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研诚信活动范文

科研诚信活动精选(九篇)

科研诚信活动

第1篇:科研诚信活动范文

教师、专家、导师、科研管理工作者都是科研诚信教育者,科研管理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也是科研诚信教育者。科研诚信规范,是国家科技、教育等职能部门权威的规范科研行为的准则和法规,也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制定的约束诚信的具体科研规章。教育手段包括物质的、精神的,一切在教育过程中发生作用的技术、技巧、语言文字等都可作为科研诚信的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是教育理论的运用。一是教育概念的方法。通过科研诚信、诚信意识、诚信规范、诚信素质、诚信习惯、诚信行为等概念的教学和认知,在概念上明确科研诚信的内涵。二是教育命题的方法。科研诚信的命题,是对科研诚信现象的抽象,是以判断的形式表达的科研诚信经验事实,通过提出科研诚信的命题,为学习和讨论定调,深入展开。三是教育系统的方法。科研诚信也是一个系统,涉及许昌因素,通过系统分析、辩证分析,形成完整的逻辑体系,内化为对象的理性具体。受教育者科研诚信品质,包括诚信观念、诚信行为、诚信习惯。认知、内化、形成和发展科研诚信品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接受教育、内心体验、践行习惯、慎独自律的过程。

二、科研诚信教育的途径

科研诚信教育的途径,是科研诚信教育的技术路线,是科研诚信教育的外在方法,是科研诚信教育从规划到考核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的总和。概括起来有以下十个环节。

一是规划环节。学校要将科研诚信教育纳入日常教育规划,作为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教育的必修内容和科技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着力提高青年学生和科技人员的科学道德素养,增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意识,健全人格。加强科研诚信教育的规划建设,设置课程,选编教材,规划教育内容,完善教育手段,用规划来加强科研诚信教育和研究人才的培养。规划应包括科研诚信教育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课程设置、教材选编、教学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环节、教育环境、考核形式、师资队伍等。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诚信教育活动。科研诚信教育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法制教育等的有机组成部分,要突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养成教育。

二是讲授环节。科研诚信教育可作为一门课程开设,必修课或必选课。有专人组织教学,聘请教师讲课,开设讲座,邀请有关专家讲演,建立教学制度,实现科研诚信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通过讲课、讲演、讲座,口头进行诚信教育。通过介绍科学家科研诚信典范事例,启发学生的诚信意识。通过批评学术不端行为,分析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和危害性,提高学生对科研诚信问题的认识。

三是讨论环节。讨论是学生接受科研诚信教育的重要环节,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讨论的内容可以是诚信理解问题、诚信热点问题、诚信疑难问题。讨论的形式可以课堂全体讨论、分组讨论。提高讨论的质量很重要,组织者要提出讨论的主题,指出讨论的重点,提示讨论的思路,提出讨论的注意事项,防止讨论放任自流,要实现科研诚信讨论的有序化。通过讨论,达成共识,提高对科研诚信的认识,解决疑难问题。

四是实验环节。实验是科研诚信教育的情景环节。实验就是在思维中设想一种现实的科研诚信问题的情景,假设一定的社会环境、政策环境、学术环境,会引起科研人员产生什么样的动机和诚信行为。实验环节,实际上是科研诚信的预期教育、预防教育、预测教育。通过这种途径,让对象在意识中首先打了预防针,有了防卫能力,可以在今后的科研活动中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诱惑,避免犯错误。

五是实习环节。实习是科研诚信教育的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诚信案例实际研判和分析,进行案例警示教育,还可创新多种实习活动模式,引导科技人员严格自律并加强科学道德修养。实习环节是科研诚信的实践教育。通过实习途径,让对象在实际案情的自我研判、分析和教育中,提高认识、锻炼能力、发展潜能,提高科研诚信的荣誉感和自觉性。

六是交流环节。交流是科研诚信教育的自由传播环节。交流的形式可以是小组座谈、个别谈话,不拘一格,畅所欲言。交流式进行诚信教育,可以优势互补、集思广益、相互促进。科研诚信教育也可以加强国际交流。积极开展与国际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在科研诚信教育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科研行为规范和科研诚信规范的研究制定,共同遏制国际科技合作中的各种不端行为。

七是练习环节。练习是科研诚信教育的养成环节。设计诚信作业和答卷,让学生课外独立完成,教师检查,给予评价和指导。练习环节是科研诚信的养成教育,能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经过思考、琢磨,逐步形成诚信意识,强化诚信观念,发展诚信品行。

八是读书指导环节。读书是科研诚信教育的自学环节。布置阅读诚信教科书和有关科研诚信法规文件,让学生自学,并提出读书指导意见。通过这一环节,促使学生掌握和巩固诚信知识,增强诚信意识,恪守诚信规范;发扬学术民主,倡导公正透明;鼓励自由探索,激发创造活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的社会文化基础。

九是互动环节。互动是科研诚信教育的角色互换环节。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互换角色,相互体验对方的教育心理要求。学生从教育者的角度去体验受教育者应该如何接受教育才能适应教育,从而改进接受方式;教师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去体验教育者如何进行教育才被自己接受,从而改进教育方式。互换环节是科研诚信的体验教育。双方互相体验诚信观念、诚信行为和诚信习惯,使科研诚信教育教学相长。导师和科研项目负责人等,要充分发挥在科研诚信方面的言传身教作用,争做治学典范和明德楷模。

十是考核环节。考核是科研诚信教育的检测环节。考核方式可以是课堂试题、课外论文、调查报告。考核环节是科研诚信的效应教育。这一环节有着双重作用,既是科研诚信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测,又是科研诚信行为的拷问。通过上述途径,培养学生“事业为重、奉献为荣的价值取向,敢于创新、勇于争先的工作精神,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不畏艰难、争创一流的学术追求”,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

三、科研诚信教育的意义

科研诚信教育涉及道德、制度和法律。因为“科研诚信问题包含个人道德、制度和法律三个层面”,科研诚信教育要在这三个层面着力,才能取得良效。科研诚信教育的意义,是科研诚信教育在科技和教育事业上的地位和作用,对国家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科研诚信教育,是科技创新的前阶,也是我们每时每刻都应该遵守的做人的基本准则”。科研诚信教育,能促使高校学生和科技人员在科技活动中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崇尚创新、开放协作,弘扬科学精神,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恪守科学道德准则,遵循科学共同体公认的行为规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能维护科学的社会信誉、促进科技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科研环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合格的高质量的人才。科研诚信教育,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科技竞争不断加剧的需要,为保障我国科技事业健康发展提供道德保障。

科技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日益密切,科研诚信问题愈益引起各国高度重视。我国广大科技人员坚持真理、开拓创新、诚实劳动、爱国奉献,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由于我国相关法制不健全、体制机制不完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教育不够,加上个人自律不严等因素的影响,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科研诚信教育,对于防止急功近利、浮躁浮夸等不良学风的滋长,避免滥用学术权力等学术失范现象的发生,遏制伪造、篡改、抄袭、剽窃等科研不端行为的蔓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2篇:科研诚信活动范文

科研诚信是促进科研事业繁荣发展的基石和前提,科学研究离不开科研诚信。本文阐述了科研诚信在科研活动中的重要性,分析了科研诚信缺失所导致的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及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在制度、机制、教育、惩治等方面加强科研诚信建设,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

【关键词】科学研究学术不端行为科研诚信建设

科学研究是一个艰辛与求索的过程,也是一个收获喜悦与成功的过程。正如马克思曾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因此,科学研究往往没有一帆风顺而行,没有平坦捷径可走,不能有半点虚伪与浮夸,只有踏踏实实、潜心钻研、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才有可能取得成功。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进程中可以说较以往任何时代都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然而,近年来,科研诚信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伪造、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愈演愈烈,严重破坏了科研活动的公平竞争和正常秩序。

1.科研诚信的重要性

所谓科研诚信,是指科研工作者在科研活动中弘扬以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崇尚创新、开放协作为核心的科学精神,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恪守科学道德准则,遵循科学共同体公认的行为规范。具体表现为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不篡改试验数据;不抄袭别人研究成果;正确标示参考文献;按照预算使用科研经费;按照科学有效的流程评审科研成果等。

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辉煌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然而,科学研究离不开科研诚信,因为科研诚信是保证科学发现和发明创造的基础,是推动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前提,从人类发展来看,科学研究如果没有诚信,科学技术就很难向前发展,社会也不会有很大的进步,从一个国家来看,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如果没有科研诚信,就不会有尖端的科学技术,国家就会丧失发展的动力和竞争力,更谈不上创新。党中央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把科学技术放在了首要的地位来发展,进一步彰显了科学研究和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因此,科研诚信事关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大局。从个人来讲,如果没有科研诚信,就不会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吃苦耐劳的韧劲、刻苦钻研的精神,更不会有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大多数人说,是才智造就了伟大的科学家。他们错了,是人格。”同志要求在全党树立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强调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本身就是实事求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是不允许弄虚作假的。同志强调科学精神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科技工作者应该率先垂范,克服急于事功的浮躁心态。同志要求科技工作者树立踏实认真的作风,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勇于在科技创新的实践中经历磨炼。同志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创新成果。因此,只有沉下心来,凝神静气,孜孜以求,勇于探索,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

2.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

近些年来,由于科研诚信的缺失,致使伪造、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和滥用权力、不当得利等学术腐败现象时有发生,科研诚信问题已经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热点。

所谓学术不端行为,是指研究和学术领域内的各种编造、作假、剽窃和其他违背科学共同体公认道德的行为;滥用和骗取科研资源等科研活动过程中违背社会道德的行为。学术不端行为显然是一种弄虚作假、败坏学术风气、违背科学精神和道德、抛弃科学实验数据的真实诚信原则的丑恶行为。学术不端行为破坏了科学研究公正、公平的秩序,往往会威胁到科学研究的可靠性和诚实性,也必将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造成国家科研资源的浪费、科研公信力的下降,败坏社会风气,滋生腐败行为。

学术不端行为主要表现为:科技部在系列规章、章程、办法中列举的科研不端行为包括: (1)在有关人员职称、简历以及研究基础等方面提供虚假信息; (2)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 (3)捏造或篡改科研资料; (4)在涉及人体的研究中, 违反知情同意、保护隐私等规定; (5)违反实验动物保护规范; (6)其他科研不端行为。中国科学院2007 年颁布的《中国科学院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对学术不端行为分了六大类:(1)故意虚假陈述,比如编造数据、篡改数据,改动原始文字记录和图片,在项目申请、成果申报以及职位申请中做虚假的陈述;(2)侵犯他人著作权,比如侵犯他人的署名权,剽窃他人学术成果,引用时故意篡改内容、断章取义;(3)违反职业道德利用他人重要的学术认识、假设、学说或者研究计划;(4)研究成果发表或出版中的科学不端行为,比如将同一研究成果提交多个出版机构出版或提交多个出版物发表,将本质上相同的研究成果改头换面发表,将基于同样的数据集或数据子集的研究成果以多篇作品出版或发表;(5)故意干扰或妨碍他人的研究活动;(6)在科研活动过程中违背社会道德,包括骗取经费、装备和其它支持条件等科研资源,滥用或严重浪费科研资源,在个人履历表、资助申请表、职位申请表以及公开声明中故意包含不准确或会引起误解的信息以及故意隐瞒重要信息。

3.科研诚信缺失、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

2011年2月25日,中国教育网的《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报告》显示,55%的调查者认为学术不端现象很普遍。纵观近年来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为了个人职称晋升、获奖、获得项目经费、谋取私利等目的, 不惜违背道德良心和学术原则,在实验数据上弄虚作假,编造数据,抄袭或剽窃他人成果或提供有关职称、简历以及研究成果等方面的虚假信息。

3.2为了拉近与上级领导或知名专家的关系,在科研成果署名时,给未参与科研活动的领导、知名专家署名;或虽然参与了科研活动,但对成果的署名不按惯例进行排序;或不给参与科研活动的人署名,直接将成果占为已有,这种现象在多发生在高校,如研究生为导师发表文章或做科研项目。

3.3由于科研资源分配体系不合理,监管不严等原因,通过、请客、送礼、甚至贿赂等手段,获取科研项目、经费支持或急于研究成果通过验收。

3.4对学术不端行为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2011年2月25日,中国教育网的《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报告》显示,有46.7%的调查者表示,对发现自己的文章被他人剽窃抄袭不会采取措施。

3.5社会环境和风气的影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现代道德价值、道德规范、道德体系又未及重构、强化,传统道德价值、道德规范、道德体系不断受到怀疑、否定,全社会普遍存在着一种焦虑和浮躁的氛围,在急功近利心理的驱使下,很多人只想着赶快出成果,不能静下来潜心搞研究。

3.6评价机制的不尽合理。在绩效评价、职称评审中,过多强调科研的数量和级别,忽视科研活动的长期性等特点,在硬性的数字量化指标面前,为了完成任务,很容易滋生学术不端行为。

3.7对学术规范不甚熟悉,对有关政策不甚了解,而导致不能正确标引、标注他人研究成果、参考文献等等。

4.加强科研诚信建设,遏制科研不端行为

4.1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与评价机制。包括从科研立项到科研成果验收等各个重要环节的管理制度,有利于科技创新、有利于基础研究的科学评价评审制度,不断优化科研经费、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公平的竞争机制,有利于科研活动健康开展的包括职称评定、成果奖励、绩效考核等制度,尽力避免行政权力手段对学术成果评价的干涉,不断提升管理的透明度和科研公信力,充分体现学术评价的民主与自由。评价过程中,既要重视基础理论研究重要性的评价,又要重视应用技术研究创新性的评价,既要注重成果本身的现时价值和长远价值,又要注重成果对学科发展的促进作用。

4.2加强科研诚信教育。科研诚信是促进科研事业繁荣发展的基石和前提,要杜绝学术不端行为,遵守科研诚信是前提。从当前学术不端行为频发的现象来看,除了制度层面、管理层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外,更主要的是个体诚信的缺失。因此,要加强科研诚信建设,首先是要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不断提升科研人员的科学道德素质,特别是要强化大学生包括科研诚信、科学精神、科研方法与科学思维的教育与引导,用先进科技工作者模范事迹鼓舞人,用学术不端行为典型案例警示人,用科学道德准则约束人,要始终秉持科学精神,坚守学术道德,端正科研态度,牵记社会责任。总之,加强科研诚信教育、自觉践行诚信是科研人员的一门“必修课”。

4.3建立健全学术管理透明机制。科研管理部门,根据不同的学术领域建立相应的专家库,在科研立项评审、学术成果鉴定、科研表彰评定、以及职称评审等活动(过程)中,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组织评审组开展评审评价工作,避免因关系、权利、暗箱操作等因素影响评审评价的公平性、公正性,从而提高评审评价工作的公信力和透明度。

4.4加大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治力度。遏制学术不端行为,一方面靠自我的素质修养,主动积极地约束自己不愿违,另一方面靠对法律规章准则的遵守,自律自己不敢违。当然,从现实情况来看,学术不端行为仍然严重,这就需要通过严格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准则的执行,加大惩治力度,及时公开不端行为信息的处理,让不端行为的科研人员、单位受到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和法规制度的严厉打击,并在提拔任用、考核评优、职称评定、项目申请中实行“一票否决”,取消、撤销因不端行为所获取的学位、奖励、荣誉称号,用高压的态式强制不端行为的产生。

4.5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制和规章

近年来,针对学术不端行为调查处理,我国虽然制定了的许多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和学术规范。但不端行为仍然盛行,原因很多,其中,也反映了我们在法律规章方面仍然存在需要不断建立和完善之处。因此,在制度层面上必须不断加强和完善有关法律规章特别是科研诚信立法的建设,使管理和惩治工作有法可依。

4.6不断完善监督体系。一是建立科学道德监督机构,及时揭露、惩戒违背科学道德的行为。二是发挥社会公众、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三是职能管理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信息沟通机制,使科研管理从申请立项到成果验收结题各个环节无缝衔接,保障监督无死角。四是发挥科研学术机构内部的自我净化和监督职能。五是建立科研诚信档案和经费审计制度。

参考文献

[1]2011年2月25日中国教育网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报告.

第3篇:科研诚信活动范文

关键词:学生诚信;诚信行为;研究展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002-02

一、引言

当前,我国学生诚信行为存在较为严重的缺失现象,为此学生诚信行为越来越成为我国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对学生诚信行为的研究不仅符合学生和社会的实际需要,对学生诚信行为的教育实践研究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对我国学者关于学生诚信行为的研究成果所关注的焦点及所阐述的观点进行梳理与总结,以期能较为清晰地认知国内研究进展,最后提出几点研究展望以尝试性地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与启示。

二、文献研究的主要关注点

1.诚信行为概念界定。诚信,包含“诚”与“信”两方面涵义,“诚”是“信”的基础,“信”是“诚”在行为上的功能性体现[1]。“诚”更倾向“内诚于心”,“信”则侧重“外信于人”。诚信,即诚实守信,是指一个人在做人做事方面及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真诚实意、信守诺言,是人的一种内在精神品质,其属于道德范畴。诚信行为,是指一个人诚信的内在精神品质在日常生活中的现实体现[2],即其外在行为表现符合诚信要求。从决策角度来讲,诚信行为的实现过程由作出承诺、履行承诺、兑现承诺三个阶段构成。[3]学生诚信行为,是指学生的诚信认知、情感、意志等内在道德精神品质在学校学习、生活、工作中的行为表现,是“知”与“行”的统一。

2.学生诚信行为缺失原因。我国较多学者指出学生在考试、贫困、贷款、科研、就业等方面存在诚信行为缺失现象,这其中隐藏着深层次原因。我国学者主要从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自身等方面予以揭示。从学生考试作弊,以家庭贫困为由拖欠学费、贷款不还等现象一方面说明当代学生对社会无责任意识,在“义”和“利”面前,往往站在“利”的一边,其自私自利的思想和行为偏离了诚信原则[4]。另一方面也表明学校在监管学生诚信考试与诚信贷款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工作疏漏。科研体制及其管理制度不健全、科研人员的学术道德、全社会诚信意识以及制度环境是造成学生科研诚信行为缺失的主要原因[5]。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用人单位选择与聘用毕业生的不科学性等社会原因导致学生就业时诚信行为缺失[6],学校对学生缺乏必要的诚信教育及放松对学生诚信行为的管理和监督是又一重要原因[7],而家庭与学生自身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而纵容其不诚信行为[8]。

3.学生诚信行为影响因素。我国学者基于不同的学科理论与研究视角,从主客观方面探讨与揭示影响学生诚信行为的诸多因素。有学者从经济学、社会学理论分析,认为与诚信有关的物质收益、精神收益、无关收益及个体诚信认识水平共同决定个体诚信行为的方向。[9]从心理学视角看,诚信行为的产生易受到特定人格特质、自我保护/提升动机、消耗自我控制资源、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等内在主观方面的影响。与此同时,学生的诚信行为易受到家庭与学校教育及与社会互动过程等外在客观方面的影响[2]。有学者综合考量,指出在影响学生诚信行为的过程中,诚信认知是先导、诚信情感是动力、诚信意志是关键、诚信褒奖是强化因素。[10]

4.学生诚信行为塑造途径。塑造学生诚信行为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协作与努力。家长与学校应率先营造与建立值得学生信任的生活与教育环境,这是诚信教育的重要起点。而塑造学生诚信行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1]。学校应从建立健全学生诚信评价机制与学生终身诚信档案入手,实现诚信管理体系的建立以加强对学生诚信行为的外在控制,从强化情境以增强对学生诚信行为的约束力和消除学生不诚信行为产生的情境支持,两方面着手对学生的诚信行为予以必要的积极性强化,对学生不诚信行为给予必要而适当的惩罚[1]。控制、强化与褒奖学生诚信行为的首要前提是诚信教育的开展,因此学校应用心努力在教学中、在管理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在实践活动中渗透、贯穿、体现与深化学生诚信教育。家庭是塑造学生诚信行为的第一重要课堂,家长的诚信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诚信行为。家长如同教师一样,要以身作则、诚实守信,起到榜样作用,并高度重视与制止学生不诚信行为。有学者强调,强化学生诚信行为的制度建设尤为必要。发挥政府在诚信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营造机制完善的诚信社会[9]势在必行。作为产生诚信行为的第一责任人,学生自身应有主人翁精神,将自己视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时刻谨记自己的一言一行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为使国家兴盛强大,要努力加强自律,多进行自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打造个人的诚信品牌。

三、研究特点

通过研究文献相关内容的分析、归纳与梳理,可较为明确地看到当前对学生诚信行为的研究特点体现在:研究文献在数量上相对丰富,期刊发表级别相对不高;研究成果多集中在学生诚信行为的概念界定、缺失原因、影响因素、塑造途径等理论关注点;有关诚信行为基础理论研究不够充分,较难寻找到分析研究的理论依据,同时对学生诚信行为研究缺乏实证支持,使得研究成果的准确性得不到有效保证。

四、研究展望

鉴于目前国内学者对学生诚信行为的研究存在如上特点,未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研究深度。第一,加强对学生诚信行为的基础数据的搜集和整理,以期提升学生诚信行为研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第二,运用适当的量化方法以及构建诚信行为评价标准,以实现适宜的奖与罚,从而激励学生诚信做人做事;第三,理清研究思路和逻辑顺序,以保证研究过程的严谨性及研究成果的可应用性。

参考文献:

[1]李德显,等.诚信的内涵考辨及其对学校诚信教育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5):38-42.

[2]曾敏霞,等.诚信行为:心理学的解释[J].心理学进展,2012,(2):65-71.

[3]任科社,等.诚信行为过程分析及诚信实现途径[J].中国经贸导刊,2012,(2):40-41.

[4]蔡红梅.市场经济环境下大学生诚信问题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5):183.

[5]邓心安,等.高校科研诚信问题的体制分析与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8):11-13.

[6]于超.大学生就业中的诚信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8):105-107.

[7]刘文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诚信问题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7,(11):130-131.

[8]李远林.论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诚信问题[J].教育与职业,2010,(9):73-74.

[9]曾玲娟.诚信行为的动力分析及维护策略探讨[J].学术论坛,2010,(6):48-51.

[10]刘强,等.大学生诚信行为的心理学考量[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12):128-130.

第4篇:科研诚信活动范文

2012年7月,英国研究理事会等八个部门和单位签署的《维护科研诚信协约》(以下简称《协约》)正式对外公布。《协约》旨在提供一个国家层面的关于良好科研行为及其治理的综合性框架,使政府部门、公众和国际社会确信英国的科学研究始终坚持严谨与诚信方面的最高标准。

签署单位希望达到四个目的:(1)更好地协调现有的科研诚信建设工作;(2)更有效地促进英国科研诚信建设情况的交流;(3)鼓励有关部门和机构担负起责任,使其制度更加透明;(4)激发人们反思目前的相关实践,找出可改进之处。

签署单位致力于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1)在所有科研环节坚持严谨与诚信方面的最高标准;(2)确保开展的研究遵循适当的伦理、法律和专业框架以及相关的义务和标准;(3)维护以良好治理、最佳实践和支持科研人员发展为基础的崇尚诚信的科研环境;(4)采用透明、健全和公平的程序处理科研不端行为举报;(5)共同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定期且公开地评估工作进展。

二、《协约》将促进英国科研诚信建设的协调配合

英国大学与科学国务部长戴维・威利茨在为《协约》撰写的序言中指出,这是首次建立机制,使科研领域的主要利益相关方一起总结经验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

《协约》的签署单位包括英国研究理事会、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苏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威尔士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北爱尔兰就业与学习部、英国国家健康研究所、英国大学组织和维康信托基金会。《协约》同时还得到了商业、创新与技能部等政府部门以及学术界的认同与支持。

《协约》的签署是英国在国家层面协调科研诚信建设工作的重要一步,其框架和内容与英国科研诚信办公室、科研诚信前景工作组、出版道德委员会等以往的工作和努力有着密切的联系。

早在1999年,英国的一些有识之士便提出应当建立科研诚信方面的全国性指导与协调机构,但当时一直无法确定如何启动相关工作,而有意尝试的机构也因工作难度太大而被迫放弃。2006年成立的英国科研诚信办公室及其前身――英国健康与生物医学科研诚信专家组开展了许多工作,包括提出一些得到广泛接受的规范和指南,为各类机构和科研人员提供有关良好科研行为和调查处理科研不端行为举报方面的咨询意见。目前英国科研诚信办公室作为公益性慈善组织,得到英国许多研究型大学、英国国家健康研究所以及英国皇家学会等机构的资助。

2009年,英国研究理事会、英国大学组织等机构共同成立了科研诚信前景工作组。该工作组在2010年完成的报告中分析了当时英国科研诚信建设的制度安排及有关方面的需求,提出在科研机构承担科研诚信建设主要责任的同时,应当在国家层面采取联合行动:通过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咨询与支撑机构,以确保相关政策、规范和标准的一致性,并提出了有关机构设置、职责范围等方面的九项具体建议。

《协约》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了《英国医学杂志》与出版道德委员会于2012年1月通过的《关于英国科研不端行为的共识声明》中的部分建议,包括科研资助机构有义务要求有关科研机构负起责任,如要求各机构都任命一位高层管理人员作为科研诚信官员。

三、英国的一些经验值得我国参考借鉴

英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工作,与我国的科研诚信建设实践有很多共通之处。我国于2007年建立了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目前联席会议由12个部门和单位组成。五年来,联席会议开展了一些工作,如联合《关于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组织落实2010年国务院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座谈会的精神。我国的《意见》强调有关方面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社会参与和科技人员自觉行动。而英国的《协约》也是动员和协调资助单位、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的力量,利用现有制度安排促进相关工作。

通过分析《协约》的内容,可以发现其中所包含的一些理念和强调的重点工作为我国深入开展科研诚信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可资借鉴的经验。

1.确不同阶段科研诚信建设的重点

《协约》的制定与签署,表明英国政府机构更加重视科研诚信问题,也促进有关各方更加公开地讨论科研不端行为。《协约》有针对性地强调了一些工作重点,包括不同主体承担各自的责任,促进相关工作的公开与透明,以及补充完善现有科研管理制度。

在我国2009年的《意见》中,也充分阐述了需要解决的问题。但由于科研诚信建设所涉及的机构、法律、政策、机制、支撑和协调等要素都十分复杂,且受到现有制度安排的约束,致使很多问题不容易得到解决。今后我国应发挥联席会议等制度的作用,深入开展工作研讨与交流活动,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统筹协调,稳步推进不同阶段的重点工作。

2.不断总结经验和发现问题

科研诚信建设是不断发展与深化的过程。《协约》提出了一些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改进问题的措施,如用人单位每年应向其决策机构提交科研诚信建设情况年度报告,应公开对科研不端行为举报的调查处理结果,以及《协约》签署单位举办年度论坛,评估整个科技界科研诚信建设的进展并总结经验。

我国科研诚信建设仍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包括完善相关制度规范和调查处理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等。而通过经常性地总结经验、梳理问题,特别是总结我国每年科研诚信建设的整体进展,确定完成某些工作的时间表,将更有效地促进关键问题的解决。

3.建立适当的调查处理举报程序

《协约》明确了用人单位需要建立调查科研不端行为举报的透明、健全和公平的程序,并使之适应科研活动发展变化的需要,同时确保调查人员具有相应的知识、技能、经验和授权。

目前,我国也迫切需要完善调查处理科研不端行为举报的政策和程序。尽管我国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一般都制定有调查处理程序,但在调查人员的资格条件、调查处理程序、调查的质量标准、惩戒措施的设计与实施和保护举报者等方面都还不尽完善,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结合实践有组织地进行深入探讨。

4.建立科研诚信建设的咨询与支撑部门

英国科研诚信办公室和出版道德委员会等机构为英国科研诚信建设开展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包括组织制定规范、标准和指南,接受各方面的咨询,并在其周围集聚了许多热心而有经验的专家学者。

在我国还缺乏像英国科研诚信办公室那样的咨询与支撑机构,现有不同层面的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机构在工作人员数量、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和投入精力等方面都存在不足,从而需要依靠大学或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承担研究、咨询等方面的工作支撑。实践表明,制定学术规范、教育培训,特别是调查处理科研不端行为举报等工作需要由具备专门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员承担。为此,我国应建立为科研诚信建设提供支撑的专门机构,由其承担或组织开展一些涉及全局性的工作和咨询工作,同时广泛联络科研诚信方面的专家与有经验的管理者。

5.注重科研诚信环境建设

《协约》突出强调了科研诚信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具体建议,包括资助机构和用人单位发挥导向与管理作用,在现有资助和管理体系中嵌入科研诚信方面的要求。

通过完善科技资源分配、考核评价和奖励等制度措施可以促进科研诚信建设,已成为我国科技界的共识。目前需要结合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明确有关部门和单位在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和培育良好科研环境方面的责任,其中可借鉴英国的经验,充分利用现有的管理框架和职责分工,在其中嵌入科研诚信建设的制度安排,促进在全社会、科技界、机构和团队等不同层面都形成良好的环境与氛围。

(作者:孙平,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2013年5月5日至8日,第三届世界科研诚信大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举行。来自40多个国家的30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我国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协等部门都派出人员与会。

第5篇:科研诚信活动范文

诚与信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巡讲活动中,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在当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道德诚信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金民卿的观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是软实力,但需硬建设,这就需要提高践行诚信道德的个人自觉性,形成社会文化氛围,强化法律规范约束。近代史所副所长汪朝光则表示,诚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的意识形态支撑和建设着力点。数量与技术经济所党委书记何德旭还认为,诚信建设也是党委工作的重要内容,应将其纳入班子和干部职工的考核中。

德国哲学家齐美尔的名言说:“离开了人们之间的一般性信任,社会自身将变成一盘散沙”。人口所青年代表陈秋霖引用这句名言谈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尤其需要大力加强诚信建设,这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为人民做学问,实现大德大信

活动中,专家们纷纷就哲学社会科学的道德基础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党性、人民性进行了热烈讨论。

全国伦理学会原会长陈瑛提出,社科院的学者必须始终坚守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准则,坚定地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做学问。那些学术不端、贩卖知识,为坏人张目、给好人抹黑的人根本配不上学者这个称号,最终会被历史和人民所唾弃。

日本所党委书记高洪对此表示认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须不断学习老一辈的坚定信念、风范和修养,才能在浮华躁动、多种诱惑的社会环境里坚持诚信、洗尽铅华、洗尽虚伪”。

古人曾讲:“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情报院党委书记姜辉认为这句话寓意深远,表示那些有才而无德、无信仰的学者,是做不出大学问的。学者应当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扎扎实实做学问,为党和国家生产优质的精神产品。

文学所副所长高建平则指出,全国的学术界都会看社科院的学者做得怎样,从这个意义上讲,要将中国社会科学院建设成最高学术殿堂,就必须大力构建哲学社会科学的道德高地。边疆史地研究中心青年代表孙宏年有着切身感受,表示必须求真务实,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学问,否则对不起边疆地区各族人民的信任。

将道德诚信建设融入制度创新中

第6篇:科研诚信活动范文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石。然而,近期论文抄袭、考试作弊、学历造假等事件频发,校园诚信建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年来,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坚持以人文为本,以诚信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结合学校的实际,开展了以“铸造诚信人格,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诚信教育管理活动,实现了考场“零作弊”、学生“零欠费”,学校师生诚信品质受到了社会、家庭、用人单位各方好评。为深入了解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在诚信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9月初,人民论坛杂志社组织中国教育学会、中央党校、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到广西进行了专题调研。

踏入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的大门,刻有“忠诚”两个大字的石碑映入眼帘,遒劲的字体折射出学校60年来薪火相传、永不熄灭的精神。

校园内,身着公安制式校服的学生在操练,让人感到一股青春的朝气扑面而来。学校道路两旁的宣传栏张贴的各种海报,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校党委书记胡章记向调研组介绍:“从2004年开始,我们以诚信教育为切入点,以‘零作弊’、‘零欠费’活动为载体,创设‘三种考场’,开展‘大走访、大帮扶、送温暖’、‘诚信交费’等实践活动,提高诚信教育的有效性,实现学生‘零作弊’、‘零欠费’目标,较好地解决了少数学生拖欠学费、考试作弊等难题。”

创设“三种考场” 实现 “零作弊”

敞亮的考场内,学生们正在奋笔疾书,整个考场只有试卷沙沙作响的声音。环顾四周,没有发现任何监考人员和摄像头。这就是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设置的诚信考场。从诚信考场走出的2008级法律事务专业的蒋侣辉同学说:“我们在诚信考场中考试,不仅仅是考成绩,更是考我们的人格。这也教育了我们在平时生活中要有大智慧,不能因为贪图小便宜而去做不诚信的事情。”

考试作弊目前已成为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顽症”,它践踏了考试的公平性和严肃性,严重影响学校教育功能的正常发挥,妨碍良好校风的形成,损害学校和学生的诚信形象。为遏制考试作弊现象的蔓延,深入探究不同人作弊动因的差异,学校创设了“诚信考场、关爱考场、一般考场”三种考场制度,并为每种考场建立配套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把不同素质的学生分别安排在相应的考场。

胡章记告诉调研组:“让诚实守信,无作弊心理需要的学生进入‘诚信考场’,通过诚信考试检验诚信,强化诚信心理,巩固诚信教育成果;让诚信心理有欠缺,自控力差,甚至有违纪苗头或行为的学生进入‘关爱考场’,加强工作的针对性,在学校和老师的特别关爱中完成考试;没有进入‘诚信考场’、‘关爱考场’的同学在‘一般考场’完成考试。”

据调研组了解,“诚信考场”是“三种考场”制度的核心,也是“三种考场”成败的关键。考场内不设监考员,不装摄像探头,每个楼层仅设1―2名巡视员处理考试中正常考务工作。在具体实施中有十项步骤:学校动员、个人申请、老师推荐、大队批准、全校公示、签承诺书、开表决心大会、颁发荣誉证书、登光荣榜、上网公布。与之相对应的,一旦发现违纪将会有五项保障措施从重、从严处罚:收回荣誉证书、撤下光荣榜、推荐老师作检讨、通报广西全区公安系统、取消考生和所在大队参加诚信考场考试资格。

学校师生代表在与调研组座谈时,学工处黄庆贵老师说:“诚信考场在考知识的同时,也在考学生的为人、思想品质、毅力及自控能力。”

“关爱考场”根据学校考生违纪极少的情况,“一个考场,只坐一个考生,两个监考员”。关爱考场是针对平时律己不严、诚信表现有欠缺、有违纪苗头或已有违纪前科的学生开设的考场。胡章记告诉调研组:“从过去的经验来看,这部分学生是最容易出现考试作弊问题的,从保证他们不违纪犯错,不走岔路、不摔跤的角度出发,有必要为他们建立专门的考场,精选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老师做监考员,确保他们不违反考试纪律,健康成长。这实际上是忠告、是呵护,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关爱。关爱考场表现好的由队长推荐可以直接进入诚信考场,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树立学生自信心。”

“一般考场”就是传统的考场。没有进入“诚信考场”和“关爱考场”的同学在“一般考场”完成考试。学校特别强调,老师要带着亲情监考,坚持预防为主,防线前移,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调研组发现,“三种考场”各有一个鲜明的主题:诚信考场体现一个“信”字,关爱考场体现一个“爱”字,一般考场体现一个“严”字,三种考场良性互动,收到了其他形式无法代替的作用和效果。

据了解,自从2005年“三种考场”设立至今,学生的考风及监考教师的工作作风有了明显好转。2007-2010年,进诚信考场有52243人,累计210076人次参加考试,无一违纪,实现了考场“零作弊”。学校教务处副处长李淑萍说:“自2005年下半年以来,每年进入诚信考场的考生逐年增加,2009年实现了整专业进入诚信考场,而且无作弊现象发生,全校师生深受鼓舞。由于诚信考场的带动作用,一般考场的考生也能做到诚信考试,使一般考场‘不一般’。”

实施“四个关爱” 做到“零欠费”

“学生的健康成长,是诚信教育乃至教育中最重要的问题,而教化、感化、关爱则是诚信教育的第一步。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求老师们始终强调人文精神,满怀关爱地深入到学生中间,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所思、所想、所虑,并真诚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胡章记说:“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严格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严格规范与积极创新相结合,严格要求与落实关爱相结合,构筑情感教育模式,使“和谐校园”闪耀人文精神光辉。为此,学校提出了“四个关爱”:

一是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关爱。学校各个党支部开展重点扶困活动,每一个支部负责1―2名特困生的帮扶工作,一直包到毕业;学校为相对贫困的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工作岗位;遇到学生特殊情况急需帮助的,动员师生捐助解决。在解决贫困生的贫困问题时,学校充分考虑到他们的自尊需要,注意保护其自尊心,为此学校还专设了刻苦精神奖、艰苦奋斗奖。这样既帮助他们解决经济困难,又激励了其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关爱。学校进行统一安排,由学习好的与一般差的结成帮学对子;比较差的由老师重点帮扶;特别差的由学校组织师生多管齐下集体帮扶,并设一个学习进步奖。

三是对自控能力差学生的关爱。学校对容易违纪的学生,提前介入进行思想互助,老师重点跟踪帮助,关键时刻老师、学生、家长合力帮助。

四是对犯了错误学生的关爱。对一般违纪的学生进行心理帮扶,规范其行为,批评从严,暂不处分,以观后效。对个别屡教不改的学生,坚持原则,按“依据充分、事实清楚、研究规范、执纪科学”的程序,及时处理,举一反三,搞好教育。

此外,从2008年起,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欠费学生开展了“大走访、大帮扶、送温暖”活动,深入一线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在此基础上,把学生“家庭困难”的类型区分为特别贫困、相对贫困、暂时贫困和不贫困四种,采取九项措施进行分类帮扶:党支部帮扶、学校领导帮扶、系部领导和教职工帮扶、学生之间互助、依据政策减免和给予临时补贴、勤工俭学岗位优先、动员企业帮扶、用知识信息帮扶、对不贫困的学生进行思想帮扶。这些措施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诚信自觉性。同时,学校领导还主动与家长签订协议,由学校食堂收购困难学生家中生产的农副产品,以解决销路难、价格低、运费高的难题,全心全意解决学生的困难。通过多个方面的合力工作,不仅实现学生“零欠费”,还保证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通过“三个渗透” 形成“好招牌”

经过六年的实践,师生诚信意识显著增强,诚信素养明显提高。通过诚信教育,诚信认知渗透到了师生头脑,诚信活动渗透到家庭,诚信理念渗透到社会。

刘建昌校长告诉调研组,为把诚信认知渗透到师生头脑,学校在教室、图书馆、宿舍、食堂等校园场所中张贴诚信格言、诚信漫画,设立诚信宣传橱窗,在校园网中开设诚信论坛,创办以宣传诚信为宗旨的学生刊物《金盾》,举办诚信利弊辩论赛,给学生创造发表言论与交流的平台。通过各种方式的教育,全校上下形成了“知悉诚信、讲究诚信、实践诚信”的氛围,师生中间普遍形成了“失信为耻,守信为荣”的理念,师生的诚信人格得到塑造。2005―2009年,学校共有9个班级获得自治区级先进班集体荣誉,22人获得自治区“三好”学生称号,12人获得自治区优秀学生干部称号。

据了解,学校不但注重在校内培养学生的诚信人格,还积极与家长联系,达成共识,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和谐统一。学校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学生家庭报告书”、“家长座谈会”、“家长监考员”等形式,把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力量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家长的作用,把诚信活动渗透到家庭,扩大了诚信教育的社会影响。

学校还通过“扶贫支教”、“三下乡”活动,及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与用人单位加强沟通和指导,积极融入社区并参与各种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等,使诚信教育向社会延伸,引导学生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条件下诚信求职、诚信就业,在工作后诚信发展,扩大学校教育对社会的影响力,提高诚信教育的整体效益。如今,诚信已经成为学校的一张名片,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均高于当年全区高职高专院校平均就业率。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满意率达到90%。

第7篇:科研诚信活动范文

一、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

我校的《青少年道德建设“明礼诚信”研究》课题历经了以下几个阶段。

调查规划阶段。我们采用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对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内在需求,以及学生喜欢的教育方式与方法,了解适合时代特征的道德教育新途径,在此基础上制订出课题研究的计划与实施方案。

小范围实验阶段。学校成立“明礼诚信”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实验小组,组织“明礼诚信”课题组全体成员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将课题研究的活动和实验渗透到平时的学校、班级工作之中;同时,我们在初一(10)班和初一(12)班两个实验班率先开展活动。

实验扩大阶段。在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明礼诚信”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决定将原实验对象从初一(10)班、初一(12)班拓展到全校。

实验反思与改进阶段。根据我校制定的“明礼诚信”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进行实证性研究。我们依据“科学性、实践性、渗透性、点面结合”的原则,加强教育方案的落实,比较实验与实践效果,反思研究策略,及时进行经验交流,使整个校园形成“明礼诚信”道德教育研究之风。

交流推广阶段。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分析研究内容,提炼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结题后,我校举行了福建省青少年道德建设“明礼诚信”课题市级示范结题报告会,来自泉州市教育局、泉州市各兄弟实验学校的近150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会上我校展示、交流的课题研究阶段成果,受到广大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实践提高阶段。本阶段课题研究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对“明礼诚信”的道德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增强他们实践“明礼诚信”的自觉性及这方面的动力和能力;验证学校诚信教育层次性目标与内容的可行性与有效性,适当调整学生明礼诚信教育的实施方法;形成适合我省中小学生“明礼诚信”教育的系列活动方案。

成果总结阶段。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分析研究内容,提炼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整理、出版“明礼诚信”课题研究系列材料等。

二、课题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

《青少年道德建设“明礼诚信”研究》课题成果是研究和探讨如何利用各种优化的社会资源创新中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工作方法,构建新时期中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模式和评价体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建立、健全多途径、多方位的养成教育网络,转变认知型的养成教育观念,使养成教育与道德品质的培养生活化、具体化、系列化,并将养成教育渗透整合到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掘构建中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及品德培养体系,积极创建学校行之有效的全员育人、活动育人的德育模式及保障机制,提高学校整体德育水平,推进学校德育内容系列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建设。

构建“自主体验、引导疏通、循序渐进”的品德教育工作模式,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行为中开始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学会做人;从热爱学校及周围环境做起,形成热爱家长、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做起,形成其探索能力。这让学生们自觉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共同合作、自主进取、积极探索、努力创造等行为习惯,为他们的人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我们采用“三主两渗透”的教育方式。“三主”指的是道德教育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主题教育活动、主题班队活动的特有教育功能;“两渗透”是指道德教育要有意识地渗透到课堂教学去中,渗透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去。

三、课题研究成果的实践效果

培养了一支优秀的德育工作者队伍。这是一支由学校领导、班主任、学科教师组成的德育工作队伍,他们以教书育人为使命长期不懈地致力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找准“明礼诚信”教育的切入口,目标明、过程实、效果好,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初步构建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规章制度。我校的《城东中学学生一日规》《学生行为规范考核细则》《学生“明礼诚信”道德规范层次要求》,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不同习惯养成要求。这营造了学校良好的教书育人氛围,提高了教师对“明礼、诚信”教育的信心。

组织编写《“明礼诚信”主题班会优秀教案选》,指导教师对学生开展教育活动。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无论是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还是对教师的为人师表,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让学生形成诚信的品质,对其学习、生活、交往等都会产生深远影响。我们不但注意采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明礼诚信意识,也注意发动广大教师参与活动过程。在活动中,师生互相鼓励,共同提高认识,真正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

开通《城中论坛》《德育之窗》《教师主页》,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强大优势实现家校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

收集汇编“明礼诚信”教育的优秀案例、“明礼诚信”课题研究论文、学生小论文若干本。这些来自教育教学第一线的生动材料,为学校深入开展“明礼诚信”教育提供了宝贵经验。

“明礼诚信”教育活动取得了明显效果,获得了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可。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德育的三个重要方面。因此,学校不但注重在校内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而且还积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以至达成共识,努力实现家校教育的和谐统一。我们把三方面(学校、家长、学生)力量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家长会、班队活动、讲诚信故事比赛等形式,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使德育效果更加显著,家庭教育也更科学了。

2002年3月以来,我校德育工作先后获省、市级以上荣誉共25项。泉州市达标中小学校对我校开展的“明礼诚信”课题研究成果也予以充分肯定:城东中学该课题研究成果丰富,其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与开发的“明礼诚信”学习材料,对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四、课题研究成果的特色与创新

《青少年道德建设教育“明礼诚信”研究》课题是在学校德育工作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学生文明行为在新时期的具体内容,中学生养成习惯教育的有效性做进一步的实践探究。探索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原理、方法和途径,构建信息、网络时代德育工作模式,创立“三主两渗透”的教育方法,其成果进一步丰富了国内关于养成教育理论和学生道德发展与形成理论的研究,为学校德育工作以及家庭教育提供了新观念和新思想。课题研究成果如“明礼诚信”的国旗下讲话、班会教案、养成教育活动设计、“班网”、《学生行为规范考核细则》等对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启迪与指导作用。

第8篇:科研诚信活动范文

东城区政府统计部门围绕全市“诚信统计”建设主题,为加强全区调查单位统计基础建设,提升统计工作水平,增强统计服务意识,2012年,组织开展了“走百家企业,树十佳典型”主题活动,以百家调研为切入点,推进基层企业诚信建设,在深入企业调研、政府统计部门推荐与企业自荐相结合、综合评估的基础上,评选出了具有推广意义的10家企业作为全区统计工作“十佳单位”。

这次主题活动历时半年时间,27个调研小组共完成了对135家企业的调研,摸清了企业基层基础建设的现状。东城局队还确定了《企业基层基础建设的现状分析及提高途径研究》的课题项目,并申请通过了2012年全市统计系统的重点课题项目。目前,课题研究已通过全市的结项验收,取得良好的评价。

2013年,新一届统计工作“十佳单位”评选活动已正式启动。相比上年,今年的评选标准进一步提高,设置的评选标准共计五大项十七个小项,“十佳单位”认定有效期仍为两年,期满后,企业应向东城局队提出有效期限延续申请,重新认定后符合评选标准的企业予以延期。

申报方式:各相关科(所)依据本部门所掌握的统计工作情况推荐自愿参加统计工作“十佳单位”评选的单位候选名单,并由推荐单位提供申报材料。自行申报单位向局队法规科递交书面申请书和申报材料。

评选时间:2013年3月开始至12月结束,分为五个阶段。(1)3~5月总结上年统计工作“十佳单位”先进经验并进行广泛宣传;(2)6~7月为企业报名阶段;(3)8~9月为初评阶段,筛选出符合评选条件的企业进入正式评选;(4)10~11月完成评选及公示;(5)12月完成对统计工作“十佳单位”的表彰。

评选表彰:授予统计工作“十佳单位”称号,免除其两年统计执法检查,并在区统计信息网公布。

咨询电话:65262951

海淀区“统计诚信单位”评选简介

2013年,为深入营造依法统计、诚信统计的良好社会氛围,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升政府统计部门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海淀区统计局、调查队根据市局总队《关于开展统计调查单位诚信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在认真总结以往开展统计诚信建设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开展“统计诚信单位”评选活动。

目前,海淀局队正在积极探索,研究建立并不断完善适合本地区实际的统计诚信单位建设工作机制,科学制定推进诚信建设的工作制度,明确工作标准,严格工作程序,确保统计诚信建设工作的公信力。

申报方式:由统计调查单位自愿申报,或者经相关部门引导,由统计调查单位自行申报。

评选时间:4~5月为宣传动员、企业申报阶段;6~7月为初选阶段;8~11月为实地检查、全面评估阶段;12月为表彰和公布阶段。

评选表彰:由海淀局队授予“统计诚信单位”荣誉称号并公布,将所授予荣誉称号情况记入全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同时在三年内免予统计执法检查。

咨询电话:88487182

丰台区“诚信统计单位”评选简介

为充分调动广大统计调查单位真实统计、准确统计的积极性,营造依法守信的统计氛围,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统计公信力,丰台区统计局、调查队于2012年3月正式启动了丰台区诚信统计单位评选工作。丰台局队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将诚信统计单位评选首次列入局队年度“折子工程”内容,并要求评选全过程要坚持公正、透明、严谨的原则,力求在全区范围内选拔出忠于《统计法》、精于统计业务的调查单位。

2013年4月11日,丰台局队召开诚信统计单位评选工作推进会,对2012年评选出的四家“诚信统计单位”进行表彰,并开展了统计工作经验交流。2013年,局队的工作目标是将诚信统计单位评选打造成一项具有丰台特色的统计服务产品,助力更多的统计调查单位参与评选活动,要让企业能够积极展现自身统计工作的优势特点,有力证明自身数据质量的真实可信。局队在大力宣传推广诚信典型的同时,将继续拓展工作思路和方法,让诚信荣誉切实转化成企业看得见、基层统计人员碰得到的好处,激发调查单位主动参与的热情。

申报方式:调查单位采取自我推荐方式并填写 《北京市丰台区诚信统计单位申报表 》,由丰台区评选领导小组进行申报资格的初步审核。

评选时间:2013年3月开始至11月底结束。(1)3~5月为准备阶段;(2)5月完成企业申报及资格审核;(3)6~9月进行实地核查;(4)10月完成评选及公示;(5)11月底完成表彰及通报。

评选表彰:授予“诚信统计单位”荣誉称号并公布,授予荣誉称号情况记入全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同时在两年内免予统计执法检查。

咨询电话:63629548

门头沟区“统计诚信单位”评选简介

为更好地服务基层统计调查单位,树立诚信榜样力量,确保统计数据质量,营造良好统计公信力氛围,2011年,门头沟区统计局、调查队制定并启动了“统计调查单位星级信用评价体系”。该评选坚持“五统一”原则:统一评级范围;统一评级标准体系;统一评级组织和实施程序;统一信息披露;统一评后监督和跟踪监测。将本区域内规模以上统计调查单位作为评价对象,将其统计行为纳入评价范围,从而推进统计工作发展,扩大统计影响力。

2013年,门头沟局队将以北京市统计调查单位诚信建设工作为指导,开展“统计诚信单位”评选活动,通过门头沟区统计信息网、北京市统计数据联网直报平台、统一通信短信平台等媒介,对辖区单位进行广泛的宣传动员。“统计诚信单位”评选更加细化,评选流程更加合理。目前,此项评选活动已经拉开序幕。

申报方式:企业根据申报条件自愿报名,各报名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填写报名表,并递交申报材料。

评选时间:组织实施(2013年3~11月),总结表彰(2014年1~3月)。

评选表彰:门头沟局队将对评为“统计诚信单位”的企业进行表彰,免除其两年统计执法检查。

咨询电话:69836545

密云县“统计诚信单位”评选简介

2013年,密云县统计局、调查队决定在全县统计系统内首次开展“统计诚信单位”评定活动。活动旨在进一步夯实统计基础工作,教育和引导区域内各统计调查单位和综合统计部门自觉遵守统计法律法规,坚持依法统计,营造依法守信的统计氛围,努力提高政府统计的公信力,全面提升统计工作质量,树立诚实守信的统计行业风尚。

为推动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密云局队设立了统计诚信单位评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诚信统计单位评选的各项工作,并制定了“统计诚信单位”评定实施方案。密云局队还将通过监督、回访、调研等方式,积极开展法律宣传、业务培训和指导以及各类咨询,认真听取调查单位的需求和意见,努力解决调查单位的实际问题,实现统计诚信建设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申报方式:统计调查单位自愿申报,或者经相关部门引导,由统计调查单位自行申报,并递交书面申请表。

评选时间:申报时间为每年的8月底前。

第9篇:科研诚信活动范文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校;学术诚信建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4-0158-02

在高校中开展廉洁诚信教育一直是学者们和有关部门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在2007年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诚信教育的意见》中就指出:大学阶段廉洁教育的目标和主要内容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和主导,加强法制和诚信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组织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引导大学生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信念,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的良好心理品质,逐步形成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

高校是进行科研工作和学术活动的重要场所,因而学术道德教育,特别是学术诚信教育,便成为高校廉洁诚信教育中的重要部分。有许多学者对于如何进行高校学术道德建设作出过论述。有的学者认为,造成学术道德失范的因素有很多,如社会和学者个人的因素、教育的因素、制度的因素等,因此加强高校的学术道德教育是一个社会工程,需要学者、学生、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有学者指出,新时期加强高校学术道德建设,应该正确处理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学术自律与学术他律、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这三组关系。有学者分析了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认为主要有五个,即:学术制度尚不完善、忽视学术道德教育、学术评价有失公正、学术管理体制缺陷、奖惩机制不够健全。还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人性格中的缺陷制约了当前我国的学术道德建设,部分学者过度讲求“入世”,导致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抬头;过度服从权威,导致科学研究中批判精神的缺失。

近年来,高校中学术道德失范、学术失信的事件多有发生,这一问题的解决任重而道远。本文将在分析高校学术失信的原因的基础上,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优秀部分,提出一些措施,来加强高校学术诚信建设。

1 高校中学术诚信缺失的表现、危害及原因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开展学术研究和创新的必要前提。在高校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学术研究的主体。他们中任何一个群体的学术诚信缺失都会对高校产生危害。学术诚信缺失,主要是指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形式。

1.1 抄袭剽窃严重

对前人结果的适当借鉴是学术创新的基础,但过度的“引用”就有可能成为抄袭剽窃。有些大学生在完成论文时,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而只是从学术刊物或知网上东拼西凑,移花接木。陈冲和郭琛晖于2010年在16所高校进行了一项研究生学术诚信状况的调查,在754份有效问卷中,有564人表示自己曾在论文中引用他人成果中的资料而有意没有注明来源;有508人承认自己曾有拼凑作业的行为,占总人数的67.4%。除了学生,有些高校教师也加入到了抄袭行列中,如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志伟被举报博士学位论文大段复制他人成果,雷同文字数高达40%以上。

1.2 学术交易泛滥

有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不求上进,不上课也不完成作业,等到要交作业时,就花钱向愿意出卖自己成果的人购买,甚至出现了专业替人考试,替人写论文的“”。校园里、网络上,随处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小广告。还有一些学术机构,无视学术规定,以“版面费”为幌子谋取经济利益,使一些学术造假者有机可乘。

1.3 恶意侵占他人成果

在有些团队完成的科研项目中,常常只有少数几个人认真参与整个过程,但最后获得的成果却被要求和滥竽充数者共同署名,这种署名失范的现象多有发生。有些教师以自己“专家”、“导师”的身份被批准获得科研项目,但却让自己的学生或其他人来做,成果却归自己所有。更值得担忧的是,学生们似乎已慢慢习惯这种不成文的规定。

学术诚信缺失对学生、教师、高校甚至是社会都会产生影响,它所带来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1)挫伤科研和创新的积极性。

无论是高校教师还是学生,想要在学术上有所收获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经历过一个积累的过程,才能取得质量较高的学术成果。然而有些学者为了评奖评职称,通过不正当手段,可能短时间内就能获得多项“研究成果”。同时,部分高校将的数量和科研立项的数量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标准,这也会挫伤那部分认真研究学术的人的积极性,造成一种恶性循环。

(2)对大学生形成正确人生价值观产生影响。

人生价值观就是人们对人生价值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在人生观中居于核心地位,在深层次上影响、制约和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人生价值评价是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通过个人心理活动、群体意识倾向和社会舆论,对自己或他人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进行衡量、分析和判断的过程。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这一阶段,他们的智力和思维能力都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具有旺盛的求知欲,但同时也容易走入盲目、偏执的误区。在学校中,看到学术失信的事件时有发生,一些心智尚不成熟的学生就会把它当做一种习惯,形成一种不正确的人生价值。

(3)对社会风气产生不良影响。

学校一直被认为是一片净土,而教师也被当作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高校频频发生学术失信的事件,会让公众改变对高校的看法,而产生一种负面效应,弱化人们对社会公平、正义、真理的追求。同时,在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后,他们将从事各行各业的工作,学术诚信的缺失也会助长不良的社会风气。

高校学术诚信缺失并不是某一个人的个体行为,而已经成为了一种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①社会因素。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经济体制的转变也会导致思想文化的多样性。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经济利益常常被用来衡量学术的水准和价值。因此,学术界中的有些人急于追求功利,迫切地想要获得成果,忘记了科学研究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另外,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台专门针对学术失信的法律法规。也就是说,学术失信者也许会受到道德上的谴责,但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因而使得这种行为有机可乘。

②学校因素。

当前高校里的道德观教育主要包括集体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家庭美德教育,而忽视了学术道德教育。“在高校的德育中,对于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教育还是个盲点,学校和导师更注重学生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术道德的教育。”另外,虽然有些学校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文件来规范学术研究,但很多学生甚至是教师没有很系统地学习,导致他们因为缺乏认识而出现失信行为。

2 儒家文化对高校学术诚信的启示

“道德教育始终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道德教育所秉持的核心价值观念,以及这种观念的合理性,只能在一定的文化母体中找到根据。”儒家文化倡导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语》是儒家文化最经典的代表作之一,其中的诚信思想有丰富的内涵,对于加强高校的诚信教育有积极地启示。

第一,要做到学术诚信,首先要做到诚信做人。诚信做人事诚信做学问的基础和前提,学术诚信问题实质上是道德诚信问题。诚信既是个体在社会上生存的基础,也是与人相处的基本要求。《论语》中指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大车无r,小车无,其何以行哉。”也就是说车无r、不能行走,人无诚信则难以立足。《中庸》中有这么一段话:“诚信物之始终,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真诚是事物的发端和归宿,没有了真诚就没有了事物,所以君子以真诚为贵。子夏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即在与朋友的交往中,只有言而有信、言出必行,才能取信于人。高校师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诚信,才能在学术和研究上自觉践行诚信。

其次,人的思想品德是在一定的环境里形成和发展的,环境状况对人的思想品德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孔子认为环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他指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荀子在《劝学》中写道:“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也就是说人能被环境所熏染、所同化。无论是社会、校园还是家庭的环境、风气,都会影响高校学生对待学术的态度。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清正廉洁的环境更易使大学生受到感染,不断增强自己的诚信意识。想要营造出这样的环境,加强高校学术诚信的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必不可少。首先要重视和增强学术诚信教育工作。高校中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讲座、知识竞赛、案例分析等,引起大家的关注。其次,要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人文、社科、工学、医学等不同领域的学术规范,并且要详细说明和切实可行。再次,要做到奖惩分明,对于认真研究,遵守学术规范的要鼓励,而对于失信者则要依据条例进行处罚教育。

再次,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在开展廉洁诚信教育中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放在高校的环境中也就是说,当教师自身端正,做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学生也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教师自身不端正,那么纵使三令五申,学生也不会服从。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持久的。因此,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授学术诚信的观点和态度,更要自身作出表率,不抄袭剽窃,反对学术失信。

参考文献

[1]李广文.高校学术道德建设正确处理好三种关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02):85-86.

[2]郝俊杰.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透析及防治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1):54-56.

[3]许远远.论中国传统文人性格影响下的高校教师学术道德教育[J].煤炭高等教育,2011,(05):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