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庭礼仪范文

家庭礼仪精选(九篇)

家庭礼仪

第1篇:家庭礼仪范文

礼仪在各种各样的关系中都是至关重要的,父母和新生儿之间,喂食和哄宝贝睡觉的礼仪是最基本的方式。孩子可以安稳踏实地进入梦乡,并能感到与生活中最重要的人在一起,一切都很美好。

比如,进别人的房间要先敲门,进门要说“我回来了”,礼仪给对方一种被尊重感,即使在家里,礼仪也会带来更多尊重感。

礼仪有象征的意义,而日常的其他事物则没有。父母离家前亲吻孩子是礼仪,而刷牙则不是,父母的亲吻在说:我爱你,我会想你的,即使当我们分开时。

当有目的地去做时,这类活动可以继续作为家人寻求感情沟通的重要方式。当我们经历生活变故时,某些礼仪能帮助我们处理情感。

对于年幼的孩子,常难以适应由一天中的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礼仪能帮助他们排除困难。对于青少年,礼仪能在他们的生长发育期充当他们的精神寄托。对于所有年龄层次的年轻人,礼仪可以被用来传输家庭的价值观和归属感。家庭礼仪代代传

如果能稳定下来一些固定的礼仪,比如定期带孩子给外公外婆祝寿等,能够给孩子传达一种好的生活观念,礼仪也很容易遗传下来。很多时候,你所坚持的礼仪,来自于你的父母对待你的方式,而你的礼仪则可能成为孩子长大后的家庭仪式。

赵家路有一对双胞胎儿子,一家四口,夫妻关系没有吵过架,一年里偶尔会有小小的不快,仅此而已。“说到这些你应该能够从我的表情里读到对家庭的满意幸福”。言谈间我从她的表情里读到由心而发的满足和幸福。她说今天自己经营家庭的理念根源于父母的所言所行。每年赵家路的母亲过生日的时候,老人家会对儿女们说,“你们别给我过生日,我生日我得去孝敬你姥姥。”所谓儿生日,母难日,每年老人的生日都是她去孝敬自己母亲的时候。

当这种固定的礼仪带着“孝敬”的深意传达给孩子时,一种好的生活观念也一并遗传下来。母亲所坚持的礼仪,也成为了赵家路的家庭仪式,只是形式有所变化。“母亲的做法给我们形成了一种认识,等到我们的生日一定是孝敬我母亲的时候,我们孩子的生日也是感谢我们的时候。”而今天很多孩子过生日,孩子向父母索取各种东西,生日变成索取,背离了生日的根本。所以,当赵家路的一对双生子3岁时,他们刚刚学会说话时,母亲就在他们生日那天固定下来了一个特别的仪式,她说:“儿子,妈妈在生日的时候教你们一段话,在生日的时候希望你们说给妈妈听,妈妈今天是我们的生日,3年前却是您非常痛苦的日子,感谢妈妈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并且把我们养大,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这话在对于3岁的孩子显然并不明白其含义,但赵家路一定要教。3岁开始,4岁、5岁、6岁,从当初什么都不懂,到现在略微理解其含义,可能将来会变成发自内心的言语,赵家路将孝的种子通过礼仪的形式种在孩子们的心里,她的目的很简单,不是向孩子索取什么,而是培养其孝心。

“因为一个人真正建功立业,孝始于事亲,终于事君,最终达到立身,绝不能缺少孝的根基,真正孝敬父母的人是懂得感恩的人”。作为国学礼仪的传播者,赵家路将“寓教于礼”运用在家庭经营中,子女教育中,并深感其重要。

建立和孩子的9个礼仪

人最终的港湾、回归的都是家庭,它需要我们承担一份责任。因为你就是孩子的榜样,他在你身上学到处事方式,决定他以后的发展。父母可以在一些特殊的时刻,创建一些专属于你和孩子的礼仪。

1 早晨。如果孩子要去幼儿园了,早点叫醒他,一边宝贝有足够的时间从容地穿衣和吃早饭。父母要与孩子一起坐在桌旁,以令人鼓舞的方式谈论你们将面对新的一天。

2 告别、亲吻、拥抱、安慰孩子“爸爸妈妈很快回来”,每天都重复特别的握手或亲吻,有助于亲子之间感情上的沟通。

3 重逢。热情而充满爱意的问候会让孩子知道父母是多么高兴见到他。对于幼小的孩子在几个小时的分别后又见到父母时,也需要一些过渡的时间。所以,当父母到幼儿园,而孩子还不准备跟你走,别因此而感到吃惊,让孩子在他的世界里多待几分钟,这有助于让他感到安全。

4 用餐。关掉电视,尽量让餐桌有一种平静和睦的环境。父母可以和宝贝谈当天发生的事。

5 沐浴时。沐浴时有温暖的水,芬芳的气味,这可能是年幼的孩子和父母所分享的最愉快的礼仪了。父母可在例行事务里加进歌曲或富有想象力的游戏,使这一切变得更有趣。

6 做家庭作业通过帮助孩子建立井然有序的学习礼仪,让他知道你对教育看得有多重。比如,专门指定一段时间做家庭作业,在家里挑选舒适、安静,光线好的地方让孩子每天学习。但不要守候在旁边陪孩子做作业。

7 睡前。睡前礼仪为亲子间感情沟通提供了最佳时机,因为你和孩子睡觉时不可避免要分离,所以睡前礼仪就是为这种分离而做的基础工作,用于处理因分离而产生的情感失落。所以不能性急,慢慢来。

8 当孩子生病时

可以用礼仪来表达你的关爱。体温表,温暖的靠垫,桔子汁、鸡汤和孩子喜欢的书等。让孩子知道他生病会受到很好的照看,全神贯注倾听孩子为寻求沟通而传递的示意,会让病中的孩子得到无限的温暖。

第2篇:家庭礼仪范文

不少孩子手上有各种才艺证书,但就是不懂得做人的道理,连礼、义、廉、耻都不知道,甚至连对父母的尊重都没有,试想一下,一个连父母都不尊重的孩子,将来如何走上社会和社会上形形的人打交道?一个连最基本的做人的道理和做人的操守都不懂得、不遵守的人,将来会如何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建设性的人才?现在,整个社会对儿童教育中才艺和德行孰轻孰重的认识存在明显的误区,本末倒置的现象比比皆是,已经到了应该引起我们高度警惕并着手解决的时候了。纵容放任,毫无规矩有些家长认为,儿童时代应该让孩子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不能束缚他们的天性,因而对孩子的要求几乎是百依百顺,放任自流。孩子只要不偷不抢不犯法,就不用管他。把法律底线当成了人生标准。结果,许多孩子连起码的生活准则都不懂。因为家长的宠爱,有的孩子在家里骄横跋扈,但是一旦踏上社会,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却又手足无措,焦躁不安。有一项针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发现,认为自己情绪不够稳定的能占到学生总数55.4%,情绪时好时坏的占34.8%,52%需要依靠别人,48%惧怕失败。许多女大学生缺乏自信,经常为一些小事苦恼和烦躁,情绪容易波动。这些社会适应能力不足的女大学生,是当今时代的教育所出现的问题的一个缩影。孩子缺乏人生阅历,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这究竟是谁之过?鲁迅说过,把糖果和毒药放在孩子面前,他们是不知道怎么选择的。在孩子最需要给予指导的年龄,家长不要只做安全上的、营养上的、生理上的指导,还应该提供行为准则方面的指导。过于追求物质享受,过于忽视精神成长大家都知道,人人生而追求幸福,但是,谁知道幸福到底是什么?现在的不少家长经历过物质贫乏的年代,吃过不少苦,所以认为幸福是体现在物质上的,占有大量财富,过富足的生活就是幸福。因此,为了“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就给孩子吃好、穿好、玩好。这就带来了孩子之间的攀比风:同学之间谁的手机好,谁家父母的车档次高,谁的父母是达官显贵?有的家长一心要给孩子“终生的幸福”,小学就送他出国,甚至在国外买了豪宅。家长这种包办代替式的好心,使得孩子只想坐享其成,无穷无尽的占有,而不想有丝毫地付出,更别提精神追求。最近有媒体报导,上海20多名女中学生,嫌零花钱少,而去做“少女”,其中最小的两名年龄不满十四岁。他们彼此之间还介绍客人,意在获取几百元的中介费。她们沉溺在这种的生活中,不知自拔。由于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扭曲,不少年轻女性不想通过自己的奋斗得到幸福,信奉的人生理念是,“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宁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宁嫁富二代,不做杜拉拉”等,一心想过不劳而获的寄生生活。社会上有不少家产上千万、甚至上亿的富人,按照人们世俗的理解,似乎他们一定很幸福。但他们有的并不幸福。除了钱多,什么也没有,精神非常空虚,不知如何打发时间。不少人沉溺于到澳门,寻求刺激。这些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吗?其实,幸福主要是体现在精神层面的一种东西。只有通过奋斗获得成功的人,才能体会到人生幸福的真谛。

古人怎样教育孩子

应该说我们在儿童教育方面已经走了很多的弯路,我们现在应该悬崖勒马,重新厘清我们在儿童教育方面的是与非,把儿童教育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同时,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智慧民族,我们应该正确地处理批判与继承的关系,到中国文化的根上去寻找智慧,去重续那几近断裂的文化基因和教育基因,来拯救我们的下一代。(一)修身为教育之本,修身为教育之始中国古人对成才的概括是四个字:“修齐治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包含伟大理想同时也涵盖了巨大功利的历程,是从修身开始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修身,即做人之本。修身,即学习做人。那么,古人为什么要大家学做人呢?做人,换个说法,就是不做禽兽。古人常说,“要自别于禽兽”,就是自觉地与禽兽相区别。人是从动物进化来的,进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体质,二是心灵。人类的体质进化,已经大体上完成了;但心灵的进化,相对滞后,因而人身上或多或少地残留着动物的野性,例如贪婪、自私、无序、残暴等等。实际上,不少人还停留在“半人”的阶段。要成为一个纯粹的人、真正的人,就需要修身,修炼自己的心灵,使自己的心变成一颗美好的心。孔子说:“仁者爱人。”孟子在孔子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说,人区别于禽兽的根本,在于人是万物之灵;人身上有仁义礼智等善端,禽兽没有;因此,人可以教育,成长为君子,而禽兽没有这种可能。仁义礼智四者,仁最重要,居于统领的地位。孟子还说:一个孩子掉到井里,你听到他的哭喊声就会起恻隐怵惕之心,这种恻隐之心就是仁的起端,只要是人都会有的;所以,孟子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所以,中国式的教育,应当借鉴古人的智慧和见识,从启发人的道德自觉开始,唤醒人的良知。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要想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就要想方设法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而人生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孟母三迁”是古人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的典型。孟子能成为儒家的杰出代表和一代宗师,被后世尊为“亚圣”,他的伟大是从他妈妈殚精竭虑地搬家开始的。《大戴礼记•保傅》记载,周成王做太子的时候,为了保证他的根性纯正,让周公等三位德高望重的老臣担任太师、太傅、太保,分别负责太子的身体、德义和知识技能教育。为了太子的健康成长,从他周围逐去邪人,不让他看到恶行;又挑选天下品行端正、孝悌而有学问的人和太子一起生活;使太子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左视右视,前后都是正人。长期与正人相处,自己岂能不正!就好比生长在楚国的人,不能不说楚语一样。孔子说:“少成若性,习惯之为常。”太子上的小学,有东南西北四处,称为“四学”,所学的内容各有侧重:东学如何尊亲,南学如何尊老,西学如何尊贤贵德,北学如何尊重有爵位者,以此来树立太子良好的道德基础。古人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可谓殚精竭虑。(二)知行合一,注重礼仪古人把青少年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八岁入小学,由于年龄小,理解不了大道理,所以着重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主要途径是学习礼仪。例如,为了帮助孩子学习和践行孝道,古人制定了一整套生活礼仪:早起要向父母请安,美味可口的饭菜要先请父母品尝;要关心父母,父母外出子女要左右扶持,父母有所召唤要“唯而不诺”(唯,是紧凑而明快的回答,表明很在意父母的招呼,如果正在看书、吃饭、玩耍,要立即停止,尽快跑到父母面前;喏,是拖腔拉凋的回答,懒懒散散,不以为意)。通过这些生活细节来规范孩子的习性,纠正孩子的不良嗜好,培养他们的恭敬之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远大的抱负,必须从当下的点点滴滴做起。东汉名士陈蕃,独居一室而龌龊不堪。他父亲的朋友薛勤问他:为何不打扫干净来迎接宾客?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怎么能只扫一间屋子?”薛勤反唇相讥:“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治国平天下的人,要勤政,勤劳的习惯要从小培养,因此,要求孩子“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都有偶像,尤其是儿童。学习什么样的人,崇拜什么样的人,预示着他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古人深谙此道,并运用娴熟。古代的儿童读物总是把历代的忠臣良将作为重点来介绍。京师的孔庙和国子监,是全国的最高学府,除了孔子和四配、十二哲之外,东西两庑还有历代先贤和先儒的排位。凡是对国家和中华文化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例如岳飞、文天祥、陆秀夫、顾炎武等,都在这里受到人们的瞻仰和祭祀。地方学宫一般还祭祀当地的乡贤,以此激励青年后学。文天祥是江西吉水人,在儿童时代,看到学宫祭祀的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等人的像,谥号都有“忠”字,欣然慕之,立志要成为他们那样的人,于是发奋读书。他在衣带中写道:“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古人特别重视正面人物对社会的垂范意义。因此,《二十四史》大多有《孝友传》、《忠义传》,内容极为丰富,里面的杰出人物,是后人学习的楷模。例如青年将军霍去病,出生入死,打击匈奴,屡建奇功,皇帝要奖励他一栋豪宅,他不为所动,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司马光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如今大家只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殊不知,他是一位清正、廉明、无私奉公,声望极高的政治家。另一位北宋的名相范仲淹也是如此,也有许多感人的事迹。类似的教材,对学生有非常正面的作用,应该很好利用。

第3篇:家庭礼仪范文

摘 要: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其中跨文化适应能力直接关系着外国学生在第二文化国的生活学习质量。跨文化交际包括语言交际和非言语交际,而礼仪教育就像两者之间的桥梁,起到过渡和连接的作用。本论文试图从家庭礼仪教育出发,探索中西家庭教育的异同,表述中国家庭礼仪教育的历史和现状,重点反映全球一体化和信息化背景下家庭礼仪教育的缺失,即由于电视及网络媒体的负面影响,家庭与学校教育的断层,使得礼仪教育处在难堪的位置,甚至严重影响了对外汉语教学和跨文化研究,且呈现了家庭礼仪教育缺失的表现,分析其缺失的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强调家庭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对外汉语;家庭礼仪;跨文化交际

一、绪论

在生活中,人总是通过言语的和非言语的各种行为来表达情感和态度,而礼仪则是一种外在的、直接的表达,通过合理的、恰当的、正确的言谈举止向外界传递信息,包括个人的性格、气质、品行等。实际上,礼仪充当着交际的媒介,一种包含了人文关怀、价值观的文化符号,它就是尊重的外化形式,是实现相互沟通的美好纽带。礼仪作为一种文化的积累,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人文理念和思维定式。

礼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与交往相处时,按各自身份遵循的行为规范。仪,朱熹训为礼,两者相通,仪侧重体现礼的外在形式,使礼更具有权威性和可操作性。礼字的本义解释是把玉盛在作为食器的豆中奉献给鬼神食用。《说文解字》:“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周易・履卦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孔子家语・问玉》中孔子说:“言而可履,礼也;行而可乐,乐也。圣人力此二者,以躬己南面,是故天下太平,万民顺伏,百官承事,上下有礼。”荀子则称:“礼者,人之所履。”《荀子・大略篇》也把礼视为圣人示范传授的使上下尊卑有序的行为原则。自古哲人就把礼视为合乎人情、人伦、人道的行为。礼乐,成人之行也。礼者,敬而已矣。有序谓之礼,无威仪则礼不可得而行矣①。但是,现代人越来越缺乏一种严肃的品性,网络文化的戏谑、娱乐至死主义正消解着礼仪的庄重性,而这一切正是从家庭礼仪教育的缺失开始的。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其中跨文化适应能力直接关系着外国学生在第二文化国的生活学习质量。跨文化交际包括语言交际和非言语交际,而礼仪教育就像两者之间的桥梁,起到过渡和连接的作用。本文从四个方面写作,包括说明家庭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呈现家庭礼仪教育的现状:缺失,分析缺失的原因,讨论解决方案。通过论文创作,本作者比较客观地能揭示了这一现象,并鼓励对外汉语专家重视家庭礼仪在二语教学中的前瞻性作用。

二、家庭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礼仪教育可以视为家教的一部分,一个人学习礼仪应该从家庭熏染开始,长期的潜移默化、反复的训练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塑造他们耐心、坚强、尊重别人的品性。孩童时期的礼仪教育可以让他们受用一生,在生活细节中实践文明,从处理家庭关系中学会与他人相处的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家庭礼仪教育是一种潜在投资。孩子经过长时间培养的良好品质有利于跨文化适应,以及正确处理在汉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礼仪是一种文化常新,既具有历史传承性,又能够与时俱进。

三、家庭礼仪教育的现状:缺失

在现代媒介(电视、网络)大行其道的年代,出现了成人化的儿童和儿童化的成人,他们的共同性是缺乏规范的礼仪。由于错误的家庭礼仪教育观念,使其逐渐丧失了约束自我、规范自我的能力。亲朋好友之间姑且不能以礼相待、不能端正行为,那么处理跨文化背景的复杂关系时又岂能彬彬有礼?

在婚礼、宴会、丧礼、特殊场合、公共场合中的言谈举止可以反映一个人的修养和文化水平。在现实生活中,礼仪教育缺失造成了道德滑坡、暴力事件、公共纠纷、财产损失、名誉受损、丑闻曝光等。而在跨文化交际中类似的现象频频出现,有些人只看到了文化差异和交际失误的原因,却忽视了长久以来潜藏在背后的根源:家庭礼仪教育的缺失,这几乎是个全球性的教育疏忽。

四、家庭礼仪教育缺失的原因

1.内部原因:家长的忽视,独生子女教育问题,妇女解放运动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观念对孩子的影响重大。中国当下教育制度的不合理,使得部分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孩子的品德教育、礼仪教育。有些家长认为礼仪教育是学校的事情,认为学校应该对孩子全权负责。其实,家长对礼仪教育问题的认识多有偏颇。

现代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很严重,而由独生子女培养教育的下一代岂不是更让人堪忧。计划生育和现代城市生活造就了新的家庭模式,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最早暴露的问题是:独生子女和家长关系恶劣,独生子心智不成熟。倒金字塔的家庭结构和老龄化现象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

对家庭生活更具破坏力的是妇女解放运动。由于妇女解放,传统意义上的育儿形式所具有的优点和意义也一定会发生严重的衰落。正是妇女,也只有妇女才是礼仪的监督人。虽然我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不及美国那样彻底,但是妇女在经济上的独立,妇女纷纷走向工作岗位是导致家庭礼仪教育缺失的重要原因。

2.外部原因:学校与家庭礼仪教育的断层,媒体的负面影响,社会的物化和异化

国内应试教育分数至上,高考的至关重要是教育体制的弊端,而科教兴国要求的学生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礼仪教育本身的性质决定了事情的复杂性,家庭与学校教育的断层是礼仪教育缺失的罪魁祸首。电视、网络等媒体对大多数人来说是生活中最有吸引力的东西,但是它们却使信息变得没有内容、没有历史、没有语境,也就是说信息被包装成为娱乐③。电视等媒介通过控制人们的时间、注意力和认知习惯获得了控制教育人们的权力。现代媒体正是拥有了此种权力使得礼仪教育的地位一降再降,它们以负面影响侵蚀礼仪。的确,现代媒体不仅使得儿童的天真无邪、可塑性和好奇心逐渐退化,也使得孩子越来越没有规范礼仪。更为可悲的是:孩子在电视机前所花地时间比和他们的父母亲在一起的时间长。这就意味着传统上以亲密、依赖和忠诚为特点的亲子关系因此而丧失,而它们恰恰都是家庭礼仪教育的内容。

经济的高速发展,物质生活的充裕改变了人们固有的价值观。很多人追求更快捷更舒适更快活的生活,而不是更优质更优雅。在当下的价值体系中,人们轻视、践踏中华传统文化。拜金主义、利益至上消解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尊敬和包容。娱乐至死的噱头不断地毁灭着礼仪庄重、沉稳的外在形式。外在环境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家庭礼仪教育,而家庭礼仪教育反过来也改变了社会文化。

五、探讨解决方案

1.改变固有的家庭礼仪教育观念,重视父母及其他长辈的表率作用。

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必须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礼仪。有些人认为在家人面前就可以肆意而为,可以没大没小。有些人认为为人父母必须严加管教孩子,控制孩子的全部生活。有些父母则将全部责任推脱于学校等等。父母应该尊重孩子,引导孩子懂礼貌、能与他人顺利沟通和正常交流、拥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同时,父母必须重视教子的方法:可以利用人生格言的训诫,人物实际故事的教导以树立孩子礼仪之观念。此外,还要认识到家教的重要性,榜样示范和潜移默化在教育为最上之法门。而家庭礼仪教育,尤以此为主要之手段④。在父母的影响下,孩子最终才能够习惯成自然,即养成良好的品德礼仪习惯。在实际操作中,父母始终要记得:引导而勿打压,不可曲爱,严宽相济,适时鼓励,持之以恒⑤。

2.认识到妇女在家庭礼仪教育中的重要性

司马光《家范》中告诫后人:“爱而不教,使沦于不孝,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之,母败之也。⑥”这虽然有言过其实之嫌,但却承认了母亲在家教中的重要性,母仪先于父训。母亲的性格、知识素养、言谈举止、礼仪规范等均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母亲更应该限制子女暴露在媒体前的时间,仔细认真监督子女接触的媒介内容,并持续为他们提供媒介内容的主题和价值方面的批评,从而完成家庭礼仪教育。

3.学校教育和家庭礼仪教育的联合。

学校教育只是知识性地教育学生懂礼仪,没有开设系统的、专门的课程。而由于礼仪本身的特点,知识灌输并不能培养出真正懂礼仪的人。在重视基础教育的同时,学校也应该重视和加强德育,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国内往往以《论语》

和《孝经》⑧优先。为了落实礼仪教育,提高其交际能力和跨文化适应能力,需要社会、学校、家长长期的通力合作。同时,学生也应该加强自我修养,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训练以提高自己的礼仪交际能力。

总之,重视家庭礼仪教育的家长不只是帮助孩子拥有懂礼仪的品行,而且是在培养某种精英人才。从短期来看,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一旦成人,会很受商界、专业领域和媒介的欢迎。从长期来看,他们实际上在延续人道传统、人文主义的存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育是个相当复杂,但是它也是一项

投入和产出不很平衡的活动。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外汉语老师可通过词汇的文化导入,文化专题、讲座的开设,以及开展相关的文化选修课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以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笔者在论文中阐述了家庭礼仪教育对二语学习和跨文化适应的重要性,阐述了全球语境下家庭礼仪缺失的问题。虽然对于成年学生而言,家庭礼仪教育的作用在汉语学习中甚微,因为其文化价值观念已经定型,并不可能轻易被改变。但是不可否认,他们当下所面临的语言和文化困境有一部分源于家庭礼仪教育的不足。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提出这个问题,以引起广大对外汉语老师的反思。毕竟,教育是面向未来,面向下一代的光荣事迹。(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参考文献

[1] 《中华文化通志・教化与礼仪・礼仪志》,中华文化通志编委会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10

[2] 《中华文化通志・教化与礼仪・学校志》,中华文化通志编委会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10

[3] 《中华文化通志・教化与礼仪・德育志》,中华文化通志编委会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10

[4] 《中华文化通志・教化与礼仪・美育志》,中华文化通志编委会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10

[5] 《第56号教室的奇迹》[美]雷夫・艾斯奎斯著,卞娜娜译,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8

[6] 《娱乐至死》,[美]尼尔・波兹曼著,章艳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

[7] 《童年的消逝》[美]尼尔・波兹曼著,章艳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

[8] 《建一对话女孩》,王建一,科学出版社,2010.10

[9] 《FBI教你破解身体语言》[美]Joe Navarro Toni Sciarra Poynter著,于乐译,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0.7

注解:

① 中华文化通志编委会编:《中华文化通志・教化与礼仪・礼仪志》,第7页至9页

③ [美]尼尔・波兹曼著,章艳译:《娱乐至死》,第65页

⑤ 中华文化通志编委会编:《中华文化通志・教化与礼仪・德育志》,第247页

⑥ 中华文化通志编委会编:《中华文化通志・教化与礼仪・德育志》,第259页

⑦ 中华文化通志编委会编:《中华文化通志・教化与礼仪・德育志》,第264页

第4篇:家庭礼仪范文

《汉书?贾谊传》中说道:“少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孔子也说:“不学礼,无以立。”古人对礼仪教育有较深刻的认识。如今,科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个性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是接受品德教育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幼儿阶段渗透礼仪教育对幼儿的个性、品质塑造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的幼儿教育暴露出诸多问题,幼儿表现傲慢、自私、没礼貌、乱扔垃圾、不尊重长辈等。所以,幼儿礼仪教育迫在眉睫。

一、幼儿园礼仪教育和家庭礼仪教育双管齐下

在幼儿礼仪教育中,除了幼儿园担负的教育任务外,家庭成员的礼仪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幼儿除了在幼儿园外,大多数时间是生活在家庭中,家庭环境和家庭成员的行为对幼儿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家长存在不良习惯或者错误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极大的负面作用。因此,幼儿礼仪教育要坚持幼儿园教育和家庭礼仪教育双管齐下。幼儿园可向家长传递文明礼仪的知识,督促家长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榜样;幼儿教师要与家庭保持及时的联系,了解幼儿在家中的表现,同时,教师也应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中的表现,在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推动下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礼仪环境和及时的礼仪教育。

二、幼儿礼仪教育与幼儿礼仪实践齐头并举

礼仪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教育,而是落实在行动上的教育。幼儿礼仪教育是知、情、行三者的结合。幼儿教师在进行礼仪教育时要为幼儿提供一定的实践活动机会,让幼儿在亲身实践中领会礼仪的含义。例如,在幼儿用餐时,在分发勺子和筷子时发现不够,幼儿教师可以请幼儿去询问食堂阿姨还有没有多余的餐具。当然,幼儿礼仪实践不应仅局限于幼儿园,还应该走向社会。例如,幼儿教师组织超市购物的活动,让幼儿独立购物,在购物中引导幼儿去有礼貌地向他人询问等。总之,幼儿礼仪教育要与幼儿礼仪实践齐头并进,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幼儿的礼仪素养。

三、幼儿礼仪教育与幼儿园环境创设统筹兼顾

第5篇:家庭礼仪范文

1.巧用儿歌渗透礼仪

例如,儿歌《我的好妈妈》,这首儿歌激发孩子们尊敬长辈的情感,并能与大家交流自己在家做的关心长辈的事情。

2.利用歌曲宣扬礼仪

大班上学期所学的《礼貌歌》是让幼儿知道相互宽容会给大家带来快乐。

3.运用故事感悟礼仪

中班下学期学的《萤火虫找朋友》说的是交朋友要看清他的长处,不要只看短处,引导幼儿礼貌待人待事。

二、运用趣味益智游戏渗透幼儿的礼仪教育

游戏作为幼儿独特的自发活动,是发展幼儿自主性的最好的活动形式,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也以游戏为主。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可以获得多方面的经验。我们将礼仪教育融入到游戏中,让幼儿通过游戏活动进行思索,然后边观察边操作。因此,教师可在设计游戏时有意识地渗透各种知识。

1.幼儿能在游戏中进步

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能很好地认识客观事物,结交新朋友,学会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并且有礼貌地交往。

2.幼儿能在游戏中感知礼仪

通过游戏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自己去实验、去思考、去寻找答案,知道什么是礼仪,以及为什么要学习礼仪。

三、幼儿行为习惯的摇篮———家庭礼仪教育

相对学校、社会的教育而言,在礼仪教育中,家庭的教育处于基础地位。家庭礼仪教育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具体可由以下两方面着手:

1.日常行为规范

家庭礼仪教育应从身边细小的事情做起,要把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培养幼儿诚实、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

2.家庭文化氛围

第6篇:家庭礼仪范文

一、提升学习礼仪知识重要性的认识

礼仪、品格是真正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是人们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提升学习礼仪重要性认识是落实礼仪教育、提高学生素养的关键。从目前情况看,学校对礼仪教育存在着不够重视、无计划、随意性大、忽冷忽热的问题。小学生对礼仪知识的认识比较薄弱,更谈不上讲礼仪。要知礼,就得先学礼仪知识,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从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入手。小学阶段是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养成期,所以,一个人从小就应该学习礼仪常识,熟记礼仪格言,形成一定的动力。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有限,抽象思维还未充分发展,对他们进行简单的说教,往往效果不大。

针对小学生礼仪教育存在的实际问题,切实落实好礼仪教育,使礼仪教育取得实效,我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首先制定了《彭阳县第二小学学校礼仪教育方案》,使学校礼仪教育能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根据学校礼仪教育方案我校开设了礼仪课。礼仪课的编制以《小学生礼仪规范》和《弟子规》为蓝本,结合我校学生实际,从称谓礼仪、问候礼仪、就餐礼仪、待客礼仪、做客礼仪、穿着礼仪、行走礼仪、尊师礼仪等十八各方面系统编写了《彭阳县第二小学礼仪常识》课本。为了使礼仪课教学更有效,礼仪课上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编写三字经、歌谣,讲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熟记礼仪常识,给学生提供礼仪行动的指南。其次,充分挖掘品德课和其他学科中有关礼仪的教育内容,使礼仪教育走进课堂,各科任教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抓好礼仪教育。再次,重视礼仪教育校园环境建设,充分利用橱窗、板报、文化墙宣传小学生文明礼仪知识,处处渗透礼仪教育内容,对大门、教室、楼道、墙壁等校园环境进行了重行布置,使校园环境在布局上更具有科学性、教育性,积极营造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家校协同增强文明礼仪教育实效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什么样的家庭,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并直接在孩子身上发生作用。由于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较多,众星捧月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年轻父母对孩子过分娇惯和溺爱,望子成龙心情迫切,造成了家庭养成教育的淡化,忽视了对孩子的礼仪教育。缺乏礼仪教育表现在独生子女身上是,目无师长和他人,随心所欲,骄横不羁,不懂礼貌,不知礼仪;缺乏礼仪教育的家庭表现是,孩子坐上座,父母站着忙;电视霸着看,父母靠一边;家长未动筷,孩子早先吃……凡事父母“礼”让,孩子优先。小学生在礼仪方面表现参差不同的表现反映了家校教育的不平衡和家庭成员礼仪素质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的存在影响了学校礼仪教育的效果。

家庭和社会对小学生的礼仪行为有着巨大的影响,家长良好的礼仪形象,家庭的文明气氛是十分重要的,有时家庭教育胜过学校教育,所以,礼仪教育应该从家庭教育开始。如何提高家长自身的礼仪修养,这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们学校每学期利用家长会对家长进行礼仪培训,让家长认识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发给家长礼仪课本,使家长教育孩子有“礼”可依,减少盲目性。平时老师和家长多联系,反映孩子进步情况和存在问题,增强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努力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的局面。

三、实践活动丰富文明礼仪教育内容

著名的儿童教育家关鸿羽说:“习惯培养需要训练”。礼仪教育是养成教育。礼仪教育不是教育者将礼仪规范强加于受教育者,而是需要受教育者通过认识、理解而产生的一种正确的自发性的外在的表现活动。礼仪教育要重视做中学、实践中养成习惯。任何良好礼仪习惯的养成,必须通过亲眼看,亲耳听,亲自实践,通过在多次体验中反复积累,最终把外在行为表现真正内化成稳定的心理品质。因此,礼仪教育必须开展一些实践教育活动。

1、举办礼仪教育主题班会活动。主题班会是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重要阵地。学校每学期积极组织各班召开“以文明礼仪伴我成长”主题班会,在班会上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自我教育,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找出自己在礼仪方面的不足,使孩子们在活动中知道“讲文明懂礼仪”的深远意义,不断纠正自己的行为,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2、开展礼仪教育角色游戏活动。角色游戏是培养学生承担社会角色和遵守社会角色规范的一种自我教育活动,是学生礼仪习惯训练途径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往往表现拘谨、羞怯、被动,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扮演角色模拟真实的生活场景,表演如何问候、就餐、待客、打电话、购物等,学生心情愉快,乐于参与,可以强化学生对礼仪常识的掌握,使学生得到良好的礼仪习惯练习,进而习得他人的行为、积累社会经验,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

3、举行学期礼仪知识竞赛活动。竞赛可以达到巩固和检查的目的。学校每学期分年级举行一次文明礼仪知识竞赛,不但巩固了同学们已具有的文明礼仪知识,而且让学生学到新的礼仪相关知识,增强礼仪意识,加强自身修养。

4、组织观看礼仪教育视频活动。各班充分发挥多媒体作用,利用班会课时间,播放各种礼仪教育视频,内容直观形象,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当代公民文明礼仪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掌握基本的谈吐、举止、服饰以及各领域的交往礼仪技巧,使孩子们对于生活中的礼仪有新的认识和具体的行为指导。

除了以上活动之外,学校还组织学生开展礼仪示范表演、小品表演、文明礼仪用语征集、演讲、征文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磨炼意志,在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的方式方法,让同学们对怎样做一个文明学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将进一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让自己的人生之路走得更远、更好。

四、树立典型引导文明礼仪教育方向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首先要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著名作家冰心说过,“教师的现在就是学生的将来。”教师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也是礼仪教育主要实施者,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教师自己首先应该做到。教师要以深厚的思想感情、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处处给学生示范。学生向老师问好,老师要热情还礼,教师有错误,要敢于承认,要向学生道歉,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其次,要发挥学生的榜样作用,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给他们树立身边的榜样,实效性强。我校每年三月份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在全校举行“文明礼仪示范班”和“文明礼仪标兵”评选活动,并进行隆重表彰;在宣传橱窗张贴文明标兵照片和自我介绍;利用红领巾广播大力宣扬文明标兵先进事迹;推选文明标兵轮流进行国旗下讲话,当期手,当礼仪监督岗监督员;组织文明标兵参加春游、扫墓等活动;以点带面激励、带动所有学生自觉形成文明礼仪习惯,营造良好和谐的校园氛围,实现全校学生文明素质的提高。

五、注重细节做到礼仪教育的常态化

第7篇:家庭礼仪范文

关键词 校园 文明礼仪 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讲文明,行礼仪是人最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而作为大学生,这一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和文化修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学校育人效果与良好校风的体现,它存在于大学生每一天的生活学习中,表现在每个人的言行举止上。

1当前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基础文明礼仪知识

当前大学校园里,不文明的行为举止越来越多:不文明沟通,说脏话;乱扔杂物;遇到老师不打招呼;在教学楼、图书馆等公共场合抽烟、大声喧哗等现象比比皆是。这些现象,如今出现在受过多年教育的大学生身上,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大学并没有在这方面发挥其教化的作用,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纠偏,这一点不能否认。

1.2许多大学生缺乏家庭文明礼仪

当今的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较好的物质条件和家人的万般呵护使他们变得骄傲、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甚至目无尊长。目前有不少家庭教育忽身教,有的甚至只是重视言教,这会产生负面的效应。许多家庭教育中家长随心所欲,孩子的许多品质与素质,在家长的随意影响下逐渐形成。

1.3明知故犯,认识不足

部分大学生盲目地追求时尚,受不良的社会风气所影响,把许多不文明、不礼貌、不文雅的东西当作“时尚”。相当多的学生都是“明知故犯”,明明懂得文明礼仪却不遵守,失礼现象屡见不鲜,加剧了不文明现象的产生。甚至,还出现如果表现出文明的态度,就会被其他同学视作异类的情况。而受到文明礼仪条条框框的约束和管制,他们觉得失去了自由,会变得反感、叛逆,将变本加厉。

2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大学生自我文明礼仪教育意识薄弱

目前,在大学生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对个人价值看得很高,看重自己对自我物质、精神生活的提高所起的作用,注重社会对个人的尊重程度及所能给予的物质生活条件,而对人的社会价值却看得较低,没有责任心,对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采取消极、逃避的态度;不懂应该怎样去尊重别人和尊重、适应社会,有些大学生甚至放纵个人欲望,崇拜享乐,把吃喝玩乐的享受主义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

2.2家庭文明礼仪教育的缺失

家长是学生从小就学习文明礼仪的最好的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学生今后在文明礼仪方面的表现会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有的家长本身不注重文明礼仪修养,言谈中透着粗野,举止上显得低俗,这些因素都成了学生不懂礼貌、缺乏责任感等散漫行为的不良示范。父母的行为举止不文明、不讲礼仪,子女必然会受到影响。许多家庭一味地追求高分数,忽视了孩子文明礼仪、道德品质的培养。

2.3学校对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重视不足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礼仪教育仍处于边缘地带,社会、高校、教师、学生都未重视文明礼仪。高校虽不断地倡导素质教育,提出教学改革,但实际举步维艰,文明礼仪教育管理流于形式,或是形式僵化,很难为学生所接受。有一些教师不严格要求自己,其思想、言行不仅没给学生起到正面的引导,反而带来了一些负面的效应,有些学生模仿某些女教师的穿着、攀比的行事作风等。因此,教师在文明礼仪示范教育中的作用也很重要。

2.4社会不良风气对文明礼仪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

社会不断的进步和经济飞速发展,也滋生了一些丑恶现象和不良风气,很多的事端都是因为缺乏文明礼仪知识而引起的。传统文明礼仪被逐渐淡化,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只热心于关注国内外政治、国际关系等要闻,而关注文明礼仪教育的专题栏目及活动却很少。媒体和网络管理不够规范,许多不文明、低俗的信息通媒体和网络肆意传播,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3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措施与途径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更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高校应将加强文明礼仪教育,传承礼仪文化,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以行为养成为目标,多渠道、多途径、多角度构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体系,为大学生成为一个文明的高尚的人铺平道路。

3.1完善高职院校礼仪课程体系

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基本理论的传授和具体礼仪规范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应是学校礼仪教育着手的重点。礼仪教育的课堂教学,既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道德内涵,又能教会他们如何规范自身行为、塑造良好的仪表形象。而完善礼仪课程体系是学校实施礼仪教育的保证。

3.2提高大学教师文明礼仪的示范性

“教师崇高的品德、渊博的知识、广泛的兴趣、高超的教育能力、儒雅的风度、文明端庄的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教育实践证明,教师的上述优良品质会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崇高的威信,成为学生终生的典范和榜样,将学生引向预期的教育方向,教育活动也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的师德修养水平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

3.3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创设良好家庭教育氛围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具有责无旁贷的责任。家庭教育需要更新观念,家长的教育观念必须要跟上现代社会的发展,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的家庭礼仪教育,给孩子恰如其分的鼓励和正确引导,使父母和孩子形成随和谅解,互相爱护和关心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下养成自尊自立,对人坦诚友好,谦恭有礼的礼仪品质。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提升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作为高职医学院校,除了让大学生懂得成人之责、做守法公民、担社会责任外,还应该让他们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不断完善自我,成为有文明、讲礼仪的专业技术人员,成才报国。

参考文献

[1] 梁军,田丽萍.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刍议[J].河北企业,2006(12).

[2] 王蓓.试论高校进行礼仪教育的必要性[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4).

第8篇:家庭礼仪范文

关键字:初中;思想品德课;礼仪;教育初探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0-0091-01

在人际交往中,礼仪可以有效地展示一个人的教养、风度和魅力,体现出一个人对社会的认知水准、个人修养和价值。礼仪是立身处世的根本,人际关系的剂。

一、对中小学生实施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礼仪教育要从小抓起,学校则是对下一代进行礼仪教育的重要阵地。所以,我认为在中小学开设礼仪课很有必要。

(一)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崇尚礼仪的优良传统

古代的传统美德,迄今有许多仍备受推崇。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崇礼尚德的优良传统却没有在当今社会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扬,特别是“”,彻底否定了文化传统,礼仪文化遭到严重残踏。

(二)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社会化的关键时期,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待人接物和立身处世是十分必要的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社会化的关键时期,而我们现在的中小学生只‘知书’而不能‘达礼’者甚多。不少中学生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见了老师不问好也就罢了,还不知让路;同学之间说 ‘谢谢’与‘对不起’很少有人,许多学生不知道鞠躬,不会微笑,不会握手;有的家庭甚至出现“孝顺颠倒”的不正常现象。因此,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待人接物和立身处世是十分必要的。

(三)礼仪教育是落实德育必须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的需要

礼仪教育虽然不是德育教育的唯一内容,但却是德育工作中十分重要的内容。纠正违背礼仪规范的言谈举止、施行礼仪规范的养成教育,使现有的行为转变成应有的行为,是将德育教育落在实处的一项十分重要而又具体的工作。礼仪教育要从小抓起,学校则是对下一代进行礼仪教育的重要阵地。所以,我认为在中小学开设礼仪课很有必要。

二、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践行礼仪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觉得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践行礼仪教育要注意以下的几个问题:

(一)选择切合学生需要的礼仪教育内容

因为礼仪教学活动是穿插在思想品德课程中进行,我们不能设计过多的教学活动内容,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避免无法完成思想品德课程的其它教学任务。我们把对初中学生的礼仪教育定为三块内容: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公共场合礼仪。重点讲述校园礼仪,包括:升旗仪式礼仪、上课的课堂礼仪、进老师办公室和跟老师谈话的礼仪、与同学交往的礼仪、进校门的礼仪等。这个内容放在初一年级的新学期首先进行,目的在于使刚进新学校的新生接受的规范礼仪教育,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营造和谐美好的校园氛围。初二年级进行的是家庭礼仪和社会公共场合的礼仪教育。其中主要内容有:与父母亲谈话的礼仪、餐桌上的礼仪、电话礼仪和基本的坐姿、站立、行走、鞠躬、微笑、握手的礼仪。

(二)礼仪教育的方式方法要多元化

礼仪教育不只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通过课堂讲授让学生了解准确科学的礼仪知识;通过实际的模拟训练让学生说了就练,体现礼仪教育的操作性;通过布置活动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学了礼仪,知道了礼仪的规范和要求,就应该付诸行动,按礼仪的规范、要求去做,注重日常养成,体现礼仪教育的实践性。理想的礼仪教育模式,应该是这三种教育方式珠联璧合的结晶。

我们除了在课堂上传授礼仪知识之外,还设置专门的时间给学生进行模拟训练,把学生模拟礼仪训练的情况拍成照片和录像,给学生观摩、比较和提高。为促使学生礼仪习惯的养成,配合七年级和八年级的礼仪教育活动,为此每个班里设要有礼仪规范监督员来监督同学日常的礼仪规范。每周一的升旗、集会,课上起立,课下活动,都要有人监督检查,班与班之间开展评比。学校还成立礼仪表演队,把普及与提高结合起来。我们还开展了“礼仪之星”的评比活动,每个学期每个班评选出十个“礼仪之星”。总之,把学礼仪,用礼仪贯穿在教学生的各个环节之中,教育与约束相结合,使之养成习惯,自成方圆。

(三)师表形象与对学生要求相结合

礼仪课教师和学校的所有教师应以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文明高雅的言谈举止、美观大方的着装礼仪、正确的待人接物去感染教育学生,真正起到“师表”作用。

(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第9篇:家庭礼仪范文

【关键词】礼仪教育;渗透;幼儿;一日活动

礼仪,是我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是个体思想觉悟、道德素质、文化教养的外在表现,是一个国家良好社会风气的反映,也是一个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清朝初期的思想家颜元有句名言“国尚礼则昌,家尚礼则大,身尚礼则修,心尚礼则泰”。其意是:教育孩子讲究文明礼貌,对个人来说是学会做人的必修课,对家庭来说是和睦幸福的必要条件,对集体来说则是一个民族素质高低的反映。它关系到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形象,所以说,注重对孩子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无论对国家、对家庭,还是对孩子自身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是说一个人如果不学礼貌,就难以立身处世。英国著名学者洛克说:“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由此看来,无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把文明礼貌视为做人的一件大事,并以它作为做人处世的入门证。可见,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礼貌,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倡导“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与家庭环境很有必要。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非常娇惯,“小皇帝”性格和“小公主”习惯比较普遍,在家里是独一无二的,没有竞争对手,从小就倍受过多的呵护和溺爱。长大后在处理集体和个人利益关系时往往会表现出自私、傲慢、贪心、任性、懒惰,没有同情心和宽容心、自我为中心、脾气大等,缺乏尊重,谦让与合作精神。在公共场所和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乱扔垃圾、说脏话,不会文明接电话,不爱护公物等现象。所以,礼仪教育迫在眉睫,不仅老师要教,家长也要时时抓住生活中的细小事情,对孩子进行随机教育。幼儿园作为孩子生活学习的一个重要环境,对孩子实施礼仪教育尤其重要,也是势在必行,因此,我园正在开展《幼儿生活礼仪的培养与研究》课题。

现将如何让礼仪教育渗透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的具体做法与大家分享、交流。

1.重视环境创设,营造良好礼仪氛围

环境对孩子的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充分创设和优化教育环境,使孩子在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家杜威说过:“要想改变一个人,必须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改变了。”因此,在环境创设上,我园紧紧围绕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礼仪这一主题精心设计,从色彩上、造型上、内容上,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自然的教育氛围。当你带着孩子忧闲散步,路过龙陵县幼儿园的门口时,已经上学的孩子会告诉您,“我们的幼儿园很漂亮”,没有上学的孩子会说:“我想上大红蘑菇的幼儿园。”当您步入幼儿园就可以看到周围美丽的墙画、精致的手工制作装饰;墙上醒目的八个大字:“潜心、尊重、民主、和谐”,它时时刻刻激励和鞭策着教职工要不断开拓进取,做到潜心做好每件事,尊重身边每个人,民主决择谋发展,共建和谐文明的大家庭。另外在楼梯口、教室门口还可以看到一些提醒孩子的标志(如:上下楼梯靠右行、说话轻、走路轻、安全出口通道、不准随地吐痰和扔垃圾等),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养成习惯,让家长受到启发。孩子大多都有好模仿的年龄特点,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在教育孩子学礼的过程中,时时注意自己的示范性影响,仪表端庄大方,不穿高跟鞋和时髦拖鞋,不披肩散发,不穿奇装异服,语言文明礼貌,不说粗俗的话语,对同事彼此谦让、彼此尊重、宽容大度,幼儿、家长打招呼主动回礼,努力以自己的文明礼貌去感染孩子。

为了加强幼儿对礼仪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我们还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各种礼仪区角活动。在区角游戏中,诸如“小医院”、“娃娃家”、“小超市”这样的生活化情境再现的游戏,他们很融入到角色中,很自觉地就会使用一些礼貌用语,如“有人吗?”“——请进,欢迎”、“请坐,请喝水”——“别客气”、“谢谢”、“再见”——“走好”,“下次再来玩”等等,娃娃家中主人与客人一来一去的对话,是有价值的教育契机,我们在活动结束进行讲评时,会让孩子们进行分享,让他们看过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理解了,在游戏中引导孩子运用一些礼貌用语效果非常好。另外,班级主题墙的创设根据大、中、小班的年龄特点突出主题化,每月将礼仪教育的内容粘贴在礼仪宣传栏上,渗透幼儿对礼仪知识内容的理解以及让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与引导。

除了区域、墙壁等环境可以让幼儿对礼仪教育进行渗透,礼貌待人的氛围对礼仪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每天早晨由中大班幼儿轮流当礼仪小标兵站在大门两侧,迎接幼儿、家长及来宾。“小朋友,早上好!叔叔阿姨早上好!老师早上好!”礼仪小标兵们那标准的站姿、清脆真挚的问候声,开心的笑容迎得家长和宾客的赞赏!

2.采取有效的教育途径

幼儿教育课程,是对幼儿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将幼儿礼仪教育纳入幼儿教育课程化、生活化,是在将幼儿礼仪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实施素质启蒙教育的手段,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及教学计划,我们每周对幼儿进行两次礼仪教育课。《北京6+1》课本配有幼儿用书、教学参考书、儿歌、故事、挂图、CD光碟、家长导读等材料,其内容渗透了“家庭礼仪”、“幼儿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节日礼仪”、“拨打”、“接听电话礼仪”、“用餐礼仪”、“乘车礼仪”、“做客礼仪”、“交往礼仪”等,让幼儿全面了解礼仪日常用语在什么场合使用,如“请”、“对不起”、“别客气”、“没关系”、“谢谢您”等。如老师讲《小熊请客》的故事,让幼儿知道,到别人家做客时应轻轻敲门,有礼貌的与客人打招呼,在别人家不能乱翻别人的东西等。在让幼儿听完《拔萝卜》的故事情节后,抽幼儿表演故事情境,分别扮演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花猫、小黄狗、小耗子。小朋友们轮流表演,寓教于乐,在故事中表演、在表演中幼儿理解了故事内容,懂得了礼貌待人,助人为乐的道理。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我们将礼仪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中,使幼儿时时刻刻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均衡发展。如手工、绘画活动中,幼儿需要跟别人借画笔、橡皮擦时,会说“请你拿红色的水彩笔借我一下”,“请借我橡皮擦用一下”;当需要别人帮助时,会说“请你帮我做一下”,“请你告诉我一下”等等,幼儿在动手操作中不仅得到了动手能力的培养,还懂得了很多礼仪知识技能,可以说是两全其美。还有,我们还充分利用每天的早点、午餐、午点等环节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教育,教育幼儿不挑食、不剩饭。通过带孩子参观食堂,了解食堂工作人员的辛苦,从而教育他们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学会感恩;通过节日礼仪向幼儿渗透爱祖、爱家乡、爱父母的礼仪常识和爱护花草树木,爱护环境,争做环保小卫士的教育;通过日常渗透的方式,孩子们对礼仪教育的内容有了现实的经验,非常贴近自己的生活,自然地就把学到的礼仪知识运用到日常的交往当中,提升了朋友、同伴、师生之间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所以说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与日常生活中教师的指导是息息相关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幼儿常见的一些不爱护公物、不爱惜玩具、学具、乱丢纸屑、浪费绘画用纸等现象,教师可通过各种游戏活动的开展,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利用挂图让幼儿观察图中人物的对与错,使幼儿知道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利用情境表演“我的家”,让幼儿感受乱扔垃圾的场面是可耻的,知道自己居住的环境应该是干净整洁的;另外,我们还开展“我爱幼儿园”教育活动,带领幼儿参加捡垃圾、拔草、扫大门外边的大路等活动,让幼儿体验环境整洁的好处,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好习惯,懂得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3.引导家长群体重视礼仪教育

家庭是幼儿礼仪教育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有深刻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孩子长大后做人的品质。如:有些家长平时说话很粗俗,脏话出口成张,满不再呼,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学到的也是一些不文明的话语。如果家庭成员说话都很文明,邻里和睦相处,家庭气氛活跃,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成长的孩子,他一旦听到别人说粗俗的话、脏话,他会说:“你说的话不好听”,对别人说粗话、脏话会感到厌烦。所以,有人说:幼儿园要拿出60%的精力来引导家长,拿出40%的精力来教育孩子。做好家长工作是幼儿园礼仪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要求家长“身教胜于言教”,毕竟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人生的旅途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向导,第一指路标,家长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用自己的行动来感染孩子。幼儿园的教育工作需要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相互沟通,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才能对孩子各方面的情况有所了解。于是我们通过家园联系册,家长园地,家长会来达成家园互动;通过家访、电话促进家园沟通、交流,通过请专家到园给家长灌输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礼仪知识;还通过在家长会上请部分家长进行育儿经验交流,定期开展亲子活动,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情感交流、情感体验,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的交流与合作,促使家长能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及时反馈幼儿在家和在园的思想行为和表现,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幼儿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有利于家园教育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