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课堂交流范文

课堂交流全文(5篇)

课堂交流

第1篇:课堂交流范文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互动交流

一、创设轻松氛围,激发学生互动交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一个主要途径便是课堂。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要适当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进而在愉悦的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让他们积极地学习数学知识,与教师、同学进行激烈的讨论,逐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在教学时要适当与学生进行交流,进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师生之间的情谊,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除此之外,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他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敢于猜测,勇于探索,进而通过自己的分析和推导,最终获得数学知识,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例如,有一道题:小明家距小红家517米,小明去找小红玩耍,已经走了348米,小明还需要走多少米才能到达小红家?在讲解这道题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小明和小红两家的距离为517米,而小明已经走了348米,剩下的就是还需要继续走的路程,因此这道题的答案为517-348=169(米),即小明还需要走169米才能到达小红家。这样的讲解能够使数学知识更加通俗易懂,使学生更加轻松地掌握、运用数学知识。

二、优化教学方法,活化互动交流环节

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善于把握最新的教学理念,坚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教学方案,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进而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究。教师要想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要深入挖掘教学内容,进而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来优化教学方案,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趣味的教学情境,以此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度,使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其次,教师还要善于使用多种教学方式,使课堂充满活力,进而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使他们轻松地学习数学,并乐于学习数学,从而不断提升学习能力。例如,在讲解“长方形周长”的知识时,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学校的长方形操场长为50米,宽为30米,小明围着操场跑步,一共跑了2圈,请问小明跑了多少米?”在讲解这道题时,我先带领学生了解学校的操场,可知操场是由两个长和两个宽构成的,因此一圈的长度为(50+30)×2=160(米),小明跑了2圈,即跑了160×2=320(米)。通过这样的讲解,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长方形的知识。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更易于学生理解,还能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乐于学习数学。

三、提出数学问题,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在小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提出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进而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能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在分析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将自己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梳理与反思,这有利于他们巩固数学知识。除此之外,数学问题还能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使他们的学习更具有目的性。并且,数学问题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氛围,使他们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需求,进而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去探究数学知识。在设计数学问题时,教师要合理控制问题的数量,注重问题的质量,同时让学生参与讨论,使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一起解决数学难题。例如,在教学应用题时,我为学生设计了一道题:小明家有两头牛,一头牛一天要吃34千克的干草,请问两头牛三天要吃多少干草?我让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然后学生一步步找出了题中的数量关系:一头牛一天要吃34千克干草,那一头牛三天就要吃34×3=102(千克)干草,所以两头牛三天就要吃102×2=204(千克)干草。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快速地理顺了题目里的关系,进而掌握题中所包含的知识点,很快就解决了这道题。

四、联系生活实践,增强学生互动交流

第2篇:课堂交流范文

关键词:准备;价值;调控

我们知道,提高课堂效率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目前我区物理课堂教学中,讨论交流环节的效率低下,直接影响了物理教育成绩。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讲一讲提高物理课堂讨论交流环节效率的方法。

1确保学生讨论前准备要充分

前段时间我在讲摩擦力的时候,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生活中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例子。学生听到我提出的问题后,马上开始讨论。我当时就在教室里面观察同学们的讨论交流情况,大致出现了这两种现象。第一种,四个同学聚在一起,一个同学在不停地说,这个同学就是该组的组长。其他的同学在倾听,而且听得很认真。小组长讲完之后,该组的讨论结束。第二种,四个同学也是聚在一起,但是没有一个学生发言。我走过去问这个组,为什么不交流呢?他们告诉我:他们还在思考,没有想好。当时我就发现我犯了一个错误,没有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难怪学生合作冷场了。而没怎么思考就能交流的同学,确实非常优秀,说明他们具有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这个讨论环节中,学习效率低下。通过这节课我意识到,物理课堂中的讨论交流环节效率低下的原因是我造成的。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保证学生独立自主思考的时间,确保学生讨论前准备要充分,也就是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避免讨论交流时造成“人云亦云”的现象。讨论前先独立思考对发挥每个个体的积极性,提高小组的效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经过独立思考,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有了自己的见解,学生看到的不仅仅是问题的表面现象。于是他们有话可说,并且有助于把问题讨论深刻,形成良好的讨论模式,提高讨论效率。而不至于因从众心理,由个别学生的误导性发言而造成群体的认识偏差。所以讨论前的独立思考不是“空白”,而恰恰是思维的高潮处。

2设计学生需要讨论的问题要具有价值,符合教学目的

记得全区刚刚开展小组合作教学的时候,我们许多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动不动就安排学生合作,甚至书上的一些简单概念,公式的变形等都要安排学生讨论。典型的为讨论而讨论!这种“装样子”、“走过场”的讨论实际上是讨论交流效率低下的罪魁祸首。要彻底摆脱这种低效现象,教师安排学生讨论的内容要有探讨的价值。我在上11.3节《动能和势能》的时候,针对如下图的“想想议议”设计了学生讨论的问题。此处是学生刚刚学完动能和什么因素有关后的知识运用,可以说是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本节教学目标之一:通过实验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能用动能的大小影响因素解释生活中的相关问题(难点)。此处让学生谈论交流,既符合教学目标,又可以说是精彩之处,而且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完全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是教学设计中作为讨论内容的必要性。问题的设计必须要有一定的层次性,让学生感受到层层递进,具有启发性。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两个讨论问题:第一个问题:大家知道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的时候,需要限速吗?试举例子说说。为什么要对同一车型的机动车最高行驶速度进行限制(同教材中问题)?同学们在交流第二个问题的时候,基本上人人有话说,都知道机动车要限速,也有例子说明。当时有学生说的是高速上的限速,还有的同学说的是三峡大瀑布旅游景区处的公路限速,我记得当时有学生说的是40。这说明学生那里有很多的素材。对于同一车型的车为什么要限制最高行驶速度?同学们会结合前面的例子说明,车子质量一样的话,速度大的动能大,不容易刹车。第二个问题也就是教材上的问题:同一道路上,不同车型的车限速不一样?在前面问题的基础上,很多同学都有了自己的基本观点,讨论起来也就比较简单了。教师教学过程中,设计学生需要讨论的问题时,需要多动脑筋,不能让学生为了讨论而讨论,这样既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又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如果我们设计学生需要讨论的问题,具有我前面所述的一些特点:符合教学目的,针对绝大部分学生,体现精彩性,偶尔具有趣味性,我想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3大胆放手,尊重学生意见,适当调控

第3篇:课堂交流范文

一、基于智慧课堂的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即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通过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2]。将基于智慧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融入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在保留了传统教学模式面对面互动教学的优点之外,还具有以下线上教学的优点[3、4]:

(1)智能化的资源推送。物流管理专业对学生的系统思考、理论分析以及数理计算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不同的学生的能力有所差异,借助智慧课堂教学平台,基于学生的特点,智能化推送适宜的教学资源,把教学和社会物流实际背景联系起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加准确的认识。

(2)数据化的教学决策。智慧课堂教学平台能够对教学活动进行准确详细记录,并能将这些记录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分析,教师通过从统计数据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精确地对教学活动进行优化调整。

(3)立体化的交流互动。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互动集中在课堂中,课堂之外缺乏交流沟通。通过智慧课堂教学平台的交流功能,使得师生互动不受制于时间和地点,充分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4)及时化的学习反馈。智慧课堂教学平台可以记录学生课前的在线学习及作业情况,还可以及时对课后作业进行评价,并快速向学生反馈,学生依据反馈可进一步提升学习成效。

二、物流管理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物流管理每门课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的侧重均有所不同,但基本都符合“初步认知+重难点讲授+应用实践”的特点,按照教学的流程可以将物流管理混合式教学分为课前(线上)、课中(线上+线下)、课后(线上)三个教学阶段[5]。

(1)课前。教师根据授课内容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程资料。部分课程,智慧课堂教学平台有较为丰富的优质资源,例如《供应链管理》,否则可能需要教师自行收集教学资源。在筛选教学资源时,尤其是导入案例,教师不仅应充分考虑资料的视觉呈现效果、趣味性与互动性等,还要考虑与学生的贴近程度,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筛选出优质教学资源后,教师通过智慧课堂教学平台,将教学资料发给学生。学生在收到教学资料后,应先明确学习目标,再进行教学资料的自学。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及时通过智慧课堂教学平台的群聊功能向教师提问或者自行查阅网络资源,自学完成后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教师可以利用平台数据的统计功能,了解学生对教学资料的自学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并根据学生的提问及作业情况,利用平台的群聊功能,将较易解答的疑惑及时解决,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课前的持续深入学习,并将较为难以解答的知识点记录下来,以备在线下课堂中进行重点解答。

(2)课中。线下课堂教学环节主要将智慧课堂教学平台中难以讲授的知识通过面对面的教学进行充分翔实的解答,促进学生所学知识的内化。由于物流管理教学中涉及较多理论,例如管理学相关理论、经济学相关理论,利用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模式,更便于向学生系统、全面、深入的讲授相关理论体系,结合课前的导入案例等教学材料,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另外,部分课程对数学要求较高,例如《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供应链管理》,涉及到运筹学、统计学等数理模型的构建及求解,这些知识点在智慧课堂教学平台中讲授难度较大,在线下课堂中进行模型的推演与计算,更便于学生对数理模型的掌握。随着教学阶段的不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式会有所差异,比如讲授理论体系时需要结合多媒体教学,在数理模型的推演时需要进行板书。在线下课堂教学中,还可以结合智慧课堂教学平台的统计功能辅助教学。例如,通过教学平台的签到功能,教师可以随时发出签到指令,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快速完成签到任务,这样即节约了点名时间,又能够直观快速准确地完成点名环节,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3)课后。线下课堂结束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布置作业,借助智慧课堂教学平台的统计记录功能,突出重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作业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例如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自行选择一个实际背景设计相应的物流、仓储方案,或者根据教师给出的案例,作出改进方案,也可以结合实际背景,构建相应的数理模型并推演。教师可自行批改打分,也可以让学生互评,还可以邀请相关专业的教师或者企业技术人员加入在线教学班级,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及讲解实践经验,通过研讨交流查找问题、解决问题、拔高提升,不仅使学生进一步强化所学知识的掌握,更是提升了学生的应用能力,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三、实施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需注意的事项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能否成功实施,不仅受到教学模式是否合理的影响,更是取决于师生在混合式教学中的行为决策,而行为决策取决于师生收益,因此,要成功实施物流管理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需要从师生收益的角度,制定相应的支持体系。

(1)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高校也应给于更多的支持。除了通报表扬、树立典型等荣誉表彰外,高校更要把支持落实到实处:在混合式教学评价中,采取针对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教研项目申报中,给于线上线下混合型教学研究更多的侧重;在职称评审中,给于教学成果更多的权重;在教学工作量核算中,把课前课后的隐性工作量也进行量化,纳入工作量核算中。另外,在目前的智慧课堂教学平台中,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资源相对较少,这也是实施混合式教学的阻碍之一。

(2)在混合式教学中,学生需要投入更多的学习时间,部分同学对于课前及课后学习任务存在应付现象,主要原因是未能完全调动这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高校、教师不仅要着力于营造学生主动学习氛围,让学生深入了解混合式教学对自身能力的提升的重要意义,更是要利用多种途径,切实让学生感知到从混合式教学中所获得的进步,例如在期中、期末课程考核时,采用全过程立体式考核方式,更侧重所学知识的应用与能力的提升。四、结语:基于智慧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是“互联网+”时代下技术与教育大融合趋势下的产物,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体现。在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中运用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能帮助教师更加全面立体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能力特点因材施教,实现针对性、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引用出处

[1]姚立.基于智慧教学云平台的《物流学》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设计[J].物流科技,2020,43(11):171-172+178.

[2]黄英来,于慧伶,朱伊枫.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东北林业大学《创新工程实践》课程为例[J].黑河学院学报,2019,10(11):118-120.

[3]张婷婷,吴姗姗,殷滋言.智慧课堂在高校规划设计类课程中的应用[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0,39(10):163-165.

[4]张俊.新经管视阈下智慧教学实施逻辑与推进策略[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8):166-170.

第4篇:课堂交流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物流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方法;质量评价体系

0引言

随着电商行业的发展,物流领域又进入了全新的发展空间。物流是串联当代运输产业的重要行业,其可以通过有序的运输方式提升国家产业之间交流的整体速率。而物流管理则是建立在物流基础之上的管理工作,其负责调节、规划、设计等工作,能够将物流的预期内运行效率加以完善。为了填补物流产业,许多高校设立了物流管理专业。但从实际的教育教学效果来看,物流管理专业课堂的教学方法也存在明显的上升空间。而本文选择以研究课堂教学方法和质量评价体系为核心,根本目的则在于希望通过研究,能够为读者中的从教人员提供一些教育改良的可用思路。继而为国家物流行业人才输出提供一些辅助性的作用。

1当前物流管理专业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目标模糊现象明显

物流管理专业这一教育方向相对具体,因此对应的教育类课程体系也应该拥有明确的教育指向。例如为培养学生路线设计能力应开通专门的设计课程等等。但对国内一些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后发现,绝大多数的课程体系中都存在明显的教学目标模糊现象。这种现象具体可以分解为三种形式。第一种为教学素材重复现象。常有学生表示自己在翻看课本的过程中,同一个知识点常会多次出现,一开始学生会认为设定的目的为夯实知识点。但在不同课程教师多次重复讲解同一个知识点内容时,这种教学重复现象便成了单纯的消耗时间。第二种为专业知识点不明显。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喜欢使用延展的教育方式,例如当教师以仓库管理作为主讲内容时,教师会在自身记忆到达一个节点时直接将教学思路加以延伸,不停地为学生讲解在仓库管理某一个管理节点中可能会发生的事件,等等。如若教师能够坚定中心思想,那么课堂延展才能具有延展价值。而如若教师未能及时转回到教学主题中,整个课堂便会出现跑题现象,教师的思维开拓行为只在平面中行进,无法带领学生深入到知识点内部进行研究。第三种现象为实践脱节。根据当前新课改目标的指示,每个专业教学体系内部都应该将实践与理论课程加以融合,尽量减少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教学的间隔时间。而实际考察后发现,仍然很少有教师会直接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少有的实践环节中,教师也不会对具体的实践效果进行监督,最终只会导致学生不重视课堂中的实践环节,实践教学无法起到有效作用。

1.2理论课程了然无趣

理论课程几乎是每个物流管理新生第一时间接触到的课程,初期阶段,教师若使用教授法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还会因为刚刚接触到物流专业知识而有兴趣听讲。但当教师长期坚持使用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会直接下降,进而导致自己无法在主动思维下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而也有教师在意识到教学方法单一后选择进行改良,其改良的方式往往也比较局限,即使用PPT教学形式。观察该种教学形式可知,部分教师制作的PPT往往只是将课本输入到幻灯片中,教学方式仍然为单纯的朗读。对于学生而言,拷贝一份PPT文件以应对考试便成为了最“核心”的学习方式。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实际上就是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错误,故为提升物流管理专业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应该被尽量摒除。

1.3实验室教学缺少系统性价值

部分院校在建立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后,却未能将实验室与日常的教育教学进行融合。多数教师在要求学生进入到实验室中学习时,都会使用较多的时间来要求学生观察,而并非要求学生自主进行实践。这样一来实验室教学便产生了两种障碍现象。第一种即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立体化思维无法被培养。物流管理的实践教学若要起到真实作用,就应该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项目内部,真正将自己作为工作中的主角,这样才能起到有效的锻炼作用。第二种即为学生的团队协作思维无法建立。物流管理工作既需要学生拥有完善的个人管理能力与管理经验,也需要学生能够在各司其职的同时无障碍进行组合工作。这一点对于学生未来就业的推动作用极大,本应被重视。但实际上因学生动手时间不多,教师也并未制定完善的团队活动主题和计划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校期间这种团队协作方面的弱势现象不明显,而一旦学生进入到工作岗位中,团队合作能力不足就将成为真正的工作障碍。

2以“互联网+”为思路研究物流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方法

2.1丈量时代背景,重塑课堂教学目标

首先,校方以及物流管理专业内的教师应该对当前的物流管理行业进行研究和分析。教师最好能够深入到企业内部进行观察,深入渠道可以选择与校方具有合作关系的企业,这样可以保证信息来源具有实际价值。获取到行业发展信息后,教师以及教育管理团队应该重新审视当前所用的教材以及物流管理专业现用的教学体系。管理团队应该尽可能快速地将课本中、课堂中出现的教育重合部分进行删减,重新对教师进行教育。教育重点为调整教师的教育思路,务必要引导教师以教学主线为核心进行教学,教学延展现象将被编订到教师个人评价体系中。负责不同教学方向的教师应该牢记课堂教学目标,切勿出现跑题现象。

2.2以互联网技术为主,创设融合教学方法

2.2.1使用微课教育形式首先,在实体课堂开始前,教师应该先确认本期微课教学的核心主题。而后教师应开始以课本和个人经验为主设计教学方案。时间充裕情况下,教学方案可以设计为两版,第一版为实体课堂教学所用。内容可以包含教学活动的名称和落实顺序、落实步骤等等。第二版则为微课特别版。该教学方案以服务于微课制作为主,也可以被称为微课教学的制作“剧本”。教师需要先设定好不同的画面和视频串联方式,教案可以辅助教师在录制及过程中不出错。完成制作后,教师可以利用校内设备进行录制和编辑。编辑完成后即可利用校园网以及校方准予的外部教学空间中上传自己制作的微课教学视频。其次,上传完毕后教师应该在班级内部的QQ群或微信群中通知学生定期查看视频,教师则需要利用教师账号所独有的监控功能检查学生的视频查看状况。2.2.2使用新媒体软件作为教育辅助在观看微课视频中和参与实体课堂教学的中间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可以通过新媒体软件进行交流。教师也可以使用朋友圈的形式传播一些物流管理相关的知识点。这种教育方式贴合学生新媒体软件使用率而开设,但基本只能起到潜在教育的作用,无法起到定点教育的作用。但从数据流通的角度来看,开通软件潜在教育在“当即”所取得的教育成效一般。但绝大多数的新媒体软件都支持数据保存工作,因此只要学生拥有存储的意识,这些交流过程中积攒的教育教学经验便完全可以以“数据”的形式长期使用。故可以肯定的是,以软件作为教育辅助,具有一定的辅助成效。2.2.3创建“外包型”实践教学在实体课堂中,教师应该活用物流管理实践实验室。首先,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对微课的学习后,安排一些与实际工作情况相符的模拟性实践任务。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编排一些以团队协作为主的教学方式。这样一来,一方面学生们可以充分锻炼自身的团队协作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便也可以明确自己擅长的工作岗位和工作模式,这对于学生未来的择业就业具有一定的帮助。当校内学生团队在互联网物流管理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熟练度时,校方以及教师便可以联系一些外部的企业团队,要求企业与教师共同进行协作,构建外包形态的实践教学。外包形态意味着企业方可以使用“短期招聘”的形式,将一些企业的物流管理工作外包给学生团体。而学生所面对的物流管理工作就是行业内切实产生的工作项目。这种实践方式具有绝对的“实践”价值,可完善的升级学生的综合能力。而校方为了保障外包成果,可以指派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全程带队,这样便可构建双赢局面。

3“互联网+”背景下的物流管理专业课堂质量评价体系建设

首先,课堂应该将技能考核作为核心质量评价内容。这一点是为了避免物流管理专业过度重视考试成绩的重要性。教师应将不同的技能点作为考核点,将学生的实践表现作为考查学生理论能力实用程度的基本条件。其次,教师应不再将期末作为考核的重点。而可以将知识点作为分界线,例如当仓库管理教学完毕后即可进行大考,这样可以直接在过程中考查学生的掌握程度,不会出现突击复习等不扎实的学习现象。最后,因物流管理专业中各个技能点难度不一,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升级评价标准的形式。对于比较容易掌握的技能点,教师应提升评价标准,继而以提升质量评价标准的手段,呼吁学生重视每一个知识点体系。

4结语

综上,文章以“互联网+”为背景,对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建设要点进行了简单研究。当前物流管理已经成为热门专业,因此希望各个教育人员能够在查阅本文后,适当更新校内物流管理教学体系,以期更好的为学生提供专业教学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樊娉.基于六西格玛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质量控制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4):386.

[2]杨俊峰.物流管理专业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研究[J].物流技术,2016,35(7):176-180.

[3]陈沁.基于DMAIC方法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质量持续提升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7,39(4):178-179,187.

第5篇:课堂交流范文

关键词:留白艺术;高效课堂;想象

留白是一种绘画技巧,是用空白来表达一些景象,这比起直接用颜色、用线条来表达更加含蓄内敛,更有艺术效果。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留白艺术,可以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喋喋不休的讲解,将学生完全置于消极地接收状态的灌输式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这样才能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乐园。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留白艺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精讲精练,在重难点处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这样才能实现学生有深度的思维探究,让学生真正成为探究主体,得到知识、技能、情感等的全面发展。

一、导入处留白,让学生乐于学习

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一节课中导入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引子。导入索然无味、平淡无奇,只会让学生感受到无趣,是无法将学生由课下的松散状态带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之中的;而导入精彩巧妙、悬念迭出,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注意力与思维集中起来,激起学生参与的主体性与主动性,让学生乐学、愿学。在导入处留白,可以让教学更有悬念,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学生自然就会产生强烈的自主探究动机,这样就可以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苦学到乐学的转变。为此,在课堂教学导入阶段,教师不要总是开门见山,直接进入正题,时间紧凑,不留给学生余地,而是要运用留白艺术,如可就文章题眼设问,可将文章所描绘的景象与作者的生活相联系,再给予学生思考的余地,这样就可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虽然教师与学生并没有进行直接的语言沟通,但学生心中已有了诸多的想法,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也会产生极大的关注与热情,这样学生自然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探究性活动中来。

二、提问后留白,让学生独立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与思考本就是一体的,学生只有展开独立思考,才能深入文本,理解渗透于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提问艺术,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展开独立思考。一是问题要有价值性。问题本身是否具有思考价值至关重要。问题简单只是对所学过知识的检验,并不能引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只有问题具有探索价值,即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点拨下经过自身的思考将新知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以学生为中心,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与认知水平,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设计出具有针对性与探索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才能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够让学生运用旧知学习新知。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贯彻新课改所提出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来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如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差的学生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基础夯实、理解水平好的学生侧重于深层次的理解型问题。二是预留充足的时间。提问后留得时间少,学生往往是刚刚展开思考就被停止,只是进行了一小步,并不能深入问题的本质,深刻地理解文本;而预留时间多,学生解决问题后就会自由谈话,思想散漫,这样都不能达成预想的留白效果。因此在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后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预留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与诱导下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展开独立的自我思考与充分的组内交流,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实现对文本的深刻解读。

三、困惑处留白,让学生自主提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总体说来解决问题或许只是对知识的运用,而提出问题则代表着深刻的思维,这正是创新的核心,是实现新课标所倡导的以学为中心的关键所在。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主宰着教学的一切,大包大揽,将每个知识点都讲清讲透,认为学生只要记住教师所讲解的这些知识点就可以,以教师的分析代替了学生的思考。学生在阅读中难免会产生许多困惑,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加以压制,不允许学生提问,认为学生的提问大多与教学无关,会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这使得学生一次次与创新擦肩而过,学生只能是徘徊于文本之外。语文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为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要以所谓的教师权威、标准答案来限制学生的思维,抹杀学生的个性,而是要为学生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适当留白,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提问,让学生将自己心中的困惑、不同意见表达出来,自主地提出更多的问题,然后再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就问题展开充分的交流与激烈的讨论,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的主体阅读,让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展现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的阅读活动更具创造性,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当然在学生自主提问与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的放手并不是完全放任,不管不问,而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与诱导,以引导学生透过表象展开层层深入的剖析、归纳与总结,在思维的碰撞中真正走进文本。实践证明阅读中在学生的困惑处留白,引导学生自主提问,更能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地享受成功的喜悦、阅读的乐趣。

四、难点处留白,让学生展开想象

想象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体现其主观能动性的最重要的一种心理能力,是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组以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这正是开展创造性学习、探究性阅读的重要手段。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留白艺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走进文本,走进作者所描述的意境与场景之中,让学生与文本零距离接触,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1.通过想象了解创作背景。教材中所选入作品的创作年代、作品内容会与学生的生活年代有着时间距离,学生会觉得很陌生,而并不能真正地理解。此时我们就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类型的信息,如语言、文字、图片、影视剧片断等,引导学生借助想象来更多地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创作意图,这样学生自然就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主题、情感等。2.通过想象再现作品情境。渗透于字里行间的情感、意境是语言所不能传递的,而是需要学生置身其中,用心体会与感悟得来的。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就要借助于学生的想象再现文章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成为剧中主角,带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化平面为立体的图像,带给学生更真实更直接的感受。总之,留白是一门艺术,将之运用于语文教学中,更能展现语文教学的活力,激起学生参与探究的主体性与主动性,放飞学生的思绪,展现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性阅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桂军.浅析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的运用.小学教学参考,2016,(27).

[2]孙彩萍.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浅谈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的运用.新高考,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