教育的作用重在“提情养心”,而趣味教育的作用旨在“立趣育人”,唯有这样,“美术人”的培育才能得以实现。

在梁启超看来,情感具有最本质的意义,知育和意育的践行,无不需要情感对人的内在推动力,情感教育对于“美术人”的培养至关重要。梁启超力倡的情感教育,就是要通过艺术这一“情感教育最大的利器”11,培养一种饱满的生活态度与健康完满的审美人格,从而保持对于人生的活力、进取心与审美能力。梁启超认为,艺术是情感的表现,艺术作品具有强烈的情感感染力,为此,梁启超把艺术审美看作是情感教育的基本途径。

在梁启超看来,情感是趣味人格建构和趣味精神得以实现的原动力。理性对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情感却能最大限度的激发人的潜能,使人能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所以梁启超认为,情感的性质是本能的也是超本能的,是现在的又是超现在的。他说:“我们想入到生命之奥,把我的思想行为和我的生命迸合为一;把我的生命和宇宙和众生迸合为一;除却通过情感这一个关门,别无他路。”12由此看来,梁启超对于情感尤为推崇,他认为情感对于人的人生境界的超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梁启超提出了情感教育:“古来大宗教家大教育家,都最注意情感的陶养。老实说,是把情感教育放在第一位。”13

梁启超强调,“情感教育的目的,不外将情感善的美的方面尽量发挥,把那恶的丑的方面渐渐压伏淘汰下去。”14在梁启超看来,情感虽是常人生来皆备的,但情感本身却有美善丑恶之分。丑恶的情感若时常迸发,甚至会造成可怕的后果,所以必须对情感进行陶养,使情感得到净化,由此也突出了情感教育对于养成“美术人”的重要性,即通过情感教育把日常情感引的深、引的高,从而提情养心,将人的思想行为与生命实践迸合为一。梁启超说情感教育的“工夫做得一分,便是人类一分的进步。”15

梁启超之所以如此重视情感教育,强调艺术对于情感教育的决定作用以及重视艺术家的责任与修养,一方面突出了其“启蒙新民”的爱国理想,另一方面也旨在借助艺术审美,来培养人们积极健康的情感价值取向,激发人对于生活的内在热情,从而实现人人都是“美术人”的理想,不仅实现了对于国民趣味人格的塑造,也成就了其艺术的人生。诚如金雅教授所言:“梁启超的情感教育并非要人陷于一己私情之中,也不是让人用情感来排斥理性,更不是要人沉入艺术耽于幻想。他的情感教育实质上也就是人生教育,是从情感向人生,从艺术与美通向人生。”16

对于“美术人”的培养,梁启超所主张的情感教育实则是趣味教育的基础,金雅教授认为:“梁启超以‘趣’为‘情’立杆,主张高趣乃美情之内核。而艺术的价值既在于表情移情,使个体的真情得到传达与沟通;也在于提情炼情,使个体的真情往高洁纯挚提挈。”17在梁启超看来,情感是趣味的条件也是趣味的实质。但是“趣味固然是情感,但是并非凡情感都是趣味。趣味其实是最具有行为驱动力量和内外融通功能,并因之使人生充满意义和愉悦、使生活显得合理的情感。”18梁式的趣味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借助艺术和审美,激发人自身对于生活的热情和生命的活力,强调责任心与兴味的统一,健全和完善审美人格,提升人生境界,最终实现“生活的艺术化”。

梁启超所倡导的趣味教育旨在提升和锻炼人的审美能力,培养高尚趣味,并将这种趣味的人生态度运用到对于现实生活的实践上来,最终实现真善美相谐的趣味人格建构,这种具备趣味人格的人,实则就是“美术人”。梁启超说:“审美本能,是我们人人都有的。但感觉器官不常用或不会用,久而久之,麻木了。一个人麻木,那人便成了没趣的人。一民族麻木,那民族便成了没趣的民族。美术的功用,在把这种麻木状态恢复过来,令没趣变为有趣。”19在这里,梁启超把审美本能与“趣”紧密联系起来,认为“趣”是审美本能的基本要素。但是不同的主体对趣味诱发的程度有所差别,主要取决于感觉器官的敏锐度,感觉器官敏则趣味增,感觉器官钝则趣味减;诱发机缘多则趣味强,诱发机缘少则趣味弱。因此,要想成为“美术人”,就要通过音乐、文学、美术等美育实践,把“坏掉了的爱美的胃口,替他复原,令他常常吸受趣味的营养,以维持增进自己的生活康健”,从而成为一个“有趣的人”。20由此看来,梁启超所谓的“趣”,不仅包括艺术之趣味,还包括生活之趣味。正如他所言“问人类生活于什么?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生活于趣味。’”21 “趣味是生活的原动力,趣味丧掉,生活便成了无意义。”22所以趣味并不单指审美活动,梁启超还将其拓展到例如劳作、游戏、艺术、学问在内的一切生活乃至人生领域。

梁启超认为趣味教育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促发和引导,而不应是强制性的灌输,梁启超提出如“注射式”的教育、课目太多、把学问当手段等几种方式,其结果都是将教育之趣味完全丧掉。梁启超指出:“教育家最要紧的教学生知道为学问而学问,为活动而活动。所有学问,所有活动,都是目的,不是手段。”23为学问而学问,为劳动而劳动,不仅是一种责任心的体现,更强调了趣味精神对于主体行为的巨大推动作用。梁启超认为,趣味应该是责任心与兴味的统一。他说:“我半生来拿‘责任心’和‘兴味’这两样事情做我生活粮食,我觉得于我很是合宜。”24正如郑玉明教授所言:“梁启超后期思考趣味人生问题,关注“美术人”的养成,目的在于思考如何使人被迫承担人生责任(特别是对国家民族的责任)的痛苦转化为自觉履行的兴趣。”25梁启超倡导通过趣味教育来培育“美术人”,就是要培养普通大众积极饱满的生活态度,让国民能够以唯美的眼光看待生活,能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体悟人生乐趣,最终建构起健康完整的趣味人格,实现“生活的艺术化”的人生理想。梁启超的趣味教育不仅仅只是一种教育的方法与手段,而是教育的本质,其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文化中的“知行合一”论,强调生命力的健动,主张精神与实践的双向互动,从艺术之“趣”到人生之“趣”,实现培养“美术人”的终极目标。

在当时激荡变革的历史时期,“美术人”说对于当时虚伪落后的封建伦理道德具有一定的批判性,同时也起到了人性启蒙的作用。笔者认为,在科技日新月异、生活节奏加快的当今社会,“美g人”说对于弥补大众在精神生活上的缺失同样意义深远。

叶朗教授谈到:“当今世界存在的众多问题中,有三个问题十分突出:一个是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失衡,一个是人的内心生活的失衡,一个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26这三大问题现如今依旧有迹可循,困扰着人们的身心发展。20世纪以来,中西方现代工业文明迅猛发展,使得生产力不断提高,物质财富持续增长,与此同时,技术文明也加剧了异己力量的产生,人们长期处于拜金主义盛行、科学理性膨胀、自然生态恶化、精神疾患蔓延等“非美”状态中,实现“诗意地栖居”,是当今社会对于美育的强烈吁求。在中国现代文化语境下,梁启超的“美术人”说更凸显出其对于当代育人实践的重要作用。

首先,“美术人”尤为重视情感教育对于现代中国人的情感陶冶和情感净化起到了重要作用。现代中国人正处在信仰严重缺失的时代,“单向度的人”依旧存在,审美本能逐渐麻木,在物质生活中纸醉金迷,在精神生活中流离失所,生活变得乏味无趣,焦虑感、空虚感充斥人心,悲观厌世等消极情绪得不到净化,人们逐渐丧掉了对于生命的活力和生活的热情,使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严重失衡。所以,“美术人”说所力倡的情感教育,正是教人激发那颗审美麻木的心,涤除内心的负面情绪,使人以审美的眼光去品鉴艺术、观察生活、享受人生。

其次,“美术人”力倡的趣味教育对于当代人知情意相谐的趣味人格塑造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在当今信息时代,大众文化快速发展,使得庸俗无趣的艺术泛滥成灾,知情意在人性中被割裂,出现严重的结构失衡,这种失衡对健全完善的人格培养尤为不利,使人追名逐利,计较得失成败。“美术人”所强调的趣味教育,就是要培养人的高尚趣味,通过长期不断的艺术审美活动,潜移默化的培育趣味人格,用趣味去践履现实生存,实现生活的艺术化、情趣化。

再次,“美术人”说所倡导的情感教育和趣味教育不仅能够使人的审美能力得到砥砺,同时使现代人实现了“责任心”与“兴味”相统一的趣味主义人生态度,把“无所为而为”的精神融于生活实践,对于实现“生活的艺术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蒋励等“无国界医生”主动去往战争频仍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医疗援助,让无数病患重获健康,把救治伤员的责任心与对事业的趣味统一起来,践行到生活实践,实现了人生境界的升华。

梁启超的“美术人”说则倡导通过对国民进行情感陶养、人格美化、趣味升华,最终建构起知情意和谐统一的审美人格,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由此来看,梁启超的“美术人”说所蕴含的美育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学校教育而言仍然任重而道远。

李岚清同志指出:“美育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人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27此外曾繁仁教授认为,“美育是一种“综合教育”,它不仅作为社会关系的内在调节器,具有情感协调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提高全民辨别美丑与善恶的能力,有利于克服不正之风,端正社会风气。”28而“美术人”说所倡导的情感教育和趣味教育,不仅能够使人们枯燥乏味的生活多些乐趣,同时也对利欲熏心的现代社会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可以说是“抗衡种种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工具理性、实用理性、反理性、非理性的有力武器。”29使人们对于“真善美”的人格追求内化为心灵的自觉,实现个人的德行修养与社会责任相统一,最终达到孔子所言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精神自由。

【参考文献】

[1] 金雅主编.《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梁启超卷》[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4页、第10页、第12页、第18页、第102页、第195页.

[2] 金雅.梁启超美育思想的范畴命题与致思路径[J].艺术百家2013年第5期.

[3] 钱中文.我国文学理论与美学审美现代性的发动[J].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7期.

[4] 金雅主编.梁启超美育思想的范畴命题与致思路径[J].艺术百家2013年第5期.

[5] 方红梅.《梁启超趣味论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92页.

[6] 郑玉明,《人生论美学的实践意义初探》[A].金雅、聂振斌.《人生论美学与中华美W传统》[C].中国言实出版社2015年.第46页.

[7] 叶朗.胸中之竹――走向现代之中国美学[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第30页.

[8] 仇春霖主编.大学美育[M].序.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2页.

[9] 曾繁仁.《美育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94页.

[10] 金雅.人生论美学传统与中国美学的学理创新[J].《社会科学战线》2015年第2期.

第2篇:趣味教学的重要性及意义范文

关键词:初中 体育教学 趣味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174-01

1 前言

我国的中学现存一种普遍的现象,就是大多数学生在接受体育教育时,都会出现厌倦、反感、排斥等现象。他们认为上体育课是一种对时间的浪费,而体育课上的内容基本都是重复、枯燥且无趣的。由此,他们更加愿意三三两两结伴在一起嬉戏和打闹。在此种现象下,学校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进行分析,并对初中体育教学进行了课改,且制定了学生感兴趣的趣味体育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上体育课的兴趣,从而达到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目标。以下笔者从初中体育教学中趣味体育教学开展的概念、意义和特点以及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2 趣味体育教学的概念和意义

2.1趣味体育教学的概念

趣味体育教学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的体育教学。它是通过取材生活中的一些事情,采取比赛的方式,由大家按照相等比例的人数,进行组队的一种形式。它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体育教师通过趣味体育活动,来激发学生潜能和创作力的同时,让他们无形当中树立起一种团结的、有爱的团队精神。以此来实现学生的人格完善、身体健康、意志磨练以及情操的陶冶。

2.2趣味体育教学的意义

2.2.1有助于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实施素质教育

从教学角度来说,老师在趣味体育教学工作中必须坚持启发性原则。如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学习规律,客观且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在参与趣味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树立起一种团队合作精神。所以,初中体育教学中趣味体育教学实际上,是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在实践探索过程中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2.2.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学生在学习时的注意力,分为无意注意力和有意注意力。由于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学生不可能长时间的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授课当中。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趣味游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继续的融入到教师的授课当中,让体育课程的课堂气氛处于一种活跃的氛围中。同时,趣味性的、能引人思绪的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

2.2.3有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和教学魅力

有人曾说过教学过程,可以让人感到身心愉悦。因为从教与学相等长的角度来看,教师在拥有丰富的学识作为实施教学力量的源泉的同时,如果没有其精湛的教学素养和教学魅力作为其支撑点,也就无法使教学效果达到教师的预期值的。所以,要想达到其教学效果的预期值,教师必须提高教学素养和教学魅力。而教学素养和教学魅力的提高,要求教师能从积极的创作角度出发,对体育教学中的趣味教学进行研究和专研。从而最终达到使学生在接收课程知识时,能处于愉悦且快乐的状态下。

3 趣味体育教学的特点

3.1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

初中生的年龄正处于好玩的阶段,而带有娱乐性和趣味性

的活动,往往更能吸引他们的眼球和提高他们兴趣。所以要想让初中生能积极的参加体育课程,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兴趣体育教学的开展时,能设定一些有趣味性和娱乐性强的游戏,把原先枯燥且重复的技能训练设计成为趣味性的、娱乐性的趣味体育游戏。让学生在参与趣味活动的过程中学习体育知识,从而提高体育的教学质量。

3.2趣味体育教学的活动具有智力性

趣味体育教学活动在开展过程中,不单纯的只考验学生的

体能,还需要考验学生的智力。因为在趣味体育教学考验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个人技能的竞赛,以及团队合作技能的竞赛,都有着很高的要求。所以趣味体育教学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具有其智力性,它可以让学生在参加的同时,使其智力和身体素质得到全面且健康的发展。

3.3趣味体育教学具有教育性

趣味体育它既是一种教学方式,同时也是一种趣味游戏。所以在进行趣味游戏设定时,教师因从多方面入手,制定出符合当前年龄阶段,初中生所感兴趣的游戏。让他们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能明白教师的用心良苦,从而更好的遵守课堂规则。使体育学习从被动消极的接受转变为主动且积极的去学习和钻研。

4 趣味体育教学的作用

4.1可以初中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更好的培养和树立

当今社会是个机遇与竞争并存的社会。而良好的竞争意识和较强的承受能力,成为了时下学生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的重要技能。但实际却是现在的中学生他们对于成功的喜悦过于满足,对于失败的恐惧过于惧怕和苦恼。他们认为失败是可耻的,是无法在同学当中昂首挺胸的。在遇到失败时他们会出现精神萎靡不振,情绪十分低落且消极等状况。而这样的状况与时下学生需要掌握的良好竞争意识和较强承受能力,是反道而弛的。所以,老师在趣味体育教学课程的开展中,因设定一些趣味的比赛游戏,让学生参与并进行结果的评比。使学生在一场又一场的比赛评比过程中,慢慢意识到原来失败是很平常的事情,不需要过分的去在意那个结果。同时也懂得只有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和经验,才能使自己在不断的积累和完善的过程中达到成功。

4.2趣味体育教学可以激发起学生团结友爱的意识

现在的学生由于家长的过分溺爱和百般迁就,导致他们面对大局时,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没有班级和团队意识。而趣味体育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常常会制定出一些既可以培养集体主义,又具有趣味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和感受到,同心协力才能发挥最大的力量,从而产生和激发起学生团结友爱的意识。

5 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体育教学的中趣味体育教学的开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结意识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教师也只有根据学生平时的兴趣爱好进行分析,并制定符合学生感兴趣的趣味游戏,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注意力集中。

第3篇:趣味教学的重要性及意义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词汇 趣味教学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b)-0139-01

对于初中生来说,英语学习的难度越来越大,对学生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英语的词汇量及词汇的学习难度的增加,导致一些学生对英语词汇的学习失去了兴趣和热情,甚至会产生畏惧感。所以教师应在英语词汇教学中,采用趣味教学的方式,消除学生对英语词汇学习的畏惧感,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质量。

1 初中英语词汇趣味教学的策略

1.1 探索词汇之间的规律,并将其编成有趣的故事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新单词的教学时,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将词汇进行趣味性的讲解,使新单词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新单词的印象更为深刻。例如,在进行街道street一词的学习时,学生如果死记硬背,虽然不难记忆,但是会很快的忘记。这时教师就可以将这个单词联系生活实际,从而使学生学起来更加容易,记忆更加深刻。例如教师可以对学生讲,s这个字母代表弯弯的街道,tree就是原本树的意思,而剩下的字母T就像一个电线杆,那么这个单词就可以理解为“在一条弯弯的街道上,有一排大树,树的旁边是电线杆”,这样学生对这个单词会产生深刻的印象。或者在学习美国American这个单词的时候,可以将A这个字母理解为一个山尖,me的意思就是我,can表示能够的意思,这样连起来就是“有一个美国人,在山顶上吹嘘说,我是什么都能做到的”,通过这种理解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很快的记住这个单词,并且可以牢固的掌握。

1.2 寻找相似单词之间的规律,并将其变成学习口诀

在进行以下几个单词学习的时候,rim边缘,brim边缘,grim恐怖的,trim修剪整齐,prim呆板的,如果按照以往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那么很难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因为这一组单词的相似度很大,不仅很难全部记住,还容易出现混淆的状况,对于一些英语水平比较差或者对应于有畏惧心理的学生来说更是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这一组单词之间存在规律,将这几个单词编写成学习口诀,这样就能够使学生迅速的掌握和记忆这组单词的含义。例如可以这样编写,只有rim是边缘,前面有b也是边缘,前面一个鬼(g)太恐怖,前面有t才能修剪整齐,p在前面好呆板。在进行一组单词的学习时,学生可以先找出这组单词之间的规律,通过对单词含义的联想,使学生利用一个单词的含义联想到其他单词的含义,这样学生对单词的记忆更加清晰,避免混淆,也能够使学生对这一组单词的掌握更为牢固。

以上所说的两种方式只是对趣味教学初步运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对词汇内在规律有很好把握,能够在进行新词汇的讲解时,将新词汇编写成有趣的小故事或者小口诀,让繁琐的英语单词简化,使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容易,印象也更为深刻,这样也能够激发学生对英语单词学习的兴趣,提高其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以简单有趣的方式得到英语水平的提高。

2 在初中英语词汇趣味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1 编排学习口诀时应注意其合理性

在初中英语词汇趣味教学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英语词汇的学习。教师进行学习口诀编排时,应注重英语词汇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包括联系性以及规律性。在编排的过程中,不注重英语词汇之间的关系,不仅不能够发挥引导学生联想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还会对学生正常的英语词汇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教师在编排学习口诀的过程中,应注意其科学合理性,注意应用词汇之间的关系,并使学习口诀能够满足初中生的理解需求,让学生在学会口诀的同时,对英语词汇也有着一定的理解,这样将学习口诀和对英语词汇的理解结合在一起,能够以联想为基础,达到英语水平的提高。

2.2 编排故事时应注意其趣味性

教师在根据英语词汇进行故事的编排时,要充分的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以编排故事的形式组织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可以一定程度的激发学生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兴趣,也能够使学生对词汇的理解更为深刻。教师在编排故事时,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给予充分的尊重,以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对英语词汇学习的积极性,这对于故事的趣味性具有一定的要求。所以教师在进行英语词汇趣味教学时,应对故事进行形式和内容上的不断创新,以符合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的特点。

2.3 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及联想能力

近几年来多媒体教学已经在我国全面普及,利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时,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英语课件的制作。教师在进行课件制作时,应注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将趣味词汇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的联想水平和思考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在课件中以视频或者图片的形式,展现出一些世界各国的特色文化,让学生用英语说出相应国家的名字以及对这些国家的了解,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对于世界各国的名字牢固的掌握,也能够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的提高。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采用词汇趣味性教学方式进行英语词汇教学,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兴趣特点,以充满趣味性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词汇的含义并且牢固的掌握,促进学生英语词汇水平的提高,为日后的英语语言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金海艳.实施初中英语词汇趣味化教学的主要方法分析[J].校园英语(教研版),2012(9).

[2] 侯芹.初中英语词汇趣味教学与落实的策略[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5).

第4篇:趣味教学的重要性及意义范文

【 关键词 】教材问题 教学对策

一、引言

随着汉语学习者的人数与日俱增,所涉及人群的面不断扩大,对外汉语教材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近年来,无论是教材的使用者还是对外汉语学术界都指出了当前教材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反映了教材的不足,实则是在提醒教师如何处理教材的不足,本文打算就教材已有问题和教师应当如何灵活利用好现有教材、如何做到趣味教学发表一点个人的看法。

二、教材存在的问题

1、释义不准确

不论在对外汉语学术界还是师生间,都有不少人曾反映过对外汉语教材生词释义的问题。批评意见最多的是生词的注释不够准确,致使学生误解词义、误用词语。对外汉语教材生词释义问题不仅是译注不当的问题,涉及到汉语词语的结构、词汇教学的方法、汉英词语差别、教材设计等诸多方面。

我们的学生基本上是成年人,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思维和表达习惯,他们知道其母语与目的与存在巨大差别,会有意识地比较两种语言,学生相信教材,多数时候对教材的信任程度高于对教师的信任。因此教材的错误不仅会直接导致学生产生错误,严重的会使学生质疑教材甚至质疑教师,从而不利于教学的开展。

2、如何实现趣味性

教材趣味性一直是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李泉(2002)、刘颂浩(2000,2005)、孟国(2005)等都对教材的趣味性进行过研究。多数研究者都强调趣味性是教材编写的一条重要原则,指出已有教材普遍缺乏趣味性。但也有学者认为教材的编写不能盲目追求趣味性,刘颂浩(2005)指出,教材编写的原则有:实用性、针对性、科学性、思想性、知识性等,教材编写原则不是同样重要,趣味性作为选材的一条原则,其重要性不及“语言合适”以及“内容合适并且多样”两条。笔者认为,趣味性是受主观因素影响的,就通用性教材而言,教材编写时要求考虑到所有学习者,并尽量突出个性需求,趣味性是教材编写应遵循的原则,但不是衡量教材好坏的惟一标准,实现趣味性还有其他途径可寻。

3、交际性练习不足

大量针对教材练习的研究发现,教材对语言技能的重视不够,教材重语法,轻功能的问题突出,用于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练习不足。吕必松教授(1993)就曾指出:“现在许多语言教材缺少训练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练习项目,多数练习项目都是理解性练习,缺少真正的交际性练习,这不符合语言教学的要求。”此外杨惠元(1997)也认为“语言不是‘教会’的,而是‘练会’的”,从而提出“‘教’要以‘学’为目的,并且服务于‘学’、落实于‘学’”的指导思想。

笔者在实践中也深感交际练习的重要性,只有在交际时,学生反应出的语言运用水平才是比较真实的,老师和学生都能通过交际性练习发现问题,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练习,有意识地避免错误的产生。

三、有效教学对策初探

教材存在问题,不一定是因为编写者没有尽心,我们不仅要客观地看到教材需要不断的修改和完善,而且还要从教师的身份出发,思考如何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1、补充教学,不受教材约束

教学活动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因此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备好课。首先,教师要有意识地审视教材,对不完善的地方予以更正或补充。当教材对生词的释义有误时,最好回到课文,启发学生理解,利用课文情景解释生词的同时也能加深印象。其次,生词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因此要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比较意识和能力。教词汇时,多讲词语搭配以及细化的使用条件和限制。补充的内容既要高于教材,又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教材,增加词汇的复现率。

此外,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利用图片、漫画等辅助释义方法进行教学,促进语言的习得,避免学习的乏味。

教师使用教材的过程也是完善教材的过程,所以应该努力地去发现教材中的问题,从学生、课堂中寻求答案,不断完善教学。

2、趣味教学,发现兴趣点

我们面对的大部分学生,缺乏的并不是对汉语的兴趣,而是能促进他们学习的外部动机。教师能够直接接触到学生,近距离了解学生真实的语言水平、学习能力、动机和采取的学习策略,处于真实的跨文化交际环境中,因此要主动寻求突破,摸索学生的兴趣点,适当提供其能力范围以内的学习材料,组织教学活动因材施教。

教师的语言一定程度上也是学生学习的材料,因此可以利用一些幽默营造具有趣味性的课堂气氛,但前提是教师要找到可接受的兴趣点。

第5篇:趣味教学的重要性及意义范文

关键词:美育;趣味;趣味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6-0223-01

现代社会的弊病早已不限于某种物质需要的未能满足,更多的是显示出全方位的人性大需求多方面相联系的不满足。正如1975年席勒以诗人的敏锐和哲人的深邃表达出人的内在生命的冲突与和不和谐的忧虑。即使是经济落后地区,究其原因,也是综合性的涉及人的因素,而不仅仅中介表面显示的物质因素。而一提及到人的因素,人的情感状态,人的趣味情趣,人的心理结构,人的观念意识,当然更有人的某种物质生存状况,人的期盼与憧憬,都将进入现代美育思考的视野。而人如何成为品德高尚而且趣味高尚的人,作为趣味教育的美育在今天便显出了它的重要性。

一、“趣味教育”与“趣味”

梁启超说:“趣味教育”这个名词早在欧美通行,趣味是生活的原动力,趣味丧失,生活便无意义。我们主张趣味教育的人,给学生一种可以终身受用的趣味。这样教育的方式就跟着解决了。我国当代大美学家朱光潜也曾经在《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一文中对“趣味”作了定义,他说,对于文学艺术佳妙之处的“了解和近好就是所谓‘趣味’。”因此,所谓“趣味”即审美鉴赏力,它具有感性的品格。在西方,“趣味”(德文Ceschmack,英文Taste)在美学家那里,主要指审美鉴赏力。十七世纪西班牙作家和哲学家B.格拉西安就将趣味称为感性的趣味,这也是认为趣味具有感性品格。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休谟在《论审美趣味的标准》中讨论趣味的问题,认为趣味具有一种制造的功能,能从内在情感借来的色彩来渲染一切自然事物,在一种意义上形成了一种新的创造。康德也提出,趣味就是判断力或鉴赏力。

“趣味”主要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审美的偏爱或风尚。”其二则是指鉴赏力,即“对美的辨别力或敏感性。”因此,“趣味”一方面具有感性的品格,它和人的情感直接相关;另一方面,它又决不因此就是一种纯感性和纯个性化的东西,而是包含着文化和精神等普遍性的内容,包含着价值判断,具有精神属性。

二、趣味教育与美育

“趣味教育”首先是一种感性教育。那种患有“不感症”的人,就决不可能是一个有趣的人;那种感觉迟钝或粗俗的人,多半就是一个低级趣味的人。因此,趣味的引导,也要从它的根基做起,即从感性做起。梁启超有一段话说得好:“审美本能,是我们人人都有的。但感觉器官不常用或不会用,久而久之麻木了。……美术的功用,在把这种麻木状态恢复过来,令没趣变为有趣。”

其次:“趣味教育”是一种精神性的教育。趣味本是一种生理,但中国古人谈“味”已超越了饮食的味,可以提升到精神境界。最早的“乐”(音乐),是用“味”来形容听音乐的最高享受。“声亦无味”,将味从生理上的转化为精神层面。“君子以听音乐以平其心,心平德和。”康德指出,趣味便是感性判断,趣味判断。西方的趣味并不是感觉的,而是精神性的。

再次:趣味教育也是生命活力的教育。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袁宏道说:“趣者,生气也,灵机也。”作为普通教育一部分的美育,其发展创造性的功能主要在于激发和丰富个体生命,使之具有涌现的创造欲望的动力,高度灵敏和发达的创造能力和自觉的创新意识,并由此为思维和实践等方面和创造力提供“源头活水”。创造活动的自发性正源于深层心理冲动的自由涌现,它在本质上是非唤起性的,不能靠意识的控制或努力来达到,但在自由的审美表现中,深层的心理获得了自由表现的机会,为生命增加了活力。

最后:趣味与人生有很重要的关联。趣味能够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品质以及他们对生活的评价,好的趣味能使人对生活产生幸福快乐的评价,反之,则使人对生活做出负面的评价。因此,趣味也是人生必不可缺的一种因素。朱光潜说,趣味的功用“不仅在消愁解闷,不仅是替有闲阶级添一件奢侈;它在使人到处都可以觉得人生世相新鲜有趣,到处可以吸收维持和拓展生命的活力。”席勒也感到:“高雅的审美趣味,实际上是构成所有人类行为尊严的不可或缺的条件。”可见,在那些具有真知灼见的大思想家那里,趣味于人生是非常重要的。

三、如何对青少年进行趣味的引导

没有人会愿意自己是一个没趣的人,也没有一位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成为“令人乏味的人”,更没有一位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快快乐乐地学习,活活泼泼地成长,成为一个不仅品德高尚而且趣味高尚的人。可见,在青少年的美育中,趣味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1.要去除“世俗化”。所谓“世俗化”是指,大众所欣赏的、感兴趣的都是尘世的、现世的东西,今天人们谈的多是明星的轶闻趣事,娱乐新闻,谈某个商场的开业,谈某种款式的衣服、谈某个品牌……,这种倾向在大众文化中甚至出现不可遏制的势头。大众文化在今天的崛起,虽然包含着进步的内涵,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它对价值、理想、传统等的消解几乎是致命性的。此时,人的趣味已经不只是浅薄和肤浅,而呈现出某种病变的征兆。因此,要及时地纠正这种世俗化的倾向性,引导青少年对精神层面的东西有所敬畏,有强烈的精神文化审美所追求,更多地将精力放在气质的培养、学识的积累和修养的提高上。

2.去掉“感性化”。 “感性化”主要是指,人们的许多趣味明显地停留在生理的层面,它追求感官的刺激与满足,他们的欣赏水平明显地停留在悦耳悦目的层次上,人们需要的是松驰,是消遣,是刺激,是没心没肺的笑,是酒足饭饱式的满足,这种倾向甚至也浸入到精英文化之中。这种低级趣味实属可怕。由此,对青少年的趣味教育不仅要关心自己在尘世的快乐与幸福,更多地要触及人的精神世界与理想世界。

3.防止 “畸趣”。时下出现了一种“畸趣”现象,主要特征是包装性、表演性与虚幻性,对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一切否定性的事物都视而不见,而不惜一切代价地精心营造出一个虚幻的美丽的世界。正如明星们不过是利用包装表演着他们从不曾有的美丽而已。只有防止“畸趣”,正确引导青少年高尚的趣味不,才能使他们直面人生、承受苦难的能力;把握现实、辨别真伪的能力;拥有的个性特征、独创精神与独立思想。

曾繁仁先生在《现代美育理论》中写到“审美教育如何面对当前社会与文化的诸多挑战问题,如市场经济,大众文化,先峰派艺术,信息时代传媒等。”他提出,“审美教育不仅具有理论性的品格,更加具有实践性的品格,应该面对现实,应对挑战,使我们的青少年学生通过审美教育,具有在复杂环境中审美地生存的能力。”

趣味教育在美育的过程中是对教育者应具有的吸引力,使他始终对审美的创作与欣赏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从主体方面来看,趣味教育源自美育过程对个性差异的充分的尊重,它是一种积极的意义,它意味着满足每一个受教育者的个性情感生活需要,鼓动学生个性的独创性的充分发展。趣味教育还意味着活动中个性的尝试性。学生的兴趣往往源于对新奇事物的一种自发的探索冲动,没有探索和尝试也就没有兴趣,受自发性的驱使的美育过程充满活力,趣味无穷,个性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达到忘我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杜卫.美育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2.

[2]樊美筠.美育未尝不是一种趣味教育.北京师范大学.

[3]黄良.现代美育范畴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会,2004.12.

第6篇:趣味教学的重要性及意义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材 趣味元素 挖掘 方法

中学语文教材中富含着大量的趣味信息,深入挖掘这些信息,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具有重要的意义。语文教材是学习语文的最基本的内容,新的语文教材中富含这许多趣味元素,我们应充分挖掘这些信息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挖掘文题的趣味涵义

作品的名字是文章的眼睛,如《红岩》《艺海拾贝》《为了忘却的纪念》等都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有效注意。文题的趣味分析,可启发学生去理解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掌握课文结构,有的用箭标符号,有的用语法符号,还可划横线分析文题。如《过秦论》,有位教师分析为:过秦论,这里的箭标表示读的顺序,“论秦过”就是课文的中心内容。

如教师板书《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首先教师在“的”上方加一箭标,读为“济南的冬天”,结合箭标讲课文的第一部分;接着在“的”字下方再加一个与此反向的箭标,读着“冬天的济南”,又恰是课文的第二部分内容。讲完课文,也讲清楚了课文的结构。

利用语法符号分析文题,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内容。譬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语法结构分析是:让学生明白课文的主人公、打的工具和对象,同时教师提问:(1)为什么鲁提辖要打镇关西?(2)鲁提辖为什么不用器械而赤手空拳打镇关西?这样引导学生思考,顺势导入新课,趣味横生。

二、挖掘课文修辞的趣味

运用修辞命题,会使文题生动、形象、含蓄,吸引读者,增强表达效果。语文教师 应用 一双修辞的眼睛,一副修辞的头脑,善于从文题中挖掘修辞,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研究,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有的文题用比喻,如《变色龙》,作者把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奥楚蔑洛夫比作“变色龙”,这不仅暗示出作品的主要人物,而且一语道破其本质特征,收到形象生动的讽刺效果。有的文题运用双关,如《多收了三五斗》表面上写农村丰收,实际上是对30年代中国农村谷贱伤农的高度概括,巧妙而深刻地暗示了丰收成灾的主题。运用对偶的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运用设问的如《,你在哪里》,……这些文题或化抽象为形象,或言在此而意在彼,或互相映衬,或唤起读者深思……分析文题所用的修辞容易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挖掘作者笔名与作品集命名的趣味

一些作者的笔名、作品的命名都富有趣味。我们应利用介绍作者机会,引发学习兴趣,强化记忆。如李芾甘的笔名是巴金。他年轻时留学法国期间,见一巴姓同学投水自杀,为怀念他,取笔名“巴”姓。一次一位哲学朋友来访,李芾甘正思考笔名中易记的一个字,这位朋友顺口说了“金”字,“巴金”从此就成了李芾甘的笔名。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取“早晨的花,到晚上才拾起来”之义,实指中年以后回忆青少 时代的往事的意思。

四、挖掘词汇运用的趣味性

我们进行词语教学,不能只单纯地讲解音、义,这会显得枯燥乏味,而应口讲清语源的发源及故事性,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讲清词义发展的演变过程,讲清词义不常为学生所知的差异;从分析词语结构出发,找出具有同一结构类型的词语在表义方面的 规律 ,然后教学生运用其规律推一知十,更好掌握词语;诱导学生联想,让学生发挥联想,由词到物、由虚到实;每个词语都有相应的词义,讲清词义形成的根据,使学生产生启示感,也会收到好效果。如“雪白、血红、柳绿”等词,结构上看都是表颜色的事物名称+表颜色的形容词性语素;从意义上看,都有比喻义,表示“象……一样”的意思,如“雪白”理解为“象雪一样白”,进而得知“桃红、柠檬黄”等词的含义。

五、挖掘教材引文的趣味性

将名言、史实、谚语等,有选择地组织到文章里,使文章内容丰富多彩,加强文章的真实性,战斗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说服力,收到言简意明的效果。教学时尽量从课文中挖掘分析引文,领略妙处。有的课文引谜语、成语、对联,有的用名言、格言,也有引用诗歌、歌词、囚歌、日记、俗语,还有引用电文、典故、无需一一列举。如《“友邦惊诧”论》中“捣毁机关……悉被破坏”,是鲁迅从政府1931年12月30日的《申报》上的电文中节录出来,它具体揭露反动派对学生运动的诬陷及镇压学生的卖国罪行。

六、挖掘情节的趣味性

第7篇:趣味教学的重要性及意义范文

关键词: 高校 思政课 政治性 趣味性 实用性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承担着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要完成好这一任务,既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持思政课对学生思想的引领作用,增强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又需要借助学习课程提升大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执行力,即做到思政课教学的政治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的有机统一。

一、突出政治性,保持思想引领力

高校思政课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它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这种鲜明政治性的重要体现就是通过加强对大学生的科学理论教育培养政治合格、思想过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从历史上看,无论在哪个时代,教育都必须要回答培养什么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问题。”[1]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当代大学生,其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社会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无论是从课程的指导思想,还是从教学内容来看,都必须贯穿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和主线。只有如此,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才能突出政治性,保持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力。

在当前日益复杂的形势下保持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政治引领力,一方面必须坚持以党的方针政策为指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尤其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宣讲重点,另一方面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宣讲的基点,着力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政治辨别力,达到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对大学生的正确世界观、积极人生观、健康价值观的形成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思政课教学,帮助大学生形成自觉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行动的意识和觉悟,是当今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所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突出政治性特色,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本线索,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基点安排相关教学内容。

二、提升趣味性,增强内容吸引力

高校思想政治课在坚持政治性的同时,必须增强政治课的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高校思想政治课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就能够吸引住大学生,进而调动其认真学习的积极性。高校思政课内容本身的趣味性并不突出,但是如果任课教师能够把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以生动通俗的形式表达出来,就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从而增强高校思政课对当代大学生的吸引力。

积极性来自趣味性。没有学习的兴趣,就没有学习的动力。很多大学生感觉思政课内容比较乏味,就是因为思政课教师没有充分发掘思政课的趣味性。其中,发掘思政课趣味性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尽量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可以借助生动的语言,可以借助音视频,可以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教学,也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辟第二课堂等。通过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段,达到共同的一个目的:增强高校思政课的趣味性。可以说,高校思想政治课趣味性的高低,决定了思政课教学效果的优劣。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必须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基础,以课堂为基地,充分利用各种有效手段,把抽象枯燥的理论说教转化为大学生感兴趣的形象化和生动性的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互动过程,进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只有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思想政治课的生动有趣,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才不至于让大学生一提到上思政课就感觉“没意思”,甚至在课堂上听课时变得无精打采,昏昏欲睡。

三、着眼实用性,提升学生的执行力

高校思想政治课除了要充分发挥政治引领力,增强趣味性和吸引力之外,还要着眼于大学生能力的培养,即通过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达到提高其在实际工作中的执行能力的目的。“能力是生存的资本”。[2]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课在大学生的能力培养上应该有所作为,不能只是把课程上成宣教课。思政课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执行力的培养,其中包括通过思政课授课方式的改革培养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收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总结概括能力、调查研究的能力等。

通过高校思政课的学习,提升学生的执行力,应该成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落脚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校思想政治课应该在注重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外,注重加强对学生的行动执行力的培养。因为,大学生的行动执行力,是大学生以后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一个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大学生行动执行力的水平提升需要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在思政课教学中对学生执行力的培养予以侧重,对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讲更具有现实意义。因为,职业学校的学生更强调实际操作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培养。思政课对学生逻辑分析和理论概括能力的培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于学生情商和现实社会的接触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课在学生执行力的培养上应该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思政课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才不会把它看成是纯粹的说教课。

第8篇:趣味教学的重要性及意义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本土;趣味游戏;意义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6-0072-01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4年度幼儿园本土趣味游戏的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DX_123 )的研究成果。

一、引言

本土趣味游戏的重要性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已经有所指向,纲要中指出了幼儿园要对现有的社会资源加以充分利用,让幼儿们在切身的体验中理解我国的优秀文化,让他们真实地感受到家乡的变化以及发展,培养他们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就是对他们进行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若是能够在幼儿园游戏中将本土文化的学习融入其中,能够对本土文化的传承产生重要意义,这一方法的可行性也很高。所以,教师要以地区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努力将合适的民间本土文化资源与幼儿园游戏相结合,让幼儿们在本土文化的熏陶环境中成长,促进他们整体性全面发展。

二、幼儿园开发本土趣味游戏的意义

1.有助于树立幼儿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之情。一个地区的社会发展以及地区文化都能够从该地区的本土游戏中体现出来,教师可以借助于本土游戏,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取自己家乡的文化、社会以及历史等信息。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对于家乡的本土优秀文化会有更深的认识,提升他们关注于挖掘本土文化的兴趣,从而提升幼儿的民族认同感。比如,甘肃地区的居民以种植业为生,就可以在幼儿园中组织“农家乐”的游戏,制作一些游戏用的锄头、耙子笼以及草帽等传统农民的耕作模型,再选择合适的场地,将玩具、农具放置其中,供幼儿们拿取。

2.有助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之所以说开发本土趣味游戏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因为本土趣味游戏一方面可以满足幼儿身体器官的发展需求,提升他们的想象能力,增强他们的反应能力。例如,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当中,伴随着老鹰一次次试图抓住跟在老母鸡后面的小鸡的这个过程,幼儿们一直处在一个兴奋的运动过程当中,他们能充分享受阳光和运动并且在游戏时放松身心,尽情奔跑,这些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跑步、跳跃、平衡等身体素质的发展,有利于幼儿心脑血管、肌肉韧带、骨骼的正常发育以及眼、手、脚的协作能力发展。与此同时,游戏对于幼儿内心的健康发展也很重要,他们通过亲子游戏、小伙伴之间的嬉戏,有利于增进彼此的感情交流和信任感。实践证明,经常参加游戏的幼儿,往往内心更善良,心胸更开阔,性格更开朗,且不易形成自我为中心或者自闭等不良行为。

另一方面,大多数本土游戏如踢毽子、跳皮筋、老鹰抓小鸡、捉迷藏和丢沙包等活动一般都是在户外进行的,这样才能够提升幼儿的抵抗力以及耐力。在本土游戏中包含有各式各样的机能性游戏,能够对他们的身体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3.有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本土趣味游戏对于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表现出了很强的教育意义:大部分本土传统游戏都会选择合作或者集体的方式开展,注重在游戏中培养幼儿们的团结合作精神,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种友好协商的游戏态度。幼儿在玩游戏的时候,对游戏的规则从不了解到了解,再到自觉遵守,这能够让他们在游戏过程中认识、遵守很多社会行为,如遵守规则、与人交往、解决纠纷、谦让以及协商等。当前,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平常在家庭中缺少同龄玩伴,而本土游戏能够弥补这种缺憾。

4.本土趣味游戏易实施,利于教学。通常而言,开展本土游戏所需的条件都比较简单,在实际操作中也比较方便,能够根据地区特性就地取材,大部分本土游戏都没有时间、设备、场地以及人数方面的约束。比如,给幼儿设置一场“放牛娃王二小的一天”的角色扮演游戏,这个游戏所需要的一些场景道具再简单不过了,一根绳子、一顶草帽、两个辣椒(给扮演牛的孩子当牛角)就可以开始了,让幼儿们自己想象在王二小的这一天当中发生的各种事情,然后根据自己的想法演绎出来就行,教师则在旁边指导和鼓励。类似的这种游戏不一定需要固定形式的游戏材料,在开展游戏的时候,幼儿能够按照自身的想象以及爱好不断改造材料,从而促进活动更顺利地开展。整个过程都是具有开放性和发散性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引导幼儿们做出正确的行为,培养他们自己动手和动脑的能力。

5.有助于提升幼儿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不可否认,幼儿园集体活动对小孩子的个人认知发展以及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幼儿园的主要教学方式就是开展集体活动。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参与集体活动需要幼儿遵守一定的规则和纪律,而绝大多数幼儿都有着崇尚自由的天性,这样的活动会降低他们的参与积极性,所以,幼儿教育者要思考如何提升幼儿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在这种状况下,通过游戏的形式在幼儿园中开展集体活动就能够较好地处理这一问题。尤其是民间游戏优势更加明显,因为民间游戏的现实性以及本土性特征都非常显著,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因此,这样的集体活动往往可以激发幼儿参与集体活动的热情,吸引幼儿和老师以及小伙伴一起学习与游戏,同时,在玩游戏的时候将教师布置的任务轻松完成,既增强了儿童的身体素质,又能够发展他们的心智,还有助于实现合作交往的目的。

6.有助于化解幼儿园经费不足和为幼儿创造良好学前教育条件间的矛盾。当前,很多幼儿园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教育经费比较紧张,但是我们却不能停止给幼儿创造更优良的学前教育条件这一追求。因此,我们就要想方设法在幼儿玩具教学以及体育活动设施等方面增加更多的投入,而生命力旺盛的民间游戏课程则能够使这一问题得到很好地解决。调查发现,很多民间游戏都可以使用一些原始、自然、可再生的乡土游戏材料与资源作为课堂道具。比如,位于城郊地区的幼儿园就可以将一些容易获取的自然材料制造成游戏材料,如麦秆、废旧斗笠、河边上的细沙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幼儿园的办园开支,并提升幼儿园教学课程教学的可操作性以及可行性。这样一来,幼儿教育就能够和幼儿鲜活的生活状态、生命相互结合,以收到更好的教育实效。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开发本土趣味游戏,能够将我国传统的民族民间游戏融入到儿童的生活里,一方面能够节约空间,另一方面也具备传统教育意义,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海喜莉.浅谈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J].成功(教育版),2009,(6).

第9篇:趣味教学的重要性及意义范文

一、小学语文课堂实施趣味教学法的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为学生传授固定知识,让,其机械了解字与词的含义,就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那么无疑也是失败的。所以,小学语文趣味教学实践逐渐,成为当前师生所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趣味教学的倡导是解放,儿童的天性、尊崇儿童的潜能,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体现。,趣味教学法能够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促使教师善教,学生乐学。趣味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向作用;其强调了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更好地学习与发展,符合小学生的年龄与发展特点。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很多诸如:学生基础不扎实、基本的字与词的含义不清晰等问题,学生未能将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语文学习空洞、枯燥、乏味;同时,学生并未注重对语文知识的积累与深入探究,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与方法,很难有效提高语文成绩;此外,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室的教学方法过于死板、生硬,不符合学生的心理与年龄特点,也未能灵活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导致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日渐丧失,所以学生的语文成绩很难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合理应用趣味教学方法,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从而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三、小学语文课堂趣味教学法的实践策略分析

1. 增强课堂导入环节的趣味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活泼好动,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有限,所以,趣味性的课堂教学导入环节的设计,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例如:在《借生日》的教学中,教师可事先为学生准备一些小礼品,引导学生进行一场比赛,答对的可以得到神秘礼品。然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你的生日是哪天?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么?第一个问题比较简答,学生会纷纷举手,但第二个问题知之者甚少。这样,自然而然吸引学生进入到这节课之中。教师应在教学之余充分了解一下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增强课堂导入环节及整个教学的趣味性,将一些趣味元素良好融入教学中,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全面系统掌握。

2. 增强师生互动交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注意力不易集中,自制力较差且活泼,好动而语文又是人文性学科,应该成为学生彼此沟通、交流,与自我展示的平台,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应坚持生本理念,注重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突出;同时,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小壁虎借尾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角色朗读的方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分别担任小,壁虎、老黄牛、小鱼、燕子和妈妈的角色,而教师则朗读旁白部分,从而师生共同互动、配合默契地完成这篇文章的朗读任务。这样,丰富了朗读方式,也带来了新奇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教师应淡化角色意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课堂主人翁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勇敢表达,同时,多为学生设计一些讨论、角色扮演、游戏等互动环节,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实现和谐的师生互动,并有效完善师生关系。

3. 站在学生角度了解教学重点与难点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与立场了解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明确教学目标,从而收放自如游刃有余地增强教学趣味性,提升学生问题发现、分析与解决的能力,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故事的方式导入小女孩冻死街头这个童话故事,同时明确此篇课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揭示故事背后的深刻内涵。这样,从学生的角度,让其以听故事的形式了解这篇课文的相关内容,而背后寓意的揭示又深化了此文的学习目标与意义,从而让学生饶有趣味地实现与文章的情感共鸣,提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