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学试卷分析范文

数学试卷分析精选(九篇)

数学试卷分析

第1篇:数学试卷分析范文

我认为期末考试试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与大家探讨:

二、重视双基的考查,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三、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

我认为《数学新课程标准》是教师平时教学和中考总复习工作的依据,2007年中考说明为依据,期末试卷中的试题基本以中考要求为标准,例如填空题的第18题是展开图的计算,虽然本题的得分率较低,难度较大,但它并没有超过中考的要求,仅仅是出题者巧妙将这两个知识结合在一起考查。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本题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说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不能活学活用,更起到选拔优秀生的功能,应该说是一道好题。又如试卷中的第20题用新方式对比例的考查,第22题找规率求面积等。目的也许在于让教师认识到试题的形式是不定性,而解题的知识是永恒性,也许更注重引导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要为教知识而教知识,不要处于一种模式化的教学,应教会学生解题的方法和思想,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数学的精髓,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能力。

四、对教学的启示

1、计算简单不繁琐,但思维能力要求高。如第19题。

2、题型基本保持不变,其中阅读理解、实际应用、归纳探索题仍是重头戏。会直接考课本的原题,但同时也会对原题加以改编。

3、加强对课本知识的应用,提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

另外,我认为试卷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试卷的难度系数太大,得分率太低,不利于选拔尖子生,不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实际学习水平。同时我组还认为阶段性考试试题应以基本知识技能为主,目的在于了解学生所学的知识掌握的如何,而本试卷的能力综合题较多。

附加讲解部分:

第一题,选择题

第二题,填空题

第三题,解答题

九年级数学试卷分析(二)

九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平均分约为61.3,优秀率约为3.5﹪,及格率约为60.3﹪。现在把每小题的得分率向大家汇报一下:

这份试卷的基本分大约为66左右,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和理念。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想过程,从而把数学思想和方法列为数学的基础知识,提出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强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在我组教师的共同讨论下,最后我们认为期末考试试卷有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探讨:

一、以课本为载体,转变知识的考查方法。

四、对教学的启示

1、计算简单不繁琐,但思维能力要求高。

2、题型基本保持不变,其中阅读理解、实际应用、归纳探索题仍是重头戏。 会直接考课本的原题,但同时也会对原题加以改编。

3、加强对课本知识的应用,提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

另外,我组认为试卷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试卷的难度系数太大,得分率太低,不利于选拔尖子生,不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实际学习水平。同时我组还认为期末考试的试题应以基本知识技能为主,目的在于了解学生所学的知识掌握的如何,而本试卷的能力综合题较多。如果将其中的第26题放到模拟考试或中考中,将会体现的更合理。

九年级数学试卷分析(三)

一、试题类型及特点

本套试卷共三大题型,满分120分。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试题以书本知识为基础,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计算、分析、图形结合等能力,试题不难、不偏、又有创新,能够较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今后的方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是一套很不错的试卷。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从学生答题情况可以看出:

1、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没有真正弄懂、学会,只是机械地、被动地进行学习。

2、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缺乏全面思考,缺乏发散思维。针对上面的两个问题,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大课堂改革的力度,要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教师少讲,让学生多思考、多讲、多说,让他们能主动地学习,从而获得知识。

第2篇:数学试卷分析范文

一、试卷评阅的总体情况 本学期文科类数学期末考试仍按现用全国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公共课《应用数学基础》教学,和省校下发的统一教学要求和复习指导可依据进行命题。经过阅卷后的质量分析,全省各教学点汇总,卷面及格率达到了54%,平均分54.1分,较前学期有很大的提高,答卷还出现了不少高分的学生,这与各教学点在师生的共同努力和省校统一的教学指导和管理是分不开的。为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总结各教学点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现将本学期卷面考试的质量分析,发给各教学点,望各教学点以教研活动的方式,开展讨论、分析、总结教学,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考试命题分析 1、命题的基本思想和命题原则 命题与教材和教学要求为依据,紧扣教材第五章平面向量;第七章空间图形;第八章直线与二次曲线的各知识点,同时注意到我省的教学实际学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注重与后继课程的教学相衔接。以各章的应知、应会的内容为重点,立足于基础概念、基本运算、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考查。试卷整体的难易适中。 2、评分原则 评分总体上坚持宽严适度的原则,客观性试题是填空及单项选择,这部分试题条案是唯一的,得分统一。避免评分误差。主观性试题的评分原则是,以知识点、确题的基本思路和关键步骤为依据,分步评分,不重复扣分、最后累积得分。 三、试卷命题质量分析 以平面向量、直线与二次线为重点,占总分的70%左右,空间图形约占30%左右,基础知识覆盖面约占90%以上。试题容量填空题13题,20空,单选题6题,解答题三大题共8小题。两小时内解答各题容量是足够的,知识点的容量也较充分。 平面向量考查基本概念,向量的两种表示方法,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数量积的两种表示形式,与非零向量的共线条件,两向量垂直与两向量数量积之间的关系,试题分数约占35%左右。 直线与二次曲线考查,曲线与方程关系,各种直线方程及应用,二次曲线的标准方程及一般方程的应用,方程中参数的求解,各几何要素的确定,试题分数约占35%左右。 空间图形着重考查平面的基本性质、两线的位置关系、两面的位置关系、线面的位置关系、三垂线定理的应用、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所成的角、距离计算等问题。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为减轻学生负担末列入试题中(但复习中仍要求应用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该部份试题分数约占30%。 三章考查重点放在平面向量、直线和二次曲线,其次是空间图形部份。故考查的主次是分明的,符合高职公共课教学大纲的要求。 四、学生答卷质量分析 填空题:第1至3题考查向量的线性运算和位置向量的坐标线性运算,答对率约85%左右,其中大部份学生对书写向量遗漏箭头,部分学生将第3题的答案(-9,3)答成(9,-3)或(-9,-3)等。符号是不清楚的,反映出部份学生对向量的线性运算并非完全掌握。 第4~7题涉及立体几何问题,主要考查线面关系,面面关系。答对率70%左右,其它学生主要是空间概念不清,不能确定线面间、平面间的位置关系。多数对异面直线的位置关系不清楚。 第8~13题涉及解析几何的问题,考查曲线方程中的待定系数,直线方程,点到直线的距离问题,情况尚好,答对率70%左右。第11~13题反而答错率占65%左右,主要反映出学生对各种二次曲线的标准方程混淆不清,对几何要素的位置掌握不好,突出表现在对二次曲线的几何性质掌握较差,不牢固。 单项选择题:学生一般得分为12—18分 第1题选对的占80%以上,学生对平面的基本性质中的公理及推论掌握较好。第2题选对的占70%左右,学生对两向量垂直与两向量数量积之间的关系掌握较好。答错较多的是第4和第6题,其次是第5题。第5题多数错选(A)或(B),可见学生对一般圆方程用公式求圆心和半径不熟悉,同时用配方法化圆的一般方程为圆的标准方程,求圆心和半径也掌握不好。特别是第4题平行坐标轴,坐标变换竟有33%的学生错选(B)或不选(空白),可见不少学生对坐标轴平移引起坐标变换的新概念并不清楚,对新、旧坐标的概念也不清楚。第6题不少学生错选(B),反映出学生对向量平行和垂直的条件混淆,判断两向量相等的条件也不明确,才会出现如此的错误。 第三题:(1)题是考查异面直线的成的角及长方体对角的计算。对本题的解答约80%的学生能找到异面直线A1C1与BC所成的角,但有30%~40%的学生不习惯用反正切函数表示角度,反而用反正弦或反余弦函数表示角度,教学中应引起跑的重视。计算长方体的对角线长仅有20%的学生会用简捷方法“长方体的对角线的平方等于长、宽、高的平方和”。其余学生计算较繁琐。 (2)题是考查证明三点共线问题。约有80%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证明,有用解析法的,也有用向量法的,也有用平面几何与解析几何综合知识证明的“三点连线中,两线之和等于第三线则三点共线”,反映出各教学点对该问题给出了多种证明法和思路,值得提倡。 第(3)题考查根据不同的己知条件选用向量数量积的表达式。 第四题:1题主要考查动点的轨迹方程,学生的解答,多出现两种方法,按轨迹满足椭圆定义求解或按求轨迹方程的四大步骤求解,但解答中又出现不少错误。第五题:1题是考查由给定双曲线的条件求它的标准方程和渐近线方程,但不少学生将双曲线中的参数a,b与随圆中的参数a、b、c混为一谈,对渐逐近线方程掌握不好,不能根据渐逐线的位置,写出渐近线的方程。 2题主要考查用向量法证明四边形是矩形的方法,但不少学生随心所意,反而用解析几何的方法去证明,严格讲这是错误的,应该引起重视。有的学生在证明中逻辑混乱,逻辑推理叙述不严密,在矩形的证明中,用“垂直证明垂直”。对向量的知识掌握不牢固,求向量的坐标时,差值的顺序不对,导致计算错误。 第六题:本题是一道立体几何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一是两平面垂直的性质,二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本题评阅结果,有近60%的考生得满分,这些学生是掌握了考查的知识点,解题思路清晰,能迅速地用两平面垂直的性质,证明ΔABC和ΔBDC是直角三角形,求出BC和CD后,又用三角函数计算CD与平面 所成的角。有的学生构造三角形思路灵活,连接AD得直角ΔABD,在此三角形中求出AD,又在直角ΔDAC中求出CD,最后在直角ΔDBC中求出DC与平面 所成的角,即∠DCB。 在20%的学生错答的原因是找不准直角,把直角边当成斜边来计算,导致解答错误。有近20%的学生空间概念较差,交白卷,有的认为AB与CD是在一个平面上且相交,完全按平面几何的知识来解答本题,如用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解,这是完全没有空间概念的主要表现。 五、通过考试反馈的信息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通过以上考试命题,试卷质量,答卷质量,基本概况的综合分析,实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是非常必要的。将考试成绩通报各教学点,对互通信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分析和探索初中起点五年制大专教育(高职)的教学规律,也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通过考生的答卷分析,各教学点要开展教研活动,分析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的提高教学质

第3篇:数学试卷分析范文

从卷面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基础知识,通过填空、选择、画图、计算以及证明题的检测。第二类是综合应用,主要是考应用实践题。无论是试题的类型,还是试题的表达方式,都可以看出出卷老师的别具匠心的独到的眼光。试卷能从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打破了学生的习惯思维,能测试学生思维的多角度性和灵活性。

二、学生的基本检测情况:

总体来看,学生都能在检测中发挥出自己的实际水平,合格率都在84%以上,优秀率在58%左右。

1、在基本知识中,选择的情况基本较好。应该说题目类型非常好,而且学生在先前也已练习过,因此正确率较高。这也说明学生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良好思维的培养就在于做像这样的数学题,改变以往的题目类型,让学生的思维很好的调动起来,而个别学生缺少的就是这个,以致失分严重。

2、此次计算题的考试,是一贯有的代数式化简及求值的题,共16分。大部分学生作的很好,个别学生审题不细心,第一步就用错公式,例如孙景隆就因此丢掉8分。

3、对于《概率》和《变量之间的关系》应用题,学生在读题和识图方面考虑不周,失分较多。因此,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很关键。自己读懂题意,分析题意在现在来看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很多学生因为缺少这种能力而在自己明明会做的题上失了分,太可惜了。

4、对于三角形全等的证明题共22分,学生做的很好。

三、今后的教学建议:

从试卷的方向来看,我认为今后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1、立足于教材,扎根于生活。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之本,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教材为本,扎扎实实地渗透教材的重点、难点,不忽视有些自己以为无关紧要的知识;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的问题。而且数学的教学上要有意识地与高中数学接轨。

2、教学中要重在凸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在实际应用题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让他们自己来分析题目,设计解题的策略,相互交流,让有的学生从“怕”应用题到喜欢应用题。

3、多做多练,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要学生说题目的算理,也许不一定会错,但有时他们是凭自己的直觉做题,不讲道理,不想原因。这点可以从试卷上很清晰地反映出来。只有多做多练,才能提高学生排除计算干扰的本领。

4、关注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多做一些与生活有关联的题目,把学生的学习真正引向生活、引向社会,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关注过程,引导探究创新。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着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培养自觉发现新知、发现规律的能力。这样既能使学生对知识有深层次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探索的科学方法。让学生的学习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初一数学试卷分析(二)

一、试卷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试题注重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同时关注了对学生推理能力、计算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试卷以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为指导,以新课标教材为依据,特别在依据教材的基础上,考出学生的素质。突出的特点有:

1.知识点考查全面,让题型为知识点服务,每一个知识点无不被囊括期中,真正做到了覆盖全面。

2.形式灵活多样,并且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应用,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3.题量和难度都不大,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及熟练程度。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三、总体情况分析

学生整体水平参差不齐,好多同学对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在教学中对好坏的兼顾认识重中之重。

主要失分原因:一是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掌握不到位;二是学生审题不清、马虎大意,导致出错;三是对知识的迁移不能正确把握,不能正确使用所学的知识,缺乏应有的应变能力。

初一数学试卷分析(三)

一、基本情况

本次考试,7.2班参考人数23人,及格人数为12人,及格率为57.1%;优秀人数为10人,优秀率为47.6%;最高分为115,最低分为16,差距很大。

二、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特点:知识基础,题型灵活,属于中等偏上难度。

本次试卷共分三道大题:选择题12个,填空题8个,简答题6个。其中:

选择题第2个、第4个、第8个、第10个为易错题,错误原因多为审题不清,计算错误;

三、存在问题

1、从成绩上看,两级分化很严重。

2、在成绩优秀学生中,因为粗心失分学生较多。

3、通过半年努力,有5名同学进步失分明显,尤其是在计算题上,还有4名同学进步缓慢。

四、今后建议

1、坚持这个学期的“分层教学方法”,努力让每个同学都能享受到进步的喜悦。

第4篇:数学试卷分析范文

我的学生也是如此,今年初三了,有些孩子还是有这方面的意识的,但是一部分是没有的。这学期期中考试刚落幕,我拿着学生的考卷很是发愁。从108分到十几分,成绩都不理想。没有达到每个学生自己应有的学习程度。恰逢周末,我决定给孩子留一个作业――期中数学试卷反思。

给学生留完作业,明显看到有些学生挠头,小声的说,怎么写呀。这么低的分,自己有点不好意思呀!我有点窃喜。说明他们很在意这个分数。我想这样的作业对他们也是触动,周末里我也没有好好休息,把统计学生试卷错题的本拿出来一道题一道题地分析,一个错误一个错误地看,我先把学生错的问题挑出来。我想孩子们也是这样吧。

到了下周一,作业交了上来,我认真地看了每个孩子的反思,很是出乎我的意料,他们通过这次反思找到了很久以来在学习中欠缺的仔细,在考试中欠缺的认真,在生活中欠缺的责任。

他们多数满篇写的是对于他们最亲爱的老师的歉意。还有说作业做的不是很好。其实,真正成熟的心灵,是可以调控好自己的。做到“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孩子们自然是多向老师承认错误。我一直对孩子们都是疼爱有加,他们也和我亲近,觉得在我的课堂上诙谐幽默。读完反思,我选了基本典型的给他们班的班主任过目。目前他们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学习效率以及时间分配问题。我打算以后的重点工作就是交给孩子们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以及提高课堂效率!进而提高学生成绩。

下面我选了几个例子分享给大家。

例一:经过我的仔细反思,我的数学考卷竟然错了很多不该错的地方,我想这和我阅读题目不认真有着很大的关系,很多计算上的小错误让我丢掉了不少分数。例如,这些都是我会的题,12分别人都是很轻松的拿到手,而我才得了2分,这就是我与别人的差距!我要改掉我的坏毛病,首先我要改掉考试不细心读题的坏习惯。有时我往往看着前面的题目就顺手把后面的问题写上了,但是却错了很多。这和我的答题技巧有关系。总之,通过以后的练习我一定要在考试的过程中认真审题,认真读题,把题目看准,看好。

通过这次考试,我终于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平日大家都聚在一起做一样的题目,感觉不出来什么。从这次考试之中吸取教训,为下一次考试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例二:通过这次考试,我知道了自己在考试时的缺点和不足,我在考试前没有复习好和准备好,在考试前没有复习好和准备好,在考试的时候也没有过于认真的查卷子,以为会答的就对,以至于这次考的分数比以往的分数都要差,我在以后的考试中会让自己的成绩有所提升。

例三:卷子答完了,我也没有去检查,而在那里玩,若是我不玩多检查几遍,那么就不会错这么多了。若是看到计算题多算几遍,也就不会错了,若是看到字数多的题,多读几遍,再好好分析,也许有这次的失败,才会有下次的成功!

……

他们平时就没有养成细致认真的习惯,考试的时候答题粗心大意、马马虎虎,导致很多题目会做却被扣分甚至没有做对。准备不充分。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言外之意,无准备之仗很难打赢,他们就是没有按照这句至理名言行事,导致这次考试吃了亏。还有没有解决好兴趣与课程学习的矛盾。自己有很多兴趣,作为一个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明白的人,当然不应该同机器一样,让自己的兴趣被平白无故抹煞,那样不仅悲惨而且无知,但是,如果因为自己的兴趣严重耽搁了学习就不好了,不仅不好,有时候真的是得不偿失。

他们还总结了一些提高成绩的方法:

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不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第5篇:数学试卷分析范文

一、 试卷总体分析

本次考试的试卷以基础为主,以学生为本,在寒假来临之际,这样的一份试卷比较适时宜,既可以让孩子们快快乐乐地过年,又能让孩子们自信满满的过年,或许会对孩子将来的数学学习产生长远的影响,当然如果再有一两个有难度的题的话会更好。

七个班的均分均在93分以上,整体成绩不错,尽管班级之间有差距,我觉得非常正常。

二、试卷质量分析

我们的两个班的情况是:

一班实考53人,及格率100%,优秀生49人,优秀率92.45%,均分94.52分。二班实考55人,及格率100%,优秀生47人,优秀率85.45%,均分93.74分。

从学生做题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一)有部分学生知识学得比较死板,不会灵活或综合运用学到的知识。比如:二大题的5小题,三大题的5小题,六大题的5小题,这几个题都属于图形题,说明有的孩子对图形题的理解有待提高,或空间想象能力很差,亦或是动手操作能力欠缺。

(二)计算失分太多,(1)运算顺序错误;(2)计算的结果让人看不懂,不知人家的得数怎样来的;(3)把减算成减的,把减算成加的;(4)口算的结果出错的,二六十八,5+8=15,五花八门的错误;(5)抄错数字的等。

(三)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课堂上讲了不下十遍,还有孩子出错,说明有的孩子对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的理解有问题。

(四)细节出错的也不少。该加单位名称不加的,该加括号不加的等。

三、对今后教学工作的建议

1.部分学生基本功不扎实,今后须在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技巧上下功夫,让所有的学生逐步养成认真、细心的良好学习习惯;

2.在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的辨析与数学教学的联系,对关键的知识点进行强化训练,加以区别;

3.在教学中应加强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鼓励学生思考问题要有依据,解答问题要符合要求,逐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6篇:数学试卷分析范文

2021.5.17

上周我们按照上级要求,对学生进行第一次模拟考试,考试阅卷结束后,现对我校九年级数学试卷做了整体分析。试卷整体考查了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的所有内容,题目偏易。下面我将试卷做如下分析:

一、整体情况

整张试卷共23道题,由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部分组成,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符合新课标要求,试题能紧扣教材,有梯度,设计新颖,渗透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试卷的知识覆盖面大,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并考察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我们学校的学生基础较差,提高成绩仍需时间。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大题选择题共10道,分析如下:

第1题考查的是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本题得分率较高。

第2题考查的是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空间想象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第3题考查的是调查方式、事件类型、概率的意义、方差等基本概念。学生基本上都已经掌握。

第4题考查的是幂的运算以及无理数的简单计算。

第5题考查的是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学生都能得到分数。

第6章考查的是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然后判断其他函数值是否有错误。

第7题考查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对。

第8题考查的是两个不等式的解集在同一数轴上的正确表示,大多数学生都能选对。

第9题考查的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学生对于几何题非常擅长。

第10题数形结合,考查弧长的计算问题,其中圆弧所对的圆心角的求法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第二大题填空题共5题,分析如下:

第11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及负整数指数幂的加减混合计算。

第12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非常简单,需要强调的是书写规范。

第13题考查的是概率,是学生最容易掌握的章节。

第14题数形结合,几何图形和函数结合,考查学生读图的能力。综合考查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学生失分率较高,说明基础知识不扎实。

第15题矩形和圆结合,综合考查线与圆相切、三角形相似、临界点问题。本题失分率较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提高。

第三大题解答题共8题,分析如下:

第16题化简求值题,考查分式通分、完全平方公式等简单知识点,学生只要认真计算都能得分。

第17题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结合解决问题,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但是最后一个问题解释原因,好多同学组织语言能力差,导致失分率高。

第18题考查的是锐角三角函数的实际应用,已经给学生总结分析过几种不同类型题型的解题关键,后期第三轮复习的时候仍需要强加练习,过程和细节不可忽视。

第19题考查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不等式的实际应用题。学生得分率较高,只是过程中细节需要注意。

第20题是一次函数图像和反比例函数图像综合题,能够整合出来角度是45度的特殊角是关键,然后通过数量关系利用三角形相似求出点的坐标,进而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难度一般,函数比较抽象不容易拿高分。说明函数仍然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第21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两种证明方法,角角边、边角边。全等是八年级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掌握较好的章节,本题得分率较高。

第22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的对称抽、顶点坐标、增减性等简单问题,这类题往往是压轴题。这道题有三问,第1道题考查对称轴,学生做的情况还比较理想。第2道题失分率比较高,学生不知道要把对称轴x=-1代入函数求顶点坐标的纵坐标,涉及顶点坐标的问题都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后期复习的时候应多加练习。第3道题考查抛物线的对称性和增减性。

第23题考查圆的基本问题。本题考查外角的性质、切线的性质、三角形的相似等简单问题。学生得分率较高。

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第7篇:数学试卷分析范文

一、试题整体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试卷从总体来看试卷抓住了本年级本册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整个试卷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训练,体现"数学即生活"的理念,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

本次试卷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而且考查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技能,还对数学思想进行了渗透。但是由于试卷印刷质量和排版的不当,给了学生误导,使学生出现了不必要的错误。

二、学生测试情况分析:

本次试卷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的题:

1、口算题,大多数同学都做对了,只有个别同学出错,原因是平时练习较多,也注重强调了口算的方法,因此失分较少,个别同学还是粗心,方法没掌握,应着重对个别同学加以辅导。

2、填空题,出错率较高的是第5、7、8小题,第5小题考查方位学生本来就掌握的不太好,主要原因是学生对生活中的应用和试卷上的解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第7小题是看着计算器的图来填数,很简单,但由于印刷数位错位,给学生误导,学生错的比较多。第8小题也是排版串行学生没有全面的观察造成错误。

3、圈一圈,主要考察分类与比较,第三小题对于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学生区别比较困难,失分较多。

4. 看图数一数有几个长方体, 有几个正方体,有几个圆柱 ,有几个球, 学生数错长方体与正方体混淆的多,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待培养 。

第二部分是解决问题,包括看图列式计算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看图列式,这种题型平时练习较多,大多数同学都做对了,个别同学马虎出错,老师对个别学生辅导不够。

解决问题,前两小题错误较少,第4题,个别同学出错。主要原因是学生识字较少不理解题意所以出错较多。

三、改进措施:

从失败中找教训,在教训中求发展,综观我们这次考试的情况来看,我以后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1、在教学时要多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有效的结果,这样也就可以避免考前没提醒学生也不容易忘记。

2、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注重实际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8篇:数学试卷分析范文

常用的教育测量学将对试卷进行定量的四个维度的统计、分析;试卷分析的四个度: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

一、难度

难度是指试卷中试题的难易程度,它是衡量试卷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参数,一般的把它和区分度的共同影响度,确定着试卷的鉴别功能。一般认为,此类升学性考试的每一个试题的难度指数在0.3-0.85之间比较合适,高于0.85和低于0.3的试题不能太多。整份试卷的平均难度最好在0.50~0.65之间,本省中考数学试卷难度系数约为0.60,高考数学试卷难度指数约为0.50。

1.难度的通常定义

在样本容量n有一定大的前提下,难度系数 ,x为某题得分的平均分数,w为该题的满分;这种定义法,难度值小时表明试题难,难度值大时表明试题容易;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1,0≤P ≤1。

2.难度系数的计算

为了简约的统计,通常无论是主观性试题、还是客观性试题的难度,其难度系数均以公式 为准,x为某题得分的平均分数,w为该题的满分;因而整张试卷的难度系数也以公式 为准,x为统计容量n(位)考生得分的平均分数,w为该试卷的满分值。

3.一般升学性考试试题难度系数与难度评价

二、区分度

区分度是区分应试者能力水平高低的指标。试题区分度高,可以拉开不同水平应试者分数的距离,使高水平者得高分,低水平者得低分,而区分度低则反映不出不同应试者的水平差异。

试题的区分度与试题的难度直接相关,通常来说,中等难度的试题区分度较高,容易题或过难试题的区分度就要低一些。另外,试题的区分度也与应试者的水平分化密切相关,一般的试题难度只有等于或略低于应试者的实际能力,其区分性能才能充分显现出来。

1.区分度的计算方法:

通常的基本公式: (D代表区分度系数, 代表高分组(设统计对象得分较高的前27%名次考生为高分组)得分的均分值, 代表低分组(设统计对象得分较低的后27%名次考生为低分组)得分的均分值, 代表该题的满分值。一般认为:某一道试题的区分度系数高于0.4,试题的区分度较好;若试题的区分度系数低于0.2,则试题难以被接受。

2.区分度系数与试题的区分度评价

三、信度

信度是指测得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稳定性越大,意味着测评结果越可靠。相反,如果用某套试题对于同一应试者先后进行两次测试,结果第一次得80分,第二次得50分,结果的可靠性就值得怀疑了。

信度通常以两次测评结果的相关系数来表示。相关系数为1,表明测评工具如试卷完全可靠;相关系数为0,则表明该试卷完全不可靠。一般来说,要求信度在0.7以上。

1.评价信度的方法:

(1)重测法,(2)复本法—副题,(3)折半法,或者说:用再测信度、复本信度和内部一致信度三种方法来进行评估。

再测信度是指将同一试卷在相同的条件下对同一组考生先后实施两次,两次测评结果的相关系数。

复本信度是指用两份或几份在构想、内容、难度、题型和题量等方面都平行的试卷进行测试,测评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

内部一致信度是指试卷内部各题之间的一致性,通常是将试卷一分为二,然后计算一半试卷与另一半试卷之间的相关系数。

2.对试卷的信度评价

参照《全国中考数学考试评价指标量表(2007年修订版)》,对试卷的信度评价可归结以下四方面:①、试卷所规定的系统误差小,公平性能够实现;②、试卷所赋予的评分标准,准确无理解歧义;③、试卷的陈述准确无歧义;④、试卷呈现规范不会导致考生产生理解歧义。其操作性能好,较好处理。

四、效度

效度是一个测试能够测试出它所要测试的东西的程度,即测试结果与测试目标的符合程度。

任何测试工具,无论其它方面有多好,若效度太低,测试的结果不是它要测试的东西(如用英语试卷测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或者数学试卷测试诸如英语翻译、理解能力等偏颇内容),那么,对目前所要测试的东西,这个测试将是无价值的。

由于心理现象本身的特点,测评的效度尤为重要。心理属于精神方面的东西,目前人们还无法直接观察它,只能通过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或者对测试题目的反应,来推论其心理特质。如智力水于主要是借助于个体对一些问题的反应及正误等结果来推断的。

1.效度是一个相对概念。效度是一个相对概念,即效度只有高低之分,没有全部有效和全部无效之分。效度从种类上可分为卷面效度、内容效度、构想效度、预测效度和共时效度。

2.对试卷的效度评价。参照《全国中考数学考试评价指标量表(2007年修订版)》,对试卷的效度评价可归结以下六方面:①、体现数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要求(包含内容、结构覆盖率以及难度不超标);②、有利于考生展示在数学课程学习中取得的成就(整卷试题设计有利于学生展示、整卷的字图式表述有利于考生的发挥、试题的背景公平、试题的阅读量适合);③、试题的科学性;④、试卷评分标准的合理性;⑤、题型运用的合理性;⑥、分数与能力一致性的程度。

第9篇:数学试卷分析范文

【关键词】试卷质量;经典测量理论;SPSS

经典测量理论要求全部测试所用参数从考生样本中获得。在一组样本中实际测量的分数称为观测分数,大多情况下真分数模型中的假设能够借助实验数据得到验证,这种理论建立在随机抽样理论的基础 上,测验结果可信度高,较普遍化。真分数模型是经典测 量理论的基础模型,根据真分数的假设可以延伸出与其 相关联的假设定理,即经过足够多次数的测试,观测 分数会无限接近于真分数,那么随机误差就会被无限缩小化,真分 数就等于测量实际得到分数的期望值,因此在数学上可以认定测量上被试的观测分数就是真分数。可用下式表示:

T=E(X) (2-1)

式中的X为被试在测验上的实得分数,E代表期望,T代表被试的真分数[1]。如果按数学上定义的真分数来求解的话发现这里的真分数不能够被直接测量,因为这里的真分数是在经过足够多次重复试验以后得到的平均观测分数。由于任何测验都存在不可避免的误差,因此在经典测量理论的假设中规定观测分数应等于真分数与随机误差之和,这也使得观测分数不是某一固定值,而是会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如果从信息论的角度理解可知在众多的信息当中包含着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而教育测量的目的是排除干扰信息,保留有用信息,在经典测量理论中前者称为误差,后者称为真分数。

一、典测量理论的相关指标

(一)难度

难度从字面上理解就是难易程度,难度的计算实质上就是计算题目的得分率。由于难度是一个相对的指标,会 因为样本的不同所得出的难度值也会不一致。试题难度的计算方法很多,本文将试题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采用如下两种计算公式:

(1)客观性试题难度P计算公式:P=K/N

K为答对该题的人数,N为参加考试的总人数。

(2)主观性试题难度P计算公式:P=X/M

X为试题平均得分,M为试题满分。

(二)区分度

区分度是指 测试题目对水平不同的学生的区分程度或 鉴别能力。具有良好区分度的考试,实际水平高的被试应 得高分,水平低的被试应得低分。它是测验是否有效的“指示器”,被作为评价试题质量,筛选试题的主要 指标。计算区分度的方法很多,比较普遍的一种 方法是两端分组法。该方法比较得分在高、低两端的被试通过该题的比率得到区分度。假设PH和PL分别为高分组和低分组通过某个题目的百分比,则下式即为区分度的计算方法:

D=PH-PL

二、试题的难度分析

本试卷共有22道试题,根据抽样的数据,显示试题难度如图1所示:

一般地说,试题的难度测量可参照表1进行评价,

整卷难度发展变化 的总体趋势是从易到难,从每种题型分开来看,同样呈由易到难的趋势;总体来说,试题的难度偏低,试题难度值大部分在0.66~0.83之间,试卷整体难度平均值为0.75,说明试卷较为简单,但由于本试卷为期末考试试卷,通常期末考试试卷为目标参照性考试,平均难度在0.7左右为宜。

三、试题的区分度分析

本文采取一种较 方便的方法。对于客观题,使用等级相关分析,使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分析,即求总分与每个试题得分间的相关系数;对主观题,看成是非等间距测度的连续变量,并且样本数大于30,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来对试题进行分析,即求总分与每个试题得分间的积差相关系数作为实体的区分度[2]。对区分度的评价如下表所示:区分度D?艹0.4很好,0.3?艽D

在本文使用的样本中,第1~8题为客观题,第9~22题为主观题利用SPSS对区分度进行分析,输出结果的最后一行每小题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即为区分度,输出整理结果如下表:

由各}的区分度表可以看出,只有第1题的区分度不够,需要淘汰,第4、5、12题的区分度需改进,其余题目的区分度均在良好水平以上,这说明该试卷的整体区分度良好,对水平不同的学生具有较好的鉴别能力。

四、结论及建议

在本文中,以经 典测量理论为理论指导对试卷的分析得到了大体一致的结论,即样本试 卷区分度一般。同时,本文表明,简单将学生的总分看成能力的指标是不够 科学严 谨的。在 很多人的观念中,分数是一个评价学生能力的最有效指标。但事实上,分数并不能承载这么多的内涵。考试分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学生对书本知识掌握的情况,但不一定能反映学生的实际 能力;单一按照总分得到的排名也不能作为衡量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唯 一标准,而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因而,我们应采用一种更客观的参数来代替分数,能更公 正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试卷的质量分析不仅要对所命制试题是 否 符合命题规则和考核目标等方面进行定性分析,同时也需要根据考生的作答情 况进行量化分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