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食品卫生学意义范文

食品卫生学意义精选(九篇)

食品卫生学意义

第1篇:食品卫生学意义范文

【关键词】食品营养与卫生;高职学生

民以食为天,食品营养与卫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食品营养与卫生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体现一个国家物质文明进步的重要象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人们对食品营养与卫生有了更加迫切的需求,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心。在“民以食为天”的前提下,适应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食品营养与卫生专业的高职学生是以后走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工作者,担负着全社会的重要责任和义务。为了适应新时代对食品营养与卫生的要求,需要从多方面增强高职学生思想意识,提高专业服务技能和责任感,加强全方位素质的培养和学习。

1 高校食品营养与卫生教育现状:

食品营养与卫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今全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食品营养与卫生教育,采取多种措施,加强食品营养与卫生教育。我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食品营养与卫生教育。诸多高校根据相关规定,加强食品营养与卫生教育工作,改善高职学生的营养工作,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高校人才的是国家今后的期望,是今后经济建设发展的动力。高校要把食品营养与卫生教育当做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工作。

2 增强高职学生思想意识:

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但目前我国食品营养与卫生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知识水平不高、人文素质欠缺等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队伍的建设十分必要,一方面引进过层次人才,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同时还要考察教师的道德水平,师德也是考核主要内容之一,另外一方面,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多去高等学校学习和进修,对于兄弟单位学习交流,挖掘业务知识的潜力,提高知识业务和教育水平。

思想道德教育在食品营养与卫生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指导教学实际工作和行动。思想道德教育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加强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为食品营养与卫生教育的工作指引正确的方向。推动食品营养与卫生教育发展,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都是食品营养与卫生教育学科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现代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的知识更新很快,教师要从多方面、多方位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

高校开设了食品营养与卫生专业,需要进一步完善食品营养与卫生专业课程,与此同时,可以增开这类专业的选修课,让学生认识到食品营养与卫生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科学健康的营养方式、合理的膳食规律以及营养食物的功能。

3 通过高职学生活动,加强食品营养与卫生教育

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目前高校重点工作,把食品营养与卫生教育作为高职学生一项重要的活动,高职学生可以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大力宣传食品营养与卫生知识,形成良好的宣传氛围,最大限度地普及食品营养与卫生知识。

4 讨论

食品营养与卫生成为当今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将增强人们的体质健康和营养水平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一部分,食品营养与卫生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牵涉到多个学科领域,就需要从多个方面提高高职学生的各项素质。改革食品营养与卫生教育,增强高职学生思想意识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徐蕾.浅谈中等职业学校食品生物工艺与检验专业加强食品安全教育的重要性[J].福建轻纺,2005,19(8):39-41.

[2] Mary Jo Trepka, Frederick L. Newman, Fatma G. Huffman, et al.Food Safety Education Using an Interactive Multimedia Kiosk in a WIC Setting: Correlates of Client Satisfaction and Practical Issues[J]. Journal of Nutrition Education and Behavior, 2010,42(3): 202-207.

[3] 赵征,阮美娟.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质量[J]. 中国轻工教育,2008,18(2): 66-68.

[4] 朱建华,徐世敏.高职“双证书”教育与课程接轨的探索――兼谈高职生物技术专业学生食品检验职业技能的培养[J].辽宁高职学报,2007,9(7):22-23.

[5] 苏晓晋,曹瑛.弹性“4+2”分层模块素质教育体系初探――以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创新创业素质教育为例[J].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11,29(4): 7-10.

第2篇:食品卫生学意义范文

云南省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 目的 调查了解昆明市月饼的卫生状况,对2009—2013年月饼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为提高月饼的卫生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标准理化和微生物学检验进行。结果 5年共检测月饼418件,其中,理化项目合格364件,合格率87.08%,微生物项目合格326件,合格率77.99%。2009年理化合格率75.00%,微生物合格率75.00%;2010年理化合格率76.19%,微生物合格率76.19%;2011年理化合格率91.67%,微生物合格率77.08%;2012年理化合格率91.58%,微生物合格率80.00%;2013年理化合格率91.67%,微生物合格率79.63%。理化项目合格率高于微生物项目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P<0.05)。结论 月饼卫生质量检测结果合格率较低,理化项目合格率高于微生物项目合格率。不合格主要指标为酸价、过氧化值、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提示我们应加强月饼的卫生监管力度,把保障食品安全落到实处,从而保证全市人民的身体健康。

[

关键词 ] 月饼;卫生检测;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R15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0(a)-0043-02

[作者简介] 文静波(1963-),男,中专,主管技师,主要从事卫生微生物检验工作。

月饼是中秋佳节人们非常喜爱的食品,其卫生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月饼卫生质量的主要卫生学指标有:总砷、铅、酸价、过氧化值、黄曲霉毒素B1、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及致病菌等。为了解我市月饼的卫生状况,对月饼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卫生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2009—2013年本单位收样窗口的418件委托检测样品进行了检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样品来源

选择生产厂家委托的月饼样品进行检测。

1.2 检测项目

1.2.1 理化指标总砷、铅、酸价、过氧化值、黄曲霉毒素B1。

1.2.2 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致病菌。

1.3 检验方法和评价标准

选择2009—2013年检测业务科受理的月饼中检测项目符合要求的样品,作为有效样品进行统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标准GB5009和GB4789进行检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标准GB7009-2003进行判定,有1项指标不符合标准即判为不合格样品。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间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 质量控制

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通过省级实验室资质认定,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和国家实验室认可,从样品受理、实验室检测到出具检测报告等全过程均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制度,从而保证了检测数据的可靠和可比性。

2结果

2.1各年检测情况

5年共计检测月饼418件,符合卫生标准的理化364件,合格率87.08%,微生物326件,合格率77.99%。其中2009年检测56件,理化合格42件,合格率75.00%;微生物合格42件,合格率75.00%;2010年检测63件,理化合格48件,合格率76.19%;微生物合格48件,合格率76.19%;2011年检测96件,理化合格88件,合格率91.67%,微生物合格74件,合格率77.08%;2012年检测95件,理化合格87件,合格率91.58%;微生物合格76件,合格率80.00%,2013年检测108件,理化合格99件,合格率91.67%,微生物合格86件,合格率79.63%。详见表1。

2.2 不同指标检测情况

418件月饼中,均未检出致病菌,总砷、铅、黄曲霉毒素B1和霉菌检测均合格。理化指标合格364件,合格率87.08%,其中酸价超标50件,过氧化值超标4件,微生物指标合格326件,合格率77.99%,其中菌落总数超标59件,大肠菌群超标35件。详见表2。

2.3 2009—2013年各年间检测合格率比较情况

2.3.1 理化合格率比较2009—2010年,χ2=0.0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0—2011年,χ2=7.3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1—2012年,χ2=0.0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2—2013年,χ2=0.0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2 微生物合格率比较2009—2010年,χ2=0.0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0—2011年,χ2=0.0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1—2012年,χ2=0.2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2—2013年, χ2=0.0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1)本次实验结果显示,月饼的卫生质量检测合格率普遍较低,可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其一,月饼是季节性较强的食品,生产厂家为牟取自身利益必大量雇用临时工,而临时工因其卫生素质较差,未进行规范的培训,加之多是属突击性大量生产,所以无法保证月饼的卫生质量;其二,少数生产厂家为牟取不正当利益,购买和使用过期或变质的原料,导致酸价和过氧化值超标,从而影响月饼的合格率;其三,近年来我国现行的卫生监督体系不稳定,对食品从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卫生监管存在一个过渡和转换,因此,可能直接影响到月饼的卫生质量。

(1)反应月饼卫生质量的主要指标分为化学指标和微生物指标,表2显示不合格月饼的化学指标为酸价和过氧化值,微生物指标为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酸价和过氧化值超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使用了过期或变质的油或火腿等原材料,而引起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超标的因素较多,如人畜粪便的污染,从业人员因卫生意识差造成的二次污染等,因此,必须加强月饼从生产到销售各环节的卫生监管,提高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才能保障月饼的食用安全。

(3)从检测项目合格率比较,理化项目合格率高于微生物项目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P<0.05)。说明微生物污染是影响月饼卫生质量和合格率的主要因素,而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超标也提示食品中致病菌存在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要提高月饼的卫生质量和合格率,必须增强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用手直接接触食品等;生产中做到规范化操作,避免各环节微生物污染。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生产出合格的月饼,从而提高月饼的卫生质量和合格率,保障全市人民的身体健康。

(4)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各年合格率率间比较仅理化项目2010—2011年(χ2=7.3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外,其它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本文暂不予以分析讨论。

[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5009.1~5009.100-2003食品卫生检验方法 理化部分(一).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2]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4789.1~4789.35-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3]杨李桃,邹立民.云南省安宁市2011年-2012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24(3):418-421.

[4]林党柒,周兴.玉溪市中秋月饼检验结果分析.职业与健康,2007,23(12):

第3篇:食品卫生学意义范文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5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6-0471-01

【关键词】 食品处理和加工;组织和管理;结果评价(卫生保健);学生保健服务

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是食品卫生监督工作模式的重大转变,目的在于严格依法行政,确保卫生监督工作公平、公开、透明,促进企业自律,提高诚信水平,最终达到食品卫生安全,杜绝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学校食堂是学生就餐的主要场所,其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南阳市宛城区学校食堂大部分处于农村,由于条件限制,大部分学校仅重视校舍的改善,忽视对学校食堂卫生条件的改造。该区卫生局积极稳妥地以学校食堂为试点开展量化分级管理工作,通过近4 a的实践,该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南阳市宛城区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宛城区已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的高校及中学食堂58户,其中高校食堂4户,城市中学食堂16户,农村中学食堂38户。

1.2 方法 根据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南阳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实施方法》(以下简称《实施方法》)、《学校食堂卫生要求》,对学校食堂实施量化分级管理。根据各学校食堂评分结果分为A,B,C,D 4个等级,其中评分85分以上为A级,75~85分为B级,60~75分为C级,60分以下为D级。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校食堂等级评定结果 58户学校食堂评出A级12户,B级18户,C级23户,D级5户,食品卫生信誉等级分别比实施前明显上升了12.82,16.26和38.56个百分点,同时D级单位下降了67.64个百分点。表明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后,C级以上食堂明显增多,D级不合格食堂显著减少,学校食堂食品卫生信誉度整体水平明显提高[1]。

2.2 学校食堂量化管理前后卫生达标情况 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后,学校食堂的食品卫生控制系统明显完善,卫生管理、设施布局、清洁卫生、餐具消毒、食品质量5个方面食品卫生达标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见表1。

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后,学校加大了对食堂基础设施的投入,部分学校对食堂进行改建和扩建,增设较先进的卫生设施和专(兼)职厨房清扫员,厨房卫生实行动态保洁,彻底改变了脏乱差的面貌,并增设食品专用仓库、生熟食品冷柜、空气消毒紫外线灯管等;严格实行食品采购索证验收登记制度。无标识、过期等不合格食品得到有效控制。

3 讨论

南阳市宛城区58所学校食堂通过实施量化分级管理,食品卫生状况和卫生信誉度等级显著提高。笔者认为,关键原因有以下几点。

3.1 政府重视是推动量化分级工作的基础 推行、实施学校食堂监督量化分级制度应当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此,南阳市宛城区专门成立了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卫生局和教育局分管局长任组长,并设立办公室,具体负责制定有关量化分级管理的工作方案,明确目标,落实责任,认真抓好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实施。

3.2 细化标准,严格程序 在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宛城区根据卫生部《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要求,结合该区学校食堂实际卫生水平,制定了《宛城区学校食堂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评分标准》,并对各个环节的工作提出了规范化的要求,做到公正、公平。

第4篇:食品卫生学意义范文

【关键词】 幼儿园/学校; 食堂; 卫生

中图分类号 R15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9-0068-02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对教育的关注程度越来越大,幼儿园及学校的数量明显增多。幼儿园、小学时期是儿童青少年体格与智力发育的重要阶段[1]。学校集体食堂是广大幼儿、学生的重要就餐场所,其卫生状况的好坏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为全面了解内蒙古某地幼儿园/学校食堂卫生状况,规范食堂的经营行为,提高管理水平,预防学校食源性疾患事故的发生,2012年3-5月,笔者对该地51所幼儿园/学校的食堂进行了重点的现场监督检查,现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3-5月,对内蒙古某地(旗县级)公立18所、民办33所幼儿园/学校食堂进行卫生状况调查。

1.2 方法

依据卫生部、教育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2-3]有关规定,进行食堂卫生现场专项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餐饮服务许可证》办证情况、从业人员持有健康培训合格证情况、是否建立卫生管理制度、食品索证情况、环境卫生、食品库房储存、防鼠防蝇防尘设施、餐具消毒设施[4]。食具消毒效果检测[5],采用无菌操作,将2张大肠菌群快检纸片贴于餐饮具内侧,30 s后取下,放于无菌袋内,36 ℃培养16~18 h,观察结果。纸片保持紫兰色为阴性,纸片变为黄色背景上出现红色(橙红色)斑点或者片状红晕为阳性。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间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51所幼儿园及学校食堂卫生管理状况比较

公立幼儿园/学校在餐饮服务许可证持有率、环境卫生、采购食品原料索证等情况上显著高于与民办幼儿园、学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51所幼儿园及学校食品卫生状况

检查的18所公立幼儿园及学校共有从业人员47人,全部持有有效健康培训合格证,占100%。检查的33所民办幼儿园及学校共有从业人员39人,持有有效健康培训合格证的有25人,占64.1%,存在的问题有,食堂地面积水或潮湿,存放生熟食品的容器、用具未分开或无明显标记,防鼠、防蝇设施不健全,个别从业人员不注意个人卫生,且在现场监督检查发现正在工作的人员有4人未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上岗,占10.3%。公立幼儿园/学校与民办幼儿园/学校的从业人员有效健康培训合格证持有率以及餐具消毒设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20.152、4.232,均P0.05)。见表2。

表2 幼儿园及学校食品卫生状况 所(%)

类别 食品库房储存

防鼠防蝇防尘设施

餐具消毒设施

有 无 有 无 有 无

公立(n=18) 18(100) 0 18(100) 0 18(100) 0

民办(n=33) 27(81.8) 6(18.2) 30(90.9) 3(9.1) 24(72.7) 9(27.3)

字2值 2.164 0.484 4.232

P值 >0.05 >0.05

2.3 幼儿园及学校食具消毒效果监测

公立幼儿园/学校餐具大肠杆菌检测72份,合格率93.1%;与民办幼儿园/学校餐具大肠菌群检测132份,合格率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2.82,P

表3 幼儿园及学校餐具大肠菌群检测结果

类别 检测份数(份) 合格份数(份) 合格率(%)

公立 72 67 93.1

民办 132 71 53.8

合计 204 132 64.7

3 讨论

近年来,为全面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切实维护广大师生的健康权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国食药监食(2010)160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食药监办食(2011)135号),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两部门还通过印发紧急通知、通报、预警等多种方式进行专项部署督促。从总体上看,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6]。但亦有个别学校疏于管理,学校食堂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危害了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为确保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严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笔者所在区各地卫生监管部门就辖区内的各类学校重点检查了食堂是否获得餐饮许可,管理制度是否落实,人员健康管理是否到位,原料采购、加工制作、食品添加剂使用是否规范,清洗消毒是否符合规定等。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该地公立幼儿园及学校食堂卫生状况较好。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公立幼儿园及学校的大部分资金是由国家拨款,所以食堂的卫生设施能得到保证。(2)随着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特别是岗位追究制的实行,公立幼儿园及学校领导对幼儿园及学校的食堂工作越来越重视。(3)公立幼儿园及学校的领导负责人卫生法律意识和食品卫生观念比较强。

而民办幼儿园及学校食堂安全状况较差,食堂普遍存在无证经营,食堂硬件设施不到位,管理水平低下,食品安全存在较大隐患,学生饮食安全卫生状况令人担忧。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食堂建筑和设备是设立食堂的基本条件,食堂内部布局合理、基础设施达标,可以有效减少食品的交叉污染,防止食源性疾病的传播[7]。民办幼儿园及学校大部分为个人投资兴办,是作为一种产业在经营,要考虑效益回报。为了减少投资成本,对食堂设施的投入能少则少,能简则简,食堂面积不足、内部布局不合理、基础卫生设施差的问题,往往没有达到食品安全基本条件就开始收员开办经营,给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埋下隐患。(2)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食堂的整体卫生状况和各方面的操作[8],但民办学校、幼儿园食堂的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模式相对落后,主要是以家庭模式为主,办园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普遍法制观念淡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不强,对食堂管理的相关办法知晓度也有待提高。建议相关部门对学校领导培训的次数和对新上任领导的培训要求要有所规定,培训内容着重在于食堂管理的相关法规和卫生知识。(3)民办幼儿园及学校的生源多为外来打工人员的子女、农村小孩及家庭条件差的小孩,家长只追求低学费而忽略了对食堂卫生的要求;且平时忙于工作,对子女的饮食状况不够关注,未对经营者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为经营者提供了便利。食堂从业人员参与食堂经营的各个环节,个人卫生意识会直接影响食堂的卫生状况和饮食安全,从业人员个人卫生意识比较差,且人员流动性强。提高食堂工作的准入标准和工资待遇,加强法律法规和相关卫生知识与行为养成方面的培训,从而提高食堂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是非常必要的。

加大对私立幼儿园的环境与食堂的卫生监督和管理,降低幼儿及学生的健康危害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王书梅,高桂玲,等.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食堂卫生现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7):625-629.

[2]黄祥莲,李宏,李东,等.违反食品卫生法追究刑事责任有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卫生法制,2004,12(2):30-32.

[3]陈至立,张文康.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3,15(2):154-157.

[4]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S].2005.

[5]卫生部.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S].GB14934―1994,1994.

[6]孙家来,周骏马,杨文武.后勤社会化对学校和幼儿园食堂卫生安全的影响[J].中国校医,2005,19(6):610-611.

[7]郭小玲,应晨江.HACCP体系在学校餐饮管理中的应用[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5,16(2):67-68.

第5篇:食品卫生学意义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人为本,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切实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的饮食营养水平,保障农村孩子健康成长,为加快实现“富民强县、幸福和谐”目标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及任务

(一)在年春季全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范围内启动实施“计划”工程。

(二)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保证每一个学生吃得放心、吃得安全。

(三)建立实名制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保证每一个学生吃到嘴里、吃到肚里。

(四)开展学生营养改善状况监测评估,保证每一个学生吃出健康、吃出营养。

(五)制定出中长期全县新建、改扩建食堂(伙房)建设(建设规模、资金需求、解决渠道)、食堂厨具的配备、食堂从业人员及食品原料采购地等规划。

(六)建立县、乡、校三级实施“计划”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确保“计划”顺利实施。

三、主要内容

(一)中央财政按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承担全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膳食补助(全年按照学生在校时间200天计算)。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

(二)从年秋季学期起,将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标准每生每天提高1元,达到每生每天小学4元、初中5元(全年按照学生在校时间250天计算),中央、省、县财政按湘财预〔〕146号文件规定比例分担。

(三)在营养食谱、原料供应、供餐模式、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为稳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积累经验。

(四)做好营养餐专项资金与“一补”专项资金的统筹衔接工作。按照各自的资金管理要求,分户运行,独立核算,严禁产生挤出效应,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五)改善就餐条件。将学生食堂列为重点建设内容,使其达到餐饮服务许可的标准和要求。规模较小的农村学校,可根据实际改造、配备伙房和相关设施,为学生在校就餐提供基本条件。

四、实施对象

全县农村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含县城)。

五、实施原则

(一)实事求是原则。实施营养餐工作,要考虑学校布局调整、城镇化进程、农村人口转移等因素,切实掌握本地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数据准确,资金管理到位。

(二)安全营养原则。实施营养餐工作,要严把安全关,认真检查食品供给定点企业证件,做好食品安全卫生监控,确保食品生产、流通、食用的安全卫生。

(三)学生自愿原则。实施营养餐工作,要广泛做好政策的宣传、解释、引导工作,确保学生在自愿原则下,接受营养餐工作实施。

六、工作措施

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安全风险高,同时农村学校现有基础条件和管理力量还很薄弱,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情况复杂,任务繁重。各相关部门和有关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统筹安排,扎扎实实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一)成立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责任。成立由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分管教育副县长为副组长,县教育、财政、发改、农业、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督、质监、物价、监察、审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由县教育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教育部门要把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的实施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实施方案;牵头负责该工作的实施、指导和监督检查;负责学校食品安全日常管理;配合相关部门对学校食堂、供餐服务企业、托餐家庭(个人)进行食品安全检查。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制订和完善相关政策,切实加大投入,落实专项资金,加强资金监管,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发改部门要把此项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物价部门应建立价格监测和预警机制,开展生产成本调查,组织对食品价格进行监督检查。农业部门负责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督检查。工商部门负责供餐企业主体资格的登记和管理。质监部门负责对供餐企业食品生产进行监管,查处食品加工中的质量问题及违法行为。卫生部门负责组织处置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事故,指导学校卫生防疫和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监测评估,对学生营养食谱和营养改善提出指导意见。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负责学校食堂以及供餐单位(个人)食品安全监管,制定不同供餐模式的准入办法,切实做好日常综合监督检查工作,组织查处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及监管部门,负责制定具体的食品安全培训方案和教材,对中小学校长、食堂负责人、工作人员以及供餐企业、托餐点相关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相关法规制度和行业规范培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进校园”活动。监察、审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对实施工作进行监督,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公开、透明。宣传部门负责整个实施工作的宣传报道。有关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制订好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方案和推进计划,把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要实行校长负责制,切实承担起具体组织实施和相关管理责任。要充分发挥学生家长在本学校确定供餐模式、配餐食谱和日常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二)创新供餐机制,规范操作流程。从实际出发,多途径、多形式地开展学生营养改善工作。供餐模式包括学校食堂供餐,向具备资质的餐饮企业、单位集体食堂购买供餐服务,偏远地区在严格规范准入的前提下可实行个人或家庭托餐等。

学校食堂供餐的管理。学校食堂应以服务师生为宗旨,坚持“公益性”原则,按照“非营利”要求,合理控制伙食价格,实行成本独立核算,切实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学校不得在食堂提取任何费用;学校食堂实行三种供餐方式:

一是包餐制,即全体学生统一伙食费标准,由学校食堂提供统一饭菜,一般适用于小学。

二是自购制,即饭菜品种、数量由学生自由选购,学校食堂凭充值卡或饭菜票结算,一般适用于小学高年级和初中。

三是蒸饭制,即由学生自备米菜,由学校统一蒸饭,主要适用于一些条件艰苦的山区学校。实行蒸饭制的学校食堂不得收取费用。实行学校负责人陪餐制度。学校校长或学校管理人员要轮流陪餐(餐费自理),做好陪餐记录,严把质量和安全关口,及时发现和解决食堂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总结和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

购买供餐服务的管理。各校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校外供餐的基本条件和评审办法,形成轮流更替和优胜劣汰机制。要根据实际情况,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评估审定,并向社会公布评审结果;对提供学生用餐的供餐企业、单位集体食堂等,相关职能部门先期要进行严格的资格(资质)审查,通过筛选,最终确定校外供餐推荐名单,指导学校做好选择。采取校外供餐模式的学校,要将食品卫生安全保障作为确定供餐模式的首要条件,原则上应优先选择最安全的供餐模式;采取校外供餐模式的学校,每学期要组织家长、学生和教师代表,对校外供餐者进行两次测评,测评结果上报县教育局备案。未经资格(资质)审查、不在县级校外供餐推荐名单之列的企业和单位集体食堂严禁从事学生供餐和原辅材料供应业务。

托餐机构的管理。学校对托餐机构应进行认真筛选,通过综合评价,确认其达到规定的标准和要求,经学生家长委员会同意,报县教育局复核、备案,并予以公示后,方可允许办理相关手续。托餐机构须向餐饮服务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或其他有关证件),并在工商管理部门进行登记,取得工商营业执照或相关证件,同时办齐有关手续后,方可提供托餐服务;学校、家长委员会、托餐机构三方应签订协议,明确各方责任义务。托餐机构必须严格遵照有关操作规范,确保学生食品卫生安全。学校和家长委员会有权对托餐机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

校外供餐退出机制。校外供餐名单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学校要及时上报,停止其供餐资格并将其清退出供餐名单。

一是供餐企业、供餐家庭(个人)签约人无故更换的。

二是出现违反供餐合同(协议)的行为,包括严重降低供餐质量标准、随意变更供餐食谱、供餐期间严重缺失食品卫生安全保障条件等。

三是供餐期间发生重大食品卫生安全事故者,包括已进入名单但尚未实施供餐的企业、家庭和个人。四是供餐期间对就餐学生进行克扣、延时、减量、拒绝供餐或服务态度恶劣、有打骂(体罚)学生等行为,情节较为严重者。五是在协议供餐时间内连续停止供餐3天以上者,或频繁发生停止供餐情况者。六是在学校组织的测评中连续两次不合格的。

(三)建立学生实名制管理,严防套取冒领资金行为。结合现有学籍管理平台,建立营养餐实名制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对学生人数、补助标准、受益人次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建立实名制学生及用餐情况的信息管理系统,严防套取冒领资金行为。督促有关学校、供餐单位或个人全面公开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经费账目、配餐标准、营养食谱以及用餐学生名单等信息,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

(四)建立学生营养健康监评制度,关注学生健康成长。

一是成立青少年营养指导专家组,负责对学校(企业和个人)开展营养知识宣传教育,组织营养状况调查分析,制定营养餐实施标准和供餐内容,统计分析营养餐实施成效,指导学校做好营养供餐等工作。

二是建立学生营养状况监测制度。以校为单位,开展学生营养改善状况调查,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成绩、体质、体能等指标及膳食营养摄入状况,并建立学生身体健康档案,密切跟踪调查学生营养改善状况,为营养改善工作绩效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三是在解决“吃得饱”的基础上,各学校应结合学生的营养状况,根据本地专家组制定的营养标准,选择蛋、奶、肉和其他营养价值较高的食品作为主要(或必须)供餐内容,建立定时、定量供给制度,保证学生每餐的营养摄入量,提高学生营养水平。

(五)完善安全机制,确保饮食安全。

一是学校食堂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建立校园食品安全保障岗位责任制,强化食品采购、贮存、加工、配送、就餐等各环节的食品安全管理,任务到位,责任到人。

二是食堂从业人员(包括临时性的工作人员)应取得有效的健康合格证明,每年进行健康检查。食堂工作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必须具备相关资质,定期参加业务培训,掌握有关营养知识,严格遵守食品卫生有关法规要求和行业规范。

三是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学校食堂的食品加工区和食品原料存放区,防止投毒事件的发生,确保学生食品卫生安全。四是学校应当建立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后,应采取下列措施:1、立即停止供餐活动,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2、协助卫生机构救治病人。3、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4、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按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5、根据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必要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

(六)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就餐条件。目前我县农村学校食堂设施严重缺乏、老化严重,卫生条件差。缺乏保障卫生的消毒和清洗设备,即便有,也大多已经损坏,不能正常使用;教师和孩子们营养知识普遍匮乏,厨房工作人员营养膳食观念落后,孩子们的饮食习惯和营养搭配不合理。今后对学校食堂新建、改扩建过程中要本着“节俭、安全、卫生、实用”的原则,严禁超标准建设。规模较小学校,可以根据实际,利用现有闲置校舍,改造、配备伙房等相关设施,为学生在校就餐提供基本条件。统筹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和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等各种义务教育工程项目资金,将学生食堂列为重点,优先建设。并以合格学校建设为依托,逐步实施学校食堂新建、改扩建。

(七)加强部门协调,强化监督检查。建立问责制度,制定专门的监督检查办法,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的实施进行全程监督。县监察局、审计局要切实履行职责,促进工作实施公开透明、廉洁运作。教育督导部门要把工作实施情况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定期督导。要主动将计划实施情况向县人大、政协报告,接受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督促各有关学校成立家长、学生、教师代表共同参加的营养改善工作监督小组。同时学校、县教育局、食安办、工商局都要设立监督检查举报电话、信箱和电子邮箱等,自觉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七、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成立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家庭(个人)托餐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召开各相关部门协调会,部署有关工作;做好学生营养食品从生食到熟食的相关费用的测算;摸清符合政策的农村义务学校学生的总人数,完成对有关校长的业务培训。

第6篇:食品卫生学意义范文

食品安全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仅直接关系人类的健康生存,而且还严重影响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食品安全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农田到餐桌,其中哪个环节失控,都会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在监管食品安全的部门中,卫生监督部门有一个重要的法律武器《食品卫生法》,虽然食品卫生不等于食品安全,但食品卫生是食品安全的主要内容,所以卫生监督部门成为监管食品安全的最重要职能部门。近几年,卫生监督部门虽然在食品安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卫生监督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影响食品安全的问题,现将这些问题报告如下。

1 食物中毒和其它食源性疾病的管理存在严重问题,食物中毒发生率逐年上升,食源性疾病也未得到有效控制

1.1 有关食物中毒的法规和标准不完善。我们现在使用的《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有些内容与2003年国务院颁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不配套,增加了基层卫生监督人员的操作难度。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将重大食物中毒列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却没有明确定义什么是重大食物中毒,如果我们使用现行的重大食物中毒定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地大量增加,处理机构的级别也会随之增高,显然不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制定者的本意。

1.2 未建立起完善的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食源性疾病是一种广泛流行的疾病,是最大的食品安全问题。除了微生物性危害外,化学性危害也是食源性疾病的重要来源,化学性危害可对人体产生致突变、致癌、致畸作用,对人体的健康影响很大。但卫生监督部门对监测食源性疾病的工作一直重视不够,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对食源性疾病的相关情况缺乏全面的了解,影响了对食源性疾病的控制工作。

1.3 卫生监督工作片面追求监督覆盖率和监督频次,对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防范工作没有重点。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卫生监督任务日益繁重,卫生监督人员相对不足,而卫生监督工作又片面追求监督覆盖率和监督频次.造成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食品监督监测力度不够,这是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发生率长年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2 卫生监督模式过于陈旧

一方面,以往的卫生监督侧重于经常性卫生监督领域,对预防性卫生监督重视不够,各地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普遍做得不好,造成一批不完全符合卫生准入条件的食品企业能够得到卫生许可证,从事食品生产和经营,为食品安全埋下极大隐患。另一方面,对食品的卫生质量控制侧重于对终末产品的监督和检验,不重视对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进行控制,终末产品卫生质量稳定性较差。

3 卫生监督中的收费行为影响了卫生监督工作的质量

各地卫生监督部门根据一些规范性文件向食品企业收取有偿服务费,这样做虽然缓解了卫生监督部门的财力紧张,却严重影响了卫生监督工作的质量。由于监督员头脑中收费意识作崇,只收费不监测和监测不到位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虽然进行了监测,对不合格的也不能按照规定依法做出行政处罚,仍然在食品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流通,被消费者使用.失去了卫生质量监测的目的与意义。收费行为造成的利益驱动心理也影响了打击地下非法食品企业的积极性。

4 对保健食品的监督管理不规范,保臂食品市场混乱

4.1 由于利益的驱动,各地争审争批。《保健食品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卫生部是审批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的唯一机构,对申报的食品须进行严格的功能评价、检测和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而实际情况是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超越权限.争审争批,致使大量带着各省批准文号的所谓保健食品流人市场。

4.2 有关保健食品的法律和规章不健全影响了对保健食品市场的监管。《食品卫生法》及《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对保健食品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并不十分明确,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利用中医理论、营养科普知识来宣传非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欺骗和误导消赞者。大多数消费者根本无法区分什么是食品,什么是保健食品,什么是中药。法律规章的不健全影响了卫生监督部门对保健食品市场秩序的监管。

5 对 策

5.1 加强对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管理,降低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发生率。完善食物中毒的法规和标准,使之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相配套,增加可操作性。加大投入,不断完善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监测体系,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食品监督监测力度。建立食物中毒预警机制,收集各方面信息,科学评估,掌握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展趋势,及时发出预警,指导人们采取措施,减少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5.2 改变以往的卫生监督模式,将卫生监督的重点前移,加强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依据卫生准入条件严把卫生许可证关,井逐步在有条件地区的食品企业建立HACCP(危险分析关键控制点)系统。HACCP是一个世界公认的食品安全卫生的保证体系,它强调对食品生产加工的整个过程中危害食品安全的微生物、化学和物理性危害进行分析与控制,是保证食品安全性的有效途径。

第7篇:食品卫生学意义范文

【摘要】 目的:了解包头市昆区各型餐馆餐具消毒的现状,对今后进一步加强餐馆餐具消毒的监督指导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抽取2006-2008年间各型餐馆2 575家消毒后的备用餐具,用大肠菌群快速检测纸片法检测。 结果:大型餐馆5 827份检测样品中,总合格份数3 525份,总合格率为60.5 %;中等餐馆6 251份检测样品中,总合格份数3 590份,总合格率为57.4 %;小型餐馆3 123份检测样品中,总合格份数1 520份,总合格率为48.7 %。大、中型餐馆餐具消毒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3,P>0.05);大、小型餐馆餐具消毒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P<0.05);中、小型餐馆餐具消毒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P<0.05)。结论:规模大的餐馆管理规范,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能正确掌握消毒工作程序,餐具消毒效果明显好于小型餐馆,但仍存在一定问题,需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和指导,促进提高餐具的消毒效果,保障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

【关键词】 餐具;消毒;餐饮业

为掌握包头市昆区餐饮业餐具消毒的状况,进一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减少和控制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的发生,为今后进一步加强餐具消毒的监督检查工作提供依据,现将2006-2008年的餐具消毒监测资料进行总结,其结果和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2006-2008年抽取昆区大、中、小型餐馆2 575家。其中大型餐馆583家,中型餐馆980家,小型餐馆1 012家。对抽查的各餐馆依据其规模大小分别抽取消毒后的备用餐具2~10份样品,用大肠菌群快速检测纸片法检测,采样时无菌操作。检测餐盘、餐碗等,每份贴纸2张,每张检测纸片用无菌生理盐水湿润后,立即贴于餐具内侧表面,30 s后立即取下,置于无菌塑料袋内。将接种好的纸片放入37 ℃恒温箱内培养16~18 h后观察结果。若纸片保持蓝紫色为大肠菌群阴性,若纸片变黄并在黄色背景上出现红色斑点或片状红晕则为阳性[1]。大肠菌群快速检测试纸为南京三爱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制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监制)。

2 结果

2006-2008年3年共抽检15 201份餐具,合格份数8 635份,总合格率为56.8 %。其中大型餐馆5 827份样品,合格份数3 525份,合格率为60.5 %;中型餐馆6 251份样品,合格份数3 590份,合格率为57.4 %;小型餐馆3 123份样品,合格份数1 520份,合格率为48.7 %。大、中型餐馆相比,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3,P>0.05);大、小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P<0.05);中、小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P<0.05)。结果详见表1。表1 2006-2008年包头市昆区餐饮业餐具监测结果(略)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包头市昆区餐馆餐具大肠菌群总合格率为56.8 %。大、中型餐馆的餐具消毒效果好于小型餐馆。说明大多数大、中型餐馆的负责人对食品卫生工作比较重视,建立健全了各项卫生管理奖惩制度,加大了对卫生设施的投入及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卫生知识培训,餐具洗消人员也相对固定,使餐具的洗消工作有了一定的保障。尽管如此,离国家的卫生标准和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而小餐馆不能严格按照“一刮、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洗消制度执行,大大影响了餐具的洗消质量,导致餐具的合格率明显低于大、中型餐馆。

本次调查提示我们各级卫生监督部门一定要严格按照卫生部于2005年10月1日开始执行的《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的要求进行审批,对餐饮企业要加快食品量化分级管理,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把洗消间的硬件设施、消毒员的卫生知识、洗消程序的掌握执行情况作为每次检查的重点之一,现场发现的卫生问题,及时指导改进,介绍科学有效、易掌握的消毒方法,定期、不定期抽查餐具的消毒效果。对洗消设施投入不足,从业人员卫生知识不掌握,餐具检测严重超标的餐饮企业进行卫生行政处罚。促使餐具的消毒效果尽快达到国家的卫生标准和要求。每年定期举办餐馆主要负责人和食品卫生管理人员学习班,组织他们认真学习各种卫生法律、法规,要求把食品卫生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2]。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及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奖惩分明,责任落实,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第8篇:食品卫生学意义范文

一、基本情况

几年来,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下,我们坚持了“政府领导、部门组织、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工作机制,全面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以下简称《食品卫生法》),有效保证了全县食品卫生安全。目前,全县共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170户,其中生产加工单位73户,副食批发零售单位548户,饭店549户,从业人员2890名。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率达到100%,从业人员体检率达到98%,各类地产食品监测率达到100%,餐具卫生监测率达到100%。

(一)广泛宣传,强化法制观念,不断提高食品卫生安全意识

几年来,我们组织开展力所能及行之有效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县电视台、乡镇广播站、标语、公告、过街横幅等宣传形式,广泛深入宣传《食品卫生法》。通过集贸市场集中宣传,平时检查逐户宣传,重要节日设立咨询台讲解宣传,向食品生产经营者和广大消费者,重点宣传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意义,让广大群众了解食品卫生常识,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识。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广大食品从业者和消费者,对食品卫生法律法规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提高了公众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同时,增加了食品生产经营者遵守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广大消费者也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几年来,共发放食品卫生安全知识资料6000多册,印发宣传单12000份,电视专题节目3期,新闻30多条。

(二)加强检查,强化监督管理,不断提高食品卫生安全质量

第一,成立食品卫生安全监督检查领导组织

为保证食品安全质量,成立了全县食品卫生安全监督检查领导小组,由主管副县长为组长,卫生、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牧业、农业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下设食品源头组、生产加工组、流通消费组,具体负责全县食品卫生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各个相关部门都建立了安全责任制,明确了分管领导,设立了办事机构,确立了专门科室,落实专门人员抓此项工作。

第二,强化食品卫生安全社会舆论监督

在工作中,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公开进行曝光,协助监管执法部门揭露丑恶,警示违规。同时,也注意表扬和报道好的典型。我们还邀请社会各界人士担任食品卫生义务监督员,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把平时检查与全民监督结合起来,设立举报投诉电话、意见箱,对食品卫生安全实施全方位的社会监督。

第三,加大食品卫生安全监督检查力度

一是健全食品卫生安全监督检查协调机制。食品卫生安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都能按照职责分工,发挥各自职能作用,通过整合监管资源,将分散的监管力量集中起来,具体监管内容统一起来,推进综合执法和联合执法,形成协调、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二是严格审查和发放食品卫生许可证。凡是生产经营食品的单位,都要按照要求取得卫生许可证,生产经营条件要符合卫生要求,生产经营的食品也要符合卫生要求。无论是在公文易文秘资源网-前置审批还是在监督检查中,都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的标准进行检查,按照《食品卫生法》规定的程序办理,手续齐全后,核发给卫生许可证。在工作中重点抽查已经获得卫生许可证的单位,对不符合卫生条件的要吊销或收回卫生许可证。卫生许可证有效期满后,重新进行复核,符合卫生条件的,给予换发新证,不符合卫生条件的,不得继续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三是加强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在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取得卫生许可证的基础上,重点检查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证,坚持月查季检、年度审核,保证食品从业人员身体状况符合《食品卫生法》的要求。如果发现未取得健康证或身体状况不适宜从事食品卫生工作的,要坚决予以解雇,保证食品卫生的安全,保证消费者的安全。

四是开展食品卫生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每年县政府都集中时间对全县食品卫生安全进行专项整治,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整治工作重点,针对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采取果断措施,全面开展整治工作。今年以来,卫生、工商、牧业、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都能按照专项整治方案的部署,以奶粉为重点,对外埠食品进行了检查,重点核验产地卫生许可证和卫生检验结果报告单,彻底整治全县食品卫生市场。

(三)严格执法,强化依法行政,不断提高食品卫生安全法治水平

各相关部门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清正廉洁,秉公办事,坚决制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以及重审批、轻监管的行为。在监督监测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严格执行食品行业的卫生标准,提高食品卫生安全质量。对检查中发现的腐败变质、假冒伪劣以及“三无”食品,按照《食品卫生法》的规定依法从严从重查处。今年以来,共警告限期改进220户食品单位,依法取缔3户,吊销卫生许可证1户,没收并销毁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800千克。

二、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我们在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由于食品卫生经费不足,食品监测设备陈旧,取证工具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食品卫生监管工作开展。二是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大多为个体工商户,缺乏有效的安全检测手段和质量控制措施,经营管理比较落后,食品卫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三是一些不法分子往往将假劣食品销往农村集贸市场和小卖店,农民容易买到假冒伪劣食品,农村食品卫生监管难度较大,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相对薄弱。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要进一步加大《食品卫生法》和月日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的宣传力度。由县政府牵头,在城区主要街路和农村各集市,通过各种形式大张旗鼓地搞好宣传活动,深入学习宣传《食品卫生法》和《决定》精神,了解食品卫生安全常识,提高食品卫生从业人员和广大消费者的法律意识,形成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风气。

二要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督管理。对食品生产经营等各环节进行经常性检查,对卫生状况进行监测检验,严格执行国家卫生标准,依法打击无证生产经营和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食品的违法行为,规范食品卫生市场秩序,提高食品卫生安全质量,切实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第9篇:食品卫生学意义范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二十五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采购食品及其原料,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索取检验合格证明或者化验单,销售者应当保证提供”。食品采购索证是餐饮业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评分的关键监督项目之一。因此,做好食品采购索证管理工作是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内部管理,有效控制不合格食品及其原料流入食品生产加工、经营环节,确保货源质量、产品质量,保证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措施。为了解哈尔滨市南岗区学校食堂食品采购索证情况,于2006年4~6月对区部分学校食堂食品采购索证情况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哈尔滨市南岗区10所学校食堂,共采集150份样品。其中,定型包装食品及食品原料100份,非定型包装食品及食品原料50份。

1.2 抽检方法:随机抽样检查每所学校食堂库房内10份定型包装食品及食品原料,5份非定型包装食品及食品原料。索证项目有销售单位的卫生许可证复印件、生产单位的卫生许可证复印件、产品化验单或检验(检疫)合格证复印件(蔬菜为种植业产品除外)。其中1项未索到即为不合格。

2 结果

共索取食品及食品原料150份,索证合格70份,索证合格率为46.67%。其中,索取食品及食品原料销售单位的卫生许可证复印件125份,索证率为83.33%;生产单位的卫生许可证复印件101份,索证率为67.33%;产品化验单或检验(检疫)合格证复印件80份,索证率为53.33%。不同证件的索证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本组共索取定型包装食品索证100份,合格74份,索证率74.0%;非定型食品50份,合格21份,索证率是42.0%。不同包装类型食品及原料索证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索证是指餐饮业经营者在采购食品时,查验产品是否符合相关卫生法规或标准要求,验证供货产品合格证明并索取购物凭证的行为。实行食品索证制度是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需要,在严格食品市场准入管理、切断假冒伪劣食品流通环节、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当前食品市场秩序混乱的局面仍没有得到彻底扭转,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仍然十分严重,因假冒伪劣食品而引起的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加强食品市场采购索证管理至关重要。本组各学校虽然都具有采购管理制度,但有些学校食堂落实不到位,形同虚设,采购人员食品卫生安全意识不强。特别是学校食堂承包后一些学校食堂承包人只注重经济效益,在经营利益驱动下,为降低成本,进货把关不严格,经营假冒伪劣和质量低劣的食品原料的情况时有发生。并且有些学校食堂采购原料时无固定进货渠道,自身又没有验货手段,因此就会让谋取暴利的商家钻空子,购进的食品原料卫生质量难以保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应加强各学校食品采购索证、进货验收和台账记录制度,对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食品索证、验收以及台账记录等工作的培训工作。负责食品索证、验收和台账记录的人员应掌握餐饮业常用食品卫生法规规定和食品卫生基本知识及感官鉴别常识。

在采购食品时,应到证照齐全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或市场采购,并索取销售者或市场管理者出具的购物凭证留存备查。采购前应查验产品一般卫生状况、产品合格证明和产品标识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从食品生产企业或批发市场批量采购食品时,应查验食品是否有按照产品生产批次由符合法定条件的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合格报告或者由供货商签字或者盖章的检验报告复印件。不能提供检验报告或者检验报告复印件的产品不得采购。采购生猪肉时,应查验是否为定点屠宰企业屠宰的产品及是否有检疫合格证明;采购其他肉类也应查验检疫合格证明。不得采购没有检疫合格证明的肉类。从固定供货商或供货基地采购食品的,应索取并留存供货基地或供货商的资质证明。

【参考文献】

[1] 封剑楠,钱槛生,孟云锦.食品索证管理的探讨[J].数理医药学杂志,1995,4:376~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