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国际贸易依存度范文

国际贸易依存度精选(九篇)

国际贸易依存度

第1篇:国际贸易依存度范文

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节节攀升,这说明中国参与全球一体化的程度加深以及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的增强,但是不少学者认为我国的贸易依存度过高,存在一定的风险,那麽实际情况如何呢?本文首先对我国的外贸依存度进行纵向的历史分析,然后选取了美国、德国、日本三个发达国家和中国、印度、墨西哥三个发展中国家作为样本,以其2011年的经济统计数据进行横向的国际比较,全面分析我国的实际外贸依存度水平。 一、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历史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过20多年的开放,我国的对外贸易有了长足发展,外贸依存度也一路上升,1978年仅为9.8%,然而到2011年外贸依存度上升到了60%,很多专家学者表示了极大关注。我们要做的是抛开表面的数字,探求外贸依存度背后的变量,寻找影响外贸依存度的主要因素,进而正确认识我国外贸依存度的现状。让我们看一下1985年---2011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汇率与GDP的数据,也许我们可以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数据详见附表1:1985年---201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汇率与GDP) 从数据可以看到截然不同的两个阶段,1985—1994年为第一阶段,1995—2011年为第二阶段,可以清晰地看到1985—1994年间的人民币汇率处于持续贬值的状态,而1995—2011年间的人民币汇率则处于相对稳定的时期。但是在整个二十年间我国的GDP、进出口总额、对外贸易依存度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这些数字的背后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首先,分析1985—1994年间的相关数据,假定TD为外贸依存度, TT为进出口总额, M为人民币在1985—1994年间的各年累计贬值率。通过EVIEWS计量软件对TD、M、TT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如下结果:1985—1994年间,我国进出口总额TT与人民币贬值率M的相关系数为0.9857;外贸依存度TD也与人民币的贬值率的相关系数为0.9876。因此,我们假定外贸依存度TD与人民币贬值率M存在如下函数关系:TD=C(1)+C(2)*M,C(1)、C(2)为方程系数,利用最小二乘法对该方程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结果: TD=20.52+0.09×MR2=0.975 可以看出,该模型拟合得很好(拟定优度R2=0.975,接近于1),系数也非常显著(T统计量分别为33.34、17.81,方程中系数的P值都小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0.05),且不存在自相关(DW=1.52)。所以在1985—1994年间我国外贸依存度持续上升主要是由于人民币贬值引起的,这一方面是由于货币贬值导致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增强,导致出口量增加,拉动供给生产使得对资本品的进口需求也在增长;另一方面则由于贬值当年货币的换算问题导致虽然以美元表示的进出口总额增长很少,但以人民币表示的进出口总额却增长巨大,例如人民币具有较大贬值的1990和1994年,以美元表示的进出口总额分别比上年增长3.37%和20.90%,而以人民币表示的进出口总额则分别比上年增加33.78%和80.83%。 其次,让来看1995—2011年间的情况,这十年间我国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基本保持稳定,但是外贸依存度却依然持续上升,2011年的外贸依存度比1995年上升了48.43%,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我们从表1也可以看出,从1995年到2001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变化不大,在34.24%---43.37%之间波动,从2002年开始,进出口总额大幅上升,外贸依存度也急速上升。这有两个原因,一是美元汇率下跌。自2002年2月以来,美元的贸易加权价格下跌近30%,其中美元兑欧元的汇率更是下跌40%。由于人民币汇率是盯住美元的,因此人民币汇率也相对贬值,促使进出口总额迅速增长。第二个原因是从2002年起我国的加工贸易迅猛增加,2001年加工贸易额2475亿美元,2002年、2003年、2011年的加工贸易额分别为3021亿美元、4047亿美元、5496亿美元,2011年的加工贸易额比2001年增长122.06%,占总贸易额的比重为47.59% 。加工贸易额实际上不能算做我国自己产品的贸易额,因此,如果去掉加工贸易,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实际并不高,以2011年为例,名义外贸依存度 为59.52%,如果去掉加工贸易5496亿美元,实际外贸依存度仅为31.33%。通过以上分 析,可以对我国的外贸依存度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国际比较 从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历史分析中,已经得到结论:我国名义外贸依存度的增长是有内在原因的,实际外贸依存度并不高。但笔者还想对我国的外贸依存度进行国际比较,于是选取了美国、德国、日本三个发达国家和中国、印度、墨西哥三个发展中国作为样本,以其2011年的经济统计数据进行横向的国际比较。考虑到一国不但有商品进出口贸易,还有服务贸易,因此应计算总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公式为: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出口商品贸易总额/GDP+服务贸易额/GDP,我们将通过此公式计算得到的贸易依存度称为名义贸易依存度(详见附表2)。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2003年我国的名义贸易依存度(66.74%),大大高于发达国家中的美国(25.41%)、日本(26.59%)和发展中国家印度(34.06%),也高于德国(65.21%)和墨西哥(49.99%),是六个样本中贸易依存度最高的国家。但是与实际的贸易情况相比,这似乎不能真正反映一国的实际贸易依存度。 既然利用一般的贸易依存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出的贸易依存度不能真正反映一国的实际依存度,那我们就要考虑针对贸易商品形式和内容的实际情况对公式做一下改进。贸易按商品形式和内容的不同分为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按产业来分,贸易商品全部来自国民经济的第Ⅰ产业和第Ⅱ产业,而服务贸易则全部来自第Ⅲ产业,两者是相互独立的。因此,我们应将商品贸易额、服务贸易额分别与第Ⅰ、Ⅱ产业的GDP和第Ⅲ产业的GDP相除,然后将计算出的分类外贸依存度相加来计算一国的贸易依存度。计算公式为:设第Ⅰ、Ⅱ产业的GDP为GDP1,第Ⅲ产业的GDP为GDP2;商品贸易额为T1,服务贸易额为T2;经过调整的贸易依存度为TD。则:TD= T1/GDP1+ T2/GDP2 我们将通过此公式计算得到的贸易依存度称为调整的贸易依存度(详见附表3)。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在考虑了贸易对象及其产业以后,美国(85.55%)、日本(79.22%)、德国(287.07)、墨西哥(159.05%)的贸易依存度都增长了二倍以上。德国的贸易依存度更是增长了4倍,这是因为其第三产业比较发达,绝对产值和相对产值都较高,因此商品进出口依存度大大提高,因而中国(110.86%)在这六个国家中的贸易依存度相对下降了。 除贸易物品形态对一国的贸易依存度有影响外,一国的实际购买力,体现在货币上就是汇率的高估或低估,也会影响对外贸易依存度。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ies,PPP)是国际上用来比较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一种换算指标,能够消除官方汇率所带来的扭曲,使指标更具可比性。如果按照世界银行公布的购买力平价GDP为基础来计算,对外贸易依存度公式变为:TD=T1/购买力平价GDP1+T2/购买力平价GDP2。各国的贸易依存度(详见附表4:按照购买力评价计算的贸易依存度)中只有印度(6.25%)比中国(16.91%)低, 美国(25.41%)、日本(33.02%)、德国(83.27%)、墨西哥(41.04%)。 综合以上计算可以看出,我国的贸易依存度经过如上的调整计算后,大幅度降低,仅略高于印度,远低于发达国家,应该说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根据中宏数据库世界经济信息,即使不经过购买力评价调整,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也远低于泰国(122.16%)、马来西亚(210.68%)等许多发展中国家和比利时(160.54%)、奥地利(103.07%)、丹麦(83.91%)等发达国家 。 三、对外贸依存度的辩证思考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经济和对外贸易出现了大幅增长,世界外贸(进出口)依存度(即世界进出口总额/世界GDP总额)也不断提高,1990年世界外贸依存度为32.29%,到了2000年升至41.69% ,2011年则达到44.91% 。而我国外贸依存度的提高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国际环境。外贸依存度这一指标的变动趋势,说明世界扩大再生产的进行以及产品的实现越来越依赖国际市场和对外贸易,这正是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的突出体现,也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对于各国经济具有正面的影响和积极意义。因此我们应正视并接受外贸依存度这一变动趋势,利用与国际经济联系的加强发展我国经济。 但是如果实际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剔除加工贸易等因素)达到一个很高的 水平,将会使我国经济发展受到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较大, 一旦国际经济出现较大波动(包括物价、汇率、金融等),必然使国内经济出现一些困难,这源于较高的外贸依存度与较低的国际竞争并存的矛盾;而且外贸依存度的长期走高将会增加国内资源短缺与出口规模扩大的矛盾,从而难以支持外贸的持续高速增长。因此,我国一方面仍要要加大开放力度,重点发展第三产业,促进技术、知识产权等服务贸易,提升我国贸易的产品结构;另一方面要注重通过刺激国内市场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不要过分依赖国际市场,要真正做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发展我国经济。

第2篇:国际贸易依存度范文

伴随经济的全球化,对外贸易在各国经济中的比重都在增加。1980~2000年间,世界货物贸易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6.1%,而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为5.4%。据WTO和IMF的数据测算,1960年全球外贸依存度为25.4%,1970年为27.9%,1990年升至38.7%,2000年升至41.7%,2003年已接近45%。中国作为转型中的发展中大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也逐年提高。

1近年来我国外贸依存度逐年增高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对外贸易快速增长。伴随着外贸的增长,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也不断提高。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

第一阶段是1985~1990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出口缓慢增长。1985年,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为23.1%,其中出口依存度为9.02%,进口依存度为14.08%,1990年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首次达到30%,其中出口依存度为16.05%,进口依存度为13.84%,我国出口慢慢赶上并超过进口。这一阶段,主要由于国内资源紧缺和大量技术设备的进口,使进口依存度连续多年高于出口依存度。

第二个阶段是1990年~2000年,在这一阶段,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经济调控措施,使出口额年均增长达到12.4%,超出了我国年均GDP的增长速度8.8%。劳动密集型产业崛起,加工贸易的开展,使出口快速增长,出口依存度超过进口依存度,推动外贸稳步上升,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也于1994年突破40%。虽然1996~1999年四年内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有所滑落,但是在35%左右徘徊,2000年再次达到43.9%。

第三个阶段是2001年至今(见附图)。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深,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明显,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历史性的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超过日本,名列世界第三位,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和世界贸易的增长。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快速增加,2002年突破50%,2005年已经高达63%。据有关学者分析我国已经跻身中等贸易依存度国家行列,即贸易依存度集中在30%~100%之间,如法国、意大利、英国、韩国、德国等。

2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持续走高原因分析

2.1对外贸易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对外贸易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确立了出口导向型的外贸政策,大力鼓励出口,千方百计地通过出口进行创汇。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调整进出口结构,运用了价格、汇率、利率、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手段调控外贸,使出口额年均增长达到12.4%。这些外贸政策的实施,导致了我国进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不断提升,我国贸易规模列世界排名也不断上升,1997年位居世界第10位,2004年进一步上升至世界第3位,一直到今天,我国的对外贸易规模稳居世界第3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国外贸依存度不断提升甚至出现偏高的现象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外贸政策的产物。

2.2我国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比重过高

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偏高,包括出口依存度增长过快,与我国的加工贸易增长密不可分。近10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大调动了三资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这给大量利用廉价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创造了条件,造成了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的过度发展和盲目出口。很多外商看准了中国,作为其加工基地,大量开展加工贸易。因此从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看,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对我国外贸依存度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从20世纪80年代初,加工贸易从零起步,比重上升迅猛,1995年加工贸易额超过一般贸易,到2004年加工贸易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55.28%。2005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已达6905.1亿美元,占进出口贸易总额比重的48.55%,加工贸易出口与进口的年均增长速度高28.8%和24.2%,远高于出口和进口的年均增长速度15.3%和14.9%。加工贸易已占我国出口贸易的半壁江山,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方式。

加工贸易是“两头在外,一头在内”的一种贸易方式,通常从事低层次加工贸易国家对外贸易依存度高于从事高层次加工贸易国家对外贸易依存度。目前我国的加工贸易从事的是低层次的加工贸易,即使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加工贸易也是从事劳动密集型加工组装环节,附加价值不高,国内采购率较低,利用进口原材料、零部件加工生产后出口,它与国内经济的联系不紧密,因此运用包含加工贸易在内的外贸依存度指标,无法真实反映对外贸易对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如果扣除加工贸易,出口依存度显著降低。

2.3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

从外贸依存度与汇率变动的相关分析看,外贸依存度与汇率变动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前提下,人民币升值,则外贸依存度下降;人民币贬值,则外贸依存度上升。1978年-1994年期间人民币汇率一直处于贬值中。1978年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换1.5771人民币,1993年下降为1美元兑换5.7620元人民币;而1994年我国实施汇率并轨,国内银行挂牌的美元兑人民币的年平均汇率骤升至8.6187元,因此以人民币计算的进出口总额大幅增加,致使1994年相比1993年的对外贸易依存度猛增11个百分点;1994年~2003年,人民币汇率总体上处于稳定趋势。国内外多项研究成果表明,人民币名义汇率比其购买力平价(PPP)低3倍左右。从2003年至今,人民币受到来自多方因素的影响,汇率小幅上升。但从总体上看,人民币的大幅度贬值,对出口产生了巨大影响,外贸依存度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30%上升到目前的60%。可以说我国外贸依存度的较快提高,人民币贬值是一个重要原因。

2.4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被高估

GDP是对外贸易依存度计算公式中的分母,GDP统计结果对一国对外贸易依存对有着直接的影响。由于我国是世界上唯一采用产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国家,所以统计遗漏很多。2005年和2006年国家统计局两次对GDP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从两次公布的结果看,1993~2004年我国的GDP总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经济普查年度GDP上调了23002亿元,GDP年均上调7418亿元。与GDP数据修订前相比,GDP数据修订之后我国历年的对外贸易依存度都降低了。2004年对外贸易依存度修订之前是70.01%,修订之后下降了10.2个百分点,1993~2004年年平均下降了4.25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在对GDP进行修订之前,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普遍被高估。

此外,GDP包括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其中第三产业可贸易程度较低,所以在计算对外贸易依存度时,第三产业在GDP中比重越大,计算得到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越小。因为第三产业在对外贸易中获取利益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资本、技术输出、服务贸易等方式。在计算对外贸易依存度时一般用商品贸易额/GDP,所以作为分子的进出口贸易额就较小。因此,第三产业发达的国家外贸依存度就较低。从全世界范围看,21世纪初,世界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为62%,其中低收人国家平均为38.8%,48个中等收入国家为54%,高收人国家(即发达国家)平均为67%左右,第三产业成为主要发达国家产值最大的部门。如美国,其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75%,2005年其对外贸易依存度仅为25%,因而列入较低外贸依存度国家。而我国第三产业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3%,以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的贸易依存度就会偏高。

3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几点建议

对外贸易依存度指标在理论界一直是大家争议的焦点,评价各不一致。根据凯恩斯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一国的出口和国内投资一样,对就业和国民收入有倍增作用,出口与国民经济之间形成乘数效应。而出口取决于国外消费者对本国产品的需求情况,如果外国处于经济上升时期,则对本国的产品需求会增大,从而促进本国国民经济增长;但是如果外国进入经济增长衰退期或经济增长不景气,则对本国产品的需求下降,从而会将本国带进甚至加速经济衰退。因此,可以说对外贸易依存度的高低是一把双刃剑,任何国家在获得出口增长导致国内经济增长加快的同时,都应该认识到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对于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而言,这一指标不宜过高。否则,会使一国经济对于世界经济的波动十分敏感,并且忽视国内市场的培育和开发。

而有学者研究表明,我国GDP每增长10%,对外贸易的贡献度为2.5%。鉴于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且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仍要从自身优势出发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对外贸易在今后将更进一步发展。但我们应调整对外贸易的状况和结构,使对外贸易切实拉动并稳定国内经济增长。

3.1继续开放市场,尽快融入经济全球化中去

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任何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都不能离开世界其他国家。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发展是必然的趋势,中国要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必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快、更深融入到国际经济全球化中去。

3.2进一步扩大内需,稳定国内经济增长

从长期看,为了利用好对外贸易依存度这把双刃剑,减缓国际经济波动可能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应稳定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目前的首要任务就是积极扩大内需,将我国的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建立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基础之上。在满足国内市场的前提下形成我国工业制成品的比较优势,降低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自己掌控企业的生存状况。

我国的国内市场容量潜力巨大,这正是很多外商看好中国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与繁荣的基础应是国内消费和投资。国内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是今后的重心,对外贸易活动应服从于我国的长期经济发展战略。特别是在目前我国与其他国家贸易摩擦逐渐增多的情况之下,扩大内需不失为促进经济增长,稳定对外贸易依存度的良方。

3.3加强技术创新,创立国际品牌,提升产品竞争力

我国目前大力发展的加工贸易能耗高、污染严重、效率低下,始终处于国际分工的最底端。要想加快中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主导,必须以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从贴牌生产到创立世界品牌,使我国改变给发达国家打工,外贸以数量取胜的面貌,取得自主定价,商品以质量取胜的真正贸易大国地位。

第3篇:国际贸易依存度范文

【关键词】对外贸易依存度 多元统计回归模型 回归方程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对外贸易快速增长,以国家为主体的国际贸易活动日益频繁,使各个国家经济之间的依赖程度不断加强,使各国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在文章《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偏高的因素分析与对策建议》中作者给出了我国07年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其值高达66.82%,文章作者对其给出了一定的分析.

下面我就围绕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变化趋势来阐释一下我个人的观点:

一、我国现行对外贸易依存度

(一)现行对外贸易依存度的概念

衡量一国或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的指标是对外贸易依存度和外资利用度。其中,对外贸易依存度即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它具体又可以分为出口依存度(出口贸易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进口依存度(进口贸易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有以上定义可知对外贸易依存度的计算公式为: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出口贸易总额/国内生产总值×100%;进口贸易依存度=进口贸易总额/国内生产总值×100%;出口贸易依存度=出口贸易总额/国内生产总值×100%。以上三个定义之间的关系为: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口贸易依存度+出口贸易依存度。

(二)现行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分析

根据所得数据,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出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整体上是增长的(因为2008年的金融危机导致2008年和2009年的贸易依存度下降,到2010年贸易依存度又开始回升),而且增长速度很快,到2011年和2012年时又稍微有一点下降。如此之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能说明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吗?

外贸依存度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程度和相互依赖程度,但同时也要看到,它只是两个数的比值。对外贸易“依存”度并不等同于国民经济对外贸的“依赖”度,更不等于风险度,没有国际组织或国家认为该比率越高,国家依赖越大,外部风险越大,反倒是封闭经济体的风险更大。同时,对外贸易依存度的计算方法本身有一定缺陷,即分母是增加值,而分子是交易额。

二、合理的对外贸易依存度

目前为止,我国并没有统计对外贸易创造的,我们应该明确对外贸易额不等于对外贸易所创造的,那么如何去定义和计算对外贸易依存度才能使其合理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的依赖程度呢?对此,王勋涛提出另外一种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定义。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总额/经济活动总额×100%。其中:经济活动总额=总产出额+进口总额。这一关系式是用对外贸易总额在经济活动中所占比重来反映我国经济对外贸的依赖程度。现我们要用2.1给出的定义来计算贸易依存度,由上文的定义可知,只要知道总产出额的货币形式,便可知经济活动总额。

三、多元统计回归模型

为了准确地分析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必须从影响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因素入手,建立多元统计回归模型并对其进行分析。

影响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基本因素有:经济规模(即GDP的大小)、经济发展战略以及由此导致的对外开放程度、国民收入的构成、汇率水平的影响以及人口数。

接下来,我就从经济规模、对外贸易总额以及人口数这三方面对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影响来分析。

通过观察图1,我们可以看出外贸依存度对、对外贸易总额和人口总数存在线性关系。

图1 对外贸易依存度与GDP、对外贸易总额、人口总数的散点图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应该认识到现行对外贸易依存度并不能完全反映我国经济对外贸的依赖程度.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外贸依存度在不断上升,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加入世贸组织的结果,随着外贸依存度的不断提高,国际金融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不断加深,比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我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2009年我国采取了一些有利的外贸政策以后,我国经济逐渐恢复正常.这说明:即使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也能促进对外贸易健康发展,国民经济持续稳定。

从长期看,为了利用好对外贸易依存度这把双刃剑,减缓国际经济波动可能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应稳定中国的外贸依存度.目前的首要任务就是积极扩大内需,将中国的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建立在满足国内需要的基础上.中国的国内市场容量潜力巨大,这正是很多外商看好中国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在中国和其他国家贸易摩擦逐渐增多的情况之下,扩大内需不失为促进经济增长,稳定对外贸易依存度的良方。

参考文献:

[1]陈燕.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偏高的因素分析与对策建议[J].时代经贸,2008,(6).

第4篇:国际贸易依存度范文

关键词对外贸易依存度国内生产总值外贸政策汇率

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作对外贸易系数,是衡量一国国民经济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的重要指标,它以本国对外贸易总额在本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表示。为了准确地表示一国经济增长对外贸依赖程度,我们又将对外贸易依存度分为进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进口依存度反映一国市场对外的开放程度,出口依存度则反映一国经济对外贸的依赖程度。一般来说,对外贸易依存度越高,表明该国经济发展对外贸的依赖程度越大,同时也表明对外贸易在该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重要。

伴随经济的全球化,对外贸易在各国经济中的比重都在增加。1980~2000年间,世界货物贸易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6.1%,而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为5.4%。据WTO和IMF的数据测算,1960年全球外贸依存度为25.4%,1970年为27.9%,1990年升至38.7%,2000年升至41.7%,2003年已接近45%。中国作为转型中的发展中大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也逐年提高。

1近年来我国外贸依存度逐年增高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对外贸易快速增长。伴随着外贸的增长,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也不断提高。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

第一阶段是1985~1990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出口缓慢增长。1985年,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为23.1%,其中出口依存度为9.02%,进口依存度为14.08%,1990年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首次达到30%,其中出口依存度为16.05%,进口依存度为13.84%,我国出口慢慢赶上并超过进口。这一阶段,主要由于国内资源紧缺和大量技术设备的进口,使进口依存度连续多年高于出口依存度。

第二个阶段是1990年~2000年,在这一阶段,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经济调控措施,使出口额年均增长达到12.4%,超出了我国年均GDP的增长速度8.8%。劳动密集型产业崛起,加工贸易的开展,使出口快速增长,出口依存度超过进口依存度,推动外贸稳步上升,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也于1994年突破40%。虽然1996~1999年四年内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有所滑落,但是在35%左右徘徊,2000年再次达到43.9%。

第三个阶段是2001年至今(见附图)。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深,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明显,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历史性的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超过日本,名列世界第三位,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和世界贸易的增长。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快速增加,2002年突破50%,2005年已经高达63%。据有关学者分析我国已经跻身中等贸易依存度国家行列,即贸易依存度集中在30%~100%之间,如法国、意大利、英国、韩国、德国等。

2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持续走高原因分析

2.1对外贸易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对外贸易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确立了出口导向型的外贸政策,大力鼓励出口,千方百计地通过出口进行创汇。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调整进出口结构,运用了价格、汇率、利率、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手段调控外贸,使出口额年均增长达到12.4%。这些外贸政策的实施,导致了我国进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不断提升,我国贸易规模列世界排名也不断上升,1997年位居世界第10位,2004年进一步上升至世界第3位,一直到今天,我国的对外贸易规模稳居世界第3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国外贸依存度不断提升甚至出现偏高的现象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外贸政策的产物。

2.2我国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比重过高

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偏高,包括出口依存度增长过快,与我国的加工贸易增长密不可分。近10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大调动了三资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这给大量利用廉价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创造了条件,造成了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的过度发展和盲目出口。很多外商看准了中国,作为其加工基地,大量开展加工贸易。因此从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看,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对我国外贸依存度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从20世纪80年代初,加工贸易从零起步,比重上升迅猛,1995年加工贸易额超过一般贸易,到2004年加工贸易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55.28%。2005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已达6905.1亿美元,占进出口贸易总额比重的48.55%,加工贸易出口与进口的年均增长速度高28.8%和24.2%,远高于出口和进口的年均增长速度15.3%和14.9%。加工贸易已占我国出口贸易的半壁江山,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方式。

加工贸易是“两头在外,一头在内”的一种贸易方式,通常从事低层次加工贸易国家对外贸易依存度高于从事高层次加工贸易国家对外贸易依存度。目前我国的加工贸易从事的是低层次的加工贸易,即使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加工贸易也是从事劳动密集型加工组装环节,附加价值不高,国内采购率较低,利用进口原材料、零部件加工生产后出口,它与国内经济的联系不紧密,因此运用包含加工贸易在内的外贸依存度指标,无法真实反映对外贸易对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如果扣除加工贸易,出口依存度显著降低。

2.3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

从外贸依存度与汇率变动的相关分析看,外贸依存度与汇率变动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前提下,人民币升值,则外贸依存度下降;人民币贬值,则外贸依存度上升。1978年-1994年期间人民币汇率一直处于贬值中。1978年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换1.5771人民币,1993年下降为1美元兑换5.7620元人民币;而1994年我国实施汇率并轨,国内银行挂牌的美元兑人民币的年平均汇率骤升至8.6187元,因此以人民币计算的进出口总额大幅增加,致使1994年相比1993年的对外贸易依存度猛增11个百分点;1994年~2003年,人民币汇率总体上处于稳定趋势。国内外多项研究成果表明,人民币名义汇率比其购买力平价(PPP)低3倍左右。从2003年至今,人民币受到来自多方因素的影响,汇率小幅上升。但从总体上看,人民币的大幅度贬值,对出口产生了巨大影响,外贸依存度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30%上升到目前的60%。可以说我国外贸依存度的较快提高,人民币贬值是一个重要原因。

2.4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被高估

GDP是对外贸易依存度计算公式中的分母,GDP统计结果对一国对外贸易依存对有着直接的影响。由于我国是世界上唯一采用产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国家,所以统计遗漏很多。2005年和2006年国家统计局两次对GDP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从两次公布的结果看,1993~2004年我国的GDP总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经济普查年度GDP上调了23002亿元,GDP年均上调7418亿元。与GDP数据修订前相比,GDP数据修订之后我国历年的对外贸易依存度都降低了。2004年对外贸易依存度修订之前是70.01%,修订之后下降了10.2个百分点,1993~2004年年平均下降了4.25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在对GDP进行修订之前,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普遍被高估。

此外,GDP包括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其中第三产业可贸易程度较低,所以在计算对外贸易依存度时,第三产业在GDP中比重越大,计算得到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越小。因为第三产业在对外贸易中获取利益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资本、技术输出、服务贸易等方式。在计算对外贸易依存度时一般用商品贸易额/GDP,所以作为分子的进出口贸易额就较小。因此,第三产业发达的国家外贸依存度就较低。从全世界范围看,21世纪初,世界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为62%,其中低收人国家平均为38.8%,48个中等收入国家为54%,高收人国家(即发达国家)平均为67%左右,第三产业成为主要发达国家产值最大的部门。如美国,其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75%,2005年其对外贸易依存度仅为25%,因而列入较低外贸依存度国家。而我国第三产业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3%,以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的贸易依存度就会偏高。

3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几点建议

对外贸易依存度指标在理论界一直是大家争议的焦点,评价各不一致。根据凯恩斯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一国的出口和国内投资一样,对就业和国民收入有倍增作用,出口与国民经济之间形成乘数效应。而出口取决于国外消费者对本国产品的需求情况,如果外国处于经济上升时期,则对本国的产品需求会增大,从而促进本国国民经济增长;但是如果外国进入经济增长衰退期或经济增长不景气,则对本国产品的需求下降,从而会将本国带进甚至加速经济衰退。因此,可以说对外贸易依存度的高低是一把双刃剑,任何国家在获得出口增长导致国内经济增长加快的同时,都应该认识到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对于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而言,这一指标不宜过高。否则,会使一国经济对于世界经济的波动十分敏感,并且忽视国内市场的培育和开发。

而有学者研究表明,我国GDP每增长10%,对外贸易的贡献度为2.5%。鉴于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且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仍要从自身优势出发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对外贸易在今后将更进一步发展。但我们应调整对外贸易的状况和结构,使对外贸易切实拉动并稳定国内经济增长。

3.1继续开放市场,尽快融入经济全球化中去

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任何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都不能离开世界其他国家。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发展是必然的趋势,中国要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必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快、更深融入到国际经济全球化中去。

3.2进一步扩大内需,稳定国内经济增长

从长期看,为了利用好对外贸易依存度这把双刃剑,减缓国际经济波动可能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应稳定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目前的首要任务就是积极扩大内需,将我国的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建立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基础之上。在满足国内市场的前提下形成我国工业制成品的比较优势,降低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自己掌控企业的生存状况。

我国的国内市场容量潜力巨大,这正是很多外商看好中国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与繁荣的基础应是国内消费和投资。国内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是今后的重心,对外贸易活动应服从于我国的长期经济发展战略。特别是在目前我国与其他国家贸易摩擦逐渐增多的情况之下,扩大内需不失为促进经济增长,稳定对外贸易依存度的良方。

3.3加强技术创新,创立国际品牌,提升产品竞争力

我国目前大力发展的加工贸易能耗高、污染严重、效率低下,始终处于国际分工的最底端。要想加快中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主导,必须以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从贴牌生产到创立世界品牌,使我国改变给发达国家打工,外贸以数量取胜的面貌,取得自主定价,商品以质量取胜的真正贸易大国地位。

3.4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服务贸易出口

服务贸易是现代经济中附加值高,且最具增长潜力的行业。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轨迹分析,服务贸易的整体增长既优化了一国的产业结构,扩展了一国的经济规模,也降低了外贸依存度。同时服务产品的出口又提升了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我国的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处于较低水平,发展比较落后。因此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是中国经济和外贸发展的重要任务,提高服务贸易出口量,调整产业结构,必须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了,才能参与更高层次的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参考文献

1张珣.我国外贸依存度的现状与分析[J].战略与决策研究,2006(2)

2张麦花.我国外贸依存度现状与前景分析[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5(9)

3张燕林,郑礼明.我国外贸依存度提高带来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贸,2006(5)

第5篇:国际贸易依存度范文

1贸易安全概念解释及《国际贸易法》的缺陷

所谓的贸易安全,国际法意义上指的是当一国的对外贸易面临来自国内外不利因素的冲击时,通过参与国际竞争和加强国际合作,牢固地控制或占有国内外市场,使本国产品拥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安全的国际贸易状态应该是从贸易体系的各个方面保证本国的经济不受到因别国经济波动而通过两国间的贸易所造成的不良影响,而且能够保证趋利避害,在遇到良好的外部市场环境下,能高效地整合国内的资源,迅速扩大贸易份额,分享到更多的国际市场的利益,从而为本国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国内外生存环境。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贸易安全已成为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贸易安全日益受到各国关注。影响国家贸易安全的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国际市场参与度,也可理解为对外依存度,依存高或参与结构不合理等都会置于高风险环境中;二是国际经济关系,国际经济关系总体稳定,贸易安全风险相对较低;三是国家的贸易政策。正确的、连续性强的贸易政策有助于为对外贸易营造良好的支持环境,从而降低不必要的风险。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国际贸易法》也不例外《。国际贸易法》的最大优势在于其权威性。在平衡国际金融关系和国家间的贸易争端方面,国际贸易法的中立性和权威性作用便体现出来,它既能使各国之间的贸易交流得到有效协调,又能很大程度上遏制发达国家借助“天然”的主导优势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合法”的惩罚,最大限度地照顾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然而《,国际贸易法》由于面向的主体极为宽泛,适用的成员国的复杂性、特殊性极为明显,这些因素使国际贸易法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一方面,国际贸易法覆盖面广,涉及很多成员国,各国在社会经济和法律政策方面存在很多不同,所以不可能完全做到综合考虑各国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国际贸易法的制定;另一方面,国际贸易法在执行方面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方面存在。贸易壁垒还没能完全消除,资产利益无法做到较为均衡的分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过程中所获得的利益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法》面临的缺陷和局限性使得国家间的贸易安全风险始终存在,且风险不断滋生和变换,但在目前的经济格局和修改完善《国际贸易法》的困难局面下,惟有充分吃透现有的法律条款来应对贸易壁垒造成的安全风险问题,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方向。

2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面临的对外贸易安全不利因素

2.1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外贸易不断深入,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也大幅上升,并且呈现出与国际发展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出口贸易依存度持续高于进口贸易依存度以及与世界经济增长同步的显著特征。我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对外贸易依存度大幅上升甚至已经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出口贸易依存度明显高于美国、日本、等其他经济大国。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在“十一五”时期平均高达65%,按照目前的产业结构和出口现状来看仍有上升的趋势,而“十五”末我国外贸中初级产品的比重虽下降到6.4%左右,但工业制成品大多数是附加值低、技术含量少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中高技术及其原料进口的比重不低,很多关键技术都依赖进口。在关键产业的进出口方面,高技术产品的进口依赖度高,机械设备特别是高技术设备50%以上依靠进口,民航飞机完全依靠进口,微电脑核心部分基本依赖进口。外贸依存度过高使我国经济发展过于依赖国外市场。尤其是我国外贸出口主要建立在粗放型数量扩张基础上,顺差来源国家过于集中在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这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自身难以控制的不确定因素。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波动、国际市场和国际贸易波动的风险以及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国经济情况变化等都对我国的贸易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2.2频繁的贸易壁垒近年来,我国的主要出口国美国和欧盟基于国内就业形势的疲软和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萎靡不振原因,纷纷把矛头指向中国,采取各种形式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来限制从中国进口商品。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一种贸易保护手段,在国际贸易实践中,尤其在发达国家中普遍存在着滥用的现象,对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构成了严重威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出口额,阻碍了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的发展,成为新世纪初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巨大障碍。

3利用《国际贸易法》维护贸易安全的策略

维持国际贸易顺利、健康地进行是国际贸易法的根本宗旨和现实中的主要作用。其不仅具有国际贸易关系的作用,与此同时还可以起到规范国际贸易市场的作用。此外,国际贸易法还具有约束贸易双方使其行为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的作用,国际贸记得这些作用通过对国际贸易争端进行调解和仲裁来实现。我国加入WTO已整整10年,在WTO营造的有利外贸环境下,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规模已稳稳跃居世界第二位,且还处于快速上升势头,也可以说我国是经济全球化收益的典范,因此加强而不是自我封闭与国际的交流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但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面对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游戏规则和仍然受发达国家掣肘的《国际贸易法》,在积极调整自身内部产业结构,降低对外依存度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国际贸易法》的研究,学会利用《国际贸易法》和WTO规则来维护自身的贸易安全。

3.1准确把握《国际贸易法》的发展动向并认真研习、熟练运用应当充分理解并认真履行WTO规则和对外贸易法的各项基本规程,在此基础上与国际贸易法结合,完善国内相关规定以及法律制度,为加强对国际经济新局势的适应能力而积极进行调整。此外,认真研习涉及对外贸易方面的国际法律,并学会如何运用,避免出现在遭遇壁垒站时无从应对的尴尬局面。如《对外贸易法》《、对外贸易壁垒调查暂行规则》《、反补贴条例》《、反垄断法》《、反倾销条例》和《保障措施条例》等,都是法律内容所涉及到的。通过上述法律,以多角度对国际贸易进行保护,为国家贸易的安全进行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3.2积极主动参与国际贸易安全机制我国已是世界进出口贸易规模第二位的国家,与世界上绝大对数国家建立的贸易关系,因此我们应利用自身的国际贸易地位主动参与国际贸易安全方面的机制制定,有助于维护提升自身和发展中国家的在国际贸易中的权益和发言权。参与制定一套同WTO经贸协定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于贸易、投资、市场、竞争等经济行为的政策体系,从而规范国际贸易活动行为,保持国际贸易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与此同时,要充分利用WTO规则中有关优惠条款的,并通过立法形式将其确定下来;还必须加强对政策中的保护机制和竞争机制的理解和恰当运用,把竞争维持在我国企业有能力应对的范围内,保障国内企业的顺利健康发展以及我国对外贸易正常运行。

第6篇:国际贸易依存度范文

改革开放业已30多年,中国在政治经济上取得了光辉的业绩,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贸易国。三十年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我们坚持了改革开放,实行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这符合我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需要。但伴随着越来越高的外贸依存度,我国和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摩擦也愈演愈烈,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金融危机背景下,世界主要国际货币疲软,相反,人民币却在不断升值,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持有人民币,于是人民币国际化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一、人民币国际化概述

(一)货币国际化的定义和基本条件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过程,即是该国的货币能够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从而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广泛使用和储备的货币的过程。在信用货币制度下,一国货币被接受只能靠两条途径:第一是凭借强制力量,对于国际货币来说,该途径并不适用;第二是由市场来选择,人们在对不同的货币进行选择时,一般会综合货币币值的流动性、收益性和稳定性。

我们从研究中发现一国货币要实现国际化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如下:首先,经济规模要足够大,同时还要保证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态势,这是建立公众对该货币信心的经济基础;第二,有较为完善的金融体系,资本项目开放;此外,需要适当的对外开放程度。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不同声音

中国最早提出人民币国际化这一命题是在20世纪80年代,但那时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直到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以很大的代价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从而在世界面前显示了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大国。近年来,中国巨额的贸易顺差,和贸易国的贸易争端不断,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成为国内外政治经济关注热点,升值压力巨大。07年美国次债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冲击,使人们认识到以美元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存在的缺陷,要求重新书写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很高,人民币国际化随之成为焦点。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国内学者基本上一致认为这是大势所趋,但在其进程上有三种不同声音。有人认为目前人民币已经达到货币国际化的条件,应该现在就推行人民币国际化。也有学者认为当前我国外贸依存度过高,经济易受世界经济波动影响,其它条件也不成熟,所以不宜匆匆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第三种观点则主张人民币应该效仿欧元国际化,在东亚或亚洲区域范围内推行亚元。本文也认为人民币国际化虽是大势所趋,但单从经济规模上看人民币已经满足国际化条件过于片面了。

二、日元国际化过程中的外贸依存度

(一)世界主要货币的国际化

当前世界货币体系下,主要的国际货币有英镑、美元、日元和欧元。由于欧元、美元、英镑的国际化历程不是基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就是区域性的制度安排,对我国货币国际化的借鉴意义不大,因此,在当前四大主要国际货币中,唯有日元的国际化经验较具一般性,对中国有较大的借鉴价值。

(二)日本的外贸依存度与日元国际化

日本在战后二三十年里经济迅速发展:1955~1980年期间,日本大多数年份的经济增长率均超过了世界其它主要发达国家,1967年,日本GNP超过了英法德,仅次于美国,成为了第二经济大国。倒了20世纪80年代日本由第二经济大国进一步成为了世界上第二超级经济大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日元国际化奠定了厚实的经济基础。通过与日本80 年代国内生产总值的对比,中国较大的经济规模可以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厚实的经济基础。但是一国的货币国际化还要求其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这就要求该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不能过高。

图1是中日两国外贸依存度。从图中可以看出,从1960年日本允许非居民开设“自由日元账户”持有日元到1964年实现经常项目自由兑换,再到1984年《日美日元美元委员会报告》,直至1999年的《面向21世纪的日元国际化》,在这整个过程中外贸依存度都没超过30%,这说明日本在推动日元国际化进程中其外贸依存度保持在一个较稳定较适宜的水平。

三、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现状分析

(一)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78年的3645.2亿元跃升为2010年的397983亿元,上升了109倍。2010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中对外贸易对其贡献尤其显著。近30多年来,我国外贸依存度基本上是逐年上升(图1),直到2007年以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才有所下降。通过中日两组数据对比,我国的外贸易依存度明显过高。跟世界一些国家或地区相比也是偏高的,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具有大国经济的小国特征(表1)。与世界水平相比(WTO和IMF提供的数据),2003年全球贸易依存度平均值为45%,而我国却达到了70%,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们知道,外贸依存度是用来测度一国经济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以及该国参与国际分工、加入世界市场的广度和深度的重要指标,过高的外贸依存度,意味着该国经济发展取决于国外经济形势,从而受制于世界经济发展。

(二)我国高外贸易依存度的原因分析

造成中国外贸依存度过高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首先,我国对外贸易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这主要是由于改革开放后,我国一直把实行对外开放和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作为我们的基本国策。第二,由于我国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根据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原理,我们一直把加工贸易当做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方式。第三,GDP的构成中第三产业的占比较低。一般第三产业的可贸易程度会相对较低,因此,一个国家的GDP构成中若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越低,外贸依存度就越高。此外,不同的统计方法,可能得出的结果有些出入。

(三)高外贸易依存度的不利影响及应对措施

过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将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第一,高外贸依存度意味着我国对外市场有较高的依赖性,这必然导致我国和贸易国的贸易摩擦愈演愈烈。中国从96年起已成为世界上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并且也成为一些国家滥用反倾销措施的最大受害国。据商务部统计,从入世到2010年底,我国受到贸易救济的调查共692起,涉及的金额共约400亿美元。我国不仅连续16年成为全世界遭到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而且连续5年来也是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而且中国、人民币汇率操纵论等对中国不利的舆论相信也是我国持续多年的高外贸依存度和巨额的贸易顺差所引致的,这些将直接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第二,过高的外贸依存度会使我国经济极易受到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在信用货币制度下,人民币国际化只能靠市场的选择,那么市场选择的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该国的经济稳定性。所以,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后,我们应该及时的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不能延续以往的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应该努力使国内消费需求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第三,贸易条件恶化。简单的遵循静态比较优势的出口导向战略越来越使中国产业向“高资源性投入、低附加值产出”的产业转移,从短期看,这种发展战略确实解决了中国的就业问题,也对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但是,这种贸易方式不具备可持续性,它将严重影响中国产业的创新和升级能力,影响我们产业生态的正常发展。

第四,高外贸依存度将使一国的货币政策内向性加大,从而加剧货币国际化国家的货币政策的两难冲突。

因此,为早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合理调控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保持总体贸易动态平衡。从中长期看,为适当调低外贸依存度,实行扩大内需,出口、进口和内销并重的平衡贸易战略十分重要;(2)加快实现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3)建立和完善外贸预警机制;(4)积极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5) 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平衡外贸结构。

四、小结

改革开放以后的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也大大提升,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力增强,然而过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使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球经济状况,全球经济稍有变动就很可能对我国的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直接制约着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同时,今天人民币国际化的国际环境是一个由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寡头货币主导的货币体制,如果单从中国经济规模的角度而推出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具备条件是过于乐观了。因此,本文认为,不能匆匆推行人民币国际化,否则势必对我国经济产生极大的冲击。

参考文献

[1]朱芹芹.日元国际化的发展及启示[J].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

[2] 公衍照.内外部条件视角下的人民币国际化[J].开放导报,2010(1):18-21.

[3] 孙海鑫.我国外贸依存度升高的原因及影响分析[J].中国商贸,2010(08):201-202.

[4] 刘莹.从日元国际化看人民币国际化问题[J].特区经济,2010 (10):73-74.

第7篇:国际贸易依存度范文

【论文摘要】 当今的贸易全球化虽然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不能称得上普遍完善的全球化,其自身依然存有难以短期解决的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贸易全球化概念、特征和潜在挑战,并从宏观角度尝试探讨一些解决途径。 【论文关键词】 贸易全球化 相互依存 潜在挑战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国际贸易无论从深度、广度和影响力等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许多人认为,国际贸易的跨越式发展, 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国际贸易实现了真正全球化。基于此,本文尝试描述贸易全球化的基本依据,并分析可能出现的潜在问题。 一、贸易全球化的“新”特征 1.世界贸易总额逐年上升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国际贸易总额更是不断突破新高。20世纪90年代世界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为6.5%。2000年, 这一增长速度达到了两位数。此后由于世界经济增长趋缓,2001年世界贸易出现负增长。虽然石油价格高涨, 但2011年世界贸易增长率仍超过2003年,达到8.5%。2005年世界贸易增长率又出现小幅下滑,而2006年世界贸易增长率接近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7年世界贸易增长率为7.6%,略低于2006年但高于2005年。到目前为止,世界贸易整体上维持了相对均衡的增长态势。 2.全球贸易增长快于经济增长。 2003年~2006年,世界经济连续4年保持5%左右的快速增长,成为最近30年来增长最快的时期。而在同一时期,世界贸易增长率整体上保持8%左右的增长速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7年世界经济的增长率为4.9%,而世界贸易增长率大为7.6%。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已明显地超过了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 贸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作用也日趋增强。 3.贸易促进了相互依存 随着贸易的迅猛发展, 世界各国的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各国之间经济关系日趋紧密。1985年世界各国按商品出口计算的贸易依存度只有9%,1992年提高到16%,1995年达到了18.5%。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贸易依存度的上升趋势特别明显,1985~1995年10年间,世界出口依存度上升了一倍多。20世纪90年代后期世界贸易依存度超过了20%,21世纪以来更是接近25%。 4.国际贸易构成转变程度加深 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构成上,货物贸易比重日趋下降,服务贸易比重逐渐上升。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在全球贸易总额中,服务贸易的比重已从1980年的17%上升到2003年的20%左右。在国际服务贸易构成中,运输和旅游服务贸易所占的比重相对下降,通讯、保险、广告等服务贸易所占的比重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在发达国家的国际服务贸易中,高技术产品贸易约占四分之三的份额。在货物贸易内部,初级产品所占比重迅速下降,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快速上升。 二、贸易全球化的内在挑战 1.全球贸易总量的上升不等于普遍全球化 全球贸易总额逐年上升只能表明,参与全球贸易的国家和地区进出口贸易总额在某些方面或某些领域迅速增长,但这种纯粹数字的统计显然具有局限性:首先,统计数字本身的可信性值得怀疑;其次,全球贸易总量的增加并不一定惠及所有国家,国际贸易中的“潜规则”只是使一部分国家和地区受益,而相对缺乏竞争力的国家和地区显然受到损失;最后,全球贸易总量的提升充其量只能表示”全球融合”的一种趋势,这跟那种相互依赖的普遍全球化相去甚远。 2.相互依存度的提高不等于贸易全球化 国际贸易机制是由大国和强国制定的,相互依存往往形成不公正、不平等的依附性,从而导致两极分化。另外,传统国家仍然是主要贸易实体,非国家行为体虽然作用逐渐突出,但仍难打破传统全球贸易模式,全球贸易依存度的提高不能清晰地反映非国家行为体、次国家行为体甚至超国家行为体层面的依存度。 3.全球贸易增长快于经济增长这一说法不具有权威性 经济增长是贸易增长的潜在动力,而贸易的增长又会促进经济增长,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不存在贸易增长快于经济增长从而推动贸易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4.国际贸易结构的转变升级同样不等于贸易全球化 在国际贸易结构中,服务贸易比重的上升和工业制成品比例的提高表明,现代高科技日益转化为生产力。高科技的普遍应用大大促进了全球服务贸易和实物贸易的发展,加强了全球范围内各种行为体之间的 沟通与合作,推动了贸易全球化进程,但是,这种贸易结构的升级不是贸易全球化的终极推动力量,而是成为特定历史阶段加速这一发展趋势的表象。 三、解决贸易全球化内在挑战的主要途径 首先,世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11年世界经济总量上升到406705.4亿美元,比上年增加5.1%。目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全球股市低靡,世界经济增长步伐有所放缓,但尚未呈现普遍滑坡的迹象。新兴国家诸如中国和欧美发达国家仍然可以引领全球经济持续繁荣。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是解决贸易全球化内在问题的首要因素。 其次、改革现有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贸易机制,建立惠及所有国家真正平等、共同繁荣的贸易运行机制。在现实策略上,贸易大国和强国必须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充分考量他国尤其是弱小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施行“生存和让人生存”之策略。与此同时,弱小国家必须依托自身优势,参与国际贸易竞争与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化。 最后、贸易全球化不仅要在质与量上有所突破,更要在深度和广度上开拓空间,借用新的高科技及沟通手段,逐步推动普遍贸易全球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政策研究室数据库:WTO Annual Report 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政策研究室数据库:IMF World Economic Outlook (WEO ) 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1987年~2011年有关数据计算

第8篇:国际贸易依存度范文

关键词:贸易依存度结构出口进口

尽管有关我国贸易依存度高低的争论不绝于耳,但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没有明显证据显示什么样的贸易依存度是“理想”的。因此,不能仅从量上考察贸易依存度,而应进一步分析贸易依存度的结构。

我国贸易依存度结构的特点

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对外贸易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贸易依存度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2000年后这种趋势更为明显。1990年我国贸易依存度为38%,2000年上升到44%,2003年达到61%,2007年则接近70%。不断上升的贸易依存度反映了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符合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贸易结构看,我国的贸易依存度存在如下特点:

(一)对重要产品的进口依存度较高

入世后,我国进口商品结构的一个明显变化是原材料、中间产品、能源及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增长较快,尤其是对战略性资源的进口依存度不断上升。我国进口依存度高的产品主要集中于两大类:

一是重要原材料和能源。根据赵瑾2005年对我国各种战略性资源进口依存度的测算,2003年,原油、铁矿石、氧化铝的进口依存度分别是35%、36%、47%;镍、天然橡胶的依存度则高达55%以上。2007年我国铁矿砂及其精矿的进口额达到337.88亿美元,与2003年相比增长596%;原油进口额达到797.73亿美元,增长303%;其他用于原材料的初级产品,如食用原料和矿物燃料、油等进口额增长均超过1倍以上。二是高新技术产品。如我国一般仪器仪表的进口依存度为52.87%,中档产品和关键零部件的进口依存度超过60%,大型和高精度仪器仪表的进口依存度几乎是100%。再如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的进口额,从2003年的114.11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24亿美元,增幅达96%。

能源、矿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战略物资进口依存度过高,易使一国的经济命脉受制于人。一旦居于行业垄断地位的出口商对资源进行控制或出口国政府出于战略考虑对产品出口设置障碍,则会给我国带来潜在的风险。同时,由于这些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小,一旦大量进口,就会引起国际市场价格的上涨,这将恶化我国的贸易条件,降低我国的经济福利。

(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依存度较高

尽管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有了改善,但从总体上说,劳动密集型产品仍是主要出口产品。定义某类产品出口依存度为该类产品的出口额与GDP的比重。按传统SITC分类,将0、6、8类产品归为劳动密集型产品,1、2、3、4类产品归为资源密集型产品,5、7类产品归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得到这三类产品的出口依存度分别是17%、1%、20%。需要说明的是,从表面看,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依存度要稍高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但实际上这些产品不都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技术高附加价值产品。美国普查局将高技术产品分为生物技术、生命科学、光电技术、信息与通讯、电子电机、柔性制造、高新材料、航空技术、武器、核技术10类。显然,据此标准,第5类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第7类机械及运输设备在目前技术水平条件下,更多地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根据我国商务部最新标准,即将高新技术分为计算机、通讯技术、电子技术、光电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生物技术、生命科学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材料技术、其他技术10类,2005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183.7亿美元,出口依存度应为10%,比传统方法计算的18%明显要低。这就是说,我国事实上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依存度比上述计算的数据要低得多,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依存度比上述计算的数据要高得多。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依存度高,说明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主要来自廉价的劳动力而不是资本和技术要素。这种竞争力格局影响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恶化了贸易条件,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同时也使我国贸易发展面临着其他更多发展中国家的低层次竞争局面。(三)服务贸易依存度低于货物贸易依存度且出口依存度高度集中

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出口额和进口额已分别由1982年的18.7亿美元和24.8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744亿美元和838亿美元。但与货物贸易比,我国服务贸易依存度很低。定义服务贸易依存度为一国服务贸易额与该国服务业产出的比重。2006年,我国服务贸易依存度仅为20%。同时,由于服务贸易包含的范围极广,需要进一步细分。2005年服务出口占我国总出口的比重及服务贸易出口依存度,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见,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依存度较高的集中在运输、旅游、其他商业服务三类,其他九类出口依存度都很低。这说明我国服务业出口以传统的资源和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为主,知识与资本密集型服务业如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广告宣传、金融服务、专利使用和特许费等出口比重极低。同时,我国服务贸易的进口及逆差主要集中在运输、保险服务、专利使用和特许费等项目上,2006年此三项逆差占服务贸易总逆差的323%。

一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决定于该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目前,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迅猛,已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对象,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日益成为决定一国贸易竞争力的主要指标。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低下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的分工地位。

(四)加工贸易依存度较高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加工贸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分别定义加工贸易依存度和一般贸易依存度为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及一般贸易进出口额占GDP的比重,得到2001-2007年我国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的贸易依存度,详见表2。

由表2可见,目前我国较高的贸易依存度很大程度上是由加工贸易形成的。加工贸易成为我国的主要贸易方式,这符合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战略目标。但对我国来说,即便出口产品已从传统的纺织品转为机械、电子等制成品,企业并没有因此而获得核心技术,大多数企业承接的加工贸易仍属劳动密集型产品,从加工贸易中获利的主要也还是劳动力报酬。

从现实看,以加工贸易为主的格局已发生了所谓的“贸易顺差国际转移”现象,即贸易顺差大、依存度高,在贸易过程中却没有获得相应的贸易利益,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下。据计算,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15%-20%之间,拉动GDP增长在1.5%-2%之间。不仅如此,高贸易依存度还为他国利用,成为西方国家向我国施加贸易压力的筹码。

(五)对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市场依存度较高

目前,与我国有经济贸易往来的国家有220多个,但我国进出口市场集中于少数国家。定义某市场依存度为一国对其某一贸易伙伴国的贸易额与该国GDP的比重。从出口来说,2007年我国对欧洲、美国、日本、东盟、韩国的出口占我国总出口的60%,对以上国家(地区)的市场依存度分别为7.6%、7.2%、3.2%、2.9%、1.7%。再从进口来说,2007年我国从日本、欧盟、东盟、韩国、美国的进口占总进口的73.6%,对以上国家(地区)的进口市场依存度分别为5.3%、3.9%、3.1%、2.9%、2.7%。可见,我国进出口商品的流向有高度的集中性。对主要贸易伙伴国的高度依赖直接导致出口企业间恶性竞争,相互杀价,不仅限制了我国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而且极易在主要贸易伙伴国内部形成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环境。

结论与政策建议

从商品结构依存度、贸易方式依存度、进出口市场依存度等多角度看,我国的贸易依存度结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不仅容易引起贸易摩擦,使我国面临巨大的出口压力,而且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调整贸易依存度结构。

制订并实施长期的能源和资源战略。要保证石油等重要物资的安全进口;避免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的重复建设;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大力实施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系数,走高效低耗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加出口产品附加值。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应向技术含量高的中间产品过渡并加快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发展;机电产品出口应向深加工产品和成套设备方面转变;纺织品和家电类产品出口应逐步树立自主品牌,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提高出口效益。

第9篇:国际贸易依存度范文

关 键 词:经济开放度;经济增长;长期均衡效应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7)04-0090-05

一、相关理论与方法的探讨

经济开放度是进行诸如经济开放与经济增长等实证研究不可缺少的基本变量,它综合反映一国(地区)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但经济开放度的度量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理论问题,并有多种度量方法。较早的经济开放度度量指标是对外贸易依存度,即用进出口贸易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表示经济开放度。这种方法直观、容易测算,一直为研究者广泛采用。但在研究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用对外贸易依存度来度量经济开放度的局限性,因为一国(地区)经济开放程度要受到该国(地区)的经济规模、市场规模、消费需求等影响,因此对外贸易依存度并不能完全反映经济开放度的变动。

1990年代开始,学术界对如何合理度量经济开放度出现了不同看法。总的来说,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指标体系法。例如Dollars(1992)[1]采用单一指标法,运用商品实际价格对贸易开放条件下价格的偏差程度来体现经济(贸易)开放度;Sachs & Warner(1995)[2]采用综合指标法,选取平均关税率、进口非关税率、黑市交易费用等5类指标将国家(地区)分为开放或不开放两种类型,以此考察一国(地区)的经济开放度等。二是模型构建法。例如Leamer(1988)[3]使用包含9个要素的Hecksher-Ohlin模型,对53个国家的183种商品估计净贸易流量和贸易强度,然后利用贸易强度的预测值和实际值之差作为贸易开放度指标;Lloyd & MacLaren(2002)[4]利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对常用的贸易依存度指标进行改进,得出一组衡量贸易开放度的指标,并计算了14个国家(地区)的开放度水平等。

从国内研究来看,不同学者度量经济开放度指标的方法各异。李(1998)[5]、胡智等(2005)[6]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三个角度测算了一国的对外开放程度。陈耀庭(2000)[7]以外贸依存度作为经济开放度主要度量指标,并比较了中国和世界主要国家的开放程度。黄繁华(2001)[8]、兰宜生(2002)[9]、何枫等(2004)[10]均认为经济开放度指标应包含贸易和投资两个范畴。李建军(2003)[11]采用国际收支自主易项目的借方余额和贷方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反映经济对外开放程度。郭妍等(2004)[12]选取外资依存度、外贸依存度、对美贸易依存度和实际关税率等指标来测算我国的经济开放度。孙焕民等(2004)[13]采用Panel-data模型方法,对15个国家1993~2002年汇率波动与衡量经济开放度层次的三个指标――国际贸易、直接投资、资本流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范良(2005)[14]则以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账户和金融账户为基础,分别从实体经济层面的贸易开放度和金融层面的投资开放度来界定我国的经济开放度指标。此外,还有学者从产业等角度探讨了经济开放度指标的其他度量方法。[15]

对于经济开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学术界有较为一致的观点,即经济开放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同时认为,发展中国家(地区)能够通过对外贸易更好地利用发达国家已有的知识存量,因此,发展中国家(地区)的贸易利益要高于发达国家。[16]但对于经济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具体作用过程与内在机理关系,不同学派和学者的观点却大相径庭。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贸易开放促进经济增长的渠道主要来源于贸易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促进资本形成以及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等。以Romer(1986)[17]、Lucas(1988)[18]等为代表的内生增长理论则认为,经济(贸易)开放主要通过加快本国技术进步、提高要素生产率来促进经济增长;Barro & Sala-I-Martin(1995)[19]认为,开放国家有更强的吸收先进国家技术进步的能力;Grossman & Helpman(1991)[20]运用Lucas的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发现贸易的开展促进了国内资源在物质生产部门和知识产品生产部门之间的要素优化配置,从而促进了经济增长。还有学者从竞争的角度来研究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贸易开放使来自国外的竞争加强,世界市场的竞争提高了生产率,因而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

综合来看,尽管学术界在理论方面对经济开放与经济增长关系有较为一致的观点,但在经验研究方面仍存在许多差异,最明显的是关于经济开放度指标的度量,不同的度量方法、样本空间和经济开放指标会产生不同的结论。本文综合运用指标体系法和模型构建法,选取外资依存度、外贸依存度、粤港贸易依存度和实际关税率作为衡量广东省经济开放度的指标,其理由是:改革开放以来,引进外资和对外贸易是广东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可以用外资依存度和外贸依存度对其进行考察;粤港贸易在广东省对外贸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985~2005年,粤港进出口额占广东省进出口额的比重平均为33.81%,广东省对香港出口额占其出口总额的比重平均为43.48%,①因此可以将粤港贸易依存度作为考察广东省对外贸易主要地区结构的指标;结合近年来我国内地削减关税、消除贸易壁垒、进一步促进经济开放和贸易自由化的现实,选取实际关税率作为反映广东省经济开放度的“反面指标”,以使整体指标体系符合现实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的要求。通过平稳性检验和协整分析技术,分别将上述指标与广东省整体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并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来揭示引进外资、贸易开放、粤港贸易、关税削减与广东省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

二、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一)平稳性检验

对变量进行协整分析之前,需要先检验变量的平稳性。如果一个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但是经过对其进行次差分使之成为平稳序列,则称该序列为阶单整(Integration)序列,记为I(k)。一个时间序列是否为平稳序列以及如果是不平稳的情况下它是几阶的单整序列要通过计量检验来确定。通常检验时间序列单位根的方法有三种:Dickey-Fuller(DF)检验法、Augmented Dickey-Fuller(ADF)检验法、Phillips-Perron(PP)检验法,目前用得最广泛的检验方法是ADF检验法。

已有的研究在测量经济开放度时多选取截面数据(Cross-sections),本文为了考察经济开放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选取广东省1985~200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测算②,分析历年经济增长(地区生产总值,GDP)和外资依存度(实际利用外资额与GDP的比值)、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与GDP的比值)、粤港贸易依存度(粤港进出口总额与GDP的比值)、实际关税率(海关关税收入与进口总额的比值)等反映经济开放度的四项指标之间的协整关系。各经济变量数据经过价格指数化处理后,为消除数据中存在的异方差,分别取其对数,记为LNGDP、LNINVEST、LNTRADE、LNHK和LNTAX,应用ADF检验方法对其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

注:(1)检验类型中的c和t表示截距项和趋势项,k表示检验所采用的滞后阶数,加入滞后项是为了使残差项为白噪声;(2)*表示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表示10%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其余为1%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3)D2表示变量的二阶差分。

经过检验可知,所有变量原时间序列都是非平稳的,说明存在单位根,不能拒绝零假设H0:p′=1;而它们的二阶差分序列的ADF检验值均小于相应的临界值,表明至少可以在相应的置信水平下拒绝零假设H0:p′=1,因此原序列二阶差分序列不存在单位根,为平稳I(2)序列。

(二)协整检验

一般地,在对变量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时,常常使用回归分析方法,但这种回归分析要求变量都是平稳的(至少是趋势平稳)。在变量是非平稳的过程中,回归分析的结果有可能产生“伪回归”(Spurious Regression)现象。而平稳性检验表明,原序列二阶差分序列是同阶平稳的,有可能存在某种协整关系,因此就不能用传统的回归分析方法来说明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均衡关系。

协整分析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处理非平稳经济时间序列的有力工具,它从分析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入手,探求非平稳变量间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21]对于变量之间协整关系的检验,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Engle & Granger(1987)提出的基于协整回归残差的两步检验法,二是Johansen & Juelius(1990)提出的基于VAR的协整系统检验。[22]由于Engle-Granger两步检验法是在假设变量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向量条件下的检验,如果变量之间存在多个协整向量时,两步检验法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文采用Johansen提出的方法来检验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通过建立基于最大特征值的似然比统计量?姿-max来判别变量LNGDP、LNINVEST、LNTRADE、LNHK和LNTAX之间的协整关系。前面已经检验了各变量序列均为I(2)序列,由此可进一步检验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在运用Johansen协整分析方法检验之前,还要确定每个VAR模型的最优滞后期,本文对最优滞后期的选择根据无约束的VAR模型的残差分析(滞后2阶)来确定,检验结果见表2和表3:

从表2和表3可知,变量LNGDP、LNINVEST、LNTRADE、LNHK和LNTAX之间存在一定的协整关系,对应的长期协整方程(令其为VECM)为:

VECM=LNGDP-1.141871×LNINVEST-2.741934×LNTRADE-1.178975×LNHK-0.172201×LNTAX+5.76493

对VECM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它已经是平稳序列;做图也可看出VECM的数值在0轴附近上下波动(见图1),证明各变量之间的确存在协整关系。从反映长期均衡关系的协整方程来看,外资依存度(INVEST)、外贸依存度(TRADE)、粤港贸易依存度(HK)、实际关税率(TAX)与GDP之间均存在正向的协整关系,说明经济开放度对广东省经济增长存在正向的长期均衡效应。根据标准化协整系数可以判断,外贸依存度与广东省GDP间的协整关系最强,即外贸依存度每增加1%会带来广东省GDP增加约2.74%;其次是粤港贸易依存度,其每增加1%会带来广东省GDP增加约1.18%;外资依存度与GDP间的协整关系,同粤港贸易依存度相当,其每增加1%会带来广东省GDP增加约1.14%;实际关税率与GDP间的协整关系则相对小得多。反映经济开放度的四项指标与广东省GDP之间的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充分表明,经济开放尤其是对外贸易对广东省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积极的拉动作用。

(三)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由协整检验结果可知,广东省经济开放度各项指标对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效应,但这种均衡效应是否构成因果关系及因果关系的方向如何,尚需要进一步验证。本文采用Granger(1969)[23]提出的因果关系检验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根据表4可知:GDP是外资依存度提高的Granger原因(LNGDP?圯LNINVEST),一方面说明广东省经济增长吸引了大量外来资本,带动了外资依存度的提高,而不是相反,也不存在互为因果的情况;另一方面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外资依存度在经济增长中的直接导向性作用并不明显。外贸依存度的提高是GDP增长的Granger原因(LNTRADE?圯LNGDP),说明对外贸易是促进广东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GDP与粤港贸易依存度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LNGDP?圳LNHK),说明随着广东省经济增长,粤港贸易依存度逐渐提高,同时粤港贸易(主要是广东省对香港出口)的蓬勃发展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了广东省经济增长率的提高。③ GDP增长导致了实际关税率的提高(LNGDP?圯LNTAX),但在协整检验中,GDP与实际关税率的协整系数较小(-0.172201,见表3),说明这种作用相对微弱。因此,从实际效果来看,广东省增长与实际关税率之间这种单一方向的长期均衡效应并不明显。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经济开放与经济增长相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利用广东省统计局公布的1985~2005年时间序列数据,选取外资依存度、外贸依存度、粤港贸易依存度和实际关税率作为衡量广东省经济开放度的指标,通过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实证分析,考察这些指标(经济开放度)对广东省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效应,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反映广东省经济开放度指标的外资依存度、外贸依存度、粤港贸易依存度、实际关税率与GDP之间存在正向的协整关系,说明经济开放度对广东省经济增长存在正向的长期均衡效应。同时,外贸依存度与广东省GDP间的协整关系最强,其次是粤港贸易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实际关税率与GDP间的协整关系则相对小得多,说明经济开放尤其是对外贸易在广东省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广东省GDP增长增强了外来资金投资的吸引力,并促使实际关税率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以优惠政策和廉价的土地与劳动力,积极承接海外制造业的转移,大量外来资金的持续投入,使外资依存度不断上升。外来资金(主要是港商投资)加快了广东省工业化进程,形成了外向带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在实际关税率方面,由于广东省地处沿海,毗邻港澳,最先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开放(贸易自由化)程度较高,因此GDP与实际关税率呈现相对较弱的正向协整关系,对其影响作用也相对较小。

3.外贸依存度的提高促进了广东省GDP的增长,并且两者之间的协整关系是四种指标中表现最显著的。广东省位于中国的南大门,是连接国际和国内市场的重要桥梁,对外贸易在经济增长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广东省加强对传统出口产业的技术改造,工业整体技术水平逐年上升,形成了电子信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生物技术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群,珠江三角洲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发展最快、出口总额最多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可以这样说,广东省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与对外贸易的拓展是分不开的,对外贸易是广东省经济增长的动力和生命线。

4.广东省经济增长与粤港贸易依存度呈现出双向的良性互动因果关系,并且两者之间具有较强的正向协整关系。这一结果不仅仅表明广东省经济增长是粤港贸易依存度提高的原因,更反映出粤港进出口贸易对广东省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长期以来,粤港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贸易联系,近几年均以年增400多亿美元的幅度增长。2006年粤港进出口贸易总额(含转口)突破3500亿美元,广东省7成进出口贸易通过香港进出口或转口,广东口岸进口香港CEPA项下“零关税”产品的受惠货值和优惠税款均占全国近7成。未来一段时期内,粤港经贸合作的进一步加强,将对两地经济增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增长取得了巨大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对外贸易(以粤港进出口贸易为主)的蓬勃发展。当前,在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的国际背景下,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区域内各成员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加快;尤其是中国入世过渡期结束、CEPA深入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加速形成和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加快发展,为广东省更好地发挥区位优势、综合竞争优势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国际引资竞争日趋激烈,贸易争端和贸易保护逐渐增多,正在成为广东省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广东省在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必须不断提高统筹省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增强在扩大开放条件下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力。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努力提高吸引外资的质量和对外投资能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是广东省外资依存度提高的Granger原因,因此要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增强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把吸引外资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技术管理创新、区域协调发展、国企改组改造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二是着力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外贸依存度的提高是广东省增长的Granger原因,因此在保持对外贸易稳定较快增长的同时,更要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发挥对外贸易对拉动经济增长和促进自主发展的作用。三是大力提高泛珠三角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区域内的全面合作。广东省增长与粤港贸易依存度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因此要以打造泛珠三角区域品牌为中心,充分利用CEPA来提高粤港经贸合作水平,增强粤港区域间的经贸互动关系,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

注释:

①依据历年《广东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得出。

②由于粤港贸易额自1985年始有统计数据,因此本文的时间序列数据均从该年计起。

③体现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中,LNHK?圯LNGDP的概率值(0.00366)小于LNGDP?圯LNHK的概率值(0.00456),即拒绝原假设“LNHK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GDP”的概率更大,亦即粤港贸易依存度(HK)的提高是广东省GDP增长的原因的概率更大。

――――――――

参考文献:

[1]Dollars, D. Outward-oriented Developing Economies Really Do Grow More Rapidly: Evidence from 95 LDCs, 1976-1985[J].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1992, Vol.1:523-544.

[2]Sachs, J. and Warner, A. Economic Reform and the Process of Global Integration[J]. Brooking Papers of Economic Activity, 1995, Vol.1:1-118.

[3]Leamer, E. Measuring of Openness, Trade Policy and Empirical Analysis[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8.

[4]Lloyd, p. J and MacLaren, D. Measures of Trade Openness Using CGE Analysis[J].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2002, Vol.24: 67-81.

[5]李■. 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度量与比较[J]. 经济研究, 1998, (1).

[6]胡智,刘志雄. 中国经济开放度的测算与国际比较[J]. 世界经济研究, 2005, (7).

[7]陈耀庭. 90年代中国经济开放度和国际化研究[J].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0, (8).

[8]黄繁华. 中国经济开放度及其国际比较研究[J]. 国际贸易问题, 2001, (1).

[9]兰宜生. 对外开放度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 统计研究, 2002, (2).

[10]何枫,等. 经济开放度对中国经济效率的影响:基于跨省数据的实证分析[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4, (3).

[11]李建军. 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开放度变化分析[J]. 国际商务研究, 2003, (1).

[12]郭妍,张立光. 我国经济开放度的度量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 统计研究, 2004, (4).

[13]孙焕民,李国柱. 汇率波动与国家经济开放度――基于Panel-data数据的实证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4, (4).

[14]范良. 经济开放度与经济增长――基于VAR方法对中国的实证研究[J]. 财经问题研究, 2005, (11).

[15]应健,张国林. 经济开放度及其度量方法研究[J]. 财经问题研究, 2002, (10).

[16]包群,等. 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理论及中国的经验研究[J]. 世界经济, 2003, (2):11.

[17]Romer, P.M. 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 Run Growth[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6, Vol.94: 1002-1037.

[18]Lucas, R.E. 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988, Vol.22: 3-42.

[19]Barro, R.J. and Sala-I-Martin X. Economic Growth[M]. New York, Mcgraw-Hill, 1995.

[20]Grossman and Helpman. Innovation and Growth in the Global Economy[M]. Cambridge: MIT Press, 1991.

[21]易丹辉. 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3:150.

[22]赖明勇,等. 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及实证[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3:94-99.

[23]Granger, C.W.J. Investigating Causal Relations by Econometric Models: Cross Spectral Methods[J]. Econometrica, 1969, Vol.37: 424-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