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教育教学知识范文

教育教学知识全文(5篇)

教育教学知识

第1篇:教育教学知识范文

学科组会和教研组会对学校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进行化学平衡教学中,首先要通过学科组会和教研组会对化学平衡的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讨论,进行准确的把握。让教师在教学设计和目标的制定中能够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掌握之本知识,培养和提高基本能力[1]。教师在进行备课时,要准确进行这一课时目标准确把握以及认识,并把它体现在教学设计当中来。我认为,这是教师设计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基本标准。而通过学科组合和教研组合的力量,能够让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不同特点更加准确的进行化学平衡教学中的知识难度和深度,以及教学中的重难点。

二、结合历年高考考点以及各种大考的考题进行研究

化学平衡是历年高考中,化学试题中的一个热点,是必考内容,而高中的学习,有很多程度是为了高考。因此在进行化学平衡教学时,要把握住教学的深度,还应该结合历年的高考试题来进行研究,就以2011年的高考试题为例:在江苏卷的第15题中进行了化学平衡的移动的知识的考察;在浙江卷的第12题以及福建卷的第10题当中进行了化学平衡中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知识的考察;在浙江卷的第13题中进行了化学平衡中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的考察;在北京卷的第12题和天津卷的第6题当中进行了化学平衡图像的考察等等。还有其他地区高考中也有化学平衡知识的考察,还有历年中各种关于化学平衡的考题。教师在进行化学平衡教学过程中,想要把握住教学的深度,必须要结合历年的高考题来进行考虑。另外,教师在进行化学平衡教学深度的把握中,还应该结合本地和一些相邻地区的大考考题进行思考。这些大考考题的出题教师一般都拥有深厚的化学教学经验,很多还是这方面的专家,他们能够很好的进行高考考点的把握和预测。因此教师在进行化学平衡教学深度的把握过程中要对历练的高考考题和各种大考的考题进行深入研究,然后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

三、把握化学平衡教学的易错点

要想把握化学平衡教学的深度,一定要针对化学平衡中的易错点来制定教学计划,这样对化学平衡深度的把握才会更加合适。化学平衡知识中的易错点主要有以下几项:

1.在化学平衡移动当中,气体混合物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然后再充入稀有气体和无关气体时的平衡移动情况,主要有两种:

(1)在定温定容的前提条件下,充入无关气体或稀有气体,平衡的移动情况;

(2)定温定压的前提条件下,再充入无关气体或稀有气体,平衡的移动情况。

2.勒夏特列原理在化学平衡中的应用。

(1)对平衡体现而言,如对一种刚开始的气体反应,进行压强的增加,反应是正向进行,并不服从勒夏特列原理;

(2)在反应中,如果改变其中一个平衡条件,可以使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进行反应移动方向的判定,但当改变的是多项平衡条件是,就要根据各种天剑的不同改变对平衡的影响,来进行移动方向的判定;

(3)平衡移动只能减弱各种改变,并不能消除各种改变。

3.在外界的条件发生变化时,我们经常不能从正、逆反应的速率的变化程度来进行化学反应移动方向的判定,因为这种变化并不能直接的得到,而是要从平衡移动的方向来进行正、逆反应速率变化的确定。

4.化学平衡的移动是具有方向性的,但是反应的速率的变化却并没用方向性。当外界的条件发生 变化,对正、逆反应的速率是同步影响的。

第2篇:教育教学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比较

高等职业教育目前属于普通教育层次招生,其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技能和本领,能够就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有用人才。主要采用的是课堂教学、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远程开放教育的招生面向社会中所有有学习需求的人员,顺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需求,开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远程开放教育采用的是基于网络自主学习、远程支持服务与面授相结合的教育模式[1]。《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指出,要更新理念,加快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与远程开放教育有机结合,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教学环境和学习制度,创新学校运行模式和保障机制,创建新型高等学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2]所以,对高等职业教育与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全面的比较研究,有利于将二者的教学模式进行相互借鉴与参考,使两者更快、更好的发展,以期能够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一、高等职业教育与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相似之处

美国的乔伊斯和韦尔教授最先将“模式”一词引入教学理论中,并撰写了《教学模式》一书。他们把教学模式定义为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3]。其中教学目标处于核心地位,并同时制约着教学模式的其他因素,所以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为了指向和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但是没有哪一种教学模式是为完成所有类型的学习或者是为适用于所有学习风格而设计的。

1.两种教育模式的教学理念相同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加,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改进。万碧波、丁钢等于2008年在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高职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创新》一书中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理念进行了更新,详细论证了教学理念的更新应与时俱进,特别是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并论证了教学理念的更新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4]。同样可以看到,高等职业教育这一教学理念与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理念有殊途同归之意。远程开放教育是向社会最大程度开放教育资源,提供形式多样的教育服务,广泛开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2.两种教育模式的教学目的相同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的培养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目的是,通过现代远程网络课程教学节约大量的教育投资,扩大教育的规模,主要是面向社会各界在职人员,尽量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尽快让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让全民学习型社会得到普及。这两种教育模式的教学目的都是构建“学习型社会”,为中国的高等教育作出相应贡献。

3.两种教育模式的教学内容基本相同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服务于某些目的专业的高素质和高技能人才,所以高职院校通常是在同一时间和地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或实训基地面对面开展固定教学活动,这样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学内容等课堂教学交互行为很容易实现,常采用“学中做,做中学”“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远程教育模式是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在线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网络自主学习、远程支持服务与面授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每一位学习者可随时注册入学。在实时/非实时状态下,为学生提供集中或非集中的导学服务,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5]。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均是为了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根据学科、行业、产业的新进展和新变化,及时吸收新成果,实时更新课程内容。

二、高等职业教育与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不同之处

1.两种教育模式的教育对象不同

两种教育的教学模式虽然在教学理念、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方面有相同之处,但是它们的教育对象则有很大的不同。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对象一般都是普通高中毕业生、往届高中毕业生(中职/中专毕业生)及高中同等学历者(没有高中毕业但达到了要求,要加试高中会考)。但是最近几年部分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也设置了单独招生考试,招生对象主要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含符合普通高考录取条件的其他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生),高职教育的单独招生也可以看作相对于统招而言的捷径,单招考试要比统考容易很多,且学生入校后和统招生没有任何区别,只是开始入学的时间和途径不一样。而且单独招生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如果参加考试的考生没有通过高职院校的单独招生考试,他们还可以继续复习,继续参加高考,不会给高考带来任何影响。所以,高等职业教育的入学学生都是刚刚从校门毕业的高中毕业生或中职/中专毕业生,他们没有任何的工作经验,对自己将要学习的专业了解也不深入。远程开放教育在本文中特指国家开放大学(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及地方广播电视大学体系所实施的远程高等教育,学生可以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随时、随地进行远程学习,不需要到学校上课,且不耽误工作,所以其培养对象主要是以在职的成人学生为主,学生在基础学历层次上呈现多元化特征,即高中、专科和本科学历并存。同时,由于大部分开放教育学生所学的专业与本身的工作岗位息息相关,因此大多数学生本身早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应用能力,不同的职位对远程开放教育学习有着不同的需求。远程开放教育面向的是全体社会成员,学生多且覆盖范围很广,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地域,而且是年龄差别比较大的成人对象[6]。

2.两种教育模式的学习形式不同

高等职业教育与远程开放教育的培养对象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使得这两种教育模式的学习形式也必然不同。高等职业教育模式采用的是全日制学习形式,学生必须全天在学校,按固定时间上课。高职的这种学习形式主要沿用了初高中的学习形式,教师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向学生传授大量的学习内容,而学生也只能被动接受,长此以往,学生会对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形式形成一种依赖性,学生只会学到课上教师讲授的部分课程内容,很少有人去深入探索和研究更深层次的问题,这样的学习形式其实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更不利于学生今后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工作岗位要求。远程开放教育模式主要采用的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利用多种数字媒体、通信网络构建高水平的教学平台,通过教育资源开发、整合、管理、共享平台开展交互式教学的教育方式,能够使教育资源的利用最优化。所有的学生都采用业余式的学习形式,他们可以随时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在网上自主学习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和学习形式的形成是因为远程开放教育的培养对象主要是在职的成人学生,他们一般都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没有时间和精力到学校按时上课学习,所以远程开放教育就采用了业余式的学习形式,可以方便社会上的所有在职和非在职成人随时随地学习。

3.两种教育模式的教学方式不同

高等职业教育与远程开放教育的培养对象和学习形式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从而也使得这两种教育模式的教学方式有所不同。高等职业教育模式主要是以传统的课堂面授为主的教学方式,高职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在校园内固定时间、固定教室内进行,这样师生之间零距离接触,可以使教师更加充分地了解学生的上课情形,从而更好地把握课程的进度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面授形式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所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还可以及时向教师请教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课堂面授依然延续了初高中的填鸭式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创新发展能力。远程开放教育主要是以基于网络自主学习、远程支持服务与面授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都是通过远程网络进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进行学习和与教师进行网络交流,教师可以将提前制备好的课件或者一系列学习资料到网络上,供学生学习及参考。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形式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地点和内容,可以进行多次重复学习,遇到问题还可以在网络上与教师及时沟通,这一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和自由。但这一教学方式的缺点是,师生之间隔空教学,使得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控学生的学习情绪与状态,网络课程对所有学生都是一样的,但是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所以学生之间的学习效果会有很大不同。

三、高等职业教育与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相互借鉴

1.远程开放教育应借鉴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及职业证书制度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主要是普通高中、中职/中专刚刚毕业且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学生,采用的是以课堂面授为主的教学形式,其培养的人才都是面向生产第一线,这些工作岗位都需要具有实践能力和应用技能的员工。所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了让学生与社会顺利接轨,通常会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与企业合作、推行职业资格证书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教学活动。远程开放教育的培养对象主要是在职的成人学生,他们在入学之前都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所以远程开放教育采用的是远程网络教学形式。学生依托网络平台模拟实践教学活动,虽然学生也能从中对实践活动有一定的认识,但是真实感和现场感不强,是与高等职业教育开展的实地实践教学活动相差甚远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方面,远程开放教育应借鉴或者与高等职业教育合作,以提高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这样可以为学生的工作岗位和工作方向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提升机会。

2.高等职业教育应借鉴远程开放教育的网络教学方式

远程开放教育主要依托网络平台开展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一方面网络教学方式可以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让所有社会成人在学习方面更加公平,不分种族、不分地域、不分年龄、不分职业等都能享受公平的教育机会;另一方面网络教学资源丰富,学生可自主选择喜欢的课程,遇到问题还可以随时在教学答疑部分进行提问,教师与其他学生都可以进行详尽的讨论,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远程开放教育的网络教学优势是高等职业教育所缺少的。高等职业教育应当借鉴网络教学的优势,从而弥补课堂面授课程的不足。总而言之,高等职业教育与远程开放教育各具自己的教学特色,但是也都存在不足之处,通过对两者的教学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各自的教育教学能力,共同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与远程开放教育是高等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对两者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对比研究,可以看出两者具有共同的教学理念、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由于高等职业教育与远程开放教育的培养对象完全不同,导致了两种教育模式在学习形式和教学方式方面存在很大差别,通过详细分析发现,高等职业教育与远程开放教育可以相互沟通与合作,远程开放教育可借鉴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及职业证书制度,同样高等职业教育也可借鉴开放教育基于网络的教学方式,通过移动通讯设备等多种终端进行学习,利用对方的优点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这样可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培养更多能够与社会岗位相接轨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EB/OL].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3]夏维功.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35):146.

[4]万碧波,丁钢,杨国祥,尹家明.高职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创新[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20-110.

[5]杨圣华.远程开放教育新型教学模式探讨[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1-49.

第3篇:教育教学知识范文

关键词:智慧教室;高职;教育教学模式

引言

新形态下,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互联网,更是与学校的各个方面紧密融合在了一起。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智慧课堂也在智慧化以及数字化的标准下得到了良好发展。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依托于智慧教室,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还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很有帮助。

1智慧教室的内涵以及特点分析

1.1智慧教室的内涵

对于智慧教室来说,能够将软件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合理的应用到学生的教室中,更好地将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眼前,保证学生可以快速地获取知识,全面促进教学质量以及效率的提高。第一,智慧教室的构成。与以往的普通教室不同,智慧教室是高智能化的信息系统,借助信息技术,能够将各种要素合理的衔接在一起,从而形成教学一体化的感知环境体系[1]。在这一环境中,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整体能力的增强。第二,参与教育活动主体。在高职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打造智慧课堂,参与活动的人员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在整体智慧教室中,最为关键的两个要素就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期间,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承担着教学的重要责任。学生是课堂的参与者,是学习的个体。而作为教室的管理人员,则需要对教室进行实时监控,做好相应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以确保可以为智慧课堂的有效开展打下良好基础。第三,教育活动实现的空间。对于这一层面,简而言之,就是指教育教学活动在开展期间所需要的环境,具体包括:智能监控系统等[2]。通常情况下,智慧教室也涵盖了智能化的服务系统,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空间,保证学生能够有更多思考以及创造的机会,从而更加快速地掌握知识点。

1.2智慧教室的特点分析

通过对智慧教室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其具有较强的共享性以及交互性。第一,交互性。智慧教室智能化特点非常明显,具备交互的功能。因此,在智慧课堂的构建过程中,学生可以和学生进行交互,也可以与教师进行交互,甚至能够与平台进行交互。第二,自动性。对于智慧教室来说,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也可以进行视频录制,从而达到对教学资源自动检索的目的,更好地对信息进行识别,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和进行[3]。第三,共享性。从整体的层面上分析可知,智慧教室能够达到信息资源有效共享的目标,对于师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非常有好处,促进了教学资源的良好开发。另外,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依托于智慧教室,还能够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求,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十分有利。

2传统高职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分析

2.1教育教学体系缺乏健全性

从课程设置的层面分析,在现阶段的高职教育教学体系设置方面,需要满足专业职业岗位群体的需求。但是,应该具体满足哪些岗位的需求,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究。一些院校在发展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就业面积达到有效扩大的目标,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常常一味地对课程的数量进行增加,致使教学的难度大大加剧,学生无法深入理解专业知识[4]。同时,高职院校对于“证书”教育模式也十分侧重,力求能够有效提升就业率。但是,因为很多证书的取得只是停留在了理论考核层面,对于实际的操作并不能够严格的把关。所以,证书的价值无法在企业中得到认可。此外,在人才培养阶段,应用的模式具有较强的滞后性,大多为学科体系与较多的实践环节组合模式,教师仍然以课堂讲解为主,将理论讲述作为侧重点,不能全面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从而影响了学生整体能力的增强。

2.2实验实训等基本课程建设具有较强的薄弱性

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开展阶段,针对实验以及实训等建设层面,存在较强的滞后性,设备以及人员等条件较为缺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模式的构建相对缓慢,致使高职教育教学特色无法得到良好形成,制约了学校的良好发展。并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高职院校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受到经费投入的限制,最终导致教学设备经常存在严重不足的情况,无法真正意义上达到与生产单位零距离对接的目标[5]。

3基于智慧教室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设计分析

通常情况下,教育教学模式的形成与教学的环境有着紧密的关联,教育教学模式的选择需要结合教学的对象及环境等,科学地进行设计。所以,基于智慧教室背景下,高职教育教学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一定要在综合考量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合理的对教学模式进行设计,确保在有效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学习弊端的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3.1科学创设教学情景

在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前期阶段,教师需要对教学的内容予以明确,并在对教学目标有所了解的基础上,科学拆分各大知识点,然后依照知识点,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借助虚拟仿真以及全息技术等技术方式,科学的为学生创设问题教学情景,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体验真实的学习场景,从而让学生在一个相对良好且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同时,应用云平台,将所设定的问题推送给学生,学生在接收到问题之后,可以应用平台,快速搜索相关知识点,以便准确地回答教师的问题。

3.2实现个性化学习

学生在学习阶段,结合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景,科学的对智慧课堂的云平台进行应用,快速查阅相关资料,并借助探究式等学习方法,主动的交流和探讨,确保学习的效率能够提高。通常而言,探究式学习具体是指对智慧课堂所提供的学习场景进行高效运用,并采用其中包含的3D技术等,将研究内容形成一个具有较强可视化解立体的场景。然后,运用思维导图等工具,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保证在不断的讨论中,学生的水平和能力都可以综合提升。当然,教师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与学生互动,科学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全面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3.3课堂教学的交流和互动

基于智慧教室背景下,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和进行阶段,教师可以合理创建智慧课堂,能够积极且主动的与学生沟通。在智慧课堂中,可以提供应答系统。对于这一系统来说,可以是一对一的互动,也可以是一对多的互动。其中,一对多的互动主要是指在应答系统的支撑下,教师可以与全班学生展开交流和探讨,然后借助系统,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测验,获得更加精准的练习反馈。在互动和交流期间,教师能够照顾到每一位学生,有效降低了课堂互动不均等问题出现的概率。而对于一对一的互动,则是指教师要一对一的与学生展开交流,学生之间也能够进一步的互动,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们互相探讨,一起交流。通过这两种方式的有效应用,可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4及时评价和拓展

在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数据化以及云计算等现代先进技术手段,精准的对学生信息进行获取。在课堂开展之前、课堂进行过程中以及课后,对学生展开合理且客观的评价,熟知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所了解,以便教学方案的设计可以和学生的需求一致,从而让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加合理。在课程结束之后,教师要积极地对大数据分析系统进行利用,综合考量学生的实际现状,有侧重点的给学生推送学习资源,确保学生能够在课后自主的学习,强化学生知识面的拓宽。

4结语

综合而言,基于智慧教室背景下,有效地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开展,除了可以为高职院校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之外,也能让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在智慧教室的支撑下,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的进行课前思考,在课上能够与教师积极的互动和交流,并在课后不断的反思和拓展,让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知识水平和技能全面提升,进而让学生潜能可以得到深入挖掘。

[参考文献]

[1]刘冠群,钟绍辉.基于智慧教室的教学模式设计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7(17):84-85.

[2]车亚进.基于物联网的高职智慧教室建设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15):278.

[3]赵杨.基于高效教学的高职智慧教室建设研究[J].通讯世界,2019(12):303-304.

[4]邵雨萍.高职院校基于智慧课室的互联网教育服务新模式[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2):313-314.

第4篇:教育教学知识范文

教学—教给学生并不难,难的是教会学生,对每一个教师都是挑战。职业教育教学,学生即要学会理论基础,又要学会操作技术。学生认为有用的知识老师认为没用;而教师认为有用的知识,学生认为没用,或者认识不到其用处。我们该如何做?如何来改善教学的效果?从实际工作中来看,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怎样教;怎样学

一、教师怎样教

作为一名教师教授知识是第一要务,教会学生是第一重点。首先,教材的教授。教师教授知识尽可能的不要照本宣科,要把书面语言转换成白话文、肢体语言、图形、故事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样转换后的知识在学生大脑中的记忆更为深刻,每次回忆都记忆犹新。其次,教师要多鼓励学生。作为中学的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在其中学阶段受到的训斥、批评、惩罚较多,因此要多鼓励他们,要真诚的对每一个学生说:“在我心中,你永远是最棒的!”;有的学生胆怯不前,也要鼓励他:“做一遍,试一试!”,当他做完后,在鼓励他说:“再做一遍试一试!”如此反复多遍,可加强学生本身的自信心和努力程度。即少批评,多鼓励,多关心,多爱护。再次,教师的示范,要详实清楚,细节突出。例如车刀的刃磨,如何握住刀柄,如何让刀具与砂轮进行接触,如何移动车刀,如何判断车刀的角度与刀面,如何修磨车刀,还有安全即人与砂轮的位置等,要把每一个细节给学生讲解清楚。示范之后,再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并进行耐心的纠正,直到学生完全熟练学会为止。

二、学生怎样学

作为一名学生怎样学会一门课程呢?首先,模仿。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模仿,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学习好、学会知识,就得向教师模仿学习:学习分析问题,学习寻找方法,学习解决问题的思路。例如螺纹加工:模仿教师的安装工件,模仿教师的安装车槽刀,模仿教师的安装螺纹车刀,模仿教师的车退刀槽的方法,模仿教师的螺纹刀对刀方法,模仿教师的车削螺纹方法,模仿教师的测量方法等。其他的课程同样模仿,把教师的有效简洁的方法模仿过来就学会了。其次,思考与提问。作为一名学生要勇于向教师提问。学生遇到问题先思考,如果分析不透彻,再向教师提问,求指导与有条理的思路,最终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之后,学生还要加强练习,以巩固方法与记忆。例如单球手柄的车削练习:圆弧车刀的刃磨,要刀头圆弧半径较小。疑问为什么圆弧半径要小,为了凹圆弧车削,因为凹圆弧的直径较小,长度较短,所以刀头圆弧半径较小。疑问球面的表面粗糙度如何提高,首先先锉削,锉削分为粗锉和精锉;然后再用砂布抛光,抛光分为粗抛和精抛;其中重要的是提高机床转速,双手移动锉刀和砂布要速度均匀,使表面粗糙度更均匀。再次,不断总结。作为一名学生要学会总结。即一次课一总结,一天一总结一学期一总结,一月一总结,把多门课程系统化、条理化,转变为自己简洁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加深记忆,使用方便。例如车床基本知识的知识结构网:车床结构与车削运动、卡盘的装拆、车刀、刀具材料和切削用量、切削过程与控制、切削液等。再次,知识的回顾。作为一名学生要不断回顾加深知识记忆。一般要三天一回顾、五天一回顾、七天一回顾,循序渐进,使知识记忆的更加深刻。例如星期一学习的知识,星期三要回顾一次,星期五再回顾一次,星期日再回顾一次,这样使知识记忆的更加深刻。最后,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是有效学习的根本保障,所以学生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培养有助于知识的学习,知识的稳固,和学生学习记忆的加深。综上所述,师生的教与学是一个综合体,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有效的沟通。作为教师要更透彻的了解、分析学生,做到知根知底,把知识教会学生。作为学生要努力跟随教师的思路,尽快的模仿,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不断总结,不断回顾,不断尝试。

参考文献:

[1马建富.编.职业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1.01

[2]李强.编.职业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7

第5篇:教育教学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校;教育教学者;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系统构建

一、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研究的主要含义

现如今,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之下,整个教育教学质量,也就是培养人才的质量关乎到后期学校发展的趋势。而对于教学质量所表现的高低,大多都是经历许多教育教学者的不同教学过程,通过学生发展的变化展现出来的,教学者的教学质量影响着后期学生的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课程教学质量有效的提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质量的重要保证。而“现代教育评价之父”泰勒曾经这样提出:评价的本质就是一个确定课程以及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程度的重要过程。在这过程当中,有两个不同的着眼点:一是评价。二是发展。由此,在后期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上则是极为重要的,评价的整个过程主要是对被评价这予以判断。针对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针对教育教学者不断对教学进行改革,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

对教育教学者质量评价的根本目的是有效地促使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查漏补缺,提升课程教学的质量。除此之外,教师在课程教学当中需要不断对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完善,进而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者后期的专业发展。

(二)能够促使学校的教育管理部门更好地对教学情况进行了解,并且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为后期的工作进行改进,进而达到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目的

评价作为一种极为有效的而且特殊的管理手段,学校当中的教育教学管理部门能够通过后期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对教学情况进行了解,适时的进行相应的调控,以达到对人才进行培养的重要目的。

(三)增强学校对课程教学者的绩效管理工作

评价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功能,就是为了能够在后期的奖惩提供良好的依据,并且针对教学质量所表现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为后期构建良好的激励政策、保证教学质量提供帮助。

(四)教育教学的质量评价作为高校评

估以及质量监控当中最为重要的构成部分,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有效研究能够进一步完善后期教学的保障机制高校针对教学质量的掌控具有良好的作用,教师教学当中的质量评价是核心所在,只有客观而且公正的对教师教学质量予以评价,才能够不断完善高校的质量监控以及保障体系。

二、构建高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主要原则

(一)方向性的重要原则

通过培养“应用型”的创新性人才作为重要的发展目标,并且在这过程当中需要遵循相应的发展原则,展现教育后期改革和不断发展的重要发展要求,系统而且更加全面的反映整个培养目标。

(二)科学性的发展原则

在通过针对国外的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与国内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结合,并与本校相关的教育教学发展情况、教育教学设施、学生等进行深入交谈,对其中一些资料和文献进行桂鼐、总结并且反洗,对每一条指标以及其中的内涵都要进行重复性的推敲,不同指标后期的表述能够明确而且又能够相互之间进行联系,构成有效的整体,评价标准既能够符合现当代的发展趋势,而且也能够在努力之后达到一定的要求,得到学生后期的认可。

(三)动态性的发展原则

针对教育教学者质量评价而言,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者所针对的对象也在产生着很大的变化,在整个课程教学内容、手法以及手段等方面都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其评价指标必须要在动态的发展基础之上的。由此,针对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反馈运用所表现的评教周期,也是下一轮评教工作的重要开端。在这样一种发展过程当中,教育教学管理者针对评价当中的结果进行分析,依据不同的变化以及现实情况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协调,进而保证评价最终的有效性。

(四)可操作性的重要发展原则

具体而言,这一发展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方面:首先,所表现的评价指标应当与现实的发展情况相适应,并且要切实可行,不仅能够展现出课程教学者的特征,而且还能够展现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特点;其次,指标体系的数量相对较为适当,不仅能够展现教育教学者整个教学过程,而且还能够抓准其中的关节点;最后,评价指标需要进行量化,以便能够在后期的评价过程当中进行操作。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构建

指标作为依据相应的价值标准,通过系统而又完善的对资料进行收集,针对评价对象的整体水平、质量以及效益进行价值上的判断。评价主要是通过特定目标作为重要依据,在现实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将最终的目标具体化。针对指标的具体的、可测量的、操作化的重要目标,是整个评价最根本的依据所在。指标体系作为通过不同项目评价指标以及相应的指标权重、评价标准构建形成的综合体。一般性的评价指标大多会从相应的教育教学态度、内容、方法以及能力、效果等多个方面构建相应的体系,进而产生几项反复性的评价指标。而我们在针对构建指标体系的过程当中,学生评价则主要侧重课堂当中的教学,院系专家评价则侧重以课堂为中心这一环节之上,促使整个评价结果更具可信度。

(一)构建不同的考核点以及指标项

在整个指标体系构建之上,最突出的表现特点融合了教育教学者的“个性品质”以及“教学技能与风格”,教育教学者在后期的表现当中,除了具备良好的知识以及教学能力水平之外。心理表现特征以及个性化特点也是极为重要的。因此,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除了需要针对知识传授进行考虑之外,对能力的培养也非常的重要,而且还需要进一步考虑教师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当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文关怀因素。具有人文关怀的一种课程教学,能够不断促进学生在后期学习过程当中拥有一个极为愉快而又健康的心理,进而促进学生个性化的良性发展。总而言之,教学质量则是需要在相应的人文关怀之下,教育教学者所传授的知识以及所培养的能力进行有效的表现。人文关怀使之则主要指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以学生为本的一种教学精神。

(二)增加评价过程的互动环节

教学评价,主要围绕着教师自评、学生评教、同行互评、督导评价等环节进行。在评价的过程中,可增加“专业-学院-学校”多层次的教学研讨和交流,如专题研讨、教学沙龙、主题报告等,逐渐建立多形式的交流平台,为教师提供展示教学风采的舞台,进一步落实对教师教学“传、帮、带”教学双向互动工作。同时,引进外部同行评价机制,可邀请校外具有丰富教学经验老师和企业专业人员、权威人士对学校内部老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多途径、全面地完善评价的机制。

(三)评价结果的动态反馈

有效的运用校园网络,构建成系统的、完善的网上评价体系。学生与院系的一些专家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对每一位教育家学者进行网上评教。运用信息化的网络表现手段,而且可以快速地、准确的以及高效的采集到评价工作当中所需要的一些信息,促使整个课程教学管理部门在后期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有效地掌握教育教学者的教学状态以及学校的教学管理、实施以及保障状态,让教师的教学质量处于及时的监控状态,进而能够对其中的决策进行调控。

四、结论

综上所述,注重课程教学思想是整个教育发展过程当中最为重要的表现,但是,针对教育教学思想的相关概念以及评价,现如今,没有相对教育统一的认识,由此,本文会对整个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所表现出来的系统性、完整性进行有效的看看,进而提升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系统以及后期的实践,为后期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重要的发展基础和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胡昌送,高月勤,杜瑞军.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8):80-84.

[2]范岩,马立平.利用马尔可夫链的高校教师教学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方法[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7(4):77-82.

[3]冯惠敏,黄明东,左甜.大学通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指标设计[J].教育研究,2012(11):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