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档案馆消防安全范文

档案馆消防安全精选(九篇)

档案馆消防安全

第1篇:档案馆消防安全范文

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准备

1 高度重视,认真准备。市档案局(馆)荣华局馆长先后两次对评估工作作了重要批示。各区县档案馆和专业(部门)档案馆领导对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活动高度重视,认真落实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要求,查漏补缺,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各单位“一把手”接到评估《通知》后,亲自部署,成立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人员召开会议,对《通知》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分析和讨论,动员大家集中力量投入到评估准备工作中去,把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活动的各项准备工作细化到项,责任到人。

2 建立专门组织,确保评估活动有效开展。市档案局(馆)成立了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工作领导小组,由方昀副局长任组长,成员为市档案局(馆)办公室、法制处、机关处、企业处、安全保卫处、保管部、电子信息部和开放利用部主要负责人。安全保卫处和法制处具体负责本次评估活动的实施,评估活动办公室设在安全保卫处,同时成立4个评估组,由安全保卫处和法制处负责同志带队,抽调办公室、机关处、企业处、电子信息部等处室共计18名成员参加整个评估活动。

3 制订评估标准,确保评估活动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没有相对应的行业评估标准,天津市档案局(馆)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根据档案系统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对相关条款反复论证,几易其稿,制定了此次评估标准,为评估的开展提供了依据。

4 加强督促指导,确保评估活动取得成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下发了评估《通知》,明确了评估工作目标、主要任务、评估对象、评估方式、时间安排和成绩评定等内容。加强与评估单位联系,指导迎检工作,督促安全措施落实。

严格评估标准,督导评估内容落实

1 档案安全制度普遍健全。各档案馆普遍实行了档案安全责任制,由“一把手”负总责,加强了对档案安全、保密工作的领导,层层签订档案安全保密责任书,明确了各级安全责任。各档案馆制定了档案安全各项制度,如《档案安全责任制》、《档案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档案库房管理制度》、《档案安全保密制度》、《档案查阅利用制度》等。经评估,各项制度落实情况普遍较好,其中天津市社保中心档案馆、市公安局档案馆等单位将国家档案局、天津市档案局及本系统制定的各项有关档案工作的规章制度汇编成册发至各基层单位档案室,并监督、指导各项制度的落实。开发区档案馆和电力公司档案馆等单位将评估内容中的“制度建设”装订成册,以便工作人员随时学习相关制度规定。

2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近年来,天津市档案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档案保管条件普遍提高。各档案馆领导对档案馆合建设非常重视,部分馆合资金投入较大,全市档案馆合建设有了明显改善,如北辰区档案馆新馆已投入使用;河西区档案馆、武清区档案馆新馆已建成,宝坻区档案馆新馆建设方案已得到区政府的正式批复,开始筹建。天津市社保中心档案馆新馆在建设中,预计2012年即可落成使用。

各档案馆对档案安防设备的投入进一步加大,档案安全保管和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如公安史志档案馆今年投入资金300万元对档案库房进行了彻底改造,新安装了指纹锁门禁系统、电脑控制的智能型密集架等,使档案保管和利用条件得到了提升,宁河县档案馆投入160万元,加强了安防设备的投入。大部分档案馆对消防报警和灭火系统较为重视,各单位都配备手提式灭火器,部分单位安装了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如北辰区档案馆、红桥区档案馆、南开区档案馆、大港档案馆和电力公司档案馆在档案库房中安装了消防自动灭火系统;大部分档案馆安装了监控系统,部分档案馆还安装了大屏幕监视监控系统,如:北辰区档案馆、公安史志档案馆;大部分档案馆档案库房内配备了温度和湿度检测和调控设备,城建档案馆等单位还安装了温湿度检测控制系统;大部分档案馆配有防盗报警系统,在档案库房外安装了报警监视系统,保证了值班人员能随时处置突发事件。

3 保密安全落实较好。各档案馆普遍对计算机系统安全、数据存储备份安全及设备安全等工作较为重视。各档案馆基本上能实现馆藏档案电子数据系统与办公、互联网的隔离,能够定期查杀电脑病毒,定期维护升级电脑病毒软件,采取各种措施,确保安全;对接收到电子文件进行集中保存、集中备份,对档案数据进行多种介质备份;能够单独使用介质,能够将计算机或系统与非计算机或系统物理隔离。

4 应急方案演练普遍加强。各档案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较为完善的防火、防盗、防水等应急预案,大部分档案馆能组织相关人员就火灾等预案定期演练。

经评估组认真评审,28家单位全部合格,其中评为优秀的单位有13家,占被评估单位的46.4%,评为良好的单位有7家。占被评估单位的25%。

评估活动实践,取得较好成效

1 解决了一批影响档案安全问题,消除了部分安全隐患。各档案馆以评估为契机,不仅完善各项制度,而且加强了各项安全措施建设。塘沽档案馆及时为库房等重要场所安装了门禁;南开区档案馆为消除火灾隐患,投入十多万元重新更换了老化线路;西青区档案馆对局馆重要场所增加了监控点位,扩大了视频监控范围,提高了档案安全管理水平;宁河县档案馆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进度,已完成全部馆藏扫描工作,平时查阅档案,做到档案实体不出库房,确保档案实体安全。在评估过程中,评估组还对房地产登记发证交易中心档案馆档案库房等重要场所钥匙交给物业保管,存在安全隐患的做法,予以了及时纠正。

2 摸清了全市档案馆档案安全底数。市档案局评估组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全市各区县档案馆、专业(部门)档案馆共28个单位逐一评估,按照局领导的指示,严格标准,不走过场。通过评估,掌握了全市各档案馆档案安全第一手资料,第一次大面积全面摸清全市档案馆档案安全底数。

3 推动了天津市档案安全体系建设。

自2010年国家档案局杨冬权局长从战略的高度提出“建立档案安全体系”以来,市档案局领导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敏锐的洞察力,紧扣档案系统发展脉搏,率先提出“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和推行档案安全风险评估长效机制”,全市各区县档案馆、专业(部门)档案馆积极配合,加快了天津市档案安全体系建设步伐,推进天津市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发展,为档案系统安全体系建设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评估活动存在的问题

1 各区县、各专业(部门)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安全隐患。经评估发现,全市大部分档案馆档案安全问题集中出现在基础设施方面:一是部分档案馆库建设滞后,不符合标准要求,存在安全隐患;二是消防报警和灭火系统不完善,部分区县档案馆无消防自动报警和灭火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火险、火灾情况的预防和处置;三是有些档案馆未安装防盗报警系统;四是大部分档案馆监视监控设备安装不到位,库房内和档案利用场地无监控,在档案保管和利用环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五是大部分档案馆未建立温湿度监测控制系统,经实地检查,个别档案馆库房内的温湿度不达标,不利于档案的长久安全保管;六是电源管理工作有待改进,部分档案馆存在线路老化的现象,容易引发火险。七是门禁管理系统薄弱,大部分档案馆未安装门禁管理系统。

2 档案技术保护和信息保密工作中新技术、新方法运用不多。

除个别新建档案馆或者是规划在建的档案馆外,绝大多数档案馆未能设置计算机房屏蔽设施,大多数档案馆未做到档案数据远程备份。在档案安全保护技术方面,受资金投入的限制,大部分档案馆的原有档案基础设施建设仍有欠账,无力推广档案安全保护的新技术。档案信息化对档案信息保密安全要求越来越高,部分档案馆信息保密方法和措施不多,效果不明显,存在―定的安全隐患。

3 评估标准内容还需要细化,评分环节还需要统一。由于今年是第一次开展安全评估活动,各省市没有先例可借鉴,在评估标准和评分环节上都存在需要进一步研究和细化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一是区县档案馆和专业(部门)档案馆在评估标准上应有所区别。二是4个评估组在实际评估活动中,对同一个评估项目扣分标准不够统一。

后续应进一步的工作

1 强化认识,加大档案安全宣传力度,提高档案安全意识。要充分认识档案安全的重要性,坚持和推进安全发展的理念不动摇。在工作部署上,实行责任到人;在具体工作安排上,要统筹安排,有部署有检查。加强档案干部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责任心。对工作人员要严格要求,规范工作流程,确保各个工作环节衔接准确,不出差错。特别是新搬迁或待搬迁的档案馆领导和工作人员要提高安全意识,加大安防力量,及时建立或调整应急预案,确保档案安全的迁入新馆。

2 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各档案馆应立即行动起来,对照此次评估工作中查出的有关问题,逐一进行整改,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对重点问题、尤其是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查漏补缺,全面提高各项工作的水平,以确保档案安全。

3 争取资金支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这次评估的结果表明,各档案馆在档案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欠账普遍较多,各档案馆确实要从保证档案安全、保证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出发,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财政资金支持,加大安全设备投入力度,不断完善档案安全基础设施。

思考

通过这次档案安全评估活动,我们认为开展档案安全评估,是推动档案安全系统建设的重要手段,是保障档案安全的一项有效措施。为此:

全方位开展档案安全评估。档案安全涉及档案工作的每个部门,档案安全评估应针对国家综合档案馆、专业部门档案馆和档案室。

分层分级建立档案安全评估体系。省市县各级综合档案馆和专业部门档案馆保管档案的重要程度不同,档案安全的要求不同,应分层分级建立档案安全评估体系,进一步细化和分类档案安全评估指标。

第2篇:档案馆消防安全范文

xx县档案馆安全检查自查工作总结

根据市档案局《关于开展全市档案安全检查的通知》精神,结合检查内容及本馆的实际,开展了一次全面的档案安全检查自查活动。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档案安全是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档案安全是档案工作者的天职。一是局领导高度重视档案安全工作,不仅成立了xx县档案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而且每年都将档案馆安全工作作为综治维稳工作的重要内容,实行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负直接责任的管理体制。二是局领导分别与各股室负责人签订了防火防盗工作责任书,将档案安全落实到每个股室、每个人。做到了责任到人、措施到位。三是建立健全了各种档案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使档案馆安全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四是坚持做好每月的安全隐患排查和档案安全年终考核评估工作,对考核不合格的股室和个人,实行“一票否决”,年终不得评先评优。

二、库房设备设施符合要求,档案安全管理到位

xx县档案馆虽为1996年建设,但选址和设计基本符合要求。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库房设施设备日趋完善,档案安全管理工作也十分到位。

1、库房与办公区相对独立,功能严格区分,不存在相互交织的现象。

2、配备了数量足够和符合要求的干粉灭火器,新安装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档案保管人员和义务消防员均接受了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3、筹集5万余元,为档案库房配备了温湿度测量仪器、空调、去湿机等设备;库房照明坚持采用白炽灯,所有窗户配备了窗帘。档案保管环境得到了极大地改善。

4、为了切实做好库房安全管理工作,单位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强了对档案保管、利用、保护、保密等规章制度的落实。坚持实行档案库房专人保管,专人查阅,非库房管理人员进出库房必须经过局长批准。

5、坚持实行定期保洁制度。做到了每季对库房吸尘一次,每半年雇人彻底搞一次大的卫生。档案库房及消防通道干净、整洁,无堆放杂物和易燃易爆物品的现象。

6、每天由办公室人员检查安全情况,下班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电源是否关闭。每月及节假日前,局领导还要会同相关股室人员进行全局(馆)范围内的安全大检查,对档案库房、用电线路、电器运转等进行重点检查,排查隐患。

7、每年拿出专项补助资金,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

三、重视档案保管保护设施的安全管理,确保档案安全

1、重视库房配备和设备维护。使用了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的档案装具;改造了老化的电路,安装了专门的档案库房设备供电线路。坚持做到了对档案保管保护设备进行定期维护,确保各种设备的完好率达到100%。

2、定期请县消防大队技术员对灭火器材进行检查,对过期、报废的灭火器进行了更换。

四、强化对档案实体的安全管理,确保档案完整

1、外勤人员在加强档案业务指导的同时,还帮助各单位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保证归档文件材料完整、准确、系统。

2、在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移交、签定、销毁过程中,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了档案材料的安全。

3、新接收的档案按要求进行消毒、杀虫、杀菌、除尘后,方可进库房上架排列。

4、认真做好档案巡查。对案卷的数量、质量、霉变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加强梅雨季节档案的管理力度,勤去湿,勤巡视库房是否有漏雨情况,确保档案安全渡过梅雨期。

6、坚持每个季度对库房档案进行一次检查,每年对馆藏档案进行一次系统化、规范化整理,以确保无丢失、霉变、退色、虫蛀、污损等现象;认真做好《档案检查记录》、《档案交接记录》等统计台帐。

五、注重计算机及信息载体的管理,确保档案信息安全

1、严格执行档案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查阅未公开的档案必须持有相关手续,并经局长批准。

2、我局信息化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信息安全工作却十分到位。一是制定了《档案网站管理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鉴定和销毁制度》和《档案利用制度》;二是确定了专人负责计算机系统的管理工作;三是严格禁止电脑中的文件实行资源共享;四是设立了信息系统的防火墙、密码访问控制,购买安装了防病毒软件,建立了备份与恢复系统,不断完善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措施;五是作为永久保存的电子文件,均制作了纸质文件以备不时之需。

总之,我馆通过实行安全责任制,配齐档案保管保护设备设施,严格落实档案库房的“九防”措施,库房安全得到了有力保障。由于措施得力,管理到位,我局档案从未出现霉变、褪色、污损、虫蛀、鼠咬等情况,也没有出现档案失密、失窃、泄密等事件,更没有出观水淹、火灾等安全事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馆将进一步增强安全意识,加强档案管理的程序化、科学化、规范化,为档案安全和利用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第3篇:档案馆消防安全范文

关键词:高校档案;档案建筑;工程建设;建筑设计

高校档案建筑为档案保护体系建设提供基础设施和条件,是档案保护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大规模的高校新校区建设已经卓有成效,但是大部分学校档案馆(室)仍然蜗居在老校区的陈旧建筑中,条件较差,不利于档案保护。随着高校行政、教学科研和生活中心由老校区向新校区的全面转移,高校新校区档案建筑工程建设需求日渐迫切,研究高校新建档案建筑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档案保护问题,也成为高校档案工作者和基本建设工作者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高校档案建筑作为档案事业的基础,是高校档案事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保证。档案建筑应在满足高校档案馆各项事业功能的前提下,以建筑为主、设备为辅来保证建筑内部环境的稳定,从而有利于档案保护。

1 高校档案建筑选址与规划

高校档案馆基地一般位于学校总体规划中的行政办公区或者教学科研区,可选择余地相对较小。在确定其具体选址时,为保证档案馆建筑安全和建筑物内的档案、档案工作人员安全,应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应选择校区内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均相对较好的地段。

第二,应远离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要尽量远离噪声较大的校区主干道、学生宿舍、食堂、体育场馆等建筑物,以避免和减少噪声的干扰;要尽量远离实验室建筑,以避免和减少可能对档案造成损害的其他污染源影响;要避开、远离锅炉房、变配电室、车库等可能危及档案安全的校区建筑。

第三,应选择校区内地势较高、地下水位较低、场地干燥、排水通畅、空气流通的区段。

目前的高校档案建筑,常常与图书馆或者行政办公楼合建,并且在总平面布置中未形成独立体系,档案建筑部分与其他部分互相干扰,不利于档案保护。由于档案馆的功能特殊性,档案建筑与图书馆、办公楼建筑的要求有很大不同,如库房的承重、层高、独立的空调系统、灭火系统等,所以档案馆建筑应该单独规划、独立建设、自成体系。在新校区建设高校档案馆工程时,应利用“新建校区”这一有利条件,在合理选址基础上,争取档案馆建筑独立规划、独立设计、独立建造,在空间上与校区内其他建筑完全区分开。

如果受校区用地和总平面规划限制,确需与其他工程合建时,档案建筑也应自成体系,即在满足档案安全保管、便于利用等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与图书馆等项目合建,但在设计上形成独立的结构单元、独立的安全防护单元、独立的水电保障单元以及独立的管理区域,以最大限度减少交叉干扰,保障档案安全。

采用独立规划、独立建设模式时,可以进行一次规划、建设,也可以根据条件进行一次规划、分期建设。如果采用后者,则要结合具体情况,在设计上考虑和保留各种扩建的可能性,如在总平面布置上预留水平方向的扩建用地,以便增建新的建筑;或者设计时考虑建筑物垂直方向的扩建,在基础及结构设计中,保留增加层数的需要。

2 高校档案建筑设计功能分区

档案建筑设计应满足各类档案、资料的安全保管。高校档案建筑一般由档案库、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对外服务用房、办公和附属用房四个部分组成。由于各类用房的业务功能不同,其防护要求也不同。设计时要注意功能分区,区别内外联系,避免相互交叉。为调卷方便、保护档案,库房与阅览等业务用房不能距离太远,交通应便捷;为了保护档案原件,各部分房屋之间的档案传送不应通过露天。有温湿度要求的房间尽量集中或分区集中布置,便于统一进行温湿度控制。总之,档案建筑布局应按照功能分区,合理布置各类用房,达到功能合理、流程便捷、内外相互联系又有所分隔,避免交叉,实现在有效保护前提下的充分、合理利用。

为减少外部因素对功能区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减少光线、粉尘、水汽对档案库房和档案本身的危害,档案建筑平面设计宜于采用环廊布置,在场地、经费条件允许时,采用双环廊(即同时采用内环廊和外环廊),受限制时采用单环廊;应尽力避免采用中间通廊布置。

为保证安全和便捷,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档案库应设垂直运输设备,四层及四层以上的对外服务用房、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应设电梯。为运送档案设置电梯时,应将其布置在档案库附近以便于使用;同时为了防火安全,避免遇灾时扩大波及范围,以及为了避免直通电梯井给各层库房温湿度控制带来不利影响,还要注意将电梯设在库区防火门之外。

3 高校档案建筑结构选型、抗震与构造

我省高校档案馆(室)建筑,目前基本属于传统的砖混结构,大多建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这类结构的优点是保温性能、耐火性能、声学性能较好。随着建筑结构及功能材料的进展,砖混结构的这个传统优势逐渐消失,而其抗震能力和耐久性较差的缺点愈益突出。从高校档案建筑的功能重要性出发,新建、改建和扩建高校档案建筑,宜于选择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框剪结构体系,充分发挥其受力和抗震能力,同时辅以防水、保温、阻燃、吸声等外加功能性材料构造层,为档案保护提供建筑工程条件。

地震灾害对档案的破坏是巨大的,作为高校重要建筑的档案馆建筑,必须做好抗震设计。一方面,要严格依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的规定执行,我省郑州以外的大部分高校可以提高一个基本烈度设防,以确保档案安全;另一方面,在设计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在施工及验收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系列施工及验收规范中与抗震设防相关的强制性条款,不能容许工程建设中往往存在的在“合格”与“可用”之间打球的情形出现。

档案馆建筑应尽量减少外部环境各种因素对档案的影响和损坏,保证档案的安全。除了采用前述环廊式平面布置之外,护结构(墙及门窗、屋顶)对于满足档案用房的温湿度要求,发挥防潮、防水、防日光及紫外线照射、防尘、防污染、防有害生物,以及安全防范等档案防护功能,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筑设计时护结构的材料选择、构造设计,都必须经过热工、防水等计算,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其构造;建筑施工时护结构的施工作业和验收,要进行必要的现场实验,特别是对于材料的阻燃、保温、防水和密封性能,必须经现场试验确定,并在施工操作时严格执行相应规范、标准,以确保其防护能力。另外,档案库门应为保温门;窗的气密性能、水密性能及保温性能分级要求应比办公建筑的要求提高一级;为防止出现过大或过多的玻璃面积,档案库每开间的窗洞面积与外墙面积比不应大于1∶10。

4 高校档案建筑耐火与消防

高校档案建筑是校内防火重点单位,必须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0)、《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2005)、《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001年修订版)以及《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2010)等规范、标准的规定进行防火设计,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

高校档案建筑各功能部分中,档案库是关键。为在万一出现火情时,最大限度地控制其危害范围,库区围护结构的耐火极限应满足:档案库区中同一防火分区内的库房之间的隔墙,均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h的防火墙;防火分区间及库区与其他部分之间的墙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4.0h的防火墙;其他内部隔墙可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不燃烧体。档案库中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h。

火灾自动报警设施应是档案馆建筑最基本的应该具备的预警、保护措施,一般应覆盖全馆;经济条件所限时,也必须在一些重要用房设置,例如档案库、服务器机房、缩微用房、音像技术用房、空调机房等房间,必须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档案馆区应设室外消防给水系统。档案库房可采用惰性气体灭火系统、洁净气体灭火系统或细水雾灭火系统。档案库内不得设置明火设施,以减少火灾隐患,防范火灾发生。为便于人员及时疏散和防止火势蔓延,档案库区建筑及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档案库区缓冲间及档案库的门均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并应为甲级防火门;库区内设置楼梯时,应采用封闭楼梯间,门应采用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

5 利于档案保护的若干档案建筑设计细节

为使库区内温湿度尽可能保持稳定,库区入口处要设置缓冲间,作为库区内外的过渡和分隔,也可以设专用封闭外廊或环廊。

为应对万一有明水入库的情况,例如库区外使用水消防等出现有明水时,避免明水流入档案库区内,库区内楼地面应比库区外高出15mm,并在库内设置密闭泄水孔和泄水管道向外排水。

为了发生事故时安全抢救档案和人员撤出需要,每个档案库应设两个独立的出入口,且不宜采用串通或套间布置方式,避免出现与楼梯、电梯的距离超过30m的安全距离、且不易形成防火分区的缺陷。

档案库必须采取防潮、防水措施,并对特藏库、无地下室的首层库房、地下库房设置机械通风或空调设备,以利于档案的保存。

光特别是太阳光对于档案纸张和某些字迹有很大的破坏作用,档案建筑中的档案库和档案阅览、展览厅及其他技术用房,必须避免阳光直射,减少紫外线对档案的影响。

档案库楼、地面应平整、光洁、耐磨,宜于采用传统的高级现浇水磨石地面、防静电水磨石地面,或者铺贴高档防静电地板砖。

档案馆建筑的外门及首层外窗均应有可靠的安全防护设施;应设置入侵报警、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电子巡查等安全防范系统;重要电子档案保管和利用场所应满足电磁安全屏蔽要求,保障重要电子档案的保密安全。

为满足防潮、防水要求,避免给水排水管道漏水影响库房安全使用,档案库区内不应设置除消防以外的给水点,且其他给水排水管道不应穿越档案库区;给水排水立管不应安装在与档案库相邻的内墙上。

档案库应采用热空气供应库房采暖,不宜采用水、汽为热媒的采暖系统;确需采用水、汽为热媒的采暖系统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严防漏水、漏汽。

第4篇:档案馆消防安全范文

关键词:档案管理;安全问题;探讨;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7-00-01

一、影响档案安全的主要因素

影响档案安全的因素众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环境因素。包括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立法和执法水平、社会监督体制等。内部环境因素,主要是指档案管理的部门的内部环境,如档案馆库建设情况、档案管理制度与水平、载体因素的形式、信息材料本身的因素等;

档案人员的管理水平。主要是指档案管理者的素质水平、安全意识、保密意识直接影响档案安全。目前,档案人员对档案安全的影响主要体现为蓄意破坏和管理疏忽;

消防安全和建筑安全。消防安全要注意防火,目前档案消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火灾报警与灭火系统设计不合理,存在较高的火警误报率;有的档案馆库房选址不合理,消防安全存在先天性的不足;用火用电管理不规范,消防安全存在隐患;档案馆消防规章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档案馆消防安全工作。

二、档案管理安全性标准体系构建的构建原则和方法

(一)档案管理安全性标准体系构建的构建原则:档案安全体系的建设需要综合系统的设计和规划,要遵循以下原则:(1)系统性原则,即系统性原则是指构建档案安全标准体系时,要运用系统理论对档案安全管理的各环节、各要素进行系统分析,以达到优化档案安全管理的目的。(2)实用性和通用性原则。实用性要求档案安全标准体系建设要从档案部门的实际情况出发,适时制定有关标准。建立档案安全标准体系要具有通用性的特点。(3)权威性原则。目前的档案工作标准不具有强制性,因此要求档案安全标准体系内颁布的任何一部标准,都具有指导性或强制性。

(二) 档案管理安全性标准体系构建的构建方法:(1)要处理好不同标准之间的关系,即如何协调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地方)标准的关系。不能一味强调不同标准的差异性和优缺点,应优先采用使用范围较广的标准,尽量做到一步到位。如果国际标准适用于档案安全管理,可以直接采用国际标准;对政策性和特色性要求较强的,可以采用国家标准;同时结合档案工作实际,借鉴、参考其他行业如图书馆、博物馆的标准,适当加以补充和完善,形成符合档案行业实际情况的标准;(2)要处理好与相关领域标准间的关系。档案与图书、文物、遗产等领域在保护对象、保护措施和管理方法上都存在交叉和相似之处;(3)要处理好标准管理与制度管理的关系。构建档案安全标准体系可以以标准管理为主,以制度管理为辅,配合相关的法规制度来保障标准执行中的不足。我国档案安全标准体系的建设要从实际出发,以综合、宏观的角度来设计、规范。对那些重要或是急需的档案安全标准应作为标准工作的重点,及时;对那些已被实际工作证明适用于档案安全工作的技术标准,档案部门要积极采用,促使档案安全工作统一化、标准化、规范化。

三、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确保库存档案的安全

(一)落实责任制提高防范知识 确保档案实体的安全:在日常的档案管理过程中重点是防火。除配备完善的消防设备外,还应该根据本部门的情况,制定火灾事故、水灾事故的应急预案,划定相关区域的责任人,签订安全管理责任状,实行层层责任负责制。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必要的防灾演习。通过防灾基础知识教育,让每个档案管理员明确自己的安全职责。例如:知道档案室火灾的危险性及其后果,知道防火措施,知道火灾时怎样报警,会使用灭火器材及时扑灭初起火灾,会自救逃生。面对突发火情,能保持镇静,组织疏散利用者逃生等。

(二)树立信息安全意识 保证档案信息安全:档案管理员应加强信息安全教育,工作中具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自觉学习了解计算机病毒常识和危害,知道造成信息安全事故当事人应承担的行政法律责任等等,养成良好的计算机操作习惯,定期检查和消除病毒;严守用户口令和密码,防止他人盗用、非法进入本岗位的管理系统;二是档案管理员换岗或离职后,系统管理员必须及时更换口令和密码;三是档案室的计算机专人专用,要求每位使用者对自己所用的计算机负责,严禁私自安装计算机软件和游戏;四是保证计算机使用的合理合法性,不要擅自更改IP地址和其他设置;不浏览非法网站,不随意点击陌生链接,不随意下载和运行不明真相的程序;每天做好数据备份。

(三)重视落实设施检查制度确保档案设施的安全:档案室内电源线、网络通讯线、防盗系统等管线密布,各类电器设备多,使用时间集中,用电负荷重。因此,应定期检查电源线路、火警自动喷淋系统、电子防盗报警系统等。防止线路老化、短路引起的火灾。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严禁违章用电。设专人维护、检修电线电路、规范布线,各种设备应按章操作,由专业人员进行维护和修理。尽早发现并及时消除暖气、消防水管道渗漏浸湿档案等意外伤害与损失。

(四)加强对电子档案的保存提供复制件代替原件:电子文件的异质备份。电子档案是一种不能直接识读而必须依赖于特定的设备和软件才能被读取的信息,对电子文件的管理不同于其它载体文件的管理。鉴于此,应将电子文件转换成其它载体文件保存。实行异质备份,以防止若干年后电子文件因阅读设备不配套而无法读取。

为保护电子档案原件,在实际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通过对电子档案的原件进行复制,以复制件替代原件,对其进行封存妥善保管。可以减少原件的日常磨损,延长其保存时间。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档案管理的安全性问题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需要在思想上,制度上、基础设施上和管理上做好工作,需要加强建设、提高认识,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完善技术标准,使其有章可循,实现管理的统一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方昀,刘守恒.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活动实践与思考[J].中国档案,2012,(01)

第5篇:档案馆消防安全范文

关键词:档案;安全;信息;载体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01

一、关于档案管理安全性问题的概述

1.档案管理的安全性的含义

关于档案管理的安全性的问题一直是档案管理部门高度重视的问题。对于档案管理的安全性的认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往往认识也不一样。但通常认为,所谓档案管理的安全性,是指为保证档案的齐全完整,使档案的载体和信息免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的存在状态和保障条件。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包括档案管理的状态性安全(即档案载体的安全性和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保障档案条件的安全性两部分构成。影响档案安全的条件因素众多,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各种自然灾害)、环境因素(档案管理的外部环境和档案管理部门的环境)和人员因素(包括档案管理人员和档案使用利用人员)。

2.档案管理安全性基本要素

所谓档案管理的安全要素,通常认为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状态下,能独立地成为实现案安全的充分条件。主要包括:人员、设备、环境和全系统四要素。

3.档案安全的特征

档案具有的唯一性的和原始性和特点,觉得了其是一种文化财富和重要的信息资源,如一旦损毁,将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档案安全的特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标准的相对性。由于人类认识水平所限和对科技发展的渐进性所限,对档案安全的认识也随着认识水平和科技技术的进步而进步,揭示档案安全的运动规律是逐步的,对安全本质的认识逐步深入的。而且关于档案安全的标准也受到科技水平、政治制度、文化水平、伦理道德以及安全观念、法制观念的制约。档案安全的标准是一种相对的有条件的安全,并逐步提高的有条件,是相对的,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提高;(2)经济性的特征。档案的安全性,不仅收到经济投入的限制,还要注意为保障档案安全付出和回报的比例问题;(3)复杂性的特征。档案安全会涉及到档案本身、人、环境、系统四个要素。其安全性还取决于档、人、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协调,具有极大的复杂性。另外,档案还具有唯一性的特性,一旦损毁,无法再现;(4)潜隐性的特征。其是指控制多因素、多媒介、多空、交混综合效应而产生的潜隐性安全程度。

二、影响档案安全的主要因素

影响档案安全的因素众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自然因素。即各种自然灾害;(2)环境因素。包括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立法和执法水平、社会监督体制等。内部环境因素,主要是指档案管理的部门的内部环境,如档案馆库建设情况、档案管理制度与水平、载体因素的形式、信息材料本身的因素等;(3)档案人员的管理水平。主要是指档案管理者的素质水平、安全意识、保密意识直接影响档案安全。目前,档案人员对档案安全的影响主要体现为蓄意破坏和管理疏忽;(4)消防安全和建筑安全。消防安全要注意防火,目前档案消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火灾报警与灭火系统设计不合理,存在较高的火警误报率;有的档案馆库房选址不合理,消防安全存在先天性的不足;用火用电管理不规范,消防安全存在隐患;档案馆消防规章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档案馆消防安全工作。因此,应提高防火灭火意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消防投入,加强设备和技术更新。加大对档案库房消防安全建设的投入。加强档案库房配套设施的消防安全工作等。建筑安全主要讲述档案库房建筑的安全性问题。其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现在:库房选址、设计不合理和档案装具、档案安全防护基础设施不完善;(5)档案信息安全。档案安全包括档案载体安全和档案信息安全。保证档案信息安全,要保证档案的物理安全(即存储环境、设备和载体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和系统的安全。

三、档案管理安全性标准体系构建的构建原则和方法

(一)档案管理安全性标准体系构建的构建原则

档案安全体系的建设需要综合系统的设计和规划,要遵循以下原则:(1)系统性原则,即系统性原则是指构建档案安全标准体系时,要运用系统理论对档案安全管理的各环节、各要素进行系统分析,以达到优化档案安全管理的目的。(2)实用性和通用性原则。实用性要求档案安全标准体系建设要从档案部门的实际情况出发,适时制定有关标准。建立档案安全标准体系要具有通用性的特点。(3)权威性原则。目前的档案工作标准不具有强制性,因此要求档案安全标准体系内颁布的任何一部标准,都具有指导性或强制性。

(二)档案管理安全性标准体系构建的构建方法

(1)要处理好不同标准之间的关系,即如何协调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地方)标准的关系。不能一味强调不同标准的差异性和优缺点,应优先采用使用范围较广的标准,尽量做到一步到位。如果国际标准适用于档案安全管理,可以直接采用国际标准;对政策性和特色性要求较强的,可以采用国家标准;同时结合档案工作实际,借鉴、参考其他行业如图书馆、博物馆的标准,适当加以补充和完善,形成符合档案行业实际情况的标准;(2)要处理好与相关领域标准间的关系。档案与图书、文物、遗产等领域在保护对象、保护措施和管理方法上都存在交叉和相似之处;(3)要处理好标准管理与制度管理的关系。构建档案安全标准体系可以以标准管理为主,以制度管理为辅,配合相关的法规制度来保障标准执行中的不足。我国档案安全标准体系的建设要从实际出发,以综合、宏观的角度来设计、规范。对那些重要或是急需的档案安全标准应作为标准工作的重点,及时;对那些已被实际工作证明适用于档案安全工作的技术标准,档案部门要积极采用,促使档案安全工作统一化、标准化、规范化。

综上所述,档案管理的安全性问题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需要在思想上,制度上、基础设施上和管理上做好工作,需要加强建设、提高认识,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完善技术标准,使其有章可循,实现管理的统一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方昀,刘守恒.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活动实践与思考[J].中国档案,2012(01).

[2]方昀,刘守恒.档案馆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内容分析和评估指标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1(06)

[3]刘璐璐.浅议档案安全管理工作[J].改革与开放,2010(24).

第6篇:档案馆消防安全范文

本预案所指灾害是指因地震、潮湿、尘埃、高温、光照、水淹、火灾、盗窃、鼠害、虫害、有害气体、盗窃等引起的对档案保护造成的危害。

灾害应急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原则。

一、灾害应急指挥组织机构

(一)组织领导机构

区档案局(馆)成立档案灾害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应急行动领导小组,负责紧急情况下的指挥调度工作。由局长(馆长)任组长,亲自抓、负总责,分管副局长(副馆长)和科长任副组长,靠上抓,并坚决实行责任追究制,确保领导、措施、工作“三到位”。

(二)应急行动机动队

全局(馆)工作人员经严格培训后,组成应急行动机动队,专门负责应急处理工作(成员见上)。

二、指挥组织机构职责

1、全面负责市中区档案馆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指挥、组织和协调工作。

2、接到事故报告后,迅速赶赴现场,了解情况,制定应急救援方案。

3、组织有关部门、单位立即开展现场救援,尽快转移馆藏的档案集料及相关设备。

4、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紧急调用必要的物资、设备、场地和人员。

5、迅速查清事故类别、影响范围、档案资料、相关设备和经济损失等情况,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三、灾害紧急处理措施

(一)事故报告

发生灾害事故发生后,必须立即将灾害事故概况分别报所归口管理部门、区安监局等相关部门,区委、区政府及主要领导,必要时要通知公安、安监等部门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开展抢险救灾。并在12小时内报送书面报告。书面报告包括以下内容:发生灾害事故时间、地点;事故的类型及规模;事故的简要经过、档案资料、相关设备及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处理的有关事项;事故的报告单位(加盖公章)、签发人和报告时间。

区档案局(馆)成立档案灾害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接到事故报告后,要立即报告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必要时同时通知公安、安监等部门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开展抢险救灾。

(二)现场保护

灾害事故发生后,档案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因防止事故扩大,减少档案资料损失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要做出标志、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并妥善保存现场的重要物证。

(三)现场救援

应急行动机动队和各有关单位接到通知后,要立即赶赴现场,并根据实际情况成立现场指挥部和现场保卫、医疗救护、后勤保障等紧急救援小组,组织有关部门迅速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1、在发生地震、水淹、火灾、盗窃、有害气体、盗窃等灾害事故时公安、安监、环保等部门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危险源,测定事故危害区域及程度,采取封闭、隔离等措施。

2、鉴于档案资料载体的特殊性,实施应急救援、抢救时,所用的设备和材料应尽可能避免损害档案资料。

3、在发生火灾、盗窃、有害气体、盗窃等灾害事故时,鉴于档案资料的保密性,必要时可由公安、交警等部门要迅速组织警戒,维护现场秩序,疏导车辆、人员,并对肇事者要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防止其逃逸。

3、在发生火灾、盗窃、有害气体、盗窃等灾害事故时,如有伤员,卫生部门要立即组织急救队伍抢救伤员。有关医院要及时提供救护所需设备、药品,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做好抢救工作。

4、在发生鼠害、虫害等灾害事故时,应急行动机动队工作人员应在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协助下,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灭鼠、灭虫,最大限度的减少档案资料的损失。

5、有潮湿、尘埃、高温等情况发生,工作人员应立即利用现有库房设备,按照相关规定及时调节库房温湿度。

6在发生火灾、水淹、有害气体等灾害事故时,应立即寻找并切断事故源,防止事故的进一步发展扩大。

7、区财政准备一定的应急救援资金。各有关部门要确保抢险救灾物资供应和运输。

8、遇有重大灾害事故发生初期,档案馆工作人员应积极采取自救措施,防止灾害事故扩大。

(四)其它事项

1、本《预案》是档案馆灾害事故发生后,实施抢险救援并协助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的指导性预案,在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2、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支援档案馆灾害事故抢险救灾的义务。在抢险救灾过程中由指挥部紧急调用的物资、设备、场地和人员,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阻拦或拒绝。

四、灾害事故的预防

1、档案库房选址和建筑质量符合规范要求。档案库房的地址对档案的安全保管关系极大,因此新建档案库房因选择环境有利于档案保管,地势高,不受有害气体影响的地址。档案馆是长久保管档案的物质基础,新建档案馆舍应符合国家制定的《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构造坚固耐久,要防6极地震。

2、做好库房的基础防潮工作,一是升高地面,二是设防潮层,并定期检查。一旦发生墙体潮湿现象,要及时通知有关人员做好补救工作,确保档案不受影响。

3、档案库房的门窗要坚固密闭,既保温防尘又防盗。库房内不能铺设明电线,并配有特殊照明、通风、温湿测试、去湿(加湿)、空调、报警消防、安全监护、运输等设备以及档案装具。

4、档案馆工作人员要按时记录库房温湿度,并及时调节库房温湿度,库房管理人员能够正确使用和操作各种设备,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5、档案馆工作人员应定期对档案进行消毒,并放置防虫剂、灭鼠设施等,有效防止虫害、鼠害的发生。

第7篇:档案馆消防安全范文

【关键词】突发事件;档案安全;处置;对策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不仅夺走了数万人的生命,摧毁了无数房屋财产,也严重地破坏和威胁着灾区的档案。如何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确保档案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给档案造成的损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档案安全的客观环境分析

档案信息的存储、传输和阅读存在于客观世界之中,它的安全受到客观环境的限制与制约。1、档案安全的自然环境,是指档案所处的地理位置、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自然环境是档案安全管理的大环境,是人们难以改变、控制和调节的外在自然因素。由自然因素引发的自然灾害对档案安全的影响是巨大的,有时甚至是毁灭性的。2、档案安全的社会环境,是指档案所处地区的文化、经济、治安等社会因素。社会环境是档案安全的非自然环境,是可以防范、控制和中止的外在社会因素。由社会因素引发诱因产生社会治安问题,对档案安全的影响也是巨大的。3、档案安全的内部环境,是指档案载体的保管环境和档案工作规章制度、档案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内部环境是档案安全管理的小环境,是可以实施调节、控制和干预的档案在保管、利用情况下的条件因素。任何大环境、社会因素对档案造成损害或影响都是先破坏小环境来实现的。

二、突发事件危及档案安全的隐患分析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危及档案安全隐患的突发事件主要为自然灾害和社会安全事件。

1、自然灾害对档案安全的影响。对档案安全造成的影响有:地震、水灾、雷、电、火灾等。地震是人类面临的最有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之一,对人们的生命财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同样,地震也会对档案造成巨大的破坏。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以来,四川省档案馆库和档案受损严重,阿坝、绵阳、德阳、成都、广元、雅安等6个重灾区的档案馆馆藏档案共4257379卷,有612848卷档案处于严重受损的危及之中,43915平方米档案馆舍受到不同程度损坏。水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水灾对档案的危害不言自明,不管灾害大小,档案特别是纸质类档案只要被水淹,就会造成损害。突发性的雷、电、火灾往往会造成档案的大面积焚毁,损失无法估量。2、社会安全事件危害对档案安全的影响。社会安全事件是相对于自然而言的人为因素,通过暴力破坏直接或间接危害档案安全,产生的后果较为严重。

三、档案安全临机处置对策

档案安全临机处置是指当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组织人员,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措施,控制或制止事态的发展、蔓延,确保档案安全,不受损失或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一)事前预防措施

事前防范措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档案的安全。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1)抗震。目前档案馆的建设在防震上都是根据《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执行的,规范要求“位于地震基本烈度七度以上(含七度)地区应按基本烈度设防,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地区可按七度设防”。但是此次四川汶川大地震对灾区档案馆和档案库房的破坏程度,正如人民大学专家组在《关于抗震救灾中档案工作的建议》里提出的“现在看来这一标准设定得有些偏低”。所以,为了保证档案及人员安全,应该提高建筑抗震等级,防止超常规地震灾害。(2)监控。档案馆监控需建立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坚持可靠性、实用性、安全性等原则,建立智能化管理系统,集成视频监控与门禁系统、火灾报警和消防灭火系统、库房温湿度监测系统、馆区周界防护装置和电子巡查系统等。(3)消防。档案馆建筑防火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档案库区中设施建设防火墙;档案库、空调机房等房间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珍藏库和非纸质档案库设惰性气体灭火系统;档案装具采用非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制成。(4)物资储备。档案应急物资储备包含:人员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防火服等;档案保护装具如档案柜、防雨帐篷等;档案抢救工具如烘干、消毒、修复工具等,这些都是在突况下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及时有效抢救档案必不可少的物资。

2、加强档案科学管理。应对突发事件,平时应注重加强档案科学管理,使档案管理科学化、系统化,且具有可行性、应变性。(1)馆藏优化与分级管理。档案管理平时应对馆藏进行优化,精简档案数量。为了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对档案价值迅速做出判断,在日常工作中,应根据档案价值大小分级管理,登记造册,明确存放位置和临机处置方案。(2)信息数据的异地备份。为了保全档案资料,根据档案内容信息和载体可以分离的特点,做好档案信息数据的异地备份工作。妥善保管在被指定的具有良好保管环境的场所。(3)档案装具。档案柜的特点是使用起来比较灵活,但占用体积较大。档案密集架的特点是节省库房面积,但结构庞大,不便转移和作为临时存放档案的装具。专用档案装具主要用于保存特殊形式和专业的档案,但大小不一,也不利于档案的转移。因此,应对突发事件档案馆需贮备档案柜与小型专用档案装具。

第8篇:档案馆消防安全范文

档案安全督查的出发点和主要任务

督查工作的出发点是抓落实。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令计划同志高度重视督促检查工作,2008年7月,在听取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关于档案安全情况的汇报后,对加强档案安全督查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国务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2008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加强督促检查切实抓好工作落实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深刻认识加强督促检查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督促检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督促检查工作制度,明确督促检查工作任务和重点,不断改进督促检查工作方式方法,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各项方针政策的顺利实施。

为贯彻落实中央领导的指示和国务院办公厅的意见,保障档案事业健康稳定发展,国家档案局首先从组织上加以落实。2008年8月,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决定在政策法规研究司设置法规督查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档案法律、法规、标准的制订、实施、监督、检查,组织开展档案工作重大专项督查,承办与有关机关联合开展的督查工作。同时还建立了由业务部门骨干组成的档案督查员队伍,由政策法规司负责组织协调,按照国家档案局的工作部署和委派,执行督查任务。

机构和队伍建立后,国家档案局有关部门研究确定了首次督查工作任务。鉴于安全工作是档案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国家档案局确定首次督查任务就以档案安全专项督查为主题。2008年9月至11月,国家档案局组成档案督查组分两批首先对北京、天津、河北、贵州、青海、海南6省市档案馆开展了档案安全专项督查。督查工作采取听取情况汇报、查看档案利用登记各种簿册和国家重点档案抢救成果、检查馆藏档案安全保管状况和库房安全管理设施等方式进行。督查内容主要有:落实《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办公室关于确保档案利用安全的通知》的情况;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情况,档案库房安全制度执行情况和库房安全设施等,档案馆(室)档案保管情况,包括案卷目录与实际排架、卷内目录与卷内文件是否一致,档案原件经缩微或数字化加工后是否仍继续提供利用等。根据对上述6省市开展督查活动的实践经验,2009年国家档案局进一步改进方式方法,增加了对各档案馆执行《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和《档案馆建设标准》情况的督查内容,于2月至8月间派出10个督查组分赴全国未接受督查的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集中开展了全面的档案安全专项督查。

档案安全专项督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督查结果表明,档案安全工作总体上得到了各受检单位重视,各单位在确保档案安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大部分单位成立了档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分管领导,有关利用制度及审批、登记手续均较为齐全,基本能够清楚、完整地反映档案利用情况;大部分受检档案馆开放档案鉴定工作的组织形式较为完善,鉴定工作计划基本可行,鉴定工作进度基本适当;国家重点档案抢救项目的全宗、案卷及目录基本齐全,经费使用基本合理;档案利用登记簿与档案出入库登记簿大体相符;各受检单位均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库房安全管理制度,馆库基本符合安全保管要求,均安装有基本的监控设施、消防设施等。督查小组采取全面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档案案卷目录与库房档案实体进行了核对,其内容、数量相符。经对各单位随机抽取10卷档案进行核对,未发现卷内缺件、缺页,卷内目录标题与实体标题基本相符。

同时,督查组在督查中也发现,各受检档案馆在档案安全落实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需要今后加以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在档案安全工作上,有的单位存在重口头轻落实现象,思想认识上需要进一步提高。少数单位领导档案安全意识还不够强,对档案安全目标的落实情况关注了解不够,尚未形成紧盯决策目标,狠抓安全落实的浓厚氛围。一些档案馆对重点档案抢救资金的使用没有按照计划完成,有的单位资金使用账目与计划不符。有的档案馆虽已制作了缩微复制件却仍将档案原件提供利用,不利于保护原件,缩微复制品不能发挥应有的替代功能。

制度落实抓得不紧。档案安全的保障来自于档案安全各项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制度是影响档案安全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虽然各级档案部门根据国家档案局历年来关于做好档案安全工作的相关要求,结合各地实际建立起了相应的档案安全工作制度,但由于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对档案安全措施运用不到位,导致了有的单位档案安全工作制度流于形式,进而影响了档案安全工作实际效果。督查组核查档案利用审批手续时发现,在办理未开放档案利用审批和内部工作人员利用档案审批时,有的档案馆存在审批不严、与制度不符的现象。有的档案馆档案出入库只清点核对到卷,没有到页。有的档案出入库登录的卷数与利用登记簿上的数目不符,虽经实地检查证实为错登而档案实体并没有出现问题,但起码存在安全隐患。有的档案馆开放档案利用与未开放档案利用共用一个登记簿,存在泄密隐患。检查利用登记簿时,发现有将孤本档案原件直接借出档案馆供其他部门使用的情况,如果借出期间出现意外,损失将无法挽回。查看有的档案馆档案出库记录,发现存在档案超过一周以上未归库的情况,其原因是有关人员认为这些档案利用频繁,为图省事而将这些档案放在利用室的铁皮柜里保存,而利用室的安全措施和温湿度条件达不到规定标准,也存在安全隐患。

工作机制随意性强。档案安全工作机制是影响档案安全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有些单位的档案安全工作机制还在规范中,尚未形成一套简便、快捷、高效的档案安全工作运转流程,工作中缺少计划,程序不够明确,操作不够规范,采取安全防控手段的随意性较大,从而影响了档案安全工作的效果。有的档案馆尚未成立档案鉴定工作小组,也没有档案鉴定工作计划,客观上制约了档案开放利用的进度和水平。有的档案馆对于馆藏档案在开放鉴定中采用了“抽样鉴定法”,即案卷题名鉴定与部分档案实体鉴定相结合的方法,这样来进行档案的开放鉴定是不妥当的,无法保证100%的安全;应该采取逐件鉴定的方法,才能绝对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有的档案馆档案利用场所设在较高的楼层,参观者参观时须经过库房电梯或技术用房区域,未做到公众区与库房

区严格分离,既不方便,也未采取相应安全防范措施,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基础工作不够扎实。受人员素质、教育培训等因素限制,目前很多档案馆的基础业务工作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贯彻落实档案法律法规及标准不够严格细致,在接收、整理、移交等环节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疏漏,应当履行的法定职责没有很好地履行。督查组在督察中发现,各受检单位普遍存在基础工作不够扎实的现象。如普遍存在漏编、错编档案文件页码的现象,有的只标起始页,不标终止页;应该标注的邮票、插页、照片、密级等未标明;有的案卷卷内目录不详细或卷内目录标示页码有误;个别文件题名不准确,个别卷内文件序号颠倒。

硬件建设缺口较大。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入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的档案馆建设不能满足《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和《档案馆建设标准》的要求。具体表现在:有的档案馆建筑抗震烈度不够,消防等级偏低,建筑面积不足,视频监控存在死角,视频监控功能不全,有的档案馆未设门禁系统,甚至库房无自动灭火设施;有的虽有自动灭火装置却不能正常运行;有的档案馆库房消防、安防、采暖、供电、给排水等设施均已老化,甚至出现暖气管道崩、漏现象,虽未造成安全事故,但老化的设施为档案安全带来极大隐患。南方有的档案馆库房内相对湿度为70%,超过了60%的上限。有的档案馆所使用的档案盒不符合标准,在多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不利于档案的安全保管;有的档案馆对外服务用房及档案业务技术用房建筑面积不符合标准要求;有的档案馆大楼与其他部门共用,不利于档案安全整体管理。

对改进安全工作的建议

针对存在的安全问题,各级档案部门应该提高认识,通过查找分析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改进不足,不存侥幸心理,不留死角漏洞,重在抓落实并做到常抓不懈。特别应加强以下几方面:

第一,深化认识,加大投入。上海市档案馆在档案安全保管方面的做法值得推荐。上海市档案馆的门禁系统十分先进,该系统与计算机管理系统相结合,所有人员出入库均可在计算机系统中查到,另有人工填写的外部人员入库登记簿。上海市档案馆还建立了双人双指纹出入库制度,该制度要求进、出库房均需双人双指纹。一般情况下,档案库房只在入库时需要启用门禁系统,而忽略了出库环节,该制度等于为安全保管加了双保险。在档案管理方面,上海市档案馆实现了电子化,对每一卷档案的目前状态、在何时、被何人、被利用几次都有记录。从督察中发现的问题和上海市档案馆的先进经验来看,各级国家档案馆应当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档案安全的重要性,把档案安全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经常研究档案安全工作,及时掌握档案安全工作现状,提出阶段性目标任务,并加强督促检查,及时掌握工作进度,查找薄弱环节,解决存在问题。要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争取人力、财力、物力上的支持,夯实基础设施设备,为档案安全创造良好的保障条件。

第9篇:档案馆消防安全范文

关键词:档案保护;档案安全;全过程管理;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指标;隐患

档案安全是对档案实体和信息采取防范措施,避免受到自然灾害、人为事故和突发事件的破坏,减少档案在管理过程中的损坏,使档案处于安全状态,确保不发生档案丢失和损毁,以及信息泄密事件。明确档案安全职责,控制安全风险,消除安全隐患,维护档案管理全过程的安全,是档案部门的基本任务和第一要求,也是档案工作者的基本职责。

1档案全过程管理及其安全风险隐患

1.1档案全过程管理

实施档案工作全过程管理,是新时期档案工作新的理念,其目标在于对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以及迁移等工作状态,采取标准化的过程管理,确保档案管理工作业态的科学化与规范化。档案全过程管理一般有三个阶段:一是档案的前端管理;二是档案的库房保管;三是档案的后程监管.档案全过程管理,与过去通常的档案管理相比,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变化:(1)档案工作环境的扩展。档案安全保护的工作视野不仅关注于档案在库房内的安全,同时也密切关注档案在库外活动,特别是脱离了档案适宜环境,即库外运行状态及其影响破坏作用。(2)档案工作业态的延伸。档案安全管理活动是全方位地覆盖档案的各个工作业态,对档案的“收、管、用”环节中的档案收集、整理归档、编研、保管保护、开发利用、展览陈列、移交转移等,都给予高度关注,确保不发生任何安全事故。(3)档案工作目标的提升。档案的绝对安全,不仅要确保档案在工作活动中不出现档案的损坏、损毁和丢失等事故或事件,同时还要求消除档案工作中存在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时化解档案工作层面的风险隐患和不利因素,使档案始终处在一种安全的、无害的适宜环境中。

1.2档案全过程管理中的隐患和风险

档案全过程管理活动涉及的工作环节多,制约因素多,可能出现的状况和产生的变化也多,这些制约因素和影响情况,会弱化档案管理工作,降低档案安全保障的效率。档案全过程管理中易出现的档案风险和事故隐患,潜伏在档案利用、档案保管及档案日常管理的多个方面,这些管理隐患和风险因子主要有:(1)档案接收征集工作中,未能依据档案标准与规范的要求,严格执行档案的相关管理规章制度,造成工作的失误和疏忽,从而造成档案的破坏和损坏。(2)档案处在不适宜保管条件下,使得档案的自然老化加剧,特别是不适宜的温湿度、光、空气污染物及害虫、霉菌等因素的影响,会造成档案出现纸张的变黄发脆、字迹变色褪色、胶片霉烂、磁带粘连变质,以及光盘的腐蚀等现象。(3)档案利用过程是一个多样的复杂过程,这个阶段的破坏程度差异很大,有时会出现档案的缺页和破裂,有时会出现档案字迹的褪变和信息的失真,有时会出现档案秩序的错乱,甚至于出现档案的丢失和彻底损毁。(4)档案管理疏忽,工作人员大意马虎,管理不善,监管不力,也会造成档案安全漏洞很多,档案破坏和损失的安全隐患不少,如档案人员私自有偿向国外研究人员提供档案数据。(5)备份修复时出会现不当的损害,有的档案已经破损,有的出现生虫、发霉情况且未得到及时修复;以及修复过程中的方法与措施不妥当、不合适、不安全,也会对档案安全造成威胁;有的对电子文件既无备份,也无过硬的保护、保密措施。

2档案全过程安全管理的方式与途径

档案全过程安全管理是指在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以及迁移等管理过程中不发生破坏性事件或事故,化解和消除管理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和隐患,使保管和利用的档案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档案管理部门主要有档案馆和档案室两种形式,其全过程管理表现为两种明显不同的工作状态:一种是库房内的相对稳定的环境,保管条件适宜,档案受损、破坏的概率比较低;另一种是处在动态的库外工作状态,环境条件不稳定,在动态过程中(一些过程变化还比较频繁)容易受到不利因素或有害因子的破坏,如图2所示。在确保档案绝对安全的条件下,根据这两种不同的环境和工作状态需要进行相应的安全管理。

2.1档案前端控制的安全管理

2.1.1档案接收时的安全保护

接收的档案需要加强管理与保护,以利于后期档案的利用与保存。一是制定档案接收进馆质量标准和检查验收制度,保证接收进馆的档案符合安全要求。二是档案部门按有关规定和标准进行档案检查和验收,对新接收的档案,一般应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做到先消毒、后入库。三是检查合格后,连同案卷目录、卷内文件目录和检索工具,一并接收入馆。

2.1.2档案征集时的安全保护

档案收集是档案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确保收集的档案完好无损是档案安全的基本要求。一是建立档案征集的安全管理制度。二是征集档案进馆前,要严密包装,妥善运输,专人护送,保证档案安全。三是征集来的档案要及时归档,有关部门应及时向档案管理部门移交。

2.1.3整理档案时的安全保护

一是应当做到分类准确、编排有序、目录清楚、填写规范、装订整齐、格式统一。档案的目录、内容、填写要求等,符合规范,利于长久安全保存。二是档案整理归档时,应当按照档案安全要求逐卷逐件进行,慎重处理档案原件。三是加强档案整理中的保护,清除有破坏作用的文件装订物、添加物等;对有些档案进行舒展平整、表面去污和修裱等保护性处理;规范档案装入盒的操作;单独对有潜在危害的档案立卷。四是防范人为灾害、突发事件,以及不当操作造成档案的丢失、破坏或损毁。档案文件在整理完毕后,应当及时归档。

2.2档案库房保管的安全管理

档案库房的安全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档案库房的安全工作来实施的。主要有两方面的工作。

2.2.1配备档案安全的设备设施

档案库房安全管理的基础性条件,是具备必要和必需的档案安全设备设施。主要包括:安装库房的安全监控系统,配备库房的消防设备,配置档案的保护与管理维护设备,建立和完善档案数字信息安全设施。

2.2.2加强库房保管中的安全措施

强化档案保管的工作效率,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保障库房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主要包括:建立健全档案库房安全管理制度;注重保管中的档案实体与信息安全;加强档案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人。

2.3库外后程监管的安全管理

2.3.1档案利用中的安全管理

注重利用中的档案安全,确保档案不丢失、不损坏,档案信息不失密泄密。一是做好档案利用登记,限定用户利用范围,严格审批手续。严格控制档案原件的利用,对档案复制件的使用,也应履行相关手续。建立完整的登记、借用、归还等手续。二是使用单位对摘录、复制的档案要严格登记,妥善保管,不得散存在个人手中,不得扩散和转让。严禁擅自摘抄、复制档案,因工作需要从档案中取证的,必须按查阅档案审批权限经审查批准后才能复制(或拍摄)。三是在档案利用场所安装摄像监视器,严防利用者在档案上涂改、圈画、抽取、折叠、裁剪、撤换。用户利用档案时,必须爱惜档案,不准向无关人员泄露档案内容。四是收回档案时,仔细翻阅检查被利用的案卷和摘抄的内容。

2.3.2档案编研时的安全保护

一是应当依据档案法规,遵循档案保护的标准与技术规范,遵守档案利用与安全的相关规章制度。二是规范管理,避免使用不当或过度造成损伤及损毁。三是从保护档案、方便利用的原则出发,更多采取档案的数字形式、复制件形式,尽量避免档案原件的重复使用,减少利用损伤。

2.3.3档案展览中的安全管理

档案展览活动范围广、接触对象多、档案展览形式多样,增加了档案受损和破坏的概率。一是档案展览场所应配备安全设施和保护设备,防止档案被盗、被损坏、被破坏情况发生。二是监管展览中的档案安全,防止档案展览过程中人为损伤、展览环境变化、用户不当操作等因素对档案的破坏。三是制订档案展览中灾害防护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确保档案安全。

2.3.4档案外借(转递)中的安全管理

档案馆(室)要检查与控制借出的档案,履行手续,规范操作,保证安全。一是出借给单位或个人的档案复制件、摘抄材料,必须加盖档案馆(室)公章。二是利用单位或个人借用的档案,要严格登记,妥为保管,不得扩散和转让。三是不允许利用单位或个人长期保存,用毕一律退回。此外,转递档案时,应当依据安全保密要求,履行审批手续,依章规范操作,防止出现档案丢失或损坏的情况发生。

2.3.5档案移交的安全管理

档案室应依法定期将具有长远保存价值的档案向档案馆移交。一是做好交接前的准备工作,对所有保存档案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做到账物相符。二是对借出的档案要及时催还,一时归还不了的要问明原因,整理好档案借阅查询登记簿,并在档案借阅查询登记簿上注明原因及催还情况。三是按档案移交要求编制移交清单,有特殊情况需要说明的附于清单后。

2.3.6档案转移运输中的安全管理

一是档案转移运输时,使用牢固、干燥的包装材料和装载形式对被送档案进行包装,并进行档案安全检查,防止转运过程中档案的损失。二是档案转运中包装箱应符合档案安全要求,全程注意档案的完好与完整,避免发生档案损坏、被盗、丢失事件。三是档案远距离运输转移,应考虑天气变化,防范暴雨、冰雪或大风等恶劣天气,以及突发事件可能对档案造成的损失和危害。

3档案安全风险控制指标及其实施方式

3.1风险控制方式

确保档案安全,需要消除安全事故隐患,化解安全风险。全过程管理中档案安全的风险控制,作为常态化的风险控制,是档案安全重要性和长期性的体现,是档案安全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档案安全的风险控制指标是一种对档案安全事故发生和发展能够作出基本判别的评估指标。借助量化的风险控制指标,能区分档案安全风险隐患,确定事故的破坏程度,预判危害的发展态势,达到减少灾害发生的概率和控制风险的目的。

3.2风险控制指标的制定与作用

设计全过程档案安全管理的风险控制指标,需要依据国家档案安全战略、本单位所属系统的发展需求、面临的安全工作形势和现实情况,从降低档案安全风险的要求出发,认真研究制定考核依据、考核内容、办法及评分标准、考核成绩及否决条款等内容。全过程档案安全管理的风险控制指标可以设定成三级指标,其内容涉及档案的安全防护与风险控制,针对档案的实体管理与信息安全。档案安全风险控制指标,主要涉及全过程管理中安全防护、隐患消除、风险控制,以及数字信息安全等内容。档案安全风险控制指标的主要内容与工作目标详见表1。档案馆(室)风险控制指标的核心内容,是档案保管和档案利用的安全。风险控制指标包括档案安全隐患和潜在风险的工作环节、人员和场所。控制风险的范围包括库房基础设施、配置的设备设施,也包括档案前端与后端管理,以及档案减灾处突和档案抢救修复等内容。设计风险控制指标需要以档案总体安全为目标,从时间周期、保护措施、控制风险效果等方面,加强档案安全管理,并通过档案安全状态的实时监控,及时分析档案安全态势及发展状况,调整与评估档案风险控制指标的实施效果。风险控制指标的作用,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指导和监督档案馆(室)开展档案安全工作的依据,成为衡量各级单位档案安全工作开展情况的评估标准;也是各级各类档案馆(室)进行档案安全工作自查、实施自我监督的工作标准。

3.3方案实施与结果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