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档案专项管理范文

档案专项管理全文(5篇)

档案专项管理

第1篇:档案专项管理范文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一、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充分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目前仍有部分单位对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与主要业务工作相脱节。同时,人事档案管理技术和设备也没能跟上信息化建设步伐。这些都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人事档案管理理念较为落后

部分单位对人事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不注重利用先进管理理念和科学技术手段开展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部分单位甚至仍沿用传统纸质人事档案,阻碍了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不严谨

党的以来,中央组织部对人事档案专项审核提出了一系列标准规范,要求组织开展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部分单位对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重视不够,虽然开展了专项审核,却没有对存在的问题加以详细阐述分析,部分单位甚至还没有开展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需要引起人事档案管理部门高度重视。例如,对分配到单位的高校毕业生,或是在职员工就读后的成套学籍档案材料,需要重点审核“三龄”、“两历”等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解决策略

(一)提高对人事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要求凡是人事档案归档材料涉及的部门,须积极配合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工作,做好人事档案归档材料的收集、整理等工作,从而促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更加高效有序展开。

(二)构建完善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部门需将现代化管理理论运用到人事档案管理之中,从而形成一套完善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制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实施细则》、《人事档案查(借)阅制度》、《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及人事档案材料整理规范》等,健全和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实现其在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最佳应用成效。

(三)加强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力度

1.强化组织领导。单位领导要有效增强政治敏感性和责任意识,将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责任到人,成立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小组,认真解决单位人事档案专项审核期间出现的问题。2.不断进行政策学习,明确人事档案管理内容。在开展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时,“三龄、两历、一身份”是专项审核的重点内容,需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落实,并针对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门培训,使其能够掌握人事档案管理专项审核流程及标准,促使专项审核取得较佳成效。3.基于标准、规范落实工作流程。基于人事档案专项审核结果,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对单位人员人事档案中所有信息材料进行审核分析,并在获得组织允许后,填写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审批表,再加盖公章和领导签名后保存在个人档案中。一旦存在信息材料不完善或是不符等问题,则需要立即由组织严格核实。4.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单位内部各部门领导需要参考人事档案专项审核结果,针对一些疑难问题展开合理化检查审核工作,作出明确判断,为人事档案专项审核结果真实性和准确性提供良好保障。

(四)人事档案管理手段现代化

利用现代先进的管理技术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动态化管理,重视人事档案管理信息模块系统的建立和完善;进一步做好人事档案管理信息模块的存储检索系统,提高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和数据化程度,为人事档案的查阅、统计等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五)人事档案管理信息资源共享

利用人事档案管理中具有共享特征的目录数据库信息,可实现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发挥人事档案管理的实际价值,为单位科学决策提供可行性参考依据。各单位要利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软件,建立或完善单位员工原始人事档案信息,内容涵盖员工实际情况、工作经验、个人学历、专业技能、劳动合同、岗位变动、培训学习、从事工种、家庭背景、社会关系、薪酬待遇、政治面貌、科研成果及等。这样,不但能实现单位人事档案信息的有效共享,还便于在较短时间内准确找出相关员工人事档案所需信息,提高单位工作效率和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郭芳.提升人事档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作用与策略[J].档案管理,2014(1):87.

[2]莫延钦.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改进策略的思考[J].卷宗,2017(22):22.

第2篇:档案专项管理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档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

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性的因素。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官制度,我国干部人事制度自确立之日起就带有政治性、革命性、职业性、专业性等特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在人事制度领域的生动体现。新时期,培养和造就一支“注重实际、实事求是、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不懈奋斗、永远奋斗”的干部队伍,需要从对应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体系入手。干部人事档案是干部成长过程中的“大数据”,对干部的培养、提拔、交流使用等具有极其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因此我们必须把做好干部人事档案的专项审核作为当前阶段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一、做好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的重要意义

新时期,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是一个多学科交叉、多领域融合、多主体协同创新的管理领域,融合了人力资源管理、党的组织工作、档案管理、大数据等多样化的内容,尤其是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已经成为该领域一个重要的环节。简而言之,干部人事档案专审一般指的是有档案管理资质或职责的部门,按照一定的档案审查流程、标准、技术等对特定人事档案进行全过程、全要素、全周期管理、审查的过程。

(一)干部人事档案专审是考察干部的“试金石”。受长期以来我国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领域管理体制僵化等因素影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实践中一度走入“失序” “失范”甚至是违法、犯罪的境地。例如,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布的落马官员的档案数据显示,档案造假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从科级官员到省部级官员均存在“档案造假”问题,具体表现为学历造假、年龄造假、工作经历造假、入党材料造假、公章造假、家庭情况造假、培训经历造假等,这些问题之所以产生并长期存在而没有被及时纠偏,直接的原因之一是干部人事档案专审环节存在漏洞。因此,加强干部人事档案专审是完善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尤其是干部考察制度的必要 环节。

(二)干部人事档案专审是贯彻《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的必要之举。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改革先后经历了一个从集中领导到相对分散再到集中领导的过程。作为一种趋势,我国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越来越注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并注重在干部提拔、任用等全环节查阅干部的人事档案、廉政档案、政绩档案、决策档案等,力图从这些过往的“成长数据”中全方位掌握和评价干部。2018年,中共中央针对长期以来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印发了《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并在第三十六条、三十七条对干部人事档案审核进行了规定。尽管该条例没有详细对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进行规定,但是作为一种细化执行方案,专项审核是我们当前贯彻《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的一个主要 方向。

二、做好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的思考

从近五年来我国学术界对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相关的研究文献数量、研究主题、研究领域等情况来看,对于“为什么要专项审核”“要专项审核什么内容”等问题的探讨已经比较充分,但是对于“如何深入有效开展专项审核”仍然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内容。以下几点值得深入反思:

(一)重视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的标准化、流程化。2018年出台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对干部人事档案主要内容分类为十个方面:即履历类材料、自传和思想类材料、考核鉴定类材料、学历学位及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类材料、政审及审计和审核类材料、党团类材料、表彰奖励类材料、违规违纪违法处分类材料、工资及任免、出国和会议代表类材料、其他可供组织参考的材料。尽管该条例对干部人事档案内容进行了规定,但是在操作层面上应当如何开展专项审核需要一定的标准化、流程化的支撑。在这方面,可以按照“档案材料是否全面完整(完整度指标)”“档案材料是否真实(真实性指标)”“档案材料是否标准规范(规范性指标)”三维度原则,细化设计相关的审核指标,形成一个相对成熟的可操作性强的标准 流程。

(二)重视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的数字化。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技术开展干部人事档案的专项审核及配套的管理是管理技术层面的创新,也是克服干部人事档案造假、不规范等问题的关键一招。对此,2018年出台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第二十三条明确提出干部人事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思路,其本质的逻辑就在于利用扫描技术将纸质版干部人事档案转化为数字图像和数字文本,实现数字化流转和保存,从而较大程度上避免了人事档案管理中的“暗箱操作”。对此,在我国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分级负责、集中管理”的体制下,我们建议有条件、有水平、有经验的地区可以建立本地化的干部人事档案数字馆,在做好保密的前提下,确保干部人事数字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与纸质档案的一致性。同时,与此相配套的电子目录建库、图像资料储存、防火墙建设、数据借阅、专项审核中的数据交互、数据备份等设计也要同步。同时,我们建议规划设计“一站式档案服务平台”,利用该平台可以定期对干部人事档案的建立、接收、接转、转递、统计、保密等进行高效率的配置,实现围绕干部人事档案服务链的全程信息化、数据化。

(三)重视干部人事档案专审的成果。干部人事档案专审不是一个孤立的环节,也不是一个被动的环节,在新常态下,是一个主动性、积极性、进攻性的干部任用决策环节,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利用好干部人事档案专审的成果。2019年3月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在干部任用方面明确提出了“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五大关的用人导向。基于这种干部任用导向,档案专审成果运用可以划分为三个档次:其一是档案专审不过关,即对干部人事档案存在重大造假问题的线索要及时转交纪委、监委,确保档案专审成果转化为干部任用成果;其二是档案专审发现较大不规范问题,可以通过约谈档案管理出现问题环节的责任人等方式,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反复发生;三是档案专审发现一定的瑕疵问题,对此可以通过联系当事人、档案管理责任人、档案出具单位、档案保管单位等利益主体,及时将档案瑕疵问题消灭,实现档案质量提升 目的。

三、结论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往纵深层面推进迫切要求我们对干部人事档案专审进行系统性创新。在数字化浪潮下,传统的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在技术层面、战略层面均面临着转型的需求。从国外经验来看,人事档案的数字馆建设、第三方外包服务以及对人事档案造假者施加的严厉问责等制度机制建设有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例如,美国人事档案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公私合作”,美国公共档案管理机构基于契约精神、市场理性、法治原则等,就特定的档案管理和专项审核等,与私营的档案数字化服务机构合作,从而达到节约财政费用、克服专业人员知识技能不足、人员短缺、提升档案数字化管理质量和档案管理水平等目的,值得我们深度反思和研究。作为一种对策建议,本文尝试从重视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的标准化、流程化、数字化及档案专审的成果等方面提出相关的建议,希望可以为我国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创新提供借鉴。展望未来,立足于档案管理的数字化趋势,我们建议国家层面可以利用区块链等技术,建设全国统一、集成高效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利用这种技术层面的革新,克服传统意义上存在的档案造假、档案失真、档案失范等突出 问题。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6.

[2]聂新鑫.档案造假的“靶向治疗”[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8-12-4.

[3]范斯婷,曾志,贺志慧.搭建“一站式”综合档案数字化服务平台的分析与实践[J].现代医院,2021(7):1066.

第3篇:档案专项管理范文

一、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意识不强。首先,一些领导干部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者仅仅将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停留于口头上,在实际工作中,不关心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忽视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所需要的人、财、物的合理调配。其次是干部本人缺乏档案管理意识,例如有些干部在填写干部履历表、自传、考核等材料时,不按规范填写或者出于一些特殊目的,不如实填写,还有一些人员新形成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私自保管,以致无法及时提交给干部人事的档案管理部门存档,这为历史遗留问题产生埋下隐患。另外,一些材料形成部门档案材料保管意识有待加强,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各项事务的变迁,干部人事档案归档材料的来源渠道越来越多,有些档案材料形成部门不检查、不把关、不按程序行事,导致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被动化。最后是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人员意识不强,个别思想守旧,不主动学习新时期的新政策和新要求,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上表现出参差不齐状况,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2.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基础设施落后。结合青海省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回头看工作,发现一些单位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基础仍然比较落后。有些单位干部人事档案“三室分离”和档案室“六防”要求不规范,一些单位就没有设立单独的档案保管室、查档室和整档室;有些单位虽设立了独立的“三室”,但是面积狭小,阴暗潮湿,完全不具备温度湿度的控制条件和防火防尘条件;还有一些单位因为办公条件有限,将干部人事档案、文书档案、财务档案、业务档案、基建档案等各种档案“齐聚一堂”,钥匙保管人员众多,对干部人事档案的保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以上种种都说明了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一些单位管理工作中的缺陷,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投入经费少,基础设施落后,在无形之中降低了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降低了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另外,从长远来看,滞后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严重影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化、数据化的进程。

3.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不规范。从实践运用来看,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是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一项关键性内容,专项审核中对干部“三龄两历一身份”的认定直接对广大干部的工龄、待遇等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为此必须通过重视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的作用来提高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水平。从现存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看,不少干部人事档案还没有达到“归档及时、鉴别认真、分类准确、编排有序、目录清楚、装订整齐”的要求。一些干部在填写“干部履历表”时,存在有头无尾、未标明材料形成的单位的问题,无法进行审核认定档案材料的完整性;“鉴定材料”则普遍存在填写不规范现象,一些考核表没有考核结论或者缺少组织印章,有的虽有考核结果但无本人签字等;“任免材料”中干部任免审批表无照片,任免审批无发文字号和审批意见,任免职务不填写,这些现状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干部人事档案案卷的质量。

二、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1.进一步完善现行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体制。对于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而言,首先要有相应参照的规范,主要是指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制度。而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可知,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还存在较为明显的不够完善的问题,且缺乏一定的规范性与标准性。对各级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的制度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档案管理机构在制度建设方面都缺乏专项管理,即使部分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制定了相应制度,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也会存在对制度贯彻力度不够,出现管理隐患。健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体制,是增强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发展宏观调控能力和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导向作用的保障。目前,按照《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的要求,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实行集中统一、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主要由各级组织部、人事部门负责对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这种体制基本上适应了现阶段我国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需要,但随着我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干部队伍的分化会更加明显,包括青海省正试点推行的聘任制公务员体制,都为现行以及传统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注入了新的内容,所以必须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当前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体制,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才能更好地为干部人事工作服务。

2.进一步强化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基础设施设备。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基础设施设备涉及资金资源、设备资源、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等方面,结合当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现状来看呈现的首要问题即总体投入不到位,尤其体现在资金、设备和技术方面。在资金投入上,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缺少专项发展资金;在设备投入上,一些部门时常出现设备投入不足现象,或者是相关软硬件等无法保障高效运行等;在管理技术上,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缺乏规范性与深入性运用,更缺乏相应的专项技术培训。为此,各级主管部门应当合理安排专项经费,加强基础设施设备建设,不断提高干部人事档案保障能力,各级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应多途径争取支持,不断改善档案保管条件,实现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三室”分离,加强配套设备的采购,建立一套温度和湿度自动调节控制装置,改善档案保管条件,保证“六防”措施要到位,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寿命。同时配备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碎纸机等信息化办公设备,进一步提升办公硬件需要和档案管理环境。各级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还应重视开展专项化的培训,对培训内容及时进行更新,以多样性的培训形式帮助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增长见识,提高管理水平。

3.进一步优化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机制。一是优化档案材料收集鉴别工作机制,把日常收集与定期收集、普通收集与专项收集结合起来,准确鉴别形成材料是否符合政策规定,是否符合审批程序,是否符合逻辑顺序,推理印证、综合研判,确保材料信息真实准确、齐全完整、管理规范严谨。二是加强责任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工作流程监管机制,包括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中的奖惩制度,把握工作要求和时间节点,着力解决专项审核历史遗留问题,形成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合力。

三、结语

第4篇:档案专项管理范文

一、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的重要性

1.党管干部和为党管档实现高度统一,有机结合。指出,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在这一方面,干部人事档案能够帮助组织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全面地、历史地了解干部各个阶段的成长,真实有效的档案信息就尤为重要。同时,人事档案中包括履历、自传等多项材料为干部本人依据自身现实情况填写,因此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干部本人的基本诚信,所以说档案真实是最基本的道德底线,这符合选人用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准则。因此,加强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更是体现了从严管理档案,从严管理干部的原则。

2.帮助提升干部信息准确性。企业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能进一步强化人事档案工作流程,突出工作重点,精准工作细节,全面核查干部人事档案的各项信息,使虚假信息发生概率大幅度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信息造假。配合干部任前审核等相关工作,进一步健全了内部自查和外部监督的机制。同时专审工作也能以工促学,促使工作人员熟悉最新政策、规范工作流程,提升甄别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管理能力,整体优化人事档案工作系统,提升干部信息准确性。

3.为单位选人用人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专项审核工作的重点审查内容主要包括干部的“三龄两历一身份”,这几项信息和干部的成长息息相关,信息是否准确、是否完善、是否真实,不仅影响干部个人前途,在组织选人用人时极具参考性。因此必须严肃彻查各类问题,确保专项审核工作中,审查人员具有高度的公正性,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确保各项企业人事档案信息的高度真实性,完整的展现出干部个人的“人生履历”,为单位提供可靠的信息来源,使得单位在开展工作时,能借助人事档案信息,发现人才、任用人才、管理人才,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实现人岗相适,最终让人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保持干部队伍的生机活力。

二、企业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中的现实问题

1.企业干部档案信息失真时有发生。目前,我国企业干部人事档案在构建过程当中,其部分档案信息真实性有待提升。比如,出生年月是干部信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较容易失真的信息。比较常见的是年龄的阴阳历问题,特别是《入团志愿书》中的年龄信息有时会和档案中其他材料里的年龄信息不一致,除了有意为之之外,还有两个原因:一是老一辈人在过去喜欢用阴历作为出生时间,这样就会和公历有所相差;二是入团时年龄较小,填报信息有误等。此外上学、招工、入伍等对年龄有所限制,导致信息篡改情况时有发生。但是基于当时条件所限,档案管理人员对信息提供者所提供的信息,无法做到完全审核准确,这就对后续干部提拔、社保退休办理等方面工作产生不利影响。除此之外,有的干部在工作过程对人事档案工作理解不深,也不重视,对档案工作配合度较低,需要归档的材料保持在自己手中,比较突出的是在职教育的相关学历学位材料,未能及时归档,导致信息不完善,有些时间久远的,甚至有可能遗失,而学信网上也不能查询,进一步增加了甄别的难度。

2.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效率相对较低。在当前企业干部人事档案的工作中,档案管理干部地位较低,领导人员对该项工作不够重视,往往在应对检查时临时培训,或者一人多职,在人数较多的单位,无法做到专人专岗,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以致于档案管理人员对基层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相对较差,致使单位在对干部进行选拔及聘用的过程当中,往往只能关注其一段时间内的表现,无法对干部人事档案进行综合性审查获取有效信息,致使人事档案无法体现其应有的作用。管理机制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存在档案内容不全面,档案材料不规范,记载不一致等问题。特别是因为日常工作不扎实、台账记录不完善,导致散材料未及时归档问题,清查时需补材料,不仅耗时耗力,效果也不如原始材料,使得有效信息缺失和管理程序出现漏洞,却无法及时查出原因。专项审核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部分企业在进行此项工作时,难以全面清查出各项问题。即使查出问题,在填写《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请到登记表》、《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认定表》等表格时,存在描述问题不清楚,未能提出解决意见等问题。主要是对政策不能完全理解,对工作程序没有严格执行。

3.企业干部人事管理人员自身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水平不一,专项工作存在人员相对较少以及聘用紧急等诸多问题,特别是本次专审工作不能依靠外部专业档案公司,必须由本单位人员完成,因此存在从其他部门抽调人员的情况,导致把关不严的情况发生。某些人企业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本身非档案专业出生,上岗前又未受过专业的培训,档案管理意识相对薄弱,以为企业人事档案工作量相对较少,并且错误的认为其技术性相对较低,在具体工作中忽视工作细节,使管理效率大幅度降低。

三、对优化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的建议

1.对企业人事档案信息进行精准化审核。坚持2014年全国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的各项规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审核范围,特别是优秀年轻干部,尽量从接收档案的时候就确保档案材料完整、真实、准确。在审核过程中,严格完善干部档案信息管理存在的鉴别机制,针对不同情况不同信息,有针对性地鉴别,大幅度降低信息失真率,不断提高信息的可靠度,使专项工作的审核质量得到保证,使工作人员在各项数据信息审核时有据可依,降低虚假信息在工作中发生的几率。

2.企业对档案管理体制进行常态化完善。在企业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中,需要依靠实际情况,在原有的专审工作规定的制定方案、动员部署、审核登记等9个方法步骤的基础上,对每一项细节工作制定合理的责任机制,对各类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对造假人士给予严厉处罚。对人事管理信息进行有效管控,在档案借阅过程中要充分遵守相应的管理制度,不给各类信息造假的机会。同时,领导人员要高度重视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根据单位内部实际情况,对部门进行综合性整改,有效强化档案信息化工作,将电子信息以及纸质信息分别存放管理,建立高度专业性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平台,使档案信息管理获得实时化监控,防止虚假信息出现,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信息管理不当而产生的现实损失。通过开展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增强从严管理干部档案意识,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充分选拔档案管理的精英人士,并且聘请专业讲师定期以及不定期对相应的管理人员进行综合性培训,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同时对全体干部职工进行宣传教育,使单位每位同志对档案工作有所了解,并积极主动做好档案材料的收集移送工作。

3.对档案管理人员素养专业化提升。由于管理人员自身专业素养决定了档案信息的质量,包括真实性、完整性等,会对人事档案信息的持续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需要充分强化对管理人员业务能力进行综合性培训,提升其责任意识。对某些抵抗诱惑能力相对薄弱的人予以及时更换,对情节严重者进行处罚,必要时予以开除。推荐责任心强的党员干部在该岗位中任职,并培养成整体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的现实骨干。要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使员工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与到单位各类学习培训活动中,特别是组织人事岗位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综合学习各项和人事档案相关的工作,比如工资、职称等方面的工作,以确保在资料归档时能够较为清晰的进行甄别,从而进一步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在发展过程中要进一步增设各类档案管理的优质机制,明确赏罚内容,充分结合单位内部实际情况,对消极怠工员工进行处罚,并根据需要进行追责,对于表现优秀的员工进行及时奖励,大幅度提升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的归属感得以不断强化。

四、结语

第5篇:档案专项管理范文

[关键词]国家财政专项资金;财政单位;项目管理

1国家财政专项资金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

用于国家项目的专项资金不仅要明确资金如何使用,还要注重如何合理管理项目,才能让钱花到实处,为国家和人民办上实事儿。这是经济管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三者的有效结合。例如,市政施工过程中,在不规划项目状况的情况下,工人和大型挖掘设备同时进场,工人观看设备操作,而设备则因天气原因无法进行施工,从而导致工期延误,资金浪费;再如,某市建立绿色环保充电桩项目,目的在于低碳环保,节约能源,然而项目实施过程中,实施单位不区分当地人口稠密程度,使用频次,车辆人均占有量,覆盖范围,消费水平等因素,均使用平均覆盖的方式建立充电桩,最终导致大量资源闲置,资金浪费。

1.2专项资金用途透不透明、账目不公开

在部分项目中,专项资金只注重资金总额的控制,而忽视对账目用途明细的支出审核和监控,从而产生专项资金总额公开,支出账目明细不透明,用途不明确的现象。对于资金的具体支出额度和使用状况,只有部分领导知情,而无内外监督管理机制。加之部分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存在漏洞,财务内控和考核制度不完善,导致财务人员不能良好地履行岗位责任,工作无原则性,从而产生了大量不符合专项资金使用用途的支出,例如“招待费”“咨询费”“公关费”“巨额的劳务费”,使专项资金成为个别人谋取个人利益的“小金库”。项目实施过程中,财政部门通过审核项目实施单位的财务报告,按照申报需求拨款,,但缺乏对实际项目进度,项目交付物完成度,后续需求资金的审核鉴定;审计部门对于项目交付后进行全面审计,导致项目实施过程中成为盲区,从而滋生腐败现象造成款项挪用现象。

1.3项目规划不完善所产生的问题

使用专项资金的项目可行性报告不明确,未经过严格审核,项目规划书精度和细节粗糙,对于难点和困难评估也不充分,责任人监管不到位,导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进展困难,多部门之间衔接配合脱节,遇到实际困难后部门间相互推诿,最终造成工程工期进度缓慢,甚至是出现怠工、延期、无法完成的结局。此类项目,往往属于立项后,盲目追求进度和成绩,就草率上马,在此阶段项目投资误差率多半高达±30%以上。未考虑项目条件是否成熟,未认证听取相关职能部门的专家评估意见,因而连锁反应地导致了建设方案和投资预算方案等诸多环节的问题。此外,项目公开招标阶段中的暗箱操作、内定陪标现象更加剧了项目预算成本的不可靠性,造成后续项目实施阶段人力物力资金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1.4档案记录缺失导致的问题

在项目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各种形式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称为项目档案,项目档案的本质属性是具有原始记录性,它可以用来真实再现和还原项目实施的细节、步骤、专项资金的使用细节等情况。专项资金所扶持的项目必须要严格按照国家档案局的相关规定建立项目实施档案。部分使用专项资金的项目在出现问题后,经审查发现,有的项目并没有对项目实施情况建立档案,有的虽然建立了项目档案,但是存在记录不连续,或者缺失现象。无项目档案记录和档案记录缺失均属于违法行为,项目档案的缺失对于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调查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难。例如:没有项目档案记录,就无法得知究竟是多少人多少天从事多少工作量,这些从事工作的人的姓名、年龄、工作技能,完成程度如何,所得薪酬是按照什么标准计算的,更是无从得知,这将为弄虚作假提供了便利条件。此外项目档案记录跟财务记录、管理记录的不一致性也说明使用专项资金的单位存在严重的管理问题和资金流向不明的问题。例如:财务记录支付50人工资,然而项目档案记录中只有10人参与工作,其中的问题不言而喻。

2国家财政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工作的新思考

2.1引用项目管理思路,科学的解决管理难题

引用项目管理PMP(ProjectManagementProfessional)思路,明确项目管理思路,提供统一管理思路和标准规范,合理规避风险,因地制宜地有效合理利用专项资金。能够充分解决因项目管理不善而导致的专项资金浪费问题。

2.2加强完善财务制度,专项资金用途透明化

首先要完善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自查机制和考核KPI,做到用制度管理和规范工作行为,杜绝单位领导“一言堂”。财务工作人员应当定期接受培训,明确专项资金的用途以及使用意义,建立专项资金的管理责任制度。其次单位要定期组织财务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提高法律意识,充分认识财务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并用专业知识和岗位风险意识武装思想,杜绝“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领导让怎么做账就怎么做账”错误认识。最后,使用专项资金的单位领导,要定期参加上级主管部门举办的普法培训,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树立廉洁自律,依法依规的使用专项资金的观念。通过立体化管理模式,从领导到员工,均能够充分认识到专项资金的使用方法和法律法规的红线,方可杜绝滥用专项资金的行为。

2.3严格建立项目立项报告,充分论证项目可行性

项目建议书应当完成于项目立项之初,又称之为项目立项报告,主要论证了项目建立的必要性。在此阶段,由于建设方案和投资估算较粗糙,可以给出不超过±30%的财政估算。项目立项阶段还要充分听取专家团队评审意见,如果项目涉及多个政府职能部门,应该进行多部门会议研讨,并形成纸质专家意见书。对于资源、环境、条件不成熟的项目建议搁置等待或直接叫停,从而节约国家专项资金,对于具备可行性的项目可以进行后续流程。可行性报告书形成后,需要建立详细的项目方案,精算到具体实施细节,此时的项目预算费用精确至±10%左右。结合不同职能部门的具体实施意见,合理规避风险,科学地分配和使用经费,从而很好地解决了因项目规划而导致的问题。

2.4完善档案记录,形成内部监督自查

严格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管理法》,对使用专项资金的项目建档,对于暂不具备全电子化档案的单位,可使用纸质档案,完整记录项目信息,并安排专门档案管理员负责管理。档案记录应该完整全面,除文字形式的文件外,还包括声像,图表、实物等介质形式的档案记录。档案记录应该进行相应的备份,并按照当地要求定期移交档案管理局。项目档案从一定形式上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起到了监督作用。项目实施过程中,使用专项资金用于何种用途、产什么何种结果、产出何物、谁作为直接受益人,都要有完整记录。例如扶贫项目中,如何进行的调研,怎么界定的贫困对象,如何实施的扶贫工作,工作中具体哪个人成为帮扶对象,后续工作调研中,贫困对象是否脱贫,都要有完整记录。对于存在专项资金项目档案造假行为的单位或个人,应该严肃查处,如果存在违法行为,应当移交司法部门处理。充分引入档案管理机制后,能够震慑贪污腐败、弄虚作假现象,从而做到了加强监管,有效保障了专项资金的合理利用。

3结语

国家财政专项资金的合理利用责任重于泰山,只有有效管理,合理监管,才能够真正做到专款专用,利国利民,促进国家的经济、科技、教育等多领域、多学科的腾飞发展。

【参考文献】

[1]付亚宁.统筹高效使用财政专项资金[N].经济日报,2018-07-24(006).

[2]戴益民,姜智敏,张健,等.让财政专项资金“活”起来[N].黄冈日报,2018-05-14(004).

[3]蔡武,黄建兵.基层财政监督科学发展的难点及对策分析[J].财政监督,2013(12).

[4]曹向东.加强财政监督管好用好国债专项资金[J].黑龙江省财会,2000(06).

[5]龚明辉.浅谈财政支出的部门绩效评价——从环保专项资金谈起[J].时代金融,2015(36).

[6]杨光平,杨勇军当前扶贫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基于湖南省部分贫困地区扶贫资金专项检查的调研[J].财政监督,2017(23).

[7]田桔红.浅谈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