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蒙氏教育范文

蒙氏教育全文(5篇)

蒙氏教育

第1篇:蒙氏教育范文

河南处于中国的中东部,民间素有游中原者知中华的说法,河南丰富的历史文化、姓氏文化、名人文化、古都文化、宗教文化、武术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和商品文化等魅力独特,异彩纷呈,为河南旅游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基础和条件。人们可以把这些丰富的资源融入到蒙氏教学中来,也可以借鉴蒙氏教育的体系,将民族地域文化融入到蒙氏教育的各个区域中,使蒙氏教育本土化。河南丰富的旅游文化与蒙氏教育的有机结合是本文研究的重点。要想使河南本地的旅游文化与蒙氏教育融合在一起,首先必须了解蒙氏教育的特点。

一、蒙台梭利教育特点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巨大的潜能,他生命的发展是走向独立。其通过具体的练习,如生活基本能力练习、五官感觉练习、智能练习(语言、数学、科学)等形式,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蒙氏教室就像是一个社会的雏形,孩子在其中学习如何分享自己学会的知识技巧,学会尊重别人,接受别人,学会如何领导别人。蒙氏的教育环境培养了幼儿的情感与智商。蒙台梭利课程,包括智能、动作、感觉、道德和语言的发展等,它使个体成为一个身心统一的人。“自由”与“纪律”并存,“个性”与“群体”兼顾。蒙氏教育旨在激发幼儿本身的潜能,使他们自己主动寻求解决困难的方法,达到自我构建和心智发展。

二、蒙台梭利教育原则

蒙氏教育倡导以儿童为主,为幼儿打造的一个以他们为中心,让他们可以独立“做自己”的“儿童世界”。孩子是靠感官来学习的,蒙氏教育体系中多感官刺激的教具提供能给幼儿多方面、多感官的刺激,刺激越多就越能激发幼儿的内在潜能。其提供丰富的教材(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的教材等),以诱发幼儿自我学习的乐趣。蒙氏教育是不“教”的教育,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传统教育,主张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教具,让儿童主动去接触、探索、研究,最终形成智慧。蒙台梭利认为0~6岁的儿童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出现对不同事物的偏好的各种“敏感期”。蒙台梭利教育体系强调掌握儿童“敏感期”,从而适时给予幼儿科学的学习方法。蒙台梭利研发的蒙氏教具是一套蕴含无限教育价值教具,这套教具利用幼儿感觉的敏感性,通过幼儿动手操作让孩子们轻松愉快地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理解并掌握抽象的概念。这套教具的科学性也是其一大亮点,它尊重幼儿重复练习的特性,所有学具幼儿可以反复操作,可以满足幼儿生理、心理上的需要。蒙台梭利教育体系要求教师必须放弃传统的教育方式,做一个善于观察、善于发现、能够适时从旁地给予儿童协助与引导的“朋友”,让儿童成为教育的主体,让他们主动动脑筋、获得智慧。了解了蒙台梭利教育体系的特点后,人们可以遵循着蒙氏教学的原则科学、巧妙地把河南旅游文化融入到蒙氏五大领域中去。

(一)科学文化与自然历史文化

蒙氏教育中的科学文化教育是初步引导幼儿观察自然、了解自然、探索自然;初步研究地理,了解人文历史;培养幼儿喜欢探索、研究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信心、爱心、耐心、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力、分辨力、专注力和毅力等各项能力;引导幼儿接触四周世界,增强环保意识,获得科学经验,开拓幼儿视野,扩展幼儿知识面;学习家乡文化,培养家乡自豪感。河南拥有着灿烂的自然历史文化,人们能将河南的的文化于蒙氏教育相结合,例如:河南登封县境内的嵩山,是我国一大名山,为五岳中的“中岳”。其中嵩山少林寺享誉中外,是著名的文化旅游胜地。林州市西部的太行大峡谷,有闻名于世的“人工天河”——红旗渠。这里是部级风景名胜区,而且也是“亚洲第一,世界一流”的滑翔基地。新乡境内的旅游风景名胜有很多。如新乡的八里沟,被国家评为4A级旅游景区。八里沟风景区特色是美在原始,贵在天然。景区内剑锋千仞,沟壑奇幽,飞瀑鸣涧,清泉潺流,树木葱笼,花草馥郁,猕猴嬉戏,群鹿哟呦。新乡的秋沟、百泉,素有“览百泉胜景,悟千古古韵”的夸赞,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百泉药材大会的盛况。“新乡比干庙,天下林性根。”“明代潞王陵,中原石头城。”此外,还有被评为5A级的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云台山园区,以及神农架。从“遥望孝女八叠塔,却见悬河百丈峰。”“昔日曾攀神农仗,今朝得观游人昌。神农驾鹤西天去,我自留恋好风光。”等诗句中,人们可以感受到此地的风景之美。当地可以把这些风景名胜以图片或音像的形式投放到蒙氏教育中的科学文化区内,有机地运用于蒙氏教学实践中,这样可以发扬河南的优秀文化,且能将蒙氏教育运用得恰到好处。

(二)名人文化、姓氏文化与语言领域的结合

中原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古代大文学家、思想家老子,以及韩愈就出生在河南。历史名将岳飞,从小勤奋学习,励志图强,岳母为在其后背刺字“精忠报国”,长大后其领军队抗击金兵,保国爱民。巾帼英雄花木兰的传说更是脍炙人口,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教师教授的《木兰辞》,学生都非常喜欢,时不时地总会念起:“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历史上有名的禅师唐僧,也是河南人,他的故事被吴承恩艺术性地编写入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该书被编排成了电视剧,一代一代的人在电视剧《西游记》的陪伴下慢慢长大。教师应从让孩子们认识比干庙名胜旅游区,了解比干是天下林姓的祖先,延伸到让孩子们认识自己的姓名,教师可以把孩子的名字做成字卡,教孩子认识自己的姓和名。

(三)旅游文化充分调动刺激孩子的感官

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包括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的训练。1.听觉。听觉可以与河南的地方戏曲相结合,例如:豫剧、怀梆等。教师可以带着孩子欣赏豫剧,精选名家名段如《花木兰》《穆桂英挂帅》《诸葛亮吊孝》《抬花轿》《卷席筒》《七品芝麻官》。让可以让孩子听豫剧,学唱戏学念台词、学走台步,也可以为孩子装扮让孩子参加比赛。从而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切身感受河南的风俗戏曲文化。2.视觉。河南省优美的自然风光、各个旅游景点都可以通过视觉刺激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教师可以让孩子先观看风景名胜的图片、视频,让孩子从平面先感知河南的秀美景色。在孩子们认识了这些景点之后,把图片和视频做成一个个独立的小图片,让孩子辨认、说出地名,从而激发孩子主动探寻的学习兴趣。3.触觉。在视觉刺激的基础上加上触觉,孩子的印象会更深。这需要孩子到现实情境中,如教师可以组织孩子到河南的大自然中去感受河南迤逦的自然风光,感受历史悠久厚重的名胜古迹。让孩子触摸河南的山,走盘山路,玩山泉水。在文化悠久的河南,每个城市都有它的文化特色,这非常有助于孩子进行学习实践。4.嗅觉与味觉。嗅觉与味觉是紧密相连的。在河南的文化中,饮食文化也是一大特色,而且这是对孩子充满诱惑的一个主题。教师可以为孩子分门别类地介绍河南的名吃。例如:洛阳水席。洛阳水席的菜单如下:牡丹燕菜、料子全鸡、西辣鱼块、油炒八宝饭、洛阳肉片、米粉排骨、洛阳大腰片、炖鲜大肠、生汆丸子、五彩肚丝、条子扣肉、洛阳水丸子、蜜汁红薯、山楂甜露、焦炸丸子、鸡蛋鲜汤和假海参等。洛阳水席并不注重用料的名贵,一般的生猛海鲜都不用,只注重做法。此外,还可以介绍逍遥镇的胡辣汤、开封第一楼的小笼灌汤包子、郑州的烩面、新乡的道口烧鸡、牛忠喜烧饼、获嘉“饸饹”、原阳凉粉、黄河鲤鱼罗锅酱肉、司马怀府鸡、香酥鸡、赵记混沌和原阳烩面等。在这一板块,教师可以发动家长在双休日时带孩子到街上品尝河南特色小吃,从而让孩子从听觉、视觉、嗅觉和味觉方面充分感受河南的饮食文化及民风民俗。

三、结语

第2篇:蒙氏教育范文

[关键词]蒙台梭利;自由教育思想;幼儿教师

一、蒙台梭利自由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仔细阅读蒙台梭利的教育著作可以发现,“自由”一词是始终贯穿于她的教育思想的。蒙台梭利将自由视为其教育体系中不可撼动的基础,认为儿童的身心发展都要遵循自由原则。蒙台梭利强调的自由主要指将儿童从压抑他们正常发展的力量下解放出来,让儿童在自然赋予他们的力量下自由地创造和发展自己,将自己的潜能充分地释放出来,而成人所能做的就是为儿童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环境,让儿童自由地成长。[1]

(一)提倡给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与成人相比,儿童具有特殊的心理能力,即能对环境进行吸收,并将吸收到的事物转化为自己心灵一部分的能力。[2]蒙台梭利以儿童习得语言为例,她提到,在外国出生的孩子能说一口流利的外文,而他们的父母往往没有他说得好。由此说明,儿童那口流利的语言并非遗传得来的,而是儿童从周围环境中汲取营养进而发展自己的结果。环境对于儿童的发展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蒙台梭利特别强调要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所谓的有准备的环境就是一个不压抑儿童的天性,能够让儿童真正地表达自我并允许儿童自由地活动的地方。自由的环境既能满足儿童身体上对于自由活动的需要,又能满足儿童心灵上对于自由的要求。

(二)强调发挥教师对儿童的观察、诱导和指导功能蒙台梭利学校中的教师与一般学校中的教师有着根本上的区别。一般学校强调教师的知识传授功能,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蒙台梭利学校强调教师对儿童的示范、观察和指导作用,儿童处于主导地位。蒙台梭利认为,教师主要的任务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自然地进行学习活动,其中,教师对儿童的观察和指导是教学活动的关键。教师要仔细观察儿童的自由活动,了解他们所处的状态,鼓励儿童进行对自身发展有益的行为,制止儿童进行对自身发展毫无意义甚至有害的行为。

(三)以自我教育为主要教育方式传统观念下的成人将儿童视为没有能力的人,将儿童视为等待填塞的空瓶子,因此采取的教育方式是灌输,忽视了儿童亲身体验的重要性。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的人,他们从环境中汲取营养,建立自己的精神世界,塑造自己的未来。因此,蒙台梭利特别强调发挥儿童的自我教育作用,她提倡让儿童自由选择教具,自主地进行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会不断地学习和纠正,促进自我发展。

二、蒙台梭利自由教育思想的实质

(一)是一种体现了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教育蒙台梭利自由教育思想中的因材施教理念主要体现在她的儿童观和教学观上。从蒙台梭利的儿童观方面来看,她将儿童视为有能力、有潜能的人,她认为每位儿童都是具有独特内在生命力的个体。[3]蒙台梭利强调,成人要尊重儿童的兴趣和选择,她提出了让儿童自由选择的原则。从教学观方面来看,蒙台梭利主张教师对儿童进行观察,了解儿童的发展状态以及他们的需要,以便能够给儿童提供有效的引导和帮助,以促进儿童的发展。蒙台梭利强调个别指导,教师要在了解儿童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需要和发展状态实施教育。蒙台梭利学校的教师很少进行集体授课,他们更加注重个性化的教育。蒙台梭利并不会强制所有儿童都做同一件事情,她提到,当有些幼儿对阅读和书写感兴趣并进行了书写和阅读的时候,她绝不会强制那些对此不感兴趣的儿童也进行同样的活动。这都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二)是一种尊重儿童自然天性和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蒙台梭利在继承卢梭、夸美纽斯和福禄培尔等人的自然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论。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或“内在潜力”,这种生命力是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4],这种神秘的力量推动着儿童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创造自己。因此,蒙台梭利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揭示儿童发展的秘密,了解儿童发展的规律,给儿童提供适合其身心发展规律的、能够满足其身心发展需要的环境。教师不适当的干预反而会破坏儿童对自身潜能的发掘,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只有让儿童根据自然规律和自己的天性来发展自己,他才会成长为一个健康的人。

(三)是一种培养儿童自律能力的教育蒙台梭利提出,纪律必须通过儿童在自由状态中的自律来实现。[5]她反对采用奖励或惩罚的方式使儿童被动“守纪律”。旧式教育中的纪律严重束缚了儿童的言语和行为,这种纪律往往是依靠成人的权威形成的,一旦离开这个权威,这种纪律就不存在了,它对于增强儿童的自律能力毫无作用。依靠反复说教和惩罚而形成的强制纪律,只能培养出呆笨的、奴化的儿童,不利于儿童的健康发展。蒙台梭利所说的守纪律是指儿童在成为自己的主人的状态下,自愿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的一种主动的行为,而非他人强制的结果。自律教育是一种能够使儿童逐步达到自律进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

(四)是一种培养儿童独立精神的教育蒙台梭利认为,独立是自由的基础,没有独立就没有真正的自由。[5]然而,现在的儿童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没有实现独立。在身体上,成人习惯于替儿童包办一切,儿童自己什么都不用做。成人的这种做法阻断了儿童通向独立的道路。在精神上,成人也阻碍着儿童走向独立。成人经常用“乖孩子”这样的语言夸奖儿童,而“乖”的含义主要是成人对儿童顺从自己意志的褒奖,成人习惯于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儿童。在蒙台梭利看来,成人的上述做法会限制儿童的独立性,会让儿童成为处处依赖他人的奴隶。蒙台梭利认为,成人应该做的是帮助儿童获得独立的能力,引导他们一步步地走向独立。蒙台梭利的自由教育旨在培养在身体和精神上都真正达到独立的人,而不是任何人的奴仆。

三、蒙台梭利的自由教育思想对幼儿教师的启示

蒙台梭利的自由教育思想使幼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绝对权威,而是儿童自主活动的观察者。教师所实施的教育是为生命提供帮助的教育。[6]在儿童的自由严重缺失的当下,蒙台梭利的自由教育思想给幼儿教师诸多启示。

(一)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真正地爱儿童一个人只有真正地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才会真正地投入进去,才会感受到快乐,才不会计较个人得失。教师会因为热爱教育事业而努力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爱对儿童来说同样重要,儿童更需要爱的呵护。在幼儿园里,教师是和儿童最亲密的人。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父母的角色,教师是除了父母之外,陪伴儿童最多的人。因此,教师要真正地爱儿童。首先,教师对儿童的爱应该建立在对儿童了解的基础上,知道儿童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不是以爱的名义控制儿童。其次,教师对儿童的爱应该是平等的、具有包容性的。教师应该平等地爱每个儿童,无论这个儿童的出身、相貌如何,教师都要一视同仁地爱他。最后,爱是尊重。教师真正地爱儿童就要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想法,尊重儿童的人格,保护儿童的自尊。

(二)教师要摒弃偏见,重新认识儿童,真正地理解儿童首先,教师要摒弃对儿童的偏见,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师要抛弃之前将儿童视为毫无能力的人的想法。蒙台梭利说:“儿童是成人之父。”[7]儿童并不是毫无能力,只等待成人填塞的空瓶子,他们是有潜力的,是有内在力量的。不是成人塑造了儿童,而是儿童自己创造了自己。教师能做的是为儿童的内在力量提供适当的帮助并对其予以保护,让儿童在这个力量的推动下变得身体更强壮、心理更健康、个性更完善。只有认清了这一点,教师才能在面对儿童时更加谦逊,才不会对儿童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其次,教师要重新认识儿童,要用心了解儿童。儿童的某些“任性”“顽皮”“幼稚”可能是他们受到误解而发出的不幸的哭喊。[1]因此,教师不要总是以成人的视角来审视儿童,教师应该站在儿童的角度,完全地融入儿童的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儿童的某些行为,才不会误解儿童,对儿童造成伤害。

(三)教师要为儿童创设适宜其发展的环境蒙台梭利非常重视环境促进儿童发展的作用,她认为,儿童是在环境中不断地吸收知识,汲取营养,进而完善自己的。因此,教师要给儿童提供一个适宜他们发展的环境。首先,儿童成长的环境要美观,对儿童要有吸引力。幼儿园环境的设计要有艺术感,符合儿童的审美需求。这样,既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又能帮助儿童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其次,儿童成长的环境要有自由。在空间上,幼儿园要有足够的供儿童自由活动的场所,能够满足儿童自由活动与探索的需求。除此之外,幼儿园还要有自由的氛围,不压制儿童,允许儿童自由选择自己想从事的活动,允许儿童表达真正的自我。再次,儿童成长的环境要有秩序。蒙台梭利将儿童对于秩序感的需要,比作鱼儿对水的需要。因此,教师在创设环境时要考虑秩序。例如,教具材料的摆放要有规律,由小到大,由简到繁,每个物品要有固定的位置,方便儿童找到。有秩序的环境不仅能够满足儿童对秩序的需要而且能促进儿童秩序感的发展。最后,儿童成长的环境要有教育性。蒙台梭利提到,儿童的用具、桌子和椅子除了应该轻便和易于搬动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教育性。[1]蒙台梭利学校让儿童使用容易打碎的物品,一旦儿童由于自己的粗心打碎了物品,他下次就会更加小心。这样,能够使儿童自己纠正自己的错误,让自己的行为变得越来越文明。如今,幼儿园所选择的器具都是不易被打碎的,剥夺了儿童进行自我教育的机会。缺乏教育性的环境会使儿童无法察觉自身的缺点,容易使儿童隐藏自己的错误,无形中助长了儿童施展伪装的伎俩。[1]因此,教师在创设环境时要注意融入教育性的因素。

(四)教师要成为儿童自由活动的观察者蒙台梭利将儿童视为有能力、有想法的独立个体,强调教师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强加给儿童。蒙台梭利认为,儿童也是有自我教育和自我学习能力的人,教师不需要事事都帮助儿童做,否则会阻碍儿童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首先,教师必须是一个客观的观察者。教师在对儿童进行观察时不能加入自己的主观臆测,只能真实、客观地反映观察到的现象。其次,教师必须是一个被动的甚至是隐形的观察者。教师在观察儿童时不能干扰儿童的活动。儿童在活动中可以培养自己的专注力,教师不适当的介入会破坏儿童的专注力。因此,教师要克制住自己想要帮儿童的冲动,应该给儿童在活动中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机会。但是,被动的观察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手不管,教师在观察儿童活动时,如果发现儿童有粗野和不礼貌的行为一定要及时制止。最后,教师必须是一个耐心、细致和全面的观察者。教师要了解儿童的状态和需要,在儿童真正需要帮助时及时给予他们有效的帮助。教师要认真、全面地对儿童进行观察,防止自己误解儿童的行为,对其造成伤害。

(五)教师要成为儿童自由活动的指导者蒙台梭利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强调让儿童通过自由活动实现自我教育。但这并非意味着教师什么也不做,相反,教师及时恰当的指导对于儿童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教师除了要对儿童进行研究和观察外,还要发挥示范和指导的作用。教师作为指导者要起到以下作用:一是示范作用。教师要给儿童示范如何操作教具,语言要简单、明了和准确。教师要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仪表和行为,因为儿童会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行为。二是提供及时恰当的帮助的作用。教师要时时了解儿童的需要,及时提供新的材料,推动幼儿的自由活动。教师还要掌握好恰当的介入时机,给儿童提供他们需要的帮助。三是制止和纠正的作用。蒙台梭利所说的不干扰儿童的活动、尊重儿童的活动是建立在儿童本质的基础之上的。[1]但是,如果儿童的行为对自身的发展毫无益处,并干预到了他人的自由活动,教师就必须及时制止儿童的行为,将儿童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蒙台梭利也提到,教师应该帮助儿童克服他们的缺点和不良行为,但同时又不能让儿童感觉自己居于弱势的位置。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制止儿童不良行为的方式和帮助儿童改正缺点的方法,要真正地理解教学的艺术。

(六)教师要成为儿童自由的维护者一名优秀的蒙氏教师总是维护儿童的自由。[8]教师应该成为儿童自由的维护者。儿童自由的维护者有两层含义:一是教师要保证儿童的自由权利不被他人侵犯。教师首先要克制想要主动教的冲动,给儿童自己发展的机会。其次,当其他儿童出现了破坏他人自由的情况时,教师要及时制止。最后,教师要多与家长沟通交流,转变家长的观念,共同维护儿童的自由。二是教师要引导儿童找到通向自由的大门。教师要寻找合适的方法,引导儿童发现自己的内在力量,让儿童成为自己的主人,成为一个真正自由的人。如果成人想让儿童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想让儿童健康快乐地长大,想让儿童的生命走向完整,就要学会“放手”,让儿童在充满爱与自由的环境中,依靠自己的力量慢慢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玛丽亚•蒙台梭利.发现孩子[M].蒙台梭利丛书编委会,译.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2:3,59,93-94,78.

[2]玛丽亚•蒙台梭利.蒙台梭利的早期教育[M].童欣,译.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5:46.

[3]雷小朋,雷茹.蒙台梭利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幼儿教育思想的启示[J].幼儿教育,2015(9):146.

[4]玛丽亚•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任代文,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2.

[5]玛丽亚•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M].成墨初,芮青蓝,译.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3:42,51.

[6]玛丽亚•蒙台梭利.有吸收力的心灵[M].高潮,薛杰,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25.

[7]玛丽亚•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教育法[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2:32.

[8]孙瑞雪.爱和自由[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8:110.

第3篇:蒙氏教育范文

关键词:国外;钢琴启蒙教育;我国启示

钢琴起源于欧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德国、美国、俄国、匈牙利等国家,都成为世界培养除了出色的钢琴大师,为钢琴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它们也被成为钢琴教育强国。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孩子学习钢琴,钢琴教育也随之被社会所关注。启蒙教育是教育中的起步阶段,它是促进学生今后个性化发展重要阶段。因此,在钢琴教育中,启蒙教学也是十分重要的。为此,钢琴教师应积极分析国外钢琴启蒙教学模式,完善我国钢琴教学体系,从而促进我国钢琴事业良好发展。

一、国外钢琴启蒙教育的特点

基于对国外钢琴启蒙教育特点进行分析,其最显著的特点即是对孩子进行兴趣培养,并精选出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民族传统音乐作为钢琴基础教学。国外对于钢琴教学重视启蒙教育,卢梭曾言:“音乐教育应从幼儿出发”。为此,这一思想为国外钢琴教育奠定了基础,并对钢琴启蒙教学影响深远。俗话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教师,培养孩子学习兴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深入挖掘孩子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动手能力,而国外钢琴启蒙教学恰恰符合这一特点。他们并不会像我国家长一样逼迫孩子不喜欢学的艺术与专业。同时,在钢琴学习过程中也并不会让孩子超负荷去完成教学任务。国外钢琴启蒙教学正是运用这一思想,在一定层面上与我国钢琴启蒙教育理念相反,主张教学过程中对孩子有足够的耐心与信息,以此才能够达到理想教学目标。

二、国外与我国钢琴启蒙教育存在的差异

现阶段,钢琴在我国深受人们喜爱,作为一种音乐艺术,我国在教学形式上与国外钢琴教学存在着一定差异。首先,在我国多数家长主张孩子三岁、四岁就开始学习钢琴,并且望子成龙、望子成凤的心理逼迫孩子学习那些无法承受的重量级钢琴,对于三岁孩子而言,他们不能有效掌握专业技能。并且长期以往老师与家长的批评,会导致孩子厌烦钢琴学习,以至于渐渐放弃。而国外钢琴启蒙教育则主张三岁孩子学习音乐知识,五岁以上孩子开始学习钢琴专业技术。在这一时期的孩子对于学习有一定的积极性,能够有效掌握与理解相关知识,并且教师能够适当挖掘出孩子内在潜能。同时,并不会逼迫孩子去学习,而是主张兴趣培养,让孩子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对于那些学习不好的孩子并不会采取批评式教育,而是给予一定的鼓励机制,由此才能够促使孩子在启蒙教育阶段对钢琴学习产生积极兴趣,进而促进孩子综合能力发展,教育质量良好提升。

三、基于国外钢琴启蒙教育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基于国外钢琴启蒙教育特点,以及我国与国外钢琴启蒙教学的差异,我国应积极转变教学方式,注重钢琴启蒙教学的情感与智力开发,以兴趣培养教学为主、以引导教学为辅,依据孩子身心特点,有针对性的设置教学内容,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进而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以此促进钢琴事业在我国良好发展。因此,国外钢琴启蒙教育对我国的启示如下:

(一)注重钢琴启蒙教学的智力开发

基于国外钢琴启蒙教学对我国的启示,注重钢琴启蒙教学能够促进孩子的智力开发。对于初学钢琴时的学生而言,音乐基础知识教学也是促进学生智力开发的活动。例如,乐谱教学。钢琴乐谱需要学生同一时间观看两行不同的音符,稍有不注意就会影响对高低音的判断,由此钢琴教师看可以通过乐谱教学开发学生注意力以及记忆力的潜能。同时,培养学生左右脑的协调性可依靠钢琴操作教学,让学生在弹奏的过程中注重双手配合,眼睛、脚、大脑等都要同一时间贯穿在整个演奏中,教师也要不断给予学生鼓励,从而能够有效提升学生钢琴启蒙的智力与综合能力提升。

(二)注重钢琴启蒙教学的情感开发

长期以来我国钢琴启蒙教学受总体教学形式的影响,造就了我国学生特有的思维模式,即是指言听计从、按部就班学习等形式。此种现象与国外相比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等思维能力。为此,我国钢琴启蒙教育应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思维注重情感开发,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促进学生提升综合能力的同时,提升综合素养。例如,组织钢琴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并在师生互动的环节中,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能够帮助学生提升想象力与创造力。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些音乐,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节奏融入自身的个人感情,进而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此外,要在启蒙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形成情感意识,让他们懂得学习钢琴不是技术活,而是一种对个人情感的表达,以此才能为听众带来一支优秀作品。

四、结语

综上所述,钢琴启蒙教育是教育阶段的重点。但是,针对国外钢琴启蒙教育模式分析,我国钢琴教育还存在着诸多不足问题。因此,要在钢琴启蒙教育中积极探索全新教学理念,不断研究新型教学形式,以培养学生积极兴趣为教学前提,增强学生钢琴学习的综合技能。同时,基于对国外钢琴启蒙教学的启示,注重钢琴启蒙教学的智力与情感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以此完善我国钢琴启蒙教育体系,为我国钢琴教育事业创造一个崭新的未来。

参考文献:

[1]乔馨,杨芳.加拿大幼儿钢琴启蒙教育中的教师教学——以加拿大大温地区为例[J].文艺争鸣,2016(07):205-209.

第4篇:蒙氏教育范文

一、语文教学中实施文学启蒙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教师教学中体现出的问题。

一是教学过程设置不合理。教师在进行文学启蒙教育的时候,应该根据教学对象设置相应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的,要在心里预测学生通过这次教学有着什么样的接受状态,思想上有何变化,以此来保证教学目的的达成,保证教学状况稳定。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把学生当做一个完全一样的集体,老师只有一种教学教案,忽略了教学对象的接受程度,教学过程设置过于笼统。二是过分重视应试教育。在新课改下的教学大纲中有对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新要求,不管是教学目的还是教学目标,都体现教学的最终结果。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校并没有把文学启蒙教育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学校为了保证升学率,往往把重心放在了应试教育上。三是照本宣科,依赖参考资料。在教学中,教师过分重视课本的知识,为了让学生掌握文学作品的情况,总结成一些话语直接让学生背诵,学生理解不了相关文学作品的价值和魅力,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有些教师在教学中的课堂讲解全部照搬参考书的内容,缺乏自己的理解,没有自己的观点。

(二)学生学习中体现出的问题。

一是缺乏读书兴趣。现代社会色彩斑斓的文化对人们的冲击好和影响越来越大,导致学生对读书提不起兴趣,大众文化的广泛传播在某种程度上取代了阅读,使得学生对一些文化艺术的理解只停留在表层,很难有深入的想象和理解。学生一般会在教师和家长的要求下去阅读一些文学作品,这样就会被学生理解为强迫式的学习,学生缺乏兴趣,自然达不到学习效果。二是阅读量不够,难以理解作品内容。学生的阅读量不够,对文学作品没有太大的兴趣,只有在教师的要求下才会去阅读。平时各科的课程学习任务繁重,周末时间还要选择性去补课,基本上没有充足的时间去进行课外阅读。学生对一些文学作品存在一定的阅读障碍,学生一般在阅读中遇到障碍都会选择跳过,不会对难以理解的地方过多的思索。

二、语文教学中实施文学启蒙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全方位介绍作家作品。

在教学中教师在给学生介绍作家作品时,一般会照着书上的注释去念一遍,不会做过多的解释,比如在介绍杜甫时,基本上都是杜甫,字子美,唐代诗人,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教师应该简要地描述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被称为诗圣的原因,讲述诗人的生活遭遇,多角度全方位地去讲述杜甫,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只有这样,学生对相关文学作品才有更大的兴趣。学生加深了对文学作品的认知,才会主动去了解文学作品,了解文学大师,走近充满魅力的文学世界。

(二)多方面解读文学形象。

教师在解读文学形象的时候比较呆板,传递给学生的人物形象就是书本上的定论。要加深学生对人物的理解,就必须让学生有想象力和情感化的空间,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比如曹操这个角色,有的作品说他是政治家,有的定论是奸雄,还有的说是伟大的诗人,教师应该发挥引导的作用,不要给学生直接灌输定论,让学生对这个角色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的意见,给他们思考的空间,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三)设置情境感受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往往会通过人物角色和故事情境表现出来,在阅读的同时能让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初中生人生经历还很少,对于有些文学作品还很难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营造一种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文学作品体现的情感。现代多媒体在教学中应用的越来越多,在教学中运用相关图片和音效,让学生融入到文学情境中去,体会人物情感,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提供读书写作的空间。

第5篇:蒙氏教育范文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启蒙教育;英语教学

在当前全球一体化的今天,语言作为不同种族、文化的人员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桥梁与纽带作用。英语作为世界第一通用语言,在全人类的文化交流、经贸往来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语言学习的黄金年龄,对其开展英语语言的教学活动具有十分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体验式的教学又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与理解,使学生在实践体验的过程当中直接获取到语言知识,据此下文之中将就体验式教学的内容与含义进行简要的阐述,而后对体验式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具体内容如下。

1体验式教学的内容与含义

体验式教学即为依据实践教学活动的切实需求,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带领学生进行相关实践活动的开展,抑或是实践活动的模拟再现,并在此过程当中使学生获取到相关的知识内容,并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体验式教学通常将一般的课堂教材内容作为理论基础,而后通过教师的引导最终达到对于现实生活的实践模拟,一方面可为学生参与到真实的社会活动当中,另一方面为在课堂学习当中对真实社会活动的模拟。

2体验式教学的实施过程

2.1创设教学情境

在创设情境教学中,可采用多媒体的形式创设教学情境,例如,TwoFamousBridgesinSanFrancisco当中,可先将我国传统的卢沟桥与长江大桥展示于多媒体屏幕当中,学生立刻便会被两座差异巨大的桥梁所吸引,而后向学生提问,这两座桥梁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呢?又有同学知道具体的原因吗?在经过学生激烈的讨论之后,再向学生进一步解释其建设的历史背景与相关的故事内容,使学生能够进入具体的情境当中并进一步的加深印象。

2.2运用实践体验

在实践体验的过程当中可采取表演、游戏等形式来促使学生能够将抽象化的概念内容具象化,在体验的过程当中促使学生加强知识掌握。第一,表演体验。采取生动形象的表演形式,能够使学生对于英语课程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诸如《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小红帽》等。第二,游戏体验。学龄前儿童大多生性好动,游戏是他们最喜爱的活动。例如在向学生教授Foodanddrinks/Sportsandactivities/People’sjobs等相关英文时,可以开展丢手绢等游戏方式。在游戏开展的过程当中,学生一方面要演唱歌曲,另一方面又要观察手绢是否丢到自己的身后。此种方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英语知识。

2.3强化教学反馈

作为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的主要构成内容,教学反馈具有重要的作用与价值,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对于情感体验的共同分享,其指引着学生对于英语课程学习的目标与价值体验,更是促使学生学习体验能够达到深化、调整的目的与作用。对于体验式教学活动的反馈评价应当始终穿插于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当中,教师可依据学生个体学习能力与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采取适当的教学实践,开展学生间的互相评价讨论,使学生能够对自身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与归纳,并通过对于体验式学习效果的评价反馈,来激励自身的情感体验与感受。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时刻保持宽容的心胸来应对学生所出现的问题,在体验式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当中教师可运用差异化的教学形式,来开展不同的体验感受,从而将关注于学生的一致性转变为欣赏学生的多样性与差异性,最大程度的在班集体当中创造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最终为学生更高层次的教学体验给予充分的支持。

3结束语

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且各具特色,其核心关键是要将具体的教学内容同此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知识接受能力相结合,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在本文研究中主要就体验式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提出了创设教学情境、运用实践体验、强化教学反馈等三方面的具体措施,在学前英语的教育活动当中开展体验式的教学方式。目前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正在通过自身对于素质教育、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提升,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与重视,最终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能够促使体验式的教学在学前英语教学当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牛翠平.论体验式教学在高校幼儿英语师资培养中的运用[J].大家,2010(3).

[2]张莉.体验视角下学前英语教学实施策略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6).

[3]蔡徽.学前孩子英语学习“三问答”[J].中华家教(学前版),2011(9).

[4]田丽.论大学英语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相关热门标签
友情链接