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建筑历史理论范文

建筑历史理论全文(5篇)

建筑历史理论

第1篇:建筑历史理论范文

1962年,当保罗•波多盖希在L’archetectura(《建筑学》)杂志发表这一作品后,引起了当时绝大部分建筑师的困惑———因为大家都无法将巴尔蒂住宅归入已有的任何一个建筑流派。它自由的曲线外墙具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特征,象征着现代“自由平面”中自由隔断在未来的一种发展[3],但大家又可以从这个“前所未有”的建筑中寻找出某些“过去”的蛛丝马迹。从它的外形、基座、屋顶等处,都可以感受到保罗•波多盖希受巴洛克风格的深刻影响。巴尔蒂住宅的设计还将建筑所处的环境紧密且和谐地融合在了建筑中。在保罗•波多盖希的建筑作品中,历史、传统与自然是构成建筑灵魂的三大核心部分。巴尔蒂住宅是保罗•波多盖希的第一个自由的设计作品。作品中蕴含的历史、传统、自然三大要素,正如哈琴所说的“恢复其话语与尘世的联系”。波多盖希将“记忆”作为关键词,将这几大要素贯穿成线。他认为通过对“记忆”留给我们的潜意识的表达,可以使我们对环境的体验更为深刻与丰富,历史与传统可以依靠独特的空间组织方式“深深地植根于我们每一个人”。波多盖希的作品特别重视社会语境与历史语境对建筑的审美与社会双重内涵的影响作用。他最喜欢的自己的罗马大清真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在设计这部作品时,波多盖希所面对的情况是罗马所汇聚的众多复杂、多元的文化历史传统背景。在这里既有占据着优势地位的天主教文化,有曾经辉煌一时的古罗马文明留下的痕迹。又因其选址在古罗马与古撒宾国的交界处,使得这座建筑的设计不得不面对多种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保罗•波多盖希说过“:后现代主义是联系历史与今天的一种重要方法。”[4]在波多盖希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巴洛克建筑的元素与各阶段历史传统文化的对话,建筑地点的特性与对环境的相互尊重也通过建筑语言表现出来。但是,按哈琴的说法,波多盖希作品中对传统和历史的“回归”与“重访”并不是根据记忆碎片随意组织和毫无原则地拼凑,而是以“反讽式戏仿”的方式作为重要的表达形式。他一方面无法拒绝并且接受了现代主义带来的先进材料与技术,另一方面又在传统的建筑形式的语境中结合当前的建筑形式中积极的一面。

复杂与矛盾:文丘里的焦虑

罗伯特•文丘里(RobertVenturi)的建筑理论中倡导多元性、矛盾性和不定性的倾向与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特征非常吻合,其著作《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向拉斯维加斯学习》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宣言。对于文丘里的建筑思想,也许我们可以从他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开端的一段话中得到大致了解:建筑师再也不能被清教徒式的正统现代主义建筑的说教吓唬住了。我喜欢基本要素混杂而不要“纯粹”,折衷而不要“干净”,扭曲而不要“真率”,含糊而不要“分明”,既反常又无个性,既恼人又“有趣”,宁要平凡的也不要“造作的”,宁可适应也不要排斥,宁可过多也不要简单,既要旧的也要创新,宁可不一致和不肯定也不要直接的和明确的。[5]对于以上这番话,熟悉哈琴的后现代主义诗学的人一定会觉得眼熟,其中一系列词语如“混杂”、“折衷”、“既、又”等也正是哈琴后现代主义诗学中对后现代主义艺术进行概括的关键词。在这里,文丘里不仅对现代主义的“清教徒式的说教”进行了审视,而且摆明了自己的态度,即对于现代主义的这种高高在上的、对建筑的使用者的需求的“压制”者姿态的拒绝。他还说:“既要含蓄的功能也要明确的功能。我喜欢“两者兼顾”超过“非此即彼”,我喜欢黑的和白的或者灰的而不喜欢非黑即白。[5]”文丘里的这种态度,体现了后现代主义艺术对现代主义在道德与审美上对大众“管制”的消极的审美反应。他认为,现代主义建筑通过纯粹艺术结构来改革社会的理想只不过是一种神话。这种纯粹、干净的艺术结构意味着一统化的秩序和规则。这种理性主义企图以少去多,以简单来对付复杂的企图在文丘里看来是非常危险的。文丘里以及后面要提到的查尔斯•詹克斯都对具有显赫声誉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少就是多”的原则深恶痛绝,这种原则意在以统一的简单的法则来替代事物的复杂多样性。这种看似强势的原则,在文丘里看来却是一种软弱无力的表现。他赞同P•Rudolph对密斯这一矛盾理论的解释:人们永远解决不了世上所有的问题……建筑师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如果他试图解决再多一点问题,就会使他的建筑变得软弱无力。“少就是多”这一学说,对复杂不满而借以排斥,以达到它表现的目的。[5]同波多盖希一样,文丘里重视社会语境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影响作用,他认为建筑设计必须要将生活经验与社会需要等因素考虑在内。对此,他提出了一条简单可行的解决办法,那就是设计出一种兼容而不排斥的建筑。文丘里对西方传统的“非此即彼”的传统二元对立思维对艺术的危害感到深深地焦虑,他提倡建筑领域中的“两种兼顾”的现象。这种现象是产生矛盾的根源。在建筑的功能与结构上,文丘里理想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是具有“双重功能”的。他对勒•柯布西埃及康的双重功能构建赞赏不已。勒•柯布西埃的马赛公寓的遮阳板既是结构又是外廊,高高的集柱和他的能“躲藏”设备的空心管道,还能调节自然光线。这与密斯和约翰逊合作设计的西格拉姆大楼,除办公室外排除其他一切功能的做法完全不同。“双重功能”的想法很自然地表明了其意识形态立场。用波多盖希的话来说,正是通过这种模糊不定性和多重意蕴使解码的观察者参与语义的生成过程。如何才能设计出这种“兼容而不排斥的建筑”呢?文丘里提出了两条原则:即一向传统学习;二向民间艺术(PopArt)学习。文丘里提出了“不传统地运用传统”这一听起来非常矛盾、模糊的原则。他所指的“传统”并非仅仅包含“过去”的意思。他把建筑构件和建筑方法等都归集到“传统”的范围之内。提倡将这些普通构件普遍地运用于民间艺术中。现代主义的精英意识唯恐这些平庸与粗俗的构件会导致整个景色的平庸与粗俗,但文丘里却认为它们正是我们的城市随时多样化与有生命力的主要源泉。建筑师与城市规划师完全可以通过一定方式地改造,使这些传统构件适应环境的需要,从而获得更有意义、更新的效果。虽然在建筑界看来文丘里的思想已经有了明显的后现代特征,但他一直否认自己是后现代主义者,将自己置于后现代主义之外。真正开始明确提出后现代主义概念,并将之引入广泛艺术领域,从而深入探讨后现代艺术的内涵的是另外一个备受哈琴推崇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家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Jencks)。詹克斯将建筑的意义传达与形式之间的关系放到语言学的语境中进行考察,将建筑的形式与功能引入历史维度,使可供建筑使用的“语言”范围扩大。

双重译码:詹克斯及现代建筑之死

第2篇:建筑历史理论范文

本文所要阐述的正是这样一种可以显著反映主体内在需求的建筑形式问题。对建筑形式的主体特征的理论梳理,对设计观念的形成和设计方法论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意义。英国建筑历史学家B•阿尔索普谈到“当人类第一次将自己与他的建筑视为一体和引以自豪,并且比单纯需要更进一步——他开始关心他的建筑‘外观’之时,建筑才真正开始”。一般情况下,对建筑形式问题的研究,反映为设计手法或形式规律的研究和总结,表现出较强的应用特征和实用主义倾向,从而使语境广泛,内涵深刻的建筑形式问题具化为建筑形态或是建筑形式美规律的研究。例如,“建筑形式是体量和空间的联系点......,建筑形式、质感、材料、光与影的调节、色彩所有要素汇聚在一起,就形成了表达空间的品质或精神。建筑的品质决定于设计者运用和综合处理这些要素的能力,室内空间和建筑外部空间都如此”。(埃德蒙•N•培根Edmund•N•Bacon《城市设计》TheDesignofCities,1974年);又如“形式的含义是内部结构与外部轮廓以及整合在一起的原则。”如此等等都无外乎在概念上直指形态要素或形式法则的客观存在。或许换一个角度我们可以为形式存在找到新的思考方向。

恩斯特•卡西尔曾对空间这一抽象概念作出这样的论述,他说:“从一般知识论和人类哲学的观点来看,另一个问题现在占据了我们的兴趣并且一定会成为焦点。与其研究知觉空间的起源与发展,我们更必须分析符号空间。一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就处在了人类世界与动物世界之间的分界线上……。人并非直接地,而是靠着一个非常复杂和艰难的思维过程,才获得了抽象空间的观念——正是这种观念,不仅为人类开辟了通向一个新的知识领域道路,而且开辟了人的文化生活的全新方向。”这段论述是卡西尔旨在说明人的文化归属和抽象空间的关系问题——即抽象空间的创造和思考,饱含了人类的观念和情感。抽象空间的形成通过漫长的符号化过程与人类的观念发生了普遍的联系,这一文明的进程为我们思考建筑形式的主体特征带来启发,为形式观念的确立带来启迪(图1)。

历史每一个阶段的主题和语境都不断变化着、发展着。古典时期的唯美主义或者是唯理念的审美观、现代主义的功能和物质观、新近的后现代主义等观念不断更迭。建筑形式观念的变化受到物质技术和社会文化两方面的影响,而最终体现的是对建筑的形而上的追求,这种追求始终伴随着建筑学科的成长。古典时期的建筑与艺术成就的整合具有着双关的意义,那就是古典时期的建筑不仅是艺术的载体,就建筑本身而言也必须是一件“艺术品”。“山节藻棁”、“绣户洞房”、“表南山之巅为阙”等等,无论形式上的精致或是宏大最终都是超物质技术因素的主体意识形态的反映。哥特时期令人惊奇的尖拱不仅是成熟的结构形式,更是神圣意志的体现,是中世纪人们巨大的宗教热情与纯净心灵的体现(图2)。古典时期的建筑凝练了本地域、本民族集体的意识形态和情感,因此建筑形式不仅是物质固化的存在,更是主体对象化的存在。

现代主义在新的物质技术条件下将社会需求和功能要求作为建筑革命的客观理由,20世纪20年代背景下的青年人在主观上需要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形式观念,并以此发动了一场观念的革命。现在看来现代主义的迅速推广既是生产方式的转变,也是一场建筑意识形态的转变。克•亚历山大认为,范斯沃斯别墅设计显然受到了“单纯、明晰”这样主观形式观念的驱使,从而将功能的要素暂时耽置(图3)。现代主义之所以在60年代后广受质疑,如今看来并不是功能的理解或技术的应用有什么不妥,而是其偏执的形式观念受到了挑战。早期现代主义骨子里和保守的新古典主义者一样,是形式迷恋者,并且在主观上试图建立永恒的形式法则。

在国内近十年来,建筑现象逐渐成为公众话题。话题的焦点实际上是主体意识形态的争辩,是当下的建筑形式观念的社会反映。上海环球金融大厦、央视大楼、奥运和世博建筑具有明显的形式主义倾向,触动了集体的形式意识。这场讨论显然是不同主体的形式观念的讨论。在全民大讨论中专家明显回避形式的主观特征,而极力将形式观念与功能的、物质技术的含义联系起来,用以说明形式内涵的深刻性与合理性,但对于公众而言建筑本体是陌生的。面对主观上相当明显的形式倾向,却害怕扣上“形式主义”的帽子。这场讨论无论是“形式主义”的胜利还是“形式主义”的失败,都有待历史的判断,但建筑形式观念的主体特征却毫无悬念地呈现在公众面前。从存在和感知的交互关系而言,对建筑形而上的追求是通过可体验的物质性空间得到实现。视觉和行为的体验是其核心内容,这是主体观念反映的必要途径。但建筑形式观念的主体性思考范畴,不仅仅只是一个客观的形式美的问题,有关和谐、匀称、节奏、韵律……等等形式美的教条不是形式观念的全部,用“纯净、明晰”来体验、解释当下的建筑形式现象已不够用。建筑本体的内在因素以及人的主体意识层面需求,使建筑形式观念的研究成为一个与建筑哲学相关联的话题。

以卡西尔的文化哲学为引子,我们可以从美学的历史中找寻建筑形式的主体特征。西方的美学思想在源头是以“模仿论”为基础的,这其中带有了明显的自然主义的情感特征,在认识论上则倾向于经验的感性偏好;另一种美学观则认为“美”是先验的,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其中包含了更多的理性成分,在情感上则是冷静的,更注重对抽象形式规则的研究,并希冀从中总结出形式美的规律。这两种美学倾向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但其共同特点是“美”是独立于个体的一种现实,即美是客观的(图4)。

自19世纪中叶以后,美学思想在认识论上发生了重大的转折,主要体现在美学研究思想的重心由客体转向了主体,这是认识论的重大转变,也是古典美学和现代美学特征的重大区别。解释“什么是美?”或者“美是怎样构成的?”诸如此类的问题已显得过于迂腐,不能用来辨析当代的种种复杂的美学现象,不能适应当代社会条件的变化。

20世纪60年代以来,建筑美学思想和设计观念的变化风起云涌,其中最为明显的变化,便是对当年现代主义的建筑本体论和物质观的认真反思,转而将人这一影响社会和城市发展的主体因素,放在了首要位置。一方面在接受美学和文化哲学影响下着重研究历史文化、民族、地域、宗教等人类的文化心理和社会情感的因素对建筑形式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以格式塔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设计研究理论提倡理性地对待人的主体性内在需求(图5)。这种理论思潮推动了现代主义建筑的深入发展,促成了60年代以后流派纷呈的后现代主义的种种设计理论和实践,为建筑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在建筑形式观念的研究中,实际上包含了两个方面的主体因素,并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前面论及的是社会主体因素对建筑本体的影响。而另一方面,在当代建筑实践中,创作主体的主观意识形态的呈现也愈来愈明显。这种来自创作主体的形式特征,常常与其特定的形式风格特征相对应。在现代设计的公共性与民主性的框架内,鲜明的个体语言追求已成为建筑形式观主体特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埃森曼、迈耶、盖里、安腾……等等,不一而足。他们多年如一日的形式呈现表达着鲜明的主体特征,是对建筑哲学的执着(图6)。

第3篇:建筑历史理论范文

以历史文化资源为导向的规划方法:规划对古镇山水格局进行整体保护,理山顺水———村落的空间关系,保证古镇所依托的外部环境与古镇相协调,同时对古镇的原始空间形态加以控制,避免破坏古镇生态环境和整体风貌,体现“天人合一”的传统理念.挖掘传统空间元素,构建文化古镇入口空间.规划范围内,复原传统文化古镇元素,如山水格局、特色建筑、园林、文化景点、米市码头、河道空间、牌坊等,通过挖掘古镇的传统文化元素,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以体现历史文化古镇的地域特色.

2古镇历史建筑保护与传承

实践证明,正确的保护理念与科学的保护方法是历史建筑保护和传承的前提与保证.历史建筑重在永续利用,只有充分发挥和利用历史建筑的空间价值,才能体现出历史建筑的核心价值.另外,历史建筑面广量大,应该根据其不同的现实情况,制定不同级别的保护与利用措施.从以往古镇保护案例中吸取经验,从规划层面的空间要素、天际线等角度,以及建筑角度对建筑细部、建筑立面类型、环境要素等多方面深入思考.历史文化建筑改造应保证其形式、高度、体量、饰面材料以及建筑色彩、尺度、比例上与古镇建筑风貌协调.旧建筑的适应性改造再利用,不论其空间价值如何,历史记忆价值的保留和营造都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出发点.许多时候,这种历史记忆价值远远大于空间使用价值.

3案例分析

为深入探索和了解建筑理论的实践性,以运漕历史文化名镇综合开发项目实践为例,探讨古镇历史文化建筑规划与保护设计的特点.

3.1古镇概况

项目选址于马鞍山市含山县运漕镇,项目规划用地位于裕溪河畔北,地块范围内包含运漕酒厂原址以及酒厂东侧至幸福街西侧的部分民居.方案主旨:一方面以保护历史文化为根本,改善古镇人居环境为基础,以提升功能为导向,力求将项目打造为安徽省旅游名片,成为体验“最安徽”传统文化的代表,成为安徽的“城市会客厅”.另一方面提升古镇环境品位和城市美誉度、关注度,打造特色的古镇名片,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

3.2总体规划

3.2.1古镇“梳式”规划格局运漕古镇民居,从单个民居来看,显得有些拥挤和凌乱,但从总体看,却又显得错落有致,协调统一.古镇鼎盛时期,全镇有36条大街、72条小巷,与台、楼、庙、阁、坊等建筑交相辉映,构成“过街木楼石板街,青砖小瓦马头墙”的优美画面.粉墙、青瓦、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等和谐组合,构成了运漕古镇建筑的基调。

3.2.2总体规划布局本地块原始街道由幸福街、湾巷、五福和巷、徐家巷、以及横向的西大街和沿河路组成了独具风格的“梳子形”街巷文化.经过前期调研、分析,本区域西大街、幸福街、保留的老酒厂建筑之间基本保留了原有村落纵向街道的“古镇梳式肌理”.以保护古镇的肌理为核心,新建街巷尺度服从古镇的肌理,形成协调的城市空间结构.规划参照运漕古街巷的布置原则,结合运漕老街原有的尺度与空间格局,保持原有街巷的尺度感与空间感.重要节点位置,通过“情景再生法”恢复本地块原有的五福和荤馆、洪义泰等代表性商号,将其打造成运漕古镇的标志性启动区域。作为古镇的主要展示面———街巷空间景观,是由建筑、街、绿化、水等元素,结合古镇生活、社会交通等功能而形成.规划设计的着重点是反映建筑风格、地域特色的历史街巷以及古镇原本的空间肌理.空间肌理:不仅是古镇历史文化风貌的视觉关键性因素,也是古镇空间组织及构造形态的体现.空间肌理的理解有两个方面:

(1)空间肌理在建筑布局上,可理解为图底关系;

(2)空间肌理在空间尺度上,可理解为各个元素组成的空间结构.传统小尺度街巷与组合院落式样建筑群,因内部单元的属性变化的组合变化形成了街坊构成特点:内部巷道曲折,而陆续加建的房屋,较为自由,平面肌理带有自由化倾向.与建立丰富的动线相伴而生的策略就是开放空间.在旧建筑中,其原本的空间特征、结构逻辑、材料肌理等均需要在开放的空间内明确呈现,故在设计中,设置多景观广场,以保证空间具有足够的开放度,植入休息、展览等功能.空间视线:传统古镇街巷中,人们在运动中观察景物的要求可以得到充分的满足,“隔景”、“对景”“、障景”“、夹景”、“框景”等建筑和景观手法多有运用,不仅增加了街巷的趣味性,而且加深了空间的内涵感,体现了“空间增值”的特点,古镇村落曲折的街巷空间,造就了街巷空间的光影变化,给人以美轮美奂的空间想象.轮廓线:坡屋面、马头墙、斗拱翘角、装饰木构件等,在构成街巷空间景观中,这些元素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坡屋面与马头墙的轮廓线,在视觉中具有非常强烈的层次感、节奏感、韵律感.古镇整体凭借坡屋面与马头墙的交相辉映,一个完整的古镇印象基调由此确立。

3.3建筑设计

历史文化建筑街区的建设采用原始街巷尺度复原,整体上以民居建筑尺度为基调,聚合的小体量的采用,历史街巷空间肌理的缝合,以错动的建筑手法强化建筑空间肌理,使之向整个古镇空间肌理平缓过渡,相映相融。立面控制街巷空间重点从三维立面出发,以再现古镇历史风貌及生活氛围.主要体现在:各个节点的空间肌理设计和古镇街巷基础设施以及一些装饰木构件上.修复街巷空间,维护组成古镇传统历史文化风貌的各种要素,如坡屋面、马头墙、沿街立面、水体、驳岸以及装饰构件等,以保证各种元素相互之间的协调关系。注重建筑第五立面———屋顶设计屋顶改造采用古徽州传统的四水归堂形成,采用四边坡屋面向中心倾斜,采用轻巧的屋面瓦以及轻钢支撑以减轻屋面荷载.历史文化街区力求与原有建筑群相似,自然融入到整体环境中,坡屋顶以古镇民居重叠往复的屋顶为原型,进行错动变化,采用折线连续的坡屋顶,形成与古镇空间肌理一致的屋顶景观。

4结语

第4篇:建筑历史理论范文

摘要:伴随着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现代建筑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建筑企业之间竞争力逐渐加剧,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建筑企业需要创新施工管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建筑施工的整体效率。本文笔者通过对建筑施工管理的认识,以国内某一建筑工程为例,于下文中着重分析现阶段建筑施工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此期望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策略;问题

众所周知,在建筑施工项目中工程质量占据了重要的内容,并且关系到建筑施工的成与败,母庸置疑,建筑施工的质量影响着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密切联系。纵观国内外建筑施工项目,因为管理疏忽所造成的事故占据50%以上,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积极追求施工质量是当前建筑管理人员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1]。

1现阶段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某建筑工程为例

笔者结合对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认识以及长久的调查研究,并结合相关质量管理文献,选取当地某一建筑工程为例,总结出我国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缺乏施工质量意识、施工人员素养过低、材料把关不严格、施工设备老化等。工程概述:该工程属于小型建筑工程,属于住宅楼房建筑工程,建设楼层共25层,分为五栋楼房。其中施工人员超过300余人,项目经理为5个,施工时间从2011年—2013年,其中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墙体破裂现象,并且墙体破裂现象比较严重,破裂现象分布于五栋楼房,分别为1号楼、2号楼、3号楼、4号楼。经研究调查于分析,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缺乏施工质量意识。质量意识是建筑企业发展的灵魂,质量意识的高低对建筑施工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该工程缺乏施工质量意识,过分追求建筑利益,加快施工进度,对施工质量有所忽略,导致施工质量跟不上,出现安全事故与质量事故。其中该项工程中5个项目经理中有3个缺乏施工质量意识,没有清楚地认识到施工质量意识的重要性,在施工期间这3个项目经理督促施工人员加快施工速度,其中2号楼两年时间便已建成,与预期施工时间相比较提前一年。此外,在1号楼施工过程中出现人员伤亡事件,造成一定的影响[2]。②施工人员素养过低。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组成内容,也是保证施工项目顺利开展的基础,但是该施工单位为节约成本,会雇用很多技术技能差、准也素养不高的人员,其中根据统计与整理,有100余人缺乏建筑知识与建筑技能,技术能力比较差,另外在建筑施工单位管理人员中也存在综合素质比较低的人员,2号楼与3号楼的项目经理缺乏基本素养,对建筑法规以及建筑法律知识认识不足,对施工技能了解范围过浅,并且2号楼的项目管理人员为老工人,未经过考核便升为项目经理,这种情况则无法从根本上保证施工质量[3]。③材料把关不严格。施工材料是建筑施工的关键,也是建筑施工的基础,如果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原材料出现问题,那么对整个建筑工程而言则具备威胁性与危险性。根据笔者研究的调查,该建筑施工单位会存在原材料把关不够严格的现象,甚至材料采购人员为自身经济利益,在材料选购上吃回扣,选择没有质量保障的建筑材料。另外,由于受到经济利益的影响,部分供应商在材料质量上大做文章,不仅向建筑企业供应无保证的材料,并且还提供劣质原材料。④施工设备老化。施工中的机械设备是建筑施工常用的物品之一,机械设备的良好运行不仅可以提高施工速度,并且能够保证施工质量,而经过长时间的使用,机械设备呈现出老化的现象,这便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建筑施工的有序性与稳定性[4]。在本次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采取的塔吊已经老化,并且在质检中提出,但是为了节约成本,施工方疏通关系仍旧踩着该项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非常严重的质量问题,不仅设备零件损坏,并且导致施工被迫中断,对施工速度的影响非常严重。

2提升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创新策略

根据上文笔者所列举的案例可以得知我国建筑施工中由于受到外部环境与内部因素的影响,导致施工质量管理存在严重的问题。为进一步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笔者针对上文所提出的问题,从以下几点方面出发。

2.1增强质量意识

质量意识的增强能够保证施工质量的优秀,并且质量意识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需要从实际出发,从基础做出,积极增强质量意识。企业需要按照合同义务或者及时变更合同,利用法律手段将项目各方同意到合同条款之中,并按照所规定的安全质量目标进行规划与设计[5]。一方面,可以将质量进行拆分,并且结合技术的难度,对施工人员实施技术交底,从而设计出比较优秀的施工方案,另一方面,在样板施工取得进展之后,需要对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2.2提高施工人员基本素养

施工人员的素养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在当今技术条件以及安全条件比较成熟的时期,如果出现质量问题主要是由项目经理与施工人员所造成的,项目经理作为整个建筑工程的总司令,不仅具备技术能力与经营能力,并且还具备管理能力,在日常工作中将安全理念融入其中,将薄弱环节进行体现与优化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另外,施工人员由于缺乏素养也会导致施工质量不容乐观,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与培训,积极引导施工企业加强科学管理,并优化建筑施工人员的配置,实现对人员配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保证每一个岗位的施工人员能够满足基本的需求。比如技术人员需要对整个工程技术有所掌握,施工人员需要对施工方案有所认识等。

2.3严格把关原材料的采购

建筑企业施工所需要的材料在进行采购的时候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并且需要相关人员进行签字认同。采购人员在采购的时候,需采取招标的方式,对采购人员进行严格控制,避免从中出现以权谋私的现象,除此之外,还要积极提高采购人员的质量意识,定期对采购人员进行教育与培训,保证购置材料的严格性[6]。对于已经购买的材料建筑企业需要进行进场检验以及验收,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要求进行抽样检查或者复试检查,真正做好保管工作。其建筑材料采购流程图详见图1。

2.4不断更新机械施工设备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多老旧的机械设备需要进行定期检修与更新,并且建筑企业要派相关之间部门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对于检查过程中所发现的老旧设备,在经检验人员认定无法使用之后,必须进行淘汰与更新,严禁日后再次使用[7]。另外,还要加强对建筑施工现场的监督与管理,要对建筑主体的质量行为进行规范与要求,保证每一项工程的施工现场都配有专门的质量监管人员,积极落实相关责任,严格进行考察与考核[8]。另外,建筑项目施工与运行过程中需要将项目经理作为核心,实现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为一体的监督体系,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制定阶段性目标与项目总体控制目标,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工程,此外还要积极做好质量隐患预防工作与整改工作,真正做好施工单位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3结语

经过根据以上相关建议进行整改,该项建筑工程现状得到有效缓解,不仅项目经理以及其它管理人员的施工质量意识得到提高,并且施工材料采购流程更加严格,施工人员素质过低,施工方将不具备施工知识的人员进行遣散,施工设备也进行监督与管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得到良好运行。截止到2013年7月份,5栋楼均已建成,裂缝问题也得到处理。因此,在日后工作中,质量管理人员需要对质量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找出其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断探索施工质量,不断优化施工质量,促使建筑施工质量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谈恒庆,谈霄池.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创新策略分析[J].门窗,2012,11:196-197.

[2]王治卿.浅析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创新策略[J].科技资讯,2013,36:126.

[3]崔兆辉.新时期促进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创新的策略构建[J].四川水泥,2015,02:71.

[4]张海滨,杨治波.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有效提升策略探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1:43-44.

[5]钱佳寅.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策略探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5,04:249.

[6]张志军.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创新策略研究[J].四川水泥,2015,06:180.

[7]袁克明.建筑施工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探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3:373.

[8]仵会超,张长兴,刘长垠.浅谈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J].河南水利,2006,04:26.

作者:刘茜 单位: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建筑绿色施工管理理念研究

摘要:建筑施工会消耗巨大的能量,在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如何节省资源已经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话题。建筑施工管理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绿色管理理念受到了人们的亲睐,同时也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符,因此对其进行探讨是必要的。

关键词:绿色施工;管理理念;施工管理

现代建筑施工行业,面临着能源消耗大问题。因此,为了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建筑造价、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引进先进的施工管理方法是必要的,在全球能源紧张的情况下,进行绿色施工管理探讨,对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绿色施工的内容

绿色施工并不是简单封闭施工区域,是要让施工周围的居民没有遭受到噪音的影响,环境中无尘土飞扬,而是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的环境进行适当的绿化,栽种植物,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将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综合考虑。绿色施工本质是以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能源的消耗为目标,对施工过程中使用的绿色施工技术措施和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并予以严格的监督实施,确保既定的绿色施工目标得以实现。

2管理中引入绿色施工管理的方法

2.1引入绿色施工需要遵循原则

建筑施工需要尊重大自然,尽量降低施工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尽量缩小施工区域范围。在施工的范围、条件、设计、经济效益都达到要求时,要尽量减少对大自然环境的破坏,设计施工现场的物料堆场和仓库时,要紧凑,施工道路宜按照永久道路和临时道路相结合的原则布置,尽量减少土地占用。绿化施工现场两旁道路,降低扬尘。同时在施工中,应当建设隔离设施,将办公区、生活区和施工场地隔离开来,尽量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合理利用资源,尽量减少资源的使用量,对施工中使用的可循环利用资源,进行回收再利用。建筑施工中,需要使用符合环境保护的建筑材料,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同时,要通过适当的宣传,提高企业中全体管理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加全体管理人员对绿色施工管理的理解,实现绿色施工。

2.2施工中引入绿色施工理念的措施

①制定节能减排的组织措施。a.建筑施工企业编制开展节能减排活动的管理制度;制定年度节能减排目标和指标,并分解到各项目部;b.项目部针对工程项目特点,编制节能减排专项方案并组织实施;c.成立以项目经理为主要责任人的工地节能减排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工地节约控制责任制;d.建立分级节能降耗组织管理机构与降耗责任制;e.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入口处,设立节能减排工地公示牌,生活区及施工现场内在显著位置设置节约用水、用电的宣传。②制定节能减排的现场技术措施。a.围绕符合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科技进步、技术创新的原则,在施工方案优化,过程管理,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开发应用等方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b.积极应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广的建筑业十项新技术;c.严格执行当地使用新型建设工程材料的相关规定;d.施工现场供水管网设计合理,使用节水型产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漏损;e.在建筑施工中与水有关设备的流量应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基础上尽量减小,并且应当增加对工业废水和雨水的使用量。同时,要做好施工过程中产生工业废水的处理,加强管理,避免对周围的水资源造成污染,破坏施工现场周围的生态环境。

3基于绿色施工理念的施工管理创新

3.1加强绿色施工管理意识的宣传

目前,我国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环保意识淡薄。因此,应加强宣传活动,普及环保理念,尤其是要提高管理人员的建筑施工绿色管理意识。提高社会大众大环保理念,为我国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营造一个良好氛围。加强对环保意识宣传的同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自觉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环保意识,通过培训教育确保建筑施工的一线工人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和专业能力,促进我国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的快速发展。

3.2将能源管理提升到的一个新高度

建筑施工中,要最大程度节约能源,减少施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施工现场对能源的管理措施主要包括的内容有:施工设备与施工工艺的选型,建筑施工中,需要对施工中使用的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修,同时需要安排相应的技术人员对特定的机械进行检查,确保施工中使用的设备性能处于良好,能够正常运转,进而实现对能耗的良好控制;施工中选用的工艺也必须足够成熟,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在进行施工工艺和机械设备选择时,重点考虑比较成熟的施工工艺和新型设备,淘汰消耗能量大的工艺和机械设备。

3.3妥善管理施工现场水资源

在建筑施工中,必须要对施工环境进行改善,对资源的妥善管理的核心为降低能源消耗,实现对资源的回收与再利用,从而提高对资源的综合使用效率。妥善管理水资源和改善施工环境的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内容:事先要在施工现场建设废物回收系统,实现对废弃材料的分类、收集和再利用;施工中尽量安装小流量的排水设备和器具,降低在施工中对水资源的应用,在进行施工现场规划过程中,要建设一定数量的雨水和污水收集池以及沉淀池,对基坑降水排出的地下水、污水和雨水进行收集,在处理后,对其进行利用。例如,用作灌溉、冲洗、降尘等。

3.4落实污染治理工作

(1)控制泥浆污染,泥浆污染多来自土方工程及基坑工程,控制泥浆污染的具体措施包括人工措施和施工工艺。例如,对泥浆进行及时的固结处理,避免泥浆发生外流,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2)控制光污染,电焊眩光和大型照明灯光是建筑施工中的主要光污染,因此在电焊施工中需要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眩光外泄。施工现场大型照明灯安装要有俯射角度,要设置挡光板控制照射角度,应无直射光线射入非施工区。降低光污染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危害。

(3)控制扬尘,施工现场应采取有效的防尘抑尘措施,主要道路必须进行硬化处理,采取覆盖、固化、绿化、洒水等有效措施。从事土方、渣土和施工垃圾的运输,必需使用密闭式运输车辆。施工现场出入口处设置冲洗车辆的设施,出场时必须将车辆清理干净,不得将泥沙带出现场。现场有设置砂浆搅拌机的,必须设封闭的机棚,并配备有效的降尘防尘装置。

(4)控制噪声污染,建筑施工中的噪声污染主要具有时间集中、位置变化多等特点,噪声污染主要来自运输车辆和机械运转。施工中产生的噪音会对影响施工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因此要严格控制噪音,具体方法如下:尽量选用低噪音施工设备,对大噪声的施工机械,从空间布置上减少噪声影响,严格夜间施工审批手续的办理,降低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3.5完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

目前,我国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绿色施工管理的发展,绿色施工管理没有充足的依据,发展起来困难重重。因此,应当针对我国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符合国情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是必要的。就目前情况来看,应当依据我国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污染项目较多,资源过度浪费等情况,建立一套符合建筑行业规范和标准的管理体系,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可以实现对建筑企业污染和能耗的合理控制,从而为施工管理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并且为绿色施工管理的运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3.6加强管理部门的监管

要确保绿色管理施工的落实,就必须要加强管理部门的监管。目前,我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环境造成了较为严重破坏,建筑项目审批过于宽松,大量的高污染、高能耗的建筑物建设,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审批制度的执行,在审批建筑项目前,要对环境因素和经济因素进行详细考虑,不能只注重经济因素而忽视环境因素,对建筑项目的审批需要在科学合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基础上进行。建筑项目审批过程中,应适当的提高绿色建筑项目审批通过率,降低高污染、更好能耗建筑的审批通过率,需要注意的是,要对审批项目的真实情况进行具体考察,避免一些企业为了提高审批通过率,谎报建筑相关实情的情况出现。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在绿色施工管理理念基础上进行管理理念创新。只有加强对施工管理理念创新发展的重视,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达到标准。通过绿色管理施工中的诸多手段和措施,使现有能源能够得到合理利用,降低施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此同时,需要适当提高环境与建筑施工之间的可协调性,最大限度提高建筑企业的施工管理效率,促进建筑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宏涛.基于绿色施工管理理念下如何创新建筑施工管理[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8:207~208.

[2]黄春文.绿色施工管理理念下如何创新建筑施工管理分析[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18:62~63.

作者:刘新民 单位:山西省第三建筑工程公司

第三篇:建筑施工管理强化思考

摘要:从施工的质量管理体制、成本管理规划、员工的培训工作、构建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介绍了加强建筑项目施工管理的有效途径,保证了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为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施工质量,施工管理,管理体系,建筑企业

随着我国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住房供应需求进一步加大,这为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基础。但是,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建筑质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也是人民财产和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基础。因此加强建筑施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完善施工质量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这就要求企业在项目开展之前应当向工程质量的监督机构提交相关的文书和规划,并按照招投标的合同规范严格进行施工。其次,技术设计人员需要完成技术交底工作,施工人员对施工现场的设备、原材料和水电等要素进行严格核查。政府协同社会监管力量对工程的施工进行经常性和长期性检查。此外,针对竣工和验收过程进行严格把关,完善施工质量管理的各个过程,保障业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每项工序开展之前,都需要工程负责人、施工技术指导、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以及质量保障措施交底活动。对于出现的施工难点,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应当进行协调,共同完成任务。除此之外,技术人员也要就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操作规范对具体施工人员进行指导,帮助其尽快掌握要领,确保科学的施工,保障工程质量。

2完善施工质量的管理工作

施工质量作为评价工程的一个直接指标,对施工方的能力是最直观的反映,更直观地表现了工程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我国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推动了其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这也给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控制带来较高要求。质量管理的实质是通过业主要求和管理者的目标进行有效执行,保障工作人员可以通力协作共同完成,进而保障整个管理、施工、决策以及检验等职能部门的高效运转。在最后还需要对现场的质量管理规范进行严格的实施,保障整个质量责任监管制度的正常运行,明晰职责、权力、效益之间的相互关系。除此以外,还需要保障施工相关人员的执业资格。质量管理过程除了是相关人员的管理之外,还需要对于管理中各项工序的内容进行严格的区分,把握防治结合的主体思想,将预防和现场管理融入到整个施工过程中。对由于材料性质区别、施工工艺差距以及环境综合影响所引发质量变动进行充分的理解和认识,将相关人员的岗位培训、综合管理、期末屏蔽以及督察治理等措施融入到整个施工过程中。最终,对影响建筑施工的各项因素进行细致化管理,各部门、各人员、全方位投入,将质量问题扼杀在摇篮中,切实提升建筑施工的质量水平。

3科学合理进行成本管理规划

首先,建筑企业需要对市场需求和社会呼声形成足够重视,在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指导下,对目标成本价值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并在依照市场价格之后进行价格确定。其次,将企业的经济效益目标纳入到规划的考核体系当中,因为每一项要素和项目成本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将建筑质量和施工成本进行严密分析、整理和规划,施工周期也需要进行规划。质量是整个工程建筑的立足根本,是企业稳固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维系企业良好形象的根本所在。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的成本管理目标也要遵循质量第一的要求,对施工进行良好的管理和控制,保障施工的各个特性与各要素之间的协调性,实现目标成本,保障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成本的控制需要来自于各个部门的综合协调,不仅仅是财务进行成本的规划,还是管理部门的执行以及监管部门的全程监督,这样才能保障整个成本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首先需要来自管理层的综合负责人,对整个成本控制体系进行全面的筹划、管理以及运行。然后,负责人需要对施工工程中参与的会计部门、采购部门以及现场施工团体等进行协调,明晰其所需要进行的成本控制责任。最后,负责人协同审计部门对于整个成本控制过程进行监管,将不同工序所引发的资金使用都进行严格审计、记录以及整理,及时将最终信息反映给管理层知晓。

4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

企业的发展目标自然是综合效益最大化,然而安全问题永远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因此,建筑施工的管理工作需要将安全施工意识的培训工作纳入到施工管理工作中。这就要求建筑企业以进修性和工作之余相结合的形式加强安全操作的普及,科学合理引导施工人员强化施工安全的认识程度,防止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违规操作,埋下各类安全隐患。同时,也要加强对管理层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防止为了追求成本效益而忽略施工质量的重要性。最终,保证各项安全措施具体落实到位,实现安全生产和施工。通常而言,这类培训工作可以利用委托培训与社会化办学培训两者相结合方式进行,也是通常所说的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岗前培训是入职的基础,主要是针对新招聘的人员。在岗培训则主要分为晋升培训、转任培训、定期培训三种,主要对存在有工作经历的员工。值得注意的是,这类方法往往需要考虑到工人平时的工作时间。培训的主要内容需要从政治理论、文化知识和技能知识三个方面进行,政治理论是统帅,是营造企业文化核心的根本所在;技能知识是主体,是工人完成本职工作的根本所在;文化知识是基础,是各部门进行协调合作的根本所在。只有经过岗位的综合培训,才能总体提高员工的工作水平和安全意识,最终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能力,对安全问题进行必要预防。

5各学科工作人员完善知识之间的协调管理

建筑施工各参与人员也应当将自身管理认识水平进行提高,对各方面人员的协作水平进行有效的提升,提高科学性。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运行机制。在当下的管理体系下,拓展对于关键问题的解决机制,突出技术之间的配合与协调。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技术协调工作往往容易出现重复和交叉的问题,因此在进行图纸和方案设计时,尤其需要注意避免技术性的错误。因为图纸作为整个体系建立的基础,是各学科人员和知识协调合作的纽带和桥梁,这要求设计人员除了保障自身的设计之外还需对其他人员的工作内容进行有效的联系和衔接。在此工序中,各科工作人员应当认真落实问题的诊断和解决。并且,在随后的图纸会审与交底过程中,强化对于技术的协调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工作内容需要把握对于各学科之间知识交叉和协调的问题,以图纸为基础解决问题,并且保障技术的交底工作可以让施工相关人员对设计者的想法进行很好地实施。最终,保障各工序的施工达标,减少交叉和重复问题的出现。管理协调工作中最重要的便是防止多头出口、条块分割等问题的出现。这不仅能够让管理工作的内容变得更加便捷,也能让协调工作变得更加顺畅。因此不仅仅需要技术的支持,也需要来自于制度和体系的保障。

6构建并完善施工事故应急管理体系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中对企业施工安全问题有比较明确的阐述。例如,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建立比较完善的事故应急管理预警机制和救援措施,并具备相应的设施和器材。通过构建并完善施工事故应急管理体系,对生产过程中的工作经验和失败教训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归纳,分析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点问题和工作目标,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和预警机制,竭力去完善对于事故的发生预防和应急处理。因此,建筑企业管理阶层要对安全事故的紧急事件救援管理方案进行认真仔细制定,组建专门应急管理团队和事故救援团队。同时,对团队的成员进行专项训练,保障其在事故发生的过程中可以对自身的职责和工作有良好认识,具备相应的行为意识和能力。除此之外,对施工涉及的应急装备还需要进行周期性的维护和检查,保障事故发生时的应急装备可以发挥正常的功效,保障所有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7结语

建筑项目的施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对于施工的高质量性、严谨性和安全性要求比较高,同时也涉及到较多不同种类的工序。因此,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施工管理的重视程度,通过不断强调管理目标,强化施工监督管理、检查和验收等工序,从施工的各个层面上保障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最终,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树立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国旗.如何加强建筑施工管理提高建筑质量[J].科技与企业,2014(3):34.

[2]徐灏.如何加强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J].会计师,2014(21):24-25.

[3]王铁,孙惠祥,董志根.认真贯彻标准,严格执行制度,确保安全文明施工———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建筑安全文明施工管理[J].建筑安全,2015(10):65-67.

[4]刘文宣.如何加强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探讨[J].江西建材,2015(5):292.

[5]许旭东.浅谈如何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3):199-200.

作者:李培旭 单位: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第四篇:建筑电气施工管理分析

摘要:近些年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对建筑电气施工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电气施工管理决定着工程建设的质量,也会极大的影响着经济效益的提升。电气施工是建筑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建筑施工的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建筑电气施工管理的重要性不断的提高,不仅会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质量,还会影响整体工程项目实施的一系列成本与经济效益等。本文就对建筑电气施工管理的内容及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管理;分析

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平与科技水平不断的提高,建筑工程逐渐倾向于智能化的管理,很多建筑物在工程建设实施时会更加注重到整体的服务功能,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对建筑的质量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满足全自动化与智能化,还要满足建筑的电气系统的完善,这就增加了建筑电气施工的复杂与困难。建筑电气施工的质量会影响到建筑物的功能使用,还会影响到建筑电气的安全与可靠性,所以对于建筑电气工程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对整体施工过程的管理与控制,从最初的施工准备到施工过程的管理等,建筑电气施工管理对整体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电气工程的施工是整个工程项目的重要内容,现今建筑的智能化与自动化的服务质量水平不断的提高,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会直接影响到工程建筑工程的功能与质量,还会影响到整体项目的投资与施工的工期。建筑电气施工的要求比较高,施工现场的条件往往比较复杂,电气工程的施工会影响到建筑物的电气设备的使用和运行,若是建筑电气施工的管理不到位就会造成施工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出现较多的设备功能不全、电气设备的运行失误,还会造成建筑电气的安全稳定性。在建筑电气施工中的管理内容有很多,我们要保证基本电气设备以及安装的规范性,保证电气工程系统的安全运行。以下就对建筑电气施工中的管理进行阐述,重点分析建筑电气施工前与施工过程中的管理。

1做好建筑电力施工前的管理工作

建筑电气施工管理的工作有很多,不仅包括对最初过程项目的立项,还包括对工程方案的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分析、施工现场的管理与控制以及过程竣工后的质量验收等,在建筑电气施工前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几点,以下进行分析。

1.1要做好建筑电气施工方案的设计合同

在建筑电气施工方案的设计合同里,要包括工程项目实施建设的各项要求,事无巨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保证建筑电气施工的方案符合符合要求,在合同中要表明电气施工设计的具体要求与使用功能,还要规范具体的技术水平与技术指标,对一些电气设备的使用数量、电气设备安装的具体位置、安装的方法;在电气施工时要保证电气设备的连接符合建筑的智能化要求,也要提出具体的性质要求;合同里要包括电气施工的时间与工期,以及建筑物供电与配电的设计的等级;在建筑电气施工设计合同里要明确一些电气技术参数,确保其符合整体电气安全系统等,建筑电气施工设计的合同书会直接影响到方案设计的质量,进而影响到建筑电气施工的质量,所以对于建筑电气施工管理人员来说,要做好设计合同书里的内容管理工作。

1.2要做好建筑电气施工的图纸审计工作

当建筑电气施工的图纸提交后,电气施工管理人员就要做好对图纸的审计工作,要核实电气设计的相关指标以及电路分布、设备选型等是否符合规范。在进行建筑电气施工图纸的审计时主要包括两大步骤,第一步要对建筑电气施工方案的图纸进行整体的审核,查看是否具有可行性,对一些原则上的设计要点要进行重要审查,若是总体的施工方案图纸不能满足施工的要求,就必定会造成施工的失误。第二步在进行电气工程施工前,要进行电气施工技术的交底,此时电气施工单位要严格的审核图纸,查看是否与施工有所冲突,这时候要做好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的交流:查看电气设备线路的布局是否符合实际的施工要求;电气设备设计的位置以及方法是够合理;电气施工图纸设计的施工方法;电气设备的规格、参数、型号是否符合施工要求。在进行电气施工图纸的审计时,要注意审核设计方案是否符合技术规范与质量要求,要考虑到设计图纸的可行性与经济性,要认真的进行图纸的审计,严格控制图纸设计的质量,查看设计图纸是否符合现场的施工。

1.3保证建筑电气施工设备、材料的质量

在建筑电气施工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对电气设备的选择上,电气设备是电气工程施工的基础,材料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电气施工的质量好坏,所以建筑电气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就是对电气施工的设备、材料等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电气工程的施工设备以及材料的质量会极大的影响到电气施工的质量,在进行施工前,建筑电气施工管理人员要充分了解到施工所用的电气设备与材料的性能参数,包括电气设备的型号、类型、规格大小等,这些性能参数决定着电气设备的质量。在进行电气设备的采购时,要选择正规的厂家选购,电气设备及材料在投入现场施工前,要严格的做好检验工作,保证电气材料与设备的质量符合规范的要求,在进行设备材料检验时,要按照规范的技术标准进行检测,对基本的资料进行整合,保证电气设备的合格,严格抵制质量低下的设备投入施工使用,其次进行材料验收时要签发验收合格单,以防质量问题的发生。在实际的电气施工过程中还要对电气设备进行试验检测,从而保证电气施工的质量。

2建筑电气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分析

对于建筑电气施工的过程来说,包括有较多的管理内容,施工现场的不可控因素较多,只有保证电气施工现场的质量达到标准才能够保证整个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在电气施工的过程中,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做好现场的施工管理,在施工的现场对各项施工的操作进行监督,控制建筑电气施工的主要施工要点,从而保证电气工程的质量,以下就对建筑电气施工过程进行管理分析。

2.1要做好电气现场施工的操作规范化管理

电气施工管理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做好现场的操作检查工作,主要是对现场施工的规范化操作与施工,由于建筑电气施工条件比较复杂,在实际的施工中会出现较多的不规范操作,所以我们要做好施工操作的规范化管理,保证电气施工按照图纸进行,例如,一些电气设备如开关、插头等安装的位置地点、整体电路管线的分布走向、接线的规范化等,施工中需要注意的要点有很多,电气施工管理人员要综合管理施工中的各项操作是否符合规范,这会极大的影响到电气工程的质量。

2.2对建筑电气施工现场的关键施工要点的管理

在建筑电气施工的过程中,除了一些简单的施工要素外,还要对电气施工的关键要点进行着重的管理与控制,一般电气工程的施工都会有一些隐藏性的工程实施部位,这些隐藏部位的施工是整个电气施工的基础,若是出现质量问题就会导致整体施工的重造,还会极大的影响到建筑工程的结构质量。

2.3要做好建筑电气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在进行建筑电气施工现场的质量管控时,要全面控制,为了防止出现漏洞,我们要选择分层、分段的逐一检查,认真的对比电气施工的设计图纸,对检查的内容进行记录标记,保证建筑电气施工的质量。

2.4对电气的防雷措施的现场施工检验

在建筑电气施工时还要做好工程的防雷措施,一般都是引下线,施工管理人员要监督施工人员进行规范化的操作,做好接地的电阻与电压测试,查看是否符合规范的设计要求。

3做好建筑电气施工管理的设备调试以及安装管理工作

建筑电气施工的设备调试工作是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电气设备安装成功后,电气施工管理人员要做电气设备的试验与调节,看是否通电,在进行建筑电气设备调节与试验时,要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对电气设备的各项性能进行测试,确保电气施工的质量符合设计图纸的规定。

4结束语

总之,当今社会经济水平与科技水平都在飞速提高,建筑电气施工的管理对工程的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们要对建筑电气施工中的质量要点进行控制与管理,从而提高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杨碧.浅谈建筑电气工程管理[J].科技创新导,2012,27(7):22-34.

[2]卢璐,林凯.浅析建筑电气施工管理[J].民营科技,2010,08(12):10-24.

[3]刘德林.浅析建筑电气施工管理[J].管理学家,2014,01(4):13-25.

作者:刘攀 单位:江西国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第五篇:建筑工程施工精细化施工管理分析

摘要:针对当前我国现在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而言,精细化施工管理已经成为了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随着精细化施工管理作用和价值的不断突显,精细化施工管理应用的范围和受重视程度也得到了不断的加强,本文就重点针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精细化施工管理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有助于提升今后建筑工程项目的精细化施工管理水平。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精细化施工管理;措施

众所周知,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和控制是提升其施工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而随着当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难度和复杂程度的不断提升,其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多,管理的内容也越来越繁杂,因此,实施相应的精细化施工管理也就成为了极为重要的一个发展趋势,这种精细化管理能够针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中各个环节以及各个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把关,进而就能够针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影响其施工水平的因素进行有效地规避,切实提升其管理的效果,保障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1精细化施工管理理论分析

在当前管理学的发展中,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方式得到了较高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相关单位已经在合理地应用这种精细化管理来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进而促进其更好更快地发展,具体来说,这种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比较科学的管理手段,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实施这种精细化管理能够有效提升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促使其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高的贡献,因此,这种精细化管理方式理应得到更为广泛的推广和使用。具体到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这种精细化管理也是极为适用的,其能够针对具体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内容进行细化,进而采用更为科学化、标准化的手段来进行相应的管理和控制,保障其建筑工程项目实施中的各项资源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尤其是对于人力资源、机械设备以及各类施工材料来说,这种精细化管理的方式更是具备着极强的实用性,并且在具体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其还可以结合相应的信息化和数据化手段来提升其管理的效率,提升这种精细化管理的落实效果。

2建筑工程精细化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在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合理的应用精细化管理模式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有助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尤其是相对于原有的粗放式管理手段来说,其管理的效果和意义都是极为明显的,具体来说,这种精细化施工管理模式的应用主要具备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价值表现:(1)合理的应用精细化施工管理能够优化施工方案,这种施工方案的优化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来说意义重大,因为我们都知道,不同施工方案的采纳能够产生不同的施工效果,在施工的成本、进度以及质量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运用精细化管理针对其具体的施工方案进行细化和解析,进而充分的研究其中存在而一些不合理之处,并且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弥补,进而最终提升其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和可靠性,促使其为后续的施工管理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体现出更高的应用价值;(2)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合理的应用精细化管理模式还能够有助于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管理和把关,对于任何一个建筑工程项目而言,质量都是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而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就能够最大程度上细化这种质量管理的内容和目标,进而针对其整个的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影响其施工质量的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有效的控制,最终提升其质量的管理水平;(3)针对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还能够对于进度的管理和控制提供一定的帮助,因为其管理的精细性,进而便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管理人员对于施工细节的控制,保障其每一步的施工操作都能够完全按照预先制定的方案进行施工,最终保障其能够按时完成施工操作,避免出现工期延误问题;(4)合理的应用精细化施工管理模式还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其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的管理水平,因为实现了管理的精细化,便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促进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促使这些资源都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使用效果,避免了资源浪费问题的出现,也就相当于节省了共享项目的支出,研究表明,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升建筑企业2%--3%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的应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和手段是极为重要的一点,其对于建筑企业以及建筑工程项目而言,都是极为实用的,必须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切实提升其精细化管理的应用水平,保障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效果。

3建筑工程精细化施工管理的措施

3.1提高建筑工程施工前期管理的精细化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其精细化管理不仅仅应该贯穿于施工过程,还应该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得到一定的体现,具体的来说,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前期的准备阶段中,除了可以应用精细化管理模式来优化相应的施工方案之外,还可以采用这种精细化管理方式来针对其它方面的一些管理内容进行把关和控制,比如在具体的建筑工程项目分包过程中,相关合同的签订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切实保障合同签订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是极为重要的一环,针对这些合同的签订进行精细化管理,分析其中的每一个细节和条目,了解其是否存在一定的问题会影响其后续的施工进行,确保合同能够充分实现相应的约束作用,另外,对于建筑工程项目预算的编制也应该充分应用这种精细化管理模式来进行控制,进而保障其预算的准确性,为最终的成本管理和控制打好基础。

3.2加强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精细化管理

在具体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其管理的精细化也应该进行严格的控制,并且这种控制的内容是比较多的,具体的来说,其精细化管理应该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必须要加强对于施工人员的精细化管理,也就是说对于施工人员的管理和控制应该尽可能的促使其自身价值的充分发挥,尤其是对于人员的数量及其自身的素质必须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尽最大可能的提升其施工水平,进而保障施工的质量以及进度符合相应的要求;(2)针对相应的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精细化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这种精细化管理要贯穿于施工材料使用的始终,从采购的数量和质量控制,到施工使用的合理性和充分性都应该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把关,确保其材料应用的高效性,避免材料浪费问题的出现;(3)还应该针对机械设备的调配和使用进行精细化管理,确报每一台机械设备都应该出现在最为恰当的工作位置,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3.3加强建筑工程结束阶段的精细化管理

对于结束阶段的精细化管理工作而言,其主要就是针对各类物资资源以及资金的管理进行清理和核算,进而分析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差异,弥补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可能存在的一些损失。

4案例分析

XX市颐龙湾商住小区外墙保温采用YT无机保温砂浆,工序设计是先做水泥砂浆打底,待水泥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做保温,即再抹保温砂浆,施工单位未按照精细化施工管理程序,少挂一次吊篮,窗户上下框直接用保温砂浆代替水泥砂浆,为墙体漏水埋下了隐患。因为保温砂浆保温砂浆是以各种轻质材料为骨料,以水泥为胶凝料,掺和一些改性添加剂,经生产企业搅拌混合而制成的一种预拌干粉砂浆。用于构筑建筑表面保温层的一种建筑材料,是一种用于建筑物内外墙粉刷的新型保温节能砂浆材料,以无机玻化微珠(也可用闭孔膨胀珍珠岩代替)作为轻骨料,加由胶凝材料、抗裂添加剂及其他填充料等组成的干粉砂浆,密实性远不如水泥砂浆,且雨水浸泡后软化,雨水直接从窗户外框与墙体缝隙进入室内。遇到这种情况,处理漏水将非常繁琐,因为漏水窗户多,涉及面比较广,高层住宅维修必须挂吊篮,首先将涂料层、保温材料层清除后,此时缝隙已经很大,必须先要用防水砂浆填充抹平后,达到一定强度后窗户四周要用发泡剂填实,固化后切割平整,最后外边框四周内外两侧均打密封胶,然后再补做保温层、涂料层,要与整个外墙墙体表面一致,按照精细化管理,此类问题再无复发,迎来业主一致好评。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精细化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一种方式,采用精细化管理确实能够提升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成本以及进度等的管理水平,值得在今后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谢锋.刍议强化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04):49-50.

[2]尤峰.怎样强化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0(03):34.

[3]顾磊.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科技展望,2015(18):20+22.

[4]张振兵.强化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J].四川水泥,2015(06):179.

[5]兰天.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分析[J].江西建材,2015(14):106+110.

[6]柴亮,李磊.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门窗,2013(03):268.

作者:张延飞 单位:山西潞安工程有限公司

第六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项目组织与进度控制研究

摘要:建筑施工管理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从古至今,各种建筑案例不胜枚举,但是如何将一项工程的价值发挥到极致,最大程度的挖掘其潜力,保证其目标的顺利实现,力争用最少的资源来完成最大化的价值体现,进一步通过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模式为其增值,已经成为今天各行业管理的终极目标,本文将和大家一起探讨组织管理与进度控制在在建筑工程管理全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组织架构;建立;组织系统;进度计划;资源配实施

随着时代的发张与进步,各行各业的管理模式在水平、形式和方法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提高,并且根据需要越来越多的行业都以项目做为基本的管理单位,来进行各种协调管理,但是做为其管理核心的组织手段的重要地位,却是从来都没有改变过,好的组织对项目进度的控制有着巨大的影响和指导的作用,项目管理组织的相关概念、方法及其多种的表现形式也是充斥在各种管理行为当中,可以说组织是项目管理的大脑,进度控制是四肢,前面两项完成的基础之上,后面就是整个身体的运作了,所以说项目管理目标最终是否能够实现的必备因素,就是好的组织手法和科学的进度计划可以使项目管理增值、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组织论的基本内容

组织论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组织论包括组织结构模式、组织分工、工作流程组织。组织机构模式反映的是一个组织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或各元素(各工作部门和各管理人员)之间的指令关系。指令关系指的是哪一个工作部门或哪一位管理人员可以对哪一个工作部门或哪一位管理人员下达工作指令,是一种相对静态的组织关系。关于分工的组织:是一个系统组织中各元素或各子系统的工作管理职能分工和任务分工,是一种相对静态的组织关系。各种工作流方面的组织方式:工作流程组织方式完全可以表现一个庞大系统中每项工作的各种关系,是一种动态的组织关系。组织工具主要包括:项目结构图,组织结构图,合同结构图等。组织手段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是最基本也是最广泛的存在。下面给大家例举两个在我们管理工作中常用的项目结构图和工作流程图,详见图1~2。图1为我们我组织管理过程中常用的组织结构图,一个项目的从确立到最终竣工交付使用,以至于后期的维护阶段,组织的手段是贯穿始终的,有一个科学、合理、详细、明确的组织结构图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项目管理中一起的资源准备、人员安排、过程预控、风险控制、查缺补漏等等环节,都出自该组织机构图。其中每个过程模块都是一个或者几个工作流程的统一结合,下面就为大家例举一个我们工地上常见的工作流程图(基础施工),跟大家共同探讨下。第一步:对该项工序进行详细的讨论,分析确定改工序的必须顺序,暴露改工序的重点难点,讨论其个步骤上有可能出现的风险情况以及对应的纠偏措施,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对应配备合理的整改方法,并跟下一个工序顺接,保持一个完整的循环回路。最终得以实现管理目标。

2进度计划的编制和实施控制

俗话说,蛇无头不行。任何一件事情的始末都是必须有相应的计划做为根本之道方针,然而计划的优劣程度直接影响到进度计划对应的目标是否实现。建筑行业发展到今天,进度计划的编制和监督实施的方法都已经非常成熟,但是如何保持它的先进性和稳定性,就成为了现代项目管理的制约因素,所以在这里就体现出来一个概念就是控制。以建筑施工项目管理而言,在组织机构、方法、措施等确定的基础上,进度计划的编制主要有常见的方法有网络图、横道图及project等软件,一个完整的进度计划同时也是一个项目的始末的具体体现,从开工、中间的若干工序、工作面转换、验收、竣工等方面全都会涉及到,一个进度计划形成了以后,相关的人力资源、材料资源、劳动力资源、机械设备资源、资金资源、相关的协作单位、专业单位、等等都可以有了一个明确准则和数据作为支撑。所以一个科学合理的进度计划的编制是一个项目目标得以实现的重中之重,进度计划的编制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的部分:施工进度计划的管理:计划的调整:将合同中规定的开竣工日期及每月需计划完成的施工进度设置为控制节点,为了确保控制节点的实现,结合施工中不断发生的变化,需对网络计划进行科学安排,动态管理,及时对进度计划进行调整,确保总工程提前完成。

2.1计划的检查和落实

施工部门必须严格按月进度计划施工,项目经理及施工负责人,每周组织施工管理人员、班组长开会、检查上周完成情况,并确定下周工作计划。每周或每日组织开会,检查并考核班组的完成情况,根据情况调整并确定下月、下周或明天工作计划,报监理、业主批准并布置落实。

2.2编制总体进度计划

为确保合同工期的实现,收到施工图纸后、工程正式开工前,编制切实可行的进度计划报建设、监理单位审核。在施工过程中制定月、周生产计划。在总计划指导下及时调整月、周计划。

2.3建立进度保证体系

根据目前公司项目管理模式特点建立如下进度保证体系。

2.4各部门间协调运作

不定期召开各部分协调会,解决施工过程中影响工期的施工技术、人员、材料主要因素。

2.5机具设备保证措施

加强设备维护,确保正常运转,保证工序连续进行,特别是浇筑混凝土,应避免机械故障停歇而造成质量缺陷。保证水、电正常供应,坚持水电值班人员跟班作业,施工现场配制2名专门的水电工,出现水电故障及时维护、排除,确保施工正常进行。

2.6组织保证措施

2.6.1工序穿插保证

科学合理安排各项工程的施工顺序,缩短平行交叉作业的流水间距,加快工程进度,编制分项工程详细的网络施工计划,以确保工期。每周召开一次有业主方代表、监理工程师、项目主要施工管理人员参加的施工协调会,调整各工序间的穿插配合,解决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和矛盾。每天上班前召集施工员、班组长会,布置当天工作任务,下班前调查工作实施难点,及时解决。每天检查进度计划实施情况。为加快缩短工期,合理组织各班组人员进行施工,抓晴天,抢雨后,促进工程进度的完成。

2.6.2人力组织保证

工程从开工起就执行一班半工作制,深夜10点至早上6点不得施工,不扰市民休息。所有施工队伍和人员必须经过精心挑选,从基础开始到完工都必须选公司第一流的施工队伍,充分发挥技术力量雄厚,机械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质量好的优势,确保工期按时按质完成。对工人班组采取分项定合同的形式,定质量和进度要求,对按期完成的有奖,质量上采取优质优价,每月由现场质检员考核,完不成任务的必须受罚,水平低的班组要及时清理退场。在农忙季节为保证本工程有足够的劳力,首先应统筹计划,合理安排,错开农忙假时间,如确实无法错开时,对农工实行高工资使用,保证施工现场有足够的劳动力。在各关键工序中组建青年突击队,突击队由技术骨干负责,充分发挥青年人有干劲、有冲劲、能吃苦耐劳的精神,确保关键线路的工期,满足总进度需求。

2.6.3物资、设备保证

模板、架料等周转材料,机具设备,公司保证满足本工程使用。对于远地物资和紧缺物资,提前采购、按时入场。施工机械随时维修及保养。同时配足常用维修零件,施工机械配置方案中已考虑备用,全力以赴保证供应。

2.6.4资金保证

本工程款项建立专款专用制度,确保资金用于本工程。充分发挥公司资金优势,对本工程制定有关优惠政策,对于十分优秀的诚信的施工班组,当遇到资金困难时,可以适当考虑将工程款支付的比例扩大,并确保工程款支付的及时性。对于市场上紧缺的建筑材料,可以考虑付款时间优惠政策,及适当的经济补偿政策等。

2.6.5技术保证

采用施工作业面塔吊全覆盖,加快其他材料的调运速度;同时避免了外架班组与钢筋模板等班组的交叉作业,从而提高工效,加快施工进度。详细阅读设计图纸,避免在施工中出现错误,关键部位的技术问题主动与业主代表、监理工程师、设计人商量解决,避免返工,影响进度。充分发挥电子计算机优势,在施工中对工期进行动态跟踪管理,这样就可以在工期将发生滞后时预先发现并解决问题,关键线路上决不允许工程滞后一天,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2.6.6上级领导保障

由公司工程部每月定期对项目施工进度进行跟踪检查,每月对项目工期风险进行评估,当项目处于C级风险时,提醒栋号长及时调整施工进度,当项目处于B级风险时,由项目经理参与制定进度改进措施,并跟踪检查;当项目处于A级风险时,直接由公司工程部及公司技术总工参与项目进度的处理及调整。

3结束语

建筑项目施工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为建设项目增值,在这个建筑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要认真的做好施工管理组织,以组织为核心编制科学的进度管理计划,按部就班的落实每一步的,这样的我们的各项资源的消耗至降有一个很好的控制,同时也更有利于目标的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

[2]《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JGJ/T185-2009).

[3]美切斯特.I.巴纳德,著.组织与管理.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出版社,2014.

[4]彼得.德鲁克,著.卓有成效的组织管理,东方出版社,2012.

[5]工程项目进度计划与控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6]项目计划与进度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7]宋新宇,著.让管理回归简单.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作者:朱玲 单位:重庆金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第七篇: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分析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前景也是一片光明,越来越多的人投资于建筑行业,这也导致这一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怎样在这次竞争中脱颖而出,便成为了投资者们考虑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当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了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并提出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方式,希望文中的观点对投资者们能够有所帮助与启发。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发展战略和企业内外的条件,按照现代企业运行规律,通过生产诸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以实现工程项目的合同目标、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以往旧的管理模式已经相对落后,难以适应现在社会的需求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模式的创新已经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以下就此内容简单发表自己的看法。

1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必然性

无论在什么领域,都需要创新,有创新才有进步。在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也不例外。一个企业要想走向成功,首先要有一套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管理制度。而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制度也必须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潮流,各大建筑企业只有做到适时创新,才能让企业在这次竞争中站稳脚跟。只要有发展,便会有创新。我国在改革开放前,经济水平落后,往往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而自改革开放以来,不顾世俗偏见勇于创新后,国家才逐渐富强起来。现在我国政府大力提倡创新,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证明了创新在这个时代的重要性。而此处所谓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就是在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通过科学的管理理论,把那些不断进步的新的理论知识运用进去,从而把新的科学的实用性强的技术和理论知识及时转变成生产力,转变成企业的管理理论并运用于实践中,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企业生存的需要。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要学会管理制度的创新,一旦管理制度落后,不仅起不到应有的管理作用,反而会阻碍企业的发展。而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企业的项目施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当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下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我国建筑企业的整体发展意识不强。具体表现在各个建筑企业的恶性竞争显著。这极大地阻碍了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使得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普遍不高。其次,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不合理,尤其是国有企业,管理模式过于僵硬,行政干预太过明显,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相对来说,私有企业在管理模式上占据一定优势;大多企业的施工人员素质不高,很多企业的施工人员都是临聘的,这样虽然能节省部分工资开销,但由于人员的总体素质不高,以及临聘人员团队意识的缺乏,都会对施工造成影响,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最后,企业自身对市场风险的认识不足,也是当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一些建筑公司在投资和接手项目时,目光不够长远,不能对市场风险进行合理分析,只一味地进行投资,最后导致项目的失败。

3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方式

3.1转变施工管理观念

要完成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最关键的是企业管理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作为企业管理者,他们的每一个决策都对公司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一旦决策失误,对公司的打击可能是致命的。若企业管理者能够提高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经费的投入,加大创新人才的培养,并从外界引进人才,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切实加强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在对工程项目进行创新管理的过程当中,以市场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相信这个企业很快就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3.2完善企业管理体制

在转变企业理念后,企业应当完善自身的管理体制。在制定公司体制时,将自己公司的管理体制与成功企业的管理体制进行对比,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并予以纠正。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建立起一套独特的可行的管理体制。一般而言,大部分企业均对外承担有限责任。但也有个人独资企业和部分合伙企业可能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压力很大,一旦建设项目出现问题,企业主就可能负债累累。因此,建立有限责任制度,让企业有自己独立的法人财产,可以让企业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这样能够让企业真正走入市场,拥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同时也减轻了股东或合伙人的压力。

3.3技术创新

企业技术的创新,是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实现的。建筑工程项目人员在应用新知识、新材料、新设备进行项目施工的过程中,以及在项目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都能实现技术的创新。项目施工人员要时刻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更新理论知识,并将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同时,企业可以成立自己的技术部,专门研发新技术,也可以对研发出新技术的员工进行奖励。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公司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或建造速度,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

4结语

总之,要想使企业得到长远的发展,必须创新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模式。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转变企业的施工管理观念,完善企业的管理体制,并创新企业施工技术。同时,企业管理者要学会分析工程项目的发展前景及可能的风险,做好前景评估及风险预测。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中得到发展,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参考文献:

[1]杨洪浪.浅谈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J].科技技术应用,2011,(5).

[2]尹建平.浅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J].今日南国,2010,(10).

第5篇:建筑历史理论范文

1.1建筑符号的创作与识读

建筑符号是建筑设计传递信息的主要媒介。建筑符用学是探讨人与建筑之间、人与人之间(如设计师与欣赏者)的互动关系,就是设计过程中由设计构思——组织——表达——解读符号(欣赏者的理解及再创造)的过程,因此诠释与识读是符用学所研究的关键。莫里斯的老师——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将人对符号的诠释分为三种方式,即“直觉式、实证式、解析式”。运用在建筑设计中,直觉式诠释是建筑师在设计时直接借鉴传统、优秀或熟悉的建筑符号,设计出直抒胸臆的作品;实证式诠释是在设计过程中采用科学分析方法,如模型、效果图等辅助设计,形成对设计效果的真实模拟;解析式诠释是设计中通过对地域差异、社会背景、文化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出具有广度和深度内涵的作品。因此,从符号学角度看,建筑设计与创作存在两个层次:

①从建筑本体出发探讨建筑形式的符号特征,它偏重形式的可能性和手法的研究,归于符构学、符义学范畴。

②将建筑与人、环境(社会和人文环境)相结合,用经济、实用、美观等设计原则来研究,归于符用学范畴。

1.2建筑符号对室内设计符号的识读与创作的启示

众所周知,建筑设计是室内设计的环境依据,制约了室内设计;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延伸,是对空间和环境的再创造,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建筑空间。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既要分工明确又要相互参与,即建筑设计阶段有室内设计师参与,室内设计阶段有建筑设计的指导,共同创造建筑空间。长期以来由于受经济、技术水平所限,我国室内设计发展起步晚,进展缓慢。但随着21世纪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室内设计行业也开始突飞猛进,同时也面临着“抄袭风”、“文化缺失”、“意义危机”、“形式大于内容”等问题和发展方向偏差。因此,及时找到对策,修正发展方向,重提设计符号的内涵和文化意义是非常必要的。

1.3室内设计符号在室内设计项目实践中的运用

(1)室内设计主题的演绎——“继往开来”a室内设计主题的文脉: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地处南方海滨城市——广东省茂名市。茂名东毗邻阳江,西临湛江,北连云浮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临南海,是中国南方最大的石化生产、出口基地和广东省的能源基地。同志曾两次来茂名视察并题词:“把茂名建成美丽的现代化的海滨城市。”在这块充满希望的大地上,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正茁壮成长。茂名是我国油页岩最著名的产地之一。作为大自然的馈赠,现探明其资源储量列我国第二位。油页岩矿石通常为灰黑色、深灰色和豆黑色,呈叶片状或者致密块状,经过干馏加工,炼出页岩油,其性质与天然石油相近。在资源匮乏的50年代,茂名正因油页岩的储藏量大、工矿多设立茂名工矿区,1959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设立茂名市。经过近50余年的发展,茂名已经形成了以石油化工为龙头的产业结构。石油又称原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它的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化石燃料。石油化工是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加工工业。追溯校史,无论是广东石油化工学校(曾用名),还是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都与石油化工存在密切的关系。展望未来,学院经过多代人的艰苦创业和不懈奋斗,稳步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并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石油化工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高校,正在朝建设成国内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b设计理念:本案是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科实验楼室内设计方案,以“继往开来”为设计主题。本案理念生成于油页岩,市校均依“油”而建,因油而生,蕴藉天籁,灼得物华。立足过去,一片片油页岩,是对城市地理、人文、文脉关系充分研究的结果,是我们对城市文化的考究,也是对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校历史文化的追寻——是为“继往”。同时,本案理念发展于石油化学工业。社会南方最大石化基地——茂名石化基地大自然的馈赠——油页岩图3油页岩的冶炼——回忆资源匮乏的年代对能源的迫切及教育科技发展是推动石化工业发展的主要力量。而作为着力于石油特色的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石化为重点的特色发展局面。着眼未来,学院以较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为依托,突出石化教学和科研(也是实验楼建设的初衷),努力形成以石化为龙头、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学科体系,朝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前进——是为“开来”。

(2)设计符号的衍生室内设计符号的结构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表层结构,即设计符号的外在表现形式,可传达给观众与体验者直观的信息;二是深层结构,即某种形式秩序的规定,它受到文化、历史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从设计文脉和理念衍生出三个设计符号:

①表皮结构衍生的设计符号——条形铝通,本案采用“铝通”为主要材料也是尊重建筑符号的表层结构的必然结果,是对建筑工法与结构的诚意尊重,是建筑外观的设计符号的室内化和延伸。因此与建筑本体符号形成有机统一,既是对实验楼公共空间的最大化尊重,又由外及内形成视觉上的共通与互融。

②深层结构衍生的设计符号之一——油页岩,由于其涵着许多技术性信息(如开采、加工手段)、历史地理信息(如产地、流行年代和背景)、经济价值信息(如稀缺性、物质和非物质文化性)和审美信息(如材质机理、色彩感)等,这些也可转化为传递城市历史和学院文化的符号。因此,油页岩携带着城市历史、学院历史的片断性信息,提醒人们回顾过去、继承往史。

③深层结构衍生的设计符号之二——石油化学工业中的分子模型及芳香烃结构,是学科实验楼室内设计符号的深层结构。人们对石油的理解认识,受城市地理知识、周边环境及人文环境等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受专业文化知识、学院教研环境、科研水平等软环境的影响。因此,不断提升软环境水平,提高办学质量、推进科研和专业水平,向一流大学迈进的目标激励着广石化人勇往直前、开拓未来。

(3)设计符号的运用建筑立面的线性表层结构,与大堂主要材料线条型的铝方通相得益彰,实现了室内大堂符号和建筑本体符号融合。同时,通过材质的变化而产生的视觉变化,弱化了人为的装饰感。深层结构设计符号之一——豆黑色油页岩片石形成起伏假山,既是帮助人们回忆技术、经济、历史地理、审美等信息的载体,又对是城市文化和校史特色的追溯和现代表达。同时,设计符号的深层结构之二——石化中的常见分子模型及芳香烃结构经过解构手法运用,形成特色造型天花,寓意教学科研水平不断突破,开创新天地,这不仅是提升软环境水平的目标和动力,也是学校突出龙头专业,强调学院特色,注重教学和科研成果的办学目标等深层次内涵的设计表达。在功能处理上,公共大堂以开放的手法,多元化的形态出现,强调空间界面的模糊性,从而方便公共空间的灵活性以及可持续性,避免使用过程中的无意义消耗。强调人性化设计,在大堂中设置简单的类似“苯环”符号的人造石座椅体现人文关怀。同时,学科实验楼是科研的主要基地和对外交流的窗口,所以电子显示屏的设计可以作为展现学院形象的重要媒介,带领师生回忆过去,展望未来。在公共通道设计中,通过分子模型及芳香烃结构的解构手法,借助设计符号的渐变减法,实现由大堂向通道的自然过渡,把石化科研中的憧憬感及彷徨感展现出来,是对学科实验楼及石化科研未来的充分解读,表达了“摸着石头过河”、“在艰苦试验中实现突破”的科研诉求。综上,在实验楼的公共空间设计中,设计师把石油的过去和未来融汇成表层符号——油页岩、深层符号——分子模型及芳香烃结构,并借助其携带或承载的历史、审美等蕴涵的信息、意义和文化内涵,通过借鉴和解构的设计展示应用手法,点明了“继往开来”的设计主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