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堂秩序的重要性范文

课堂秩序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课堂秩序的重要性

第1篇:课堂秩序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乱 表象 秩序井然 规范行为 评价 高效课堂

随着课堂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诸多一线教师已经初步探索出实现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其中,小组合作化教学尤为普及。在实践过程中,有些教师认为小组化课堂教学课堂秩序有些“乱”。下面,我根据个人实际教学经验,就小组化合作教学课堂“乱”现象做浅析,并就如何实现课堂秩序井然化谈一下个人见解。

一、浅析“乱”

实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有些“乱”是事实。认真分析,这些“乱”有质的区别。第一种“乱”是良性的乱,指学习过程中探究、讨论等行为自主性强烈,完全体现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人公地位。第二种“乱”指课堂上学生为成功躲避教师的眼睛,达到自己鱼目混珠的目的,有意识制造混乱。第三种“乱”指学生或教师为完成学习或教学任务,无意识造成的课堂秩序混乱。我们肯定第一种“乱”,杜绝第二“乱”,尽量避免第三种“乱”,因为第二、三种乱,是课堂教学秩序井然的最大障碍。现就如何消除后两种“乱”,实现课堂教学秩序井然化,谈一下我个人的见解。

二、消除小组合作化课堂教学中的“乱”现象,实现课堂秩序井然化的手段

1.创造秩序井然的课堂环境要发挥组长的带头作用。我们既然实行小组化合作学习,必然要造就品德、知识等各方面素养良好的组长。因为组长面对着组内的几名同学,是学生掌握知识状况的知情者,是学生课堂思想状况的知情者。如学生抄袭作业,教师也许不知道,但却逃不过组长的眼睛;学生课堂上思想开小差,教师也许不知道,但组长却了如指掌。由此可见,组长永远都有教师无可替代的作用。怎样才能培养一名优秀的组长呢?我认为要培养组长的意识、能力、才干三个方面,即培养组长的团队意识、培养组长的组织领导能力、培养组长的德才兼备。组长只要具备以上三个条件,一定会成为优秀的组长,一定会具有无穷的向心力,全体组员无论何时、何事都会紧紧围绕在组长的周围,在组长的带领作用下,小组也一定会成为优秀的小组。如果每个小组课堂秩序井然,何愁班级秩序不会井然?这是各位教师从繁忙、劳累中解脱的最佳途径,也应该是广大教师最期待的。这样既为学生创造了舒心、快乐的学习空间,也为自己创造了轻松、愉悦的工作环境,我们何乐而不为?

2.创造秩序井然的课堂环境要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也是如此。创造秩序井然的课堂环境,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是非常必要的。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包括要规范全体学生的课堂行为,即当班级内需要全体学生活跃,达到烘托课堂气氛的效果时,行为要统一,举止要文明,时间要短暂。教师还要规范个别同学的课堂行为。有些学生,当教师或同学发表见解时,总喜欢接话,既影响了别人的思路,自己又学不到真正的知识。常言说利人利己的事必须做,害人利己的事最好不做,害人又不利己的事千万别做。

3.创造秩序井然的课堂环境,更要规范教师的课堂行为。教师的职业性质是“传道、授业、解惑”,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知识的象征,所以,创造秩序井然的课堂环境,更要规范教师的课堂行为,其中包括:(1)课堂上教师导向要明确,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课堂目标明确。只有导向明确,学生才会学有所指。俗话说:“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多少含有这方面的道理。(2)教师的行为指向一定要明确。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组员的搭配一般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小组内每名成员的认知水平,教师都应该做到了如指掌,课堂上哪些知识需要哪些学生回答,教师都要经过精心斟酌,三思而出口。否则,学生回答问题无章法,引发教室内“乱”的负面效应。(3)面对学生的行为、答案,教师语言、行为要果断,是则是,非则非,切忌优柔寡断,只是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语气鼓励学生的积极性。

4.创造秩序井然的课堂环境,还要做好正确的小组评价。一般来说,评价一个小组,尤其是以同一个标准评价班内所有小组时,最好按照小组纪律秩序进行评价,不要根据回答问题的质量进行评价,尤其对于学困生,更是如此。因为这样易于打击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易于造成小组内对学困生的抵触心理。学困生大多性格内向,不恰当的评价容易对他们造成心理伤害,影响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创造秩序井然的课堂环境,在小组评价方面必须慎重,要做到因生制宜,注重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第2篇:课堂秩序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课堂 教学 秩序 改进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及素质教育的提升,课堂改革越显重要,课堂教学是教育的重大环节,毫不夸张地说,一切教育组织管理和改革工作,最终必须落实到教学变革上。如果教育变革没有在课堂上取得真正的进步,那么所有的教育工作将要大打折扣。

在课堂教学中,为什么有些学生的求知欲会下降,创新思维受到压抑,以至出现厌学,辍学现象?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老师。创建真正有序的课堂,从而提高课堂的质量和效益,是摆在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问题。

1.注重问题行为的改进

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对这样的场景一定不会陌生,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绘声绘色,学生却各行其是,开小差、说话、传纸条、有的甚至发出怪声音等。有的课堂很安静,教师在讲,学生在听,有的课堂,学生能随着教师的讲解、提问,随声附和。然而表面看来安静、整齐的课堂未必就是有序的课堂,无序的课堂并不能单纯由通常所谓的"课堂秩序"来衡量。安静和整齐可能意味着有效也可能意味着学生思想的游离或不同学生的思维度断然消极的"整齐划一"。以一种有形或无形、有声或无声的方式偏离课堂目标的引导,如此问题充斥课堂,将使课堂教学质量下降。现实中,教师对课堂问题处理不当,无视状态,由此引发课堂问题形成的产生,蔓延深化造成学生的厌学、辍学,甚至出现极端行为,厌学是造成学生辍学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什么有厌学行为呢?我认为,教学不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是导致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厌学"实际是学生不愿意花费过多的努力来获取认识意义所在或不感兴趣的东西。

要改变这一现状,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1 改变学生饿求知欲望。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进到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引导探究新知识的第一线,让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思考问题。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从正面培养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

1.2 共同参与、全员发展。面向每位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要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探究新知的实践活动中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注重学生思想的变化,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产生与教师交往的勇气和意愿,进而主动地去参与学习。

1.3 思维的多元发展。改变学生思维的方式,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是改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大力挖掘学生潜在的因素,恰当处理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教师要创设情景,探究思考环境,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让他们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等操作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让学生得到多元发展。

2.课堂秩序的改变从学生需要入手

为改变课堂引力问题的出现,许多教师只注重管理课堂的策略,没考虑学生的需要。其实,只有注重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并把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才有可能建立充满秩序的质量和效益并存课堂。关注学生的需要不仅要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不仅回学习,还具有独立的思维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

3.注意信息反馈的搜集和处理

第3篇:课堂秩序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 课堂管理 有效途径 

1999年以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很多老资格的省属高等专科学校被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截至2007年,在全国742所普通本科院校当中,新建本科院校有209所,占本科院校的近1/31①。由此可见,新建本科院校已日渐成为我国高等本科教育事业中的一支重要的新生力量,对我国整个教育体系、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新建本科院校因办学历史积淀、办学定位、办学基础条件、办学理念、教育管理过程等因素的限制,在办学、教学中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录取到此类院校学生的高考成绩一般都不高,他们在学习交友生活上都不占优势,进入本科院校学习后,又受到家庭负担、社交礼仪、学习就业压力的侵扰,表现出依赖性强、自制力差、遇事容易放弃的特点,在学习中有不少学生怕吃苦,表现出有决心没有行动或者“三分钟的学习热度”,缺乏战胜惰性、抵制诱惑的意志力,自我调整能力也相对较差,不能很好地控制和约束自己,遇到几次失败就灰心丧气,产生厌学、弃学的消极情绪。而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方式与行为表现无疑是使课堂充满活力的核心因素,是影响带动学生积极学习、学会学习的重要因素。因此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更应该提高素养,加强课堂管理,转变观念,更新管理模式,以创造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型课堂。 

一、注重年轻教师的专业发展,树立教学权威,提高教师课堂管理的技能。 

年轻教师由于经验有限,很难有效地掌控课堂秩序,对于与之相差不大的学生,甚至会出现不知如何管学生、管不住学生的现象。教师作为课堂秩序的主要维护者,更需要有自己的权威,而教师的权威又要通过自己精深的专业知识来树立,所以,提高年轻教师的专业素养,使其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作用至关重要。教师首先要有稳固扎实的专业知识、灵活有效的专业技能。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根本,也只有学生“难不倒”的老师、无所不知的老师才能让学生感知到老师知识的深邃神秘,才能让学生对老师发自心底的敬畏。其次,教师要有良好的作风和人格。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产生,不管是日常生活还是课堂教学,都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教师还要保持一颗爱心,真诚关心每位学生,对于学生的疑难困惑要有耐心有爱心去解决,这样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由衷的产生钦佩和崇敬之情。 

二、形成规范而有序的课堂教学秩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社会性及品德教育目标对学生言行进行或褒奖、或批评、或惩罚性的干预,从而形成规范控制。教师舍弃基于教育目标对班级组织的控制,而让学生完全自治,则意味着放弃对学生社会化的规范性要求。“没有限度、规则、秩序造成了教育上的无政府主义(混乱),学生不会从中学到如何尊重规则、权威,或如何掌握对待自由的责任心”②,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要靠教师的积极引导和课堂教学的管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顾讲自己的知识,根本不管学生是否在听、是否能懂,那么学生的表现就会“千姿百态”,很大一部分学生会因为自我约束力不够而走神或捣乱,整个班级就不会有良好的学风养成。 

要维持规范而有序的课堂教学秩序,就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的任务,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引导他们感知和理解它,让学生在自我参与中将“自我约束”内化为维护课堂纪律的自觉行为。而良好的课堂秩序更需要长久的维持,当课程内容的吸引力不够强时,也可通过反问、提问、辩论等灵活多变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探讨中来,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来理解知识。只有时紧时松、随机应变的课堂管理模式才能真正吸引学生,让每一堂课都变得有意义。

三、关注大学生个体存在及发展需要,控制手段多样化,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误而告终的学校内部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③。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维系课堂秩序的基础,也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保障。教师要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对于自己的授课对象,教师要了解其年龄特点、专业特点、性别特点,关注他们的需求和喜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各种需要,最大限度地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的活动场所,构建课堂学习自由秩序;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认识学生;充分信任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为所有学生提供均等的交流机会;

[1] [2] 

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交流、交往方式。“当学生真正地感觉到他被别人所喜欢并接受时,实施纪律便会变得非常容易,而且,教师的指导也会被学生自觉接受”④。 

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首先,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自我管理,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感,采取恰当方法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管理和教学活动的内在动机,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最终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在班级管理上,实行班干部轮换制,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使之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从而营造一种宽松、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其次,师生之间通过情感交流、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达成双方的信任和默契,从而共同构建起和谐有序、自愿信守的课堂秩序。“教师要告诉学生行为的限度是什么……并清楚说明学生要如何对自己行为或活动负责”⑤;允许学生作出选择,但必须让他们对自己的选择结果负责,如果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教师必须依据已制定的规则及时进行严肃处理。再次,课堂管理手段多样化、评价学生标准多元化。教师尽可能为每个学生创造施展自己才华的时间和机会。对学生行为表现,应用多把尺子来衡量,尽可能用赏识教育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在必须使用批评教育等方式时,也要尽量避免在公共场合处理。 

五、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管理反思性实践能力。 

根据以往的研究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课堂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个人的、经验性的、无意识的活动,大多数教师认为应通过“自身经验的积累和对优秀课堂管理者的行为模仿”来提高自已的课堂管理能力。由于教师的整个课堂管理活动关注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寡,教师通过对课堂现象,以及自己的课堂管理行为的自觉反思,能够发现课堂管理中的问题,并对自己的课堂管理生活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所以,培育和生成教师的课堂管理反思性实践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课堂管理自身发展以及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 

 

注释: 

①史历.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 

②④⑤[美]纳卡穆拉著.王建平译.健康课堂管理:激发、交流和纪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③A.B.彼德罗夫斯基,B.B.施巴林斯基著.卢盛忠,龚浩然,张世臣译.集体的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4篇:课堂秩序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无为而治、榜样、情感交流、知己知彼、语言风格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和实践的推进,课堂管理问题成为教学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有效、科学、合理的课堂秩序,不仅有助于教师充分发挥教学积极性,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潜能的发挥,引导学生从事积极的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无为”作为一种政治原则,在春秋末期已经出现。使“无为而治”系统化而成为理论的是《老子》。他们人为统治者的一切作为都会破坏自然秩序,扰乱天下,祸害百姓。要求统治者无所作为,效法自然,让百姓自由发展。“无为而治”的理论根据是“道”,现实依据是变“乱”为“治”;“无为而治”的主要内容是“为无为”和“无为而无不为”,

当然,无为而治的“无为”,决不是一无所为,不是什么都不做。无为而治的“无为”是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相反,对于那种符合道的事情,则必须以有为为之。但所为之为,都应是出自事物之自然,无为之为发自自然,顺乎自然;是自然而为,而不是人为而为。所以这种为不仅不会破坏事物的自然进程和自然秩序,而且有利于事物的自然发展和成长。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到“无为而治”?

1.教师的榜样作用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无疑,教师在千百年来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哲人,知识的代名词,因此,在潜移默化中都在影响着学生的道德取向和秩序取向。那么在现代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起到榜样的作用呢?

1.1在思想上应该是积极的、向上的、乐观的,这样不仅能充分调动课堂教学的气氛,也能拉近师生的距离,距离越短,师生间就越融洽。

1.2在行为上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之一就是: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教师具有示范性的特点,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有着特殊的影响。“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3在心理上应该是自信的,罗曼.罗兰说过:“最可怕的敌人,就是自己没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当你以坚定的信念传授知识的时候,同时也传授给学生一个信念就是知识的肯定性和科学性。

1.4在学识上应该是个智者,孔子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与思考是相伴而行的!思考的多了,你就能很自然地把不相关的东西变成自己所教学科的一部分,就能在业务上胜人一筹,从而成为学生心目学的智者。

2.注重情感交流和投入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交互曾长的过程,一种沟通与交往的方法和技术,决定了师生之间是否能协调发展的关键。

3.正确看待学生、研究学生,做到知己知彼。

3.1正确估价学生,形成发展性的课堂教学秩序。如果教师对学生持正向估价,相信学生在课堂上的能力和行为表现,课堂管理偏向于激励和促进;如果教师对学生持负向估价,认为学生被动、懒惰、无勇,课堂管理偏向于控制和维持。现代课堂教学秩序要从维持性转向发展性目标,并通过发展性目标来达成维持性目标。

3.2真诚尊重学生,形成民主自治的课堂教学秩序思想。有效的课堂秩序,应尊重学生、建立民主管理关系、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减少教师单纯传授的活动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时间,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教师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真实需要和现有水平,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让学生的学习拥有愉悦的体验。

3.3积极适应学生,形成“无为而治”的思想。突出自然秩序为重点,淡化管教和控制的痕迹,减少学生的心理抵触,更好促进学生发展。“无为而治”是对控制学生外在行为“无为”,对学生思想引导“有为”,用有效的教学来形成良好的课堂秩序;“无为而治”是对课堂问题行为“无为”,对班集体“有为”,用优良的班风阻止问题行为的出现。

4.深厚的语言功底和幽默的语言风格。

本人认为对一个教师的教学质量的评价不应以教学的内容是否丰富,教学的知识是否具有深度为标准,而应该以学生接受、掌握的量做为尺度。而学生接受多少知识的量离不开教师的语言表达,一位具有深厚语言功底的人能化繁琐为简单,化腐朽为神奇。而幽默的语言风格不仅能充分活跃课堂气氛,也能减少学习厚重的氛围,减轻学生的心里压力,使课堂教学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度过,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度过一段愉快的时光,只有有了兴趣并且愉快才能让人想到重温,正所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5.注重多方促成“无为而治”

5.1注重自我促成,形成自觉遵守纪律的意识和习惯。应通过师生的充分讨论,共同制定;制定的课堂纪律要适宜,即合理、必要、可行、明确学生自觉的行为准则。

5.2注重任务促成,把主要精力放在引导学生的学习上。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建立接纳、支持、宽容的课堂气氛,关注学生学习的需求,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机会,耐心指导学生学习,实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积极投入课堂学习。学生投入学习的过程就是接受课堂纪律约束的过程。

第5篇:课堂秩序的重要性范文

    1、如果说传统的课堂是单一、安静、整齐的,那么新课程的课堂则显得凌乱、吵闹,出现众语喧哗、百家争鸣的局面,有时甚至是嘈杂不堪、没法收场,教师在课堂上是让孩子能充分地放出去了,却又不能有效地收回来。

    2如果说传统的课堂是快节奏的,那么新课程的课堂则显得比较缓慢、悠闲,常为了保证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合作而花费平时几倍的时间,教学进程也不再井井有条,还常有意外的突发事件发生,冲淡了教学的内容。

    3、如果说传统的课堂是严谨的,细致的,那么新课程的课堂则显得比较自由、随便,表现出对学生身心的部分解放,在"学中玩、玩中学"操作不好就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许多过去的"违纪"行为现在被更大限度地容忍,甚至可能得到违心或夸张的表扬。

    以上课堂现象可见对课堂教学秩序的解决迫在眉睫,新课程改革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遵守纪律,善于思考,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那么应如何具体实施,让课堂活而不乱呢?笔者将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 落实课堂常规训练,奖惩分明,正确有效处理纪律问题

    学生天生好动,所有学生四十分钟都完全不动一下那也是几乎不可能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共同参与,通过讨论达成统一认识,形成基本的课堂纪律规范。制定了课堂纪律就必须严格执行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按照事先制定的制度,该怎么办就怎么办,绝对不能心软手软,即使制度有不合理的地方,在修改前也要"错"下去,以维护制度的尊严。另外,运用奖励手段鼓励正当行为,惩罚制止不良行为,也是是巩固纪律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用鼓励性的语言强调纪律,充分利用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如赞美评价法--"这个同学的想法与众不同,请大家给予掌声鼓励。"对待违纪学生,老师要多用眼神、表情、语言、动作暗示、提醒,保证和保持正常的课堂秩序。如,课堂上学生有小毛病,老师可用眼神提示他改正,或者自然地走到学生身旁促其收敛,或者用声音的抑扬顿挫暗示;如果学生的违纪影响较大,可以突然终止讲课,用威严的目光告诫学生,把全班学生的目光引到那个学生身上,此时无声胜有声,一般就能制止。

    二、灵活授课,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学习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而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小学生自制能力和注意力较差。一节课40分钟,如果学生感到教师讲课枯燥无味,就很容易会产生厌倦和怠慢的情绪。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增强讲课的吸引力呢?那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精心的教学准备,并在熟悉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中常常能够领略到教学的创造之美。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在这种有张有弛的课堂情境中才能有效地并且轻松愉快地学习,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协调好课堂内各种人际关系

第6篇:课堂秩序的重要性范文

一、小学语文课堂浮躁之风盛行之现状

(一)空讲人文,个性淹没秩序

新课程教学改革主张“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倡导人文化课堂”,但是部分教师曲解了人文化课堂的含义,致使小学语文课堂空讲人文,让张扬的个性淹没了应有的秩序。于是,我们经常在课堂上发现:学生情之所钟,兴之所至,不管纪律,率性而为;有的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心不在焉;还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做着与学习毫无干系的事情,教师穷尽浑身解数,难以维持课堂秩序。

(二)滥用激励,缺少合理惩罚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有一句众人皆知的名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的确,激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艺术,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尤为关注激励性评价的运用。一个善意的肯定和鼓励,有助于唤醒学生沉睡潜能,促使学习内驱力和学习动机的产生。但是,一味滥用激励评价,是不利于完整人格和健康品质形成的。只有激励与惩罚共存,这些年纪尚小的学生才能分别清楚孰是孰非。

二、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回归真实与理性

(一)有效控制问题行为,维持课堂秩序

理性与真实的小学语文课堂,应当既充分张扬学生个性,体现学习主体地位,又维持应有的秩序,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上自由又不任性,受约束又不呆板,课程改革倡导的理想课堂方能成为现实。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弗雷法利克?琼斯研究认为:无序的课堂会使教师失去百分之五十的教学时间。人文化的语文课堂是针对全体学生而言,并非针对某一个学生。当某一个学生的课堂活动影响到其它学生时,从全体学生学习权利的角度出发,作为教育主导,语文教师应当对问题行为及时进行控制,从而维持课堂秩序。

《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正式教学之前,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笔者请全班学生当堂默读课文,梳理文章大意。这一任务布置下去之后,学生纷纷认真投入到阅读之中。但是不一会儿,教室里面却响起了一个不太和谐的声音。其余同学正在集中注意力默读,但是这位同学选择大声朗读,引得其它人侧目。不少学生甚至有些不高兴,认为这影响了他们的阅读,故意放出声音读,誓要一较高下,课堂秩序一时之间极为混乱。知道这位同学并没有恶意,笔者慢慢走到她的身边,低下头对她说:“你在认真阅读课文,老师认为非常值得鼓励,但是不是声音有一点大,好像影响到了其余同学,我们可不可以悄声读或者像他们那样默读呢?”听了笔者的话,这位同学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默默读起来,课堂重新恢复了秩序。

只有在确保课堂秩序的前提之下,教学任务才能顺利完成。教师应当有效处理课堂问题行为,从纪律上保持课堂教学质量。为了更好地控制问题行为,教师可以在每组选出一位纪律组长,抑或是全班同学轮流做纪律委员,这可以起到增强纪律意识的作用。

(二)扬其所扬罚其当罚,讲究教学艺术

教育惩罚是对学生问题行为的一种强制纠正,这与尊重学生并没有冲突。没有批评和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适当进行合理惩罚,是对问题行为的一次匡正,这样学生就能少犯一次错误,从而学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吃一堑长一智”,明白有所为有所不为。

教学片断: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古对今》,请同学们认真思考,生活中还有什么类似的例子?

生1:高对矮、胖对瘦。

师:很好,真聪明。

生2:苍穹对大地、黑色对白色。

师:这个苍穹对大地非常不错,必须表扬。

(全班同学一起鼓掌)

生3:(喜形于色,情绪激动):老师老师,我还知道一个更长的,成绩好对成绩坏,全班第一对倒数第一,XXX同学对XXX同学(两位考第一和倒数第一同学的名字)。

(学生哄堂大笑)

师:安静一下。刚刚这位同学举的例子大家认为对得上吗?

生:从结构上来讲是可以的。

师:(严肃)即便这位同学说对了,老师也不会表扬他。因为从结构上讲是对的,但是从品德上看是不对的。难道因为别人成绩不好,我们就可以随意取笑他们?考试好比一场战争,胜败乃兵家常事,有人考第一,也有人发挥不理想。试想一下,如果你们考试失败了,还被人这样嘲笑,你会不会难过呢。

生:对啊,一定很不好意思。

师:老师必须得惩罚一下这位同学,罚你真诚道个歉,同意吗?

(学生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认真向两位同学致歉。)

第7篇:课堂秩序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入职初期;体育教师;课堂常规;建设与管理

一、研究目的

入职初期通常指教师受聘后的前3年,这是教师职业生涯中一段非常重要的时期。教师抓好课堂常规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可以有效规范和约束学生的课堂行为,建立高效的课堂秩序。同时,课堂常规也是教师和学生应该遵守的、保证课堂秩序的基本行为标准。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笔者查阅大量有关体育课堂常规建设及管理方面的著作和论文,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观察法

笔者通过在实际体育教学中观察课堂常规的设置及学生的遵守情况,对学生的心理变化反应进行相关分析。

3.专家访谈法

笔者咨询了体育领域的专家和一线教师在教学常规工作中采取的手段及策略,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三、结果与分析

1.体育课堂常规的基本内容

(1)集合整队与师生问好

集合整队可以体现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主要包括课前、课中及课后队伍的集合。课前站队要求学生尽量做到“快、静、齐”,教师要培养学生听上课铃声和哨音快速集合的习惯,要求体育委员整队清点人数,汇报人数及出勤情况。师生问好是体现师生平等地位、增进师生关系、检验学生课堂状态的一种有效手段。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活动。课前一句简单的问候,看似无关紧要,却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融入课堂,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为上好体育课做好准备。

(2)请假制度及出勤情况

教师制订课堂的请假制度及出勤要求,在第一次上课时告知学生请假怎么请,特殊情况怎么处理。当学生由于特殊原因无法上课时,应该在课前提交规范的请假手续,并向教师说明情况。这样有利于建立规范的请假考勤制度,促使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其完成力所能及的一些任务。比如,随堂听课,协助同学练习,布置相关场地等工作。

(3)服装检查与安全教育

上体育课时要统一着装(运动服与运动鞋)。教师要在课前告诉学生运动装备及安全意识在自我保护中的重要性。比如,男生上课不要穿牛仔裤、皮鞋,女生上课不穿裙子、高跟鞋,不携带小刀、钥匙等尖锐物品。教师要做到积极预防,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如发现学生着装不当、存在安全隐患时,应该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体育课堂的常规要求。

(4)课堂纪律与练习要求

体育课堂纪律是保证课堂有序进行的重要前提。在第一次上课时,教师就要跟学生约定好相关的纪律要求,让学生按照教师规定的内容、要求进行练习。比如上课不能随便说话、嬉戏打闹;没有经过教师的允许,不准私自离开练习区域;分组练习时要听小组长的指挥等。不同运动项目有不同的教学特点。因此,在学生进行不同项目的练习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要求。比如进行球类运动时,学生要统一听哨声指挥,不能随意拍球踢球。如有不遵守的情况,教师要及时批评、指正

(5)场地器材管理及规范

学校场地器材是开展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运动队训练和比赛的重要条件。任何体育器材设施在使用前都要经过认真检查,确保安全后方可使用。体育教师在课前要认真检查教学场地是否安全,并对相关运动器材提出使用要求。如发现学生不爱惜器材的现象,教师要及时批评、指正,引导学生爱护公共财产设施。

2.体育课堂常规对学生教育的影响

(1)规范教学秩序

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手段和形式,不管进行什么样的教学改革,教师都必须建立一个稳定、有序的教学环境来确保正常课堂教学。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抓好教学常规,通过规范和约束学生的上课行为,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让学生清楚哪些事情在课堂上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

(2)明确教学目标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弄清体育学科的特点,努力I造良好的课堂常规,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练。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学生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作为指引,就会清楚在本堂课中不同的练习阶段该如何去学习,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学习效果,从而提升学习效率,确保体育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

(3)厘清教学重难点

教师要认真备课,努力写好教案。备课时,要备好五要素:一是课程目标;二是教材重点、难点;三是教学对象;四是场地器材;五是教学方法。通过正确示范、精讲多练,教师要让学生熟练掌握技术方法,帮助其更好地领悟动作的重难点,进一步提升其学习能力。

(4)塑造行为习惯

体育课堂常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不但可以保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还是塑造学生行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前沿阵地。教师在制订课堂常规时,要注意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选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5)提升教学质量

体育课堂常规的制订和实施,对教师和学生来讲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在体育课堂上,良好的教学环境和秩序能够帮助教师节省大量的教学时间,使学生快速而准确地掌握课堂上所传授的运动知识与技能。如果学生纪律好、注意力集中,教学程序不被打乱,学生学习的效率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会被挫伤。这样,学生就可以获得更多的练习时间,这对技能的学习十分重要。

3.体育课堂常规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1)严格要求,加强常规教育

体育课堂常规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也是确保教学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抓好课堂常规建设,培养学生的规范思想。比如,集合整队要求、上课服装检查、请假制度、纪律要求、体育骨干职责、场地器材布置与回收等。教师在上课前表述清楚课程要求,学生才能够按照要求去做。因此,课前的常规教育非常重要。

(2)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课通常以户外活动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多数情况下都是在室外进行,教学环境复杂,容易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教师要善于利用体育教学的特殊性,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内容、规则及特点,培养学生团结协作、遵守纪律、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讲解清晰、示范到位、言行一致、尊重关爱学生,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发挥体育在塑造学生人格上的功效,努力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3)体育教学组织规范有序

体育课堂组织教学要尽量排除各种外因干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各项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体育教师要充分备课,精心设计出合理、有效的组织教学程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严格规范组织教学,切忌出现先紧后松、虎头蛇尾的现象。

(4)加强思想教育,培养集体主义价值观

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随时注意课堂的变化。体育课堂是培养学生体育健康知识、技术与技能,强化组织纪律性的主要场所。体育课堂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良好的教学秩序可以加强学生对课堂常规的认识。当教师在组织学生集体学习时,组织纪律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组织纪律性能够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可以大大节省教学时间,推动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教师要努力抓好体育课堂常规建设与管理工作。根据体育课堂常规的基本内容进行归纳与分析,体育课堂基本常规主要包括集合整队与师生问好、请假制度及出勤情况、服装检查与安全教育、课堂纪律与练习要求、场地器材管理及规范五个方面。严抓常规有助于规范教学秩序,明确教学目标,厘清教学重难点,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也有助于培B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预防安全伤害事故。

2.建议

抓好体育常规工作,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第一,严格要求,加强常规教育;第二,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第三,体育教学组织规范有序;第四,加强思想教育,培养集体主义价值观。严格制订与执行体育课堂教学常规,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过程。在学校教学中,新入职的体育教师应该加强课堂常规建设,积极思考怎么管理学生,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体育课堂常规成为体育教师和学生共同的自觉行为。

参考文献:

[1]毛振明,赖天德.如何正确理解和实施体育课堂教学常规[J].中国学校体育,2006(12):30-33.

第8篇:课堂秩序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职业学校 课堂规则 学习投入 学习效率

课堂规则是学生进入课堂和参与课堂各项活动应遵守的一种规范,是确保课堂秩序的基础。只有建立明确的课堂规则,才能保证有良好的课堂秩序,发挥师生在课堂上主动性和创造性。良好的课堂环境有助于师生合理地利用课堂活动时间,提高学习投入,促进课堂活动的有效性,保证学习产出的高效性。

一、当前中职课堂的学生行为表现

中职学校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属于中下水平,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动机层次不高,学习习惯比较差,不良行为较多,学习投入的状况令人担忧,而且会干扰正常的课堂教学,严重的会破坏教学秩序。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时间观念较差

不遵守上课作息时间,上课无故迟到、早退、旷课时有发生。课间未经请假随意进出教室,如上厕所、接打电话等。

2.课堂纪律散漫

上课无纪律观念,随心所欲,上课期间不专心、搞小动作、睡觉、玩手机、看课外书、吃零食、讲悄悄话等。

3.扰乱课堂秩序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不服从教师管理,故意刁难教师,扰乱课堂秩序,令教师教学无法正常开展,也影响了其他同学的正常听课,甚至与任课教师发生冲突。如上课发出奇怪声响、故意起哄、恶作剧、在教室内随意走动、顶撞老师等等。

4.学习目标不明

学生在校学习缺少目标,生活没有重心和方向,有的学生上课甚至不带教材和基本的学习用具,对于自己喜欢的老师或课程,上课就听一听,对不感兴趣的老师或课程就在课堂上睡觉或发呆。

5.学习投入不足

学生在上课时不能主动融入课堂学习,容易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有些学生好动,有些学生接受能力较差,一节课真正投入学习的时间不多。

上述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其实与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关,他们普遍存有自卑心理,缺乏自信。自我控制能力较差,逆反心理强烈。普遍有厌学心理,对学习没有兴趣,缺乏学习的动力。针对职校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和学习投入状况不佳,关键应该从建立课堂规则入手。课堂规则是确保课堂秩序的基础,通过实施课堂规则,可以及时对不当或违规课堂行为进行矫正,对正当课堂行为进行维持和强化,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中职课堂规则制定的原则和要求

1.课堂规则的制定要突出以人为本

以尊重学生为前提,要以正面导向为主,做到合法、合规、合理、合情,积极引导为主,不能以惩罚为主。

2.课堂规则的制定要师生共同参与

规则的制定一定要让全体学生充分参与讨论,大家懂得课题没规则的危害从而形成共识。通过学生参与,共同制定,学生就会承担责任,会自觉遵守。

3.课堂规则的制定要体现师生对等

制定课堂规则不仅仅是针对学生的,教师应该也要带头遵守,以身作则。比如,要求学生上课不能迟到,教师应在上课铃前提前到班。学生上课不能玩手机,老师在上课也不能接打手机。

4.课堂规则的制定应在开学之初

教师要在学期开学之初制定好课堂规则,做到及早制定,越后效果越差。在执行时,要执行到位,人人一视同仁,做到反复抓,持之以恒。

5.课堂规则的内容不宜过多

内容过多,往往执行起来很难到位,效果达不到,会适得其反。因此要少而精,操作性强,从最基本、最主要开始执行。

三、中职课堂规则的建立

1.课前规则

(1)思想上准备。上课前,要调整好精神状态,做好上课准备。比如学生提前一分钟到教室或实训室,并保持安静。课间时间不要相互追逐,不要玩手机,运动不宜太过分。

(2)知识上准备。课前需要做好相关预习工作,完成教师上节课布置的任务。比如复习学过内容,预习新课,课前资料查找,完成导学单,观看微视频等。

(3)物品的准备。上课前准备好本节课要用的书本(教材)、课堂笔记本、学习用具。如机械制图课还要准备好绘图工具,如绘图纸、圆规、直尺、铅笔等。上实训课前要穿好实训工作服,排好队进入实训车间。如车工实习,还要准备好防护镜。教师也要相应准备好实训的刀具、量具、夹具、工件、图样、任务单等,并检查机床是否完好。

2.礼仪规则

上课铃响后,学生应立即有序地进入教室到自己的座位上就坐,不得随意更换座位,要静静地等候老师到来。

教师走进教室,班长喊“起立”,全体学生应立即起立站直,向老师行注目礼,待老师回礼后再坐下。迟到的同学应先在教室外喊报告,待老师允许后再进入教室。

学生要衣着整洁,不得穿短裤、拖鞋,不得穿背心、露背装和超短裙上课,不得佩戴首饰,不得将手机带进教室。

学生在课堂上坐姿要端正;不能在课堂上随便走动、吃零食、嚼口香糖、玩手机、玩游戏、聊天、睡觉等。 上课期间,要认真听讲,尊重教师的劳动,不得有顶撞老师的行为。未经教师批准,不得随意离开教室。

当老师提问时,应该先举手,待老师点到你的名字时才可站起来回答。发言时,身体要立正,态度要自然、落落大方,使用普通话,声音要清晰响亮。老师示意坐下后才能坐下。

听到下课铃响时,若老师还未宣布下课,学生不要忙着收拾书本,更不要发出噪音。下课时,全体同学仍需起立,与老师互道:“再见”。待老师离开教室后,学生方可离开。

3.学习规则

(1)认真倾听。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力集中,独立思考,并做好课堂笔记,积极举手发言。在老师讲课,同学发言、讨论时,要注意聆听。遇到有不懂的地方,及时向老师提出解决。

(2)学会合作。学会合作是现代人的基本素养,所以要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中,要明确学习目标,明确各自的分工,全体参与,各司其职。要积极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齐心协力完成小组的任务。在小组展示中,要积极参与上台展示,分享小组成果。

(3)规范操作。在实训课中,教师要做好操作的规范示范,耐心讲清操作要领。学生要认真观察老师的操作要领,领会每个操作步骤,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操作,做到动作规范,一丝不苟,并树立质量意识。

(4)作业规范。学生完成每次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到字迹清楚,书写整洁,做到保质保量,及时全部完成作业,并按时上交。课代表每次要有登记,并做好督促工作。每次作业有错误,要及时订正,达到巩固作业效果。

4.安全规则

(1)上课开始,任课教师首先要做好考勤点名工作,问清缺勤学生情况。特别是实训教学,还要在结束前再次考勤。

(2)在上课期间,遵守课堂纪律和车间纪律,树立安全意识。同学之间不能玩耍、打闹,特别是实训课不能在实训车间追逐。

(3)抓好安全文明生产。在实训期间,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违规操作,注意机床操作安全、用电安全等,不能出现安全事故,特别不能发生人身伤亡和设备损坏等重大安全事故。

四、中职课堂规则的实施

课堂规则制定后,一经开始实施就要帮助他们从始至终遵守这些规则,经过一段时间,形成良好的课堂习惯。

(1)加强强化。开学初期是关键时机,必须利用好这段时间。教师要不断对学生加强遵守课堂规则必要性的教育,让他们知道应该遵守哪些规则,还要对一些常规细则诸如坐姿、做好课前准备、排队进实训室等反复训练,不断进行强化。从而实现训练有素,能主动地遵守课堂规则。

(2)及时监控。课堂规则首先要粘贴在教室醒目的位置上,同时教师在上课时应注意学生的行为表现,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及时的监控,一旦发现违反课堂规则,就要及时指出及时纠正,否则学生就会不重视课堂规则。同时,鼓励学生相互监督,形成氛围。

(3)处理恰当。一旦发现学生有违反课堂规则的行为,教师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及时处理,根据不同问题的性质和场合采取不同的措施。例如,有的学生看课外书、玩手机或趴桌子睡觉,教师可以及时上前提醒、问题提问、课后谈心等措施加以处理。对于严重扰乱课堂行为,处理的措施和力度就要加大。

(4)奖惩分明。为维护课堂规则的严肃性,教师要特别注意树立和维护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必须严格根据课堂规则进行奖惩。采用积分制进行量化考核,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特别主要不要滥用惩罚,更不能体罚学生。

(5)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允许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忌用生硬措施控制课堂秩序和频繁指责训斥学生。同时在实施课堂规则奖罚时要体现一视同仁,让学生心服口服,这样才能赢得学生尊重。

(6)对接企业。根据职校的特点,将企业的“7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引入课堂,按企业管理规则要求学生,引入企业文化,把课堂当职场,用预备员工的标准来规范学生的行为,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7)不断完善。课堂规则的制定需要不断完善的过程,实时进行调整和完善。每次让学生参与到规则的制定和修改中,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的地位,也体现出他们的价值。这样,无形中学生就参与了管理。

总之,良好的课堂环境有助于师生合理地利用课堂活动时间,合理的课堂规则对学生的课堂行为有促进作用,有利于师生间的互动与教学,促进课堂活动的有效性。课堂规则的制定与实行是需要一个过程,要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地完善与改进。同时,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投入效率,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平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第9篇:课堂秩序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管理,策略

学校体育工作是整个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随着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有效教学运动的广泛掀起,体育课堂教学管理研究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产生了体育课堂教学管理的许多策略和方法。体育教学管理所涉及的不只是体育教学的某些局部的问题和某个侧面,而是整个体育工作的最优化问题,它需要我们教师具有组织才能和教育机智,那么,怎样来组织教学管理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一.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特点

(一) 管理内容的综合性。体育教学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管理工作。其管理的内容有:人(教师、学生)、物(场地、设施、器材)、财 (经费)、资料(教学文件、图书等)、时间(教学进度、课程表、考试等)等,内容中如有一项关系失调,都会影响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此外,体育教学管理的 综合性还表现在既要管教、又要管学,既要完成管理任务,又要承担思想教育工作,做到“管理育人”,而且还要协调同学校和其他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关系,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保障,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二)管理过程的连续性。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对这个过程的管理要连续进行,不能中断和脱节。从时间上看,虽然可分为不同环节和阶段,但是如果放松管理,就不能形成和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教学活动也就不能有计划、顺利地进行。管理人员应根据不同环节和阶段,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方法,保证整个教学管理过程的连续性。

(三)管理反馈的及时性。体育教学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动态系统,在其运转过程中,要求根据反馈原理不断获取各个方面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各个方面的关系,使整个系统正常地运转,以提高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场地、器材等的利用率和效能。

二、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内容

(一) 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整个学校工作的根本依据,它决定着教学内容总的方向和总的结构,也体现学校培养人才的模式和质量要求。学校依此对教育活动、教学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活动等进行全面安排,并具体规定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各种活动,是组织教学过程,实现教学任务,检验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教学计划既要符合教学本身的规律,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又要适时进行调整。教学计划的管理,包括学习和研究学校教学计划的有关文件,制定和调整(修订)教学大纲,对体育教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同时,也要有利于各教研室统筹安排教学工作,有利于体育课程内容的建设和师资队伍的规划与建设。

(二)教学质量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是教学管理工作最重要的环节,通过对教学条件、状态、效果改革等方面的准确、科学、规范的管理,使教师的教学状态得到不断调整,是以保证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达到各项教学质量要求和实现培养目标的一种管理 方法,搞好教学质量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所培养人才的质量。体育教学工作是学校体育的中心工作,体育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校体育总目标和总任务的完成。 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就是通过对教学的条件、教学的状态、教学的效果以及改革的现状进行准确的、全面的、科学的、规范的管理,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教学秩序管理。稳定正常的教学秩序,是树立良好的教风、学风,强化教书育人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秩序管理是一种法规管理,进行科学管理就必须制定可行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教学秩序管理正是着重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依靠规章制度进行工作运作的一种约束机制。体育教学秩序管理 主要体现在课内、课外等各项工作上,要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责任清楚、赏罚分明。使体育教学管理沿着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运转,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

(四)教学档案管理。教学档案是衡量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教学档案管理就是教学信息管理,是体育教学工作的起初反映,为体育教学改革、体育科研提供科学依据,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体育教学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把各种与教学有关的教学文件、教学计划、教学过程、总结报告、教学检查结果、反馈信息等及时归类入档,保证教学材料的完整性,并逐步使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三、提高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 建立合理的体育课堂规范 体育课堂教学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要以恰当的体育课堂规范为基础,有了体育课堂规范,学生出现问题行为时,如有的学生精神不振,开小差,有的学生上课玩游戏、发短信,有的学生做怪相、哗众取宠等,教师就给予先行的提示,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能起到预防的作用,使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 有利于学习的体育课堂气氛。有了体育课堂常规,教师和学生达成默契,才能真正享受体育课堂带来的乐趣。

(二)明确体育课学习的目的要求 体育教师在开始上体育课时,要讲解本课内容的学习意义与目的。进行体育学习目的教育是组织教学管理的积极手段,因为只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才能使学生产生达到目的的需求,而满足需要的渴望能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与责任感,从而形成体育学习的推动力

(三)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管理 1、创造积极的体育课堂学习气氛 制定了基本的教室常规以保证正常的体育课堂教学秩序,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步骤得以实施,是否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优异的成绩呢?答案是显然的。因为上述因素仅仅是相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外因。学生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才是决定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

总之,体育课堂教学管理的方法很多,教师要根据教学对象与体育课堂环境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运用并加以创新。只有这样,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培养良好的师生情谊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提高教学效率,达到体育课堂管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