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保管理配套规章制度范文

医保管理配套规章制度精选(九篇)

医保管理配套规章制度

第1篇:医保管理配套规章制度范文

摘 要 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是医院经济管理手段的创新和拓展,也是成本控制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是推动医院建设科学发展的关键。本文从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管理的必要性,模式构建和把握的关键环节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医院 全成本核算 管理模式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医院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必须在强化服务的同时建立科学规范的成本核算模式和经济管理体系以提高经济效益,提升核心竞争力。全成本核算管理必将成为当前医院管理改革的重要方向。

一、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管理的必要性

当前,推行全成本核算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医院的生存力、竞争力和自我发展力,有力支撑医院可持续发展。

(一)是适应市场化环境,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随着国家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进,医院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要保持市场竞争中的有利地位,不仅要提高医疗质量,更要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因此,采用符合市场要求、与时代接轨的全成本核算管理这一全新经济管理方式,能够精确分析成本、合理控制成本,充分挖掘增收节支的潜力,切实提高卫生医疗收益水平,使医院有能力寻求新的发展,不断为病患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在医疗市场竞争中处于优质、高效、低耗的有利地位,创造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是适应法制化管理,规范财经管理秩序的需要

现行医院成本费用开支范围不尽相同,费用消耗分摊更是五花八门,国内医院尚未建立完全意义上的成本核算账簿和报表体系,导致成本核算结果缺乏可比性,直接影响到医院财经管理效能。推行全成本核算,配套健全全成本核算管理制度体系,以法促管,能够进一步加大医院经济活动全面、系统、有效的规范力度,促进医疗收支更加透明,费用消耗控制更加严格,资产管理更加有序,最大限度防止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降低医院财经管理的风险隐患。

二、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模式构建

(一)全成本核算管理概念廓清

所谓全成本核算管理,是指对医院整个经济运行中各项成本费用进行分类、记录、分析的一种管理行为和方法。其核心是通过加强科学管理,走出一条优质、高效、低耗的发展路子。它与传统成本核算的本质区别,可概括为“全、统、算、管”。“全”就是把医院人、财、物全部纳入成本核算,把经济活动管控延伸到每个环节,把权、责、利明确到所有人员。“统”就是统一机构设置,理清岗位职能;统一统计口径,搞准财经数据;统一制度规定,明确管理要求;统一系统平台,确保信息真实;统一绩效指标,健全评价体系。“算”就是算清费用消耗,合理分摊科室人力资源、实物消耗和服务保障成本;算细开支内容,精确计量人、财、物等成本消耗;算实医疗收益,“挤净”对外医疗创收“水分”。“管”,就是管住经费,用标准定额控制各项经费支出;管住资产,用闭合管控防止资产损失浪费;管住人员,用绩效挂钩激励全员主动节支增效。

(二)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运行模式

按照“科学分类、精细核算,算管结合、算为管用,综合分析、考评绩效”的原则,探索构建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三全五一”运行模式。

“三全”,即全层级覆盖、全要素核算、全过程管控。其中:全层级覆盖涵盖院级、科级、项目和病种4个成本核算层级,综合提升成本控制和决策水平;全要素核算反映各类医药开支、物资消耗、水电气暖、人力成本、资产折旧、行政管理、服务保障费用等全部要素;全过程管控对成本划分、费用分摊、消耗归集等全过程进行费用追踪、成本控制。

“五一”即一个机构领导、一套制度规范、一本账簿核算、一个平台运行、一套指标评价。其中:一个机构领导,通过整合财务、经管、收费和资产管理部门职能,成立财经管理部,集中统管医院经费物资;一套制度规范,制定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措施办法;一本账簿核算,将医院所有的经费收支、资金收付、成本归集、资产管理等各个环节,全部纳入一个账簿下反映;一个平台运行,把涉及财经活动的所有信息集成到一个平台上,实现数据资源共享;一套指标评价,建立一套综合评价成本核算管理成效的指标体系。

第2篇:医保管理配套规章制度范文

摘要:由于新医改力求最大限度的平衡各种利益的诉求,其过于理想化的政策制定必然在执行中面对诸多困难。新方案在要求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的同时,并没有提供切实可行的补偿机制,部分内容勾画过于理想,缺乏实践的可操作性。 公立医院改革的顺利进行,也绝不仅仅限于卫生医疗制度的完备,亦需要相应政府职能的转变、行政体制的变革以及法制社会的完善等所提供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新医改 公立医院 公益性 公共政策

作者简介:高纤铷,女(1984-)汉族,籍贯:山东,单位: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职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专职政治教师,学历:硕士研究生 ,职称:助教。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8-0248-01

80年代开始的医疗改革,一直吸引着广大群众的目光,从最初的“只给政策不给钱”,到90年代全国掀起的关于特殊护理、点名手术的“大争论”,从2000年产权改革的号角吹响,到2006年确立由国家承担基本医疗的基调确立,经历了2008年10月14日开始的发改委就深化医改的公开意见征求,直到2009年4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开始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终于“千呼万唤始出台”。医疗卫生体系的改革,不仅涉及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而且还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纵观改革历史,没有一项改革像医疗改革一样从开始就这样深深地吸引着13亿民众的目光,而公立医院作为国家公共卫生医疗机构的主体,自建国以来就肩负着社会基本医疗保障和公共卫生服务的重担,公立医院的改革,一直是整个医改的重难点所在。

笔者认为,在公立医院政策的制定和完善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中国公立医院的改革应该使用渐进式的改革模式

公立医院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不仅是医院本身和卫生行政部门的两家“内政”,更需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工商管理部门、人事部门等多部门的配套改革才能得以完成。不仅涉及的政府部门之间,会从自己的角度去推行相关政策,在推行医疗普惠性的同时,又必须兼顾医疗人员的工作热情。业已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团,盘根错节,坚固无比,他们在旧体制中颐养和悠然,必然成为改革的强大阻力。它这都决定了我国的公立医院改革只能采取渐进式的方式,而不可能一蹴而就。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差异很大,一个全国性的指导方案,必须各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进行推进,故而,由国家制定宏观思路,由地方负责微观实践,这种试点的选择不失为一个有益的尝试。尽管试点成功的评价结果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医院,但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正在进行着全方位经济改革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渐进式改革方式更适用于我国公立医院的机构改革。但是中央必须提出包括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在内的明确要求,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地方由于局部利益的考量,对政策进行扭曲执行。事关国计民生的公立医院改革,不能成了“雷声大雨点小”的“表面文章”,而必须落实到实处。此外,公立医院的改革还将面临现有医疗资源布局重新调整的难题,这都需要中央从整体利益上进行协调和分配,进行逐步推进和完善,使之不断地与现实环境相适应。

2、中国公立医院的改革需要与其他政策的完善配套进行

公立医院改革是体制性改革,需要综合措施配套推进,从而避免“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现象发生。区域卫生规划、补偿机制和经营模式的改革触及体制性、结构性机制性的深层次问题,都必须其他卫生改革同步推进,不仅需要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社会救济制度等多方面的制度完善作为保证,还需要相应的财税体制与市场机制的配套完善。如果没有建立配置灵活的市场机制,让其他非公有医疗机构及个人得到更自由的经营,片面强调公益性或自由竞争,根本无法解决中国特殊国情的医疗问题。

3、中国公立医院的改革必须有政府的投入作为保障

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实现形式和实现程度取决于政府责任的实现形式和实现程度。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属性远大于其商业属性,其社会功能的维持需要政府财政的支持,由于财政拨款不足,大多数公立医院徒有“公立”的外壳,而争相创收,有的甚至将创收指标层层下放到每位医生。无论 “以药养医”、 “以械养医”,还是 “以医养医”, 都是以经营性收入养医。要保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政府必须集中使用有限的公共财力, 在一个地区集中办好、 管好一批公立医院, 由它来完成政府的基本医疗职能。通过政府投入的不断增加, 逐步淡化当前公立医院资产经营之属性, 使公立医院不仅是法律意义上的公立医院, 同时还是经济意义的公立医院。 现行公立医院实行的是以市场补偿为主,政府补偿为辅的投入机制,这种政策,难以从根本上保证公立医院承担其公共卫生责任。深化公立医院的改革,需要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力度, 完善政府投入方式,建立稳定的公立医疗机构筹资和投入机制,并在健全公立医院的财政补偿机制的同时,引导公立医院自主、高效地实现公益目标,贯彻激励与约束相统一的原则,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政府财政补偿的绩效。

4、中国公立医院的改革需要健全的法律制度和监督体系的配合

法制的完善是保证改革顺利完成的必要条件。长期的行政管理使得我国的医院缺乏法制意识,而法律规章制度的不健全,必将有碍于我国医疗改革的顺利进行。只有建立健全相应的卫生法律法规体系和卫生监督管理体制,建立社会民主监督制度,将接受服务居民的满意度作为考核公立医院和从业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并加强药品、 医疗器械管理,以及财政、和审计等方面的监督,才能确保公立医院的运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总之,除了新医改方案中提出的关于建立卫生行政部门、医疗保险机构、社会评估机构、群众代表和专家参与的公立医院质量监管和评价制度的探索之外,我们还应该注重政府以及社会舆论对公立医院的外部监管。

结语:

尽管这次新医改方案对于公立医院改革的政策,所给出的更多是一种指导性的方案,而缺乏了很多详细的配套的细则,尽管新医改方案对于公立医院的改革政策从制定上依然存在诸多弊端,在许多地方前后矛盾,但是,其毕竟提供了一个积极的方向。在我们肯定新医改在方向上带来“曙光”的同时,反观之前的旧医改政策,其之所以失败并非迷失在政策的制定,而是迷失在政策的执行。新方案在要求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的同时,并没有提供切实可行的补偿机制,部分内容勾画过于理想,缺乏实践的可操作性。而公立医院改革的顺利进行,也绝不仅仅限于卫生医疗制度的完备,亦需要相应政府职能的转变、行政体制的变革以及法制社会的完善等所提供的外部环境。

第3篇:医保管理配套规章制度范文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7-0018-02

一、引言

社会医疗保险仍然是当前我国普通民众最关心的社会问题之一,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医疗保险法律制度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和医疗保障权的实现。2010 年我国颁布了《中国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为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提供了最有力的法律保障,从医疗保险制度建立至今,我国的医疗保险法律制度在建立发展和改革过程中,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医疗保险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医疗保险立法滞后,立法层次较低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统一的医疗保险法律制度体系,在《社会保险法》中关于医疗保险的规定也多是原则性的。当前我国医疗保险的调整和规范主要依靠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国家以及地方的政策;然而,各地方的医疗保险政策规定也各不相同,给人一种我们只用行政手段而不是用法律手段来推动医疗保险发展的感觉。“医疗保险立法先行”这是从世界医疗保险发展史中得出的重要结论,原因是医疗保险的整个运行过程包括基金筹集、基金的运营管理、支付和医疗服务的供给会涉及到多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这都离不开医疗保险法的调整和规范。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立法层次低,2010年颁布的《社会保险法》对医疗保险设专章,但只有些原则性的规定。医疗保险方面的单行法律尚未制定,导致目前各地医疗保险的规范主要依据国务院的决定、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有的地方甚至仅以地方规范性文件规定。医疗保险立法滞后、层次过低的现象既与医疗保险制度在我国的重要地位不相称,又不足以保障医疗保险制度的规范运行。

(二)我国医疗保险制度设计存在缺陷

1.缺乏城乡一体统筹的制度设计

目前我国现有的医疗保险体系是由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部分构成,该医疗保险制度体系存在城乡分割、制度分设、资源分散、管理分离等体制性弊端。农村在保障范围、保障项目、保障水平等方面无法与城市相提并论,这种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模式不仅违背了保险大数法则的本质规律,而且造成城乡居民在筹资和待遇水平上的差距,降低了制度的公平性。随着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和日益频繁的人口流动,重复参保和城乡医保无法转移衔接的问题日益突出,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又影响了全面医保目标的实现。

2.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设计存在弊端

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引入主要是借鉴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经验,制度设计的初衷是:第一,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纵向积累,使职工在年轻健康时能为年老患病时储蓄医疗费用;第二,对基本医疗保险缴费产生激励作用;第三,增强职工基本医疗费用控制意识。但是这种制度设计忽视了医疗保险的现收现付制与养老保险的积累制的区别。第一,疾病发生的不确定性使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支出具有随机性,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实际上很难实现纵向积累。同时,纵向积累也不是个人账户的本质属性,个人账户是否发挥作用主要看它在基本医疗保险中抵御医疗风险起了多大的作用,而不是看它积累了多少,积累也是为了将来更有效的抵御风险。所以通过个人账户积累医疗保险基金的初衷是不恰当的。第二,个人账户起不到激励个人缴费的作用,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一般是用人单位直接从职工工资总额中扣除来缴纳,这样基本医疗保险缴费率的高低与用人单位缴纳费用的积极性有直接关系,而与个人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关系不大。基本医疗保险费是用人单位生产成本的组成部分,即使在个人缴费积极性很高的情况下,也会出现用人单位逃避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情况。第三,个人账户对医疗费用的控制作用也十分有限。当个人医疗账户和社会统筹基金在结合方式上采取直通式的时候,当参保人的一小段有限责任并不能成为大的经济负担时,很可能把花光账户作为获得社会统筹支付的筹码,而且中国目前的医疗费用增长主要是成本推动,而不是需求拉动。所以,控制基本医疗费用的支出主要是通过抑制医疗服务提供者的道德风险来实现的,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控制作用十分有限。

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存在还有以下弊端,第一,个人账户造成了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大量沉淀,降低了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第二,个人账户分散了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降低了医疗保险基金的抗风险能力。第三,个人账户管理成本高,账户基金保值增值压力大。第四,设立个人账户使基本医疗保险存在大量转制成本,同时降低了医疗保险的公平性,因而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制度亟待改革。

三、完善我国医疗保险法律制度的建议

(一)完善医疗保险立法

通过对我国医疗保险法律制度的考察和思考,可知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在诸多方面都处于改革发展阶段,更需要在立法上进一步完善。针对目前我国医疗保险立法滞后,立法层次较低的问题应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实现医疗保险立法由地方立法向国家立法的转变,提升医疗保险立法的效力等级。我国医疗保险立法以地方立法为主的现状,主要是因为我国医疗保险改革的地区性试点模式,因此要实现医疗保险立法由地方立法向国家立法的转变,提升医疗保险立法的效力等级,扩大医疗保险立法的效力范围。完善我国医疗保险法律制度应当在总结试点地区立法经验的基础上,逐步适时地制定全国统一适用的医疗保险法律,这样既提升了法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同时也实现了立法的统一性。

其次,针对医疗保险立法层次较低的问题,当务之急是要将分散的医疗保险行政立法转变成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系统化立法。因为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险法律制度尚处于改革探索阶段,全国人大、国务院或其下属机构的医疗保险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数目繁多,这种低层次的零星分散的医疗保险立法不能保障医疗保险的顺利运行,因此,提升我国医疗保险的立法层次是当前医疗保险立法工作的重要目标。

再次,我国《社会保险法》对医疗保险制度的规定仅限于原则性和授权性规定,对城乡医疗保险统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筹资机制、支付制度、费用分担机制等内容无明确规定,只有授权性规定,这就要求制定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使这些授权的内容更加明确化具体化。从我国目前的医疗保险实践看,急需制定与《社会保险法》配套的医疗保险法律法规,与《社会保险法》确立的医疗保险的原则性规定进行配套,对社会保险法已明确的内容在程序上加以完善,增强其可操作性。配套法律应对医疗保险的城乡统筹问题、异地就医的转移支付问题以及如何处理职工医疗保险的个人账户等问题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

最后,我国应逐步制定《商业医疗保险法》《医疗救助法》等医疗保险法律,形成与基本医疗保险法律制度相配套的医疗保险法整体框架。同时,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制定《医疗保险税法》《医疗保险基金审计法》等,增加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来源,保障医疗保险基金的有效运行。

(二)探索建立医疗保险城乡统筹法律制度

全国目前已有多个省市进行了医疗保险制度城乡统筹的探索,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如杭州,长沙等地区已经基本实现了医疗保险制度的城乡统筹,这为医疗保险城乡统筹提供了实践基础。要实现城乡医疗保险统筹首先要做好统一的顶层制度设计,最大限度地化解城乡统筹的阻力;其次,要推进医疗保险管理体制的统一,应当整合城乡医疗保险经办管理资源,实现医疗保险的城乡一体化经办管理,同时要逐步整合城乡医疗保险的行政管理部门,实现行政管理的统一,奠定之后制度融合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最后实现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统一。在实现城乡统筹的基础上,设置多个医疗保险档次,允许城乡居民自由选择参保档次,使医疗保险制度的强制性与灵活性达到统一。

第4篇:医保管理配套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 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预防

口腔科门诊患者流动频繁,病情各异,各种急慢性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均在一般患者中间就医,口腔诊疗是创伤性,口腔科医务人员的手、器械可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病菌等,极易导致医患之间、患者与患者之间的医源叉感染。因此,了解口腔科门诊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做好口腔门诊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1.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1.1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不足 口腔科医护人员如工作时着装不规范,未严格进行手的消毒,或治疗操作中戴着无菌手套拿取非无菌物品后,未重新更换手套继续操作等,均可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

1.2空气污染 牙科治疗中高速手机、气、水枪、超声波洁牙机都会产生飞沫,携带着病源体形成气溶胶,造成空气污染。

1.3医疗器械消毒灭菌不彻底 口腔器械多为官腔器械,涡轮机、快、慢速机头、弯机头、直机头等形态不规则,增加了消毒灭菌的难度,特别是口腔科诊疗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具高速手机和低速手机,它们夹持车针和磨头,治疗中要进入患者口腔,接触黏膜和组织。实验证实,手机在口腔中停止转动的一瞬间,机头部位呈现负压,使口腔中的分泌物、血液、组织碎片等回吸到手机内部,而使用消毒剂对手机进行消毒时,只能消毒手机表面,而对手机内部回吸物毫无影响,当再次使用手机时,回吸物质就可随转动中喷出的水雾进入其他患者的口中,而造成交叉感染。

2.感染途径

2.1吸入感染 在口腔疾病的诊疗操作过程中,可产生大量的直径大小不等的微粒(气溶胶),而这些微粒很容易被直接吸入肺部,引起肺部感染(包括患者和医护人员)。

2.2接触感染 患者口腔中的分泌物、血液、细菌等通过未彻底灭菌的医疗器械,传给另一患者而致感染发生。此外,污染的医疗器械不慎刺破医护人员的手,亦可导致医护人员感染。

3.防范措施

3.1加强医德教育,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做到管理制度化

对医护人员进行医德教育和预防口腔科院内感染的宣传教育,重点培训监控人员及科室消毒员,举办专题讲座和学习班,观看口腔科感染管理录像带,通过多渠道、多层次、集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宣传口腔科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全科职工牢固地树立起“质量第一,患者至上”的思想,促进了科室全员自觉参与到感染管理工作中来。

各项规章制度是实行科学管理的基础,我科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根据口腔科医院感染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规范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使之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只有自觉遵守消毒隔离等各项规章制度,扎扎实实搞好落实,才能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确保患者治疗安全。

3.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区域划分:口腔科诊疗区域和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合理分开,有明确界限及标记,布局能够满足诊疗工作和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工作的基本需要。

在每个病人诊疗结束后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对治疗台特别是扶手和小水池进行擦拭消毒;每日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或专用清洗剂擦洗综合治疗台及相关物品表面;

因为高速涡轮机等诊疗器械产生大量气溶胶,空气中各种病菌飞沫传播密度高,每日定时进行开窗通气30分钟.每日下班前对房间进行紫外线消毒1小时;

医院感染管理科室专业人员对口腔科室消毒隔离质量进行监测,定期对空气、无菌物品、、工作人员手、物表、消毒剂、灭菌剂进行生物监测,使其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

3.3严格无菌操作规程

为了保护医患双方,防止交叉感染,要求医师治疗时严格戴口罩和帽子,必要时穿防护衣服戴防护镜,做到安全诊疗。手套为保护患者不受手上携带的微生物污染提供了一道安全的屏障。但是,即使带上手套,污染仍有可能发生。如化学液体、含石油的乳液可能导致手套老化或渗漏。另现有的手套仍存在质量差异,约有2.9%的手套存在针尖状微孔。据统计20分钟内一个微孔可通过19000个细菌。因此手套应与洗手相辅使用而不是代替洗手,脱手套后严格洗手十分必要。如果同一患者治疗时间较长,手套最好每小时更换一次。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治疗前后严格洗手,口腔医师和牙科护士在牙科治疗过程中,与患者接触时间长、距离近、污染媒介多,如果术前术后没仔细清洗消毒手、不戴手套,则可使牙科治疗器械和患者受到细菌污染,使医务人员造成职业暴露。

3.4严格口腔器械消毒灭菌管理

高压蒸汽灭菌是WHO及我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中推荐的首选方法,应用最普遍,效果最可靠。

手机清洗:手机选择耐高温而又耐湿的器械,且配备足够的周转基数。手工清洗不能将手机内部及回吸物清除,因此,使用后手机空转30s后,再清洗手机上的污垢,并使用超声清洗消毒机在清洗过程中加入清洗剂、消毒剂或酶等,从而达到彻底清洗手机内部的目的;清洗消毒后的手机采取全自动注油,纸塑封包,然后再高压蒸汽灭菌,真正做到“一人一机一高压蒸汽灭菌。

使用过的非一次性口腔器械要按:消毒―清洗―灭菌的程序处理。各类车针、扩大针、拨髓针、牙周刮治器、拨牙钳、牙挺、洁牙器、牙龈分离器、牙凿、骨凿、持针器、刀柄、剔挖器、取模托盘、银汞充填器、金属调刀、三用枪等使用后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再清洗擦干后分类,独立包装,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3.6加强一次性物品管理

口腔科检查器械一律使用一次性物品,并切实做到一次性物品一次使用。

对一次性物品进行严格管理,生产厂家商家必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并要求提供购进物品相关批号的质量检验报告。

3.7印模材料的消毒管理

先用清水洗干净,轻甩,在500mg/L含氯的消毒液中浸泡10min后灌模。

3.8消毒室配备快速高温高压灭菌器,对应急使用的器械进行灭菌。

结论:通过以上危险因素分析和防范措施实施,我院自2003年6月开诊以来到目前为止,口腔科医务人员和患者无一例医源叉感染发生,达到医疗安全的目的,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卢爱工,李莉莉,刘东玲,等.口腔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2):190-192.

第5篇:医保管理配套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现状;问题;建议

一、现状及特点

信阳市新农合试点工作始于2003年,固始县为第一批试点县;2006年,新县为第二批试点县。2007年,各县区全部实施新农合制度,参合人数530万人,参合率为81.09%。目前,全市已筹集到位新农合基金26812万元,全市享受合作医疗补偿的参合农民达到104.34万人次,补偿总金额8507.47万元。农民每人每年只需缴费10元,加上中央财政补助20元以及省、市(县)财政补助20元,共计50元,就可参加“新农合”。一旦生病住院,按目前的标准,医药费中分不同段报销,属300元以下段的这部分费用不报销,属于301元至2000元段的这部分费用报销40%,属于2001元至5000元段的这部分费用报销50%,属于5000元以上段的这部分费用报销60%,每人每年可报销的封顶线为1万元。

(一)建立健全了组织领导机制

市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新农合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各级新农合管理委员会和新农合监督委员会,制定了新农合实施办法及相关制度。各县区都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广泛宣传;卫生、财政、民政、农业、药监、审计、扶贫、残联等相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密切配合,齐抓共管,联合出台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和政策规定,确保有关政策得到落实;乡、村广大基层干部做了组织发动、人员登记、经费收缴和证件发放等大量基础性工作,确保了新农合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切实加强基金管理

建立并完善了财政专户管理制度,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全部纳入专户,实行基金收支分离、管用分开、封闭运行,实行“阳光”操作,定期公示基金收支使用情况,保证农民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建立基金使用跟踪管理制度、年度审计制度和接待处理制度,充分发挥新农合监督委员会和审计部门的监督管理作用。市财政、卫生部门定期对新农合基金筹集、管理和使用等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发现问题,主动整改,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严格工作纪律,按照省卫生厅制订的“六条禁令”,要求严格执行工作纪律,并广泛接受社会监督,有效防范了新农合制度建设中的违规违纪行为。

(三)认真做好定点医疗机构的认定与监管

各县区在自愿申报的基础上,按照择优便民的原则,严格准入,认真选定定点医疗机构。目前,全市已确定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3426家,其中市级9家,县级39家,乡级210家,村级3168家。各县乡定点医疗机构都设置了直补窗口。为了加强管理,各县区都制定了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从申请与审批、职责与任务、监督与管理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对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准入制、合同制、动态制管理。建立了对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收费、补偿等不定期考评制度,依据考评情况优胜劣汰,规范诊疗行为,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四)努力为参合农民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一是建立了参合农民县区内“一卡通”就诊制度,打破区域及所有制界限,使参合农民能够持证在县区范围内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扩大了参合农民的选择范围。二是及时建立了网络化管理系统,覆盖县乡各定点医疗机构,对农民的参合信息、收费、结算、核补等全部实行网络化管理,确保新农合工作的高效运行。三是结合外出务工农民较多的实际,积极探索在外出务工农民较集中的地方建立定点医院,实现外出务工农民就地参合、就地就医、就地补偿。目前,已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了16家新农合农民工定点医院。四是加强了农村医疗机构的建设和改造。2003年至2006年,全市采取中央国债支持和省、市、县共同筹资的办法,共投入资金6490万元,改造了155所乡镇卫生院,使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综合服务能力得到增强。

二、困难和问题

新农合制度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社会保障工程,信阳市大部分县区实施不到两年,运行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县区农民参合率偏低

虽然信阳市农民参合率整体超过80%,但仍有部分县区参合率在较低,其中最低的仅为65.6%。农民参合率低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政策宣传不到位。部分群众对新农合政策理解不全面,怕政策变,有观望思想;有些群众对有关规定和程序了解不清,担心参合不受益。二是筹资难度大。目前,新农合筹资时间在9-10月,信阳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此时大都外出未归,收缴难度很大。三是少数医疗机构在诊疗价格上存在参合患者和未参合患者同病不同价的现象,同一种病,参合患者的药费和手术费都较普通患者高,按比例报销后参合农民感觉受益太少或没受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参合积极性。

(二)基金支付率有待提高

全市新农合统筹基金总支付率为37.27%,部分县区只有百分之十几,基金支付率较低。一方面由于部分县区启动报销时间晚,影响支付率;另一方面,是门诊费不报销,农民小病无受益;封顶线偏低,农民大病保障水平低,一万元封顶补偿对于医疗费用几万、几十万元的大病患者,无异于杯水车薪,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因病致贫问题;有些病种必需的用药不在基本用药目录之中,很容易造成目录外用药,出现补偿偏低的现象;在县区外医疗机构就诊的病人,目录外用药较多,报销补偿比例低。

(三)乡村卫生医疗基础设施落后

各级财政对乡镇卫生院建设的投入普遍偏少,乡镇卫生院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尽管近年来乡镇卫生医疗机构面貌有很大的改观,但目前仍有部分乡镇卫生院尚未进行改造,房屋简陋,设备陈旧,技术人员匮乏的问题仍较突出,部分乡镇卫生院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全市乡镇卫生院共有卫生技术人员5413名,其中具有本科学历的只有65人,仅占1.2%。村级卫生室建设更是滞后,难以满足农民多元化的医疗需求。

(四)外出务工农民参合问题尚未彻底解决

虽然信阳市在探索外建农民工定点医疗机构工作中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一是外建农民工定点医院数量还不多,覆盖面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农民工就医需要。二是信阳市与劳务输入地在医疗保障制度上还存在差异,如筹资标准、补助报销标准、基本用药目录等都有差别,报销比例和报销额与农民工的期望值差距很大。三是两地计算机管理网络联接较困难,操作程序不统一,就医报销手续繁杂,农民工意见较大。

(五)县级财政资金配套压力大

随着新农合工作的全面开展,参合农民将不断增加,要求县级财政配套资金也不断增加。而信阳市是农业大市,既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又是贫困地区,资金配套压力比较大。

三、建议及对策

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广大农民群众提高健康水平的迫切要求。为了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信阳市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农民参合积极性

一是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渠道,广泛深入地开展政策制度宣传,把参合办法、参合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审核结算流程等宣传到千家万户,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了解、熟悉这一制度;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具体、生动的典型宣传,现身说法,使群众切实感受到制度的意义和好处,增强制度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自觉参合意识;三是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新农合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切实加强经办机构能力建设,提高管理工作水平

本着精简、效能的原则,根据服务人口和工作量合理定编,配备工作人员,安排工作经费,完善工作制度,加强人员培训,形成相对稳定、有较高素质的管理经办队伍,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县乡经办机构经费应纳入财政预算,尤其要着力解决乡镇经办机构编制、经费问题,确保工作人员的相对稳定,加强规范管理,保证新农合工作的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强信息网络建设,统一计算机管理软件,简化审核结算手续,尤其是县区外就医的报销手续,减少不合理的中间环节,方便群众就医结报,提高服务水平。

(三)继续加强外建新农合农民工定点医院工作

市县区政府应高度重视,加大投入,组织有关部门,加强与农民工较集中的输入地政府的联系,做好调查研究和协调工作,根据新农合制度管理的有关规定,尽快建立更多的农民工定点医院,让新农合制度能惠及到更多的农民工身上。同时,按照信阳市《农民工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加强与农民工输入地的协作配合,创建好新农合的运行机制,建立输出地与输入地医疗服务联动机制,做到“八个配套”,即医疗机构住院资格条件配套、计算机管理网络配套、政策及参合信息配套、减免操作程序配套、服务机构及人员配套、办公场所及设施配套、各项规章制度配套、各项基本保障配套,切实解决好外出务工农民的参合就医问题。

(四)积极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各级政府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乡镇卫生院的建设和改造,加快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建设;加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认真研究并出台优惠政策,保证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鼓励支持医务人才到农村工作,开展卫生支农活动,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人才培养,提高农村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

(五)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规范服务行为

第6篇:医保管理配套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控制;急诊科;医院感染;护理管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iatrogenic infection of the department of emergency.Methods The protection awareness of the nursing profession was enhanced,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rules and regulations were Improved, protective equipment was equipped, nursing practice was regulated, aseptic operation , disinfection, isolation and monitoring measures were strictly executed, strengthen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care management.Results The nurse’s awareness of hospital infection was enhanced, the ward environment, materials management, nursing standards and other management operations were strengthed, the incid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 was controlled. Conculusions Enhancing care management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occurr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 and the quality of care is improved.

[Key words] control; Emergency department; Hospital infection; Care management

急诊科由于其工作特殊性,患者多,流动性大,病种复杂,夹杂着各种潜在的感染和带菌者;患者家属卫生习惯差,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造成环境污染;医务人员忙于抢救病员忽视自我防护,职业危害大。医院感染控制好坏直接影响医院工作,而护理工作贯穿于预防医院感染的各个环节[1],因此,加强急诊科护理管理,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是非常重要的。现将我科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的护理管理体会总结如下:

1 加强护理人员预防医院感染意识

1.1成立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

由科室质控成员组成科室感染监控小组,根据本科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措施,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定期检查监控,随时抽查各项制度和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1.2加强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

定期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医院感染控制的相关知识,要求全科护士必须认识到医院感染与己有关,是护理质量的组成部分,真正明确自己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责任、义务和权利,把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贯穿于每项护理操作过程中,如:夜间操作是否按操作程序进行,在紧急抢救患者时是否所有处置符合要求。这些都联系到是否会发生医院感染。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将检查结果纳入护士的考评中,倡导相互监督,有效提高了全科护士的行为素质,确保消毒、隔离、灭菌和无菌操作的准确无误[2]。

2 加强环境物品的管理

2.1病区环境管理

加强病员及家属的健康宣教,保持病区环境清洁,空气新鲜;加强卫生员培训,按规范进行湿式清扫,随脏随清扫,对地面分泌物必须先消毒再清扫,拖布分区使用,标识清楚,用后消毒悬挂晾干,床单元一桌一布,用后消毒;床单、被套、枕套随脏随换,规定禁止在病区过道或病房内清点污染物品,脏布类放规定污物桶内,护理车与治疗车分别存放;病房、治疗室、输液室、抢救室和清创室每天用空气消毒机消毒两次,专人负责,每月定期采集空气标本做细菌培养,并作好记录。

2.2物品管理

灭菌物品按灭菌日期先后存放于无菌柜内,非无菌物品禁止放入无菌柜内,专人管理,若出现过期物品扣发责任人奖金;无菌溶液分类存放,不得混装;一切用物定位存放,凡能高压灭菌或低温灭菌物品一律经预处理后送供应室灭菌,做好消毒登记及与供应室人员的交接登记;使用后的氧气湿化瓶、吸痰器瓶消毒后干燥存放;使用的消毒剂安尔碘,开瓶后注明开瓶时间,尽量一次性用完,止血带一人一用一消毒;使用后的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等都要严格消毒。

3.认真落实各项规范化护理措施

3.1我院护理部制订了基础护理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贯彻消毒隔离技术于每项护理操作规程之中,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和示教,实行人人考核过关,使各项操作正规化、过程规范化。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无菌操作前严格洗手,戴口罩,必要时无菌手套,抗生素现用现配,操作中应避免在局部有炎症的部位穿刺,预防感染发生[3]。

3.2认真执行手卫生规范

洗手是阻断通过医护人员操作传播的关键环节。护士操作前后、接触病人前后做好手的消毒尤为重要,是防止医院感染的措施之一[3]。因此,科室规定护士上班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不戴戒指,为提高洗手质量,还组织全科护士学习正确洗手六步法,并将正确洗手六步法示范图贴在洗手区墙上,让全科护士掌握并严格执行洗手法,认真进行手的清洗和消毒。办公室洗手肥皂切成小块,肥皂盒悬挂,随时保持清洁干燥,并配备干手设施。

4 重视监测工作

每月配合医院感染科定期进行卫生学监测,监测内容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无菌物品的消毒灭菌效果、使用中的消毒液等,目前为止,卫生学监测结果无一次不合格。

5 加强职业防护,树立标准预防理念,防止医护人员医院感染

提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坚持做到标准预防;预防锐器伤,建立锐器伤报告制度,伤后要按规范处理伤口,及时上报,进行评估,建档立案及医学随访;标准洗手,加强个人职业防护,人人掌握一次性医疗用品的正确使用、毁形、消毒和处理方法。使用防护用具,如:我科改用BD飞玛安全型留置针为急诊病人建立静脉通道后,无一例针刺伤发生;抢救室配备防护眼镜,为危重病员作气管插管时使用,避免分泌物溅至眼睛内。

6 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我院制定了严格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将医疗废物按规范分类处置,盛装医疗废弃物的专用桶贴有分类警示标识,损伤性废物置于防渗耐刺的利器盒内,装满容器的2/3时密封置于污物室内,每天医院派专人统一收集至指定的地方处置,科室设有专用登记本,每日对医疗废物处理情况进行登记并签名,落实到人,避免了被污染的医疗器具流入社会。

综上所述,加强护理管理,认真履行职责,积极组织全科护士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监督,指导护士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消毒、隔离、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等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使科内工作人员重视了医院感染,增强了自我防护意识,能注重手卫生,坚持标准预防,减少了职业暴露;规范各项护理操作,完善相关规章制度,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使医院感染管理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因此,严格的护理管理措施,对预防医院感染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正洁,王绍琼,刘光华. 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护理管理.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6):380-381

第7篇:医保管理配套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医院建筑 施工管理 探讨

一、精心谋划,结合发展做设计

医院建筑平面布局的复杂性源于其使用功能的多样化及人性化和专业管理流程的规范化,同时随着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和人类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加强临床工作路径,流程管理的新规不断增加,也对医疗工作用房的建筑结构布局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因此做好施工设计至关重要。

(一)设计要广纳意见和建议

应首选有医院设计工作业绩的设计单位承担医院规划设计工作。规划设计前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组织设计及相关人员参观学习,汲取兄弟单位成功经验之精华。仔细研读医院工作流程及管理规范,比如手术室、供应室、ICU等特殊要求多科室的流程及院内感染管理规范要求。广泛听取医院职工,尤其是各学科专家对设计方案的建议和意见,充分论证平面布局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可行性。既要体现和谐优雅的医院文化氛围,更要充分考虑患者就诊的便利。

(二)设计要预留发展空间

医学科学快速发展的同时,医院设置的科室也在不断增加,加上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因此要求医院建设医疗工作用房时要留有发展空间,以避免刚建好的大楼又满足不了工作的需求。

(三)设计要充分考虑主体与附属配套工程的协调对接

对主体工程进行设计时要为电梯、空调、医气系统、供暖等施工,安装预留空间,同时各附属配套工程设计应提前介入与土建主体设计同步进行,以达成协调一致,设计要关注细节,做好预留、预埋件的处理工作,以避免工作脱节和返工。

二、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质量、安全和进度

医院作为建设方应高度重视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不仅要按规定聘请专职监理人员全程监理施工,还应委派医院内部的专职管理人员驻守工地进行现场监督管理。施工方必须建立健全各工种、工序质量,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施工管理人员应熟悉各自的岗位职责,完善工作责任制。

(一)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任何建筑工程始终将质量要求摆在首位,医院建筑也不例外。应从源头抓起,参建各方务必密切协作配合,将制定的规章制度落到实处。要做好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工作,针对出现的缺陷和存在的不足进行修正,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要切合工程实际,不走形式。施工过程中由于承建方的精打细算或施工人员的原因,常易出现钢筋瘦身;梁、柱、钢筋笼箍筋间距过大;人工桩孔扩大头过小,梁、柱、板、剪力墙保护层不到位,混凝土浇注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不按规范进行养护等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出现这些情况要坚决制止,无条件返工。严把材料进场关,无检验报告,无检验合格证产品坚决不允许进入工地。高度关注河沙、石料质量,拒绝含泥等杂质河沙、石料进入工地。

(二)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安全工作无小事,首先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作制度,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现场管理人员,制定具体的安全生产各项措施,对常发生的施工期间进入现场人员不戴安全帽,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电梯洞口等危险地带不设安全防护栏和提醒标识,人行通道不设安全防护网、棚,人工挖桩孔护壁为图省事不按设计要求使用钢筋混凝土等问题要坚决予以制止,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三)加强施工进度管理

进度关系到建设项目能否尽早投入使用,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因此,科学、合理安排工程进度同样非常重要。施工单位应结合实际编排可操作性的工程进度表,各附属配套工程必须同步跟进,协调一致,做好前期工作,如管线、配件的预埋,洞口的预留。同时建设方要保证建设资金,工程进度款足额到位,以确保工程如期完工。

三、规范建设资金使用,做好成本控制管理

成本通常可分为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是与生产过程直接相关的成本,因此施工成本控制管理应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全过程。

(一)有完备的建设工程投资总额计划

医院建筑的平面使用功能复杂,配套工程多,意味着资金使用范围广,在做计划时应统筹纳入,以准备充裕的建设资金,统一办理工程立项报批手续,避免分散办理而耗费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

(二)完善设计及施工方案

不完善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中存在的缺陷,意味着变更和返工要增加工程造价,在施工前应会同设计方、监理方、施工方、质监方进行图纸会审和施工专项方案论证和优化。

(三)严格执行工程验收签证制度

再完善的设计及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也难免要作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因此工程签证在所难免,而工程签证往往是增加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所以签证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有据可查,要明确原因,符合相关程序。即发生的签证施工方要形成书面材料,通知建设方、监理方现场签字确认,才能生效,确保签证的真实性。

(四)做好跟踪审计

要按合同约定,编制切实可行的工程进度款支付审批流程,医院内部审计和中介审计同时进行。确保工程实际完成情况和申报的工程量是否符合清单报价,以杜绝弄虚作假情况的发生,确保建设资金安全,合理使用。

四、结束语

医院建筑的复杂性属于特例,笔者近些年主持参与了本单位改扩建工程,形成了上述肤浅的认识,如何才能做得更好,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努力学习,深入研究,认真总结。

参考文献:

第8篇:医保管理配套规章制度范文

揭牌仪式上的讲话

各位股东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开会,庆祝××县中医院股份制改造成功暨股份制医院揭牌仪式,我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等四家班子,向各位股东表示热烈的祝贺,祝贺你们在医疗机构改革的实践中,积极按照《××县中医院改制为股份制非营利性医院试点方案》,规范运作,成为我县医疗机构改革第一个成功的范例。你们勇于开拓进取、改革闯新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在全县轰轰烈烈的国有企业改革全面深入、即将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关键时刻,你们又拉开了全县事业单位产权制度改革的序幕,从而使我县产权制度改革更加波澜壮阔。我谢谢你们在县域改革工作中做出的贡献。

把公立医院改制为非营利性职工股份制医院,这是一种改革的尝试。我们把医疗服务、药品价格的政府监管作为非营利性、营利性医院管理的核心问题来处理,前者政府监管价格,不以营利为目的;后者自行按市场定价,以营利为目的,从实践上划清了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的根本界限。这样做吸引了职工资本参与医疗机构产权制度改革,使职工由传统体制宏观的“主人”转换为股份制医院微观主人。在政府不投资的情况下,它与公立医院在同一医疗市场上生存竞争,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这完全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改革原则。

下面,就你们医院股份制改造,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是搞好医疗机构事业单位改革的关键

我国医疗机构改革问题,早在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就已经提出。之后,XX年国务院体改办、卫生部、财政部等八部委下发《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城镇医药卫生体制,促进卫生机构和医药行业健康发展。接着,卫生部等四部委《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把医疗机构界定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中组部、人事部、卫生部印发《关于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以优化卫生人才资源配置,以提高卫生服务质量为核心,理顺政事职能,下放管理权限,引入竞争机制,搞活用人制度等改革;实行人员聘用制,单位与职工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单位与被聘人员的责权利关系,保证双方合法权益。之后全国的卫生医疗机构在各地开展了形式不同、有声有色的产权制度或管理制度改革试点。

XX年,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黑龙江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在全省所属事业单位实行以聘用合同制为基础的基本用工制度。按照市场体制下用工制度的要求,用工制度“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单纯的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由行政依附关系向平等人事主体转变,由国家用人向单位用人转变,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XX年继《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后,省委、省政府两办印发《黑龙江省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办法》、《黑龙江省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制管理办法》等文件,明确“聘用合同制是事业单位的基本用工制度”,事业单位员工的分配收入应贯彻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健全激励机制;员工可辞聘,单位可依据规定解聘员工。

以上说明,我国关于包括卫生事业单位的所有事业单位的改革政策已经非常明确,它告诉我们,卫生事业单位产权、员工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全国的大气候,是大势所趋。改革不是改不改的问题,而是早改还是晚改、今天改还是明天改的问题。鉴于这种大气候,我认为,早改早主动,早改早发展,晚改则被动。中医院的全体职工在×××院长的率领下,正是因为较早的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才能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勇于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这是“顺天意、合民心”、利国利民的明智之举。我祝贺你们,成为了我县卫生医疗事业单位改革的开拓者,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取得最大的成功。

二、规范运作,是建立现代医院体制的基础

进行医疗机构产权制度改革,建立股份制现代医院体制,这是一项全新的改革,因此,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一定要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和县政府《××县中医院改制为股份制非营利性医院试点方案》规范运作。要勇于按照小平同志提出的“大胆试,大胆闯”和“三个有利于”的改革试点原则,闯新、探索、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难点、焦点、重点问题。我认为建立现代医院体制,具体要做好以下工作。

1、加速建立规范运作的法人治理结构。要建立强化股东会最高权利机构的威权,行使好选择管理者、资本收益、重大决策等所有者权益。完善董事会制度,使之成为医院的决策机构,董事长保证团结好各位董事,真正把股东大会的决议实施好。健全监事会制度,行使好股东赋予的监督权,保证现代医院体制的良性运行。实施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具体负责医院的经营管理,从而使医院建立健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权力、决策、执行、监督相制衡的体制性结构。

2、积极实施用工制度改革。要彻底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旧体制的弊端。因此医院要依据有关员工聘用合同制的规定,建立政府依法监督,单位自主用人,员工自由择业的用工制度,全员实行聘用制。

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承诺《试点方案》关于职工安置的内容,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对改制前的工作年限及养老保险等问题,在退休时按原事业单位待遇政策不变;对新体制的工作年限和养老保险等问题按新体制待遇。改制后医院养老保险按县政府关于国有医院的规定办理,保证退休后待遇不变。政府决不让旧体制产生的问题,拖累改制医院,决不让改革的先行者吃亏。

3、努力搞好分配制度改革。改制后,医院要坚决打破“大锅饭”的分配积弊,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把管理要素、技术要素、责任要素等纳入分配因素,确定工资分配办法。对董事、监事、管理层人员及股东,要探索采取年薪制、奖励股份等办法把效益与贡献挂钩,激励股东、员工关注医院的收益。

4、健全财会制度。要按照国家关于非营利性医院的《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等有关法规规定,并参照《公司法》会计制度,建立医院的财务会计制度,增强管理透明度;按照政府指导价向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要接受有关部门、股东的监督。

5、强化行业监管。要按照国家关于民办非营利性医院的管理体制,实行政事分开。医院要主动接受卫生等政府行政职能部门和行业部门的监管和指导,坚决不卖高价药,不干违背医德医风的事。同时,我保证,在你们改制后,政府决不会对你们另眼相看。你们和其它公立医院,都是县政府的医疗机构,都为全县人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两者只是政府出资与职工出资的不同,只要大家遵纪守法经营,县政府一定能一视同仁、公平、公开、公正予以保护,并为你们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三、完善机制,是现代医院跨越式发展的保证

现代医院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生产要素有机组合的整体。这个有机体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在政事分开后,在市场的激励下,各生产要素充满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如何使这个有机体实现个体优势最大化和整体优势最大化的统一,从而通过市场竞争,去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是以高智商知识分子群体为特色的现代医院科学经营管理所面临的新的课题。我认为,要做好这个课题,各位股东、董事、监事、管理层人员,应该继续发扬改革创新、求真务实的精神,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股份制医院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人性化、理性化的经营管理机制,用新机制,保障医院走以“法”治院的道路,用规范的制度去约束、规范人们的行为,在此基础上,争取最大化的激活现代医院各生产要素个体积极性和整体积极性。

首先,要把制度的制定变成一个民主参与的过程。要通过最大范围的吸引股东、员工参与医院的制度制定过程,使股东和员工最大化的理解制度、熟悉制度、接触制度、认可制度,增加制度实施的可操作性,减少制度实施的成本和阻力。《医院章程》是规范医院、股东行为、保护医院、股东权益的“基本法”;《员工管理制度》是现代医院规范员工行为、保障员工权益的“基本法”。各位股东、员工一定要认识制定制度的重要性,热情、主动地参与到医院制度制定的工作中来,建设好保护自身权益的“准则”。大家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制度,并以《章程》、《员工管理制度》为主体,制定相应的配套规章制度体系,以保证“基本法”的贯彻落实,走出“以法”治院、科学经营管理之路来。

其次,要把制度实行好。制度是个“物”,有了好的制度,关键还要有人去实施。因此,医院要建立起与制度配套的施行制度。董事长要率领各位董事、监事会主席要率领各位监事、院长要率领各位管理层人员共同把规章制度实施好。要实施好制度,关键是各领导层的同志们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大家去规范“执法”。同时,各领导层的同志们又要严格“执法”,敢于维护“制度”的尊严,使之成为带1万伏电的“高压线”。在“高压线”面前人人平等,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而创造一个公开、透明、平等的以制度管理医院的宽松的环境,使大家都能在这个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为医院的生存发展贡献力量。

第9篇:医保管理配套规章制度范文

(一)我国医疗保险立法滞后,立法层次较低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统一的医疗保险法律制度体系,在《社会保险法》中关于医疗保险的规定也多是原则性的。当前我国医疗保险的调整和规范主要依靠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国家以及地方的政策;然而,各地方的医疗保险政策规定也各不相同,给人一种我们只用行政手段而不是用法律手段来推动医疗保险发展的感觉。“医疗保险立法先行”这是从世界医疗保险发展史中得出的重要结论,原因是医疗保险的整个运行过程包括基金筹集、基金的运营管理、支付和医疗服务的供给会涉及到多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这都离不开医疗保险法的调整和规范。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立法层次低,2010年颁布的《社会保险法》对医疗保险设专章,但只有些原则性的规定。医疗保险方面的单行法律尚未制定,导致目前各地医疗保险的规范主要依据国务院的决定、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有的地方甚至仅以地方规范性文件规定。医疗保险立法滞后、层次过低的现象既与医疗保险制度在我国的重要地位不相称,又不足以保障医疗保险制度的规范运行。

(二)我国医疗保险制度设计存在缺陷

1.缺乏城乡一体统筹的制度设计

目前我国现有的医疗保险体系是由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部分构成,该医疗保险制度体系存在城乡分割、制度分设、资源分散、管理分离等体制性弊端。农村在保障范围、保障项目、保障水平等方面无法与城市相提并论,这种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模式不仅违背了保险大数法则的本质规律,而且造成城乡居民在筹资和待遇水平上的差距,降低了制度的公平性。随着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和日益频繁的人口流动,重复参保和城乡医保无法转移衔接的问题日益突出,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又影响了全面医保目标的实现。

2.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设计存在弊端

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引入主要是借鉴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经验,制度设计的初衷是:第一,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纵向积累,使职工在年轻健康时能为年老患病时储蓄医疗费用;第二,对基本医疗保险缴费产生激励作用;第三,增强职工基本医疗费用控制意识。但是这种制度设计忽视了医疗保险的现收现付制与养老保险的积累制的区别。第一,疾病发生的不确定性使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支出具有随机性,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实际上很难实现纵向积累。同时,纵向积累也不是个人账户的本质属性,个人账户是否发挥作用主要看它在基本医疗保险中抵御医疗风险起了多大的作用,而不是看它积累了多少,积累也是为了将来更有效的抵御风险。所以通过个人账户积累医疗保险基金的初衷是不恰当的。第二,个人账户起不到激励个人缴费的作用,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一般是用人单位直接从职工工资总额中扣除来缴纳,这样基本医疗保险缴费率的高低与用人单位缴纳费用的积极性有直接关系,而与个人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关系不大。基本医疗保险费是用人单位生产成本的组成部分,即使在个人缴费积极性很高的情况下,也会出现用人单位逃避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情况。第三,个人账户对医疗费用的控制作用也十分有限。当个人医疗账户和社会统筹基金在结合方式上采取直通式的时候,当参保人的一小段有限责任并不能成为大的经济负担时,很可能把花光账户作为获得社会统筹支付的筹码,而且中国目前的医疗费用增长主要是成本推动,而不是需求拉动。所以,控制基本医疗费用的支出主要是通过抑制医疗服务提供者的道德风险来实现的,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控制作用十分有限。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存在还有以下弊端,第一,个人账户造成了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大量沉淀,降低了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第二,个人账户分散了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降低了医疗保险基金的抗风险能力。第三,个人账户管理成本高,账户基金保值增值压力大。第四,设立个人账户使基本医疗保险存在大量转制成本,同时降低了医疗保险的公平性,因而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制度亟待改革。

二、完善我国医疗保险法律制度的建议

(一)完善医疗保险立法

通过对我国医疗保险法律制度的考察和思考,可知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在诸多方面都处于改革发展阶段,更需要在立法上进一步完善。针对目前我国医疗保险立法滞后,立法层次较低的问题应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要实现医疗保险立法由地方立法向国家立法的转变,提升医疗保险立法的效力等级。我国医疗保险立法以地方立法为主的现状,主要是因为我国医疗保险改革的地区性试点模式,因此要实现医疗保险立法由地方立法向国家立法的转变,提升医疗保险立法的效力等级,扩大医疗保险立法的效力范围。完善我国医疗保险法律制度应当在总结试点地区立法经验的基础上,逐步适时地制定全国统一适用的医疗保险法律,这样既提升了法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同时也实现了立法的统一性。其次,针对医疗保险立法层次较低的问题,当务之急是要将分散的医疗保险行政立法转变成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系统化立法。因为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险法律制度尚处于改革探索阶段,全国人大、国务院或其下属机构的医疗保险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数目繁多,这种低层次的零星分散的医疗保险立法不能保障医疗保险的顺利运行,因此,提升我国医疗保险的立法层次是当前医疗保险立法工作的重要目标。再次,我国《社会保险法》对医疗保险制度的规定仅限于原则性和授权性规定,对城乡医疗保险统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筹资机制、支付制度、费用分担机制等内容无明确规定,只有授权性规定,这就要求制定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使这些授权的内容更加明确化具体化。从我国目前的医疗保险实践看,急需制定与《社会保险法》配套的医疗保险法律法规,与《社会保险法》确立的医疗保险的原则性规定进行配套,对社会保险法已明确的内容在程序上加以完善,增强其可操作性。配套法律应对医疗保险的城乡统筹问题、异地就医的转移支付问题以及如何处理职工医疗保险的个人账户等问题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最后,我国应逐步制定《商业医疗保险法》《医疗救助法》等医疗保险法律,形成与基本医疗保险法律制度相配套的医疗保险法整体框架。同时,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制定《医疗保险税法》《医疗保险基金审计法》等,增加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来源,保障医疗保险基金的有效运行。

(二)探索建立医疗保险城乡统筹法律制度

全国目前已有多个省市进行了医疗保险制度城乡统筹的探索,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如杭州,长沙等地区已经基本实现了医疗保险制度的城乡统筹,这为医疗保险城乡统筹提供了实践基础。要实现城乡医疗保险统筹首先要做好统一的顶层制度设计,最大限度地化解城乡统筹的阻力;其次,要推进医疗保险管理体制的统一,应当整合城乡医疗保险经办管理资源,实现医疗保险的城乡一体化经办管理,同时要逐步整合城乡医疗保险的行政管理部门,实现行政管理的统一,奠定之后制度融合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最后实现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统一。在实现城乡统筹的基础上,设置多个医疗保险档次,允许城乡居民自由选择参保档次,使医疗保险制度的强制性与灵活性达到统一。

(三)弱化并逐步取消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