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校园暴力的解决办法及建议范文

校园暴力的解决办法及建议精选(九篇)

校园暴力的解决办法及建议

第1篇:校园暴力的解决办法及建议范文

一、伤痛,让我不断深思

4月1日,是西方的愚人节。但今年的这个节日并没有给我带来什么快乐,却给了我十年教师生涯中最震撼、最伤痛的一次难忘经历。

下午第三节课后,班里的孩子们开始了每周的例行工作――自由调整座位。

本学期我大胆地对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活动等工作进行一系列的改革,让孩子们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给予孩子们充分表达愿望的机会。正是这个机会,坐在A前面的两位同学,向组长诉说着不愿意再坐到A的前面,希望调整座位。本来也是一种正常意愿的表达。结果,A听了之后,像匹脱了缰的野马,向前面两位毫无反抗能力的女同学进行穷追猛打,安静的教室顿时热闹起来。只有三三两两的同学来帮忙阻止A对两位女同学的猛打。当我听说后,立即从办公室奔向教室,在通往教室的过道上碰上了打斗中的学生。我立刻拦住A的暴力行为,不停地说:“你先冷静下来好吗?”但A像疯了似的,说:“关你什么事,你帮她们来拦阻我,就打死你。”霎时间,他像发疯了似的,两只小手紧握着拳头向我扑打过来。我拼命地用手臂去阻挡他的攻击。在一番折腾之后,他挣脱了我的手,冲进教室。我忍着伤痛跟了进去。只见他把那两位女同学的书乱扔一气,然后一口气把四支圆珠笔的笔杆都折断,还当着全班同学在我面前说:“我的事,不用你管,信不信,我一刀插死你。”然后,他一个人怒气冲冲地走出教室。

此时,痛楚、震撼、气愤、羞愧在我心里搅成一团,说不清什么感觉。我想起接班以来,自己每天为了他,苦口婆心、早出晚归、无微不至,却落得如此回报,禁不住潸然泪下。

我尽量克制自己,回到办公室,静静地深思刚才那一幕幕揪心的瞬间,此时手臂间隐约传来的伤痛,让我马上联想到,A不也在经历着伤痛吗?他的经历、他的家庭对他何尝不是一种伤害。

A的父母离异,他被判给父亲抚养。然而他的父亲采用暴力的教育方式,使他无法与父亲进行正常交流。他渴望与母亲在一起生活。于是,他用暴力的方式去对待身边的同学,严重地阻碍老师的教育与教学,以此来威胁父亲让他跟随母亲生活。在过去的三年间,他转了四所学校,根本无心向学。

六年级我接班后,决定对他进行一系列的感化教育。从接手的第一天,我就有意无意地找他谈心,一开始只是随意聊聊,后来开始有意识地引导。我真诚地当他是我的朋友,对他的苦恼尽量表示出理解,给予他生活的指导。同时,为他搭建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请同学们给予他为集体服务的机会,让他担任班里的卫生委员一职。从他的母亲口中得知,A每天早上6点就起床,为的是赶上从大沥(佛山郊外的一个乡镇)到佛山的第一趟车,到学校来督促值日生打扫公区。这让我既感动又感慨:孩子是多么渴望为集体服务啊!于是,我把A的事告诉同学们,同学们无不投以赞叹的目光,正是这些赞许,使A脸上多了自信。上课时,他开始主动地记笔记,耐心地向同学、老师询问作业的不懂之处;走在教学楼的长廊上,时常能听见他的欢笑声。看到他点点滴滴的进步,我就像喝了蜜似的,心里甜滋滋的。

可惜,好景不长,在今年3月,他的妈妈以工作为由,打算将他交还给父亲抚养。孩子的心灵再次受到伤害,觉得他唯一依靠的人也将离他远去,而变得失落。同时,现在学生们面临毕业,学习压力大导致情绪波动大,相处中发生摩擦的频率也在提高。细想之下,因为这些原因,A做出这类失控的事情也符合人之常情。

我不断地思考:眼前是不是应该多给A一些耐心、信心、宽容、理解与引导,帮助他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态度与方法,这样,他才可能缓解逆反心理,抑制报复行为,使他既不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也不成为同学暴力的施暴者,更不至于越错越远。我凭借着多年班主任的专业敏感,认为应将这次事件作为教育资源,运用同学们的力量来帮助他,同时也教育其他同学。于是,我围绕“校园暴力”这一话题,策划了系列主题班会活动。

二、活动,让我不断觉醒

当天下午放学时分,我再次走进教室,发现A已经走了。

突然,我灵机一动,马上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了一次简短的班会――告诉孩子们A的不幸家庭生活,教会孩子们如何用一颗宽容的心去体谅他人,然后让孩子们用日记的形式讲述A对同学施加暴力的事件发生的经过并进行反思。

晚上,我意外地接到A的道歉电话,询问我与同学的伤情。在电话中,我与A进行了交流,让他明白到用暴力的方式对同学、老师发泄不满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并鼓励他向同学道歉。第二天的早上,我陪同他走进教室,让他亲自向两位受害的同学道歉,并说说自己的错误原因。看到A满怀歉意的样子,我感到很欣慰。

4月2日,我有幸到佛山二中,参与“防范校园暴力,共建和谐校园”的主题班会研讨,在与专家、市区两级名班主任的交流中,我了解到现在校园暴力很普遍,严重地威胁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回到学校,我策划了第二次关于校园暴力的班会活动――让学生们认识校园暴力的性质与分类。

4月22日,我又与同学们策划了“制止校园暴力,学会宽容别人”的活动。活动通过“敞现―交流―辨析―提升”的教育思路,引导学生正面了解校园暴力,敞现真实的班级生活,让学生在辨析交流中,对事件进行分析,认清事件的原因、危害,指导他们当真正遇到小矛盾、小误会时,懂得换位思考,避免矛盾升级为暴力,最终得出最适合本班实情的《制止校园暴力的智慧宝典》。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理解、宽容别人,尽可能地减少与避免校园暴力,促进班集体的共同成长。

以下是第三次主题班会活动――“制止校园暴力,学会宽容别人”的过程。

第一步,视频展示,直击校园暴力现象。

1.直接引入校园暴力的定义与分类。

2.播放校园暴力视频,让学生深刻认识校园暴力现象。

3.提问:从以上事例中,你可以看出校园暴力有什么危害呢?

4.学生自由讨论。

5.小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知道校园暴力没有赢家,是错误解决问题的方式。)

第二步,全方位看究竟。(分析校园暴力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1.自拍视频“学生在踢毽子时发生的小矛盾”,播放“毽子风暴”。

2.分小组讨论:

1)如果你是片中的施暴者,你当时是怎样想的?

2)如果你是片中的受害者,你又是怎样想的?

3)如果你是当时的旁观者,你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

从上面的个案中,谁知道发生校园暴力的原因?(学生自由作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不同角度进行辨析,更能体会暴力发生的原因。)

3.总结发生校园暴力的原因。(课件演示。)

校园暴力发生的导火线:小误会、小矛盾――升级为争吵――直至失控导致悲剧发生。

(设计意图: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暴力产生的原因,由此提出不让小矛盾升级为暴力的关键。)

4.如果你遇到视频当中的情况,将可能会有以下两种结局,请演一演,进行比较。

1)以暴制暴。

2)握手言和。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由演绎两个不同的结局,再通过对比,让他们明白握手言和的结局更适合,并且知道化解矛盾,避免升级为暴力,懂得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5.小结。学会宽容,尝试容忍,放弃所谓的面子,一句简单的“对不起”可能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否则矛盾升级之后带给大家的只能是后悔莫及。

第三步,制止校园暴力,学会宽容待人。

1.现在分小组设计《制止校园暴力智慧宝典》。

课件演示:

1)当小矛盾、小误会发生时,你会如何解决呢?(遇到危险如何保护自己?)

2)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能与同学和睦相处?

3)你是怎样与老师友好相处的呢?

(设计意图:寻找大家乐于接受、最有智慧、最有效的方式,教会孩子学会宽容别人、保护自己。这是这次班级主题活动的一个提升。)

2.老师作简单地点评,师生同唱《真心英雄》。

3.最后,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制止校园暴力,学会宽容别人。

三、研讨,让我不断成长

班会活动后进行了交流点评。

佛山市铁军小学谢先刚校长点评:1.从活动中看出老师对班上学生生存状态的关注和研究很深入。2.老师采用系列班会的形式,用爱的情感和班主任的智慧来解决班中出现的问题,用一个教育主题引领班级组织文化的建设,引领孩子的成长。3.班会在选材和案例上,牢牢地围绕班里学生成长中的突出问题展开,很有教育意义。4.由学生主持、参与,事件的当事人、直接受害者及旁观者都身在其中受教育,都从多角度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5.建议:在班会活动的最后过程,让施暴者和受害者都来说一说当时发生事情的感受或从活动中受到什么教育,可能效果更好。

佛山市铁军小学江玉珊老师点评:这样的主题活动,使孩子们都认识到校园暴力的危害,学会处理小矛盾,防止它升级为暴力事件。但我们是否应思考:同学间矛盾发生时,更应教会学生求助,因为学会保护自己,才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佛山市第九小学张丽琴校长点评:1.班会活动从学生角度出发,学生能站在主人翁的角度参与活动。2.老师在活动的策划、组织上,思路清晰,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明确知道如何制止校园暴力的发生。3.建议:在学生主持活动的过程中,老师要适当地介入到活动中去,指导孩子更清晰地思考,让班会活动更能触动孩子的心灵,使他们受到更深刻的教育。

佛山市第九小学龚坤明老师点评:A这名孩子是一名施暴者,同时他何尝不是一名受害者呢?“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成年人的行为都有其背后复杂的动机和原因,何况是一个孩子!他不幸的家庭遭遇,致使他有着不健全的性格。作为老师的我们,是否应给予他更多的关注与爱?

第2篇:校园暴力的解决办法及建议范文

中心学校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活动,从2018年3月以来,按照教育局的要求和部署,进行各项工作。现对本镇学校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开展情况进行汇报。

一、领导高度重视,认真安排部署工作

按照教育局的要求,2018年3月以来,在校长、支部书记的组织下,召开了多次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部署会议,其中有支委会,校委会,教师大会,在会上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意义进行了认真的学习,研究制定《中心学校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方案》,《预防校园欺凌工作方案》,《排查“校园贷”“套路贷”工作方案》等,全面布置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各项工作。2019年以来,针对本镇学校开展情况,于3月1日,5月24日、8月23日、10月12日、11月4日召开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会”,做到了对工作的再学习、再部署。

二、强化工作领导,落实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责任

中心学校成立了以支部书记、校长为组长,副书记、副校长任副组长、校委会其他人员为成员的“扫黑除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镇学校“扫黑除恶”日常工作,确定了中心学校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责任清单,确保扫黑除恶日常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三、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扫黑除恶的氛围,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在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中心学校加强了扫黑除恶的宣传工作。一年来,召开各方面会议9场次以上,对工作进行布置、宣传;悬挂标语横幅4条;利用校内电子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9条;班主任利用家长微信群,宣传扫黑除恶专项斗争4次;利用QQ群向家长宣传2次;向学生家长发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致家长一封信3次;校内召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专题讲座”2次;张贴宣传画5处;利用教师微信群,QQ群向教师宣传8次;利用晨会升国旗时间,进行扫黑除恶宣传教育4次;全校召开“扫黑除恶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队会二次;在教师政治学习中组织学习“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应知应会”内容,并进行“应知应会”的测试;与家长、学生签订“预防校园欺凌承诺书”规范家长、学生的行为等。通过宣传活动对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工作的意义、打击重点进行宣传。学校设置了举报箱,公开举报电话,畅通了信息渠道,为收集线索提供有力条件。

同时,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开展了“一案一整治”活动;校园周边线索摸排工作;开展涉黑涉恶线索排工作;按照教育局的部署,落实“四个清单”工作,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得到深入开展。

四、做好校园欺凌和暴力的防治整治工作

中心学校按照市教育局等十部门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学校制定了《预防校园欺凌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开展了预防校园欺凌的整治和防控工作:

1.中心学校依据本校的实际,设计了以“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为主题的宣传专栏,内容涉及到校园欺凌和暴力的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宣传和教育。在学校一楼大厅设立一校园欺凌举报信箱,同时公布两个举报电话,分为中学部、小学部各一个。

2. 根据学校的条件设计了一张宣传单,发给学生,以起到对学生的教育。

3.组织全校在5月13日召开一次“扫黑除恶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各班级采取讲解与问答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杜绝校园欺凌和暴力教育。

4.在5月17日的“律师进校园”活动中,学校邀请律师在其讲座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校园欺凌和暴力方面内容,同时按照法律、法规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了一场法制教育。9月16日中心学校退休支部书记,为学生上了一场有关扫黑除恶、预防校园欺凌的教育课,为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提供了依据,对学生起到了教育目的。

5.开展了小手牵大手活动。按照校园欺凌和暴力的特点,学校制定了“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承诺书”,要求家长和孩子在承诺书上签字,共同做出承诺。

6.在5月28日和9月6日,分别组织小学部和门卫安保人员学生进行了一次反恐防暴应急演练,通过情景设计,学生学会了在应急情况下,在班级教室怎样应对暴力突发事件。

7.利用初三家长会,初一新生家长,初一新生教育会的契机,由安全办、政教处对家长进行了校园欺凌和暴力的家长会,让家长明确“校园欺凌和暴力”的预防、防治方法,为更好地教育学生奠定了基础。

8.通过学校通过电子屏进行宣传,同时与班主任和教师签订责任状,形成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的良好氛围。

9.学校两次召开教师培训会,全面加强教职工特别是班主任专题培训教育,提高教职工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的责任意识、能力水平,遇突发情况能够及时妥善做好应急处置。

10. 修改和健全了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应急预案的能够,建立了校园欺凌和暴力专项整治的长效机制。

11.利用晨会对学生进行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教育,提高学生对欺凌和暴力行为严重危害性的认识,了解校园欺凌和暴力常见的表现形式和应对方法,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做到不实施欺凌和暴力行为。

12.对校园及周边进行排查。对校园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进行全面摸排,对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或倾向及时处理性、苗头性问题。对校园周边不良青少年敲诈勒索、打架斗殴、欺凌学生、危害校园安全等行为,进行全面细致的摸底排查。

14.做好预防校园欺凌工作,学校坚持落实校园欺凌防治的各项制度,落实了责任到岗到人,坚决防止欺凌事件发生。经过工作全校没有出现一起欺凌事件。同时认真开展了管制刀具收缴等工作。各个班级做到了每日两次的管制刀具的收缴。学校由安全校长及相关人员每周抽查一至二次,并请驻地派出所民警到校进行管制刀具的收缴,对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全学期没有收缴到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

五、加强摸底排查,对重点人员,突出管理

学校下发家长一封信,动员学生家长按照线索摸排内容,向学校提供线索。中心学校由班子成员牵头,对周边的重点人群进行检查,按照“有黑扫黑、无黑除恶、无恶治乱”的总体工作方针,对校园周边进行全面的入户排查,按照一户一表,的要求进行全面排查,做到不漏掉一户的进行收集线索,确保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学校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六、启动联动机制,强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深入开展

中心学校积极联系驻地派出所,请公安民警入校进行法制宣传活动,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以及管制刀具收缴工作。同时配合镇安委会,镇扫黑办开展各方面的工作,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形成联动机制,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七、加强村小的扫黑除恶及校园欺凌的治理

在中心学校的指导下,各村小依法协助相关部门打击涉教违法犯罪活动,针对问题比较突出的学校周边乱象,加强综合整治,实施有效打击,促进校园周边环境优化提升。

八、做好中、小学失学、辍学学生服务管理工作

第3篇:校园暴力的解决办法及建议范文

学校还是净土?

校园欺凌案例不断出现在公众视野,诸如不堪入耳的谩骂侮辱、手段残忍的撕扯打斗,发生在中小学生之间的暴力事件频繁被曝出,并引发舆论哗然。

2016年4月,重庆彭水一初中生被同学持刀捅死的事件,就引发社会持续关注。据当地官方通报:4月28日13时许,桑柘中学学生沈某(男,14岁)与同校学生赵某(男,15岁)在校内因同学间纠纷发生争执。争执中,沈某持刀刺中赵某胸部,赵某被送桑柘卫生院抢救无效死亡。4月22日晚,有网友视频,内容为数名女生掌掴一名女生。在不到100秒的视频中,女生被掌掴32次,其间一直没有反抗。事件一经媒体报道,便引发公众热议。4月25日,湖南永州市道县政府官网通报称:“掌掴女生事件系琐事引发。目前已对涉事的多名学生进行处理,其中,3人被处以治安拘留,另4人管教。”

上述校园欺凌事件并非偶发。近年来,校园暴力呈次数增加、结果恶化、涉事人员低龄化等趋势。有媒体统计,仅2015年,媒体报道的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校园暴力事件就有近百起,其中以发生在未成年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居多。

2016年4月,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6)》曾根据2015年被媒体报道的校园暴力案件,对中国校园欺凌现象进行了综合分析:近年来,校园欺凌现象在中国发生的地域范围十分广泛,覆盖了绝大多数省份,且城市、农村均在其内,频次十分密集,绝对数量巨大。现有案例大多数发生在学校外人烟较少的地方,在学校内的多在教室外,如操场或走廊。发生时间是课间或者放学后;绝大部分的欺凌案件均为多(欺凌者)对少(一两名受欺凌者),受欺凌者在曝光视频或文字描述中多选择沉默和忍受,不告诉老师,也不求助于家长。

校园暴力最终引起了教育部门重视。教育部统计,2016年5月至8月间,共有68起欺凌事件发生,这些事件都已处置完毕,相关责任人都作了严肃处理,欺凌事件频发的势头得到了遏制。为进一步遏制校园暴力事件,教育部会同中央综治办等八部门,研究制定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于2016年11月出台。同时,还将对欺凌问题突出的地区和单位,根据相关要求,通过通报、约谈等方式进行责任追究。

欺凌者心态

在中学时期遭遇校园欺凌,对于被欺凌者来说,其后果有时是毁灭性的。邢佳怡小学毕业后,从城区学校转到了城郊的机关子弟学校。因为成绩好,被老师选为课代表,每次会登记不交作业的同学。这样的身份,使得邢佳怡不到两个月,就成了几个学生的欺凌对象。

扯头发、扇耳光、被关进厕所里,男生打,女生骂,在寻求老师的帮助时,老师却说 “一个巴掌拍不响”。邢佳怡在最绝望的时候甚至写了一份遗书。最终,邢佳怡用自己的方式结束了这场欺凌。在她长高了10公分,又长胖了10斤之后,她选择了反击。在又一次被群殴之后,她举起石头,打破了其中一个人的头。当时她想:“要死也要一起死。”这之后,没有人再敢打她。但让她痛苦的是:只有和加害者一样施暴,才能保护自己。

邢佳怡说:初中被欺凌的经历,让我整个人生都被毁了。我没有办法恋爱,看见异性就恶心反胃,当与人对视时,我会下意识地想: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遭遇校园欺凌的受害者有可能是一辈子的噩梦。但欺凌者又是怎样的哪?早已走出校园的杨阳称自己读初中时是“班霸”:拉帮结派,恃强凌弱,如果遇上心情不好,恰巧在路上碰到同校平时“不喜欢”的同学,上前就打。他说:“被打者通常都是好欺负的‘老实人’。第一次打人,我是被高年级的一名同学叫去‘凑人头’打群架的。后来,成天和那帮人混,耳濡目染,对施暴渐渐变得麻木,根本就不会考虑对方的感受。现在回想起来,完全没法理解当初自己的行为。”当别人问杨阳,那时候为什么要放纵自己成为“班霸”时, 他说:“那个年纪的想法总是很幼稚,或许初中坏男生都和我当年一样,喜欢打架斗殴,以为欺负弱小就“酷”,像古惑仔一样;总觉得出手越狠就越帅,打得越凶就越有魅力,越能被同伴认可,甚至是崇拜。尽管后果是被学校处分,甚至开除。”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副院长童小军表示:成人对校园欺凌现象很少能看到位。在面对校园欺凌时,成人的观点往往集中在两个方面:对于受欺凌者,“打回去”;对于施暴者,以后不许这么做了。然而,对于受欺凌者来说,很少能够“打回去”的;对于施暴者,一句“以后不许欺负人了”,也难以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如何打破“僵局”

对校园暴力的治理,从2016年5月就已开始。5月9日,教育部网站消息称,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地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

此次专项治理,覆盖全国中小学校,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将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2016年4月至7月,主要是各校开展治理;第二阶段为2016年9月至12月,主要是开展专项督查。专项治理预期达到的效果是“加强法制教育,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此次专项治理包括多方面的措施。诸如,各校要集中对学生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开展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邀请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到校开展法制教育,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等。此外,学校要制定完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要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术预防建设,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公布学生救助或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并明确负责人;各校要及时发现、调查置校园欺凌事件,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

国务院印发《通知》是首次从国家层面对校园欺凌进行治理。湖北省襄阳市诸葛亮中学,装了108个摄像头,覆盖了校园各个角落。一旦发生欺凌或其他事件,校方就能立即发现。诸葛亮中学保卫科长刘作明表示:保卫科和派出所城管社区、联防队一起,净化学校周边环境,每周排查一次学校周边安全隐患,最大限度预防校园欺凌。

浙江省平湖中学多次开展关于“预防校园欺凌”的主题班会活动,使学生们认识到欺凌行为给他人带来的伤害,引导学生通过换位思考去理解被伤害者的内心感受,讲解校园暴力的定义和类别。为了让学生在遇到校园欺凌时懂得如何求救,教师鼓励学生开启头脑风暴模式,进行小组间的讨论和自救知识比赛。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下发一份关于校园欺凌的调查问卷,根据问卷的反馈,分班级确定问题和解决方案,通过班级安全队,化解可能存在或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学校每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疏导,此外,还定期与家长交流。

《通知》特别指出:专项治理期间仍发生校园欺凌事件,造成恶劣影响的,将予以通报、追责问责并督促整改。针对日趋严重的校园欺凌现象,官方就校园欺凌出台防治“组合拳”――包括了三大方面的11个举措,涵盖了预防、处置和远期的防治部署。重点针对群殴、辱骂、拍、持刀威胁等校园欺凌事件做出治理要求。

“从我做起”就是防范

九部委联合发出的《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提出:“特别要关注学生有无学习成绩突然下滑、精神恍惚、情绪反常、无故旷课等异常表现及产生的原因,对可能的欺凌和暴力行为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严格落实值班、巡查制度,禁止学生携带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进入学校,针对重点学生、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开展防治工作。”

很多校园欺凌事件并非发生在校园内,学校周边多是这类事件的频发地。在这次官方打出的“组合拳”中,强化校园周边治理的举措颇为重要。《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校园及周边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作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示范工作的重要内容,推进校园及周边地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全覆盖。此外,公安机关要在治安情况复杂、问题较多的学校周边,设置警务室或治安岗亭,密切与学校的沟通协作,积极配合学校排查发现学生欺凌和暴力隐患,并及时预防处置。要加强学生上下学重要时段、学生途经重点路段的巡逻防控和治安盘查,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欺凌和暴力问题,要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并通知学校和家长,及时干预,震慑犯罪。

2016年11月21日,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双沟镇中学开展了“学法知法懂法,杜绝校园欺凌”为主题的法制教育专题会。该校法制副校长、襄州区双沟镇派出所副所长李永新,引用实例,以事论理,以案释法,针对近年全国各地发生在学生间的校园欺凌事件所产生的诱因、性质、特点和带来的危害,进行了解剖和分析;同时,就同学间如何和谐共处,如何化解矛盾,如何远离违法犯罪,如何维护自身权益等向同学们提出了建议,互动环节一一解答了同学们的困惑。秋季开学以来,双沟镇中学协同当地派出所将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纳入警校共建工作。学校利用宣传橱窗、黑板报、校园广播、主题班会、《致家长的一封信》、宣誓承诺、法制教育、家长会等方式加大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宣传和教育,组织人员在学生上放学路上、课间校内校外巡查同时,充分发挥班主任、学生干部及广大学生的作用,把学生间的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对品行不端、行为不良的学生,采取一对一的教育和帮扶,心理教师跟进进行心理辅导。

据甘肃省教育厅披露,近年来,临泽县紧盯校园欺凌现象,大力实施阳光教育,认真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为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建设平安和谐校园营造了稳定的校园环境。组织全县中小学教职工认真学习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全县规模以上校园均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园欺凌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制定了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事件的相关制度和应急处置预案,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通过校园电视台、电子屏、宣传栏等公开校园欺凌救助和监督举报电话。依托家校联系平台,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相关培训,宣传国家、市区关于校园欺凌的相关政策要求,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陕西省柞水县制定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了全县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和督查组。全县完小以上学校、幼儿园,均成立以校(园)长为组长的校园欺凌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制定了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事件的相关制度和应急处置预案,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治理工作落到实处。该县要求:以校为单位,认真组织教职工学习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事件的相关政策和治理措施;利用升旗仪式、法制教育大会等形式,邀请公安、司法等部门人员集中对学生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发挥心语室作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提高学生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016年11月17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86团二中利用大课间时间进行宣传,并开展“杜绝校园欺凌、从我做起”签字仪式。此举是为了进一步做好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校园欺凌事件,加强自我防范意识,预防欺凌事件的发生。

专家观点:依法明确惩戒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与少年司法研究中心主任皮艺军表示:“不论从前期的观念培养,还是后期的惩治措施,我国对待校园欺凌事件的水平都有待提高。”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则认为:“中国校园欺凌事件之所以高发,与多方面教育缺失有关。针对目前的校园欺凌事件,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在处理时,采取内部处理方式,有的甚至在涉事学生家长出面摆平的情况下不了了之,这助长了欺凌者的气焰。另外,校园暴力多发还与学校心理教育薄弱有关,一些校园欺凌事件就是由于学生的心理出现问题。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会在遇到问题时采取极端手段。”

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吴宗宪表示:“首先应该要加强学校法制副校长的责任。虽然法制副校长制度在各地施行已有一段时间,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建议把社区民警作为学校法制副校长的人选,并将学校工作纳入到社区民警的本职工作。”

西安市教育心理学会会长尚华表示:“没有惩戒的教育不是完美的教育,说服教育不是万能的,应该赋予教育部门应有的惩戒手段。”尚华说,国家应针对校园恶性事件专门立法,细化解释鲜有法律,案发后强调施暴者父母承担连带法律责任。

新闻链接:美、日、韩应对原则

美国:50个州全部具有反校园霸凌立法,πT鞍粤璨扇×闳萑烫度。校园霸凌所有参与者包括围观者都要承担最严重的惩罚,即便未满18岁的青少年,也可按成人犯罪定案。

第4篇:校园暴力的解决办法及建议范文

国务院下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下称《通知》),对中小学“校园欺凌”从国家层面进行治理和督查。以后――

“校园欺凌”怎么界定呢?《通知》说得挺明白,凡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都算!

那“校园欺凌”怎么治?

教育为主。对学生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进行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请公安、司法等部门到学校开展法制教育。教职工也得学习,熟知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

同时完善制度。学校得拿出切实可行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得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教职工的预防管理职责也要理清楚、说明白,免得推诿扯皮不作为。

设立学生救助或校园欺凌治理电话,专人负责,公布给学生和家长都知道。以后若有孩子受欺负,就可以拨打这个电话求助了。对于欺凌事件的当事人,心理疏导也得跟上,要把学生的健康咨询当回事儿!

“不知道”“不了解”以后不好使了,根据《通知》规定,学校要及时发现、调查处置校园欺凌事件,严肃处理实施欺凌的学生。对于涉嫌违法犯罪的,则将由公安部门立案查处。

这是动真格的啦!家长们注意:别再把孩子欺负同学当成小孩子之间的玩闹,以后即使是轻微、微小的霸凌行为,也将“零容忍”。

第5篇:校园暴力的解决办法及建议范文

李作文

关键词:校园欺凌  网络暴力  道德底线  教育惩戒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层出不穷。那么关于“校园欺凌”的定义,国内教育界尚无共识。在皮艺军看来,“校园欺凌”不是一个法律上的用语,也不是一个具体的法律罪名。一般指肢体和心理及精神上的侵害,主要发生于在校学生之间的行为。

校园欺凌按实施手段划分,主要是两类:一类是身体暴力,利用身体或物体去攻击另一个个体的行为,如殴打、扇耳光、推搡、踢打、性侵犯等;另一类是心理暴力,通过非身体接触的方式去伤害他人心理的行为,如口头辱骂、威胁、恐吓、孤立、网络暴力等。

纵观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笔者进行分类总结,对导致其频发原因进行归纳,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从家庭教育分析: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导致校园欺凌事件的频发。从我校情况来看,出现问题的孩子超过80%来自单亲或类似单亲的家庭。一方面,家庭结构失能,使得孩子在成长中缺少关爱和教导,另一方面,一些家庭虽然看起来美满,家长对孩子也充满关爱,但由于教育理念和方法存在问题,也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消极影响。一些家长这种明显走偏的观念,不仅使孩子遇到问题时倾向于用暴力方式解决,同时也让校园里一些原本稀松平常的“磕磕碰碰”,被上升到不可调和的程度。

校园欺凌事件很多施暴者多是留守儿童,一般是隔代抚养或长期寄宿,自小缺乏亲情,缺少关爱,缺乏管理教育,缺乏监督;即使有父母在身边,也由于父母工作忙疏于管理或者由于父母自身的原因(受文化程度限制或对子女管教方法不当或者本身就不能成为孩子的榜样),或者由于父母的放任造成孩子沾染了社会不良习气,形成不良习惯,形成自由散漫,唯我独尊,形成不良的人生观,价值观,结交不良朋友,形成一定小团体,对同学中稍有“不顺我意”就组织进行暴力欺凌,导致校园欺凌事件的频发。

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方面社会上,经常能够看到相互偶尔触碰就会引爆无休无止的争吵,甚至为一点小事就大打出手。另一方面,部分影视剧大力宣扬暴力征服,提倡江湖规则,宣扬江湖道义,对于未成年人影响深远,现实生活中一些极端事件发生,加之新闻媒体过分追踪渲染,使孩子模仿成社会成人特权强权思想,对于“不顺我心”“不和我意”者,组织纠集一定人员,对其凌辱。目前市面、网络上的大量小说、游戏都包含色情、暴力情节,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非常容易受到影响。甚至连一些热门幼儿动画片里也开始出现“暴力美学”,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导致他们极易因盲目模仿、追求刺激而产生暴力冲动。十多岁的孩子正是表现欲和模仿能力最强的时期,如果不加以限制,很多孩子就会不自觉模仿从网络上接受的信息。此外,当前社会上“一夜成名”“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也影响着校园。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也只有8种严重犯罪才会追究刑事责任。由于年龄原因,很多孩子实施校园欺凌却不会受到惩罚,这也容易使他们形成“藐视法律”的心态。当前社会应提高对包括校园欺凌在内的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重视程度,做好预防工作,避免这部分孩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监管的缺失,造成校园欺凌事件频发。纵观大多数欺凌事件,发生时间和地点,以放学后和校园居多。在校期间,由于老师干预监控,无法进行施暴行为。而放学以后走出校门,由于无人监管,在时间空间上都给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四、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了校园欺凌事件的频发。学校面对校园欺凌事件中施暴者,教育行政部门对学生没有任何一丝处等权,教育部门最多只能批评教育(甚至连批评教育都得注意方式),这一现象在义务教育段特别明显,过去还可以给予记过记大过等行政处分甚至开除学籍, 现在提倡,正面引导说服为主不能剥夺受教育权。对于未成年的违法,由于法律规定未满14周岁未成年人免除惩罚,司法公安机关也最多送至工读学校接受教育。由于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甚至公安司法机关对施暴者最多是说服教育,而让施暴者没有受到应有惩罚,没有为此而付出代价,纵容了施暴者的行为。       

五、学校教育缺失,导致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在校园欺凌背后,学校法制教育和德育的缺失不容忽视。教育部门对法制教育有专门的规定,要求做到进课堂、进教材,教师落实,课时落实,但现在看来做得还不够。一方面,学校没有法律教师人才储备,讲课的基本上都是政治、思想品德教师;另一方面,法律知识被分散在多本教材中,既不系统,也不深入,加上学校出于升学率的考量,并不重视普法,使得法制教育效果十分有限。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治理机制”课题组2014年曾开展过一项专门调查。调查中,65%的调查对象在回答“此次犯罪的原因”时选择“不懂法律”;64.7%的选择了“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触犯了法律”;60.5%的调查对象表示,如果知道犯罪的沉重代价,就不会实施违法行为。法制教育缺失,加上学校和社会缺乏相应的惩戒手段,难以对校园欺凌行为形成警示和震慑作用。而本应对欺凌行为发挥重要预防作用的德育,其现状也十分堪忧。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加强校园安全工作,杜绝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加强家庭教育,落实家长对孩子监管责任。对于留守儿童,要通过开展亲情帮助,建立亲情聊天室,建立妈妈等制度,改善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的现状,加强家庭教育知识普及,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能力,政府督促,家长落实对子女教育监管责任,强化家长的责任。对于施暴者的家长,要让其承担相应责任。

2.改善宣传理论氛围,为青少年成长提供健康环境,多部门联动,对于影视剧、图书进行检查,使那些充斥暴力,宣扬江湖规则影视书籍远离青少年。新闻媒体要减少对那些极端事件的详尽报道,给青少年成长健康环境。

3.完善机制,对校园周边要加大综合整治,做到白天见警察,晚上见警灯,形成全天候监管,不留盲点,给施暴者形成做案无空间无时间,无机会。

4.完善法律法规,让施暴者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对其形成震慑,让其不想也不敢施暴,让其家长履行对子女监管教育责任,若不履行就要承担相应责任。

5.各级各类学校,要突出德育为先办学思想,牢固树立成才先成人的理念,要树立立德树人思想,端正办学行为,正确处理教育和育人的关系。

(1)、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专题教育

①国旗下讲话,向学生宣讲什么是校园欺凌、校园欺凌的危害,并告知学生如何预防方法及发生校园欺凌的紧急应对。

②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深入开展讨论、分析“面对校园欺凌,我们该怎么办?”。

③通过校园网、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等平台加强宣传和教育。

④通过“家校沟通平台”加强宣传教育和家校联系。

⑤专题讲座,邀请派出所、司法所、法院或法律顾问来校开展专题讲座,进行宣传教育,让学生了解校园欺凌的危害及后果。

⑥召开教职工会议,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

(2)、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①及时制定《实施方案》,指导预防校园欺凌的宣传教育和校园欺凌应急处理。

②保卫处及时制定《“校园欺凌”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相关部门、相关人员 “校园欺凌” 处置的职责。

③校长、分管副校长组织校行政人员参加专题会议,学习《行政人员值班制度》,明确职责,强化责任意识,做到“谁当班谁负责”、“谁首接谁负责”,杜绝相互推诿、不闻不问、甚至听之任之的现象。做好应急处置和汇报。如情况紧急,可直接向当日总值班或校长汇报,在当日总值班或校长指导下进行应急处置或报警;如情况失控,紧急联系校园安保人员,第一时间进行隔离、疏散,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和恶化;如发生人员伤害,视情况可先报120并组织紧急救护,后汇报。

(3)、加强预防,防患与未然。

①加强行政值班和校园巡查工作,重要时间(早上上学、中午午休、放学后至晚自习前、晚自习后)、重要场所(操场、食堂、校园超市、宿舍楼、实训楼、教学楼)的巡逻和查看,并做好相关记录。

②督促学校安保人员加强校园巡视,采购巡视记录仪;加强对安保人员的培训考核,将巡视的频率和发现、制止突发问题纳入考核和奖惩。

③在部分重要场所增加高清监控摄像头,对已有的非高清摄像头进行部分更换,从技术上提高防范、发现、制止校园欺凌事件的能力。

④加强学校督导人员督导和巡视,对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上报保卫处和学工处

⑤督促宿管人员加强宿舍管理和巡视,提高巡视频率;同时要求监控中心值班人员认真负责,通过校园监控发现校园内的学生打斗及欺凌事件,要求加强与宿管、巡逻保安、行政值班人员的联系和沟通。

⑥要求班主任利用加强家校沟通和联系,发现苗头问题及时提醒,并共同教育。

⑦向学生公布学校“校园欺凌”救助电话。

⑧利用教职工会议、班主任会议、校行政会议等加强宣传教育,明确全体教职员工的全员育人职责和要求。

⑨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发现校园欺凌的苗头或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跟进解决,防止事态恶化。

 (4)、及时处理,教育惩戒。  对已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保卫处应及时调查处置,根据学籍管理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涉嫌违法犯罪的,由学校或受欺凌学生及其监护人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

总之,为了加强校园安全工作,杜绝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要做到学校、家庭、媒体共同发挥作用。

明确学校在校园欺凌中的安全管理和教育责任。第一,提升校园欺凌处理政策的知晓度。学校应当将处理校园欺凌的规定写入学生手册中,到网站上;定期对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进行预防校园欺凌方面的教育,包括认识什么是校园欺凌行为,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干预以及补救措施,可能的后果及纪律处分等。第二,学校对校园欺凌行为采取零容忍政策,并有权进行行政处罚。第三,学校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并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加强对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引导。第四,学校重视对学生反欺凌意识的培养。学校开设相关安全课程,其中包括生活和安全常识、成人教育、保证人身安全等内容。

强调家庭责任和教育作用。明确家长对孩子的管教责任,当未成年人因欺凌行为被送到法院,父母也要共同进入司法程序,承担所有可能面临的民事赔偿责任。重视家庭环境影响和家庭教育作用。如父母在管教方法上出现问题,法院应要求父母学习如何合法合理管教子女。

发挥媒体导向功能。一方面,为减少大众传媒中蕴含的暴力因素对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媒体应审慎处理暴力的传播。另一方面,加强反校园欺凌的媒体传播。建立专门的青少年反欺凌网站,主要包括对反欺凌政策和法规的宣传,对欺凌行为的界定和认识,分析易遭受和实施欺凌行为的人群,学校、社区、不同角色的公众如何应对和处理欺凌行为等,并且被欺凌者可以通过网站进行求助。

注释:

①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的行为,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由于很多国家实行多是九年制的义务教育制度,受害者会长期受到欺凌。欺凌过程,蕴藏着一个复杂的互动状态,欺负同学会对同学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

②心理: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

③拜金主义:是一种金钱至上的思想道德观念,认为金钱不仅万能,而且是衡量一切行为的标准。

④网络暴力:是一种暴力形式,它是一类在网上发表具有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的言论、图片、视频的行为现象,人们习惯称之为"网络暴力"。网络暴力能对当事人造成名誉损害,而且它已经打破了道德底线,往往也伴随着侵权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亟待运用教育、道德约束、法律等手段进行规范。

参考文献: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向全国发出《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

《变态心理学》(王建平  2006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姚树桥     双月刊   )

作者姓名:李作文

第6篇:校园暴力的解决办法及建议范文

当前,全国各地的校园安保工作无论从决策的层面,还是从执行的力度来看,都是前所未有的。但是,校园的周边环境净化了,来自学校外部的暴力因素清除了,校园安保问题是否就能得到彻底解决?国务院总理表示:“我们不但要加强治安措施,还要解决造成问题的深层次的原因。”

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3月23日是福建南平市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55秒的时间里,8个孩子被杀害、5个重伤。悲剧发生24小时后学校重新复课,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由家长送来,早早等在校门口的老师给每个孩子发了一朵小白花,他们走到一个又一个孩子身边,一次又一次和孩子们长时间地拥抱。

然而,就在福建南平校园惨案发生后仅20天,广西合浦某小学门前又发生一起凶杀事件,致2人死亡、5人受伤,其中包括多名小学生;4月28日,广东雷州一男子持刀砍伤16名师生;4月29日,江苏泰兴一男子闯入幼儿园内持刀砍伤32人;4月30日,山东潍坊一男子在小学内用铁锤击伤5人后自焚。

“生命不保,何谈教育,这是我们应当必须共同遵循的教育准则。一个没有安全保障的学校,绝对是一所不合格的学校,一个不具备安全意识的老师,绝对是一个不称职的老师。”孩子们心理的阴影还需要整个社会努力去消除,而如何加强校园周边安全防范,也随着惨案的发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公共话题。

5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中央综治委主任在全国综合治理暨维护稳定(下称“综治维稳”)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社会安全最重要的是人身安全,最让人牵挂揪心的是孩子安全”。“要求维护学校、幼儿园安全,党政一把手要负总责、亲自抓”。

此次会议的规格非同寻常,不仅有政治局常委出席并讲话,还有多位政治局委员出席,并且像高检和高法的第一把手都到现场,这在以往并不多见。意味着校园安保已经上升到维护社会稳定的国家战略高度。

多项举措严防严打

然而噩梦不断,5月12日,陕西汉中市南郑县再次发生幼儿园恶性凶杀案:一男子持菜刀闯入砍杀,致7名儿童和该幼儿园园长以及另外1名成年人死亡,11名儿童受伤。

当天,公安部、教育部联合召开紧急视频会议,对进一步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会上公安部部长孟建柱指出,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实担负起维护学校、幼儿园安全稳定的重大政治责任。他强调,要始终坚持严打方针,严厉打击侵害师生、儿童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打得犯罪分子不敢对孩子下手,防得犯罪分子不能对孩子下手。

同日,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中央综治委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发出通知,对于工作不力,导致发生重大恶性案件和安全事故的县(市、区)和乡镇(街道),坚决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并进行责任倒查,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党纪、政纪和法律责任。

日前,公安部派出的18个督导组已经分赴全国各地,检查督促各级公安机关抓好学校幼儿园各项安保工作措施的落实。

北京市,配备了头盔、警棍、防刺背心、催泪瓦斯等防暴设备的警察和保安为学生们上、下学站岗。据悉,目前北京全市已有500余所中小学、幼儿园,共配备了近2000名专职保安人员,他们都是经过培训及测试后才上岗的。

湖南长沙市,从5月开始各区巡警大队开展了“校园护航”行动,巡警荷枪实弹每天在辖区内各学校站4次岗,每次站岗至少一个小时,配合校方确保上学、放学时段的学生安全。同时,派出所民警、交警、协管员等多部门共同参与保卫工作。

新疆的乌鲁木齐市,则要求学校、幼儿园安装视频监控,实现与公安“110”报警系统的联网,并联合多部门开展对学校、幼儿园周边治安秩序的专项整治行动,进行拉网式安全检查,逐一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及时堵塞漏洞、消除隐患。

但有舆论提出:现在的校园安防基本上是依靠警方和学校两个部门。防范校园安全事件,离开这两个部门固然是万万不能,但如果仅靠这两个部门,恐怕仍然难以担当此重任。

各国如何有效防范

平时,韩国学校特别是幼儿园和小学非常重视学生的安全管理。比如说,上学及放学时,学校会安排专门的老师维持校园门口治安,家长们也会轮流做志愿者,协助校方维持校园周边交通安全。另外,从幼儿园开始,学校每年都会组织3-4次消防安全演练,使孩子从小就养成在危急情况下能迅速而有秩序地逃生的意识。

2007年1月26日,韩国颁布了“有关预防学校安全事故及补偿法律”,并于当年9月起正式施行该法律。另外,韩国教育委员会按地域设立学校安全补偿共济会,使管辖区内的师生都能加入学校安全保险,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得到相应补偿。

虽说总体上韩国的社会治安较好,但针对学生的恶性事件也时有发生。2009年,韩国先后发生数起针对女学生的恶性骚扰事件,之后校方和家长都加大了针对学生人身安全的防范和教育力度。校方增加了校园周边的摄像头数量和保安的人数。此外,家长们纷纷为学生购买可随身携带的安全防范设备,如喷雾剂、报警设备等。

新加坡的犯罪率在世界排名中是很低的,校园安保案几乎闻所未闻。但新加坡对校园也采取了专门的防范措施。早在2004年9月俄罗斯发生别斯兰人质事件后,新加坡教育部和国家安全协调秘书处便对新加坡的校园安保进行了评估,随后采取了系列措施。比如:学校安装闭路电视并安排保安人员站岗巡逻等等。

美国政府则很早就把建设安全学校作为国家教育战略的目标之一。1987年,美国政府颁布《美国校园安保守卫法令》,规定学校必须每年校园安保政策实施业绩和年度校园违法犯罪数据。1994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其中第7项就是“安全的学校”,规定学校范围内禁止出现及未经授权的枪支和酒。此外,美国关于校园安保的立法还有《校园禁枪法》、《改善校园环境法》等,各州还对校园安保进行立法。

尽管美国绝大多数中小学的校园没有围墙遮挡,属于半开放状态,但中小学的校园安保保卫工作却处于“外松内紧”的状态――要进入幼儿园和小学,必须按门铃登记;“家长”、“志愿者”在学校里活动都佩戴标明身份的标签;孩子放学时,学校附近会出动交通协管,帮助维护秩序,防止发生事故;平时,学校还会随时给家长安全提醒。总之,“防患于未然”是美国中小学校园安保的首要目标。

为此,当地政府往往发动各方力量。许多学校聘请警察帮助制定校园安保计划,处理校园安保事故;学校还尽力争取学校所在社区的支持,构建强大的社区安全网络,并且特别重视志愿者在维护学校安全中的作用。但时有发生的校园枪击案件,也使得关于校园安保的讨论在美国也一直在进行之中。

解决深层次原因

针对近期发生的校园血案,国务院总理表示,“我们不但要加强治安措施,还要解决造成问题的深层次的原因”。切实做好包括处理一些社会矛盾,化解纠纷的工作,加强基层的调解作用。

专家指出,校园惨案背后的社会问题――由于职业、感情、家庭等因素导致个别问题人员心理失衡,才是导致凶杀案件发生的根源。当某些人已经产生社会对他们不公的失衡感,而又得不到及时的心理干预和疏导下,把自我防卫能力较弱的中小学生当成行凶对象也就不言而喻了。

此外,据调查显示:目前中国中小学生大约有20%的人存在异常心理问题,其中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占4%。这也导致了另外一个不争的校园安保问题:近几年来,关于学校内部的暴力事件以及中小学生自杀的新闻,不时地见诸报端和网络并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

因此,针对校园安保问题,一方面,固然需要国家战略定位于校园的防御、为学生安全护航,强调对党政一把手的问责,快速建立起学生安全系统机制,加强对学生安全防范教育等,另一方面,关注社会公平、维护弱势群体的尊严,建立更为开放的、行之有效的民意表达渠道,建立社会心理发现和干预渠道,强调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心理引导,把问题解决在源头上这才是战略角度的“治本”所在。

一个社会的弱势群体,当缺乏正当的利益诉讼渠道而受到阻挡,社会问题就有可能由量向质转变,即由个人心理认知上的变化最终导致当事人对社会的怨恨,造成恶性社会事件一触即发。

为此,5月3日的全国综治维稳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

他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组织广大干部深入街道社区、乡镇村组和单位、家庭,及时准确掌握社情民意,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活动,关心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合理诉求,加强教育疏导,防止因矛盾积累激化酿成极端事件。同时,要加强对其他重点人群、重点部位、重点场所的安全防范工作,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5月14日,公安部在北京举行新闻会,公安部新闻发言人武和平严厉表态,如果犯罪分子胆敢再闯入校园、残杀无辜儿童,公安机关将依据刑法的有关规定和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枪支的规定,坚决执法,毫不客气。

同时,在分析校园犯罪的原因时武和平承认,校园血案作为治安问题,不能单纯从办案角度去解决。当前一些社会矛盾没有及时化解,也是导致矛盾激化,由民事纠纷转到刑事案件,由一般的刑事案件又转到恶性案件,用暴力极端手段来报复社会事件发生的原因之一。

第7篇:校园暴力的解决办法及建议范文

[关键词] 中小学校园 校园暴力 防控

一、校外人员施暴中小学校园及其后果

校园暴力(School Violence,简称SV)是指在校园及其周边所发生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校外人员对学校师生所实施的暴力行为。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都呈上升趋势。在美国,仅1999年就有4998名15~24岁的青少年被谋杀,平均每天14人,他杀已经成为该年龄段的第二位死因。在我国,即使是在中小学,近年也发生了令人发指的校园暴力事件,特别是校外人员施暴校园事件。

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安全教育与安全治理专业委员会针对全国10省市的校园安全调查结果显示,校外人员、社会人士对学校师生的伤害在抬头。云南省西畴县一个代号为“跨世纪集团”的黑社会组织,经常闯进校园寻衅滋事,向学生强行索要“保护费”,还殴打学生和学校保卫人员,甚至挟持女生在校外;河南省犯罪嫌疑人黄勇,采取诱骗中小学生到其家中的手法,先后杀死17人,并将尸体掩埋室内和院内;河南省汝州市一犯罪嫌疑人窜入第二高中男生公寓,疯狂杀戮沉睡的学生,致使9人死亡、3人受伤;湖北省大冶市多名歹徒冲进罗家桥中学的学生宿舍抢劫,并砍伤15名学生;山东省莒县犯罪嫌疑人持菜刀闯入第一实验小学,砍伤小学生25名。仅2004年公安机关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学校及周边治安秩序集中整治行动,就破获侵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团伙1358个,查破刑事、治安案件18433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3669名。2005年4月13日,山西省太原市后小河小学二年级学生小磊在校门外一家美容院前等候接送车时,被一名男青年持刀割脖而死;9月20日晚,25岁的王锐翻墙进入云南省宣威市第四小学内的教师宿舍楼下,将自制的遥控爆炸装置挂在一辆丰田花冠轿车底部,导致车主浦某在启动轿车时发生爆炸当场死亡。2010年3月23日,被辞退的社区医生郑民生在福建省南平市实验小学门口连续砍杀13名小学生,造成8人死亡,5人受伤。2010年4月12日,40岁左右的精神病患者杨家钦在广西合浦县西场镇西镇小学门前追砍路人,造成一名8岁小学生和一名老年妇女死亡,两名小学生、一名未入学小孩和一对中年夫妇受伤。2010年4月28日,广东省雷州市白沙镇洪富小学教师陈康炳携带长约40厘米的钢刀进入雷城第一小学砍杀师生,致重伤2人、轻伤8人、轻微伤7人。2010年4月30日,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九龙街道尚庄村村民王永来强行闯入尚庄小学,用铁锤打伤5名学前班学生,并点燃汽油自焚身亡。

据调查,我国10.5%的学生面临校园暴力威胁,94%的学生认为,在社会中自身的安全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75.12%的中学生认为,学校已成为暴力发生的高危环境;6.13%的学生认为,教师也会遭遇校园暴力事件。

一起起校园暴力事件特别是校外人员施暴师生事件的发生,不仅造成一些师生的生命丧失和严重的身体伤害,也给众多师生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心理伤害。一些曾在放学路上遭到暴力袭击的同学说,“现在,我一走到那个地方,心情就紧张,害怕再受骚扰,心有余悸。”全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组长、心理学家王加绵认为,校园暴力看似一种个别的、简单的社会现象,但它给青少年造成的危害远不止皮肉创伤,更重要的是会造成孩子们心灵的扭曲。如果任由这种势头发展,无疑会在青少年中造成邪恶比正义更有力量、武力比智力更有价值的暗示,这是相当危险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0)》指出,“频频发生的校园安全事件,显示校园安全成为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因素。”

二、校外人员频频施暴中小学校园的原因

发生校园暴力事件的原因很多,除了报复、成帮结伙之外,50.11%的中学生认为,是学生有意模仿电影和电视情节,47.15%的中学生认为,是家庭因素的影响,37.18%的认为,是外来人员惹事,22.18%的认为,是学校教育管理不当,19.16%的认为,是校园周边环境差。美国司法部长约翰•阿什克罗夫特曾指出,化解校园暴力最有力的因素,不是更严厉的枪支管理法而是新闻娱乐业,许多娱乐节目充斥枪杀、校园暴力内容,导致一些青少年模仿,所以加强枪支管理并不能有效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一些美国民众也认为,电视是校园暴力的始作俑者,一些向青少年传递校园暴力文化的娱乐节目已成为青少年犯罪的直接“教育者”。在我国,大量影视文学作品、音像制品、小报小刊、电子游戏也充斥暴力血腥场面,对缺乏鉴别能力的青少年形成极大的杀伤力,让他们不崇拜惩恶扬善、具有民族感和正义感的英雄,反而对杀人放火、打家劫舍的黑社会老大佩服得五体投地。网络也成为校园暴力的助推器,网络上处处充斥、色情、暴力等内容,网络本身形成的虚拟空间无拘无束、无法无天,令许多青少年心向神往,网络游戏的格斗、拼杀更令中小学生流连忘返、沉迷其中、耳濡目染,久而久之便形成攻击性极强的性格。

然而,面对复杂的校内外环境和不断恶化的校园暴力趋势,有关方面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和响应。

中央综治委、教育部、公安部等部委虽然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意见》、《公安机关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八条措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但所有有关校园安全的法规和政策文件都没有专门针对校园暴力治理,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在2006年7月17日提请审议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第22条第一款曾经有“学校应当建立校园安全制度,预防和制止校园暴力以及其他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保障未成年人的安全”的表述,但正式通过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已删除了“校园暴力”的表述。

在现实中,一些领导和广大师生安全观念和防范意识缺乏,预防措施不能落实,即使发生暴力事件,也很少主动到公安机关报案,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查处,而是千方百计掩盖、息事宁人。一项调查发现,目睹暴力事件发生时,15.13%的学生会选择默默走开,10%的学生会袖手旁观,13.19%的学生会帮助受害人求救,3.15%的学生会毫不犹豫挺身而出,高达55.16%的学生会视暴力发生时的情况而定。这无疑助长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纵容了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家庭和教养上的缺陷和失控,也是造成校园暴力的重要原因。一些家长忙于应付工作、生活,无暇顾及孩子,不能及时发现、教育和纠正子女的各种错误;有些家长过分娇惯和溺爱孩子,造成孩子唯我独尊、目空一切,遇事只考虑自己,不允许任何人侵犯自己的利益;有些家长处理人际关系方法简单粗暴,让孩子对家庭、对社会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不信任身边朋友和同学,也不善于沟通;有些家庭本身就充满了暴力,“拳头可以解决一切”,让孩子潜移默化形成了暴力倾向。香港大学对325名学生及其家长的调查表明,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孩子的性格和行为,尤其是父亲苛刻严厉的教育方式对男孩的攻击行为影响很大。另一项调查表明,近50%的学生认为,学习差和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是校园暴力的高危人群。父母离异及父母不全或正在服刑的中学生因为缺少母爱和父爱,常常会有行为、情绪、社会与健康问题,部分学生生活消极、性格孤僻,容易结交不良朋友。调查发现,校外人员施暴学校往往与学生、教师是有一定关联的,部分事件还是由在校学生纠集校外不良少年施暴。在浙江永嘉破获的一个案件,就是由在校学生与校外一个由青少年组成的带黑社会性质的团伙的矛盾引起的。某中学一学生因与校外一个由青少年组成的团伙有纠葛,就在校内组织了一个由在校学生组成的团伙,并购置了枪弹,准备与社会上的团伙对抗,幸好被及时破获,避免酿成惨祸。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已要求各政府部门建立校园周边整治协调工作机制,维护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但落实不够。学校面临的政治、治安形势和多发的治安案件要求社区警务走进校园,尽早介入、及时破案,但现实中的校园治安主要还是依靠学校内部。公安机关因为警力、经费、时间等因素限制,经常无暇顾及校内发生的案件,只是在校园内部发生案件或接到通知才匆匆赶到。校园治安工作松懈、边缘化,导致校园暴力事件多发。

中小学生年龄小、自理能力和分辨能力差,容易受到欺骗和伤害,要求设置保安加强保护,多次发生的校外人员闯入校园行凶事件已说明保安的重要,但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并没有设置保安。校门是防止师生受到校外人员伤害的第一道防线,但许多学校也只安排一些大爷看门,他们保护师生安全的能力和自身心理健康无人关注,在广大的农村中小学校,绝大多数连门卫也没有,校外人员可以随意进出。

三、防控校外人员施暴中小学校园的措施

防范校外人员施暴校园,为中小学师生提供一个安全、和谐、友好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安、教育、文化、新闻媒体、卫生等部门,必须站在对国家未来负责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校园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充分认识校外人员施暴校园对师生生命安全、对国家和个人财产、对学校教学秩序和社会稳定的不良影响和严重危害,进一步突出重点抓好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坚决按照“三铁”(铁的纪律、铁的手腕、铁的标准)要求,切实履行维护校园安全的政治责任,狠抓校园各类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各类防范措施的落实,杜绝校外人员施暴事件再度发生,切实保障师生安全。

1.公安机关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强力打击犯罪,全面排除隐患

防范和打击校外人员施暴校园需要公安部门的力量,校园治安不应排斥警察,中小学校更需要警察。公安部门必须全力支持和配合学校、教育部门开展工作,贯彻落实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维护校园及周边地区治安秩序的“八条措施”,切实做好“在校园周边治安复杂地区设立治安岗亭、向学校派驻保安员”等工作,维护学校及周边地区良好的治安秩序,确保师生人身、财产安全。要依法加强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艾滋病患者及吸毒人员等高危人员的治安管理,要在集中排查的基础上,建立分类治疗和管控机制;要坚持严防严打,防得犯罪分子不能对师生下手,打得犯罪分子不敢对师生下手,对于暴力劫持、持械行凶、严重危及少年儿童生命安全的犯罪分子,现场处置的民警和武警可以依法果断击毙,对我行我素、屡教不改者,也要给以重罚。

文化、工商、公安、交通、卫生、质检等部门,要各负其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定期开展校园安全综合治理,清理整顿和取缔非法经营的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电子游戏厅、录像厅、歌舞厅、音像书刊点和各类流动摊点。按照要求对洗浴场所、网吧等经营单位,限其远离学校,搬迁学校周边人员杂乱的集贸市场等经营场所,禁止游商小贩在学校附近出售物品,等等。公安、文化、出版部门要通力合作,加强对影视、报刊的管理,坚决取缔非法传播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刊物,查处含有暴力、色情内容的游戏软件产品,引导媒体正确传递伤害和暴力的信息,严控影视和书刊中对暴力的描述和渲染;要加强化学物品(农药、毒鼠药等)、药品和枪械的管理。

总之,要尽快由公安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构建以校园社区警务为平台、校园犯罪打击为关键的校园暴力管理格局,建设安全文明校园,确保师生人身、财产安全。

2.学校自身尽快落实防控措施,准确理解、科学应对施暴事件

防控校外人员施暴校园,加强校园安全管理,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也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当前,各类中小学必须高度关注学校师生安全的重要性,切实增强校园及周边安全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完善安全防范措施。

各类中小学校都要构建校园安全责任制,明确校长是校园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成立由校长、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代表、法律顾问或法制副校长、外聘的专家、邻校代表、派出所民警和社区代表等组成的校园暴力管理小组,研判周边治安信息、特殊人员信息和外来流动人员信息,预测可能引起校园暴力事件的诱因,并在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组织机构的领导和指导下,迅速、有效地组织各种资源和力量,提早发现、阻止、处置校园暴力事件。

各类中小学要进一步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确保每所学校都有专职保安力量、防护器材和报警设备,实行专业化的安全管理。驻校保安员、学校保安要严密防范校园暴力事件,学校要实行24小时巡查制度,专职保安要加强校园巡视,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有效处置校园暴力。在一些重要场所要安装视频监控和入侵报警等技术防范设施,确保一有警情发生公安机关能够快速反应。

要加强值班门卫的配备,落实外来人员及车辆出入登记制度,加强学校出入人员的登记管理,避免外来人员随意进入校园,减少外来人员对校园的骚扰,防止外来人员闯入校园制造事端。要加强门卫制度建设,改变一些学校由老弱病残来担任学校门卫的不正常现象。

中小学校必须能够冷静、理智、迅速处置校外人员施暴校园等暴力事件,能防止事态继续蔓延,控制损害扩大。为此,学校应指定一位发言人,由其成为所有正确信息的唯一来源,负责对社会和媒体信息,不要多方面对外非正式的声明或表态;不要抱着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态度保持沉默,或回避问题;要以妥善解决事件为主要目标,不要做无谓的争论,推卸责任;要善于把握各类人员的心理,合理调控全体师生的情绪;要与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对一些可能产生重大影响但政府尚未意识的危机事件,力争做出书面分析和汇报。

3.学校自身要加强师生的安全、法制教育,保障师生心理健康

中小学校应将安全教育纳入基本教育范畴,由专业人员开设安全教育课程,改革安全教育教材和实践、实验内容,以此增强学生的自防、自卫和自救的意识和能力。要教育学生珍惜生命,关爱他人,正确处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矛盾;要帮助学生调节心理,学会发生冲突后如何控制自己;要告诫学生自觉抵制暴力色情荧屏对自己的毒害,不到对自己身心发展有害的场所去,不要接触不良的电视和录像。各类中小学还要定期对师生员工进行包括危机案例教育、危机意识教育、危机预控知识教育等在内的校园暴力危机教育,必要时还应针对一些经常发生的暴力事件开展模拟演练应对,让师生懂得应付各种灾祸的常识和方法,掌握避免伤害、躲避危险和自我防护的基本技能,学会自救、互救和逃生的本领,做到发生突发暴力事件时能处险不乱,将伤亡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加强师生法制教育,也是防范校园暴力的有效手段。学校师生应加强《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法治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自觉抵制和防范校园暴力。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和特点,以案说法,以例释法,让他们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样的行为是违法犯罪行为;要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团队活动、团课、少先队活动等途径,通过播放录像、电影,举办法律知识竞赛、读书竞赛、歌咏比赛、模拟法庭,开设法制宣传园地,以及旁听审判、到监狱劳教所听违法犯罪人员现身说法等,开展生动、直观、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应定期聘请法制副校长、法官、警察、心理专家等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努力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做守法公民。

中小学校还必须正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要克服一切困难,建立心理咨询中心,配备合格的心理医生或者设立心理辅导教师,主动、及时发现、矫治学生的心理问题;要利用教育和信息宣传的优势,通过张贴栏、电视、广播、学生会、志愿者协会及其他手段和途径,实施宣传攻势;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心声,教育学生如何利用投诉信、匿名电话等举报方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志向,远离那些流落街头、肇事校园的青少年,远离校园暴力。发生暴力事件后,还应对相关人员特别是受暴学生或暴力事件亲历者开展心理诊疗,通过个体或团体心理辅导和诊疗工作,帮助他们早日走出心理阴影。在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也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样重要,没有身心健康的老师,实现校园安全也是空话。

4.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民众疾苦、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全社会善待特殊人群

人们在痛斥凶徒施暴校园、残杀无辜师生的同时,也有不少声音呼吁,关注校园凶案的深层次原因。福建省南平市实验小学凶杀案中的郑民生,原本是一个“与人为善、尊老爱幼、稍显内向的男人”,但就是他,一夜之间成为十恶不赦的恶魔,所有人都“想不到杀人狂魔会是他”。是什么原因让曾经的救人“天使”蜕变为杀人“狂魔”?原来,他遭到了一系列的不幸:一是饱受“嫌贫爱富”风气困扰。医生本是一个很有“钱”途、容易发财致富的行业,也许是脑袋少根弦或不太会处人际关系,作为主刀外科医生的他显得相当另类,不仅没有发财,反而与同事尤其是院长关系不睦而不得不辞职,谈了多个女朋友都因贫穷而告吹,甚至一些同事也嫌他穷,看不起他,一些邻居和身边人员还常闲言刺激或作弄他。二是饱受房子之苦,42岁还是单身的郑民生和三哥一家三口以及70岁的母亲住在一套两居室,冬睡客厅、夏睡阳台,想靠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买套老房子,不吃不喝也得十年。三是遭遇就业困难,2009年6月辞职后多次谋工均告失败。一系列遭遇让他越来越心灰意冷,对社会产生不满情绪,继而报复社会,以至于在他行凶被按倒制服时,嘴里还在念叨“我对社会不满”。

广西合浦的行凶男子杨家钦在2005年即被家人发现患有精神病,当年及2008年两次被送到合浦县专科医院检查治疗,被诊断为反应性精神病,他平时不常出门,有点怕生人。2010年4月9日晚9时30分,其父与同村伍姓老人发生摩擦后,他便拿着刀跑到伍家,打破伍的头,打坏伍家的门。10日上午,辖区西场边防派出所民警受理此案来调查时,其妻称丈夫有精神问题,希望民警不要刺激,并联系好医院打算13日送去治疗,没想到惨案在12日下午就发生了。

广东雷州市凶杀案中的陈康炳本是一名教师,33岁时被查出乙肝,病休在家,同事因怕乙肝不愿与他一起吃饭或说话,女友也与他不欢而散。极度失意的他在南湖广场闲逛时,因怀疑身穿雷城第一小学校服的几名小学生对其指手画脚、说其坏话,遂产生报复雷城第一小学学生的念头,并砍伤师生17名。

第8篇:校园暴力的解决办法及建议范文

关键词:IPv6;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032-02

一、引言

2012年6月6日,各大网站、互联网服务商和设备供应商开始全面启用IPv6。于当日永久启用IPv6协议并开始从IPv4转型。从今以后,各大网站、网络公司和ISP将逐渐迈入IPv6时代。

作为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一般都有较为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和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然而,现行的IPv4协议已暴露出了很多缺陷,IP地址资源的短缺正是其中暴露出来的最大的问题。

1、何为IP地址资源短缺。简单的说,现有的IPv4地址是由4组0到255的数字构成的,即0.0.0.0到255.255.255.255。其所构成的地址理论上有43亿个,但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要接入互联网的物体越来越多:大到汽车、飞机,小到各种家用电器,这43亿个地址已经不堪重负。因此,在2012年6月,IPv6开始全面启用,其地址表示方法由以前的4组数字变为8组数字,即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到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其地址数理论上可以达到3.4X1038个。

2、IPv6的优势。如此多的地址带来的好处并不只是为了方便我们进行网络连接,它还有以下好处:

(1)更大的地址空间,地址从32bit扩大到128bit;(2)减少路由选择表的长度;(3)简化协议,使路由器处理分组更迅速;(4)提供比当前IP更好的安全性(含鉴别和保密);(5)增加对服务类型的注意,特别是实时数据;(6)通过定义范围来帮助多点播送的实现;(7)让主机可以不改变其地址即可漫游;(8)支持资源的预分配。协议未来还可以发展;(9)灵活的首部格式,改进的选项,允许协议继续扩充发展;(10)允许新旧协议共同存在一些时间。

二、IPv6在高职网络中的优势

计算机类的高职院校相对于其他类型的高职院校来说,对网络的依赖程度更大,使用IPv6技术进行产教结合,提升管理、教学、培训和服务水平,从而降低办学成本,改进教学、训练方法和手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域名系统(DNS)。Internet的核心服务之一便是DNS服务。IPv6网络中的DNS体系与IPv4的DNS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致的,都采用被称之为树型结构的域名空间。因此。在IPv4向IPv6的过渡的阶段,域名可以同时和多个IPv4和IPv6的地址进行对应。

2、Web、Ftp和邮件。如果在高职院校网络平台上部署基于IPv6的WEB页面、FTP服务器和邮件服务器,使广大师生在浏览网页、上传或下载各类教学资源时变得更轻松,收发EMAIL的安全性更高,甚至于在IPv4时代令人十分讨厌的垃圾邮件,也可以通过地址过滤的方式解决。

3、无线、移动终端的无缝切换。目前,高校学生的手机使用比例接近于100%,利用手机网络接入互联网的比例更是在90%以上,如果建成了在IPv6条件下的移动网络,那么就可将高校学生或教师的移动终端与固定的IPv6地址绑定,使用户标识与IP地址进行一一对应的绑定,通过移动IPv6技术,可快捷方便并准确地向校内师生提供各种有针对性的网络服务,IPv6技术的应用,将使得每一台电脑都能够进行精确的管理,再配合师生手中的移动终端实现无线接入、无缝切换,进而扩大高校网络覆盖面,改善办公、教学、实习实训及生活环境。

4、虚拟实验(实训)。针对计算机类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上机课程、校外实习实训时间长的特点,如果能够使用基于IPv6技术的网络平台,结合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大大节省硬件成本,又可以提供类似真实的实验、实习、实训模拟等虚拟场景,也能有效提高实习实训效果,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对于使用远程教育或者有多个较为分散的校区的高职院校尤其适用。

5、网上教学平台。高职教育始终强调产教结合,教学(实习实训)计划中通常包括在校学习、实岗实习和顶岗实习三个部分,怎样在确保实岗实习和顶岗实习阶段的学生在完成现有教学任务的同时,又能做好岗位上的工作,同时,学校还能够清楚的了解到学生的情况,是各高职院校都无法忽视并且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实际应用中,可借助常规或者新兴的多媒体技术、增强现实技术,以基于IPv6技术的校园网络为基础,搭建可靠、安全、高效的网上教学平台,将教学内容制作成视频服务,建立可在网上进行教学互动的点播功能模块,为实岗实习和顶岗实习阶段的学生提供远程教学、考试等服务,便于学校的老师了解学生情况。

三、IPV4向IPV6过渡的方法

当前,一部分直属高职院校已完成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学校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软硬件资源,实现IPv4向IPv6的合理过渡呢?

1、总体设计。这几年间,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现已建成基于IPv6的CERNET2,一些公办的本科院校已经通过各种方式接入了CERNET2,主要开展一些基于IPv6技术的科研、教学活动。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要进行IPv6网络改造,须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和校园网建设的实际情况,向IPv6的过渡只能采用逐步演进的办法,同时,新安装的IPv6系统还必须能够向下兼容。即IPv6 系统必须能够为IPv4分组选择路由,并且能够接收和转发IPv4分组。

2、建设内容。(1)已基本建成校园网的学校,可购置一台双栈核心交换机、一台IPv6出口路由器,放置在网络中心机房;(2)根据校园网拓扑结构,按实际需要在学生宿舍、家属区、教学区、办公区等区域新建双栈汇聚交换机;(3)完善网络中心机房的基础设施,包括机柜、UPS电源、空调、防雷设施等。

3、地址规划。在校园网建设规划中,IP地址设计方案至关重要,好的设计方案不仅可以减轻网络的负荷,还可以为今后网络的扩充和改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9篇:校园暴力的解决办法及建议范文

关键词:校园安全危机;成因分析;防控网

校园是社会的一部分,校园是否安全涉及千家万户,关系社会政治的稳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大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的安全现状却不尽如人意,学生伤亡事件屡屡发生,学生的生存环境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校园安全成了全社会瞩目的焦点。

一、校园安全危机的现状

校园危机是指在学校内发生的由于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所引起的各种突发事故和事件。如学校遭受恐怖袭击、师生被歹徒侵害、财产受到侵犯、及黑恶势力渗透、学生受到犯、群党集结及殴斗、精神疾患引发的袭击他人及自毁自杀行为等。这类危机多涉及师生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属于突发公共事件,也可以称其为“校园安全危机”[1]。

有关资料表明,近年来,安全事故已经成为14岁以下少年儿童的第一死因。每年平均有近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有40多人,我国校园安全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处于上升趋势。2010年3月23日到5月12日,在福建南平、广西合浦、广东雷州、江苏泰兴、山东潍坊、陕西南郑接连发生了6起触目惊心的校园血案。《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0)》指出:“频频发生的校园安全事件,显示校园安全成为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因素。”一起起校园安全事件暴露出我国校园安全还存在亟待完善之处,校园安全危机已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关注。

二、校园安全危机的成因分析

1.社会保障缺失。我国社会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中,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个动荡期,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在我国深化企业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国有企业职工从计划经济体制下一切依赖国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机制,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而引发了一些社会矛盾。虽然党和政府党已经以最大的魄力,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着力解决这些社会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下岗工人的生活困难等问题。但是,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很难彻底解决下岗工人和经济困难者所面临的问题。近几年来,因工人下岗等问题引发的不断增加。少数下岗工人逐渐放弃了过去的主要通过正常渠道解决问题的方式,转而把群体上访、请愿、静坐、堵塞交通等过激行为作为向政府施加压力的主要手段,甚至不惜采取向无辜学生开刀这种极端的手段向政府施压,给校园安全带来不安定因素和很大危害。

2.社会心理疏导滞后。无论是从近期的几起校园血案看,还是从以往的类似案件看,作案者都不单纯存在心理问题。当前,中国已经进入“矛盾凸显期”,一些如拆迁、执法、分配、就业等方面深层次的社会矛盾越发显现,这些都可能成为个人极端行为滋生的土壤。应该意识到接连发生的校园安全事件是我国社会矛盾激化的体现,是一些仇视社会的人对整个社会的报复。例如,对一些性格偏执,有才能却无处发挥的“失败者”,我们的社会语境有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个人与单位、与管理体制的冲突,有没有一个公正的解决机制?基层纠纷调解者能否协调好每个冲突?基层官员是否能认真听取每一种合理诉求?这些无疑都值得深思。面对这些矛盾,如果不能尽快完善疏解的机制,对于心态失衡的人员不能做到及时疏导,这些人就容易误入歧途,甚至通过实施攻击校园的极端行为来引起社会以及相关部门的注意。

3.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存在隐患,安全教育缺位。近年来,各种伤害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成为影响学校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一些学校安全意识淡薄、责任缺失,对社会治安形势的严峻性认识不足、看不清社会犯罪对学校的严重影响、缺乏纠纷化解和防风险机制。其二,一些学校的安全例会、安全检查、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制度等大多没有落到实处。一些学校还存在“重善后、轻预防”’的校园安全观。其三,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一些学校、家长容易陷入“重应试、轻安全”的误区,使安全教育成了教育“末梢神经”,教师此前很少有机会从保护生命、珍爱生命的角度给学生教授安全知识。其四,部分学校安全建设资金投入长期存在不足、安防资源匮乏、保卫组织不健全、学校安全防范依然薄弱,这些问题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因此也更凸显加强安全校园的必要性。

4.家长和学生安全意识淡薄。许多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安全意识却比较淡薄,平时也缺乏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此外,校园内外发生的许多涉及学生的意外伤害事故中,究其原因虽然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大多数当事学生对事故的发生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和自我保护意识,根本无法应付这些突发事件,面对伤害只能是束手无策[2]。

三、构建新型的校园安全防控网

1.政府应该更好地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经济贫困人员和下岗工人的基本生活。世界各国政府都把社会保障当作一项重要的社会经济政策,社会保障被普遍认为是稳定社会政治经济秩序的“安全网”和“减震器”。大量事实证明,经济性贫困是导致社会动荡、反政府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几乎西方各国的竞选活动,都在消除贫困、充分就业等社会政策上作出承诺。现在我国已把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经济的四个目标。对一个社会的评价,不能只看经济增长,还要看社会发展,包括各方面的发展,如人口素质、教育程度、科技水平、环境保护、社会保障水平等等。要看它如何用法律手段保障公民的社会保障权。包括对老人、残疾人、妇女、城市贫民、灾区公民、下岗工人等弱势群体的保护。如果人们比较具体地知道,在他的一生中,遇到生、老、病、死、伤残、失业等各种困境时,国家实施什么样的社会保障制度,能不能得到保护,如果不能时,找谁能解决他的问题,用什么程序得到救济和帮助等这些问题,那么他们就不会采取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社会保障这道安全网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校园安全事件。

2.创建良好的社会心理疏导机制,及时引导心态失衡人员调整心态。“校园安全计划”也应在疏导社会心理上有所作为。“将屠刀指向孩子”的暴行不仅是一种严重的刑事犯罪,而且不同程度上也是对社会客观上存在的不公平现象都有一种病态的仇恨心理。这是社会矛盾激化的表现,政府要通过法制、公共政策来解决社会公平问题,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首先,应当对当下存在的明显的社会矛盾进行调查和研究,制定解决的方案,并且安排人员深入群众生活,了解社会底层的现状,倾听民意民怨,缓解社会矛盾,及时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在倡导建设和谐社会的同时,也要进一步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其次,倡导整个社会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心理问题,对心理失衡等社会人群给予更多的关心,以免将个人的心理问题转化成社会安全问题。心理学家、社区工作者、心理辅导志愿者、接待人员、基层纠纷调解者,在减少校园安全危机事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他们可以化解基层深层次矛盾来避免一些人心理的失衡[3]。

3.健全和落实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预防学生受伤害现象的发生,确保学生的在校安全,是学校教育管理者的重要工作。鉴于校园暴力事件的突发性特点,笔者以为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预防是关键。据了解,教育部、公安部等10个部委于2006年就联合制定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要求各政府部门建立校园周边整治协调工作机制,维护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规定是有,关键在于能否落实。血的教训,人们应该警醒:校园安全问题,只挂在嘴边绝对不行,必须真真正正落实在行动上。校园安全维系着亿万特定人群的生命安康,牵动着亿万个家庭的幸福和未来,关系着学校素质教育的兴衰荣辱,与此相适应的校园安全管理和学生生命安全教育,时刻担负着“安全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之重责。学校要防患于未然,建立校园的安全制度,责任到人,采取领导人负责、一票否决制,把学校安全工作作为基本条件予以考虑。学校还要经常进行防止校园暴力的安全教育,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学会应对突发事件。

4.增强家长和学生的安全意识,保障孩子的人身安全。尚未成年的中小学生相对是个单纯而弱小的群体,对安全事故的发生不可能事前预见,对待暴力犯罪也没有多少反抗能力。不能一出事就把板子打到学校、公安等部门,家长也应当反思。只有把安全预案放到学生脑子里,那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校园安全事件的发生。校园安全的家庭教育同样不能“缺位”。这就需要家长提高防范意识,明确家长作为监护人应履行的职责与义务,在日常生活中要严格要求子女,要把必要的安全常识告诉孩子,让年幼的他们懂得自救、自卫,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避免受到不法侵害和意外伤害。家长要尽到家庭教育的责任,要和学校、社会形成合力,确保孩子的安全,与此同时未成年人自己也应当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

5.应尽快启动校园安全立法。据了解,早在1999年3月的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在武汉水利电力大学郭生练教授的推动下,湖北省代表团就提交了相关议案,呼吁尽快制定《校园安全法》。此后,在多次人代会上,也都有代表提交相关建议。可现在《校园安全法》依旧没有启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中,有关对在校学生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散见于《宪法》、《民法通则》、《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和《教师法》之中。但是,这些法律中对在校学生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的规定既不具体,又存在着一定法律空白。没有具体法律可依,取而代之的是每次事故之后的通知与整顿。熊丙奇认为,应该尽早启动《校园安全法》的立法工作,通过校园安全立法,规范校园安全管理,将校园安全纳入常态管理。

近年来发生的校园安全事件,很少被问责,一个重要原因是责任不清,不知道究竟是政府部门、学校,还是社区或者家长、学生自身的责任。从公安部门和教育部门制定的措施看,方方面面的责任都有所涉及,但在执行中,却带有明显的“应急”性质。在治理阶段,督促指导可能很到位,教育部门和学校也花钱去配备专业保安和防护设备,而过一段时间,看到校园相安无事,就可能懈怠。只有对校园安全立法,才能建立校园安全的长效机制[4]。

校园安全事情发生后,决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当共同编织一张社会、政府、学校、家长、学生五位一体、齐抓共管的学校安全网,有关方面都应该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全力保障学生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周红五.心理援助:应对校园心理危机[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2] 王大伟.中小学生被害人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