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发展之路

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发展之路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德技双优的高素质人才成为职业教育的方向,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通过完善现存制度,教育方法的改进,建立辅导员制度,多渠道保持与家长的沟通等角度探索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的发展。

关键词:职业院校;学生管理

进入21世纪后,由于国家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加大。对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一、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

根据统计机构对职业院校学生特点的统计分析与对中国知网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类论文关键字搜索统计分析来看,学习基础差、个性强、自卑心理总是排在前几位。根据本人在职业院校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经验来看职业院校学生的这些问题是普遍存的。第一,学习基础差。由于之前学习阶段没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与方法,再加上自控、自我约束能力不足,使得在学习层面毫无刻苦与积极上进的局面。又由于职业院校的学习与中学学习样式的差别,不能很好的适应其新环境,造成心理上抗拒学习,从而走向厌学、弃学现象。第二,职业院校的学生都有较强的个性。其个性由两个因素造成的。一是由于其处在青春期、叛逆期,有着情绪波动大,张扬个性等特点;二是由于家庭过分的溺爱或家庭遭遇不幸,使得学生走向反叛,诸如拉帮结派、不良习气等都是其主要表现。第三,职业院校学生特点最重要的是学生的自卑心理。现实社会中无论社会或家庭带有色眼镜看待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是我国目前一个客观的事实。传统思想将没出息与职业院校学生划等号。造成学生内心的压力,使得其学习不上进,从而形成自卑心理。

二、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发展之路探索

1、制度创新

每个职业院校都下大力气解决校风问题,但多数收效甚微。其原因是刻板教条的搬校规校级。而现存的校规校级,多于时代、现代学生特点严重脱节。校规校级是我们执行学生管理工作的准绳,必须制定符合时代要求和学生特点的标准,做到赏罚分明。对于考试作弊、打架斗殴、敲诈勒索等严重的违纪现象,学校要坚决地给予惩处,但也要给学生多一点改过自新的计划,要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批评的思想进行帮扶教育。对于表现优秀,成绩优异者要给予一定的奖励,估计后进者向典型学习,营造一种良好的校风气氛。

2、教育创新

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存在着较大的困难。是由于没有其良好的学习态度与方法、自控能力不足造成的。首先,要针对学生这一特点,改变学生对学习的畏惧感,必须做到因材施教。班主任老师要常深入学生,与学生都沟通聊天,从而了解其内心想法,针对学习方法等进行逐个指导。其次,要开展一定的帮学活动。学习优秀者与后进者结对,组成学习的互助小组,从在在班级形成一种竞争机制,从而营造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再次,是要梳理典型。可从已毕业的校友中挑选杰出者返校,现身说法,增强学生学习勇气与决心。最后,对于进步较大者,班主任老师或相关任课老师要常对其在班级表扬,增强其荣誉感,达到稳定其学习态度的转变,最后直至改变,再借其的改变,对全班学生进行一个改变教育。

3、建立辅导员负责制

国家虽然大力扶植职业学院的发展,往往将注意力放在学院的发展与学科建设上,对学院的主体,学生的关注并不是太多。由于生源复杂,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工作老师缺口大,老师多是教学和学生管理双肩挑,或用退休人员、临时工来充当一线的班主任老师,根本无法完全掌握学生。为此可以借鉴引入高校辅导制。首先,要招聘一批专业性较强的应届高校毕业生进入学生管理队伍,对专职做学生工作的青年教师进行有效的岗前培训,让他们认识到该项工作的神圣性。其次,针对于突发事件、矛盾纠纷、违反校规校纪等问题形成专人负责制。学校可以与老师的职业规划相结合培养一批专家型学工老师。再次,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针对学生遇到知识中的困难,教师应耐心地给予一定的辅导与指导。

4、建立拓宽家长沟通渠道

学生管理工作,尤其是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家长的角色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通过家长了解学生之前、或日常的行为习惯,同时反馈学生在校表现,与家长共同商议后拿出正确的实施方案,到达解决学生问题的目的。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方式也多样起来。班级应建立相应的家长QQ群、微信群,能够做到及时,时时保持与家长的沟通。

三、结论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学生工作发展之路应完善现存制度,教育方法的改进,建立辅导员制度,多渠道保持与家长的沟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个性问题从而走自卑的阴影,树立自信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牛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研究[J].职业教育,2013.10.

[2]许维斌.提高职业学生管理班级自主性初探[J].学周刊,2016.12.

[3]张文际.浅谈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现状及应对策略[J].赤子,2015.11.

[4]徐红霞,杨元义.对高职院校班级学生管理工作的几点认识[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作者:陈星宇 单位:江苏省扬州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