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风险分层管理范文

风险分层管理全文(5篇)

风险分层管理

第1篇:风险分层管理范文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1引言

由于工程项目涉及面相对较广,且时间跨度较大、造价高,其设计、施工各个阶段都必然存在潜在风险,甚至可能发生对工程项目有害的事件,造成工程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的偏差。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能够主动控制工程项目目标,预防项目风险,在最大限度上降低风险发生可能性。

2层次分析法风险管理及其原理

2.1层次分析法

工程项目风险分析与评价的结果,将会直接影响项目最终做出的决策。目前,风险评价过程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为层次分析法(AHP),这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决策评价分析方法,主要是针对定性问题所实施的定量分析方法,其优势在于简便、灵活且实用,是一种多准则决策法。

2.2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

该方法应用于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是将各类复杂的风险因素,依据内部因素、类型等,划分为不同层次,然后以相关经验作为分析基础,将复杂风向分解为若干层次与指标,评判、计算并比较分析同一层次的风险因素,确定不同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重要性等,再对分析结果进行检验,最后按照递阶层次汇总各类分析因素,为风险管理提供重要决策性信息。

3层次分析法在建筑工程风险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3.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风险的层次结构模型一般可以分成三层,即目标层、风险因素以及措施层。(1)目标层。目标层即为工程项目,包括桥梁、城市隧道的建设等。(2)风险因素层。风险因素层包含了导致项目风险的各个因素,主要可以分为技术风险、方案风险、合同风险、质量风险、工期风险、资金风险、不可抗力风险、物品发现风险等几大类。(3)措施层。①风险规避。采用更合理的工作方法、避免不熟悉的技术手段等,通过项目实施计划的变更,消除风险发生因素。②风险转移。寻找承包商、开通保险业务,将项目风险转嫁给没有利害关系的第三方。③风险弱化。通过多次论证和试验,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发生概率与后期可能带来的影响。④接受风险。在对风险进行了充分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紧急情况应急计划,增加监控与应急储备。

3.2层次分析法的实施步骤

在风险管理中引入层次分析法,可将风险进行层次划分,保留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减少风险分析工作量,开展全面的风险管理工作,步骤如下:

3.2.1风险识别风险管理需要对工程中的各类风险进行分析,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风险识别,风险识别工作不能仅针对显而易见的风险。同时建筑工程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风险也因此呈动态状态,在风险识别中也就要重视风险变化,以及可能出现的新风险。

3.2.2进行层次判断与比较制定风险管理决策通过前文内容首先建立了风险管理模型,模型的上下层要保证存在密切的隶属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可进行比较与判断的两个矩阵,为接下来的风险评估与检验提供必要条件。每个风险分解为若干个影响因素,并配以评价准则,在模型构建完成后,对各个因素的重要性进行评价,并根据程度排序,通过对比分析,确定工程风险的主要因素、次要因素,采用保留主要、忽略次要的原则,最后将主要因素的风险解决方案加入到风险管理决策中。

3.2.3构造风险因素判断矩阵就各个上层元素,对与其存在逻辑关系的下层元素,实施一对一比较,并通过分析、判断,来确定下层次元素的相对重要性,上表中,AK为某上层元素;Bi为下层元素,与AK存在逻辑关系;bij表示就AK而言,Bi与Bj的相对重要性。

3.2.4构造各风险因素严重程度判断矩阵使用低、中、高风险这三个标准表达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而能够求得各个子风险因素的相对危害程度值,而为了提高描述的准确性,可采用很低、较低、低、一般、高、较高等层次的划分进行描述。

3.2.5进行计算采用AHP计算机软件,检验专家评判一致性问题,如果一致性检验无法通过,则应当重作评判,进行再检验,直至通过为止。

3.2.6层次总排序依据各个子风险因素的危害程度,求出工作包风险,及其处于高、中、低等不同层级的概率值,然后据此判断各个风险包的大小。依据AHP合成权重的计算方法,并求出其总排序,在合成之后即可得出项目总风险水平。项目经理还应注重各工作包的风险大小,以便做出风险处理的决策。

4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作为系统性的工程,能够有效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而通过充分利用层次分析方法,对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能够帮助管理人员更加有针对性的部署风险防范和应对措施,从而全面的提高风险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帅帅,武斌.层次分析法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科技博览,2015(44):178~179.

[2]董君.层次分析法权重计算方法分析及其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15(29):218.

第2篇:风险分层管理范文

关键词:安全管理;安全风险分级;层次分析法;工程项目;动态评价

0引言

近年来,外包工程项目已成为电力行业安全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和事故“重灾区”。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电力外包工程项目发生事故13起,死亡13人,占电力作业事故总数的68.4%,死亡总人数的68.4%[1-2]。电力工程项目类别多、作业部位点多面广、作业环境复杂、高风险作业多,且工程项目不同施工阶段,随着工期变化,施工作业活动、作业环境等都会有所变化,安全风险也随之动态变化,安全管理难度大、效能低。因此,有必要探索更加高效、更具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方法,有效管控电力工程项目安全风险。2016年1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双重预防体系的构建,能有效推动企业安全发展[3]。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从源头上系统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按风险不同等级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强调安全生产关口前移,在隐患排查治理基础上,引入事前辨识评估管控机制,并且通过分级,采取分层分级管控模式,使安全管理重点突出,更加精细高效。当前,国内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研究较多,煤矿[4]、金属非金属矿山[5]、石油[6]、公路[7]等领域都有相关研究应用,杨丹、张明等人针对电力建设施工中常见的风险隐患分级管控进行了探讨和研究[8-9],但尚未涉及对电力工程项目进行安全风险评价和动态分级的研究。基于此,本文结合电力工程项目施工特点,引入了安全风险动态分级机制[10],采用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了电力工程项目安全风险动态分级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采用定量评分方式,每日对项目安全风险等级进行动态评价分级,直观体现主要风险点,便于项目管理单位各级责任人和安全监管人员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对工程项目分层分级地进行精准有效管控。

1体系构建

1.1基本原则

电力工程项目安全风险动态分级体系的构建,遵循“科学性、客观性、实用性、动态性”原则,针对电力工程项目特点,筛选出7项影响项目安全风险的关键因素进行安全风险评价。并根据各因素特点,将其分为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两类,静态评价包括项目类型u1、项目规模u2、承包商能力u3、作业时间u4;动态评价包括作业环境u5、主要作业类型u6和作业人数u7。将每个主要因素作为一个评价单元,以评分表的形式将风险值进行量化评分。

1.2数学建模

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AHP)在系统决策评价中比较常见,其重在将人的主观定性意愿转化为数据化的定量分析,将人的主观判断进行系统化、层次化、数值化,通过数学方法求解,得出以数值为结论的决策判断结果[11]。通过向专家机构调研建立因素权重判断矩阵,并利用计算机软件完成权重分配计算,最终总权重分配结果如表1所列。同时,按照德尔菲法制定细则,实际应用中分值为方便取整,总分取120分。

1.3评价细则构建

1.3.1项目类型。建设工程项目主要涉及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其施工内容较复杂,项目风险也较高。根据电力工程项目主要内容,本次研究将项目分为维保类项目、技术改造项目、环境整治项目、房屋装修整修项目、大修理项目、建设工程项目等类型,对不同类型的项目分类赋予不同风险值,如表2所列。1.3.2项目规模。根据电力工程项目预算总金额将项目规模分为5类。项目规模越大,项目一般越复杂,项目风险也越高(见表3)。1.3.3承包商能力。项目承包商安全施工能力越高,其安全管理水平也越高,项目风险则越低[12]。因此,运用承包商安全施工能力评价结果对承包商能力分类进行风险评价,如表4所列。1.3.4作业时间。根据完成工程项目所需的时间长短,分类进行风险评价。工程项目工期越长,不确定因素越多,出现问题的几率也越大,项目风险也越高,如表5所列。1.3.5作业环境。作业环境是影响安全生产的四大因素之一,因此,项目作业环境也是项目风险评价的重要因素。结合企业安全风险四色图结果,对工程项目当日施工所在区域的作业环境进行动态风险评价,如表6所列。1.3.6主要作业类型。工程项目施工作业类型是影响项目风险的最关键因素,作业危险性越大,项目风险越高。对工程项目当日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脚手架作业、起重吊装工程、钢结构工程、拆除工程、潜水作业、有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动火作业和临时用电等危险性作业分类进行风险评价,如表7所列。1.3.7作业人数。作业人数越多,可能出现的状况越多,管控难度越大。因此,根据工程项目当日现场作业人数分类进行风险评价,如表8所列。

1.4评价等级

对电力工程项目进行风险评价时,仅需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对照每个评价单元的标准分值选择实际风险分值,然后将各单元实际风险分值相加即为工程项目风险分值。各评价单元最大风险值之和为120分。按工程项目风险分值高低,将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等级分为特别重大风险、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较小风险,分别用用红、橙、黄、蓝、绿5种颜色表示,如表9所列。

2分级管控措施

确定工程项目风险等级后,根据风险分级、分层、分类、分专业管理原则,按照风险类型,分层级制定针对性风险管控措施,并在施工现场设置风险分级告知牌,实施分层、分级、分类管控。风险管控层级分为单位、部门、班组和岗位4级。其中,较大及以上风险项目,单位主要负责人、技术管理部门、安全监督部门、项目部门、班组负责人应做好安全监督检查,项目责任部门应安排专人实行全过程旁站监护;一般风险项目,项目部门、班组负责人应做好全过程的安全监督检查;较小风险项目,班组负责人应做好安全监督检查,岗位人员落实管控措施。

3结语

第3篇:风险分层管理范文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风险评估内部优化管理

一、上市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

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全面梳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工作人员在思维层面形成一个系统性认知,为后续财务风险评估以及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部分上市公司在运行过程中,尽管制定了财务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制度,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制度体系不完善,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风险评估与控制的目的在于,通过制度化、系统化的举措,大幅度提升上市公司对于风险的应对能力,规避风险,确保上市公司的正常运转。现阶段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估与控制制度的问题主要存在于缺失后台管理制度以及内部控制制度两个方面,这就意味着上市公司无法对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估,也难以对各类财务风险进行管控。财务风险评估人员与管理人员作为上市公司财务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其工作能力与专业水平对于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整体控制能力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目前一小部分管理人员缺乏预警意识,难以根据上市企业各项财务数据,准确细致地进行财务风险评估。对于已经发生的财务风险,自身也没有必要的管理手段进行应对,进而削弱了上市公司对财务风险的抵御能力,对于公司的长远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完善,上市公司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在资本结构上进行了调整。这种调整固然能够增强上市企业支配资金的能力,但是过度使用财务杠杆,极易引发企业负债率的上升,造成上市公司投入与收益之间的失衡。

二、内部优化管理框架下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估方法

为了进一步提升内部优化管理框架下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全面性,可以借助于模糊分层法,进行财务风险模型的设计,形成一个完整财务风险评估结果。财务风险评估应当包括财务风险识别、财务风险分析以及财务风险评价等环节,通过一系列的财务风险评估工作,上市公司能够对自身运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财务风险点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帮助上市公司的管理者明确财务风险登记,进而为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的开展提供方向性引导。在过往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上市公司在财务风险评估过程中,采取多种风险评估方式,分析公司自身存在的财务问题,但是效果不佳,评估结果无法反映出实际情况。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情况,上市公司做出了调整,采取了新的评价机制。模糊分层法作为一种分析模型,实现了复杂指标的单一化处理,在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估工作中的应用能够理顺上市企业庞杂的财务数据,形成完整的评估机制,同时也为后续内部优化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方向性引导。以某上市公司为例,其在进行自身财务风险评估的过程中,使用模糊分层法,构建起财务风险评估模型。该上市公司在运营过程中,通过资金募集的方式获得大量资金,建立起交通运输设备公司,控股方为某汽车企业,其股权占比为70%,分别在上海、深圳、成都建立分支结构。在进行财务风险评估的过程中,考虑到该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估的复杂性,管理人员将评估模型划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方法层,在目标层中,借助于运算,确定该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程度;准则层主要依据上市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进行相应处理;方法层主要处理影响财务风险的各项具体指标。经过一系列计算,发现该上市公司2018年财务风险指标为67.89,企业内部存在着一定的财务风险,应当进行必要的防范与控制。

三、内部优化管理框架下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上市公司财务管理风险控制要求工作人员,有效转变观念,创新管理方法,在资本结构优化、风险制度完善、财务预算管控方面作出调整,形成有效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机制,理顺内部优化管理流程,强化管理效能。

(一)持续优化上市公司资本结构

上市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降低财务风险,实现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应当对资本结构进行优化。在这一过程中,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应当转变思路,正确认识自身的资本结构,以此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资本结构的调整与改善。例如融资作为上市公司财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管控财务风险,在融资之前,上市公司应当组织财务管理人员借助于财务评估模型,对融资带来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形成评估报告,并根据评估报告制订应对预案,在完成对融资筛选的基础上,提升融资效果,防范财务风险的出现。在日常运营过程中,一旦出现上市公司负债与资本不平衡的情况,在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做好资本结构优化工作,对上市公司负债率进行控制。通过这种方式,使得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逐步合理化以及科学化,从而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确保财务安全。

(二)健全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在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做好风险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工作,以制度规范行为,确保各项财务风险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增强财务风险管理能力。在实际的制度建设环节,财务管理人员应当着眼于实际,结合上市公司自身的特点,扎实做好制度建设,明确财务风险管理的内容、管理标准、管理流程。例如建立起绩效考核机制,将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果与岗位晋升、工资收入结合起来,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财务管理人员参与到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工作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财务管理质量。为了有效应对财务风险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上市公司有必要投入资源,进行风险管理手段的升级,借助于计算机、软件系统等技术手段,开展相应的管理工作,同时通过培训或者轮训的方式,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技能提升。通过这种方法,引导管理人员形成预警意识,使财务风险评估工作顺利开展,同时也能够增强财务数据处理的效果与质量,降低财务风险控制工作中出现失误的几率。

(三)完善财务预算制度

财务预算制度的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能力,有效提升了财务风险控制能力,增强了各项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在制度完善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当做好工作衔接,进行部门联动,全面做好预算编制工作。在编制过程中,应考虑市场以及公司自身的运行情况,进行公司资金结构的优化,以确保资金的运用安全稳定,避免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四、结论

为切实提升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评估与控制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下上市公司资金配置、使用方面的新变化,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文章着眼于实际,全面梳理现阶段上市公司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使用模糊分层法对财务风险进行评估,通过采取必要的应对手段,将内部优化管理与财务风险控制结合起来,抵御财务风险,确保上市公司安全高效运转。

参考文献:

[1]任亚琴.企业基建财务管理与风险控制探究[J].当代会计,2017,(10):96-97.

[2]于莉.基于内部控制视角浅析企业财务风险评价及控制策略[J].民营科技,2016,(4):93-94.

[3]张雯.物流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与内部管理控制策略[J].管理观察,2018,(10):31-33.

[4]王海顺.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策略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8,(12):107-109.

第4篇:风险分层管理范文

关键词:授权;;分层授权意义;风险防范

一、授权的法律内涵

“授权”既是一个管理学概念,也是一个法律概念。从字面上看,“授权”是指把权力授予或委托给他人或机构代为执行。遵循本文题目的框架,本文将从法律角度阐述“授权”的世界观内涵;并从管理的角度探讨授权风险控制的方法论外延。

(一)民法上授权的内涵

从民法的视野来看,自《民法通则》,到《合同法》,再到《民法总则》,“授权”的概念都是以行为的表述出现的,根据《民法总则》第一百六十五条的表述,授权行为是关系产生的基础,即权的一种授予行为。在实践中,“授权”、“委托”等法律概念常有混同之现象。实然,从权利的来源来看,授权有单方行为说与双方行为说之区别,单方行为说认为,“授权是有相对人的单方法律行为,即授予权的意思表示,于相对人了解(对话)或者到达相对人(非对话)时即发生授权的效力,不以相对人的承诺为必要。”双方行为说又称委托契约说,即在委托关系中,需委托人和受托人意思表示一致,关系才能产生。由此不难看出,“授权”一词更契合单方行为说,而“委托”一词更契合双方行为说,但无论如何,“授权”与“委托”作为权的权利来源已得到通说的肯定。

(二)行政法上授权的内涵

相较于民法领域对“授权”与“委托”概念的趋同,行政法领域对“授权”与“委托”却有明确区别。从行政法的视野来看,授权是根据具体的法律规定所享有的权利,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职能,以自己名义对外承担法律责任;委托是行政机关以自己名义委托其他组织行使自己权利的行为,受托组织不可以以自己名义行使行政职能,须以委托的行政机关名义行使行政职能,由委托的行政机关对外承担法律责任。比较可知,行政法学界认为,授权行为名义主体与法律责任主体均为被授权人,而委托行为名义主体与法律责任主体均为委托人。再来看《民法总则》中对的定义:“人在权限内,以被人名义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被人发生效力。”可知,民法中对“”的定义实际采纳了行政法中对“委托”的定义。需要说明的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隐名”等特例,本文认为,“隐名”并非行为的变异,而是在“”概念框架下的特殊情形,在此不做研究与赘述。鉴于本文研究对象“现代电力企业”是私权利主体,本文也在民法框架下研究“授权”的概念,即:等同于“委托”行为,将“授权”作为权的权利来源。

二、现代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中分层授权的意义

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领域,电力行业经过40年的发展和积累,工艺技术突飞猛进,生产指标不断优化,经营管理日趋规范,形成了比较成熟、相对固定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但同时,大规模、高速度的电源点建设,使得国内电力市场供需不平衡,市场竞争加剧,经营形势日益严峻。面对复杂的市场竞争,需要根据现代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中一些特点,深入推进分层授权,使领导人员分身有术,同时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现代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

一是,上下游业务结构较为单一,生产经营模式固化,在市场营销、招投标方面存在的风险较小,因而签订的合同也多使用规范文本,需要针对不同合同内容进行研究决策的情况较少;二是,处于垄断行业,且受先天因素影响,电力企业去行政化一直没有完全实现,加之近年来中央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大环境下,电力企业在做大做强的同时,行政化色彩仍较为浓厚;三是,电力企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投资建设了相关产业,虽经过“主多分开、主辅分离”、“减少管理层级”及“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等,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非主营业务,这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主业从财力、物力、人力上给予支持;四是,根据中央《关于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的指导意见》,大型电力企业集团在国资委主导下,迅速推进整合重组,使得业务板块大幅增加,如原国电集团与神华集团重组成立国家能源投资集团,产业涉及煤炭、电力、运输、煤制油化工等多板块,提升统一管理调度水平,发挥区域协同优势,需要领导层投入大量精力,创新性地开展工作。

(二)分层授权模式及其意义

综合分析现代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结合授权的法律内涵及现代企业管理中“授权管理”的研究成果,现代电力企业从管理层级、业务模式和管理体制上,都应倡导并实施分层授权管理模式。1.从管理层级看,现代电力企业普遍存在系统内管理层级较多的情况,这就决定了现代电力企业需要实施纵向的分层授权。如国电宁夏分公司所属上市公司英力特化工,下设热电分公司、氯碱分公司、电石分公司、树脂分公司及一家独立法人单位(青山宾馆),根据现代法人治理要求,必须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细化不同治理主体的权利清单,实施分层授权,才能减少管理层级,优化管理流程,提升组织运转效率。同时,避免法人人格否定,使法人独立承担法律责任。2.从业务模式看,现代电力企业业务板块大幅增加,这就决定了现代电力企业需要适度横向的分层授权。企业领导人员自身能力和精力有限,不可能全面深入掌握每个业务板块的管理要求和知识结构,实施横向分层授权,可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也避免领导人员凡事均亲力亲为,抓大也不放小,最后却“出师未捷身先死”。同时,授权可以调动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力于企业培养一批有能力、有担当的中坚力量,不会像诸葛亮治下的蜀国,在诸葛亮倒下后蜀中无大将,成为三国霸主中最先灭亡的一个。3.从管理体制看,现代电力企业行政化色彩较为浓厚,这就要求现代电力企业不同层级人员权力分配上的分层授权,以推进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分层授权可以使权力更均衡地在企业内进行分配,避免领导人员专权。同时,授权使员工参与决策,帮助员工改变被动完成领导交办事务的工作模式,对员工的工作激励、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等都有积极影响,被授权的员工更富有挑战精神和合作意愿。

(三)在分层授权基础上的其他授权模式

探讨完现代电力企业分层授权的管理模式后,笔者认为需简要描述一下在分层授权基础上的其他授权模式。首先,现代电力企业的业务过程中,多使用格式合同,这就要求授权时应当以一般授权为主,特别授权为辅;其次,现代电力企业业务板块的增加,要求授权时应当以限定范围授权为主,全权授权为辅;再次,现代电力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行为日益增加,不可控因素较多,要求授权时应当以短期授权为主,长期授权为辅。

三、现代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中分层授权的风险及防控

(一)现代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中分层授权易产生的风险

分层授权虽然可以提高经营效率,明确法律职责,但其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体现在法律层面和管理层面两方面。1.法律层面的风险:分层授权容易产生无权、越权等瑕疵行为:无权顾名思义是在没有权的前提下实施的行为,越权顾名思义是超越权限的行为。无权与越权虽然并不必然使行为无效,但其对公司利益的损害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在实践中,相对方常以表见作为抗辩,要求被人承担连带责任,造成公司承担不必要的损失,增加不必要的诉累。2.管理层面的风险:公司对于授权工作的管理上常存在各项漏洞,具体表现在:授权管理制度的缺失,内控制度中对授权要求的缺失,授权岗位缺乏独立性,授权办理程序不规范,授权书中内容存在缺陷,无法明确授权行为的责任主体是授权人还是被授权人等。管理的漏洞常引发法律风险,因此,分层授权法律层面风险与管理层面的风险是相伴相生,相辅相成的。

(二)现代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中分层授权的风险控制

1.将授权管理纳入合规管理体系。订立完备的授权管理制度,将授权管理纳入合规业务管理流程。用制度规范行为,对授权人的产生范围、任用条件,授权委托书的发放和管理,特别是对被授权人的权利义务,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予以明确,同时制定有效的监督、制约及奖惩制度,对正确行使权力的人员予以奖励,对损害公司利益的人员视情节轻重予以惩处。2.通过培训培育授权文化。授权是法律行为,也是一种管理行为,在授权监控目标、流程、组织、制度建设完成后,要将授权与授权监控理念融入企业文化。通过培训,使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重视授权管理,使其会“授权”,即知道授权给谁?授哪些权?如何授权?授权后如何进行监督和控制。也使得被授权人提高履职能力,在责、权、利相统一的构架下,积极正确行权履职。3.规范授权委托书管理。一是,规范授权委托书格式,特别是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均应采用书面形式,明确人、事项、权限和期限,防止人因授权委托内容不明而从事损害企业利益的活动。二是,根据前述分层授权基础下其他授权模式,坚持一般授权为主、特别授权为辅,限定范围授权为主、全权授权为辅,短期授权为主、长期授权为辅的授权原则。对于需要经常、反复处理相同或类似业务的人员,在一定授权额度内可为其发放长期授权委托书,在一定期间内人的行为有效;对于临时性、偶发性或特别重大事项发放一次性授权委托书。三是,对授权委托书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严格履行授权委托书的登记、备案、注销、归档手续,同时密切关注人岗位变动情况,对权丧失的,要及时收回授权,以免出现无权、表见,损害被人利益的情况。4.关注授权管理的重点问题。一是合理授权,可授权的工作应该是下属可以做到或通过努力便能做到的“管理性”工作,在这基础上授权后不会导致局面受影响,应尽量授权;而诸如重大决策、财务审批权、人事权等具有“处分”性质的工作,则最好不往下授权。二是择人授权,被授权对象应该德才兼备,有积极的工作热情,勤于付出,勇于负责。必须了解和掌握权责及被授权业务涉及的专业知识。同时,对员工进行培训并考核合格,是其获得授权的前提。三是授权监管,不受制约的权力多引发权力的滥用,授权并不等于完全放权。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未经授权人同意,被授权人不得私自转委托,不得在事务的过程中接受正常报酬以外的其他利益,工作或关系结束后,应及时报告事务完成情况,做到闭环管理。

参考文献:

[1]汪渊智.法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江平.民法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

[3]王国猛,郑全全.员工授权管理:起源、研究范式及其发展趋势[J].科研管理,2008(3).

第5篇:风险分层管理范文

(一)从行业的战略目标出发

在完善天然气行业财务风险体系上,应该坚持行业的战略目标。以行业的未来发展路线,为基本指导方针。为此,行业的财务风险,要分层次的控制管理:首先,从行业的总体结构入手,以保证天然气行业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有有效的内部驱动力,可以由企业的高层直接组织管理内部控制。在企业内部管理上,要把授权人员与执行人员分开,做到职务的明确划分。并且,可以在企业内部设立风险官和财务总监,专职的监督行业财务风险管理。再次,可以把现代化的信息系统运用到财务管理上,以更好的对企业的生产发展和销售状况进行管理和监督。从而使财务报告更好的风险识别,以此制定出切合实际的风险评估和预测。在此基础上,把天然气行业的财务风险整合成一个完善的系统。通过这个有效系统,结合行业的发展情况,可以制定出对应的风险策略。并且能在总体管理上全方位、多角度的分层次实行财务风险控制。为保证财务风险系统的有效控制,也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风险反馈评定机制,鼓励内部员工积极的参与和更好的发展企业文化。

(二)坚持全面性原则

天然气行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是渗透在各个环节上的,覆盖其行业的各个部门。同时,天然气行业的管理要有系统的理论制度,即把天然气的整个生产流程作为整体来制定策略,以保证财务风险的全面性。天然气行业在管理和生产问题上,都需要一套具体的可施行管理方案,只有明确管理责任分工,才能使管理机制有效的落实。管理机制对企业的效益实现,有规范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天然气的运行质量,从而满足管理要求,促使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有效结合。

二、天然气行业财务风险管理实践策略

天然气行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可以从三个阶段来开展,才能在复杂的风险评估问题上找到合理的管理措施。在第一个阶段收集风险信息,根据这些风险信息对可能产生的风险做评估预测,这个主要是结合市场的发展情况来实施。第二个阶段是根据评估结果来分析风险承受度,然后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从而确定正确的解决方案。具体而言,就是将财务风险的责任和任务落实,然后梳理工作流程,建立全方位的管理机制,将财务风险管理落实到工作流程中。第三阶段就是财务风险管理的实施问题,根据天然气行业的经营风险,将风险管理措施应用到管理流程上,然后具体的结合实际问题不断的发展创新。在这个阶段要多运用企业的财务管理措施,对生产流程不断的抽查测试,从而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做到工作流程的具体优化。结合天然气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就是要坚持财务风险管理目标与应对方案相一致,从而使运营效率和内部控制相平衡。对于运营效率,要在关键的环节上找控制点,然后再实行对应的措施。财务风险管理思路的核心方针要结合具体的管理措施。

三、结束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