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地理课堂设计范文

地理课堂设计全文(5篇)

地理课堂设计

第1篇:地理课堂设计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提问提问设计

一、高中地理课堂提问设计现存问题

1.教师缺少问题设计相关理论知识

通过调查显示,一部分地理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课堂教学提问环节的重要性,因此对于教学提问的设计研究不深刻,甚至很少会精心设计问题,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教学提问非常随意。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地理教师自身缺少了教育理论知识,具备的教学理念不够创新,因此没有认识到课堂教学提问对于学生学习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一部分地理教师受到了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过于重视理论知识教学,以完成课堂教学计划为主,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没有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预留出讨论和交流的时间,让学生逐渐适应了被动学习的方式,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问题的设计没有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给予学生已经具备的认知水平和,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方案和课堂提问内容。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依赖课本知识,往往提出的问题都是课本上就具有的简单问题,学生不需要进行认真思考,只需要在翻找课本就能够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课堂提问失去了交流和讨论的意义。还有一部分教师提出来的问题比较难,远远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依靠自身能力难以回答,这样同样无法把课堂提问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并给予学生的学习能力来提出问题,让学生能够学会举一反三的思考。同时,教师提出的问题还需要兼顾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3.问题的提出缺少了问题情境

据调查显示,如果能够在课堂教学提问设计过程中,使用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和时政热点,应用趣味性比较强的语言来营造出问题情景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但是目前,大部分的高中地理教师都不会在课堂教学中结合使用生活案例和时政热点,同时也没有为学生营造出相应的问题情景模式,甚至还有一部分教师并没有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分析任何问题和材料,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在讲台下被动的听,把问题的答案直接传达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占据了大量的教学时间,没有给学生预留出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地培养。

4.问题的针对性不强

目前,一部分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提出来的问题针对性不强,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设计问题,导致学生容易出现不知道如何下手的情况,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宇宙中的地球相关知识点时,教师没有单独提出问题,而是让学生一起来回答问题或者是教师给学生提供答案让学生思考,这种教学手段针对性不强,没有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参与性不强,逐渐减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中地理课堂提问设计方法

1.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在课堂教学中优化问题的设计环节,能够有效促进师生的互动交流。因此,如果问题设计不够科学合理,那么对于师生的沟通交流也会相应的产生影响。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想要设计出有效的教学问题,首先需要全面和深刻的了解教材内容,分析教材内部包含的知识,真正的把教材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而不是单纯的在课堂教学中读教材、念教材。教师如果能够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认知,能够有效提升问题涉及的针对性。例如,本节课在学习地表形态的变化以及地质作用,教师A提出的问题时:“地球从形成一直发展到了现在,地表的形态有没有发生变化?”教师B提出的问题则是:“据报道在我国的台湾海峡当中发现了煤炭资源,应该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这两个问题对比而言,教师A的问题明显仅仅只是描述了教材当中包含的问题,而教师B提出的问题既源于课本知识,同时又是课本知识中没有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思考,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问题的提出要适当铺垫

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减少单句直问的提问方式,单句直问也就是教师直接两当的提出问题,学生能够通过是和否直接回答,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帮助教师快速的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在问题的回答过程中没有进行铺垫,学生与教师之间并没有产生直接的交流和沟通,没有把课堂提问的真实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但是并不是要求教师代替学生思考,教师要把握好课堂干涉的深度。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日本为什么是一个地震比较多的国家?”这样的问题已提出超过了大部分学生的认知范围,学生们在回答过程中缺少了思考的空间,因此思维能力也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因此教师可以把问题换成:“请同学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世界上的主要地震带,再看日本所处的位置,思考一下日本为什么地震比较多?”这样的提问给学生指明了范围,能够让学生进行思考,并通过自己的思考的出问题的结论。

3.问题的设计要深要广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在问题设计过程中教师也需要通过引导加强师生的交流互动,引导学生能够根据问题的设计来得出结论。需要注意的是问题的设计不能太浅薄,也不同太偏。如果问题设计的太浅,就不会给学生提供思考和认知的机会,学生们不假思索的就能够得出结论,没有把问题教学的价值发挥出来。问题设计的太偏则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没有规律性,学生拿不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容易造成教学的混乱。例如说在学习西亚和北非的过程中,教师如果提出问题:“地球为什么是扁球体?”这样的问题一提出来就让学生们难以作答,这就是引导不当造成的,在课堂教学开展造成一定影响。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一些小巧灵活,并且具有一定深度的教学提问,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得出问题的答案。课堂提问环节出了常规性的提问之外,还可以通过变通来多样化展现出来,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程蒙蒙.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2]周白莲.高中地理课堂差异性提问的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白宇.高中地理课堂启智性有效提问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4]王晓.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

第2篇:地理课堂设计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导入;巧设悬疑;媒体渲染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课堂导入是极为重要的课堂教学环节,也是课堂开始的首要环节,教师要依照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对课堂导入进行灵活的设计,使课堂导入在具备个性的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共性,从而全面的将课堂教学进行激活。也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一开始就引起学生的关注,使学生的注意力在三五分钟之内就集中起来,迅速的进入到课堂学习的状态之中,从而将课堂教学的各种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进而促使课堂学习氛围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但是正是由于课堂导入的灵活度极高,因此课堂导入的方式众多,所以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进行综合考虑,然后选出最适宜的课堂导入方法进行运用。

一、一段故事,引人入胜

故事导入是课堂教学中最为常用的导入形式之一,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导入形式之一。故事有人物有情节,一般都较为完整的叙述了一件事或一个过程,最易被学生所接受,能够迅速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将其带入到和故事相关的情景之中,让学生受到全方位的刺激。高中生的思想已趋近于成熟,显得比较活跃,但是其好奇心仍然较为强烈,因此对故事的接受较快,反应也较为明显。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开始前,使用故事作为引导来进行课堂导入,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起到很好的激发,并将学生的想象力激活,特别是一些学生从来没有听过的陌生地理故事,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一下子就将注意力放到故事上面来了,使学生不光是从故事从获取了一些和教学有关的地理信息,还激起了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更为投入的进行地理学习,对地理中的一些现象、概念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从而形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这对培养学生地理综合素养是有重要意义的。

例如,在进行《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这一章的学习时,就可以《狼图腾》来作为开场,里面写了知青陈阵在内蒙的一些事儿,也写了人类不恰当的放牧、狩猎、农耕,导致草原荒漠化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主人翁陈阵多次随着牧民一起迁徙,就是为了找到新的草场,只是和以往不同的是,离开的草场并不是等来年恢复后再去,而是因为已经没有草,只剩下沙子而被荒废了。此时就可趁机告诉学生内蒙荒漠化的土地面积从2009年开始,正在人们的治理下逐年减少,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着。这样学生被故事吸引住了注意力,然后再听见教师讲内蒙古的土地荒漠化有所缓解,这就勾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对地理知识有了继续探索下去的动力,想要搞清楚荒漠化的原因和荒漠化面积减小是因为什么。这个时候教师就能顺利地将学生引入到教材的讲解之中,让学生对“荒漠化”一词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从而学习到相关的地理知识。学生通过教师讲诉的故事对内蒙古大草原有了新的认识,知道了内蒙古大草原绿色不是其唯一的颜色,还有我们大家都不喜欢看见的荒漠的黄色也同样存在于大草原之中,让学生开始对如何保卫大草原的绿色进行关注,这样就使得学生的学习思维被成功的激发,从而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就自然而然的高了起来。

二、巧设悬疑,激活思维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是朱熹说过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短短十字,却倒出了学习的真谛,说明了质疑是学习的必要态度之一,学生只有在学习中保持一定的自主思维能力,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要听,也要敢于进行质疑,这样才能真正主动的学到知识,而不是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合理地进行质疑,同时也要巧妙的设置一些带有悬疑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对教学的内容进行质疑。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来完成学习,在学习到相关的地理知识的同时,也丰富自己对于地理学习的认知。高中地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同时,也要进行不断的学习,要抢在学生的前面对教材进行全面细致的把握,将教材搞懂搞透,从而对教材进行更为深入的挖掘,并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考虑其中,设置一些有悬疑的问题,诱使学生去对问题进行思考,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完成对地理教材的学习,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将相关的地理知识进行内化,从而将这些知识真正的掌握。当然,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悬疑问题设置时,要注意将问题落到实处,从地理教学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进行问题设置,并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的设置情况来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让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问题的解决之中,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激发。

三、多媒体设备渲染,创造环境

当前的教育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基本达到了全覆盖,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导入中,多媒体教学导入也是方法之一。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便捷和信息量大的特点,为学生的课堂导入提供更多的可能,让学生通过多元化的导入材料的运用,在声光电的“三维”刺激下,迅速的进入到课堂教学的状态之中。因为,直观形象的教学视频、丰富多彩的教学图片、奇妙有趣的教学文档等等,都能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进行有效的展示,所以学生能够更为有效的接受课堂导入的相关信息,并且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更容易被激发起来,从而使得高中地理课堂能够很顺滑的切换到课堂教学的状态之中。

例如,在学习《行星地球》的相关内容时,由于天体的可全面观测性较弱,学生无法较为直观的对天体进行观测,就更不用说对天体运行轨道的观测了。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导入的手段,用一段3D模拟的视频,将各大天体的情况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同时还可以以动态图形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天体的运行轨道,从而让学生能够以一种较为直观的方式对天体进行观察,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该部分的知识。

第3篇:地理课堂设计范文

生活性是“活动化”教学设计的关键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是新课改的核心思想,它对于改变传统地理教学中“知识”与“生活”剥离,打通课本和生活之间的鸿沟,使他们能够在书本世界与现实世界中自由地穿梭和徜徉,意义重大。所以,地理教学就要关注与学生生活世界密切相关的知识,在生活中锻炼提升自我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环境(人文和自然)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地理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并触手可及,地理对我们的生活确实有用,并让学生真真切切体验到地理学科的魅力和价值。例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一节,笔者实施了生活化教学。本节是八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材改版后新增设的一节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本地区的自然环境,突出干旱特征;第二部分是本地区的农业,彰显绿洲特色;第三部分是本地区的资源,凸显能源优势。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灌输,学生可以获得知识,但这样的课堂没没有参与,没有生活体验,对学生来讲,无疑是一种折磨和心灵的扼杀,也是对地理学科的亵渎。笔者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生活化”处理:第一,角色扮演,导入新课。让班长充当全国人大委员长的角色,以亲切幽默的独白,引入新课,揭示主题,明确任务。第二,教学行程,模拟生活场景,进行生活体验。让学生在课堂上,模拟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表决的形式,参与“西气东输工程”,从提案到表决提案、赞成提案、反对提案、完善提案、通过提案等一系列有规划的生活事件的活动,从而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地理课堂的独特魅力和无尽的生活享受,也为学生将来高品位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三,在课尾部分,笔者又采用了生活气息浓厚的地理快板结束新课,学生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像这样有生活、有体验、有参与、有感受的地理课堂,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体验了过程,掌握了方法,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学生有意义的经历,提升了学生的情意素养,培养了学生的价值观念。

二、主线性与连贯性统一原则

1.主线性是“活动化”教学设计的显著特征

课堂活动容易出现漫无边际、自由散漫的“放羊式“局面。要使课堂教学更加有序和有效,达到层次鲜明、“形散而神聚”的境界,就要科学地构建课堂活动的主线,将散乱的“知识珍珠”合理有序地“串联”起来,使课堂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教学主线是活动化课堂的灵魂,构建一个鲜活的教学“主线”,能够使活动化的地理课堂更加生动、有序、高效,使课堂教学收放自如,行云流水。例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一节,笔者在教学中凸显了主线性这一特征。本节是西部大开发的热点地区,其突出的区域特征和密切的人地关系极具代表性,是认识和了解西部地区的窗口。通过对本地区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影响的探究,为下一步学习青藏地区奠定扎实的基础。为此,如何把这一冰冷的知识灵动地展现出来,寻找和选择教学主线,是完成本节课“活动化”教学的关键环节。笔者从课后活动课“认识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地区发展的意义”这一活动出发,进行了大胆的整合和创新,提炼出“西气东输工程”建设这一教学主线,并以“人大提案”的形式开展活动化教学。这样不但避免了地理课堂上学生死记冰冷文字和图像的尴尬,而且“活化”了教材,让学生在行动中建构知识。这既契合了主题,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实践证明,以此为主线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主线的选择和运用,能使教师的“教”更加轻松和从容,学生的“学”更加愉快和高效。这样的课堂是让学生参与而不是静等,更不是对教材的“勾画”和“死记”;这样的课堂是对学生的一种浸润和感悟,不是“灌输”和“浇筑”;是“做中学”地理,是真正属于学生的“学堂”,而不是“教堂”。

2.连贯性是“活动化”教学设计的重要内涵

许多地理活动的创设,或只被用在课堂的某一环节、某一内容、某一过程中,或在同一教学内容中运用了很多互不相干的活动,很少有连贯课堂始终的活动,即课堂活动被人为地“肢解化”或“零碎化”,这样的活动是零散的、不系统的,必然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对此,笔者认为,若能让某一教学活动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各个活动彼此紧密相连,浑然天成,并在逐步地扩展这种活动内涵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则更有利于实现教学的目标,促进学生和谐发展,这就是笔者倡导的连贯性原则。例如:在“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一节教学中,如何使课堂活动更加连贯,始终如一,笔者采用了“分幕处理,环环相扣”的方法。第一幕:领导出场,引出提案。活动意图:领导出场,即意味着以班长为代表的学生活动拉开序幕,凸显本次活动的主角是学生,老师是引领者、参与者、服务者。第二幕:分析论证,递交提案。活动意图:观看塔里木盆地资源视频,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探究西气东输对东西部地区发展的意义以及塔里木盆地的资源优势。第三幕:科学考察,反对提案。活动意图:以地图、图片、资料为载体,进行合作学习和自由辩论相结合,探究塔里木盆地干旱的自然环境。第四幕:合作探究,支持提案。活动意图:以绿洲农业的视频为引领,学生以合作探究的形式来完成西北干旱环境下绿洲农业的发展。第五幕:注意事项,完善提案。活动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保护西部生态环境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第六幕:英明决策,实施提案。活动意图:宣布英明决策,再以地理快板的形式总结新课,学生在诗歌中结束新课,意境悠远,回味无穷。本节课,学生通过积极参政议政的方式,激烈地讨论了“西气东输”工程该不该建设的内容,明确了国家重大工程的一般论证方法。地理学习采用这种“活动化”的方式去探究无疑是一种好方法。

三、参与性与体验性统一原则

活动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也是知识建构的桥梁。学生主体“参与体验”是活动的基础,又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和关键。

1.“活动化”教学设计的目标与结果是“为了参与体验”

情意素养的培植是一节课的核心目标,如何实现,显然不能靠讲授和灌输,而是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慢慢地浸润和滋养。西气东输工程是否修建:引出提案(西气东输工程)、递交提案(西气东输意义价值)、反对提案(塔里木盆地自然环境)、支持提案(塔里木盆地绿洲、城镇和交通线的分布)、完善提案(西气东输工程环境问题、第二条工程线路)、实施提案(西气东输工程完成)”等一系列层层推进的活动,其价值不在于活动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某种形式上的知识,而通常体现在被人忽视的过程中。这些活动的目的恰恰隐藏其中,所以我们不能只看重学生对问题对与错的判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体验、态度、情感、兴趣等,关注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能力的提升,如合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欣赏能力、判断能力等。也就是说,本次课堂活动更加注重学生主体性参与对于生命成长的要义和内涵,为完美人格培养提供锻炼的舞台和参与的经历。

2.“活动化”教学设计的情境与氛围是“在参与中体验”

思维的提升和能力的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活动中参与、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锻炼、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提高、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发展,这正是活动化教学的关键所在。对学生的发展来讲,无论是思维的提升还是情意素养的培植,都是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来实现的,而两者达成的桥梁恰是活动。本节课“六大活动”,是师生、生生通过交流、沟通、对话、理解达成“我—你”关系,而不是“我—他”关系。师生双方在活动参与中,共同分享彼此的生活经验,共同感悟生命成长的意义。活动中老师不是居高临下的施教者,更多的是理解学生的倾听者。老师给予学生更多的是激励和唤醒。老师除了做“老师职能”以外,还要做一名顾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不是问题对与错的评判者。

3.“活动化”教学设计的途径与方法是“通过参与体验”

创设有意义的学习经历,让学生去参与、去体验、去感悟,这是活动化教学的要义。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学生缺少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有意义的“经历”和“体验”。“经历”和“体验”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和分量不言而喻。恰恰相反,传统课堂是在“育分”不是“育人”,是在说教不是体验,这样的课堂很大程度上是在扼杀学生的思维,泯灭学生的创造力。因此,丰富学生的经历,完善学生的人格,必然要通过实实在在的活动来完成。不难看出,本节课总是与活动、参与、体验并行着,教学都是在活动交流中进行展开。基于真问题,设置真情境,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角色,论证西气东输工程优缺点以及它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被动填鸭变为主动获取,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将课堂变为学堂,把教室变为讨论国家重大工程的参议室、议政室。课前将全班分为四组,每组同学都有各自的任务。活动的实质就是通过参与体验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解放学生的眼睛、嘴巴、耳朵、双手等感官,使学生享有更充分的思想和行动自由,拥有更多锻炼机会和发展平台,最大限度地获得身心的解放。

四、总结

第4篇:地理课堂设计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地理;高效课堂

一、前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国高中地理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也出现了突飞猛进的提升,教育者所采用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也有了明显的改进。然而,由于或多或少地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高中地理课堂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与不足之处,为了能够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尽快打造出科学高效的地理课堂,仍然需要对现有的教学方案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

二、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现有的高中地理教师队伍中,有很多教育者并不是毕业于地理教育专业,可能是因为他们之前所学习的专业和接触的工作与地理有关,因此就选择成为了一名地理教师。在此种情况下,地理教师所设置的教学目标就会同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标准存在着一定的出入,所应用的教学方法也表现得过于传统和守旧,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没有为学生提供应有的实践机会等等。其次,由于受到了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我国的大多数高中都比较重视三大主科的教学,校方对于地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并没有过多关注,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新课改中构建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措施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打造自主学习课堂

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才是他们最好的老师,因此如果想要顺利构建高中地理高效课堂,首先需要完成的一项任务就是将学生对于地理课程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唯有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由教育者所设计的各类教学活动当中,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1.合理化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在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中包含了很多比较抽象的地理知识,如果仅凭教育者的口头讲述是无法让学生较好理解的。基于此,教育者应当根据教学内容来合理化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来让地理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绘声绘色。例如在教授中国地质地貌的相关课程时,教育者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向学生展示几组地形单元图片,同时配合视频解说来让学生直观、多面地看到不同地形的地貌形态,进而将他们的爱国情感激发出来。2.采用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包含了很多真实的教学案例,教育者应当充分把握好这些教学案例来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例如在教授《城市空间结构》这一课程时,教育者就可以从学生所熟知的生活城市空间着手,向学生展示出一幅“你所生活城市的空间结构图”,让学生从中找到住宅区、商业区以及工业区等等,同时结合教材内容来让学生了解到不同功能分区的所处条件,掌握功能分区的合理性。

(二)积极优化原有的教学理念

通过上文中的介绍可知,在传统的高中地理课程中,教育者一直处于课堂主导地位,学生只能够被动地接受由教育者的所灌输给自己的地理知识,很少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长此以往,这种缺少互动的教学方法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地理课程的教学效率。为此,在日后的高中地理课程中,教育者要进一步优化原有的教学理念,将更多地课堂时间交还给学生,全方位地满足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要求。例如在教授《常见的天气系统》这一课程时,教育者就可以为学生构建出一个开放式的地理课堂。由于天气变化是每位学生都非常熟知的一种现象,因此教育者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让他们联系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根据所在城市的天气变化特点来自行理解教材中的地理知识,而后再委派一名小组代表来对自己组内的研究观点在班级中表达出来,通过此种方式来强化所学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

(三)创设教学情境,启发学生的地理感知

地理课程的所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性,因此教育者可以在课堂中多多引进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例子,通过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来加深地理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标准。例如在教授有关降雨成因的相关课程时,教育者可以引导学生联想一下,当在家里用水壶烧热水时,当我们将水壶盖子拿起来以后会看到何种现象呢?当学生回想一下自己烧热水的情境后,就能够直观地理解:当水被烧开后会形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到冷空气后会凝结成为水滴,当水滴汇聚到一起并降落下来就成为了降雨。

四、总结

正所谓教育即生活,地理课程中的知识学习同样也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地理教育者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者作用,帮助学生运用在课堂中所学习到的地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通过此种方式来打消学生对地理课程的畏难情绪,积极投入到地理课程的学习中,并取得好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程秀兰.多学科视野中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透视[J].教育研究,2014,(9):69-76.

第5篇:地理课堂设计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有效;策略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实行着新课程的改革,目的就是为了能够适应新时代社会对于教育的各种要求,高中在整个教育阶段是非常重要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是学生们跨入大学的一个关键的阶段,而在其中,高中地理是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比较重要的一个科目,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空间以及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相关的改革内容是否有效,主要是看教师能否对于改革做出正确的理解和行动,只有正确的理解并且将这些改革措施付诸行动才能够提升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虽然我国对于教育改革的决心很坚定,在很多方面都已经实施了配套的措施,各个地区的高中在改革之后的效果也非常的明显,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改革之后的和现有很多高中地理课堂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通过加强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理论研究,对实际的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有着实质性的意义。

二、高中地理课程的特征和课堂教学困境分析

(一)高中地理课程的特征分析

高中时期,学生的知识水平已经到了基础的阶段,对各个方面的情况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于地理,学生也是如此。高中地理的教学比较讲究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比如说在讲一些地理知识的时候,必须要结合实物或者现象来进行综合的展示,这是高中地理课程与其他课程所不同的一点,在给学生梳理地理知识的时候,必须要对地理的整体架构拿捏得当。高中地理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要培养学生分析事物的能力,地区发展是作为人文地理来学习的,在学习人文地理的时候,学生必须要学会地区发展的因素,包括制约其发展的要素和促进发展的因素等等,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分析的重要思想来思考人类社会当中的一些现实性问题。新课程的改革将高中地理的知识内容做了一定程度的难度下调,但是更多的增加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内容,目的就是为了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去想问题的相关解决方案。

(二)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困境分析

高中地理的课堂上还有一些困境需要得到解决才能够促进改革的深入,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首先就是地理老师对于相关的课程资源的开发还不够,或者说还不到位,很多时候教师在进行课程知识的讲解的时候都没有将这些课程资源利用起来,如果能够高效的利用,那么课堂之上将会是另外一种效果,把地理的知识完整生动形象的给学生展示出来。其次,地理教师大多数都受到了传统教育理念和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分地强调重点知识,却没有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对于一些比较有趣味性的,具有启示意义的地理知识也没有进行拓展,这样就让学生失去了这一部分的知识。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极为不利,这也是课堂教学质量不能提高的一个原因。

三、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要加强高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性就必须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才可以。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定的了解,这是有效教学策略实施的基础。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比如说各个学生复习的程度,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等,将教学设计和目标的设计进行分层,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措施来进行教学,可以使得教学活动非常灵活。其次,教师要全面解读课标,有效实施教学设计,不能够因为一些小状况就放弃原有的教学计划,教学设计的初衷就在于让教学目标达成,同时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发挥出自己的学习能力。那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当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要让学生成为高中地理学习的主体。要对地理教学的策略加以转变,将地理课堂的良好氛围进行营造,对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活动要进行合理化的利用,将地理课程的活动教学有效的开展。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下营造出一种人人参与人人思考的良好学习氛围,这样能够激发出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在学习许多知识的时候,学生都会有许多问题,这个时候教师要让学生们合作讨论,共同探讨出一个认为合适的答案。同时一个答案出来之后教师要设置新的问题情景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在不断的知识矛盾当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加强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就是教师,教师应该不断地改善教学方式和相关的教学策略,在实践当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另外,应该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此,才能够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田彩琼.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30).

[2]刘启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9):3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