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教育经济学范文

教育经济学全文(5篇)

教育经济学

第1篇:教育经济学范文

[关键词]语言经济学;需求与供给;高校公共外语教育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使高校非外语专业教育即高校公共外语教育在不断改革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市场需求。“一带一路”沿线涉及65个国家,涉及的国家官方语言或国家通用语言有近50种之多。语言互通成为带动各国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前提。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鉴于“一带一路”发展需求与高校人才输出供给来审视现行公共外语教育的实施,不难发现:以英语为第一外语的语言学习成本投入远大于其所得的预期收益。外语教育的经济价值还未得到充分地发挥,虽然教与学的资本投入很大,但外语实用率低、语言掌握程度与市场需求之间还存在矛盾。外语教育是中国高等学校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有其宝贵的经济价值和经济效应。然而,大部分外语学习者在就业中很难将所学的外语用于实际工作中,由此形成学外语与用外语脱节的现象。外语教学活动如何围绕语言经济学和市场供求展开,如何将外语教育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以达到受教育者所预期的教育投资目的,是高校外语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语言经济学的人力资本理论与外语教育

经济发展依赖于人力资本的积累,人是社会生产力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在经济增长和发展中具有巨大作用。卫兰科特曾指出:“如同通过工作经验或通过诸如数学和历史学科的正规教育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一样,语言本身也是一种人力资本。”语言学习本身就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必须考虑成本和收益、效用的最大化。外语学习可以看成是个人和社会通过投资可以获利的一种经济资源,外语技能的获得源于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的投入,之所以投入是因为有预期的回报,包括更高的收入、更大的人际社交网络等等。人力资本经济理论注重学校教育与在职培训,高校公共外语学习是有利于人才社会发展的资本积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恰好明确了外语习得与经济发展的必然联系,加速了语言与经济的融合。语言的经济价值决定了外语学习者试图通过接受语言教育获得社会实际价值收益。

二、高校公共外语教育在市场需求中存在的问题

需求与供给随市场的波动而发生变化。对于外语教育市场而言,外语人才的需求与供给依靠教育投资者结束教育投资后在实际工作中获得收益的多少来调节。“一带一路”对外经贸区域外语人才市场扩大,多语种需求日渐凸显。语言种类的选择也应受市场供求的支配。《“一带一路”人才白皮书》中提到了语言教育及发展在五大行业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并强调了语言工具作用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高校语言建设建立在“专业+外语”学习的基础上,专业知识夯实学生的业务能力,外语作为工具性语言用于实际的工作之中。语言的工具性作用即从听、说、读、写的角度对学习者进行训练,完全符合高校公共外语的教学理念,配合行业专业知识学习,高校公共外语的教学效果更适合“一带一路”“专业+语言”市场的需求。然而,公共外语教育还存在些许问题。首先,公共外语教育多以英语为主,缺少其他语种的选择。实际的语言教学没有进行外语种类多样化设置。统一的英语教学对外贸发展中人才需求有一定的制约性。外语教学尚未充分发挥地域性优势,采取因地制宜的语种设置方式。外语教育需注重区域性选择,从经济发展的视角设置外语教学,如“一带一路”经济建设中多语种需求量激增,如何满足“一带一路”沿线50多种通用语言需求,成为目前外语教育需要思考的问题。其次,观念偏差造成公共外语弱势于专业外语教育。提到外语人才培养,更多的观念认为是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然而,在实际地外语应用中各领域的专业知识难于外语的掌握。对于公共外语学习者,“专业知识的夯实+外语交际运用能力”的培养是服务于社会的优势所在。再次,公共外语教育供不对求,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从语言经济学的角度看,任何一个理性的学习主体都希望以最少经济资本投入达到最大的预期目标。然而,外语教学的内容,检测的手段,教学的目标尚未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公共外语教学多有点缀之嫌,难成持重之举。此外,高校公共外语教育缺少与就业及应用的实践活动。对于公共外语学习者来说,他们基本没有实践外语的机会,一、二年级的基础外语教学后,大部分外语学习者的语言学习与使用之路就此结束,此结果改变了外语学习的初衷,即以外语为工具进行有效地、实用性地交流、沟通抑或是贸易往来。对于语言学习者而言,外语学习作为一种投资,并没有获得应有的收益。现行高校公共外语资本的投资往往忽视了市场的需求,造成人力资本投入浪费,社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同时,也抑制了学习者学习外语的热情,公共外语教育并未与经济发展速度同步。如何转变高校公共外语教学观念,打破公共外语教学及语种设置的定式模式?如何将高校公共外语教学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经济学理论对公共外语教学的启发与提示不容忽视。

三、经济学理论对高校公共外语教育发展的启示

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我们视外语教育投资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一个重要部分。经济学理论中人力资本与供求关系理论为外语教育者提供了全新的视角看待高校外语教学,并为高校公共外语教育的改革发展注入一些新的理念。

(一)高校公共外语教育须充分认识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经济学显示,人力教育的投资带来的收益远比对非人的资本投资更加有益于经济增长。外语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不可或缺的部分,须注重高素质“专业+外语”人才的培养。而能够将语言教育投资收益最大化的是受教育者在教育投资中所得到的适度刺激,这种刺激源于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本身与实际应用效能的理解,即所学外语的社会实用性。实用性强,学习热情高;实用性弱,学习热情低落。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变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交流日益频繁,带来的是语言需求的多样化,“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上的工作语言需要18种之多。因此,有必要改变现有以英语为主导的高校公共外语教育,可鼓励高校语言院系的非英语语种教师开设课程,设置第二外语选课机制,避免英语“一刀切”的语言设置模式。同时,仅以过级为评判语言学习结果的模式也亟待改进。教学中,应将教学的目的看向语言的实用性功能。将外语与所学专业相结合,使教学内容更人性化、实用化、具体化,将外语教育真正地置于实际应用当中,满足语言学习者“专业+外语”的实际需求。面对不同程度的语言学习者,可采取分级教学或分专业教学的形式,将不同语言水平的学生分级别教学或针对不同专业设置外语课程,也可将分级与分专业交叉应用于教学之中。让不同程度的外语学习者真正感受到外语在使用中的真实价值,调动外语学习者学习语言的积极性。还可以采取人才引入机制,聘请一些以外语为工具从事机械、电子、科技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做讲座,做教学指导,提升语言学习者对语言使用领域的认识。以2-3年跟踪反馈的方式,调查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语言实际应用遇到的问题,了解学校教学和实际应用的差距并结合教学进行改革。另外,也可以鼓励语言教师赴企业进行阶段性调研,切实了解、掌握教学中语言教授的重点和应用方法,使语言教学内容真正成为高校毕业生实用的工具,提高外语学习者语言使用的熟练程度,程度越高、经验越丰富,其在未来就业中身价就越高。

(二)高校外语教育的人力资本投入不能脱离市场杠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须由市场调节。加强市场对人力投资的调节作用,参照市场需求。国家教育部高教司提出:“由于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化的趋势,过去那几种单一外语专业和基础技能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市场对单纯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正逐渐减小。外语专业必须从单科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单纯的语言专业化学习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科技化,智能化发展的今天,社会劳动力市场语言的需求应将专业技能与语言应用相结合,凸显外语工具性功能。“一带一路”发展沿线国家众多,势必创造出多样的语言市场需求,高校应掌握人才市场走向,适时调整语种和课程设置,把握语言教学适合市场,语言工具辅助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对于公共外语学习者来说,适应市场的多样语言学习也为其拓宽了专业发展广阔的道路。但市场调节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此完全主张语言资本投入由市场机制调节,显然具有局限性。市场不是万能的,国家和学校还需在教育投资总量、教育结构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调控,对教育过程中某些市场机制难以发挥调节功能的方面进行有计划地调节。

(三)高校外语教学培养中尝试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唐代著名政论家赵蕤在他的《长短经》一书中说:“得人则兴,失人则毁。故首简才,次论政体也。”意思是说:任何事业,得到人才就能兴旺,失去人才就会失败。人才是企业的生命力,是企业新鲜的血液和活的灵魂。校企合作能够确保高校复合型外语人才符合企业用人的需要,促进企业的蓬勃发展。同时,校企合作直接解决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避免了目前遇到的企业找不到合适的员工,毕业生无就业岗位的困境。在市场的运行中,市场需求提示企业需要怎样的外语人才,企业与高校合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模式,高校针对企业需求设置课程系统,在与企业的合作中,选择有效的合作教育方式。在校企合作的教学中,着重培养外语学习者以独到的视角,独立的思维、创新的表述提高自身的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外事接待、协调、处理应急事务的能力,并全面提高外语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及社会活动能力。由于校企合作仍处于探索初期,势必存在问题与缺陷,我们可以参考一些案例作为校企结合的经验,深入挖掘校企合作的可行性方案。如阿里巴巴与河北金融学院商务外语系的合作,学校在阿里巴巴企业建立人才档案,搭建平台为阿里输送人才,鼓励师生在企业专家的配合下开发科研项目,以提升高校外语教学的科研水平。又如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与天津外国语大学教学合作。依据供求需要,高校将企业所需人才培养的课程嵌入本科教学中,希望通过校企的共同努力,培养出兼顾跨文化沟通能力与国际业务的全面财务人才。

四、结语

随着“一带一路”经济建设持续运行,外语人才的需求也呈多元化发展趋势。高等院校毕业生单纯拥有专业知识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外语交际能力和较好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外语人才的需求。高校教育必定面向市场,输出“专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以经济学为视角,市场供求作指导,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使高校公共外语教育更好地应用于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卫兰科特F.分子语言学趋势和加拿大制度:一个经济的视角[M].蒙特利尔:加拿大研究协会,1989:177-179.

[2]尹昕.基于语言经济学人力资本理论视角下的外贸英语教学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0(9).

[3]王文轩.“一带一路”引领下加强外语人才培养的意义和措施初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14).

[4]许其潮.语言与经济: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J].大连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7).

[5]赵向阁.阿里校企合作在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以河北金融学院商务外语系为例[J].时代经贸,2010(23).

[6]许素波.就业市场对高校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解读《中国外语人才网》[J].衡水学院学报,2011(12).

[7]王未.语言经济学与语言政策评估分析[J].大学语文建设,2020(8).

[8]刘明珍.阿里校企合作共赢模式实践与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09(7).

第2篇:教育经济学范文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理论经济学;案例教学;问题分析;解决对策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网络教育的发展,对理论经济学中的案例应用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传统的教育体制的影响再加上案例教学在理论经济学中应用的比较晚,使得案例教学在我国的理论经济教学中的重视程度、教学手段以及师资力量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很多的问题[1]。本文主要就案例教学在理论经济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一 现代远程教育的经济学研究

伴随着成人远程教育在国内的蓬勃发展,远程教育的经济学研究也得到了广大学者的青睐。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研究的目光集中在远程教育的经济学。本文主要立足于教育经济学的核心领域,借鉴国外的教育经济学成型的研究规律对我国的远程教育经济学进行研究方向的展望。主要应该对以下三个方面加强研究:远程教育的外部效率研究,主要涉及远程教育给经济增长带来的贡献、以及远程教育带来的私人收益与社会效益等。远程教育的内部效率研究内容也比较广泛,主要包括教育的生产函数、规模经济以及师资供给与相关培训等;最后一方面研究是如何更加公平高效的为教育生产提供相对充足的资源。换句话说就是如何更好的对教育财政进行有效的研究。

二 案例教学的内涵以及重要性分析

案例教学起源比较早,最早起源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哈佛大学法学院,后来在欧洲以及其它国家流传,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案例教学就被引入到了中国,在管理学、法学以及其它学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具有一定的理论支撑,也正是因为有科学的;理论支撑才使得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理论经济学的教学过程当中。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理论指导,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来理解和深化理论的具体内涵,除此之外,还要在理论指导下学会认识、分析以及解决问题。案例教学的精髓就在这里,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案例教学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创新性以及互动性。对于理论经济学的教学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三 在我国的理论经济教学中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传统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机制的影响

应试教育是我国传统的教育机制,而传统的教学理论是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的形式,这与案例教学中的理念是完全相背离的。受传统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机制的影响使得案例教学在我国的理论经济学教学中没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基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教育机制下,很多学校对于案例教学的重视度不高,对于鼓励和倡导实施案例教学的机制也是缺乏的[2]。

(二) 案例库不够健全

想要进行科学有效的案例教学就必须具备科学、合理的理论经济学的教学案例。因而学校需要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案例库。但是在构建理论经济学的的案例库时需要耗费的时间比较长,难度系数比较大。有些学校在对案例进行收集、分析、研究以及整理方面还比较落后。很多案例都是从一些文学作品、期刊以及报纸上照搬来的,采用这种方式对案例进行编制,虽然就案例的教材以及案例的内容而言彼此之间没有太多的差距,但是案例的教材与内容却没有一定的代表性以及典型性。对学生的启发性不大,严重影响着案例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三) 教学手段落后

案例教学需要一些高科技的技术来支撑,比如多媒体技术、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等。这就不免会给很多高效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有些学校缺乏专业的案例教学教师,在多媒体的教学工具以及案例课件、信息传播等方面的资源是严重缺乏的。案例教学的本质是一种实验性的教学方式,对于专业化的实验室以及实验设备的要求比较高。这种要求对于高校的经济也是一种压力。由于实验室以及实验设备的缺乏,使得经济学案例教学在高校的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自然就降低了教学的效果。

(四) 师资力量不够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占据着主体地位,但是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就失去了作用。在国内的理论经济学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教师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另外对教师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要求,具备这些素质的教师才能符合教学的需求。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教师在毕业之后就直接进入高校进行教学,理论教学的素质比较高,但是还是缺乏实践经验的,不仅如此,在应变能力、判断能力以及融会贯通的能力上都存在很大的不足。总的来讲,国内的理论经济学的案例教学是缺乏强有力的师资队伍的。因而各高效需要加强师资力量建设,通过完善师资力量来促进案例教学的发展。

四 提升我国理论经济学中的案例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针对案例教学在我国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措施,供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一) 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提高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

伴随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远程教育也作为一种比较新型的教育模式出现在人们的面前。现代社会人们提倡终生学习,而远程教育正好满足了人们对终生学习目标的需求。案例教学采用远程教育手段,通过函授、面授或者自学的形式来开展教学。通过对各种媒体信息手段的应用来对师生进行联系,进而对课程内容进行远程的传授。如今社会是现代化的信息社会,网络资源的信息量比较丰富,海量的教学资源可以任由受教育者进行选择。在远程教育中,教育的形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原来的以教为主转变为现在的以学为主。远程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不同地点的快速学习,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经济学案例讨论作出及时的评价,对其中的关键性的问题进行科学的指明,建立网络讲堂的资源,方便更多的用户使用。不仅如此,远程教育技术还可以对学生的分析进行有效的指正,帮助学生及时的发现问题的存在进而更好的提高学习的效果。另外,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学生可以对案例教学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不但的锻炼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总之,现代远程教育可以利用技术条件充分的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进而提高各类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水平。为不同的学习对象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

(二) 加大对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的革新

基于新课改的背景下,想要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就必须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突破。在教学的过程中,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开设更多的案例教学课程,通过对案例进行科学合理的编制来促进案例教学的发展。另外,通过教师的正确指导,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7]。

(三) 建立和完善案例库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教学的大纲内容以及教学内容,通过对多媒体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经济学案例资源,通过这种方式来对案例库进行不断的完善。加快我国经济学案例库建设,编制适合我国理论经济学教学需要的高质量案例。在案例教学中,想要提高教学的质量就必须提高案例库的案例质量。因而,在现阶段,就要加大对经济学案例库的建设。首先,对案例的选择一定要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要在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案例,这样形成的案例才有利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其次,案例要能提供人们思考和解答问题的多种路径和空间,切忌用所谓标准化的惟一答案来束缚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最后,应该紧密围绕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来对案例进行标编,在案例教学中,不管是对案例进行选择和编制,还是对案例教学进行设计,都应该要围绕培养的目标和课程目标进行开展。

(四) 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

案例教学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案例教学的需求。因而必须要对教师进行培训,通过转变他们的教学观念来实现对他们教学技能的提升。从事案例教学的优秀教师需要具备以下三点优势:首先,必须对经济学以及相关学科进行透彻的了解。一个教师如果缺乏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整体把握,未能掌握宽厚扎实的经济学理论,不懂得经济学理论问题的来龙去脉以及国内外理论探讨的前沿及进展,是搞不好案例教学的。其次,要对案例有所了解,对案例中隐含的理论知识有个透彻的了解,明晰基本的经济理论知识。教师不仅需熟知案例内容,还要关注整个案例研讨过程,要为案例讨论过程作好充分准备。最后,要有平等的观念。教师不能以权威自居,要转变角色,增强对话、沟通意识,要能听取学习者的不同意见,尊重学习者的创见.对于案例研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及不足,最好是在启发学习者的基础上让学习者自己通过讨论加以解决。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我国理论经济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水平,有利于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不仅如此,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的理论经济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起步比较晚,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会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分析,一定能够对我国的理论经济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吕文慧.浅论微观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改革[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117-120.

第3篇:教育经济学范文

西方国家的教育经济思想最早产生在近代的资本主义初。在这一时期下,比较著名的就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代表作中《富国论》中将人的经验、知识以及能力看成是一个国家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环节与生产要素之一。随后,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工业教育委员会首次给出了“人力资本”的含义。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英国的韦锥发表自己的《教育经济学》,而这正是教育经济主义思潮的出现标志。这一思潮的出现不仅为教育行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更为西方国家的经济与教育的进步产生了很大的作用。西方国家的教育经济主义思潮可以分成三种流派:首先,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思潮又被人们称作是主流教育经济思想,这一思想的主要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舒尔茨的观点为:人力资本是当前与未来产出和收入流的主要源泉,资本有着非常大的价值的存量。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提升了人的某项技能,同时还加快了市场经济的经济决策速度。其次,反主流派教育经济主义。反主流派教育经济主义延续了制度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涉及到了教育和社会经济之间的联系。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人们向人力资本理论发出了多重挑战,包括教育的发展未缓解就业率低的问题,教育机会均等未实现收入平均等。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教育的经济意义的新思维模式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深入的研究,并形成了社会化理论、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最后,马克思主义教育经济学派。该学派通常是指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来研究教育经济学的学派。苏联著名的经济学家斯特鲁米林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与社会再生产理论为基础,深入研究了教育的经济价值。这三个流派均从不同的历史发展背景与角度阐述了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教育经济思想与职业教育

一般大家谈到教育发展是一类多数人共同需求的东西,此类现象一般能够用来理解为两种方面。经济发展的公共利益性通过平等的方面研究,代表着无论谁都拥有相同的经济作为权,国家必须加强经济发展投资力度,召开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会、尤其是通过最可靠、最实际的方式把现有物质投入到经济资本的促进经济发展,用来确保我国公民都有促进经济发展义务,这样就能增加所有国民的经济创新能力与业务水平,完成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发展。通过经济的方面观察,经济发展的公共利益性一般包括经济发展理念的客观规律,因为经济发展理论客观属性,国家应当展开经济发展规划。但是,经济发展的公共利益性一般不会与经济发展的规模创新相冲突。这样,我们从整个国民素质水平看,经济发展的公共利益性依旧离不开教育水平。

三、提高我国教育经济价值的对策

第4篇:教育经济学范文

1.有助于正确认识教育和经济之间的关系

教育经济学的主旨就是研究教育和经济之间的关系,发现二者的发展规律。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一方面经济制约着教育水平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的发展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2.有助于中学提高管理水平和资源使用效率

从中学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教育资金短缺,经费不足;另外,也存在着教育投资利用率不高的情况。教育经济学也揭示了经济规律在教育领域中的作用,能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提升资源使用效率,提高学校的办学收益。

二、中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以选拔考试为教育的核心

现如今,中学的教育越发地趋于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的地步了,学校不再重视学生的兴趣和潜力,为了高升学率,课程的设置会把大把的时间都放在书山题海之中。学校如同工厂一样把学生当精准的机器去应对高考,便忽视了素质教育和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在单调的环境中,分数成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学生的灵性与创造力会被消磨掉,容易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这使得学校和老师走向了学生的对立面。(1)经济条件的制约我国受教育人口众多,资源的分配不仅关系着教育公平,也关系社会公平。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家庭经济收入的差距,大大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条件和接受教育的机会。一旦学生们上不了好的小学、初中,也基本上就失去上好的高中、大学的机会,无法享受社会上优质的教育资源。经济的落后导致教育水平的落后,教育的落后也使得经济无法发展,最后成了一个恶性循环。(2)超级学校的出现而近几年颇受推崇的“衡水模式”“黄冈模式”便是其中的典范。这些超级中学引进一流的师资、生源,利用优势地位选拔尖子生,并结合其不断提升的硬件和软件,如同一座高效的工厂一样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在流水线上源源不断地生产出一个个让人目不暇接的状元,展现给世人以炫目的高考神话。但是,优秀的师资力量和优异学生都聚集到这类学校中,却限制了其他学校的发展。

2.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足,出现了教育产业化

参照发达国家,我国对于教育投入不够。在分税制之后,某些落后地方更加无力负担教育,大量的民办学校应运而生,教育的发展常常是为了经济的发展,为了刺激经济,引入了教育产业化的构想。如今在某些地方教育已成为和房地产、一样重要的产业了,如有着“亚洲第一高考工厂”之称的毛坦厂中学,把应试教育作为第一生产力。教育产业化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发展,违背了教育的意义。

3.家庭教育的缺位

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很多父母由于工作繁忙,没时间照看孩子,只要确保在校期间学生的安全,忽视了教育的重要性。教师不但要教书育人,还要做学生的保姆。家校沟通不顺畅,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互动严重不足,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4.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

“绩效奖”是如今的中学大力推行的一个措施,学校把老师的评价与升学率指标、各类统考指标、竞赛指标挂钩,并没有将重心放在更好地提升教师职业水平、鼓励教师创造性的教育过程上,在忙碌单调的工作中,教师往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

三、对于中学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1.转变观念,与时俱进

现在中学教育重视应试教育,却忽视素质教育。其实,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不应是对立的,应试教育推动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同时素质教育也有助于提高应试教育的水平。解决中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弊端,首要任务就是要让素质教育为应试教育所服务。

2.国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

教育经费的不足是限制中学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国家应重视教育的发展,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教育的投资。国家可以从政策上指导鼓励大学生支教,提高落后地区的师资力量,让企业家对于山区的校舍建设、教材方面给予帮助,给学生们一个良好教学环境与保障。

3.每个家庭重视起教育

家庭对于学生教育方面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和老师的工作,及时掌握孩子的在校表现,对于孩子在教育、生活方面的疑问,及时发现解决。

4.关注学生、教师的成长

第5篇:教育经济学范文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理论经济学;案例教学;问题分析;解决对策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网络教育的发展,对理论经济学中的案例应用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传统的教育体制的影响再加上案例教学在理论经济学中应用的比较晚,使得案例教学在我国的理论经济教学中的重视程度、教学手段以及师资力量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很多的问题[1]。本文主要就案例教学在理论经济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一现代远程教育的经济学研究

伴随着成人远程教育在国内的蓬勃发展,远程教育的经济学研究也得到了广大学者的青睐。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研究的目光集中在远程教育的经济学。本文主要立足于教育经济学的核心领域,借鉴国外的教育经济学成型的研究规律对我国的远程教育经济学进行研究方向的展望。主要应该对以下三个方面加强研究:远程教育的外部效率研究,主要涉及远程教育给经济增长带来的贡献、以及远程教育带来的私人收益与社会效益等。远程教育的内部效率研究内容也比较广泛,主要包括教育的生产函数、规模经济以及师资供给与相关培训等;最后一方面研究是如何更加公平高效的为教育生产提供相对充足的资源。换句话说就是如何更好的对教育财政进行有效的研究。

二案例教学的内涵以及重要性分析

案例教学起源比较早,最早起源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哈佛大学法学院,后来在欧洲以及其它国家流传,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案例教学就被引入到了中国,在管理学、法学以及其它学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具有一定的理论支撑,也正是因为有科学的;理论支撑才使得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理论经济学的教学过程当中。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理论指导,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来理解和深化理论的具体内涵,除此之外,还要在理论指导下学会认识、分析以及解决问题。案例教学的精髓就在这里,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案例教学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创新性以及互动性。对于理论经济学的教学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三在我国的理论经济教学中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传统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机制的影响

应试教育是我国传统的教育机制,而传统的教学理论是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的形式,这与案例教学中的理念是完全相背离的。受传统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机制的影响使得案例教学在我国的理论经济学教学中没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基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教育机制下,很多学校对于案例教学的重视度不高,对于鼓励和倡导实施案例教学的机制也是缺乏的[2]。

(二)案例库不够健全

想要进行科学有效的案例教学就必须具备科学、合理的理论经济学的教学案例。因而学校需要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案例库。但是在构建理论经济学的的案例库时需要耗费的时间比较长,难度系数比较大。有些学校在对案例进行收集、分析、研究以及整理方面还比较落后。很多案例都是从一些文学作品、期刊以及报纸上照搬来的,采用这种方式对案例进行编制,虽然就案例的教材以及案例的内容而言彼此之间没有太多的差距,但是案例的教材与内容却没有一定的代表性以及典型性。对学生的启发性不大,严重影响着案例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三)教学手段落后

案例教学需要一些高科技的技术来支撑,比如多媒体技术、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等。这就不免会给很多高效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有些学校缺乏专业的案例教学教师,在多媒体的教学工具以及案例课件、信息传播等方面的资源是严重缺乏的。案例教学的本质是一种实验性的教学方式,对于专业化的实验室以及实验设备的要求比较高。这种要求对于高校的经济也是一种压力。由于实验室以及实验设备的缺乏,使得经济学案例教学在高校的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自然就降低了教学的效果。

(四)师资力量不够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占据着主体地位,但是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就失去了作用。在国内的理论经济学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教师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另外对教师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要求,具备这些素质的教师才能符合教学的需求。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教师在毕业之后就直接进入高校进行教学,理论教学的素质比较高,但是还是缺乏实践经验的,不仅如此,在应变能力、判断能力以及融会贯通的能力上都存在很大的不足。总的来讲,国内的理论经济学的案例教学是缺乏强有力的师资队伍的。因而各高效需要加强师资力量建设,通过完善师资力量来促进案例教学的发展。

四提升我国理论经济学中的案例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针对案例教学在我国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措施,供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一)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提高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

伴随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远程教育也作为一种比较新型的教育模式出现在人们的面前。现代社会人们提倡终生学习,而远程教育正好满足了人们对终生学习目标的需求。案例教学采用远程教育手段,通过函授、面授或者自学的形式来开展教学。通过对各种媒体信息手段的应用来对师生进行联系,进而对课程内容进行远程的传授。如今社会是现代化的信息社会,网络资源的信息量比较丰富,海量的教学资源可以任由受教育者进行选择。在远程教育中,教育的形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原来的以教为主转变为现在的以学为主。远程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不同地点的快速学习,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经济学案例讨论作出及时的评价,对其中的关键性的问题进行科学的指明,建立网络讲堂的资源,方便更多的用户使用。不仅如此,远程教育技术还可以对学生的分析进行有效的指正,帮助学生及时的发现问题的存在进而更好的提高学习的效果。另外,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学生可以对案例教学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不但的锻炼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总之,现代远程教育可以利用技术条件充分的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进而提高各类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水平。为不同的学习对象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

(二)加大对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的革新

基于新课改的背景下,想要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就必须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突破。在教学的过程中,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开设更多的案例教学课程,通过对案例进行科学合理的编制来促进案例教学的发展。另外,通过教师的正确指导,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7]。

(三)建立和完善案例库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教学的大纲内容以及教学内容,通过对多媒体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经济学案例资源,通过这种方式来对案例库进行不断的完善。加快我国经济学案例库建设,编制适合我国理论经济学教学需要的高质量案例。在案例教学中,想要提高教学的质量就必须提高案例库的案例质量。因而,在现阶段,就要加大对经济学案例库的建设。首先,对案例的选择一定要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要在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案例,这样形成的案例才有利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其次,案例要能提供人们思考和解答问题的多种路径和空间,切忌用所谓标准化的惟一答案来束缚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最后,应该紧密围绕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来对案例进行标编,在案例教学中,不管是对案例进行选择和编制,还是对案例教学进行设计,都应该要围绕培养的目标和课程目标进行开展。

(四)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

案例教学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案例教学的需求。因而必须要对教师进行培训,通过转变他们的教学观念来实现对他们教学技能的提升。从事案例教学的优秀教师需要具备以下三点优势:首先,必须对经济学以及相关学科进行透彻的了解。一个教师如果缺乏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整体把握,未能掌握宽厚扎实的经济学理论,不懂得经济学理论问题的来龙去脉以及国内外理论探讨的前沿及进展,是搞不好案例教学的。其次,要对案例有所了解,对案例中隐含的理论知识有个透彻的了解,明晰基本的经济理论知识。教师不仅需熟知案例内容,还要关注整个案例研讨过程,要为案例讨论过程作好充分准备。最后,要有平等的观念。教师不能以权威自居,要转变角色,增强对话、沟通意识,要能听取学习者的不同意见,尊重学习者的创见.对于案例研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及不足,最好是在启发学习者的基础上让学习者自己通过讨论加以解决。

五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我国理论经济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水平,有利于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不仅如此,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的理论经济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起步比较晚,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会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分析,一定能够对我国的理论经济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吕文慧.浅论微观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改革[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