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物下学期总结范文

生物下学期总结精选(九篇)

生物下学期总结

第1篇:生物下学期总结范文

【关键词】乡镇学校; 生活饮用水; 水质监测

Longchang township school drinking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results

Zhang YuLuo Xiaoqin

【Abstract】 ObjectiveLongchang township school drinking water hygiene, safe drinking water to strengthen school management and the township building for reference. MethodTo carry on comprehensive monitor to 82 rural schools'drinking water quality in 2009-2010 year, defers to GB5749-2006 to analysis and evaluate the monitoring results.ResultsIn 2009 and 2010,Longchang township school drinking water overall pass rate of 33.95%and 35.48%, the sensory index average qualified rate is of 87.04% and 87.10%,the average pass rate of the general chemical index of 89.51% and 96.77%, the average pass rate of toxicological index of 95.06% and 93.55%, microbial indicators of the average qualified rate of 41.36% and 41.29%;failed projects are turbidity, iron, manganese, total number of colonies and total coliform in 2009,andfailed projects are turbidity, total number of colonies and total coliform in 2010. ConclusionLongchang township school drinking water quality is poor. Recommended the strengthening of investment in school drinking water, sanitation and supervision, to ensure that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drink safe, healthy, secure, high-quality drinking water.

【Keywords】 Township schools; Drinking water;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中图分类号】R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017-02

为确保乡镇学校师生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预防和控制介水传染病,掌握隆昌县乡镇学校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隆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县乡镇学校生活饮用水进行全面监测。现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隆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2010年乡镇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数据。

1.2 对象隆昌县82所乡镇学校,分别在上、下学期采集水样。2009年共采集317件水样,其中2009年162件(上学期80件,下学期82件),2010年155件(上学期80件,下学期75件)。

1.3 监测项目监测项目共计10项,分别为感官指标3项:色度、浑浊度、臭和味;一般化学指标3项:PH值、铁、锰;毒理学指标2项:氟化物、硝酸盐;微生物指标2项: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

1.4 检验方法和评价标准检验方法依据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5750-2006[1]执行;监测结果依据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2006[2]评价。一项指标不合格即判为不合格水样。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全县82所乡镇学校,均为打井取水自备水源。

2.2 总体水质监测结果在2年间共监测317件水样,合格110 件,总体合格率为34.70% 。

2.3 2009年乡镇学校生活饮用水水质总体监测结果2009年上、下学期总共监测2次,共采集水样162件,合格55 件,总体合格率为33.95% 。162件水样中,感官指标平均合格率为87.04 %,一般化学指标平均合格率为 89.51%,毒理学指标平均合格率为95.06%,微生物指标平均合格率为41.36%(见表1)。

2.4 2010年乡镇学校生活饮用水水质总体监测结果2010年上、下学期总共监测2次,共采集水样155件,合格55 件,总体合格率为35.48% 。155件水样中,感官指标平均合格率为87.10%,一般化学指标平均合格率为96.77%,毒理学指标平均合格率为93.55%,微生物指标平均合格率为41.29%(见表1)。

2.5 2009年乡镇学校上、下学期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2009年上学期共采集水样82件,合格19件,合格率为23.17% 。82件水样中,感官指标总体合格率为86.59 %,一般化学指标总体合格率为85.37%, 毒理学指标总体合格率为 95.12 %,微生物指标总体合格率为 25.61%。2009年下学期共采集水样80件,合格36件,合格率为45% 。80件水样中,感官指标总体合格率为87.5%,一般化学指标总体合格率为93.75%, 毒理学指标总体合格率为95%,微生物指标总体合格率为57.5%。上期与下学期总体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2,P

2.6 2010年乡镇学校上、下学期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2010年上学期共采集水样80件,合格16件,合格率为20% 。80件水样中,感官指标总体合格率为87.5%,一般化学指标总体合格率为95%, 毒理学指标总体合格率为 92.5%,微生物指标总体合格率为 27.5%。2010年下学期共采集水样75件,合格39件,合格率为52%。75件水样中,感官指标总体合格率为90.67 %,一般化学指标总体合格率为98.67%, 毒理学指标总体合格率为 94.67%,微生物指标总体合格率为56%。上学期与下学期总体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11.49,P

2.7 2009、2010年乡镇学校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对比情况2009年监测水样总体合格率为33.95% ,2010年监测水样总体合格率为35.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5,P>0.05)。

3讨论

3.1 结果分析2010年隆昌县82所乡镇学校水质合格率为35.48%,较2009年33.95% 稍有提高。2009-2010年总体水质以微生物指标不合格为主要问题,微生物指标总体合格率为41.32%,与2009年41.36%、2010年41.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学校消毒与否、消毒质量存在密切关系。82所学校水质绝大部分未经任何消毒处理、学校未建消毒池、无专职人员在消毒室定时看管并记录相关消毒记录、无消毒计量流量计算公式等,使得消毒效果无法保证,加之管道陈旧,导致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低。上学期水质总体合格率为21.60%,主要不合格项目为微生物指标,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为26.54%;下学期水质总体合格率为48.39%,主要不合格项目仍为微生物指标,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为5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2,P

3.2 建议:

3.2.1 加强饮用水卫生宣传力度。政府部门、教育部门和CDC要认真贯彻落实生活饮用水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工作,加强饮用水卫生知识宣传,从而提高乡镇师生对饮用水安全的意识[4],使学生做到不在取水处乱倒垃圾、不随地大小便,做到对取水源的保护。

3.2.2 加强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卫生监督部门应将乡镇学校饮用水纳入经常性卫生监督范围[5],协同CDC定期或不定期对乡镇学校饮用水进行抽样检测,对不合格学校及时发出整改通知,以避免介水传染病的爆发或流行。

3.2.3 加强饮用水卫生设施投入与对供管水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学校应配备与师生相应要求的饮用水处理设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CDC和卫生执法监督部门等相关职能部门应定期举办对供管水人员的饮用水卫生知识培训,增强其卫生意识和责任心,以确保师生喝上安全、卫生、放心、优质的饮用水,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GB/T5750-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s]

[2] GB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s]

[3] 王翠蓉,郑寿贵,叶晓东,等。金东区农村学校饮用水状况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21(9):85-86

[4] 郑群.衢州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结果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9,21(1):19-20

[5] 吴茜,张芝华.云南省腾冲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8,24(7):668-669

第2篇:生物下学期总结范文

2016年度物理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在XX年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我继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式教学

为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素质教育,我摒弃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并采用符合现在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将课堂大胆、充分地让学生们自己支配。采用以自学(自读课本及相关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索)互学(讨论交流)督学(老师督促个别不太专心的学生、适当点拨知识重点、解析学习难点)验学(当堂练习巩固,检验学习效果)链接起来的课堂结构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作业基本能在课堂内完成,使学生有足够充分的课外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阅读课外读物、体育运动或做一些手工制作;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一节课内,学生需要完成四个不同内容的活动,学生不容易感到疲劳和厌倦,整节课都能集中精力。

二、运用现代媒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能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信息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能在视觉、听觉上产生丰富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静态的知识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记忆。

三、加强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遵循物理教学规律和物理学科的特点,以实验启动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的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启发积极思维,提示物理现象的本质。组织好学生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配合校园文化节,开展了物理小制作比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动手做实验的热情。

四、因材施教,整体性提高学生成绩

学生智力、素质的参差必然导致教学的不统一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兼顾全体学生,难易有度,激励先进学生,鼓励后进生。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重点给予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鼓励、倡导他们超前学习,指导他们适当拓宽学习内容、加深学习深度、提高学习难度,争当领跑者。特别关注有学习欲望但学习困难的学生,经常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困难所在,经常表扬他们的进步,放大他们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学习热情,再循序渐进地指导他们掌握一些简单有效的巩固知识的技巧,尽可能使他们感觉到付出总有回报。

五、重视德育渗透,培养科学态度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科学态度教育。着重介绍一些我国科学家对物理学的贡献,介绍各国科学家们在探索物理学的过程中经历的细节事件,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索中的艰辛,学习科学家们敢于质疑权威、善于发现极细微的现象、勤于实验反复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六、加强校本研修,提高业务素质

坚持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同本学科组同事们一道,认真研究《上好一堂课的22个关键要素》(本学年继续教育培训指定的培训教材),反复解读《物理新课程标准》,跟进了解我省近几年的中考动向,尽量熟悉新形势下的教学教育价值观,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整体提高学生们的物理素质。

九年级上学期物理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物理实验对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创新思维、分析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和归纳、应用能力都有重要作用。在本学期物理实验教学上我按照开学初制定的实验教学计划认真执行,扎实开展实验,现将一学期的实验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确定实验指导思想,强化实验教学目标

九年级学生从思维上有很大的进步,具有创新意识,对实验兴趣较浓厚,所以在实验教学中展开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量把验证性试验改为探索性试验,把演示实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改为学生动手实验,通过学生的主动合作探究获取结论。使教学内容将课内有机的与课外结合并适度延伸,做大限度的调动学生自主的积极性。

二、组建物理实验兴趣小组,积极开展各种课外实验

在实验教学中组建专门的物理兴趣实验组,这样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开拓实验兴趣,增加课外知识,并及时的练习实际生活,让学生在交流讨论和合作探究中收获,在创新实验中具有成就感,掌握更好的物理研究方法。

三、存在问题

1、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同样多物理实验也嫌麻烦,不能完成实验探索和获取实验结论。

2、还有些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也相对来说较为懒散,进入实验室有观望,看热闹的思想,因此不能投入到实验的探究和思索当中,这就大大影响了实验目的和效果。

四、工作设想

在今后的工作中

(1)要继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视野,增大知识广度,将物理更好的与生活和科学实际相联系,是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用;

(2)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分类教学,冰蚕去形式多样的是实验教学方式和手段,结合本学期存在的问题不断强化,是学生有更好的进步和收获。

延伸阅读:九年级下册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经过一年半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初三的同学现在对物理应该有大部分的知识已经掌握,这学期面临着升学考试,而中考物理实验操作是这学期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和老师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所以我对本学期的物理实验做了如下计划:

一 注重学生操作细节

这学期主要做的实验就是为中考预备实验,严格按照要求,认真辅导学生,要求每个学生都过关

二 注重学生操作的规范性

很多学生做实验总是不按照老师的规定去做, 这学期我一定要重点抓这部分学生,并进行仔细辅导,一定按照中考的要求规范学生的操作过程。

三 重点以中考要求为教学要求

这学期我主要对初三学生认真教中考的五个实验:用天平测固体物块,测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用电压表测串联电路其中一灯泡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并联电路其中一支路电流。

四 严格把握学生的不足地方

第3篇:生物下学期总结范文

关键词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分配;高寒旱区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3-0109-01

StudyonDryMatter AccumuliationandDistributionofPotatoinAlpine-coldAridRegion

ZHANGRong

(Institute of Soil and Fertilizer,Qinghai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Xining Qinghai 810016)

AbstractStudy on dry matter accumuli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potato in alpine-cold arid region wa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growth process of potato in alpine-cold arid region,the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showed a rapid growth trend in the growth period of potato plants. Accumulated rate skyrocketed change dynamically. The distribution of dry matter changed in potato various parts with the growth of the centre.

Key wordspotato;dry matter;accumuliation;distribution;alpine-cold arid region

马铃薯块茎产量主要来自光合产物,单株的干物质积累总量越大,块茎产量则越高[1]。青海省处于高海拔地区,气候凉爽,紫外线照射强,日温差大,非常适合马铃薯作物的种植,是我国马铃薯主要产区之一。近几年马铃薯种植面积迅速增加,现已成为青海省的一大栽培作物,近年青海省马铃薯播种面积一直保持在6.5万hm2以上,总产150万t左右[2]。为探讨青海省旱区马铃薯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状况,特进行此项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概况

供试马铃薯品种为当地主栽品种青薯2号。试验设在青海省大通县斜沟乡下窑村,旱地,土壤类型为栗钙土,质地为中壤,肥力中等。土壤有机质含量28.7 2 g/kg,碱解氮含量126.0 mg/kg,速效磷含量5.8 mg/kg,速效钾含量182.0 mg/kg,pH值8.2。

1.2试验实施

马铃薯于2009年4月22日播种,行距70 cm,株距33 cm,密度4.8万株/hm2。播种前结合翻地基施农家肥60 t/hm2,化学肥料分别为尿素、过磷酸钙和硫酸钾,施肥量为纯氮135.3 kg/hm2、五氧化二磷6.9 kg/hm2、氧化钾4.8 kg/hm2,除氮肥25%结合降雨苗期追施外,其余作基肥一次性施入,在生长期间中耕除草3次,防治病虫害3次。按大田生产进行管理,10月18日收获。

1.3测定方法

对试验处理各生育期按不同器官(根、茎、叶、块茎)分别于苗期(6月24日)、团棵期(7月17日)、开花期(8月13日)、结薯期(9月20日)、收获期(10月18日)蛇形5点按规定分别采集植株样品。采后将器官分开,称鲜重,随后在100 ℃烘烤箱内烘30 min,然后调至80 ℃烘干至恒重,分别计算全株干重、各器官干重及干物质分配率。

2结果与分析

2.1马铃薯干物质积累过程

由表1可知,马铃薯干物质的积累总量随着生育期的推移逐渐增大且加快,苗期、团棵期干物质积累缓慢,马铃薯以营养生长为主,主要是增加叶片及根系,分别占总干物质量的1.67%和3.98%。开花期至结薯期块茎形成,干物质量增加较快,结薯期至成熟期,块茎中淀粉积累,干物质量急速增长,成熟期达到高峰,占总干物质量的52.00%。马铃薯根的干物质积累量从苗期到结薯期呈线性增长,峰值出现在结薯期;进入成熟期后,由于干物质向块茎转移,根的干物质总量逐渐下降,直至收获。干物质在茎中的积累动态与根积累动态相似。叶的干物质积累量随着生育期的推移呈递增趋势,块茎形成以后,干物质总量始终呈递增趋势,特别是进入结薯期后,块茎的干物质积累量直线增加,直到收获[3]。

2.2马铃薯干物质积累速率的变化

由表2可知,马铃薯在整个生育期间,单株干物质积累速率呈上升趋势,根、地上茎及叶片的干物质积累速率均呈单峰曲线变化。马铃薯在整个生育期间,干物质积累量呈现曲线上升的变化,积累速率随生育进程呈“慢―快―慢”变化[4]。在块茎增长期以前,全株干物质积累速率增长较慢,块茎形成后,干物质积累速率迅速增加,在成熟期达到峰值2.257 g/(株・d),淀粉积累期至成熟期增长速率又有所下降。因为马铃薯在生育中后期,以块茎的膨大和淀粉积累为主,所以干物质积累速率在块茎增长初期至淀粉积累期较高。根和地上茎的干物质积累速率的变化与全株的情况有所不(下转第111页)

(上接第109页)

同,根的干物质积累速率呈现单峰值变化,以团棵期至开花期增长最快,达0.046 g/(株・d);地上茎的干物质积累速率则以开花至结薯期增长最高,达0.351 g/(株・d);到生长后期,根和茎进入衰退期,根和地上茎的干重出现负增长。叶的干物质积累速率与地上茎相似,以生育前期较快,峰值出现在开花期至结薯期,达0.514 g/(株・d)。

2.3马铃薯干物质在各器官的分配

由表3可知,马铃薯干物质在各器官的分配,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变化。在块茎增长期前,干物质主要分配在叶片,其次是地上茎;块茎增长期后,块茎是干物质的主要分配器官。具体表现为:马铃薯干物质的积累分配在结薯期之前都以叶片为中心,团棵期达到最高,为88.79%,随生育进程的推移,干物质在叶片中的分配率逐渐减少,到成熟收获期,干物质在叶部的分配率降到最低32.85%。干物质在根部的分配率以苗期为最高,占全株干物质总量的21.75%,随生育进程的推移,与叶部相似,分配率逐渐减少,到成熟收获期,干物质在根部的分配率降到最低2.59%。干物质在地上茎中的分配峰值出现在结薯期,约占全株干物质总量的27.24%。块茎形成以后,干物质向块茎中的分配直线增加,直至成熟期,占干物质积累总量55.62%。

3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干物质的积累总量随着生育期的推移逐渐增大且加快,成熟期达到高峰,占总干物质量的52.00%。马铃薯在整个生育期间,干物质积累速率的变化呈现直线上升的变化动态[5-6],在块茎增长期以前,全株干物质积累速率增长较慢,块茎形成后,干物质积累速率迅速增加,在成熟期达到峰值2.257 g/(株・d)。马铃薯干物质在各器官的分配,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变化。在块茎增长期前,干物质主要分配在叶片,其次是地上茎;块茎增长期后,块茎是干物质的主要分配器官。

4参考文献

[1] 高聚林,刘克礼,张宝林,等.马铃薯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的研究[J].中国马铃薯,2003(4):209-212.

[2] 肖明.青海省马铃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青海科技,2007(4):11-13.

[3] 王俊平,门福义,宋伯符,等.马铃薯营养物质分配对蕾花果脱落的影响[J].中国马铃薯,2001(1):1-4.

[4] 许泳清.甘薯新品种“陇薯9号”高产生理特性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7(11):12-13.

[5] 宋碧,张军,李斌.稻田免耕栽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9(1):86-88.

[6] 杨进荣,王成社,李景琦,等.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及分配规律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4(3):118-120,134.

第4篇:生物下学期总结范文

1 实验对象

以本校七年级6个班的学生,共379(63+64+63+63+64+62)人为实验对象,其中实验班设置A、B、C3个班,另外3个班(a、b、c)为对照班。实验班采取“问题导学法”进行课堂教学,而对照班则运用讲授法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2 研究方法

根据每学年每学期的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学业水平考试共8次考试成绩,然后利用SPSS19.0和Excel2003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价指标包括平均分(分)、优秀率(%)和及格率(%)。实验班各指标的效值=实验班的绝对值-对照班的绝对值,效率=(实验班的绝对值-对照班的绝对值)/对照班的绝对值×100%,然后运用t检验的方法检测实验班和对照班总平均值差异的显着情况。

3 结果与分析

3.1 平均分

各班生物学学习成绩的平均分见表1。

表1的数据统计结果表明,整体上,无论是每一次考试,还是8次考试,实验班生物学的学习成绩总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班。就每一次考试来说,只有在7年级上学期的期中考试中,对照班a班、b班的平均分依次是77.77分和76.05分,均超过实验B班的平均分(75.38分),但总平均分实验班为80.10分,而对照班总平均分为76.40分。这可能是实验初期,实验班中不同的班级学生适应“问题导学法”的教学方式所需要时间存在长短的差异。其他考试(7年级上学期期末、7年级下学期期中和期末、8年级上学期期中和期末、8年级下学期期中和学业水平考试)都是3个实验班的生物学平均分高过对照班各班的平均分。经过2年的教学实践,实验班生物学学习成绩总平均分高达79.73分,效值比对照班增加了7.56分,效率提高了10.47%,经过t检验可以知道|t|=5.674>t0.01=2.807,以下检验可信度均为99%),两者差异极显着(P

3.2 优秀率

优秀率是衡量各班生物学学习成绩优秀学生人数占全班总人数比例的指标,实验结果见表2。

表2的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实验班中,A班、B班和C班8次考试的平均优秀率分别为77.75%、51.75%和41.67%;而对照班中,a班、b班和c班的平均优秀率则依次为41.78%、45.96%和39.71%。由此可见,虽然个别对照班的平均优秀率高过实验班个别班,但总体上实验班的平均分比对照班的要高,8次平均如此,每一次考试的优秀率也存在同样的情况。这不仅表明“问题导学法”的教学方式在不同班级使用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存在差异,而且也反映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强和学习自觉性较高,受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影响可能比一般学生要低。从整体上分析,实验班总平均优秀率的效值比对照班高出14.57%,效率增加了34.30%,经过t检验可以知道|t|=3.460,虽然小于平均分的|t|值(5.674),但实验班和对照班总平均优秀率的差异依然极显着(P

3.3 及格率

及格率是衡量某群体学生生物学学习成绩及格人数占全班总人数比例的指标,实验结果见表3。

从表3的数据统计结果可知,除了在8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中,对照班a班及格率(85.71%)超过实验班C班(84.38%),其他7次考试中实验班各班的及格率均超过对照班各班,这和平均分的情况基本上是一致的。在8次考试的平均及格率方面,实验班A班、B班和C班分别为99.0%、88.23%和85.98%,对照班a班、b班和c班则依次为81.40%、79.85%和77.99%,这说明无论是实验班,还是对照班,平均及格率均存在差异,且实验班各班的平均及格率均高过对照班各班。从总体上来看,实验班总平均及格率为91.07%,对照班的是79.75%,所以,实验班总平均及格率比对照班增加了11.32%,效率提高了14.19%,经过t检验可以知道|t|=6.729,同时高于总平均分和总平均及格率的|t|值,因此,实验班和对照班总平均及格率的差异极显着(P

第5篇:生物下学期总结范文

关键词:河道;深潭-急流-河滩;水质;释放;清水江

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2008006

1引言

河道水体的污染通常是由于水中氮、磷等营养元素含量过多或有机污染物超标造成的藻类异常繁殖[1]。国内外学者对河道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河道水体流速对水中污染物的影响,河流形态多样性对河流生态系统多样性、功能、机制的影响,利用水动力模型模拟河流形态与粗糙度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2,3]。通过调查发现,由于河道在水动力过程的长期作用下,天然河道在一定距离内形成了“急流-深潭-河滩”这一基本的结构单元,并且随着河流上下延伸会不断的重复出现,因此河道中的水质不仅会因上下游不同河段环境的差异而变化,而且河水在“急流-深潭-河滩”这个交替单元中也会有所差异[4~7]。阶梯-深潭系统则是大坡度山区河道演变中十分重要的河床形态,常由一段陡坡和一段缓坡加上深潭相间连接而成,在河道纵向呈现一系列阶梯状[8]。然而,随着河道向下游发展,阶梯-深潭系统变成了急流-深潭-河滩系统。急流水浅、流速快,常处于河流中间位置,河床基质贫营养,没有水草等水生植物。深潭是一个类似碗状结构,底质较多,有许多细沙甚至淤泥,适宜于多种水生生物的栖息。河滩是由砾石和泥沙构成,是河流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带。不同流速、不同深浅的急流和深潭组合为水生动物创造了多样的栖息地,这有利于河流生态系统保持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流域生态学包括河网间带、河网和湖泊系统,河网间带和湖泊从小尺度揭示规律已经很深入了,而河网的河流生态研究长期停留在河流整体格局上,急流-深潭-河滩系统作为整体河流尺度下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的确立,将使河网系统的生态研究深入到更小尺度,和其他两个亚系统同步,这样就完善了流域生态学的理论。在目前天然河流已很少的情况下,本研究选取天然性好的清水江为研究对象,一是因为清水江是贯穿贵州喀斯特和非喀斯特地区的重要河流,并且具有典型河道深潭-急流-河滩系统结构,二是20世纪工农业发展,河流污染比较严重,21世纪初,随着经济发展及城镇化建设加快,清水江水环境污染加剧,自2008年,省水利厅和省环保厅联合颁布《贵州清水江流域污染防治规划(2008~2010年)》,对清水江的污染加强治理,取得良好效果[9]。本文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清水江不同水期上、中、下游河段急流-深潭-河滩系统形态结构及对流域生态环境影响的相关指标测定,认识河流基本结构单元形态结构与功能, 收集相关数据,获得的研究结果可以直接支撑河流生态工程的开展,也可以为其他河流的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2材料与方法

2.1研究河段概况

清水江是沅江的主源,发源于贵州省都匀市谷江乡西北,是长江流域上游重要支流之一,是贵州省第二大河流,发源于贵州省都匀市谷江乡西北,主要流经都匀市、凯里市、锦屏县,在天柱县流出省境,出省河口海拔216 m。整条河流的走自西向东,海拔逐渐降低。流经的地区大部分为少数民族地区,河道蜿蜒曲折,森林植被茂密。清水江在贵州省境内长459 km,流域面积17157 km2[10],集雨面积6700 km2,年产水量124亿m3,流域内有16个县市。本研究分别选取都匀(N26°11′59″,E107°42′30″,海拔809 m)、凯里(N26°32′36″,E107°52′41″,海拔621 m)、锦屏(N26°6′29″,E108°7′10″,海拔357 m)河段作为清水江上、中、下游河段对结构单元中水质进行分析(图1)。

2.2样品采集和测定

2.2.1样品的采集

在每个河段,逆着水流方向,依次选定3个急流及深潭,在每个急流和深潭中,根据面积大小,确定3个等距离的采样点,在水面下0.5 m处用有机玻璃采样器采集水样,然后立即装入聚乙烯塑料瓶内密封,水样用浓硫酸固定,置于4 ℃下保存。每个急流和深潭中的3个水样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反映该深潭或急流的水质状况。每个河段设置6个采样点,上、中、下游共18个采样点。水样采样频率为枯水期、丰水期各一次。

在相同的采样点按顺序在每个河段确定3个相连的深潭-急流-河滩系统,分别对每个系统的底泥或底质采样,由于其形态结构不同导致的地址差异,急流底质为卵石、漂石,深潭底质为黏粒、粉砂、河滩底质为砂粒、砾石,共9个连续的深潭-急流-河滩系统共27个采样位,且对每个样位选择5个采样点的样品进行混合形成混合样。具体地,采集沉积物表层0~15 cm的新鲜底泥,平均每个样品至少采集同一典型河段3个不同的点的样进行混合,使样品具有代表性。

2.2.2样品的测定

水质指标测定方法为:总氮(TN):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GB11894-89),硝酸盐氮(NO-3-N):紫外分光光度法(HJ/T346-2009),氨氮(NH+4-N):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535-2009),总磷(TP):过硫酸钾消解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11893-89),溶解氧(DO):碘量法(GB/T7489-87),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非稀释法和稀释接种法(GB/T7488-1987),化学需氧量(COD):重铬酸盐法(GB11914-89),对水体质量的评价参考中国国家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11]。

底质样品带回实验室后,将上游、中游和下游3个河段对应的深潭(ST)、急流(JL)和河滩(HT)的9个底质分三组分别置于1000 mL量筒,保持通气状态。一组加入原河水(Y)为上覆水,一组加入蒸馏水(Z)为上覆水进行实验对比,同样水土比为5∶1,做3组平行样;避光(B)一组将黑色塑料袋包裹于整个实验装置完全避光,光照一组则不包裹将实验装置置于25 ℃培养箱24 h光照培养。每隔两天利用注射器小心的吸取靠近底质界面的上覆水过0.45 μm滤膜对其进总氮的测定。

2.2.3清水江底泥释放总氮、总磷释放通量

由公式(1)计算氮磷的释放通量:

K=V(Cj-C0)-∑nj=1V′(Cj-1-C′)/A′・t(1)

式中:K为一定条件下沉积物总氮/总磷的释放速率(mg/(m2・d));Cj,C0,Cj-1为第j次、初始和j-1次采样时总氮/总磷的浓度(mg/L);C′为添加水样总氮/总磷的浓度(mg/L);V为试验上覆水体积(L);V′为每次采样的体积(L);A′为试验上覆水与沉积物的接触面积(m2);t为释放时间。每次采样得出的K的平均值即为氮/磷的释放通量。

3结果与分析

3.1不同水期急流-深潭水体总氮(TN)、硝酸盐氮(NO-3-N)、氨氮(NH+4-N)、总磷(TP)浓度比较

图2表明,清水江在枯水期及丰水期TN、NO-3-N、NH+4-N、TP浓度均为深潭>急流, TN、NO-3-N、NH+4-N在枯水期与丰水期的急流与深潭差异性均不显著(n=9,P>0.05),TP在枯水期差异性极显著(n=9,F=0.903,P

3.2不同水期急流-深潭水体溶解氧(DO)、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浓度比较

图3表明,清水江在枯水期和丰水期的DO及BOD5均表现为深潭急流,而在丰水期则表现为深潭

3.3不同条件对氮磷释放的影响

3.3.1不同上覆水以及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氮释放

在水-沉积物体系中,沉积物中部分无机氮的溶出和有机氮的矿化使其中的氮释放到间隙水中,再通过扩散作用进入上覆水,导致上覆水氮浓度增加;而发生在水-沉积物界面的吸附过程又使上覆水氮浓度降低,因而,上覆水中氮浓度的变化反映了沉积物―上覆水之间氮的交换过程[13]。这些过程受水中溶解氧浓度、温度、pH及沉积物性质等因素的影响[14]。通过分析,不同上覆水以及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总氮释放规律在上、中、下游相似,均有两个释放高峰和一个释放低谷,释放高峰分别出现在第12天和第18天,释放低谷出现在第15天。从释放通量上看:蒸馏水166.84 mg/(m2・d)>原河水避光101.12 mg/(m2・d)>原河水见光93.77 mg/(m2・d),上游123.15 mg/(m2・d)>中游121.37 mg/(m2・d)>下游117.21 mg/(m2・d)。见图4。

3.3.2不同上覆水以及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磷释放

上覆水磷浓度与上覆水-底泥系统中发生的沉淀-溶解、吸附-解吸及有机磷的矿化等过程有关。土壤淹水后上覆水磷浓度受氧气扩散的影响产生波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上覆水中磷浓度也会有所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上覆水以及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总磷释放规律在上、中、下游相似,均有两个释放高峰和一个释放低谷。释放高峰分别出现在第18 d和第24 d,释放低谷出现在第21 d。从释放通量上看:蒸馏水1.8984 mg/(m2・d)>原河水避光1.5398 mg/(m2・d)>原河水见光1.2739 mg/(m2・d),下游2.4298 mg/(m2・d)>上游1.1522 mg/(m2・d)>中游1.1299 mg/(m2・d)。见图5。

4结语

本研究对形态结构具有差异的深潭和急流2种结构中水体的7个主要水质指标及底泥氮磷释放进行分析,探讨河道形态结构变化对河道水质的影响。清水江河道系统水质差异主要表现在TP、DO、BOD5及COD,而TN、NO-3-N、NH+4-N差异性不显著。上世纪末清水江部分流域受磷、氨氮及有机物污染,自本世纪加强治理后,污染物大量减少,水质得以改善。溶解氧(DO)是健康的水生生态系统的基本条件之一。急流中的水可从大气中直接吸收氧气,深潭中的氧气主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获得[15]。溶解氧的浓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丰水期比枯水期水体温度高,浓度低,证明水生物的存在消耗掉了大量氧气。 丰水期水量变大,水生生物大量繁殖,一方面对氮磷有稀释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固定作用,导致水体中氮磷浓度降低。深潭水生植物多于急流水生植物,植物的存在会固定水体中的磷,导致深潭与急流中的磷产生明显差异。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呼吸作用都会影响水中的DO含量,在溶解氧浓度较低的条件下,反硝化细菌可以进行反硝化作用,将NO-2和NO-3转变成大气中的N2,同时这类细菌会产生有害气体或释放出污染水体常有的恶臭气体[16]。

河流沉积物是河流氮、磷蓄积的主要形式,在排入河流的营养物质减少后,沉积物中的氮、磷会逐步释放,成为河流富营养化的主导因子。氮、磷释放的差异间接体现出水质的变化,因此,研究沉积物中的氮、磷释放对水质影响有重要意义[17]。光照对氮磷释放有抑制作用,但是同在见光条件下,蒸馏水比原河水更能促进氮磷释放,就变化趋势而言,变化的幅度因不同条件而异 [18~22]。在通气培养前期,底泥中的有机质会受到好氧微生物的好氧分解,总氮中的N被分解成NH3,使上覆水中NH3的浓度迅速增加出现波峰,后期随着有机质的消耗,NH3释放量降低,出现波谷,可能与NH3被胶粒吸附、沉淀有关[23]。在相同条件下,好氧微生物的好氧分解使不溶性的有机磷变成无机磷,易于释放出来。大量实验研究表明pH对沉积物释磷有重要影响,pH值在中性左右释磷量最低,pH值升高或者降低都会使释磷量倍增[24]。有研究者发现,对富含有机物的沉积物好氧条件比厌氧条件更有利于沉积物中磷的释放[25]。

急流-深潭-河滩系统和河流生态修复设计施工在尺度上是相似的,研究数据直接可以应用。 建立急流-深潭-河滩系统形态结构与功能模型,完善流域生态学体系的范畴。如果研究证明了水流会塑造出形态结构上呈某种比例和大小的急流-深潭-河滩系统,物理化学环境和生态功能会对急流-深潭河滩系统形态结构做出响应,并获得形态结构比例关系和各种生态功能数据,那么研究工作可建立该条河流一定流域面积和来水来沙条件的急流-深潭-河滩系统优化的形态结构-功能模型,为河流修复提供参照。

参考文献:

[1]

邹丛阳,张维佳,李欣华等. 城市河道水质恢复技术及发展趋势[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30(8):99~102.

[2]王兆印,程东升,何易平等.西南山区河流阶梯―深潭系统的生态学作用[J]. 地球科学进展,2006,21(4):409~416.

[3]徐 江,王兆印. 阶梯-深潭的形成及作用机理[J]. 水利学报,2004,35(10):48~55.

[4]陈 晨,王震洪,马 振. 都柳江河道急流-深潭-沙(砾)滩系统水质差异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5,38(3):182~188+199.

[5]程 成,王震洪,吴 庆. 都柳江不同河段急流―深潭―沙(砾)滩系统底质酶活性研究[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4,33(5):52~58.

[6]吴 庆,王震洪,程 成. 都柳江急流-深潭-河滩系统底质重金属分布与污染评价[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4,33(6):66~71.

[7]马 振,王震洪,陈 晨. 都柳江上中下游急流―深潭―沙(砂)滩系统河道参数调查研究[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4,33(1):49~52+75.

[8]刘以礼. 应用排列图法确定都匀清水江主次污染物[J]. 环境研究与监测,2008,21(4):32~33.

[9]段然,曾理,吴K翰,等. 清水江流域水质污染现状评价及趋势分析[J]. 环保科技,2012,18(03):23~27.

[10]刘园.清水江流域总磷、氟化物污染现状分析[J]. 贵州化工,2010,35(5):33~35.

[11]国家环保局.GB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S].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12]臧淑梅. 水中溶解氧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J]. 黑龙江水产,2012,31(1):39~40.

[13]成瑞喜,贾 平. 中酸性土壤无机磷形态及生物有效性[J]. 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1998,7(1):6~10.

[14]Chang S C, Jackson M L.Fraction ation of soil phosphorus[J]. Soil Science,1957,84(2):133~144.

[15]董哲仁. 河流形态多样性与生物群落多样性[J]. 水利学报,2003,34(11):1~6.

[16]董哲仁. 河流生态修复[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50~68.

[17]王庭健,苏 睿,金相灿等. 城市富营养湖泊沉积物中磷负荷及其释放对水质的影响[J]. 环境科学研究,1994,7(4):12~19.

[18]郭 念,江 韬,魏世强等. 自然光照对淹水条件下三峡库区消落带典型土壤磷释放影响[J]. 环境科学,2014,35(12):4544~4552.

[19]蒋柏藩,顾益初. 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体系的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1989,22(3):58~66.

[20]丁怀香,宇万太. 土壤无机磷分级及生物有效性研究进展[J]. 土壤通报,2008,39(3):681~686.

[21]沈仁芳,蒋柏藩. 石灰性土壤无机磷的形态分布及其有效性[J]. 土壤学报,1992,29(2):80~86.

[22]鲍士旦. 土壤农化分析[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70~86.

[23]胡雪峰,高效江,陈振楼. 上海市郊河流底泥氮磷释放规律的初步研究[J]. 上海环境科学,2001,20(2):66~70+102~103.

[24]姜敬龙,吴云海. 底泥磷释放的影响因素[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33(6):43~46.

[25]袁文权,张锡辉,张丽萍. 不同供氧方式对水库底泥氮磷释放的影响[J]. 湖泊科学,2004,16(1):28~34.

第6篇:生物下学期总结范文

关键词:物流业;发展态势;趋势预测

一、 引言

本文从吉林省物流业的现状出发,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期分析吉林省物流业的发展方向,制定相关对策和措施,保障吉林省物流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 吉林省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1. 物流运行态势总体良好。

近几年,吉林省物流业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从社会物流总额来看,2006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为11 861.3亿元,到2011年已增长至27 378.5亿元,增幅高达2.3倍。从增速上看,2006年~2011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的增速依次为17.9%、29.8%、19.6%、11.4%、12.4%、21.0%,可以看出吉林省的社会物流总额一直呈增长态势。

从物流业增加值来看,近几年吉林省物流业增加值一直在稳步提升,从2006年的287.0亿元增至2011年的622.0亿元,平均增长率为17.2%。2011年吉林省物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6%,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17.0%,说明物流业发展对全省服务业贡献突出。而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有所下降,表明物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在减弱。

从社会物流总费用来看,2011年吉林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 881.8亿元,同比增长22.5%,增幅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2006年~2011年物流费用与GDP的比率在下降,这一指标的稳步下降,表明全省物流效率有所提高。

2. 物流供给比较充足。

(1)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2011年吉林省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60.9亿元,同比增长15.2%,是2006年的2.83倍。

(2)物流基础设施条件继续改善。随着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物流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3)物流园区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3. 物流需求持续增加。

(1)物流需求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物流需求的首要因素,可以从三个方面体现:工业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这三方面的增长必然带动物流需求规模的不断扩大。2006年~2011年吉林省工业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较快,年均增长24.3%,从2006年的1 659.29亿元迅速增长到2011年的4 917.9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速度为19.9%,2011年达到4 116.1亿元。进出口总额也以较快速度增长,年均增长率18.2%,2011年达到1 424.0亿元。

(2)货物运输量及运输周转量继续增长。2011年,吉林省完成货物运输总量51 905万吨,同比增加15.4%,与2010年持平;完成货物周转量15 816 900万吨公里,同比增加13.6%,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与2006年相比货运量增长33.7%,年均增长6.2%,货物周转量增长119.0%,年均增长16.1%。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的增长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吉林省物流业的需求是在不断增加的。

三、 吉林省物流业发展趋势预测

1. 国内生产总值(GDP)预测。

国内生产总值(GDP)与物流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相关性。2002年~2011年吉林省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可以看出,吉林省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其随时间变动呈明显的非线性趋势,因此采用趋势时间序列方法进行预测。应用SPSS软件,通过对样本数据的拟合,采用指数函数模型拟合效果最好,预计“十二五”期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情况如表1所示。

同时,《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了“十二五”期间吉林省要实现的主要经济发展目标,指出全省“生产总值预期年均增长12%以上”。按照12%的增长速度,预计“十二五”期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情况如表1所示。

通过定性与定量的分析,经过专家咨询,得到“十二五”期间吉林省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测值如表1所示。

2. 社会物流总额和物流业增加值预测。

吉林省社会物流总额和物流业增加值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

(1)社会物流总额预测。社会物流总额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反映了社会的整体物流需求水平。从图2中可以看出,吉林省社会物流总额呈线性变化趋势,而且通过绘制社会物流总额与GDP的散点图,发现二者有较强的线性相关性。但由于样本数量有限,为提高预测精确度,应用多种曲线模型进行拟合,并采用拟合度较好且检验合格的预测模型。应用SPSS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拟合的结果如表2所示。

结合表2和2011年物流总额数值,可以看出“十二五”期间,吉林省社会物流总额有不断增长的趋势,年均增长率为24.2%,与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相一致。

(2)物流业增加值预测。对物流业增加值的预测采用和社会物流总额相同的思路进行,预测结果如表3所示。

综合2011年物流业增加值和表3,“十二五”期间吉林省物流业增加值仍在增长,增长率为12.7%。但是,通过计算,“十二五”期间,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9%、5.8%、5.7%、5.6%、5.4%,呈明显下降趋势。

3. 社会物流总费用预测。

国际物流界通常将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物流发展水平的标志。因此,这里对社会物流总费用预测的主要思路是:首先对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值进行预测,然后根据GDP的预测值确定物流总费用的预测值。物流总费用与GDP比值的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

可以看出,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变化比较平缓,呈现线性变化趋势,但考虑到样本数量较少,为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应用多种曲线模型进行拟合,并采用拟合度较好且检验合格的预测模型。应用SPSS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拟合的结果如表4所示。

由物流总费用和GDP比率的预测值及GDP的预测值得到社会物流总费用的预测值,如表5所示。

从表4和表5得到,“十二五”期间,吉林省物流总费用仍然在不断增加,而其与GDP的比率却呈现下降的趋势。

四、 结论及建议

本文在分析吉林省物流业的总体态势、供给与需求的基础上,对吉林省“十二五”期间物流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分别从社会物流总额、物流业增加值、社会物流费用三个方面着手,利用多种预测方法得到“十二五”期间吉林省物流业的发展态势。结论如下:

1. 物流需求空间较大。

根据预测,“十二五”期间吉林省社会物流总额一直在增加,且增长速度较快。社会物流总额是社会物流物品的价值总额,包括工业品物流总额、农产品物流总额、外部流入物流总额、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是带动社会物流总额增长的主要因素。从2006年到2011年吉林省工业品物流总额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一直持续在72%左右。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工业产品也必然增加,对物流活动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大。此外,从物流需求系数(物流总额与GDP的比值)的计算来看,“十二五”期间,吉林省物流需求系数为2.59、2.73、2.92、3.19、3.52。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发展,每单位GDP的物流需求系数在增加,说明GDP对物流的依赖度在增加,社会对物流业的需求在增长,吉林省物流需求潜力较大。

2. 物流供给能力充分。

有需求就必然存在供给,吉林省物流供给能力也在不断增大,从“十二五”期间的物流业增加值可见。“十二五”期间,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12.7%。物流业增加值的增长体现了运输、仓储、邮政、批发零售等产值的增大,这些都是保证物流活动得以进行的基础条件,是供给能力的体现。同时,物流相关行业投资的增加、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等也都给物流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3. 物流对经济贡献度仍然较弱。

吉林省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直不高。从2006年开始持续在6.7%以下,2011年仅占GDP的比重为5.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9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更是在不断下滑,2012年~2015年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5.8%、5.7%、5.6%、5.4%。说明吉林省物流业发展水平不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较弱,而且有逐渐减弱的势头,吉林省需要进一步加快发展物流业,以满足经济快速增长的要求。

4. 物流运营效率有待提高。

吉林省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较高,一直持续在17.8%以上,这与发达国家的9%~10%的比例相比仍然偏高,说明吉林省物流成本仍然较高,物流发展水平偏低。但可以看出,这个比率有不断下滑的趋势,尤其是在“十二五”期间,这个指标在明显的下降,表明吉林省物流业运行效率有所提高,运营效益有所增加。而物流总费用由运输费用、保管费用、管理费用构成,其中运输费用所占比重最大,2011年运输费用占全省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57.4%,说明降低运输费用会一定程度上减小物流总费用。此外,2011年管理费用占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11.9%,增幅基本与去年持平,反映出吉林省现代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物流业对社会经济及其它产业的发展有很大的拉动作用。因此,分析物流业的现状和趋势,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可以推动物流业进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结合分析结果,提出吉林省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如下:

(1)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物流活动得以进行的物质保证。为满足未来几年物流业需求的增长,吉林省应加大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条件。可以从几方面着手:加强对落后公路、铁路等线路的改造,提高物流通道的通行能力和辐射能力;加大物流场站和枢纽的建设,使其与线路建设协调发展;提供专门的物流园区发展基金,促进物流园区的建设。

(2)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工业品物流总额是社会物流总额的主要构成部分,因此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是拓展物流需求、推进制造业升级的重要举措。粮食、石油化工、汽车等是吉林省的重要产业,应积极促进其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鼓励制造企业转变传统观念,剥离物流资产和业务,加大物流外包力度,降低成本,同时支持现有物流企业开展业务整合和服务创新,提高市场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

(3)降低物流运营成本。和国内外发达地区相比,吉林省物流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因此降低物流成本是提高物流效率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一是鼓励企业更多采用第三方物流,利用第三方物流的专业化、科学化、集约化降低企业的成本;二是从系统角度提高物流整体服务水平,充分认识物流系统中的“效益背反”,使物流系统总成本最低;三是发展以供应链为主导模式的现代物流业,在原材料供应到最终用户的整个过程中降低物流成本;四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共享,减少不必要的物流作业,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4)制定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物流业发展,政策是保障。吉林省应当构筑现代物流产业的政策体系,营造物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为此,一要建立健全资金政策体系,保障物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二要建立市场政策体系,用法律法规约束物流企业,规范物流市场行为;三要建立优惠扶植政策体系,为物流业发展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

(5)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

扎实的人才支撑是物流业发展的动力和保障。在物流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物流人才的建设和培养。可以通过物流企业内部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制定优惠的政策措施,吸引国内外物流人才在吉林省工作;利用吉林省的教育资源,在高等院校开设物流专业、开展物流学历教育、举办物流知识讲座等,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 余静. 福建物流业发展态势分析. 物流科技,2006,29(133):18-20.

2. 代官飞. 应用SPSS软件分析物流业发展状况. 物流技术与应用,2007,(3):92-93.

3. 周跃进,盛昭瀚,李民. 加快江苏物流产业发展 县域物流发展是关键. 现代管理科学,2009,(8):3-4,10.

4. 浙江省统计局课题组. 浙江省物流业发展状况研究. 统计科学与实践,2011,(2):4-6.

5. 江建宇,王爱虎. 广东省物流业发展现状和趋势解析——以东莞市为例.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2):6-12,41.

第7篇:生物下学期总结范文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是发展最成熟,高度定量化的精密科学,又是具有方法论性质,被人们公认为最重要的基础科学。今天小编给大家为您整理了八年级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范文一转眼间一学期即将过去,本学期在学校各导下,在物理组全体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工作,热情支持配合下,圆满完成了学期初制定的各项教学任务,达到了预期目标,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加强组织建设,

物理教研组在历届老组长精心管理下,形成了良好的组织,本学期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们的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青年教师积极,主动,勤学,好问,虚心请教.中年教师更加关心,帮助青年教师,整个教研组空前团结,传,帮,带活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团结协作,在评优等荣誉利益面前,首云权,陈启文老师你敬我让.在工作面前,你争我抢,在困难面前,团结协作,共克难题.增强了教研组老师们的凝聚力,教研气氛浓厚,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工作环境,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圆满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打下基础.

青年教师的培养

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利与青年教师的成长,首云权老师,李永华老师成长为学校中层领导,汪玉清,宋森和张立国老师成长为级部主任,其他青年教师积极听课,做记录,写感想,及时交流,研讨,组里教研气氛浓厚,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为三中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教研组日常工作

高中考信息的搜集和高考试题的研讨工作.请外出学习的老师介绍高考欣喜,完成三套高考试题的研讨和总结,归纳工作.

白英斌老师的市级青年教师素质展示课获一等奖, 郑清老师素质展示课获二等奖.说课,讲课,评课等系列研讨活动,提高了老师们的素质,为今后我校的物理教学成绩的提高打下基础.

素质展示课,高一青年教师研讨课等系列活动使青年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得到提高.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大量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让老师们看到了它的优越性,促进了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

在教学"五认真"的落实上脚踏实地,教案月检查,签字,备课组活动周检查,教研组长到各组讲座,提高老师们的业务水平.,充分利用校园网物理页面,老师们发表大量的各类文章,论文,教案,习题,图片等.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起到了窗口宣传作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四个一工程" ,把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大力支持学校工作.教科所教学督导活动中.物理教研员对本组工作给予高度的评价.

总之,学期在学校各处的领导下,在物理组全体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工作,热情支持配合下,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也有一定的差距,物理组的老师将不断努力,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真坚持教学"五认真",认真检查教师教案,作业的批阅,单元检测等情况.加强教学的管理力度.

八年级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范文二领导和物理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结合本校实际,围绕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目标,以学习为先导,以教研为动力,以课堂为立足点,坚决投入到课改中去,狠抓教学常规工作,并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圆满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取得了显着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物理教师的理论素养

1、开学初组织教师学习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以新的教学理念武装头脑,全面提高我校物理教师的理论素养。

2、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新的《物理课程标准》以及课程改革的有关材料,把握新时期物理教学目标与重点,学习新教法,力求我们的教学活动更具成效,取得了显着的成绩;

3、组织教师开展学习心得体会交流,互相学习,并积极撰写教学论文。

二、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各项活动有序地进行

1、严格按照开学时的工作计划,落实教研活动制度,每周三下午进行教研活动,并做了详细的安排,围绕新的课程改革,进行集体备课,观看录像,设计课堂教学方案。

真正做到了教研活动有计划、有内容、定时间、定地点,使全组教师得到了很好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2、完善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提高了各备课组的教研质量。

集体备课做到了"四统一",即统一进度、统一教案、统一练习、统一测试,加强各组之间的交流、听课、评课等活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3、定期进行教学常规调研工作,及时获取了反馈信息,不断地改进教学.

4、定期抽查教案、听课记录,检查作业批改情况

三、按照新课标的理念进行了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并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1、学期初组织教师学习教材教法,认真进行教材分析,熟悉各年级知识体系及教学目标、教学要求。

2、全面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施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领悟能力和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中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教学和情境教学,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及实践能力。

3、定期开展了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物理第二课堂活动,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4、组织教师上好教学研究课,积极报名上好学校优质课,坚持听评课活动,通过听课、评课,对诸如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合理,难点是否突破,教学手段的使用及教学思想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共同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5、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并迎接外校教师来我校参观指导,安排教师上好公开课。

在本学期中,我组工作取得了显着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教研气氛不够浓厚,教学方法较为传统,对新理念、新教法的钻研还不够到位,新课标的实施不够成熟等。但是,我们全体物理组教师深信,只要全组教师同心协力,通力合作,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在新的学期当中,一定可以让我校的物理教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八年级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范文三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回顾这学期的工作,在学校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用科学发展的理念,积极工作,履行职责,把握重点,顾全大局,树立“教研育人,有效教研、有效服务”的责任理念。为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提高基层校教学管理水平,做出了积极的真诚的努力。下面将本学期的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工作简要回顾

学期初来到进修学校并担任物理教研员职务。年轻的我急需向各位前辈教研员学习,紧紧围绕于校长提出的 “落实责任,改进作风,做好服务,创新工作”这个主题,开展了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活动,和前辈教研员一起下乡调研听课38节,和前辈教研员一起组织新上岗教师研训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听评课活动是我成长了很多。

1、学期初和前辈教研员一起下课听课调研,在下乡的一段时间里一共听课38节,其中本学科的课听了23节,课后与本学科的老师及时进行沟通,交换意见,互相学习。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和方法,自己真的成长了很多。

2、新教师培训起色明显,按照学校的要求,在对近几年新上岗教师进行大面积的听课与培训的基础上,在市里举行新上岗教师培训考核活动,对来自十四所不同学校的四十六位教师进行培训考核,同学科的教师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分别做了汇报课,课后对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了辅导,及时地解答了新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存在的困惑。

对提升农村的小学数学教研教学水平无疑起到了振奋、指导和推动的作用。

3、这学期曾先后两次参加白山市骨干教师培训和参加吉林省农村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通过学习增长了见识,尤其是作为一名年轻的教研员,为我今后在教研工作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是我知道了作为一名教研员应该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如何进行有效地培训和指导教师。在培训期间我被选为班长,积极为其他学员服务。培训结束后被评为优秀学员称号。

4、参加期末统考出题工作,学期初就开始研读教材,并建立试题库,为期末考试出题做好准备。

因为学生一学期的成绩好坏就看期末考试。所以这次考试各个学校、老师、家长、学生都是非常看重的。在期末考试期间到光华中学和外国语学校进行巡视,并与物理学科教师交谈,细心听取老师的意见和建议。查看学生答题情况,效果还可以。以上是我对这学期工作的总结。

二、今后工作的一些想法:

1、在进行研训工之前一定要搞问卷调查,清楚基层教师需要什么样的培训,防止盲目培训而达不到效果。

2、加大对新教师的培训力度,切实研究解决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

3、加大对骨干教师的锤炼力度,坚持推行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活动,切实改变骨干教师隔山观火的态度,以点代面,整体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4、从学生和教师的发展维度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切实改变教研员隔靴搔痒的做法,丰富已有的有效教学的理论探讨与实践研究。

5、在实战的研训中努力使教师走出“教学内容止于浅表而失于虚,组织活动取悦学生而荒于嬉,合作探究流于形式而毁于随”这三大误区,切实改变服务不到位、指导不深入的现象。

6、完善合作备课制度,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求真务实,努力成为物理教育的亮点。

7、拟定农村全乡性的学科校本教研方案,关注农村教师,使农村教师走出困境,切实感受校本教研星火燎原的温暖。

8、积极主动、诚恳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工作,交流感情、沟通情况、得到指点、查漏补缺、及时改进、和谐工作,切实改变傻干蛮干的工作作风。

9、举行学科教师基本功大赛,采取基层海选、再集中决赛,切实促进教师整体提高。

10、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创新工作,充分发挥市里三所大学校的辐射作用,努力把中教研训工作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第8篇:生物下学期总结范文

物理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文1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x班和x班的物理教学工作,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1、确定工作目标:

以实施新课程改革为目标,以24字教学方针为指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着力点,学习同事们的先进经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强化教学管理,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2、充分重视课前准备

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吃透,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备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营造教学环境,优化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我尽量构建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在教师,集体面前想表现、敢表现、喜欢表现,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师生的互动与交流。尽量精讲,节省出时间给学生精练,让学生在课堂上当堂掌握,一是可以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二是可以促进学生提高上课效率,有时效性。另外适时的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可以深化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并提出新的问题,有利于递进式教学。

4、及时的反馈

本学期要在课上和课后都有一个较完整的反馈机制。比如上课即时进行反馈性的练习。作业有问题的学生要与之交流,从中了解问题所在,以便及时改进。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经常沟通。

5、对于学习最困难学生的具体措施高一物理教师工作总结一定要让这些学生都把该弄懂的基础知识弄懂,一发现问题立即帮助他们解决。对他们正确引导,消除心理防碍,适当放慢速度,使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6、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我上好每一堂课;维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保持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但是余要吸取过去一年的教训,与学生搞好关系决不是与一部分学生亲密无间,而是要去关心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7、关注学生实际情况,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能力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能只靠机械地灌输,也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严谨的学习作风。准确理解并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培养能力的基础。课堂练习和作业中,力求做题规范化。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应用,逐步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及业务能力。

我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特别是本学期组内开的几次校际公开课和校内公开课,我都力争节节必听,吸取这些老师的优点,并逐渐积累经验。

9、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

学生主动式互动教学,教学的过程不再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单一过程,而是学生主动获得学习经历的过程,教师以一个交流者(甚至不是指导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教师以话题的形式引入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讨论,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总结出结论。甚至可以像说相声一样,与一名或多名学生在讲台前探讨,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讲。但是问题是如何指导学生的考虑从正确地思路出发,不然时间有限,会浪费掉大量的时间。

10、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

信息技术是工具,是平台。我觉得在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是很重要的。可以提供足够的教学资料,给我们提供了一条很好的信息获得途径。多媒体又是课堂教学的先进手段,通过视听,可以把很多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即时的反映出来,一些重要的板书、表格和图片、例题很方便的就可以在教室里面展示。通过多媒体课件又可以把实验演示的活灵活现,物理模型也可以通过课件分析的透彻有余。但是多媒体设备我认为不是用来投影简单的上课讲稿的。所以我上课用多媒体设备主要是用来展示多媒体课件和媒体资料。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前辈的指导下,和我自己的积极努力下,取得更好成绩。

物理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文2

从第一次走上讲台初为人师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一个学年,而我从各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这学期,我任教高二(X)班理科班和高一年(X)班、(X)班二个文科班三个班的物理教学,第一次进行文理科同时教学,对我来说是一项新鲜的有挑战性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认真负责。对于学生,理科班班大部分学生在上学期都是我教过的,所以对于总体也比较熟悉。面对三个班的学生,我觉得压力过大,但我转其为动力,努力、用心、刻苦、对学校对学生负责。

作为新老师的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熟悉教材,不了解重、难点,对学生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对此,我的心里十分着急,生怕因为课上得不好而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对这门课的兴趣。所以,我每次都很认真的备课,查阅资料把自己的教案写好。 而听课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听课的主要对象是我的师傅高一年级组长XXX老师,同时也听其他老师的课及不同学科的课。这学期,我听了20节课,我的收获很大,也逐步掌握了一些驾驭课堂的技巧。听完课之后,把教师上课时讲到的精彩之处记在听课记录上,然后对我自己的备课教案进行修改,将老教师很多优点和长处应用到我的课堂教学当中去。除了听课之外,平时我也经常向其他老师请教教学上的问题,使我获益匪浅。从中我也明白了,知识和经验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必须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把自己当成学生一样,积极吸取周围其他老师一切先进的东西,形成自己的个人的教学魅力,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所开的公开课也得到同组老师的高度好评。

通过一个学期的工作,我认识到,作为一个没有经验的新老师,想要把课上好,把教学搞好,把学生的成绩搞上去,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劳动,花更多的时间。由于我教学经验的逐步积累,对学生辅导力度的加大,学生的成绩也相对有较大的提高。一学期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以使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备课方面

我结合课本和教参,完善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其重新进行审视,将其取舍、增补、校正、拓展,做到精通教材、驾奴教材,为上课这个环节做最好的准备。当我挟着满载心血的教案本走进课堂的时候,我充满了自信,仿佛自己就要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每节课,不管是阴天还是晴天,我都觉得窗外满是阳光,用自己最大的热情带给学生崭新的知识。与此相应的是,学生的听课热情普遍提高了,几乎没有人睡觉、聊天,每一双眼睛都紧紧盯着讲台上的我,。当然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材,而且还要备学生,一个不了解学生的老师肯定不是

一个成功的老师,我在这方面也下了不小的功夫。了解学生第一要记住学生的名字,这也是对学生最起码的尊重。第二,除了在课堂上细心观察学生的表现外,还应该注意和学生沟通。我经常利用课间休息或两饭时间和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聊天,侧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等,以便更好的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备课,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而且都要备好、备精,只有这样才能上好课。

二、上课方面

针对20xx年入学的高一新生底子薄、基础差的问题,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我称之为问有所答的教学方法,就是在上课的过程中,总免不了要问学生一些问题,但总是成绩好的学生回答,而成绩不好的学生总回答不上来,为了照顾所有学生,我采取提问每一位同学的方式,按照学号依次提问,不重复,不落下,每节课总有三四个学生被提问。当然,有好多学生答不上来,为此,我也没有放过他(她),那么,我的要求就是一定要回答点什么东西来应付我,尽管与此问题无关,但只要答的是与物理课有关的就可以。比如,我提问一位学生问他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他沉默半天一句也说不出来,我也没有生气,而是耐心的等待,并开玩笑的说叫他随便回答点什么来忽悠我都行,不要让我白问啦,他说他只知道这个定律和牛顿有关,行了,我接受了他的回答,只要能说点什么都行。一学期下来,当我提问某个同学时,学生不会再沉默,学生再不会说不知道,因为我会一直等着他们回答点什么,因此,人人都参与,人人都回答,且越来越接近正确答案。

三、学风方面

第9篇:生物下学期总结范文

论文摘要:对广州大学图书馆现刊室及过刊室的读者阅读倾向作了较详细的数据调查、数据分析,并结合图书馆工作者平时整架与复印的经验总结,旨在明确广大读者对馆内报刊的阅读倾向、心理和偏好。然后通过了解调查数据从而进一步完善馆藏刊物的结构,经采取实际措施来给读者以更优化的信息文献资源。参考文献2。

1引言

2000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广州大学由广州师范学院、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广州大学等五所高校和其他办学资源合并组建而成。合并后的广州大学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发展为一所综合性大学,所设置的学科涵盖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九大类。广州大学图书馆一直注重结合学校学科专业特色,有针对性地进行馆藏资源建设,馆藏文献品类齐全而精专得体。期刊作为文献的一种载体,它有出版周期短、迅速反映学科最新动态等优点。因此,期刊一直是广州大学图书馆收藏的重点。作为图书馆的期刊工作者,有必要结合本校的学科专业,调查读者对馆内刊物的阅读倾向,对所得数据进行深层次分析研究,以便进一步改善优化图书馆的藏刊结构。正是基于这一目的,该馆期刊部对期刊阅读者进行了详细的数据调查和分析。

在细述期刊部读者阅读倾向之前,图1首先详细列出期刊部数据调查的全过程。

2现刊室读者阅读倾向

广州大学图书馆现刊阅览室现有中文杂志3376种,人大复印资料144种,港台杂志27种,外文杂志162种。阅览室提供座位288个。在现刊藏刊量已将近4OOO种的现刊阅览室,各种关于学术、学习、新闻、娱乐的信息文献已相当丰富,而在这4000种左右的刊物中,根据平时整架的经验及复印刊物的统计,现分析如下:

(1)在平时的整架工作中,发现c类的期刊架通常比较凌乱,这反映出有相当多的人翻阅这类期刊。此类刊物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一些反映时事并具有一定社会性的刊物,如《知音》《中国新闻周刊》《新视野》等,且C类期刊的复印量也较多,占复印量总数的18%。因此可窥见一斑,有关政治局势和时代事实的刊物是读者较倾向于阅读的一类。

(2)G类文化类期刊也有非常之多的读者,而此类刊物亦只多用于个人的兴趣消遣,并非辅助专业学习。在G类文化类刊物中,关于体育方面的期刊尤为受欢迎,但这类的期刊复印量较少,只占总数的l1%。

(3)T类包括有关电子、计算机、建筑技术、矿业、冶金在内的工业技术类杂志阅读量也较多。此类刊物主要给一些专业课程的读者提供参考,被地理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的师生所用。其中也有一部分关于计算机的刊物用以满足个人的爱好。T类期刊的读者以男性居多,复印量占总数的18%。而TS941服饰类的期刊阅读人群也有很多,这类则以女性居多,但复印量却没有很多,诸如此类刊物多用于个人消遣。

(4)倾向于阅读学报、人大复印资料和外文原版期刊的读者并不是很多,但这几类杂志又是藏刊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主要是因为这些期刊的针对性很强,相比新闻类杂志,它们虽然没有太强的时效性,却有着很强的学术意义,一个高校图书馆的学术质量就可从它的学术性读物的数量与质量看出。这三类刊物的读者复印率也较多,分别占总复印量的20%、15%、和16%。具体情况按读者利用频率分类见表1:

其他使用率较低的刊物分类如下:A类:除专业人员外,阅读人数较少。B类:约占总数5%的阅读量。E类:阅读人数较少。H类:阅读人数较少。I类:读者多为文科学生。J类:读者多为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学生。K类:读者以人文学院的历史专业、旅游学院、地理科学学院的学生居多。N类、O类、P类、Q类、s类、u类、V类、x类等的刊物的读者则大多以满足各自的专业方向需求的师生为主。比较特殊的是z类,此类刊物在学生准备毕业论文期间(主要集中在3—5月份)使用率较高。(注:按照中国图书分类法,A、B、c、D、E、F六大类属社会科学,N、O、P、Q、R、S、T七大类属自然科学。学报、报刊复印资料及外文原版杂志另外列出。)另外总结一点,娱乐、消遣、医学保健类的杂志以女性读者居多,而动漫、计算机网络、体育、地理、经济类杂志则以男性读者居多。

2.2报纸

现今广州大学图书馆订购了各种报纸200多种,按照阅读使用率排列如下:《广州日报》《羊城晚报》《新快报》《南方都市报》《信息时报》《中国日报》《人民日报》《广州文摘》《文摘报》……根据馆内工作人员整架经验,《广州日报》和《羊城晚报》在学生中相当受欢迎,翻阅率非常高。所言报纸,当然是以提供时事新闻为主,这几种报纸之所以受到读者的喜爱,是因为读者对新闻类的信息文献很感兴趣,从这里图书馆亦可以知道在选购报刊时,注重刊物的时效性是有一定必要性的。

2.3小结

纵观上述调查信息,可归结出刊物以C类、G类、T类和z类最受读者欢迎。报纸则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新快报》《南方都市报》《信息时报》等的阅读人群最多。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广州大学的学生读者是非常关心国家发展、积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学生群体;同时又注意摄取不同的营养以开拓视野,为毕业后更好地进入社会,作好知识和精神上的双重准备。

3过刊室读者阅读倾向

3.1馆藏过期期刊调查数据

过刊阅览室共有过刊23926册,过报33609本。具体数据分类见表2:

在众多过期期刊中,社会科学类过刊的阅读率高于自然科学类过刊,且属于中性的教育类期刊也很受欢迎。但从总体比例来看,具有一定专业性的刊物明显不足,有关数学、化学、物理等的专业性杂志所占比例不大。广州大学是一所综合性高校,办校宗旨就在于与研究性大学相吻合、接轨和并行。因此应多引进具有专业性、研究性的期刊文献以完善平衡期刊结构。

近几年,过期期刊的借阅量呈下降趋势。主要是因为诸如数字图书馆、期刊光盘、网络资源等的电子数字资源的出现对比传统期刊有着压倒性优势,导致了读者在不同程度上减少对以纸质期刊(包括现刊与过刊)为载体的信息资讯的依赖。校内师生在需要查阅资料的时候,有相当一部分已经选择了利用包括校园期刊网在内的网络资源,而非在图书馆寻找纸质的资源了。对于这种趋势,图书馆则更应对期刊收藏结构加强专业化、平衡化调整以更好的满足读者的需求。

3.2几种项具有代表性的刊物

就过刊读者的阅读倾向而言,以阅读反映社会的刊物的读者最多,以下列出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见表3:

3.3小结

分析过刊室的如上数据,可以知道文科杂志的阅读倾向大于理科,如社科类的文学、历史、地理杂志的阅读量明显高于理科。目前该馆文科过期期刊占了总数的将近7/10,而理科过期期刊则不到3/l0。除了文科过刊倍受青睐外,教育类期刊亦很受欢迎。过刊室资源的总体质量在于它的生产源现刊室,而现刊室的生产源在于选购刊物的采访部。因此要改善优化过期期刊室内的资源结构,图书馆还须要合理使用经费,在多购进理科刊物及具有专业性的刊物来平衡优化过刊结构的同时,还要注重引进读者所钟情的文科刊物。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