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育

新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育

[摘要]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不容乐观。表现在缺乏自律性、信息辨别能力不足、缺乏网络道德意识等,培育大学生与新媒体时代相匹配的网络媒介素养,需要个人、社会、学校三方共同努力。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媒介;媒介素养培育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认知,以及生活中参与媒介信息的能力。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的主要力量,其不可避免地要受新媒体的影响。新媒体具备方便、互动、虚拟等特征,大学生要想与新媒体环境相适应,能够认知媒介、接受媒介信息,并主动参与、运用媒介,进而服务社会,就要对媒体有更深入的认识。

一、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媒介能力,积极应对复杂的媒介环境

大学生需要综合的媒介能力,即需要具备辨别信息、筛选信息等的能力。遇到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大学生要遵守自身的道德底线,不给社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但大学生具备的这些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后天的学习、生活中获得,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接受后天的媒介教育。

(二)有利于帮助大学生适应社会,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学生是半个社会人,遇到学业、择业、生活等压力。在面临着这些压力的时候,有一些大学生就会产生波动情绪,其人生就会处于迷茫状态。具有虚拟性特征的新媒体网络的出现,将大学生带入了一个虚拟和自由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大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泄自己的情绪,而此类情绪一般又是比较消极的情绪。如果他们无法正确、合理地发泄自己的情绪,就会使自己脱离正常、健康发展的轨迹。同时,网络的虚拟性会使部分大学生沉迷网络,难以与现实生活相适应。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不仅可以让大学生对网络有更好的认知性,避免沉迷网络;还能够充分利用网络有利的一方面,帮助他们不断完善自身,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适应社会的发展。

(三)有利于高校应对多元价值观的冲击,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现代社会大环境中,多元价值观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大学生处于大量信息包围中,只能疏导不能禁止。因此,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势在必行。即提高大学生主动分析、识别信息的能力,让他们成为信息的“主人”。价值趋向多元化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相对弱化,大学生更容易受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媒介素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首要前提就是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重视程度。”[1]提高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能够帮助高校应对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仰,重塑高校主流价值观教育,进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二、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

(一)对媒体依赖性增强,缺乏自律性

新媒体具有“新”优势,使得大学生对新媒体过度地依赖,甚至沉迷其中,无法自拔。“部分大学生由于过度沉迷于网络交往,选择社会化媒体作为主要的精神栖息地,期待在社会化媒体中建立成功的关系网络以弥补现实的不足。”[2]大学生对新媒介的依赖性,使大学生将大部分的时间消耗在网络上。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超乎想象。由于与身边的同学交流较少,大学生极易形成自闭心理。大学生长期沉迷网络,这就从侧面反映出他们对媒介的依赖性较强。

(二)对海量媒介信息辨识能力不足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参与媒介的范围越来越广,一些网络媒介平台的准入机制较低,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发表信息言论,由于大学生思维、阅历等主客观方面的原因,辨别能力不足。部分大学生以旁观者的身份,跟风散布谣言,引起网络秩序的混乱,严重者则会扰乱社会秩序。西方国家对我国采取的文化渗透行为,欲通过不断地文化和价值观渗透,以腐蚀我国民众的思想。他们抢占媒体阵地,通过媒介输出西方价值观,来吸引大学生逐渐认同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从而削弱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大学生对媒介海量信息的辨识不够,也是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之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缺乏网络媒介道德意识

当前,在新媒介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很多人在利益面前,容易丧失道德底线,传播相关不健康的网络信息。再者,大学生缺乏道德意识,就会失去道德最基本的约束力,就会导致大学生上网的时候出现行为失范。

三、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路径

(一)发挥学生的自律作用

大学生受网络媒介的影响至深。改变大学生过度依赖网络媒体的现状,从内在的因素来讲,就必须发挥学生的自律作用。第一,学生从自身做起。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第二,要与身边的同学、朋友、家长等多交流感情,与他人交流不仅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还能够促进自己的身心健康。第三,长时间的玩手机、电脑等网络媒介,势必会使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出现问题。因此,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需要发挥学生的自律性,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

(二)发挥社会媒介“把关人”的作用

当前,网络媒体环境纷繁复杂,社会媒介是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部分,对于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具有保驾护航的作用。发挥社会媒介“把关人”要做到:其一,网络媒介信息泛滥,需要社会媒介把关人能过滤不健康的信息;同时,要对媒介信息进行规范、管制和监督。其二,社会媒介应该宣传正能量的信息,引导大学生正确地对待负面信息,不能被这些负面信息所影响。社会媒介“把关人”的作用不可小觑,只有网络媒介环境得到净化,才能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三)发挥学校德育作用

学校是媒介素养教育开展的主要阵地。目前,有些国家已经将媒介素养教育列为学校的教学课程之一,并作为国家要求的必修课修学分。因此,要使大学生提高媒介道德意识,就必须发挥学校的德育教育。党的报告中提到:“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老师首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为主旋律教育。要警醒学生,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都要把“德”贯穿其中。其次,思政课堂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进而从思想上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参考文献(注释)]

[1]刘朋.媒介素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7(2):45.

[2]杨克平,刘存地,汪洪.论社会会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素养能力结构的调整[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4(6):27.

[3].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EB/OL].

作者:李雪萍 单位:贵州医科大学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