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生物科学技术范文

生物科学技术全文(5篇)

生物科学技术

第1篇:生物科学技术范文

关键词:生物科学技术;生活;积极作用;消极作用

在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环境下,我国各个领域都蓬勃发展。人们已经解决了吃饭温饱的问题,而目前人们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涉及了众多领域,其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主要涉及的科学内容有工程原理与生物细胞和生物组织。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两面性,应该用全面正确的眼光探讨生物科学技术的应用,从而让生物科学技术更好的为社会发展而服务。

1当前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

当今21世纪,生物科学技术有任何的新突破、新发现,其都将很大程度的影响着人们与社会发展的脚步。相对于其它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研究生物科学技术的起步较晚,但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科学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各种新兴产业层出不穷,因此在信息科技革命的浪潮中,生物科学技术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1]。刚开始的起步阶段,生物科学技术只在医学制药中涉及,经过不断的科学探索和研发,渐渐将生物科学技术推广到生态、农业及医疗范畴,比如人工合成胰岛素,为糖尿病疾病患者研发新药物;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解决了人们粮食短缺吃不饱的问题,不仅使农业技术得到了提升,也表现出生物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的积极应用;将其与保护海洋的环境相结合,不仅让海洋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清洁,也大大改善了海水的质量。倘若可以将其全面的实施于环保工作中,则我国急需解决的环保问题也将会迎刃而解。还有涉及其它领域的,也都有其一定的发展战果[2]。尤其可喜的是生物科学技术已经慢慢表现出和其他技术的融合趋势。

2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积极作用

生物科学技术有任何的新突破、新发现,其都将很大程度的影响着人们与社会发展的脚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生物科学技术的影子,生物科学技术已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及社会发展都有着很大的影响。生物科学技术很大一部分是应用在医药领域里,其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内容:第一,生物科学技术研发制造出了灵敏度、精确性高的医疗设施。第二,生物科学技术研发配制出了很多新型药物,倘若用传统方法制药,根本没有办法生产,而且其相应的生产成本也会很高。因此这些新型药物拯救了身患疾病的患者。第三,生物科学技术还研发制造出了基因工程疫苗、菌苗,有效的预防了传染病的传播。在环保领域,生物科学技术也发挥了显著的作用。水是生命之源,任何生物都离不开水。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产生了很多废水,为了净化这些废水,科研人员利用生物科学技术培育菌种净化水质,使废水中的细菌得到降解,保证处理废水的稳定化、无公害化及资源化;在新能源的开发领域,科研人员结合生物科学技术对植物实施改造基因工程开发出可再生新能源[3]。不仅如此,在环境污染严重的今天,可以利用细菌净化环境,响应国家提出的绿色地球的发展。农业领域相对于其它领域来讲,发展比较迅速,在农作物方面主要利用转基因技术,不仅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其产量,与此同时,利用生物技术研发的对抗病虫的农作物也趋于成熟,且已经开始使用,效果显著,使人们的收入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不仅如此,倘若在牲畜饲养方面利用生物科学技术,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抵抗力,而且也很大程度的降低了疾病的发生。

3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消极作用

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不免也会出现很多问题,尤为令人重视的是有关食品安全的问题。科研人员培育的转基因农作物确实使产量得到了提升,但在人们食用过程中,有一些人出现了过敏现象。不仅如此,有很多农作物种植在不适宜的地方,大大破坏了土壤的结构,使土壤沙漠化更加严重;虽然利用生物科学技术研发出了很多新型药物减少了疾病的困扰,但滥用抗生素不仅会使病情更加严重,还会因食用不当会产生抗药性,极大的影响患者身体的恢复;克隆技术的发展也深深的影响着人们,出现了器官移植等现象,冲击着人们的道德观念。综上所述,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不仅有其积极一面,与此同时也有其消极一面。所以,人们要正确全面的认识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其最大程度的发挥积极作用,推动社会的发展[4]。

参考文献:

[1]李佳然.现代生物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J].农家参谋,2018(11):242.

[2]李欢宇.现代生物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J].科技与创新,2018(2):143-144.

第2篇:生物科学技术范文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课程改革;生物技术

以学生为中心的生物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最重要的创新之一是从传统的、基于学科的课程向综合的、基于能力的课程转变。这一根本性变革的动力是基于生物学的巨大进步、社会需求的扩大以及生物技术教育自身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要求从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实施到教学结果的评估,全程让学生参与其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习惯于从“发号施令者”转变为“参与组织者”,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形成学生主动进行师生间、学生间互动合作式的学习模式。

1当前生物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生物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的突出问题是教育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掌握的知识与社会需求不一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偏重于理论科学知识的讲授。

当前的生物技术专业教学过于强调理论科学知识,这会产生一些负面效果。例如,学生的理论知识都懂了,但让他设计一个实验或者独立进行某项技能的操作,就会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还有些学生认为生物技术专业只能进行一些高端的研究工作,而忽略了自己也是技术人员,从而影响了他们对专业的认知以及对自己未来发展的定位。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这就要求生物技术专业在进行教学改革和课程设计时应加强理论知识与应用技能的融合。

1.2教师缺乏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

现在生物技术专业一个班级人数将近60人,教师每节课在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如果要与每名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导致有些教师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与学生的沟通互动很少,有时甚至只是与一些优等生进行互动,而冷落了其他学生。同时,互动的形式很单一,基本是教师提问全体学生回答的形式,这种形式看似是全班学生都参与了教学互动,但实质上教师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用深入思考就能回答上来,对于这种形式,学生兴趣不大,有的甚至是应付了事,达不到应有的学习效果。以学生为中心的生物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旨在丰富教学手段,增加师生互动,让学生从被动听讲变为主动参与,并及时进行交流,将生物技术理论与实际应用有机融合,并扩展到实际生产和生活中。

1.3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该校生物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是根据国家对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并参考其他相关高校和当地经济需求进行选定的。而课程的授课方式也只是一些常规方式,对于这些课程更适合通过哪种教学方式开展,学生更喜欢哪种教学方式,当前还没有具体探讨。教学方式的选择会影响着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最终会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中,要求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需重新定位自身与学生的角色,并适时转变,创新教学方式,这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如果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中都没有明确学生的中心地位,那所谓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就是无效的,不会对教师和学生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还是传统的教师占主导地位,最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沦为形式。

2以学生为中心的生物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措施

2.1加大实践环节的比例,加入虚拟仿真内容。

在教学中,可以将更多的实践、实验和虚拟仿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学生会发现理论与实践的相关性并将新技能进一步应用。例如,在时长2小时的微生物发酵产酶实验课上,教师先用10分钟介绍了相关技术的概念和基本操作步骤,然后进行20分钟的发酵车间实际生产过程的虚拟仿真,展示这种技术在实践生产中的应用,从而强化实验认知。在学习虚拟仿真过程后,利用30分钟让学生对照各个环节对理论知识进行再理解,鼓励学生互相提问并发表评论,而后再进行60分钟实际的实验操作过程,让学生指出实验过程与生产中的不同之处,以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加大实践环节的课堂教学,既能巩固理论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2.2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从中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

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有限,大量的交流互动不可能在课上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考虑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时间、空间等因素,遵循互动规律,建立适宜的互动活动,同时设计的活动要生活化、情境化、信息化,要注意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除了师生互动,还要允许生生互动。教师还可充分利用课下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比如通过学习通、钉钉等软件与学生建立学习群,对于一些不懂的内容和感兴趣的知识点学生给老师留言,让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学生课下也可以直接与老师进行交流探讨,同时,老师也要做好教学记录,针对学习情况,主动联系一些学习差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答疑。只有把学生的需求置于教学活动的中心,才能形成“自主学习”模式,学生最终才能学会并掌握知识。

2.3针对每门课程的特点探讨合适的教学方式。

针对生物技术专业中不同的课程,应有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像发酵工程、生物制药工艺学这些课程更偏重于应用,所以在上课过程中对于一些与实际应用相关的知识点应讲得详细些,同时可以穿插播放一些与生产相关的视频。课后通过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学生的兴趣点,让他们自己深入学习,之后可以在课上让他们与同学们分享。还可以设计一些验证性的实验,验证理论和实践是不是一致的。还有一些课程,除了规定的理论和实验学习,可以增加工厂、实习实训、基地实践的内容,真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教师在具体制定教学计划时,一定要考虑实际情况,做到切实可行,从而保证有效的教学效果。基金项目:衡水学院发酵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参考文献

[1]赵晴潇,郑胜,魏群,等.“以学生为中心”构建生物工程综合实验[J].科技资讯,2020,18(30):84~86.

[2]李立芹,鲁黎明,王西瑶,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改探索———以植物生物技术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27):152~153.

[3]粟海波,黄炜,余利红,等.“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教育,2019(8):90~92.

第3篇:生物科学技术范文

关键词:优势学科;生物技术;课程体系;优化与实践

1优势学科建设对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导向

学科是高校重大项目的承担者,是创新型成果的生产者,是创新型优秀人才的培养基地[3]。地方高校应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育高水平特色学科,不断明确学科研究方向,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贡献度,以特色优势学科建设促进学科专业发展。近年来,商洛学院生物学省级优势学科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与地方特色资源相结合,依托生物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商洛GAP科研工程中心”“中药学省级教学示范中心”和“秦岭植物良种繁育中心”等研究平台,形成了地方植物资源与生物技术紧密结合的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学科在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资源植物深加工、天然产物提取分离和药用植物开发利用等研究领域获批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利用优势学科发展的导向,生物技术专业学生通过参与完成课题研究和实践,最终获得较强的实验技能、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统筹能力和表达能力,成为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通过生物学省级优势学科建设,使生物技术专业进一步确立了“依托生物技术、突出应用能力、面向行业服务”的人才培养目标,即结合区域需求,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第一要务,培养能够在现代农业产业、中药产业、绿色食品产业以及相关领域从事技术服务、管理、营销工作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围绕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本项目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和有效的改革,探索出了能够实现该目标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成了一支能够胜任培养任务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修订了体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整合了课程内容,改革了教学方法,构建了符合人才定位要求的功能完善的校内实验教学平台和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探索出了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训管理模式[4]。优势学科的建设导向把人才培养定位落到了实处,为商洛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使生物技术专业的区域性优势和应用性特色更加明显。

2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实践

2.1重视专业建设规划

生物技术专业经过2006至今十几年的探索和积累,已经走上了稳步健康的发展道路。学校制定了2个五年建设规划,规划明确了专业建设目标、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同时制定了课程及教材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实践教学规划。专业建设目标包括专业建设总体目标、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的构建。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与商洛学院办学定位保持高度一致,同时体现专业的发展特点;课程与教材建设规划包括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改革及教学大纲建设、考试大纲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突出了课程建设的核心作用;师资队伍建设包括建设目标、建设方案等措施,突出了师资培养在专业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实践教学建设包括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实践教学队伍建设,突出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2.2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商洛学院始终把课程建设作为教学建设的核心,按照“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模块课程+行业技能”的思路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整个专业课程体系在确保基础课程、巩固专业课程的前提下,加大选修课比例。高年级学生将根据实际逐步选择课程,一批技术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如“植物细胞工程”资源生物学”“生物技术大实验”“发酵工程”“植物组织培养”进入专业课程体系。除在各门课程中加强学生技能训练以外,还进行综合专业技能训练,最后将所学知识、技能用于社会实践,使整个课程体系既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应用特色;既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共性,又兼顾学生个性发展;既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又强调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素质)的提高。经过先后三次修订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基本体现了本学科的最新发展方向,基本上满足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结构的设置方面,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的特点:①注重学生基础理论的培养,通识平台课和专业基础课占总学时的比例为81.3%;②注重课程之间的前修后续,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逻辑构建;③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设置了人文素质、科学素质方面的相应课程,以达到训练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④注重学生“个性与特长”的培养,在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选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⑤在专业课教学中,设置了专业方向,以拓展学生专业口径;⑥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在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及专业选修课模块中,除设置一般性课程实验外,还单独开设了“生物技术综合大实验”“生物技术制药”课程论文(设计)和37周的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综合技能训练。

2.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由于生物技术专业的实践性很强,在制订专业建设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时,充分重视学生实践环节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制定了配套的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大纲。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实训、实验和实习占总学分的29.4%,共46.5学分,实习和实训共37周。在实践教学队伍的组成方面,调动和利用院内外教学资源,专业实践教学队伍主要由实验教学人员、专业教师、校外实习基地技术人员等构成。根据专业培养方案,扎实落实实践教学任务。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合理,符合培养目标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3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效果

3.1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

生物技术专业重视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从毕业论文选题、文献综述、开题报告、毕业调研、实验实习、毕业论文撰写、论文答辩及成绩评定等环节都有较明确的规定和要求。近2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在论文选题方面,依托本区域优势、特色资源,结合生物技术学科领域的发展,主要侧重于实践应用方面的选题,大部分选题结合教师科研或来自生产第一线,有较大的实用价值或参考意义,有一定的创新性。本专业特别重视在学生中开展各种科技活动,如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教师结合个人科研项目吸收学生,带领学生完成科研课题,并且在全校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近年来争取到20余项部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有多个项目在评奖中获得奖励。本专业通过连续7年参加院内每年举办1次的实验技能竞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们进行科学探索和提高实验技能的热情,每年学生都积极报名参加,并获得多项奖励。学生在各类过关考试,如英语、计算机、普通话等中的通过率较高。

3.2学生创业与就业情况

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学研结合,构建了特色鲜明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使培养的人才在商洛及陕西省周边地区有关生物企事业单位发展中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67名学生考取了营养师、药剂师、食品检验、化学检验等相关专业技能证书。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良好,毕业生就业率高、考研率高。近三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分别为89.5%,94.7%,95.6%;2017届、2018届和20毕业生考研上线人数分别为11人、14人和17人,占毕业生比例为38.75%,40.67%和41.75%。约13%的就业学生考取公务员就业,大部分毕业生进入与生物有关企事业单位工作,少部分学生自主择业和创业。多数学生签约就业,专业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学院积极对接联系相关专业的大型企业集团作为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并以实习基地为依托,推荐毕业生就业,拓宽就业渠道。毕业生创业热情较高,成效较为显著。毕业生所在单位对本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表现、敬业精神、工作态度及就业工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整体上对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协作精神、工作实绩也较满意。

4经验总结

4.1重视教学观念更新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必然落后。为了更新教学观念,本专业坚持组织教师大力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集体备课、课程和教材分析、教学研讨,使教师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这些教学活动已经成为本专业教研活动的基本内容和制度。同时,为了开阔教师教学和科研的视野和思路,吸收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本专业在建设中先后选派近2/3的教师参加了校外20多场的学术交流、教学研究、课程改革、团队建设和骨干教师培训。通过这些培训,保证了教师的思想始终能够跟上专业改革的步伐和学科的发展的需要。本专业在教学改革中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以项目带动研究,以研究促进改革,以改革推动创新,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参与教学改革项目,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教学,积极探索研究性教学改革;突出师资队伍建设和能力提升。

4.2探索教学模式改革

在专业建设中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成果,重点突出对学生实验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为了引导、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探究和创新精神,教师在教学中大力推行小组讨论、案例教学、专题研究等多种形式的研究性教学方式。研究型教学首先在获得学校教改立项的“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教学中开展,随后在其他专业课中逐步推广。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知识技能的系统训练,本专业在“细胞生物学”“生物技术综合大实验”“基因工程”等课程中还专门安排了课程论文和课程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3提升开设实验质量

根据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和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坚持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改造传统的以依附和印证理论为主的实验模式,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的实验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5]。实验课程内容按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三个层次设置实验项目。其中,基础性实验教学包括基本技能训练和基础理论验证,以强化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独立实验能力,启迪学生创新意识为目标,按照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微观的认识规律,安排由个体和群体水平到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的基础实验课程,必修实验包括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实验;综合性实验教学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实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目标;设计性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训练为目标,采取课题研究形式,实施个性化教育,为学生的选修实验。同时建立多种实验考核方法,统筹考核实验过程与实验效果,激发学生实验兴趣,提高实验能力。实验开出率为100%,其中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共69个,达到了实验总数的58.47%。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门数达到了100%。

4.4教学科研形成互动

为了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在教学中还大力提倡教师把科研成果引入教学中,发挥教学引导科研和科研促进教学的双向促进作用。以科研促进教学成效较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在理论教学中,融入教师科研成果,丰富课堂教学内容;②在实践教学中,为学生开设综合性实验提供了技术和经验;③让学生参与教师的部分科研课题,特别是80%毕业生论文选题都是教师科研课题的延伸,这种有机结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技能和创新能力;④将教师科研合作的企业、公司发展成为学生的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实践教学建立了良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陈宇浩,任琴,郭永明.生物技术专业发展中的问题及改革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6(30):24-25.

第4篇:生物科学技术范文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创新教育;教学探索;新策略

细胞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联系着生命科学的多个分支学科,其知识也随着理论研究的日新月异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生物学大师Wilson曾经说过:“一切生物学问题的答案最终都要到细胞中去寻找”。细胞生物学课程研究和揭示细胞结构、功能和生命活动规律,开设于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在第一学期,同学们缺少相关的基础知识储备,为了帮助同学们排除畏难情绪,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引导学生学好这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为将来的医学检验技术学习打好基础。教材选择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翟中和院士、王喜忠教授、丁明孝教授主编的《细胞生物学》(第四版),教材里有大量彩色生动的图片,可以吸引学生阅读。下面我们就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实践三方面总结一下教学过程中的探索。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通过历史里程碑事件的分享,介绍绪论以及细胞生物学的发展简史,为学生打开这扇细胞生物学的大门。1665年胡克发现植物细胞到19世纪三大发现之一的细胞学说建立,从电子显微镜的出现到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发现,从华生和克里克发表DNA的双螺旋结构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提前完成,这些历史人物故事及成就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通过这些事件的分享增强细胞生物学课程的趣味性。结合最新时事给学生介绍专业理论知识。从2019年底开始,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在国内外爆发。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会指出,将发展更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不需要高条件的医疗机构也能够开展的病毒快速检测试剂。国家的需求就是我们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使命,我们只有扎实基础,学好专业,才能不负重托,完成任务。检测病毒依赖病毒和核酸的基础知识,在介绍病毒部分理论知识的同时给同学们播放视频,形象生动地理解病毒入侵人体、繁殖、复制的过程。鼓励同学们只有扎实专业知识,才能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开发出新方法、新技术,为国家的安定和人民的健康贡献科技力量。

二、教学手段的改革

引入翻转课堂,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其学习动力。近年来,多项诺贝尔奖的科学发现都与细胞生物学息息相关。2015年,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和一名日本科学家及一名爱尔兰科学家分享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由此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教学的时候鼓励学生搜集细胞生物学相关的诺贝尔奖项及获奖者的科研故事,在课堂上分享,允许同学们提问并讨论,拓展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通过案例分享,鼓励学生举一反三,进行实验设计。细胞生物学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实验研究,老师在对知识点进行介绍的时候,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理解,讲解的时候用通俗的语言介绍理论发现的过程,涉及的具体的实验设计原理和逻辑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尝试自己设计实验。例如细胞膜结构模型的多次改进和完善,从单分子层到脂双分子层,从三明治模型到流动镶嵌模型,再到脂筏模型,过程中为了更接近真相,科学家在水槽挡板装置的设计、脂类分子与蛋白质的含量比例的计算等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了逻辑思维。鼓励学生通过具体案例学习逻辑思维,指导实验设计。同时鼓励学生辩证地看问题,理论的发现局限于时代、技术等环境的影响。临沂大学近年来在《Science》《Nature》等高水平国际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给学生介绍最近科研进展,普及科研常识,告知学生临沂大学现有的教育部生化分析创新团队、山东省肿瘤标志物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身边的科研人物及最新科研成果,高大上的科研并非遥不可及。介绍细胞膜部分内容的时候,鼓励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设计靶向药物。肿瘤细胞在微环境、特异蛋白/核酸等方面区别于正常细胞,可以通过抗体/适配体等靶向分子的修饰,亲水/亲油药物的负载,实现靶向载药脂质体的设计。红细胞可以被设计成动力机器人,作为药物载体,增强对病灶的吸附作用。要求学生一定要扎实理论知识的学习,将来才能学以致用,应用于实验设计。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联系日常生活巩固理论知识的掌握。溶酶体是细胞内重要的细胞器,内含有多种酸性水解酶类,发挥着清除垃圾及防御入侵等重要生物功能。溶酶体功能异常相关的疾病有矽肺、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通过给学生们展示视频或者图片,给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精子头部的顶体结构作为特化的溶酶体起到精子与卵子之间的鹊桥作用,突破卵细胞表面的外被和囊泡等障碍释放水解酶,完成受精作用。心脏病患者的急救药硝酸甘油在体内转化为NO,作为气体信号分子进入靶细胞增强酶活性,起到舒张血管平滑肌的作用,从而减轻心脏负荷和心肌的需氧量,治疗心绞痛。加强随堂测试环节,提出启发式问题,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例如:溶酶体如何充当鹊桥作用,产生新生命?为何民间传说牛棚马圈能预防或治疗感冒?优生优育为何提倡母乳?线粒体基因遗传病为何只会母系遗传?表皮细胞的老年斑跟哪个细胞器的功能相关?面膜中的什么营养物质可以被皮肤吸收?硝酸甘油为什么作为心脏病患者的常被急救药?通过以上等等问题,引导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发同学们辩证地思考问题。

三、教学实践的改革

教育不仅仅是学习已有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根据最新的细胞生物学相关事件进行调研学习,并在课堂上以PPT形式讲解,培养学生独立探索,活学活用的学习习惯。临沂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多个省级科研平台,每年在投入大量的科研经费给老师的同时,学校每年还会鼓励大学生申请创新创业项目,并且提供科研资金与实验平台,在指导老师的培养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同学可以早日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实践,为毕业论文做储备的同时有机会参加创新大赛,实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结语

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新型人才是高校今后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根据时代的需要和学校创新创业的要求,我们对医学检验专业的细胞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实践方面进行了探索,并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持续改进。充分利用网络国家精品课程、国内外高水平电子资源为依托,以学校提供的高水平科研平台为依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续晨.批判性思维模式在细胞生物学课程改革应用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26):114-116.

[2]刘建兵,郝建卿,崔小华,李莉.随堂测试在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9(21):348-349.

[3]李国平,严军.如何为医学院一年级学生上好细胞生物学[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7):67-68.

第5篇:生物科学技术范文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医学检验;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细胞生物学作为当前生命科学领域中最活跃、最富有发展前景的学科之一,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技术在医学基础科学研究中处于重要的地位[1]。南京医科大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基础医学阶段开设了细胞生物学这门课程,侧重讲授了细胞生物学理论知识,然而在专业课学习阶段,很多学校并没有开设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这门课程,大多数高校认为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对于临床常规检验工作无直接关联,且开设这门课的硬件和软件要求都较高,对于本科阶段的学生没有开设的必要性。南京医科大学医学检验学系自2001年招收本科生以来,一直关注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训练,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毕业后的就业广度。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对科学研究充满兴趣,本科毕业后进入科研机构、研究室以及升入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生比例逐年递增。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是一门与生命科学密切相关的基础研究手段,因此,我们认为开设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这门课很有必要,并且在专业发展的十几年里不断学习,总结经验得失,改革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使得课程设置更具有科学性,让学生在最精简的课时里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一、改革经验

本学系自设置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课程后,经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的教学经验:

(一)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运用科研思维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科学,增加学习热情,明确发展方向,提高教学效率,让实验内容由验证型向研究创新型转变[2]。本学系实验室是“江苏省医学检验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及“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不仅承担本科生的实验教学,还承担了硕士、博士研究生的科研培养。同时,本学系采用的是“系科合一”的模式,即医学检验系设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学部,检验专业主干课程的老师多来自临床检验一线医生和技术人员,师资力量雄厚。但是考虑到每年的本科生人数较多,而传统意义上的大课教学特别是实验教学无法兼顾到每个学生,不利于引导和挖掘在本学科上有特长的学生。因此,我们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将本科生教学和研究生教育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具体做法:将本科生划分为每四人为一小组,让硕士研究生以教学助教的身份参与到实验课带教中,形成一个学习小组,指导本科生查阅细胞生物学技术方面的文献,指导学生实验操作,引导学生的科研思维。研究生在助教的过程中也得到了锻炼和成长,促进教学相长。

(二)以细胞培养技术为主体的实验课内容改革细胞培养技术是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因此我们将细胞培养技术作为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实验课程的主要内容。我们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馈以及相关学科的融合,不断改革与调整课程内容,形成了现在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在此体系中,包含了细胞提取、培养、换液传代、冻存复苏、细胞融合和单抗制备技术,由浅入深展开,有助于学生以后在科学研究方向的发展。

(三)建立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特色的考核评定模式实验考试是考核学生掌握实验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手段,是检查教师教学工作、了解教学成果、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途径[3]。以往的实验教学考核主要根据最后一次的实验考试成绩及每次实验报告分数来评定,导致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并且一次考试的成绩存在偶然性,不利于考查学生对知识、动手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因此,我们采用“全程考核”的模式动态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的考核模式更全面客观,更具公平性。具体做法:将实验考核成绩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由研究生助教根据每位小组成员在每次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打分,再结合每位成员的细胞生物学方面的文献汇报评分,最终评定一个分数;第二部分,分为实验理论知识答题和实验技能考核两个部分。以随机抽题的方式回答两个问题,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评分。同样以随机抽取的方式让学生抽取一个实验操作试题,老师根据学生实验操作的流程是否规范以及操作的手法是否流畅来评分,最终将这两个分数汇总评定为实验考试分;第三部分,学生平时表现分,包含考勤、课堂回答问题、动手操作情况及实验报告评分等。汇总这三部分的考核分即为学生的实验课成绩。通过多样式的考试模式,能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同时也丰富了教学形式,课程中充满了挑战和趣味性,学生对我们的课程反馈良好。

二、改革成效

我们在数年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在教学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们以细胞培养技术为切入点,让参加的学生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这样的形式非常有助于我们发掘科研的好苗子,近年来我们有多名学生在本科阶段申请到学校《大学生创新实验》课题项目,发表SCI论文以及获得发明专利,取得了许多教学成果[4]。我们的本科学生经过训练,在研究生招生面试中更具竞争力,近年来保研、考研的人数逐年递增,导师们对学生评分很高。

三、改革方向

通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未来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教学改革。1.针对课程内容较单一现状,将进一步提高实验课时比例,而理论课课时的不足将通过引导学生上网课、微课以及开选修课的形式来补充。2.与学校医学模拟中心合作,尝试开展新型的虚拟实验的教学形式,便于我们开设那些现有实验室条件下无法开展的实验课程,丰富我们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3.通过调查发现,本专业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这门课各高校开展情况不同,并且缺少统一的教材,我们希望推广这门课,并联合其他院校一起制定适合本专业的统一教材。

四、展望

细胞生物学技术这门课程是我们学系为了适应更高的社会需求,引导本科生继续深造,扩大就业方向,针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如何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开创新思维,是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今后我们将不断探索,加大改革的步伐,提升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骞若,孔令保,郭韫丽,等.细胞生物学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35):177-178.

[2]吴志奇,张洁心,谢而付,等.评价科研思维在医学检验技术本科生教育中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39(10):1274-1276.

[3]王芳,潘世扬,黄珮珺,等.医学检验学实验考试改革的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3):546-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