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发展致富的路子范文

农村发展致富的路子精选(九篇)

农村发展致富的路子

第1篇:农村发展致富的路子范文

一、拓宽发展思路,让党员“敢”富。思路决定出路。在试点工作中,我们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贯穿于试点工作始终,广泛宣传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培养工程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让广大党员明白上级组织在想什么,基层党员该干什么,经济社会在怎么发展,农村党员该怎么办,从而激发农村党员加快发展,增收致富,富而思进的信心和活力,增强农村党员的带动力。同时,通过乡村两级引导、组织参观学习、讲解政策项目等措施,鼓励和支持党员转脑筋、把方向、谋出路、快致富,树立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让党员“敢”富。

二、依托教育培训,让党员“会”富。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培养工程能否取得实效,关键要看党员的综合素质和致富能力有没有提高。对此,两个试点村在全面摸员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党员的年龄、文化层次、接受能力等状况,因人施教,“照单下菜”,为广大党员“量身定做”了不同的学习方式,对于中青年党员进行集中学习培训;对于流动党员采取预约培训、上门指导、寄送学习资料等方式进行培训;对于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采取支部成立送学小组或结对送学的形式,确保培训取得实效。至目前,试点村分别开展党员集中学习21场次,累计培训党员群众1900人次。同时,结合30万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将培训关口前移,建立“实践课堂”,利用制种玉米培训基地、畜牧养殖培训基地、农机机械化培训基地等,开展实用技能培训,使每一个受培训的党员掌握了1项实用技能。通过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系统,集中播放10场次,个别点播12个节目,上网查询30余次,信息4次,共举办培训班4期,培训党员群众400多人次。通过坚持不懈的教育培训,让党员“会”富。

三、立足产业项目,让党员“快”富。试点村根据农业生产实际,确定了“做强制种业、做大养牛业、发展洋芋业、提升劳务业”的工作思路,由村干部、党员带头,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村落实制种玉米30亩以上的党员达到22人,养牛10头以上的党员达到35人,带领本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年收入2万元以上的经纪人5人;*村落实制种面积30亩以上的党员16人,养牛10头以上的党员达到25人,外出务工年收入上万元的党员20人,党员在特色优势产业的致富能力得到体现。同时,把项目建设做为提高党员致富能力的重要措施,开展以小康住宅改造、乡村道路、造林绿化为重点的项目建设,让党员在项目建设中致富。*村新修村级主干道5.3公里,配套完成二社、四社小康住宅道路硬化、渠道建设、文体活动场地建设及四旁绿化、庭院美化等工作。*村完成人畜安全饮水管线8.7公里,新建“一池三改”沼气池250座,促使农村党员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排头兵,让党员“快”富。

四、培养典型带动,让党员“先”富。结合党员承诺制、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一系列活动的组织实施,不断深化拓展“先锋工程”,试点村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带动、资金扶持等一系列措施,培育了一批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的“双强型”党员,涌现出了*村*(农资经销)、*(养牛)、*村*(蔬菜种植)等一大批创业先锋,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带领党员群众致富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通过他们“现身说法”,激励了广大党员带头致富的积极性,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形成学有先进、赶有目标的良好氛围,让党员“先”富,促进了试点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五、围绕帮扶帮带,让党员“能”富。针对个别党员由于种种原因致使生活困难,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和部分党员安于现状,满足于已有发展水平,不思进一步致富,甚至落后于部分非党员群众发展步伐的现象,乡党委确定在试点村实行乡村两级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致富制度,乡机关党员在试点村每人结对帮扶1-2名60岁以下群众党员,互相建立致富帮扶卡,根据试点村群众党员发展现状和经济条件,确定致富方向,制定致富措施,落实致富目标。乡机关28名党员已结成致富帮扶对子42对。试点村党支部建立支委、党员致富能人联系贫困党员制度,试点村11名支委结成联系对子11对,20名党员致富能人与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党员结成帮扶对子20对,通过开展“送信息、送技术、送服务、帮资金”的“三送一帮”活动,实现了党员人人*有人帮,个个能致富的目标,让党员“能”富。

六、创新工作方式,让党员“巧”富。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导和组织协调作用,积极探索党员增强致富能力的有效途径。村党支部在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将党员按照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现实条件进行分类,60岁以上的党员划分为一个群体,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主要做好引导子女致富,带好孙子,做好家务等工作;村干部中的党员划分为一个群体,主要做好引领产业发展,带头致富,帮助贫困党员脱贫等工作;其他党员划分为一个群体,根据年龄分为60岁至45岁、45岁至30岁、30岁以下三个年龄段,按照每个党员的现实状况,确定致富的目标和方向,并定期进行监督评比,让党员“巧”富,确保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培养工程取得实效。

七、探索长效机制,让党员“长”富。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培养工程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为了促证工程的顺利实施,乡党委通过建立健全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培养工程工作制度、农村党员培训制度、干部及党员帮扶制度、督查落实及考核制度等各项机制,统筹安排、依靠制度抓好落实,探索建立增强党员致富能力的长效机制。乡党员致富能力培养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对工作开展情况随时进行督查指导,逐村、逐党小组、逐党员户开展工作成效评价,准确把握取得的成效,将检查结果形成通报下发各支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对于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针对的问题及时做好“补课”,对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经验进行总结,宣传推介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同时,乡党委结合年初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培养工程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党建工作主要指标,用党建整体工作带动工程实施,促进培养任务的落实。试点村通过对每名党员进行月考核,实行积分制,按照致富方向、落实情况,帮扶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量化,做为年底党员评优罚劣的重要依据,建立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培养工程长效机制,让党员“长”富。

第2篇:农村发展致富的路子范文

__县__乡组织办 __

农民群众经常说:“送钱送物不如送个好干部。”这句话形象地反映了新时期农民群众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朴素要求。而加快农村小康步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需要有一套强有力的村级领导班子、一批有眼光、能力强、善开拓的“村官”,通过不断探索新思路,落实新举措,引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把党的支农惠农政策惠及于民,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成果。

一、做会思考的“村官”

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村干部只有立足本村实际,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才能紧跟时代步伐,走符合本村的科学发展之路。一是常思筑牢班子。建设新农村,关键要有一支凝聚力强、战斗力强的村级班子。把那些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人选进村级班子,把有知识、有眼光、有追求的年青人吸收到党组织中来,改变少数地方“村干部终身制”的现象。二是常思找路子。村级班子要以“兴村富农”为目标,积极探索科学发展的路子。村干部要因地制宜,坚持宜农则农、宜经则经。村干部还要积极创办、领办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一些“短、快”的产业项目,推动其做大做强,真正实现“支部+协会,农民得实惠”的多赢局面。村干部更要合理引导农民就业转移,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三是常思加快步子。当前,村干部要打破“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的消极思想,常思如何才能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步伐,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进一步做好新型合作医疗、农村低保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

二、做干实事的“村官”

群众是最纯朴,也是最实在的。作为村干部,要实实在在地办几件让群众看得见、体会得到、有成效的事情来,才能得到认可和拥护。要干出一番实绩,关键是讲究一个“实”字,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一是要脚踏实地壮大集体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就要充分利用村级有利资源,科学盘活和经营好集体资产。二是要真抓实干夯实发展基础。“根深才能叶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要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农业基础建设。铺路搭桥修水利,这是生产生活中最需要的事,也是群众最关注、最看重的事,也是最得民心、最顺民意的事,村干部要千方百计配套建设这些利于发展的基础设施,努力改变村庄面貌。要加强上级部门的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上级优惠政策,筹集建设资金,努力调动社会、集体、村民等多方力量参与修致富路、连心桥。三是要高瞻远瞩规划新村建设。规划新村建设是直接关系农村未来发展的大事,村级班子既要像抓城市规划一样,必须谋长远不谋眼前,充分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又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在科学基础上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维护决定的权威性,全面协调各种关系,做好个别群众的思想工作,确保新村规划顺利整体推进。

第3篇:农村发展致富的路子范文

抓班子、带队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

建好“两委”班子,形成坚强领导集体。村党总支按照“团结、拼搏、创新、廉洁”要求加强自身建设,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村“两委”班子通过“两推一选”方式产生,班子成员全部实行了交叉任职,团结协作,步调统一,成为带领党员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强领导核心。

带好队伍,发挥党员先进模范作用。村党总支针对部分党员素质不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强等问题,组织党员到经济发达村、屯参观学习,邀请专业技术人员举办各类专题讲座,对党员进行培训,增强致富能力,使全村70%以上的党员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广泛深入开展“党群共同致富”、“设岗定责、服务群众”等载体活动,组建党群共同致富专业区4个,党员和群众参与面分别达到了80%和59%。

健全机制,推进村级组织建设规范化。建立《村重大事项议事规则》、《村“两委”班子民主生活会规范》等各项规定,落实村干部“双向承诺”制度,加强了对村干部的监督管理。建立村务公开制度,设立公开板,坚持半年召开一次村民代表大会,听取群众意见。成立民主理财小组等机构。村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等组织都能发挥职能作用,村委会在村党总支的领导下,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坚持依法自治,村级组织建设工作运行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

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勇闯农民致富新路

村党总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致富群众。在实践中确立了大力发展工业,强化农副业,兴办第三产业的工作思路。

结合人多地少的村情,利用培训、现场指导等方法,帮助农民学习和掌握农业新技术。调整种植结构,建立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花卉生产基地、速生经济林带等农业园区,开辟花卉、蔬菜等经济作物4120多亩,使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达到6:4。

千方百计招商引资上项目。现在,全村拥有各类企业351家,产值千万元以上的企业3家。华兴化学品有限公司年产值超亿元,每年上缴国家税款达1000多万元。发展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占劳动力总数达到52%,既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又壮大了集体经济。

发展农村公用事业,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在不断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村党总支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5年以来,投资590余万元,重点加强五项基础设施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扩宽改造公路,改造商业街,建立农贸综合市场,建设大众健身广场,完善环卫设施,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

注重发展多种经营,为村民致富搞好服务。在提高粮食单产、稳定总产的前提下,全村积极发展日光温室生产,面积达1500亩。村党总支坚持“四统一、五服务”,即统一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统一防病、治病,统一供水、供电,统一翻坝起垄;实行政策宣传到户,农业技术服务到户,新的栽培技术推广到户,农产品品种送到户,农资供应到户,及时解决了村民生产中的难题。

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构建和谐新农村

第4篇:农村发展致富的路子范文

近年来,麦积区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强化脱贫攻坚人才支撑的重要举措,积极整合技术培训、重点项目、基层党建的资源优势,培养了一批创业本领强、带富能力强的“双强”农村实用人才。

一是培训“引路”,增本领拓思路。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有利契机,投入西青区帮扶资金95万余元,邀请西青区农业专家教授通过现场互动交流、解答疑难问题的方式,在本地举办脱贫攻坚党员致富带头人培训班3期,累计培训276人;邀请中国农业大学、天津市委党校等“三农”问题专家学者,采取以案例教学为主、政策解读为辅的方式,在西青区举办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2期,培训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养大户等89人,同时组织学员到西青区张家窝镇现代农业产业园、辛口镇第六埠村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等地实地观摩学习,帮助致农村实用人才开拓视野、找准路子,有效提升了发展致富能力。

二是项目“架桥”,抓示范促带动。把省市重点人才项目作为培育农村实用人才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积极争取扶持资金,扎实组织实施,近两年来先后申报实施了《麦积区五龙镇特色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和实用人才培训项目》《麦积区养蜂产业技能人才培训项目》等4个省市重点人才项目,落实扶持资金120万元,建立人才实训基地2个,开展花椒、中药材种植、动物疫病防控、中蜂养殖等培训班14期,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200余人,采购荧光定量PCR仪一台,检测非洲猪瘟核酸样品2000余份,发放蜂箱350套、化肥农资500袋,建成黄芪育苗基地200亩,带动228户农户发展中药材种植320余亩。通过项目实施,有效激发了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致富产业,实现了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双赢”。

三是党建“搭台”,育产业强队伍。牢固树立“党建+产业”融合发展的理念,大力推广“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做法,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致富带头人积极领办创办产业协会、农民合作社、电子商务平台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先后在45家龙头企业和产业协会建立党组织,在379个村成立扶贫互助兼合型党支部。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注重把村党组织书记和有致富能力的党员培养成实用人才,把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发展成党员、培养成村“两委”后备人选,先后选拔893名政治素质强、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型农村实用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不断建强村级发展“领头雁”队伍。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持续增收,在我区南山万亩花牛苹果产业基地,960多名农民党员带动25村1.18万贫困人口实现了稳定脱贫。

第5篇:农村发展致富的路子范文

—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调研报告

上坝镇党委副书记(挂职)  常  耿

 

根据全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统一安排,我多次深入自己的联系点上坝村,围绕该村发展的制约因素有哪些,脱贫的出路在何方等一系列问题,采取征求意见建议等形式,在对上坝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分析思考中,形成了发展规划和帮扶对策。

一、牢牢把握村情分析发展现状

上坝村共11个村民小组,542户,人口2410人,耕地面积9240亩。主要农作物以玉米制种、甜叶菊,大棚蔬菜、花卉等为主,全村困难群众28 户 91人。

摸清底子只能找对路子。在调研的过程中,我重点走访了因不同原因而致穷的贫困户。在交谈中,农民普遍反映,虽然村上整体比较贫困,但近年来发展变化比较大,他们有着深切感受。综合各方面反馈的情况,我认为上坝村有四个方面的发展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为实现小康目标奠定了殷实基础。

一是农民求富愿望比较强烈,发展思想内力集聚。贫困户虽然因各方面原因处于贫困状态,但是求发展、求富裕、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比较强烈,或修建住房民居、或购置现代化农具、或外出务工创收,对家庭收入项目和居住条件改善都有着明确打算。农民饱受劳苦,进行改造产田的愿望强烈,自主投工投劳的热情高涨。粮食种植投资大、效益低,农民自己也有了一本“收支账”,对于经济作物种植和农业新技术应用所带来的实惠,感同身受。绝大多数群众求富思富的思想“内驱力”,必将成为尽早脱贫致富的动力之源。

二是生产生活条件逐年改善,发展基础不断夯实。2005年以来,村上先后实施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农电线网改造项目、自来水入户项目和村级道路硬化项目等,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较之以前有了较大改善。全村目前建成牛棚80座,300户建成了沼气池,接通了沼气。2014年,村上多方筹措配套资金,投资85.4万元,水泥硬化村级主干道路3条4公里,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同时,实施了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入户率达到100%。

三是村级班子能够履职尽职,组织保障比较有力。坚强有力的村级班子,既是一面鲜明的旗帜,也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在调研过程中,我对该村班子履职情况进行了重点了解。上坝村现有村干部7人,普遍具有多年的村级事务管理经验和较强的群众组织能力、社会管理能力以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群众认为村干部能够胜任目前工作,群众普遍认为村班子坚强有力、团结协作,热心村级事务,模范带头作用发挥较好,在村中威信较高。村班子成员主动跑部门、搞衔接。

二、抓住发展瓶颈深挖致贫根源

只有把致贫的原因找准,把根源挖深,才能把思路理清晰,把措施定具体。导致该村贫穷的原因不是单方面的,制约因素诸多,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从群众素质来看,受教育程度低、致富技能欠缺导致农民致富能力不强。在调研中,我发现,该村农民整体受教育程度不均衡、产业技术掌握不到位、致富技能欠缺的问题比较突出。村上统计数据显示,该村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人口达到407人,所占比例高达50.2 %。文化程度偏低,导致农民接受新事物、新观念、新技术过程缓慢,在学习产业技术、掌握致富技能上事倍功半、提升过慢。全村现有的320名青壮年劳力中,能够熟练掌握建筑、运输、养殖、餐饮等实用技术的仅有35人,占10.9%。绝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因缺乏一技之长,一些收入高、待遇好的行业进不去,只能选择从事建筑小工、餐饮服务等劳动强度高、工作时间长、收入低的重体力工种,严重地制约了农民增收。同时,由于农民自学能力弱,对于农村实用技术教材和农家书屋藏书读不懂、学不会、用不上,虽然求富愿望强烈,但是苦于创业无门,只能盯着几亩地,守成有余,闯劲不足。

二是从产业发展来看,投入高收益低、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导致增收效益不高。国家税费改革后,不再向农民征收税费,并且每亩补助52元的粮食直补,但近年来,化肥、地膜、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节节攀升,而粮食价格却基本保持平稳不变,种粮只能让农民停步在吃饱饭、满足基本生活的阶段,致富奔小康无从谈起。我与农户粗略算了一账,按照今年的农资价格,种植一亩小麦除投劳外,投入高达240元,以目前的粮食价格,每亩地净收益只有350元左右。在收获季节,因劳力不足,如再雇劳收割、打碾,每亩地的收益将更加有限,这种高投入、低收益的农业模式,使得土地产出在农民收入方面所占比重非常小。

三是从经济状况来看,集体经济收入过低、无力措办实事导致改善民生实力不足。村上无村办企业,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靠部分集体用地退耕还林补助、公用地承包费和转移支付的村级办公经费,全年仅为1.39万元,除去每年的报刊征订和办公运转等费用后,所剩寥寥无几。但每年村上办公费用、农民培训、等支出都在10万元以上,在集体收入不能保障的情况下,只能采取贷款的措施来解决,这对于本就薄弱的村集体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重重负债之下,村两委班子虽有心干事,但无力办事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四是从家庭支出来看,婚嫁看病建房支出大,负债过多导致农民收支失衡。该村近年来因结婚、患病、子女教育、修建房屋导致贫困或返贫的现象比较普遍。据统计,全村现有在校大学生和高中生65人,供读一个大学生每年支出在1.5万元以上,供读一个高中生每年支出在1万元左右,过高的教育支出使许多家庭陷入了困境。由于该村所处地理条件较之城区乡镇较为落后,加之受社会风气影响,近年来结婚所需彩礼节节攀升,农户举债建房的现象也比较多,这些都是导致贫穷的重要因素。

五是从劳作投入来看,青壮年劳力外流,老龄化比较严重导致发展劳力供给不足。目前该村16岁以下的人口有400人,占全村人口的21.2%,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有120多人,占全村总人口数的14.8%,下剩的劳动年龄人口,40%选择外出务工,实际留在村内的劳力少之有数,绝大多数家庭中只剩老人、妇女和儿童,这部分人体力不足、劳动效率不高,但却承担着家务、种养等多项繁重的劳动任务。同时受年龄、教育程度等各方面条件所限,自我发展的能力不强,劳作技术掌握不够。随着产业快速发展,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劳动强度越来越大,这么重的劳动量,让我在对他们身体能否承受充满担忧的同时,也对耕作质量产生质疑。

三、瞄准小康目标谋求致富良策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落脚点就是为了群众。面对农民群众对脱贫致富的极度渴望,我深感肩上责任重大。针对下坝村目前现状和面临形势,我个人认为应该要抓住以下5个方面。

第一、要抓住农民素质提升这一关键,在提高农民致富能力上做文章。发展为了群众,发展更要依靠群众,这就要把提升农民素质紧紧抓在手中,抓出成效。一要抓紧抓好农民素质教育。要有效整合农民技术学校、远程教育等教学资源,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涉及“三农”工作的土地流转、农业科技、计划生育、安全维稳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增强广大群众的政策意识、法制意识和发展意识。要抓紧抓好致富技能培训。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结合产业形势,利用个人自学、村上组织集中学习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对农民开展培训,着力提高养畜、种菜等产业技术的管理落实效果。要积极开展外出务工技术培训,确保每个农民都能拥有一技之长,实现在家创业是产业技术能手,外出务工是行业技能人才。要抓紧抓好农民思想观念转变。采取组织外出观摩、邀请专家到村讲课等形式,引导农民摒弃陈旧观念,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开拓意识,提高接受新事物、掌握新技术的主动性,为主导产业发展、农民致富增收奠定深厚基础。

第二、抓住农业结构调整这一主线,在提高农村主导产业发展水平上做文章。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主渠道,要全力以赴抓好制种产业,持之以恒地做好新技术的推广运用。要引导农民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尽快着手改变目前单纯以小麦、玉米为主的种植业结构,不断加大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要切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

第6篇:农村发展致富的路子范文

这次村级干部培训,是在税费改革和村级换届工作基本结束的情况下举办的,这对于提高村干部的整体水平,发挥村干部在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中的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对村级干部培训,是抓好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条件,全面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是做好基层组织管理工作的基础。从我区的现况看,由于广大村干部的辛勤工作,我区农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村干部在工作中发挥了联系党、政府与农民的“纽带”作用。但当前村干部队伍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比如有的村干部政治素质不高,对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缺乏了解;有的思想不够解放,工作思路不清,满足现状,缺乏进取创新意识;有的村干部成天东跑西钻,吃吃喝喝,没有真正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一些村干部闹不团结,班子不协调,工作上合力不够;还有些村干部工作方法陈旧落后,处理问题手段单一。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部分农村干部文化底子薄,思想肤浅,能力有限,工作不深入。区委组织这次培训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培训提高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觉悟、政策水平和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能力,解决农村干部在工作中的随意性和“两委班子”不协调等问题,培养出一批能够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熟悉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知识,了解市场,直接服务于农村发展,来自农村,定位农村,带领群众致富,具有创新精神的农村基层干部。

(二)加强对村级干部培训,是提高农民组织化、农村制度化的必然要求

目前农村的生产方式还主要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农民之间除了血缘宗族联系外,缺乏内在的紧密联系,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处于较低水平,农村工作也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缺乏刚性的制度化约束。发展现代市场经济,要求将农民组织起来,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实现共同发展;实现农村的现代化,也要求农村的各项工作走上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只有把村干部培养成为农民群众的主心骨,把村班子建设成为团结一致、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真正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才能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农民的力量凝聚起来。因此组织村级干部参加培训,不仅可以使村“两委”班子成员受到法律、法规、政策和市场经济等方面的系统的培养教育,还可以使广大农村干部熟悉掌握《村委会组织法》、《两委工作规则》等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提高依法办事能力,从而使农民能够评议、监督村干部的工作、政绩,选举产生出自己信赖、拥护的村班子,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认真落实村务公开、财务管理等规章制度,使村级各项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三)加强对村级干部培训,是为改革和发展提供组织保证的需要

农民富不富,要看村干部。村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的桥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在农村的政策,要通过农村基层组织去贯彻;党和政府关于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各项任务,要通过村干部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去完成。面对村干部特别是新当选的村干部,培训学习机会少的情况,抓好培训教育,全面提高村干部素质,对于推动当前村级各项工作十分重要。我区农村的实际情况表明,哪里的村干部素质高、基层组织建设得好,哪里的各项工作就开展得有声有色,农村工作就焕然一新;哪里的村干部能力平平、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哪里的工作就难以开展,农村工作就难打开新局面。所以,提高农村干部的工作水平,健全农村基层组织,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能力,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实现农村的繁荣稳定至关重要。

二、村干部应具备的五种素质

一个人的基本素质,是其思想、品德、知识、才能、心理、体格等诸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反映。作为党和政府在农村工作中的形象代表,村干部的基本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村班子的战斗力,影响着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农民群众从我们的村干部身上看我们的党,看我们的国家,是非常直接和具体的。我们常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就是这个道理。当一个干部有良好的素质作底蕴,则他的能力就能充分发挥出来,而如果一个干部素质低下,即使他具备某方面较强的能力,也会被其素质所扼杀,不但不能为社会所用,反而会成为党的事业的障碍。因此,要适应新形势要求,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关键在于从五个方面提高村干部的素质。

(一)要加强学习,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只有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才能做到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若忽视了学习,村干部就会迷失方向,在农村工作中驾驭不住全局。要抓好学习,应在方式、质量上下功夫。

首先要实施“换脑工程”。重点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学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思维能力,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明辨是非的能力,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要坚定地同上级党委保持一致,坚定地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把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转化为基层群众的自觉行动,使农民群众增强对改革发展的信心,提高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把握好农村工作的正确方向。

在学习与工作的结合上,我们区的很多村做得都很好。在这里我要特别提到的是××村,他们在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上,能够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了《××村党建制度汇编》,包括党总支建设规定、党员干部廉政制度、学习制度、党员谈话制度等六项制度,并针对各项制度做了相应的工作记录,存档保留。有了各项制度的规定,特别是党员谈话制度所发挥的作用,党员干部的行为就有了约束,村民就有了倾吐心里话的地方,这是一种很好的管理方式,也是我区农村党建工作的亮点。正是由于村党总支重视对理论的学习,加强党的领导,因此牢固了党总支在农民心目中的地位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农村工作最前沿的村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弄清楚为谁树政绩、怎样树政绩和树立什么样政绩这三个实质性的问题。为谁树政绩,就是要为党建功、为国出力,归根结底是为民造福。怎样树政绩,就是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形成正确的发展思路,依靠群众,开拓进取,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用才干与实干创造政绩。决不能靠投机取巧、竭泽而渔去获取政绩。树立什么样的政绩,就是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绩,树立得到群众公认、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应该肯定地说,目前我区的村干部在树立正确政绩观方面总的是好的,但也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的表现为“浮躁”,个别村干部由于长时间从事村里工作,产生惰性,处理事情往往是敷衍了事;有的表现为“浮浅”,“拍脑门”想事情、办事情;有的表现为“浮夸”,弄虚作假、搞“数字政绩”,等等。这些问题势必阻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势必危害党的形象和威望,必须坚决加以改正。广大村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并指导实践,这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关键所在;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引导,这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必须坚持“为民”思想,自觉将政绩接受群众的检验和评判,这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还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实践,尊重群众,讲实话、务实事、求实效,这是正确政绩观的本质要求。我们村干部只有真正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才能实现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第三,要实施“充电工程”。以增才干、长知识为根本目的,一是学文化,积极参加学历教育,有计划的提高自身素质。近三年内,市、区两级党校每年都针对村干部开办学历教育大专班。二是学法规,深入系统的学习政策、法律,提高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能力。严格照章办事,提高民主意识,按照民主的程序决定、决策村内重要事项,让广大村民广泛参与,不搞独断专行。三是学经济,引导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要努力加强市场经济、wto、经济管理、科技、网络信息技术等知识的学习,可以采取“请进来”讲学的方式,即一个村会同周边的几个村,邀请区委党校、区经济部门甚至是更高层次的专家学者为村班子成员讲课,讲授招商引资政策、签约注册等专门知识。四是学方法,组织到先进发达地区参观考察,“走出去”求学。在实践中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不仅使党员和村民代表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学习到了发展经验,还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有利于村屯建设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要爱岗敬业,做事业上的“有心人”

村官不大,但责任重大。村干部的首要任务就是带领农民发展农村经济,致富奔小康,在工作中我们村干部要多想一想:群众选我们为什么?在任应该干什么?将来为群众留什么?在其位谋其政,既然担当了这个角色,就要认真去做好这项工作,要保持强烈的事业心,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要对农民群众充满感情,要诚心诚意地为群众办实事、搞服务;要有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强烈责任感,有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奉献精神;要破除因循守旧,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小农意识,树立敢想、敢干、敢试、敢冒的思想,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勇于拼搏,开拓进取,尽快实现小康目标。

(三)要示范服务,做经济发展的“领路人”

农村经济发展形势逼人,发展既是时代的主题,又是村民对村干部的殷切期盼,这就要求村级干部必须把发展作为兴村富民的第一要务,提高发展经济的能力和本领,夯实为解决村民实际困难和办理各种公益事业的经济基础。村级干部要增强发展意识,提高发展经济的能力,首先,工作中要对农民有感情。手别长、嘴别馋、身别懒,工作要有公心。要有长期立足农村的事业心。农村工作苦累自不必说,村干部要做好吃苦受累的准备,要有长期扎根农村的打算,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经济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要实实在在地弯下腰为农民办实事,不要只做表面文章。其次,要有义无反顾、踏实工作的干劲。面对工作量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的工作任务,农村干部必须树立“扎扎实实,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不管对待哪一项工作,要一办到底,不能表面应付。特别是向群众承诺了的事,必须立说立行,有诺必践,取信于民。要求一般党员和群众做到的,村干部要带头首先做到。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不起示范带头作用,群众就会盯着你,你就会影响一大片,你怎么去做群众工作。第三,村干部要学会新形势下的致富本领,真正成为农民的领路人。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新时期农村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应该集中体现在致富奔小康上,体现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上。让群众发家致富,而我们自己家里穷得叮当响,我们还有什么资格,还怎么带领群众致富。我们广大村干部,应该想富、敢富、会富,首先要成为当地的致富能人,成为产业发展的带头人,给群众做出榜样。特别是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都要靠自己的诚实劳动和创业,成为农村先富起来的榜样。只有这样,村党支部、村干部在群众中才能有威信。不能像过去一样只顾埋头苦干,窝在本村图发展。要加强学习先进的经济知识,增强闯市场的本领,带领农民发展优质高效农业;要能从本村实际出发,选准选好发展经济的路子,既能自己带头致富,又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要学会发挥优势找门路,因地制宜抓发展,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不断拓宽农民致富渠道。特别是要跳出农业看农业,积极招商引资,大力支持发展民营经济,注重学习经济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要争做社会活动家,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到出路,成为农民与外界联系的“桥头堡”,最终带领农民走上共同×××的道路。

当前,想致富、盼服务是农民群众的最大愿望。把经济搞上去,让群众富起来,是摆在新时期农村干部面前的头等大事。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村干部的作用很关键。在此,我奉劝大家,要有成为首富的决心,有成为企业家、大老板的雄心,既要政治上求进步,又要做经济上的龙头老大,不但在政治上有发言权,在经济上也能讲得起话。现在我们区很多经济强村的致富项目都是由村干部带领群众干起来的。

(四)要倡导新风,做精神文明建设的“带头人”

在农村,要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到村级工作的议事日程上来。如今,农村虽然比原来富了,但生活质量、文明程度还没有跟上来,城乡差距还比较大。这就要求农村干部,要按照现代化新农村的要求,在规划建设、村庄管理、居住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引导农民群众逐步向城市化生活过渡,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要反对封建迷信,弘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文化娱乐和文明村户创建等活动,用科学健康、文明向上的思想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五)要严以律已,做廉洁自律的“清白人”

忠实实践“三个代表”,最根本的是要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村干部直接与农民群众打交道,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农民群众的思想和情绪,影响着党群干群关系。处事上,要公开、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决策上,要充分发扬民主,新生群众的意愿,多商量,多沟通,把事情办到群众心里;感情上,要贴近群众,把团结、动员、教育群众和服务群众结合起来,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工作方式上,要防止简单粗暴,学会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有效化解矛盾,调解纠纷,密切农村党群关系,为经济发展创造安定的社会环境。

现在,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制观念、参政意识明显增强,对农村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特别是农村干部祖祖辈辈生活在村里,与农民群众朝夕相处,一言一行,群众看得清楚。“公生明,廉生威”,老百姓最服的是一身正气的干部。村干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要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管住自己,管好班子,特别对本家本族,亲朋好友,不能搞亲亲疏疏。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特别是要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让党员、群众知道事是怎么办的,钱是怎么花的,使干部省心,群众明白,干部清白。要廉洁勤政,要有无私奉献精神,对自己要求严格,注重形象,树立在群众中的威信。

第7篇:农村发展致富的路子范文

按照县委关于县级领导干部联系后进村的统一安排,我于今年4月份开始带领县局分包镇村。从4月份至今,我带领包村局的有关负责同志,先后20余次入村,深入开展后进村街整顿转化工作。期间,我们先后多次组织召开了村“两委”干部会、全体党员会和村民代表会。听取了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关于该村基本情况的介绍,考察了村容、村貌。分别到农户家中、田间地头与农民座谈交心,倾听广大干部群众的呼声,征求大家的意见,从中体查社情民意,思考新形势下农村、农业、农民工作的新思路,并重点围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及农民增收等课题展开调研活动,得到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就如何促进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民增收的途径、影响因素及对策形成初步的认识。

在整顿转化期间,我结合该村的实际情况,认真开展了整顿后进党支部、党群共同致富、村务公开等项活动,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及农民增收,保证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是通过对后进党支部的集中整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二是通过开展党群共同致富活动,加快了农民致富步伐,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三是通过开展村务公开,加强了对村务工作的管理,促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在包村工作中,我发现和思考了一些问题,进一步丰富了做好农村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我认为,影响农村发展的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从主观上讲是人的因素。首先表现为,有些党员干部素质不高,不能适应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需要,不能完全适应带头带领农民致富的需要,没有敢闯、敢试的勇气,缺乏致富的带头人。目前,全村有很多剩余劳动力没有得到有效的组织和利用。其次是农民普遍文化素质偏低,存在封闭保守思想。多数农民仍习惯于过去的传统思维,固守“土地是命根子”惯有思想,听天由命、任其自然,缺乏参与市场的竞争意识。从客观上讲,可以概括为四点:一是党群共同致富活动有待深化。有的村干部对上级提出的“以党群共同致富为统领,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思路,认识不清,组织不力,没有自觉地用这一思想指导全局工作,导致一些具备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党群共同致富组织,仍处于党员联户、共富小组等初级状态;有的党群共同致富组织体系不健全,活动不规范,处于有组织,无活动的状态;有的党群共同致富组织缺乏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影响了党群共同致富组织向纵深发展。二是该村整体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多年来,全村没有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支柱经济,生产经营方式单一落后,多停留在一家一户的小农业生产,全村虽有80%以上的农民种植冬瓜,但品种技术几十年一惯制,已经明显落后。养猪、养鸡专业户养殖规模也不大,一般在20-30头和400-500只的范围内,户数不足全村总量的20%。目前,全村尚无一家集体企业,集体收入来源主要靠村提留和土地承包费,只能勉强维持村干部的工资发放。修路、办电、打井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能力有限,对农户发展生产在资金、技术上的支持和引导更是无从谈起。三是由于农副产品价格下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发展生产、扩大种植和养殖规模的积极性。四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的不够及时,村政规划和建设相对滞后。如,村南的两眼机井和村西头的漫水桥,在本次集中整顿转化之前,一直没有得到修善,已影响到了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村民反映强烈,村容村貌仍然存在脏乱差的现象等等。

这些问题不仅仅是从村反映出来,也是所有后进村存在的共性问题,解决上述问题,当务之急是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解放思想,提高素质。要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就必须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上入手。而人是这一转变过程的重要载体。“两委”班子、农村党员是一个村经济发展的领头雁,在带领全村农民致富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一定要先从提高农村“两委”班子素质入手。要建立健全培养、选拔、使用、监督、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农村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化村务公开工作,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必要时,从县、乡两级选取派有基层经验的干部到村街挂职锻炼,帮助“两委”班子开展工作。同时,县、乡两级要帮助指导农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地拓宽致富门路,铺路子、出点子、定调子,真正让农民有甜头、有奔头。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用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增强村民的感性认识,激发起致富的信心和勇气。事实上,我县一些村街正是采取了这一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办法,为经济的发展找到了出路。在调查中,我感觉到部分农民已增强了“要致富先修路,不种麦多种菜”的思想意识,要抓住这一有利的形势,积极引导,选准示范点,大力支持,促进工作开展。

2、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乡、村两级要做好群众的宣传发动工作,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参与到水、田、林、路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来,不断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在资金保障上,可以通过群众投工集一点、金融信贷扶一点、县乡财政拨一点、施工单位垫一点等办法。

3、必须尽快进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一要引导农民开展多种经营,跳出过去单一的种植、养殖模式的束缚,大力发展畜牧业,适度压缩粮食作物和大路蔬菜的种植面积,扩大瓜果、花木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二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广温室大棚、冷棚等风险较小、成本较低、易于掌握的种植、养殖技术,发展规模种植、规模养殖。帮助农民解决资金、技术上的难题,降低单位成本,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三是要为农业产业化留足、留好用地。规划要做到成方连片,相对集中,为今后形成规模打好基础。由镇、村街配齐水、电等基础设施,发包给广大群众。同时,要转变观念,探索灵活多样的土地流转机制,让土地真正活起来。

第8篇:农村发展致富的路子范文

一、党员电化教育要为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好服务,实现创业富民的目标

眼下,部分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偏低的实际成为了其增收难的瓶颈。党员电化教育要把增强乡村领导班子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作为工作的重点,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方式,不断提升党员电化教育的效果。各级组织部门应立足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有针对性、有侧重地购置农村科技致富、实用种养技术等类型的电教教材,并合理安排时间在各基层电教站(点)巡回播放,给党支部教方法、指方向。通过党员电教这一宽广的平台收集各种致富信息,助广大农户走出一条依靠科技兴村富民的路子。乡村党组织也可以利用电化教育推广名优特新品种,辐射带动农户,切实使党员电教成为富村富民的“助推器”。

二、党员电化教育要为增强乡村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做好服务,实现强化堡垒的目标

针对部分村发展无思路、创业无门路的问题,党员电化教育要把开阔党员视野,理清发展思路,加快农村发展作为工作的主题,着重增强电化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在丰富农业实用科技教材的同时,各级组织部门还应广开一些致富经验、成功事例、“双带”典型等类型的电教片源,鼓励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先干起来。从各地先进基层党组织事迹中寻找差距,理清思路,并通过收看鼓舞人心的片子,增强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走上富裕之路的信心。有的典型事迹片子能激励基层干部一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决心,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实践中艰苦创业的强大合力。

三、党员电化教育要为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做好服务,实现塑造形象的目标

针对个别党员带头作用发挥不充分的问题,党员电化教育要把提高农村党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善于把最新科技成果运用于生产实践的能力作为工作的着眼点,精心组织,注重实效,着力增强电化教育活动的实效性。乡村应以党员电化教育为载体,以实用科技片、典型经验片为教材,联合党校以及新兴的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在基层党员干部和农村中青年党员中广泛开展科技培训活动。组织部门也要联合电视台制作或引进一批有针对性的电视专题片,集中展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成功经验、创新做法和典型事迹,进一步激发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投身创先争优活动的热情。

第9篇:农村发展致富的路子范文

抚松县紧紧围绕“党组织为党员服务”的工作思路,结合各地资源的实际特点,建设了一批有规模、有特色、有潜力、可推广的农村党员“智能工程”示范基地,培养了一批文化素质高、发展能力强的“智能”型农村党员示范户,并制定了《抚松县农村党员“智能工程”示范基地及示范户建设实施方案》,使全县农村富民项目富有成效。

一是突出特色,立足产业建基地。各乡镇根据本地资源的立体性、多样性等实际特点,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抓住现有产业链条和党员产业大户,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形成了党委抓服务、支部抓示范、党员抓带动的三级联动机制。努力构建一乡一品、一村一品、数村一业、布局合理的农村党员“智能工程”示范基地产业带,使示范基地成为学习培训、技术服务、市场信息、为民办事的中心。目前,已建成北岗镇、仙人桥镇、抽水乡等以五味子、育肥牛为主,兼营其它产业的综合示范基地6个。

二是明确思路,重点扶持抓带动。针对农民普遍想致富,但苦于没资金、没技术、没有人带头的心理,抚松县明确了“带着党员干,做给农民看”的工作思路,筛选了一批有文化、有技术、致富积极性高的农村党员,进行重点扶持。每年定期对示范户进行专业培训,在技术上给予相应的扶持,让他们掌握自己感兴趣的致富技术;主动为他们提供致富信息,帮助选择致富项目,对农村党员发展的一些相对稳定的项目,还可以签定单;帮助成立协会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及时掌握市场行情;实行乡(镇)、村干部对重点党员示范户和贫困党员的包保。目前,已培养农村党员示范户32户,带动农户121户,党员群众280人,发展经纪人7人,建立五味子协会2个。党员示范户正逐步成为农民群众致富的带头人。

三是扩大辐射,基地建设显成效。加强农村党员示范户、示范基地的建设,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农村党员的致富步伐。北岗镇五味子基地得到镇政府资金扶持20余万,政策扶持3项,基地由原来600多亩发展到现在的1500多亩,带动党员群众53人,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80余人。今年产值达150万元,预计明年扩大到6000亩,力争三年内形成北岗、榆树、泉阳万亩五味子产业带。利用现有示范基地,先后举办了五味子种植、野猪家养等技术培训班3期,培训农村党员210多名。党员示范户还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实际情况,以示范基地为依托与本村1-2户贫困户结成致富帮扶对子,努力实现“富了要互助,全村富了才算富”的富民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