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道路交通管理范文

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精选(九篇)

农村道路交通管理

第1篇:农村道路交通管理范文

一、基本情况

南江县辖48个乡镇522个村70万人,已修建1285条村社道路,全长4200余公里。在册农机驾驶(操作)人员1782名(不含低速载货汽车驾驶人员),各型拖拉机、低速载货汽车(农用车、三轮车)3800多辆。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同心协力,围绕“降事故、保畅通、保安全”的总体目标,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司其责、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工作机制,我县道路交通安全虽然得到了一时的缓解,但工作成效仍不明显。2008年,全县上报乡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数、伤亡人数、财产损失较上年略有上升趋势。加之近年来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农机拥有量迅猛增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不容乐观。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交通事故不断上升

2008年南江村社道路交通死亡事故发生13起,死8人,直接经济损失30余万元,死亡事故发生数和死亡人数分别比上年增长10%、8.5%,占了全县道路交通死亡事故总数和死亡人数的12%和9.3%,虽然在乡村道路上未发生过重特大交通事故,但乡村道路事故发生率却明显上升。

2、安全设施、安全标志不齐,道路通行能力差

随着“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和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农村道路建设开工量明显增加,但经过职能部门验收的少,安全设施不齐。全县4000多公里村社道路中,有70%的村社道路没有安全设施和交通标识。村社道路其路面结构大都是泥结石路面,在四级标准以下,路基基础不稳固,路面凹凸不平,弯急坡陡,水沟不畅,通行条件极差。

3、安全工作开展不平衡,管理力量比较薄弱

一直以来,在交通安全工作中存在着“重城市轻农村,重主干道轻村社道”的倾向,农村道路安全管理力量严重不足。当前,由于农村硬化道路少,机动车保有量增长快,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善,大部分群众的安全意识差,拖拉机载客、黑车非驾等现象时有发生,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迫切需要象国道、省道、城区道路那样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可是,撤区强乡后,许多乡镇(街道)尚未建立专门机构,有的未配备专职人员,有的未建立工作体系,村(社)基本没有建立交通安全信息员、联络员制度。同时,还有许多农村道路的规划建设、养护没有专门的机构、人员和经费,缺乏必要的保障机制,工作开展不平衡。

我县地处山区,乡村道路延绵4000余公里,分布广,从事交通安全管理的交通警察不足100人,他们既要保证城镇的交通畅通与安全,又要做好农村大范围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无论是从警力或精力来说都明显不济。

三、管理缺位的主要原因

1、思想认识不到位

部分乡镇对自身职责的认识不到位。特别是对《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认识不到位,以及对《四川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规定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改善本行政区域内的乡村道路安全通行条件,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立和落实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责任制”的规定理解不够,一直认为交通安全管理就是公安交通管理机关的事,虽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往往也是流于形式,监管不到位,再加之对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的严峻性估计不足,因而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上投入不够、措施不力、人员不足。

2、群众法制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差

农村群众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而且接受交通安全教育的面比较小,存在侥幸心理,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都较差。特别是农村中老年人难以在短期内改变固有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在路边堆放杂物;随意穿越公路;农忙时节在公路上开沟引渠;出行常常搭乘拖拉机和摩托车;无证驾驶,驾驶无牌车、报废车、拼装车,超载、超速等违法行为十分突出,这些行为严重影响着农村道路交通安全。

3、交通压力不断增大

近年来,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量和农村居民住宅建设量成倍增长,农村驾驶人员和机动车拥有量不断增长,农村公路的通行量成倍增长,加重了农村道路的交通压力,使本就建设不标准的农村公路的通行能力大打折扣。同时农村从事非法运营的摩托车较多,驾驶拼装车、报废车、无牌无证车等行为一直以来都是管理的盲区和难点,尤其是在农村的矿山出入口、主要道口、农贸集镇上,各种车辆混杂,交通拥挤,交通安全问题非常突出。

四、对策措施

1、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高度重视交通安全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事关广大农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最大限度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就是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是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各有关部门和乡镇、街道要从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切实履行职责,下大力气解决影响农村交通安全的突出问题。

2、进一步明确管理职责,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农村道路及安全设施要象城市道路和国道、省道一样,明确建管职责。一要完善规章制度。县乡两级政府要制定一套适合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办法,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特别是要明确村社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职责,防止出现“有人建、无人管”,特别要纠正“人人管,人人又不管”的现象。二要加强协作,认真履行职责。各部门之间要加强配合和协作,切实履行相应职责。各乡镇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改善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道路条件,落实辖区负责制,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立和落实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责任制。对今后新建的道路,要严格把关,确保道路设计、建设、验收、使用的“四同步”。三要完善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是实施长效管理的重要手段。要严格实行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行政一把手负责制,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相关工作纳入对乡镇及有关部门的综合考核内容,加强督查,逗硬考核。

3、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安全意识

在广大农村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一要建立长效机制。公安、交通、安监、农机等有关部门要通过印发宣传学习资料、定点培训、农村广播等有为载体,经常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报纸、广播和电视等新闻媒体要加大对农村道路安全工作的宣传和报道。二要强化对农村青壮年的教育。农村中的青壮年往往是农村交通违法行为的主体和主动参与者,他们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交通是否安全。要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教育和培训纳入农民素质教育工程,通过强化教育,提高村民的法律知识和安全意识。三要增强弱势群体的自我保护意识。农村中的老年人、小孩是交通安全中的弱势群体,有关部门和乡镇街道要根据他们的知识层面、年龄特点和心里特征,采取他们易懂、易记、易接受的教育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培养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4、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提高全民守法意识

阶段性依法整治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整治和管理力度,进一步提高村民的守法意识。一要克服畏难情绪。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难度大,各级各部门要克服畏难情绪,改变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管不好、管不了的惯性思维,要善于总结经验,攻难克坚,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信心。二要联合实施专项整治。公安交警部门要会同安监、交通、农机管理等部门,在乡镇的配合下,经常性地联合开展各类专项整治工作,对农村中的无证驾驶、驾驶无牌车、报废车、超载等违法行为要严格依法处理,绝不姑息纵容,要让违法者受到应有的教育和惩罚。三要进一步扩大整治成果。有关部门要及时将管理整治和处理处罚的情况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宣传,从而让更多的村民能从中得到教育和启示,从而增强自觉守法的意识。

5、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健全交通安全设施

健全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既是法律法规的要求,也是预防交通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一要加大经费投入。县乡两级财政要加大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投入,特别是要加大安全设施建设和维护的经费投入。二要明确经费比例。在加大投入的同时,县和乡镇要按照《四川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办法》的精神,在道路建设和维护经费中,进一步明确安全设施按所占的比例,划拨相应的建设和维护经费。

第2篇:农村道路交通管理范文

崇信县位于甘肃省平凉市东部,取“推崇诚信、保境为信”之意。青山碧水,沟通阡陌,果木飘香。驰骋于崇信的乡村公路,一幅幅美妙的新农村画卷徐徐展开。崇信县全力构建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勤务运行新机制,让蜿蜒在黄土高原上的一条条乡村道路成为老百姓心中的“幸福路”和“平安路”。

崇信县境内各类公路667公里,其中农村公路577公里,占总里程的86.5%。注册登记各类机动车2.2万辆,驾驶人员2.1万名,其中农村“五小”车辆和驾驶人员分别占总数的69.7%和66.3%。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关于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批示指示精神和省、市部署要求,全面深化交管机制警务改革,夯实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基础,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道路治理新格局,全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崇信县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的突出成效,来源于特色鲜明的“1234”工作法。

围绕一个目标。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防事故、保畅通、护安全、惠民生”为目标,把道路交通安全作为平安建设的重中之重,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指导、乡镇主抓、群众参与、综合治理”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格局。同时,探索建立了交警统筹管干线、派出所参与管乡村和路长巡线、劝导员守点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机制,率先在全省推出警保合作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四位一体”综合服务站,全县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数连续5年呈下降态势,连续2年被省道交委评为交通管理工作先进集体,连续4年被市道交委评为交通管理工作先进县。

破解两个瓶颈。一是破解人员不足的瓶颈。创新开展“交所合一”“交巡特”勤务模式,确保派出所和交警中队警力达到12人左右,着力构建一警多能、一警多用的高效基层交管队伍。二是破解经费保障不足的瓶颈。先后投资1280万元,建成交管站7个、交管室79个、固定劝导站23个,新建和改扩建派出所和交警中队业务用房5个,实施了“智慧交管”工程,将劝导员工资纳入财政预算并全额保障,有效解决了经费不足的问题。

打好三套组合拳。一是打好“交所合一”组合拳。将全县6个交警中队移交属地派出所统一管理,打破了“单兵作战、各管一摊”的常规用警模式,注销报废机动车276辆,在全省率先实现两个100%目标,被省公安厅荣记集体二等功。二是打好“警保合作”组合拳。大力推行“共防、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服务模式,建成警保合作标准化劝导站6个,加大人员培训力度,着力打造集隐患排查、安全宣传、信息采集、违法劝返、保险代办和事故协理于一身的“六位一体”农村劝导员队伍,实现了“一站多能、一人多岗”。三是打好“交巡特”组合拳。将交通执法力量与特巡警大队进行了整合,组建了交通安全管理队、轻骑快反队和巡逻防控队3个中队,开展24小时查控勤务,见警率、管事率和民警执法权进一步提升。

构建四站一体机制。一是构建公安防控检查站。依托所队联勤联动,在重大节会、敏感节点期间,以县城为中心,设立临时公安检查站5个,加大联勤检查频次,形成了辐射东西南北中的环城防控圈,有效提升了源头治理和动态管控的能力。二是构建警保联动服务站。加大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信息系统、“农交安”手机APP、交管12123和保险业务“V盟”系统等推广运用力度,积极引导工作人员通过公安交通管理“六合一”平台和车驾管自助服务机就近办理业务,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三是构建交通安全检查劝导站。对原有劝导站进行了升级改造,由110指挥中心向附近交管员、劝导员发出指令,引导交管员、劝导员通过手机APP快速处理轻微事故。四是构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站。以“枫桥式派出所”创建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农村群众矛盾问题排查调处力度,有效预防了“民转刑、刑转命”案件的发生。

第3篇:农村道路交通管理范文

1、各村要成立交通管理服务站,确定行政村主任为负责人。(分值5分)

2、各村要聘请1名以上的交通安全协管员(可由村、组干部兼任)。(分值 2分)

3、各村民小组要落实1名交通安全联络员,负责本组交通安全信息收集、汇总与上报。(分值3分)

二、日常管理(分值40 分)

1、有驾驶人、机动车登记台账,驾驶人、机动车基本情况记录完整,底数清,情况明。(分值5分)

2、熟悉辖区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有道路隐患排查台账,每月及时开展道路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有隐患上报情况记录、整治建议及整治记录。(分值6分)

3、有违法驾驶人台账,并对违法基本情况逐项记录。(分值3分)

4、有违法机动车台账,并对违法基本情况(机动车型号、车牌号、驾驶人基本情况、年审年检等)逐项记录。(分值3分)

5、与辖区所有驾驶人、机动车所有人签订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承诺书。(分值3分)

三、宣传教育(分值20 分)

1、设置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栏,每月进行一次更新。(分值5分)

2、每月对辖区驾驶人及机动车所有人进行一次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到会人员不低于辖区驾驶人及机动车所有人底数的90%,有学习记录及签到册。(分值8分)

3、村广播室播放宣传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内容每周不少于1次。(分值7分)

四、事故预防 (分值20 分)

1、辖区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累计死亡1人、死亡2人、死亡3人及以上的,分别扣5分、8分、12分;发生一次性死亡3人以上(含3人)道路交通事故的,扣20分。

2、因机动车不符合安全技术标准、未按时进行车辆及驾驶证年检、审而发生交通事故的,发生一起扣0.5分。(分值5分)

3、应当督促机动车参加强制保险,机动车未参加强制保险的,发现一起扣0.5分,未参加强制保险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发生一起扣1分。(分值5分)

4、辖区无一次死亡1人以上3人以下交通事故。(分值5分)

五、信息报送(分值10分)

每月20前向镇安办报送道路交通基础信息月报表,上报各类信息无漏报、迟报、瞒报、虚报等情况。

六、管理成效(扣、加分项目)

1、因工作不力造成后果受到镇交管通报批评的一次扣分5分;

2、因工作不力造成严重后果被区级以上部门通报批评的,一次扣10分;

3、积极按照镇道安办和上级部门要求开展工作,辖区道路安全、畅通,秩序良好,受到镇道安办通报表扬的加5分,受到县级以上部门表扬的加10分。

七、考核奖惩

(一)凡季度考评排名前3名的村委会,由镇政府通报表扬,并颁发奖状、奖金:第一名300元,第二名200元,第三名100元;

(二)凡年度考核排名前3名的村委会,由镇政府通报表彰,授予年度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奖牌,并奖励现金第一名1000元,第二名800元,第三名500元;

(三)凡连续两个季度考核排名末位的,村主任及交通安全管理员需到镇人民政府接受诫勉谈话,写出深刻检讨,并扣发季度奖金300元;凡年度考核排名末位的村委会、镇属部门,由镇政府通报批评,并扣发年度奖金1000元;

(四)因管理不到位,工作不负责任,不认真履行职责,导致辖区交通秩序混乱,交通事高发故的,一律交由相关部门严肃查处,追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责任。

第4篇:农村道路交通管理范文

关键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贵州省道路交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人、车、物流量急剧增加。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乡村公路都是弯急、坡陡、路窄,往往一侧傍山、一侧临崖,如果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极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甚至是群死群伤的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乡村道路交通事故的频发,不但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也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阻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如何做好乡村道路交通事故的预防和治理工作,是全省各级政府部门面临的首要任务。

一、 我省农村道路交通现状

1、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公路路况差。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省大部分地区基本实现道路“村村通”,农村公路通车里程不断增加。如赤水市,全市通车里程1494公里,其中乡村道路1204公里,占总通车里程的81%。但是,由于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我省大多数乡村道路依山傍河,路窄、坡陡、弯急,而且许多路段属于等外公路或简易公路,有的村级公路只能供二、三轮摩托车通行,交通安全隐患十分突出。

2、农村运力不足,机动车安全技术性能差。由于我省大多数边远乡村的客运班次较少,有的乡村甚至不通客车,群众要解决自身出行问题,又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有的群众就购买价格便宜、性能低劣的二、三轮摩托车,甚至购买报废车,有的群众搭乘非客运车辆作为代步工具。这些车辆使用年限较长,缺乏安全运行条件,及其容易发生各种故障,从而埋下事故隐患。

3、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力度不够,驾驶员法制意识淡薄。目前贵州省大多数农村驾驶员交通法制意识淡薄,各种交通违法现象较为普遍,同时缺乏有效的教育管理措施。尽管政府部门多次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在一定范围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偏远的乡村,宣传效果却很一般,主要原因是宣传力度不够,氛围不浓,声势不大,有的地区甚至是交通安全宣传的盲区,群众对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识都不了解,只要出行时有车辆搭乘就可以。所以在农村,尤其是在婚丧嫁娶等集会时,低速货车、拖拉机、二三轮摩托车违法载人和无牌无证行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比比皆是。

4、警力不足,管理失控,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大幅度增加。目前全省乡村道路四通八达,机动车保有量、驾驶人人数大幅度增加。以桐梓县为例,1997年全县通车里程1300公里(其中国道99公里、省道31公里、县道192公里、乡道148公里、未列入养护范围的村级道路830公里),乡村道路里程占全县通车里程的75%,全县机动车保有量6000多辆,驾驶人8000余人。到2007年,全县通车里程达3293公里,其中村级道路2795公里(217个村全部通公路),全县机动车保有量增至16437辆,驾驶人22000人。而该县交警大队警力只有42人,其中大队领导3人,综合科2人(兼政工、纪检、后勤、宣传、信息收集与反馈、接待等工作,同时要应付各类会议和检查),车管科5人(按车管岗位最低人数标准设置),事故中队6人(处理大量交通事故、事故调解、接待交通事故案件上访等),秩序科5人(兼道路秩序维护、外勤警卫、客运源头管理等工作,其中警卫任务特别繁重,仅2007年该县各类交通警卫开道任务达165次之多,使用警力640人次)。除去上述人员,实际真正投入路面的民警只有21人,平均每名民警要管理道路157公里、机动车783辆、驾驶人1048人,工作任务之重显而易见。道路里程、机动车保有量、驾驶人人数大幅度增加,而常年来承担道路交通管理任务的交通民警却没有得到合理增加,现有警力只能顾及到国、省、县和城区主干道,对乡村道路的管理显得力不从心。同时,由于经费保障体制的变革,乡镇政府和派出所协助管理交通工作的积极性大幅度下降,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根本无法顾及,甚至大多数时间处于失管失控状态,违法现象突出,农村事故频发,并呈上升趋势,已成为我省交通死亡事故的重灾区。

二、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几点措施

道路交通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切实预防和减少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必须实事求是,针对当前农村道路交通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逐步解决存在的问题,改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努力消除违章和隐患,全力遏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第5篇:农村道路交通管理范文

[关键词]农村公路养护及管理 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广西那坡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现状

1、农村公路的界定

农村公路是指经交通部门竣工验收、纳入养护里程的公路,包括县道及乡道;以及不纳入交通部门养护里程的村道。农村公路的行政等级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划分标准进行认定。这里所指的乡道和村道是指经县级以上交通主管部门验收投入使用的达到四级以上的乡道、村道,达等级乡村道分主要乡村道(通往乡(镇)或通往2个以上村委会,1万以上人口,10公里以上的公路)和一般乡村道(通往1个村委会,1万以下人口,10公里以下的公路)

那坡县农村公路养护存在的问题

由于地域差异比较大,经济发展不够平衡,再加上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长期缺失,使得农村公路基础都比较薄弱,总体路况偏差,在加上农村公路大部分都是四级或者没有级别的公路,道路的标志和安全设施都不够齐全。

《公路法》对县道、乡道公路的养护管理主体作了规定,但对村道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没有明确规定。由于村道公路至今未有明确定义、管理主体不明确,养护管理严重“缺位”。部分的乡村道路建好以后,乡镇认为养护工作应该是交通部门的事情,并没有将乡村公路的养护列入行政管理的工作范围内,还有部分的政府为了自己的功绩,只重视建设,轻视养护。

此外,由于村级公路一直没有被纳入交通公路部门的管养范围内,没有固定的养护经费,所以很多的村级公路都没有办法筹集到资金来养护,农村公路的养护及管理缺乏长效的机制,没有固定的养护机构和专业人员,技术和设备都非常落后,根本无法保证养护的质量。

广西那坡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是县、乡(镇)人民政府。本县内已列入交通公路管理部门养护管理的县道(以下简称“已养公路”),由县交通主管部门下属机构县公路管理所具体负责管理养护工作;本县内未列入交通公路管理部门养护管理且经县级以上交通主管部门验收投入使用的达到四级以上的乡道、村道(以下简称“达等级乡村道”),由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具体负责管理养护工作。多方参与的农村公路养护及管理模式已经形成。

1、对公路养护进行大力宣传,提高群众的认识

对农村公路的管理和养护进行大力的宣传和教育,以保障农村公路的完好和畅通为最基本的出发点,树立建设和养护同样都是发展的思想观,真正的做到建设和管养齐重视。加强宣传和执法力度,提高群众护路的意识,使群众明白农村公路的养护关系到自身的利益,调动起群众的积极性,让群众主动参与到公路的养护工作中。形成部门和群众齐心协力,共同养护的局面。

2、群众参与的季节性养护

村委会经公路沿线受益村民同意制定村规民约,村规民约中明确规定对公路养护每年每户必须义务投工投劳12工日以上,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实行“五定一奖罚”责任制,即定人员、定路段、定时间、定报酬、定标准,根据管理养护质量奖罚。养护员具体负责各责任路段日常养护,及时清除杂物、杂草、修复路面病害、修整路肩边坡、清除小塌方(5M3以下),回填路基小缺口(5M3以下),确保公路完好畅通。养护员工资费用从养护资金中列支。群众参与的养护是农村公路养护中最为广泛采用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利用农村居民农闲的季节集中养护公路,可以充分的发挥农村劳动力的资源,同时还可以弥补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缺乏的状况。

3、村民承包养护

根据公路的等级、交通量以及养护的材料来测定每公里养护所需要的费用,跟村民签订承包责任书,村民承包的养护内容主要包括路基、路肩、边坡以及低等级路面的日常养护,这样的承包养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养护的成本,而且比较专业化和市场化,易于组织和管理。

4、养护资金的筹措和使用

达等级乡村道养护管理资金的筹集以乡(镇)人民政府为主,县财政部门与交通部门给予适当补助。根据国家有关标准“每年用于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不得超过农村公路年养护资金总额的40%;其余资金滚动积累,全部用于农村公路的大、中修及改善工程和水毁恢复工程使用。”

通过市交通主管部门验收列入公路养护里程的主要乡村道,每年每公里县财政补助1000元,全部用于小修保养;每年每公里交通部门补助500元,其中小修保养250元,中修、大修和改善工程和水毁修复250元。

对于没有通过市交通主管部门验收,没有列入公路养护里程的乡村公路,由乡镇政府、村委会及自然村自行解决,县交通运输局不予补助,县财政可酌情考虑;对于等外公路,应当计划逐步改造为符合技术等级的公路,尽快纳入公路养护统计里程。

对于乡村道养护资金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委会应多渠道、多方面筹措,可通过“一事一议”等方式筹集养护管理资金,广泛宣传发动机关干部、个体商户、外来客商及外出务工者、农村党员捐资修路。筹集到的资金由村民委员会管理使用,乡镇政府监督。乡镇政府、村委会应多动员群众义务投工投劳,也可以资代劳。

5、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

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依法行政”的原则。已养公路路政管理由县人民政府负责,县交通运输局路政大队具体实施;达等级乡村道路政管理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乡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公室具体实施。在农村公路两侧修建永久性工程设施,其建筑物边缘与公路边沟外缘的间距,县道不少于10米,乡道不少于5米,村道不少于3米。严禁在现有和正在修建的公路两侧建筑红线控制范围内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或者其它工程设施。在农村公路两侧开发和建设时,不得填埋公路路基、边坡和公路排水系统,并应设立独立的排水设施,保证排水畅通。超限车辆不得任意通行农村公路;确需通行的,超限运输承运人应向县交通运输局路政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按规定缴纳路产补偿费或技术保护措施费。

总结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行,农村公路建设也有了新的历史使命,应该正确的树立公路建设和养护的思想观念,落实有关措施,做到建设和养护并重,实行长效的管理和养护机制,使农村公路的养护和管理工作渐渐的走上正轨,使农村公路的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势态。

[参考文献]

[1] 赵永平;;浅议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J];山西建筑;2009年10期

[2] 季美珍;;农村公路养护的探索与思考[J];科技风;2008年06期

[3] 丘小婷;吕榆锋;;浅谈农村公路养护的管理问题[J];大众科技;2011年09期

[4] 刘燕;刘礼刚;;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科学合理化对策思考[J];山西建筑;2011年02期

第6篇:农村道路交通管理范文

为切实改善我县农村道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村通”道路)交通安全环境,遏制重特大交通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现就加强全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组织体系建设

1、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乡村分级负责,群众参与支持”的原则,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之中,实行“一票否决”,进一步落实安全工作目标责任。

2、完善县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县政府成立由分管县长任组长,综治、公安、交通、安监、司法等部门为成员的县道路安全联席会议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县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的组织、协调、检查和考核工作,各乡镇也应建立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乡镇长为第一召集人。各乡镇要依托“综治维稳中心”设立“交通管理服务站”,由分管乡(镇)长任站长,安办、综治维稳办、司法所、派出所、交警中队、法庭、法律服务所、中心学校和行政村负责人和维稳中心人员为成员,中学和行政村至少设立一名交通安全员(信息员),达到“有牌子,有专用办公场所,有专(兼)职人员,有工作台帐”的四有标准,使交通安全管理力量覆盖所有乡镇、行政村。明确各乡镇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村委会、县直各单位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工作中的职责任务,按照“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联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层层负责的工作机制,健全完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信息报送、事故通报、工作报告等制度。县安监、县公安、县交通运输等相关部门要定期分析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一般每月一次,由联席会议办公室牵头,研究问题,部署工作,通报不足,综合治理农村地区交通安全。县、乡两级交通安全管理网络每季度应举行一次会议,及时交流信息,编发简报,通报工作落实情况,研究解决交通安全突出问题,努力实现“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的总体目标。

3、加强农村道路交通管理专业队伍建设。根据我县农村山区线长面广、畈区交通环境复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任务重等实际需要,县政府年初编制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经费预算。在财政予以经费保障的前提下,县公安局要适当增加用于农村地区交通管理的交通协管员,参与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同时明确农村公安派出所参与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工作职责、任务和考评办法,加强乡镇农村公安派出所与基层交警中队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农村公安派出所在交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强化对农村道路交通的管控力度。

二、大力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工作

4、由联席会议办公室牵头,县领导小组每年定期组织乡镇政府和公安、农机、交运、安监、住建、工商等部门,联合开展整治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拖拉机违法载人,骑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超员、超速,货车超限超载,客运车辆非法营运、站外组客,无证驾驶、酒后驾驶、无牌无证及报废车辆上道路行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

5、县联席会议领导小组要按照《公路法》、《安徽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安徽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规定,定期组织乡镇政府和公安、农机、交运、安监、住建、工商等部门,联合开展农村道路联合清障工作。重点整治公路建筑控制区域违章建筑、骑路集市、打场晒粮和破坏道路设施的行为。要组织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划段包干、责任到人,及时制止、清理农村公路乱倒垃圾、堆放杂物和打场晒粮等行为,建立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农村道路良好的安全通行环境。

6、县教育局要将道路交通安全纳入对师生教育内容,每周至少一节交通安全教育课。全面加强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校车安全管理培训,会同公安交警、交运、安监等相关部门,切实加强对校车和学校租用车的管理,定期对校车和学校租用车的营运资质和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并对驾驶人资质、行驶时间、行驶路线、是否超员等情况进行逐项排查,将排查结果记入车辆档案。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要及时整改或取缔,特别是要依法坚决取缔“黑校车”和农用车运送学生。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要加强对学生上下学乘车的管理,确定专人负责,逐步建立幼儿和低年级学生校车教师跟车值班制度;要通过适当方式提醒家长加强对学生上下学乘车的监管,教育学生不要乘坐“黑校车”和农用车。

三、从源头上消除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7、要认真组织开展对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拖拉机、变型运输机的企业和经营单位的清理整顿,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要依法查处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拖拉机、变型运输机的企业和经营单位;情节严重的,要立即责令停产、停业,并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8、交运、农机、公安部门要严把驾驶员的教育、培训、考试和审验等关口,全面摸排和掌握农村机动车驾驶人、机动车的基本情况,分门别类建立台账。公安局交管大队要力争在今明两年内完成县级一等车管所建设和机动车考试设施建设,落实摩托车、三轮汽车驾驶许可考试项目和标准,严把驾驶人源头准入关。农机管理局要严格变型拖拉机的注册登记、安全技术检验、牌证核发等工作,不得给予不属于拖拉机范畴的低速载货汽车和不符合技术要求的拖拉机变型运输机注册登记、核发牌证;要积极配合公安交警加强对上道路行驶拖拉机及其驾驶人的安全管理,形成常态化,改变“只发证,只挂牌,不管理”的现状。县财政、公安、农机部门要结合“汽车摩托车下乡”优惠政策,认真研究制定农村未上牌摩托车、拖拉机补办注册登记的处理意见和引导政策,进一步下放机动车和驾驶人管理权限。公安交警、农机部门要推行购车缴税、注册登记、检测检验“一站式”服务,为群众办牌办证提供便利,切实提高农村地区摩托车、拖拉机注册登记率和检验率。

9、交通运输部门要严把运输市场准入关,加大对农村客运“三关一监督”(经营者市场准入关,车辆技术状况关,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关,汽车客运站安全监督)工作力度,严格农村客运班线审批的管理,特别是严格审批途经太岳、赤百等山区公路的客运班线,进一步引导农村客运经营者实行公司化经营,调整运力结构,合理搭配不同客流量班线的开行线路、班次,扩大客运班车的覆盖面;鼓励发展适合农村客运特点及市场需求的高效低耗型客车,逐步提高车辆档次,增强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要会同公安等部门,加强客运场(站)的秩序整治,强化运输市场管理,加大打击非法营运等违法行为的力度,营造公平、有序、和谐的农村客运市场。

四、努力改善农村道路交通条件

10、各乡镇、各相关部门在安排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时,要同步考虑公路安保设施建设,做到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对新建、改建的农村道路,要按照《公路法》等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规范,设置好与道路等级相匹配的标志标线和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和道路交通通行条件。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和行业监管,督促落实安全设施,组织有公安、安全监管等部门参加的安全设施专项验收;对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通过竣工验收。对重要路段出入口及节点位置,要设置限宽限高设施,防止超限超载车辆驶入,提高“村村通”建设标准,有效保障农村道路建设成果,确保“村村通”公路安全防护设施等符合安全通行的需要。

11、各乡镇要积极协助公安、交通运输、农机、安监等部门,加强对辖区内农村道路交通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治,对安全防护设施设置未达到农村公路等级要求的,要参照或执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区分轻重缓急,逐步设置到位。对事故多发路段和危险路段,要及时制定整改方案,并抓紧实施;短期内不能根治的路段,要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控制和预防交通事故发生。

12、交通运输、公路部门要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切实抓好公路养护工作。对影响行车安全的病害路面,要及时进行治理,确保行车安全。要按照《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根据养护的实际需要,统筹安排预算,筹集必要资金,保证农村公路日常养护。交通运输部门每年要安排一定经费用于“村村通”公路的养护补助和交通标志标牌设置。

13、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大力扶持农村地区客运交通事业发展,认真规划并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按照省交通厅、省财政厅、省物价局《关于对通乡村客运班车交通规费征收实行优惠的通知》(皖公交运精神,认真清理、规范和落实农村客运收费的优惠政策。公安、工商、税务、物价等部门也应当制定措施,对涉及农村客运的税费、价格给予优惠。交通部门要加快农村客运站建设,进一步提升站场设施服务功能。

五、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14、各地要以道路交通安全宣传“五进”(进农村、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进家庭)活动为载体,结合县委、县政府正在实施的“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普及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县电视台、县信息社、县政府网站等媒体要组织加大道路交通安全公益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道路交通安全舆论氛围。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公安、农机部门要建立交通事故、交通违法等信息台账,并定期在媒体上予以曝光;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将道路交通安全作为常规教学和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对师生的教育。乡镇、村委会以及交通运输企业等单位要依法履行交通安全宣传职责,组织、配合相关部门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广大交通参与者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

六、加强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监督检查

第7篇:农村道路交通管理范文

一、当前现状

(一)基本情况

,川中丘陵大县,面积1496平方公里,辖30个行政乡镇,总人口103万。2003年省委、省政府将确定为川中丘陵经济发展示范县,2007年又成为全省首批扩权试点县,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助推经济快速发展,现有省道公路60公里、县道300余公里、乡村道2094.8公里。出县通道全部黑色化,路段已改成高等级公路并与、高速路相连。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现最明显的机动车拥有量急剧增长。全县机动车保有量11万余辆,驾驶人员近10万人。其中:各类汽车5万余辆,摩托车6万余辆,全县在册拖拉机808台,拖拉机驾驶人员1120人。全县共有行政村592个,现已建成农村公路的行政村535个,已开通农村短途客运的村约350个。

(二)规划情况

十一五期间省交通运输厅已审批的县通达里程为259.9公里,通畅里程为930.10公里,共计审批立项里程为1189.9公里。迄今为止,全县已建成农村公路总里程2094.8公里,超出省厅下达任务里程904.8公里。

(三)技术标准

按照省、市交通主管部门关于农村道路交通建设技术标准要求施工作业,严把质量关,即:路面宽度为3.5m-4m,厚度为18cm,标号统一为c30,保证了宽度、厚度和强度。

全县农村道路建设总资金为5.28亿元,其中国家补助资金1.193亿元,发动农民投、捐、筹资金4.08亿元,国家投资占总投资的约30%。

二、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方面

1.安全监管基层基础较为脆弱,农村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与省、县道路管理体制差异大,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具体管理体制不健全。

2.农机监理机构队伍建设不够规范,农机安全保障能力差。乡镇机构改革后,原来从事农机安全管理的乡镇农机管理人员被合并到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由乡镇政府调剂使用,没有设立专职农机安全监督管理人员,难以有效履行安全监管职能。

3.农机安全监管执法依据不足。《道路交通安全法》仅赋予农机部门对上道路行驶拖拉机的登记、上牌、检验及驾驶人员的考试、发证、审验等职能,农机监理机构不再承担拖拉机上道路的安全检查,违章处罚和事故处理职权,导致行政许可和行政管理分离。

(二)项目建设方面

1.省交通厅厅下达的规划建设指标与我县实际建设里程差异大。

2.建设补助资金与农民自筹资金差异大,造成一些地方负债较多。

3.维修养护投入差异大,普遍存在无养护资金和养护人员,尚需增加养护资金,增设错车道和安全标志。

4.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落实不好。村社道路安全设施、安全标志不齐,通行能力差。随着农村“村村通”工程的实施,我县已建成2094.8公里村道水泥路,大大改善了农村出行条件,但是所建道路宽度一般只有3.5米,不能满足车辆交错行驶的需要,而且缺少配套的交通安全设施和标志,难以适应农村道路车流量逐年增加的形势。

(三)车辆运营方面

营运车辆、从业人员车况、车技差异大,需加大车辆检查,加强从业人员安全知识教育培训。

三、原因分析

(一)农村道路通行条件差

近年来,农村公路建设发展迅速,差不多人口集中的院落都能通车,给群众出行带来了便利,但受资金投入的限制,村道路宽多在4米以内,硬化路面无路肩,会车困难,部分路段修建时为省钱,随弯就弯,导致县乡农村道路急弯多,路面窄,道路的坡度、转弯半径都存在不安全隐患,特别是穿越中心城镇的路段,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机动车随意占道停放,一些沿街店面摆摊设点,严重影响机动车正常行驶。受资金的影响,公路管理养护不到位,大多数道路未修路肩,车行其上,如同堤坝,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改难度较大。

(二)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严重短缺

近两年地方交通部门重视县乡农村公路建设,而忽视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标志标线、隔离桩、防护栏、防撞墩等交通安全设施严重短缺。村庄标志、岔路标志、学校警示标志、转弯减速标志、陡坡减速标志、山道隔离护墩等交通安全设施基本为零。

(三)农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交通工作存在着重城市、轻农村,重国省道、轻农村道路的倾向,对农村群众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不够,农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与农村道路交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安全意识、法制意识淡薄。农村驾驶人违法现象严重,特别是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和拖拉机非法载人、无牌无证上路行驶、客运车超员、酒后驾驶、驾驶乘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突出。

(四)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力量薄弱

一是农村道路点多、线长、面广,农村基层交警中队警力不足,每个中队只有5至7人,加之装备落后,很难全面覆盖广大农村道路,造成农村道路长期失管失控。二是乡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社会化和综合治理化局面还没有真正形成,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任务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主要落在公安交警部门身上,交通安全管理力量远远满足不了道路交通发展的新要求。

(五)管理手段单一、落后

目前,农村道路交通管理没有任何科技含量,仅靠单一的道路巡查,没有电子监控,更没有其它先进管理手段,交警巡查到各乡镇口,里面早已经得到信息,各种交通违法行为便销声匿迹,等交警一走,一切照旧。巡查中遇严重交通违法车辆,示意停车检查,大都掉头逃窜,交警既不能追赶,也无录像记录,没有很好的处置措施,这种猫逮老鼠式的管理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六)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对法律法规和交通安全常识的知晓程度对交通事故的引发也有一定的影响力,这就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重要作用,表现在乡村主要是:一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普及面不够广。广大农民群众交通法制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无证驾驶、酒后驾驶、非法载客、超速行驶、“病”车上路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突出,仅仅依靠宣传牌、横幅、版报等传统方式进行宣传,受教育普及面不够广,效果不是十分明显。二是对广大农村群众缺乏有针对性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长期有效方式。对广大农民群众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内容空乏,方式老套,缺少创新,缺乏针对性、长期性,宣传效果较差。

四、对策和措施

(一)建立政府领导的交通安全“三级”管理机制,形成安全管理网络

农村地域广、公路里程长、交通违法分布散,仅靠交警孤军奋战只会出现顾此失彼的局面。各乡(镇)政府、县直有关部门,村(居)委会要切实负起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具体负责辖区内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形成“政府领导,部门分工,村居联动”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新机制,明确县、乡、村各级领导的责任,进一步细化安监、公路、交通、宣传、教育等部门的职责。要依靠地方乡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建立以交警大队为龙头、乡镇派出所为依托、农村基层组织(如村治保会警务室)为阵地的县乡农村道路交通管理模式,延伸三级管理网络。各单位干部职工要带头遵守交通法规,落实专兼职安全管理员,负责交通安全宣传,制止交通违法行为。各村(居)要按照“村道村管”的原则,定期排查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完善交通安全标志、标线和警示设施。要加强村道养护,及时修复水毁道路,消除交通安全隐患,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或就地解决。要积极协助有关部门维护辖区内道路交通秩序,制止交通违法行为,对交通秩序混乱,事故多发路段和集镇周边道路进行集中整治。

(二)加大县乡农村道路建设力度,不断改善通行条件

县级交通部门要积极筹措县乡农村道路建设资金,不断加强大县乡农村道路建设投入,在交通规划、道路设计、建设改造、安全设施、隐患整改上充分考虑农村交通运输的实际需要,逐步提高农村道路的建设标准,增设相应的交通安全设施,加强县乡农村道路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农村道路管理养护和道路安全隐患动态排查整改机制,定期对农村道路事故多发路段和危险路段进行排查整治,形成切实有效的农村道路建设管理机制。

(三)深化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建立宣传工作长效机制

经常对农村驾驶员进行交通法规宣传教育和安全常识教育,对驾驶员的培训教育做到经常化。另一方面要继续推进交通安全村、交通安全学校建设。针对普遍、多发违法现象,利用相关典型的重特大交通事故案例制成展板、专题片向乡村公路、站、线、村民播放,用血的教训警示群众依法驾驶,形成“拒绝违法,远离事故”的安全意识。同时交警部门要定期深入乡(镇)、学校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工作,推进交通安全“五进”工作要向纵深开展。各学校要通过开展“交通安全主题班会”、创建“交通安全示范学校”等活动和印制中小学生交通安全知识手册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使之从小养成注意道路安全,逐步形成道路安全意识并辐整个社会。

(四)摸清农村道路和车辆及驾驶人底数,强化源头管理

抓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源头管理是基础。辖区交警中队经常深入辖区乡镇农村公路,了解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对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正三轮摩托车等农村车辆注册登记情况和驾驶证申领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逐车逐人建立工作台帐,全面掌握辖区农村各类机动车辆的底数。同时要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的作用,积极动员农民群众自觉上户办证。要开辟“流动车管所”及“双站”服务渠道,采取定期下乡和预约上门等多种便民、利民措施,切实解决农村群众挂牌难、办证难等突出问题,提高农村地区机动车和驾驶人的办牌办证率和定期检验率。在农村聘请交通安全员,利用其与农民有一定的亲和力,农村基层组织参与交通管理更加直接、方便、快速、有效的优势,使交通安全宣传、法规咨询等业务进行延伸,由各交通安全员负责对本村各类机动车辆上牌办证等业务进行跟踪督促催办,让他们当好交通安全的宣传员,交通安全信息员、交通安全管理员和交通安全监督员,积极营造“交通安全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五)深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交警部门要每月、每季度、每年对辖区的交通事故从事故时间、天气、道路类别及安全设施、车辆状况、事故形态、引发事故的原因等方面对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规律和成因进行全面分析,主动向当地政府报告,积极会同安监、交通、运管等部门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责任和措施,对事故多发和危险路段进行排查整治。重点增加急弯、陡坡、临水、临崖路段警告标志,以及三级以下山区公路禁止客运车辆夜间通行等禁令标志的设置,增加施划减速标线或增设减速带、设置安全防护栏和山道边沿安全护墩等。对不能及时设置和完善标志标线的路段,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提出预防交通事故、消除安全隐患建议。

(六)加大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力度,严处违法行为

要以“平安畅通县区”创建工作为契机,加大对农村道路的巡逻管控覆盖面。根据本辖区农村交通事故的规律和特点,重点做好交通流量大、秩序乱、事故多发等路段的管控。维护良好的道路交通秩序。对无牌无证机动车上路、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和农用拖拉机违法载人、酒后驾驶、驾乘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必须做到发现一起查扣一起,依法从严处罚一起,始终保持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严管重罚的高压态势。

第8篇:农村道路交通管理范文

一、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1、目前,由于农村实现了“村村通工程”,使乡镇与乡镇、乡镇与村、村与村之间相互全面贯通,使整个农村道路呈现交通方便,但同时也出现了道路相通里程线长、道路分散、路弯道多、岔道路口密布等特点;因此,“村村通工程”的实现,成为农村农民致富的翅膀;同时,从交通安全上讲,由于路面安全设施不配套、管理跟不上,也给农村道路带来了安全隐患。

2、农村驾驶员,特别是“五小车辆”的驾驶人安全意识差,法律意识淡薄,观念落后,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现象较为普遍,农用车、摩托车载人超员现象严重,这些安全隐患的存在,是目前农村道路发生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

3、目前,就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来讲,普遍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交通安全隐患,其主要表现在大多数道路缺少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道路行车面狭窄、路与路交叉点多、行驶视线距离短,危险路段多,缺乏安全标识,是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

4、由于交警部门的警力严重不足,对偏远的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常常是能想得到而做不到,就导致了对农村道路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呈现出严重失控的状态,也就造成了农村道路交通秩序混乱,严重威胁农民群众出行安全的事实情况。

二、对农村派出所参与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几点想法

第一、农村派出所能熟练掌握社情民情,管理实有人口,治安管理网络完备,给参与道路交通管理提供了方便,农村派出所参与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可以将“五小”机动车及驾驶人户籍纳入管理,并采取以人管车的措施,来加强对“五小”机动车辆和驾驶人的管理,进一步普及办证率和进行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等工作。

第二、基层派出所参与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其重要一项工作是加强对农村道路的交通安全管控和巡查,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控工作形成经常化,达到一警多能、一警多用的效果,将农村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及早、及时、全面消除在萌芽状态。

第三、农村派出所参与交通安全管理,一方面能有效地加强交通信息情报网络建设,便于提高整体信息质量,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建立坚实的信息工作基础;另一方面为严厉打击“两抢一盗”,搞好农村社会治安,同时也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在农村派出所设立兼职交警工作人员及经费保障

1、兼职交警上岗,须经交警大队业务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考试不合格的,不准上岗执行职务。考试合格后确定的兼职交警由县交警大队审核后,报市局交警支队政工部门审查、市公安局政治部备案。

2、农村派出所为兼职交警提供适应工作的办公场所,增挂“临沂市公安局交警支队xx大队驻xx派出所交管室”牌子,并购置计算机、档案柜等办公设备,安装使用公安信息网和交通管理信息系统,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和执法执勤装备。

3、兼职交警履行交通管理职能时,统一使用交警大队的执法规费票据,其经费、财务帐目纳入交警核算体系统一管理。交管室适用简易程序对“五小车辆”交通违法行为的罚款,列入县财政预算,用于工作经费。

四、农村派出所兼职交警人员的职责

一是协助交警大队开展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落实乡镇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施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排查登记辖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协调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落实整改措施。

二是维护辖区县乡道路交通秩序,加强对县乡道路的巡逻管控,查处适用简易程序的“五小车辆”交通违法行为。对于其他机动车辆交通违法行为,可以对车辆先行查扣并及时移交交警大队处理。

三是协助交警大队先期处置辖区交通事故,如抢救伤员、保护现场、疏导交通等,并依照规定处理财产损失1000元以下,要求其前提在没有人员伤亡,当事人无异议的轻微交通事故。

四是协助交警大队开展对农村 “五小车辆”驾驶员的源头管理工作,建立完善基础台帐,有序地对农村“五小车辆”和驾驶人,开展办牌、办证的前期受理和导办工作。

五、对农村派出所兼职交警人员的管理考核及要求

1、交警大队加强对兼职交警的指导

,经常检查指导执勤执法工作,定期分析通报交通安全形势,合理安排农村道路巡逻勤务,针对农村道路突出的交通问题,组织兼职交警开展集中整顿。同时,兼职交警的交通管理工作由县交警大队负责考核。

第9篇:农村道路交通管理范文

【关键词】农村;交通运输;发展

农村公路的快速推进,不仅仅带给县域繁荣的经济,更重要的是便捷的公路将都市现代文明传播给了乡村,缩短了乡村和城市之间的时间和空间。但纵观全局发现,部分农村道路偏狭窄、道路桥梁技术等级偏低、危桥数量较多成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拦路虎和瓶颈”。农村公路在布局、建设、管理、养护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从总体上来讲,县域农村公路建设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养护管理机制还应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及镇村公交服务水平有待继续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公路规划需更加科学合理。目前,农村公路的建设规划尚未完全与各镇的村镇建设规划、土地使用规划良好衔接,尤其是没有与镇(乡)经济开发区、农业发展园区、农业生态建设区、旅游农庄等良好衔接,造成了一些乡村公路布局不尽合理。特别是一些集镇过镜公路、穿街公路在节假日期间经常发生堵塞、通而不畅的现象,村庄路段更是存在矛盾。尽管在实施过程中,有些项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微调,但整体上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道路通行能力和整体效率的发挥。

(2)权责界定不清,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农村公路没有专职养护人员进行管理,公路病害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和使用寿命。如通乡公路的管理,在养护体制改革以前,由县交通运输局专职人员进行养护,道路的病害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公路基本上能够保持顺、畅、洁;养护体制改革以后,乡镇、村道路归乡村自行建养。由于个别地方依赖思想严重,责任心不强,致使地方道路疏于管理。无专职人员养护,造成了坑槽、车辙,使往日十分平整的公路成了颠簸难行的伤心路,直接影响了地方经济发展。

(3)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仍需继续提升。县域公路在实际施工中,多数路段受地形或两边建筑物的限制,路基宽度无法达到标准。受路基宽度的限制,错车点布置困难较大,从而造成会车不便,结果形成“通而不畅、畅而不安”的问题。

(4)农村公路桥梁维护需要更加重视。作为农村公路组成部分的桥梁由于其自身老化,交通量相对较少但重载车辆绕行通过农村公路等原因造成农村公路桥梁损坏,导致农村公路交通中断,对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农副产品出行、货物运输等方面造成一定影响,进而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5)政府公共财政投入急需加大。农村公路是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民心工程”、“实事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在本就捉襟见肘的市(县)财政下,国家农村税费改革和交通税费改革的实施改变了农村公路建设发展资金的筹措渠道,使得资金筹措的难度加大,政府投入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急需解决。

交通建设是农村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公益性最强的公共基础设施,交通运输部门要当好先行军、为农村建设服务,让公路真正成为广大农村的惠民路、致富路、小康路,也是当前面临的新课题,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

1.提高认识,重视合理规划

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从总体来说,要适应区域内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农村公路规划应重视特色公路规划,服务乡村特色发展,合理布局全市农村公路网络,侧重建设有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经济路”、“出口路”、“旅游路”注重与干线公路的连接线建设,努力探索投入少、见效快的农村公路发展的新路子。在规划公路网络的同时,考虑镇村公交车发展前景,将镇村公交公路拓宽改造提升工程列入规划之中。

2.坚持标准,扎实推进农路提档升级改善工程

为了使农村公路发展更加适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更加适应农村百姓生产生活的需求,提供较高水平的服务,对现有的农村公路,必须有序地实施提档升级改善。建立健全有组织领导体系、有实施指导意见、有目标任务分解、有技术改造方案、有考核追责办法的工作机制,使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改善工程能顺利展开。做到“五实行”和把好“五关”,即实行工程项目法人责任制,实行工程施工质量监理制,实行工程管理合同制,实行工程项目档案制,实行工程质量责任终身追究制;以及把好工程单位资质准入关,把好工程建设标准关,把好材料进场关,把好施工质量监督关,把好工程建设经济审计关。

3.多方融资,加大资金投入

(1)要增加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的财政投入。农村公路是服务于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公共产品,应建立财政投入为主的农村公路交通投资机制。逐步形成公共财政框架下政府为主、农村社区为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渠道农村公路投资新机制。具体来说,应把农村公路、客运站点建设及公路维护管理投入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作为新农村公共财政支出的经常性项目和重点支持的公共设施,逐年加大投资支持力度。

(2)要利用好市场和各种政策扶持的优势,通过多渠道筹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说到底,交通建设最大的问题是资金投入问题,农村公路建设尤其如此。多渠道筹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扩大农村公路交通建设资金来源。

4.理顺建管机制,落实管养责任

必须理顺农路农桥和管养机制,要把建、管、养有效的结合,明确落实职责和权限,形成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管养机制。积极推行农村公路市场化养护,逐步使农村公路养护实行养护管理和养护作业分离,并形成制度。切实改善管养措施,积极创造条件,添置必要的机械设备,实施机械化养护,减轻劳动强度,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探索农村公路现代化养护的新路子。

5.改善农桥状况,落实安全通行措施

(1)明确标识,限制超载车辆通行。政府应责成管理单位加强对四、五类桥梁的检查,设立明显危桥、限载、限宽标志,必要时应封闭交通,限制行人、车辆通行,对损坏特别严重的四、五类桥梁要及时进行维修加固,确保不发生安全责任事故。对超载车辆要加大打击力度,消除超载和私人改装车辆对桥梁的危害。

(2)提高新建桥梁设计安全储备系数。对新建桥梁要按照新的设计规范,对未来桥梁周边交通的运营情况进行合理预测,适当提高安全储备系数。

6.树立品牌,竭力打造镇村平安公交

一是在体制改革上求突破。围绕城乡公交一体化目标,研究并制订具体的政策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镇村公交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公营为主的镇村公交管理体制,同时要取长补短,学习先进地区镇村公交的管理模式和票价制方式,在优惠农民的基础上,根据里程长短适当调整现行票价格局。二是在管理服务上求提升。继续加强镇村公交车运营管理,着力规范经营行为,全面推行智能化管理,建立GPS定位及监控平台,实现车辆轨迹回放、实时营运监控调度、电子站牌等功能,加强镇村公交运营、从业驾驶员的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