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范文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精选(九篇)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

第1篇: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家庭教育 社会化问题

1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研究现状

伴随着农民外出务工或经商的普遍化,中国农村传统稳定的家庭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数以千万的农民离开了农村的土地进入城市寻求生存,他们囿于自身的社会条件、生活条件及城市内的政策性限制大部分人只能将子女留在家乡,这种长期亲子分离的家庭模式造就了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据推测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达二千多万,占农村儿童的18%-22%。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在一定程度上虽然改善了其子女生活的农村大环境,但更多的是破坏了留守儿童固有的社区、家庭、学校等微观环境。留守儿童能否得到良好的家庭、学校及社会教育是关系到未来农村人口素质的大事。

2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因素分析

2.1社会因素

1) 农民家庭负担过重、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以及我国对农村劳动力外出政策的导向是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直接原因。

目前我国农村不少家庭子女数量偏多,家庭负担较重。农村传统重男轻女理念造成农村儿童数量多、性别比例失调。过重的家庭经济负担逼迫以及中央和地方一系列农村政策的引导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镇)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导致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多。但受以户籍制度为主的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绝大部分打工父母无法将留守在农村的孩子带入城市上学。

2) 农村依靠读书跳出“农门”的传统观念被打破,“读书无用论”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失学、辍学现象加重。

农村留守儿童小学阶段在校状况较好,但初中阶段问题较明显,表现为在校生人数随年级的升高逐渐减少。据接受笔者调查的学校教师反映,在辍学学生中有近70%属留守儿童,这些辍学的留守儿童大多是跟随父母外出务工。这与当前我国农村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普遍偏低有很大的关系。

3) 农村基层政府部门不重视、城乡发展不协调。

目前农村社区和地方政府更关注的是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并把它视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对伴随而生的留守儿童问题,既缺乏认识,更谈不上相应的政策和措施。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既没有设立专项资金、也没有指定专门负责人,从而使留守儿童的社会教育和管理处于真空、自发状态。

2.2学校因素

1) 农村学校缺乏科学育人的理念,对留守儿童的全面教育效果甚微。

无论是对教师的考核还是对学生的评价,农村学校都还停留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理念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为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学校甚至放松了对部分成绩较差的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2) 农村教师素质相对偏低,教学负担重,对留守儿童和一般学生的教育管理未加区别。

农村教师文化素质偏低,缺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力,是导致留守儿童辍学的重要因素之一。绝大部分留守儿童并没有因为父母的外出而得到教师额外的关照,老师由于本身课业负担比较重,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对留守儿童进行特殊、有效的教育和管理。

2.3家庭因素

1) 农村家长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缺乏家庭教育意识,家庭教育质量不高。

大部分农村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态度消极部分家长确实无能力对孩子学习进行辅导,父母外出打工使留守儿童被“家庭边缘化”。留守儿童父母与子女关系相对疏远,导致家庭关系失调,亲子关系发生消极变化。

2) 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

父母外出打工改善了家庭的经济状况,增加了留守儿童的教育支付能力和基本的生活维持等,形成了一些家长对子女接受教育的正确态度,提高了父母对孩子学习的关注程度。

3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内容

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具体对策将围绕“从留守到进城”、“从失衡到平衡”、“从监护到教育”、“从家庭到学校”四个层面提出。

3.1从留守到进城

留守儿童问题的症结在于儿童与外出父母的时空分隔,因此,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首要办法就是保障更多的留守儿童与父母一起进城,保障儿童家庭结构的完整性。

在短期内,建议实行如下对策:

1) 适当拓展城镇的义务教育规模。

2) 切实执行《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中有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意见。

3) 针对农民进城儿童予以少量非户籍所在地的高考和升学名额。

3.2从失衡到平衡

父母外出改变了留守儿童所在家庭的教育方式,为保障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平衡,建议采取如下对策:

1) 为留守儿童寻找合法、合适的监护人。

2) 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日常联系。

3.3从监护到教育

完全留守儿童因父母的双外出由监护人代为监管。针对监护人“重监护轻教育”的现状,提出如下对策:

1) 建议完全留守儿童密集地区建立切实有效的“留守儿童监护家长教育学校”。

2) 建议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监护人法律责任的相关规定。

3.4从家庭到学校

学校内加强针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成立专人负责的留守儿童管理和教学、心理辅导机构,在完全留守儿童密集的地区开办寄宿制学校。

4总结

最近两年由于社会领域提出关注“弱势群体”和教育领域提出教育公平、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等重要命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成为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一大热点。在提出上述对策的同时,也必须指出两点:

1)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本解决依赖于农民工问题的解决和农村教育的整体提高;

第2篇: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 留守儿童;农村;教育问题

在对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方面,经过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还是有一定的差别,也就是说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有显著的影响。但朱科蓉等学者在对江西、湖南、河南三省的几个初中二年级和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与父母是否在外打工并没有尽然联系,而主要在于学生自身,父母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没有起到关键性作用。

很多学者也支持这种观点,他们认为留守儿童正是因为其父母外出打工,长期不在身边,而使他们形成了较强的独立性,包括学习的独立性,因此学习成绩较好。但本人在对长宜昌市夷陵区一个初中三个班及长阳县一所初中两人个班学生的调查中发现,212名学生留守儿童有127人,留守儿童占约60%。这127名留守儿童中有33.2%的入学习成绩较差或一般,41.5%的人学习成绩中等偏下,不好不差,有16.7%的人学习成绩较好,而只有8.6%的人学习成绩优秀。在对其班主任的访谈中也行到证实,非留守儿童的成绩要比留守儿童成绩要好一些。研究者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的孩子肯定会有影响的,并且影响是很大的。产生这种影响的主要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表现在孩子父母突然不在身边,很不习惯,没有了父母的关怀和照顾,在一定时期内学习变得有些意志消沉,注意力不集中,造成学习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二是由于很多是隔代监护,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对留守儿童学习辅导几乎为零。相对非留守儿童而言,辅导缺失更严重。

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调查情况

从表中数据我们不难看出,留守儿童成绩大部分牌中等偏下位置,成绩优秀者较少。有研究者也提出大约有78%的教师认为父母在外出打工离开孩子后,孩子的成绩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成绩一路下滑。但本人研究调查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孩子的学习确实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并且影响很大,原因主要有:一是学习心理的问题。一些留守儿童在父母离开后有一种感情失落感,学习上没有了学习的动力,意志消沉,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也不好好完成;另一个方面是因为监护人的原因。由于留守儿童隔代监护达63.5%,老人们通常对孩子的生活健康关注指数较高,而对其学业参与面较小,由于老人文化程度都很低,也无法在学习上给孩子们辅导和帮助,最多督促学生做作业,至于作业到底完成没有,完成质量如何,他们全然不知。所以留守儿童学了老师正常的教育外,基本处于一种无人管的状态,不像城市里的孩子,放学了家长监督学习,检查作业完成情况,有的还要上兴趣班,有的还请家教。留守儿童学习很大程度上靠自己的自控力。但父母在身边,他们的自控力是有限的,因为他们还是孩子。

因此,必须建立专门管理机构,推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儿童是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的共同影响下成长的,推动农村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合作,是实现儿童正常社会化的必由之路。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中就尤其要加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合作,因此,必须建立科学的教育体系。一般来说,家庭教育是基础,重在情感熏陶:学校教育是主体,重在理论教育,正面灌输:社会教育是前二者的延续和补充。三者只有进行合作,协调统一,优化管理,形成科学的育人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其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作用。

虽然政府、各社会团体都在积极地探求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方法,但是都处于各自为阵的阶段,缺乏统一领导、缺乏具体的规章制度,没有明确的工作体制。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工作部”专门负责管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教育管理模式。这个部门可以设立在妇联的儿童工作部,由它负责政府的各项措施具体落实,因地制宜的制定各项留守儿童教育制度,并把各项职责、各项目标落实到教育主体,对教育主体进行指导完善和监督,以确保留守儿童教育目标的实现。工作部可以组织调研小组,积极开展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等问题的长期研究,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它将政府、社会、学校、家庭有机联合在一起,并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直接作用于留守儿童,保证留守儿童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和社会都能感受到关心关爱,增长知识,让他们和非留守儿童一样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家庭教育作为是实施人生教育的第一阶段的作用是其他形式教育都无法取代的。但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位,使留守儿童不能像其他儿童一样健康成长。政府部门可以以学校为载体建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家长学校,并结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引导家长正确处理挣钱养家和培养子女的关系,加强对外出务工家长和临时监护人的教育、指导、服务,提高他们的相关知识水平和监护能力,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监督他们切实履行好家长和临时监护人的职责、解决好留守儿童的监护问题。引导家长优先考虑子女的身心发展需要。

第3篇: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留守儿童;问题;解决方案

一、常宁市黄塘村留守儿童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身体健康问题

常宁市黄塘村大约长5000米,宽8000米面积40平方米,仅有1280人,约32人/平方米,是个地广人稀的落后农村,与城市相比较,文化、医疗和教育都较低,且人们对教育不够重视,忽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年轻体壮者外出寻养家之道,更加增加农村老年人和留守儿童的占比。

虽然留守儿童在青少年时期是他们人生中身心发展最重要的阶段,但由于缺少来自父母的呵护,而由祖辈对其管教,他们对于孩子的教育,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而这些留守儿童缺少自制力,大部分学都养成吃垃圾食品,抽烟的坏习惯。所以身体和心理健康受到很大的影响。在许多学校里,留守儿童的饮食安全无法得到保障,由于监管的不到位,很多孩子都存在食物中毒。

(二)性格发展不健全

常宁市荫田镇是一个出省务工经商较多的乡镇,全镇因父母亲出省务工的“留守儿童”占中小学生总数46.4%。为了更好的关爱和教育留守儿童,当地乡镇府与15对父母出省的“留守儿童”学生结成关爱帮扶对子并不定时的了解孩子心理,组织活动,慰问、安抚他们,防止事故发生。

由于平常照看留守儿童的亲属家事繁多,只是注重他们吃饱穿暖而未去管理教化,部分留守儿童因长期缺少管教,养成随意,不认真的性格。因缺少对社的判断力,遇到疑惑和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指导而增加孩子们的疑惑,同时也影响到了亲子之间的关系融洽度和孩子健康个性的发展。

(三)道德教育问题

黄塘是常宁市出省潮的发源地。目前,该地中小学共有留守儿童523人,占学生总数的52.6%。学校更早感受到了“留守儿童之痛”,例如:孩子在课堂上和自己喜欢的女孩暧昧,老师看后阻止,可他们不听劝阻,继续亲吻,当老师把事情反映给家长,家长却说孩子能找到媳妇,本事大并多给零花钱,让他好好待媳妇。

从现代基因学来说:孩子的很多特性受基因和言传身教的影响,父母对他们影响较大,但现实情况是留守儿童大多跟祖辈生活,而祖辈的知识结构低,对孩子教育也无心顾及,只给他们更多的零花钱,健康成长就好,导致他们养成随便的陋习,再由于自身入世浅,在判断是非面前经常缺乏正确判断,以致于在身心上受到伤害和打击。

(四)安全问题

在留守儿童众多的黄塘村,其安全形势严峻,有如下方面的因素造成留守儿童安全现状较差,首先,因留守儿童众多,安全事故所占比例较大,留守儿童在2008年的儿童非正常死亡和2011年校车事故中占绝大部分;其次,由于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监护,农村环境相对落后,很容易出现监护不到位的情况

由于上述因素,再加上相对于城市,农村的公共设施、安全意识也相对落后,在留守儿童身边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安全因素,造成人身伤害,甚至发生拐卖、、死亡等重大安全事故。这些不良因素,无论大小都将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生活。

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解决对策

(一)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在改革中,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建设、户籍制度也需要改革,打破城乡结构和户籍双举制度,不断健全户籍地搬迁落实方针,为那些自愿又有能力的农村人员可户口搬迁,并与其他城镇居民一样,同等享受医疗、社保、子女入学等权利。只有这样才能让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随父母一同到城市中生活,也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留守儿童数量,逐步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二)家庭应当给予适当的关爱

在家中学习是青少年儿童学习知识的重要部分,其主体是父母教育。在正常家庭的孩子,他们进入学校之前,就由父母进行监护、照顾,所以,家庭教育在学习学校知识前已经进行。但是,对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来说,其祖辈由于观念、想法、责任心等诸多问题,淡化对他们教育。因此,基于此情况,当地政府、学校等机构就应先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引导、教育和帮助,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定期演讲等方式,让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可以通过定期组织活动,让孩子与祖辈进行沟通,让孩子们感受到理解和关心,也让祖辈重视孩子成长。

(三)完善教育体制

学校要加强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通过心理教师“一对一”谈心,解决和疏导学生心理问题,同时为了孩子的隐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把学生在校行为记录下来,及时查出、发现相应问题并把情况反映给其家长,形成学校执行,家长配合的结合局面,也可平时注重加强老师和孩子的交流,及时处理师生间的矛盾,定期开展外出父母与孩子、父母与班主任的“座机对话”,实现多维沟通、及时处理问题,让孩子能感受到老师和父母对他的爱。

(四)拓宽社会支持路径

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首先,政府、社会机构等需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同时可以通过公益机构进行“一对一”帮扶。其次,爱心团体、社会工作者等,也积极加入到关爱留守儿童中来,在送爱心同时,不断深化对留守儿童的认识,为孩子提供多样化帮助,也可呼吁更多人参与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动中。再次,对学校周边的环境进行治理和监督,在学校周围禁止建网吧、游戏厅,在校周围设图书室、运动场等,为孩子们营造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最后,电视、广播等媒体也需要参与到爱护孩童中来,运用报纸、杂志等形式,反映缺乏父母爱的孩子的生活状态,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到关爱行动中,这样既促进问题被察觉也推动问题解决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陈扬.贵州工业强省战略的政策分析[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1(3)

[2]斯劲.生态文明视角下贵州新型工业化的优化路径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4(12)

[3]庄品E.贵州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对策建议[J].当代经济,2013(14)

[4]陈扬.贵州工业强省战略的经济分析[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1(2)

第4篇: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彝族地区 留守儿童 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c)-0209-01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的西南部,一直以来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之特殊的历史原因,导致这个地区的经济比四川省其他地区落后许多,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经济的搞活,人们的思想意识越来越解放,很所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彝族群众纷纷外出打工,但随之出现的就是大量的留守儿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少数民族地区要想发展必须从孩子的教育抓起,因此,对彝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就变得非常重要。

1 彝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在大凉山彝族聚居的地区,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开家乡到城市务工,父母的离开使得很多的孩子不能由父母直接进行监护,从而成为留守儿童。由于父母没时间给与更多的照顾,以及学校教育没有特别关注留守儿童、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不良因素影响等方面的原因,使得留守儿童们出现了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情感教育方面的问题

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留在家中的只有孩子和老人,这些老人很多都没有文化同时又要承担繁重的农业劳作,因此当孩子遇到情感方面的问题时,往往很难给出建议和指明方向。家庭是孩子认识社会的第一为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健康人格的培养和塑造。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这些孩子容易出现了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神经过敏等问题。此外,较少的情感沟通与交流容易导致孩子的性格冷漠,有和辟甚至是偏激。

1.2 学校教育方面的问题

由于地方偏远,生活环境恶劣,因此在彝区农村师资队伍较弱。民办教师大量存在,同时因为工作环境艰苦,很难留住教师。现在在彝区艰苦地区还有很多学校依靠支教自愿者做临时教师。当这就使得教师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这会使得学校无法对留守儿童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同时,现在的学校主要是负责上课时间孩子的管理,在课后基本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加之父母不在身边,所以这些孩子放学后就处于无人督促的状态,对于有些自觉性较差的孩子,很难自觉在课后认真学习,这就使得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滞后。

1.3 道德教育方面的问题

家庭教育是孩子道德教育的重要方面,父母的言传身教会直接影响一个孩子一生的道德观和人生观。但是留守儿童大多跟随老人们生活,而这些老人因为文化层次较低,对孩子溺爱和纵容过多,这很容易造成这些孩子无法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特别是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对外面世界的懵懂无知和好奇,就催生了他们凡事都想试试的心理,在这种时候,没有父母为其把关的话,很容易受到诱惑而误入歧途。此外,目前中国的教育体制主要是应试教育,因此,学校在学生的品德教育方面的重视不够,甚至有些学校不开设这类型的课程。同时,留守儿童因为在家里面缺少情感、道德等方面的关注,在学校也为得到相关的指引,这很容易让孩子在迷茫期的时候不知所措。

2 解决彝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的建议

2.1 完善相关法律的修改

目前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都没有对留守儿童作出特殊的规定,随着这类群体的日益增多,笔者建议应当在这两部法律中明确规定对农民工子女随父母异地上学的相关保障机制和法律责任。

此外,中国实行多年的户籍二元管理模式也应作出适当的调整。应用法律制度为农民工子女随父母进城就读扫除障碍。同时要在《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青少年犯罪法》中加入关于剥夺不合格父母和监护人监护权的立法,严格强化父母对子女的监护责任和教育责任。同时依法赋予政法机关对留守儿童父母的追究权,严格执行《刑法》和《民法》,对那些侵害儿童权益的行为和教唆儿童违法犯罪的人依法严惩,切实保护留守儿童的利益。

2.2 完善监护制度

首先,留守儿童的父母需要加强对其子女的监护力度。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不单单是给他们提供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给予足够的关爱以及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此,父母尽量将孩子带在身边履行监护职责,这样,就能够及时了解孩子在学习,心里以及生活需求,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当然,在父母外出打工而实在没有条件带上孩子时,则要选择适当的监护人。同时,还要及时与与子女以及学校进行积极地沟通。其次,加强社会力量援助。目前,政府虽然积极采取各种方法不断改善留守儿童生活和学习状况,但政府资源还是有限的,对留守儿童进行监护的条件也尚不成熟。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可以在社区或学校的组织下,以民间的捐献、志愿者的参与为主体,逐步推行留守儿童的集体监护。 而且集体监护也正好为社会大众参与留守儿童的监护提供一个平台。

2.3 建立公平的教育机制

在农村教育过程中出现了城乡义务教育的不平等,所以应该修改相关法律,调整相关政策。尽快制定留守儿童权益保护的相关条例。与此同时,提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户籍外的地区入学的机会,给予这些农村留守儿童充足的教育资源。此外,学校应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学校每学期都要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教育和托管情况以及父母的打工地点和联系方式等进行全面的了解。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全面掌握留守儿童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状况,及时与学校协商有效的教育方法。

3 结语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相对于发达的中东部地区而言相对有些落后,因此加强这个地区孩子们的教育培养对于这个地区的繁荣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留守儿童是一个极其特殊的群体,这个群体因为缺乏父母的关爱,因此很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对这些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有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也有助于为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培养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明华,李朝林,刘骁畅.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报告[J].西南大学学报,2008(2):77-79

第5篇: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问题虽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但由来已久,而且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从大体上看,这一问题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快速发展的产物,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进城市,在广大农村留下了这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如此凸显,对儿童本身而言虽没有什么短期影响,但由于缺乏来自父母的直接关爱和管教,加之祖辈的溺爱和放纵,他们会逐渐地养成一些不良恶习,这无论对家庭、父母、孩子自身的心理和安全等方面,都会造成难以承受的不良后果,甚至有些青少年违法犯罪,让家人一生留下遗憾。

在此种背景之下,最受影响的就是孩子们的教育,所以由这一事实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是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分析产生原因

1.家庭教育的长期缺失

由于留守儿童父母双方长期在外务工,与子女接触的机会较少,因此留守儿童普遍缺乏相应的家庭教育,即使有隔代亲人或其他人监护,也无法弥补留守儿童在亲子感情上的缺失。在早期教育和亲情教育的双面空缺下,留守儿童缺少与父母进行直接情感交流的机会,而使其不良行为长期得不到纠正,以致养成习惯。

2.隔代监护的弊端

在孩子的监护问题上,隔代监护占的比重最大。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为隔代老年人,他们的确文化程度不高,思想意识落后,有一些还身患疾病且管教孩子的方法陈旧传统,他们只能满足孩子们一天的吃穿住行方面的基本需求,难以再对他们的人生指明方向,对他们的思想品行进行指导。

3.学校教育不到位

目前,就徽县水阳明德小学来说,学校办学条件还有待加强、教学设施还需完善、师资力量还需加强,尽管存在这些现象,但这所小学确是当地很多留守儿童的希望小学。而学校里最为重要的师资结构也不太合理,且有的教师身兼数门课程,思想品德、音乐、体育等方面的教师更是缺乏专业人才。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或心理咨询服务,只配备兼职心理教师,他们不能对学生的心理生存教育和安全法制教育等进行有效的活动,削弱了留守儿童的安全健康、道德素质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

这种缺少特殊性、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学校是留守儿童最主要的学习地方,在校学习是为留守儿童提供知识、思想等方面启迪的重要教育环节,如果这一环出现了问题,则会加剧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严峻性。

二、通过分析得出建议

1.祖辈们对留守儿童不仅娇生惯养,还放任自流

对他们犯的错误没有及时进行纠正,更没有提醒他们正确的生活方式和学习习惯。因此,要由相关部门对这样的家庭进行相关引导,告诉老人如何与孩子换位思考并要因材施教,如何让留守儿童在思想品行、心理和学习等方面回到正轨,不能以打骂与训斥为主的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来对待孩子。

2.健全建立城乡户籍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壁垒是导致农村儿童成为留守儿童的主要原因,因为他们没法享有在城市里学习生活的权利,因而留守农村。因此,相关部门应该打破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等一系列限制性政策,解除这一人为形成的城市人与农村人的界限,同时减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分化。跨越制度的鸿沟,就是最大限度地解除对人员的自由流动和发展的限制,也能对城乡教育产生重大影响。

3.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这项工程必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教育监护网络,来保证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有人知道、亲情有所呵护、安全有保证。

综上所述,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个大问题,它牵涉了很多相关问题,并对国家的社会结构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国家应当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社会应当着力打造品牌服务业;学校应当提高责任意识、完善城市教育设施,家庭应当树立科学教育理念,尽力教育下一代。用这样的方法“多管齐下”地拆除进城务工人员在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上的壁垒,使流入城市的农民工享有与城市人口一样的平等权利和社会权益,让留守儿童和其他的孩子一样,成为祖国明日的希望。

参考文献:

[1]卢晓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对策[J].学周刊,2016(5):8.

第6篇: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范文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城市缺少劳动力。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打工,农民工群体不断增多,农村的留守儿童也逐渐增多。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在今后的很长时间里将成为中国社会新的问题。中国应当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这涉及到农村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以及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大事,是关系到家庭、社会乃至民族发展的大事,应引起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阐述了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面临的问题以及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提出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对策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面临的问题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吸收大量的农民到城市打工。在农村的留守儿童,一般都是父母双方背井离乡到城市里打工,农民工的生活条件艰苦,无法去承担高消费生活的城市成本,只能将孩子留在农村,请老人或者亲戚加以照顾。随着农民工群体的增多,留守儿童也逐渐增多,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也日渐凸显。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主要面临情感与学习两大问题。情感方面,农村留守儿童情感存在问题。留守儿童父母双方常年在外打工,与父母缺乏亲情的沟通。很多农村留守儿童一年只有在春节时才能见到外出打工的父母。父母打工路途较远,春节假期普遍不长,留守儿童来真正能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很短。这就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对于父母的感情最开始是非常想念父母,这个状态一直的得不到,当知道知道无论怎么都没有结果,就会因为失望变成根本不想念父母。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大部分是由家里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老人给予的关爱不恰当。对于他们来说孩子就是掌上明珠,几乎大部分老人都溺爱着孩子。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不会向父母一样严格管教,只会一味的顺从孩子。另外,还有一部分留守儿童由于家中老人已去世或无法承担照顾孩子的责任,父母将孩子寄养在亲戚家中。留守儿童在亲戚家中的待遇一般不太好。若是是亲戚家中有同龄孩子,资源都是优先给自家的孩子,留守儿童能够得到的少之又少。学习方面,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存在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委托的抚养人都很少受过教育,大多数是文盲。农村的传统思想,认为读书没有用,对女孩子更是歧视,也就别说督促留守儿童学习的意识了。而且农村的学校教学资源也极为稀缺,学习条件艰苦。硬件设施教室普遍年久失修。个别地区留守儿童在漏雨窗户没玻璃的教室上课。农村学校较少,路途远。很多留守儿童天没亮就要上学,每次去学校都要走上一到两个小时。学校的图书也极为稀缺,很多书本都是几年前的,书本都快翻烂了。新华字典都需是学生公用,轮流查阅。软件方面,农村学校教师资源奇缺。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普遍条件艰苦、资源短缺、生活单调使得教师难以忍受不愿来此工作。有的农村学校只有两位教师,要负责百十位学生,教师每天时间都安排的满满的。教师资源的紧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未来都有深远的影响。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相关策略

“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区域流动将是一个长期的社会经济现象,这个过程将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相始终”。[1]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应从政府和社会两方面来解决。政府方面,政府首先要调查弄清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对县乡村的留守儿童情况全面了解,为政策制定做准备。其次,政府应根据对县乡村的留守儿童了解情况,制定相关法律政策,例如“西部支教”等政策,来吸收更多的教师去农村给留守儿童教授知识,来吸收更多的师范学生到农村支教,给农村学校添加新鲜的血液,给农村留守儿童送去更多的知识。再次,政府要适在财政上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应当在财政经费上对农村学校给予倾斜。应当在政策上对农村学校更多的照顾,帮助农村学校健康的发展,完善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给留守儿童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后政府应号召社会慈善组织以及爱心集团来资助农村学校的发展建设。在政策上救助留守儿童的爱心企业给予优惠,进而去刺激爱心企业更主动的去完成捐助,积极地去改善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鼓励爱心企业集团建立长远帮扶机制,让留守儿童进入企业实习,解决就业问题。社会方面,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不单单是政府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应该从我们身边的每个人做起。我们应该我做起,关爱留守儿童,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行动上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企业也该尽一份力。企业可以帮助农村学校建设,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环境。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帮扶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的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需求,给予他们需要的帮助。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媒体也该尽一份力。媒体应持续的关注农村留守家庭儿童教育的现状,并向大众传达,呼吁社会爱心人士关注农村留守家庭儿童教育,让更多的大众了解真实的农村留守儿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学习情况,报道他们面临的困难,引导大众了解他们,呼吁大众帮助他们。

结束语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彻底打破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有序流动,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2]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渐严峻,农村学校教育的硬件的匮乏更是雪上加霜,中国高速的城镇化发展,更加剧了了这种现象的发展。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经是关系到中国未来,关系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所以,中国政府必须从各个方面重视农村留守家庭儿童教育问题。农村留守家庭儿童教育问题,社会应该共同去关注。这关乎到中国发展的大计,关乎到中国国力的强弱,关乎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农村留守家庭儿童教育不容马虎,他们是祖国的未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缺失,不是一朝一夕,要长久的期坚持。中国的未来需要大家的努力。(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参考文献:

第7篇: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临清市;农村;留守儿童;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5-092-01

本文以临清市农村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和学校老师为研究对象,在临清市的五个乡镇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对监护人问卷200份,对30位学校老师做了访谈,然后从填写的调查问卷中获得所需相关数据,运用excel、spss等软件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研究。

一、临清市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与父母联系情况

笔者在调查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多久联系一次时得知,一月一次的比例最高,占26.4%,其次是三个月联系一次,占24%,一周联系一次的只有12%,一年联系一次竟有17.6%,很少联系的还有6%,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这样很不利于亲子之间进行感情交流,慢慢的彼此之间的感情就会疏远了。

由调查可以看出,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产生的最大影响中有38%的儿童认为是学习没人给予监督指导,有44%的儿童认为父母不在身边感到孤独没人聊天。可见父母在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日常学习与生活

笔者在调查留守儿童希望可以给他们提供什么帮助时得知,希望开通一部电话,可以经常和父母联系的比例占了31.2%,希望定期能前往务工地与父母生活的占39.7%,可见留守儿童非常希望和父母在一起,和他们多交流,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都很难办到。

从调查可知,有51%的留守儿童经常逃课去学校附近的网吧、游戏厅等。只有19%的留守儿童没逃过课,笔者访谈了解到,这些没逃过课的留守儿童希望通过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找个好工作,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有60%的留守儿童认为社会很少关心他们,更有30%的留守儿童认为社会根本不关心他们,可见社会在留守儿童的关心、照顾上存在很大缺陷,让他们感受不到来自社会的关怀,更别说特殊照顾了。

(三)监护人基本情况

笔者通过对留守儿童监护人调查得知,其监护人主要是祖父母,年龄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比例达52.2%,因为和留守儿童存在很大的年龄差距,在思考问题、做事方法上都存在很大分歧,感觉交流不到一起,所以留守儿童在遇到困难、有心事时,都不怎么跟他们交流。

留守儿童监护人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的只有5%,高达40%的监护人只有小学文化,竟然有30%的监护人没上过学,这样的情况下即便监护人想辅导留守儿童学习也无能为力,并且现在的学习课程越来越深,即使监护人有初中文化也很难进行辅导。

二、临清市农村留守儿童中存在的问题

(一)留守儿童自身存在的问题

通过笔者调查得在留守儿童中普遍存在厌学情绪较高、性格内向、心理脆弱、思想道德行为存在偏差等问题。如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有81%的留守儿童逃过课,在问卷中问他们放学回家后最先做什么时,有将近60%的留守儿童选择玩或看电视,只有10%的儿童选择做作业,在和老师交谈时,得知很多留守儿童上课精力不集中,成绩不太好。

(二)家庭较教育及关爱缺失

对诸多的留守儿童来说,父母外出务工忽略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父母教育、情感关怀等,这就造成许多农村留守儿童在教育、情感和思想道德方面的真空。另外,在对留守儿童的监护过程中,无论监护内容还是责任上都存在着很大的盲区。根据调查,在留守儿童中,单独和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比例达34.3%。 隔代监护中的祖辈由于年龄较大、精力有限、受教育程度偏低、观念和意识与留守儿童的需求有很大差距,对孩子的监护只注重对他们生活的照顾上,对其思想、心理、品德上的教育意识淡薄。

笔者在与老师访谈中得知学校已经意识“留守学生”问题严重性和重要性,但至于如何操作尽快解决这个问题,以及在当前以升学率来判断学校好坏标准的情况下,教师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并且访谈中发现学校根本没有建立留守儿童花名册,对留守儿童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留守儿童心理疏导老师也没有发挥太大作用,没有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开导,调查中有60%的留守儿童认为学校很少关心他们,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他们也体会不到温暖和关怀,在学习上也不会更不会充满积极性。

三、解决临清市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父母及监管人应加强对孩子的交流与教育

留守儿童的父母岁在外务工,但也应该在工作之余与子女、监护人及学校加强沟通,可借助电话、互联网等方式尽可能多的了解孩子的情况,给孩子多一些关爱。另外, 在监护人的选择上,尽可能考虑到其能力及精力,并强调对孩子的课业及生活管理,作为监护人也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承担起对孩子的监管及教育。

(二)学校要在各方面给予更多关心

学校可为留守儿童建立专门档案,由专门人员负责健全及随时更新档案资料,包括家庭基本情况,父母联系电话及单位,监护人联系方式等内容,以便随时与家长和监护人沟通联系。同时利用节假日父母返乡的机会可召开座谈会,家访等形式与父母进行深入沟通交流,使学校与家庭之间形成一股合力。另外,学校应多多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及情感,通过专门的情感辅导老师来帮助孩子排除心理及情感问题的困扰。

第8篇: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范文

1. 梯面镇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概况 

花都区梯面镇是广州市十区内唯一的山区镇,位于广州市花都区北缘,东北与从化交界,西北与清远市接壤,全镇总面积91.2平方公里,地形以山地为主。镇下辖八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9232人,95%以上为客家人。梯面是传统的农林山区镇,8个村均为经济薄弱村,经济收入以传统种养业、土地房屋出租为主,工业少而零散,全镇没有系统的规模产业,缺乏带动力强的支柱产业,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导致农民长期贫困。 

2. “留守儿童”出现的成因及分布特点 

由于梯面镇以农林经济为主,就业非常有限,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主要流向花都周边的珠三角区域,父母返乡周期短则1-2星期,长则1-2个月甚至数月之久。 

由于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依赖逐渐增强,留守儿童的比例与年龄成正比关系。根据对我镇中小学生的留守调查显示,小学留守儿童的比例要低于初中,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比例要低于高年级。受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的分布又呈现经济发展较好的村较少,反之较多,有旅居海外、出国务工传统的村较多。从数量上看,2013年全镇在籍中小学生1052(含外来流动儿童)人,其中留守儿童348人(本镇户籍),占33.07%,其中西坑村、联民村、横坑村、民安村256人,占73.56%,前3个行政村是经济薄弱村,民安村则是出国务工传统村,旅居海外(巴马拿为主)乡亲人数较多。 

二、当前我镇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 亲情缺乏,心理失衡 

根据我校课题组(市级课题《梯面镇山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的调查显示,65%的留守儿童“十分想念父母”,32%的留守儿童“偶尔想念父母”。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和缺乏联系,得不到完整的家庭温暖,留守儿童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这些孩子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情绪消极,失落自卑,心理压力过大,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性格脆弱、任性,行为孤僻,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形成一定的人格障碍。岳慧兰等通过对浙江省长兴县和德清县422名留守儿童进行的心理健康测查,也发现留守儿童有恐怖倾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冲动倾向,学习焦虑与孤独倾向等。有的研究者发现也有少数孩子在父母出外打工后,变得更加坚强、自信,自理能力增强,而且能够理解父母的做法,把对父母的思念、感激变为学习的动力,自觉上进。但这样孩子是少数,大多数孩子在父母外出后都表现出一些心理问题,年龄越小的孩子表现越突出,女生比男生突出。 

2. 习惯不良,学习较差 

调查中发现,32%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他们不听祖辈或临时监护人的教导,在校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和欺负同学等行为。 

3. 教育单一,安全难保 

“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临时监护人重养轻教,教育的责任就落到了学校,而学校教育是需要家长配合、社会支持的,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常常得不到监护人的配合。如家长会无人参加,学生违纪或者受到侵害后无监护人配合处理。付玉萍在《民工潮引发的社会问题》中指出:由于留守儿童无人监管,出现了水塘里游泳,网吧中沉迷,公路上飞车(摩托),吸烟喝酒等现象,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对其身体和精神造成非常大的伤害。 

4. 道德滑坡,价值扭曲 

家长外出打工,可以改善孩子生活和受教育的条件,但部分家长容易忽视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特别是部分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来进行补偿,使得一些留守孩子拥有过多零花钱,极易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享乐主义人生观和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的陋习。在调查中还发现有的“留守儿童”生活上爱攀比,缺少社会责任感、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等,甚至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少部分“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中学高年级阶段)的道德观念淡薄,道德社会化不完善,早期社会化陷入困境,人格发展存在缺陷,社会化行为产生偏差或失败。 

三、解决对策 

1. 构建“博爱”的学校教育文化 

在农村学校中,对于“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学校教育要体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以儿童的健康成长为宗旨,尊重儿童的主体性,构建“博爱”的学校教育文化,创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途经和教育方法。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发展。 

(2)改进教育方法,根植于“留守儿童”的现状与需求研究,体现新课改理念,让教育教学工作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3)探索实施“情感教育”导师制,用爱心去弥补“留守儿童”因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 

2. 丰富和推进校园关爱活动 

虽然“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因社会和家庭而产生,但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在解决农村留守学生教育问题上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家长远离孩子时,学校更应该扮演孩子第二个“家”的角色,主动承担起更多的教育义务。如通过班主任老师、团支部、学生会建立起“一帮一”、“手拉手”、“共享蓝天”的帮扶网,制订出符合地方实际和特色的帮扶措施,让“留守儿童”感受来自集体大家庭的温暖,在校园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这样既可以转移他们思念家长的注意力,又可以让他们在集体中成长进步,培养团结同学,热爱集体的良好作风。 

第9篇: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心理问题;学校管理;农村留守儿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这种背景下,农民工开始大量涌入城市,为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贡献了重要的力量。与此同时,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不断增长。这些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缺乏家庭关爱,同时社会支持也不够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独特的社会现象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措施,现论述如下。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1.心理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多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有问卷调查显示,当被问及有心事一般跟谁说的时候,选择“不说”的儿童占25%,其次分别是兄弟姐妹(占21%)、同学(占17%)、老师(占17%)、爷爷奶奶(占13%),然后才是父母(占7%)。从中可以看出,留守儿童在沟通方面存在着问题,需要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另外,仅有7%的儿童会选择跟父母说,表明他们与身在外地的父母产生了一定的心理距离。如任其发展,缺乏关爱的儿童会出现性格内向、自卑、早恋、情感冷淡以及心理逆反等问题。

2.学习问题

与城市和其他教育发达地方相比,我国农村的教育资源很薄弱,教育质量也较低。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很多儿童面临着较大的升学压力和学习压力。而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难以得到及时的帮助和疏导;由于缺乏父母的引导和监管,有的儿童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机也存在着偏差,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严重的厌学和弃学现象。

3.安全问题

近年来,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受不法侵害的新闻屡见报端。一方面,父母外出务工后,年长的爷爷奶奶缺乏防范能力,被侵害的可能性较大;另一方面,农村留守儿童性格及心理尚不成熟,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往往难以有效应对。此外,家庭和学校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单位,在安全衔接上存在着“真空地带”,儿童面临的安全隐患较多,导致安全事故层出不穷。

二、构建政府、学校和家庭三位一体的社会支持网络

要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应充分发挥政府、学校和家庭的作用,形成合力,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为留守儿童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为其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助力。政府应积极转变服务职能,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学校也应转变教育观念,提高管理水平,家长则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现以学校管理为重点进行详细探讨。

1.学校要成立专为留守儿童服务的教育管理小组

为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应成立相关的教育管理小组,积极调查和了解本校留守儿童的情况,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努力规范留守儿童的行为,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在学校学习期间,管理小组成员和老师要多关心留守儿童,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鼓励他们多与同学交流,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帮助和学习的快乐,促使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2.学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努力调整和改革课程设置

学校要与社会、家庭一道为留守儿童建立完善的教育网络,要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行为及心理健康问题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实现全面、健康的发展。学校要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留守儿童获得心理上的安慰和鼓励,帮助他们摆脱不良心理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有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要安排专职的心理健康老师进行开导,及时缓解和疏导他们的心理压力。

3.学校要与留守儿童的家庭相配合,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教育,二者缺一不可。学校要加强教育指导,使留守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认识到家庭教育和家庭氛围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促使家长和监护人积极行动起来,在树立自身良好形象的同时多鼓励和关心孩子,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和生活当中。

综上所述,受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政府、社会、家庭应多多关心和关爱他们,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体系。作为网络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学校要努力提升管理水平,针对留守儿童制订详细的管理措施和方案,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与留守儿童的家庭配合,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为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