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健康教育的内容范文

农村健康教育的内容精选(九篇)

农村健康教育的内容

第1篇:农村健康教育的内容范文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健康素质有了大幅度提高。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但是,国民健康素质尤其是农民的健康素质还存在许多问题,迫切需要提高。例如,由于健康教育的缺乏,公民健康知识贫乏,健康素养低。在食品卫生方面,由于农民缺乏健康意识和卫生知识,在生产和制作食品过程中不断出现有损于人们健康的事件,同时,农民自身在消费过程中,由于健康意识和知识缺乏,而往往更易成为食品安全问题的受害者。另一方面,在疾病预防方面,由于认识程度低,也出现诸多问题。近20年来,劳动力流动性的提高,居民膳食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环境污染的加重,这一切都使健康风险因素变得日益复杂多样,从而加剧了流行病模式的转变。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和肿瘤,一些曾经得到控制的性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又重新上升,病毒性肝炎呈蔓延趋势,更值得注意的是艾滋病的流行,各种损伤及由职业危害所导致的急、慢性职业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农村人口是遭遇上述疾病风险的主要群体。由于农村人口多,卫生与医疗条件又相对较差,自然成为预防传染病的重要对象。我国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患者数量居世界第二位,80%的病人在农村,75%的病人为中青年。[3]70%~80%的艾滋病和疟疾患者是15~49岁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然而,农村恰恰是疾病预防和健康教育的薄弱环节。由于我国健康教育的缺乏,导致国民素质严重偏低。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有约6.7亿人口住在农村,约占全国人口的一半。农民健康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国民健康素质水平,关系到民族兴衰和国家安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农村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二、农村健康教育是农民获得幸福生活的重要途径

幸福是与健康分不开的,没有健康就谈不上幸福。健康教育正是为使人们获得健康的生活包括身体上的健康和丰富的精神生活,进而达到幸福美满的境地。宋晓飞等对威海市农民主观幸福感调查表明“,农民整体上主观幸福感一般,主观幸福感好的农民所占比例不到50%”、“身体健康状况与主观幸福感有密切的联系,身体健康状况差的人群,其主观幸福感较差”。[5]因此,面向农民开展健康教育,对于提高农民的幸福感,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农村健康教育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卫生习俗与传统观念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文化。迷信愚昧、信神不信医、重治轻防、宁肯花钱买药也不愿投资防病等封建落后思想与陈规陋习,严重阻碍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健康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健康教育一向担负着扫除封建迷信、愚昧无知、不卫生的习惯和“移风易俗,改造家园”的任务。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人们获得健康的生活,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这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三讲“”四有“”五爱”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并且是相互渗透的。要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应该加强农村健康教育,树立现代科学的健康观念,扫除陈规陋习,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四、农村健康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又明确了推进和实施建设新农村的内容和目标。《意见》将“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现状,提高农民保健意识,增进农民身体健康”列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意见》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推进。这表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追求的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诸要素整体和谐发展的模式。如何实现整体和谐发展的模式呢?教育可以以其先导性、基础性和全局性作用成为农村社会综合发展的基石。教育的本质在于通过培养“人”、改变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这一根本途径,将农村发展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诸要素整合起来,进而逐步推进和实现农村社会的综合发展和进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健康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新农村建设能否实现理想的价值目标。农民如果失去了健康,那么农村的生产就会因失去了劳动力而无从发展,生活也因为要花费大量的医药费而难以宽裕,而农村健康教育正是帮助农民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农村健康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破除农民“迷信愚昧、信神不信医、重治轻防、宁肯花钱买药也不愿投资防病”等封建落后思想与陈规陋习,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风文明”;农村健康教育通过健康知识的传播,如不随地大小便、文明如厕、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等,促进农民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环保技能,能有效促进农村“村容整洁”良好风貌的形成。因此,开展农村健康教育有助于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农村健康教育不仅是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加速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因此,要把开展农村健康教育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力量。

五、农村健康教育可从源头上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健康教育是国家确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当前我国正在着力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经过近年来的努力“,看病难”问题已大有改善“,看病贵”问题依然严重。一般认为,导致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农村卫生资源严重短缺、政府财政投入不足、药品虚高定价、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不当的医疗检查。解决的策略也一般从这些方面入手:调整医疗资源的地理布局和产权布局;统筹网络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研发新型医疗技术配置,降低农民就医诊疗成本;建立新型人才流动模式,提高乡镇卫生医疗水平。然而,笔者却认为,这些措施都是治标不治本,要从源头上真正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还得从大力开展农村健康教育做起。因为,当今我国疾病、死亡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主要死因已不再是传染病和营养不良,而是被慢性病所取代,如冠心病、肿瘤。而这些慢性病多与不良的生活方式、行为和环境因素有关。农村健康教育能够让农民了解掌握健康知识,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和习惯,主动排除生活中的危险因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延缓疾病的发展,也就减少了医药费用的开支,从源头上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六、农村健康教育是推广防病救灾工作的基本方法

健康教育是卫生领域所有工作的基石,是一切卫生工作最基本的方法。健康教育在提高大众健康素养、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和控制疾病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广泛深入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并自觉自愿地行动起来,参与各项预防工作,才能落实各项预防措施。例如,预防霍乱病要做好饮水、饮食卫生管理,消灭苍蝇,讲究食品卫生,搞好隔离与消毒等。只有这样才能最终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或短期内使其消灭。当农村发生重大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除及时救治外,帮助受灾群众掌握救灾防病知识、增强农民的自我保健能力、同时动员农民科学地参与救灾防病工作尤其重要,而这些正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并且,与其它救灾防病手段比较,健康教育具有投入少、产出高、效益大的特点。

第2篇:农村健康教育的内容范文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行动”全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行动”健康、持续、协调发展,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健全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参与的“行动”长效机制,加强“行动”组织和工作网络的能力建设;以满足农村居民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重点,针对农村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着力解决影响农村居民的重大卫生问题,预防控制农村重大疾病流行,提高农村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和保健能力。

到年,建立健全各级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参与的“行动”长效工作机制;围绕农村重大卫生问题,进一步普及基本卫生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农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5%,农民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75%。

二、具体指标

(一)全市建立“行动”工作网络并能有效开展工作的县(区)达到90%;

(二)农村改水受益率达到80%,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农村户厕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

(三)农村健康教育课专兼职人员系统化培训率达95%以上;

(四)农村中小学健康教育实施率达到80%;中小学生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80%,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65%;

(五)农村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85%;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75%;

(六)将“行动”工作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县(区)达到100%;

(七)建成4个市级“行动”示范县(区),至少创建1个省级“行动”示范县(区)。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健全和完善“行动”领导组织和工作网络。建立健全由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行动”领导小组,并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立“行动”办公室。“行动”各成员单位明确专职人员负责“行动”的日常工作,乡镇、行政村成立“行动”小组,负责“行动”工作的实施。加强各级“行动”工作能力建设,对“行动”专兼职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工作能力。

(二)加强“行动”工作,扩大“行动”覆盖面。总结推广“行动”工作经验,进一步扩大“行动”覆盖面,在全市大部分县和乡镇建立“行动”网络,开展“行动”工作,使更多的农民受益。

(三)开展农村重大疾病防治和主要卫生问题的健康教育。大力开展艾滋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碘缺乏病等地方病的健康教育。开展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增强农村居民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提高农民卫生保健知识水平,培养有利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四)加强重点人群和重点领域的健康教育。针对农村妇女、儿童开展健康教育,促进妇幼保健,提高计划免疫接种率,降低婴幼儿营养不良率,降低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农村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健康习惯。加强医院健康教育,提高各类疾病患者的保健能力。针对乡镇企业的特殊健康问题,加强乡镇企业健康教育,预防职业健康危害。以社区为基础,加强流动人口的健康教育。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宣传、制度建设相结合,强化政策宣传,提高农民的健康意识和互助共济意识,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五)开展环境健康教育。加强农村居民生活、生产环境保护与改造的健康教育,围绕改水改厕、利用清洁能源、绿色生态农业、环境保护等内容,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村容整洁和环境安全,建设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四、策略与主要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建立完善“行动”工作机制。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行动”工作,加强对“行动”工作的领导,把“行动”工作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包括各级“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部门联络员、专业人员和基层业务骨干在内的“行动”组织网络。各地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实施方案,逐步建立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对“行动”工作所需经费予以保障,积极倡导出台有利于农村卫生、农民健康的“行动”相关政策,确保“行动”持续有效地开展。

(二)完善“行动”技术网络,提高健康教育人员素质。建立由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健康教育机构、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和大专院校健康教育专家、医疗机构医学科普专家组成的“行动”专家网络,加强对基层“行动”的技术支持与指导,增强“行动”效果。建立“行动”信息网络,实现“行动”信息资源共享。加强基层人员健康教育能力建设。调整和改善人力资源结构,开展基层业务人员的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社会动员、组织、信息传播与行为干预等基本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结合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配置基本的农村健康教育工作设备、设施与经费,提高健康教育人员服务能力。

(三)加强多部门合作,协同行动。立足于各部门工作的内容与特点,将“行动”纳入本部门的工作规划,整合各部门与农民健康和农村卫生相关的各种资源,将“行动”工作与各部门职责有机结合,为“行动”提供政策与环境支持,形成长效机制。

宣传部门要做好组织、指导与协调工作,将“行动”工作作为农村文明乡镇、村和家庭的评选条件,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和手段,在涉农宣传中强化农村健康教育的内容,反对封建迷信和不良生活习惯,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卫生部门要发挥“行动”组织和纽带的作用,做好业务技术指导和日常工作。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因地制宜开展面向农民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专业机构要为其他成员部门的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做好人员培训、提供健康教育材料、卫生知识与信息等。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中强化“行动”工作,同步推进农村健康教育。

爱卫会要把“行动”纳入创建卫生乡镇、卫生村活动,引导农村居民积极参与改水、改厕、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等各项农村环境卫生建设,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

农业部门要把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和“行动”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推广科学种田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促进清洁能源的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在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农民技术培训等工作中,增加卫生保健的内容。

广电部门要积极推动“行动”音像传播材料的制作与播放工作。各级电台、电视台要适当安排播放“行动”公益广告和音像材料,积极制作“行动”材料和节目,开辟“行动”专栏,要随着“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实施,逐步扩大健康教育覆盖范围。

新闻出版部门要将“行动”纳入工作计划,在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体开辟“行动”栏目,刊登健康教育知识;出版科学、实用的健康教育科普读物。

教育部门要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意识和卫生知识水平,使中小学生成为农村健康教育的生力军。

妇联组织和共青团组织要动员农村妇女青年农民参与“行动”,搞好家庭环境,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妇女干部和青年干部要积极支持和协助卫生人员组织开展“行动”。

教育部门与共青团组织要倡导大学生志愿者到农村服务,积极培训大学生志愿者,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的知识、技能优势与服务社会的积极性,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利用假期开展农村卫生与健康教育服务。

充分利用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宣传部门的文化室、农业部门的农民书屋和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共青团的农村青年中心、妇联的妇女之家及美德在农家示范点等资源,使之成为农村健康教育基地,发挥青年农民、妇女的积极性,参与并带动农村居民接受健康教育,增进健康。

第3篇:农村健康教育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新农村教育;健康素养;问题;对策

提高我国公民素质,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目标,一直以来是政府工作的重点内容。而提高健康素养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也备受关注。为此,我国卫生部出台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等文件,全国各地在文件的指导下进行了较大范围的健康素养监测。结果显示,中国公民健康素养水平仅仅只有6.48%。其中,慢性病预防素养与基本医疗素养最低。因此,加强公民的健康素养教育尤其是农村地区人民的健康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1什么是健康素养

美国《健康国民2010》(Healthy People)Healthy People 2010 Home Page将健康素养定义为:“为了做出恰当的健康决定,个人所具有的获取、解读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或服务的能力。”将健康素养作为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中的领先领域。由美国1991年颁布的《美国国家素养法》将素养定义为:“一个人读、写、说其本国语言,并在工作和社会中能熟练估评与处理各类问题的能力,以达成个人的目标,发展个人的知识与潜能”,由此可见,所谓素养即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文化素养”。一定程度上,“文化素养”代表着我们理解、沟通信息及处理问题的技能。当我们将这一技能应用到健康领域时,这种素养即表现为“健康素养”,如读懂食品标签、去接种流感疫苗。

2当前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农村健康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健康信息通常很复杂,并且会随着相关科学知识的更新而发生改变。不仅如此,对健康信息服务的理解和应用受到人们不同信仰、价值观、资源和知识技能水平的影响,公共卫生专业人员面向这些不同的受众传播复杂的总在变化的信息是一大挑战。当前在全国上下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环境下,除去国家政府的政策扶持,更多的时候必须让农民自身觉悟,提高自我认识,改变以往落后的思想认识,而这一切的实现与农村的基础教育不可分割,教育是所有措施的前提。但是在大力建设新农村,发展新农村教育的同时,我们还要客观地认识到当前农村教育中依然存在的问题。

2.1思想观念落后我国农村经济生活各方面的条件并不到位,大多数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到现在仍然受到很多传统小农思想的影响,尤其反映在经济落后的农村中小学。农民们在教育观念上还没能跟上时代的脚步,观念落后,基础不稳。农村的成人教育更是简单地局限于识字教育和技术教育,办学条件差、学习内容陈旧,完全不能满足新时期新农村教育的要求。

2.2教育条件较差由于我国的经济实力比较弱,整个国家对于成人教育的经费投入仅占教育事业总额的0.6%左右,而其中用于农村成人教育的比例就更是少之又少了。尽管近些年来政府对农村教育的不断加大重视和扶持力度,通过高校与地方联合办学,高校组织志愿者到农村地区进行支教,但这些行动对于改变农村地区整体的教育状况来说还是显得有些无力。

2.3师资不足在农村的成人教育方面,有一组数据可以看出各种问题:以农民技术培训学校为例,2001年全国农民技术学校专任教师总数为134158人,兼职教师总数为928380人,比2000年分别减少11741人和10628人。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的比例也由2000年的1:6下降到2001年的1:7。在农村的基础教育阶段,偏远学校的民办教师一直是主力,受过专门训练的师范学校毕业生不愿到条件较差的地方工作。培训学校的经费短缺,教师流失的问题尤其严重,而且流失的大部分是学校的骨干教师,使得农村落后地区缺乏高质量的专职教师。

3新农村健康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策

3.1政府调整工作职能,从制度上解决健康素养的教育问题下图为美国各级卫生行政机构的三项核心共作领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美国政府在卫生问题上的态度的运行方式,这也为美国成为卫生保健大国做出了恰当的解释。相比较而言,我国政府的卫生部门在政策制定、保障、评估方面的处理和运行都略显单薄。2003年美国联邦教育部全国成年人素养测评首次包含了健康素养部分。

3.2转变思想观念,明确农村教育的重点要改变农村地区落后的生活状况,首先必须从改变农民们落后的思想状况下手。只有农民群众真正认识到现状的不足,才能带动农村发展的内因动力。及时转变农村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习惯,逐步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好风尚。与此同时更多地争取社会的力量的支援,发展对口合作支持,培养职业技能,使企业有了合格熟练的工人,又有利于农村青年的就业,更有利于农村人口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可以与农业科技部门加强合作,各取其长,充分利用人力、技术、资金等等生产要素,使各方面都能优化组合。只有提高农村人口的质量和教育水平,健康素质教育才有发展下去的土壤。

3.3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改革农村教育内容由于不同地区不同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观念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使得我国农村的健康素养教育不能全国上下都采取一样的方式和方法。作为教育者要学会结合当地特色因势利导,而不能打着科学的旗号强迫当地人民放弃一些可能不符合卫生条件但延续千年的传统生活方式。

4小结

综上所述,针对农村健康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政府调整工作职能,从制度上解决健康素养的教育问题、转变思想观念,明确农村教育的重点、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改革农村教育内容等方法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庞守兴.困惑与超越——新中国农村教育忧思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6.

第4篇:农村健康教育的内容范文

一、组织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由于受当前教育考评机制的制约,青海农村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普遍不够重视,缺乏系统规划,心理健康教育被等同于“副科”的现象普遍存在,多是被班主任或政治老师作为做学生思想工作的一种辅助手段,通过班会课、活动课加以实施。

一些条件较好的镇中心学校虽有相对固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从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机制,心理健康教育被当作装点门面的学科。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宣传和普及活动,消除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种种误解;以点带面,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繁荣。

2.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机制。由专兼职人员组成专家小组,依照一定的参照标准,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与队伍建设、教育教学工作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开设、日常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辅导室的建设与资金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二、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学校毕竟属于新兴学科,缺乏相关专业教师,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意识相当强的农村学校领导,即使到高校招聘了相关专业的教师,也因这些应届毕业生缺乏经验而使心理健康教育很难落到实处;而其他农村学校大部分没有专业老师,甚至让政治教师担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且,在农村,很多家长乃至部分教师还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学科,因此教师和家长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业余和兼职的心理教师匮乏。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针对农村学校缺乏专业心理教师的现状,要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地方教育部门应当把心理健康教育课列入课标进行考核,并要求每个学校都按规定配备专兼职心理教师;切实提高心理教师的地位,解决好各种津贴待遇。

2.充分挖掘社区、家庭、学校、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让社会各界都来支持、配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增强业余和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

三、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问题与对策

由于目前农村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大多没有硬性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因此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进随意性很大,主要根据各校领导的意愿和师资条件开设。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缺乏,又导致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低下,教育方式多以学科化方式进行,重在照本宣科地灌输概念。这种教育方式不仅与新课改精神不符,而且大大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教育方式不当造成对学生的伤害。

针对以上的问题,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1.加强对外交流,积极吸收他人的经验和研究成果,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本土化,拓宽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

2.针对学校教学展开心理健康教育。以学习心理研究为突破口,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渗透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第5篇:农村健康教育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农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做法 体会

中图分类号:G4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319-02

彭阳县位于宁夏东南部边缘,六盘山东麓,西与原州区接壤,东、南、北分别环临甘肃省镇原县、平凉市和环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部级贫困县。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健康教育有人教、四病(肝炎、结核、包虫病、菌痢)防治有人包、农民身体有人检、环境卫生有人管”的目标,广泛开展宣传培训,全面落实干预措施,积极提供公共卫生服务,认真组织妇女病普查普治,农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行动扎实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效,全县农民健康教育以行政村为单位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居民和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90.69%和93.58%,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达到71.79%和75.17%。2010年5月被自治区健康宁夏全民行动领导小组授予“全区农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行动工作先进县”称号。

1 主要做法

1.1 精心安排部署,政府行为牵动

坚持把开展农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行动作为保护农村劳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其他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我县及时成立了以政府分管县长任组长,卫生、教体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农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行动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周密安排部署。制定了《彭阳县农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行动实施方案》,并及时召开启动会议,对此项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保证了农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行动按步骤、有计划推进。三是强化督导考评。采取日常检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的办法,每季度对各乡镇、有关部门(单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定期召开协调会,通报情况,查找问题,制定措施,推动工作。

1.2 夯实工作基础,精心准备驱动

立足县情实际,认真做好农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行动前期各项准备工作,为此项工作深入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及时开展基线调查。制定了《彭阳县农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行动基线调查实施方案》,随机抽样草庙乡草庙村、张街村和新集乡下马洼村、白河村的1600户居民进行健康知识问卷调查,并按要求完成计算机录入、上报工作,为有针对性开展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二是大力营造舆论氛围。建立以医疗卫生机构、学校、健康学堂为宣传基地,以农贸市场、农户集中居住区为宣传网点,以县域“三横一纵”300公里公路干道为宣传长廊的全方位覆盖的宣传阵地。刷写墙体标语955条,制作《健康知识进农家》大型墙面喷绘15处、宣传栏30个,悬挂《健康知识进农家》宣传框60个、横幅40条,形成了浓厚的舆论氛围。三是切实加强师资培训。组织对乡镇卫生院院长,防疫、妇幼、健康教育专干及县直医疗卫生单位有关科室工作人员等师资进行培训。指导各乡镇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对乡村医生、村干部、妇女主任等进行培训,累计培训师资乡级235人,村级738人。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了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四是认真开展示范创建。确定城阳乡、红河乡为示范乡镇,城阳乡沟圈村、杨塬村、长城村,红河乡韩堡村、友联村、常沟村为示范村,后期增补新集乡张化村、下马洼村,白阳镇罗堡村、陡坡村为示范村,统筹安排人力、物力,深入开展创建活动,示范带动,整体推进。

1.3 深化传播活动,丰富形式促动

坚持把传播活动作为农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行动的重点,采取“八个一”方式,广泛宣传医疗卫生惠民政策,大力普及健康知识。在县有线电视台开设“卫生与健康”栏目,以医疗卫生惠民政策、健康知识和基本卫生行为核心信息等为主要内容,每周编辑播放两次;依托乡、村党员活动室,采取参与式培训方法,以村为单位开展农民健康教育大课堂培训,由乡、村健康教育师资骨干对农民群众进行轮训。共举办培训班573次,培训农民4.4万多人次;按照每户一本书、一张画要求,发放《健康知识进农家》读本5.09万册、宣传画5.09万张、挂历1160套;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清真寺设立健康教育咨询点215个,配备血压计、体重称、健康教育资料架、电视机和DVD等设备和健康知识读本、处方等宣传资料;根据行动内容编排文艺节目,送戏下乡演出4场次,观看群众1.2万人次。电影下乡621场次,观看群众约12.4万人次。制作行动专题纪录片一部;统一设计制作展板,组装行动宣传车,扎实开展“卫生宣传万里行、健康知识进农家”巡展巡讲活动。县、乡两级宣讲团“巡展巡讲”482场次,配合区宣讲团“巡讲巡展”12场次,覆盖全县12个乡镇156个行政村,接受宣讲群众6.6万人次,发放健康教育处方19万张;对中小学校长、健康教育课教师302人进行了培训,全县中小学健康教育课开课率100%。将《农村中小学校健康教育课教学方法与技巧》、《中小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印发各学校,规范健康教育教学;以村为单位,深入开展农民健康知识竞赛活动。举办县级竞赛1场、乡级12场、村级156场,参与农民1.1万人次。完成农民健康知识有奖竞赛答题卡7800份,征集中小学生健康知识有奖征文稿件192篇。

1.4 落实干预措施,紧扣目标推动

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要求,紧扣目标任务,全面扎实推进,确保行动深入开展并取得实效。一是广泛宣传核心信息。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基本卫生行为核心信息的宣传活动。累计发放定量盐勺5.4万个、毛巾1.4万条、牙刷5000把、围裙8000件、《基本卫生行为核心信息》宣传单2万张。二是扎实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集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着力解决严重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确定每月10日为“环境卫生整治日”、每周五为“周末环境卫生日”,采取专项检查、随机抽查等形式,及时督促整改,初步建立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三是大力推进改水改厕。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加大改水改厕力度,努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由2006年的38%、29.1%提高到2009年的49%、50%。四是全面落实公共卫生服务。以户为单位体检、建档,实行专病专案管理。45岁以上农民进行健康体检5.2万人,体检率90.79%。建立家庭健康档案4.8万份,建档率为95.04%。五是积极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对1.4万名已婚育龄妇女免费进行乳腺红外线透视、盆腔B超、电子阴道镜检查、阴道分泌物涂片以及妇科检查。对普查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的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实行专案管理。共管理5959人,管理率为100%。

1.5 突出重点人群,创新方式带动

坚持农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行动“知、信、行”相统一的原则,突出中小学生、青年妇女和中老年人三个重点人群,积极推广“参与式”培训方法,通过县、乡、村目标人群培训,发挥一传十、十传百的“倍增”效应。一是中小学生抓“培育”。在对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业务水平、保证教学质量和开课率的同时,发放《彭阳县青少年健康知识读本》2万本,丰富了学校健康教育课内容,促使学生获得更多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二是青年妇女抓“教育”。坚持健康教育培训与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相结合,对县、乡两级妇联工作人员以及卫生院健康教育专干进行培训后,乡镇组织对村级妇女骨干开展二级培训,最后由村级妇女骨干根据目标人群的特点,因人施教,有效提高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累计培训妇女骨干620名,传递健康知识1.8万人次。三是中老年人抓“干预”。与县老年大学联合对城区老年人进行老年保健、合理膳食、常见病预防等健康知识宣传培训,促使他们在防治结合上改善健康状况。先后举办培训班24期,参加培训老年人1200人次,发放《老年保健知识手册》2000本。

2 几点体会

2.1 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是推进农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行动深入开展的前提条件。我县为山区贫困县,山大沟深,交通极为不便,开展农民健康教育有健康促进行动,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近几年,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保障了农民健康教育有健康促进行动的顺利实施

第6篇:农村健康教育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 生殖;健康教育;方法;青少年;农村人口

【中图分类号】 R 167 G 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9-0797-04

青少年所面临的生殖健康问题在全世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不少研究都提出健康教育是青少年生殖健康干预的重要手段[1-5]。生殖健康领域的内容具有性别敏感性和隐私性,生殖健康教育的形式应适应此特点。用恰当的形式在青少年中传播必要的生殖健康知识,可增加青少年对生殖健康教育的可接受性,从而获得理想的干预效果。在我国,由于青少年比其他年龄段人群识字率高,阅读、自学能力比较强。所以,为他们提供生殖健康教育材料鼓励其自学,在提高他们知识和技能水平方面可发挥较大的作用,而开发制作规范的生殖健康教育材料成为关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可应用于健康教育知识传播的技术手段也随之丰富多样。为了解农村青少年对生殖健康主题教育材料的形式需求和态度,本研究对我国部分农村校内、校外青少年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通过定量、定性研究为合理决策农村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及健康教育材料的适宜形式提供可靠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安徽、山西、甘肃、青海、广西5个省各选择1个县,每县选择2个乡的在校生约200名,16~22岁校外青少年约200名,男、女各半,5省共计2 002名。其中校内男、女生分别为489和536名,年龄13~19岁;校外男、女青少年分别为501和476名,年龄16~22岁。校外青少年来自当地餐饮服务业、乡镇企业、农场或无业在家青少年。调查对象填写课题组自制的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调查问卷。同时,在上述被调查者中每省随机选择校内、校外青少年男、女各6~8名组成校内男青少年、校内女青少年、校外男青少年、校外女青少年4组,分别开展专题小组讨论,5省共计20组。

在每省被调查的乡选取1名校医进行个人深入访谈,5省共计5名。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农村青少年对不同宣传方式的接触频率、获取生殖健康知识的途径及对生殖健康教育活动的参与意识等。

1.2.2 生殖健康教育材料展示 以实物或通过放映幻灯展示并介绍下述6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材料(表1),内容是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和技能,每种展示1~2 min。这些材料是从已允许出版或发行的作品中截取的有代表性的片段,同时加入对预期改进的口述。

1.2.3 专题小组讨论 首先为青少年放映生殖健康含义的字幕,然后依次展示不同形式生殖健康教育材料,由主持人提问并组织讨论,以了解青少年对不同形式健康教育材料的喜好和观看的主动性,以及民间文艺在生殖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等。

1.2.4 个人深入访谈 向校医展示生殖健康教育材料,并按照访谈提纲提问,了解医生对不同形式健康教育材料用于青少年的观点,以及对他们工作有意义的生殖健康教育材料。

1.3 统计分析 分校内外、性别、年龄段,以百分率表示青少年问卷调查中各项指标的分析结果,用描述和百分率分析青少年小组讨论和医生个人深入访谈结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问卷调查结果

2.1.1 农村青少年接触不同宣传方式的频率 农村青少年接触频率最高的3种宣传方式依次是电视、报刊杂志和广播。有1/3左右的青少年每周至少看VCD/DVD和上网1次。农村青少年每月能观看至少1次(每周至少1次+每月1~2次)文艺节目的比例是38.1%~49.1%,每月能参加至少1次健康教育讲座的比例是26.8%~37.0%。

38.4%~43.2%的农村青少年表示从不或没条件接触健康教育讲座。表示没有条件上网的农村青少年比例为7.5%~14.6%,女青少年高于男青少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没有条件观看VCD/DVD的青少年比例为4.8%~11.7%。见表2,3。

2.1.2 农村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的获取途径 当询问青少年“如想了解生殖健康知识时(举例)怎么办?(多选题)”时,排在前5位的方式几乎都是查阅书籍、上网查找、和朋友讨论、正规医院询问医生以及询问父母。13~16岁校内女青少年排在首位的是询问父母(60.0%),16~19岁校外男青少年排在首位的是上网查找(53.9%),其余年龄段校内、校外男、女青少年排在首位的都是查阅书籍(46.9%~64.0%),其中19~22岁校外女青少年通过查阅书籍获得生殖健康知识的比例最高。

男青少年选择上网查找、拨打热线电话的比例高于女青少年,而女青少年选择询问父母、教师或兄弟姐妹的比例高于男青少年,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遇到生殖健康问题时表示“不知道怎么办”的农村青少年比例在2.0%以下。见表4。

2.1.3 农村青少年参加生殖健康教育活动的意愿 农村青少年表示“愿意”观看生殖健康教育录像和参加医生讲座的比例高于亲自进行宣传或巡回表演节目。但仍有2/3左右的校外女青少年对于参加后2项具有互动性的活动表示“愿意”或“一般”。4项生殖健康教育活动,校外青少年表示“愿意”参加的比例均高于校内青少年,而表示“不愿意”参加的比例均低于校内青少年,多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仅有7.8%男校外青少年和13.5%的女校外青少年“不愿意”听医生讲座。见表5,6。

2.2 专题小组讨论结果

2.2.1 农村青少年对不同形式的生殖健康教育材料的喜好及原因 观看生殖健康教育材料展示后,绝大部分青少年认为“挺好的”,校内男、女青少年和校外男青少年最喜欢网络的人数比例最高(40.0%~53.3%),而校外女青少年排在首位的是小手册(43.3%)。排在第2,3位的校内青少年依次是Flas片和书,校外男青少年是电话和书,校外女青少年是网络和Flas片。 书与小手册相比,除校外女青少年外,青少年更喜欢书。

校内男青少年比其他3类人群表示最喜欢Flas片的比例都高, 校外青少年喜欢电话方式的比例高于校内青少年。见表7。

选择最喜欢网络的青少年认为网络便于青少年之间、青少年和医生以及和父母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还有的青少年喜欢网络上记日记的功能,所提供的生殖健康知识详细而全面,“想看的知识上面都有”;校内青少年还提出网络隐秘性好,“可独自一人看”,“如果不是面对面的话,我会更放松”;有的青少年认为网络“使用方便,可随时看”;还有部分青少年表示“就是喜欢网络形式,说不出详细原因”。

喜欢Flas片的青少年认为它轻松幽默,吸引力强,“生殖健康的内容用动画片表示,老幼皆宜,可以大家一起看,不尴尬”;还有的青少年认为直观易懂,校外青少年更看中这一特点。

最喜欢电话形式的青少年认为电话隐秘性好,“不好意思和他人直接讲时,可以打电话倾听”;电话使用方便,讲解清楚,“录音好听”。

最喜欢小手册的青少年认为它形象易懂,“里面的人物形象好,以对话的形式说明问题容易理解”,且小手册使用方便,“拿起来就能看”。校外女青少年持有这2项理由的人数各半(分别是6和7名)。表示最喜欢书的青少年其原因是内容详细全面,“比阅读小手册获得的知识多”。而最喜欢VCD录像片的原因是“贴近生活,容易看懂”。

2.2.2 观看的主动性及理解程度 当询问青少年把这些生殖健康教育材料发下去是否会主动观看或听时,绝大部分青少年表示会,有的说“一定会看”,还有的说“会在一个人的时候看,不会在网吧,因为人多”;仅有少数校内青少年说“一般不会,遇到问题时会”(1男3女)或“有时间会”(3男)。

绝大部分青少年表示可以全部看懂展示的健康教育材料,仅有少数校外青少年说“有的部分看不懂”(3男2女)。

2.2.3 接触到的生殖健康教育材料 青少年普遍反映接触到的生殖健康教育和材料都比较少,约1/3的青少年说“基本上没有”,其中以校外男青少年比例最高(43.3%)。校内青少年中有的说“健康课上讲得不多”,“小学时听过相关课程,中学没有”。希望多以本文应用的讨论形式在他们中间开展生殖健康讲座或讨论,有的青少年说:“我们见到的不健康宣传比你们的宣传还多”。目前在部分调查地区,当地电视台设立了生殖健康专题节目,青少年偶尔从中获得涉及自身的生殖健康知识。

关于印象最为深刻的生殖健康教育材料,一些校外女青少年提到杂志上生殖健康专题、医院宣传单,校内青少年提到学校发放的书或手册,还有青少年提到某次电视节目,但大部分青少年说不出印象最深刻的生殖健康教育材料。

2.3 校医个人深入访谈结果 校医对展示的生殖健康教育材料都表示认可,并认为:“应该有合适的生殖健康教育材料在学校青少年中普及,让学生对此了解,生殖健康教育和文化教育同等重要。由于学习原因,学生目前接触这方面知识很少”; “我们这里比较封闭,性教育落后。学生也害羞,生殖健康知识的讲解基本上是一带而过”。

校医认为学生可能更喜欢网络形式,“网络是最好的方式,集体电脑课和在家里都可以看,可以收看一些私密性内容”,“学生爱上网,很多家庭都有计算机,能上网”。但从校医角度,认为“Flas片就很好”,“小册子、书都适合中学生,如果有讲座、培训班的形式就更好了”。

校医反映,目前中学生可以通过生理卫生课(男女分开上)获取生殖健康知识,墙报上涉及的不多,有时学校组织学生听关于艾滋病防治的讲座,并发放一些宣传材料;认为青春期心理、性知识、性心理方面内容是比较需要的;提供的生殖健康知识内容应更集中概括,因为重点内容生理卫生课会涉及,同时还提出:“不论哪种形式的生殖健康教育,都要定期不间断地进行,定期回访”。

3 讨论

本研究中被调查的农村地区不属于国家百强县或部级贫困县之列,这些地区的青少年通过查阅书籍、上网、询问等多种途径获取生殖健康知识,但他们可获得的规范的生殖健康教育材料却比较缺乏,他们自身也认为需要有科学规范的、值得信任的生殖健康教育材料可供学习。农村青少年平时接触大众传媒、文艺活动的频率并不低,也愿意参加诸如看录像、听讲座等形式的生殖健康教育活动,但以这些途径接受到的生殖健康教育却不多。

被调查农村青少年在分析最喜欢的生殖健康教育材料时,普遍以内容全面详细、隐秘性好作为最主要标准,表明他们对生殖健康知识关心程度较高,希望借助健康教育材料获取更多的生殖健康知识,解答平时遇到的问题。因此,农村青少年观看生殖健康教育材料的主动性好,对看录像、听讲座等生殖健康教育活动的参与意识较强。同时也对生殖健康内容的性别敏感性和隐私性有所认识,这也是青少年参加互动性生殖健康教育活动的意愿不如看录像、听讲座强的原因。

农村校外、校内青少年在生殖健康教育方面的观点有所不同,男、女也存在不同之处。校外青少年平时接触的讲座、教材较少,所以对提供的讲座、健康教育材料以及有组织的活动兴趣更大,学习生殖健康知识的主动性和参与健康教育活动的意识也更强。校外女青少年更易于通过人际交流或自行购买书籍了解知识;校外男青少年更希望借助网络、电话自己寻找答案。而校内青少年对讲座和教材的兴趣不及校外青少年,但他们学习、理解能力强,所以需要为他们提供趣味性强、对他们更具有吸引力的生殖健康教育材料。网络提供的内容详细,可以加入动画片和录像,个性化、隐秘性和实时性好,有交流沟通功能,是校内校外青少年都喜欢的形式。

4 参考文献

[1] MBA CI, OBI SN, OZUMBA BC. The impact of health education on reproductive health knowledge among adolescents in a rural Nigerian community. J Obstet Gynaecol, 2007,27(5):513-517.

[2] COOK RJ, ERDMAN JN, DICKENS BM. Respecting adolescents' confidentiality and reproductive and sexual choices. Int J Gynaecol Obstet, 2007,98(2):182-187.

[3] EKUNDAYO OJ, DODSON-STALLWORTH J, ROOFE M, et al. The determinants of sexual intercourse before age 16 years among rural Jamaican adolescents. Scien World J, 2007,9(7):493-503.

[4] 夏毅.生殖健康促进(二).中国健康教育,2006,22(4):296-298.

第7篇:农村健康教育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农村小学体育与健康问题对策

1农村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1小学生缺乏运动技能

据了解,虽然体育与健康已经成为现有农村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将其与其他课程对比可以发现,无论是考核体系还是考核标准都呈现出了不完善性的特征。部分教师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进行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多数是让学生展开自由活动,甚至还会出现由其他教师代班的情况。基于自由活动的背景下,一方面小学生无法获得有效的体育运动技能,另一方面体育所具有的强身健体、锻炼身心等作用也无法得到施展,阻碍了教育目标的实现。

1.2健康教育不能得到有效贯彻

以体育与健康这一课程为立足点来讲,其开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契合当前社会对全面发展人才的需求。然而,纵观当下农村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可以发现,许多教师对此方面并没有深刻的认识与理解,而是将体育和健康教育作为了两个独立的个体来开展教学活动,学科具有的作用无法得到凸显,体育教学开展的最终意义也无法实现。

1.3教师的专业性亟待提升

由于农村地区所处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且经济发展滞后性明显,素质教育的开展与落实与城市地区相比实效性较差[1]。同时,在进行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学方法的运用至关重要。但是在开展教育时,农村小学教师虽然能以新课标提出的具体要求为导向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但是在教学方法运用方面却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例如,教师教育过程中缺乏对素质教育的深刻认识,认为只要完成了教学任务就完成了教学工作,很少针对学生全面发展进行训练和培养。此外,教师的专业水平并不高,所以也无法保证传授的运动知识和技能的准确性,这也是造成农村小学学生体育知识、技能和健康知识缺失的直接因素。

2农村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具体对策

2.1加大对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的重视

据了解,虽然体育与健康教育是以体育课程为基础和原型予以的改编、拓展与完善,但是对其进行深入探索可以发现,其与传统体育课程的变化也仅仅停留在了课程名称上,内容和形式仍然是传统体育课程的延续。在此背景下,学生既不能有效获取到有关体育运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又不能充分借助学科价值提升自身各方面素质。为了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与改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确保农村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作用的发挥和顺利开展。第一,坚持新课标的导向作用,加大对体育与健康教育内涵的了解与认知,从而能够对内容标准、理念和目标有更全面且系统的掌握,为后续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撑;第二,教师要及时摒弃传统体育课程教育思想与理念,而是要对体育与健康教育进行重新定位。这就要求农村教师要及时调整自身的思想观念,运用与时俱进的发展意识武装教育教学思想,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大胆的变革与创新,从而引领原本散漫、缺乏正规性的教学模式向科学化的教学模式发展,保证体育与健康教育具有的重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2.2推动健康教育的贯彻与落实

体育与健康教育开展过程中,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融合进行是必要的,如果只重视了体育课程的教学而忽视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无法满足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对其未来发展也是不利的。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加大健康教育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与贯彻力度,确保其具有的学科价值得到充分的展现。例如,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事先了解小学生的发展规律和身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将卫生保健方面的知识悄无声息的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例如,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都是可以采取的有效方式,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而且还能帮助小学生掌握有关健康方面的知识,这也为其后续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和预防知识的掌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针对此课程还要进行建档、教研等活动,逐步提升农村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体系的完善性,从而实现健康教育的有效贯彻。

2.3加大对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力度

以实际情况为立足点可以看出,农村地区其师资力量较为薄弱,这也是学校和相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所以,想要保证农村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的高效开展,就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弥补教师资源短缺的现状。例如农村地区的学校可以借助自身的优势作用,与政府和相关教育部门取得联系,并加大交流与沟通,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共同为现有体育与健康教育方面的教师提供培训机会与平台,从而使农村地区教师能够及时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农村地区教育水平得以持续的优化,进而保证学生接受到体育与健康教育知识的先进性和准确性[2]。

2.4对教学方式予以创新

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是提升农村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成效的有效路径。所以,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要将此作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教学侧重点,实现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充分融合。具体来讲,要对现有知识点予以完善,从而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健康意识,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和行为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达到提升身体健康素质的目的。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分类教学法,因材施教,对基础不同、能力不同、爱好不同的学生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能够兼顾到学生的既有体育水平,而且还充分尊重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对提升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大有裨益。

2.5注重设施建设

据了解,农村小学体育设施建设不健全的情况依然存在,制约了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持续开展[3]。所以,想要使这一方面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农村小学可以向上级部门予以申请,将符合小学生成长规律和运动规律的运动设施布置在校园内,提高其设施建设的完善性。同时,农村小学也要积极响应国家素质教育的号召,努力将国家相关政策落实到实际教育活动当中,从而为提升我国教育均衡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8篇:农村健康教育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幼儿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360-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当前,全社会都在重视成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但往往忽视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孩子的健康教育,首先要从心理健康教育出发,没有心理的健康,身体的健康就失去了灵魂。同时,农村幼儿不良的行为问题不仅防碍着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还会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1.农村幼儿园在幼儿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及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目前,在幼涸暗目纬躺柚弥校并无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多数教师尚未接受专门的心理教育培训,致使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缺乏明确的目标、心理教育的内容比较零散。农村幼儿教师们对心理健康的知识是零星的,缺乏系统性,也缺乏相对固定的教育时间保证,对什么是心理健康,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幼儿容易出现哪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如何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何评价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教师们很茫然,虽然想对孩子进行心理维护,却因相关知识的缺乏而无从下手。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却没能扎实地实行。

1.2 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认识不足。在平时的幼教工作中我发现由于对幼儿心理健康知识的匮乏,并对幼儿身心关系的认识模糊,导致目前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许多人将幼儿心理的一些异常表现看成为孩子成长中的自然现象,不去加以关注。现代健康观认为:健康不仅是在生理方面没有疾病或发育正常,而且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幼儿园教育是否恰当,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农村幼儿园内,很多教师已经明白健康的新概念,并且也知道维护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然而理念上的重视并未化作行动上的体现。在幼教实践中忽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或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现象并不少见,她们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保健医生或专职心理教育者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不重视对幼儿的心理健康保护,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纸上谈兵。

1.3 家园教育的不同步性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现在的独生子女是家庭中的掌上明珠,家长们呵呼备至,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娇宠溺爱,有求必应;另一方面,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极大提高,父母对幼儿的期望值不断上升,幼儿在物质的极大满足中却承受着越来越重的心理负担。部分家长忽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对幼儿的心理健康知识模糊不清或知之甚少。家庭生活的环境不良,人际关系的紧张,不正确的教养态度,常会引发幼儿不同的心理问题和社会行为问题,如爱发脾气、恶作剧、不能和别的儿童友好相处、任性、退缩、易哭泣、过分敏感等。

2.对农村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2.1 加强农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幼儿教师。因此,就要完善农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多邀请专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内容、方法。从理论层面上掌握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根据幼儿年龄及心理发展的特点,选择适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和方法,以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们良好的情绪、性格、意志品质。尊重幼儿,关注幼儿,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尽力给每个幼儿创设成功的机会等等。用爱心体察儿童的内心感受,及时帮助幼儿排除不良的情绪,缓解内在的心理压力;并让幼儿学会人际交往的技能,这些都是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

2.2 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一日教育活动中。

2.2.1 建立完善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在高度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尊重幼儿,关注幼儿,把心理教育理念上的重视落实到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当中。根据农村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制定适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模式、教育目标、主要内容与途径,同时结合各学科教学,运用教育技能技巧,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中。从幼儿早晨入园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为他们营造一种温暖、关爱、民主的气氛。

2.2.2 在游戏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游戏活动会让每位幼儿走到一起,对任性、孤僻的幼儿,教师可为他们创设趣味性强的、有针对性的集体合作活动,为幼儿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良机。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可以充当爸爸、妈妈、孩子等各种角色,教师适时地参与游戏,引导幼儿模仿爸爸去买菜、妈妈给孩子喂饭、爸爸妈妈一起带着孩子去公园等。游戏既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识,发展了幼儿语言,又使得幼儿心情愉快。

2.3 让家长积极配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

2.3.1 要创设良好的家庭育儿环境,家庭是幼儿生活中第一个接触到的环境,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本身的素养及对子女的教育观、教养方式,都会给幼儿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要想方设法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将一些日常生活的技能教会孩子,并不是包办孩子的一切。

2.3.2 父母要注重和孩子进行心理沟通,这也是培养孩子活泼开朗性格的前提。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但作父母的,即使再累再忙,每天也要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交流一下,进行心理沟通,消除代沟,成为孩子的朋友。这样孩子有什么事会向父母倾诉,从而消除压抑,保持心情愉快。不能因为工作繁忙而忽视与孩子的交流。由于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年龄特点,即使在餐桌上的轻松话题,只要有人倾听、欣赏性地倾听,那都会让孩子深感家的温馨,这对其言语能力的锻炼乃至健康人格的发展都会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

3.结束语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幼儿园、教师、家庭三方面通力协作,更需要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融入幼儿每天的生活当中,持之以恒,让农村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才有希望看到祖国的未来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第9篇:农村健康教育的内容范文

一、农村残疾学生体育教学的现状

1.农村残疾学生体育工作的有关政策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也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2002年教育部出台的相关指导纲要第十条规定:“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应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目前,在体育课程的开设方面,大部分农村学校采取随班就读的形式进行教学,少数学校对残疾学生免修体育课。造成残疾学生体育课开课率低,随班就读的比率高的原因主要在于农村残疾学生的数量较少,没有办法组成相应的教学班,同时学校领导也未引起足够重视,缺乏对农村残疾学生的人文关怀。

2.农村残疾学生体育教学的情况

(1)体育教学目标。身体康复是农村残疾学生体育工作最根本的目标。一般情况下,体育教师认为农村残疾学生的体育教学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然后体育教师因地制宜、针对性地传授学生知识、体育技能,并使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技能测试自身健康状况。农村残疾学生本身生活与学习在农村,农村艰苦的环境实质上就是对农村残疾学生的一种考验与挑战,他们通过超越常人想象的艰辛努力,顺利完成学业,这个过程就是残疾学生意志锤炼的过程。因此,体育教师可依据这一特征,实行个性化教学,使这一体质与意志的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有效克服身体方面的困难和阻力,进而磨练和培养农村残疾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同时,农村残疾学生还能够在体育教学与训练过程中获得快乐,这种快乐和成功的情感体验,可以进一步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2)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调查显示,农村残疾学生体育教材使用情况中,都缺少针对性、专门性的残疾学生体育教材,他们使用的体育教材和普通学生一样,连同教辅类图书也很少见,这将直接影响到农村残疾学生体育教学的效果。众所周知,教材作为教学内容和学校传播知识的主要媒介,其整体结构间的迁移关系以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变化规律等体现着体育教与学的交互关联。可以说,根据体育教材实施以恰当的教法,能够多角度地启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3)体育教学内容。通过调查,体育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乒乓球、羽毛球等球类训练、田径运动、简易太极拳保健活动等,其中,简化太极拳尤为广泛推行。大多数体育教师都是出于对残疾学生的安全考虑,而不愿意引进新的相关残疾学生的体育教学内容。大部分学校和教师对一些残疾学生专用教材与器材设备接受与使用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调查显示,农村残疾学生比较喜欢的5个项目分别是气功、游泳、游戏、简易太极拳、球类运动和舞蹈项目。他们追求的都是一些较为时尚的体育运动项目,这些项目并不是因为他们身体存在某种缺陷而缺乏激情。(4)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由于残疾学生的个体差异比较大,运动水平高低不一,仅依照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进行统一授课,很难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调查发现,多数学校仍采用分组教学与集体教学法,而个案教学法相对较少,这与缺少残疾体育专业学科背景的教师不无关系。(5)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美国西密执安大学特殊体育学教授张加贝在《试论特殊体育学的内涵与外延》中认为:常规体育与特殊体育在教学方法上存在不同,常规体育教学多是集体教学法,但特殊体育教学必须采用个案教学法。调查显示,河南省农村残疾学生体育教学方法,多与普通学生的体育教学方法相同。例如:鼓励法、讲授法、演示法、矫正法、练习法等方法,仅存在着个别体育教师采用针对性较强的个案教学法。(6)体育课成绩的评定。体育课程考核是反映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是学校检验体育教学是否完成教学目标规定的内容要求的一种手段。农村残疾学生体育考核内容,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发展的特点以及个体健康状况。但是,目前针对农村残疾学生体育课程的成绩评定体系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导致不同的学校对体育课程考核评价标准不同。例如,河南省一些学校体育课程成绩评价过多地注重成绩结果的评价,而忽视教学过程的评价,从而使残疾学生感受到体育教学存在着不公平的待遇。(7)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体育教学过程就是积累经验、研究探索的过程。体育教师需要不断地研究教学过程的特性和规律,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尤其针对农村残疾学生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熟悉新技术、特殊器材的运用,努力营造一个适合农村残疾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与学习环境。(8)随班就读形式。采取随班就读的形式使得体育教师无法顾及残疾学生,往往是放任自流,造成体育成绩考核随意性很大。而采取免修的形式更不可取,无意识中助长了农村残疾学生的消极性。随班就读在于学校领导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学校资金紧张与办学规模较小、缺失残疾专业学科的体育教师、农村残疾学生生源较少,以及相关的残疾体育教学教材和教辅图书匮乏等。这就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协作,积极支持农村残疾学生参与各项体育运动,以提升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

3.农村残疾学生拥有体育场地及器材设施的情况

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是实施体育教学的物质保障。农村残疾学生进行体育运动,使用正常的体育场地、器材设备时,需要体育教师提供一些保健康复运动的辅助设备等,并鼓励农村残疾学生使用这些辅助器材。农村残疾学生虽然所占比例较少,但也拥有相应权利接受各项教育,找到适合自身特殊情况的体育锻炼场地、器材设备等。调查发现,目前河南省还不存在一所学校设置了专门的残疾学生体育教学与活动的专门场地与器材。究其原因在于学校领导对这项工作缺乏重视,学校资金没有到位。为此,学校领导层应及时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重视残疾学生的身心健康,建立专项资金,引入残疾学生所需的特殊器材设备,建设残疾学生体育教学与活动所需要的场地设施,满足每个农村残疾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

二、加强农村残疾学生体育教学的对策

第一,加强农村残疾学生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建设。体育教师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的质量。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具备指导农村残疾学生康复的理论知识、健身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因此,学校应重视残疾专业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不断走出去,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残疾学生教育教学的需要,包括举行座谈会、专家讲座、课程培训以及学术交流等,促进体育教师在残疾体育方面的业务工作与学术理论水平不断提升与创新。

第二,教育主管部门及各学校在校园规划、场地建设中,应考虑残疾学生的体育需求,而现有的体育场地器材应该为残疾学生提供专门的“体育器材使用证”,使残疾学生优先使用或者免费使用场地器材。

第三,根据残疾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农村残疾学生的体育教学可以采取残疾体育俱乐部的模式展开,不分年级和学龄,在俱乐部内进行分类教学和个别教学,当然也可以采取运动处方教学。

第四,建立残疾学生体育志愿者服务组织,负责帮助和指导残疾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对参加志愿服务的相关学生应有相关的激励机制。残疾学生体育志愿服务不仅为残疾学生提供了与健全人沟通交流的平台,更是给广大学生提供了交融心灵的机会,为培养学生健康的人际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五,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关于农村残疾学生教学评价体系,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针对不同的教学方式制定不同的评价指标,对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各项教学步骤制定全面的评价指标。评价的主体包括同行专家、学校领导、农村残疾学生等,通过评价使各个主体能够对残疾学生的体育成绩有一个全面、客观、正确的认识,进而促进农村学校残疾学生的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燕丹.生命关怀视野下我国大学特殊体育教育的研究现状与展望.体育科学,2006(2).

[2] 赵国武.山西省特色教育学校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山西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