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国际贸易笔记范文

国际贸易笔记精选(九篇)

国际贸易笔记

第1篇:国际贸易笔记范文

关键词:高职国贸;专业课程:完善

从2001-2007年,我国贸易额年均增长率均超过25%,2007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1738亿美元,据世界经济合作组织估计,2008年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与之相应,外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大幅攀升。有资料表明,我国外贸人才的缺口约为180万,仅广州外贸人才的缺口就达到了20万人,根据浙江省人才交流中心的数字显示,2007年外贸人才的需求较2006年增长了25%。一方面,外贸人才的需求十分巨大,但另一方面,大量的外贸专业的毕业生又找不到工作。一项调查表明,外贸专业的毕业生从事外贸工作的比率不超过20%。大量的外贸企业认为,开设外贸专业的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与企业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高职国贸类专业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

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以及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学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均对高职高专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有原则性的规定。加入wto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地位和作用已有了很大的变化,从现代国际贸易的发展要求而言,传统的外贸专业课程体系与我国现实外贸形势发展不相匹配,外贸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没有真正反映外贸企业对外贸人才知识结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课程重点不突出 突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点。突出课程重点,就是要根据目标岗位对国贸类人才的需求,开设用得上、学得精的专业课程。笔者认为,重点不突出就是培养核心能力的课程占总课程中的比例过低,一些与职业核心能力关系不够密切的课程开设过多,使得学生在有限的在校时间里对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学习时间明显不足。据笔者对杭州、温州和宁波等职业技术学院的调查,不少高职院校的公共课时数占了30%左右,与外贸工作毫不相关或者关系不大的课程占到了40%以上。以浙江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学院国贸专业三年总课时为2200学时。英语课总课时(包括大学英语精读216学时,商务英语72学时,外贸函电32学时,英语泛读72学时,英语口语72学时,听力108学时)共572学时,占总课时数的26%。就课时数而言,高职国贸专业的该门课程已经占据比较大的比例,但是就实际效果而言。高职国贸专业毕业学生的商务信函写作和英语会话能力明显不足。

重知识体系建构,轻职业技能培养 国际贸易具有较强的实务性,因此。在国际贸易课程设置中,实践性教学应该是第一性的,其中的理论课程设置应该是为实践服务的。在课程形式上,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在国贸专业课程的教学上,仍然以理论知识构建为主,人为的将课程体系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技能课。不少教师认为,技术是理论的应用。基础扎实了,才能学好技术。因此,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被过分强调了。连一些专业技能课,如国际货运、国际运输与保险也以描述性知识介绍为主,仅仅在高年级阶段才安排一些实践和实训的内容。另外。一些宏观性很强的理论课,如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金融、市场营销学、企业管理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被广泛开设,出现了学生“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上岗用不上”的尴尬局面,这种重理论、轻动手能力的教学方式,直接导致了毕业生不能直接上岗工作,还需要外贸企业对其进行专业技能再培训。

内容陈旧,与时代不符 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现代国际贸易实务的发展与变化,尤其是海关、税收、商检、外汇政策等进出口贸易管理政策的变化,需要相关课程的内容及时更新并与之同步。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晚,适应高职院校职业特色的教材较少,其中的一些内容还存在着大学本科教材的烙印,如国际贸易、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国际贸易地理、国际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国际贸易法、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实务谈判等教材,这些教材不仅理论性很强,还存在内容陈旧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图书市场的高职国贸类专业的教材进行分析发现,约80%的国际贸易实务或进出口贸易实务、国际结算等课本还是沿用《ucp500》作为施教内容,而涉及进出口报关课程中的“报关人”、“滞纳金和滞报金最低起征额”等知识点,还是2006年以前的内容,明显滞后。因此,高职国贸专业教材内容过时,是亟待解决的另一个问题。

缺乏职业针对性 在中国加入wto组织后,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外贸企业愈来愈重视岗位设置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以

岗位需求来招收和录用新的从业人员。从外贸业务流程而言,外贸企业的从业岗位设置主要有:货物报关、货物报检、单证制作、外贸跟单、外贸业务、国际货运等。依据外贸企业的特性,一般要求从业人员除了具备某一岗位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求兼顾上下岗位和岗位发展的专业知识。而目前高职外贸院校的课程设置与外贸岗位衔接不够紧密。从笔者对杭州、温州和宁波等职业技术学院的调查来看,全面开设国际结算、进出口商品检验与检疫实务、进出口报关实务、外贸单证、外贸跟单实务、国际货物运输实务或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的高职院校较少,而开设相应的实践课程更是少之又少。这些体现高职教育职业性的课程,不仅是区别本科教育的标志,也是学生顺利就业所必备。

内容重复,开课顺序不合理 精简课程门类,避免交叉重复,是高职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高职国际贸易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但它从属于理论性很强的经济学学科门类。高职国贸类专业的每门专业课程,如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理论基础、国际经济法、国际运输与保险都会涉及经济学、社会学、区域地理、文化学等相关的知识,内容重复,已经成为高职国际贸易类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如,国际结算与国际金融部分内容重复,国际货运与保险与国际贸易实务部分内容重复等。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有些学院的课程安排存在明显的先后顺序不合理,如,国际贸易实务课排在国际贸易理论课的前面,而且这门课有排在一年级的,还有排在二年级的,更有在一年级就开设国贸实务谈判课的。以上课程安排现象不仅让人匪夷所思,而且也很难想象其中的教学效果。

对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改革的对策建议

基于岗位需求,优化课程体系 高职国贸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从岗位职责的需求出发,以岗位任务群为主线,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满足本行业各岗位职责的多项要求。即满足外贸业务、外贸跟单、单证制作、货物报关、货物报检、国际货运等不同岗位及相应的岗位任务群的要求。经过对外贸行业岗位的调查,笔者提出新的课程设置方案。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要重点突出外贸业务中最核心的业务接洽、外语表达、单证制作、商检报关、函电、运输保险等能力的培养。此外,课程设置除了体现高职国贸的职业特性外,还要体现国贸的涉外性,除了在公共基础课程中开设法律课程外,还要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国际商法类的课程。同时,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沙龙等灵活教学手段,切实保障教学效果,使得高职国贸学生成为通晓外贸岗位实务操作、能运用国际惯例规避风险的复合型人才。另外,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要注意切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先易后难、先基础后提高的规律合理安排课程顺序,降低学生掌握国贸专业知识的难度,提高学习兴趣。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职业技能 以外贸类专业目标岗位所需要的技能设计实践教学计划,确定技术应用能力的实践教学目标。并在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大力度的改革。在课时安排上,国际贸易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达到1:1,实践教学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50%,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学时进行实践能力训练。在实践教学内容上,形成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综合能力训练课程(或实训项目)的实践教学体系。基本技能包括外语的应用技能、商务接洽技能、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和办公自动化技能、外贸应用写作技能等:专业技能包括外贸市场开拓、外贸单证制作、外贸函电应用、商检报关、跟单等;综合能力包括外贸市场分析、外贸公司管理、外贸产品销售、外贸团队管理等。在训练方法上,让学生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如外贸产品演示、外贸公司顶岗实习、模拟公司实训、单证制作训练、外贸心理素质训练、国际商务礼仪训练、外贸商务情报搜索训练等等。使外贸岗位技术应用与职业素质要求有机结合。在实训项目的教学中,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师讲、学生练的方式,实行现场的模拟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国际货运与保险课程的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让学生分别扮演海关、银行、政府、货运商、承运人、出口商、进口商、消费者角色,既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又能让学生切身体验到国际货物运输的流程和各环节操作要点。

精简课程内容,加强教材建设 优化课程内容,就是要全面清理目前课程中重复交叉的知识和技能学习,避免重复学习浪费,减轻学生负担。要从岗位对知识和技能需求的质和量出发,按照岗位需求,确定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学习量和学生掌握的程度。笔者所在的学院就曾经邀请了浙江多家省级外贸公司一线经理和资深专家,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最后确定的国际贸易专业的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践知识体系非常精简,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因此,加强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是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一环。变革原有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逐步形成自成一体的、具有

特色的新型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这种教材至少具有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特点。基础理论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合理选择确定知识模块及知识点,不必照顾学科体系的完整性,摒弃冗长、枯燥的知识陈述,使基础理论的表述简洁明了。同时,充实大量的图、表、例。加强教材的可读性和实用性。增加思考、训练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第2篇:国际贸易笔记范文

关键词:高职国贸;专业课程:完善

从2001-2007年,我国贸易额年均增长率均超过25%,2007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1738亿美元,据世界经济合作组织估计,2008年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与之相应,外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大幅攀升。有资料表明,我国外贸人才的缺口约为180万,仅广州外贸人才的缺口就达到了20万人,根据浙江省人才交流中心的数字显示,2007年外贸人才的需求较2006年增长了25%。一方面,外贸人才的需求十分巨大,但另一方面,大量的外贸专业的毕业生又找不到工作。一项调查表明,外贸专业的毕业生从事外贸工作的比率不超过20%。大量的外贸企业认为,开设外贸专业的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与企业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高职国贸类专业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

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以及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学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均对高职高专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有原则性的规定。加入WTO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地位和作用已有了很大的变化,从现代国际贸易的发展要求而言,传统的外贸专业课程体系与我国现实外贸形势发展不相匹配,外贸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没有真正反映外贸企业对外贸人才知识结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课程重点不突出 突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点。突出课程重点,就是要根据目标岗位对国贸类人才的需求,开设用得上、学得精的专业课程。笔者认为,重点不突出就是培养核心能力的课程占总课程中的比例过低,一些与职业核心能力关系不够密切的课程开设过多,使得学生在有限的在校时间里对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学习时间明显不足。据笔者对杭州、温州和宁波等职业技术学院的调查,不少高职院校的公共课时数占了30%左右,与外贸工作毫不相关或者关系不大的课程占到了40%以上。以浙江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学院国贸专业三年总课时为2200学时。英语课总课时(包括大学英语精读216学时,商务英语72学时,外贸函电32学时,英语泛读72学时,英语口语72学时,听力108学时)共572学时,占总课时数的26%。就课时数而言,高职国贸专业的该门课程已经占据比较大的比例,但是就实际效果而言。高职国贸专业毕业学生的商务信函写作和英语会话能力明显不足。

重知识体系建构,轻职业技能培养 国际贸易具有较强的实务性,因此。在国际贸易课程设置中,实践性教学应该是第一性的,其中的理论课程设置应该是为实践服务的。在课程形式上,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在国贸专业课程的教学上,仍然以理论知识构建为主,人为的将课程体系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技能课。不少教师认为,技术是理论的应用。基础扎实了,才能学好技术。因此,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被过分强调了。连一些专业技能课,如国际货运、国际运输与保险也以描述性知识介绍为主,仅仅在高年级阶段才安排一些实践和实训的内容。另外。一些宏观性很强的理论课,如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金融、市场营销学、企业管理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被广泛开设,出现了学生“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上岗用不上”的尴尬局面,这种重理论、轻动手能力的教学方式,直接导致了毕业生不能直接上岗工作,还需要外贸企业对其进行专业技能再培训。

内容陈旧,与时代不符 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现代国际贸易实务的发展与变化,尤其是海关、税收、商检、外汇政策等进出口贸易管理政策的变化,需要相关课程的内容及时更新并与之同步。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晚,适应高职院校职业特色的教材较少,其中的一些内容还存在着大学本科教材的烙印,如国际贸易、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国际贸易地理、国际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国际贸易法、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实务谈判等教材,这些教材不仅理论性很强,还存在内容陈旧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图书市场的高职国贸类专业的教材进行分析发现,约80%的国际贸易实务或进出口贸易实务、国际结算等课本还是沿用《UCP500》作为施教内容,而涉及进出口报关课程中的“报关人”、“滞纳金和滞报金最低起征额”等知识点,还是2006年以前的内容,明显滞后。因此,高职国贸专业教材内容过时,是亟待解决的另一个问题。

缺乏职业针对性 在中国加入WTO组织后,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外贸企业愈来愈重视岗位设置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以

[1] [2] [3] 

岗位需求来招收和录用新的从业人员。从外贸业务流程而言,外贸企业的从业岗位设置主要有:货物报关、货物报检、单证制作、外贸跟单、外贸业务、国际货运等。依据外贸企业的特性,一般要求从业人员除了具备某一岗位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求兼顾上下岗位和岗位发展的专业知识。而目前高职外贸院校的课程设置与外贸岗位衔接不够紧密。从笔者对杭州、温州和宁波等职业技术学院的调查来看,全面开设国际结算、进出口商品检验与检疫实务、进出口报关实务、外贸单证、外贸跟单实务、国际货物运输实务或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的高职院校较少,而开设相应的实践课程更是少之又少。这些体现高职教育职业性的课程,不仅是区别本科教育的标志,也是学生顺利就业所必备。

内容重复,开课顺序不合理 精简课程门类,避免交叉重复,是高职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高职国际贸易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但它从属于理论性很强的经济学学科门类。高职国贸类专业的每门专业课程,如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理论基础、国际经济法、国际运输与保险都会涉及经济学、社会学、区域地理、文化学等相关的知识,内容重复,已经成为高职国际贸易类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如,国际结算与国际金融部分内容重复,国际货运与保险与国际贸易实务部分内容重复等。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有些学院的课程安排存在明显的先后顺序不合理,如,国际贸易实务课排在国际贸易理论课的前面,而且这门课有排在一年级的,还有排在二年级的,更有在一年级就开设国贸实务谈判课的。以上课程安排现象不仅让人匪夷所思,而且也很难想象其中的教学效果。

对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改革的对策建议

基于岗位需求,优化课程体系 高职国贸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从岗位职责的需求出发,以岗位任务群为主线,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满足本行业各岗位职责的多项要求。即满足外贸业务、外贸跟单、单证制作、货物报关、货物报检、国际货运等不同岗位及相应的岗位任务群的要求。经过对外贸行业岗位的调查,笔者提出新的课程设置方案。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要重点突出外贸业务中最核心的业务接洽、外语表达、单证制作、商检报关、函电、运输保险等能力的培养。此外,课程设置除了体现高职国贸的职业特性外,还要体现国贸的涉外性,除了在公共基础课程中开设法律课程外,还要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国际商法类的课程。同时,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沙龙等灵活教学手段,切实保障教学效果,使得高职国贸学生成为通晓外贸岗位实务操作、能运用国际惯例规避风险的复合型人才。另外,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要注意切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先易后难、先基础后提高的规律合理安排课程顺序,降低学生掌握国贸专业知识的难度,提高学习兴趣。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职业技能 以外贸类专业目标岗位所需要的技能设计实践教学计划,确定技术应用能力的实践教学目标。并在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大力度的改革。在课时安排上,国际贸易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达到:,实践教学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学时进行实践能力训练。在实践教学内容上,形成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综合能力训练课程(或实训项目)的实践教学体系。基本技能包括外语的应用技能、商务接洽技能、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和办公自动化技能、外贸应用写作技能等:专业技能包括外贸市场开拓、外贸单证制作、外贸函电应用、商检报关、跟单等;综合能力包括外贸市场分析、外贸公司管理、外贸产品销售、外贸团队管理等。在训练方法上,让学生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如外贸产品演示、外贸公司顶岗实习、模拟公司实训、单证制作训练、外贸心理素质训练、国际商务礼仪训练、外贸商务情报搜索训练等等。使外贸岗位技术应用与职业素质要求有机结合。在实训项目的教学中,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师讲、学生练的方式,实行现场的模拟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国际货运与保险课程的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让学生分别扮演海关、银行、政府、货运商、承运人、出口商、进口商、消费者角色,既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又能让学生切身体验到国际货物运输的流程和各环节操作要点。

第3篇:国际贸易笔记范文

【关键词】右脑训练;识记能力;基础知识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以下简称“《国贸》”)是职业高中外贸专业高考的主要科目之一,此课程不但要求学生对国际贸易的主要概念、措施等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还对学生的识记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但由于整本教材知识点众多,学生难以全部消化。于是,我们看到了在应试教育下,老师想尽办法抓学生背诵,却经常头痛地发现学生仍然将知识点记混的情况。学生则在心里呐喊:请给我一块机器猫的“记忆面包”吧!笔者通过多年高三教学实践经验,对右脑的记忆功能进行研究,并将它们运用到《国贸》高辅中加以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左右脑记忆的功能特点

“人类实际上只用了自己大脑能量的10%。”美国心理学家威廉姆•杰姆兹曾说过。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其功能各不相同。左脑是理性脑,又被称为语言脑,采用语言形式处理信息。主管言语、文字、符号、分析、计算、判断、推理等,是人类读书、计算和写作时的动作中心。而右脑则是映像脑,以映像化方式处理信息。侧重于处理随意的、想象的、直觉的及多感观的影像。右脑是通过图像进行思考的半球,所以能够将语言变成图像。不仅如此,右脑还能把数字变成图像,把气味变成图像。右脑将看到、听到和想到的事物,全部转化为图像进行思考和记忆。当右脑分析一个词时,如右脑读“猫”这个词时,会自动地在右脑的影像库中搜寻猫的形象,然后将猫这个词与它的图片、感觉链接在一起。针对左右脑各自记忆功能的不同,笔者认为,右脑较之左脑有更强的持久性记忆功能。在学生通过推理、分析等逻辑方式进行左脑记忆后,如果能系统地训练右脑的记忆,将对学生学习《国贸》有更大的帮助。

二、学生的记忆面包

如何能较好地利用右脑对高三教学有所辅助呢?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利用日本记忆大师七田真先生的“七田式右脑训练法”,把这些训练法贯穿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在教授新知的同时有序地利用此方法对学生进行右脑训练。

1.数字转码记忆法。在国际贸易的学习中,学生经常因为碰到一些难记的年月日而烦恼,如在日期出现最多的第七章《世界贸易组织》中除了要记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时间———2001年12月11日外,还需要知道中国提出恢复我国在关贸总协定中缔约国地位申请的时间、中国成为WTO观察员的时间、中国正式申请加入WTO的时间等。遇到这么多没有太多规律的时间,学生经常容易记混,此时我们就可以根据七田式右脑训练法,利用数字转码法和联想法,把00~99所对应的关键词跟需要记忆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再通过联想的方式进行记忆。例如,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时间———20011211,对照数字转码表分别是:那么学生就可以把这些关键词编成一个简短的故事:“庆祝中国入世要吃二(块)石(头),因为是灵药,而鱼饵是庆祝国庆时吃的。”虽然刚开始,学生觉得这样的记忆很繁琐,要通过故事的方式记住,但是因为有情节有画面,所以不太容易出现背了忘、忘了背的情况。最神奇的是,使用时间长了之后编故事的速度就提高了,记起来也更加顺畅。

2.默写记忆法。默写应该不算什么新招数了,几乎所有的课程,甚至包括数学(默写公式或原理等)都会在高三教学中运用此方法。但是默写也是有窍门的,对学生进行有效默写记忆训练,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右脑信息处理的能力:进行默写时,不必一字一句地进行记忆,而是迅速地看一遍文章,然后将所有信息作为一个整体输入大脑。经常进行默写训练,眼睛会变得灵活,右脑获取信息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这种方法比较费时,但是可以养成学生逐字逐句默写的好习惯,对于定义中的一些关键词会一字不落地记住。建议教师在采用这种方法时,可利用一次课堂时间,教授学生默写记忆法,并进行实践操作,之后可要求学生在课后自己完成。

3.背诵记忆法。大脑生理学表明,与大脑记忆密切相关的是大脑新皮层的颞叶和新皮层的海马。如果将信息重复,就会在海马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反复刺激大脑,刺激速度越快就越能够在海马里构筑起清晰坚固的记忆回路。背诵本身蕴含着神奇的力量,反复背诵可以刺激大脑中的海马,开启右脑深层记忆回路。

4.图像记忆法。右脑独有图像记忆功能,在努力想起某事物时,记忆会以图像或视频的形式再现。对于《国贸》课程的教学,笔者也借鉴了此种方法。在学生进行第一轮复习时,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用一些颜色鲜艳的笔画出书本中的重难点,并注视某一页一分钟,再要求合上书本。于是,对某些重点知识出现了图像再现的效应。在进入到第二轮复习时,教师直接在黑板上画一张空白图片,取名为“无字天书”,然后让学生带着无字天书回忆书本中每个方位相应的内容。

5.左右脑综合记忆法。面包有正反面,正如我们人脑的左右半球一样,只有相辅相成地合理运用才能发挥更大的功效。如我们可以先利用左脑对某些知识点进行图表归纳,再让学生盯着图表看一分钟,通过右脑训练的方式,将表格以图像的形式印在脑中;又如对某一章节的学习,可以先利用“无字天书”,将本章的内容进行图片式梳理,再以大括号的形式,用文字按顺序写出相应的知识点;或者让学生自己归纳出每章的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左脑),每天布置学生在一个较固定的时段进行默写记忆法的训练;也可以利用填表法,将《国贸》中所涉及到的每个年份或日期以及对应的事件等(左脑)通过数字转码的方式填写在表格里。

三、记忆面包的借鉴意义

第4篇:国际贸易笔记范文

关键词:工作导向;工作场景设计;贸易环节能力;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212-02

一、教与学过程的导入

首次课,教师要明确本课程所用教材的宗旨、特点、要求、各章节内容、进度安排、作业方式及课堂要求,明确考核重点。要求师生共同做到对所学课程心中有数,目的是让学生能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预习、学习,以便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要明确这门课的重要性及对学生未来就业的重要性。教师带读函电范文后,要求学生对范文认真研读,并对每单元学习的核心和重点作重点练习。结合课文章节,学习每单元的商务英语函电表达,理解掌握商务信函的语气、措词、层次、建构。语言是语音与文字的结合,应尽可能多地朗读、背诵词语和范文。带领学生大声朗读,做到熟能生巧,让学生明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道理。力求争取实现口笔双丰收。分组和角色进行贸易环节的实践操、演练、展示成果。为保证模拟谈判成功,教师要做任务下达前的知识铺垫准备。要把学生的课堂笔记、课堂练笔作业记录、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程度作为期末考核项,目的是为培养学生课堂记录的好习惯,督促学生认真学习,严肃课堂纪律。做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该记记,该练练。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提炼,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应根据学生水平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把烦琐的知识具体化。作到上下有交代,横向有联系,提纲携领,举一反三。注意词汇使用的重复率,以便符合学生记忆的规律。期末考核标准:以出勤、课堂表现、笔记、作业、学生的言行、课堂实践的积极性、与教师的合作性为依据,结合期末考试成绩总体评价给分。

二、课程实施的内容

《外贸函电》课程教学内容以国际贸易流程为主线构建,涵盖建立业务关系、询价、报盘、还盘、订货、支付、包装、装运、保险、索赔等磋商环节,主要讲授信函的行文结构、外贸专业词汇及语言文体等特点,让学生系统地学习、掌握外贸英文函电写作及处理技能。该课程大量采用外贸业务真实材料,着重介绍电子商务时代函电的写作特点,强调翻译技能、商务谈判技能以及国际贸易知识在函电写作中的恰当运用。国际贸易知识:通过讲授经贸特别是对外贸易中所包含的每个基本流程,如建立贸易关系、询盘与答复、报盘和递盘、还盘与反还盘、订货、接受与签约、包装、装运、支付与结算、保险、商检等,掌握最基本的贸易理论、专业贸易术语、基本实务,使学生较准确地翻译和运用相关商务电函了解贸易的国际惯例,掌握对外贸易知识,理解职场规则中各国的时间观念。

外贸函电模拟实践课程系统设计主要内容及课时安排:按载体的范围、种类、课时、情境授课,实践重点。课时内容:6课时,外贸函电信件结构及格式,电子邮件及礼仪信函与电子邮件等的结构、基本礼仪电子邮件的文体、词汇特点、模拟实践信件等结构布局。机械、机器制造;3课时,建立业务关系的程序和环节,介绍公司及产品及获得对方信息的几种方法和渠道,建立业务关系信函的往来写作,维持业务关系信函的写作。信函写作的专业术语、正式语体。化工、冶金;3课时,询盘、还盘询问产品价格、付款等信息信函的写作,询问产品具体功能、特色等信函的写作、询问公司信誉状况信函的写作,再还盘。农产品、土畜产品;3课时,发盘纺织品实盘、虚盘及相关表达方式,用信函报一个或两个商品信函的写作,用报价单报多个商品信函的写作。纺织品、贵重金属、五矿产品;3课时,还盘。还盘常见单词、词组、句型。就价格、付款方式进行还盘类信函的写作,从建立业务关系到还盘的谈判口语。日用品、服装、饰品;4课时,接受及签订合同填订单。根据双方往来的信函缮制合同,就有争议的条款进行沟通类信函的写作。药品、保健品、食品;4课时,付款、信用证各个条款,信用证修改书各个条款。催证函、修改函的写作。家具、家装、办公用品;6课时,运输。要了解货物运输流程、能读懂涉及的运输单据,催促装船、延迟装船类信函的写作。装船通知的写作。货运联系租船订舱事宜类信函的写作。瓷器、陶器、厨房用品;4课时,保险。常见海洋货物运输保险条款英文表达方式。买卖双方就相关保险险别或投保金额进行磋商类信函的写作。木材、煤炭、塑料制品;3课时,索赔。索赔的流程及索赔单据,索赔及理赔类信函的写作。金属材料及制品;6课时,整个外贸流程模拟实践。整个流程的相关信函的写作,单证的缮制等;3课时,测试。测试方法;口、笔试。共(48)课时。《外贸英语函电》教法的创新性:教师首先向学生交代本课程所用教材的学习宗旨、特点、要求、内容提要及考核重点,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应了解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心理期待值,鼓励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以便达到以实践为主的学习效果。作到言必行,行必果,果必立。

第5篇:国际贸易笔记范文

关键词:对蒙贸易; 跨境人民币结算; 出口贸易

2010年6月22日央行等6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结算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首次将内蒙古自治区列入扩大试点范围,至此,内蒙古企业全面迈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时代,可在国际贸易进口和出口使用人民币结算。

一、何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指人民币报关并以人民币结算的进出口贸易结算。

二、北方股份首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实例

北方股份(全称为内蒙古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的非公路矿用自卸车研发生产基地,其产品市场占有率高达80%以上,近年来销售额以年均30%的速度稳步增长,2010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跃居20亿元大关。年均30%的增长速度,在同行业内成绩斐然。北方股份凭借优良的产品、良好的口碑、精湛的技术、保姆式的售后服务以及国内成熟的运作模式,早早地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目前,已成功将产品推向包括蒙古、印尼、越南、缅甸等4大洲、近4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外市场每年平均贡献近30%的销售收入。特别是蒙古市场,累计公司已销往该地区的整车数量已40台之多。昔日,在未推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时,北方股份在蒙古国出口整车均采用美元结算,由境外进口商采用电汇、信用证予以支付。以下为北方股份首笔尝试使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关键时间节点。2010年8月12日,北方股份作为内蒙古地区《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结算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首批试点企业。2010年10月17日,北方股份与蒙古国的贸易伙伴(×××××有限公司)签订了首次采用人民币作为跨境贸易结算货币的贸易合同。2011年3月16日××××××银行包头分行顺利完成了北方股份第一笔金额为人民币2900多万元由境外蒙古国汇入汇款的跨境人民币预付货款,结算资金顺利到位。2011年3月28日,北方股份发运整车内蒙古×××口岸,以人民币报关,顺利通关过境。一周后,提供合同、发票、出口报关单退税联在国税局办理出口免抵退税申报手续。翌日,退税手续获批,退税资金中正在办理。三、探析北方股份使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优势1.经营管理层高度重视。当前面临国内通胀和人民币新一轮升值压力,原辅材料和人工成本持续上升、国际贸易摩擦更加频繁,企业成本凸显。公司以李建平老总、李永福财务总监为首的经营管理层未雨绸缪,积极应对、成果显著。当前面对汇率的频繁波动,出口贸易结算力主跨境人民币结算,曾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共同规划和研讨,为北方股份短时间内就顺利实现中国工商银行包头市分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第一单”起了战略性的积极作用。2.地域优势。北方股份公司地处北疆草原钢城包头市,与蒙古国接壤,与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垂直仅仅300多公里,而内蒙古对蒙古国开发口岸有十一处之多,口岸是我国实施对南北开放战略,加强蒙古国合作的重要桥头堡。近年来内蒙古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3.认知程度较高。人民币认知程度较高,在蒙古国享有“第二美元”的美誉。当前由于人民币的币值稳定和预期升值,在蒙古市场沉淀有大量的人民币,同时我国银行业已与蒙古国银行业较早地建立起账户行合作关系。较高的认可程度较高和覆盖广泛的结算网络,对中蒙贸易使用跨境人民币结算提供的极大便利。4.对蒙出口占据主导地位。北方股份作为我国最大的非公路矿用自卸车研发生产基地,无论从技术实力、产品性能、营销渠道和售后服务,在对蒙出口业务中占绝对主导地位,同时公司对蒙业务给予战略性的高度重视,早在2000年就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成立分公司。目前,从出口商北方股份来说,在控制汇率风险、节省汇兑成本、加快资金使用效率,以及顺应我国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更愿意使用人民币结算,而对蒙古国进口商而言,以人民币币值稳定并且容易兑换,以及双边贸易中沉淀下来人民币来结算,也是非常认可和愿意使用的。

三、探析北方股份使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好处

1.规避汇率风险、无汇兑损失。金融危机以来,伴随我国汇改的进一步推进以及欧元区债务危机,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结算货币美元和欧元都经历剧烈波动,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是本币。企业和贸易伙伴都强烈寄希望于使用本币计价和结算来规避汇率风险。2.手续简单、汇划便利。核查账户”,可共用公司原有人民币账户,无汇兑环节,汇划较为便利,可直接入账,节省入账时间,提高资金使用效率。3.无额度控制、只申报不核销。北方股份以往出口蒙古国采用美元结算的账款,因收汇需进行联网核查,所收汇资金必须进入待核查账户等待核查,由于海关数据传输、公司收汇额度控制等多种因素,公司出口收汇资金不能马上进入企业可支配的自由账户。而使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只登陆贸易信贷登记管理系统办理人民币债权债务的登记,无额度控制,同时也不纳入外汇核销管理,办理报关和出口货物退免税拾无需提供外汇核销单。4.降低跨境交易成本,提高财务收益。以上述实例中汇划人民币2900万元为例,以当前国内商业银行收费标准,如以等值于2009万元人民币的美元汇划大约为100美元,而采用跨境人民币结算,划款只需15元人民币,手续费支出差别很大。同时,以签订合同到收到货款之日,人民币已累计升值2%之多,采用跨境人民币结算赚取汇兑收益高达58万元人民币之多。以上就北方股份首笔实际结算实例为背景,来探析北方股份使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优势以及使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好处。虽谓探析,实很肤浅,陈述笔者之见,望与同仁共鸣!

作者:温殿龙 单位:内蒙古金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史立明.关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机遇与挑战的思考[J].中国证券期货.2010(01).

第6篇:国际贸易笔记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手段

国际贸易是经济学专业学生主干课程之一,是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必修课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市场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有较高的动手实践能力。传统的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方式是教师讲授为主,用黑板、粉笔进行讲解,学生被动去听,这样一方面有些形象生动的内容可能没有完全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学生缺乏主动性,如果把多媒体教学带入课堂,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提高学习效果。

多媒体教学又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即CAI),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在国际贸易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吸引力。在传统国际贸易教学中,通常是老师讲,学生听,容易造成学生感观上的麻木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老师的重要讲解可能就错过了。但多媒体教学,可以采用课件,用丰富的图片,不同的声音,穿插视频的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解世界贸易组织时,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将世界贸易组织的历程,组织框架,相关原则等一一列出,虽然知识点都讲到,但相对比较乏味。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将世界贸易组织的历程图片,中国入世的录像等展示出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的印象,这样老师的讲解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2.拓展学生思维。采用PowerPoint等制作的课件,不仅像传统教学板书一样表达了基本内容,还可以通过直观方式提出问题,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思考问题,发展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广阔。例如:在讲解世界各一体化组织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将各个一体化组织分别进行介绍,而很多学生脑子里对一体化的直观形象仍不是很了解,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通过图片,网络新闻用课件制作出来,直接让学生看到世界地图上各一体化组织的位置,从而让他们自己思考各组织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竞争。

3.扩大学生信息量。国际贸易课程中包括理论、政策以及实务,因此涉及到的内容和信息比较多,在传统教学方式下,老师主要通过粉笔和讲解,讲解快,但学生课后进行复习,举一反三没有基础,粉笔将内容写下来,学生可以通过记笔记课下复习,但速度太慢,影响教学进度。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将教学内容和补充的相关知识用课件制作下来,发到学生公共邮箱中,如果学生有问题,课下下载之后就可以反复进行研究。这样课堂上的时间可以用更多的信息来扩大学生的视野。

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分析问题能力。在国际贸易教学中,需要案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传统教学中,条件限制,案例部分的教学次数和效果受到一些影响。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案例直接制作成课件,减少课堂上抄写的时间,学生也可以直观地看到案例进行分析。一些案例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增加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5.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对实践要求很高的课程。多媒体教学,可以模拟国际贸易情境,通过一些专门的教学软件,让学生扮演进出口角色,实际动手进行进出口贸易的操作,这比传统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多媒体在国际贸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多媒体教学互动不足。多媒体教学通过课前做好的课件进行讲解,可以节省课程板书的时间,面画丰富多彩吸引学生,但只是一味操作计算机,忽略了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也容易产生疲倦。如在讲解国际贸易理论章节时,课件能将理论内容展示清楚,但不同学生理解力不同,再加上课件由于事先做好,放映很快,所以应给学生一个学习、思考、吸收的时间。

2.教学课件主次不分。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视频、声频等将教学内容立体化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即能听得到又能看得到,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但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多媒体工具可能会出现喧宾夺主的结果。

3.教学目的不十分突出。由于多媒体教学的讲解多是幻灯片,因此,知识的结构性,重点的突出反而不如传统方法理想,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必须注意简洁,重点突出,表达言简意赅的问题。

三、正确发挥多媒体教学在国际贸易课程中的作用

1.多媒体手段和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多媒体教学主要是在计算机上操作,这样计算机就成了直接与学生接触的教学主体,老师则成了播放员,使得老师与学生的交流相对减少。传统教学中老师可以和学生进行眼神对话的交流,掌握学生的理解情况。因此,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过度依赖,不同的教学手段各有特色,在教学教程中,应根据教学需要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除了用PPT等课件进行表达,还应和传统方法相结合,在重点难点的地方可在屏幕前进行重点讲解,使学生掌握重点难点所在,与学生进行交流。

2.以人为本,教与学相结合。采用多媒体教学在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的同时,要注意学生的承受能力,令学生目不暇接的播放幻灯片,整屏整屏的板书字幕都会让学生没有时间学习吸收和做笔记,更无法思考,分析。因此在制作幻灯片的时候,老师要注意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在播放幻灯片的时候,应给学生思考分析的时间,达到学生积极学习的目的。

3.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采用多媒体教学老师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比如:一个过于呆板或花哨的课件都会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老师通过自己学习,根据教学思路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作相应课件,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子剑.多媒体教学法与西方经济学教学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5).

[2]程丽.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融合[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5)

第7篇:国际贸易笔记范文

【关键词】保税监管区 贸易收支 非现场监测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环境的不断改善,享有更加便利外贸经营条件的保税监管区对外经济贸易发展迅速。但由于相关部门对保税货物实行特殊监管政策,外汇局对保税货物进出境采取“不核销”管理,难以通过现有业务系统对保税监管区跨境贸易收支的真实性进行有效监管。在当前严峻的国际收支形势和日益增加的监管压力下,整合利用现有的外汇监管数据信息,构建保税监管区跨境贸易收支非现场监测体系,对防范和打击异常资金通过保税监管区域非法流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保税监管区跨境贸易收支非现场监测体系构建的总体设想

目前,外汇局对非保税货物跨境贸易收支监管主要依托中国电子口岸执法系统和外汇金宏系统将货物流与资金流进行逐笔或总量比对,来判断跨境资金流动是否具有真实的贸易背景,如出口收汇核销、收结汇联网核查以及贸易收付汇核查等。由于海关对保税监管区管理执行的是“放开一线,管住二线”的原则,对保税货物实行进出境备案制度,且目前未将货物进出境备案清单电子底账纳入电子口岸执法系统。保税货物流相关监管信息的缺失,使外汇局对保税监管区贸易跨境收支监测不可能像一般贸易区企业那样以物流信息作为参照对象。

基于上述现状,当前条件下保税监管区跨境贸易收支非现场监测的总体思路是:以外汇金宏系统中的国际收支申报信息为主要数据来源,整合外汇账户系统中的外汇收支信息、贸易信贷登记系统中的预收、预付等数据信息,设置一定的非现场监测指标,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确定观察期内需重点关注的异常收支项目和主体,有针对性地开展非现场和现场核查。

二、保税监管区跨境贸易收支非现场监测指标设置

(1)外汇登记指标。主要用于监测区内企业基本信息登记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外汇登记指标是开展保税区跨境贸易收支非现场监测的基础,它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其他指标的有效性,包括保税区企业外汇登记数和外汇账户开户数。具体监测方法:以外汇局区内企业实际登记和开户备案信息为基础,定期比对金宏系统及外汇账户系统中标识为“特殊经济区”的企业名单,及时清理漏登记和错登记企业基本信息,确保非现场监测主体的准确、完整。

(2)总量监测指标。包括区内全体企业跨境贸易收、支增长率,收、支总额占全辖跨境贸易收支的比率,以及贸易顺差占全辖贸易总顺差的比率,分别监测区内企业总体跨境贸易收、支变化及贸易顺差增长情况。其中收、支增长率采用环比计算,因为环比相对于同比更能体现企业逐期的发展变化,且数据主要来源的外汇金宏系统上线时间较短,同比数据代表性不够。通过纵向环比和横向占比指标的比较,对区内企业总体跨境收支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判断。

总体企业跨境贸易收入(支出)环比增长率=[观察期总体企业跨境贸易收入(支出)金额-上期总体企业跨境贸易收入(支出)金额]/上期总体企业跨境贸易收入(支出)金额

区内跨境贸易收入(支出)总额占全辖比率=[观察期全辖企业跨境贸易收入(支出)总额-观察期区内企业跨境贸易收入(支出)总额]/观察期全辖企业跨境贸易收入(支出)总额

区内跨境贸易顺差占全辖比率=[观察期区内企业跨境贸易收入总额-观察期区内企业跨境贸易支出总额]/ [观察期全辖企业跨境贸易收入总额-观察期全辖企业跨境贸易支出总额]

预警值设置:以一定时间内各期跨境贸易收入增长率、支出增长率和收、支总额占全辖收、支总额的比率,以及区内跨境贸易顺差占全辖比率作为样本数据,利用百分位法分别计算出不同关注区间(一般、重点及介于两者之间的适当关注)的上、下限监测指标为作预警值,将观察期指标与预警值进行比较,判断指标状态是否正常,并确定关注级别。

(3)主体监测指标。包括个体企业跨境贸易收入、支出以及预收、预付增长率,通过对这些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对区内单个企业跨境贸易收支及贸易信贷变化异常情况进行监测。由于延期收汇和延期付汇均以物流为基础,且现行的贸易信贷登记制度对其可以有效监控,因此对区内贸易信贷非现场监测的重点应为无实际交易背景的预收和预付货款。具体监测方法:从金宏系统中将区内企业观察期跨境贸易外汇收支数据及预收、预付数据导出,分别计算出各项指标的同比增长率,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筛选出前N位作为关注企业,对其异常变化指标进行有针对性地监测分析。其中,对预收、预付款占比增幅较大的关注企业,应将相关信息与贸易信贷登记系统进行比对,看企业是否及时全面地办理了贸易信贷登记手续。

(4)单项监测指标。反映企业跨境贸易收支异常的关键性指标,根据区内企业跨境贸易收支特点进行反向设置,根据指标的出现与否或波动大小,判断企业跨境贸易收支是否存在异常。

1)收支金额指标:包括单笔整数或大额。通过对区内跨境贸易收付款金额进行排序,按一定比例筛选出整数和大额收支。

2)关联交易指标:包括境外股东及关联企业收支。企业境外收付款人一般相对稳定,关联交易出现大幅波动则可能存在收支异常,如变相借用外债等。利用境外收付人筛选出关联交易金额,通过关联交易异常变化对重点收支进行关注。

3)异常主体指标:包括金融等特殊企业。由于跨境贸易收支主体一般为贸易或生产型企业,交易对方正常不会出现金融、运输等服务类企业。通过在企业境外收付人中检索“金融”、“运输”等关键词,看是否有非贸易项下资金混入贸易项下。

单笔整数和单笔大额指标可根据本地区企业规模大小及进出口方式灵活设置,对最终筛选出的大额收支应与外汇账户系统相关数据进行核对,防止企业申报差错;关联交易监测对象正常以境外股东为主,以上指标可以交叉使用,企业同时具有指标特征越多,则需关注程度越高。

三、提高保税监管区跨境贸易收支非现场监测效果的建议

(1)改进区内企业外汇登记制度,确保数据信息准确完整。统一区内企业外汇登记管理,明确唯一系统作为保税监管区域企业外汇登记管理系统,其它系统与之共享企业基本信息;另外,由于区分保税和非保税跨境收支的重要依据是国际收支申报是否为核销项下,建议将外汇金宏系统中的是否为核销项下定为必填项目,要求申报企业履行真实性义务,否则承担虚假提供外汇来源信息责任。

(2)对区内企业跨境收支实行专户管理。外汇账户系统虽然将区内企业进行了标识,可以对区内企业外汇账户收支及余额进行统计查询。但该系统并未对区内企业外汇收支进行细分,无法对跨境贸易外汇收支进行单独统计。建议对跨境贸易收支设立专户管理,包括外汇及人民币账户,便于对跨境贸易收支的资金划转、余额、结汇使用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其它业务系统进行数据交叉比对。

(3)完善保税区企业贸易信贷登记管理。目前,区内企业跨境贸易收支需办理贸易信贷登记手续,但系统并未对区内企业进行标识,也无相关的汇总查询功能;刚上线的数据综合利用平台虽然可以对区内企业进行贸易信贷专题分析,但并未区分跨境和非跨境交易,数据的综合利用性不高。建议在贸易信贷登记系统中对区内企业进行单独标识,对跨境和境内交易进行区隔,并增加统计分析功能,便于对区内企业跨境贸易信贷进行更有效的统计和分析监测。

(4)利用科技手段,提高保税监管区跨境收支非现场监测效率。利用手工计算相关指标开展保税区企业跨境贸易收支非现场监测,工作量大,涉及面小,总体效率不高。建议开发相关的应用程序,从外汇金宏系统、外汇账户系统和贸易信贷登记系统中采集相关数据信息,自动生成相关监测指标,并进行预警提示;同时,建立规范的保税监管区跨境贸易非现场监测制度,明确相关的分析监测要求,使保税监管区跨境贸易收支非现场监测系统化和规范化。

(5)加强与其它管理部门之间的协作,发挥监管合力。一方面要加强与保税监管区管理部门的联系,实现企业注册信息共享,提高企业外汇登记的全面性和及时性;另一方面,从长远看,要积极推动与海关的合作,对进出境备案清单数据实现联网共享,建立有效的信息交互平台,最终实现物流与资金流的匹配,提升保税区非现场统计监测水平。

第8篇:国际贸易笔记范文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中职;学习障碍;教学改革

国际贸易实务是以企业的进出口业务程序、以及与其相关的各种惯例、法规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随着物资流通全球化的加快和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加速,对通晓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国际贸易实务成了经贸类和管理类专业的必开课程。纵观我国的高等学府、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普遍都有开设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但是中职学校的学生和高等院校的学生在认知能力、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作为中职学校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师,必须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开创出一套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一、中职学生的特点及其对国际贸易实务的学习障碍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生源是初中生,而且是初中生中成绩相对较差、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相对较低的那部分学生。由于这些学生在初中时不受教师的重视,自信心不高,进入中职后,面对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专业课程的学习会更觉得困难,如果再加上授课教师填鸭式的、枯燥的讲解方法,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国际贸易实务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内容也比较繁多复杂,许多贸易惯例和规则需要学生完全掌握,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就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比如本课程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贸易术语,这里要求学生必须掌握13种贸易术语的基本概念、每个术语对买卖双方责任、义务、费用、风险的划分,以及在采用这些术语时应该注意的问题等内容。由于太多内容需要学生理解记忆并能灵活运用,学生普遍反应很难,课堂气氛低落。此时教师必须给学生鼓劲,及时给予表扬,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而不能一味地强迫学生学习,或者反复强调内容的重要性,因为这样很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除了中职学生的自信心不高,容易厌学等障碍外,在学习国际贸易实务中还体现出了其他问题,包括计算能力较差、逻辑分析能力不高、团队协作能力较差等,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改变教学方法,适应中职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引导学生学好国际贸易实务。

二、针对中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改革

(一)备好第一堂课,让学生喜欢国际贸易实务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激发学生学习国际贸易实务的兴趣,必须从第一堂课开始。结合中职学生性格外向、喜欢表现的特点,第一堂课应该交给学生来表演,表演可以用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为了能让学生既理解了本门课程的内容,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先讲解现实生活中国际贸易实务的实用性,能为他们的就业提供怎样的帮助,从而引起他们对这门课的重视。然后通过设定任务的方式让他们讨论“作为一名外贸业务员该如何完成一项出口任务”,为了使这一过程有趣味性,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几组讨论,每组之间互相竞争,对表现较好的同学和小组进行表扬,由于学生的外贸知识储备不够,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方向性的引导,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笔者通过对两个班级的实践发现,学生普遍反映这种方法很有意思,他们很喜欢学习国际贸易实务。

(二)灵活运用案例教学和情景模拟教学提升课堂效率

案例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教学法是国际贸易实务中采用较多的教学方法,因为这两种方法可以使一些晦涩难懂的国际贸易惯例、规则非常清晰地表达出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但是在采用这两种方法的时候有几点需要注意,第一就是案例选择不能随意,不能只要相关就拿来采用,而应该考虑案例是否超出学生的知识储备;第二是设定讨论的问题不能过于简单,必须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第三是情景模拟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且起到较好的知识传达作用,不能为了模拟而模拟。笔者经过实践发现如果把案例教学和情景模拟教学结合使用,会起到较好的效果。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和信息资源,让课堂知识丰富多彩

多媒体是当今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以解决教师无法用板书解决的问题,而国际贸易实务中有很多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清楚的知识点,多媒体就可以起到非常好的作用。比如,对于贸易术语的交货地点、风险划分点、运费承担等问题,若仅用语言表述和简单的板书,学生很容易弄混淆,但利用多媒体就可以通过简单的几何图形和不同色彩的文字非常清晰地表达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记忆深刻,这样不仅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也非常喜欢。在讲解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时,为了让学生了解交易磋商的程序,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制作动画来吸引学生,让课堂丰富多彩。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非常实用又很有趣味性的学科,虽然对于中职生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特点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会非常喜欢学习这门课程。以上只是笔者在提高课堂效率方面的几点见解,为了培养出适合新时期要求的中职外贸人才,职校教师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因此,针对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改革还需要继续探索实践。

作者:龚慧 陈芳红 单位:深圳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第9篇:国际贸易笔记范文

[关键词]行动研究;合作学习;商务英语

一、理论介绍

(一)教育行动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可被视为一种教育思想,要求教师能主动更新教育理念。从课堂教学入手,将教学行为和研究进行结合,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提高自身素质。此种教育思想与传统意义上的用“研究”成果指导教育教学“行动”有着本质的区别。教育行动研究是行动与研究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循环过程。20世纪50年代,行动研究开始在美国流行起来,但是学者对其内涵有不同的看法,因为其理论背景及实践具有复杂性。最广为接受的是Kemmis&McTaggart的定义:它是自我反思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反思,社会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可以提高对教育实践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正确评价所从事的职业。行动研究的应用,使教育行动研究得以产生和发展,教育中的行动研究是在学校教学情境中,教师对教学行为的结果进行的一系列的研究;教师是研究者,参与和合作是其主要特征;其研究场所为教学的实践情景;是教师作为实践的探索者,为了改进自身的教学实践,而进行的比较系统和科学的自我反思活动;其最终目标在于提高自身教学质量。

(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现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其基本形式为异质学习小组,这种学习模式充分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队协作为前提,对团队进行成绩评定,从而促进小组成员的学习,完成教学目标。

二、问题的界定

(一)发现问题

自2010年,笔者一直教授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该课程是用英文讲授的专业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英语和贸易知识的应用型人才,为学生将来从事外贸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的可模仿性。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并负责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发现学生将理论转变为实际操作的能力偏低。

(二)调查研究

笔者首先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学生对上述问题的看法,所调查学生为笔者所教授的商务英语本科36名同学,其中有55%的同学认为国际贸易实务理论知识太抽象,学起来很枯燥,有18%的同学认为用英文版本的教材比较难理解,还有22%的同学指出将来自己要从事外贸相关的工作,对该课程非常感兴趣,还有5%的同学觉得怎么都行,只要考试及格就可以了。为了进一步调查问题产生的原因,笔者又抽取了10名同学进行座谈,认真听取学生的反馈,其中大部分同学认为,国际贸易实务非常重要,能学习到很多外贸实务的核心概念,外贸实务的流程,但是理论知识理解以后,如果能有机会进行实际操作就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了。

(三)确认问题

经过调查问卷和座谈,笔者对自身教学进行认真反思,并仔细研究了自己的教学日志,发现问题在于自身教学方法单一,不能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产生该问题的原因在于笔者认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属于核心知识课程,专业学生应该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因此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只是采用传统的课堂提问和案例分析进行互动,不能使学生充分的参与,也不能使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刻的理解。

三、行动研究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一)行动研究的第一个阶段

1.行动研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1)确定分组:行动研究开展的班级人数为36,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合理划分为六个合作学习小组,每组六名同学,明确组员责任,小组成员的构成也考虑到了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差异。

(2)确定学习任务:建立了班机微信群,提前将预习任务布置给各小组,课程专业知识学习结束后,再布置案例材料的学习和分析,必须按照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3)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教师根据每次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学习任务后,小组成员必须都参与,可以根据分工首先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然后进行小组交流,最后整合学习成果;如每个学生都要先预习课本,对国际支付工具和国际支付方式有个概念性的理解,然后各自查阅资料,将查阅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分享,整合成最终的学习成果。

(4)展示学习结果、给予成绩评价:每个小组要把本组的学习成果进行汇报,针对预习情况的汇报,主要是以教师进行抽查的方式,对于案例分析的合作学习情况,要求小组成员在课堂上进行PPT展示,每个小组成员必须参加,合理分工,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联系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在学生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保持沉默,在展示结束后,教师再进行补充和评价。

2.观察与发现

经过第一阶段的行动研究,笔者对学生活动进行录像,同时制定了该课程的学案,即要求学生将预习情况、预习内容、学习心得等进行记录。笔者也进行了课堂观察和教学记录。在察看学生相关学习记录,进行针对性访谈之后,发现了一下问题:一是部分小组不能真正进行合作学习,尤其是预习作业,有部分同学存在侥幸心理,觉得不会检查到自己,就不认真准备,在课堂提问中小组之间的理解甚至都不一致。二是在进行小组汇报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有部分小组只是分工去做,但是没有进行小组讨论和汇总,而且汇报过程中都是各自展示各自的,从PPT制作上就能看出是每个人自己做,然后简单将材料堆砌在一起的,缺乏合作意识。而且有的同学进行汇报时,口头表达能力欠佳,不能和听众进行互动,存在死记硬背台词的现象。三是在小组汇报过程中,其他作为听众的学生容易走神,有部分同学不能认真听取其他小组同学的学习成果汇报。

3.反思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先根据平时课堂记录,选取部分同学进行深入访谈,然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认真的反思和总结,找出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案。首先,从思想上教育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有部分同学对该课程本身缺乏兴趣,觉得以后不从事相关外贸实务的工作,就不用深入研究,针对此种情况,笔者对学生进行了启发和开导,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专业课堂对专业知识结构、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和自身创新能力的发展都是有好处的。其次,制定严格的评价机制,每个小组的组长实行轮流值,并对小组活动进行详细记录,课堂汇报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实行脱稿汇报,必须和听众有互动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评价标准。最后,对于听众来说,在一个小组做完汇报后,每个组至少向汇报小组提出一个问题,而且汇报结束后,教师要随即抽查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提问。这样有利于激励学生认真听课。

(二)行动研究的第二个阶段

1.行动方案设计与实施

第二个阶段从第八周到第十六周,主要专业术语学习已经接近结束,合作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外贸业务中相关的案例分析。

(1)由每个小组模拟创建自己的国际贸易公司,选定产品,制定自己企业的营销策略,宣传平台,并制作成商业创业计划书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相关贸易术语的操作,这样更接近现实,有利于激发同学们学习专业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汇报内容必须提前演练,在此之前将小组活动及演练的过程以录像的形式提交,PPT制作可以是中文也可以是英文,但是汇报语言必须是英文,而且必须脱稿完成,成员之间合理分工,合作协调。

(3)实行教师评价和小组互评,汇报结束后,小组接受教师点评和提问,其他小组也要进行点评和提问,其他小组成员也要接受教师提问,这样有利于课堂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观察与发现

经过几周的课堂记录和观察,发现只有极少数同学不能回答老师和小组同学的问题,部分非常积极的同学带动了大家的学习激情,课堂参与度极高,而且这个阶段大家都非常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通过小组同学课下演练,同学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心理素质也变得强大了。

3.反思

经过一学期的行动研究,笔者发现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其实很广,主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制定合理的实施方案,对提高课堂效率和促进学生学习专业课程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做好协商,教育引导好学生,从而和学生建立一种和谐的互动关系非常重要,笔者教授多门专业课堂,对实验班及非常了解,学生也非常信赖教师,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此次行动研究要继续下去,方案有待进一步完善,比如如何制定详细的评价标准以体现评价的公正性和有效性等都非常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符晓.合作学习理论在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堂中的应用———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行动研究报告[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