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媒体专业实习报告范文

新媒体专业实习报告精选(九篇)

新媒体专业实习报告

第1篇:新媒体专业实习报告范文

这既是危机,也是个机会。所谓危机,就是传统媒体的广告经营受到严重挑战,所谓机会,就是传统媒体(报纸)市场将会出现很多新的空隙,为开辟一片新的蓝海提供契机。

广告与新闻是传媒赖以生存的两大支柱。今天,襄阳日报传媒集团已走过整整66个春秋,广告与新闻也历经风风雨雨,从传统的广告模式转向策划活动的广告模式转变,可以说是一个跨越。广告市场的拓展是相当艰难的,但是襄阳日报传媒集团有一种创新精神。66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襄阳日报传媒集团开拓奋进,在实践中寻找市场。

多年来,襄阳日报传媒集团广告人探索创新,成就了辉煌。充分发挥广告优势,把成功的广告策划和营销,把优秀的广告品牌和成功业绩推介给业界,促进良性互动,进而达成广告客户、媒体业界、读者三赢的市场格局,为广告市场开辟一片新的蓝海。

精心策划 拓展广告市场

《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没有赢得和成功。

当企业为表达自身的某种企业理念时,新闻也可以成为广告策划的创意内容。多年来,襄阳日报传媒集团广告部齐心协力,形成一种合力。面对广告业四面楚歌的情景,襄阳日报传媒集团靠“和谐”两字,营造新的广告氛围。

如何规范商业客户?如何服务客户?如何应对同行媒体的挑战?如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何搞好综合性策划活动?多年来,襄阳日报社在稳固老客户的基础上,举办了一些有益的活动,让商家和媒体达到共赢的效果。

商业板块。每年的3月15日,商业工作室都要围绕“3・15”打假日,推出了“诚信3・15”特刊,寻求广告新的经济增长点。尤其是2007年推出的“易中天三国源头话孔明”活动在襄阳历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在全国都引起了强烈反响,拓展了广告资源,再创历史新高。2007年6月1日,“百岁老人为百名宝宝祈福”大型长寿文化活动在人民广场举行,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收获了无穷的社会效益。

餐饮板块。连续3年的“鱼梁洲消夏啤酒美食节”把襄阳的餐饮业延伸到了市民区域化、季节化、休闲化的生活中。

教育板块。如何把教育(职教、初、高中以及大学招生)抓起来?教育工作室围绕高考做文章,在市职业技术学院(农校学区)举办了“襄阳高考咨询会”,并且推出了一期“高考特刊・襄阳晚报帮你找学校”。这对襄阳的教育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备受学生和家长青睐,活动延续至今。

汽车通讯板块。汽车、通讯形势看好,把二手车市场开发作为重点之一;利用中国移动广阔市场的优势,围绕“5・17电信日”把手机买场的广告带动起来。围绕“汽车巡展”、“自驾游”、“房车展”等活动来拉动广告。尤其“自驾游”这个新话题,丰富了新的广告内容。根据不同阶段,进行一些有趣策划活动,引导商家做广告。

房产板块。让“襄阳楼市”走进了千家万户,拉近了襄阳市民与“襄阳楼市”的距离,同时打开了一条广告增收新的通道。先后推出了“看房直通车”、“家居赶集会”、“春季房产交易会”“秋季房车展”等活动把襄阳房地产广告市场激活了。

金融板块。先后与交通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单位联合承办了“襄阳十大经济人物”“襄阳发展高层论坛”。

10年来,襄阳日报传媒集团成功策划了“纪念恢复高考30年”、“纪念改革开放30年”、“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暨襄阳日报社社庆60周年”、“庆祝襄阳日报社成立65周年暨《襄阳日报》创刊65周年”开辟经典栏目为社会各界提供形象展示和祝贺宣传。热情讴歌襄阳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忠实记录襄阳大地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

科学管理 规范广告业务

多年来,襄阳日报传媒集团广告人本着踏踏实实做事,实实在在做人的原则,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项业务工作。为了成为一个成熟的管理者,每一个广告人力求做到虚心向兄弟单位学习,经常与客户沟通,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用先进的思想指导日常工作。广泛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为做好各项工作打下了良好的业务基础。

为了加强广告管理,规范创收行为,提高经济效益,促进襄阳日报社强劲发展,报社广告部结合广告工作实际,特制定《规范管理制度》,规范了“广告发稿制度”、“广告合同管理制度”、“广告价格管理制度”、“广告收款制度”、“广告部考勤、工作例会制度”等。

进一步强化合同管理。对于广告大客户来说,长年的广告业务必须有规范的广告合同,没有广告合同的一律拒发(临时的,阶段性的活动形象宣传除外)。所有的广告合同内容,必须要素齐全,不抵物的条款必须注明在广告合同中。广告合同中涉及到的返还版面、新闻支持、免费软文等必须加强控制(返版的广告须经广告发稿中心审核,新闻支持稿件原则上是大客户,支持篇幅不得固定在的合同中)。进一步完善《广告合同签订》、《广告发稿登记》等项工作,并建立电子文档, 逐步建立广告发稿数据库。

业务员人员严于律己,遵章守纪。坚持以诚待人、以信处事。工作兢兢业业,谦虚谨慎,注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业务能力明显增强。在报社同仁全力支持下,经过广告部同仁们共同努力,经营创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加强广告部的管理,每年都要在管理上下功夫,只有靠过硬的管理制度,才能规范广告业务。

工作中的“勤”使广告业务人员及时洞悉世事变化,而善于“思” 让广告业务人员源源不断地获得广告灵感。通过不懈努力,使广告部逐步走向了一个全面的、科学的经营管理轨道。

明确科学的发展思路。通过学习外地兄弟报社的管理经验,报社广告部结合自身的管理制度,重新整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以报为家、新闻兴业、广告为基、经营造势”为经营理念,严格规范一切广告经营的管理。通过考察外地报社的先进管理经验之后,体会到了如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一是建立健全一套科学、严格的规章制度。兄弟单位的管理制度涵盖了日常工作、采编考核、广告经营等,形成工作有指标、行为有规范、事事有人抓、处处有人管、奖惩分明的制度体系。二是采取严格、灵活的用人机制。一般在人事制度上的三种模式,即事业编制、报社编制、编制(关系在人才交流中心)实行全员聘任制,能者上、庸者让。

通过规范广告业务,使《襄阳日报》、《襄阳晚报》针对不同市场搭建专业化资讯服务板块,不同板块以丰富资讯对消费者形成强势冲击,并使之形成阅读习惯。《襄阳日报》、《襄阳晚报》已经成为广大消费者获取行业市场信息而主动阅读广告版面的首选媒体。

搭建平台 发挥专刊优势

精彩的广告创意产生新闻。一个具有精彩创意、充满新鲜感的广告本身就蕴涵着新闻的特性与价值。专刊纵向整合报纸已有资源,贯穿一周,实现集约化经营,对市场消费有着极强的指导性。

襄阳日报传媒集团广告专刊部把广告的“服务”二字与“专刊”二字形成了对接。专刊部根据行业新闻采编与广告经营互动的工作思路,与各工作室密切配合,努力使新闻与市场对接,借助新闻资源优势服务和拓展广告市场。几年来,专刊部根据市场的特点,在汽车、房产、医疗、消费等行业搞了不同形式的专题策划,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读者的需要,也为客户搭建了一个服务平台,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尽职尽责为客户服务。专刊部工作人员除做好日常采编工作之外,还与业务人员积极配合,针对客户需求拿出广告运营策划方案,并保质保量地完成宣传文案和采写工作,得到了客户的好评。

以活动带动经营。“襄阳楼市”、“汽车周刊”、“消费导刊”、“健康周刊”针对自己所服务的客户,与广告业务人员密切配合,通过开展一系列贴近读者、服务商家的活动,拉近了本报与读者和客户的关系,拓展了客户资源。

专刊部配合各工作室还开展了如“五一”房展会、“六一”百岁老人为百名宝宝祈福、自驾游、第二届婚博会、秋季房展会暨襄阳淘房节等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开辟行业新闻、凝聚高质量的业内读者群是专刊的功能。近年来,专刊内容作了一些调整,《襄阳日报》开辟了“企业周刊”、“房产家居”、“ 现代教育”、“车行天下”;《襄阳晚报》开辟了“健康周刊”、“车・金融”、“楼市周刊”、“消费导刊”。使之更贴近市场。通过新闻、消息、言论等内容吸引读者;通过有影响的业界报道,吸引业界人士,做到不仅让专业人形成对行业性专刊的品牌认知,更要以专业周到的服务让读者满意。

市民关注的襄阳日报社、市卫生局、华洋堂百货公司、襄阳五医院共同发起“彩虹工程――农村医疗扶贫行动”,通过建立医疗资金、器械、药品、技术等项目的输送平台和网络,凝聚襄阳地区的社会力量,激发人们的爱心,共同提升贫困地区农村卫生室的医疗能力,以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

加强活动策划与版面内容策划。尤其是香港中文大学首席讲座教授、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主讲《金融危机下的中国企业战略突围》以及国防大学教授、军事战略学博士研究生导师、著名军事评论家张召忠少将应邀主讲的《当前国际形势与军事热点分析》让襄阳社会各界了解如何面对金融危机?深入认识当前的经济和国际形势,迎接挑战,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第2篇:新媒体专业实习报告范文

关键词:经济管理专业 应用文写作 对策分析

目前,高校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因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不足而制约职场长足发展等问题,这对应用写作课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文写作的现状,明确以就业为导向的“内需”是写作进行的原动力,把应用文写作建设成为无缝对接经管类专业,体现经管类专业特色,从而提高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以此不断提高大学生汉语言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外向型、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级经贸人才。

一、《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作为辽宁省唯一经贸类民办本科院校一直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教育教学和学院发展的根本任务。因此,应进一步提高对应用文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应用文写作》课程设置的地位,这符合了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对提高学院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能力要求,学院将《应用文写作》列为个别专业的专业选修课,这对于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意义重大。这些举措无疑进一步提高了对应用文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地位。

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

1.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应用文写作教师来讲,在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时代性、先进性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掌握并覆盖与应用文写作相关的知识。要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促进应用文写作教学与各专业的融合。只有打破专业壁垒,将经济、管理、法律、科技等相关学科以及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知识融入应用文写作的理论与实践中,促进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驾驭教学,更好地服务经济与社会。

2.转变教学理念,将实践性教学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在平时的工作与生活中,随时随地展开调研,有意识地收集大量鲜活的应用文例文,积累丰富的应用文写作经验,结合应用文写作理论的科研成果,有针对性地把课讲深、讲活、讲透。同时,教师自身的写作能力也必须不断强化,只有自身的写作经验越来越丰富,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要培养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必须要有实战技能高的老师。不断提升自身的写作修养,强化教学的示范性。尝试通过挂职锻炼等方式,注意考察相关工作的实际需要,熟悉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能和应用文处理的基本工作流程。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可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不定期地选派教师到企业去亲身熟悉企业经营环境,了解企业运作程序,参与企业商务行政管理及文案写作,以此提高教师的实战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推进教学模式进一步优化

1.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目前,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大多是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固有模式的教学,即讲授理论+学习例文+总结方法+布置习题。每一个文种的学习都以理论知识讲解拉开序幕,知识点的讲授详细、具体、系统,从概念出发,分析特点,归纳分类,理顺结构,分析写作方法,总结注意事项,然后分析例文,最后给出题目让学生写作。单调的程式化教学模式很容易掉入从理论到理论的窠臼,使教学与专业脱离,与实践脱节。如此循环往复,学生也觉得味同嚼蜡、兴趣索然。其结果是,教师讲得面面俱到,学生却无从下笔。这种教学模式实际上是把教学的双向交流变为单向,遏制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 全新教学模式的建立

打破“讲授理论+学习例文+总结方法+布置习题”的传统教学模式,建立“感知例文+归纳整理+辅助练习”的全新教学模式,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感知例文”要求学生阅读大量所学文种的例文,整体感知所学文种、文体的特点,从结构到格式再到语言逐一推敲,形成自己的感观。例文选取的原则应是具有现实性、活动性、开放性,应结合学生的学习专业和工作择取,使案例真正起到示范作用。尽可能地拓宽教学资源,把应用文写作教学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归纳整理”阶段由师生共同归纳整理知识点,建立理论框架。“辅助练习”用理论再来检验实践,形成实践——理论——实践的全新体系。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完全融入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理念。

两种教学模式比较一览表

比较内容 传统教学模式 全新教学模式

模式内容 讲授理论+学习例文+总结方法+布置习题 感知例文+归纳整理+辅助练习

课堂主体 教师 学生

教学交流 单向 双向

教学体系 理论——理论 实践——理论——实践

四、强化专业意识,紧贴专业设定内容

纵观应用文的发展,社会性是其典型特征,即应用文的写作最终服务于社会。社会性又决定了应用文写作不是静止不变的,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社会愈发展,行业便愈增多,分工便愈细密,应用文体类必定不断推陈出新。1979年版《辞海》列举的应用文只寥寥4种,而现在有人统计有2000余种。在这当中,专业应用文占大多数,包括财经、司法、管理、营销、新闻、广告、旅游等等各领域文体。由此可见,专业应用文崛起,不仅扩大了应用文范围,而且使应用文具有一定深度。应用文写作教学与研究必然要适应这种新情况以适应社会需求。

而目前的现状是,高校开设应用写作课程,只要是各专业公共选修,基本是一本教材,一种教学模式,这种共性化的教学缺乏对专业个性化的思考与训练,无法突出专业特点,使得应用文写作与专业知识不能很好地契合。目前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诸如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律、广告、税务、管理、营销等专业,学生除了掌握一定的应用写作基础知识外,还需要掌握与其专业相衔接的、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较多的写作内容。因此,强化专业意识,适应时代要求是目前高校应用文写作课程面临的共同课题。首先,高校应用文写作课程应调整战略方向,在“专业化”的基础上构建应用文写作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的建立是在应用文写作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框架下,对具体的各专业方向的应用文文体加以整合。具体做法是结合所学专业,尽量设置与其专业内容相关的应用文体。使得教与学都具有针对性,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例如,针对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学专业开设财经应用文写作,围绕市场调查报告、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经济合同、审计报告、税务分析报告、招标书、投标书等文种学习课程。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物流专业开设外经贸应用文写作,围绕外经贸业务文书、外经贸商情文书、国际技术贸易进出口文书等文书学习课程。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应用文写作侧重企业经营管理文书、工商税务文书等专门文书的学习。旅游管理专业应用文写作侧重旅游策划文书、旅游营销类文书、导游词等的学习。

但是,上述教学设想的实现需要与之匹配的选课制度加以支撑。以我院应用文写作课程为例,授课对象来自同一年级全院各专业学生,这就为分专业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将应用文写作分为两个模块:行政公文、通用事物文书、宣传文书、法律文书、公关礼仪文书为“公共模块”,专业文书为“专业模块”。“公共模块”的学习、作业与评价标准相同。“专业模块”的文种与例文尽可能覆盖、顾及学生所学专业,分专业、分层次布置课堂练习与作业。在“泛化”之中体现“专业化”,应是我们继续摸索与思考的。

五、引入网络技术,使应用文学习体系得到进一步延伸

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媒体主要有直观型媒体、图像型媒体、实物型媒体、音响型媒体、视听型媒体等。与传统教学媒体相比,现代教学媒体具有能使教学信息即时传播至遥远的地区和更加广阔的范围;不仅能传送语音、文字和静止图像,还能传送活动图像;能记录、储存、再现各种教学信息等优势。它的开发与利用使得人们的教育观念、教育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众多类型的教学媒体中,多媒体网络以其强大的丰富性、综合性整合了其他类型的教学媒体,在现代教学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1.整合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优化教学结构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要依据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特点,把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优化整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形成多种教学媒体相互配合的教学体系,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行政公文时,可以上网直接查阅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各种行政公文。与教材上的例文相比,网络上的公文真实、新鲜并且权威;在“消息写作”的教学中,可以利用视频播放热点的时事新闻,适时地讲授消息的结构、要素、写法和写作要求等;在市场调查与预测报告、合同、招标书与投标书等文种的学习中可以搜索各种相关情境、案例,给学生提供典型的写作素材,丰富教学内容;广告文案的学习可以搜集经典的广告标语、图片和视频等。

2.利用网络资源,延伸学习体系

随着网络的发展与日益强大,依托现代网络技术和网络信息建设新型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已成为必然。网络的发展已把写作学科带入一个全新的天地,网络可以承载海量信息,帮助学生提高知识积累的起点。打破课堂教学限制,把小课堂引入大天地。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发挥网络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本次课题研究建设了应用文学习网页,包括文种分类、习题库。文种分类下设行政公文、通用事务文书、专业文书、公关礼仪文书四个部分。专业文书为建设重点,囊括经管类专业所涉及的各项文种。习题库又分为理论常识、实践写作。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根据当前的学习需要引进网络资源,主动利用网络并设计适合自身的学习形式和内容。

在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避免过犹不及。目前,在教学中存在着过多地依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甚至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当成唯一手段的现象。虽然现代教学媒体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但它却不能代替传统的教学,不能代替教师的言传身教。各种媒体各有其自身的特点与功能,又有其局限性,媒体更代替不了教师。如果过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一味地去把教学内容直观化,则是不可取的。在教学活动中应把多种媒体优化组合,取长补短,才能充分发挥各种媒体应有的教学功能,以真正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艾美华.大学生应用文写作训练多元模式[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2,(12).

[2]罗智丰,王艳梅.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设计[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4).

[3]高静,宋秀红.应用文写作应突出学生就业需求[J].文学教育,2011,(02).

[4]王莹.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应用文写作》精品课程建设[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02).

第3篇:新媒体专业实习报告范文

 

自1983年厦门大学首次设立广告学专业起,经过30余年的发展,我国广告学专业在教学、实践层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在理论研究层面,广告学专业学科实践教学在新闻传播类各分支学科的专门研究中处于弱势状态。“全媒体”、“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促使媒介融合进一步加强, 受众的注意、理解和接收信息方式及媒介的表现方式的变化,对广告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针对这种情况,深入观察河南高校广告学实践教学,分析并借鉴国内外其他高校的实践教学路径,在新媒体环境下探索广告学专业教学的新道路成为从理论层面丰富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当务之急。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及程序。本研究以河南中部本科高校西亚斯国际学院广告学三年级学生为调查样本,以《影视广告》、《广告实训项目》和《整合营销传播》三门课程为依托,以学生在2015年3月—6月期间以广告小组的形式分别参加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简称学院奖)、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简称大广赛)、以及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大赛(简称公关大赛),三个全国性的赛事为契机,进行焦点小组访谈和深度访谈。

 

焦点小组访谈和深度访谈均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即根据访谈主题和目的列出访谈提纲。焦点小组访谈为面对面访谈,深度访谈采用网络视频访谈。提问的顺序按照访谈大纲进行,调研人员可根据访谈时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做出必要的调整,例如根据访谈对象的回答进行追问等。 焦点小组访谈分为学生组和教师组,并分别进行。

 

(二)调研内容。结合本次调研主题,针对学生的焦点小组访谈主要围绕5个问题展开:1.小组提交作品自评及团队自评。2.相关专业知识获取途径。3.项目与课程相关问题。主要围绕已经学过的知识对比赛项目的帮助,以及学生认为哪些专业知识/课程存在欠缺或有待补充。4.大赛和具体技能问题。 5.学院奖、大广赛和公关策划大赛的参赛问题。包括主观努力、重视程度和客观的修正与继承等问题。结束每个层面的问题之前,学生们都会被问及“还有哪些内容需要补充么?”,直到确认调研对象没有任何补充内容之后,才会进入下一题。

 

从学生参赛作品报送参赛作品类型来看,策划全案类17件/次,占报送作品总数的46%。期中获奖11件/次, 单项获奖率为75%。影视广告类7件/次,微电影广告10件/次,分别占报送作品总数的19%和27%,期中获奖作品分别是2件/次和6件/次,对应项获奖比率分别是29%和60%。平面广告2件/次,文案1件/次。占报送作品的5%和3%,单项获奖比分别是100%和100%。对于本届大广赛新增项目场景应用类作品报送数量为0。

 

三、调研结果

 

(一)学生作品自评满意度较高,学生团队自评差异较大。针对于问题学生团队对各自作品呈现相对较高的满意度。不同的组别对各自的优劣评析存在差异。

 

在调研的五组学生中,大多数谈起自己的作品都非常兴奋,分别陈述了自己满意的部分和认为需要提升的部分。

 

学生对作品满意的部分主要集中在“PPT表现和PPT风格”、“创意”层面。两组同学均提到了对媒介呈现创意非常满意,如“H5界面设计的场景应用,新技能表现很好。”,“策划全案的媒介组合特别好”。此外,两组同学提到了调研部分做的很好,包括实地调研、文献整理等等。

 

在被问题“需要提升的方面”时,受访团队的回答主要集中在团队沟通合作,以及时间安排层面。

 

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项目指导过程中,除了对学生的创意、表现等提出建议之外,还需要在学生团队的合作及项目进度安排等方面给予相应指点。

 

(二)学生的知识获取途径呈现传统方式与网络及移动终端共生现象。在专业知识获取途径层面,受访对象注重从传统层面、网络及移动终端层面获取所需知识。在以课堂、教材、教师为主的传统途径的知识来源,学生大多数是被安排学习,以被动为主,但相对较全面、整体。在以网络及移动终端的学习,如专业网站、网络公开课、专业类微信公众号等,学生则主要采用主动学习,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更加有针对性。这也和当下新媒体时代人们被互联网以及多种移动平台客户端包围的现状密不可分。

 

教师组的访谈中,有的老师表达自己的忧虑和危机“教师的权威地位已经不复存在,广告经典案例和解析在专业类网站和APP终端都有介绍,教师不再是新近信息的重要来源。”、“有时候在新技术的应用和新案例的了解层面,学生甚至比老师的知识速度还多快,类别及数量还要多”,也有老师表达“虽然新近发生的广告案例网络上可以找到相关解读,但是很多‘解读’偏重于主观感受,解析与广告专业理论联系较弱,解读也不够深刻和全面”。

 

对比学生组和教师组的访谈,可以清楚的看到多种媒介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渠道,学生也善于、乐于从多渠道进行知识的积累。同时,新媒体时代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知识的更新与新案例解读方面。

 

(三)核心课程重要程度凸显,设计类课程需求增加。在项目与课程层面,受访学生认为对项目非常有帮助的课程,均集中在广告学专业核心课程中。例如《广告策划》、《广告文案写作》、《广告调研》、《公共关系》、《平面广告设计》、《广告媒体》等。对于课程设置上,学生们希望补充或完善的主要有:摄像相关知识、广告创意训练或发散思维训练、音效及情感关系的知识等。在访谈过程中,有的学生们补充说“我们学过‘头脑风暴’,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却没能够彻底执行,(小组)会产生意见的冲突和分歧”,也有学生表示“教材中的知识蛮重要的”。学生们的这些需求和声音,也突出反映了在广告核心课程设置层面,对实践项目的深化要求。

 

(四)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层面均有提升。在技能提升层面,受访者认为自己通过大赛提升的技能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分别是专业知识、沟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

 

1.专业知识方面,表现在对广告创意策划流程的掌握、对品牌的分析能力的提高,以及“对策划全案的理解更好更透彻了”,“对(广告)流程更加熟悉了,比起之前做案子东拼西凑,现在做起来更加有条理性”,“广告鉴赏能力提高了”,“提高了多角度进行创意能力”等。

 

2.沟通技能方面,在广告创意及策划流程中的每一环节均有体现。如:“与商家的沟通、目标受众的沟通能力得到提升”,“和老师沟通更多,获取了更多的指点和帮助”,“团队沟通和协作能力提升”等。

 

3.实践操作能力方面,集中在软件操作技能的提高。如“学会了拍片子(影视广告)”,“学会了新的软件,如Adobe After Effect,Adobe Premiere,H5等”,“PPT做的更好了”,“可视化表现能力提高了”,“Photoshop和版式设计(能力)都提高了”等。

 

4.其他方面有“逻辑思维能力提升了”,“个人形象变好了”,“抗压能力提高,更加有耐心了”等。

 

学生们也反思了各自团队及个人需要提升的方面,包括创意、团队合作、时间计划与效率、软件使用与拍摄技巧等内容。

 

(四)学生参赛心态及情绪影响。针对三项比赛,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很重要,也很尽心努力。对于不同的项目心态和努力程度也有所不同。例如,有同学表示“第一次做视频广告,很新鲜,很感兴趣,投入精力比较多”。但是,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疲劳现象。例如,有学生表示“大三作业和项目都太多,(实践项目)案子又多又集中,会进入疲劳期”、也有表示“做着做着就失去兴趣了”;在思维局限层面,有同学讲“一直在做同一个题,思维已经受限,没有新的角度”。

 

四、讨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本研究以中国中部一所高校三年级广告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学生们参加全国性广告、公关策划类专业比赛进行访谈。研究结果发现学生对实训作品有较高的满意度,在参赛的过程中对广告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同时,研究发现学生们对平面技术表现,如PPT制作、平面广告表现层面的需求。

 

这些结果有助于教师对今后广告实训项目开展更好的指导。新媒体时代学生获取信息渠道多样化以及速度更快的现状,对教师备课和教师自身学习与充电也起到了警醒的作用。例如针对技术表现层面的要求,可以在课程设置、实践比例、互联网+课程等模式满足学生需求,为他们开启新的学习和实践途径。同时,要继续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积极运用互联网资源,引入MOOC、微课等相关设计类课程,开设学生第二课堂;此外,相关设计类课程的专业课教师也应该引入国内外优秀设计案例,开拓学生视野。

 

(二)研究的局限性及建议。该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当地经济发展的制约、受访对象的潜意识影响,以及对新的媒介技术重视存在不足。

 

1.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由于学校地处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总体中农业所占比重较大,第二、三产业发展与中国东部、南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相比相对不足,广告学专业教育与广告业界间的结合也不够。

 

舒咏平(2008)提出新媒体时代广告学专业教育要做到“实战型课堂多渠道开辟”,曹坤(2012)提出“跨界思维”培养传媒人才,即“在具体的传媒艺术人才培养中,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打破院系、校际间的壁垒,建立并拓展学科之间、专业之间、院系之间、校与校之间、国内国际之间的跨界培养战略”。中部高校更多在参与全国性广告大赛,而非现实中的企业提案和比稿。广告学实践教学与业界进行合作还有待探索和加强。相比之下,华南地区在学界和业界的联合较为紧密。通过广东省大学生广告节(以下简称广东大广节),促进区域性广告教育和广告行业结合(暨南大学,2015年10月19日)。例如今年广东大广节采用新的赛制,引入“外脑挑战”训练营,即”广告专业学生+教师+企业+知名广告公司”的跨界实践的模式。这种模式采用类似“中国好声音”的赛制,初赛以“一页提案”的形式进行,强调创意亮点在提案获选中的作用。决赛实行导师制,引入来自知名广告公司中经验丰富的导师指导决赛队伍,为参赛者提供极佳的学习及交流机会。因此,今后的广告实践教学中,中部地区高校针对区域间高校间合作,以及跨区域高校与业界的联合,都需要进一步加强。

 

2.调研对象的潜意识影响。因为调研人员由学生的专业课教师担任,因此在访谈中学生可能会出于教师的尊重或敬畏,而在“有帮助的课程”这个问题中采取“都很有帮助”,这一“讨好”的回答。在对教师的授课建议等层面,学生表达也比较温和。

 

3.对新媒介技术的重视亟待加强。2015年无论是学院奖还是大广赛都新增设了“场景应用”一项。此项意在鼓励学生采用H5技术,为产品或品牌在以社交媒体平台为主、尤其是移动终端用户搭建沟通的平台。这一现象,也反映了我国移动媒体蓬勃发展的现状。但是从本调研来看,我校参赛学生组选报此项作品的数量为0。随着移动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普及,广告学实践教应该注重学生对受众、产品、市场、社会的洞察能力,以及如何指导学生运用的新闻传播相关理论在新媒介技术平台上对创意进行展现。

 

基金项目:本文系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2015年度校级教改项目“新媒体时代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研究”(2015JGYB76)成果之一。项目团队除作者外,还有张旻、贾士秋、王丹。

第4篇:新媒体专业实习报告范文

新媒体勃兴 纸媒渐变“老人媒体”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纸媒的读者结构又一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是这种变化,催生了以服务中老年读者为主的、小众化的“老人媒体”。

1.新媒体勃兴导致纸媒的青少年读者严重流失,中老年人成为纸媒的主要读者群体。互联网带来的多样化信息渠道影响了传统意义上的阅读行为。近年来我国国民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移动媒体(手机报)的发展又进一步削弱了纸媒的传统优势。手机报与纸媒相比具有诸多优点:更互动、更自由、更便携、更普及。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手机作为媒体所拥有的庞大用户数量已近4亿,超过了任何一种传统媒体。而相对于喜欢新鲜事物、熟悉新媒体应用的青少年来说,中老年人对传统媒体、特别是纸媒则更加偏爱和熟悉,正在逐渐成为纸媒、特别是报纸的主要读者群体。

2.广告投放精准化、市场竞争激烈,促使纸媒提高对中老年读者的重视程度。与纸媒广告总量萎缩相伴而来的,除了不同媒体之间对广告商(广告投放者)的争夺,还有对读者的争夺。目前,我国媒介广告市场的重要“金主”是房地产、汽车、奢侈品等行业。为了适应它们对受众购买力的较高要求,一些媒体、特别是纸质媒体,纷纷将经济收入相对较高、拥有家庭消费决策权的中老年读者定位为必须争取的重要受众群体。

3.纸媒综合成本高企、定价上升、发行量下降迫使纸媒走向小众化。目前,我国报纸的印刷成本是每印张0.17一0.22元,即一份4开56版报纸的印刷成本最低为1.19元,发行成本约占报纸售价的20%,印刷、发行两项成本即达1.5元左右,国内大部分都市报和晚报的售价却常常为0.5元,净亏损通常在l元以上。??成本压力的增大,成为纸媒特别是报纸发行量下滑的重要推手。发行量的下降,必然导致纸媒影响力的下降。为了实现自身的发展,纸媒的经营者们开始尝试准确定位对自己更加有利的读者群体,一些针对特定人群、满足受众个性化需求的“小众化”媒体应运而生。

纸媒就是这样,逐步进入了由大众向小众、由全民向老人的受众结构蜕变过程。

“老人媒体”的受众和内容特征

1.“老人媒体”的受众主要是中老年人

如前所述,中老年人已成为以报纸为代表的纸媒的主要读者群体。“老人媒体”的受众主要是中老年人。央视2006年上半年公布的一项读者数据也显示:2005年读者读报时间明显减少,受众平均每天接触报纸比2004年减少3分钟,平均每天读报时间仅为40分钟。而同期受众每天接触互联网的平均时间为48分钟,第一次超过了报纸。此外,从2005年开始,报纸读者群体中年轻读者所占的比例正在逐年减少。2005年34岁以下读者较2003年减少1.7%,而45岁以上的中老年读者比例则上升1.5%,读者平均年龄增加了0.5岁。

2.“老人媒体”的内容强调思想性和服务性

作为传统意义上的严肃媒体,大多数纸媒、特别是主流报纸,始终非常重视内容的思想性。它不仅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而且告诉人们该做些什么,并引导人们思索“这是为什么”。报纸的核心内容是新闻,但是最能吸引读者、影响读者、特别是中老年读者的内容是评论和深度报道。每当有重大事件发生,报纸、特别是主流报纸的意见,往往能够对社会舆论产生十分深刻的影响,成为公众甚至其他媒体的观点库、思想库。同时,随着市民阶层在纸媒读者构成中所占比例的增加,纸媒特别是晚报、都市报开始越来越重视提高内容的服务性。他们利用纸媒保存性好、信息容量大的特点,通过刊载生活常识、消费信息等知识性、实用性较强的内容,密切了与读者的联系,为读者的日常生活提供帮助,成为读者的良师益友。“老人媒体”的读者群体主要是中老年人,为了满足他们对生活常识、消费知识、观点建议等内容的需求,纸媒必须加强自身内容的思想性、服务性。

3.“老人媒体”的突出特点是“小众化”、“专业化”

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多元化,受众的细分,成为大势所趋。纸媒发展到21世纪,面对着越来越高的综合成本和新媒体的后来居上,以往那种包罗万象、内容种类繁多而且毫无个性的综合类大众化纸媒,如一些都市报、晚报等,将越来越难以适应媒介市场竞争的需要。只有那些内容针对性强、专业化程度高的小众化、专业化纸媒,才可以通过强化自身特色、培养读者兴趣来维系读者群体的“忠诚度”,从而实现纸媒的稳步发展。 “老人媒体”的突出特点就是“小众化”、“专业化”。它的读者群体主要是中老年人,具有相对的小众化;其内容也多是中老年人所喜闻乐见的,有着鲜明的个性(例如保健的、养生的、休闲的、咬文嚼字的)和较高的专业化水平;相比同质化的综合类纸媒,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纸媒这些日益突出的受众和内容特征,预示着一个“老人媒体”时代的来临。

纸媒如何应对“老人媒体”时代的逼近

1.要根据中老年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合理优化内容

由于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中老年读者对纸媒内容的要求比较特殊。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重视言论类内容。中老年读者社会阅历丰富,已经形成了独立的人格和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他们阅读纸媒、特别是报纸,更加关注的是社会舆论对于热点问题的态度,而不是简单的新闻事实。

二是偏好服务性、专业性信息。绝大多数中老年读者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和家庭,这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两大主题。为了改善生活环境和工作状态,他们需要从外界了解必要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对日常生活有指导意义的消费信息、理财信息、各种常识和可供提升职业素养的专业知识等。

三是信息需求个性化程度较高。中老年读者都有相对固定的兴趣和爱好,这些兴趣和爱好是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有的人喜欢下棋,有的人喜欢钓鱼等。因此他们在阅读时,会特别关注有关自己兴趣爱好的内容,信息需求的个性化程度较高。

2.要积极发挥纸媒传统优势,适应中老年读者阅读习惯

虽然面临广播电视以及新媒体的挑战,但是纸媒的优势依然十分明显。与广电媒体相比,纸媒具有良好的便携性。听广播、看电视都需要有终端设备和信号服务,因此无法实现随时随地自由获得信息。而纸媒依托其固化载体,可以跟随读者到任何他想要去的地方,具有良好的便携性。与其他媒体相比,纸媒具有更强的权威性。与新媒体相比,纸媒则具有显著的易读性或易用性。电子媒介具有两个无法克服的缺陷:获取信息必须借助专门的终端设备和程序,如需要各种显示器、阅读器,还需要相对独立的内容服务,无法直接使用内容;长时间使用这些阅读设备容易引起疲劳,甚至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而纸媒却没有这方面的问题,我们读报纸不用借助任何终端设备和软件,也不用担心电磁辐射的伤害。这些都更符合中老年人的日常阅读习惯。

因此,只要积极发扬纸媒的优势,规避劣势,纸媒就完全可以应对广电媒体和新媒体的竞争,继续生存和发展。例如,纸媒具有传统的信息权威性。无论读者还是广告商,媒体的权威性仍然是他们做出媒介选择的基本标准。对类似的优势我们不仅要充分利用,更要继续巩固提高。相反,对于那些纸媒自身所具有的局限和不足,则应该努力规避。

3.要适应“小众化”趋势,培育独特的媒介个性

单纯追求普适性的大众化媒体已经无法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准确定位受众群体,提高内容“专业化”水平,才能增强媒体的竞争和生存能力。要把抓住目标读者需要与纸媒自身定位的结合点作为增强媒介个性的切入点,作为选择内容的主要价值取向;要把握服务性,坚持针对性,提高权威性,提升专业性,加强策划性、突出创新性、力求时效性、注意贴近性、增强可读性、强化服务性;要突出一个“新”字,力求做到思路新、策划新、选题新、内容新、角度新、标题新、写法新。在核心内容的创新上,要注意更新理念、打破常规,整合纸媒现有内容资源,发挥历史传统优势。另一方面,通过创新表现形式,增强对读者的影响力和吸引力,稳固中老年读者群体,增强纸媒的生命力。

4.要努力争取年轻读者,提高读者“忠诚度”

“老人媒体”不等同于“老人的媒体”。我们在争取稳定中老年读者群体的同时,还要积极吸引青少年读者,因为这才是纸媒持续发展的恒久动力。在纸媒的青少年读者中,大学生是对未来媒介市场最具有积极影响力的一个群体。如果他们在大学学习期间能够加深对纸媒的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并形成较高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不但会对他们自己日后的人生道路产生影响,而且还可以通过潜移默化,影响到他们周围的其他人群。如果能够培养大学生读者群体对纸媒的较高忠诚度,那么未来他们进入各种专业的领域、走上具体工作岗位之后,这些被同龄人群视为模仿对象的大学生,就能够带动周围的其他青年人群投身纸媒读者行列。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校大学生是最值得纸媒争取的一个潜在的读者群体。而中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消费习惯正处于形成阶段,在这个时期受到的教育和熏陶会对其今后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产生深远影响,他们对纸媒形成的个人偏好会影响其今后的阅读选择,他们的现实阅读需求又会左右其父母的媒介选择。比如,新民晚报的副刊由于具有较高的文字水平,就被许多家长用来指导孩子学习写作。因此,吸引青少年读者,特别是学生读者,提高他们的“忠诚度”,对于保持纸媒的持续发展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要想更好地吸引青少年读者,纸媒必须突出新闻热点,强化新闻评论,增强纸媒的趣味性和知识性,从而激发青少年、特别是学生群体对纸媒的阅读兴趣。此外,纸媒还要大胆突破传统桎梏,积极尝试借鉴网络、手机等现代传播媒介的长处,努力弥补纸媒在互动性上的不足,通过各种形式加强与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的联系,培养他们对纸媒的认同感和依赖感,使之成为纸媒读者队伍的“生力军”和“预备队”。

注释:

第5篇:新媒体专业实习报告范文

一、媒体社会责任报告的背景及必要性

1、新经济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新经济形态首先在20世纪90年代的欧美国家出现,随之向全球扩张。近年来,新兴产业已吸引了近三分之二的风险投资,其市值超过了传统工业。

新经济包括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知识经济和虚拟经济等。新经济改变了市场经济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所带来的中介结构和信息成本问题。网络经济将形成直接经济,正如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专家姜奇平所言,信息社会的生产方式是缩短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中间环节,通过直接快递贴近目标来获得价值。数字化网络对时空的“合力”正好为削减中间环节提供了基础。

中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和网络经济化的双重进程。在社会经济激变中,人们热切需要大量新闻信息和解释性报道。这对新闻媒体的专业素质和社会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中国的现代化

随着世界现代化的发展,中国的现代化亦势不可挡。自1963年1月,周恩来同志在上海提出了“四个现代化”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陆续提出了“四个现代”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量化目标是实现小康水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并进一步强调,城镇化是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潜力所在。

在中国的城镇化过程中,新的生存环境不断形成,易引发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甚至政治问题。因此,受众特别需要舆论引导、服务以及人文关怀。其中,媒介就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社会传声筒和稳定器。尤其是在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媒介更应担负起这项社会责任。

3、数字化社会

如今,我们已经全面进入数字化社会。通过数字化的呈现,人们在电脑前几乎可以遍览全世界的城市街景,甚至可以穿越时间,看到物件在历史中的变迁。人类对环境和社会进行数字化记录,由此开启对文明进程镜像世界的建造,进而开始大数据和云计算。诚如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所言:比特,作为信息时代新世界的DNA正迅速取代原子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

数字社会中,建立自发群体或临时性群体的成本大幅降低,人们可在完全信息的条件下组织“直接活动”。虚拟和现实界线的模糊提高了社会风险。此时,媒体必须正确地引导舆论,坚定地扛起社会责任,稳定民心。

然而,在如此严峻的背景下,媒介现状并不乐观。在人民网总结的2013中国十大媒体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秦火火”、杨宇秀、薛蛮子、傅学胜等在打击网络大谣的过程中落马,这凸显了主流媒体舆论引导方面的不足;我们也可以看到陈永洲案中新闻人的失德和媒体的公信力下降,此刻,媒体社会责任报告正当时。

二、媒体社会责任报告制度的体系建设

媒介生态包括媒体机构、文本和受众三个部分。构建和谐的媒介生态和完善媒体社会责任报告制度的体系建设殊途同归。

1、媒体机构

对于媒体机构来说,媒体社会责任报告制度的建立与企业社会责任不同。媒体肩负更多的社会责任,或者说主要担负社会责任。媒体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走偏就是尽最大的社会责任。这一点,责任报告里亦有体现。以中央电视台为例,中央电视台履行正确开展新闻报道的职责,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紧紧围绕十八大精神的学习、宣传,全力做好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中央重要会议,以及系列重要讲话报道,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人民网突出报道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党务、政务活动,系统宣传、解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新华网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颇有亮点。它独家解读中央经济政策,定期撰写原创性报道且不断丰富。它与多部委机构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做到重大政策的出台在新华网第一、第一解读。从报告中可以看到:其余的8家媒体,无论是中央新闻单位还是地方新闻单位,都高质量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而且各有亮点。

2、文本

产品是否优秀,要看社会效益,对于媒体而言,文本就是其产品。在11家试点单位里,中国青年报、人民网、中央电视台、解放日报将获奖情况专门列出。其中中国青年报有社会效益的专项报告,解放日报有业界评价和社会评价的专项报告。2013年中国青年报获中国新闻奖2项,获全国“扫黄打非”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获“杜邦杯”环境好新闻奖2项,中国科学院“科星新闻奖”多项,中国人大新闻奖1项,驻各地记者站获得多项省级党委政府奖励。中国青年报的文本在多个领域获奖,其中有专业性的新闻界最高级别奖项,也有行业性和部门性的奖项,获奖文本内容包括政治导向、提供服务、提供人文关怀、繁荣发展科技文化、进行舆论监督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中青报多层次多维度的履行了媒体社会责任,也获得了多个层面的肯定。2013年解放日报获中国新闻奖2项,上海新闻奖12项,10篇获作品获全国省级党报好新闻,获“金长城传媒奖”,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同时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选的全国报纸百强。解放日报也获得了新闻界最高级别的奖项,和中青报的文本不一样,它的文本内容区域性较强,部门性、地区性的奖项较多,解放日报的获奖文本特点是:注意服务地方,调查性报道较多,而调查性报道又是彰显媒体社会公信力、责任感和实力的标杆。它也较好地履行了社会责任。人民网2013年获得了中国新闻奖、首都女记协好新闻奖、中国人大新闻奖,2012年获得了全国法制好新闻。中央电视台和人民网一样,作为全国性的部级媒体,在承担媒介责任的时候,都体现了最强的专业性、服务全国人民的视野、坚定的舆论导向、丰富的人文关怀。其余7家媒体的获奖情况没有在报告中说明,难以看到其社会效益的情况。

3、受众

就受众方面来说,只有中国青年报和受众有深度互动,注重读者反馈。报告中有《关注读者需求 汇聚成长力量》的相关章节。2012年一开年,报社开展了“2012?中国青年报读者圆梦行动”:做一日中青报人、赴中青报实习三个月、当一回中青报编辑记者、与心目中的名编名记面对面和获得本人个性化水晶报。这五大圆梦行动引发了读者巨大的参与热情,直接参与圆梦的读者过千人,活动历时四个月。2013年11月,大讲堂在兰州首次开讲,包括两位编委、两位长江韬奋新闻奖得主在内的五位中国青年报编辑记者先后走进在兰十所高校,与大学生读者面对面交流,受到同学们热情欢迎。12月底,读者大讲堂又走进中国石油,为中石油所属100位共青团干部举办专场讲座。中国青年报的报告中提到:面向读者的一系列活动和增值服务,读者参与热情高涨,互动效果良好。而其他试点媒体的责任报告中均未提及和受众的互动以及对受众的研究。这体现了传统媒体传者为中心的思维方式。

第6篇:新媒体专业实习报告范文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臻成熟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各行业都在借助互联网的发展契机寻求自身发展之道。作为营销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告也不例外。互联网正在改变广告的传播媒介,颠覆现有的传播模式。互联网影响广告行业主要在以下方面:传播媒介上,从传统纸媒向多媒体转变;从视觉互动到立体互动转变;从单一专业向复合型转变。

广告设计是广告活动中心环节,广告作品是广告的运作的载体,高校广告设计专业肩负培养广告专业人才的任务。之前以平面、影视为主要媒体形式时期,广告设计人才的培养以单一型人才培养为主。在互联网广告时期,广告活动各环节联系程度更加紧密。广告设计人才的培养不能再停留在造型的选取上,要更多地深入到广告运作中。

二、广告设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变化

广告设计专业一般隶属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与之相并列的还有包装设计与出版设计等方向。因此,广告设计专业作为视觉传达几个方向之一,广告设计专业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上既要求具备视觉传达的理论基础,又突出广告设计的专业特点。

在具体的专业教学中,广告设计专业前两年主要学习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最后一年根据学生意愿进行毕业前的实习和毕业设计工作。这样的培养方案,一是为了保证广告设计方向的正确性,另一头是保证广告设计执行与实现广告媒体的最佳结合。现代广告设计与运作越来越讲究协同作战。对此,学校应在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上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广告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

在具体课程设置上,学院的广告设计方向确定了五门广告设计方向的核心课程。通过五门核心课程,一门课程主要解决广告策略的问题;一门解决广告媒介协作的问题;其他三门课程主要解决广告设计方法和设计能力的问题。其中新媒体广告设计是学院最近一次人才培养方案增加的内容。对于新媒体广告设计,要给予足够重视。学院应从自身发展需要出发,在教学内容上设置了编排了新媒体的理论学习环节、媒体广告创作环节、品牌网站创作环节等内容。在教学上实行广告设计专业教师同其他设计专业教师交叉向学生授课的方式进行。形成不同专业间的相互补充。

许多人认为广告设计专业学生只要具备专业技能就行,对于非常重要的广告策略问题是否需要学习存在疑惑。而学院在教学实践中已经证明了其必要性。现代广告项目多采用广告运作形式,广告设计人员必须对广告策略有深入的研究,才能形成广告创意;只有广告设计人员掌握了各种媒介的优势所在,才能设计出适合媒体宣传的优质广告作品。近几年,学院广告设计方向的学生在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中屡或佳绩。在省内的各种海报设计大赛中勇于尝试,大胆创新取得了优异成绩。这些奖项的取得证明,学院不仅重视学生在广告设计技能方面的培养,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师能够从专业出发,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项目的策划练习上,强化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广告策略与广告媒介的学习,经过这样的理论联系实际,不断的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为学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广告设计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四、广告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

按照全面广告应用人才培养的目标,学院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注意广告设计的应用性与商业性的结合。学院斥巨资打造了服装、包装、平面、环艺、动画等多个专业实验室,在全省同类高校中,实验室水平处于前列。教师在授课期间可以通过实验室的优势平台,引进社会上的广告项目指导学生去实践,或者利用实验室设备进行商业性广告竞赛,通过多种实际课题的形式吸引学生尽快熟悉广告项目的实际运作流程、创意产生规律,习惯用广告思维来运作广告的模式,尤其是商业广告的敏锐性一定要融会贯通与广告作品的设计中。

学院与社会多家单位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为学生早日进入专业领域工作提供了男的的机会。学院力求通过公司联合学院、实验室联合商业项目等多种渠道鼓励学生参与不同平台的竞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广告主、广告策略、商业广告设计之间的密切联系,怎么更好的达成客户的要求,实现广告设计与艺术享受的最佳结合。

第7篇:新媒体专业实习报告范文

一、深入实践“媒体经营向经营媒体转变”

所谓经营媒体,就是要把报纸当成一个特殊的商品来经营,把报纸的生产过程当成一个产品生产过程来运作。在报纸产品设计上,要从目标盈利点(行业和目标读者)向内容“倒推”设计。再从内容向广告"iE向”拉动。凡广告经营越成功的媒体,领导层的市场意识都非常强烈。由“媒体经营”向“经营媒体”转变的过程中,我们的体会是修炼内功尤为重要。同时,打造媒体品牌、强化内容平台建设、加强内容与广告互动也极其重要。

东楚传媒广告有限公司拥有黄石乃至鄂东南地区最强势的媒体平台,包括以城市主流人群为目标读者的黄石日报、以市民生活报定位的东楚晚报、新兴的网络媒体东楚网黄石新闻网。这三大平台为广告经营部门提供了宽广的空间与舞台。

2004年,当年在《东楚晚报》担任总编辑的吴刚提出了媒体经营向经营媒体转变的理念,号召媒体要贴近市场办报。虽然当时《东楚晚报》已经是黄石地区的强势媒体,但是如果不贴近读者,不贴近市场,报纸最终也会被市场抛弃,广告经营也会陷入困境。在采编部门贴近市场办报,大力提升报纸影响力的同时,广告部门也针对报纸的特性,对自身广告资源进行挖掘与开发,比如3版、8版、9版被开发成最受客户欢迎的优质广告版面,其中对3版的广告价格进行了调高。把最好的广告版面卖给最优质的客户,卖出了最好的价格。

在深刻实践经营媒体理念的过程中,东楚广告人充分地认识到。报纸不仅是一个媒体,还是一个媒介。报纸不但有传播的功能,而且还要有互通、交流的功能,它实际上是一个各方共用的信息平台。市场的竞争以及报社自身发展的需要,要求报社广告人对黄石的广告市场精耕细作。2005年,晚报广告部按行业划分业务工作室,实行专业人做专业事。提高了广告客户的服务水平、专业水平,最终达到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升广告份额的目标。同年,广告部开始尝试开办《楼市周刊》、《健康周刊》、《教育周刊》等周刊。

这些周刊针对不同的行业,主动适应市场,配合业务人员做好服务,同时也延伸了报纸平台,提高了报纸的盈利能力。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广告公司每周除周六周日外,每天都有不同的周刊,内容包括健康、房地产、家居、汽车、旅游等。这些周刊的开设,细分了信息平台,让客户自行对位,找到了自己的宣传阵地,主动吸引客户投放。这也是报纸适应市场、实现经营媒体的深刻实践。

二、整合营销为广告经营腾飞提速

整合广告经营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多报广告的叠加,而是整合各种优势,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进行规模化、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和品牌经营,从而搭建起有利于朝着地方报业集团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平台,为下一步整体的转机建制作出一定的探索,奠定良好的基础。

两年来,东楚传媒广告人始终以整合优势资源,深挖经营潜力为重点和突破口,通过专业化运作、组建大型活动策划工作室等措施深挖两报广告潜力和开拓新的市场。形成了“三大”新的竞争优势:

一是进一步细分市场,实行专业化分工,形成了专业化服务优势。

随着黄石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水平不断上升,广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广告客户对专业化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阶段,我市广告公司多达200多家,客户选择广告公司有很大的空间。在这样的一个买方市场里,如果广告公司不能满足客户对专业化服务的需求,那么必然会有大批客户的流失。依据过去晚报分行业、分部门进行专业化广告运作的成功经验,公司成立了房地产、商贸、通讯、健康、综合等5个专业工作室。这些专业化分工,一方面充分发挥出晚报作为我市主流媒体具备的发行量大。覆盖面广,贴近市民、贴近客户市场的优势,使专业化市场广告资源得到更充分地挖掘,吸引一批具有长期广告需求的大型广告客户,形成较为稳定的优质广告客户结构。另一方面各工作室加强建立专业化的客户关系和专业的营销体系。

二是组建大型活动策划室,开发新的增长点,形成营销活动和形象宣传活动策划优势。

为了充分发挥大型活动策划工作室在广告经营中的发动机作用,公司组建了大型活动策划工作室。2007年,该工作室充分发挥《黄石日报》党报具有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的优势,先后在黄石日报上策划了多项形象宣传活动。

三是努力探索媒体品牌与客户品牌合作共赢的机制,形成品牌营销优势。在整合中我们不断创新广告经营理念,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报纸专刊为依托,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现代广告市场营销体系。

三、创新是经营持续发展的源泉

一个企业要发展,没有创新不行。今天,媒体从经营角度来说,已经不再单纯是一个事业性单位,已经逐步转变成为一个为知识消费者生产加工各类知识产品的知识密集型企业。不容回避的是,在我们内部。一些根深蒂固的旧的营销观念仍然在影响着我们的媒体营销人员、广告经营者,制约着媒体经营的发展。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机制创新和体制创新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事业的发展。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创新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这两年东楚传媒广告公司的工作,自始至终贯穿着创新这条主线。两年来,东楚传媒广告公司将创新二字摆在首位,不断地总结过去创新的经验和整合创新的资源,推动继续创新,提升整合效果,力求在经营上实现更多创收手段,推出更多经营品种,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健康持续发展。为此,我们狠抓了创新。

一是理念创新。理念创新决定方法创新。两年来,我们努力提高员工的学习力,增强创造力。地产工作室加大创新力度,在今年房地产调控加紧,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成功举办“黄石半小时生活圈大型物业展”。综合工作室举办了两次大型车展,将东楚晚报以往的汽车优势再次收复,并占据绝对市场份额。鄂、皖、赣三地百景旅游节也是一次活动创新,吸引了三地几十

个景区、旅行社来黄参展,扩大了东楚传媒广告公司在业界的影响力。

二是服务创新。利用日报、晚报、东楚网平台,我们大力提倡“服务创造价值”理念,除了日常的沟通服务外,公司员工还在售后服务上出点子、想办法,为客户提供度身定做的个性化服务。这种服务带来了企业与报社双赢的局面,让我们拥有了很多深度合作伙伴。

三是周刊新闻营销创新。近年来,通过加强周刊采编力量,加强了采编与业务互动,新闻与广告这种“1+1“的新闻营销模式开始在《新财富时代》、《楼市周刊》、《健康周刊》上得以深入体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宜居楼盘、升值潜力楼盘“评选,在前后三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利用《楼市》与《广厦》进行了大量高起点的热点、深度新闻运作,配合广告资讯,使评选活动广为传播。《健康周刊》策划开展的“重走李时珍采药路“采编活动,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四是大型活动创新。2007年,活动策划不再是单个部门的单打独斗,而是集中优势资源进行联合作战,初步形成了“策划工作室+业务工作室+周刊”的整合营销模式,使文案更优化了,执行更得力,推广更深入,活动策划思路宽了,题材多了,效益好了。

五是设计创新。一年来,我们狠抓了公司设计人员的队伍建设,强化员工专业学习,提高广告创意设计水平,多名设计师得到了锻炼成长。日报广告设计更加大气,晚报广告设计更加精美,主要周刊的组版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六是管理创新。根据报社管理规范化的要求和公司成立后实行公司化运作的需要,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管理创新,建立了不少新的管理制度。这些制度的执行,有效地促进了公司机制的改革和转换,确保了公司各项经营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使公司运作成本得到最大限度的节约,使经济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使管理更加规范,机制更灵活,竞争力更强。

七是平台创新。根据报社布署。广告公司尝试开发平面媒体以外的经营平台。开年之初就成立了户外广告工作室,负责拓展东楚网、户外广告、庆典活动等广告领域,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户外广告工作室进行股份制改造之后,有望加大硬件投入,前景可观。

八是机制创新。商贸工作室。去年实行内部改革,新设商业事业部、经贸事业部。“小组、集团化作业”大大提高了谈判的成功力与客户的满意度,对于扩大广告份额与广告量起到了一定的拉升作用。改革初现成效。今年,根据商贸部事业发展的需要,两个小组正式升级为工作室。

四、高效、专业的团队形成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经营中所形成的独特的、动态的能力资源,支持着企业现在及未来在市场中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发展,这种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整合各种资源和各方面能力的结果。

东楚传媒广告有限公司的团队是报业集团发展的经营财富,在激烈的报业市场竞争中由一种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打造而成的。公司的激励原则是:强调起点公平,也就是不管聘用员工还是编制员工、老员工还是新员工,在制度面前和工作目标以及奖励标准面前,每个人的起点是公平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内部竞争也是比较残酷的。同样,为适应激烈的内部竞争,公司的管理也是严格的。正是因为这些管理措施,才得以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销售团队,才有了一个气质出众的团队。

报社在黄石的影响力以及多年的广告从业经验,使东楚传媒的广告人拥有了较优质的广告资源。能随着报纸的发展迅速地拓展业务。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构成广告销售团队核心竞争力的一个要素。但单单是有资源还不行,专业化的服务才是最根本的因素。

五、紧抓三大“经济”,发挥活动策划威力

在当前各种新媒体层出不穷、宣传效果减弱的形势下,传统纸质媒体如何保证优势地位,获得更多广告份额?策划有影响力的活动,特别是品牌活动,成为众多报纸的一条必由之路。跳出报纸版面策划活动进行创收,就是近年来广告公司一直坚持的道路。事实上,每年利用报纸影响力举办的各种策划活动创收的份额已经占到全年指标的20%左右。值得一提的是,广告公司在坚持走活动策划创收、扩大报纸影响力的同时,也在不断地适应市场,以创新的形式、创意的切入点、人性化的服务抓住客户与消费者的心。

1.会展经济:打造品牌影响力

媒体搭台,企业唱戏,会展经济业内人士都不陌生。近年来,东楚晚报、黄石日报举办了大量的展会,其中,车展、房展、旅游展已经形成了品牌,在主管部门、行业内形成了强大的影响力。展会上企业可以直接面对且标消费者,大大提高了营销的成功率,一度受到企业商家的欢迎;同时,展会提供的集中展示、便民服务也让消费者受益不小。

2.评选经济:彰显媒体话语权

在“营销即传播”的年代,站在媒体经营的高度,媒体是企业的战略资源,企业是媒体重要的战略伙伴。媒体与企业的关系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由更多的讨价还价的博弈关系向全面的深度合作与战略联盟的共赢共荣的伙伴关系转变。利用媒体的公信心、号召力、影响力,举行公开、公正、公平的各类评选活动,在给媒体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彰显了媒体话语权,突出了媒体的社会影响。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更大影响。近年来,黄石日报、东楚晚报举办了大量类似的活动。如黄石十大经济风云人物评选、十大升值潜力楼盘评选、黄石百姓最喜爱的药店评选、十大魅力商家评选、影响黄石100品牌评选等等。

3.论坛经济:借势、借力、借名

第8篇:新媒体专业实习报告范文

在目前的新闻专业实践教学中,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实践课程设置的相对滞后性。当前,众多高校奉行通识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开设较晚,很多学生反映对专业实践知识学习不够便要投身于现实的媒体实习,不仅在心理上容易产生紧张感,在技能掌握上也欠扎实。二是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和维护有难度。虽然校内多样化的实践平台,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实践环境,但长期的硬件设施的维护和更新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而校外媒体由于容纳的实习生数量有限,既要布点全国,又要抓主流媒体;既要保持现有的实习基地规模,又需要开拓更强更广的领域,都为实践教学管理带来了相当的难度。三是新闻专业理论教学与媒体实践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目前高校新闻专业教学在理论体系的搭建上已日趋成熟,但对实践教学的建设和管理上仍显不足,教育界与业界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相对欠缺,严重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如何摸索出一套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的全新体系,成为当前各大高校新闻专业教学努力开拓创新的课题。自2002年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创办以来,一直不懈地探讨和总结符合市场需求的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多年来持续开展的专业实习已初具雏形,为新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构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人才培养,注重专业素质与人文素质齐头并进

新时代高校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对人才素质的教育与培养是实践教学中的重点环节。为了明确地了解新闻媒体对新闻专业人才素质的实际需求,我们分别采访了8位分赴北京、深圳、长沙等不同的主流媒体进行实习的本院2005级学生。调查发现学生的专业素质与人文素质成为专业实习中不可或缺、不可偏废的两大要件。

对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教育,基本的专业素质与能力的锻炼与培训素来是实践教学的重点。学校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对学生采、写、编、评等实践操作能力的锻造。例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内重大事件的采访活动,独立或合作完成新闻稿件的采写工作,教师给予及时的指导。二是强调培养懂得媒介经营的新闻人才。针对学生实习期间往往对新闻媒体的运作经营知之甚少,学院通过课程及实践的设置让学生参与到采写、选稿、编排、印刷、广告、发行等一系列环节。三是加强对新媒体专业知识的学习。当今媒体迫切需要对新媒体能够熟悉掌控的新闻从业人才,着力培养学生运用新技术与新媒体的能力,使其在专业实习中立于不败之地。

与此同时,高校对新闻人才的培养也应侧重于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上。采访发现,学生在专业实习中最需要具备的人文素质主要是自信主动、勤奋努力,也就是强调要学会“做人”。“做人”,并不是费尽心机接近人,而是发自内心地去奉献和付出,做一个心胸宽广、质朴自然的人。因此,新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要立足于更宽广的人文素质培养基础之上。一方面,学生通过学习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其他知识,如心理学、社会学等,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与人文素养;另一方面,在实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应具备的人文素质,针对实习事项,严格规范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与人文素养。

整合资源,建构并巩固校内外实习基地

为确保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成功,整合资源,建构和巩固校内外实习基地是首要任务。校内实习基地是学生专业实习前的“模拟训练营”,校外实习基地则是考验学生实践能力的真正“战场”,二者缺一不可。

在校内,首先要打造硬件设施齐备的新闻实践教学实验中心。我校新闻传播实验中心是湖南省高校实践教学示范基地,拥有非线性编辑实验室、报刊编辑实验室、模拟新闻中心、演播厅、广告设计与制作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同时不断加强对设备的更新与维护。其次,让校园媒体成为新闻专业学生“练兵”的大舞台。从学院的自办刊物、一年一度的记者节、广告设计大赛到学院网站的开设,采写、编评、策划、设计等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参与其中,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此外,建设一支符合实践教学需求的师资队伍。一方面可引进媒体资深从业人员参与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第一手的新闻实践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派送教师进入新闻媒体实践或参加行业培训,切实打造有实践能力的教师团队,才能真正保证学生获得有效的指导和培训。

全面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也是学生专业实习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在北京、武汉、长沙、广州、深圳、上海等地相继建立了一批成熟的实习基地,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人民日报海外版、科学时报、湖南红网等10多家单位签署合同,挂起了“教学实践基地”的牌子。为了进一步完善专业实习建设,今后的发展趋势是在保持现有的实习基地规模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更强更广的领域,选择有合作意向和可行性的实习单位进行重点攻关,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通过校内外实践教学实习基地的共建,让学生在校学习之余接受来自一线新闻媒体的培训与熏陶。高校与业界共同开展教学、科研与新闻实践等活动,进行业务骨干的交流与培训,围绕媒介产业发展的前沿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从而较好地解决高校新闻教学和媒体需求脱节的问题。

配套支援,搭建全面的实践教学服务网络

专业实习是学生走向媒体,走向社会的重要尝试,如何让这项工作更加顺利化、秩序化和常态化,需要学校领导的积极支持,全体教师的密切配合,建立起全面的实践教学服务网络。

首先,实习前的部署与动员必须细致周到。对实习单位的选择秉持着自由选择、专业对口、适度调整的原则,安排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和自身兴趣在现有的校外实习基地框架内有组织有秩序地选择实习点,也鼓励学生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开拓新的实习点,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实习小组,由各专业实习指导老师负责小组的整体指挥与协调,并根据不同的实习岗位及专业下达不同的实习任务与指标。同时,洞察学生实习前的心态,积极做好实习动员工作。在采访调查中,学生实习前的心情是期待与紧张并存,因此实习前的动员尤为重要,由院长、各专业系主任及实习指导老师亲自动员、面授机宜,邀请往届优秀的实习生、毕业生以及实习基地媒体负责人传授实习技能,讲解媒体最新动态,进行实习前的培训,同时开放学院网站,让师生间自由地讨论交流,交换最新信息,互相鼓励。

其次,实习期间建立起一套融教学指导、系统管理与安全保障于一体的师生互动机制。实习组指导老师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与实习生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实习动态,针对实习中的疑问给予及时的专业指导建议与心理辅导。学院加强对实习生的系统管理,建立实习动态报告程序,即个人(每天)小组长(每周)大队长(半个月)实习指导组(每个月)学院。此外,建立严格的组织纪律制度和安全保障措施,及时掌握学生的生活及实习状况,确保实习的顺利开展。

总结成果,建立完善的实习评价机制

实习结束,建立完善的实习评价机制,及时总结实习成果,也是构建新闻专业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作为实践教学主体的双方,指导老师与实习生应共同协作完成对实习成果的总结与评价,考量学生专业实习的成效。实习完毕,实习生及时汇总并提交实结、实习成果等资料,指导老师可根据学生实习的专业表现、纪律表现及实习单位的鉴定,对专业实习成绩给予最终评定。同时,师生共同参与实习简报的编印工作,既总结了学生专业实习的心得与成果,又为今后学生参与媒体实习提供了专业实践教学的范本。

此外,学院统一召开专业实结大会,从实习组到个人,从不同的专业到媒体岗位,对实习成果丰硕、实习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通过建立实习评价机制,表彰学生在专业实习中的热情投入与积极表现,并结合媒体实习点的反馈进行自我反思,检验实践教学的成果,及时总结经验与教训,探索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的新思维。

因此,新闻专业实习中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关系到学生从大学学习到现实媒体岗位的顺利过渡,关系到学生实践能力及高校实践教学水平,对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与革新有着举足轻重的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郑坚:《新闻与传播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新闻界》,2008(4)。

2.董伟建:《拓展新闻实践教学的新思路》,《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

第9篇:新媒体专业实习报告范文

“大数据”给报业带来挑战

“大数据”的本质来源于数据,重点在于数据的采集、整合和分析,寻找其规律,预测其趋势,创造价值。互联网上大量的新数据正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每两年便翻一番。面对海量、碎片、散乱的数据,如何进行采集和分析,是媒体人面临的一个大课题,也是迫切需要加以重视解决的课题。同时,“大数据”正把教育带入一个“泛在学习时代”。借助“云存储”和智能终端,用户只需输入了解资讯的网址,或打开下载的学习课件,或浏览购买的电子书籍,就可实现“随时随地学习”。传统意义上的媒体传播知识、普及教育等新闻功能正在被弱化,报业该如何为用户提供便捷的知识传播,扛起普及教育的大旗?

在“大数据”时代,通过数据分析,商家已能精准把握消费者心理,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如亚马逊、淘宝等电商网站会基于用户以往购物轨迹,推荐你可能感兴趣的商品。作为大众媒体的传统报业,又该如何顺应这种消费习惯的转变,为受众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报业带来的不仅是技术的挑战,更重要的还在于思维方式的转变。

搭建数据平台成为当务之急

面对汹涌而来的“数据”大潮,收集海量数据,建立数据库,是大势所趋。报业应加快自身的数字化平台建设,构建和完善网站、数字报、手机报,加快微博、微信等内容建设,在此基础上完成对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共享,形成新的信息产品和个。

加快数据收集,完成报刊数字化。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已不仅仅是有根据的数字,还演变成指代一切存储在电脑中、网络上的信息,包括数字、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等。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3年7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出版的报纸有1918种。其中相当部分有着五六十年甚至更久的历史,积累了大量的文本、图片、数字等资料。同时,这些报纸及其相关网站,每天还在产生着大量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数字等新的数据。对这些数据的收集,是报业建立数据库的重要一步。对以往的出版物,报业应尽快完成对其的数字化处理,生成计算机所能理解的数据;对当前出版的报纸,可以借助排版软件或者其他数字工具,完成数据同步导出与收集。如人民日报社开发的图文数据库,收集了1946年至今出版的《人民日报》全部图文信息,共计近300多万篇文章、20亿汉字和18万个版式及图片,数据容量达到80GB,具有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献价值、资料价值。

除了完成采编内容的数据化,报业还应重视各项经营指标的数据化生成和采集,及时将广告维护、报纸征订、活动推广等线下运作中积聚的信息,进行数据导入,进而生成集采编、经营、活动等各项指标的数据库,为后期数据整合、分析搭建基础。

借助数据分析,开展精细化服务。报业可以根据用户在新闻点击、读者调查、微博评论、热线电话等途径留下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挖掘用户真实的阅读需求,从而优化和调整采编内容,使其更符合用户的口味。在经营层面,报业可以及时对广告产品投放、活动赞助反馈进行数据收集、分析,调整广告内容、活动方案,以便更好地吸引用户,提升广告的影响力,满足广告商的需求。在App Store里有着800万订阅者的 “今日头条”产品,可以根据用户在微博上的转发、评论和关系链,在5秒内分析出用户的兴趣,为每个用户量身建立兴趣模型,推荐符合用户兴趣的新闻资讯,这种模式也可以被运用到“大数据”时代的报业发展中。

同时,通过用户在浏览网页、讨论话题、微信转发等留下的痕迹,整理出他们的关注点,向其推送可能感兴趣的信息产品,并根据用户在不同时间段关心重点的转移,及时修正和推送相关信息,做到动态、便捷、贴心服务。

完善数据加工,实现全媒体输送。针对“泛在学习时代”的传播规律,报业应打破传统的以品种划分的形态布局,构建全媒体的数据和信息采集链,通过对数据的加工和挖掘,形成基于电脑、手机、PAD、电视等不同终端的信息产品。

目前,南方报业、杭州报业等多个报业集团都已搭建了全媒体平台。笔者所在的上海教育报刊总社2012年起相继启用了全新的“全媒体服务平台”和“数字管理平台”,记者采写的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稿件,通讯员的自由来稿和其他外稿,编辑待审的版面等全部进入该流程,所有数据做到一次生成,多渠道。同一条数据,不同媒体品种根据自己的定位,加工成不同的信息产品:新闻网站会及时制作成简单的图片新闻或动态播报;而手机报,则在当天处理成200字内的消息;旗下的报纸则根据各自的定位,将数据加工成各类信息产品;杂志整合多类数据,发展成深度解读;同时通过“东方校园视线”,在全市布点的学校屏幕上进行视频、图像推送。

对单独的报纸而言,这两个平台能帮助其快速生成数字版,上传至新闻网站。随着数字化三期建设启动,借助该平台,还将生成各报的APP产品。借助类似的全媒体数据平台,报业可以实现数据的采集、加工、存储、流转、、监控管理。对内形成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数据的共享,供不同传媒品种采用;对外生成基于不同终端的信息产品,以满足用户快速、随时、随地浏览、学习和分享的需要。

创造新价值是报刊盈利的关键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更多信息变成共享的的资源。在大量开放、免费的信息大餐前,报业依靠什么留住用户,并实现发展和盈利?其核心还在于对数据价值的挖据,通过数据的整合和分析,发现教育新知,创造新的价值。

数据资源的挖掘。一些公司、实验室和政府机构认为,“数据”就是21世纪新型“石油”或“黄金”。整合自身的优势,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储存、管理和维护,报业也可以将数据转变为资源,进而创利。《第一财经日报》推出的“道琼斯600第一财经中国指数”,就是对数据应用的一次尝试。它借助自身在财经方面积累的数据优势,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600家最大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作为成分股,生成指数产品,并已通过一些世界重要的提供商向全球提供。除了将版面内容和相关资源进行数据开发外,报社还可以对用户资源等进行数据挖掘,寻找商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报业为了培养年轻读者,纷纷推出教育专刊,开办小记者班,组织游学活动。这里面就隐藏着巨大的价值,学生的背后站着对教育高度重视的家长,学生本身则是未来消费的主力军,通过对这些用户当下阅读兴趣、爱好数据的挖掘,或可预测出未来的消费习惯,为商家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

多样化套餐的定制。“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学习方式的变革,必然会推动学习者对不同形态教育资源的需求,以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的学习。报业可以紧紧抓住这种“泛在”特征,推出纸媒、手机报、APP下载、视频等多种信息产品,为不同的用户群提供多样化的套餐定制。以高考生群体为例,报社推出的“高考手机报”,可以将当天的重要高考信息向用户进行提醒;招考类报纸,可就每周的高考热点进行深度分析和专业介绍;网站,可以进行高考动态的播报和高考信息的汇总;APP客户端,负责提供“名师讲课和复习”的视频付费下载;还可以借助“二维码”,链接到专门的“高考”频道,提供报刊以外的“应考复习”相关视频、动画等。

通过类似多品种的呈现,报纸可以实现产品“混搭”销售,为用户提供多种消费选择。用户既可以选择订阅“纸质报刊”、下载“二微码”,也可以在不同时期订阅手机报,或者下载“APP”。《南方都市报》就推出了纸质报纸、手机客户端、南都新闻邮件版等多样化套餐,供用户自由选择;《人民日报》仅一个数字报阅读套餐,就分为单月套餐(¥24)、半年套餐(¥128)、一年套餐(¥198)等多种版本。这种多样化的套餐,在满足用户不同状态下消费需求的同时,也为传统纸媒创造新的盈利途径。

个性化服务的收费。个性化服务是“大数据”时代商业竞争的重要手段,同时有利于产生附加价值和效益。教育与房产、医疗是当下百姓关注的三大热点,报纸可以抓住这些热点,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答疑解惑,通过针对性地指导来赢得附加值。

对普通百姓来说,买房是件大事,地段、房型、朝向、价格、周边配套等一连串的问题需要去考量,报业可以利用自身掌握的数据,为用户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杭州《都市快报》建立了专门的房产网站——快房网,以权威的房产资讯、强大的专家咨询和丰富的数据资源,为用户提供精准的分析,并配合线下活动为用户推荐合适的楼盘,2012年策划了40余个楼盘、50多场个性化的团购方案,在服务读者同时,也给自身带来了上千万的营收。

再如教育中的择校问题,也是许多家庭头疼的事情,从“孩子究竟该上哪所学校”,再延伸到“高考志愿填报”“什么院校、专业适合考生”等。针对这种情况,报业可以利用教育条线记者积攒的资源,收集和挖掘各校的地段位置、入学要求、培养特色等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为有需要的用户提供专业指导。上海教育报刊总社旗下的《东方教育时报》,每年都会举办 “高考讲坛”,由报社的资深记者讲解高考志愿填报,每场讲座听众都有二三百人。讲座除了门票收入外,还吸引了光明乳业、立信AIA学院等给予活动赞助。

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媒体,报业在各个条线积累了大量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为行业发展和用户需求提供指导和服务,并为自身带来营收。

产品广告的植入。“大数据”的挖掘技术,为广告的精准投放创造了便利。Google曾推出过“基于兴趣的广告”,根据用户的网络浏览历史,统计和分析用户的行为特征,并将其进行分类。如用户有可能被归类为潜在的购车者、运动爱好者或孕妇,并依次推荐车型、运动产品、孕妇用品。报业也可以借助数据挖掘和分析,找出用户在不同时期的需求和关注点,进行相关商品的推广和广告的植入。

以报业广告投放大户汽车行业为例,报业可以根据用户在浏览网页、数字报时留下的轨迹,找出那些关心汽车信息的用户,分析他们的阅读轨迹,得出他们的需求,向他们推荐基本的汽车资讯,其中就可以植入汽车经销商的访谈、各种汽车性能的分析等。此外,再通过对用户信息关注的侧重点不同,分析、判断出其大致的消费意向,如价位(10万以下、15万左右、20万以上)、产系(德系、日系、美系、国产)等,进而推荐符合相关要求的汽车产品。对一些集中度较高的汽车,还可以联合厂商进行团购等。

结合用户浏览和阅读轨迹,报业可以借助数据分析,找出其关注点,进而将广告巧妙植入产品,避免了用户因为信息的无关性而产生抵触、反感情绪。这种有针对性的广告植入,既满足了用户的信息需求,也提高了广告宣传的有效性,同时给报业带来了经济收入,实现用户、广告商和报社三者的共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