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线上教学策略范文

线上教学策略精选(九篇)

线上教学策略

第1篇:线上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非线性编辑;学习策略;学习方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08)11―0026―05

前言

《非线性编辑系统》是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专业方向课,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计算机技术,视听技术,电视艺术穿插渗透,主要讲述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基本知识及利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制作电视教材的基本技能和技巧。本课程在所有的专业方向课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前面一些专业基础课的提高,又为以后进行影视节目综合制作打下了基础。

但由于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技术、设备都在不断的更新,发展,如何才能在信息时代、数字媒体时代应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尤其在信息时代,网络化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较快,学习策略各异。那么如何结合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呢?

一 学习策略及学习方式的界定

学习策略与学习方式的概念,目前国内外的观点各异,至今仍然没有达成共识,笔者在这里所阐述的学习策略是指:“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它既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

对于学习方式本论文认同“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学习时所具有的或偏爱的方式或风格”,并按照安东尼•格拉沙和谢里尔•赖克曼编写的学生学习方式量表,将学习方式分为竞争型、协作型、回避型、参与型、依赖型、独立型6种。

二 大学生学习策略应用水平、学习方式及结果分析

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两个调查量表:一个是学习策略量表,是由美国的德克萨斯大学(温斯坦)Weinstein等人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编制,美国已有1000多所学校使用此量表对学生的学习策略应用水平进行测试。此量表用来测量学生进行学习和研究活动的策略和方法,重点关注那些通过教学可以改善的、与成功学习(successful learning)相关的显性或隐性的思想和行为。而且诸多研究表明LASSI对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帮助教师进行研究和设计教学活动均有积极作用。另一个是学生学习方式量表,是安东尼•格拉沙和谢里尔•赖克曼编写的,他将学习方式分为竞争型、协作型、回避型、参与型、依赖型、独立型6种学习方式。因为这一测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评估一般性的课堂学习方式,一种是评估个体在某一具体课程上的学习方式,所以两表的选择上也符合自己的研究目标。

研究对象: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选取了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120名作为被试。 此研究对象的确定主要是考虑兰州大学是一所“985” 学校,其学生生源在全国,而且学生的智力水平相对来说较高,西北民族大学作为西部的一所名族大学,学生大多数来自西北少数民族区域,西北师范大学,是一所师范型大学,培养的学生主要是面对教育这一行业,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策略也具有代表性。三所学校从样本选择上来说较合理。以上是作者选择研究对象的出发点。本研究问卷回收学习策略量表107份,问卷回收率为88.89%,其中有效问卷为10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4.13%。回收学习方式问卷105份,问卷回收率为87.5%,其中有效问卷为9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75%。为了统计的方便,最后取了有效样卷的90份进行了分析。

研究工具:一个是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Weinstein等人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编制的学习策略量表(Learning and Study Strategies Inventory,简称LASSI)――LASSI量表。

另一个是采用辛辛那提大学教师资料中心的格拉沙和赖克曼在1975年编制的《学生学习方式问卷》,对其稍加修改。

1 大学生学习策略应用水平及结果分析

本次测量是基本可信的:克龙巴赫(Cronbach)a系数是比较通用的评价测验信度的指标,本次测量根据调查数据计算的克龙巴赫a系数如表1所示。该量表总a系数为.7554,其余分量表的a系数均不低于.70,本次测量与LASSI手册上提供的数据有一定的差异,但统计结果表明本次测试有着良好的测验信度,项目之间有良好的一致性。

(2) 大学生学习策略总体水平分析

(3) 结果分析

通过对大学生学习策略测量数据的结果统计发现,大学生学习策略总体水平偏低,在50%以下水平上,态度、动机、焦虑、信息加工和考试策略方面的人数均超过被试人数的一半。

2 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情况及结果分析

(1)学习方式Alpha信度分析

结果表明:总的Alpha系数的0.7045大于0.60,这表明此次测验有良好的可信度。

(2) 学习方式的总体情况

(3) 结果分析

如表4所示,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以独立型、协作型和参与型为主。独立型、协作型和参与型学习方式的均值高于回避型、依赖型和竞争型学习方式的均值。而其中参与型的均值最高,回避型的均值最低,这表明学生能充分利用时间,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到学习中,并不局限于课堂学习,这与大学生在学习策略的时间管理(TMT)方面表现是一致的。如表2所示,在学习策略的10个分量表中,时间管理策略在50%水平以下的人数最少,占被试的36.7%。

3 大学生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方式相关性及结果分析

注:*表示在p

**表示在p

如表5所示,大学生回避型学习方式与学习策略的各份量均有较高的相关性,参与型与学习策略的态度,动机,时间管理,专心,信息加工,选择要点,学习辅助和自我测试呈显著正相关即显著性高;独立型与学习策略中的信息加工,学习辅助呈显著正相关且显著性程度较高;协作型与学习辅助有显著正相关;依赖型与焦虑,选择要点有显著正相关;竞争型与学习辅助,考试策略有显著正相关;即独立型、协作型、依赖型和竞争型学习方式与学习策略各分量有不同程度的相关。

基于目前大学生学习策略与学习方式的相关性,笔者就对教育技术学专业《非线性编辑系统》课程的教学策略作了以下阐述。

三 设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非线性编辑系统》课程的教学策略

1 指导思想

应高度中重视非线性编辑系统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的作用。非线性编辑系统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设备之一,对于这一专业学生来说,非线性编辑系统就是一个工具,一个实现他们创意的平台。随着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与在教学中的应用,教育技术必将很快进入一个崭新阶段,届时,非线性编辑系统在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2 教学目标

为使教学策略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原则,将《非线性编辑系统》课程的教学目标具体划分为:

 了解传统电影、电视的发展历史及特点;

 了解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与原理,常用视音频格式的压缩方式;

 知道视音频文件格式;

 了解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的特点与区别;

 应用软件进行编辑,并合理使用相关编辑技巧及软件的相关功能;

 熟练使用软件中运动、过渡、透明、滤镜等效果的使用;

 掌握常用视频合成软件的基本操作;

 了解非线性影视特技合成的基本知识;

 会独立未完成简单视频的编辑与合成任务;

 会在相应软件中进行素材采集、编辑和节目输出等。

本课程教学策略的设计是在上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基于大学生学习策略与学习方式的相关性设计的。

3 实施方式

学习方式与学习策略的相关性对教学策略的设计具有很大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策略统计:学生的态度,动机,焦虑、信息加工能力,考试策略水平较低,结合与学习方式的有显著性相关,参与型学习方式与学习策略的中的分量态度、动机、时间管理、专心、信息加工、选择要点、学习辅助和自我测试呈显著正相关;独立型与学习策略中的信息加工,学习辅助呈显著正相关;协作型与学习辅助有显著正相关;依赖型与焦虑,选择要点有显著正相关;竞争型与学习辅助,考试策略有显著正相关;即独立型、协作型、依赖型和竞争型学习方式与学习策略各分量有不同程度的相关。考虑大学生学习方式中独立型、协作型和参与型人数较多这就要求我们对于独立型的学生应加强信息加工、学习辅助策略与自我测试策略,对于参与型学习方式与学习策略各分量中大学生普遍偏低的分量,如:态度,动机,焦虑,信息加工能力都正相关,所以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应加强态度,动机,焦虑,信息加工能力的策略,具体在这门课程中的实施如下:

(1) 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学习态度的端正与否、主动与否、积极与否对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和目标达成至关重要。根据研究表明目前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并不积极,所以我们应重视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正确、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而在该门课程中采取的教学策略为:

第一,发挥教材内容的思想性,讲明课程在该专业中的作用及位置。

教学实践反复证明,在讲授任何教学内容时,都应该在适当的场合下,把课程内容知识、原理及其技能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行对比,再用具体事例说明该课程的优越性。如:非线性编辑系统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时,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叙说:

 新闻制作,由于新闻的时效性很强,且制作不需要过多的素材,制作要求不高,所以非线性编辑很容易达到制作目的。

 教育专题片的制作:适合广播播出级教育类、课题类、文娱类、风光类专题片。

 片头、片花、广告制作:由于片头、片花、广告受时间限制,要求短小精悍、信息丰富、冲击力强量大的需要,采取多层画面叠加和插入三维动画非常方便。

 对采集的视频通过静帧处理,可得到固定画面,再进行视频叠加、变换,可制作高水平课件所需画面,提高其艺术观赏性。

 对音频特技处理,如音频节目变速、变调、变速不变调等,可得到特殊的音响效果。

第二,要充分发挥教学中的电视艺术感染作用。

由于非线性编辑课程主要以实践技术为主,教学中往往重视学生操作技能而比较忽视电视艺术作用,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让学生多欣赏电视画面,广告动画等视频素材来熏陶学生,使他们有较好的审美意识。

第三,利用信息技术环境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非线性编辑课程的考试成绩可以以学生的作品为依据,使学生有一定目的学习这门课程,学生通过自己摄像、编辑、处理来完成作品。如学生摄像的内容可以不受限制, 可以是校园生活、社会服务、体育运动、旅游观光等,这既能使学生把摄像的知识用于实践,也能使学生把非线性编辑课程中学到的知识技能用于实践,从而得以深化,也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思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可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因为学生的精神生活是培养学生正确、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提高智力劳动效率的有效途径。这样较有助于学生对该门课程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2) 提高学生动机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普遍较低,这会影响已有教学策略的实施,也就影响教学效果的实现,所以非线性编辑课程在教学上也应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这门课程就提高学生动机的方法有:

第一,明确该课程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大学生学生学习动机较低,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样学。因此,要增强学生课堂学习动机,首先要向学生们讲明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其次要向学生解释本课程学习内容的价值,即现在所学的内容与日常生活实践有那些联系。最后还应具体指导学生通过什么方式才能更好地达到学习目的。

第二,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尽量使教学生动

本课程中的一些教学内容生动有趣,一些则枯燥无味。为唤起学生的热情,必须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自己的教学中实践证明,学生对具有活跃性、探索性和意义性的学习活动很感兴趣。教师在教学时,应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方式利用网络资源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

第三,加强课程内容的新颖性

网络技术环境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增强非线性编辑课程教学内容的新颖性,使每堂课的内容具有新异的知识,并提供不同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尽量避免内容和形式上的格式化。例如,用电影和电视剧中的精美案例的制作说明问题或布置一些类似的视频效果制作作业,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第四,根据课程特点设置动机目标

非线性编辑的重点是编辑流程,流程中每一步骤的动机目标设计得应适中,这样才会鼓励及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提高。

 素材采集与输入,学生会利用相应软件如:Premiere Pro,把模拟视频、音频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存储到计算机中,或者将外部的数字视频存储到计算机中,成为可以处理的素材,把一些图像,图片格式的视频如:.psd、.bmp、.mov,及声音.mp3、.mav等能导入到应用软件Premiere Pro中的项目窗口中就可以了。

 素材编辑,会给素材设置入点与出点,以选择最合适的部分,然后在时间线上会按节目内容顺序组接不同素材。

 特技处理,对于视频素材,特技处理包括转场、特效、合成叠加。对于音频素材,特技处理包括转场、特效。是学生会设置常用的过度如:交叉溶解过度效果,会亮度对比度的特效设置,音频素材的淡入淡出效果。

 字幕制作,会制作整屏字幕与垂直滚动字幕。

 输出与生成,节目编辑完成后,会输出.avi,.rmvb的文件格式及可以了。

由于非线性编辑课是以实践性教学为主,需要学生用足够的时间去进行思考分析,因此,教师组织学生在学习时,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提出的问题进行精心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和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充足

的时间和空间,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很难有时间详细进行理论讲解,因此,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和复习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使学生获得成就感,降低其焦虑程度。

参考文献

[1] R.赖丁,S.雷纳. 庞维国译.认知风格与学习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5-78.

[2] R.B.科兹马,L.W.贝尔.大学教学法,G.W.威廉斯,蔡振生译[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75-83.

[3] 陈惠芹.将非线性编辑系统应用于电视教材制作[J].电化教育研究2001,(5):64.

[4] 姚汝贤.浅谈非线性编辑系统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应用[J].天中学刊,2001,(5):95.

[5] 王身佩.学习策略释义[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 2004,(7):43-44.

[6] 黄荣怀,张燕,张进宝.基于学习策略的大学生网上学习活动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3,(8):26-27.

[7] 胥兴春,张大均.教学策略的结构体系及其运行机制探析,[J]教育导刊,2006年(50):13-14.

第2篇:线上教学策略范文

问题:已知有一个双曲线的中心为原点,如果现在以这个曲线的右焦点为圆心,3姨为半径做一个圆,使得所作的圆与双曲线E渐进线相切,并且它的一个顶点与抛物线y2=-4x的焦点相互重合,试求出这个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学生初步探析问题条件内涵及其内在关系基础上,根据上述问题解答要求,通过小组合作探寻和讨论等集体互助活动,学生得出该问题案例解答思路。教师有意识的让学生个体展示和表述问题解答思路,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展示其解题思路是:“利用双曲线的一个顶点与抛物线y2=-4x的焦点重合,求出a,利用以右焦点为圆心,3姨为半径的圆与双曲线渐近线相切,求出b,即可求出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

此时,教师针对学生探寻所得解题思路,组织学生开展反思评价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解析思路,进行对照和比较,找出各自的异同点,并进行思考辨析活动。学生在教师组织开展的评价解题思路过程中,能够对解析过程及方法认识更加全面和准确,思考归纳推理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为解题策略有效归纳做好“铺垫”。通过以上案例可见,高中数学教师在组织学生评析案例解题思路过程中,要有意识的提供学生进行思考和辨析的活动空间,同时鼓励学生进行互助合作讨论研析活动,借助于实践探析所得以及集体合作智慧,深入辨析评判解题思路活动进程之中,锻炼高中生概括、判断、评价能力。

二、归纳案例解答策略,开展评价性教学活动

高中生由于受自身数学学习素养、解决问题技能以及判断推理概括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在归纳总结案例解答策略过程中,不能全面、客观、准确、具体的概括和提炼出解决问题的规律方法。针对这一项,教师应利用评价性教学活动的指导促进功效,在归纳问题案例解答策略过程中,组织开展评价性教学活动,让学生做“裁判”,对其他学生所概括提炼出的解题策略方法进行“评判”和“裁定”,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和依据,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精当的解题策略,形成良好的解题方法,提升解答问题素养。问题:如图,在一个四棱锥P-ABCD中,已知PD⊥平面ABCD,并且四边形ABCD是菱形,如果AC的长度6,BD长8,E是边PB上任意一个点,此时AEC面积有最小值为3.求证:AC⊥DE。教师在学生探析出解题思路,开展解答问题活动过程后,引导学生结合解题思路和解答活动心得体会,总结归纳出该问题案例的解题规律。学生经过思考、分析、归纳等实践活动后,得出该问题解答策略为:“连接BD,设AC与BD相交于点F,由已知在四棱锥P-ABCD中,PD⊥平面ABCD,四边形ABCD是菱形,我们易得AC⊥BD,PD⊥AC,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以得AC⊥平面PDB,再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即可得到AC⊥DE”。

第3篇:线上教学策略范文

一、为什么要提出教学策略这个问题

自八十年代末以来,国家教委明确提出基础教育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表明教育目标由此更为系统、更为综合、更为现代化,也就是更高了。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问题,而一周五天工作日制度则使学校教育时间减少六分之一。

于是,教学时间减少,学生负担要减轻,教育质量要提高,这些问题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就是说现实迫使我们不得不去研究提高教学效率及具体对策的问题。

其实它就是效率问题。所谓教学效率,是学生的学习收获与教师、学生教学活动量在时间尺度上的量度,它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因此直接关联到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目标是由教育的社会功能决定的。

这是由于,第一,教学的对象是发展中的人,学生在获取知识、技能与能力,并在生理、心理的其他侧面。以及社会化等诸方面得到迅速成长。但彼此间的成长速率并不相同,因而这种简单化的划分很容易忽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第二,外显的行为目标一般不能准确提示出全部心理活动的内隐因素,制定教学目标如果仅是从知识内容出发,离开了教与学的具体行为,离开了教师和学生实际的基础水平,必将问题百出。

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的教学策略,近几年来在教学设计领域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当教学目标确定以后,就需要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组织形式和步骤,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教学方案,这就是教学策略。

二、怎样研究教学策略

借鉴国际上的经验教训对我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自本世纪五十年代起,各经济发达国家都相继从宏观到微观对教育进行改革。六十年代中期,欧美各国都有着一种强烈的信念:“教育研究达到促进教育的目的”,认为“教育的改进反过来又说明国民经济得到实质性的和持续的发展”。

可是仅仅过了五、六年,整个七十年代反而成了“对教育研究失望的时期”(见〔瑞典〕胡森“教育研究的国际背景”一文)。究其原因,除了以中东石油战争为起点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和政治动荡之外,在于教育研究本身。这就引起了人们对教育研究路线的深刻检讨。

从教育研究方法的角度看,这种从学者到教师的直线式的单向过程,在研究者和实践者之间人为地设置了一道鸿沟,由此导致研究成果连同它所开发的新编课程在学校实施时倍受挫折。人们开始放弃旧方法和寻找新的研究路线,并认为新的路线应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有益于发挥实践者的作用。

我们还应当鼓励教师重视自己的经验,因为教学经验是教师从事教学实践的结果,是教师对这一活动成败进止的体验。它对改进教学策略有指导作用,又是理论研究的原材料。由此应当提倡从经验上升到策略的研究路线(完整地说是从经验到策略和从理论到策略这两条路线的结合),当然这主要是针对侧重于改革实践的研究者而言的。

作为实践研究者的第一线的教师必须致力于使自己的研究从经验描述提高到理论假说水平,从自然观察深入到实证思辨水平,从追求成果表述扩大到传播物化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十分注重专家学者与教师的能力合作,以便仔细考虑革新的技术;还应十分注重总结自己的经剑、积极借鉴外来经验。

学习国外的思想和做法要有自己的主心骨,而且址是有民族性的东西址容易走向世界,例如古代的《学记》就是我们民族在教育理论上的宝贵财富。

三、有四个方面的教学策略值得研究

下面我想从认知过程四要素的角度谈改进策略的问题。

1.激起认知动因的策略。先看存在的问题。现在还有不少学生来校学习是受父母之命、应考试之需,这种学习处于高压、厌烦等不良刺激支配之下,事倍而功半。事实上,学生的学习有“假学”与真学之别,真正的学习需要学习全部心理活动的参与。每个学生头脑里的认知结构和意向状态互为学习的前提,并且互相促进。为了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持在最佳状态,我们至少应从下列侧面改进自己的策略。

2.安排认知方法的策略。学习内容的理想呈示、教学过程的最佳模式,这是教学策略研究的两大重要总是对后一个问题来说,如离开了具体的目标、对象侈谈某个唯一最优的教学过程则是毫无意义的。

现在的问题是不少教师的教学还不甚得法,他们将学生作为被动灌输的容器,训练停留于模仿,搞题型复盖,加重学生负担。必须指出,学习是获得知识经验的学与进行行为实践的习相结合的活动范畴,学生的结构与心理结构具有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两者之间有着微妙的“相须互发”(宋代朱熹语)的关系。以前的教学常有偏颇,现在应该特别重视学生的主动活动。

以上方面的策略概括起来就是:学习热情保持在最佳状态的策略、学习内容理想呈示的策略、实现最佳教学过程的策略和教学目标达成的最佳控制的策略。基于目前现状,在为提高教学效率而开展教学策略研究时,我认为特别应注意下列几点:

一是策略的处方性,针对什么问题开什么药方。

二是策略在实践中的特别有效性,不是空想而是经得住实际考验的有效方案。

第4篇:线上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 英语学习 富信息环境 学习策略 途径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2.017

Abstract English learning strategies rich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refers to the active learning process of effective learning procedures, in terminal rules, methods, techniques and methods of control and use of network resources of learners.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strategies in information rich environment, found th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and on the basis of research on English learning strategies of information rich environment training way, guiding students to correctly choose appropriate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English learning.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autonomous learning.

Keywords English learning; information rich environment; learning strategy; way

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不但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类的学习方式,互联网+教育已全面开启教学信息化的新时代。十年来,信息技术已在高职院校普及,互联网的大范围覆盖使各校具备了24小时随时上网的条件。在各种终端和网络的环境下,移动设备的普及促使高职校园里的4As学习模式基本实现。教学信息化给当前的高职教学,尤其是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然而,海量的信息资源并没有显著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由于缺少信息素养和合适的学习策略,不少学生迷失在信息海洋中,导致精力分散,学习热情减退,英语学习效率下降。面对这一现状,当前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开展富信息环境下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1 富信息环境下的英语学习现状

富信息环境是指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开放的、虚拟的、可以便利地利用各种信息、W络技术和资源学习的环境,富信息环境下的英语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学习。

为了解当前富信息环境下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无锡商院综合英语课题组邀请2015级新生在校园moodle教学平台网上完成“富信息环境下英语学习策略”问卷调查,此外在校园综合英语e学堂随机抽取30名2015级学生进行在线学习策略运用现状大讨论。两项摸底调查结果显示当前职业院校学生都能利用网络资源学习英语,但对新环境下的英语学习策略了解不多,学生之间的学习观念、信息素养和学习策略运用能力都有很大差异。

1.1 学习观念方面

当前80%的高职生习仍习惯于被动接受英语知识,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不愿主动熟悉并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他们在智能手机上浏览的往往是娱乐节目而不是学习资源。只有20%的学生经常借助网络技术搜集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源,认为富信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能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希望教师能指导他们充分利用这些学习资源。

1.2 信息运用能力方面

当下高职学生都拥有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且经常将其用于娱乐,但是当他们把这些移动设备用于英语学习时,就发现问题重重。50%的学生独自面对海量在线英语学习资源时,无法辨别轻重难易,对下载的学习资料不会加以有效整合。30%的学生过度依赖在线学习软件,依靠它们完成作业。但也有20%的学生能与同学相互探讨如何利用这些技术和资源来学习英语,他们认为借助这些技术和资源,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1.3 学习策略运用能力方面

近80%的学生投入较少时间和精力于英语学习,由于对新环境下的学习特点缺乏了解,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缺乏学习动机。只有20%左右的学生认识到信息环境下的学习不同于传统课堂学习,所用策略也不相同,他们能有目的、有计划地从课内外搜集并整合学习资源,并加以鉴别、归纳、存储和运用等,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定期总结学习过程中的得失。

2 富信息环境下的英语学习策略

富信息环境下的英语学习具有灵活性、开放性、自主性、交互性等特点,为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学习者需要积极主动地接受相关策略培训,才能进行有效学习。富信息环境下的英语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利用网络和各种资源在终端机上主动学习过程中的有效学习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何芳等,2013)。虽然学习环境、资源和方式不同于传统的学习策略,但传统的学习策略理论对富信息环境下的英语学习仍然有指导意义。以Rubin为代表的学者们认为在远程教育、自主学习中心等场所,元认知策略起着重要作用;Figure等也发现学习者在使用网络资料时多运用元认知意识,采用认知策略,只有很少一部分人采用社交策略。

3 富信息环境下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途径

富信息环境下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途径,是指教师系统地教授信息环境下的学习策略,引导学生理解为何要使用学习策略、何时使用、如何使用、如何解决问题等,通过指导与实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自主学习能力养成与发展的教学活动。综合英语课题组以O’Malley和Chamot策略理论为框架,从学习者角度出发,结合富信息环境下英语学习的特点,对2015级高职学生进行策略培训。具体做法如下:

3.1 学习策略意识能力培养

通过举办系列在线讲座,提高策略意识,转变学习理念。学习策略理论培训采用翻转课堂形式,把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的含义及应用范围拍成教学视频,上传到本校e学堂,请学生课前自学,然后在课堂上以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内化那些抽象概念。邀请高年级成功学习者介绍学习经验,他们时常在线与2015级新生交流自己如何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范围、有内容、有手段的自主学习,取得一些可喜成绩。系列讲座和学长成功学习经验帮助学生意识到新环境下的学习策略不是天生拥有的,而是通过后天培养形成的。不论英语学习基础如何,只要积极参与学习策略培训,选择符合自己特点的学习策略,就能有效提高英语学习成效。

3.2 学习策略选择能力培养

目前大部分高职学生缺乏主动选择适合富信息环境下的英语学习策略的能力,他们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指导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学习态度、信息素养和策略使用情况,通过构建网络学习平台和e学堂等,开辟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社区,即时了解学习现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策略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等,然后把问卷调查结果和学习者关心的问题放在公布栏里,方便学生了解总体现状。指导教师根据现状,利用程序分析设计出一些符合当代高职学生的、在富信息环境下又比较实用的学习策略,供学生在学习平台上投票选择,若学生有疑惑,可以在聊吧与指导教师交流并请求诊断,找到问题所在,最后师生双方共同确定学习策略。

3.3 学习策略运用能力培养

Oxford曾经说过:“学习策略是可以被学习的。”本文限于篇幅,仅以元认知学习策略为例,培养学生学会用计划类策略、监控类策略和自我评价类策略等,以此提高自主学习效率,并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3.1 计划策略训练

培训之前,指导教师先在学习平台解释富信息环境下自主学习的特点和学习任务,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讲解后,制定符合自己实际水平的学习目标、具体计划和预期效果,然后回到课堂进行讨论,同伴之间彼此交流有利于学生个体进一步完善计划。学生个体把完善后的计划上传给教师归档备查,指导教师在线审阅计划是否可执行。每个参加培训的学生每周必须用电子稿向教师汇报一周计划执行情况,总结自己是如何按照计划学习的,学习内容是什么,学习时间是多少,遇到哪些问题等。指导教师收到总结后,及时反馈信息和答疑,允许学习困难重重的学生调整计划。

3.3.2 自我监控策略训练

重点训练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控制能力,要求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计划、检查、评价、反馈、管理和调控,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配在线学习时间、成功链接并获取指定的学习资源、认真完成e学堂里的单元作业和测试。重点强调在线学习时,要时刻记住自己的学习目标,先完成学习任务,再点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面对较大学习任务或自学时间不够时,学会自我调整,分步完成。那些英语基础差、自我管理能力弱的学生需要教师外部监控和同伴的督促。

3.3.3 自我评估策略训练

合理的自我评价对提高学习效率有着重要作用。经过一阶段的自主学习,指导教师提醒学生将现阶段的学习结果与刚开始时对比,同时也要与e学堂里的学伴对比,认真检查自己的策略能否有助于达成学习目标。如,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读、写在线作业,能在e学堂里找到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开展自主学习,通过分析、思考、归纳、总结,在规定的时间里能完成作业并上传,即时查看教师批阅结果,最后总结这样的自主学习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如果能达到预期目标,则继续坚持,反之,要重新思考自己的策略是否适应新环境下的英语学习。

4 Y语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不断推进,正改变着高职英语的教学模式,富信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已成为英语学习的新常态,有目的、有计划、有内容、有行动、有评价的策略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策略意识,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能提高学习效率,全方位提升外语综合运用能力。2015级学生积极参与策略培训,98%的统招生通过2016年(上)江苏省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单招生的通过率为70%,远远高于全省40%的合格率。此外,有20多名学生在部级、省级、市级英语技能比赛中取得良好成绩。

参考文献

[1] 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4-8.

[2] Cohen,A.D. Susan J. Weaver. Styles-and Strategies-Based Instruction: A Teachers Guide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6]

[3] O’Malley J.M. Chamot. A.U.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第5篇:线上教学策略范文

一、“感悟―方法”教学策略的基本要素

科学复习课的主要目标是:构建知识网络,巩固深化知识;进行学法指导,提高学习能力;体验学习快乐,激发学习热情。“感悟”和“方法”就是在此背景下逐步形成的一种复习课教学策略的基本要素。

(一)基于感悟的教学策略

皮亚杰认为:“儿童并不只受教于成人,而自己独立进行学习。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出自儿童本身。”爱德加・戴尔发现并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更是用数字形象地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主动参与式学习。

显然,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是在教师的引导或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基于亲身感悟的主动建构。科学复习课特别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已有知识系统的梳理、完善、修正和强化。

(二)基于方法的教学策略

物理学家劳厄在讨论教育问题时曾说:“教育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将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时所剩下来的东西。”剩下来的东西是什么,概括起来不外乎方法及建立在方法之上的能力培养和习惯养成。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等,其中策略性知识主要是方法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的一部分也属于方法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容易遗忘,而策略性知识一旦习得,则不但不易遗忘,而且还会不断丰富和发展。

杜威认为:“一个人怎样思考通常比思考什么更重要。”杜威的这一思想也说明方法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教师培养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比传授知识重要得多。

显然,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须以科学合理的方法为指导,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在科学复习课中,光有感悟却不懂方法,会造成对各种信息的盲目接受,使得已有的知识架构更为零散,缺乏系统性。

(三)基于“感悟―方法”的教学策略

科学复习课需要帮助学生对整个知识框架进行建构。这个过程的切实发生,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即感悟行为的发生。这样才能真正引领认知结构或者图式的转变。同时,这个过程的有效实现,需要学生掌握适宜的学习方法、思维策略、行为习惯,以实现高效的达成。

因此,科学复习课需要兼备感悟和方法两个重要因素。把这两个因素摆在教学过程中的突出位置,是实现科学复习课应有效益的核心步骤。

二、“感悟―方法”教学策略的操作流程

在实践中,笔者逐步形成了“感悟―方法”教学的基本操作流程:情境参与感悟引导方法(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并非每个教学环节都要经历这五个步骤,可根据实际需要取舍),如表1所示。

表1

三、运用“感悟―方法”教学策略的课例

以下笔者以“光学复习”为例谈谈“感悟―方法”教学策略的运用。

(一)学习任务分析

通过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一束光,通过光在日、月、地之间传播时所遇到的各种情境,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等知识串联在一起进行教学。

(二)教学流程

因为这一教学内容的知识点较多,所以在讲授“光的本质”之后,再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1.问“我来自哪里”,讲授光源

情境:“我来自哪里?”

感悟:“反思在我们曾遇到过的有关光源的题目中,易错的有哪些?”

方法:学会寻找并利用基本概念判断正误。

【实践反思】让学生逐渐养成从本质着手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反思错题的习惯。

2.问“我在太空中传播有何规律”,讲授光的直线传播

情境:“我在太空中传播有何规律?”

感悟:“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均是因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说说教室中存在的同类现象。”

方法:学会将知识应用于生活。

【实践反思】科学来自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并不是一句空话。我们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到对身边事例的关注中来,久而久之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问“这是什么”,通过设计月球上的角反射器讲授光的反射

情境:“这是什么?”(呈现月球表面放置的角反射器,如图1。若将角反射器每个凹陷简化,它可看作由两块连在一起且相互垂直的平面镜。)

参与:如图2所示,光束L2与水平面成30°射向S1后,想沿与L1平行的方向(与竖直面成30°)返回地球,它能否实现理想?若不能,请利用一个平面镜,帮它完成心愿。可小组讨论。

感悟:“以前碰到过类似的题目吗?此题的切入口在何处?”

引导:“如图3所示三个作图题对解决此题有帮助吗?”

方法: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三线只要知道任意两线的位置,就能确定第三线的位置。求界面位置可以归类到求法线位置。

【实践反思】这个新的情境让学生产生了利用光的反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此题虽复杂,但通过引导后能找到此类作图的方法,从而能通过做一道题而晓一类题,这在复习课中是最为有效的教学方式。

4.问“我分身有术吗”,讲授光的折射

情境:“我分身有术?”(利用光斜射入水面产生反射和折射的现象过渡到讲授光的折射。)

参与:以4人小组为单位,将光的折射规律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可借鉴光的反射定律的总结。

感悟:“在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的基础上,类比出光的折射定律中‘三线共面、两线分居’的特点,并概括两角关系。”

引导:“如图4所示,大家能发现折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吗?”

方法: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或者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时,空气中的角度大。

【实践反思】通过对新旧知识的类比、内化,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通过持久的强化,让学生能主动地应用所学知识于其他学习中。

5.问“我怎么被晃晕了”,讲授凸透镜成像

情境:“我怎么被晃晕了?”(通过“我”钻进如图5所示天文望远镜的情境引出并讲授凸透镜成像。)

参与:先通过作图找出点光源S通过凸透镜后的像点,再要求通过作图找到AB、CD、EF、GH通过凸透镜成的像(如图6)。

第6篇:线上教学策略范文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用“画图”的方法理清思路、展示思维从而解决问题,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认知以及身心发展特点,是一种直观的、有效的、带有趣味性的教学策略。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把它看作是教师分析问题的策略,而忽略了它更是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所以笔者认为,“画图”方法的运用不能停留在“教师画,学生看”的水平,而应提升到“学生画,学生用”的程度。因此,要训练学生“读图”“画图”“解图”的习惯,形成技能。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画图”的策略,并具体从“点”“线”“面”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 点,“一一对应”是重点

1.“一一对应”是起点

“一一对应”是数学中的重要思想和法则,它能够建立起事物与事物之间对应的关系,在小学低段数学中它是“读图”“画图”和“解图”的思想储备。一年级新生进入小学数学课堂的第一节课是“数一数”,教材从学生身边喜闻乐见的事物上提供丰富的数数资源,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在“数数”时学生必然要说一个数对应一个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我们从“数数”活动中渗透“一一对应”,起点低,便于学生接受,为接下来理解“比多少”的直观形象的实物图做好储备。

2. “一一对应”是支点

“一一对应”的方法是学生尝试自己“画图”解决一些问题的基础和支点。例如,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例4:“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了3面。二班得了多少面?”学生在明确已知条件和所要求的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采用画图的策略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画图环节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学生在已学过“一一对应”的基础上,在教师引导、小组交流互动中用画图的方法直观地表示出每个数量具体的含义(如下图),从而理解题意、掌握方法,并依据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图中“与一班同样多得12面”是以“一一对应”思想为支点得出的,同时也是图形从直观形象到抽象的逐步渗透。

二、线,“线段、线索”要直观

1.数形需转化,线段要直观

小学生的思维多处于具象思维占统治地位、抽象思维发展不够完全的阶段,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对于一些复杂的语言文字、抽象的数量关系常常无从下手,不得其解。而线段图在此时就起到了联系抽象数量和直观数字之间的桥梁作用,学生通过画线段图可以高效、迅速地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做到“数形转化”,直观、形象地破解难题,从而达到轻负高质的目的。

2.条理要清晰,线索要直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取线索要准确、转化数量要清楚、绘制线段图示要符合逻辑,力求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做到条理清晰、线索直观。

例如,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例4:“我们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每次烤9个,剩下的还要烤几次?”教学时,教师应先让学生说出“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首先要提取题目中的线索,理解题意,理清思路。然后再逐步渗透引导学生可以用画色条图(线段图的雏形)的方法表示出题意(如下图)。

显然,作图把隐蔽的线索变得直观,便于学生更好地分析各个数量关系,数形结合,变抽象的文字为具体图画,最后在直观分析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即中间问题。

三、面,“全面建构”要有序

画图的方法必须循序渐进,是从“逐步抽象”到“全面建构”的过程。教师的引导要做到收放有节制,把握画图的“度”。画图能力的养成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过程。

1.“直观形象”是入门

“直观形象”是培养画图策略的入门。在教学一年级上册“准备课”单元“比多少”一课时,教材以精心设计的“小猪帮助小兔盖新房”童话故事引入,我们利用有情节的两种素材:“小兔与所搬的砖”“小猪与所搬的木头”的比较(如下图),这是学生第一次通过直观、形象地看图理解“一一对应”下的“同样多”“多”和“少”的含义。

2.“逐步抽象”是过程

“逐步抽象”是画图能力培养的过程。作为教师应站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用现代数学的观念去审视和处理教材,通过启发引导,帮助学生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注重不同阶段对画图策略的渗透、总结和整体把握画图的策略。以线段图为例,它经过了简单的实物图示意图色条图线段图的逐步抽象的演变过程。

3.“全面建构”是目的

培养画图策略的教学目的不单纯是为了求得问题的结果,我们的最终目标是通过画图策略的培养,使学生全面建构知识,体会把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从而得出一般的解题方法的思想,感受画图解题策略的价值,提升数学思想方法。例如,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一)”例7:“(1)有4排桌子,每排5张,一共多少张?(2)有2排桌子,一排5张,另一排4张,一共多少张?”。

学生通过画图(如上图)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一般模型,沟通直观图与运算意义的联系,获得解决问题中的成功体验,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逐步领悟画图的价值,从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构建出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系。

第7篇:线上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 初中数学 信息化教学 教学策略 应用分析

引言

随着微课、PPT等多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信息化教学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使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更突出,同时教师利用声音、影响、色彩、文字的传递,对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形成多样化的刺激,让他们在真实的情景中产生学习兴趣,进而实现思维发展,而初中数学由于其抽象化概念比较多,导致学生在学习与应用中困难重重,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利用信息化手段,对于推进学生建立具象化数学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一、信息化教学概述

1.信息化教学的涵义

信息化教学是指教师在信息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改革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与效能的实践活动。信息化教学的特征可以从两个层面加以分析:其一,从技术层面上看,信息化教学的整个教学实践过程基本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其二,从教育层面上看,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不论从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手段上都具有开放性、直观性、共享性、交互性、协作性、选择性和复杂性。

2.信息化教学策略的内容

与传统教学策略不同,信息化教学策略强调的是“互动”与“指导”,因此在这一策略的指导下,其教学内容主要包含以下方面:教学任务的设计,即教师根据知识点确定教学目标,并将学习任务以问题、任务、情境等形式加以呈现;教学情境设计,即教师在充分考虑知识内容特征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将知识融入情境,保证学生能够顺利接受知识;教学管理的设计,即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之前,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周密的安排与规划,保证课堂教学节奏按照教学目标有序进行;教学评价设计,即教师利用信息化资源,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开展不同的教学评价,实现教学结果的验收。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信息化教学策略的应用

理论研究是为了指导实践,因此笔者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利用初中数学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这一节的教学内容,进一步分析信息化教学策略在数学中的应用。

1.教学目标:了解“相互垂直”和“垂足”的概念,会用垂直符号表示两条直线垂直;能够利用三角尺或者网格画出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能够掌握“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画法,并理解垂线的两条基本性质。

2.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3.信息化教学思路:将微信群、微课、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应用于教学的全过程,例如在课前复习中,利用微信群向学生布置复习内容,在课上利用微课讲解“垂线基本性质”的重难点部分,同时利用电子白板板书中的“记号笔”功能,将课程的重难点标注出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最后将微课和电子白板板书上传至微信群,供学生课后复习巩固。

4.教学流程

4.1情境创设引入垂线。通过幻灯片展示斑马线的图片,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斑马线要这样画?斑马线与其两边道路有什么关系?

4.2自主探究,理解垂直定义。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将正方形纸板对折两次,并提出问题:相交的折痕的交角有什么特点?学生经过观察、测量后发现,这四个交角均为直角,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对两直线的垂直关系进行自主定义,有的学生回答:当两条直线的四个交角均为直角时,两直线垂直,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进一步精简垂直条件,最后得出:如果两条相交直线的四个交角中,有一个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

4.3问题探究,发现垂线段最短。教师利用PPT出示最开始的“斑马线”问题,并利用电子白板加以演示:教师先画一条垂直与两条平行路线的直线,然后从垂直开始向道路的两方运动,学生观察夹在两条路之间线段长度的改变,得出垂线段最短的结论。

4.4回归生活,学以致用。教师首先提出一个常识性问题:我们如何测量跳远的成绩?然后利用PPT展示问题,并让学生根据幻灯片的内容结合垂直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最后,教师利用电子白板画图演示测量跳远的成绩,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4.5分层评价,个性发展。根据学生的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师将作业分成A、B、C三档,当堂检测先完成A,全体参与;在对A档作业批改的过程中,对于那些完成速度较快、作业质量较高的同学,教师鼓励其继续完成B,C档作业,而针对那些A档作业完成困难,且出现较多错误的学生,教师根据其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进行针对性练习,以巩固重难点知识。

三、结语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坚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将抽象化的数学转换成声“形”并茂的具象化数学,从而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教学中爱上数学。

参考文献:

[1]丛秀霞.初中数学教学中信息化教学策略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09:156.

第8篇:线上教学策略范文

1.1知识建构理论

该理论强调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中对自我知识进行主动建构的同时促进公共知识、产品等的形成,达到学习者对某一方面知识的创立、优化和改善的效果。

1.2学习金字塔理论

学习金字塔(coneoflearning)是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该理论定量地描述了由照本宣科、单向灌输到逐步加深的体验式学习给学习者所带来的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培训过程中应注重学习者间的协作学习,关注实际操练、于做中学,督促学习者进行知识的传授与应用。

2需求导向的教师培训模式的建构

2.1模式的建构

该模式是基于培训者需求而建构的。在培训内容的大框架下,不同培训者可以根据自身知识水平、经验积累、技术能力,等,跳过自身已掌握的知识技能,有选择性地选择相应内容进行培训。该模式由三大部分组成:培训的硬件环境、软环境以及个体知识的建构。

2.1.1培训的硬件环境

培训环境是混合式的学习环境,由面对面、网络在线、移动三类培训环境组成。面对面培训的组织形式通常是由专家及其团队为受训教师进行专题讲座、互动答疑、小组研讨等活动;网络在线环境为受训教师提供相应的内容资源库、在线交流研讨平台、资源共享窗口、学习工具以及专家辅导团队的在线辅导,等;移动培训环境是受训教师通过即时通讯工具搭建的虚拟学习社区,为受训教师及时交流、讨论提供支持。通过硬件环境的搭建为培训提供一个物理的、虚拟的、移动的、实时的混合学习环境,以实现培训效率的最大化。

2.1.2培训的软环境

培训的软环境包括团队支持、资源库、培训形式、组织策略四大块。其中,团队支持包括专家、助教以及协作团队,专家团队为受训教师提供专业知识视域、问题解决策略等支持;助教团队为受训教师提供技术支持、后勤服务、疑难解答等支持;而协作团队由参与培训的教师组成,协作团队的形成应考虑将具有不同特长的教师组成小组,从而更好地共享不同的经验以促进个体、共同体知识的建构。资源库是培训的物质基础,资源库包含内容资源库及工具库;内容资源库承载了培训的专题资料,为受训教师获取与培训主题相关的资源提供平台。只有在培训主题相关资源充足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引导教师进行培训学习、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培训成效的提高;工具库提供各种工具资源,为受训教师的学习、培训提供技术支持,提升培训效率。培训形式主要以面授及在线研讨为主,可依据培训类型的不同调整面授及在线研讨的比例。组织策略是培训过程中采取的培训、教学策略,主要有协作学习策略、分层任务教学策略、认知学徒制策略以及元认知策略。

2.1.3个体知识的建构

教师培训的目的在于充实教师的知识体系、提升教学技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而在培训过程中,对教师进行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培训,要求教师在培训期间能对培训进行梳理、消化,达到对培训知识进行建构的目的,进而促进知识的迁移,潜移默化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2关键策略根据该模式的需求导向基础、学习环境特征,该模式有四项关键策略:

2.2.1协作学习策略

学习既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社会过程,是个体通过社区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共同协作解决问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协作学习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培训过程中,由于参与培训的教师在知识水平、教学能力、技术技能等方面的层级参差不齐,因此,在组成协作小组时应当做好培训前测,了解教师的基本情况,再组合协作小组。在该模式中,协作学习的运用分布于线上、线下。线下的协作活动主要由专家、助教组织;线上的协作活动主要由助教引导及协作小组自主进行。

2.2.2分层任务驱动策略

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富有趣味性并能激发学习动机的情景为基础,以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任务为载体,使学习者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培训过程中,利用任务驱动方法为教师提供一定的任务目标,驱动教师将培训过程中的内容运用于具体实践中。但由于每位教师的层级水平不同,在进行任务设计及分配时应注意任务的分层化,避免所有任务一致的情况。通过分层任务的设计,让教师在原有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的基础上跳一跳,达到一定的提升。

2.2.3认知学徒制策略

认知学徒制是一种很好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能够促进教学专业技能从一种课堂情境到另一种课堂情境的迁移,使受训教师能在自己的课堂中实施各种专家教学规范。该模式中,认知学徒制策略的运用主要分布于在线学习、培训,并且其中的“师傅”并不是专家,而是受训教师中在某一方面能力较强的受训者。某一方面能力较强的教师与这方面能力较弱的其他教师进行“结对子”,“师傅教师”将自己在这方面的经验、知识、技能教授给“学徒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师傅教师”不仅能对原有知识、经验进行巩固,还能在彼此交流、协作过程中重新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由于参与培训的教师存在部分共同经验,“学徒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对知识、技能等的掌握会更深刻。

2.2.4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主要用来评价、管理、监控认知策略的使用,是对认知的认知。由于教师是具备一定社会经验、具有自主性、能控制自身行为的成年人,因此他们具备较成熟的自我反思、评价、监控、管理等能力。通过元认知策略的运用,引导受训教师对其在培训过程中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管理以及监控。在对自身学习进行元认知的过程中,教师能够检测自身知识掌握程度、反思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经过这一训练,将促进教师对培训内容更好地掌握,实现培训效果的提升。

2.3模式的特征

2.3.1教师需求是关键培训模式应以教师的需求

为基准,在培训主题的大框架下进行,而非脱离培训主题的其他相关需求。在一个培训中,应为提升教师某些方面的能力、扩充某些方面的知识技能而努力,而每个教师在此过程中的需求也许并不一致。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性地受训、选择性地注重培训自身在某一或某几方面的能力。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培训,能够避免知识、技能的重复获取而导致的疲乏感,同时由于是自主选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教师的积极性以及学习动力、目标的获取。

2.3.2以不同的培训策略促进教师能力的多维提升

四项关键策略可使培训形式多样化,增强培训的趣味性、自主性。每一项策略的侧重点不同,对教师不同方面能力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协作学习策略的运用使得教师能够在与他人协作、交流沟通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产生思维火花、促进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掌握;同时通过与风格迥异的教师协作,能够培养教师的协作、沟通能力,等。分层任务驱动策略使得教师在任务目标的驱动下进行知识的运用,为教师提供了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的机会、平台。认知学徒制策略通过受训教师之间“结对子”的形式将一种经验教授给不具备这一经验的教师,在此过程中,“师傅教师”能够进行自我知识的重新建构,完善知识网络,“学徒教师”则能获取不同的经验、知识与技能。元认知策略关注教师在自我学习过程中对自身学习过程的评价、管理与监控,通过此过程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培养教师的自我反思、评价及监控能力。

2.3.3知识获取、深化、创建是目的

21世纪信息的大爆炸、知识的急速更新,对信息、知识的获取已经不再那么重要,而如何对知识进行深化,最终创建新知识是新世纪公民应当具备的一项能力。教师也应当意识到在进行知识讲授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对知识进行传授,而需要培训自身以及学习者这一方面的能力。培训目标不仅仅是对培训内容的掌握,还需要在此基础上深化所学习的知识、内容、技能,等,最终能够达到知识创建的目的。

3需求导向的教师培训模式的应用

广东医学院每年对在职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其培训模式在不断演变、完善中逐渐以需求导向为培训应用模式。以此为案例对该模式进行了解析,从混合学习环境的搭建及策略的应用两方面进行分析。

3.1混合学习环境的搭建

混合环境的搭建主要包括三方面:物理环境、虚拟社区环境、移动环境。物理环境主要由实地的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等组成。在物理环境中主要由专家及其团队对技术(如毕博平台、多媒体技术)的操作、运用进行讲解,同时教师进行技术操作的练习活动,等。虚拟社区由Moodle平台、云平台搭建。在Moodle平台上集中了相关技术的介绍、应用案例、实例等资源,同时教师在Moodle上进行主题研讨、协作学习等活动;云平台则主要用于教师之间资源的共享。如某一教师对Flash软件的操作、应用很熟练,他将对软件的操作过程录制成微课并共享于云平台。移动环境主要用及时通讯软件(QQ、微信)搭建,QQ用于受训教师课后的交流。如在应用过程中遇到难题可在QQ群中寻求帮助,QQ群的应用避免了只有Moodle平台而导致的问题无法及时解决的情况;微信则主要用于协作小组,由于微信强大的语音功能,小组协作运用微信能较好地促进交流、沟通。

3.2培训策略的运用

3.2.1协作策略的运用

协作策略运用的前提是协作小组的形成。此案例中根据培训前测,将教师分为技术型(信息技术能力较强的)、教学型(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较强)以及两全型(信息技术及教学经验、能力)。小组以6人一组,其中1名两全型教师、2-3名教学型教师、2-3名技术型教师。协作策略在面授培训中主要应用于小组讨论、小组教学方案设计、课件制作。如在要求小组制作一个教学课件时,小组根据每位成员的能力进行任务分配,并协作完成。

3.2.2分层任务驱动策略

在课件制作、教学设计等内容培训过程中,针对教师能力水平的不同,设置层级水平不一样的任务。层级水平较高的教师在此过程中帮助层级水平较低的教师。

3.2.3认知学徒制策略

“师傅”一般由两全型教师担任,偶尔根据相应主题由技术型、教学型教师担任。如在进行教学软件培训时,两全型教师的技术水平也许低于技术型教师,此时的“师傅”则由技术型教师担任。

3.2.4元认知策略

在培训中,元认知策略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引导教师定时进行反思与计划的制定。每一堂专家面授课后,要求受训教师撰写学习心得,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助教团队帮助教师完善计划,提高计划的可行性。同时,鼓励每位教师养成自我反思、总结的习惯。

3.3培训效果

第9篇:线上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综合题;教学策略

一、夯实基本知识教学,奠定综合题解题基础

在初中教学中, 教师应把教材内容加以专门整理,运用有效教学策略, 让学生整体把握知识,构建系统化的认知结构,以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1、注重知识形成与发现过程

在数学综合题教学时,教师要注重知识形成与发现过程,合理组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将启发式教学引入教学活动中,以提高学生的创造与概括能力,使其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应注重基础学科作用的充分发挥,巧妙渗透各种数学思想与方法。如求点与圆位置关系、证切线、面积等问题时,教师可将这些问题的数学方法进行总结与归纳,当学生遇到这些问题时,则能找出解题方法,快速解题。例如:证切线的解题思路有如下两种:如果不确定直线和圆是否有公共点,那么过圆心作这一直线垂线,再比较该垂线段的长和圆半径;如果直线和圆存在公共点,那么连结圆上点与圆心,证明直线与圆半径垂直。其次,强化学科联系,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发掘各知识的最佳交汇点,从而引导学生解决有关学科生活、生产的数学问题,以增强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2、重视数学知识的总结与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想增强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则应使学生把握问题揭示的具体数学内容。同时,加强数学语言教学,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重视重视数学应用教学,以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注重教学与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重视理论联系实践,让学生在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以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数学中,有些问题分析后还是难以直接获得解题方法,此时这需要添加辅助线。如等腰梯形中相关问题;包括中线、中点问题;求切线或弦长等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自己总结此类问题的常用辅助线,让学生实践操作,以掌解解题方法,深刻立即知识内涵。例如:等腰梯形问题,其常见辅助线添法为:延长两腰、平移对角线、平移腰、作高线等。其次,培养学生元认知,以增强学生自觉能动性,并适当进行审美教育与心理教育,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形成稳定的性格与能力。

二、教授学生审题与分析策略,提高学生综合题解题能力

(一)初中数学综合题的审题策略

在综合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教授学生科学的审题策略,以弄清问题结构,为解题做好铺垫。

第一、认真阅读, 理清题目条件与结论。在解题过程中,审题是第一步,当理清问题结构、条件,明白解题目标,才可得到清晰而完整的印象,并把握解题方向。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理清如下几点:①理清条件的层次与结构。在综合题中,其条件较为复杂,只有弄清结构关系,才可灵活运用知识。②分清关键条件。③明确图形条件。在审题过程中,审读题图是易于忽视的环节,而题图中又含有一隐蔽条件,因此,需读清题图。

第二、灵活转译与改造,把握条件与结论内在联系。在一些综合题中,有些条件是十分隐蔽的,无法直接明白其在解题过程中的价值,此时可对题设条件加以适当改造题,将其靠拢于结论,以揭示条件的作用,明确解题方向。①把条件符号化或公式化,以便推理。②注意将条件与结论相互相靠拢,从而暴露其相互联系③注意借助图形来直观展现转译结果,增强直观提示作用。

第三、多视角、多方位审视与分析,挖掘条件含义。在综合题中,有时所提供的信息较为隐蔽,需要学生对条件多视角、多方位审视,从而发掘其隐含条件与信息,进而使条件与结论得以沟通。①分析隐含关系与性质,挖掘条件含义。在数学综合题中,一些已知信息,如函数,图形等,隐含了某些特殊性质,学生在求解过程中需加以发掘,并灵活创造新条件。②变换思考角度,发现隐含信息。

(二)初中数学综合题分析策略

在综合题教学中,分析策略教学也是有必要的,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速率,保证解题准确性。

第一、变通与转化策略。在综合题解题中,若已知信息难以直接解答,则可变通信息情态,变化领域加以解答。在解答次、元较高的题目时,则利用换元、消元、换元等手段进行降格、降次处理,以化生成熟,化繁为简。

第二、逆反策略。在面对以问题题设为出发点层层推进目标,且障碍重重的数学综合题,我们可以正面回避,采取以退为进策略来解答。也就是从因索果综合法,因果求因分析法。

第三、化整为零。根据题目解题形式,综合题可划分成两类:递进式与叠加式。在综合题中,其解答是以若干基本问题叠加而成的,宜作横向分类,运用化整为零策略,使解答各个击破;而解答以若干问题递进而成,则作纵向分步,利用中途设点,运用步步为营策略来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